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論當今及未來中美關系

2023-03-02

第一篇:論當今及未來中美關系

論當今大國關系之中美關系

摘要:自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也是世界兩極格局的打破,逐漸形成了一超多強的世界新格局。美國當然是所謂的“一超”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就是“多強”。中國作為“多強”之一,是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強而得到實現的。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影響力的顯著提高,更多的走到國際舞臺的前面,自然就與美國有更多的交集,或是合作,或是沖突。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就是自己的事,更會對整個世界有很大影響。故中美之關系是當今國際之重大關系,本文就此展開積極論述。 關鍵詞:大國關系 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作為當今世界政治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自1972年尼克松訪華已經經歷了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兩國關系雖摩擦不斷、爭論不休,卻也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并逐漸走向成熟??傮w來說中美關系己得到全面發展,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兩國政府與人民的交流日益擴大。尤其是兩國政府間的交流和溝通機制也在制度化,從州省間到政府各部委以至最高層領導人間定期和不定期的、正式與非正式的對話機制都己建立,而軍事交流平臺也在逐漸搭建。用一位中國外交界資深官員的話說,中美兩國之間無話不可說。但中美兩國之間確實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以三大問題尤為重要,分別是美國對臺軍售、雙方政治制度分歧和戰略互疑【1】。

先說美國對臺軍售,這個是由來已久的事情了。自1979年在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并與臺灣斷交的前提下中美建交,雙方就美對臺軍事關系問題卻一直未能達成協議。后來中美兩國政府于1982年8月發表《八一七公報》,規定美國不得再提高售臺武器的性能,并要逐步減少數量。之后直至90年代初期其交易額雖減少但同時卻以提供技術合作的方式來提高臺軍的裝備性能。在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后,布什總統更是打破了美國多年執行的1984年中美兩國達成的有關美國對臺軍售的規定:即對臺軍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不能超過之前的軍售水平,將F16戰斗機賣給了臺灣。而對臺軍售對中美關系發展的負面影響在2010年達到一個高點,中國拒絕了美國國防部長的預定訪華,中斷了中美軍事交流,支持朝鮮在“天安艦”事件中所采取的與韓國和美國對立的立場。在2016年3月美國國務院表示,已經授權出售兩艘美國海軍巡防艦給臺灣,中國當即就提出強烈的抗議。對中美戰略關系的發展至今還有影響。然而,中國的崛起對軍售問題的直接影響是使其在中美關系中越來越邊緣化。近年中國國力和軍力的增長己遠不是美國對臺銷售幾十億美元軍備所能抗衡的。臺海兩岸軍力的不對稱是絕對的,軍售已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這關系到中國作為大國的面子問題。中國的各方面的崛起使得中國有更多的方式去制約美國的對臺軍售,使美國

1

的成本提高,最終得不償失。

再為政治問題,所謂政治問題是指由兩國政治制度不同而產生的一系列政治和價值觀摩擦(如政治制度、人權等。這一類問題是伴隨中美關系發展至今揮之不去的問題。但是,這一類摩擦隨著中美兩國多年的磨合,雙方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包容,特別是兩國己建立了種種默契和機制予以控制和解決。中美關系在這些方面己積累了很多經驗,做了大量的工作,中美對話渠道暢通無阻。關鍵是通過溝通建立兩國之間的互信,進而就事論事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另外,中美兩國還面臨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把政治分歧與兩國的國際合作分開處理。也就是說兩國在一些政治問題不能馬上解決時,如何把握住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盡量使其不受政治分歧的影響。雖然人們通常說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但反過來國際秩序的穩定與國際經濟的繁榮對兩國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也有關鍵的影響。

戰略互疑,戰略上的不互信一直是關于中美兩國之間談論的最多的事。由于中國近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防建設自從經歷了過去幾十年的慢速發展期也開始加快發展,每年的軍費都是兩位數的增長,且中國的軍事公開因過去的一些原因沒有像美國那些國家想要的那么公開,故美國借此一直高調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也是將美國作為對手提防,兩國之間的不信任難以消弭。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以及一些中國官員意圖宣布南海為中國核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美雙方的戰略猜忌?!?】美國認為中國將把南海作為自己的后院,排除其他勢力在此地區的影響和利益。中國則把在南海發生的一系列沖突歸結于美國在背后的慫恿和作祟。這些猜忌使得中美之間的互信一直不能改善。要破除這些猜忌就要兩國的共同努力,當然這并不容易,需要很長的時間。

目前積極提到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今后中美關系的新走向,新型大國關系按照中方的說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說法,它是對“崛起國與守成國必然沖突”這一歷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決老問題。盡管雙方并未使用相同的概念,兩國學術界尚未對其進行系統的理論闡釋,雙方對其理解和期待也不盡相同,但雙方業內已存在的基本共識在于:21世紀的中美關系必須避免大國對抗和零和博弈的歷史覆轍,切實走出一條新路。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創新思維。40年前,中美發表《上海公報》是一個創舉,《上海公報》在肯定雙方共同點的同時,如實列出存在的分歧,確立了中美關系的基本指導原則。當前,人類已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的 2

思想、政策、行動應該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維、切實的行動,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沖突的傳統邏輯,探索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大國關系的新路徑。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相互信任。我們這個星球有足夠大的空間,應能容得下中美兩國和其他國家共同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開創了一條依靠中國人民勤勞智慧、通過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合作共贏實現發展的正確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戰略選擇,是中國對全世界的鄭重承諾。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平等互諒。中美兩國國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意見一致。雙方必須學會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正確對待“異”,尊重和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對存在的分歧,應通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妥善處理,以免影響中美關系大局。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積極行動。中國有句古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要采取扎實有效的行動,把雙方達成的各項共識落到實處,推動廣泛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讓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切實享受中美合作帶來的好處。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厚植友誼。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國社會各界交流交往,讓更多人成為中美友好合作的參與者、支持者。我高興地得知,第三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將與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同時舉行,期待第三輪磋商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

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經曲折,由來已久,其中摻有很多復雜的因素,雖在很多方面有合作,但依舊存在很嚴重的不信任,未來之路定多曲折但前途應是光明的。小平同志曾說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這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都將是,中美兩國都將圍繞這主題發展兩國關系,發展中美的新型大國關系。

參考文獻:

[1]譚青山.中國崛起與中美關系的走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01:101-110 +176。

[2]王緝思、李侃如:《中關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Addressing U. 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12。

[3] 胡錦濤.推進互利共贏合作 發展新型大國關系[N].人民日報.2012(002)

3

第二篇:當今國際文化養生旅游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前言

在歐美國家,養生(Wellness)這一新生詞匯產生于1961年,由美國醫師Halbert Dunn提出,將Wellbeing(幸福)和frt-ness(健康)結合而成。Halbert Dunn醫生認為自我豐盈的滿足狀況為較高的養生境界。這一理念由Ardel、Travis等作家在有關健康的出版物中采用,Travis強調養生的動態性,認為養生是一種狀態、過程與態度,而不是靜止不變的狀態。

