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儋耳夜書蘇軾閱讀答案

2023-01-16

第一篇:儋耳夜書蘇軾閱讀答案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閱讀答案及賞析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①

蘇軾

春牛春杖②,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蘇軾謫居海南島儋耳(今儋縣)時。②古時立春日習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謂之“打春”。下闋“春幡”,指旗幟;春勝,剪紙圖案,以示迎春。

1.從詩詞體裁角度看,“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中“減字木蘭花”是。(1分)

2.對本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詩人將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親切。

B.“春幡”立于田頭,“春勝”遍于街肆,似見千人萬人喜慶春天的到來。

C.“一陣春風吹酒醒”,詩人無法感受故鄉“打春”的歡娛,借酒澆愁亦不失豪放。

D.以海南不得見的雪花比擬海南的楊花,為他鄉“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詮解。

3.《文心雕龍》中認為“同字相犯”是敗筆,而蘇軾的這首《減字木蘭花》全篇共44個字,僅“春”字就出現7次。請簡評這樣用字的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1分)詞牌

2.(3分)C(實寫海南春日景象,并非回憶故鄉;全詞氣氛歡快,無愁苦之情。)

3.(4分)不僅增加了詞句的音韻旋律美,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1分)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錯落有致。(1分)描繪了春回大地,海南島上,一派慶春備耕的歡快景象。(2分)

翻譯

春牛春杖表達出迎春之意,無限春風從海上吹來。乞求春神造化萬物之工,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紅艷。

春幡春勝肆意飛舞,一陣春風吹醒了我的酒醉。海南的春景與中原景色不同,立春時卷起的楊絮好似雪花飄灑。

賞析:

《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這首詞是蘇軾被貶海南時所作的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托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這是一首禮贊海南春天的詞。在詞史上也是第一首寫海南之春的贊歌。詞中歡快地描繪了春回大地,海南島上,一派慶春備耕的景象。這首詞是一副工仗的春聯詞。用詞寫春詞,在詞史上這是第一篇。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段男牡颀?middot;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卷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樸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第二篇:《旅夜書懷》閱讀訓練及答案(推薦)

篇一:旅夜書懷杜甫閱讀答案

【原文】: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釋】

⑴岸:指江岸邊。 ⑵危檣(qiáng):高高的船桅桿。 ⑶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⑷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⑸月涌:月亮倒映,隨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⑹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反言以見意”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⑺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⑻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含有“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里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閱讀訓練】 (閱讀試題由多處整合而成,均配有答案——華語網注)

1.分析頷聯中“垂”“涌”二字的好處。

2.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3.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5、詩的后四句是“抒懷”,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6、詩的最后一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7、這首詩前兩聯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8.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9.尾聯中“沙鷗”這一意象有什么含義?其作用是什么?(3分)

10、頷聯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11、“豈”“應”說的是詩人真實的想法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2、“天地一沙鷗”中的“一”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3、“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兩句極為傳神,為后人傳誦,請作賞析。

14、有人說,頷聯“開襟曠遠”,寫出“喜”的感情。你認為呢?請簡要分析。

15、簡析尾聯“沙鷗”這一意象的作用。

16、詩的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17、詩的后四句是“抒懷”,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18、詩歌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

19、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分析。(3分)

20、詩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是:。

21、“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

22、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賦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答案要點①比喻、設問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對比、反襯

(答出一點即可。)

3.答案示例:懷才不遇的苦悶,飄泊無依的感傷。

4、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涌

5、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7、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里飄搖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桿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漫長夜。首聯營造了凄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漂泊無依的凄冷之情。

篇二:旅夜書懷杜甫閱讀答案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詩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詩人由華州解職離成都去重慶途中。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

【相關試題及答案】

1.分析頷聯中 垂 涌 二字的好處。

2.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3.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 答案示例:垂 和 涌 賦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答案要點①比喻、設問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對比、反襯

(答出一點即可。)

3.答案示例:懷才不遇的苦悶,飄泊無依的感傷。

4、詩的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答: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涌

5、詩的后四句是 抒懷 ,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答: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詩的最后一聯運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傷感。

7、這首詩前兩聯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案: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里飄搖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桿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漫長夜。首聯營造了凄冷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漂泊無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顯得原野遼闊無邊,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洶涌澎湃,奔流不息。頷聯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氛圍。

作者用闊大之景反襯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達出凄苦之情。

8.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答意象:首聯 細草、微風、危檣、獨舟 渺小脆弱;

