<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2022-07-30

第一篇: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李四光是農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 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里,后來 都乘著云雨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舍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后 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愿再四處流浪,就帶著妻兒在一座破 廟里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著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家活口。晚上,他 帶著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 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并沒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 一座破廟里,設了一個館,靠著教幾個農村的學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里誕生,因為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著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發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常受到陳二爹的夸獎。 爸爸讓他這么早就讀書,也是抱著‚早發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里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那個時候農村里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 一根鐵皮管蓋上,就著瓶里的煤油燃燒著。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著 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 就會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 熏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打開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里的燈芯。媽媽在里面放了兩根燈芯,小仲揆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別省這點兒油了。?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哥哥,是吧?? 小仲揆說著,抬起頭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實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里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著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著她的紡車。 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有心計的孩子

小仲揆一共有7個兄弟姊妹,還有一個年老臥病在床的爺爺,都指靠著他的父親教館的那點收入過活。在農村,家里沒有一個男勞力,收入又不寬裕,那日子可是很難過的。吃飯誰去春谷?淘米誰去挑水?燒鍋誰去砍柴?

這一切,都靠小仲揆的媽媽。

小仲揆漸漸長大了,他成了媽媽的好幫手。他用小提桶幫媽媽提水,讓水缸里的水總是滿滿的;他帶著扒子上山去摟樹葉,讓灶堂底下的柴禾總是堆得高高的……

還有一件費力的活是舂米。那是用腳踩著踏板,一杵一杵朝著石碓里杵下去, 使稻谷的亮一點點退光而成為白米。

小仲揆看到媽媽舂米很累,就說:‚媽媽,我來幫你舂。?

還不到10歲的他,體重輕,力氣小,怎么踩得動那又厚又笨、還綁著一個大石杵的踏板呢?

小仲揆并不泄氣,他找到一根繩子,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腳往下踩動踏板的時候,同時用手使勁拉一下那根繩子,這樣就能把石杵踩起來了。

媽媽看見孩子這么費勁,很心疼,就說:‚仲揆,你別舂了,這個活兒不是像你這么小的孩子干的。

小仲揆卻悅:‚媽媽,我要吃飯,也要幫助你舂米。

就這樣,小仲揆連踩帶拉,手腳一齊使勁,雖然速度不快,卻是一杵一杵地, 堅持不懈地幫助媽媽把稻谷舂成了白米。吃菜也是困難的。有時媽媽說:‚哎,今天又沒菜吃了。

小仲揍就會不聲不響地提上一只小提籃,帶上一個小鐵盒,從菜地里挖出幾條蚯蚓裝在里面,再拿起一根釣竿,走到屋前的池塘邊,放下釣竿,靜靜地等候著上鉤的魚。

小仲揆的手很靈巧,那根釣竿就是自己從竹園里砍的一根竹子做的,大蒜頭的稈兒做的浮子,縫衣針砸上一個彎鉤兒就是釣鉤。

在這小小的池塘旁邊,也有左鄰右舍的孩子,手里拿著釣竿站在塘邊釣魚???是只見小仲揆一會兒提起釣竿,一會兒放下釣竿,不大功夫,他就能給媽媽提去小半桶作把長的鯽魚爪子,而別的孩子還都沒有什么收獲。

當孩子們看見小仲揆提著裝了不少魚的小桶往家走的時候,忍不住帶著羨慕的 神情問他:

‚咦,李仲揆,你怎么能釣那么多的魚呢?

小仲樓反倒覺得問得奇怪,反問他們:

‚釣魚的時候,你們都看著哪兒來著?你得盯著那個‘浮子’,它一動你就要趕快提竿兒,不能等到它都沉到水里去了好半天才提,這時魚把食都吃光了,跑啦!

圍在小仲揆跟前的孩子們嘻嘻地笑了,因為他們在釣魚的時候,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并沒有認真去把它當作一件事情來做,更沒有去動腦筋琢磨琢磨,想想怎樣才能釣得又快又多――誰還為了釣魚這么一件小事去費那么多的腦子呢?

秋后,幾個孩子一打伙,小仲揆跟著大家一同到離家比較遠的一口公塘里去踩藕。

枯萎的荷葉底下,埋藏在深深的爛泥里面的,是又白又嫩的藕。說也奇怪,這 樣又白又嫩的藕,總是一節一節連得很完整地被小仲揆從爛泥里踩了出來;而別的孩子,卻往往濺了一身泥漿,嘻嘻哈哈地在塘里鬧騰半天,只能提著一節半節的斷藕茬子回家。

‚真怪,李仲揆,怎么塘里的藕也全都被你碰上了,你怎么踩得這么好呢?? 回家的路上,小伙伴忍不住又羨慕地問他。

小仲揆又奇怪地反問他們說:‚你們是怎么踩的呢?我是順著荷葉先踩到藕, 再用腳細心地分出藕路,順著它生長的方向,一腳一腳,一點一點地把泥踩去,讓藕露出來,小心別在藕節的地方把藕踩斷,這樣再想找到就費事了。?

孩子們又嘻嘻地笑開了:‚誰知道藕都怎么長在泥里面?又看不見,又摸不著。 我們就用腳在爛泥里踩呀,端呀,東一腳,西一腳,有時好像踩著了,再踩一腳, 又找不到了……?

鄰居的大人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誰家的孩子勤快,誰家的孩子手巧心靈,他們都清清楚楚。怪不得四周的鄰居都向小仲揆的媽媽夸獎說:

‚卓侯先生娘子,別看仲揆這個孩子年齡小,他的心思是多么細密啊!?

孩子們有誰不盼著過年的呢?只不過有錢人家的孩子過年盼著大人給買這買那,給壓歲錢;而窮苦人家的孩子過年,就得靠自己想著辦法玩就是了。

小仲揆就是這樣,冬天,野外的活兒少了,他就忙著給自己的弟弟妹妹準備過年的禮物。

有人送給他兩個大香椽,那是一種像廣柑那樣的果實,放在屋子里滿屋清香。 平常人們就把它放在房間里留著聞個清香味兒。李仲揆卻細心地用小刀將它剖成兩半,剝下皮來,把它們分別扣在小小的碗上風干,又用小刀在皮上刻了美麗的花紋,再剝下來,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對又漂亮又芳香的小壇子,送給自己的小妹妹裝點小零碎。

他又上竹園里砍了兩根毛竹,剖成細篾,七彎八繞地,扎了一盞花樣翻新的花燈――孫悟空打秋千。夜晚在燈里點上一支蠟燭,里外透明,那大鬧天宮的猴子翻在秋千上,待上不下,那副滑稽而又調皮的樣兒,人們見了沒有不樂的。這是小仲揆送給弟弟的禮物。

他還幫著媽媽做米花糖――先用晾干的糯米飯炒成炒米,再用小火熱點糖稀, 就熱將炒米拌在里面捏成炒米團,晾涼以后切成薄片,就是又香又脆的米花糖。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把這一切都做好了,媽媽在一旁看著,忍不住自己也覺得驚奇,這一切,他都是跟誰學的呢?她問:

‚孩子,誰教你刻字刻花的呀? ?

