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

2023-03-14

第一篇: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

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規模經營主體,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嫩江縣作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肩負著培育現代農業三大經營主體的重任。

一、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在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中的重要意義

(一)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迫切要求。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家庭經營的集約化水平和統一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從農業經營主體方面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國農業的經營主體主要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小型農戶,經營主體素質不高,經營規模不大,經營效益不高,這種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已經不能夠適應我國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一些地方農忙季節人手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務農勞動力老齡化越來越明顯、農業兼業化副業化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要從根本上解決“誰來

1

種地”、“地怎樣種”的重大問題,迫切要求改造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

(二)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依托。積極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核心內容。農業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F代農業經營主體相對于傳統農業經營主體來說,既是我國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一種組織形態,又是我國農村先進生產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中出現的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因此,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依托。從生產力角度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能夠克服傳統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的分散性、低效性等弱點,提高家庭經營的集約化水平和統一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從而實現規模經濟、降低交易風險、降低交易費用等外部利潤。從生產關系角度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不僅能夠溝通涉農三次產業之間的內在關系,讓農戶分享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利潤,而且能夠溝通土地、科技、勞動力、資本等農業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優化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截止2011年12月底,我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6個,總量居全省前列,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進入了一個數量持續增長、質量逐步提高的發展階段,已經在推動我縣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三)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動力。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有效形式。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農民為主體、依托主導產業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新模式。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了我縣農業產業化四大主導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它們在促進我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促進主導產業的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和發展。目前,我縣探索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四種基本模式,一是合作社自辦加工和流通實體,實行“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二是合作社與大型龍頭企業合作,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三是合作社與大型超市合作,實行“超市+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四是合作社與大型批發市場合作,實行“合作社+批發市場+農戶”模式。

(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現代農業服務性組織,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建設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發展了多種形式的統一經營方式,彌補了村組集體統一服務的不足。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探索了三種統一經營方式,一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農戶分戶生產管理,

3

合作社統一經營服務的“統分結合型”;二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租賃、入股形式),合作社“統一生產經營型”;三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租賃、入股形式)、轉包經營、合作社“統一服務型”。第二,發展了統一服務的內容,提升了統一經營的層次。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由過去為農戶提供單純的生產、技術服務,逐步轉向提供生產、加工、技術、銷售、信息和資金服務等綜合方向發展,強化了“統”的功能,提高了統一經營的層次。

(五)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的一種有效實現形式。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是以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互助經營為特征、社會化服務為內容、與傳統的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相區別的一種新型的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帶動農戶增收能力、服務農戶能力、抗拒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在逐步增強,探索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的一條有效實現形式,找到了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一個重要抓手。

二、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幾點思考

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在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我縣正處在由傳統

4

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之中,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村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生事物,還不成熟、不完善,發展中面臨著人才缺乏、管理松散、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等難題。破解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遇到的這些難題,是我縣實施“農業提升戰略”的迫切需要。

(一)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首先要大力優化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環境。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F代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階段不可避免地還存在不少問題,廣大干部群眾對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接受也有一個認識過程,因此,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初期,特別需要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扶持其發展壯大。當前,需要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目前,我縣已經出現了一大批種養專業大戶,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26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已經在我市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級領導干部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辯證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堅定發展信心,滿腔熱忱地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

2、營造社會輿論環境。我縣廣播電臺、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及時跟蹤報道我縣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進程,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同時,要積極爭取利用國家

5

和省部級新聞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宣傳我市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動態和發展經驗。

3、優化政策運行環境。要加大扶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財政政策,積極幫助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申報部、省級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扶持。要加大人力資源政策執行力度,依托“陽光工程培訓”、農民企業家培訓等項目,加強培訓力度,提升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

4、積極開展示范社建設。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的意見》文件的要求,緊緊圍繞規范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品牌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示范社建設。要按照規范化建設的要求,認真總結我縣和外地聯合社的發展經驗,積極扶持和打造一批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示范聯社,切實解決典型不點、亮點不亮的問題。要加大共建力度,積極探索省市共建、市縣共建模式,充分發揮省、市、縣和不同部門的積極性,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規范化建設水平。

5、完善工作運行機制。要建立健全一個統

一、高效、協調的工作機制,協調農業、財政、工商、稅收、民政、科技、金融、供銷、稅收等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整合各部門管理資源,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的積極作用,切實解決多頭管理、合力不強的問題。

