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師繼續教育考試題

2022-09-22

第一篇:教師繼續教育考試題

2018暑期教師繼續教育考試試題及答案容

2018真題----包含全部考試內容

選擇題 數字

1、教學反思有()種類型【3】

2、類比教學法的教學原則點【3】點

3、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有【4】個特點。

4、專題5中教學設計與教案之間主要區別有【4】點

5、高效課堂的心理學基礎總共有()個專題?!?】

6、《高效課堂的心理學基礎》專題課程內容方面分為【4】個核心問題來組織教學內容。

7、學習的遷移可以分為【5】類

8、問題解決的基本環節有【5】個

9、張海晨《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提到了導學案設計常見【5】個誤區。

10、《高效課堂的心理基礎》專題四內容共有【7】點。

人名

1、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主講是()?!緩埡3俊?/p>

2、心流理論最早是由()提出的?!酒婵松孛坠痢?/p>

3、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是()說的?!静{斯】

4、教育并不由老師完成的,而是自然過程在人身上的發展,這句話是()說的。

【蒙臺梭利】

學生

1、 一堂真正的好課是指(學生學會的課)

2、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應該是()?!緦W生】

3、導學案設計行動指南以生為本,做到()?!鞠嘈艑W生】

4、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前要先確定好學習()?!灸繕恕?/p>

5、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是以學生的()來評價教師的教?!緦W】

6、新課改理念提出(以探究以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

教師

1、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為中心?!窘處煛?/p>

2、教學設計體現的是一種以()的新教學理念,教師不但要研究怎么教,還要研究學生怎么學?!緦W生發展為本】

課改

1、課改的目的既“求效”、更“【追魂】”

2、課改的方向指向更高層次()?!緝r值觀】

高效課堂

1、高效課堂改革的根本功能是()?!敬龠M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1

2、高效課堂中,教師是學習的(以上都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以上都是

導學案

1、導學案的設計重心在于(問題)設計和策略設計。

另類

1、自主學習的特征()?!綛主動性】

2、依據遷移的發生方式,可以分為()遷移?!咎厥夂头翘厥狻?/p>

判斷 正確

1、導學案是對教材(文本)學習的二度設計正確

2、導學案的設計重心在于學生設計。正確

3、導學案貴在“導”,重在“學”。正確

4、導學案設計行動指南 是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正確

5、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正確

6、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評價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正確

7、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正確

8、成為好老師的秘密愛是最高的師德,興趣是最好的教學,研究學生是最大的課程。正確

9、教育是一門“人學”,而不是“升學”。正確

10、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發展、培養、教育他人。正確

11、“人”是教學的目的,教學必然發生關聯的概念是“課程”“課堂”“教室”。

正確

12、成長的最佳方式就是“自覺”。正確

13、問題解決是人類的高級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確

14、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的影響。正確

15、新的學習必須能與個體已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經驗取得關聯,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正確

16、高效課堂是高效益的課堂。正確

17、《高效課堂的心理學基礎》專題課程主講是曹瑞,來自山東荷澤,心理學博士,研究員。正確

18、課改不僅是“改課”,而是改造文化,改變觀念,乃是“改人”。正確

19、一個教學設計可以用幾課時來完成,也可以是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正確 20、教學環節具體化是指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有解決教學問題的具體策

2 略。正確

錯誤

1、教學設計就是編寫教案。錯誤

2、教學評價是給老師的課堂評分。錯誤

3、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先書寫教案后進行教學設計。錯誤

4、人學的教育,解放的教師課程包括 4 個方面的內容 錯誤

5、國外“熟中生新”類比教學模式的步驟有4個步驟。錯誤

6、林莘老師覺得主課的內容有 五 個要點。錯誤

7、類比教學法什么課都能用,我們要認真研究它。錯誤

8、問題解決就是達到目的。錯誤

9、依據遷移的效果,可以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錯誤

10、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板書全部可以用PPT來替代。錯誤

問答題

46、如何理解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追求的是高效率與高效益的統一。高效率就是讓學生樂學、會學、學會,這是高效課堂的知識指標。高效益就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與健全人格,這是高效課堂的生命指標。高效課堂本身是想通過課堂革命促進整個教育的變革與突圍,是用課堂做支點推動整個教育的發展。

高效課堂的立場、理念、策略、方法都包含在“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中,教師在其中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全部的教育教學技術和藝術其實也都包含在內,這或許對一般教師乃至于傳統的教學評價都是巨大的考驗。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

高效課堂如果用一句話概述,其實就是希望“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這句話蘊含的教育意義體現在,首先是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準許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即自主地學;其次,重視和放大每個學生的自學體驗;再其次是培養和強化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高效課堂是完全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它甚至是新課改理念的力行和實化。

提倡高效課堂正是為了讓教育回歸到“人”上,也就是教育即人學上來。對于那些基礎很差的學生,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往往更是束手無策的?,F在,讓學

3 習權回歸,則有可能解決他們的問題。這很像是吃飯,基于自己的需要來自我解決。

高效課堂符合新課改理念,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以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4

第二篇: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試題

教師招聘考試題公共教育學.心理學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在下列每題的空白處填上正確的字詞,每空1分,共17分)

1、楊賢江寫的《新教育大綱 》,是我國第一本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2、教育的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

3、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是( 五經 )、(四書 )。

4、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5、(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夸美紐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國在(京師同文館)首先執行了這個制度。

6、1903年頒布的(癸卯學制),是中國最早實行的近代學制。

7、普通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學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是師范學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是(理論性和應用性)相結合的學科。

8、義務教育,也叫(強制教育),是由國家用立法形式確定下來強制實行的國民基礎教育。

9、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 )。

10、教學手段就是指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以及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

11、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是中小學教學的(輔助形式) 。

1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成績考核)四個環節組成。

13、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各科教學)滲透德育。

14、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具體體現在中小學各類(課程計劃 )和各科課程標準、教科書之中。

15、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間的矛盾 )。

二、選擇題(下列四項備選答案中有一項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每題2分,共26分)

16、“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由( 3 )首先提出的:⑴《論語》 ⑵《孟子》 ⑶《學記》 ⑷《勸學篇》 西歐最早出現的教育專著是(1):⑴《大教學論》 ⑵《論演說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學》 ⑷《我的教育信條》

18、“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學思想是由(2)提出的:⑴贊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蘇霍姆林斯基 ⑷凱洛夫

19、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1):⑴和諧教育思想 ⑵教學過程最優化 ⑶教學發展觀 ⑷全面發展觀

20、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是( 1:⑴癢 ⑵序 ⑶校 ⑷學

21、講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1):⑴講述、講解、講讀、講演 ⑵講述、講解、報告、講演 ⑶講讀、講演、講評、講述 ⑷講述、講解、講評、報告

2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1):⑴教育的性質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規模

23、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3):⑴做人教育 ⑵職業教育 ⑶基礎教育 ⑷專業教育

24、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1):⑴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 ⑷基礎理論,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學生的發展中具有(4):⑴積極作用 ⑵影響作用 ⑶制約作用 ⑷導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發展中起(1): ⑴主導作用 ⑵主動作用 ⑶領導作用 ⑷能動作用

27、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是(3): ⑴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⑵有健全的組織系統和領導核心 ⑶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

28、教師的勞動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勞動的(1): ⑴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⑵主體價值 ⑶創造價值 ⑷教育價值

三、簡答題(共32分)

29、為什么說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2分);③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2分)

30、簡述教育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反過來,它對生產力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通過教育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3分)(2).教育還可以實現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生產和再生產。(3分

3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8分)

(1)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2)教師勞動的復雜性。(3)教師勞動的示范性。(4)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32、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教學內容正確;教育方法恰當;教學結構緊湊;教學組織合理。

33、什么是教學?教學的任務是什么?(6分)

答:教學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積極主動地學習系統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發展個性的培養人的活動。(2分)普通中小學教學的任務一般包括如下幾項:(以下各點各1分)(1)向學生傳播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要完成的首要任務,通常稱為“雙基”教學。(2)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3)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增加學生的體力 論述題(

34、36兩題任選一題,35題必做,共25分)

34、學習教育學有何意義?(11分) 答: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既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最終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們對教育事業戰略地位的認識,熱愛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規律,增強教學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們高尚的師德修養,自覺為人師表。(4)有助于更好地學習其它各門教育學科。

35、為什么說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14分) 答:(1)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涵義(2分),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選擇時所持的一種態度傾向。(2)關于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爭論(3分):個體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a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指在資本主義初期舊式分工使人的發展片面化,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大工業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條件下,工人“體力和智力的統

一、和諧和充分、自由的發展學說。(3分)b.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實際上是社會歷史過程中社會矛盾的一種體現。(6分) ①從社會歷史的總的進程來看,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是密切聯系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因此,總的來說教育目的兩種價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對立的;②人的發展與具體的社會現實之間是有矛盾的,這種矛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還很尖銳;③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個人的發展與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統一,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11分) 答:1)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貫徹本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揚教學民主。 要求:①論述要觀點正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 ②論述要理論聯系實際;③每題字數不得少于200字。

1、教育心理學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3、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體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4、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與差異性。

5、學生性格差異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異和性格的類型差異。

6、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主要成份。

7、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

8、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9、自我監控屬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追求等。

10、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包括認知方式差異和認知能力差異。

11、我國心理學家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行為規范學習三類。

12、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13、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 (撤消懲罰) 之分。

1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15、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學習者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原有知識。

16、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17、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18、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20、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

21、如果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22、關于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痕跡衰退說、干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23、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24、短時記憶一般包括兩個成分,一是直接記憶,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加工;另一個成分是工作記憶,指從長時記憶貯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識信息。

25、遺忘曲線研究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先快后慢的負加速趨勢。

26、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27、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28、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

29、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 30、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習成績差生閱讀領會.

31、交互式教學旨在教會學生四種策略:總結、提問、析疑和預測。

32、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要達到的目標;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33、人們一般傾向于根據問題是否界定清晰而分為兩類,即有結構問題與無結構問題。

34、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35、創造有真正的創造和類似的創造之分,前者是一種產生了具有人類歷史首創性成品的活動。

36、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

選擇題[標準答案]16.③ 17. ① 18. ② 19. ① 20. ① 21. ① 22. ① 23.③ 24. ① 25④ 26.① 27③ 28①

第三篇: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試試題和答案

(一)

1、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并伴有適當的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B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2、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于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 B )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 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境中的偶發事件

C、將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于學生 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3、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 A、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

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4、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8、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個別教師不允許班上學習差的學生參加考試、隨意占用學生的上課時間、指派學生參加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商業慶典活動等。這些行為主要侵害的是學生的 ( C ) A、健康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10、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D )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戒、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學生發展為本

②培養環境意識

③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2。 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標陳述方式的: ( C

A.說出、表演、展示 B.設計、制作、創作 C.感受、參加、養成 D.解釋、完成、背誦

1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1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 A )

A.斯騰豪斯 B.斯騰伯格 C.杜威 D.赫爾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A.加德納 B.推孟 C.韋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范——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B )

A.講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發現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 D.都是客體 19.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 B )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2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 ( B ) A.地方課程 B.校本課程 C.國家課程 D.學科課程 2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 A.備課 B.上課 C.批改作業 D.考試

22.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準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 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

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 ( A )

A.學生 B.學校 C.教師 D.校長 2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C )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校長

2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C ) A.學科學習目標

B.一般性發展目標 C.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情感目標

26、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 C )的整體提高。 A、語文知識 B、語文能力 C、語文素養

27、( A )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A、學生 B、教師 C、學生和教師

28、閱讀是學生的( A )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 A、個性化 B、整體化 C、綜合化

29、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 B )、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A、學習態度 B、學習方式 C、學習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①) (1)生活即教育(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31、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①)

(1)培養創造性人才與真善美的人(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與創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條件中(③)是最利于創造力發揮的首要條件。 (1)因材施教;(2)實踐與思考;(3)民主化;(4)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

33、(②)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34、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構主義理論; (2)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3)多元智能理論;

35、所謂“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助與合作;

(2)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3)是指教師把自己日常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和研究對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2)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①)等教學方法。 (1)記憶法、思維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2)觀察法、思維法和探險性學習方法; (3)復習法、檢測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論確立的直接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學以致用;(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 (3)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39、建構主義理論中闡述學習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記憶、協作、交流;(2)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3)自主、合作、探究、記憶;

4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 A )

① 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 ②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④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ABC ) A. 均衡性 B. 綜合性 C. 選擇性

42、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ABC )

A.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 B. 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C.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3、新課程在課程管理方面為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實行( B ) A. 國家統一管理課程

B.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C. 學校自主管理課程

44、下列屬于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ABC ) A. 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B. 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 信息化課程資源

4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AB )

A. 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B.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并開設選修課程

46、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ABC ) A. 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 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C. 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47、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A BC ) A. 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 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48.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ABC ) 考試、選拔方式。 A. 學生自由選擇

B. 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 C. 綜合評價的

49..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實現( ABC)

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

B.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C.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5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新 C變革

52、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 A發揮 B發展 C發揚

53、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54、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節。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D、為了一切學生

58、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準規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

59、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60、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6

1、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6

2、課程不是教學的(A)。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

63、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對待師生關系上不應當強調(A)。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 6

5、教師是學習的(D)。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 A、1/3 B、2/3 C、1/2 D、1/4 6

7、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 6

8、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新

D、興趣、發現、研討

69、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造性 7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 ( A )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 7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提高 7

2、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 ( C )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展特點 C國家課程標準 D課程改革綱要

73、制定國家課程標準要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

A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B針對性、時效性、積極性 C針對性、科學性、主動性 D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74、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 A國家、自治區、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三級課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7