養生旅游是恢復健康、增強體質為目的去它地旅行,構成要素和條件包含療養、恢復、增進健康為目的各種資源、設施和服務。國內目前主要分為溫泉養生、森林養生和海濱養生三大類。

作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養生旅游往往對旅游基礎設施的要求更高。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有優質的旅游資源,這是養生旅游最基礎的設施之一。其次則是良好的生活設施服務,能使游客做到修生養性的目的,第三則是需要完善的養生體系,包括運動設施、綜合化的養生服務。

追求健康是21世紀人類的主題,養生旅游是時代新潮流。2009中國武義·國際養生旅游高峰論壇的主題為:打造東方養生勝地,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論壇圓滿成功,取得豐碩成果。

一、 定義

歐美:養生的四個基本點:

對于養生的概念的剖析, Adams(2003)提出了養生的四個基本點:①養生是多維度、多空間的。②養生的研究應以保養、保健而非疾病病理為導向。③養生是相對、主觀的、感知的。

Puczko和Bachvarov提出養生的七維空間,包括社會、身體、感情、智力、環境、精神和職業。部分學者認為,精神性是養生的核心,是介乎本我與社會自我之外的超常存在,是人與宇宙奧秘的關系。 我國:通過各種手段調攝保養自身生命

養生,古稱“攝生”、“道生”、“保生”,其中“生”意為生命、生生不息之意,既通過各種手段調攝保養自身生命,使生命生生不息的意思。一般來說其意義在于通過各種調攝保養,增強自身體質,提高正氣,從而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或通過調攝保養,使自身體內陰陽平衡,身心處于一個最佳狀態,從而延緩衰老的過程。

二、模式

養生旅游開發模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與亞健康現象的日漸普遍,以及全球整體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響,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成為繼溫飽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場主流趨勢和時代發展熱點。養生旅游集養生資源與旅游活動交叉滲透,實現融合,以一種新型業態形式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開始受到全球性關注。

如今的國際養生旅游業已初具規模,在很多國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獨特賣點的產品,可謂異彩紛呈,各有特色。如中國文化

養生、日本溫泉養生、泰國美體養生、法國莊園養生、瑞士抗老養生、美國養老養生、韓國美容養生、阿爾卑斯高山養生等,同時也發展出不同的養生旅游開發模式。

三、文化養生已成為獨特的養生方式

1、中古文化可以形成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賣點

從老子《道德經》到《莊子·內篇》,從《周易》到《呂氏春秋》,從《黃帝內經》到《千金要方》,從《神農本草經》到《茶經》,我們的祖先從未停止過對健康和長壽的探索與追求:“陰陽平衡,動靜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節飲食,調情志,調和氣血,補益五臟,道法自然,詩意棲居”,五千年來中華養生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體系。

中國的文化養生以特有的中醫藥養生觀、道教養生觀、中華茶文化和太極文化為核心思想,傳承中國古老的養生文化內涵,以茶保健、溫泉療養 、有機國藥調理 、太極養生功等為主要養生手段,結合養生旅游目的地建設,最終達到養身養心、天人合一的全方位療養,這是我國養生旅游的獨特之處和可以形成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賣點。

2、文化養生是實現一種現代意義的延長生命模式

傳統的養生方法和養生觀念,都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養生已經形成一套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養生旅游開發模式。

文化養生的開發即吸納養生觀念與技術,并通過對文化資源的廣泛整合,實現一種現代意義的延長生命模式。“文化”規定了養生的內涵,而“養生”則是貫注了道教生命意識的身心健康操作技術。這種養

生技術是經過了人文化之后的一種新的升華。文化養生即通過廣泛而具有文化學意義的方式來達到養生的目的。文化養生是在現代人的認識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實踐延長生命長度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生理與精神相結合的獨特養生方式。

文化養生以高質量的自然環境、高水平的養生保健項目、人性化全程養生服務以及和諧的養生氛圍為基礎,以深厚的養生文化內涵為底蘊,融合先進的當代養生技術,打造一流的養生度假概念模式,建設養生旅游目的地,最終形成組合式文化養生旅游產業集群

四、國外文化養生大觀

日本溫泉

1、差異化體現

日本從北到南約有2600多座溫泉,有7.5萬家溫泉旅館。日本的溫泉已從單純的洗浴觀光功能,演進到具有醫療功能,進而演變為一種休閑方式,各類溫泉保養地因環境特性、溫泉水質等發展背景的不同,衍生出許多不同類型的溫泉保養地。日本的溫泉不僅數量多、種類多、質量高,而且差異化明顯。日本各地區的每一處溫泉都沒有雷同之處,真正做到了“唯一性”和“獨特型”,具體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建筑風格、園林景觀、功能產品、藝術裝潢、產品命名、經營理念、背景音樂、服務模式、工藝商品、文化活動、主題營銷、形象設計等方面。

2、重視醫療效果

日本很多溫泉都是因為醫療效果顯著而出名的:草津溫泉,別名“藥出湯”;佐渡溫泉,明眼護目的明眼湯;月岡泉,駐顏美容的美人魔法湯;伊香保溫泉,改善女性體制的送子湯。而且日本對溫泉的定義和分類,以對人體有健康作用的礦物質含量等為依據。日本有《溫泉法》,規定出一系列的標準,符合這些標準的才能稱作溫泉。

3、蘊涵宗教因素

日本的溫泉地幾乎都與宗教有關,充滿深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日本溫泉原來叫“地獄”,有溫泉的地方一般都建有寺院和神社。游客到了溫泉地都必去寺院,如道后溫泉街有石手寺、寶巖寺等歷史悠久的寺院。

4、民族特色濃郁

日本溫泉,裸浴與男女同浴的習俗由來已久,并得以一貫的傳承;日本村民習慣通過在溫泉洗浴,舉辦傳統的洗浴節進行慶祝。

日本溫泉旅館(Japanese Onsen Ryokan)或日本溫泉酒店(Japanese Spa)是日本獨有的一種住宿設施,一般位于各地的溫泉鄉或旅游度假區內。純日式溫泉旅館的客房一般稱為“和室”,內部有日式木格紙窗和紙拉門,榻榻米草席鋪地,色彩柔和的日式紙燈,整個裝修顯得清新素雅,寧靜怡人??头恳话阌闷琳戏珠_,屋內有多種生活設施,為游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且有四季美食與酒水供應。和食物的料理,可以說是溫泉旅館的招牌,包括當地特產美食、鄉土料理、懷石料理等諸多美食。

5、注重價值延伸

日本的溫泉保養地除保持原本的醫療功能外,還增設了許多娛樂設施及場所場所,讓進行療養的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多的休閑,使其停留時間延長,進而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登別溫泉設有高爾夫球場、水族館、熊牧場、博物館、自然公園、主題公園等;箱根溫泉設有觀光風景區、美術館、outletS購物、濕地植物園、手工藝制作園、文化藝術節、焰火節、夏日祭典等節事活動。日本溫泉和配套的娛樂活動所涉及的領域涵蓋了自然生態、觀光游憩、溫泉、醫療保健、地方歷史文化、民俗、農、牧、礦等相關產業。溫泉養生內涵的深度與廣度不光是溫泉的浸泡,更是將觀光游憩、醫療保養、環境生態與產業資源加以整合運用。