‚我在集上,看刻字的匠人刻的。?

‚誰教你扎的花燈呢? ?

‚我看見集上賣花燈的人扎過。 ?

‚那,炒米花糖你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啊??

‚我看見賣米花糖的老婆婆,她是這樣做出來的啊!?

媽媽不再問了,原來他真是一個心眼細密的好孩子。

兀突一塊大石頭

月光下,李仲揆常在一塊大坪上和小伙伴們一同做捉迷藏的游戲。蒙上一個孩 子的眼睛,叫一聲‚

一、

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跑開躲藏起來。有的藏在草 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樹背后,而小仲揆,最喜歡藏在一塊大石頭的背后。

做完了游戲,小仲揆突然對坪上的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它兀里兀突地屹立 在這兒,顯得十分不相稱。他問小伙伴們:‚哎,你們說,為什么這塊平地上會有 這么一塊大石頭呢?

‚哈哈哈!?小伙伴們一陣哄笑,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太可笑,太奇怪了! ‚石頭是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

小伙伴們回家了。李仲揆又去問陳二爹,陳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見多識廣的老人。

‚陳二爹,您說坪上那塊石頭,它是從哪里來的呢??

‚啊!你說的是那塊怪石頭??陳二爹說,‚別人都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這下子,小仲揆更不明白了,他又去問爸爸:‚爸爸,陳二爹說,坪上那塊石頭是天上掉下來的,您說,那能是真的嗎??

‚天上落下石頭來??父親想了一想說,‚那倒也會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變成了石頭,那叫‘隕石’。?

‚那塊石頭究竟是不是天上落下來的呢??小仲揆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這么大的石頭來,?父親又想了一想說,‚我也不知道。?

‚誰都說不清楚。?李仲揆感到不滿足了。‚反正,照我看,它不是本來就在這兒的。就是弄不清它到底是怎么來的。?

在李仲揆整個的少年時代,直到后來離開故鄉回龍山,他一直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后來,李四光去英國學了地質學,又到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考察了那兒的冰川。 回國以后,1922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質考察中,第一次發現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存在的遺跡。這時,李四光開始意識到,故鄉那塊兀突的大石頭,也許是被冰川推移過來的一塊大漂礫。

然而,猜想也還是不能代替現實。一直到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鄉,對這塊兀突的大石頭進行了一番考察,雖然由于多年的風化侵蝕,它已經變得斑斑駁駁,不過仍然鑒定出它是片麻巖,說明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而在那一帶地區的地層上并沒有這種片麻巖,說明它也不是本來就存在在這兒的石頭。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巖石呢?秦嶺!原來這塊巨大的巖石可能來自秦嶺。

如果這是事實,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將這么巨大的巖石推移到這么遠的地方來的呢?

冰川!只有冰川能將它推移到這兒來,它是一塊巨大的冰川漂礫。進一步考察,李四光還發現這一帶都廣泛地分布著冰川帶來的礫石和粘土堆積物。李四光發現了我國揚子江流域廣泛存在著第四紀冰川的遺跡。他專門寫了一篇《揚子江流域之第四紀冰期》的論文。這時,李四光已經進入中年。在這篇論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誦讀四書時那塊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頭。并且對于這個‚使他迷惑 不解的時間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問題,終于找到了滿意的解釋和科學的答案而表示欣慰。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由此可見童年時代有些疑團對于一位科學家的魅力。

我也要造一艘鐵船

山洼洼里的孩子是難得有機會進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著爸爸,出了回龍山,來到團風鎮。

那是一座不大的鎮子,不繁華,也沒有特別的吸引力,可是從鎮邊流過的洶涌澎湃的長江,使小仲揆驚訝不已。

長江滔滔不絕地流著,各種各樣的船只在長江里行駛。有用人搖著櫓慢吞吞前進的小木船,有張著帆走得比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長的大輪船了,它簡直像一幢樓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裝得多,上面還掛著五顏六色的旗子,漂亮極了。

‚爸爸,那是什么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問。 ‚孩子,那是輪船。 ?

‚它是什么做的呀?那么大。? ‚鋼鐵做的。 ?

‚鋼鐵??小仲揆問, ? ‚鋼鐵那么重,怎么能夠浮在水上呢??

‚因為船艙里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會沉了。?

‚它不用人搖櫓,又沒有帆,怎么還跑得那么快呢??

‚它是輪船,靠機器開動。?

‚機器怎么有力氣去開動這么大的輪船呢??

‚看見那根大煙囪了嗎?瞧,它正冒著黑煙,那底下燒著煤,煤把機器里的水燒開,水變成蒸汽,就能推動機器前進。?

‚燒煤就能推動機器??小仲揆又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著向遠方駛去的大輪船,覺得這一切都太新鮮了。

‚嗚――!?輪船鳴了一聲長長的汽笛,嚇得小仲揆趕緊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時又興奮地大聲對爸爸說:‚爸爸,我聽見它的叫聲了,它的力氣真大啊! 叫聲都那么嚇人!?

說得爸爸也笑了。

回來的路上,小仲揆一直興奮地和爸爸談論著這種大輪船,這樣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說:‚爸爸,我也要做一只鐵船。? ‚你會嗎?孩子。? ‚我去試試。?

回到家里,小仲揆果然忙開了,他從街上向修壺的爹爹要了一點‚冰?鐵皮 (就是‚馬口鐵?)回來,先在紙上畫好圖樣,再比在鐵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來, 又用小錘敲敲打打,一艘兩頭翹起,中間有船艙,上面掛著小旗,還豎著一個大煙囪的小鐵皮船就做出來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邊,小心地將它放到水里。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興地呼喊著,用手劃動幾下水,船還能順著水流前進一段距離。‚它是我做的小輪船!?小仲揆高興地叫道,‚嗚――它叫了。?

那個時代,孩子們中根本還沒有什么船模、艦模等活動,小仲揆做的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鄰居都來看熱鬧。 還是小仲揆的老師陳二爹見多識廣,他一面夸獎小仲揆做的這艘‚輪船?真‚像?在長江里航行的那種大輪船,一面鼓勵說:‚仲揆這孩子有志氣,現在造小船,將來造大船!

記住民族的恥辱

當小仲揆長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為了讓他把書再讀得深一點,這年他離開了給他發蒙的陳二爹,到爸爸的書館里跟著讀書去了。

那一天,小仲揆輕輕走進父親的書房,發現父親正在把放在桌上的文章蓋起來。

‚爸爸,你在寫什么??小仲揆不由得感到有些神秘。

爸爸把藏在下面的文章重新拿了出來,小仲揆一看,那上面的標題是:《孔孟的心肝》。

它是當時不滿清朝統治,在民間流傳著的一些警世文章中的一篇,有人正在托李卓侯先生給修改潤色。不過當時小仲揆還不懂。他問:‚爸爸,《孔孟的心肝》 是什么意思??

父親說:‚這篇文章主要是說明孔子、盂子他們對于國民和社稷的一些想法。?

‚他們是怎么說的呢??

‚孟子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扇缃?,子民如同草芥,社稷拱手送人,這是什么世道?!?

