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洪水災害綜述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洪水災害綜述范文

洪水災害綜述

洪水災害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據聯合國1986~1995年自然災害統計資料:洪水災害發生次數占全部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32%,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死亡數分別占全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死亡數的31%和55%,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的比例遠遠大于美國和日本,我國洪水災害發生之頻繁,造成的災害損失之嚴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防洪減災對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洪水泛指大水。一般認為,凡超過江河湖庫等容水體的承納能力,造成水量劇增或水位急漲的水文現象,統稱為洪水。洪水給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造成損失與禍患,才稱為“災”。

洪水成災是下面三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存在致災洪水即誘發洪災的自然因素(致災因子);(2)存在洪水危害的對象,即洪泛區有人居住或分布有社會財產,并因被洪水淹沒而受到損害;(3)人在潛在的或現實的洪災威脅面前,應作出相應的回避、適應或防御等對策反應。

洪水災害的分類方法很多。這里按洪水災害的形成機理和成災環境特點,可將常見洪水災害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潰決型、漫溢型、內澇型、蓄洪型、山地型、海岸型、城市型等。

一、我國洪澇災害的成因:

1、自然地理因素

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緯度橫跨北緯22°~53°。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大,具有產生嚴重自然災害的自然地理條件。西高東低的三階梯地勢使我國大多數河流向東或東南注入海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使全國約有60%的國土存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災害。東部地區的洪水災害主要由暴雨、臺風和風暴潮形成,西部地區主要由融水和局部的暴雨形成。我國洪水災害分布廣、面積大、頻次高、災情重,是江河治理和防洪的主要地區。

2、氣候水文因素

我國西臨太平洋,季風氣候顯著。受東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在時空分布上極不均勻,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易旱易澇。汛期的遲早和持續時間與季風進退有關,始于東南、西南地區而后向北推進。汛期4個月集中全年雨量的60%~80%。

3、社會經濟因素和人為因素

洪水災害日益嚴重與人類活動有著密切關系,人為因素從兩方面影響氣候乃至區域的水旱災害,一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使全球變暖,從而改變大氣環流、氣候和水旱災害;另一方面通過改變下墊面的屬性,如對草原、森林的破壞等,來影響區域氣候和洪水發生因素,進而產生水旱災害,后者具體表現為:

(1)毀林開荒破壞大量森林植被,導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對水旱災害的緩沖

作用,使洪澇災害日趨嚴重。例如黃河流域,在西周時期森林覆蓋率為53%,隨著人口增長,毀林造田,至1949年森林覆蓋率降為3%,導致水土嚴重流失。一方面暴雨之后雨水不能蓄于山上,而是形成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使洪峰流量大;另外大面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河床每年不斷抬高,加大洪災的威脅。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中國水旱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盲目與水爭地,使河道變窄,湖泊淤積,導致蓄洪、滯洪面積縮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調節洪水能力降低,也是造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例如洞庭湖,由于圍湖和泥沙淤積,其容量由1949年的293億m3降為1983年的174億m3(其中淤沙40億m3),使洞庭洞調節荊江能力大為降低,洪水季節荊江洪水水位明顯抬高,長江下游河道及太湖地區由于盲目圍墾,已減少蓄洪面積520km2,致使1991年大水到來之時不得不炸堤泄洪。

除了冰雪融解、冰壩潰決、山崩阻塞湖潰決和地震潰壩等形成的洪水之外,絕大部分洪水都來自暴雨。因此水文學家首先把注意力轉向暴雨的成因。從暴雨的成因來看,產生暴雨的天氣尺度系統主要有熱帶風暴、冷鋒、暖鋒、靜止鋒、切變低渦、西風槽、熱帶東風波擾動以及中尺度熱帶云團等。但對于特大暴雨來說,往往是幾種不同尺度、不同來源(中緯度和低緯度)的運動系統相互作用、上下疊加的結果。所以,從暴雨洪水的長期和超長期預報來說,僅僅認識大氣環流的異常變化是不夠的,并且它也不是暴雨洪水的初始成因,而只是洪水成因鏈上的一個中間環節而已。因此,問題的深入促使科學家們從更廣闊的空間范圍去追根尋源,即從太陽活動、行星運行、宇宙系統和下墊面等因素去探索洪水的成因。近年來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幾項:

太陽黑子活動,太陽質子耀斑,日食,近日點交食年,地球自轉速度,九星會聚,天文周期,超新星,火山爆發。

二、防災措施

1、工程措施減災

河道堤防、水庫、分洪工程、蓄滯洪區和河道整治工程。

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在山地區采用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地表徑流對地面土壤形成的沖刷,同時水土保持措施的采取,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地表徑流,從根本上消除了洪澇災害。

2)分洪工程:我國平原性河流主要是靠堤防來防洪,但大部分河流防洪標準偏低,當有超過標準的洪水到來時就會對河流兩岸造成重大損失,針對我國這一實際情況,采取了分(蓄滯)洪措施,把災害降到最低點。分洪工程建設時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要做到有計劃.有安排分洪與墾殖有序。利用河道兩岸的湖泊洼地作為分洪區,分洪區應接近被保護區,分洪區的規劃應該經濟合理少用耕地,分洪區規劃應該與分洪區建筑物一起考慮。

3)堤防工程:堤防工程可以平順洪水減少洪水對下游的災害,保護兩岸居

民,堤防建設時應通過泄洪量計算合理的堤防間距。

4)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是當河流內沖淤影響正常的航運、灌溉、分洪時而采取的相應措施。河道整治以綜合治理為目的,因勢利導,重點整治。河道整治前首先全面地、客觀地、正確地分析河道性狀參數。河道整治要有全面意識,對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近遠期各方面統籌考慮。

5)險情搶護:常見險情有滲水、管涌、漏洞、脫坡、裂縫、跌窩、坍塌、風浪、漫溢等。臨水截滲,背水坡反濾溝導滲或貼坡反濾層導滲是處理滲水的方法。當上游發生特大洪水,河道堤防設計標準偏低時,容易產生洪水漫頂,這時應堅持水漲堤高的原則,如加設子堤等。

工程實例:

國內:黃河堤防、荊江大堤、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峽大壩、荊江分洪工程 國外:密西西比河防洪工程、胡佛大壩、阿斯旺高壩、荷蘭海堤

2、非工程減災措施

1)洪水災害檢測與預警

洪水警報主要在可能受淹的地區發出,以使居民能及時按計劃、有組織的遷安。全國建有水文站3450個、水位站1263個、雨量站16273個、地下水觀測井13648處,形成了水文災害監測網;衛星遙感技術

3)洪水災害救濟與社會捐助

4)洪水災害保險與基金

洪水保險是指投保人向承保人(保險公司)繳納保險費,一旦投保人在保險期內因洪水災害蒙受損失,承保人按既定契約予以經濟賠償。

洪水保險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法定保險,又稱強制保險,即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令而實施的保險;二是自愿保險,即由保險雙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協商、訂立保險合同而成立的保險?;蛘叻譃樗念悾杭赐ㄓ眯秃樗kU、定向型洪水保險、集資型洪水保險和強制型全國洪水保險,顯然,在這種分類方法中,前三類具有自愿性質,而第四類則具有法定意義。

我國現階段洪水保險機制主要有單保、代辦和共保三種模式。

防洪基金是指各級政府專撥的防洪經費和向防洪受益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工商企業、集體與個人征收的有特定機構或組織管理的專用資金。它主要用于防洪工程的運行管理、維修加固,救災善后,以及新建防洪工程或實施新的防洪措施等方面。防洪基金的設立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用于發展防洪事業。

5)減災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

6)減災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減災規劃(1998~2001年)》

7)減災教育

宣傳教育要有針對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施教。其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

(1)把自然災害常識和防洪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課本,讓青少年懂得防洪防災的基本知識。

(2)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雜志書籍、公益廣告宣傳、網絡信息等媒體,向全社會宣傳與普及防洪減災知識。

(3)確立防洪日(周、月),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活動,如防洪知識講座、競賽,抗洪英模報告,抗洪搶險演習,防汛搶險技術培訓與經驗交流等。