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C )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C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對教材理解正確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書 B教材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教學資源 C教材就是課程 D教學參考書不屬于教材

77、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是 ( A ) A自主、合作、創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動、合作、改革 D提高、發展、創新

78、下列關于多元智能理論論述正確的是 ( B )

A人類至少有7種以上的智能,每一種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評價應該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

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評價的。

C每一個人的智力都有統一的表現形式,每一種智力都有統一的表現形式,所以存在統一的評價標準

D各種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們有共同的發展規律。 7

9、關于教學策略的認識正確的是 ( D ) A教學策略即教學方法

B制定教學策略就是做好教學計劃。

C能夠找到統一的適用于所有的教學的教學策略 D教學策略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典型的靈活性

80、下列關于教學設計的論述錯誤的是 ( B ) A教學設計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B教學設計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中包括學習目標、內容、學生特征、教學策略、教學評價 D教學設計需要用系統的方法進行設計

81、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轉變正確的是 ( A )

A.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B.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推廣者。 C.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模仿者。

D.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的獨立的教師。 8

2、在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生變化中正確的是 ( A ) A.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B.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權威、批評 C.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教導、答疑

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獨立自主精神 8

3、面對新教材,教師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師要從課程整體設計高度、從學科知識技能整合視角、從教材知識技能的體系編排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④研究學生特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4、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師對教科書的忠實取向

B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恰當的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 C不需要教師重新學習,并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引入教學 D只需掌握具體性的專業知識,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專業知 8

5、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是 ( D )

A 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B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課堂統一 C讓學生學會知識 D師生的交往互動

86、體現今后考試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試的診斷、選拔和發展功能 ②考試的內容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 ③改進考試的方式,倡導靈活多樣、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的原則 ④考試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

7、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問題性 B開放性 C過程性 D綜合性 8

8、新一輪課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導理念是( C )

A.科學、人文融合的理念 B.終身學習、教育的理念 C.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D.創新教育理念

89、新課程改革中,學科課程目標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構成 ( C )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 ②德育目標 ③過程與方法目標 ④能力目標 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90、新課改中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觀的轉變 ②教師觀的轉變 ③學生觀的轉變 ④教學觀的轉變 ⑤評價觀的轉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1、新課程改革從價值取向上看: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出現了哪些變化 ( C )

①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② 由學科知識本位走向學生發展本位 ③ 由側重知識層面走向關注整體素質

④ 由統

一、硬性規定走向開放、靈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

2、現行的教學大綱明顯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學目標上只規定知識方面的內容

②內容偏難、深、窄、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要求過高 ③只強調教學過程,忽視課程的其他環節 ④“剛性”太強,缺乏彈性和選擇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9

3、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是( D )

①教材編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教師必須領會和掌握本學科課標的基本思 想和內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體現。

②課標是教材的編寫指南和評價依據,教材是課標的主要載體。 ③課標只是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 ⑤教材的編寫和實驗可以檢驗課標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4.下列關于課程改革的背景的論述中正確的是(D )

①知識經濟初見端倪 ②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③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 ④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⑤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發達國給我國教改的啟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5、新課程結構區別與現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征及調整原則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綜合性 ③選擇性 ④系統性 ⑤實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6、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97.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98.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 A )幾部分。

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B、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

C、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實踐,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D、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9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于語文教學,現在已經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即( D)。

A、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創新精神、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B、課程內容、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C、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D、學科教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100.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盡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 A )。

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B、辯論 C、合作性討論 D、 異步討論(如BBS、電子郵件討論等) 10

1、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師采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知覺 10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孔子這句名言體現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說服教育法 C、榜樣示范教育法 D、實踐鍛煉教育法 10

3、古漢語形容“多”或“少”時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義的成語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兩語 D、三番五次 10

4、新課程結構明確小學階段的主要內容是( A )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C、以分科課程為主 D、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相結合 10

5、新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發展性 互補性

B、均衡性 綜合性 選擇性 C、針對性 發展性 綜合性

D、針對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黨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7.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C )

A改革開放

B“三個有利于”標準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和平與發展

108.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C)

A小康社會

B信息化社會

C學習型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10

9、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 B )

A、課程性質

B、基本素養

C、教學原則 D、評價建議

110、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是( B ) A、課程內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

1

11、“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的課程理念是( B)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

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1

12、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生觀是( D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單純抽象的學習者 ④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

13、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②樹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 ④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

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B、進行雙基教學 C、以學科為主教育 D、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1

15、 ( A )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A、國家課程標準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學大綱 1

16、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國家課程統一使用管理 B、以省級課程管理為主 C、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D、全部下放權力,實行校本教材教學為主

1

17、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

18、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傳統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教師和學生

1

19、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對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 意義更大。 ( A ) A.班主任 B.科任教師 C.校長 D.教研組長

120、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根據具體的 ,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C )

A.教學目標 B.情感態度價值觀 C.教學要求 D.教學過程 1

21、 是樹立正確學生觀的基礎。( B ) A.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 B.關注每一位學生 C.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D.信任學生

1

22、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D ) A.情感體驗 B.師生交流 C.學生成才 D.人性養育 1

23、 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 ( A ) A.民主平等 B.關心學生 C.以人為本 D.鼓勵學生

1

24、“教師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體現出( A )的發展觀。

A、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B、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C、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1

25、( B )是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

A、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B、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 C、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1

26、新評價觀強調評價主體應具有( B )。 A、單一性 B、多元性 C、動態性

1

27、“新的評價體系打破唯一,倡導多元和創新。”體現出評價體系( B )的特點。 A、科學性 B、靈活性 C、有創意

1

28、基礎教育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進發展 B、甄別與選拔 C、展示激勵 1

29、課程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可分為( C )。

A、定量評價法與定性評價法 B、目標評價法和目標游離法 C、自評與他評

130.新課程的具體目標除了有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重建課程管理體系外,還有(ABCD) A.改變課程功能

B.調整課程結構

C.精選課程內容

D.改進教學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評價方式中,屬于質性評價方式的有 (ABC ) A.檔案袋評定 B.蘇格拉底式研討評定C.表現展示評定

D.成就測驗 132.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習環境的構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 B.協作 C.會話 D.意義建構

1

33、下列關于新型知識觀的說法正確的是 (BCD )

A.個人見解在給定的課程知識面前沒有意義 B.知識客觀化和科學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犧牲個人知識因素為代價的 C.緘默知識對人類的認識有著深刻的影響 D.知識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

1

34、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師生關系應該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對話的

D.互動的

135.新課程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 (AC ) A.學習者 B.定向者 C.促進者 D.定論者 136.新課程結構的主要特點 (ABC ) A.均衡性 B.綜合性

C.選擇性

D.平均性 137.“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內容包括 (ABCD) A.校本課程開發總體目標 B.校本課程的結構與課程門類 C.課程實踐與評價的設想 D.保障措施

138. 2001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把課程改革作為一項政府行為,明確了基礎教育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礎性 D.先導性

139.地方對課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 A.貫徹國家課程政策 B.制訂課程實施計劃

C.組織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D.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管理 140.校外課程資源是指學校范圍以外的各種可以用來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資源,主要有(ABD ) A.家庭資源 B.社會資源 C.校園資源 D.自然資源 141.當今世界,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是 (BCD ) A.向學生回歸 B.向學?;貧w C.向教師回歸 D.向教育實踐回歸 142.教學研究中的行動必須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驗證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3.現代教育評價的產生和發展可分為如下幾個時期 (BCD ) A.教育測驗運動時期 B.目標分析研究時期C.多方位研究時期 D.教育評價的興盛時期 144.簡述質性評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 A.評定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評價

B.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主體人的發展 C.評價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評定是不斷探索改進的過程

課程標準是國家規定的對國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領域的基本素質的要求。這些基本素質的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因而它發揮著指導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功能。

A : 正確

2:學校在課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國家課程進行合理地調整,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二是自己挖掘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發揮學校的特色,保證學生的發展。

A : 正確

3.通過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程度等選擇適合學生自己的課程。學生課程的選擇性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設計"學習課程,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自主的選擇。

A : 正確

4:發展性學校評價的內容涵蓋學校建設的各個方面。具體地說來,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規劃、學校的組織與管理、課程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展、學校環境與辦學條件等。

A : 正確

5: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積極主動地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擴展,使得課程標準和教材成為支持教學的課程資源,而不是束縛教師和學生發展的繩索。

A : 正確

6:校本課程,就是以學校為課程編制主體,自主開發與實施的一種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學校的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確

7:在開發地方課程資源時,應突顯地方課程資源的特色,促進學生的發展。

A : 正確 8:地方課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校課程資源所設計的課程。

A : 正確

9:社區課程資源是指社區內一切可以形成學校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促進課程實施的條件性課程資源。

A : 正確

10:教學過程是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應把學習看成是意義建構的過程,避免按照預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機械地進行教學。

A : 正確

11:普通高中校內課程資源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課程標準和教材。

A : 正確

12:課程資源開發的價值取向之一就是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發展方向等情況有明確的評估,使課程資源開發有明確指向,提高課程資源開發的效益。

A : 正確

13:課程資源是廣泛多樣的,它們的存在方式與各地域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及學校自身的發展狀況沒有緊密的聯系。

B : 錯誤

14: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一個根本性目的是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會適應性。

A : 正確

15: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完整再現教學設計而已,而是師生共同建設、互動對話的過程。

A : 正確

16:課程資源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從廣義上來說,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都可稱為課程資源,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能成為課程資源。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來源,對課程實施有必要的直接作用的資源。 B : 錯誤

17: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成果的表達除了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之外,還可以采用記述教學敘事、生活敘事以及撰寫教育自傳的形式。 A : 正確

18:教師自我反思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反思,指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發展的一種活動。

A : 正確

19: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一種基礎性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是一種行動研究。

A : 正確

20: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自己必須從"教書匠"變成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專家型、研究型教師。

A : 正確

21:課程改革的地方化是以學生主體性及個性的發展為基本著眼點和著力點的,它同時強調了學校教師個體開發課程的責任,這不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歸,也是課程本真即經驗的回歸。

A : 正確

22: 校本教學研究強調研究的實效性和可持續性,所有的教學研究都應該旨在改善學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學的實踐效果。 A : 正確

23: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以中小學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方法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的一種活動。它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有利于教師及學校的專業發展。

A : 正確

24:成長記錄袋則是本次課改主要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

A : 正確

25:模塊成績的認定應遵循校內自主的原則,可以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即模塊測驗的成績和平時的過程性評價的結果。

A : 正確

26:新課程倡導以下幾個評價原則: 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體現評價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學校內部評價為主,發揮多種評價主體的作用,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3.量化的評價與質的評價并重,體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4.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體現評價標準的多元化。5.評價的結果與過程并重,體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A : 正確

27: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檢查,更在于診斷和促進發展。

A : 正確

28: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實際的社會情境,參加并親身經歷各種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領域,參與社區和社會的實踐活動,獲取間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A : 正確

29:研究性學習內容確定的基本原則是以學生的生活世界為主體,關照自然、社會和學生自我三個方面。

A : 正確

30: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領域。

A : 正確

31: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必修課的區別在于,它沒有課程標準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適應性的特點。它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和學校開發的課程。

A : 正確

32:對于選修課Ⅰ,學??梢愿鶕W校、學生狀況進行設置,保持學校課程設置的自主性。對于選修課Ⅱ,它屬于地方課程開發范疇,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設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一方面體現學校的特色,一方面保證學生發展的需要。 A : 正確

33: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每個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4周。 B : 錯誤

34:高中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時代性、選擇性和基礎性的課程體系,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A : 正確

35:學分制有利于學習年限的靈活性、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培養過程的指導性、崇尚學生的個性化以及教學計劃的彈性化。

A : 正確

36:教師和家長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的角色是指導者,而不是學生選課的最終決定者,學生是選課的主體。 A : 正確

37:課程改革的使命就是,通過對課程各個要素的調整,謀求學校特色化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統一。

A : 正確

38:自主學習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

A : 正確

39:促使學生主動發展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學生的選擇。(2)重視學生的主體性。(3)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4)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A : 正確

40: 素質教育的根本價值之一是要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發展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同等的教育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成為學校教育的成功者。

A : 正確

41:學生發展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教育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個性潛能盡可能得到發揮,學生能主動發展,并為其可持續發展和終生教育奠定基礎。

A : 正確

42:學科發展的需要趨勢要求打破學科課程占據絕對主導的局面,活動課程、綜合課程和經驗課程逐漸進入到課程領域。

A : 正確

43:學生發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進人的發展。從教育產生至今,教育發展的每一步都是圍繞人--學生來進行。

A : 正確

4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應試教育的核心環節。

B : 錯誤

45:教師不在是學習者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的指導者。

A : 正確

46:課程內容秉承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原則,使課程由封閉走向開放,學生的發展由同一走向多樣化。

A : 正確

47:給予學生課程的自主權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愛好和課程提供的選擇的可能性來進行選擇。

A : 正確

48: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

A : 正確

49:卓越的教育就是使人盡其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潛能,使人的個性得以張揚。

A : 正確

50:學生發展需要的能力的核心就是終身學習具備的能力。

A : 正確

[單項選擇題] 51: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在本質上遵循( )的基本過程,即明確問題、制定計劃、收集資料、獲得結論并展開行動的過程。 A : 行動研究

52: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不是為了構建一種宏觀的教學理論,而是為了通過解決學校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課程實施與教學實踐的效果。它是一種應用性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是一種( )研究。

D : 行動

53: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 ( )。

C : 反思

54:高中課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標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真正實施( )。

D : 素質教育

55:( ),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標志我國高中課程改革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2003年3月 A : 37681 B : 38047 C : 37316 D : 36951