‚怎樣才能做到民為貴呢?爸爸。? 父親沒有回答,只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民主共和?。

小仲揆懂事地點點頭,表示有些明白父親的意思。

父親沉吟了一會兒,又感慨地吟誦了兩句詩: 傷心怕看澎湖月, 妙手難回旅大春。

‚澎湖月是什么意思呢?爸爸。?

‚孩子,清朝政府無能,甲午海戰,中國海軍打不過日本海軍,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戰敗,將臺灣、澎湖和遼東半島都割讓給日本,還賠款白銀二萬萬兩。?

‚旅大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甲午海戰之后沒過幾年,沙皇俄國又強迫中國簽訂了《中俄條約》,把我國的海港旅順和大連都租讓給他們了。?

‚爸爸,中國為什么打不過他們呢?中國人怕死嗎??

‚中國人并不怕死,中國太落后了!?李卓侯憤慨地說,‚就說甲午海戰那一回,海軍總兵兼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打得多勇敢啊!本來他打贏了,可是后來他的炮彈全用盡了,他想加速馬力,用致遠號去撞沉日本的軍艦吉野號,誰知致遠號軍艦是從外國買的,它的速度怎么也追不上吉野號,最后反而被吉野號發出的魚雷擊中, 鄧世昌和全艦上的250多名官兵,全部英勇犧牲了!

‚真是民族的恥辱!?小小年紀的李仲揆,突然說出了一句和他的年齡很不相稱的話。

‚記住甲午海戰的教訓吧,孩子?,F在需要的是發憤讀書。?李卓侯勉勵著自己的兒子。

一天下午,父親離館出去辦點兒事情,教館里沒有了老師,學生們就有點兒像脫了韁的野馬,鬧翻了天。他們把桌子搭起來,做成戲臺,一個個登臺表演,有唱湖北戲的,有唱湖北漁鼓道情的,也有唱湖北山歌的。

更有那調皮一點的孩子,偷偷地跑到附近農民的莊稼地里,挖來一些山芋和花生,或是偷摘一些豆子,就著點燃的野火,燒烤著美餐一頓。

天快擦黑的時候,李卓侯先生回館來了,學生們一個個趕緊溜回自己的房舍, 一聲不吭。和尚就向李先生一五一十地數落起這些不聽話的學生來了。

李先生聽老和尚說了許多孩子的不是,可是沒有提到自己的孩子,就問:‚老師父,仲揆呢?您不要客氣,實話告訴我,這一下午他在干什么??

‚不是我當面奉承您,李先生。?老和尚滿面笑容地說:‚您的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您走了以后,他一直遵照著您的吩咐,在那兒讀呀,寫呀!教室里鬧得不成個樣子,他就躲到天井里去了,那兒安靜。您瞧,他還在看書哩!?

李卓侯順著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兒子仲揆坐在天井里的一張小凳上,手里拿著一本書在聚精會神地看著。

‚仲揆,天都快黑了,進屋來看吧!?

小仲揆這才合起書,笑著說:‚爸爸,你回來了。我只剩下一小段了,趁著天井里還有點兒亮,就到這里看了一小會兒。?

‚剛才我回家看了一下,你母親給你帶了幾個熟雞蛋來。?

李仲揆接過父親遞給他的幾個還有點熱氣的雞蛋,樂呵呵地笑著,又還給爸爸一個,說:‚爸爸,這只給你吃。?

要多做好事

剛剛過完一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睡到半夜,突然聽到隔壁鄰居的驚呼聲:

‚起火了,起火了!快來救火啊!?

小仲揆全家趕緊起床救火。原來是隔壁河南太婆家里的火沖破了房頂――她的 孫子白天玩鞭炮,一個炮仗落到了柴草垛里,當時沒有在意,半夜里卻著起火來了。

濃煙大火就發生在隔壁,農村里誰家不是木頭架子草棚的頂,怎么不驚慌啊! 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東西,有的趕緊挑水救火。

慌亂中,突然不見了小仲揆,媽媽的心里驚疑不定:‚這孩子,他跑到哪兒去 啦? 經過七手八腳的搶救,火熄滅了,人們也漸漸散去,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媽媽 這才看到,小仲揆也走出來了。只見他臉上左一塊、右一塊黑灰,鞋子全濕了,衣服上也是連土帶泥,手里提著一只小提桶,桶里放著一只瓢。 ‚孩子,你上哪兒――你也去救火了嗎??母親驚呼著。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點點頭。

母親趕緊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撫摸著額頭上被火焰燎焦了的頭發,心疼地說: ‚孩子,你還不到10歲,人比桶也高不多少,怎么能去救火啊!

‚我從塘里提半桶水,順著搭在房后的梯子爬到房頂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潑水。潑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

‚嗨!真難為這個孩子了,他怎么提得動這么一桶水啊!

‚他怎么爬得上那么高的梯子啊!

當鄰居的大人們正在七嘴八舌夸獎小仲揆的時候,他卻溜走了――去看看遭到 不幸的河南太婆的一家怎么樣了。

他看到,河南太婆從大火里被匆匆忙忙搶救出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穿棉衣, 此時正圍著一床燒破了的舊棉被坐在那里,凍得瑟瑟發抖。

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奶奶跟前,輕輕地對奶奶說:‚婆婆,河南太婆沒穿棉衣, 您給她幾件衣服吧!?

奶奶看了看這個懂事的孩子,走到自己剛剛搶救出來的包袱跟前,從不多的衣服當中,找了幾件可以御寒的衣服遞給小仲揆。他抱著這幾件衣服,趕緊跑到河南太婆那兒去了。

這是在學館里。一天晚上,入睡以后,仲揆在朦朧中仿佛感到有人在拉他枕著的衣服,并沒有在意??墒撬谒砼缘耐瑢W被驚醒了,原來有小偷來偷蓋在他們被子上的衣服。

手腳快的同學趕緊爬了起來去捉這個小偷,不一會兒,小偷果然被抓回來了, 他衣衫襤褸,被反扭著雙手,并且顯然已經挨了打,鼻青臉腫。很快,大家七千八腳地把小偷吊到了樹上。有人還在叫著:‚非得打他一頓不可!?

李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卻返身走進了課堂,只見他端出來了一張凳子。

‚他這是想干什么??有的同學在悄俏議論。

李仲揆不聲不響地將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樹上的小偷的腳下,使他不致于懸空晃 蕩著。

這下子使得那些叫綁叫打的人泄了氣,人群漸漸散開了。

李仲揆把綁著小偷的繩子解了開來,讓他自由,然后又誠懇又認真地對他說:

‚你莫要做壞事,做了壞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好事,別人才會對你好。?

小偷的眼眶里淚如泉涌,向李仲揆鞠了個躬,就跑了。

那些愛打鬧的學生感到十分掃興,他們抱怨李仲揆說:

‚他偷人家的東西,而且還想偷你的東西,你還去幫他。?