(4)編寫《防洪手冊》、《防洪法律法規解讀》,《防汛搶險知識》等讀物,以及宣傳畫、宣傳單等,在社會上廣泛散發與張帖。

8)洪水災害風險評價

洪災風險是洪水危險性和社會經濟易損性的綜合,在ARC/INFOspatialanalyst模塊的支持下,將洪水危險性和社會經濟易損性疊加,得到全國洪災風險區劃分級圖,將其與中國的行政區劃圖相匹配,可以得到各風險級別大致分布的省份。

狹義的風險評價:主要針對致災因子進行風險評價,從對危險的識辨到對危險性的認識,進而開展風險評價,它通常是對風險區遭受不同強度災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定量分析和評估

廣義的風險評價:對災害系統進行風險評價,包括致災因子風險分析、承災體脆弱性與恢復力評價、孕災環境穩定性評估等方面。其中,脆弱性和恢復力概念是近年來國際災害學領域的熱點研究內容。

三、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是指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區域的洪澇災害而制定的總體部署,是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所進行的各類水規劃中的一項專業規劃,它屬于一種戰略性規劃。

防洪規劃的種類:包括流域防洪規劃,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及區域防洪規劃。

根據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江河洪水特點,制定防洪減災規劃的基本原則,也是指導思想,具體體現在正確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1.人與洪水的關系,即正確處理改造自然與適應自然的關系。

人與洪水要協調共處、長期共存。防洪建設應力爭把水災損失降至最低。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在控制洪水時不可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人類必須適應洪水,在控制洪水時要注意條件與可能,必要時應主動讓地于水,為洪水提供足夠的蓄泄空間,這樣才能保全自身的安全與發展。

2.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防洪規劃要著眼于整體,從全局出發,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以及地區與地區之間等均要統籌兼顧,必要時犧牲局部,保全大局和重要防護對象的安全。區際之間要團結治水,互諒互讓。防止把洪水矛盾從一個地區轉移給另一個地區,

或將洪災演化為局部澇災。

3.重點與一般的關系

所謂重點,一般指重要城市、重要工礦企業、交通干線、大面積農業區,以及洪水可能造成毀滅性災害的地區等。例如,城市與鄉村相比較說來,城市是重點,鄉村為一般,故鄉村應讓位于城市。原則上講,一般應讓位于重點,特別是在特大洪水時,首先要保重點。但也應充分注意到現實情況,如有些分蓄洪區,現已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安全設施有限,—旦分洪,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而城市高樓林立,結構牢固,避水條件優越,受淹時經濟損失雖大,但人身安全一般有保障。因此,人命關天,有時寧可經濟損,不可人員亡。

4.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防洪工程建設投資大、時間長。防洪規劃要根據洪水特性與歷史洪災情況,研究國民經濟各部門與社會各方面對防洪的要求;再據財力、物力與技術的現實可能性,擬定合理的防洪標準和可行的建設方案。防洪建設要盡可能地為全社會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同時社會各方面也要充分理解防治洪水的客觀條件和實際可能。

5.近期與遠景的關系

對于大江大河,在財力和技術受限情況下,可分別輕重緩急,分階段選定近期與遠景的防洪標準,有計劃地實施相應的防洪建設項目,并通過對其投入與產出、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分析,在兼顧遠景發展的前提下,重點解決近期最迫切的問題。

6.正確處理蓄、滯、泄的關系

防治洪水要因地制宜、蓄泄兼籌。山丘區一般以蓄為主,因此要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修建山谷水庫,攔蓄洪水,削減洪峰;平原地區一般以泄為主,故需修筑堤防、整治河道,擴大河槽的泄洪能力,并輔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對于某些易遭干旱地區的河流,對一定標準的洪水,可采取蓄洪補枯,以綜合利用水資源。

7.設計洪水與超標準洪水的關系

防洪建設不可能根除洪水,任何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總是有限的。對于設計標準洪水,應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對于超標準洪水或可能最大洪水,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預謀臨時應急對策。

8.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關系

工程防洪措施防洪效益巨大,但耗資很大,且需占用土地、淹沒遷移;而非工程防洪措施則耗資相對較少,也能有效地減輕洪災損失。因此,防洪減災規劃要研究兩者的有機結合與合理配置,以達到防洪效益總體最優。

任務:1)確定研究范圍

2)確定防護對象和防洪標準

3)統籌研究防治流域水害的對策

4)綜合評價規劃方案實施后可能的影響

5)研究重要措施的實施程序

四、需抓緊研究的問題

(1)防洪減災社會化研究。(2)蓄滯洪區管理與運用研究。(3)洪水資源利用和城市蓄滯雨水措施研究。(4)跨水系或流域洪水調度研究。(5)適應洪水的農業和產業結構的研究。(6)洪水災害評估系統研究。(7)防洪減災投資與集資政策研究。(8)不同江河不同防洪工程的最佳防洪標準研究。(9)防汛搶險實用現代技術研究 。

第二篇:洪水災害應急預案

地震災害應急預案

1目的

為了貫徹“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常抓不懈”的防震減災工作的方針,在地震災害發生時,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公司財產損失,減少污染或破壞環境,同時為震后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創造有利條件,特制定本預案。 2應急處理原則

(a)災害發生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b)發生災害時及時組織力量,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c)災害發生后穩定職工情緒,做好生活、醫療及有關家屬的工作,妥善安排好生產恢復等各項工作。

3應急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本預案為二級應急預案。

3.1抗災工作由應急指揮中心組織實施,并在勘探局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進行。應急指揮中心機構組成見附錄1。 3.2組織機構職責: 3.2.1 總指揮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擔任。 職責:

(a)負責組建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實施應急管理; (b)負責批準

二、三級應急預案。 3.2.2應急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公司生產辦公室。生產部部長任應急指揮中心常設辦公室主任,成員由生產部、設備科、安全科、等職能科室有關人員組成,負責防震減災的日常工作。 職責: (a)負責破壞性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組織和檢查;

(b)組織、協調廠內各單位的抗震救災工作,對各專業搶險組實施指揮,保證抗震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c)定期組織廠各單位進行應急培訓和演練;

(d)負責震前震后院全部設施抗震情況的檢查鑒定,提交需要加固設施的相關方案給總經理辦公室和防震減災辦公室,并組織實施??拐鹪O防的標準應依據國家;

(e)震后迅速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協調內外搶險隊伍排險救困,協調消防、醫療部門救死扶傷,并組織救治和向外轉送傷員。 3.2.3生產系統搶險組

設在生產辦調度室,調度長任組長,成員由生產辦、科研辦、黨群辦及基層單位相關人員組成。 職責:

(a)制訂生產檢修系統震時的安全檢修、搶修計劃并組織實施;

(b)協調院各基層單位抗震減災工作,組織震后生產裝置的檢修搶修,為裝置安全生產提供服務。

3.2.4后勤保障系統搶險組

設在公司行政辦公室,書記任組長,成員由綜合服務中心、院工會的有關人員組成。 職責:

(a)震前制訂并實施生產及辦公設施的抗震加固計劃;

(b)震前制訂落實辦公區的搶險、搶救、消防、醫療、救護應急措施;

(c)震后組織院職工自救互救,對疏散的職工家屬提供救治必需用品,維持工作秩序; (d)組織震損震毀生產、辦公設施的修復和重建工作,安置被疏散人員。 3.2.5物資供應組

設在供應站,站長任組長,成員由供應站、車隊、綜合服務中心相關人員組成。 職責:

(a)負責應急物資的準備工作;

(b)負責生產系統搶修、檢修所需物資的運輸、供應,保證抗震救災物資及時運達現場。 3.2.6電力通迅組

設在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任組長,成員由專職電工等相關維修人員組成。 職責:

(a)震前配合局訊通信公司、供電管理處完成電力通訊設施的抗震加固; (b)震時要與局通信公司緊密聯系,確保有線通訊設施完好、通訊聯系暢通; (c)震后要與局供電公司緊密聯系,迅速修復震損設施,恢復電力供應。 3.2.7治安保衛組

設在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任組長,成員由相關人員及門衛組成。 職責:

(a)維持震時及震后治安,保衛院要害部門和重要設施; (b)強化交通管制,保證搶險救災人員、車輛通行無阻。 3.2.8宣傳教育組

設在院黨群辦,主任任組長,成員由黨群辦、院辦、生產辦相關人員組成。 職責:

(a)根據勘探局有關規定及時向職工家屬發布震情、災情和防震救災信息;

(b)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和震時自救,互救知識,及時平息地震謠傳和誤傳,穩定職工家屬情緒,維護社會安定;

(c)宣傳報道抗震救災先進典型、增強職工家屬戰勝地震災害的信心和凝聚力。 4應急物資的準備

地震發生大多都屬突發性,樹立常備不懈的思想至關重要;通訊電力的保障,資金、物資的保障和足夠的抗震人力資源,是做好防震抗災的前提。 (a)電話、無線電和其它通信設備;

(b)緊急照明設施,消防設施,緊急傷員救護物資設施; (c)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名單和通訊地址及應急聯系方式; (d)生產、辦公設施的抗震加固; (e)防爆工具,破拆工具; (f)緊急疏散路線圖; (g)職工名單表。

抗震救災是資金、物資的消耗戰,資金和物資要根據有關規定、平震結合、統籌安排、適度儲備,保證所需的原則,建帳登記專人負責。 5應急處理措施 5.1在當地政府發布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或地震突發時,由院HSE最高管理者領導的應急指揮中心立即進入指揮狀態,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以及各專業組負責人和全體成員,接到通知半小時內全部到崗。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按總指揮、副指揮、辦公室主任序號主動擔任,行使指揮權、組織權。按本預案規定的職責投入地震應急工作。

5.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電話:xxxx)與勘探局應急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震情及趨勢,接受上級的指示,報告本院的抗震救災情況。

5.3在應急指揮中心統一指揮下,后勤保障系統搶險組迅速組織人員疏散危房職工。 5.4當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各專業搶險組要立即投入現場檢查地震破壞情況,依照搶險救援輕重緩急順序總體原則實施搶救行動,及時同勘探局指揮部聯系上報震情。 搶險救援輕重緩急順序的總體原則如下: (a)搶救受傷和被埋壓人員; (b)消除控制次生災害和災害隱患; (c)消除危險建筑物和障礙物; (d)安置受災職工;

(e)搶修搶建生活必須設施;

(f)搶修搶建關系控制總體生產的網絡性公用工程(主管廊)。

5.5應急指揮中心以最快速度恢復、建立通訊網絡,及時同上級抗震救災辦公室聯系,指揮各專業搶險隊前往搶險位置,依照應急預案各專業搶險組立即投入搶險行動。 5.6電力通訊組配合局電訊公司迅速恢復震時有線通訊設施,保證應急指揮中心信息暢通。

5.7物資供應組立即進入搶險狀態,迅速獲取車輛用油,保證應急指揮中心和各搶險專業組用車暢通,并啟用應急物資使之及時運達現場。

5.8后勤保障系統搶險組、生產系統搶險組迅速集結后,接受應急指揮中心統一指揮,有序地組織搶險、疏散和傷病員醫療救治。

5.9治安保衛組在震后立即加強社會治安和交通管制,加強重要生產設施的保衛工作,隨時準備配合外援隊伍和消防隊伍的救援行動。

5.10搶險救災力量有限時,應及時上報勘探局搶險指揮部,向當地政府、駐軍、武警部隊和兄弟單位求援。 6震后恢復重建: 6.l院應急指揮中心在勘探局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組織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6.2財務科、生產辦負責調查、統計上報人員傷亡情況和直接、間接震災損失,籌措恢復重建資金。

6.3生產系統搶險組組織各路檢修力量在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領導下搶修,搶建院內的生產設施,配合生產裝置開工生產。

6.4后勤保障系統搶險組組織搶修搶建辦公、生產設施,盡快恢復職工正常生產秩序。 7應急演練

7.1應急演練由應急指揮中心組織進行。

7.2在全體職工家屬中開展臨震教育,不僅要進行防震抗災技術教育,同時要進行思想教育,使每個人在地震時都能以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以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聽從指揮,積極投身于抗震救災工作。

7.3在確保每個職工都熟悉、了解應急預案的同時,應急演練應定期舉行,一般每年舉行一次。

7.4每一次演練后,應對應急預案是否被全部檢驗進行確認,并對存在的缺陷進行必要的修改,修改后及時通知相關人員。

本預案未盡事宜和不可預料情況由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震情和院的應急需要臨時處置。

時間:2006-5-25 9:43:33 閱讀208次

第三篇:山西重大洪水災害

一、歷史特大洪災實況

1、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晉東南洪水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晉東南地區發生了一場異常大洪水,沁河九女臺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大洪水(近百年來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達14000m3/s,為近500年來最大的一場洪水。該場洪水范圍很大,不僅黃河流域洛河洪水大漲,就連海河流域的漳河、衛河、滹沱河也同時發生了大洪水。

該年氣候極為反常,降雨自

6、

7、8月持續三個月之久,連續多次出現災害性大洪水。沁河、伊河、洛河下游地區災情極為慘重,淹死萬余人。

記載這次特大洪災的史籍很多,如地方志、《明實錄》、《明史》、《明通鑒》、《御批歷代通鑒輯覽》、《行水金鑒》、《續文獻通考》等多有記載。如丹河上游高平縣“夏六月丁未大水,……城廓幾為蕩沒”,“漳河上游秋潞州(今長治)大雨連旬,高河水溢,漂流民舍,溺死人畜甚眾”。伊河、洛河、沁河下游災情更甚,懷慶府城“決堤毀城,摧房垣,漂人畜不可勝記”。河南(今濟陽)“塌城垣,蕩公署、壇廟、民舍無算”、“淹死軍民皆以萬計”。據《明憲宗實錄》記載:“河南懷慶諸府,夏秋霪雨三月,塌城垣一千一百八十余丈,漂公署壇、廟、民舍三十一萬四千間有奇,淹死者一萬一千八百余人,漂流馬騾等畜一十八萬五千有余”。在沁河流域還有4處當年最高洪水位的刻題,并有“大水圍困九女臺四十多天”的傳說。

是年水災之重,還可以從當時減免賦稅情況佐證。據《明實錄》記載,因水災免山西潞州及孝義等十二州縣共糧六萬八千一百九十余石,草十三萬六千三百八十余束。澤州(晉城)及曲沃等十六州縣衛、所糧三萬六千四百余石,草六萬七千九百六十余束,內免十之七。河南免稅糧子粒,共六十六萬余石內十分之八。

該場洪水的特點:一是量級特大。1979年經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院對沁河1482年九女臺河段洪峰流量的分析估算,認為當時洪峰流量為14000m3/s,相當近百年來最大洪水(1895年5700m3/s)的2.5倍。二是降雨持續時間特長。產生的洪水過程峰高量大。

據文獻記載,1482~1216年間,沁河大水年份還有149

5、1

517、1

537、15

53、156

3、1607年。

2、1875年7月(清光緒元年六月)晉西洪水

1875年7月17日(清光緒元年六月十五日),在黃河晉陜峽谷東側呂梁山以西的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義牒河等黃河支流上發生了一次特大暴雨洪水。這次大雨籠罩了興縣、臨縣、方山、離石、柳林等五縣。暴雨中心在湫水河、義牒河流域。雨區范圍還波及到汾河上游、滹沱河部分支流及沿黃兩岸部分地區。

該地區植被覆蓋差,下墊面多屬黃土丘陵或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為黃河中游主要泥沙來源地區。暴雨區內的幾條主要河流大致由東北向西南流入黃河。

這次暴雨洪水特點是范圍相對較小,暴雨強度大,歷時短,約一天時間,洪水陡漲陡落,來勢猛,稀遇程度較高,各調查河段均為1875年以來之首位洪水。興縣、臨縣、離石(永寧州)三縣(州)志對這次暴雨洪水都有記載。如《臨縣志》載:“夏六月十五日遲明,大雨如注達日湫河暴漲……;”《永寧州志》載:“六月十五日卯刻,東北兩川同時暴漲……”?!杜d縣志》載“……湫河暴漲,漫天無涯,沖沒河堤河神祠水不及女墻者數尺,城內二道街房屋均被水傷”。

該場洪水雖然產生范圍小,但暴雨強度大,地處晉西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洪水來勢迅猛,危害較大,在晉西地區具有代表性。