頷聯 星、平野、月、大江 雄渾浩大。

藝術效果:產生強烈的反差與對比,使人更加感覺 危檣、獨舟 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現獨舟上的詩人更加渺小孤苦。

9.尾聯中 沙鷗 這一意象有什么含義?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沙鷗 是詩人自喻,詩人的化身。

這只孤獨地在高大天地之間自由來去的鳥兒身上,寄托著詩人漂泊無著的失意感、落拓感,也體現著詩人初離官場遠走高飛的自在感、解脫感。

(10)頷聯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3分)

答:以樂景襯哀情,用宏大廣闊之景來反襯內心的孤寂。

(11) 豈 應 說的是詩人真實的想法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作者想通過報國立業而著名,卻因寫詩而著名;辭官不是因為老病,而是因為被排擠。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因政治失意而悲憤的情感。

12、這首詩前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答: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一條孤舟豎著搞搞的桅桿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見星星在天邊遙掛低垂;縱目江上,月光在波濤中翻滾如涌。(1分)這是一幅宏闊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圖(創造出一種闊大雄渾但又寂寞空曠的境界)。(1分)

1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現了詩人的孤寂凄清之情(1分)和漂泊無依的身世之悲(1分)。(反襯)

二:

(1) 天地一沙鷗 中的 一 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天地之大反襯出沙鷗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達了詩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

(2)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這兩句極為傳神,為后人傳誦,請作賞析。

答案:(2)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動靜結合,(借景抒情)寫出了景色雄渾闊大,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也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

3.有人說,頷聯 開襟曠遠 ,寫出 喜 的感情。你認為呢?請簡要分析。

答案:頷聯寫景明麗,境界雄渾,所以有人認為它 開襟曠遠 ,寫出 喜 的感情。其實不然,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無依的凄愴心情。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4.簡析尾聯 沙鷗 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詩人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只沙鷗。詩人以沙鷗自況,乃自傷漂泊之意。

5、詩的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涌

6、詩的后四句是 抒懷 ,請簡要賞析詩的五六兩句。

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抱負,但長期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7、詩歌第二聯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

答: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洶涌澎湃,奔流不息,(1分)描繪了雄渾壯闊的景象,(1分)反襯出詩人孤獨的形象和凄苦心境。(1分)(描繪畫面1分,點出畫面特點1分,情感1分)。

8、詩的尾聯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分析。(3分)

答:采用了比喻和襯托手法。(1分)將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鷗,且用廣闊天地襯托沙鷗,突出沙鷗的孤獨。(1分)表達詩人漂泊無依的傷感之情。(1分)(答出一種即可,答設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對比也可)

三:

(1)詩前四句寫 旅夜 的情景。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 景 是: 。

(2)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兩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

(1)細草、微風、危檣、夜舟、星垂、月涌等

(2)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

(3)漂泊無依的傷感。

四:

1.本詩首聯和頷聯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試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3分)

2.尾聯中 沙鷗 這一意象有什么含義?其作用是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3分)意象:首聯 細草、微風、危檣、獨舟 渺小脆弱;

頷聯 星、平野、月、大江 雄渾浩大。

藝術效果:產生強烈的反差與對比,使人更加感覺 危檣、獨舟 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現獨舟上的詩人更加渺小孤苦。

2、(3分) 沙鷗 是詩人自喻,詩人的化身。

這只孤獨地在高大天地之間自由來去的鳥兒身上,寄托著詩人漂泊無著的失意感、落拓感,也體現著詩人初離官場遠走高飛的自在感、解脫感。

【注釋】

⑴岸:指江岸邊。

⑵危檣(qi ng):高高的船桅桿。

⑶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⑷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⑸月涌:月亮倒映,隨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⑹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 反言以見意 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⑺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⑻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含有 飄零 、 飄泊 的意思,因為這里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譯文二】

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江岸畔的細草,深夜江邊,泊著桅桿高聳的孤舟。

原野遼闊,天邊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滾涌,才見大江奔流。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著稱?年老體弱,想必我為官也該罷休。唉,我這飄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間一只孤苦沙鷗。

【賞析】

《旅夜書懷》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于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涌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也是杜詩五律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

詩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帶著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飄泊。這首五言律詩大概是他舟經渝州、忠州一帶時寫的。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詩的前半寫旅夜的情景。以寫景展現境況和情懷,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寫書懷。抒發自己原有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得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表現了內心飄泊無依的傷感,字字是淚,聲聲哀嘆,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與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的前半描寫 旅夜 的情景。第