仲揆沒有申辯。

也有人好奇地問李仲揆說:‚那時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我看見他穿得那么破,又那么瘦弱,他被反吊著,還挨打,太可憐了,心里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到別處去還會繼續偷的,不教訓他一頓,再也改不好。

‚我想,?李仲揆和善地回答說,‚人總是希望能夠像人一樣的生活。要不是生活逼迫,也許不會走這條路。我希望他以后會做一個好人。

求學去

‚喔喔喔!喔喔喔!?蜷縮在雞窩里的大公雞,把插在翅膀底下的腦袋伸出來, 撲撲翅膀,打響了黎明前的雞鳴!

山坎下的那間小破屋里,點著一根燈草的油燈,一直亮到這會兒。仲揆的媽媽 縫完了最后一針,咬斷了線頭,把針別好。這原是她陪嫁時的衣服,如今給即將出 門去求學的小仲揆改縫了一件棉襖。她將棉襖折好,又將幾件已經縫補好的換洗衣 服打成一個小包袱,就去灶堂底下點火做飯。

今天,她要送仲揆離開家鄉到武昌去求學。這件事來得真是太突然了。前兩天,仲揆從爸爸的學館里回來,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聽城里回來的人說,兩湖總督張之洞在武昌辦了幾個官費小學堂,那里教國文,教洋書,學得好的,還能出洋留學吶!爸爸讓我上那兒考學去。

‚你到武昌去考學??媽媽又驚訝,又為難地說,‚錢呢?

‚媽媽,那是官費小學堂,不收學費,也不收飯費。

‚傻孩子,學堂不收費,連盤纏錢也不要嗎?這筆錢又在哪里呢?

‚那――?小仲揆想了想,還是決心試一試,‚我去找下灣的陳二爹借幾個盤纏錢。

母親默默地同意了。陳二爹是李仲揆的發蒙先生,一向就喜愛這個好學的孩子,慨然借給了他。

不一會兒,小仲揆也起床了。今天必須趕個大早,先走25里旱地趕到團風,才能趕上由團風開到武昌去的輪船。

媽媽叮囑他說:‚孩子,這回你是獨自一人去武昌求學,離家遠,那兒又沒有 親人,你要自己照應自己,敬老師,愛學友,好好讀書。?

‚媽媽,我一定好好念書。?

告別了媽媽和家里的親人,小仲揆背起一個小包袱,夾上一把舊雨傘,上了路。

他,天庭飽滿,鼻梁挺直,兩只大眼晶瑩閃亮,腦后梳著一條烏黑的大辮子。今天,他身穿藍布衣袍,青布背心,腳下是母親做的布襪和毛邊布鞋。衣著雖然儉樸,卻已是一位英俊的少年。

他走過家旁經常去澆水的菜地,經過常幫媽媽提水和釣魚的池塘,穿過村上的那個小茶亭,踏上了通向回龍山街的崎嶇小路。

東方露出了魚肚色,蜿蜒起伏的回龍山在朦朧的晨曦中顯得蒼蒼莽莽,下販耕 地的農民已經把牛牽了出來,手扶著犁耙在田埂上慢慢走著。挑擔趕集的人,也已稀稀落落地走在大路上。小仲揆的媽媽站在高處,手搭涼棚眺望著,她那親愛的兒 子正在向著遠方走去。

再見,可愛而又貧困的故鄉回龍山!

自己爭取到的權利

1902年的武漢三鎮。

在漢水和長江交接的地方,龜山蛇山隔江相映,古老的黃鶴樓和西洋式的江漢 關遙遙相望,這里就是當年號稱‚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1840年鴉片戰爭一役, 帝國主義用軍艦和大炮轟開了清朝大門,武漢三鎮就成為外國資本主義侵入最早, 而又壓迫最深的地區之一。它是英、美、日、德、法等帝國主義爭奪的對象,己經 成為一個畸形發展的城市。

李仲揆下船以后,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找到了南路高等小學堂,怯生生地走進 去辦理報考的手續。買了一張報名表就填寫起來。

是太興奮?太緊張?還是由于年輕沒有經驗?李仲揆自己也不知是怎么搞的, 他提起筆來,在姓名欄下端端正正寫下的不是‚李仲揆?,卻是‚十四?兩個字。

當他發現這個錯誤的時候,‚十四?已經無可挽回地擺在姓名欄里。他急忙將 ‚十?字改成‚李?字,這‚四?字卻是不好改動的了。重新買一張報名表嗎?他 只帶了借來的不多的一點盤纏,付了船錢和飯費,他已無力再買第二張報名表。就 叫‚李四?嗎?那多不好聽,平常人們舉例說到什么不相干的人的時候,就用‚張 三?、‚李四?來代替,他不愿自己就叫這樣一個名字。

還有補救的辦法嗎?李仲揆冷靜下來想了一會兒,又抬起頭來環顧四周。這是 一所舊皇太子殿改建的學堂,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的油漆雖已斑駁,大 匾上的‚光被四表?四個大字,還清晰可見。

‚光被四表?――李仲揆的目光停留在那兒,他得到啟發,提起筆在‚四?字 的下面,加上一個‚光?字。

‚李四光!?仲揆端詳著自己給自己起的這個新名字,覺得很高興。‚四面發光,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多么響亮的名字啊!

年輕而又單純的李四光,對于他自己的前途,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前途,充滿著多么光明的憧憬啊!

從此,李四光成為李仲揆的大名,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和 他當時在一瞬間起的美好的名字相符合。

入學考試雖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但是主考先生看見李四光是一個農村出來的窮孩子,不太愿意錄取他。學堂里有位張先生,很惜愛李四光的才學,極力向主考先生保薦說:‚這孩子是我的先生的兒子,聰明好學,讀書很用功,這樣的人才我們不應該放棄。

結果,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這在當時,叫做‚案眉?,得到這個稱號 是很光榮的。

李四光正式成為南路高等小學堂里一名成績佼佼的優等生。

兩湖總督張之洞辦學有一個指導思想,他認為當時的中國‚不貧于財,而貧于才?。他極力講求興學,就是為了‚選真才,擇時用?,主張要選拔出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出來,以適應當時發展工業、實業的需要。他還認為,在辦學當中,‚小 學為急第一?,所以積極創辦了一些以培養出洋留學和進一步深造的官費高等小學 堂。他規定,凡在各路官費高等小學堂讀書的學生,只要是考試名列前茅的優秀生, 都可以保送出國。第一名送美國,第二名送英國,第三名送日本。

李四光進入南路高等小學堂以后,發憤求學,雖然幾次考試都是名列第一,然而次次保送,他都是榜上無名。

開始,李四光還不明白這里而的奧妙。

然而,幾次落選以后,李四光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問了。他問當初就力保他入 學的張先生:‚先生,幾次我都榜上無名,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沒有別的原因,?張先生說,‚你看看,送出去留學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家里有錢有勢的?你的家庭我知道,爸爸是個窮教書先生,哪輪得上呢??

‚不合理!不公平!?李四光感到憤懣。

‚不過,你也不必過于介意,?張先生寬慰他說,‚我看你只要努力,將來也可以比他們有出息。?

可是血氣方剛的少年李四光不服氣,他想:‚他們不派我去,我就自己去。我一面做苦工,一面自己上學。?