本次暴雨與洪水都發生在7月17日,從文獻資料可知,三川河與湫水河洪水約在凌晨6時左右暴漲。

各河段洪峰流量,湫水河林家坪站(集水面積1873km2)洪峰流量為7700m3/s,是該站1967年實測最大洪峰流量3670m3/s的二倍多。三川河后大成站(集水面積4102km2)洪峰流量5600m3/s,是該站1966年實測最大洪峰流量4070m3/s的1.4倍。

3、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7月山西北部洪水

1892年7月(清光緒十八年六月至閏六月)在山西及相鄰的陜西、內蒙、河北、河南等省區的部分地區,發生了一次長時間的降雨過程。在整個降雨過程中有兩次大的雨峰。第一次雨峰使山西東北部的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等流域產生了大范圍洪水。第二次雨峰使西北部的恢河、汾河上游、晉西北部分沿黃支流產生了大洪水。

《清代海灤河洪澇檔案史料》和有關地方志中記載了這場洪災的雨、水災情:“據永定河道官衙……稟稱,自六月十八日起至二十四日連日大雨如注”。其周圍地區也有類似記載,察哈爾左翼前旗“前六月十五日下雨,下了七天七夜麻繩頭雨……雨下了七尺深,地下塌了,人不能進”,《華北東北近五百年旱澇史料》載“易州……本年大雨自六月初旬連綿不止……雨勢之滂沱,以十八至二十一日為尤甚”。

該場洪水降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其中有兩次大的降雨過程,相應在山西東北和西北地區產生了大洪水,較多河段洪水稀遇程度居1892年以來首位。此次洪水造成了大范圍的災情,如清宮奏折記載:“自閏六月初旬以后,連日傾盆大雨,各處山水暴注,滹沱、汾、潤、涂、文峪等河同時暴漲,以致沖決堤堰淹沒田廬。另據……忻州、代州……各府州屬之陽曲等三十余州縣陸續稟報,或因河流漫淹,或被山水沖刷,一縣之中被淹村莊自數村至百余村,坍塌房屋自數十間至數百間,壓斃人口自數口至數十口,均各輕重不等。”(山西巡撫胡聘之奏)。

汾河上、中游災情較重,《靜樂縣志》記載:“汾水大漲淹沒兩岸民田無數”。太原至清徐段兩岸淹沒耕地,漂沒村莊房屋以及淹斃人口甚多,洪泛區面積達1.57萬hm2。調查洪水資料中也有許多災情記載,如:靜樂東關大水沖走了佛寺的佛像;寧化堡西關被水刮得光光的;范家村洪水泥印到佛像頭上。汾河太原烈石寒泉以南洪水漫溢,沖走蘭村五六十戶人家。

位于晉西北的沿黃支流朱家川上游大水推跑5~7孔大石橋,沖毀岸上河神廟,沿河水磨全被沖毀,并沖塌許多房屋廟宇。桑干河上游陽方口大水沖走了內長城上的一永久性建筑物九???《朔縣志》載:“五月前旱后大雨,恢河水溢,淹十余村”。滹沱河南莊兩岸交通被阻半個多月;支流永興河觀上河段兩岸皆溢,上游沖下來的木材開了個木材鋪;清水河石佛嶺交通被阻十余天。

4、1895年8月(清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

1895年8月在山西省南部地區發生了一場近百年來最大的洪水,汾河、沁河、丹河于8月8日同時出現洪峰,汾河柴莊最大流量3870m3/s,沁河五龍口5940m3/s,丹河沙河3450m3/s。

對這次洪水的雨情汾河汾城史村《漂大王殿碑記》有明確記載:“降于六月十六日午刻,止于十八日早晨”。根據各地“雨澤糧價”中雨情的記載可以看出,雨區主要分布在離石、太原、盂縣以南地區,而暴雨中心則位于汾河下游東側,沁河、丹河流域和濁漳河的上游。從8月6日各河均開始漲水,8月7日漲率增大,至8月8日汾河、沁河相繼出現洪峰。在汾河下游柴莊河段調查到了本次洪水的漲落過程,8月7日15時洪水陡漲,8月8日21時水位最高,相應洪峰流量3870m3/s,以后水位漸落,至8月15日零時水位基本落平,洪水歷時7天。

1895年洪水所造成的災害在地方志、碑文、墻記及《清宮檔案》中都有記載。汾河下游《絳州志》載:“汾澮暴漲,房屋倒塌無算”,在新絳縣南里村廟壁上記有“六月汾水異漲,淪塌民房四百余間,廟里戲房、戲樓盡已泡塌”,襄陵(今襄汾)“汾東一帶淹沒田禾茅舍甚多”,汾城(今襄汾)“平地汪澤,河水糜涯”。沁河下游“由于沁河異漲,……水高于堤,人力難施,以致沁陽、武陟兩縣同時失事”。漳河上游長子縣“山水河水同時并發,或浸灌衙署或沖塌民房,淹斃人口,或田禾被損。”

這場洪水在汾河下游及沁河中、下游,是近百年來首位洪水。

二、近代洪災實況

1、汾河流域 汾河發源于晉北,穿越晉中、晉南盆地。太原盆地歷史上洪澇災害比較多,自明代以來的490年間,太原市就曾發生較大洪水和大洪水42次,災情嚴重。1949年以后,亦有洪澇災害發生,1954年8月,汾河上中游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雨量171.3mm,最大雨量247.6mm,太原市倒塌房屋2457間,清徐、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五縣淹沒農田2.99萬hm2,受災村209個,20.7萬人,死亡20人,倒塌房屋3658間。1955年8月,太原西山暴雨,洪水沖淹743廠,死亡83人,倒塌房屋176間,停產7天。1959年8月汾河中游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雨量175mm,交城、汾陽、平遙三縣淹沒農田3.8萬hm2,646個村受災,死亡23人,倒塌房屋5000余間。1969年7月,太原東山暴雨,洪水沖進太原鋼鐵廠區,淹灌13個車間,停車7天,死亡24人。1977年8月,汾河中游以平遙為中心的特大暴雨,總雨量376.0mm,其中24小時雨量358.2mm,接近萬年一遇,共有15個縣受災,受災面積8萬hm2,死亡70多人,倒塌房屋3萬多間。1988年8月,汾陽全縣遭受暴雨襲擊,最大雨量250mm,318個村受災,淹沒農田2.57萬hm2,死亡49人,倒塌房屋3600間。 2.涑水河流域

涑水河流經運城盆地南側,區內有潼關至沁河口區間直接入黃各支流。該流域地處中條山兩側,地形陡峻,暴雨頻繁,洪水災害時有發生。1956年7月大雨,姚暹渠運城區段決口,洪水造成運城和鹽池部分受淹。1958年7月大雨,涑水河、姚暹渠出現罕見洪水,受災農田3.07萬hm2,成災0.84萬hm2,1272個村受災,死亡75人,倒塌房屋4萬間,直接經濟損失7000余萬元。1982年8月初大暴雨,運城地區場次平均降雨量203mm,本區總計經濟損失5322萬元。 3.沁河流域

沁河流域流經太岳及太行山區,較大支流有丹河,沁河流域洪水災害較多。1973年7月,沁河支流大水,遼河水庫垮壩,陽城縣城部分被淹,沖毀堤壩12.8km,全縣受災村莊251個,死亡48人,沖毀農田0.75萬hm2,倒塌房屋1300余間,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1978年7月陽城縣大雨,受災農田0.38萬hm2,死亡7人,倒塌房屋616間,直接經濟損失244萬元。1982年8月陽城縣大雨,暴雨中心雨量達600mm,沖毀農田0.64萬hm2沖毀水利工程1055項,死亡35人,受傷185人,倒塌房屋1.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4億元;沁水縣最大降雨量454.6mm,半個縣城被淹,直接經濟損失2400萬元,沖毀農田0.59萬hm2,倒塌房屋1.1萬間,死亡30人,受傷207人,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 4.三川河流域