泰國美體

1、以泰式藥浴為主導

自2004年起,泰國實施一項為期五年的國家計劃:由泰國政府衛生部門牽頭,組合醫療服務、健康保健服務和傳統草藥產業三個區塊,力推泰國成為“亞洲健康旅游中心”。泰國有200多種植物具有醫療效果。很久以來,當地醫生就有把草藥調配成藥方,用以藥浴或直接涂抹在身上,以醫治病痛和求取身體健康的習慣,故而泰國人深諳藥浴的好處。

泰式美體養生,是指獨特的泰式藥草蒸汽浴配合精油按摩。泰式藥草蒸汽浴,將古老歐式水源SPA哲學配以泰式傳統技巧按摩后,可緩解工作壓力,洗凈血液中的毒素,使身體健康舒暢,恢復精力,

自然使得皮膚光滑柔潤,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肌膚健康美容療法。

2、倡導身、心、靈三位一體

泰國的養生哲學倡導思想、身體和靈魂三方面的健康,認為這三者的整體健康是個人成就的關鍵。泰國美體養生項目以人體為中心,由內向外由心靈靜修、生活瑜伽、自然愈合、藝術排毒、體重管理、健身方案定制、物理重建、水療護理等模塊組成。飲食方面主張健康無油、無糖、無鹽,泰國的有機食品Spa養生料理連續多年榮獲“世界最佳Spa料理”認可。

3、以組合式養生為特色

泰式養生最大的特色是組合式養生,包括廣泛的健康咨詢、有益健康的治療方法、鍛煉項目、健身課程和活動、溫泉美容療法以及營養飲食計劃。泰國的養生哲理是東西方養生理念的融合,以泰式按摩、全身藥裹、深度清潔、臉部足底按摩等傳統項目和200多種療法(包括氣功、太極、瑜伽、普拉提、日式指壓、水中按摩和靈氣療法)等東西方式溫泉療法為主體,配合“泰式Spa養生食譜”項目,突出的服務項目是為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健康生活方式私人咨詢,創造完整生活、健康體魄和安樂生活的方式。

五、歷史

1、養生旅游起源

養生旅游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墨西哥。養生旅游開發較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非傳統歐美區域的發展中國家,而主要的客源市場則是歐美國家。

2007年3月24日,在塞浦路斯南部城市利馬索爾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健康(養生)旅游大會指出健康(養生)旅游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大市場,健康(養生)旅游發展完善的的國家主要為古巴、新加坡、泰國、印度等國,這些地區吸引大量的歐美游客,這些國家的健康旅游不僅能喚醒人們對健康關注,還能轉變人們治療疾病、改善關于健康問題的觀念。

其在休閑健康旅游過程中不僅需要提供有品質的健康旅游產品來改善人們的健康,同時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設施來支持,調動了對人們健康有幫助的一切要素來開展生態養生休閑旅游。

六、養生旅游現狀

1、我國人口的生命質量

據《2014-2018年中國養生旅游產品開發模式與區域投資機會分析報告》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領”,超過半數處在亞健康狀態,而且人數還在呈現上升趨勢。而與此同時,過去的十年間,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齡化率到2011年達到9.1%,且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這就要求人們在物質生活已經提升到較高水平之后,必須更多地考慮生活的質量和身心的健康。在這種形勢下,養生休閑將成為熱點和潮流。養生旅游,也算是對身心的休假式治療。

2、消費養生休閑旅游產品幾大訴求

一般來說,人們消費養生休閑旅游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大訴求——

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身體醫療、修復保健、生活體驗或養生文化體驗,目前國內養生旅游產業包括溫泉養生旅游、森林養生旅游和濱海養生旅游等項目。

3、我國旅游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為26.41億人次,同比增長25.58%,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當年我國國內旅游收入為19305.40億元,同比增長53.46%;國際旅游收入為484.60億美元,同比增長5.78%。

4、加強養生旅游的配套建設是養生旅游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養生旅游作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其發展的基礎是濱海、溫泉等自然資源,但養生旅游的生活設施及服務、完善的養生體系同樣不可或缺,這些設施與服務能使游客達到調理身心和恢復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強養生旅游的配套建設也將成為我國養生旅游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十二五”期間,我國養生旅游業將有望迎來投資、建設及發展高潮,而隨著養生旅游業的發展,養生旅游將從小眾旅游項目向大眾旅游方向發展,旅游項目也將日益多元化,并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

5、文化養生資源

養生首先在于環境。城市的廢氣、污染,是人類生命的大敵,城市居民需要常常到森林中洗肺,到綠色中洗眼,到潮潤中洗膚。 資源基礎

空氣資源: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的空氣??膳c吐納、森林浴、霧浴

等養生項目結合;

氣候資源:適宜的溫度條件、日光條件??膳c避暑、日光浴等養生項目結合;

山林資源:特色的植物、動物,如花卉、竹、草藥等??膳c養生運動、養生醫療、養生飲食、養生保健相結合;

水資源: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泉水、河流、湖泊等??娠嬘?、保健、洗浴等;

養生文化遺跡資源:養生文化的名人、寺廟、場所等。如道家、佛教養生方法;

養生民俗資源:不同民族、民俗的養生方式。如藏浴、回族節食風俗等;

6、文化養生產品類型

長壽主題類型產品:一般以長壽老人較多、養生文化遺跡等為賣點,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進行生態養生產品的開發。

山林養生類產品:以山林溪谷為生態本底,以負氧離子、綠色環境、濕潤空氣、適居溫度、礦泉水質、中草藥等等為養生原料,形成的氧吧、森林浴、霧浴、竹海浴、竹文化養生、礦泉浴、生態食療等等;

日光養生類產品:古代養生家已經感受到了日光具有保健作用。晉代養生家嵇康在《養生論》中就提出了“唏以朝陽”的觀點,孫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陽”。歷代道教養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養生作用,《黃庭經》中就有“日月之華救老殘”的說法。典型產品如森林日光浴;

花卉養生類產品:花香、精油,可外用美容,內服等。典型產品如芳香療法;

生態水療類產品:以礦泉、中草藥為基礎,形成特色生態水療項目,結合中醫按摩、流行spa等等。如我們在陜西洋縣長青自然保護區就結合當地的文化,設計了“真符草湯”生態水療養生項目;

四季養生類產品:避暑產品就是四季養生的典型產品,如青城山的養老公寓。古代養生家針對春夏秋冬的氣候特征,認為在飲食調攝、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須順應四時的生、長、藏特點,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民俗類產品:有民族特色的養生方式,如回族的節食風俗、藥浴如瑤浴、如藏浴的“五味甘露湯”等,根據其理論,當地的環境下會生長出具有當地特性的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具有去疾健體的效果;又如客家人的養生之道,形成特色化的養生休閑產品,包括客家煲湯、客家藥膳等食療;客家操、客家民間體育等運動養生;