他果真不辭而別離開了學校,搭便船去了上海,想自己到日本去留學。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此路不通?,不得不仍舊回到小學堂。

學堂當局被李四光這種大膽的反抗行為激怒了。他們責備他,威脅說要開除他, 還要追回他在官費小學堂里所享受的一切費用。

李四光爭辯說:‚學堂規定了的,成績優秀就可以保送出國,我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為什么出洋的名單上就沒有我呢??

學堂當局啞口無言。

張先生出來排解說:‚李四光也是求學心切,而且學業確實優良,這次暫緩追究,且讓他再考一次。若是仍舊考得第一,說明這孩子有志氣,就送他出洋,若是落榜,也是他自己不爭氣,那時再除名吧!

張先生是很器重李四光的,相信他是一個爭氣的孩子。

學堂當局也只好這樣收場。

李四光暗暗下了決心。又一次考試揭榜,他果然又是名列第一。

這一次,學堂當局只得保送李四光出洋深造。按照李四光的學業成績,本應保送美國,但卻卡了他一下,把他送往日本。就這樣,也是李四光自己爭取到的權利。

得到出洋深造的機會,李四光興奮極了。

但是,去學什么呢?

他想到童年時代和爸爸在江邊的談話,那時他多么向往自己能造一艘鋼鐵輪船;

他想到在爸爸的學館里,聽爸爸講到的甲午海戰失敗帶給中華民族的恥辱;

他站在長江岸邊徘徊,看到那來來往往,游弋不絕的各色貨輪、客輪和兵艦, 沒有一艘是中國制造……

‚我要去學造船!――將來,我要為我的祖國制造出最優良的輪船、兵艦。我的祖國一定要富強起來!

14歲的李四光,帶著他那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準備著動身上日本去留學!

第二篇:李四光的小故事

篇一: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爺爺的故事

李四光爺爺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年輕時他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后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爺爺在地質科學上為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為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為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李四光爺爺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后,支持了他的觀點,并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李四光爺爺熱愛地質科學,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茍,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并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爺爺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仿佛老在度量距離。

李四光爺爺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著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著他回來吃飯。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為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抬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并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著急,是等你在著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李四光爺爺晚年仍極大地關注地震研究。他經常分析大量的觀察資料,還冒著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地震的預兆。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生說:“只要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篇二: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

河南鄭州鞏義市五小三年級:張成浩篇三:李四光的成長故事 李四光的成長故事

【點擊數:3084 更新時間:2009-06-09】 李四光(1889—1971),我國杰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造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他以獨到的學術見解創立的地質力學,不僅圓滿地解決了各種地質構造型式的形成機制,而且成功地指導了找礦工作。根據他的理論,我國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東南方,緊靠長江北岸有一個叫黃岡的地方,這里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是歷代州府所在地,史稱黃州。1889年10月26日,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黃岡縣城北大約25公里的一個叫下張家灣的小村莊。

李四光童年的時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艱辛的。一家數口僅靠父親辦私塾收繳學生的一點學費來勉強維持,如果遇上災荒年,私塾的學生少了,就有斷糧斷炊的危險,不得已時也只好從當地的地主家里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親也經常紡線織布,換些零用錢。特別是李四光的父親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曾經因與黃岡的革命黨人有來往而被迫逃離家鄉,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艱難。這一切,對童年的李四光影響很大。當他50多歲的時候,還不時想起幼年的苦難,深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種種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這個家庭的影響下,李四光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他常常幫著媽媽打柴、舂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干。

李四光的父親李卓侯是秀才,思想進步,學識淵博,一生熱心鄉村教育事業,為黃岡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原在新廟開設了一個私塾,后又將其改為學堂,并自任堂長。由于他的學堂在鄂東一帶很有名氣,過了幾年,縣里將他的學堂改為公立,稱“東鄉小學”,并任命他為校長。他為人正直,口才甚好,學生很喜歡聽他講課。

李四光6歲時到父親的私塾里,隨父親念書。李四光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踩凳子,鬧翻了天。李四光的父親與當時黃岡的革命黨人吳貢三關系很密切。有一天,父親在書房偷偷修改吳貢三托人捎來的《孔孟心肝》反清小冊子。他邊看邊緊蹙雙眉,在屋里來回地踱著步子。李四光從門縫里看到爸爸一晚上都在屋內來回走,感到很奇怪,于是他進屋問爸爸:“爸爸,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吧?是生我的氣了?” 父親見小四光一臉認真的樣子,就合上書本,嘆了口氣說:“孩子,中日甲午海戰,由于清政府無能,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把臺灣、澎湖、遼東割讓給了日本人,把旅大租借給了俄國。這些地方的人民都淪為亡國奴了,我怎能不傷心?”

“爸爸,我聽說北洋艦隊從外國買來20多艘戰艦呢!我們為什么還打不過外國人呢?”“這是因為清政府派了賣國賊李鴻章向北洋水師下令不準抵抗日軍,才招致全軍覆沒。”“難道那么多戰艦沒有一艘去迎敵嗎?”

“有一位名叫鄧世昌的艦長就率兵抗敵,后來炮彈用盡了,戰艦也受了傷。鄧世昌下令戰艦加速前進,想猛撞敵艦,與敵人同歸于盡。但是我們的戰船沒有日本人的速度快,結果不但沒有追上敵艦,反而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都犧牲了。” 聽了爸爸的話,李四光把拳頭捏得緊緊的。他咬著牙說:“我長大了一定要造一艘最快的戰艦。誰敢來欺負中國,就撞死它。” 從此,李四光對輪船發生了興趣。有一天,爸爸到縣城辦事,李四光也跟著去了。在長江邊,李四光看到江面上有一座像高大樓房的東西,上面還有窗戶。父親告訴他,那就是大輪船。 李四光好奇地問爸爸:“爸爸,輪船是用蓋房子用的毛竹和木頭做的嗎?” “哈哈。孩子,用毛竹和木頭可以做簡單的小船。這樣的大船是用鋼鐵做的。”

“鋼鐵?”李四光想起了家里種地用的鐵犁、鋤頭,砍柴用的柴刀。鋼鐵很重呀,一把柴刀掉到水里,一下子就沉下去了,這艘鋼鐵大船為什么沉不下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氐郊?,他向街上的鐵匠叔叔要了一塊廢鐵皮,又找出一張紙,在上面畫出小船。然后把鐵皮照著紙樣子剪好。于是,李四光開始又敲又打地造起船來。干了一整天,一只小小的鐵皮船做好了。他又用剩下的鐵皮卷成一只小巧的煙筒,安在小船上,還用小布角做了一面小小的旗幟,插在船頭上。

弟弟妹妹們一直圍在哥哥身邊看他“造船”。李四光收拾好工具,在村里的一大群孩子們的簇擁下來到池塘邊。大家蹲在岸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李四光把小鐵船放入水中。只見小船穩穩當當地停在水面上。李四光用手在船的后邊撥了幾下水,小船慢慢地向前駛去。“哇,成功啦!小船走起來了!”李四光跳著腳歡呼起來。

這個小小的經歷給李四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李四光慢慢走上了科學探索的道路,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

第三篇:《李四光的故事》讀書筆記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與積累!”這是華羅庚寫的。意義是:一個人他聰明是在于他勤勞得到的,而一個天才是靠著日積月累才成為的。

讀了《李四光的故事》,我對李四光這個人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是我國了不起的地質學家。在他們那個年代,家里都十分貧困,用清油燈照明,沒有現在簡潔的臺燈,但李四光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專心致志,認真刻苦,讀書全神貫注,不斷研究,找到了中國的石油,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小時候,他對一塊大石頭非常感興趣,問了很多人都無法解答這塊石頭的奧秘,后來,他專門考察這塊石頭,終于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的來歷,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李四光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得你變得平平庸庸,黯然無光!有句古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就像雄鷹在雞窩里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不能搏擊長空,翱翔藍天?好似野狼在羊群里成長,也會溫順可愛而喪失狼性,怎么能叱咤風云,馳騁大地?”