三川河在呂梁山中部地區,土石山區占51%,黃土丘陵占39%,河川谷地占10%,流域內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每年向黃河輸送泥沙2922萬t。1977年8月5日至6日,柳林縣降雨量125~170mm,0.25萬hm2農田成災,花元溝、駕家坡、成家莊公社1400多處小流域治理群體一掃而光,山洪沖走土地933hm2,其中水地、溝地507hm2,黃河防洪堤壩沖垮多處,沖毀三處高灌站并管道900m,損壞機泵25臺,太軍干線公路和5條縣社主要公路遭破壞,全縣交通中斷。沖垮康家坪、留譽兩座小水庫及坪頭、下羅侯兩座正興建的小(一)型水庫??导移核畮煸?4小時內降雨量170mm,水位驟漲到24m,接坡處漏水垮壩,九個大隊損失慘重。石樓縣屈產河下游裴溝水文站4日至6日三日降雨量294.4mm,最大33小時降雨量288mm,全縣14個公社、118個大隊受災,成災秋田947hm2,沖地352hm2,死亡4人,損失糧食4萬kg,倒塌房屋和窯洞553間(孔)。中陽縣同一場暴雨南川河上游降雨量在200mm以上,洪峰流量250m3/s,為建國以來最大洪水,淹沒農田467hm

2、公路96km、電訊線路86km,死亡6人,倒塌房窯400間(孔)。 5.桑干河流域

桑干河流域在省境北端,歷史上就發生過多次洪水災害。1939年唐峪河特大洪水,沖塌渾源縣城,死亡4600多人,是山西省近代洪災最為慘重的一次。1953年雁北專區和大同市遭受嚴重水災,全專區13個縣從8月10日至26日接連降雨17天,24日至26日霪雨兩天三夜未斷。雨量共達219.7mm,占全專區年雨量的2/3。大同市共塌毀房1.036萬間,化學廠、面粉廠停工數日。全市共受災秋田1913hm2,減產1~5成。1982年6月,山陰縣19個公社遭暴雨洪災,平地起水,火車站及鐵路被淹。1985年7月19日大同市大雨,市內三條街區積水,受災9846戶,死亡4人,倒塌房屋202間。 6.滹沱河流域

滹沱河流域在太行山中段,滹沱河支流桃河穿越陽泉市市區。1959年8月桃河大水,陽泉市市區水深1.5m,死亡6人,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1963年8月初連續降大到暴雨,陽泉市2萬多居民受災,死亡6人,倒塌房屋1萬余間,35個廠礦停產。1965年8月桃河大水,陽泉市2.6萬人受災,死亡57人,倒塌房屋1200余間,陽泉火車站被淹,石太線停運23天,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 7.漳河流域

漳河上游分為濁漳河與清漳河兩條支流。濁漳河流經長治盆地,內有長治市煤炭工業基地。1942年9月,大雨連綿,清漳河、濁漳河河水猛漲,沖破堤岸,毀壞兩岸1000多公頃良田;1963年6月,清漳河流域大雨,雨量超過500mm,和順縣沖毀耕地5733hm2,左權縣沖毀農田233hm2。

三、幾場重大暴雨洪水災害

1、1954年8月底9月初全省性暴雨

1954年8月28日至9月3日山西普遍降了一場連續性秋雨,歷時7天之久。這是一次跨省跨流域的大范圍連續性降雨。省內本次降雨以汾河流域較大,且沿河自上至下災情嚴重。據汾河上、中游的27處水文(雨量)站實測雨情記載,靈石縣城以上流域平均雨量為171.3mm。其中下石家莊以上平均雨量191.4mm,下石家莊以下為159.6mm。最大點雨量為嵐縣城關和壽陽獨堆雨量都在250mm以上;其次是靜樂縣的西馬坊、榆次縣的藺郊和榆次市,雨量均在200mm以上,太谷、祁縣以下雨量比較小,一般都在120~140mm之間。這次降雨在省內形成兩個暴雨中心。一個在嵐河上游以嵐縣城關為中心的西南東北向暴雨區,中心雨區范圍200mm以上,籠罩面積2060km2。另一個暴雨中心瀟河上游壽陽縣獨堆村,雨區呈東西向,200mm以上的雨區籠罩面積為1400km2。

本次過程降雨分布,8月28日全河流域開始降小到中雨,雨量較大的有嵐縣、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等縣,日雨量為25~30mm,29日全流域雨勢加劇,日雨量多數在40~70mm;30日除上游有個別地點仍有中雨外,其余大部分地區轉為小雨天氣;31日上游有零星小雨,下游降雨暫停。從9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又增大,全流域每日普降中到大雨,寧武、靜樂、嵐縣、婁煩、榆次、壽陽、文水等地下了暴雨。

這次降雨發生在大汛后期,雖然降雨程度尚較均勻,但由于前期土壤含水量充足,所以,無論是地表徑流或壤中徑流的總量都很大。使洪水歷時延續長達半月之久,呈肥胖型的洪水。汾河中游靈石站7天洪水總量達5.44億m3,10天總量呈8.07億m3,15天總量竟達到10.1億m3。汾河主要支流如嵐河、瀟河、昌源河、文峪河等也都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

由于降雨和洪水的歷時較長,加之河道堤防工程薄弱,使汾河、文峪河、瀟河等都出現了決口,一部分地區造成內澇洪漬,許多村莊遭受水浸。

汾河。8月30日清徐二壩上、下游護肩工程全部沖走,9月2日清徐縣東穆莊、西穆莊、孔村、東青堆、溫南社、喬午、南安、北東社、韓武等村防洪堤被沖垮。南安、小東莊、相家堡村進水,水深1m以上,清徐城關也遭洪水浸灌,文水、祁縣、平遙及沿汾河兩岸的貫家堡、西社、原西、蔣家堡、南良莊、左家堡、豐依等10余個村莊都受到洪水威脅。9月4日汾河太原北郊攝原村決口100m,到6日決口擴展為1km。汾河鐵路橋以下西堤決口有170m。

瀟河。源渦村9月1日洪峰流量1070m3/s,榆次南河灣掏刷嚴重,將王村以下堤防沖壞;太原南郊張家營河岸沖刷相當嚴重,南洛村附近決口一處,趙家灣、戴家堡受災。榆次縣牛耕河洪水之大前所未有,9月1日洪水漫決,從北要村中通過,造成部分房屋倒塌。

文峪河。8月29日和9月2日較大決口河段有15處,最大潰決地段在文水橋頭、麻家寨、武林三處,決口長有55~65m,水深3m。9月3日文水縣堡子村、宜兒村、武林、石永鎮、麻家堡、北武度、武澇、寺峙、西明陽、東宜亭、北明陽等12個村莊和孝義北橋頭都進了水,相家堡、吳家寨、橋頭、南明陽、石侯、西城、南武鎮都被洪水包圍,洪水南下漫延到汾陽縣仁巖、冀村一帶,入新北渠后仍無退路,遍地漫流。

汾陽峪道河、禹門河、北山河洪水匯集到羅城村附近,使該村受淹;交城白石南河洪水出槽,大小辛村、賈家寨附近積水很深;象峪河在高花、史家莊、東羅、西羅村共決口四處;徐溝鄉進水。

災情最嚴重的是晉中盆地,尤以汾河西岸清徐、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一線。原榆次專區共19個縣受災,淹沒農田1.73萬hm2,倒塌房屋2.46萬間,死亡93人,大牲畜28頭,豬羊5265只。以上5個縣淹沒土地2.99萬hm2,其中有1.13萬hm2棉花地全無收成。受災村莊209個、5.4萬戶、20.7萬人,塌房3658間,死傷20人。

文水縣。全縣大小河道決口215處,其中,文峪河156處,磁窯河59處,受災范圍32個鄉,66個村,共計1.6萬戶,5.9萬人,14個村被淹,17個村被水包圍,災情最嚴重的是西宜亭、堡子、西明陽、蘇家堡、南張家莊、北武澇等幾個大村,水深最深3.3m,最淺也有1.6m,西宜亭全村房屋被洪水沖塌了341間,損失慘重。全縣7733hm2農田受水災,棉花3200hm2絕收,減產糧食900萬kg,皮棉137萬kg。

交城縣。磁窯河、瓦窯河、界河、白石河共決口10處,全縣70個鄉有56個遭洪災。賈家莊、城頭、大辛村、辛南、大營、大陵莊、成村、東汾陽、西汾陽等8個村災情最重,全縣淹沒農田2667hm2,有221hm2耕地變為石河灘,塌房5633間,死亡6人。