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于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

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

詩的后半是 書懷 。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寫出詩人極度憤慨之情,前句說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揚名,讀來令人心沉;后句詩人以自嘲口吻詼諧地說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 豈 應 是關鍵字眼,上下關聯。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兩句,觸景而情發,景以自況,運用形象的比喻收結全詩。詩人以天地間一只形單影孤的沙鷗來寄托自己功業未成的慨嘆,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量。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兩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 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寫宜于表達詩人所要抒發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

第三篇:阮郎歸蘇軾閱讀答案

篇一:阮郎歸蘇軾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阮郎歸?初夏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①熏風:這里指歌唱承平之曲。②水沉煙:指沉香點燃時所生的煙或香氣。③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參考譯文 槐樹枝葉繁茂,柳樹高大,新蟬濃綠深處鳴聲乍歇,突然柔和的音樂從遠處傳來。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這時傳來下棋的聲音,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 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經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 1.詩人是從哪些角度描寫初夏之景的?試簡析。(4分) 2.試析“燃”字的妙用(3分) 3.簡析劃線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3分) 4.末句“瓊珠碎卻圓”通過水珠形態的變化寫出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詩人分別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的角度描寫初夏之景:寫看到了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的景象;聽到了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風(和風)。(答對一個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對兩個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對三個角度并分析得4分) 2.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仿佛動了起來,化靜為動。(1分)表現了石榴花色的紅艷,突出了石榴的生氣。(1分)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1分)(此處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悅心情,也得1分) 3.要點: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1分)真切地展示了這位少女喜悅、興奮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現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2分) 4.閨房少女撥弄清泉時的調皮樣子,以及玩水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篇二:阮郎歸蘇軾閱讀答案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①常閉門。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云?!咀⑨尅竣賰杭遥何壹?。1.上闋 堂前一樹春 的 春 字用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分析。(5分)2.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1. 春 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 春 字既寫出了梅花盛開的熱烈景象,營造出濃濃的春意氛圍,又讓人們聯想到梅花是報春的使者,梅花給人們帶來了春天,增強了藝術感染力。(4分)2.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寂寞而孤獨的閨中女子(或者說是獨守空房的思婦)。春風吹拂,梅花盛開,可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閉門不出,可見其孤獨寂寞; 她肌膚雪白,面容嬌美,然而卻無心打扮,臉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見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給遠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蒼茫,云霧彌漫,無法可寄,更讓 她悵惘傷感。(概括形象2分,具體分析4分。)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 士人畫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篇三:阮郎歸蘇軾閱讀答案

《阮郎歸 初夏》原文、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阮郎歸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①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③。 玉盆纖手④弄清泉,瓊珠⑤碎卻圓。 【注釋】:

①薰風:南風,和風?!妒酚?middot;樂書》:“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相傳其首句為:“南風之薰兮。”

②水沉煙:指沉香點燃時所生的煙或香氣。 ③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④玉盆:指荷葉。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⑤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翻譯一】:

槐樹枝葉繁茂,柳樹高大,新蟬濃綠深處鳴聲乍歇,突然柔和的音樂從遠處傳來。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這時傳來下棋的聲音,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 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經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 【翻譯二】:

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雨后的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美麗女子正在清池邊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濺起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簡析】:

《阮郎歸·初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表現了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詞以手法為主,注意景物、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的閨怨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熏風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熏風,就是暖和的南風。古人對這種助長萬物的風曾寫有《南風》歌大加贊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據《·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為《南風》伴奏。這里的“熏風初入弦”,是說《南風》之歌又要開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風初起。由于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于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熏風),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蘇軾有《觀棋》四言詩,其序云:“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詩句有云:“不聞人聲,時聞落子。”這首詞和這首詩一樣,都是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境中,她大概已經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的自然風光。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圓,更覺清新可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色本鮮紅,經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現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葉后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梢韵胍?,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在蘇軾之前,寫女性的閨情詞,總離不開相思、孤悶、疏慵、倦怠、種種弱質愁情,可是蘇軾在這里寫的閨情卻不是這樣。女主人公單純、天真、無憂無慮,不害單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貪賞風景,撥弄清泉。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女性美,與初夏的勃勃生機構成一種和諧的情調。蘇軾的此種詞作,無疑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寫是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寫、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上片由綠槐、高柳、鳴蟬、南風等與碧紗窗、香煙、棋聲等環境描寫,以及午夢初醒的人物描寫共同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初夏閨情圖。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與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寫結合,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圖,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間。同時他還注意了動態描寫,且不說“棋聲驚晝眠”、“玉盆纖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動,就是景物也呈現出某種動感。小荷為微雨而翻動,可以想見它 [1] 更多有關 的資料 文章錄入:東方責任編輯:東方相 關 文 章 篇四:阮郎歸蘇軾閱讀答案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 東何事入西鄰,兒家①常閉門。 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 折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云。 【注釋】①兒家:我家。 8.上闋 堂前一樹春 的 春 字用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分析。(5分) 9.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 春 在句中指代,(1分)用 春 字既寫出了梅花盛開的熱烈象,營造出濃濃的春意氛圍,又讓人們聯想到梅花是報春的使者,梅花給人們帶來了,增強了藝術感染力。(4分) 9.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寂寞而孤獨的閨中女子(或者說是獨守空房的思婦)。春風吹拂,梅花盛開,可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閉門不出,可見其孤獨寂寞;她肌膚雪白,面容嬌美,然而卻無心打扮,臉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見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給遠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蒼茫,云霧彌漫,無法可寄,更讓她悵惘。(概括形象2分,具體分析4分。) 此詞上片首句直接典用林和靖句來描寫梅花的美妙和幽香;次句有 白玉堂前一樹梅 的影子,間接點破首句的幽香來自梅花; 東風 即 春風 ,此句的 西鄰 和下句的 兒家 相對,意指西鄰春風得意,而自己卻門扉緊掩,暗含春風撩動春愁之意。 下片開頭三句既是寫梅更是寫人,到此人梅一體、物我不分,尤其以 香腮粉未勻 來凸顯思婦盼郎不歸而不事梳妝、無心打扮的落寞心情。 折梅寄相思 古已有之,但詞中思婦卻因 日暮云重 而無從遙寄。 此詞的高妙之處不在以梅花喻閨中少婦,而在又以閨中少婦的處境、思緒來反映了作者身處逆境的惆悵心情和抱負難施的種種遺恨,同時也寄托了渴望被理解的心愿。

第四篇:蘇軾《方山子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方山子傳 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1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2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注釋:

①〔朱家、郭解〕西漢著名游俠,《史記·游俠列傳》詳載二人事跡。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種帽子。漢時為祭祀宗廟時樂工舞女所戴。唐宋時隱士多戴這種形狀的帽子。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尊奉

B.折節讀書 折:改變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樣子

D.往往陽狂垢污

陽:通“佯”,假裝

5.C/矍然:吃驚注視的樣子。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欲以此馳騁當世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

B 猶見于眉間 多于周身之帛縷

C 而其家在洛陽 與其騎會為三處

D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是何楚人之多也

6.C/A.介詞,憑借;介詞,把。B.介詞,在;介詞,表比較。C.均為代詞,他的。D.助詞,的;代詞,這,這么。

7.下列用“/”給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B.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C.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D.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7.B 8.下列各項對文章的分析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山子出身微賤,自幼苦讀,意欲以此馳騁當世,但終不得意;晚年放棄了富貴生活,隱逸光州、黃州一帶,自得其樂。

B.傳記主人公少年時血氣方剛,一身俠氣;晚年時安貧樂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識選擇這兩種具有對比性的表現來豐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問方山子能否見到那些“陽狂垢污”的“異人”,可見作者對“異人”的仰慕,也隱含有對方山子超脫世俗、淡泊自守的贊揚之意。

D.結合蘇軾被貶黃州的處境可知,作者寫方山子,實際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視為作者當時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8.A/“出身微賤”與原文不符。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譯文:

⑵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3分)

譯文:

⑶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3分)

譯文:

9.⑴(他的家里)四壁空蕩,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和奴仆都顯出怡然自樂的樣子。(給分點:“環堵”“蕭然”“妻子”“自得”)

⑵ 因而(他)就在馬上和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杰。(給分點:“因”“馬上”“自謂”)

⑶(他)都放棄不要了,偏要來到荒僻的山溝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給分點:“獨”“窮”“得而然”)

第五篇:作文人物素材蘇軾閱讀材料

處順境易樂,處逆境易愁,人之常情,加官進爵的多數都是敲鑼打鼓,喜氣洋洋地赴任;削官遭貶的,基本都是垂頭喪氣、傷著心、灰著臉離開京城。

比如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景況遠勝于蘇東坡,尚且抑郁而死;韓愈只不過貶到了潮州,就戚戚不已,求哀君父,乞求不在瘴江邊埋骨;屈原見放,汨羅自沉。

