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說課

2023-04-19

第一篇: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說課

第四節__維生素和微量元素_教學設計_教案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

2.了解維生素C的結構和作用,通過簡單實驗了解維生素的一些性質特征; 3.了解維生素的種類及營養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維生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操作技能與觀察能力,使之正確進行實驗分析,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規律性認識,再輔以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了解維生素的知識的基礎上,懂得營養物質的重要性。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維生素C的性質和人體內的功能 課題難點

維生素C的還原性的實驗探究

3.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20世紀,科學家發現只用糖類、脂肪、蛋白質和水的飼料喂養,實驗動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飼料中加入極微量的牛奶后,動物正常生長??茖W家反復實驗后認為,動物膳食中除含糖類、脂肪、蛋白質和水外,還必須含有微量維生素、礦物質等。

[板書]第四節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閱讀]資料卡片---維生素的發現

荷蘭營養學家艾克曼。首先發現腳氣病因缺乏某種微量物質引起,從而導致維生素B1的發現。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1912年提出維生素學說,他發現酵母汁、肉汁中都含有動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稱為維他命,也就是維生素。由于這一發現,他們于192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問]你知道的維生素有那幾種?它們各有什么性質? [板書]

一、維生素(vitamin)

1、維生素的作用

[講]維生素是參與生物生長發育和代謝所必需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這類物質由于體內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雖然需要量很少,每日僅以毫克或微克計算,但必須由食物供給。絕大多數維生素作為酶的輔酶或輔基的組成成分,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板書]

2、維生素的分類

[講]維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在結構上無同性,通常根據其溶解性質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 [投影]

[板書]

(1) 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2) 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B

1、維生素B2等)、維生素C [資料]著名探險家雅克·卡蒂爾的歷險故事。

卡蒂爾在1534年11月至1535年4月間率一隊船員在考察圣勞倫斯的加拿大灣。當時有數周的時間,他們被堅冰困在海灣里出不去,漸漸的他們都出現了以下癥狀:牙齦出血、皮膚反應性青紫、身體虛弱、易怒、肌肉隱隱作痛、關節痛。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一位魁北克印弟安人,印弟安人讓他們喝一種由當地生長的一顆大松樹的葉子和皮制成的茶,這種茶竟然神奇的治好了他們的病。馬斯魁勒(Masquelier)博士受此啟發,開始研究該樹種的樹皮于1951年提取OPC成功,并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19年后,即1970年,他成功的從葡萄籽中提取了純正的OPC,含量高達95%以上,而且無論濃度還是抗氧化作用都優于松樹皮提取物,患者服用后都感覺更有效。 [板書]

3、維生素C [講]維生素C,其化學名稱為:L-抗壞血酸。其結構式為: 分子式:C6H8O6,是水溶性維生素,溶液顯酸性,有可口的酸味。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水果中又以柑桔類含量較多,蔬菜中青色者含維生素C較多。人工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從食物中獲得。

又叫抗壞血酸,是人體中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維持牙齒、骨胳、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具有解毒作用。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并能預防腫瘤。在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豐富,尤其是綠葉蔬菜,西紅柿等酸性水果和豆芽中含量較高,缺乏時使人得壞血病表現為骨胳脆弱等癥狀。中學生每天需要補充60mg維生素C。

[板書] 維生素C,其化學名稱為:L-抗壞血酸。分子式:C6H8O6。

結構:

[思考與交流]根據維生素C結構推斷它具有那些性質? 加成、氧化、水解等。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試題: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其水溶液顯酸性),它的化學式是C6H8O6,人體缺乏這種維生素可能得壞血病,所以維生素C又稱抗壞性血酸。維生素C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在新鮮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量較高,如維生素C在新鮮的橙汁中含量500mg/L左右。學校課外活動小組測定了某中品牌的軟包裝橙汁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測定實驗的分析報告。 I、測定目的:測定某中品牌的軟包裝橙汁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 II、測定原理:C6H8O6+I2= C6H6O6+2H++2I- III、實驗用品及試劑 ①儀器和用品(自選) ②試劑:指示劑

3mol·L-1)標準碘溶液、蒸餾水等。 IV、實驗過程:

⑴洗滌儀器,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潤洗后裝好標準碘溶液。

。維生素C溶液(濃度7.50×10-⑵打開:軟包裝,目測:顏色——橙黃色。澄清度——好。 用劑。

V、數據記錄與處理:

儀器向錐形瓶移入20.00ml待測橙汁,滴入2滴指示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此橙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VI、問題討論

⑴橙汁和碘溶液分別盛放在何種滴定管中? ⑵滴定時能否劇烈搖動錐形瓶?為什么?