(二)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6

要加快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符合群眾意愿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但是,農業生產力在不斷發展,農業生產關系必須不斷地與之相適應。因此,培育現代農業經主體,必須要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實現“兩個轉變”,提升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經濟實力和發展能力。

1、積極推進家庭經營方式轉變。依托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靈活、多樣、有效的新型農民培訓,提高經營主體的融資經營能力、科技應用能力、機械使用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著力提高家庭經營的集約化水平。

2、積極推進統一經營方式轉變。這是現階段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機制的重點和難點。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以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導,積極完善、推廣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四種基本模式,探索密切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種養大戶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利益關系的聯結機制,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的方向轉變,著力提高統一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7

(三)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要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前提和基礎,脫離了這個基礎,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因此,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必須要在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上的重要作用。

1、進一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規范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農民互助經濟組織,因此,扶持、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可以夠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戶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要按照《承包仲裁法》要求,盡快健全縣、鄉、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仲裁機構,搭建土地流轉服務平臺。

2、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上下功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戶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到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手中,既能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又能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流轉面積超過2000畝的有150

8

個,流轉面積,在實現土地經營權合法有序流轉和發揮規模效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符合現代農業組織發展規律,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有效形式,是推動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的重要力量。因此,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充分發揮現代經營主體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上的重要作用。

1、強化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戶的服務。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簽訂合同,確定最低收購保護價,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

2、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采取設立風險基金、可盈余分配、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系。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規范合同內容,明確權利責任,提高訂單履約率,引導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主體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9

3、加強農業產業鏈建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與一村一品專業村對接,把一村一品專業村、專業鄉鎮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標準化生產基地。鼓勵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現代流通方式。

(五)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要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支撐。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在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的重要作用。

1、發展多元化服務主體。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專業種養大戶、龍頭企業等社會化服務主體,形成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格局。

2、發展多層次服務體系。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要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既要發展生產、銷售層次的社會化服務,也要發展科技、信息、金融、能源等高層次的社會化服務,健全完善多層次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3、發展多形式服務內容。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既要創新公益性服務的實現形式,也要創新經營性服務的實現

10

形式,既要發展專項服務,也要發展綜合性服務,鼓勵和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第二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2016年4月28日

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推動力量,近年來,為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升山區農業的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商品化水平,我縣通過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規范管理、加大指導服務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各類經營主體的經營能力,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和美好鄉村建設。

一、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1、種養大戶情況。全縣共有種養大戶312戶,其中糧食種植大戶124戶,經作種植大戶86戶,畜牧養殖大戶52戶,水產養殖大戶50戶,綜合類種養大戶220戶。其中種植業以水稻、茶葉為主,畜牧養殖以生豬、土雞養殖為主,水產養殖以流水養魚為主。經營業主以基層村組干部以及有經驗的農戶為主,但近年來隨著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的速度加快,一些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返鄉農民漸成主流。

2、家庭農場情況。自2013年7月我縣注冊登記全市首家家庭農場以來,截至目前,全縣經縣農委、縣工商局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共73家,其中種植業56家,經營耕地、茶園面積1.15萬畝;42家養殖業家庭農場中,生豬養殖規模500頭以上2家,養殖水面100畝以上6家。全縣家庭農場中,達到中型家庭農場認定標準15家,達到大型家庭農場認定標準5家,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9家,2015年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純收入為21.4萬元。

3、農民合作社情況。全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89家,其

中部級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2家,市級示范社12家,入社社員2.25萬人,聯系帶動農戶5.45萬戶。農民合作社的發展,為上聯龍頭企業、下聯家庭農場、基地農戶提供了紐帶。

4、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情況。截止2015年底,全縣共有市級以上(含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5家。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突破30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a。

5、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情況。截止2015年底,全縣建立各類農業服務組織77個,其中農業技術服務型組織16個,農業產業化合作互助型組織8個,農產品銷售組織5個,植保服務組織32個,農機服務組織16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加快全縣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市場化、多元化進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增加,規模擴大,效益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增強,促進了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營機制的創新,為山區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

一是加快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型經營主體的壯大有效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大量外流而導致的土地閑臵拋荒問題,保證了“農地農有、農地農用”,避免了農地“非農化”傾向。截至2015年底,全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計流轉耕地、茶園5.68萬畝,全縣耕地流轉率在15%左右。其中流轉年限5年以上的耕地面積達4.62萬畝,占耕地流轉總面積的81.5%。規模連片流轉有了較快發展,其中50-100畝連片流轉面積占24.9%;