其他:結合養生中的導引按摩類、吐納行氣類、意念修煉類、滋補服食類、起居攝生類、香湯沐浴類產品,有的綜合在一個產品中,有的成為整個產品中的獨特賣點。

七、存在癥狀

我國各地在養生旅游發展上普遍缺乏特色,忽略了養生與人脈、地脈、文脈的有機聯系,或是缺乏當地養生資源與現代養生理念的有機結合。大量經營者盲目模仿成功養生旅游項目的開發模式,這種照搬模仿導致各地方養生模式與養生產品之間差異較小,養生旅游發展

與建設千篇一律、千“養”一面。

1、缺乏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滲透。

養生旅游現正處于粗放式發展的急于擴張期,產品的大量復制與發展思路的盲目模仿,致使大多養生旅游發展項目脫離自身優勢,忽略了人脈、地脈、文脈等寶貴特色資源。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具有久遠的歷史與養生文化,而民族多樣性產生的養生多樣性卻常被遺忘。

2、缺乏與現代養生理念的結合。

運動養生、SPA養生、汗蒸養生等諸多現代養生模式具有科學的方法與理念,而地方或民族養生方法多排斥現代養生理念的融入,這成為傳統與現代養生共同發展的障礙。

3、養生旅游產品結構單一。

養生要求生活與工作環境的調適,飲食與營養的調和,勞動與休息的結合等方面,不同年齡有著不同的養生方式與需求。我國養生旅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很多旅游線路和產品依舊延續著傳統旅游產品的內容,并未真正融入養生的實質,或僅僅是單調的養生形式,并沒有明確區分不同類型旅游者的養生需求,難以達到養生的真正目的并帶動旅游發展。

4、養生旅游建筑風格、建設混亂。

不同地域的民居特點與民族建筑文化深深影響著養生建筑的風格與形式。而一味模仿西方建筑或是某種特定中國古建筑樣式,都致使地方與民族建筑特色缺失。

八、國內開發

我國的養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亞保健康復旅游和南寧中藥養生旅游,隨后在四川、山東、安徽、黑龍江等省市發展迅速,于2007年演繹成為全國時尚旅游熱點。同時伴隨著我國的休假制度改革,養生度假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中國養生旅游,既能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又能開發成適合度假的旅游項目,而且這種旅游的民族性、文化性強,內涵豐富,國內國際旅游市場的開發潛力巨大。目前我國的養生度假游類型主要為:

(1)中醫藥保健養生旅游:旅游項目有針灸、按摩、推拿、刮痧、撥罐等傳統中醫療法,還包括在中藥材種植基地、中醫院、治病中心、中醫藥博物館、參觀、游覽、體驗。

(2)飲食養生旅游:就是游客根據自己的體質偏性在飲食偏性所在地選擇,獲取適合自己的特色飲食或者藥膳達到食療養生的目的。食療在養生文化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3)導引和武術:氣功、傳統導引術、太極拳、少林拳等、養生旅游。通過在傳統的導引和武術發源地辦班吸引游客,學習傳統導引術、武術的方式,指導游客學習養生術,練習養生術,我國古代醫學家華佗創立的五禽戲就是以模仿動物的動作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這既是古代人們進行養生的一種方法。也是當今武術,健身運動發展演變的雛形。

(4)環境養生旅游:人要和自然和諧相處,旅游本身就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活動,中國有眾多的森林公園,海岸沙灘,無數的古村落,宗教圣地,數不清的溫泉,療養院,這些地方都環境優美適合旅游開發 而其中很多旅游資源本身就具有養生價值。例如:海濱旅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排解憂愁,對神經衰弱,貧血,偏頭痛等患者有助療效果。高原地區光照豐富,氣候干燥對風濕性關節炎,氣喘病患者有治療作用,高山地區空氣污染小。負離子數量多 有利于糖尿病 過敏性鼻炎患者恢復健康 溫泉對關節炎 支氣管炎 胃病 皮膚病 神經衰弱等都具有良好療效另外 沙療 泥療等對于激發與恢復神經功能 調節機體平衡等非常有益。

另一分類為:分時度假養生游、養生科普教育游、養生果蔬采摘游、養生主題節慶游。

九、國際開發

縱觀國外所有的養生旅游開發,其所需要的條件都為專業的養生團隊的支持+優美的自然環境+完善的硬件設施(度假村)。 國外的養生旅游開發模式主要為:

(1)水療(理療)養生。溫泉度假村是最常見和最流行的養生旅游方式,也是國外養生旅游開發的熱點趨勢。國外溫泉度假目的地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按摩療法的阿育吠陀的瑜伽到齊全的戶外娛樂設施。這些旅游勝地的目標就是派他們的客人家感到更快樂、更健康、更輕松。一切健康水療勝地都專注于讓客人放松、關注自我。

專業水療勝地經常具有一個特定的健康療法。例如礦物沐浴,已

流傳了幾千年,保加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利用這些天然地熱性能進行泥巴浴和其他天然保健療法并且通常伴隨著完善的養生服務目錄。度假村會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法如針灸、結腸清潔、催眠術療法和冥想。例如保加利亞的中部旅游勝地,舊札哥拉礦物浴中心,其依托豐富的溫泉和旁邊風景優美的哥拉山,以古羅馬浴池的尊貴享受為口號,提供溫泉礦物浴和各種spa養生,吸引大量的歐美游客。還有以色列的養生旅游,依托沙漠風光和礦物水體,提供例如印度瑜伽、中國太極、水中按摩、泰式按摩、反射療法養生等多種養生手段。這種模式要求必須有獨特的養生資源:溫泉或礦物質豐富的水體。

(2)建立專業健康指導和治療的健康中心,解決客戶的健康問題。例如減肥,強調減肥和改進的飲食習慣。游客通常需要遵循一個持續數天或者數星期的飲食運動計劃。并且飯菜是專門為促進客人健康和參加類似于學習班的機構,就能學到更多關于保持健康、良好的飲食和保持體重的科學方法。

另一個常見的專業健康養生是針對上癮的人,常見的是酒精和藥物成癮。這些客戶喜歡的度假中心往往建立了包羅萬象的服務,除了加強監測客人的成癮行為,還為他們制定嚴格科學的程序戒除成癮,給游客樹立一個健康的觀念,打破他們的不良的成癮。

第三種養生旅游為健康中心的建立,其以具有完善的醫療服務和先進的醫療技術的專業醫療機構為依托,為客人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甚至包括心臟手術在內的多種大中型手術。此外,還能提供全套的吃住行觀光服務。