⑶從分析數據看,此軟包裝橙汁是否是純天然橙汁?[

]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⑷制造商可能采取的的做法是[ ]

A、加水稀釋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濃縮

C、將維生素C作為添加劑 ⑸你是否同意這種做法[ ] A、同意

B、不同意 C、調查后再作結論 分析: ①根據題意信息維生素C水溶液顯酸性,所以把它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同樣應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應原理是用碘氧化維生素C,維生素C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當維生素C被碘氧化后繼續滴入碘溶液使淀粉溶液變藍。

③由于維生素C易被空氣氧化,所以滴定時不能劇烈搖動錐形瓶。

④維生素C溶液的體積為20.00ml,與之反應的貸內溶液的體積為兩次滴定的平均值15.00ml。由反應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維生素C的濃度C=5.6×10-3mol·L-1,即每升溶液中含有C6H8O6 質量為985.6mg/L。 ⑤信息中新鮮橙汁維生素C的含量500mg/L左右,計算結果遠大于此數據,說明此橙汁肯定不為天然橙汁。對于制造商而言需要作調查后才能下結論。 [科學探究]P20

1、了解維生素C藥片的主要化學成分 維生素C和淀粉

2、查詢維生素C有哪些性質

維生素C是白色結晶粉末,無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油類和脂肪;具有還原性。維生素C用于治療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病癥(如壞血病)及過敏性皮膚病、口瘡、感冒等,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急慢性傳染病人的機體抵抗能力;可作食物、藥物的抗氧化劑;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劑。

3、維生素C在人體中的功能 [科學探究]P20

1、了解維生素C藥片的主要化學成分 維生素C和淀粉

2、查詢維生素C有哪些性質

維生素C是白色結晶粉末,無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

油類和脂肪;具有還原性。維生素C用于治療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病癥(如壞血病)及過敏性皮膚病、口瘡、感冒等,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急慢性傳染病人的機體抵抗能力;可作食物、藥物的抗氧化劑;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劑。

3、維生素C在人體中的功能 A、參與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維持細胞間質的正常結構; B、促進傷口愈合,維持牙齒、骨骼、血管和肌肉的組成; C、幫助無機鹽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 D、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 E、有助于防癌,降低膽固醇,防止壞血病等

[閱讀教材]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21~P22內容,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投影] ①組成人體自身的元素約有多少種?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哪一種?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哪一種?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劃分的依據?它們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學生閱讀和課堂交流)

二、微量元素

1、人體中微量元素

[閱讀]人體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

[講]地球上生命起源于海洋,構成生命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并且與地球表層元素的含量大致相當。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雖然極微,卻具有巨大的生物學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微量元素能協助宏量元素的輸送,如含鐵血紅蛋白有輸氧功能。

②微量元素是體內各種酶的組成成分和激活劑。已知體內千余種酶大都含有一個或多個微量金屬原子。如鋅能激活腸磷酸酶,肝、腎過氧化酶,又是合成胰島素所必需;錳離子可激活精氨酸酶和膽堿酯酶等;鈷是維生素B12的組成成分之一,等等。

③可參與激素作用,調節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之一,環境缺碘則機體不能合成甲狀腺激素,就會影響機體正常代謝和兒童的生長發育。

④根據體外實驗,一些微量元素可影響核酸代謝。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它含有濃度相當高的微量元素,如鉻、鈷、銅、鋅、鎳、釩等。這些元素對核酸的結構、功能和脫氧核糖核酸 (DNA)的復制都有影響。

微量元素攝入量過低,會發生某種元素缺乏癥;但攝入量過多,微量元素積聚在生物體內也會出現急、慢性中毒,甚至成為潛在的致癌物質。 [板書]作用:

(1)維持生命活動,促進健康生長和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2)缺少或攝入過多,可能導致各種代謝疾病

[過] 下面著重討論鐵、碘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交流展示] 碘元素對人體有哪些重要作用?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將其實物投影到屏幕上。