100-200畝連片流轉面積占9.2%,200-500畝連片流轉面積5230畝,占10.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分散的農戶和瞬息萬變的市場聯系起來,將各種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和特色企業集聚,已成為了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載體。

二是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新型經營主體的規模經營促進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家庭農場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引進標準化大棚設施240余畝,成為了省級標準菜園;??葡萄種植家庭農場,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完善了農場內葡萄架、噴灑設備、鋼管避雨棚等基礎設施,為農場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良好條件。??茶葉龍頭企業以生態茶園改造為重點,有效地推進茶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經營主體規?;?、標準化、商品化的生產,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合作、監督、激勵,以及農產品追溯等問題,目前我縣80%家庭農場,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了農場的管理制度、農事記錄。??生態農業家庭農場200畝水稻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等3家農場獲得了無公害、有機認證。全縣12家企業20余個產品獲得“三品”認證,????3個傳統產品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8%。

四是促進了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有效地促進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的推廣和應用,在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起到了引領作用,成為了現代農業建設的新亮點。生態農業得到快速發展,通過新安源等企業的帶動,建成了??茶產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開展了立體茶園改造,建成了1萬畝

多維立體生態茶園示范區;產業融合逐步加快,“互聯網+農業”“旅游+農業”得到有效發展,全縣各類營主體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1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基地等一批宜農宜游產業示范基地。我縣被評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

二、我縣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主要做法

(一)以規模經營為導向,著力培育家庭農場。制定了“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和登記注冊指導意見”,對家庭農場資格認定標準、申請注冊登記程序進行明確。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服務、規范管理等方式,鼓勵青年農民、返鄉人員創辦家庭農民,加大了注冊登記、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服務。????漁業家庭農場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縣農委積極為其申報有機產品認證,控質量拓市場,該農場已發展成全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冷水魚養殖家庭農場,被省農委評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

(二)以產業特色為依托,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龍頭企業、農業大戶圍繞“二茶一花一魚”等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牽頭組建、分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切實加強內部管理,積極開展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縣和省級示范合作社創建活動,著力培育運行規范、機制靈活、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合作組織。???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統一農資采購、統一茶園管理、統一綠色防控、統一品牌推廣、統一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開展有機茶園基地建設,目前合作社已有200余戶農戶加入,基地面積達1.5萬畝,被評為部級示范合作社。

(三)以打造品牌為核心,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鼓勵社會資本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著力培育

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全縣34家市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建立聯結基地35萬畝,帶動農戶3.6萬戶,茶葉、蔬菜、瓜果、農家樂等“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32個。以農業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專業大戶和規?;貫榛A,全縣先后建成了4家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2個品牌被命名為中國馳名商標,4家企業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7家企業產品獲得省名牌產品。推進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聚發展,在????等鄉鎮初步形成了3農產品加工集聚區,逐步實現了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帶動基地的良性發展,我縣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四)以完善機制為重點,改善經營主體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形成規模經營體系。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6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和引導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二是完善科技服務機制,形成科技創新體系。結合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建設,完善了農技服務責任制度,為農業科技示范戶“一對一”配備農技服務人員;幫助與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與涉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行對接,建立長期協作服務關系;積極組織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參加省、市、縣各類展會。三是完善扶持機制,形成“三農”保障體系。從資金投入、項目支持、金融服務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先后出臺《農業產業化發展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獎勵辦法》、《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扶持獎勵辦法》,縣財政每年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獎補資金超過500萬元;同時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積極幫助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貸款難”問題,2015年全縣各

類新型經營主體信貸資金規模達3.5億元,

三、當前我縣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資金短缺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生產規??焖贁U張,但由于原始積累少、流動資金少,也沒有什么資產擔保,雖然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加大了對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力度,但在融資擔保困難、授信額度低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造成信貸融資難,制約了新型經營主體的規模擴張。2015年據對36家農產品加工企業調查,36家企業信貸總需求為4.4億元,但實際落實金額只有1.8億元,落實率僅為41%。