(3)依托山地、湖泊等風景名勝,提出運動養生度假的口號。

這是最廣泛類別的健康旅游,建立諸如滑雪、山地自行車、高爾夫、水上項目等類別的專業的比賽場地,并提供專業的教練團隊,對客戶進行一對一的教授,使客戶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經過輔導后能夠達到競技水平,從而滿足客戶的成就感。同時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度假村,為客戶度假提供方便。具有特色健身項目和特色度假村的旅游目的地都成為十分受客戶歡迎的戶外旅游目的地。

綜合國外養生旅游的熱點,其發展表現出綜合化和專業化的特點。綜合的養生服務項目開發和專業的養生團隊,是所有國外養生旅游發展的共通之處。

十、未來前景

結合國外的生態養生度假發展現狀,我國的國內生態養生度假游應該為在自然觀光的基礎上,進行觀光、休閑、度假、養生綜合開發,并注意以下的幾個重點。

(1)精心設計觀景系統和觀景線路(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徒步、自駕車、直升機觀光、公交車等多種方式自由觀光), (2)完善自主休閑的輔助設施(如日本立山黑部峽谷,提供包括聯絡電話、交通線路、路線簡圖、食宿參考、廣播電臺、緊急求救、醫療院所、警政單位、拖吊保管、汽車維修、加油站等在內的全方位應急救助的聯系方式和具體指導),

(3)度假旅游產品的多樣化開發(如瑞士阿爾卑斯山旅游勝地,自

然觀光、森林野營、青少年教育、山地運動、溫泉療養等多種旅游產品開發),

(4)專業養生團隊的細致呵護(醫療養生的專業醫務人員、運動養生專業教練等)。

十一、市場預測

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業自09年開始,逐漸走出金融危機,開始顯現出積極增長,2010年國際游客數量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6.7個百分點。2010年全年國際旅游人次達到9.35億,較2009年增長5800萬人次。

繼2010年全球旅游業復蘇之后,2011年全球旅游業將繼續增長,但增長步伐將縮小。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全球旅游業也有望實現4%-5%的增長,略高于長期的平均預測值。全球主要快速增長的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亞洲是世界第二大旅游目的地,亞洲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總收入的兩成以上。

在國家排名中,排名前兩位的國家分別是法國和美國,而中國則已取代西班牙成為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從全球的旅游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未來15年內,發達國家將相繼進入生態、旅游、養生“休閑時代”,生態、旅游、養生休閑產業將會在2015年前后主導世界勞務市場,并占有世界GDP50%的份額。根據這一走勢,21世紀將是富裕起來的中國生態、旅游、養生休閑產業發展、繁榮和成熟的世紀。

第三篇:當今國際物流市場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國際物流市場的發展現狀

(1)交通運輸設施不完善

以前,由于對交通運輸設施投資少,交通運輸設施能力一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后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對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初步緩解了交通運輸的全面緊張狀況,但與滿足國際物流服務需求的能力相比,目前交通運輸總體規模不高,交通運輸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2)國際物流節點的功能混亂

各地規劃的國際物流節點缺乏統一標準,造成國際物流中心,國際物流園區等名字大量混用,導致了國際物流節點層次關系及功能界定等的混亂。因此出現了某些國際物流中心的布置緊鄰港口,火車貨運站或公路樞紐,并且周圍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而有些國際物流園區完全建在市中心地區,且周邊交通條件不好;有些又建在遠離市區的公路交匯處,造成了園區在短時間內很難吸引各種類型的企業入駐等錯誤理念。 (3)國際多式聯運的非標準化操作

在國際運輸方面,集裝箱普遍應用于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輸使用了大量非標準集裝箱和裝載工具。由于歷史的原因,各個國家對于發展運輸業存在著不同的態度,因而導致了整個國際范圍內的分散的物流系統,包括不同的技術標準、運價系統等。由于各國法律不同,使得所規定的聯運人責任的聯運單證及其背面條款存在差異,加之國際上尚無一個可為各國通用的、統一規范的標準聯運單證,造成聯運單證紛繁雜亂的狀態。 (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國際上的企業應用最廣泛的物流供應鏈系統是供應鏈管理(SCM),部分企業由于對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倉儲,或者對物流需求有限,則會選擇使用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VMI) 和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國際物流企業中的實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業應用情況略好于流通企業,目前流通企業中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的比例僅為3%左右。 (5)國際物流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國際物流行業最為缺乏的人才是高級物流管理人才,不是僅僅會管理倉庫或懂得某種運輸方式,知識結構單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較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識,可以勝任多個崗位的,能夠對所執行的作業進行全程全方面監控、優化和提升,并能夠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快速成長的復合型物流技術和管理人才。但目前還沒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訓機制來培養符合現代國際物流需求的高級物流管理人才。

未來發展趨勢

由于現代物流業對本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提高和競爭實力增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物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從而使國際物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勢和特點:

1.國際物流系統更加集成化

傳統物流一般只是貨物運輸的起點到終點的流動過程,如,產品出廠后從包裝、運輸、裝卸到倉儲這樣一個流程。而現代物流,從縱向看:它將傳統物流向兩頭延伸并注入新的內涵,即從最早的貨物采購物流開始,經過生產物流再進入銷售領域,其間要經過包裝、運輸、裝卸、倉儲、加工配送等過程到最終送達用戶手中,甚至最后還有回收物流。整個過程包括了產品出“生”入“死”的全過程。從橫向看:它將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等各種物流系統,通過利益輸送、股權控制等形式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即通過統籌協調、合理規劃來掌控整個商品的流動過程,以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和不斷變化的需要,爭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國際物流的集成化,是將整個物流系統打造成一個高效、通暢、可控制的流通體系,以此來減少流通環節、節約流通費用,達到實現科學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適應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物流無國界”的發展趨勢??梢哉f,過去物流企業的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現在已經演變成一群物流企業與另一群物流企業的競爭、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的競爭、一個物流體系與另一個物流體系的競爭。物流企業所參與的國際物流系統的規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就越強,這種競爭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共贏”關系。國際物流的這種集成化趨勢,是一個國家為適應國際競爭正在形成的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社會系統,是一個國家流通業正在走向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當前,國際物流向集成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建設物流園區,二是加快物流企業整合。物流園區建設有利于實現物流企業的專業化和規?;?,發揮它們的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物流企業整合,特別是一些大型物流企業跨越國境展開“橫聯縱合”式的并購,或形成物流企業間的合作并建立戰略聯盟,有利于拓展國際物流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加速本國物流業深度地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2.國際物流管理更加網絡化

在系統工程思想的指導下,以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條件,強化資源整合和優化物流過程是當今國際物流發展的本質特征。信息化與標準化這兩大關鍵技術對當前國際物流的整合與優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時,又由于標準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進一步普及獲得了廣泛的支撐,使國際物流可以實現跨國界、跨區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準確,加強了整個物流系統的信息連接?,F代國際物流就是這樣在信息系統和標準化的共同支撐下,借助于儲運和運輸等系統的參與、借助于各種物流設施的幫助,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使國際物流覆蓋面不斷擴大,規模經濟效益更加明顯。以法國kn公司為例,該公司在沒有自己的輪船、汽車等運輸工具的情況下,通過自行設計開發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統,對世界各地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在全球98個國家、600個城市開展物流服務,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物流網絡。目前,該公司空運業務已排名世界第五,每周運輸量1.9萬次,海運業務一年毛利約為40億歐元。