所以我們要跟好學生在一起,遠離那些消極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讓我們做一個好學生吧!!加油!

第四篇: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篇一: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

河南鄭州鞏義市五小三年級:張成浩篇二: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時候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是我國地球學和地質學的奠(diàn)基人,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kān)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 原名李仲揆(kuí).14 歲那年, 因他學業優秀, 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 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 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 名叫李四, 又太俗氣了; 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 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 家里很窮, 兄弟姐妹7人, 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 收入微薄(bǎo), 媽媽一人種田, 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 年歲很小, 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 心里難過, 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樣樣事情都能干。天剛亮, 他就起床, 把水缸裝得滿滿的; 上山砍柴, 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 用腳踩踏板, 人小踩不動, 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 (chǔ)那一頭的踏板上, 當腳往下踩時, 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 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 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 打鬧取樂, 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 他先順葉踩到藕, 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 然后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 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后來, 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 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 李四光名列第一, 在小學堂, 他勤奮攻讀, 刻苦鉆研, 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 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 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 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 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 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 并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 預測地震, 開發地熱, 在中國地質史上, 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篇三:《李四光的故事》讀后感 《李四光的故事》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李四光的故事》我覺得李四光非常聽話,我是在第6自然段的時候看到的,因為他5歲的時候,開始跟一位姓陳的老先生啟蒙,6 歲轉到父親的私塾里,隨父親念書。他學習的時候,刻苦認真,勤奮用功。每天從早到晚,朗讀、背誦、練字、作文忙個不停。他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而不像別的孩子一樣,爬桌子, 踩凳子,鬧翻了天。所以我覺得他非常聽話。

而且我也覺得李四光非常勤勞。因為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他常常幫著媽媽打柴,舂米、推磨、掃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幾乎

樣樣事情都能干。所以我覺得他非常勤勞,我們也要像他學習

我還覺得李四光非常喜歡問問題。比如他小時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所以我覺得他非常喜歡問問題,我們也要像他學習。李四光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所以要我們向 他學習。

《奇怪的大石頭》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奇怪的大石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一塊巨石的來歷產生了疑問,最后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原來這塊巨石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我小時候就沒有向李四光那樣愛動腦筋。有一次,我做數學題遇到了難題,心想媽媽反正會教我的,非要讓媽媽和我一起做,媽媽沒辦法,只好給我慢慢講解,和我一起做出來了這個難題。

讀了這一課,我才知道要善于動腦,發現問題。我一定要向李四光學習,學習他對別人的解答不輕信,不盲從,刨根問底和不找到正確答案不罷休的執著精神?!镀婀值拇笫^》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奇怪的大石頭》 文章主要寫了:李四光小時候喜歡跟伙伴們捉迷藏,他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時間一長,李四光就對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大石頭,是從哪來的呢?李四光經過和老師、爸爸的對話,只知道了它又幾百年的歷史。后來李四光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把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甚至上千里。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我明白了:李四光是個愛提問題、愛動腦筋的人,還是個堅持的人,我也要像李四光一樣,做一個愛動腦子的人 《邱少云的故事》讀后感

聽爸爸講過很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劉胡蘭姐姐的偉大,江姐阿姨的堅強,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聽《邱少云的故事》,我覺得叔叔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學習的。 邱少云23歲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25歲隨戰友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密密隱藏在草叢中待命。不料被敵人投入的燃燒彈點燃旁邊的草,蔓延到身上燃著了,如果此時他就地打個滾就可以撲滅,但邱少云沒有這樣做,因為萬一被敵人發現,計劃會被打破,行動就會失敗。最后邱少云叔叔被大火活活燒死了,行動取得了勝利。 聽完故事,我對爸爸說:叔叔太偉大了。“是啊,為了這場勝利,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這種高度的紀律性和頑強的意志,是現代人要學習的,特別是你們,沒吃過苦沒受累的花朵。”爸爸拍著我的頭說。

我點點頭,忽然間覺得自己長大一些。多少前輩先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不怕犧牲,不畏苦難,才創造了現在的強大國家。

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花園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最缺少的就是遇到困難時不怕吃苦的精神。想起在學習時,遇到難題連想都不想就放棄,奧數沒做兩天就失去耐心;在生活中,對媽媽要求的掃地,洗衣服等簡單事情要不不理,要不就做一點意思一下交差,害得我在家里成了一個“信用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

現在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按照媽媽的要求,做出了新學期的學習計劃,爭取更好的學習成績,并一點點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聽爸爸講過很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劉胡蘭姐姐的偉大,江姐阿姨的堅強,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聽《邱少云的故事》,我覺得叔叔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學習的。 邱少云23歲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25歲隨戰友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密密隱藏在草叢中待命。不料被敵人投入的燃燒彈點燃旁邊的草,蔓延到身上燃著了,如果此時他就地打個滾就可以撲滅,但邱少云沒有這樣做,因為萬一被敵人發現,計劃會被打破,行動就會失敗。最后邱少云叔叔被大火活活燒死了,行動取得了勝利。 聽完故事,我對爸爸說:叔叔太偉大了。“是啊,為了這場勝利,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這種高度的紀律性和頑強的意志,是現代人要學習的,特別是你們,沒吃過苦沒受累的花朵。”爸爸拍著我的頭說。我點點頭,忽然間覺得自己長大一些。多少前輩先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不怕犧牲,不畏苦難,才創造了現在的強大國家。

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花園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最缺少的就是遇到困難時不怕吃苦的精神。想起在學習時,遇到難題連想都不想就放棄,奧數沒做兩天就失去耐心;在生活中,對媽媽要求的掃地,洗衣服等簡單事情要不不理,要不就做一點意思一下交差,害得我在家里成了一個“信用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

現在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按照媽媽的要求,做出了新學期的學習計劃,爭取更好的學習成績,并一點點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張海迪》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有關樂觀頑強的名人故事《張海迪》。

這篇故事讓我深有感觸。張海迪5歲的時候就得了脊髓血管瘤,10歲前動過三次大手術,她的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覺,成了嚴重的高位截癱患者。