56: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高中課程改革秉承兩個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 )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務在于培養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養。

C : 學生和社會

57:所謂課程時代性是指( )的選擇要體現時代精神,與社會、科技的進步緊密相連。

B : 課程內容

58:基礎性的實質是( )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一個國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識、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所必需的知識。

B : 學生終生

59:新課程規定( )由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和健康、藝術和綜合實踐活動構成。

D : 學習領域

60:(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C : 1999年

61:( )是學科,是構成學習領域的基本單位。

A : 科目

62:( )是構成科目的基本單位,是圍繞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生活構成的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

D : 模塊

63:新課程選修課Ⅰ由國家研制,選修課Ⅱ由( )開發,但是國家規定選修的基本要求

B : 學校

64: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 )三個領域。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是通過研究而學習。

A : 社會實踐

65:研究性學習活動為必修課,三年為( )學分,再加上社區服務和社會實際的學分,綜合實踐活動的總學分為23學分。

A : 15

66:學分制實質上是一種衡量學生課程( )的標準計量單位。

C : 學習量 67:教師和家長在學生選課過程中的角色是指導者,而不是學生選課的最終決定者,學生是選課的( )。

A : 主體

68:課程結構以學習領域、學科和模塊為主劃分為8個學習領域、若干個學科和模塊,為高中學生提供( )多門課程。

D : 100

69:選課指導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學生( )的發展。

D : 個性

70:學分制管理方案包括課程設置、學分認定、( )和學籍管理四個要素。

A : 選課指導

71:選課制是由艾里奧特在( )年提出的。

A : 1869

7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列為八大學習領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的內容,共計--( )學分。

B : 23

73: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功能是指導教材編寫、引導( )、指導評價。

A : 教學

74:課程標準是由國家制定的對學生( )學習階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A : 整個

75:綜合實踐活動是新教學觀、課程觀和教育觀的綜合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地方和( )-三種力量綜合而成的一門課程。

B : 學校

76:高中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在選修II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 )方可畢業。

B : 144

77:普通高中新課程模塊結構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和( )等特點。

C : 個性化

78: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 )素質。

B : 科學

79:學分制于1894年產生于( ),它是在實行選課制的基礎上產生的。

D : 美國

80:學分制又可以分為( )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

B : 學年

81學生學習一個模塊并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18學時,相當于1學分),學分由( )認定。

C : 學校

82:( )年6月7日,教育部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其中明確規定在高中試行學分制管理。

C : 2001

83: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 )周,其中1周復習考試。 B : 10

84:我國確立了國家、( )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標志我國課程改革政策和管理體制進入了新的變革時期。

D : 地方和學校

85:社區課程資源根據其存在的不同形態可分為( )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質環境資源。

C : 文化

86:教學過程是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應把學習看成是( )的過程,避免按照預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機械地進行教學。

A : 意義建構

87:一般說來,( )課程資源是學校課程資源建設的基礎和重點,是學校課程實施質量的主要保證。

B : 校內

88: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開發主體認識課程資源系統、利用課程資源為課程實施服務的過程,具體包括( )、篩選、培植、建設四個步驟。

C : 設計

89: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促進學生的( )發展;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實現學校的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B : 個性

90: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經濟性原則具體包括開支的經濟性、時間的經濟性、空間的經濟性和( )的經濟性。

A : 學習

9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對( )進行最優化的配置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課程資源開發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對可資利用的資源進行甄別、篩選、優先選取具有較大的育人價值,能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資源作為課程資源。

A : 課程資源

92: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開放性包括類型的開放性、空間的開放性和( )的開放性。

B : 途徑

93:學校的自主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國家課程進行合理地調整,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二是自己挖掘課程資源,開發( )課程,發揮學校的特色,保證學生的發展。

C : 學校

94:學分制管理為( )的自主選擇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C : 學生

95:結合普通高中教育的階段位置及類型特點,可以將其基本性質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基礎性、( )和終身性。

B : 大眾性

96:一般說來,高中階段的基礎性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廣適性、長效性和( )。

C : 再生性

97: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我國第一個與義務教育課程銜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A教育司制訂和頒發各科教學大綱,編寫配套教材,并從1997年秋季開始在天津、山西和江西進行試驗。

A : 1997年

B : 2006年

C : 1999年 D : 2004年

98:

學習領域一般由相關的( )群構成,各個學科群由一些相關學科組成。

A : 科目

99:高中課程在形態結構上要打破原有的必修課一統天下的局面,增加選修課,從劃一和硬性的課程向多樣性和靈活性的課程轉化,給( )以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

C : 學生

100:設置必修課的目的在于保證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能力,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而選修課程的設置是( )教育在課程領域的體現。通過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程度等選擇適合學生自己的課程。 B : 個性化

第四篇:教師招聘考試特殊教育學試題

特殊教育學

填空

1.殘疾人分類(中殘聯):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

2.古代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也主張實行優生政策,廢棄殘疾嬰兒及私生子。

3.1760年,法國人列斯貝(Charles Michell Lespee 1712一1789)在巴黎創辦了第一所聾校

4.1784年,法國人霍維(Valuntine Haüy 1745-1822)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該校采用了凸字觸摸盲文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后來,這種凸字教學法經過法國教師布萊爾(Louis Braille 1809-1852)的創造,成為點字觸摸文字,從而大大地推動了盲教的發展。 5.伊塔(Jean Marc Itard 1775-1838)寫出最早的一本系統討論弱智問題的專著《關于一個野人的教育》

6.1817年,加勞德特(Thomas H.Gallaudet)等人在哈特沃特(Hartfood) 創立了美國第一所聾校;

7.1823年,肯塔基州建立了第一所州聾啞學校;

8.1914年由貝利(Charles S.Berry)在密執安州創立了第一所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學校。后來,埃里諾(Charles M. Ellior)還在密執安師范學校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以培養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師資。 9.1975年頒布的PL94-142公法將“最少限制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提出“零拒絕”(zero reject)的理念。

1 10.1994年在西班牙的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教育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全納性教育的思想,并對實施全納性教育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廣泛討論。

11.中國最早建立的現代特殊學校是“瞽叟通文館”。這所盲校是1874年由一位外國傳教士威廉·穆恩(Willian Moon)在北京創立的。 12.中國第一所聾啞學校是山東登州的啟喑學館,也是一位名為梅理士·查理(M.Charles)的外國傳教士1887年創辦的。

13.1915年元月,在漢口訓盲學校畢業的盲人劉先驥先生在長沙創辦了湖南導盲學校。這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特殊學校。

14.殘疾兒童受教育狀況6-14歲學齡殘疾兒童為246萬人,占全部殘疾人口的2.96%

15.人的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和大腦顳葉聽覺中樞等五部分組成。

16.外耳由耳廊和外耳道組成。

17.外耳的作用:外耳道有傳聲和擴聲作用,防御外來物體以保護外耳道和鼓膜, 18.中耳包括鼓室、鼓竇、乳突及咽鼓管等四部分。 19.聽骨鏈由錘骨、砧骨與鐙骨組成 20.鼓膜有傳聲和避聲的作用

21.骨迷路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管三部分

22.內耳包括聽覺與平衡感覺的重要器官,由骨迷路與膜迷路組成。 23.聽力損失的程度一般都是以500、1000、2000Hz三個頻率純音的平

2 均聽力損失來衡量,因為這三個頻率是言語頻率比較集中的區域。 24.1895年奧地利的耳科教授厄班茨奇(Victor Urbantschitsch)的經典之作《聾啞人和后天聾人的聽覺訓練》。

25.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弱智學生,每班以1-2人為宜,最多不超過3人;弱智學校(班)的班級人數以每班不超過12人為宜;中度智力殘疾學生特殊班一般為8人左右。

名解

1.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是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教育需要, 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受教育者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增強他們適應能力的一種教育。

2.特殊教育學 (Special pedagogy) 則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和內在規律的科學。

3. 骨傳導: 聲波直接由顱骨傳至內耳,引起淋巴液振動,產生聽覺,這種方式叫做“骨傳導”,簡稱“骨導”(bone conduction,BC)。 4.聽力殘疾:聽力殘疾,是指人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聽力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聲及言語聲,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2006)

5.言語殘疾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經治療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過兩年者),不能或難以進行正常的言語交往活動(3歲以下不定殘)。

3 6.失語:是指由于大腦言語區域以及相關部位損傷所導致的獲得性言語功能喪失或受損。

7.運動性構音障礙:是指由于神經肌肉病變導致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主要表現不會說話、說話費力、發聲和發音不清等。

8.口吃:是指言語的流暢性障礙。常表現為在說話的過程中拖長音、重復、語塞并伴有面部及其它行為變化等。

9.視力殘疾,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低下并且不能矯正或視野縮小,以致影響其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視力殘疾包括盲及低視力。

10.智力殘疾,是指智力顯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此類殘疾是由于神經系統結構、功能障礙,使個體活動和參與受到限制,需要環境提供全面、廣泛、有限和間歇的支持。

簡答

★1.特殊教育的意義(P8):

答:1.發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體現教育平等的權利 2.發展特殊教育,能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3.發展特殊教育,能使殘疾兒童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4.發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對兒童實行因材施教 5.發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

4 ★2.特殊教育的原則

答:早期教育原則認為,應盡早地抓住時機,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教育和早期訓練。

補償教育原則認為,特殊教育過程中,要針對特殊兒童不同的身心特點,盡量用健全器官來代替受損器官的組織功能,充分地發揮兒童內在的潛能,增加特殊兒童的適應能力。

個別化教育原則認為,要根據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具體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制定個別化的教育與訓練方案,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系統教育原則認為,特殊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特殊教育應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從醫療養護、教育訓練、就業培訓三個方面,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學前教育、學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訓練效果。 ★3.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盛行于北美的原因 答:

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決不是偶然:

一方面,當時歐洲的生產力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歐洲盛行人道主義。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師、醫生、牧師在開創歐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世界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卻在北美洲得到了迅速發展。

1.18世紀大量的歐洲、亞洲人遷移到北美洲定居,而且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遷移,這樣就形成了人口的相對集中,這便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 2.當時北美迅速的經濟增長也促進了特殊教育的發展。 ★4.聽力殘疾的分級:

答:•聽力殘疾一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極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91dBHL •聽力殘疾二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81-90dBHL之間

•聽力殘疾三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61-80dBHL之間

•聽力殘疾四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HL之間 ★5.聽覺障礙兒童的注意特點

(一)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來自于視覺對象

(二)無意注意起主導作用,有意注意發展遲緩

(三)注意穩定性較差 •視覺器官疲勞而分散注意

•缺乏明確學習目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困難大

(四)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難,較多的用注意的轉換代替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難以隨著任務的變化而適時轉移

(六)有意后注意發展水平較低 ★6.聽覺障礙兒童的思維特點

答:1.思維內容具體,多以形象性的內容作為對象

6 聾兒的思維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他們能夠掌握具體事物的概念,但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比如,知道雞、鴨、豬、小鳥,但是對“動物”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2.依賴感知的特點、生活情景或物體功用來分類

•如,把桌子、椅子、電話分為一類,把衣服、鞋子分為一類,被子和床分為一類等。 3.概念的擴大和縮小化

•如,把“買”的概念擴大到了解有用貨幣的地方,而并沒有理解只有反映貨幣交換關系的才是“買”。

•如,認為汽車、火車、自行車是交通工具,而輪船不是,因為它不能在地上跑;貓、狗、牛、馬是動物,而螞蟻不是。 4.思維發展達到的水平局限

•聾童難于理解和運用抽象詞匯和意義不明確的虛詞,例如,不易理解和運用“奮斗”、“欲罷不忍”等詞匯。 ★7.聽覺障礙兒童的情緒、情感特點 答:•情緒、情感內容日益豐富但相對貧乏 •情緒、情感體驗日益加深又相對膚淺 •情緒的穩定性有所發展,但易變性很突出 •高級的社會情感逐步發展 ★8.聽覺障礙兒童的自我意識特點

答:

(一)自我意識的產生晚于正常兒童(“你幾歲了?”“你六歲了”)

(二)自我意識的獨立性不強(以教師的評價為準)

(三)自我評價的抽象概括水平較低

(四)自尊心強于自卑感

•1.生理缺陷本身不會使聽覺障礙兒童自卑 •2.自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妄自尊大) •3.自尊的脆弱性

(五)自制力不強

(六)抱負水平不高

★9.聽力訓練的內容(可能論述)

答:宋念堂(1989)認為,聽覺訓練的內容包括:

(一)聽覺察覺

•所謂聽覺察覺,是指聽覺系統對聽刺激的感受能力,或稱聽感受性。這種聽覺能力是對不同性質和不同響度的聲響刺激作出的一種反射性反應,并不與語言學習直接聯系。

(二)聽覺注意

•所謂聽覺注意是指聾兒在建立了聽覺察覺能力之后,能排除來自各方面的無關刺激的干擾,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聽的內容上,養成聆聽的興趣和習慣。

(三)聽覺定位

•聽覺定位是指在感知聲音刺激后去尋找聲源的測向定位能力。重新培養聾兒的聽覺定位能力必須在聽覺感知與聽覺注意的基礎上進行,并且應該盡量利用生活聲響的環境。

(四)聽覺識別

•聽覺識別是在聾兒已經熟悉聲音的基礎上,認識和識別各種聲音所包含的意義和代表的事物。

(五)聽覺記憶

•聾童聽覺記憶需要反復、多次的刺激,使大腦的記憶編碼得以強化。

(六)聽覺選擇

•聽是人的一種主動活動,它除了需要聽覺器官參加外,還應包括大腦皮層的綜合分析過程,在接受聲音刺激后,需要注意對特定的聲音指向和集中,有目的地選擇某些聲音。聽覺選擇就是在兩種以上的聲音中,或者在環境噪聲中選擇性聽取某種聲音的能力,也就是指能夠聽取希望聽到的某種聲音的能力。