3.國際物流標準更加統一化

國際物流的標準化是以國際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準;制定各系統內分領域的包裝、裝卸、運輸、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準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國際物流系統的標準;最后研究國際物流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的配合問題,謀求國際物流大系統標準的統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本國物流與國際物流的相互銜接問題,努力使本國物流在發展的初期,其標準就力求與國際物流的標準體系相一致。因為現在如果不這樣做,以后不僅會加大與國際交往的技術難度,更重要的是,在現在的關稅和運費本來就比較高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與國際標準不統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將使整個外貿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國際物流的標準化問題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視。目前,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正在極大地影響物流全球性標準化的建立。一些國際物流企業和協會,在國際集裝箱和E鄄DI技術發展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對物流的交易條件、技術裝備規格,特別是單證、法律條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統一的國際標準,使物流的國際標準更加深入地影響到國內標準,使國內物流日益與國際物流融為一體。

4.國際物流配送更加精細化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各產業、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換關系和依賴程度也愈來愈錯綜復雜,物流是聯系這些復雜關系的交換紐帶,它使經濟社會的各部分有機地連接起來。在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和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要求物流在企業和整個系統必須具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協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響應速度,要求物流企業必須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蹤和監控需求的過程,及時、準確、優質地將產品和服務遞交到客戶手中。協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業必須與供應商和客戶實現實時的溝通與協同,使供應商對自己的供應能力有預見性,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價格和服務;使客戶對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計劃性,以滿足自己生產和消費的需要。國際物流為了達到零阻力、無時差的協同,需要做到與合作伙伴間業務流程的緊密集成,加強預測、規劃和供應,共同分享業務數據、聯合進行管理執行以及完成績效評估等。只有這樣,才能使物流作業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要。由于現代經濟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相當一些企業除了自己生產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購。國際間的加工貿易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國際物流企業伴隨著國際貿易的分工布局應運而生。為了適應各制造廠商的生產需求,以及多樣、少量的生產方式,國際物流的高頻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隨之產生。早在20世紀90年代,臺灣電腦業就創建了一種“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戶訂單、分散生產形式,將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產,然后通過國際物流網絡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該配送中心發送給電腦生產廠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進行了一場“物流革命”,其內容是對物流各種功能、要素進行整合,使物流活動系統化、專業化,出現了專門從事物流服務活動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隨后,各種專業化的物流服務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大量涌現并加速發展,使物流服務功能更強大,服務質量更精細。物流產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服務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國際物流園區更加便利化

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的急劇擴大,許多發達國家都致力于港口、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立體倉庫的建設,一些國際物流園區也因此應運而生。這些園區一般選擇靠近大型港口和機場興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機場,形成處理國際貿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據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務。如日本,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機場的國際物流功能,重點在京濱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戶港進行超級中樞港口項目建設,對成田機場、關西機場、羽田機場進行擴建,并在這些國際中心港口和空港附近設立物流中心,提高國際貨物的運輸和處理能力。這些國際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稅區的功能。此外,港口還實現24小時作業,國際空運貨物實現24小時運營。在通關和其他辦證方面,也提供許多便利。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實際上是貨物在兩個關稅區的轉接和跨國界的流動,要實現國內流通體系和國際流通體系的無障礙連接,必須減輕國際物流企業的負擔、簡化行政手續、提高通關的便利化程度。日本在這方面實行了同一窗口辦理方式,簡化了進出口以及機場港口辦理手續,迅速而準確地進行檢疫、安全性和通關檢查。因此,國際物流園區的便利化發展,不僅有賴于物流企業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別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圍繞機場、港口建立保稅區、保稅倉庫,提供“點到點”服務、“一站式”服務,則是國際物流中心規劃必須深入考慮的問題。

6.國際物流運輸更加現代化

國際物流的支點離不開運輸與倉儲。而要適應當今國際競爭快節奏的特點,倉儲和運輸都要求現代化,要求通過實現高度的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手段來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國際物流運輸的最主要方式是海運,有一部分是空運,但它還會滲透在其國內的其他一部分運輸,因此,國際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運、鐵路、公路的“立體化”運輸體系,來實現快速便捷的“一條龍”服務。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當前世界各國都在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開發新的運輸和裝卸機械,大力改進運輸方式,比如應用現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發展集裝箱運輸、托盤技術等等。美國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美國的物流模式是善于將各種新技術有機融入具體物流運作中,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實現高度的物流集成化和便利化。這也使從事物流的企業,利潤和投資收益持續增加,進而誘發新的研究開發投資,形成良性循環??傊?,融合了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現代化手段的國際物流,對世界經濟運行將繼續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篇:試論當今世界的國際戰略格局及我國周邊安全形勢

從本拉登的隕滅,到卡扎菲的死亡。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是罪有應得,但倘若我們仔細思考便會在細微中發現事實的真相。從冷戰結束,失去了蘇聯的抗衡,美國成為了世界頭號強國,而歐洲等西方各國則成為第二世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三世界也在一步步地登上世界的大舞臺,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因此當今世界的國際戰略格局已悄然改變從單極化到多極化。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正采取種種的手段來威脅我國的發展,從與美國與日本的頻繁的軍事演練(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不懼路途的艱辛堅決駛入黃海)似乎已向中國示威,如果這還不能說明我國處境的尷尬,那么美國積極參與朝韓問題似乎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理解,朝韓本是一家而正是因為美國的參與才有了三八線,讓本來的兄弟處于相互對立的一面,正如軍事專家的解析,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美國不只是想幫韓國更想在日后的日子里對中國這個曾經的世界大國實施壓制。以鞏固他的無可撼動的地位。去年的美國與韓國的軍事演習表面上是為了對付而把艦隊駛入黃海,而這時的中國大部分領土都在美國導彈的射程之內(首都北京,天津,東北大部,甚至上海)都有危險。但我們又能說些什么。也只有一味的抗議了。