蘇東坡卻是古往今來的一個特例,他似乎不食人間煙火,升官未見其大喜,流放也未見其大悲。貶謫黃州,自墾東坡荒地,他還兩度載酒夜行,與好友聚游赤壁,“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飲酒賞樂。(這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廢太守,分明是一個富足閑適的老貴族。)

蘇軾“一生在八個地方做地方官,幾乎每一個地方都留下了政績,都給當地的老百姓做好事。” 比如

在密州,捕捉蝗蟲,抗旱災;在徐州,黃河決口,抗洪排險,晝夜披蓑衣,穿草鞋,站在第一線;在杭州,鬧饑荒瘟疫,自籌錢財辦藥坊,熬粥煎藥,救濟過往行人;還是在杭州,整理河道,疏浚錢塘六井,修筑長堤;在惠州,想方設法,籌錢筑橋補路,引水入城;還重視教育,大辦書院,教化民風;

在儋州,親自挖井,解決當地百姓飲水;傳授藥方,解決百姓缺醫問題。

蘇軾的一生,既有忠君思想,禮賢下士,又效仿明君,以前人賢士為榜樣,不喜歡冤冤相報,大度能容天下。一生顛沛流離卻能隨遇而安,蘇軾在朝廷報效社稷,在山林修身養性,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直到現在,好多地方還流傳著有關蘇東坡的故事和詩文。

1、“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

詩的意思: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蘆桔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愿意永遠都作嶺南的人。蘇東坡于宋哲宗紹圣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于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最后二句膾炙人口,解詩者多以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其實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

2、“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p>

第一句說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說明渡海的時間是在半夜里,也說明黑夜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將獲得新生,這是一種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這種借景為喻的手法。第二句說,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苦雨),總有止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終風),也總有停的時候,它們“也解晴”,也能變成風靜晴朗的天氣。意在說明他受到各種打擊和排斥

,

也總有結束的時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經風雨見到晴天那樣,心情舒暢,充滿希望。第三句說,天上的烏云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點綴的?意思可能是說,這次遇赦,不知是誰在朝廷幫忙說情,為我驅散政治上的烏云的?第四句說,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最后兩句說,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這次南游,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可以說是第一遭兒。他對這次被貶到海南島表示不后悔,認為是一生中挺有意義的一段經歷。“冠平生”應解為“超過平生見到的景色”。全詩情調高昂,表現了蘇軾的樂觀精神。

3、他離開海南時曾寫詩安慰弟弟說:“莫嫌瓊雷隔云海,圣恩尚許遙相望。„„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古真吾鄉。”(《謫海南,作詩示子由》)

“輿地志”即地方志,蘇軾非常幽默,他說瓊州、雷州雖為海所隔,但還可隔海相望,這正是皇恩浩蕩呵!

4、惠州流傳一句詩:“一自東坡謫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

也許,歷史上人們沒有把惠州看在眼里,可自從蘇東坡到過了,誰還敢小看我們惠州呢。一個“敢”字道出了惠州人的自信和對東坡的敬仰。他們說:蘇東坡不幸,是客觀的,但我們有幸。蘇東坡貶到我們這里,蘇軾的人格魅力,他留下的是一種千古不朽的精神與文化。

5、儋州“東坡井”旁對聯:“鑿井南荒,清泉生雅韻;關情閭巷,美德播南荒。”

6、《瓊臺記事錄》:“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始之。”

7、蘇軾曾對弟弟子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無一不好人。”

8、章惇和蘇軾是同科進士,后來當了宰相,大權在握,便將蘇軾從惠州貶到儋州,一貶再貶。戲劇性的是,后來,宋徽宗登位時,章惇被貶官雷州,世人得知,多言惡有惡報,罪有應得。然而蘇軾得知消息后,他不但沒有泄恨之感,反托章婿安慰章惇家人:“??档仉m遠,無瘴癘,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望以此開譬太夫人。”

9、在海南,蘇軾結識了一位讀書人叫黎子云,家藏柳宗元文集,東坡前去借閱時發現,黎子云兄弟二人都是胸襟高遠之輩。于是,彼此時相過往。一次,東坡從黎子云家歸來,途中正遇急雨,他連忙到農家借來斗笠,還披上農家的蓑衣,穿上農夫的木屐;東坡這幅田夫野老的模樣引得一路上的婦女兒童笑著拍手爭相觀看,連滿街的狗也成群結隊地對著他亂叫。

