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15課新航路開辟教案

2023-06-25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15課新航路開辟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第15課新航路開辟教案

第8課-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教案

第二單元 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第8課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藝復興時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進而使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掌握開辟新航路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 2.過程與能力:通過了解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及突出表現和對文藝復興時文藝作品的分析,初步領會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培養透過現象看事物本質的能力。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航海家克服的種種困難;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歐洲探險家的遠航,分析兩者的異同,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邁向一體化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們創造的文學藝術作品是全人類寶貴的財產,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以人為本的觀念,樹立自己崇尚科學、積極進取的精神;學習新航路開辟途中航海家不畏艱險、堅忍不拔的精神,培養自己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通過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鄭和遠航等史實的穿插對比講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的主要成果及影響 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歐洲古代社會封建等級制度森嚴,天主教會主宰社會的各個方面,當歷史進入14世紀后,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運動和歐洲人開辟新航路,不僅引發了歐洲的巨變,且使世界朝一體化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因此這兩個事件又被譽為“人和世界分別被發現”的偉大時代,由此引入新課。提問:什么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為什么首先發生在意大利? 【講授新課】

一、文藝復興

1、文藝復興的背景:

①14世紀前后意大利出現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

②歐洲封建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進行精神世界的控制。進而分析:隨著新型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產生,從而掀起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也就可以講清文藝復興開始于意大利的原因。意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并產生了最初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隨著自身力量的增強,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張;14世紀的意大利是一個需要巨人的時代……。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首先在意大利發展起來,所以與它相適應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現在意大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意大利的發展,新

1 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需要文化科學知識,他們渴求擺脫教會對于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縛。他們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來考察一切。他們相信并且頌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力量和人的偉大,認為人可以創造一切。他們贊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學和理性。這種從人出發而不是從神出發思考問題的思潮被稱為什么?(人文主義)

2、“人文主義”概念

要引導學生辯證分析評價: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進步性。但它強調個人意志,其物質基礎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從剛才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文主義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潮。那它為什么被稱為文藝復興呢?文藝復興表現最突出的領域是哪兩個?(文學和美術)

3、文藝復興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①注意強調他們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個不同階段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一位藝術大師;而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向西歐發展時的一位英國文學巨匠。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領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詩人但丁)。但丁是意大利佛羅倫薩人,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青年時代他是在博覽群書中度過的,除拉丁文、修辭學以外,他對詩學、神學、歷史、天文、地理、音樂、繪畫等都作了研究,從而使他成為那個時代一位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學者,為他日后的從政活動和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302年,但丁被代表羅馬教廷的反動勢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他鄉。但丁的作品很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下面再看美術領域的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美術領域最著名的藝術家是誰?(達•芬奇)達•芬奇所畫的人物和宗教故事,都是以現實人物為藍本的,所歌頌的是人的現實美好的生活,這些作品都體現了人文主義者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

15-16世紀,文藝復興發展到歐洲的其他地方。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文學巨匠。一生創作了三十多部劇本和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莎士比亞不僅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壇上的巨匠,西方文藝評論界把他同荷馬、但丁和歌德并稱為世界四大詩人。莎士比亞畢生主要獻身于戲劇事業,他的寫作題材廣泛,一身兼為悲劇、喜劇和歷史劇作家,各方面都碩果累累,這一點超越了以前所有的悲劇家和喜劇家。與新舊交替時期的先驅但丁相對照可以看出,莎士比亞的作品更富于現實主義色彩,這也說明文藝復興運動正在深入,時代正在前進。莎士比亞與中國的大戲劇家湯顯祖同處一個時代。

②要求熟識課本插圖和有關史料,適時進行思想教育,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他們勤勉治學,獻身藝術,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可貴精神。

2 ③“天文學領域成就”雖然安排在課文小字部分,但同樣不可忽視。應該強調天文學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里率先發起反對封建教會的斗爭。對哥白尼、布魯諾等一批科學家的杰出成就及新天文學理論的創立可以簡要講述,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擴展學習內容。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主要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①經濟根源: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擴大國外市場。 ②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而《馬可•波羅游記》關于東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