(七)聽覺反饋

•聽覺反饋就是在發音或者說話時,無意識地通過聽覺進行自我調整的過程。

(八)聽覺概念

•聽覺概念的形成表明兒童已經達到最高的、最復雜的聽覺層次,它不僅表現為“聽到了”,而且是“聽清了”,更重要的是“聽懂了”,最后再通過其動作反映得到“正確執行(回答)”,這才表明聽覺概念的建立。 ★10.口語訓練 答:1.語音訓練

9 •1)呼吸與控制訓練。•2)呼吸與聲帶配合訓練。•3)口腔訓練。•4)音位訓練。•5)音節拼讀訓練。•6)正音訓練。 2.語言理解訓練

•1)豐富的語言輸入。•2)培養聽(看)話的興趣與習慣。 •3)習得語言規則系統。•4)以特定語境中的最小語言成分對比理解訓練。•5)轉述訓練。 3.語言的表達訓練

•1)培養說的習慣。•2)仿說訓練。•3)句子訓練。•4)看圖說話訓練。•5)復述訓練。•6)敘述訓練。•7)構建聾校語言環境。 ★11.盲與低視力兒童的教育安置

答:在對視覺障礙兒童實施教育安置時,除視覺障礙的程度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外,還需注意以下因素: •(1)兒童的年齡; •(2)視覺障礙出現的年齡; •(3)智力程度; •(4)學業成就水平; •(5)對視覺障礙的心理適應; •(6)定向行走的能力; •(7)有無其它障礙。

為視覺障礙兒童選擇教育安置的主要原則是兒童是否能夠從所選用的安置類型中,在教育需要上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因此視覺障礙兒 10 童的教育安置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教育人員應定期評估他們在教育需要上的變化,而隨時調整其安置的類型。 ★12.保護低視力兒童的殘余視力 答:1.提供適當的照明

•適當的照明可減輕用眼疲勞和提高學習效率。 •不同原因造成的低視力兒童對照明強度有不同的需要。 2.配備合適的助視器

•低視力學生要通過眼科醫生的檢查、測試,再根據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助視器,并聽從指導,合理使用,讓助視器真正地發揮作用。 •3.提供大字體課本及閱讀材料

•目前一般書刊正文用五號宋體(10.5點),低年級語文課本用二號楷體(21點)和三號楷體(15.75點),高年級課本用來體小四號(12點),這些都是大部分低視力學生無法看清楚的。因為一般低視力學生通過助視器也只能看清大號(28點)的字體,對大部分低視力學生,都應提供印刷質量好的大字體課本和閱讀材料。 •4.教室的墻壁、黑板等對比鮮明,桌椅顏色柔和

•教室的地板、墻壁要有一定的對比度,黑板可用淺色,也可用深色,但粉筆的顏色要與黑板的顏色對比明顯。教師的板書盡量寫大一號的字,以減輕低視力學生的困難。 ★13.智力障礙兒童產生的原因

11 答:出生前的致病因素 (-)遺傳

1.染色體異常:唐氏綜合癥 2.先天性代謝異常

3.其他遺傳因素:先天性腦積水,小頭畸形

(二)先天獲得性異常 1.胎兒期感染 2.藥物毒性損傷

3.放射線和化學毒物的損害 4.吸煙與嗜酒 出生時的致病因素

(一)早產、低體重

(二)新生兒窒息

(三)產傷

★14.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特點

答:智力障礙兒童的思維有三個主要特征。

•一是多停留在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缺乏分析、綜合、抽象的概括能力。

•二是思維刻板,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很難做到根據條件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向和思維方式。例如,即使外面下了大雨,負責給草場上的花草澆水的弱智學生也可能冒雨打傘去履行他的職責,做他

12 平常所做的工作。

•三是思維缺乏獨立性和批判性,容易隨大流,隨聲附和,很難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

★15.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與訓練 答:訓練內容: 1.動作能力訓練 •2.語言交往能力訓練 •4.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3.認知能力訓練 訓練原則 •(1)個別化原則 •(2)小步子原則 •(3)多樣性原則 •(4)全面性原則 •(5)合作性原則

★16.智力障礙兒童的課堂教學

答:•1.充分地運用直觀教學的原理,發展智力障礙兒童的觀察能力 •2.通過反復練習,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記憶能力 •3.創造條件,提供情景,發展智力障礙兒童的語言能力 •4.通過具體運演來發展智力障礙兒童初級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各種活動,發展智力障礙兒童的活動技能,使他們能從事簡單的勞動

13 論述

1.標簽化問題

答:過去二十年一直沒有定論。認為標記可能的好處有: (1)標記旨在診斷所需的特定處置為何;

(2)標志可增進非障礙者采取保護性的行為反應,以保護障礙同伴; (3)標記便于研究人員溝通研究中的發現; (4)特殊教育所需經費,有賴特殊學生的分類;

(5)標志便于特定的團體推動特殊計劃或制定法律及政策; (6)標志可彰顯特殊兒童的需要,使大眾易于看到這些人的需要。 認為標記可造成的缺陷有:

(1)標記常令人注意到兒童的缺陷;

(2)標記使他人產生負面的態度反應,導致自我應驗和預言(self-fulling prophecy);

(3)標記造成他人對特殊兒童行為表現的偏見; (4)標記使人產生不當的自我概念; (5)標記結果使同仁拒絕他們;

(6)一旦接受標記,學生心理將受到永久的創傷; (7)標記使他們從普通班中被隔離出來; (8)標記使他們成為少數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 (9)錯誤診斷時有發生,標記有其潛在的危險性。 2.世界特殊教育發展的特點與趨勢 答:

一、特殊教育觀念的變化

14 特殊教育起源于歐洲,盛行在美洲,與18世紀高漲的社會生產力和人道主義精神有密切關系。

由于歐洲的人道主義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最早創辦特殊學校的多是一些富有同情心的牧師、醫生和教師。

但是,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特殊教育的迅速發展主要是受人本主義和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響。

許多國家把特殊教育的發展程度作為衡量整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特殊教育范圍的擴大

世界各國的特殊教育都是從發展盲、聾、啞教育起步,然后逐漸發展到弱智教育和其他特殊兒童的教育。

80年代以后,特殊教育的重心已從殘疾兒童的教育轉向了問題兒童的教育。在特殊教育的對象中,單純的生理性致殘比率下降,而心理失調、行為方式不當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

三、政府的直接干預和特殊教育立法

許多國家特殊教育的興起都是發自于民間,但政府的干預和宏觀調控對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直接干預和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一系列教育法規、特殊教育公法的制定與不斷修訂。如, 美國1975年頒布的PL94-142公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Bill 84公法

日本1947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

15 韓國1977年公布的特殊教育保障法 臺灣1984公布的特殊教育法

四、特殊教育的一體化

80年代以來,世界特殊教育明顯地向三個一體化發展: 一是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一體化;

1.反標簽化運動2.殘疾人權利運動3.回歸主流運動

二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一體化; 三是醫療康復、教育訓練與社會就業的一體化。

五、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殘疾人提供的幫助

現代科學的發展給特殊教育領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自然科學,特別是醫學解剖學和技術科學的發展,幫助我們對特殊兒童的殘疾和生理缺陷有了科學的理解??茖W技術的發展給殘疾人的生活、學習和缺陷補償提供了幫助。

六、國際合作日益加強

國際社會的參與首先是通過協商建立某種公約,發表共同宣言。 其次,就是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協助下,對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定的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建立特殊教育機構,培訓專業人員,開展一些跨文化、跨地區的合作研究。

第五篇:教師職稱評定考試題(教育學)

2009年教師職稱評定考試題(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夸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后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范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

(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

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頃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2009年教師職稱評定考試題(心理學)

5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又稱心理活動,它包括:心理過程、個性心理。

52、心理過程:(”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2)情緒、情感過程;

(3)意志過程。

53、個性心理:(”個性心理動力(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實質: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映象。

55、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反射。

56、意識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識的基本特性:自覺的目的性、主觀能動性、社會制約性、以第二信號系統為主的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性。

57、心理學科的性質:心理學是一門介于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

58、需要的種類:(1)根據起源分:生理需要、社會需要;(2)根據對象分:物質需要、精神需要。

59、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稱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60、動機產生的條件:內在條件是需要,外在條件是刺激誘因。

6l、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事物、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

62、興趣的品質特性:傾向性(又稱指向性)、廣博性、穩定性(又稱持久性)、效能性。

63、學習動機的激發:(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65、成就結構理論認為:有三種現實的課堂結構:合作型、競爭型、個別化型。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66、成敗歸因理論認為,學生常將成功或失敗歸因于四個方面: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

6

7、創設問題情境的理論基礎是成就動機理論。

68、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整合。

69、生物鐘現象:人體內的一切物理變化和化學都是有節律的,這些節律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生物鐘”的機制。

70、知覺的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動的組織特性。

72、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的間接、概括的反映。間接性與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大基本特征。

74、思維的種類:(1)根據憑借物與思維形態劃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是否遵循邏輯規則分:非形式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3)根據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維、發散思維 (求異思維)。

75、思維的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

7

6、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77、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1)提出問題(發現矛盾的過程)。(2)明確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3)提出假設(以假設形式找到解決問題方案)。(4)檢驗假設(通過理論和實踐形式檢驗假設)。

78、啟發是從其它事物能夠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對解決問題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

9、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心理傾向亢又稱心向。

80、遷移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對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影響。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是正遷移,如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反之為負遷移。

81、理解是學生對教材中有關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

82、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面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礎,實踐活動是推動想象的原因和動力。

83、想象的種類:(”根據想象時有無目的意圖分:有意想象、無意想象:(2)在有間想象中,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分:再造想象、創造想象;(3)根據想象活動與現實的關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

4、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性:(1)廣闊性與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和敏捷性。(5)創造性。

85、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況來看,即對輸入住處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86、記憶的分類:(”根據內容與對象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2)根據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8

7、保持是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

88、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與回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遺忘進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點。

89、聯想的種類與規律:接近性聯想(空間、時間上的接近)、相似性聯想(性質上相似)、對比律(性質上、特點上形成對比)、因果律(因果關系)。

90、良好的記憶品質有:敏捷性、持久性、準確性、準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識,是提取的應用特性)。

91、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9

2、知識為活動提供定向依據,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行。

93、高原現象:在操作技能練習到中期,會出現成績進步的暫停頓現象。

94、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征。知識、技能達到遷移程度,能“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95、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創造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形式。

9

6、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兒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情感是與社會性的需要相聯系的?;厩榫w分為:快樂、悲哀、恐懼;情緒按強度的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與應激。

9

8、克服內外困難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動的目的沖突有四種形式: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經活動分成許多類型,其中有四種典型類型與氣質類型刑·應:強、不均衡型為膽汁質;強、均衡、靈活型為多血質;強、均衡、不靈活型為粘液質;弱型為抑郁質。

10

1、性格是一個對現實的穩固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氣質形成得早,表現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現在后。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部分。

10

2、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

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其它標準還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標準、“未來新人類”標準。

10

3、心理咨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為矯正法——華生;人本主義y:f法——羅杰斯;理性情緒療法——艾利斯。

10

4、青少年異往的原則:

自然、適度。

2009年教師職稱評定考試題

1、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8次課程改革。其改革大體分為三個階段:(”醞釀準備階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訂了18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個學科計49種教科書); (2)試點實驗階段(2001年9月,38個實驗區,高中2003年秋進入);(3)全面推廣階段(2004年與2005年全面展開)。

2、新課程的特點可歸納為六個創新之處:

(1)課程目標的創新,每門學科的目標至少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2)課程結構的創新,強調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3)課程標準的創新,用課程標準取代過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4)教學的創新,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關注體驗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5)課程評價的創新,提出了發展性的評價觀,側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教師的成長。

(6)課程管理的創新,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

3、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

4、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導全人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系??朔n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承與技能訓練的傾向。

(2)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

(3)體現新時代的價值觀。新課程的基本價值觀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5、新課程的內容選擇:淡化“雙基”,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改變目前課程內容繁、難、多、舊的現象。

新課程改革方案明確了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低年級綜合,高年級分科)、均衡性(多種類型的課程和多種

與現實社會生活及學生自身生活密切聯系的科目)、選擇性(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三個原則。

6、新課程的結構有了調整:

(1)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高中課程設置應體現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

(2)逐步走向課程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3)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將10%一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

4 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并行的類型結構。

7、新課程的教學策略:

(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

(2)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發展的過程。

(3)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 行體系。

(4)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

8、新課程從“文本課程”走向“體驗課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與互惠性。

9、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10、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要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發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功能。要求評價內容標準要體現多樣化、多維化。

11、新課程在管理政策上:

(1)構建“ 課程”的管理框架(國家、地方、學校)。

(2)開辟“自*F而上”的課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種以“自上而下”為主、以“自下而上”為輔助的課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則。

12、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執行者、設計者、創造者。

13、新課程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切實加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

15、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16、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7、新課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

18、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理解、雙向。建立的途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19、改變原有單

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20、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2l、教學活動設計要求:

(1)教學目標的多重性,不僅是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有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教學資源的構建性,要求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與建議,重新組織課程資源;(3)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即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有創新的成分,不可預見的成分;(4)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提倡求疑、創新。

22、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主流的,其設計思想主要是以行為主義作為基礎的。

23、研究性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

24、研究性學習:問題為載體、探究為核心、綜合為特征。

問答題: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1)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 (2)精深的專業知識。

(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遺忘的規律與特點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經復習的輿容易遺忘。

(2)機械識記比意義識記、無意識記比有意識記易遺忘。

(3)遺忘有“先快后慢”的特點。

(4)消退說認為不經復習強化的內容,逐漸完全遺忘;干擾說認為主要由前攝抑制、倒攝抑制引起遺忘。

(5)遺忘還受動機和情緒的影響。

4、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1)注意喚起學生的隨意注意,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明確教學的目的任務;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

5 生的思維;正確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

(2)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教學環境的布置應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有吸引力,防止單調死板。

(3)引導學生幾種注意交替使用。

5、試論述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論的訓練,學會全面地、發展地、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2)運用啟發式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3)加強言語訓練。

(4)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抑制定勢的消極作用。

(5)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6、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什么?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一種人際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

(1)尊師愛生。

(2)民主平等。

(3)教學相長。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具體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體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與家庭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統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8、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是什么?