就是這樣一位殘疾人,不但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樂觀精神頑強的與病魔進行斗爭,而且以超人的意志自學了小學、中學的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她還自學了醫學,學會針灸,能為病人看病。你們相信嗎?他是一位殘疾人,就能自學那么多的東西,我們這些正常人呢?而且張海迪有許多本散文集出版,她的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不但在中國出版,還在日本和韓國出版,并榮獲全國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以前,我總是遇到困難就退縮,把問題丟給爸爸、媽媽和其他人。今天我讀完這篇故事后,我要像張海迪學習,以樂觀頑強的精神去面對困難。有一句話說得好: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我相信以張海迪為榜樣,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雷鋒的故事》讀后

一眨眼假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愉快的假期也很快就結束了!馬上就開學了,我很期待開學因為,在假期里我們經過了一個很大的“節日”!那就是:春節。春節過去了,我們每一個人都長了一歲也比去一年懂事多了!我也知道在假期有許多同學增長了一些新知識,有的學會了某種體育技能,有的學會了舞蹈等等。我也沒有空閑,在假期里讀了一本好書;《雷鋒的故事》。這里敘述了雷鋒的一輩子是怎樣度過的。雷鋒從小爸爸被活活累死,哥哥被凍死,弟弟在媽媽的懷里餓死,最后媽媽也被逼得上吊自殺了!可憐的雷鋒從小就沒了親人,而他出去砍柴地主婆說雷鋒看了他家的柴火!在雷鋒的手臂上砍了一刀。所以雷鋒叔叔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解放軍,雷鋒好不容易當上了解放軍!他到處做好事,當別人問他的姓名了時候,他只說:我是解放軍!那時的解放軍每個月才給6元錢而他還不花,全攢了起來,等別人有用的時候他就拿出來,而自己連一雙襪子也不買,一雙襪子破了就補,一雙新襪子也不舍得買!又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呀!雷鋒的童年不快樂,而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想想我和雷鋒叔叔一比,我很慚愧。有一次,我放假在家,想喝水還讓媽媽幫我倒,而雷鋒叔叔在我這個年齡已經是:10多次紅旗手、8次先鋒等。而我卻連倒數也要媽媽幫。以后我一定向雷鋒學習!雖然我沒那么大的能力來幫助社會,但是我可以做一些利索能極的事,例如幫助媽媽來做做飯!我們一定要學習雷鋒叔叔! 《周恩來的故事》讀后感 開學至今,利用閑暇時間我瀏覽了一些圖書館的珍藏,通過這些開拓了我的視野,增加了知識面,而這些書目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恩來的故事》。

幼年時期,身在異地求學艱辛、痛楚,讓我們難免會產生同情,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周總理那種刻苦學習’不畏艱難的學習歷程!東北、天津的學習生涯異常的艱苦,不僅衣著寒酸,而且還要飽受這頓飽下頓挨餓的慘況!但是我們的周總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走出來的。 我們的學習情況與他那時的相比簡直是是天壤之別,但是近日的我們由于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仍在高呼:“老師是多么多么的嚴,教育制度是多么多么的不合理“君不知,倘若沒有老師的嚴加管教,我們的學習自主能力又能夠有多少!那樣的話我們正在逐步的走向自我毀滅,因為我們現在大多數的人還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讓去學習!難道大家還不知道,我們的周總理就是在幼年時期就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至理名言,而我們呢,還在整天上課睡覺,泡網吧玩游戲,在考試之前不知所措,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也還在玩,總是說大學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沒勁,說大學時墜落的天堂我想著一點也不假,現在的學習狀況大多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這一點是毋庸質疑的!但是回首看看,我們這半年來的大學生活,有多少和我們當初的大學夢想一樣呢?背離了,我想大多數還是同意我這個觀點的,我也位列其中,試想高中時的苦苦奮斗就是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但是到了大學卻不知所措,遠離了家長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里原來的夢想是越來越遠。

大學就是大家自己學習,而現在的我們仍舊沒有脫離“錢權”這這怪圈,無論是在近在咫尺的城市還是在遙遠的鄉村,當人們評論一個人時候,就會問兩個問題,一是:這個人一個月掙多少錢。二是:這個人當什么官。不可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既然知道了,就必須努力的去改正!說誰都會說,關鍵看的是實踐的效果,我想只有讓未來來見證吧!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時期的周恩來,在初中、高中的課本上,為什么沒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提到他的僅僅是“九一三”事變之后,還有一次就是因為他的去世而引發的“四五運動”,我不明白如此眾多的專家學者要將這段歷史雪藏起來,給大多數的初中生、高中生留下了一段歷史的空白,老師明明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一段空白,如何讓我們銘記呢???我希望將來的編書者們能夠讓我們真正的面對這段“暗淡”的歷史!!不管它是對還是錯,我們現在已經給了它一個正確的定位,沒有必要在回避什么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覺得我們要學會坦然的面對

老師明明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段全國都很黑暗的情況下,我們的周總理在干什么呢???我帶著已經伴隨我好多年的疑問在大學的初期,閱讀了一些周總理的人物傳記。疑團才解開了一些!周恩來在中國特殊的歷史時期,起到了任何人無法取代的重大歷史作用。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挑起了歷史的重擔。他面對的不僅僅是林彪,江青集團的無休止的進攻!還要為國家的經濟做出的詳細的規劃,因為在那個時期我國的經濟確實是一個一個爛攤子,如果沒有他的支撐我們國家的經濟早就垮了!另外他還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了保護了如宋慶齡、郭沫若、李宗仁等著名人物。如果沒有他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被打倒!他是從國家、人民、民族的利益出發,在**的年代里,以其博大的胸懷和對黨對人民的忠誠、智慧,總理著國家的事務,協調、處理方方面面的關系和矛盾。他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相忍為國,相忍為黨,相忍為民。如果沒有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苦撐危局,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起了“滅火器”、“消防員”的作用。

我們的周總理一聲艱苦樸素,身政廉潔,但是江青他們卻以有了定論的“伍豪事件”來攻擊我們的周總理,為此周總理就作了一個題為《關于國民黨造謠污蔑地登載所謂伍豪啟事真相》的報告,這個報告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會議處錄音記錄,然后根據錄音整理出一份文字記錄。根據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決定,這個報告記錄要由周總理簽字后把錄音、文字記錄稿和所有的相關資料存入中央檔案館,并發給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大軍區黨委存檔,以防將來

第五篇:宋慶齡、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名人故事

列寧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國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夫斯克),是俄國共產主義革命政治家,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和偉大領袖,并親自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成為蘇聯第一位領導人。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被普遍成為列寧主義。1924年1月21日,列寧因腦溢血去世,遺體經防腐處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紅墻下的列寧墓中。

李四光

地質學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黃岡人。曾留學日本和英國。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員地質研究所所長。建國后任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力學研究所所長等。中科院地學部委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中國科協主席,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宋慶齡

(1893~1981年)又名宋慶琳。原籍廣東文昌,出生于上海。著名革命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名譽主席,第

四、第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宋慶齡作為影響中國近一個世紀的傳奇女性,是孫中山親屬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繼承捍衛和發展孫中山的思想與事業,并貫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時期,建立了不朽功勛。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為人們所懷念。

高爾基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 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