另外補充說明:當時天文、地理知識有了進步,地圓學說流行,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客觀條件。

15世紀,隨著商業的發展和貿易的日益擴大,西歐國家對黃金的渴望更加強烈。但是,西歐的貴重金屬礦藏很少,開采也很慢,為了尋求黃金,歐洲人便把注意力轉向了東方。為什么呢?(《馬可·波羅游記》內容的影響)《馬可·波羅游記》中,把東方描寫得富麗繁華,介紹中國和印度是"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這對憧憬黃金的歐洲上層分子有很大的誘惑力,因此,他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到東方去尋求黃金。另一方面,歐洲貴族親眼看到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把東方的珠寶、瓷器等販運到歐洲而大獲其利,這更堅定了他們去東方尋金的決心。但是,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呢?15世紀前葉,東西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從小亞西亞出發,沿黑海、里海經過中亞到達中國和印度;第二條是經敘利亞、兩河流域抵波斯灣,換海船前往印度和中國;第三條是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出紅海,經印度洋去印度和中國。當時,紅海以東和地中海一帶的貿易,分別主要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壟斷,后又被奧斯曼帝國所控制,它的統治情況如何呢?(奧斯曼帝國阻礙東西方商路)因此,在大西洋沿岸諸國的大商人迫切希望尋找到一條繞過地中海東部,開辟直達東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瀕臨大西洋的兩個歐洲國家,他們無力加入歐洲大陸的爭奪,特別希望獲得海外的財富,最熱衷于探尋新航路。當時人們具備了遠洋航行的條件了嗎?(學生看書答:地圓學說的流行、航海技術的發展)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紀末完成了國家的統一,這為組織大規模遠航提供了條件,同時兩國的造船業和航海業較發達,當時地圓學說在歐洲日益流行,意大利地理學家繪制的世界地圖,把印度和中國畫在大西洋對岸,并斷定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直達東方。15世紀歐洲已能制造適于航海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中國人發明的羅盤針,14世紀已普遍用于航海事業,使遠航不至迷失方向。最先探尋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教師指圖講解: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方向是向東。

2、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要密切結合教學掛圖或教學課件,讓學生講解或參與活動。要求掌握:各次航行時間、航海家的名字、他們各由哪個國家派遣、航行方向、到達地點。尤其是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向西航行抵達美洲,最為關鍵,極為艱苦,體現了開創精神。

(1)1487年,迪亞士率三艘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最南端。這是探尋新航路中的第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肯定由此向東航行可以到達亞洲,因此,就把這個地點稱為“好望角”,這次航行證明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是相通的,為達·伽馬的探尋新航路準備了條件。

(2)1497年~1498年,達·伽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從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南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前進,進入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領航,順利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返航時,劫掠了大批香料、象牙、絲綢、寶石等物品,他們帶來的收益高達航行費用的60倍。繼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積極進行航海擴張,并且選擇了西進的路線。

(3)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經過69天的艱苦航行,終于到達古巴、海地,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地安人”(印度人),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哥倫布直到死一直誤認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后來,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于是這個大陸就被稱為亞美利加洲。

(4)第四位探尋新航路的是麥哲倫。他率領的船隊最終完成了環球航行。1519年,麥哲倫帶領5艘船,262人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進入另一片遼闊的海洋,因沿途風平浪靜,航行很順利,麥哲倫高興地把這片海洋稱為“太平洋”,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三個多月,很多船員因饑渴而死去。當船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時,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沖突,麥哲倫在沖突中被殺,其他船員逃出后繼續航行。他們繞過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這時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幾個人了。這樣,人類第一次實現了環球航行,從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新航路的開辟有什么意義呢?(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新航路開辟后,密切了世界各大陸之間的聯系,從此,世界結束了彼此孤立的狀態,聯成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了。

這四次重要的遠航,大都發生在15世紀末,在同一時期,我們中國也曾有過遠航的壯舉,可以請同學思考、對比世界史上的四次遠航與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在目的、規模、后果上有何不同?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學生在閱讀教材后基本上能回答。教師可以進一步分析:

①由于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如原產美洲的玉米、煙草、花生、西紅柿等作物開始傳入歐亞,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需指出這一市場是以歐洲為中心的。

②歐洲的貿易中心轉移。由原來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新航路的開辟也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相繼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他們大量掠奪殖民地的財富,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和落后。 【板書設計】

一、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背景

人文主義思潮

文藝復興的主要成果: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哥白尼

文藝復興的影響

二、新航路的開辟:開辟原因、經過、影響 教學反思:

第二篇:《新航路的開辟》教案

一、課程標準

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過程以及影響(雙重性),學會辨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認識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構造虛擬人物,使學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備的條件。 (2)通過圖文并茂,動手操作和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3)通過比較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異同,進一步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以體驗式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了解亞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奪,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和公民意識,認識到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

2、以歷史再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航海家們勇敢、開拓、進取的精神,體會人文精神及人文關懷,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和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3、通過探究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學生對比聯想的思維方式,從整體宏觀的角度把握時代特征,學會客觀、辯證的分析其影響的雙重性。把握在社會轉型時文明進步的殘酷性與道義原則相背的價值判斷標準。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的對象是初三學生,對學生的情況做如下的分析:

(一)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歷史模塊不感興趣,愛聽歷史故事。

(二)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自己的見解,所以教學中,應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引發學生的興趣;并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發表見解。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與影響。

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包括進步性與災難性兩個方面。

五、教學程序

(一)導入:烘托氣氛。

播放《哥倫布傳》中的奧斯卡金曲《SAILING》,高潮時設置懸念,并用倒序方式導入新課。提出問題:面對生死未卜的艱難遠行,是什么驅使航海家冒險? 教師:面對生死未卜的艱難遠行,是什么驅使航海家冒險?同學們現在請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開展這節課吧。

(二)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創設情景。 第一步,由老師編講《湯姆游記》,介紹塑造虛擬人物“湯姆大叔”(15世紀歐洲商人的縮影)。通過日記作為引子,講述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第二步,根據湯姆出游記錄下來的日記拋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當時黃金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根據故事內容出示相關材料,歷史重現,《西歐商人清點錢幣》圖,指導學生分析史料,教會學生分析方法,包括劃定中心詞、限定詞、問答項,歸納要點,得出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原因。

第三步,繼續出示《湯姆游記》的內容“東西方貿易本來就很艱辛,以前的舊航道很麻煩,關卡重重,又危險,真的不想再走了,我們都很希望找到一條去東方的新路。”然后歷史重現,出示材料《通途變天塹》,經過引導、分析,得出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

第四步,繼續出示《湯姆游記》的內容,出示相關材料,得出新航路開辟的“精神動力。” 第五步,拋出問題,教師說:“湯姆要遠航,你會送哪些必備品給他?”讓學生思考一下,了解當時航海技術的發展。

(三)小結:明確哪些是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板書設計)

1、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根本原因)

2、社會因素:一股“尋金熱”的推動。

3、亞洲是許多貴重商品的來源地,商人想擺脫轉口貿易,贏得更為豐厚的利潤。

4、原有的商路受阻,出現了商業危機。(直接原因)

5、

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提倡人文主義精神。

6、宗教因素: 基督教會為了傳教,不惜使用武力進行“圣戰”。

7、航海技術與條件的發展與皇室的支持。

(四)、新航路開辟過程:

航海家

國別

航行時間

資助國家

航向和航行路線

主要成就

哥倫布

意大利

1492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西印度群島

發現美洲新大陸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

葡萄牙

(葡萄牙)--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發現好望角

開辟歐洲前往印度的新航路

達?迦瑪

葡萄牙

1497 (葡萄牙)--大西洋—好望角—莫桑比克—印度 到達印度,實現歐洲從非洲沿岸到達東方的夙愿

麥哲倫

葡萄牙

1519--1522 西班牙 歐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完成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五)、評價哥倫布:哥倫布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憑借著廣博的知識;過人的膽識、勇氣、決心、毅力;開創的精神,以及同伴的支持,克服艱難險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非常了不起。但他的探險活動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給當地土著居民帶來了災難。