從文章的開頭,我提到卡扎菲之死。反對派的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口頭上西方列強說是為了利比亞的居民的自由而不而誰又不知道這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目的不還是石油嗎?怕石油被壟斷,,純屬胡扯,還不是因為自己想獨霸世界。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時代主題沒有變,但“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并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和新趨勢。一是國際形勢總體緩和但局部沖突仍然不斷。從利比亞事件和伊拉克事件我們可以知道國際之間的局部沖突正日漸激化國際安全動蕩不安,全人類仍處在世界大戰、核大戰的陰影之下,“緩和”表現為兩極對抗下的“恐怖和平”;世界上發生的局部戰爭,大都有美蘇兩個大國插手,有的還受美蘇的控制或利用。冷戰之后,國際形勢總體上由緊張變為緩和,由對抗變為對話。兩極世界格局解體后,全球性的軍事對抗已不復存在,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過去因兩個超級大國插手而難以解決的許多國際熱點問題,大都通過政治、外交途徑相繼得到解決,或陸續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大國關系出現戰略性調整,中、美、俄、歐、日等國和地區集團頻繁進行高層領導人直接對話,采取多種務實性措施,建立多種形式的戰略伙伴關系,尋求建立相互信任、消除分歧的各種途徑,積極推動和發展國家間的正常關系,促進了國際安全環境的改善,尤其是中美、中俄、美俄達成互不將各自控制下的核武器瞄準對方的協議,有助于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有助于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世界各國獨立自主、合作發展的意識有所加強,和平力量更加壯大;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與制約關系不斷加深,維護全球安全的共同利益逾來逾得到廣泛的認同;國際裁軍與軍控取得新的進展,多數國家改變了冷戰時期軍事力量過度膨脹的狀況,紛紛把武裝力量調整到適度規模;新的國際安全機制正在形成和發展,各種雙邊和多邊安全合作方式的出現及聯合國作用的增強,對冷戰思維的軍事集團機制產生強大的沖擊,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經濟全球化也增強了經濟危機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正是因為經濟危機的原因使得德國發起了這場惡劣的激戰,使得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也正在體現國際局勢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二、走向多極化的國際戰略格局

國際戰略格局,是一定時期內國際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的力量之間的相對關系和結構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形成的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支配世界國際關系長達近半個多世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被打破,國際社會的各種力量進行新的組合,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國際戰略格局總的趨勢正繼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未來一二年內,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狀況將難以根本改變。在未來的國際戰略格局中,起主導作用的可能是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這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極,其他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區域集團和地區性大國,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美國想繼續支配世界的主導權,但實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相對有所下降,顯然想再次獨霸世界已經不在,(從伊朗.伊拉克.朝鮮的叫囂中)。

中國 印度等第三世界的國家也正在崛起

第五篇:中美關系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論文

論中美關系的現狀及發展

論文摘要:中美兩國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對雙邊關系,它遠遠超出了雙邊關系的范疇,成為一對影響世界的大國關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中美經貿關系,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舉足輕重,中美關系的陰晴冷暖對世界將產生重大影響。

論文關鍵詞:中美關系;全球影響;競爭與合作

隨著以“變革”為競選口號并成功當選美國第44屆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1月正式入住白宮,在之后的日子里,正如很多人希望的那樣,中美關系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兩國元首進行了多次重要會晤,達成多項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然而進入2010年,,美國決定向臺灣出售包括愛國者三型導彈在內的高性能武器,谷歌事件,會見**,宣布幫日本協防釣魚島,“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日美軍演,南海美越軍演,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的“特保案”不斷增加等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卻實實在在地刺激中國神經,讓人們不得不反思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政策以及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

(一)奧巴馬上臺時的中美關系

“9·11”事件發生之后,中美關系保持了連續7年的穩定發展。其間,中美之間沒有出現一次重大危機。另外,兩國在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展開了有效合作,兩國關系的機制化程度獲得了很大提升。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發展良好,兩國最高領導人經常性見面,各種電話熱線陸續建立,各種磋商機制日益豐富,兩國在最重要也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達成了有限但重要的共識,共同應對伊朗核危機,朝鮮核危機。這也是之前所未有的,所有這些,使新總統執政一開始兩國關系發展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奧巴馬上臺之后,中美關系在美國的政黨輪替中實現了平穩過渡,開局良好,保持了積極的發展勢頭。這在冷戰結束后還是第一次。這也一改之前中美關系的一貫發展軌跡,中美關系沒有出現嚴重波折,這也是十分讓人欣慰的。

2009年4月1日,在倫敦召開了舉世矚目的G20峰會,為兩國元首進行面多面的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也是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舉行了首次會談。會談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兩國元首除了就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深入交換意見外,還強調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進一步深化廣泛領域的互利合作,加強能源、環境以及氣候變化領域的政策對話和務實合作,恢復和擴大防擴散和其他安全問題的磋商,擴大兩國立法機構、地方、學術、青年等社會各界的交往,恢復人權對話,推動兩國軍方關系繼續改善和發展。

除此之外,奧巴馬也一改之前歷屆美國領導人的做法,在上任的頭一年,即訪問中國,積極評價中美關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11月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從15日深夜11點在雨中抵達上海,到18日下午5點飛離北京,奧巴馬在中國停留了約六十六個小時。期間,兩國領導人在北京就中美關系及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發布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中美聯合聲明》。長達6500字的聯合聲明,以文件的形式宣示了這兩個現在與未來的超級大國選擇以合作代替消極對抗的相互承諾。文件將中美雙邊關系定位為:“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

在中國,不論是官方媒體、市場化媒體或者門戶網站,輿論界普遍對于奧巴馬的訪問給予正面評價。另外,連有“民族主義大本營”之稱的《環球時報》在其封面文章中這樣寫道:“隨便翻翻近代史,就知道中美這樣的大國合作對世界和平與繁榮意味著什么。”

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兩位國家元首先后在倫敦和紐約舉行正式會晤、5次共同出席國際

會議、4次通電話。與此同時,兩國政府重要的內閣成員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悉數見面。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成功訪問美國。這是20年來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首次訪美。兩國確立了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關系的新定義,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啟動。中美12年來首度發表聯合聲明,完整細致地規劃中美關系發展線路圖,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社會對待中美關系的新發展,更多的是期待中美兩國和衷共濟,共同應對經濟金融危機,氣候變化問題以及國際安全難題。尤其是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新能源合作成為奧巴馬執政以來兩國關系最熱門的話題。兩國在上述議題上的對話和磋商為中美關系開辟了新的領域,拓寬了合作的基礎。同時,上述議題均為奧巴馬上臺后面臨的最緊要的對外政策議題,這些議題成為中美關系的議題表明,奧巴馬政府較上屆政府更加重視中美關系,更加看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為此,美國的政界、學界、戰略界出現了許多描述中美關系的新名詞和提法,如“G2”、“中美國”、“中美共治”、“積極、合作、全面”、“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將塑造21世紀”等等。

(二)進入2010年后的中美關系

就在很多人預計中美會進一步加大合作和互信,給全球帶來更多的的福祉時,美國的對華態度卻發生了個大轉彎,接下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卻讓人始料不及。這些事件嚴重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中美關系的政治氛圍在變冷,雙方關系步入低谷。