二是設施薄弱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障礙。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的土地絕大多數是通過土地流轉來的,多為地形地貌條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區域,如???生態農業家庭農場流轉200余畝種糧的耕地均為拋荒山塢田。此類型田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如遇大的災難,家庭農場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三是市場風險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隱患。家庭農場市場意識相較龍頭企業來說相對薄弱,生產品種單

一、規模產量高,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沒有穩定的供應市場,往往造成生產發展了,產量增加了,但價格急劇下跌,導致價賤傷農。如今年蔬菜市場價格低,???家庭農場種植的辣椒、茄子等蔬菜因產量大,而市場營銷能力相對較低,在本地市場供應飽和價格低且無法吸納情況下,開拓外省市場又不成功,家庭農場發展壯大面臨困難。

四是人才缺乏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制約。隨著農村大量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外流,人才缺乏成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

展的最大制約。據初步調查,我縣50%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頭人綜合素質不高,發展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更顯缺乏。尤其在市場營銷方面已成為嚴重制約其健康發展的一大短板。

四、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的措施與建議

1、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新型經營主體經營風險。加大財政獎補扶持力度,財政支持既是構建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度體系的保障前提,更是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速發展的強大動力。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產品質量認證和優勢品牌培育、市場開拓和倉儲設施建設以及人才培訓等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嚴格落實國家農機具補貼、農業生產配套設施用地等扶持政策。加大涉農項目整合力度,農業項目重點向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特別加大對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且各項扶持措施之間的聯動性也應進一步強化,真正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風險防范扶持力度,由于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面對的自然風險也隨之加大,而目前我縣開展了農業政策性保險只涉及水稻、油菜、能繁母豬、蔬菜等產業,因此建議省、市開展家庭農場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鼓勵保險機構對家庭農場,單獨投保、單獨理賠,縮短理賠周期。加大資金信貸扶持力度,鼓勵引導金融部門把家庭農場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建議省、市農業部門加強與農村金融機構協調,出臺《關于開展信貸合作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每年篩選一批運轉正常、效益較好、

信譽較高的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授信貸款試點。引導組織具備條件的農業企業分類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在中小板、創業板融資,在“新三板”和省區域性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農業板”掛牌。

2、加大服務力度,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經營水平。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支持、服務發展的原則,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規?;?、專業化和集約化水平。創新土地流轉服務。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合同指導、價格協調、糾紛調解等服務體系,引導土地依法、自愿、有償、平穩地向家庭農場流轉。制訂并完善一系列土地權益保障措施,確保其經營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創新人才培養服務。將新型經營主體人才培養作為新型農民培訓的重中之重,通過定期開展培訓、組織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斷開拓眼界,全方位提升新型經營主體人員素質。通過地方與高校共建項目扶持等方式,鼓勵農業院校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培訓。扶持兼業農民成為專業農民、一般農戶成為種養大戶、城鎮居民下鄉務農成為專業大戶;同時建議省、市有關部門放寬家庭農場準入條件,打破戶籍限制,允許與鼓勵大學生畢業生、城鎮職工創辦家庭農場,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后勁。創新經營管理服務。全面加強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與新型經營主體的合作,建立家庭農場農技特派指導員制度,強化農技服務。積極動員新型經營主體采取產銷對接、產品展銷展示等方式,開展品牌營銷。指導家庭農場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在增強和拓展農業公益性服務功能的同時,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引導經營性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大力開展農技推廣、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產

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服務等各項生產性服務,重點支持為農戶提供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等服務,滿足經營主體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

3、加強規范建設,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經營能力。一是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引導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樹立市場意識,加強自身“科技造血”功能,進一步加強相關科技知識的學習與交流,提升技術應用、規模經營、產品加工、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能力。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種養業+”,廣泛運用集中配送、連鎖經營、農超對接、超市直銷、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提高農產品營銷能力。二是加強標準化建設。指導好新型經營主體完善產品產量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鼓勵與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提升農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建議省、市有關部門對新型經營主體在產地產品認證、質量體系認證等方面減免相關費用,并給予獎補。三是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誠信經營,在政府扶持基礎上重點加強自身“金融造血”功能,積累資金資本,誠信經營信貸,爭取多種方式融資,解決資金制約瓶頸,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

第三篇: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 —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上的致辭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

內容提要:近年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育成長, 應準確把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特 征和組織屬性, 正確處理承包經營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互關系, 充分發揮不同經營主體在不同領域和環節的優勢和作用, 進一步明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點任務, 培育土地流轉市場, 健全配套扶持政策,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健全工作引導機制。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經營方式;發揮優勢;健全機制