(六)影響:○1新航路的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區相互隔絕的局面。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額的財富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七去)后果:隨著通往非洲、美洲、亞洲新航路的開辟,一場持續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也開始了,也使歐洲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

六、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特色有三個

(一)教學情景以故事形式呈現。

傳統的教學模塊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所以將湯姆大叔這個小人物的歷史與新航路開辟這段大歷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成為本課教學的線索,這就把過于單一枯燥的模塊教學變成有血有肉的歷史故事,鮮活的呈現在學生面前。

(二)教學方式以體驗式教學為主。

目的是讓通過編講故事的時,置身其中,感受、體味歷史;編講故事后,置身其外,分析故事情境,領悟、發現歷史。這樣的設計可以上學生從多個維度認識這段歷史,學生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多維的空間。

(三)有效地進行了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

在本課例中網絡和信息技術真正成為了學習資源獲取的主要來源;展示交流、知識構建的信息平臺。 當然,一堂課45分鐘只能追求卓越而無法達到完美。本課也留給我今后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第三篇:第7課《新航路的開辟》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有關本節內容的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新課標改革的精神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培養為重”。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的課程內容,我確立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航路開辟的背景,了解開辟的經過。

(2)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史料、圖片進行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2)通過采用地圖動態演示、表格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開辟新航路的經過。 (3)通過觀看視頻,問題討論讓學生感知歷史,使學生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4)通過哥倫布遠航與鄭和航行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哥倫布等航行家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采用視頻《新航路的開辟-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導入新課。簡要概括本課主要內容: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過程和影響 。

一、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一)是什么原因使得15,16世紀的歐洲人克服恐懼,歷經千難萬險,甚至以生命為代價開辟新航路?(必要性)

材料1:“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 ——馬可·波羅

材料2:“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倫布

歐洲人遠航目的地在哪里?他們為什么如此向往哪里?他們想去干什么? 材料3: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興的資產階級要用黃金來擴充資本”“社會上層用于奢華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歐洲人為什么在

14、15世紀如此渴望黃金?

當時東西方之間就沒有任何通道嗎?為何不走傳統商路?

還有其他原因嗎?

(二)假如你是當時歐洲的航海家要遠洋航行,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可能性) 通過閱讀教材及圖片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講練結合。 (歸納總結)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葡萄牙、西班牙為何充當了開辟新航路的急先鋒呢? 新航路的開辟的概況,利用動態地圖引導學生掌握。 我們需要學習鄭和、哥倫布等航行家們怎樣的精神?

(復習鞏固)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開啟了世界歷史的新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 問題一:偶然與必然

有人認為,哥倫布是因為“迷路了”,才偶然“發現”洲。 人認為,當時即使沒有哥倫布,也必然會有別人“發現”美洲。 (合作學習)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兩種看法,大致是:

(一)給人類帶來了曙光,積極作用是主要的?

(二)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消極作用是主要的?說明你贊成哪一種觀點并闡明理由。

新航路開辟后,市場上的商品出現了什么變化?

歐洲從美洲、非洲運進金銀,金銀價格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對普通商品價格有何影響?對歐洲社會呢?

新航路的開辟給非、美洲帶來了什么影響?對亞洲呢? 歸納總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復習鞏固)閱讀下列材料: 在當年麥哲倫遇難地方,菲律賓馬克坦島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紀念亭,亭中聳立著一塊石座銅牌。碑上載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的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亞號,在埃爾卡諾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在這塊墓碑的反面,刻著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1) 曾經的敵人處于同一塊墓碑的兩面,這種現象是否自相矛盾?為什么? 小結:

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西歐發財致富對外擴張傳播宗教新航路開辟崛起亞非美災難全球整體資本主義發展 利用結構圖總結本課內容。 板書設計:

一、 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1. 原因 2. 條件

二、 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1. 葡萄牙:向東 2. 西班牙:向西 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第四篇:5 開辟新航路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概述開辟新航路的史實;

(2)分析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由學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感知歷史,使學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備的條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2)通過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通過對材料的討論,進一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感受和學習航海家勇于探索的開拓進取精神,認識到人類歷史是不斷探索的歷史,探索精神永不磨滅的。

2.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和影響。

2.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日益聯結成一個整體。

3.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背景:

15C末16C初歐洲進行遠洋航行的原因(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商業危機、宗教因素)和條件(主觀、客觀)有哪些?