10、一日,軍使張中邀東坡前去黎子云家。飲酒論文之后,座中有人提議捐錢修整一下黎子云的破茅屋,東坡欣然贊同,并為新屋取名“載酒堂”。新屋落成之后,東坡一幫人更常聚于此,島上各地學子也前來向東坡求教。于是,載酒堂里開始響起讀書聲來。起初,幾縷吟詠聲在這間小茅屋響起時,顯得有些孤單。然而,漸漸地,這讀書聲感染儋州,感染瓊州大地,最終,整個海島終于響徹瑯瑯書聲。這就是儋州的“東坡書院”。蘇軾謫居儋州的這三年間,就在這里講學明道,從此,儋州教化日興,書聲瑯瑯,弦歌四起”。

11、林語堂在《蘇東坡傳》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的確,樂觀、曠達的性格伴隨著他的一生,正是這種性格,使他度過了艱辛的黃州生活。這種性格使蘇軾在黃州的作品充滿趣味。如有一天他在監倉劉唐年家里吃到一種油煎的米粉餅,又香又酥,他不禁嘖嘖稱贊,就問劉唐年:“為甚酥?”在座的客人哈哈大笑,因為這是劉家自制的餅,沒有名字,客人說就叫“為甚酥”吧。又有一天,蘇軾到潘大臨家里品嘗潘家自釀的酒,酒味很酸,他笑著說:“不要是做醋時錯著了水吧!”于是提議潘家將酒命名為“錯著水”。其后東坡還曾寫詩向劉唐年乞討煎餅,說:“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由此看來,蘇軾雖然感嘆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平和的人生態度。

趙宋在中國歷史上是國勢一向較弱的一個王朝。邊防上,宋朝一直受到西北方的遼和西夏的侵擾,而宋王朝一味妥協退讓,更加深了邊防危機。

蘇軾自然也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的。年輕時就有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

一生無論出處窮達,總是心系朝廷,不能忘懷國事,如知密州時,聞遼割宋地七百里,有感而作江城子《密州出獵》其下片:“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情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為國靖邊驅走入侵之敵的雄心壯志。

即使以罪人的身份謫貶黃州時,仍念念不忘國事,在寫《念奴嬌》這首詞的前一年,宋廷曾分五路大軍伐夏,當他得知一開始大敗西夏時,異常興奮??刹坏揭粋€月,結果慘敗,損兵折將約近三十萬。蘇軾在《與滕達道書》中說:“西事得其詳乎?雖廢棄未忘為國家慮也。”可見他是時刻關心邊廷戰事的。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懦弱,詞人蘇軾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杰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啊!這正是作者在這篇詞中,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并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

受儒道釋的影響,蘇軾的人生觀常常呈現兩種面貌,一是儒士心態,一是隱士心態。在貶謫黃州之前,他以儒士心態積極有為于世,期望建不朽功勛,留萬世芳名,表現出一種入世的曠達心境。但貶謫黃州之后,因烏臺詩案的打擊和朝廷政敵的迫害,他有為于世的儒士心態嚴重受挫,退隱以求超脫曠達的隱士心態支配著他的精神,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心靈凈化,即內在超越的出世的曠達心境。 蘇軾,我想對你說„„

午后的陽光變得很明澈,我倚在窗邊,盡情享受著溫暖。一首首靈動的散文與和煦的陽光交織在一起,縈繞耳畔,回響在心田。閉上雙眼,我仿佛置身于你的世界。 靈光一閃而過„„

我乘著一陣清風,來到了元豐六年間的黃州。借著皎潔的月光,我看到了你——東坡居士。心中十分驚喜,正欲上前請教,卻發現你已解衣欲睡,只好在暗中領略你那中國文學泰斗的睿智。

月光照進門里,灑下一片輕柔。仿佛生怕打攪了你的休息。月光調皮的繞過你,來到書桌上,也想一睹在你的筆尖流瀉下的靈動。我看見,你笑了,應該是對于月光的欣然吧。 我也笑了。

你起身,走出屋外,想追隨月光,做一次心靈的交流。我明白,此時此刻對你來說,月光也許是最好的傾訴對象,而黑夜能讓你找尋到心靈棲息的地方。于是,我跟著你一起,想一探究竟。

你獨自漫步在黑夜的懷抱,也許是因為心中那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在黑夜中不斷的蔓延,你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頓時變得焦躁起來,我明白,你要去尋找你的摯友張懷民了。 我一路跟隨你來到了承天寺。令你欣喜的是,懷民也沒有睡。你們一起信步走到庭院中,正值十月,秋海棠的芳香彌漫在整個寺廟中。院中的積水中映襯著一輪皎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錯縱橫,好像竹柏的。我靜靜的陶醉在這樣唯美的意境中,感受著文學的滋潤。