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

9、簡述馬斯洛的人格理論?

(1)自我實現。(2)需要層次理論: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歸屬和愛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實現的需要。

10、依據有關的學習動機理論,提出在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些具體措施。

(1)利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接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實施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識興趣和求知欲。

(3)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4)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

(5)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

(6)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進學生繼續努力。

11、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主要內容。

(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2)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

(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惟一途徑。

12、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2)直視手段的運用必須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13、試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1)教學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體作用。

(2教師要對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

(3)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

(4)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自覺積極性正確地結合起來。

14、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智力技能?

(1)確立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

(2)有效進行分階段練習;

(3)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和概括性;適應培養階段的要求,正確使用語言;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15、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激發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創造動機;

(2)培養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3)培養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的能力;

(4)促進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16、注意有哪些品質特征?它可以分為哪幾類?

注意的品質特征有: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

注意可分為: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記憶品質表現在哪些方面?

(1)記憶的敏捷性。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記憶的持久性。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征。

(3)記憶的準確性。這是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征。

(4)記憶的準備性。這是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征。

18.怎樣幫助學生降低考試焦慮?

(1)考試焦慮是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如果面臨重要的考試,而學習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擔憂。

(2)考試焦慮有一個最佳值,處于這個值時,考試效果最好,過低或過高,都會使學習受到抑制,最常見的問題是過度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的矯正可通過以下方法。

① 自信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擺正考試的位置,不要把考試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②進行放松訓練或系統聰敏等,放松訓練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試焦慮還可用想像系統脫敏法降低。

19、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0、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結構?

(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

(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性,并善于結合姿態、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

(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

(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21、論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發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因勢利導,使學生思想品德不斷進步。

①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找出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

②善于創造條件使積極因素健康成長,并逐步使這一因素成為學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導力量;要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啟發他們自我教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22.如何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學習需要?

(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

(2)由于學習效果所產生的成敗體驗,反作用于學習動機;

(3)掌握評分的藝術,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感;

(4)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對象的指向性與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質的培養:

①要培養學生廣泛而穩定的興趣;

②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培養“鬧中求靜”的本領;

③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注意習慣;

④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培養良好注意品質。

24.影響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自然特征:包括社會刻板現象和暈輪效應

(2)社會特征:人們能說明其在正式社會結構中明確位置的信息,確定其社會角色,然后再從他的社會角色來預言其行為,確定其對于我們的意義,確定我們行為的適當性。

(3)心理特征:我們是依據具有社會評價意義的人際關系特征和智力特征來對別人進行歸類,并據此為自己的行為進行明確的方向。

25.請闡述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發展特點,并談談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的發展:

①朋友關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為、觀點上與父母逐漸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師生關系方面,他們開始評價教師的好壞,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教師。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的教育:

①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互相接納,社會交換,維護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際關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動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于認錯,學會批評。

四、歷年

一、判斷題:

(

)

1、目前正在進行的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六課程改革。

(

)

2、我國新課程將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現四級課程管理。

(

)

3、“活到老,學到老”體現了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念。

(

)

4、學生自主學習是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

)

5、我國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價值取向上注重的是精英教育。

(

)

6、意識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級形式。

(

)

7、已有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經驗與活動方式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叫遷移。

(

)

8、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提示心理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

(

)

9、研究性學習是優秀學生從事的科技類活動課程。

二、選擇題:

1、實施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

為重點(

).

(1)創造能力

(2)創新精神

(3)道德素質

(4)實踐能力

A.(1)(2)

B.(2)(4)

C. (1)(3)

D.(3)(4)

2、我國古代《論語》中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D.啟發性原則

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我國——教育家提倡并恪守的信條。( )

A.葉圣陶

B.徐特立

C.魯迅 D.陶行知

4、“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要”是(

)

A.生理與安全需要B.社交與尊重需要C.求知與審美需要D.

自我實現需要

5、學生解答問題時,能做到“一題多解”,說明

能力較強。(

)

A.再現思維

B.求同思維

C.輻合思維

D.發散思維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

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

A.環境

B.遺傳

C.教育

D.社會活動

09年中小學教師應聘、調動考試教育教學理論試卷

一、不定項選擇題(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填入題號前的括號中;每題2分,共70分)

(

A )

1、心理學研究認為,教師的知識和智力與教學效果表現為

的關系。

A、低相關

B、高相關

C、中等程度相關 D、沒有相關

E、反比例

(

C )

2、學生一邊記筆記,一邊聽課,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轉移

C、分配

D、范圍

E、分心

( C )

3、看書時用紅筆劃出重點,這是利用知覺的

A、整體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恒常性

E、對比性

( C E )

4、“一題多解”屬于

A、再現思維

B、求同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斂思維

E、求異思維

( E )

5、能力發展和知識、技能掌握的關系是

A、同步發展

B、能力發展快

C、能力發展慢 D、能力與知識技能無關

E、以上都錯

( ABC )

6、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劃分為

A、陳述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策略性知識

D、隱性知識

E、顯性知識

( A )

7、教育和經濟的關系,總的來說是

A、經濟決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經濟

B、教育決定經濟,經濟反作用于教育

C、經濟決定教育,教育對經濟沒有影響

D、教育決定經濟,經濟對教育沒有影響

E、經濟和教育沒有必然的關系

( ABC )

8、我國的課程一般通過

體現。

A、課程計劃

B、學科課程標準

C、教科書

D、教學參考書

E、直觀教具

( C D )

9、新課改強調

A、“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B、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

C、師生共成長

D、教師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

E、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CDE )

10、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有

A、講授法

B、談話法

C、練習法

D、實驗法

E、實習作業法

( BCD )

11、新課程強調的學生學習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學習

B、自主學習

C、合作學習

D、探究學習

E、機械學習

ABCDE )

12、教學組織形式有

A、個別教學

B、班級授課

C、分組教學

D、現場教學

E、課堂教學

(

ABCDE )

13、教學評價一般應遵循

原則

A、客觀性

B、全面性

C、指導性

D、科學性

E、激勵性

(

ABCD)

14、課外作業的形式主要有

A、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

B、各種口頭作業和口頭答問

C、各種書面作業

D、各種實際作業

E、各種體育活動

( ABCDE

)

15、“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這說明學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

C、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在可能性

D、學生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E、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所難免

( ABCDE

)

16、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堅持

A、愛與嚴格要求結合

B、愛與尊重、信任結合

C、全面關懷學生

D、關愛全體學生

E、對學生要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

( ABC )

17、教師勞動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務的多樣性

C、勞動對象的差異性

D、因材施教E、教師的“教育機智”

(

ABC

)

1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素質教育的“三個要向”是

A、面向全體學生

B、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C、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D、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重點

E、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

(

A )

19、奴隸社會學校教育內容:“六藝”是指

A、禮、樂、射、御、書、數

B、詩、書、禮、樂、易、春秋

C、語、數、外、生、地、史

D、《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師說》、《論衡》

E、騎馬、游泳、擊劍、打獵、投槍、下棋

(

ACE )20、現代教學論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魯納的課程結構理論

B、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

c、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

D、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學理論

( CD

)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理論即

A、強化理論

B、刺激一一反應理論

C、潛意識

D、人格三分法

E、社會學習理論

(

AD )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穩定性.C、緊張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

ABCD )

23、衡量記憶力好壞的標準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準確性

D、準備性

E、深刻性

( ABCD )

24、思維過程可概括為

等過程。

A、分析與綜合

B、比較與分類

C、具體化與系統化

D、抽象與概括

E、判斷與推理

( BDE

)

25、下列對氣質的看法,正確的是

A、多血質最好

B、氣質無好壞

C、氣質影響人的工作成就

D、氣質主要是遺傳的結果

E、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外部表現

(

CDE )

26、吉爾福特認為智力應從三個維度去考慮。 A、言語

B、技能

C、操作

D、內容

E、產物

( ABC )

27、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主要表現為

差異。

A、類型

B、發展水平

C、表現早晚

D、操作技能

E、創新能力

( D )

28、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這種現象叫做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刻板效應

D、暈輪效應

E、成見效應

(

E )

29、長時記憶主要以

編碼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聽覺

D、視覺

E、意義

(

ABCD )30、心理學研究認為,遺忘的原因可能是

A、記憶痕跡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擾

C、受到壓抑

D、提取的線索不明顯

E、“先快后慢”

(

ADE )

31、心理學認為,無論何種問題都具有三個特點,即

A、問題的初始狀態

B、問題的提出

C、問題的假設

D、問題的目標狀態

E、從原始狀態到目標狀態轉換的一系列認知和操作

( E )

22、知識與智力的關系可以表述為

A、知識越豐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識越豐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識與智力無相關

D、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前提

(

BCDE )

33、新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

等范疇

A、各科內容學

B、研究性學習

C、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D、勞動與技術教育

E、信息技術教育

( C )

34、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是指:

A、最新獲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處于掌握邊緣的能力

D、已經發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發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 C )

35、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知識(廣義的)和技能的關系是:

A、知識與技能是同質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現,而知識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識來解釋

D、知識可以用技能來解釋

E、知識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二、簡答題(請根據自己的理解,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本題10分)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請你描述一下教師的新角色。

答案要點:教師的角色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語可以不同)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3.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

4.教師是研究者

5.教師是專業工作者

三、分析題(注意:①請你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所掌握的理論對所列的現象進行分析;②請根據自己的類別選做相應的題目。本題20分)

●小學老師必答題

“雪化了變成什么?”一個孩子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藝術性??删尤槐慌袨榱惴?。 “樹上有五只鳥,被人用槍打死了一只之后,樹上還剩下幾只鳥?”一個孩子回答:“還有三只。”老師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釋:“爸爸被打死了,媽媽嚇跑了,剩下三個孩子不會飛。”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回答,又是一個極現實的回答??墒?,老師也斷然認為不對。

請你分析:①為什么會經常出現類似上述的情況?

②老師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

●小學老師必答題答案要點:

①傳統教學中老師只能考慮標準答案,缺乏自主性。這是傳統考試制度的不良影響;傳統課程只重科學,遠離生活;只重知識、技能,輕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統評價只重視理性知識的價值,忽視兒童自身的經驗:

②新課程評價應該是發展性評價。

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并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評價應該是“泵”,而不是“篩子”;

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習的效率,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

評價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的。

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建構個體的發展。

評價要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評價要帶有激勵性,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

●初中老師必答題

這是某中學初二年級的上課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臺錄像機,正播放著發生在一個晚上的酒后駕車事件。每個學生的桌子上放著一本小冊子。小冊子里有關于這次事件的報告和一個寫了他們姓名的“檢查員”卡片。張老帥稱同學們為市律帥辦公室調查員,要求他們負責調查這起酒后駕車事件。學生們有5天的時間去復查已有的證據,并作進一步調查,然后他們必須給市律師辦公室提出一份起訴書,并把他們的結論通知給新聞界。

請問:①這是一種什么學習方式?②這種學習方式有什么好處?③應怎樣組織學生進行這種學習?

●初中老師必答題答案要點:

①這是“探究學習”。

②探究學習的好處主要表現為: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要注意

首先,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意愿,基于學生的現有水平

其次,探究學習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面對問題:確定探究的主題,提出假設;第二階段,詢問與調查:搜集信息,進行論證;第三階段,建立解決方案:通過多種形式,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第四階段,總結匯報:回顧、討論、總結、擴展、激勵等。

●高中老師必答題

下面是C博士與Y老師在一次評課時對話的片斷:“總的來說,Y 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堂好課,假如黑板上的5個粉筆字不寫的話,這堂課更好„„”還沒等我的話說完,Y老師就接著說:“C博士,你的意思是說我的粉筆字太差了!?我自己知道,所以后來我就用膠片投影了。”

我說:“那你為什么還要寫這5個字呢?”她說:“你們評課標準不是有一條‘板書’嗎?”我一聽愕然了,„

請問:①C博士為什么愕然? ②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應怎樣充分發揮自主價值?

●高中老師必答題答案要點:

①Y老師按評課標準上課,而不是根據教學目標考慮教學策略。

應該是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而不是學生為老師完成上級規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手段等。

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無法真正體現自己的專業智慧,怎能不讓人愕然、困惑?

C博士的愕然是對傳統課程、教學的不滿,是對傳統評價制度的困惑,也是對教學現狀的擔憂„„②首先,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才能發揮自主價值。其次,教師要注重反思與探究。第三,教師要善于掌握自身的專業發展命運。注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使教師職業成為不是可以隨便替代的職業。

09年各類教師理論考試教學案例1

案例一“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是一種轉化學習困難生效果比較好的教學策略。

(1)請你分析這種教學策略的四個要素是分別針對學習困難生的哪些特點的?(例如:“低起點”——以適應他們相對低水平的認知基礎)

(2)這種策略的內在機制是什么?