孝義縣。汾河洪水出岸,文峪河、濟榮河、孝河洪水無法下泄,頂托后漫溢,使4個鄉14個村遭受水災,淹灌農田1867hm2(占秋田的53.5%),塌房180間,水淹80戶。

祁縣。烏馬河、瀟河、象峪河決堤塌埝共22處,6個村莊被水包圍,全縣共淹沒土地3067hm2,倒房2847間,死亡3人。

太谷縣。降雨145mm,烏馬、象峪、咸陽河發洪水,全縣共淹沒土地2533hm2,沖毀土地66.7hm2,沖毀梯田159.7hm2,塌房1708間。

平遙縣。7天連續降雨139mm,全縣受災面積3667hm2,其中866.7hm2棉花減產六成以上,死亡10人。

介休縣。21個鄉受災,汾北鄉最嚴重,該鄉小疙瘩村水深1.3~1.7m。全縣淹灌土地142hm2,倒塌房屋490間。

壽陽縣。受災2200hm2,塌房窯1.7萬間(孔),死亡12人。

榆次市。倒房822間,死傷8人。

太原市。沖毀土地333hm2,塌房2457間,死亡2人,在市區內有1475間民房雨浸后倒塌。 汾河洪水下泄,災情波及臨汾和運城專區沿河兩岸部分鄉村。臨汾區段流量2000m3/s,霍縣、洪洞、臨汾、襄汾、曲沃等縣受災土地1933hm2,運城新絳、稷山、河津、萬榮、永濟5縣35鄉75個村莊受災,淹沒土地13萬hm2,17個村莊進水,倒塌房屋770間。

2、1955年8月8日太原市西山暴雨

1955年太原市西邊山區突降大暴雨,這是一次歷時短、范圍較小的短歷時暴雨(雨情當時未調查)。由于降雨強度大,使太原西部邊山各條支溝都暴發了山洪,萬柏林、南城、新城遭受洪水襲擊,尤其以萬柏林743廠宿舍區最為嚴重,洪水沖走入16宿舍區,涌進

3、

4、

8、9車間,地面積水深達1~2m,正在睡夢中的83人當即被洪水沖走溺死(其中兒童58名),倒塌房屋176間,個人財產損失約6萬元。

3、1956年8月上旬全省性大暴雨

1956年8月初,山西黃河、海河兩大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降大暴雨,全省共有68個縣(市)普遍降了中到大雨。雨區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東部和南部,雨區自北部恒山向南沿五臺山、太行山直至南部中條山一帶,較大雨量集中在晉南和晉東南兩個地區。最大暴雨點是陵川縣的東雙垴,8月2日至4日三天雨量為440.5mm,平順縣石城362.2mm,和順縣松煙345.2mm,潞安、長子、沁源、垣曲、解于、浮山、翼城、隰縣、陽泉、平定等縣降雨量都在100mm以上。

從8月2日到9日,全省遭受洪水災害的有42個縣(市),共淹沒農田1.98萬hm2,沖毀土地4707hm2,倒塌房窯4.9萬間(孔),5000多戶無家可歸,由于洪水造成塌山、塌房而死亡435人,受傷170人。此外,沖走大牲畜629頭,損失糧食78萬kg,沖垮防洪工程856處,渠道毀壞3379條,鐵路受水害142處,中斷行車共計246小時,其中,南同蒲鐵路出現三處較大水毀事故。

榆次地區的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平定、盂縣、壽陽等7個縣共127個鄉受洪水災害,成災面積840hm2,沖毀土地3187hm2,倒塌房窯洞2.6萬間(孔),沖垮水利工程544處,死亡179人。其中,災情以平定縣最嚴重,死亡18人,倒塌房窯3396間(孔)。昔陽縣30個鄉遭受洪水災害,有1573hm2農田受災,倒塌房窯5352間(孔),死亡23人。

南部運城涑水河和姚暹渠上游白沙河、青龍河也都發生了大洪水,洪水流經安邑縣境,在運城一帶遍地漫流,積水深0.7m,淹沒農田3333hm2。運城至解于鎮一線防洪堤決口十余處,淹沒農田600hm2。運城榨油廠和糧食局院內進水,全縣企事業單位經濟損失約400萬元。

平順縣全縣47個鄉,184個農業合作社受災,沖淹農田1.1萬hm2,全縣的秋禾歉收,倒塌房屋7907間,死亡109人,1745戶無家可歸,867戶被迫遷移。 此外,其他一些縣也有不同程度遭災。例如,五臺縣的金鋼庫村,洪水沖毀房屋260間,死亡5人。

本次暴雨洪水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平順、平定、繁峙三縣個別村子,在本次降雨過程中曾發生了毀滅性塌山事件。

4、1958年7月中旬山西南部大暴雨

1958年7月14日至19日,黃河中游以河南省澠池縣任村為中心,出現了一次歷時5天的大暴雨,任村24小時降雨量650mm。雨帶走向從東南向西北方向推移,雨區影響到山西南部運城地區中條山脈及涑水河流域。中條山南麓迎風面的垣曲縣城,7月16日一天降雨量達366.5mm;17日2時至8時,雨強為40.9mm/h。

雨區越過中條山脈擴展到涑水河流域時,雨勢雖有減弱,但籠罩面積較大。7月16日涑水河全流域開始降雨,16日至17日降雨強度增大,全流域發展到暴雨和大暴雨,18日降雨減小,19日基本雨停。在涑水河流域的雨區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推進,雨量自上游向下游遞減。15日至19日5天內,聞喜縣呂莊水文站以上平均降雨量218mm,其中較大點暴雨,有絳縣橫嶺關322.9mm(最大24小時降雨量為262mm)、東觀底166.4mm、呂莊161.2mm,姚暹渠上游平均雨量167.0mm,下游平川地區降雨量一般在100.0mm。

這次降水從絳縣的橫水鎮,經東鎮、聞喜、安邑、臨猗直到虞侯村、東張耿約100km的范圍內,洪水濤濤、汪洋一片。絳縣西下呂、田家堡等12個村被淹,涑水河北岸橫水鎮至安邑半坡,水深0.2~2m,洪水在安邑、馮村南岸出槽。馮村、北相鎮一線水深達1.7m,12個村莊進水。水頭火車站一帶浸沒在洪水中,造成南同蒲鐵路中斷停車。聞喜的相家園水庫和20多個小型水庫及塘壩被洪水沖垮,城關部分進水。姚暹渠上游夏縣境內河道決口15處,使太平街、小臺、禹王、侯村、李莊等10多個村莊進水,大臺、小臺村水深0.3m。運城苦池調洪區當時來水500萬m3(P=1%時最大調洪庫容407萬m3),沖決堤埝100m,有200m3/s流量直泄湯里灘,造成連鎖反應。黑龍埝決口16處,泄入鴨子池,又破東禁墻后(鹽池的最后一道防線),大量洪水進入鹽池,同時威脅運城,解虞境內河堤造成決口13處,西王、侯村、東張耿、和家營一帶水深達2m,北門灘和硝池灘積水盈溢,威脅鹽池和同蒲鐵路。

這次暴雨籠罩下的絳縣、聞喜、夏縣、安邑、運城、臨猗、永濟等7個縣,104個鄉,1272個村莊遭洪水災害。其中,17個村洪水進村,受災1.1萬戶,死亡75人,傷101人,牲畜傷亡157頭,倒塌房窯4.0萬間(孔),沖走糧食208萬kg。聞喜相家園、夏縣水頭、安邑馮村、北相、解虞、張耿、臨猗陳家莊、楚侯、趙家卓等12個村被淹,房屋損壞60%~70%。涑水河、姚暹渠決口62處,淹棉田2.5萬hm2,沖毀農田8400hm2,水利設施被毀7500座,鹽池損失芒硝2200萬kg,鹽660萬kg,全部經濟損失總價值為7000萬元。