1、原因

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因); 社會根源:西歐尋金熱;

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直因); 宗教因素:教會鼓勵人們傳播天主教。

2、條件:

主觀:西、葡統治者的支持和教會的鼓勵; 客觀:航海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地理知識的發展。

二、根據課文歸納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向東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迪亞士船隊

1487年7月,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之命,率3艘探險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駛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當船隊到了南緯33度的地方時,突然遇上了風暴,在海上漂泊了13個晝夜。船隊已在風暴中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隊改變航向朝正北航行,幾天之后果然看見了東西走向的海岸線和一個海灣(今南非的莫塞爾灣)。但船員們都不愿繼續東行冒險,船長只好率船隊返航。返航途中接近一個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風暴再次降臨,海面巨浪滔天。船隊在風浪中經過兩天奮力拼搏,才繞過駭人的海角,駛進風平浪靜的非洲西海岸。望著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長將它命名為“風暴角”。1488年12月,船隊回到里斯本,船長向國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險經過和命名為“風暴角”的海角。國王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進入印度洋,到達朝思暮想的黃金國印度,于是就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好望角就成為歐洲人進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標。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沿著迪亞士開辟的航路,終于到達了印度。

達·伽馬船隊

1497年,船長達·伽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從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南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前進,進入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領航,順利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返航時,我們帶回了大批香料、象牙、絲綢、寶石等物品,帶來的收益高達航行費用的60倍。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收獲! 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哥倫布船隊

1492年8月8日,船長哥倫布率領3艘帆船,從帕洛斯角起航。9月6日,遠征隊駛入煙波浩淼的海洋。很幸運,一路順風,但是,隨著一天天、一星期一星期的過去,船上的人們煩躁不安起來。為了平息他們的憂慮,船長發布了有關已行航程的假消息。10月7日,發現了飛鳥,但在地平線仍沒出現陸地。船長也焦慮起來,這時已西航很遠,按他的計算,應已見到日本。10月9日,船長許諾要是三天內再看不到陸地,就返航。恰好在三天期滿前,人們發現了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小島,船長命名它為圣薩爾瓦多。船隊終于到達古巴、海地。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印度人),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

(2)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繞過了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完成了環球航行。

麥哲倫船隊

1519年9月20日,船長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5艘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后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進入另一片遼闊的海洋。沿途風平浪靜,航行很順利,麥哲倫高興地把這片海洋稱為“太平洋”。在橫渡太平洋時,船隊經歷了嚴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難,一些喪失希望的人曾經發動反對麥哲倫的叛亂,叛亂的首領被麥哲倫拋在途中的荒島上。1521年3月,船隊終于到達了菲律賓群島。船隊在這里得到了補充??上У氖谴L麥哲倫在干涉島上內部戰爭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其他船員逃出后繼續航行,繞過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這時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幾個人了。

小結:新航路的開辟圓滿的完成了,他們經歷了狂風巨浪的洗禮,我們也感受了前人偉大的膽識和氣魄。是啊,他們在探索中的堅毅勇敢,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欽佩;他們探索的結果既有利于人類文明的進步,又給許多地區帶來了災難。我們在認識這些歷史人物的時候,在分析他們的所作所為的時候,不能以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而應該客觀、全面地進行辯證的評價。

合作探究

材料一:“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沒有了美洲貢獻的大量金銀與物質財富,沒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懇殖區,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將會緩慢的多,英國也不可能成為發動工業革命的國家……沒有把世界連成整體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現推動否定舊傳統的思想解放運動。”

——《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

展”。 ——《共產黨宣言》

(1) 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結束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哪些影響? 影響: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1)“商業革命”表現為:

①世界市場的擴大。新航路開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同美洲、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

②流通商品的種類增多。世界市場擴大意味著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等傳到歐洲,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