今年以來,中美關系動蕩起伏,摩擦不斷,與奧巴馬政府上臺第一年中美關系高開高走,雙方你來我往,同舟共濟應對金融危機的蜜月景象形成鮮明反差,引起中美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今年中美關系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3個月,雙方圍繞向臺灣出售包括愛國者三型導彈在內的高性能武器;奧巴馬不顧中國嚴重抗議,堅持**,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聯合多個國家,制造聲勢,試圖推動人民幣不合理升值;谷歌事件等問題上進行了激烈較量和博弈,中美關系受到嚴重沖擊;第二階段是4~6月,經過雙方努力,中美關系實現轉圜,重返正軌。隨后中美元首在華盛頓和多倫多兩次會晤,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成功舉行,安理會通過了對伊朗制裁的1929號決議,兩國關系不斷改善和發展;第三階段是7月至今,雙方圍繞“天安號”事件,高調舉行韓美系列軍演,炫耀武力,讓本已處于戰爭邊緣的朝鮮半島更加陰云密布。與此相關,美國利用“天安號”事件,借機鞏固同日本的同盟關系,同時加緊推進在亞太戰略部署,強化前沿軍事部署,大力推進關島軍事設施的現代化升級。同時,大力插手南海問題,拉攏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抗衡中國,大談南海與美國國家利益關系,推動多邊方式解決,慫恿南海聲索國與我爭奪海權。試圖把南海問題國際化。與此同時,大力提升與印度、越南等國關系,與印度加強合作,構建戰略伙伴關系,與越南舉行美越軍演、美派三艘航母來中國臨海等問題再次角力,中美關系再趨緊張。

與此同時,美國內涉華輿論悄然變化,對華戰略疑慮上升,對華強硬派占據上風,美右翼保守勢力借機散布“中國威脅論”,渲染“中美沖突論”,鼓動對中國強硬,主張實行“競爭性接觸戰略”,聯合地區盟國和伙伴遏制中國日益擴張性的對外政策傾向。中美兩軍關系持續僵冷,美軍方對中方“拒絕”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深感不滿,雙方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激烈交鋒。在以往傳統合作亮點的經貿、國際地區問題上,美方似乎也“不高興”。美工商界抱怨中國投資經營環境惡化,指責中方在產業政策、市場準入方面對外資采取限制、歧視措施,要求中國政府調整在自主創新產品認定、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一些美政府官員、學界、媒體批評中國在朝核、伊朗核等問題上不作為,縱容、包庇緬甸、蘇丹等所謂“問題國家”。一時間,中美關系問題重重,在軍事安全、地緣政治、經貿摩擦、??瞻踩?、網絡安全等領域呈多點集中爆發之勢,沖突“山雨欲來”。

(三)對中美關系現狀的分析

第一,中國加速崛起,在周邊地區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上升,美國則受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拖累和金融危機沖擊,軟硬實力受到削弱,兩國實力差距不斷縮小,對美產生巨大心理沖

擊,美國內有一種強烈的焦慮感和危機感,警惕和制衡中國的論調開始回潮,對中方談論“美國衰落論”極為敏感,產生過度反應,認為中國正利用美國衰落謀取利益。

第二,美始終認為中國發展走向存在不確定性,內心將中國視為潛在戰略競爭對手,擔心中國利用日益增長的實力與美對抗,挑戰和打破現有國際秩序,在亞洲實施“中國版門羅主義”,威脅美在亞太和世界的霸權地位和戰略利益,將應對中國崛起作為美國全球和亞太戰略的重點目標之一。美國內始終有一股右翼保守勢力,固守冷戰和零和思維,不愿看到中國發展強大,妄圖對中國實施全面遏制戰略。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現實、安全等原因,部分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發展壯大并可能主導亞洲感到不安,奉行大國平衡外交政策,主動迎合美國,拉美抗衡中國。雙方一拍即合。

第三是中美關系周期性地受到美國選舉政治的影響。美國兩黨的候選人出于當選的需要,每每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以轉移選民對自己的不滿。中期選舉是對奧巴馬兩年來執政的一次打分。從民意來看,奧巴馬顯然沒有讓他們滿意,支持率是歷屆政府在此時的最低,近期又很有可能失去對

第四、奧巴馬政府對中國在這些領域發揮作用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說服中國在這些領域發揮更多更積極的作用,承擔更多的責任。中國更關心的問題是強調尊重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發展道路,期望美國在臺灣、涉疆、涉藏等問題上尊重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中國從自己的國情和國力出發,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美國卻認為中國做得不夠,并開始有所抱怨和指責。雙方對于對方的期望還存在一定落差和錯位。同時,美方有一種對華戰略期待落空后的挫折感和失望感,開始反思對華關系,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沒有回應美方重視對華關系的善意,反而日益自信和傲慢,因此必須進行敲打,戳破中國不斷膨脹的“野心泡沫”。

第五,近年中國連續舉辦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上海世博會等盛事,中國率先從國際金融危機中復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主義情緒上升,部分國民心態膨脹,認為中國可以和美國叫板,他們的言論刺激美國,加重了美國對中國的猜忌。

(四)對中美關系發展的預測

過去30年的歷史表明,中美關系的發展循著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軌道,有時步入低谷,但一段時間后又峰回路轉,攀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美關系的變冷有其自然的邏輯,對此我們不必感到驚訝。中美關系的變冷有其自然的邏輯,對此我們不必感到驚訝。

對中美關系干擾最嚴重的就是美國對臺軍售和會見**,這其中包含著美國制約中國的戰略因素,也是美國對華政策長遠目的的一部分。

美國此次批準對臺軍售,在時機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宣稱是布什時期提交國會審批,奧巴馬政府來最終批準執行的,本來就是奧巴馬政府企圖減輕對臺軍售可能招致中國反對壓力的一種策略性做法。其實,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執行的都是一種腳踩兩只船的政策,一方面,發展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各種官方的和民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維系和發展與臺灣的關系,在兩岸縱橫捭闔。這種政策一直沿續到現在,也為美國軍工企業帶來了巨額利潤。中美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跌宕起伏,時有摩擦和波折,但從大的方向看,這艘巨輪一直在向前發展。因此,我們對于2010年可能到來的中美關系大盤回調,局部震蕩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應對預案。畢竟中美關系不是一方的事,而是雙方的事,需要雙方悉心經營。正如胡錦濤主席在與奧巴馬會面時說:“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尊重和照顧雙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點。”穩定同美國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系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世界舞臺居于權力中心。從中國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國,企圖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為其他國家所震驚,而中國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市場,又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依托平臺。在這樣一個為諸多國家眼紅的平

臺上,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的增長將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一切迫使美國不得不將中國作為阻礙其在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統治的一個強勁的對手。并且,在臺灣問題上,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將臺灣劃進美日聯合防御范圍,但從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難看出,中國臺灣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窺視以久的土地。對于中美關系,應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為我國經濟求得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雙方經貿關系密切,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共同利益。中美關系非常復雜,必須處理好。

中美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跌宕起伏,時有摩擦和波折,但從大的方向看,這艘巨輪一直在向前發展。因此,我們對于2010年可能到來的中美關系大盤回調,局部震蕩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應對預案。畢竟中美關系不是一方的事,而是雙方的事,需要雙方悉心經營。正如胡錦濤主席在與奧巴馬會面時說:“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尊重和照顧雙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點。”

參考文獻

(1)形勢與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2)《人民日報》

(3)騰訊新聞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領導結業典禮總結講話下一篇:領導銀行調研匯報材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