5、“63.8”晉中東山特大暴雨

1963年8月1日至10日海河流域發生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暴雨洪水,主要暴雨區分布在河北、山西邊境,暴雨中心在京廣線、邢臺、邯鄲以西,太行山主脈以東。中心區雨量,東川口1519.9mm,郝莊1456mm,西臺峪1308mm,槲樹灘1552mm。點暴雨中心在河北省內邱到獐麼,實測暴雨量2050mm。處于子牙河,漳、衛河上游一帶,也遭受大暴雨襲擊。“63.8”晉中東山暴雨,主要集中在昔陽、平定、和順、左權、陽泉、盂縣、壽陽7個縣(市)的范圍。8月2日榆次出現暴雨中心日雨量102mm,該暴雨中心在東移中減弱。另一個暴雨中心由河南南部北移,3日影響到山西和順、左權等縣的東部,5日與西來的雨區合并,于7日雨區擴展到靈丘縣的南部。整個過程連續降雨達10天之久,過程雨量200~800mm。其中,主要降水量集中在8月3日至6日的4天內。10天內超過500mm的主要站有:昔陽501mm、郭莊594.4mm、樓坪655.5mm、和順526.6mm、新莊802.6mm、松煙790.7mm、平定東回725mm。其中7天雨量約占97%,4天雨量約占76%,最大24小時雨量占30%~40%,說明這次降雨強度比較均勻。如昔陽縣郭莊水庫24小時降雨244.8mm,按頻率計算接近百年一遇,但最大4小時雨量僅為60.7mm,頻率不足10年一遇,又說明這次暴雨持續時間長而且強度變化均勻,是“63.8”暴雨的一個特點。

暴雨區分布是由東向西、自南至北逐漸趨小。和順、平定兩縣的東部為暴雨中心區域邊緣,降雨量較大,和順新莊、松煙,平定東回為本次東山暴雨最大點。這次暴雨量在200mm以上的雨區范圍約為9000km2。

本次降雨量過程不僅持續時間長,總降水量大,而且波及面積也比較廣,造成東山地區一些中小河流洪水峰高量大。如和順、左權、昔陽、平定等縣所有河道出現了特大洪水。清漳河東支蔡家莊水文站8月6日洪峰流量694m3/s,東支下游松煙,西支左權城關一帶洪峰流量在1500m3/s,云頭底調查洪峰為2900m3/s,清漳河劉家莊水文站(河北省)實測洪峰達5660m3/s,是歷史上最大洪水,昔陽縣松溪河王寨洪峰2800m3/s,趙壁川700m3/s。均為歷史所罕見。

暴雨洪水造成東山地區災情相當嚴重。

和順縣。東部降水量500~800mm,西部150~350mm,全縣有15個公社受災,其中有12個公社災情嚴重,受災農田4733hm2,有3333hm2土地全部沖毀,3420條溝壩、547個蓄水池都被洪水沖垮,全縣所有公路,包括干線,縣社支線全被沖斷,有60km通訊線桿沖倒,13個公社電話通訊中斷,7個煤窯被淹浸,17個工廠進水造成停產。

全縣有9019戶因暴雨洪水發生房屋倒塌,共塌房窯3.8萬間(孔),城關公社45%房

屋倒塌,平松公社倒塌47%,松煙大隊倒塌5%,堯村大隊336間房屋,塌毀229間。城關、李陽、牛川、喂馬等四個公社發生嚴重溜山滑坡,共淤埋16個村339戶,其中272戶677間房屋全部被毀,牛川公社南嶺大隊,全隊38戶中有33戶被土石滾埋,麻地溝內有7戶社員,35間房屋全部埋沒。和順縣在這次暴雨中,使1757戶、6593人失去家園,19個奪去生命,傷殘50人。

左權縣。共有205個大隊、15714戶、6.1萬人受災,洪澇面積8000hm2,沖毀和淤埋土地3333hm2,沖垮水電站9處,水保工程(主要是蓄水池和谷坊)3080處,渠道96條,毀公路203km,其中有陽泉至左權,左權至榆社干線公路25km,郵電線路損壞82km,全縣倒塌房屋1.7萬間,死15人,傷53人,死牲畜67頭?;嫩偎?、鄭溝、羅漢交、廣巖溝、黑截等49個村莊洪水過后幾成廢墟。全縣洪水損失955萬元,其中水利設施損失164萬元。

昔陽縣。松溪河洪水暴漲,郭莊水庫超過最高洪水位1.38m,經積極搶險后才保住大壩安全。沖淤農田6067hm2,倒塌房窯5.6萬間(孔),17個公社通訊線路中斷。該縣的黃巖村,有80戶房屋家產全部被洪水掠去。

平定縣。全縣425個自然村,其中有369個村受洪水損害,沖毀土地1867hm2,倒塌房窯3.2萬間(孔),造成3574戶、1.4萬余人失去住處,死傷55人,22個廠礦企業停產。大石門水庫最高洪水位距壩頂僅0.5m,出現了嚴重險情。

盂縣。受災460個大隊,塌房窯5340間(孔),死亡3人,沖毀土地113hm2,漬澇327hm2。

壽陽縣。161個大隊遭災,受災面積733hm2,倒塌房屋2619間。

在這次暴雨洪災中,和順、左權、平定、昔陽、盂縣和壽陽等6個縣,共有2.98萬hm2農田遭災,其中8867hm2土地全部被沖毀,倒塌房窯15萬間(孔),死亡97人,受傷253人,死大牲畜105頭,豬羊3.2萬只,沖走糧食83萬kg。

6、“66.8”平定灤泉特大暴雨

1966年8月22日至24日晉中東山平定、陽泉、昔陽一帶發生了一場范圍廣、雨量大、強度高的特大暴雨。桃河暴發大洪水,陽泉市遭受嚴重洪災。

這次暴雨自8月22日午后,先在北部唐河及滹沱河上游山區的迎風坡開始降雨,雨量不大,分布零散,強度最大的唐河后莊站日雨量為85mm。23日雨區自東北向西南移動,暴雨區移至平定、陽泉、昔陽等太行山一帶及太原古交地區。23日下午雨量增大,傍晚雨勢逐漸減弱,直至24日早晨降雨先后停止。降雨主要集中在23日下午。據陽泉站實測最大1分鐘降雨量為1.72mm,最大1小時降雨量為67.5mm。平定縣東回雨量站23日13時23分至19時23分,實測最大6小時降雨量224mm,最大12小時降雨量276mm,最大24小時降雨量286mm。這次暴雨中心有兩個:一個在東部太行山迎風面的平定縣泉村,最大6小時降雨量453mm,最大24小時降雨量580mm,最大36小時降雨量610mm。另一暴雨中心在汾河上游古交區西溝村,最大6小時降雨量174mm,最大24小時降雨量為331mm。太原西山的梅洞溝雨量站,實測最大24小時降雨量156.3mm。

這次暴雨中心區自東向西移動,主要雨區長軸方向呈西北-東南方向約400km,南北方向約150km。降雨范圍東南起山東的夏津縣,西北至山西的靜樂縣。降雨是從東北向西南推進的。灤泉暴雨中心區200mm以上雨區范圍為1340km2,100mm以上為6440km2,80mm以上為11825km2,60mm以上的雨區包圍了西面的西溝暴雨中心,其籠罩面積達22125km2。

這次暴雨桃河陽泉以上全流域普遍降雨,從23日10時至21時12小時內全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89.3mm,最大暴雨強度集中在23日15時至20時的5小時內。由于暴雨集中,造成桃河全流域產流,各支溝均暴發了山洪。桃河陽泉水文站23日17時12分實測洪峰流量為1810m3/s,洪量為3630萬m3。按頻率分析近于20年一遇。

由于當時桃河堤防不完整,從賽魚到白洋墅南有7處653m的堤防決口,洪水洶涌沖入市區,水深1.2~2m,15條街道全成澤國,有62個工廠、149座倉庫、98個商店、22個學校、4個醫院、3座影院、16個居委會所轄的4048戶,以及陽泉汽車站、火車站均被淹。死亡57人,受傷80人,倒塌房屋1200間,直接受害2.6萬人。

23日15時20分洪水進入陽泉火車站站區,被迫停止車站作業,站內20股道軌中遭洪水破壞有1/3,沖走路基土方4萬m3,石渣3000m3。車站內433節車皮有281節被洪水沖壞,有25節傾倒。白洋墅地段沖垮鐵路橋一座,從賽魚到娘子關區間路基損壞嚴重,多座橋梁遭破壞,石太線運輸中斷,直至31日鐵路才修復通車。陽泉東娘子關、陳家莊、下盤石等幾座鐵路橋被破壞嚴重,直至9月15日石太線才恢復單線運行,使石太線前后中斷運行歷時達23天之久,是省內鐵路中斷的最高記錄。