(1)低起點——以適應他們相對低水平的認知基礎

小步子——知識空白點多,學習效率不高

多活動——上課注意集中時間短,好動

快反饋——學習熱情、學習效果不穩定

(2)內在機制:獲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案例二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一個課題組曾經多次分組讓學生分別做很多奧賽題,甲組學生做對一題馬上獎勵一樣東西,乙組的老師是這樣說,如果大家都能夠堅持把這些做完,你就是最有智慧的學生。一個小時以后,老師宣布休息,甲組所有的學生全部走出去了,而乙組絕大多數學生出去馬上回來繼續做題。經過多年的實驗,結果乙組的學生成就最大。請問:

以上研究能得出什么結論?

該結論對教育工作有什么啟示?

結論:獎勵(物質的)與激勵(精神的)的效果是不同的,尤其在長時效果上,激勵的語言更能保持學生可持續性發展。

啟示:(略)

案例三 在一次單元考試時,王老師發現張平同學正一邊晃動桌椅,一邊用手夠著前排的同學。為了制止他的違規行為,王老師大聲呵道:“這是考試,不要太隨便,”誰知張平竟毫不在乎地說:“我愿意,你管得著嗎?”聽到這話王老師頓時火冒三仗,考慮到全班同學正在考試,就耐著性子沒有理睬他。誰知張平變本加厲,竟一把搶過前排同學的試卷抄起來。這回王老師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張平同學面前要呀交出試卷,沒想到張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試卷揉成一團踩到了腳下。這時王老師再也壓不住火了,他一把將張平從座位上拽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很狠地訓斥了一頓。這下可激怒了張平同學,他一邊破口大罵,一邊拎著書包憤然而去。

1、在師生沖突中,是誰影響著沖突的發展方向?

2、如何才能避免師生沖突的升級?

3、為盡量避免沖突的發生,老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修養?

答:

1、是老師。

2、教師要控制自己,不能對這類學生存有偏見

3、加強師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學生觀,學會控制自己的的情緒和行為,提高教育智慧等。

案例四 一項研究表明,在當前的中小學課堂上,學生的言語交流行為主要以回答問題為主,占到93.8%,另外幾種是,提問占2.7%,表示異議的占1.7%,其它類占1.8%。請問:

1、用以上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怎樣的?

2、要促使學生達到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你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措施?

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太理想,表現為情緒不高漲,思維不活躍,主動參與不夠,進取心不強,大都是按步就班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占93.8%),學習的主動參與率低(提問題僅占2.7%),獨立性更差(表示異議的僅占1.7%)。

關鍵措施是創設自由、民主、寬松的課堂教育氛圍。具體而言,要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心理,讓學生對學習具有一定選擇權,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愿想、愿說。

案例五 一位同學回憶說:“ 四年級的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躲進洗手間,把燈關掉,看夜光橡皮球,被王老師逮個正著。于是她罰我抄寫幾頁詞典。”請問:王老師這樣做可能產生的后果是什么?

會讓學生把使用詞典與懲罰聯系起來,以后就不愿使用詞典。大量抄寫容易導致學生厭惡寫字。

案例六 教學手記兩則

1、今天的課我想復習一下學過的拼音,然后再聽寫一下。我說:現在大家當小老師給翁老師聽寫好嗎?學生的積極性一下來了,紛紛舉手想當小老師,而且還變著法兒給我出難題。他們說一個,我在黑板上寫一個,我趁機把聽寫的方法透露給學生,如:學生說yǚr;A

yǖ,我邊寫邊說:yǚ是整體認讀,我得先寫出yu,再聽是第幾聲寫上聲調帽子。我還故意把一些學生

12 易錯的音節寫錯,如把dǎ qì寫成bǎ pì,大家一拼哈哈大笑。“小老師們”可仔細了,把我的錯誤一一給揪出來。

只是換了一種角色,學生的積極性來了,這節課的復習效果特好。

2、這是一節語文課《螞蟻和蟈蟈》。

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投入地讀,積極地想,體會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在教學的最后一個五一節,孩子們一部分扮成小螞蟻,一部分扮成蟈蟈,隨著老師的朗讀,表演冬天里的螞蟻和蟈蟈有什么不同。老師的課文朗讀完了,孩子們仍然意猶未盡,有幾個演蟈蟈的小朋友,竟然躺在地上不肯起來。課后,老師回到辦公室,一們學生走到她跟前說:“老師,這個戲還沒演完呢!”“演完了,你是一個出色的小演員!”老師刮了刮他的小鼻子。“沒有,我最后演小蟈蟈暈倒在地上,是希望小螞蟻來幫助我??墒悄銋s叫我爬起來。”他漲紅了臉。下午,孩子的媽媽告訴老師,他回家后很難過,因為他演的小蟈蟈又冷又餓都暈倒了,可沒人來幫助他。

家長、學生的話引起了老師的反思:孩子躺在地上久久不起,是盼望老師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呵護心中的一種美好情感,這是多有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可是老師卻視而未見,這說明老師心里還少了一些東西——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1、“手記1”體現了哪些教育新理念?

2、“手記2”中老師還缺哪些新理念?

1)師生平等,以生為本,課堂應成為兒童的樂園

2)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為學服務,不是學為教服務,老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著眼于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的有機整合與和諧發展。 09年各類教師理論考試教學案例2 案例

1、新來的趙蘭老師剛跨進教室,突然發現黑板上畫著一個戴眼鏡、留雙辮的人頭像,上面寫著“趙蘭遺像”四個大字。趙老師面帶笑容對黑板上的畫像欣賞了一下,轉臉掃視全班,平靜地說:“畫得很像我,字也寫得比較端正??墒嵌鄬懥艘粋€字。誰能說出來多了個什么字?”此時,全班除王小虎低頭外,都注視著黑板。王小虎鄰座劉俊用胳膊捅了小虎兩下。

“劉俊,你能說出來嗎?”趙老師看了一下座次表,點名提問。

“多„„多了一個‘遺’字”。

劉俊站起來結巴了一下,大聲回答。

“為什么呢?”趙老師微笑地點頭贊許,幾乎全班同學都凝視著趙老師,只有王小虎仍然低著頭。

趙蘭調轉身擦黑板,接著寫了兩道昨天學過的題目,點名板演,其中有王小虎。王小虎面紅耳赤,神情緊張,站在黑板前面只字未寫。趙老師輕聲地對他說:“下去,好好看別人是怎么做的”。

下課前,趙老師說:“開學好幾天了,班里的黑板報還是空空的,我建議學習委員劉俊和王小虎兩個同學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負責編起來。我特別希望王小虎能發揮自己在美術方面的特長,并且一定要首先把基礎學科學好。”

第二天,趙老師走進教室,看見班級黑板報已經圖文并茂地呈現在眼前。王小虎走到趙老師面前,遞給她一張紙,一鞠躬,下去了。趙老師一看,紙上開頭三個大字“檢討書”。隨即將紙疊好,笑著說:“王小虎是個好同學,知錯就改,有決心,有行動,我們相信他會有更大的進步。”

在評析趙蘭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藝術的基礎上,談談對你自己的啟發。

“面帶笑容”(寬容)

“可是多寫了一個字”(機智幽默地化解難堪),

“欣賞畫像”(賞識學生、即使是對犯過錯的學生也看到其優秀的一面)

“王小虎是一個好同學„„”(學生已認識到錯誤時,及時鼓勵)

點王小虎板演時,是同時叫幾個同學一起板演,以減輕他的心理壓力,同時又能達到懲誡的目的(促其好好學習)

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不輕意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即使教師本人受到學生的惡意挑戰,學生必竟是一個處于發展中的人,犯錯誤是難免的,寬容有時比懲罰更有力量。

學生犯過錯的時候,往往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時候,善于抓住機會堅持正面教育,這是很高超的教育藝術(如趙蘭老師機智地把“壞事”變成“好事”,發揮王小虎繪畫特長,為班級出黑板報)。

教師自身的高尚人格對學生是一種最有效的重陶(趙蘭教師對學生充滿關愛的教育過 程,讓全班同學都真切地感受到了。)

案例

2、希望的“臺階”

北大附中副校長程翔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一篇題為《一塊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當作范文在班上進行評講。

“這篇文章是抄來的!”程老師剛讀完這篇作文,一個學生舉起手大聲地說。他的話音剛落,全班嘩然,大家議論紛紛,目光齊刷刷地掃向那個抄襲的同學,她滿臉緋紅地低下了頭。

面對這突然的變故,程老師停頓了一下,轉過話頭問大家:“同學們,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問的是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請同學們談談這篇文章好在哪里,請發言的同學到講臺上來說。”

結果,有8位同學發言,大家高度評價了這篇文章。程老師接著說:“同學們,這樣好的文章我以前讀得不多,可能同學們讀得也不多,以后多給同學們推薦一些優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讀,你們以為如何?”

“太好了。”

“那么,對今天第一個給我們推薦優秀文章的同學大家說應該怎么辦?”

“謝謝!”

“非常感謝!”

此時,同學們對老師的用意已心領神會。

“從今天開始,每周推薦一篇優秀作文,全班同學輪流推薦??梢阅迷膩碜x,也可寫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過別忘記注明作者和出處。”同學們會心地笑了,那個抄襲作文的同學也舒心地笑了。

在評析程翔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藝術的基礎上,談談對你自己的啟發。

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不輕意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而是機智地把壞事變成好事,把“抄襲”引向“推薦”,給了那個同學希望的“臺階”,讓她體面地“下臺”。允許學生犯錯誤,并且善于抓住機會循循善誘,堅持正面教育,這是很高超的教育藝術。

同時,教師這種對學生充滿愛的教育過程,讓全班同學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自身的高尚人格對學生更是一種最有效的熏陶。

案例

3、以下是一位老師在論文中舉的一個案例:

男生藍冬,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演講、表演、寫作卻很優秀。若只講學習成績,他不會引起老師的重視,但對班主任而言,卻是不可多得的好幫手,他把團隊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為班級獲得縣級“紅旗團支部”的榮譽稱號,還當選為縣團代表,并在縣團代會的晚會上表演才藝,獲得熱烈掌聲。臨近高中畢業,藍冬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放棄了高考,到了一家人本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個子矮小的他就當了公司一個部門的主管。請問:

1.這位老師對一個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是哪個概念?偏差在哪?

2.這個案例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什么啟示?

1.學習成績。僅理解為學科知識書面考試成績,而沒有把演講、表演等技能組織、領導等能力包括在學習成績之內。

2.可從學生觀、人才觀、評價觀等方面來談如:小為算不算優秀學生?雖然連考大學也放棄了,但他仍然是一位優秀學生。不能以學業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不能只看到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因個性特點而異,成材不只是考上大學一條路等。

案例

3、上初中時,王老師教我們社會課。上課時,我總是搗蛋,搞惡作劇,被“譽”為班級小丑。新學期伊始,我暗下決心,新老師教我,我一定會改頭換面,好好表現。我興奮地期待著第一節課的來臨,不料陳老師一進班就問:“某某在哪里?”我舉起手,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帶著一種似乎看透我的語氣說:“我聽說了你的一切情況,你坐下。”她邊說邊不屑地用手揮了揮。就在那一刻,我數天來的美好心愿頃刻間化為烏有。我清楚地知道:完了,這就是我所謂的新的開始。請簡述本案例給你的啟示。

老師對學生持有負面期望或不必要的偏見,會嚴重挫傷試圖改變自己的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在任何時候都要給學生機會,特別是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信任、關注、贊揚和鼓勵。

案例

4、課間,初一

(三)班兩位同學發生口角。上課鈴響了,王老師勸他倆進教室,一個學生很快進去了,另一個學生因吃了虧,不愿進教室。王老師知道這位同學脾氣有些犟,且有些吃虧,硬拖他進教室反而會鬧僵,于是他親切地對他說:“你看我雙手拿著這么多東西,你能幫我把小黑板拿進教室嗎?”這位同學看了看老師,就接過小黑板走進教室,他把小黑板放在講臺旁,遲疑著還不愿回座位上去。王老師馬上對大家說:“剛才兩位同學吵了架,但是有一位同學顧全大局,為了讓大家上好課,還幫助老師把小黑板拿進來,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課,有問題課后解決。”這位同學聽老師這么一說,就回到了自己座

14 位上去,比較安心地上課。請簡要分析王老師的教育藝術。

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學生,以拉近師生心理距離(請學生幫忙拿小黑板)

愛護、尊重學生,以情感人(親切地說)

注意平時了解學生,善于觀察,注意調查,因材施教(該生脾氣犟,且有些吃虧,不能硬拖)

靈活機智,應變能力強(設計拿黑板,引生進教室;學生遲疑不肯回座位時,馬上當眾表揚——巧用表揚)

案例

5、學完《稱象》一課,老師布置完課堂練習,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懂,可以提嗎?”老師說:“可以。”這位男生站起來說:“書上寫,曹沖才7歲,對怎樣稱出大象有多重,那些大臣都沒辦法,曹沖卻想出來了,他真那么聰明嗎?我有點不信。”

老師笑了,說:“噢,可那是書上寫的,你應該相信。”

這位男生:“我„„我還是不大信。那些大臣,能連一個小孩都不如嗎?他們真得那么笨嗎?”

老師說:“書上寫的就指稱象這件事,懂了嗎?”

這位男生:“老師,我還不大懂。大臣這么笨,曹沖的爸爸讓他們當大臣,說明他爸爸也挺笨,怎么能生這么聰明的兒子呢?”