[講]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譽,碘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等一樣是作為一種營養素而存在于人體,它在人體內的含量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為身體重量的兩百萬分之一,屬于70余種微量元素的一種,盡管含量極低,卻是人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具有影響肌體代謝、生長發育,特別是腦發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狀腺功能異常,分泌激素過量或不足,勢必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造成很大影響,導致種種疾病的發生,如較常見的甲狀腺腫大。 [板書]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2)存在:在食物中,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的含碘量較高。 [問]預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通過討論得出補碘的有效途徑是食用含碘食鹽。

[講]我國在食鹽中加碘,以前用KI,因為KI易被氧化成I2揮發,因此降低效能。而碘酸鉀KIO3的化學性質穩定,不易揮發、不吸水、不流失、易保存。所以現在的加碘食鹽,用的是碘酸鉀。

[交流展示]鐵元素對人體有哪些重要作用?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將其實物投影到屏幕上。

[閱讀]資料卡片

[板書]

3、鐵

(1) 功能性鐵和血紅蛋白一起參與氧的運輸。 (2) 儲存鐵與各種酶結合,分布在身體各器官

[小結]能夠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

[知識拓展]各種重要的微量元素

[課堂練習]

1、人體內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攝入量不足 而導致骨質疏松的是(

)

A、K

B、Ca

C、Na

D、Fe

2、關于加碘食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

B、加碘食鹽即加入了少量單質碘的食鹽 C、菜炒熟出鍋時再加碘鹽 D、多加點醋,可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3、關于維生素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維生素是生物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 B、維生素容易在體內積存,主要積存在肝臟

C、維生素容易被人體吸收,多余的隨尿排除體外,不易在體內積存,所以容易缺乏

D、維生素都是較強的還原劑

4、關于維生素C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易溶于水,水溶液顯酸性 B、受熱易分解

C、在水溶液中容易被還原

D、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維生素C

5、微量元素攝入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導致成年人出現甲狀腺腫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

(

) A. 鐵

B. 碘

C. 鈣

D. 鋅

6、微量元素是指在人體內總量不到萬分之一,質量總和不到人體質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種元素,這些元素對人體正常代謝和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

)

A.I

B.F

C.H

D.Mn

7、在人體所需的十多種微量元素中,有一種稱為“生命元素”的R元素,對延長人類壽命起著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個電子層,其最高價氧化物分子式為RO3,則R元素的名稱為(

)

A 硫

B 砷

C 硒

D 硅

8、人體血紅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誤食亞硝酸鹽會使人中毒,因為亞硝酸鹽會使Fe2+轉化為Fe3+,生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喪失與O2的結合能力,服用維生素C可以緩解亞硝酸鹽的中毒,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

(

) A.酸性

B.堿性

C.氧化性

D.還原性

9、維生素C的結構簡式為關于它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一個環狀酯類化合物

B、易起氧化還原反應和加成反應 C、可以溶解于水

D、在堿性溶液中能穩定地存在 參考答案: 1.B 2.BD 3.A 4.C 5.B

6.C

7.C

8.D

9.D

課堂小結

一、維生素(vitamin)

1、維生素的作用

2、維生素的分類

(1) 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2) 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B

1、維生素B2等)、維生素C

3、維生素C 維生素C,其化學名稱為:L-抗壞血酸。分子式:C6H8O6。

結構:

二、微量元素

1、人體中微量元素作用:

(1)維持生命活動,促進健康生長和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2)缺少或攝入過多,可能導致各種代謝疾病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2)存在:在食物中,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的含碘量較高。

3、鐵

(1) 功能性鐵和血紅蛋白一起參與氧的運輸。 (2)儲存鐵與各種酶結合,分布在身體各器官

課后習題 P23

板書

第四節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維生素(vitamin)

1、維生素的作用

2、維生素的分類 (1) 脂溶性(2)水溶性

3、維生素C,其化學名稱為:L-抗壞血酸。分子式:C6H8O6。

結構:

二、微量元素

1、人體中微量元素作用:

(1)維持生命活動,促進健康生長和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2)缺少或攝入過多,可能導致各種代謝疾病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體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2)存在:在食物中,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的含碘量較高。

3、鐵

(1) 功能性鐵和血紅蛋白一起參與氧的運輸。 (2)儲存鐵與各種酶結合,分布在身體各器官

第二篇: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⑵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⑶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系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簡單信息。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它比

較抽象,而且對于“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并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置問題]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3)元素與原子的關系如何?

