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談盧梭“自然教育”的兒童觀及對現代兒童教育的啟示

2023-01-08

1 盧梭及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盧梭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 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 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自然人, 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 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 順應兒童的本性, 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特點是師法自然, 順應人的自然天性, 以實踐為基礎, 培養自然人。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自然適應性”原則, 即教育應當遵循成長中的人發展的自然進程, 按照人的年齡特征, 適應人的發展水平。

2 自然主義教育的兒童觀

對兒童的認識, 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中極具特色的內容之一。盧梭認為兒童期是兒童的“理性睡眠時期”, 兒童還沒有達到理智階段, 還不能形成概念, 只能形成形象。其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因此, 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兒童的感性器官, 增加感覺經驗, 為理性的發展打下基礎。按照適應自然的原則, 12歲以前不進行書本知識的學習, 尤其反對兒童學習古典語文和歷史, 主要是積累感覺經驗。

2.1 把兒童當作兒童看待, 尊重兒童的人格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在萬物的秩序中, 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 兒童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傳統的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發展特點, 抹殺了兒童與成人的區別, 總是把兒童當作成人看待強迫兒童接受成人才知道的東西。其最終結果是兒童成為成人的犧牲品。他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 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 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級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那種企圖以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兒童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而, 教育應從兒童的本性出發, 為兒童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2.2 以兒童為中心, 使兒童真正成為教育中的主人

在盧梭看來, 人生來是自由的, 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權利便是自由, 他堅決反對壓抑兒童的封建教育, 反對嚴酷紀律摧殘兒童個性、束縛兒童自由的舊教育。主張在教育中應排除順從和命令的詞匯, 還兒童個性自由、思想自由和活動自由。以兒童為中心, 既不是束縛兒童, 也不是溺愛、縱容兒童, 而是給兒童以主動性, 促進兒童自然、自由地發展。盧梭認為, 教育中要貫徹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 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須改變傳統的兒童觀, 變歧視兒童為尊重兒童, 變不了解兒童為了解兒童, 他呼吁教師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兒童著想;其次, 在教育實踐中使兒童真正處于主動的地位, 讓兒童永遠想到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最后, 改變把書本教育等同于兒童教育的作法, 變知識教育中心為兒童教育中心。因為兒童的發展與教育遠比知識教育重要很多。

2.3 對兒童施以“愛”的教育

“愛”是對兒童進行良好情感教育的基礎, 盧梭非常重視從母親撫育幼兒開始便進行愛的教育。他認為, 母親對兒童的愛和兒童對母親以及他人的愛是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他指出, 從兒童的身心發展來看, 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離不開愛, 需要愛。為了使兒童一出生就能得到愛, 盧梭主張母親應親自哺乳嬰兒, 到了兒童期, 教育者還要以愛心對待兒童, 愛惜兒童, 讓他們盡情地去享受游戲、嬉笑帶來的愉快。同時, 對于處于惡劣環境中的幼小兒童, 母親有義務保護兒童, 承擔起教育兒童的責任, 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3 兒童觀的局限性及對現代兒童教育的啟示

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他主張的擺脫社會制約而率性發展的自然教育其實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教育;他是教育效能的積極肯定者, 他甚至試圖通過教育來改造整個社會, 不過在個人與國家, 在培養自然人和公民的取舍中, 他把兩者截然對立, 可見其思想中充滿矛盾;他把兒童的發展嚴格劃分為四個時期, 主張在一個階段絕對只能著重發展某種教育, 這難免有些機械化和形而上學。

盧梭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積極的一面, 又有消極的一面, 對此, 我們應當用辨證的觀點來分析。在分析、評價盧梭的教育理念的時候, 不僅要借鑒其合理的部分, 用以改進和完善我國現有的兒童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而且在研究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批判的吸收, 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兒童教育思想和實際方案。深入挖掘盧梭的兒童自然教育思想, 可以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幾點有意義的啟示。

第一, 從對待兒童的態度來看, 必須以人為本, 尊重兒童, 愛護兒童, 為兒童的身心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兒童有自己的心理特點、心理發展的需要、個人權利的需要, 忽視兒童個性特征、內心情感需要有礙于兒童健康發展。教師以“愛”作為基礎, 真誠的關心兒童的成長, 充分認識到兒童的個性特征, 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心情愉悅的接受教育。

第二, 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特別是要積極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如盧梭所言“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 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 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 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兒童不僅要具有健康的體魄, 豐富的知識, 卓越的能力, 關鍵還要有健康的情感, 堅強的意志品質, 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有這些教育內容都是盧梭在兒童的發展體系中不斷強調的。

第三, 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多種多樣, 主要是課堂教學。在充分挖掘課堂教育的潛力之后, 應對課外教育和校外教育給以足夠的重視。勞動教育和身體素質訓練已是人們關心的一個主要問題。教育與勞動相結合, 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還能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和創造精神, 教會學生獨立自主的生活。正如盧梭所言, 勞動是社會上的人不可避免的責任。

盧梭的教育觀雖然存在某種局限性, 但他強調兒童的天性、推崇自由的教育方法、倡導兒童身心和諧的發展, 在21世紀的今天有著寶貴的借鑒意義。他的一些著名的觀點與我們現實社會存在著很密切的聯系, 是值得借鑒的, 尤其是我國的兒童教育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教育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摘要:盧梭的兒童自然教育思想闡明了一些重要的教育主張: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尊重兒童、愛護兒童等。本文通過對這些觀點的闡釋, 旨在對今天我國兒童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有所啟示。

關鍵詞:盧梭,自然教育,兒童中心

參考文獻

[1] 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綱[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盧梭[著], 李平漚[譯].愛彌兒[M].商務印書館, 1983.

[3] 劉穎.盧梭的兒童自然教育觀及對當前兒童素質教育的啟示[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4 (1)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淺論企業制度建設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