老師聽了,有點沉不住氣了,說:“學習這課書,你就記住曹沖非常聰明就可以了,你提的這些問題,不是這篇課文要學的!這回你明白了嗎?坐下,寫作業吧。”

這位男生只好坐下了,可他根本無心去寫作業,拿起筆在那幅稱象的插圖上狠狠地畫了一個大圓圈,合上書,眼睛望著窗外出神„„

請分析以上教學片段中老師的教學行為及其后果。

(1)用“書上寫的”回敬學生質疑。“唯書”。

(2)用“不是這篇課文要學的”警告學生不要想到教材之外,死摳教材。

(3)用命令學生“坐下”結束學生質疑,宣判質疑不受歡迎。

學生的質疑表明學生具有可貴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表明學生可貴的獨立思考品質,這些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但這位老師卻沒有正確對待學生的質疑,不僅沒有肯定、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難的精神,不僅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反而是挫傷、束縛和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同時,學生的質疑常常是課堂中一種有效教育資源,老師應該加以充分利用。但這位老師的行為卻喪失了一次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契機。這是一種典型的用教材教、用教案教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行為。

09年各類教師理論考試教學案例3 案例、這是《威尼斯的小艇》(浙教版)的一個教學片斷。當時教師正在指導學生背誦,一學生突然發問。

生:老師,我覺得把“行動起來,輕快、靈活,仿佛一條蛇”這句話改為“行動輕快靈活,仿佛一條水蛇”更好。

師:為什么?

生:這樣好讀,上口,而且小艇是在水上航行的,水蛇更恰當一些。

師:你們覺得怎樣?(反問其他同學)

(學生小聲議論,有幾個想舉手,但終未能舉起)

師:我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同一句話可以有多種表達方法,這位同學的修改很有意義。

生:(紛紛舉手,有個別忍不住鼓掌)對,我也覺得有道理,只是不敢說。

師:這位同學敢于向權威挑戰,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實你們也可以學著他的樣子,把句子換個說法,敢不敢試一試?

生:齊(敢)!

幾分鐘后,一份份《威尼斯的小艇》修改稿出來了。雖然改得不一定都好,但學生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極為可貴的。如:

原句: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

改后: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蔚藍天幕中的新月。

問:該教例反映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什么現象?你能從該教師身上借鑒到什么?(不需要從語文學科角度分析)

如何處理生成性的課程資源。

(1)、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機會;

(2)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借以創設師生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在學生中樹立敢于向教材質疑、向權

15 威挑戰的榜樣。

(3)、學生在課堂上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或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是一種珍貴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有敏銳的課程資源意識,并能判別這種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以及嫻熟地加以利用。

(4)要將個別學生的亮點轉化為全體學生的學習資源,不要僅僅停留在對個別學生的鼓勵肯定上,要善于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

案例、三年級開設了科學課,我作為科學老師認識了小為。第一次上課,我就發現小為是個“另類”。課堂上,其他同學的眼睛都齊刷刷地看著我,而他卻斜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褲兜里,眼光迷離,不知在想什么,和其他同學形成鮮明的對比。我走過去問他:小為,你怎么這么坐著?他旁邊的女生趕忙小聲告訴我:“我們班主任說他的脊柱都彎了。”在我的提醒下,小為象征性地往上蹭了蹭,坐姿并沒有多大改觀。因為不太了解他的情況,又怕耽誤進度,我就開始講課了。第一次上科學課,我開始了內容導入,目的是喚起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

同時,我給同學們布置了準備自己成長記錄袋的任務„„課堂氣氛活躍而熱烈??墒切閰s和他后方的男孩說起話來,我提醒了他倆。那個男孩立刻坐好了。我趕緊表揚了他。沒想到小為卻毫無顧忌地大喊一聲:“老師,他在裝相!”一個孩子,怎么心態這么復雜、這么目中無人。我不禁皺起了眉頭„„請問:

1.從案例看,小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這是否可以認為小為學習態度是不好的?

2.這節課,小為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的這種印象 合理嗎?為什么?

3.結合案例試分析小為可能是個怎樣的學生?

1.不能認為小為的學習態度就是不好的,上課不認真聽講就是學習態度不好是一種誤解。

2.初次接觸一個學生就對他下結論,這是很危險的。需天天、時時關注,逐步深入,才能了解學生.

3.不守課堂紀律,對老師同學不尊重,課堂學習行為習慣不好等,但也許很聰明,課都聽懂了,并很有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要跟同學交流(與后方的男孩說話。老師并沒去了解他們說什么);也許是個非常實事求是的學生(才會說“他在裝相”)

------------------

案例、以下是課堂中的兩個鏡頭

鏡頭一:王老師正在講解兩棲動物特點,并出示了一只活的烏龜。學生們看見烏龜,個個都伸長脖子朝講臺上看,但他們都很守紀律地端坐在座位上,并繼續聽老師講解。這時,有一位男同學慢慢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烏龜,同時伸出雙手模仿著烏龜的四肢做劃水的動作„„同學們看見了,發出了一片嘻笑聲„„

鏡頭二:剛剛學過溶解度計算,陳老師接下來安排了兩道練習題,進行鞏固。陳老師發現幾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還沒動手做,于是他想懲誡一下他們。他點了其中一個叫王華的同學到黑板上做。王華成績不太好,生性又怕羞。他慢慢來到黑板前,想了半天,也做不了,他低下頭„„直到同學們都完成了那兩道題,老師才叫他回座位上去。

請問:

1、

對“鏡頭一”中這位男同學的行為,你如何評價?

2、

試分析“鏡頭二”中王華同學當時的心理狀態?

3、“鏡頭二”中的陳老師能否達到懲誡的目的?作簡要分析。

1、不能只看行為違反了課堂常規就輕意否定、批評、指責這種行為。從心理上分析,這位學生之所以表現出這種舉動,是由于他觀察事物很專注、很投入(對這一問題的學習主動參與性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反常行為。對這種學習品質應該予以肯定.

2、單獨叫他一人上去板演,做不出,又不及時讓他回去,多數情況下會產生羞辱和怨恨。覺得自己的愚蠢都暴露在同學面前,但不一定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恨老師把自己叫到臺上來。

3、有些情況下,這種懲誡方式會改變學生的一些不良學習行為,但對一些害羞、敏感的學生,會起反作用,導致失敗感增強,自信心降低,愈加害怕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同時也會對教師產生對抗情緒。

16、學生W曾經是班級里比較落后的學生,常與同學發生吵鬧和爭斗,紀律也較差。有一段時間他發生了比較明顯的進步。為了了解他的內心想法,教師(L)找他談了兩次。下面是訪談節錄。

L:你現在做起來覺得哪些有困難?

W:(很快地反應)不和同學吵架。因為我有時候也有些克制不住。

W:現在我們4人小組都是很好的同學,他們都來幫我,我覺得很開心。我覺得我在他們幫助下有進步了。/

L:小組同學平時跟你友好嗎?

W;友好的。有一次我們家沒人,韓XX(注:同桌)就叫我到他家做作業。有次,我不小心踩他一腳,我說對不起,韓XX說沒關系。

L:你覺得他這個人怎么樣?

W:很好。

L:好在哪里?

W:愿意幫助人。

L:把你分過去和他們一組,你高興嗎?

W:高興,因為沈XX是我們班里最好的一個同學。(注:沈XX是現在小組里的一名成員。)

L:你現在喜歡在小朋友面前表現出什么樣子來?"

W:就是我最好的樣子。

L:什么是最好的樣子?

W:就是讓大家高興的樣子。比如說上課守紀律。

問:從以上談話中,你能分析出學生W進步的關鍵原因是什么?從該生身上反映出,后進生有一個較普遍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同伴關系的轉變是學生W進步的關鍵。

(1)他感受到了小組同學的友誼,(2)小組里有一名出色的學生,他為能夠與出色同學結伴而高興。

(后進生在感受到被同伴群體接納,并且與群體之中的成員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時,這種關系對其中的個體具有向上的推動力量。)

希望與出色同伴結伴,并被同伴接納。

好的同伴關系也是一種教育力量,要注意改善后進生的同伴關系并發揮好這種關系的教育作用。

------------------

案例、以下是“認識保護生物圈的意義”學生系列探究活動的活動內容:(1)利用普通的紙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氣塵埃測定板”,探究什么地點塵埃污染嚴重?(2)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設計實驗,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3)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和稱量每天垃圾的重量,計算每人每周產生的生活垃圾量。估算一個城市或一個鄉鎮每周生活垃圾的總量。(4)讓學生設計問卷,調查每個家庭對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處理方式,寫出調查報告。

請你對學生在以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給予評價。要求結合具體的活動內容列出評價要點。(例如:“能否實事求是地分析調查活動的數據”)

能否實事求是地分析調查活動的數據?

能否積極主動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務?

能否獨立思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

是否在調查報告中表現出對社區垃圾污染環境問題的憂慮?

能否在調查報告中積極提出垃圾處理方式的建議?

案例、教學片段1:小學二年級數學課老師問:20克是多重呢?學生回答:不知道。老師說:相當于20個硬幣。(此前老師剛剛讓學生稱過一個硬幣的質量大約是1克)

教學片段2:初中科學課望著銀幕上印度尼西亞巴東鎮的民居,學生怎么也猜不出,它的屋頂為什么是尖斗狀的。老師提示道:這個地方的年降雨量達到2000毫米。學生異口同聲:為了排水!

請你對以上兩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的“教”予以評析。

學生的知識是老師直接“給”的,沒有經過真正的“引導”,并由此讓學生思考、體驗以至建構。搜集信息、思考、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以及對這一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的指導。學生答對(猜對)答案(教師預設的標準答案)就心滿意足了。

09年各類教師理論考試教學案例4

17 案例、我成功地考入重點高中,成為一名新生。我想將來成為一名作家,認為自己能實現理想。初中時,老師不斷鼓勵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給王老師(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名字)我寫的第一篇作文,等待著他的表揚。作文發放下來,我迫不急待地翻到最后一頁,期待著老師的高度評價。紅筆只簡單地寫著:“是你自己寫的嗎?”

請問:以上案例對你有何啟示?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掌握客觀、公正的原則,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不信任,甚至藐視學生,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堵塞學生的思維,破滅學生的理想。同時,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對老師會產生情感距離,會造成對該老師所任教學科的學習障礙。

案例、那是在初三畢業班的時候,因為是重點班,老師并不教我們如何理解、分析及解題。每隔一節課,老師就發給我們一張試卷,讓我們帶回家做,第二天再交給她。在這個班上,我和小惠學習很吃力,做測驗總有困難,成績也不好。老師每隔一天就會反饋測試情況,并會這樣說:“小惠,這回你不是考得最差”或者“小惠,有人考得比你還差”。不僅我和小惠聽到這些,全班同學都明白她說話的意思„„最后半個學期我轉到了另一所學校,并考上了重點高中,小惠還留在原來的班級,她上了職高。請問:

該老師有哪些不當的教學行為?

會對學生產生什么影響?

對重點班學生期望過高,沒有履行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學習的基本職責,導致部分學習遇到困難的學生得不到及時幫助,學業跟不上;

教法不當,采用題海戰術、頻繁測試,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焦慮過度,厭倦學習;

評價方式不當,當著全班學生面,諷刺、挖苦考得不好的學生易導致學生導憎恨老師和學校生活,并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如小惠)

案例、教學片段一:

師: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可是牧童大喊畫錯了,為什么呢?

學生拿起課本朗讀第五段。

師(穿插點評):希望同學們自己讀,能夠給老師帶來滿意的答案。

學生基本讀完這段。

師:誰來讀給我聽聽?

一學生舉手。.

師:哦,你來讀給我聽!

教學片段二:

師:秋天來了,谷穗為什么彎起來?

生1:因為谷穗很重。

生2:因為谷穗很懶。

師(有些焦急):有不同意見嗎?

生3:因為谷穗抬不起頭。

師(更加焦急):還有誰會說?

生4:因為谷穗成熟了。

師(兩眼發光,聲調上揚):你真聰明!表揚他!

請對以上兩個片段中的教師行為(語言)作簡要點評。

1.兩位老師的行為(語言)都是有問題的。片段一中,教師角色定位是以教師自我為中心,腦中裝的是自己,而不是學生。案例中學生的朗讀、回答都是為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服務的。如“給老師帶來滿意的答案”、“讀給我聽”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片段二中,老師以標準答案為中心,前三位學生的回答不是挺生動有趣嗎,老師卻聽而不聞,腦子里關注的只是標準答案“谷穗成熟了”。

2.導致學生思維僵化,缺乏成就體驗。

案例、老師在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后,提出了一個問題:“老人知道這只駱駝它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樣知道的?”并要求進行小組討論。

于是,同學們分組圍坐起來開始討論。

當老師宣布討論結束,要求各組匯報時,教室里出現了片刻沉默。然后便有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有一位同學發言:“我們小組認為這只駱駝有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左腳有點瘸,第二個是這只駱

18 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

此時,同組的另一位同學站起來補充說:“他還少了一個,我認為還有第三個特征,就是缺了一顆牙齒。”

請問:以上教學片段中的合作學習存在什么問題?為什么?