(二)、新課教學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導出。 ⒉學生討論:

①元素的種類由什么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②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關系?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⒋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余種;并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布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么粒子一定改變?什么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四)本節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⒈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A硅鋁氧

B鋁硅氧

C氧鋁硅

D氧硅鋁

⒉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 A核內質子數不同

B核外電子數不同 C核內中子數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⒊水是由__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⒋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課后作業

⒈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⒉查閱資料,了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⒊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五板書設計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 ⒊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⒋地殼里各元素的含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氧,硅,鋁。

第三篇:元素周期律說課稿.

元素周期律說課稿(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是使學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基礎上,了解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材安排上,在原子結構后,元素周期表前,既能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又能過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學,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啟后的作用。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論基礎,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堿金屬、鹵素進行概括、綜合,實現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同時能使學生以此為理論指導,來探索研究今后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如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學習。因此,是本書乃至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同時,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掌握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基礎上,了解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元素核外電子、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的總結,使學生掌握運用這些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

結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且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學重點:元素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 教學難點:原子半徑的判斷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型期,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前期。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氫、碳、鐵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還學習了堿金屬、鹵素知識;初步接觸了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這些為學好本節創造了必要條件。但本節教材內容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使學生真正理解及靈活運用,須加強演練。

三、 教法分析

鑒于高一學生還不具備較強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采用“啟發誘導式“展開教學 ,為增強啟發性,教師不是直接給出周期律,而是通過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出周期律,并對比大量數據和事實,驗證結論的正確性。把一堂理論課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分析、討論、總結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

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學法分析

在本節教學中我著重突出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引路燈來探索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鞏固,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1、 研究核外電子排布變化的規律性

給出條件讓學生自行畫出并排列質子數1~18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隨后引入“原子序數”的概念。然后再向學生提問:從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兩個方面分析,同一橫行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同一縱行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已學過的堿金屬和鹵素按上述規律應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問題,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并在小結時指出:如果對質子數大于18的元素繼續研究,同樣可以發現,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也會出現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象Na到Cl一樣從1個遞增到7個,最后到8個電子的現象,從而揭示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普遍性。

2、研究原子半徑變化的規律性

首先探究影響原子半徑的兩個因素及電子層數多少和核電荷數的大小,他們是怎樣影響原子半徑的大小的?再討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不同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的大小?同一電子層數不同核電荷數時原子半徑的大小?然后對照教材表5-5,對有關數據進行驗證分析總結,得出結論。最后再拓展離子的半徑應怎樣比較的知識點。并給出相應的練習。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價變化的規律性

組織學生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價。然后組織學生對照教材表5-5,驗證1~18號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并完成教材表5-8。

六、布置作業 06 化教

史鳳蓮 06210120

第四篇:元素周期表及其應用-說課稿

元素周期表及其應用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

二、專題

一、第一單元《核外電子排布與周期律》第三節 元素周期表及其應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承上而啟下,學好元素周期表就為學生學習元素化學構建了認知心理地圖,對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節教材編排在學生已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礎上,通過對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相對強弱的探究,歸納得出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體會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性質(以下簡稱“位、構、性”)的關系,初步學會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探究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并為下節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提供方法導引。

教材采用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編排順序,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目標

⑴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并能運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這些遞變規律;

⑶了解元素的位、構、性關系等內在規律,初步學會運用周期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通過對元素原子結構和位置間的關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和成表規則;

⑵通過對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質遞變規律的再認識,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構、性關系;

⑶通過對周期表內在規律的歸納,學會“發現”規律并學會運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組織開展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和發現規律,進一步培養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習慣;

⑵通過認識周期表的成表規則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體驗辯證唯物主義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學習重點: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元素的性質、元素在周期表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等內在規律。

學習難點:元素的性質、在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

本節課設計了“以問題為索引,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探究過程,運用誘思探究法進行教學,致力于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

1.基本思路:以問題誘思、觀察分析、歸納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用元素周期表掛圖作為教學的主題背景,使課堂教學“學不離表,表不離學”,從而突出重點。

3. 將周期表中潛在的規律轉化為問題,設疑誘思,步步深入,從而突破學習難點。

二、學法指導

以發現、探究為重點,致力于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 充分體現學習知識的過程,核心是學生思維的啟發、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

基本學習環節為:問題導入→分析歸納→理論升華→具體應用→作業中的研究性課題。

三、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程序主要由以下五個階段組成:

1.概念形成階段——創設情景、直觀導學 出示幻燈片,提出問題,創設教學情景,1.目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種形式表現出來? 2.為解決這一問題,哪位科學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貢獻?