③商路貿易中心的轉移。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人類眼界擴大,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2)“價格革命”表現為:美洲的白銀流向歐洲,使歐洲物價上漲,貨幣迅速貶值,傳統的經濟關系受到沖擊,這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稱為“價格革命”。受價格革命的影響,各階級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①制造商品和銷售商品的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一方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另一方面高價售出商品,獲得暴利;

②按傳統方式收取貨幣地租的封建主,因貨幣貶值而使實際收入減少,日益衰落; ③靠土地收入的農民和固定工資收入的雇傭工人,因通貨膨脹日益貧困化。這一切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根據所學和自己的理解建立本課的知識結構(形式可以多樣)。

1、原因(必要性):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條件(可能性):主觀,客觀。

2、過程: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

3、影響:對世界,對歐洲,對亞非拉。

知識拓展 當時,追求古怪離奇的癖好盛行于歐洲,歐洲人對生活在東方的、奇異而神秘的人民感到好奇。他們的書中對東方的描繪將真實與虛幻混為一談。有的故事講生活在恒河源頭地區的人們吃蛇,而且能活到400歲,另一些人生下來只有一條腿,但是十分靈巧……他們的想象力極為豐富,居然說東方的樹木能長出羔羊和獨腿狗頭的人。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著,蔡鴻濱、桂裕芳譯《歐洲史》

知識深化

運用多種史觀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擴張的影響

課堂檢測

1.最先完成世界環球航行的船隊,走的路線是 B A.亞洲—非洲—美洲—歐洲—亞洲 B.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歐洲 C.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美洲 D.歐洲—非洲—亞洲—美洲—歐洲 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中心改到 C A .地中海 B .亞洲 C .大西洋沿岸 D .北美

3、歐洲通過新航路與下列地區聯系的先后順序是 B ①非洲 ②亞洲 ③美洲

A.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4、西歐開辟新航路的經濟根源是 B A.歐洲人為擺脫商業危機、尋找新航路 B.商品經濟發展,導致對貨幣需求的增強 C.航海家具有大無畏的探險精神 D.在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太高

5、16世紀,歐洲與亞洲、美洲和非洲的貿易往來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A.新航路的開辟 B.工業革命 C.價格革命 D.文藝復興

布置作業同學們獨立完成配套課后練習題. 課后反思

1、要注意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如進行課堂辯論,以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注意形成課堂的生成系統,充分讓學生參與,在師生互動中完成教學目標。

2、在課堂生成中,應將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知識點的落實有機的結合起來,注意將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教學關鍵點結合起來。

3、新航路的開辟屬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應引導學生放眼世界,從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的變化。

第五篇:新航路的開辟--說課稿暨教案

《新航路的開辟》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天津市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世界歷史》上冊第十二課。14——16世紀的歐洲發生了巨大變化,本課所述新航路的開辟正是這種變化的標志。開辟新航路需要技術條件,更需要決心和勇氣,四位航海家知難而進、堅忍韌不拔的意志以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本課主要設計了三大部分內容: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三者的內在聯系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擴大市場與對外貿易,這是導致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早期殖民掠奪開辟了道路。本課內容的安排體現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這一基本理念,在設計思路上改變了“難、繁、偏、舊”的現象。

學生分析

1、 經過

六、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對中國歷史已有較深刻的理解,進入八年級對新教材和新教法有了初步的認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2、 學生通過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對新航路的開辟有所了解,為本課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

3、 學生初步掌握了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初步具備了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設計理念

本節教學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個體體驗的方式,根據課本中的和師生收集的資料編演歷史課本劇,感悟開辟航海家的歷史人生。

教學準備

1、 教師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有關新航路開辟的圖片、資料,制作課件,并設計好具有引導性、情景化的歷史問題,為學生的發現、分析、評價提供“原材料”。

2、 教師預計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辦法。

2 教學目標

1、 識記新航路開辟四條航線,理解資本主義萌芽與新航路開辟意義。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 學習航海家敢于創新和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4、 重點與難點:四次重要遠航及對新航路開辟的評價。

教學流程

復習引入

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史上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和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引導學生得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是15 世紀,鄭和下西洋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要早,15世紀是東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和大遠航的時期。從而導入新課。

解讀教材,探索求知,合作學習

1、 出示閱讀提綱:

(1) 中國三大發明對歐洲的影響如何?