東坡居士,我敬佩你、景仰你、崇拜你。敬佩你心懷天下的豪氣;景仰你不屈不撓的大氣;崇拜你夜游承天寺的雅氣。憤懣悲涼的心境中,你體現出的是人生的曠達。

但東坡居士,我想對你說,在被貶官期間,你應拋開了煩惱,任思緒紛飛。你應更像是在一片無人涉足的原野上縱情馳騁,看日落黃昏,賞萬紫千紅。你應該勇敢的面對真實的自我,對生活作一番細細的品味,而不是整日沉浸在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中。其實,你已經做到了,但還需做的更好。 在這段日子里,我看到的是你逐漸摒棄了功名利祿、是是非非;忘卻了悲歡離合,榮辱貴賤。 敞開心扉,聽天籟之音,用身感受,用心領悟,你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登山情滿于山,觀海情溢于海”的雅士。遠離憂愁和世俗,親近歡樂與自然。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讓身與心得到恬靜的休憩,讓情與景得到自然的交融。

東坡居士,忘掉你政治上的失意吧。忘掉,你就會發現沙漠其實很美,因為不知何處正隱藏著一方綠洲;

東坡居士,忘掉你仕途上的坎坷吧。忘掉,你就會發現空谷其實很美,因為不知何處正有蘭花在幽幽綻放;

東坡居士,忘掉你心中的悲涼吧。忘掉,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美,因為有親情、友情、愛情的支撐。

靈光一閃而過„„ 蘇軾我想對你說

皓月當空,東坡在西子湖畔石凳上,一壺濁酒,與月共飲。眺望“蘇堤”(當時沒有啦)。“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這月夜風荷,清雅靜幽,別是一副筆墨,一種情懷。

那年,你踏上了密州,便有了“老夫聊發少年狂”這一首夢醒后在月光下寫的:“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亡妻的松崗撒謊那個松葉搖擺,月影斑駁,多么凄涼。

那在皓月當空,銀光泄地的中秋之夜吟成的《水調歌頭》,你問蒼天,問明月,與蒼穹共飲,讓明月動容。“但愿人長久,千里共長卷”的美好心聲,天地共鳴。

哪一首慷慨激揚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抒寫你的豪邁之氣。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洋洋奮發,遒勁豪邁!

那年,你飛往了赤壁,泛舟而曰:“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仰慕當年周郎赤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感嘆自己,壯志難酬。一聲”人生如夢,一尊還渡江月“多么失意。你甚至人生短暫,羨慕江水無窮,在明月中: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又那年,你來到了海南,那個孤獨的小島,你壯志未已,報銷大國之心冉冉升起。

你在月下,靜靜地,望著三潭印月,舉起杯,濁酒而盡,斷愁腸,哀思不斷,你凝神,注視蒼茫大地,以明月灑向大地的報國之心

蘇軾,我想對你說

我乘著一陣清風,來到了元豐六年間的黃州。借著皎潔的月光,我看到了你——北宋文壇的明珠蘇軾。你與好友張懷民步于中庭,欣賞著如水的月色,搖曳的疏影,陶醉在這似真亦幻的唯美意境之中。我真羨慕你的灑脫與曠達,更不忍打擾你好不容易營造的空谷幽蘭般的悠閑雅興。

然而靈光一閃而過。你知道么?你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與太多的輝煌? 你是多情的智者。你對事理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去思考人生,月的陰晴圓缺是自然規律,人生亦如此。盡管你“欲乘風歸去”,終因“高處不勝寒”而轉入人間輕盈起舞。于是在你多情的筆下,多了“山色空濛雨亦奇”、“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多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廬山。

然而世事滄桑,一樁“烏臺詩案”幾乎斷送了你為官為民的政治夢想。才華橫溢的你仕途坎坷,近十年中你屢次被貶至杭州、密州、惠州、黃州,

而你的輝煌也是在這樣的遺憾中鑄就。被貶官期間,你拋卻煩惱,任思緒飛揚,馳騁在無人涉足的原野上,看落日黃昏,賞萬紫千紅。你把酒問月,臨風當歌,曾經“千騎卷平崗”的你并未消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壯志。

或許正是仕途的坎坷才成就你文學的偉大。所以在世人眼中,你豁達、浪漫、樂觀。我也很難想象中國文學史上少了你蘇軾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一定是黯然失色的。對么? 讀你的詩詞,讓人容易涌起萬般思緒的當然少不了你那曲深情款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你34歲那年,最信任的妻子病逝。在被貶的孤苦日子里,你夢憶亡妻,“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啊!歷經十年風雨,只剩你獨自飄零,何人能讀懂你孤苦心靈的重重哀傷?曾是你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盡千載離人之心,而今這于你卻就只能是一個夢,一個無法企及的夢了。

蘇軾,相隔近千年,我該怎么對你說?