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在預習之后,一般都有正確結論,由學生自由交流預習成果,將他們的答案板書為課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出示元素周期表掛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周期表結構,討論交流后,將自己對周期表結構的認識表達出來。

學生對表結構的基本認識將是正確的,但在其表述時,概念術語可能不準確,在充分肯定學生認識的基礎上,概括板書為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介紹周期、族的分類。此時,我特別強調短周期的概念,并說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學給同學們預留的發展空間,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出示幻燈片,對已有認知進行鞏固應用,導入下一階段,討論填表5-11:短周期、長周期、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數和元素起止、元素種數、核外電子層數。

2.規律發現階段——設疑誘思、自主探究 出示幻燈片,對周期表的現有認識提出疑問:

討論: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排列規則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排列規則是什么?

引導學生繪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參考ⅠA、ⅦA、0族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已有認知或周期表相關內容,循序進行分析討論。

學生表述的問題基本內容一般是較準確的,只是科學性和邏輯性會較差,此時,要針對問題實質分步地、漸進地鼓勵學生將表述趨于科學準確后,將其板書為周期表的成表規則。讓他們收獲成功,愉悅心情,體驗個人價值,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課堂結構更加和諧。

出示幻燈片,進一步認識元素的位、構關系,討論:3.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結構與元素的位置有什么必然關系?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有無必然的遞增規律?有什么規律?

對于問題3和問題4的第一部分,學生可得出準確完整的結論,應予以板書肯定。對于問題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數遞增規律,學生會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視角進行探討分析,但得出的結論又不盡相同,這時要誘導學生計算各主族相鄰元素原子序差,用統一方法來統一認識,而后我給出自編的口訣,以強化學習興趣,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3.理性認識階段——學用結合、深化內涵 出示幻燈片,凸現第3周期和ⅠA、ⅦA,提出問題:①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有什么變化規律? ②ⅠA的堿金屬元素、ⅦA的鹵素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有什么特點或遞變規律?

這兩個問題的主體是學生已有知識的再現。鞏固舊知識的同時,進行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升華,板書主題,目的是利用其作為知識增長點來探究“為什么”,以便進一步進行理論分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設疑誘思:③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質為什么有相似性和遞變性? ④金屬性最強或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個位置? ⑤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規律。

引導學生對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相同點和遞變規律與元素性質(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的相似性和遞變規律的關系依次進行分析探討,并要求表述結論。

在學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結論中很可能會出現離題較遠的對映關系。對此我一貫堅持“不批評”原則,鼓勵學生大膽面對挑戰,在他們達到或接近問題實質時,進行點評歸納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探索的權力。 4.鞏固應用階段——反饋練習、檢測效果 1. 檢測學生對同周期元素的性質與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結構的關系。

2. 檢測學生對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堿性強弱的判斷能力。

至此,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和預期目標進行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五篇:飲食與健康論文——淺析維生素C與人體健康

淺析維生素C與人體健康

摘要:本文主要講述維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作用、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及對人體的影響,說明它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維生素。 關鍵詞:維生素C功能 健康

前言:維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食物中的維生素C被人體小腸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體內所有的水溶性結構中,正常成人體內的維生素C代謝活性池中約有1500mg維生素C,最高儲存峰值為3000mg維生素C。正常情況下,維生素C絕大部分在體內經代謝分解成草酸或與硫酸結合生成抗壞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體外。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水溶性維生素,具有分子結構最為簡單,理化性質最不穩定,人體每日需要量最大,膳食分布最為集中等特殊性質,在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方面具有多種重要的作用。 1.維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組織創傷口的更快愈合。 (2) 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延長肌體壽命。 (3) 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

(4) 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病。 (5) 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防止牙床出血。 (6) 增強肌體對外界環境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2.維生素C的性質

(1) 分子結構最為簡單的一種維生素。 (2) 理化性質最不穩定的一種維生素。 (3) 唯一不屬于B族維生素的水溶性維生素。 (4) 人體需要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 (5) 膳食分布最為集中的一種維生素。 3.維生素C的作用