一、 科學分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形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形成, 與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建立相伴而生, 是農業生產分工分業不斷深化的產物, 是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 各地按照中央要求, 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 出臺政策措施, 加強指導服務, 大力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育成長, 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 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專業大戶、 家庭農場迅速興起。據農業部統計, 目前全國種糧大戶 * 有 68. 2 萬戶, 生豬、 肉雞、 奶牛規模養殖戶* * 數量占比均超過 50%, 農機戶達到 4192. 3 萬戶。全國共有符合統計標準的家庭農場 87. 7 萬個, 其中從事種養業的家庭農場占總數的

98. 2%。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現在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和標準, 許多地方認為, 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 從事農業規?;?、 集約化、 商品化生產經營, 并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今后“種養專業大戶” 可能逐步向“家庭農場” 轉化, 但這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 — —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2006 年國家頒布了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 標志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步入法制化軌道。黨的十八大和 2013 年中央 “一號文件” 又進一步提出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 股份合作等多元化、 多類型合作社。截至2013 年 6 月底, 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 82. 8 萬家, 實有成員 6540 多萬戶, 占農戶總數的

25. 2%;其中種植業合作社約占 45. 9%, 養殖業占 27. 7%, 服務業占 18. 6%。

— —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2001 年中央提出 “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 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 。2012 年國務院專門出臺《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 , 進一步明確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全國各類龍頭企業近 12 萬家, 其中種植業、 畜牧指南方經營耕地面積 50 畝以上、 北方 100 畝以上的種糧農戶指年出欄 100 頭以上生豬養殖場, 年出欄 2000 只以上肉雞養殖場, 存欄 20 頭以上奶牛養殖場指擁有或承包(租賃)2 千瓦以上(含)的農用動力機械, 自用或為他人作業的農戶農場經營者應具有農村戶籍(非城鎮居民), 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 以農業收入為主, 經營規模達到一定標準并相對穩定:從事糧食作物的, 租期或承包期在 5 年以上的土地經營面積達到 50 畝(一年兩熟制地區)或 100 畝(一年一熟制地區)以上;從事經濟作物、 養殖業或種養結合的, 應達到縣級以上農業部門確定的規模標準DOI:10.13246/j.cnki.iae.2014.01.001業、 水產業的龍頭企業數量分別占總數的 56. 9%、27. 4%和 6. 6%;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 輻射帶動全國 40% 以上的農戶和 60%以上的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已成為工商資本投資農村、 進入農業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載體。— — —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方興未艾。2013 年中央 “一號文件” 明確, 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 大力培育發展多元服務主體。目前, 全國各類農業公益性服務機構達到 15. 2 萬個;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不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超過 100 萬個, 在農機作業、 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傮w上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 進展很不平衡, 面臨的問題還不少。從內部運行看,

新型經營主體普遍規模較小, 發育不足, 帶動能力不強;自身運行不夠規范, 甚至存在“空殼 ” 、 “冒牌” 現象, 有的享受了扶持政策但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從外部環境看, 工作指導和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尚未形成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體系;一些地方盲目推進, 重數量輕質量, 甚至不顧農民意愿強行集中土地, 搞簡單的“壘大戶” ,給農村穩定埋下隱患。當前, 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 各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很高, 發展勢頭也很好。越是積極性高、 勢頭好, 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扶持發展, 又要引導規范;既要注重數量, 又要提高質量。要邊發展邊規范, 在發展中規范, 在規范中發展, 切忌違背規律拔苗助長,搞一陣風、 一刀切。

二、 準確把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特征和組織屬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立于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之上, 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 從事專業化、 集約化生產經營, 組織化、 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從實踐來看, 新型經營主體具有以市場化為導向、 以專業化為手段、 以規?;癁榛A、 以集約化為標志的基本特征。與傳統承包經營農戶“小而全” 、 兼業化的經營方式不同,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市場為導向, 從事專業化生產、 集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 規模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較高, 能夠優化集成利用各類先進生產要素, 代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方式:一是家庭經營, 包括專業大戶、 家庭農場;二是合作經營, 包括專業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公司制經營, 包括龍頭企業、 專業服務公司。在實際運行中, 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并不互相排斥, 也無高低、 優劣之分;既可獨立運行, 又可以多種形式并存、 組合, 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我們要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特征和組織屬性, 科學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 正確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良性發展。既要鼓勵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競相發展, 發揮各自優勢, 不厚此薄彼;又要引導各類主體相互融合、 協同發展, 不單打獨斗。要按照不同主體的特性, 加強分類指導, 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 因地制宜明確各類主體的標準和管理服務辦法, 制定相應的傾斜政策。