一、宋慶齡的故事

宋慶齡守信用的故事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后,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裏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初見"國母" 兩天后的一個下午,岳欣調來了一輛軍用吉普車,與焦萬友一起,把靳三旺連同他早就準備好的簡單的行李,接出了中央警衛師政保大隊,然后把靳三旺送到了北京東城區的一座四合院前。趁哨兵驗證開門的時候,靳三旺抬頭看了一下門牌:方巾巷15號。當年,畫家徐悲鴻及其夫人蔣碧薇從日本考察歸來時,就曾聽從康有為的建議,居住在這條方巾巷里。

進入院子,已有一位被岳欣稱做盧秘書的年輕女子(盧季卿,宋慶齡1950年至1958年的秘書)笑吟吟迎上來。顯然,岳欣與盧秘書很熟,一番握手寒暄后,

她便把岳欣與靳三旺領進了正對院門的那個會客廳里。 會客廳正中的沙發上,坐著一位端莊典雅、面目慈善的中年婦女,她嘴唇微抿,面含微笑,向著來人微微點頭示意。猛然間,靳三旺覺得這位女士很面熟,似乎在哪里見過,但一時卻想不起來是誰。正回憶時,岳欣很有禮貌地向她介紹道:“宋副主席,他就是新來的靳三旺同志,經過組織上的考察,決定從現在起派他到您這里來工作。” 原來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慶齡呀!不等岳欣把話說完,靳三旺便恍然大悟了。 懷著無比復雜的心情,靳三旺上前畢恭畢敬地向宋慶齡行了一個軍禮:“宋副主席您好。”

“好,好。”宋慶齡目不轉睛地打量著面前的俊小伙,不顧岳欣的示意,兩手一撐扶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同時向靳三旺伸出了手,“歡迎你來幫助我工作。聽說你在部隊里表現不錯,打仗勇敢,又立過戰功,你來幫助我工作我非常高興。”

在當時靳三旺的眼里,宋慶齡頂多也就四五十歲,她那紅潤白皙的皮膚、略顯發福的體態與一絲不亂的頭發,無一不顯示著她對自己的精心保養與呵護。其實,要是靳三旺知道當時的宋慶齡已是整整六十歲的老人的話,說不定他會吃驚得把雙眼睜個溜圓! 故事一:列寧寫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的時候,還得了金質獎章。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這樣,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并且根據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容??斓浇痪淼娜掌诹?,他就根據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

故事二:列寧和衛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士洛班諾夫。班長叮

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今天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洛班諾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么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列寧急忙把手伸進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洛班諾夫嚴肅地說,“我沒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去!”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您的時間。”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對,小伙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故事三:誠實的孩子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姑媽笑著說:“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里,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么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故事四:六個“墨水瓶”

有一年,列寧被沙皇政府逮捕了,關在一間狹小的單人牢房里。這間牢房黑乎乎的,只有一個小窗戶透進一點微弱的光。在這樣困難的環境里,列寧仍然堅持學習。他讓家里的人送來許多書。他一邊讀書,一邊秘密寫了不少傳單和

小冊子,指導監獄外邊的革命斗爭。

列寧在監獄里寫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發現了,就得延長監禁期限。列寧想了個非常巧妙的辦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裝上牛奶,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字。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來。書送到外邊,同志們拿到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會顯出來。列寧寫的時候非常小心。一聽見門響,他就把“墨水瓶”放進嘴里大嚼起來??词匾惶煲獊頇z查好幾次,從沒有發現這個秘密。

有一次,列寧在寫給同志的信里很風趣地說:“今天真不走運,一連吃了六個„墨水瓶?!”

名人故事之李四光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并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他確立了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點,并運用這些理論概念探討了中國的地質條件和石油形成條件。20世紀50年代,在李四光的領導下,通過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們不斷探索,1956年,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李四光還是一位音樂迷,譜寫了中國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 李四光爺爺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國有名的科學家。他可喜歡石頭啦,身邊總帶著一把小錘子和一面放大鏡,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石頭,就用小錘子敲一敲,舉起放大鏡看一看.他只要看一看石頭的顏色,掂一掂石頭的重量,就能知道地下有沒有石油。他整天忙著研究石頭,常常忘了干別的事情。這里講兩個李四光的故事。

捉迷藏

李四光挺喜歡自己的女兒-一玲玲。玲玲也很愛自己的爸爸??墒?,李四光整天忙著研究石頭,沒空帶玲玲出去玩。玲玲可不高興了,老嘟著嘴,生爸爸的氣呢!

有一個星期天,李四光笑瞇瞇地對玲玲說:“今天我不擺弄那些石頭了。咱們到郊外去,高高興興玩一天好嗎?”

“好,好!”玲玲樂得摟住爸爸的脖子,親親爸爸的臉。

那時候正是春天,滿山坡開著鮮花,象鋪了一塊彩色的地毯,美麗極了。

李四光采了一會兒野花,就和玲玲玩捉迷藏。玲玲藏在草叢里,爸爸一找就把她找到了;爸爸藏在田埂邊,玲玲一睜眼也看到了。他們藏呀,找呀,找呀,藏呀,玩得真高興.后來又輪到玲玲藏了,這回她藏在一棵大樹后面,等爸爸來找她。

玲玲在大樹后面藏了很久很久,爸爸還沒來找她。她又等呀等呀,還不見爸爸來。玲玲等急了,就大聲喊起來:“爸爸,我藏在這兒呢!”可是爸爸沒有回答

她。 玲玲站起來一看,咦,爸爸的人影也沒有了。爸爸上哪兒去了?玲玲找到東,找到西,都沒有找著,多著急呀!忽然,玲玲看到遠遠的有個人,她走近去一看,原來是爸爸。他蹲在泉水邊,舉起放大鏡,正在看一塊塊石頭呢!

醬油瓶

晚上,回到家里,玲玲很不高興。李四光就在她的耳朵邊小聲地說:“別生氣了,我去做幾個好吃的菜,讓你和媽媽嘗嘗。”玲玲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

不多會兒,菜就燒好了。大家圍在桌子邊,吃得真高興.他們吃著吃著,有個菜的味兒太淡了,要加點醬油。李四光說:“是我沒燒好,該罰我去 拿! ”說著,就跑到廚房里去了。

玲玲和媽媽等呀等呀。這是怎么了?爸爸還沒把醬油拿來。玲玲側著耳朵一聽,聽到廚房里有說話的聲音。

“爸爸在跟誰說話呢?”玲玲跑到廚房里一看,噯,爸爸不見 了! 原來,剛才來了一位叔叔,和爸爸一起到實驗室去研究石頭了。

他們研究了好長時間,李四光才想起玲玲和她媽媽等著他拿醬油呢!

李四光連忙回到家里,已經很晚了,“啊,玲玲已經睡了,這孩子,怎么把被子蒙著腦袋睡覺呀?”

李四光走過去,把被子掀開來,啊!被子里睡的不是玲玲,是一大堆石頭,石頭擺成一個人的樣子呢!

李四光這才想起來,玲玲跟媽媽到外婆家去了,他笑了笑,對自己說:“他們讓我和石頭人睡在一起呢!”

高爾基

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么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愿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余時間讀書的權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水泥客戶管理辦法下一篇:室內設計空間構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