(1) 合成Collagen(膠原蛋白)-以形成軟骨、骨質、牙釉質及血管上皮的重要基質。

(2) 促進脯胺酸轉變為氫脯胺酸之反應,而氫脯胺酸為構成膠原重要成分之一,因此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之生成。 (3) 維持結締組織之正常-因為膠原是構成結締組織之細胞間質。

(4) 參加體內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可參加酪胺酸及某些物質的氧化反應。

(5) 制造腎上腺類固醇激素。

(6) 增進傷口愈合及增加對受傷及感染等壓力的感受力。 (7) 在受感染、發熱時,此維生素之損失亦隨之增加,故其對刺激之反應扮演重要角色。 (8) 解毒作用。

(9) 改善心肌功能,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機體抵抗力。 (10) 對抗游離基,有助于防癌,降低膽固醇,防止壞血病。 4.維生素C的膳食供應量及食物來源

維生素C是人體膳食供應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我國普通成年人的RNI(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為100mg/d,孕婦和乳母的RNI為130mg/d。—些特殊人群需要適量增加維生素C的膳食供應量,以充分滿足機體對VC的正常生理需求。維生素C在食物中的分布表現為明顯的集中性。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C。根據維生素C在食物中的含量狀況,可將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劃分為4個層次,即最佳食物來源、良好食物來源、一般食物來源和稀缺食物來源。

維生索C的最佳食物來源包括:“維生素C的寶庫”—刺梨,“活的維生素C丸”—鮮棗,“維生素C之王”—獼猴桃等。

維生素C的良好食物來源主要包括:辣椒、苦瓜、柑橘、番茄、菜花、草莓、荔枝、綠色葉菜等。

維生素C的一般食物來源主要包括:白菜、西芹、萵筍、南瓜、梨、蘋果、香蕉、桃子、櫻桃等。

維生素C的稀缺食物來源包括:畜禽肉、魚、蛋、乳等動物性食物以及干大豆等幾種植物性食物。 5.維生素與人體健康

維生素C是人體需要量最大的水溶性維生素,其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缺乏維生素C最明顯的異常是血管壁變脆、以致皮膚、黏膜、關節、肌肉以及骨膜下出血,如不予大量維生素補充治療,嚴重的可以致命。隨著科學的進步,維生素C對人體健康的種種生理功用逐漸被科學家認識?,F在盡人皆知,維生素C是人體生存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它參與人體內多種營養素的氧化還原反應,維持人體組織及細胞間結構的完整性,促進傷口的愈合和牙齒骨骼的正常發育,增強機體抵抗力,對鉛、苯、砷等化學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大量醫學研究表明, 維生素C還有防治癌癥與抗衰老的神奇作用,致使維生素C的身價提高百倍,現在維生素C無論在醫療上或是在食療上都已被人們廣泛使用。但醫學專家同時也告誡人們,服用維生素,也要講究科學,對癥補充或服用才有益于人體健康。容易疲勞的人,尤其是心理壓力沉重的人,容易骨折的人,有貧血傾向的人,經常便秘的人,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等病的人應多服用維生素C。而像白癜風,惡性貧血者,孕婦,結石患者不宜多服用維生素C。因此一定要注意維生素C的適量服用。 6.結論

現代人也常因工作繁忙等,不能很好放松心情地享用三餐,經常延誤正餐時間或暴飲暴食,突增生理上的壓力與疲勞。而有些人則是不敢多吃,不敢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因為害怕身體過胖 ,甚至擔心吃多了,一些成人慢性病接踵而至。但是,維生素C在體內不能合成和制造 ,也不能儲存,必須從外攝人人體。維生素C最基本的作用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維護牙齒、骨骼、肌肉和組成軟骨組織的膠原組織,且能幫助傷口愈合及防止感染,還可以降低人們患支氣管病及壞血病的機率,此外維生素C還能加強鐵的吸收,降低患貧血的機會,日本女子營養大學研究所教授安田和人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妙用維生素C可以保持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嚴占春. 維生素C與人體健康[J]. 食品與健康, 2004,(10) :1. [2] 曾翔云. 維生素C的生理功能與膳食保障[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5,(04) :2-3. [3] 樓辰軍,馮桂玲. 維生素與人體健康[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07,(01) :2-5. [4] 金鋒. 認識維生素C[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6,(01) . [5] 范宇剛. 維系人體健康的維生素C[J]. 生態文化, 2002,(04) :8-10.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衛生院結核病工作總結下一篇: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