三、 正確處理承包經營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互關系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不能忽視、 排斥千家萬戶的承包經營農戶。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小規模兼業農戶仍將在農業生產中占據相當比重, 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長期共存, 這是人多地少國家農業發展的普遍規律。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不是簡單地推倒重來, 更不是把農民擠出農田。對農民要帶領, 而不要“代替” 。任何時候農民都處在 “三農” 的核心地位, 發展現代農業, 培養新型經營主體, 既要解決農業問題, 也要解決農民問題。如果只是實現了規模、 解決了農業問題,而把眾多農民排斥在外, 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的隱患。

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 廣大承包農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基礎, 將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構建我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在這一體系中, 承包農戶是基礎, 是其他主體擴大經營規模的源泉,但會隨工業化、 城鎮化發展而逐步分化;種養專業戶、 家庭農場是骨干, 能夠有效集成現代農業生產要素, 是今后商品農產品特別是大田作物農產品的主要提供者, 是發展合作經營的核心力量;農民合作社是中堅, 是帶動家庭經營主體參與國內外市場 競爭的重要力量, 是聯結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橋梁;龍頭企業是引領, 是分散經營有效對接社會化大市場的重要平臺, 是帶動其他經營主體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的核心力量;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支撐, 是維系其他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 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保障。在我們的工作指導中, 一定要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既要重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又要維護承包農戶的基礎地位;堅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判斷標準, 既要提高勞動生產率, 又要提高土地產出率, 把握好規模經營的“適度” ;堅持改革的市場化取向, 既要在政策上扶持和傾斜, 又要通過市場選擇、 優勝劣汰;堅持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 在共同發展中讓更多的農民分享體制機制創新的成果。

四、 充分發揮不同經營主體在不同領域和環節的優勢及作用由于農業各行業、 各產品的特性不同, 農業經營主體的構成特征也不同, 因而在不同的領域和環節形成的優勢各不相同。— — —種養業生產環節適宜采取家庭經營方式,未來培育的重點是種養專業戶、 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戶。種植業和養殖業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相互交織的過程, 其勞動對象是活的生物體, 需要勞動者具備高度責任心和主動性, 及時對自然環境變化作出反應, 對生產全過程負責。以家庭作為經營單位, 其成員利益高度一致, 勞動責任心強、 主動性高。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 廣大承包農戶仍將是農業生產尤其是種養業的基本經營主體。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 在承包農戶基礎上將會孕育出越來越多的種養專業戶、 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戶, 既適應了農業生產的特點, 發揮了家庭經營的獨特優勢, 又克服了承包農戶“小而全” 的弊端,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應當把他們作為種養環節的主要培育方向。

— — —農資采購、 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性服務環節適宜采用合作經營方式, 未來培育的重點是農民合作社和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經營可以幫助農戶提高市場談判地位, 解決單家獨戶辦不了、 辦不好、 辦起來不劃算等問題。從國際經驗看, 農民合作社的主要作用就體現在這些環節。當前, 各地重點是在農資購買、 產品銷售和農

機作業、 農業植保等生產性服務領域培育農民合作社和專業化服務組織, 特別是一些地方創造的, 在農機服務基礎上, 擴展為承包農戶的代耕服務、 土地托管服務, 既不動產權, 又實現規模經營, 效果很好。同時, 為滿足成員多樣化、 多類型合作需求, 合作社也要不斷拓寬合作領域, 創新合作方式。