(2)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何時何地?與新航路開辟有無內在聯系?

(3) 西歐人為什么把追求財富的目標立在東方? (4) 結合14 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圖,說明當時東西方貿易情況,并說明為什么必須另辟商路? (5) 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是什么? (6) 識記四次重要遠航。

3 (7) 開辟新航路成果和后果怎樣?如何評價?

(8) 了解早期殖民掠奪情況。

3、 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隊,開展學習競賽,各隊合作探究,討論、分析、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并制出問題條。

智力比拼,奮勇爭先,進入文本

甲、 乙兩隊推選數名同學分別擔任主持人、評分員和記分員,教師做特邀嘉賓。必答部分:先由甲隊同學從主持人處抽出問題條,由主持人向全班宣讀,乙隊派人解答;然后由乙隊派人抽取紙條,由甲隊同學回答,如此循環往復。搶答部分:主持人讀題,兩隊出人搶答。評分員可根據回答人的綜合表現予以打分,最后根據雙方得分多少評出本局優勝隊, 由主持人公布。

正方反方,史實點評,深入文本

甲隊為正方,乙隊為反方。以新航路的開辟動機和后果為辯題進行辯論,解析難點。最后由主持人請特邀嘉賓——教師評價總結,評出本局優勝。

重行航線,感悟人生,拓展文本

甲隊、乙隊同學觀看課件中新航路開辟經過部分,融觀察、分析、想象、推理、判斷為一體,多維度、高效率地思考遠航實景,然后分別在新航路開辟圖前,各以不同身份講述航海經過,并把提建議、分

4 析人物性格和續編故事等多項活動結合再一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與歷史人物同驚喜、共悲歡,感受個性化體驗。

生:我叫迪亞士,1487年奉葡萄牙國王之命,在前人探航的基礎上,繼續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方推進。船隊從里斯本出發,將近非洲西南端時遇到風暴,船只失去控制,當時我們可以說是生死未卜啊。風暴平息后,我們不知不覺駛入印度洋,然而,這時船員們已不堪遠途勞頓之苦,不愿前行。雖然我一再堅持,還是未能如愿,只好半途而返。歸途中,發現非洲南端的一個尖角,后來國王稱它為好望角。唉!

特邀嘉賓: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不管你是對還是錯,在當時條件下,違背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很難成功的。

生:我是達·迦馬„„

生:我是西班牙國王,我想對哥倫布說幾句——1492年你就到印度了,可是黃金、絲綢、香料、珍寶怎么會沒發現呢?!

生:(以哥倫布身份)——國王陛下,我橫渡大西洋,歷盡千辛萬苦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我以人格擔保。

特邀嘉賓:一個人的思維定式一旦形成,非常不易改變。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可要多聽別人的意見呦! „„ „„

5 生:(以麥哲倫同伴身份)——下面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經歷。1519年橫渡大西洋,穿過麥哲倫海峽(手指地圖)進入太平洋,在這里(指菲律賓群島)麥哲倫不幸戰死,1522年通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回到西班牙。出發時100多人,海上遇到過風暴、缺少食物和淡水、生病沒藥,回來僅剩20余人,我們靠著一股求生欲望,一種對親人的思念,堅持到最后,回到祖國。

特邀嘉賓:越是困境,越不能放棄,永不言敗,靠著頑強的意志去拼搏,最終能獲得成功。有一首歌唱的好“愛拼才會贏”。

主持人作總結,請特邀嘉賓講話。

教師: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我也有很大的收獲,真是教學相長啊。航海家遇到困難克服困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怎么辦?

生:學習航海家們知難而進、開拓進取,敢于創新的大無畏精神。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新航路的開辟》課件,完成課堂練習。

課后反思

《歷史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當學生以不同身份站在各自立場,從不同角

6 度與文本對話時,對話的實質已經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不僅是和文本對話,而是和歷史交談。正如《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要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再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的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學習動機的喚醒、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品質的提升。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保險公司xx年述職報告下一篇:畢業20年同學聚會致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