1.依教師需要才合作。有效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合作學習成為學生自我強烈的需要時,合作學習更有價值。

2.合作不充分,時間不夠或者小組成員各行其是。要有一定時間量,小組成員共同參與,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共同提高。

3.匯報交流是老師要求的。良好的合作學習,學生會有一種主動將學習收獲向同伴展示和交流的強烈愿望,不應該出現“教室里出現了片刻沉默”才有“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4.老師提的問題并不適合合作學習(涉及學科知識,可不做要求)

案例、小其,男,11歲,小學4年級學生,是我新接的班組中的一員。散漫、沖動、好斗,言行極具攻擊性,接班前就久聞他的大名,他是年級組乃至學校出了名的。成績門門紅燈高掛,調皮搗蛋得出奇。老師見他頭疼,同學見他害怕。上課破壞紀律,下課欺侮同學。2年級時,在原來的班級呆不下去了,換了一個班級,聽說這是本校歷史上前所未有的。@Amx

第一次走進這個4年級教室上課,擁擠的教室里,東南角的最后一排,一個男孩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他胖胖的,臉兒黑黑的,小眼睛,朝天鼻子,翹嘴巴,長得并不可愛。見我走進教室,他遲疑了一下,坐了下去。

我走到他的課桌前,看到他的課桌周圍明顯地空出了一段距離。在這樣擁擠的教室里,這一段空間顯得很刺眼。直覺告訴我,他就是小其。

下課后,我留心觀察他。他不跟自己的同伴說話、玩耍,只是盲目地自顧自地在樓道里竄上跳下,一會兒把低年級同學的球搶過來扔掉,一會兒把女同學正在跳的橡皮筋拉得有十來米長,然后又快跑幾步坐下來,像溜冰一樣在走道的地磚上往前溜一段,站起來往前跑時又故意用肩去撞對面過來的同學。那同學說了一句,他回頭就給人一拳,一邊嘴里罵罵咧咧。

聽同學說,像今天這樣還算好的。他還經常拿泥鰍、蚯蚓、蟑螂等到學校來嚇唬同學,常常動不動就打人。同學見他都害怕,沒有人愿意理睬他。

這是一位典型的問題行為學生。

請問,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才能較有效地矯正他的問題行為?

(1)了解原因

(2)關注、接近

(3)信任、尊重、愛護

(4)運用班集體力量

(5)家長配合

(6)各科課任教師配合,幫助樹立學習信心 09年各類教師理論考試教學案例5 案例、某學校在數學教學中,將嘗試學習與掌握學習相結合,并通過研究形成了“以嘗試學習為中心環節”的新的掌握學習模式。該實驗選取同一年級數學基礎相當的甲、乙、丙三個班,,并從中各選取基礎相當的28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甲班和乙班為實驗組,丙班為控制組。甲班完全按新模式教學,即教學中同時包含“嘗試”與“掌握”兩個要素;乙班只按“掌握”要素的要求進行教學;控制組則按照以往的一般方法教學,即兩個因子都不采用。實驗結果如以下三表所示。

表一

各班學習成績、能力測驗成績和后續學習成績比較

班級

實驗因子

第一學期學習成績

能力測驗成績

第二學期學習成績

思維能力 閱讀能力

甲班

嘗試、掌握

85.53

58.72

67.31

87.71

乙班

掌握

94.08

42.00

52.31

79.19

丙班

傳統教法

68.48

43.45

45.21

58.559

表二

甲班與乙班的差異比較

實驗因子

第一學期學習成績

能力測驗成績

第二學期學習成績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

第二學期學習成績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

掌握

25.60

-1.45

7.1020.64

請問:

1.該實驗設計是一種什么類型的設計?

2.三個班,執教老師如何安排比較合理?

3.從表一中

一、二學期學習成績對比看,兩個實驗班,除甲班稍有提高外,乙班是明顯下降,這是否說明該新的掌握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什么?

4.從表二和表三能得出什么結論?

1.等組對比.

2.最理想是一位老師教,考慮數學學科課時量較大,可安排兩位水平相當的老師教,其中一位得同時教實驗班和控制班。

3.這組數據不能說明這個問題。要以兩個實驗班的成績與控制班(對比班)比較來說明,從表中可以看出,兩個實驗班的兩個學期的成績與控制班相比,差異顯著。說明該新的掌握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是理想的。

4.①“掌握”因素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效果顯著,但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閱讀教材能力方面則效果不明顯。當介入“嘗試”因素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都明顯提高。因此,可以認為②“嘗試”因素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十分有效,而“掌握”因素則是大幅度提高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③單一的“掌握”法或“嘗試”法教學都有不足之處,兩者結合后形成新的教法(“以嘗試學習為中心環節”的掌握學習模式)效果比較理想。

案例、你認為一節好課的主要標準是

比較項目

A

B

C

D

1.基礎知識扎實

29.4

36

2.課堂秩序井然

15.2

9.8

31

3.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充分交流

69.4

79.6

83.6 88.9

4.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

75

60.9

50.8

48.8

5.組織合理,方法靈活多樣

32.4

29.8

38.3

53.7

6.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

68.6

63.4

56.7

61.4

7.教師講授系統、準確

12.5

18.2

22.5

8.課堂氣氛和諧、民主

39.4

39.9

38.3

19.5

注:按年齡段,分為4類。A、25歲以下(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B、26-35歲(青年教師)C、36-45歲(中年教師)D、45歲以上(老教師)

請你對以上結果加以分析

1、四類教師都最為關注的標準是哪幾條?這說明老師們都建立了哪種基本的教育觀念?

2、老教師的觀念中有個很矛盾的地方,是在哪一個方面?

3、 新教師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要加以引導,這個誤區是什么?

1.是

3、

4、6三條。以學生為主體

2.他們把第3條標準(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充分交流)放在第一位,卻把第8條標準(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列為最后。其實,第8條是第3條不可缺少的條件。9

3.不注意教師講授系統、準確。

嘗試

-8.55

16.72

15.00

8.52

表三

乙班與丙班的差異比較

實驗因子

第一學期學習成績

能力測驗成績 09年教師職稱考試《教育學》模擬試卷及答案 1 《教育學》模擬試卷《教育學》模擬試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l、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

2、關于教育起源問題在歷史上有幾種觀點: 、教育的生源起源說、 、 。

3、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要求可以概括為: 、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 。

4、 是全部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5、影響人發展的基本因素有 、 、 。

6、1 9 0 2年通過的“ ”學制、基本參照美國的學制,通常又稱“ ”學制,這是舊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學制。

7、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為 、 、 。

8、我國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思想的是 ,在國外,啟發式教學始于古希臘的 。

9、 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

10、班主任爭取家長配合,與家長聯系的方式主要有 、家長會、 。

二、不定項選擇(將正確的答案題號填在橫線上,共1 0分)

1、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 的《大教學論》的發表為標志。

A 赫爾巴特 B 夸美紐斯 C 凱洛夫 D 蘇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統性 B.制度性 C.無階級性 D.等級性

3、學生是人,是教育的對象,因而他們 。

A 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 B 對外界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

C 毫無顧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動地接受教育

4、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方法是 。

A 、練習法 B 、實驗法 C 、試驗法 D 、實習法

5、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 )

A. 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性

6、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涂爾干 B.盧梭 C.贊科夫 D.福祿倍爾

7、我國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 。

A 、個別教學 B 、班級授課制 C 、現場教學 D 、啟發式教學

8、“教學與發展”的思想是 提出來的。

A 、赫爾巴特 B 、班斯基 C 、布魯納 D 、贊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從 開始的。

A 、評定學生操行 B 、教育個別學生 C 、了解和研究學生 D 、組建班集體

10、在校外活動中,教師處于 。

A 領導地位 B 啟發指導地位 C 顧問地位 D 主導地位

三、判斷并改錯(1 0分)

1、校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2、環境對兒童發展的作用總是積極的。

3、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學。

4、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對象既是教育主體,又是教育客體。

一、填空

1、教育問題

2、教育的神話起源說、教育的生源起源說、教育的心理起源說、教育的勞動的起源說

3、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職業道德素養

4、上課

5、遺傳;環境;教育

6、壬戌;

六、

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8、孔子;蘇格拉底

9、學生發展

10、家訪;家長會;書面聯系

二、不定項選擇

l B 2 C 3 B 4 D 5 D 6 A 7 B 8 D 9 C 1O B

三、判斷并改錯

1、錯 校外活動不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參加的活動。

2、錯 環境中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3、錯 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學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學校產生以后的產物。

4、錯 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不能“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確。

《教育學》試卷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 5分)

21

l、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 階段、 階段和 階段。

2、在整個學校教育活動中,教育目的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是憑借 實現的。

3、發現學習模式是 提出的。

4、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是 、 和 。

5、我國的專職教師大約在 出現。

6、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組成部分是 、 、 、 、 。

7、1 9 0 2年通過了“ 學制”,它基本是參照 的學制制訂的,通常又稱“ ”新學制,是舊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學制。

8、教學過程一般分為 、 、 、 四個發展階段。

9、好的測驗都應當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 、 、 、 和 等指標衡量測驗的質量。

10、班主任要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即要發揮 的骨干作用和抓好 的轉化工作。

1l、學校咨詢與輔導一般可分為 、 、問題預防與發展指導三種

二、不定項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中括號內,每題1分,共1 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 發展方向 B 發展階段 C 發展結果 D 發展進程

2、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學工作 C 校外活動 D 教師的培養工作

3、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有: ( )

A 順序性和階段性 B 穩定性和可變性 C 發展的不均衡性 D 個別差異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約著教學內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 B 生產力發展水平 C 兒童的年齡特征 D 教師實際水平

5、在教育起源問題上,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本能的觀點是( )

A.生物起源說 B.神話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論著作是( )。

A 《論語》 B 《理想國》 C 《學記》 D 《大教學論》

7、人民教師職業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熱愛學生 B 為人師表 C 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D 團結互助

8、從以下幾種活動中,挑選出教學過程的活動( )。

A 備課 B 排課表 C 批改作業 D 教研活動

9、課的類型是根據( )來確定的。

A 教學目的 B 課的具體任務 C 學科特點 D 教學內容

10、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 電化教學 B 復式教學 C 課堂教學 D 現場教學

三、判斷并改錯(每題2分,共1 0分)

1、動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動物之間也有低級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須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鞏固知識的中心環節。

4、一個班級里幾十個學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級組織,就標志著班集體的形成。

5、讀書法就是學生自己獨立地閱讀教材,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

一、填空

1、萌芽、創立、發展

2、教學活動

3、布魯納

4、遺傳、環境、教育

5、奴隸社會初期

6、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7、壬戌、美國、“六三.三”

8、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

9、實用性 信度 效度 難度 區分度

10、優秀生、差生

11、缺陷矯正 早期干預

二、不定項選擇1 AC 2 B 3ABCD 4ABCD 5A 6 C 7 C 8A 9AB 1 0 C

三、判斷并改錯

1、錯。動物能哺育幼仔,是動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確。

3、錯。形成技能、技巧是運用知識的中心環節。

4、錯。集體形成的條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②要有健全的組織和積極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確的輿論和優良的班風;④開展有教育意義活動。僅僅有了班級組織,不能標志集體已經形成。

5、錯。讀書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而無教師指導的閱讀只能是學生的自學法。 《教育學》試卷 (第三套)

22

一、填空題(每空0.5分,共1 5分)

1、學校美育的內容主要有 、 、 、和 。

2、咨詢的主要方法有:1) ;2) ;3) 。

3、舊中國首次制訂現代學制是 年,稱為 學制。

4、課程結構最常見的結構形態有 、 和 。

5、范例教學中范例的基本特征: 、 和 。

6、兒童從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發展的高峰,第一次是 ,第二次 ,第三次 。

7、班主任是班集體內教育的 ,是聯系學校和家庭社會的 ,是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的 。

8、備好課是對每個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的一個檢驗,因此教師備課必須做好 、 和 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 問題。是教育的依據和評判標準、

和 。

10、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大體上可分為 、 、 。

二、不定項選擇(每題1分,共1 0分)

1、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以——的《大教學論》為標志的。

A 赫爾巴特 B 夸美紐斯 C 凱洛夫 D 蘇霍姆林斯基

2、從以下幾種活動中,挑選出教學過程的活動。

A 備課 B 排課表 C 批改作業 D 教研活動

3、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有 。

A 順序性和階段性 B 特殊認識過程 C 發展不均衡性D 個別差異性

4、按教學的任務分,課的類型有

A 談話法 B 復習課 C 單一課 D 綜合課

5、最早應用“啟發式”進行教學的中外教育家分別是

A 孔子蘇格拉底 B 孔子亞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圖 D朱喜蘇格拉底

6、“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思想是 提出來的。

A 赫爾巴特 B 布魯納 C 巴班斯基 D 贊可夫

7、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 共同的奮斗目標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級內部的矛盾斗爭 D共同的活動

8、美育就是對學生進行 。 A 審美教育 B 五講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體者,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也。”這話是 說的。

A 周恩來 B 毛澤東 C 蔡元培 D 王國維

10、一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遵守學校紀律,可冬天一到、他遲遲不肯起床,結果又遲到了。對該生的教育應該培養

A 道德認識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三、判斷并改錯(每題2分,共1 0分)

1、 教育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并隨其發展而發展的。

2、馬戲團中的狗,在訓獸員的精心培養教育下,智力得到發展,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

3、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

4、講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學。

5、只要運用正面說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對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

一、填空題

1、自然美育、社會美育、藝術美育、教育美育

2、側重調整情感的方法;側重訓練行為的方法;側重改變認知的方法。

3、1 9 0

2、壬寅

4、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5、基本性、基礎性、范例性

6、出生的第一年、

六、七歲、 青春期(1

4、5歲)

7、核心、紐帶、具體執行者

8、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

9、核心、出發點、歸宿

10、萌芽階段、創立階段、發展階段

二、不定項選擇 l B 2 C 3AD 4 CD 5A 6 C 7A 8A 9 B i O C

三、判斷并改錯

1、錯。教育學作為一門科學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

2、錯。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在動物中不可能實施教育活動。所謂狗會“算術”,是狗經過訓練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3、正確。

4、錯。在啟發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是啟發式教學,而在注入式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講授,則是注入式教學。

5、錯。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不能 “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教師檢討書違規違紀下一篇:凈水機十大品牌排名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