— — —農產品加工、 物流環節適宜采取公司制經營, 重點是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制經營在這些領域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國家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 為農戶、 合作社提供產前、 產中、 產后服務, 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重點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引導其通過訂單收購、 二次返利、 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 與農 戶、 專業大戶、 家庭農場、 農民合作社等主體有效對接, 形成“風險共擔、 利益共享、 合作共贏” 的緊密聯結關系。農戶為更多分享到農產品加工、 物流等環節的增值收益, 農民合作社將會逐步開拓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務, 所占份額也將會越來越大。從地方實踐看, 不同產業和產品對生產經營主體的結合方式和規?;窂讲槐M相同。糧棉油糖等大田作物生產, 為實現高產高效, 選擇規模經營戶(種植大戶、 家庭農場) + 社會化服務的較多。果蔬茶等園藝產品生產, 為提高品質、 形成品牌, 選擇規模生產基地 + 合作社的較多。養殖業生產為保障安全、 生態, 選擇規模養殖場 + 龍頭企業的較多。我們要根據產業特性和經營主體特征, 在不同領域不同環節, 明確優先培育方向和政策扶持重點, 充分發揮好各類經營主體的自身優勢, 各就其位、 各得其所。

五、 進一步明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點任務

當前, 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 — —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 守住 “三個不得” 底線, 建立土地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的有效機制, 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 引導土地平穩流轉。要盡快明確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 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 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加強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

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防止土地 “非農化” 。

— — —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健全農業補貼增量主要用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體系。明確家庭農場與農戶享受同等的稅收政策。完善合作社、 龍頭企業、 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稅收優惠政策, 把合作社作為單獨納稅主體列入稅務登記。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訂單質押、農產品預期收入質押、 大型農機設備抵押、 畜禽圈舍抵押等適合于新型經營主體需要的金融產品。鼓勵各地建立由財政出資的農業擔保公司, 為新型

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 大力推進農業保險事業發展。

— —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養, 重點面向專業大戶、 家庭農場經營者、 合作社帶頭人、 農民經紀人、 農機手和植保員等新型職業農民。探索建立家庭農場經營者的職業教育制度。建立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 建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加強龍頭企業負責人培訓。鼓勵各類人才領辦和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吸引畢業生興辦 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

— — —健全工作引導機制。建立示范性家庭農

場名錄制度, 明確標準和條件, 研究制定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繼續開展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評定, 分級建立示范社名錄, 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推動完善合作社登記辦法, 研究制定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以及合作社聯

合社的登記辦法。研究完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認定辦法, 開展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創建工作。

第四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發展

現階段,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發展的關鍵,是在其發展要求、發展效率、發展力量、發展機制上尋求突破。加快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配置的市場取向改革,轉變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方式,營造農業創業與就業的良好環境。

(一)加快要素市場取向改革

一是在農村土地經營使用權方面,通過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的確權頒證,完善法律法規,在對農民土地承包權實行物權化保護,將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權屬明確區分。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林地、水面等生產要素通過流轉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集中。

二是充分考慮到農業長遠發展帶來的設施農用地需求,賦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自身土地用于農業用途的使用權和調配權,在合理規劃、留有余地的基礎上,探索倉庫租賃、土地銀行等模式,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農用地問題。

三是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抵押方式,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貸款。建立農業擔保公司,為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引導產業基礎好、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信用合作。

(二)轉變政府農業扶持方式

一是繼續加大對農業基礎性、平臺性設施等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并完善農業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績效考核。

二是允許基層對政府部門的農業扶持資金和政策進行梳理和整合,提高農業扶持政策的效率。

三是逐步調整農業補貼的投向與結構,切實增強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改變農業補貼變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補貼的現象,將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補助政策的增量,向專業大戶、養殖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三)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體現在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新裝備等方面的集成上。隨著經營規模擴大,新型主體普遍感到知識技術欠缺和人才儲備不足。種糧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特別是從事高效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一方面強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也求賢若渴。

從長遠發展角度看,要重點扶持“年富力強”的經營主體,如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和基層創業的大學生。從經濟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強效輻射”的經營主體,如“投資農業企業家”。從社會效益角度看,要積極扶持“土生土長”的經營主體,如“農村種養能人”和“農村干部帶頭人”。

第五篇: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

隨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的到來,“明天誰來種地”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黨的十八大提出,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入2013年,必須進一步突破制約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目前全鎮農業企業家,年加工產值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入社社員人,聯系帶動農戶戶、生產基地畝;新型高素質農民名,種養殖面積畝,年產值元。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切實改變了過去普通農民作為經營主體“一統天下”的狀況,有效緩解了農業“小規模與大發展”、“小生產與大市場”難以對接的矛盾,進一步帶動和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著重抓了以下三個方面:

一、著力培育“三大主體”,不斷優化農業經營主體結構

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要加快培育一批與區域農業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經營主體。我們以培育新型農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全面提升發展農業經營主體,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龍頭、合作社為骨干、高素質農民為基礎、社會有生力量共同參與的新型生產經營隊伍。一是以培養培訓為抓手,扶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立足提升傳統農民、轉化失地農民、引入新型農民,建立健全農民培訓體系,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農業帶頭人。加強技能培訓,重點利用區農民科技培訓中心、鄉鎮成校等培訓基地,廣泛開展“綠色證書”、實用技術、遠程學歷教育等培訓,幫助農民掌握農業實用技術,近年來,每年培訓都超過萬人次。二是以打造品牌為核心,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一方面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我鎮的區域地理優勢,鼓勵社會資本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著力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力強、實力雄厚的農業龍頭企業,全鎮擁有市級農業企業家。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做精做專,

積極培育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大力推進農業精深化加工,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進一步提高我鎮農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全鎮擁有農產品知名品牌個,獲得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個。三是以產業特色為依托,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注重發展為先,鼓勵龍頭企業、農業大戶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牽頭組建、分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農戶覆蓋面和產業覆蓋面。注重引導扶持,在銷售渠道、社員培訓、人才引進、設備設施、品牌建設、聯合重組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著力培育一批“龍頭型”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專業合作社的帶動能力。注重制度建設,以規范運行方式和經營機制為核心,切實加強內部管理,著力培育產權清晰、機制靈活、運行規范、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合作組織,全鎮市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和規范化合作社分別達到家和家。

二、著力完善“三大機制”,不斷增強農業經營主體活力

針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經營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自然風險增多等制約和困難,積極發揮我鎮的區位、產業、科技等優勢,不斷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根據我鎮實際和市場發展需要初步形成了農業發展新路子。一是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努力形成規模經營體系。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牢牢抓住我鎮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穩定轉移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加快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一方面加強政策扶持,專門出臺扶持辦法,落實獎勵資金,引導和鼓勵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轉包、租賃、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促進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集中,努力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目前全鎮土地流轉總面積達到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建成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基地家。另一方面加強服務管理,全面建立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及時收集和發布流轉信息,及時調

處和裁決流轉糾紛,努力促進土地有序、健康流轉。二是完善科技強農機制,努力形成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促進農業高新成果的轉化和規?;瘧?,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源頭創新環節,實施農業科技重大項目獎勵制度,每年表彰獎勵20名農業創新帶頭人。在生產組織環節,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和農作制度創新,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和氣象信息服務,制定農業地方技術標準個。在農技推廣環節,重點完善農技推廣責任制度,為新型農民一對一配備農技專家,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已初步建立了以名農技員為基礎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三是完善扶持機制,努力形成“三農”保障體系。全面加強農村保障體系建設,切實解決農業經營主體的后顧之憂。率先實施老年人生活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全覆蓋。積極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農民自愿”原則,不斷提高財政補貼標準、增加保險品種,目前政策性保險品種達到只,參保農戶達多戶,投保率達%,有效降低了經營主體生產風險。

三、著力強化“三大保障”,不斷改善農業經營發展環境

牢固樹立扶持農業經營主體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理念,通過設施配套、政策扶持、輿論宣傳等多種途徑,著力改善農業經營發展環境。一是強化領導保障。我鎮要切實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新農村建設工作績效考核范圍,制定長期規劃,分解任務指標,落實責任部門,各司其職,切實做到工作重點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移,干部力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輿論宣傳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形成了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二是強化政策保障。率先出臺高素質新型農民扶持辦法,對新型農民每人每年給予元財政補助,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技改投入、產品認證、品牌創建、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去年財政支農資金投

入達到億元,增長%。大力推進涉農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強化農經信息、農資供應、產銷對接服務,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導入現代經營理念、融入國內國際市場。三是強化設施保障。農業公共基礎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影響新型經營主體進入農業領域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鎮大力開展以農田水利、耕地質量、物質裝備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僅去年全鎮就新建改建農村村村通公路 公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建成標準農田萬畝。落實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嚴格落實農業生產配套設施用地政策,合理安排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項目用地,優先保障新型經營主體項目用地需求。

加快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村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將認真完善把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創新機制、強化扶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養一批新型經營主體,爭取通過三到五年努力,培育名新型農民、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培訓學校年中工作總結下一篇:培智生活語文教學反思

熱門文章

培育技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