靈光一閃而過。原來我想對你說的,也只是一個夢,你已經無法聽到。但浪沙淘盡,你的豪放,你的多舛,你的凄涼,都已然定格于我心中!

蘇軾,我想對你說

蘇軾,北宋的大才子啊。

其實我有什么話好跟你說的呢?我無法體會你的苦悶,而你也不理解我的憂愁,相隔數千年,有能有什么話可說呢? 但我是有話要說的,縱使你聽不到,縱使你不理解,我依然是要對你說些什么的。你的文才,耀眼奪目,使你流芳千古。你自愿考取功名,做了宋朝官吏。 既然做了官,就做些官員該做的事情吧,至少也應堅定自己的立場,做自己認為對的??墒?,改革中,你卻幾次三番,幾次三番的在新舊兩黨的立場間徘徊。這官路不順,命運多舛,又怪得了誰呢? 你又有什么辦法,你又能左右的了命運嗎?那殘破的昏庸的腐敗的黑暗的政府,那所謂的真命天子„„面對這些,你又能怎么樣呢?

只好順從天意,安適享樂了。你寄情與天地,托身于自然,領悟人生,參曉哲理,能與同道中人共游山川山澗,共抒博大豪情„„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供你游山玩水,吃喝享樂的冗繁費用的,是飽受饑苦的百姓啊。面對政府的愚蠢,你可以回避,你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姓們,要他們怎么無視,要他們怎么逃避?

可是,你又能做些什么呢?壓迫百姓的封建專制,冥頑不靈的獨裁統治,又怎么可能給你為百姓做事的機會。他們要你做帝王的走狗,要你做剝削的利器,你毅然不應,已經可歌可泣,怎么可能還奢求你做什么呢?

你的一生就這么過去了,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與輝煌。但那遺憾真的就是遺憾?輝煌,又真的就是輝煌?

也許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資格對你評頭論足,沒有資格對你說那些話。但我同情你的命運,嫉妒你的才華,稱贊你的人品,不滿你的做法„„我究竟想跟你說些什么,我自己,又知道多少? 走進蘇軾

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著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相同的無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仿佛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發,“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似一只孤獨的大雁,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愿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著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發,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說:“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現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峰,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里面,于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蕩。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于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著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著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

我從東坡思想那里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那一份超然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臺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于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臺,百日之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F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象,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

“清詩讀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夜闌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云妨”,凄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酵,他卻醒了。

走近蘇東坡

蘇東坡亦豪邁亦曠達亦俊秀亦從容亦淡泊亦寧靜,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揮之不去。他的詩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氣韻生動,神思逸飛,是心靈流淌出來的智慧,是神筆馬良勾畫出來的美景。不知上天給他注入什么天資,使他的詩,你信手拈來,都不會覺得俗氣,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酣暢,“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慷慨縱橫,“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冷靜獨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深沉豁達,一首詩一種風格。他的心中包藏著浩瀚無邊的大海,重重疊疊的山巒,萬般風情由他駕馭。

林語堂眼中的絕不是高居于文學史殿堂的蘇東坡,他闡述的是一個才情兼備、魅力四射的蘇東坡。他如冰山上的雪蓮,純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內熱,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

《水調歌頭》里的手足情讓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萬分。

但他有豈是將愛只傾注與家庭之人?他報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學抒寫心中對朝廷黑暗的強烈不滿。你只有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詩歌的華麗包裝下,情神異濃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從不被他人左右,經歷過大喜大悲后,他“終于獲得一種自由完善感和靈魂歸宿感”。

蘇東坡,就如同他的名字----子瞻,在滾滾紅塵中,用他獨具匠心的眼光,于文學之巔山,嘹望人間悲情冷暖。他是個樂天派,是百姓的朋友,是大文豪,是大書法家,是巨儒政治家,是詩人„„是一個卓爾不凡的英才。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方案設計比選文件范本下一篇:房產銷售年終個人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