洪水進陽泉市內,陽泉發電廠水源設備、煤庫、升壓站等設施被洪水沖壞,配電室爆炸,大部分儀表受淹,三臺電機有兩臺不能運轉,使全市部分輸電干線停電48~96小時。自來水廠有11個水源井被淹,造成全市停水一天、部分地區停水6天。市面粉廠全部淹泡在洪水中,600萬kg面粉和糧食被毀。木材公司有107m3木材漂入桃河。

另外,陽泉市郊區有7個公社也遭受洪災,沖毀農田125hm2,淤沒土地322hm22,潰決河堤27條,共計500m,毀壞渠道5260m,倒塌房屋731間,沖走糧食7900kg,煤炭1064t。

“66.8”暴雨洪水使陽泉市工業、交通和居民財產直接經濟損失達2200萬元。其中,物資遭受損失計有800萬元,各種設備損失550萬元,房屋損失800萬元,居民財產損失50萬元,造成的經濟損失總值達1億元之巨。

7、1973年7月7日陽城暴雨

1973年7月7日凌晨,沁河下游陽城縣大部分地區降暴雨和大暴雨,以西南部的獲澤河上游雨量最大,暴雨中心在董村公社的南溝、蘆家河村一帶。實測最大暴雨在董封水庫,一次降雨量184mm。其中7日5時至7時2小時內,降雨量98mm,強度之大為當地罕見。暴雨區內的董封、次營、駕嶺、西交、河北等公社一次降雨量都在150~200mm。暴雨以獲澤河上游最為集中,大小支流洪水洶涌而下,各河支溝洪水匯集到遼河水庫進口處,洪峰流量達705m3/s,使大壩造成漫壩潰決,垮壩流量為3600m3/s,下游城關地區遭受嚴重水災。此外,橫河、李圪塔、西交、楊柏等幾個山區公社,因山洪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嚴重。

這次暴雨陽城全縣24個公社中的23個公社、251個大隊受災,沖毀農作物6.75萬hm2。另有0.16萬hm2農田全部沖毀,淹浸房屋3953間,倒塌房屋968間。遼河、西固壁兩座水庫垮壩,后又沖垮陶河塘壩一座,死亡29人,死亡牲畜12頭,堤防潰決25.5km,淤埋機井9眼,沖走糧食17萬kg,縣繅絲廠、發電廠、應朝鐵廠等15處廠礦以及縣屬24個單位遭災??h發電廠水深1m,地下附屬設備全部淹沒,停產14天;應朝鐵廠水深最高達3m,四座高爐熄火。

這次暴雨農村災情也很嚴重。西交鄉竹鋪村,共有6.33hm2耕地中有5.67hm2沖成亂石灘,白桑鄉瓜底村,8名勞力在搶險中犧牲,西交鄉前竹園村共有9人連同31間房屋被洪水沖走,縣城南關大隊134戶進水,536人受災,在搶救集體小麥時8人犧牲,沖垮河壩7000m,40hm2高產農田變成了亂石灘。此外,淹沒水井60眼、機泵40部,毀樹1.7萬株;東關大隊110戶、495人受災,沖毀農田26hm

2、水利機電設備87件、機井15眼、化肥15t。

遼河水庫垮壩后,使下游的城關、尹莊、白桑等鄉的沿河村莊和15個廠礦深遭其害,17人死亡,3170間房屋進水,363間房屋倒塌,沖走糧食28萬kg,各種物資1.25萬件,毀河壩1.28萬m,淹耕地291hm

2、灘地125hm

2、水泥500t、木材66m3。

8、“77.8”平遙特大暴雨

1977年8月5日中部地區以平遙為中心,出現一次罕見的特大暴雨。這次暴雨有兩個主雨過程和兩個暴雨中心,第一個主雨時段在8月5日3時至14時,第二個主雨時段在23時至6日上午9時。降雨于5日凌晨開始,雨區由陜西省吳堡東移進入山西省,經石樓、柳林、中陽、汾陽一線移至平遙縣附近,形成特大暴雨中心。6日上午雨勢減弱,7日降雨基本結束.總降雨歷時58小時,總降雨量378.3mm,最大1小時降雨量63.5mm,24小時降雨量358.2mm。另一個暴雨中心在西部石樓縣的屈產河下游一帶,中心在裴溝水文站,5日3時至6日8時降雨量294.4mm,歷時29小時,最大24小時283.4mm。

這次暴雨中心區域呈東西向帶狀分布,平遙暴雨中心區東西長約250km,南北寬約100km。雨區范圍平均降雨量107mm。根據三日暴雨等值線量算350mm雨區范圍為92km2,300mm以上為265km2,200mm以上平遙中心雨區1080km2,裴溝中心雨區為265km2。大于100mm的雨區范圍已包括了裴溝暴雨中心區,其籠罩面積為1.3萬km2,其中包括孝義、交城、汾陽、文水、祁縣、介休、交口、中陽、離石、柳林、平遙、石樓等12個縣。50mm以上的雨區范圍約有2萬多平方公里,30mm以上雨區涉及省內海河流域40余縣。

這次平遙暴雨是1318年(元皇慶十年)以來的660年間最大的一次降雨。平遙5日的日雨量按水文頻率分析,接近于萬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由于這次暴雨主雨集中,強度大,造成平遙縣城平地積水,全縣地面徑流達1.7億m3,一些河川洪水暴漲匯入汾河干流,汾河三壩最大洪峰流量405m3/s,過程洪量1.69億m3,義棠站最大洪峰流量1010m3/s,過程洪量3.64億m3。在暴雨洪水的襲擊下,晉中、呂梁的部分縣遭受嚴重的災害,損失巨大。

平遙縣。8月5日城關一日降雨量達358.2mm,城北南政村310mm,強度之大,實為當地歷史所罕見。全縣17個公社,105個大隊受災,69個大隊被淹沒,受災面積1.32萬hm2,塌毀房屋1.9萬間,被洪水沖毀房屋2100間,死亡28人,傷181人,死牲畜1.05萬頭,沖走糧食80萬kg,2.9萬人無家可歸。沖毀溝壩地1867hm2,沖垮尹回、長則兩座小(一)型水庫和府底、冀郭兩座小(二)型水庫,塘壩16座,橋涵42座,水井1100眼,高灌站98處,渠道76km。平遙縣城內輸電、通訊線路及交通中斷,31個工廠進水停產。直接經濟損失約3000萬元。

汾陽縣。主要降雨集中在5日1天,降雨量195.8mm,個別地區達300mm以上??h境內的禹門河、虎義河、陽城河、杏花澗河、峪道河等九條邊山河道暴發洪水,洪峰流量在30~120m3/s。文峪河水庫開閘泄洪,因水庫下游區間洪水加入,河道洪水充盈,邊山洪水無法暢排,造成汾陽東半部內澇成災,其中積水深1m以上有5333hm2,0.5m以上有9333hm2,洪澇面積達2.87萬hm2。有14個公社,103個大隊受災,59個村進水計2.1萬戶,8.6萬人,64個村莊被洪水包圍,計1.7萬戶,6.8萬人,倒塌民房7149間,死6人,傷45人,2500余人因災染病。死傷大牲畜209頭,豬羊200多只,沖走糧食61萬kg,毀耕地2400hm2,沖垮江南溝小(一)型水庫一座,高灌站27座,水井212眼,蓄水池13個,橋涵182處。4個工廠因災停產,7個公社電訊中斷,大部分公路不通。

孝義縣。5~7日連續降暴雨188.7mm,5日一天集中降雨156mm,暴雨洪水使7個公社,48個大隊受災,淹沒秋田5933hm2,其中有2267hm2無收,48個村莊1481戶進水,倒塌房屋643間,5800人受災,西泉公社宜官大隊煤窯洪水灌入坑下,2人死亡,沖走煤炭7600t,糧食25萬kg,沖毀農田533hm2,堡子溝小(一)型水庫、石馬里(庫容70萬m3)水庫垮壩。

柳林縣。5~6日降雨量125~170mm,2533hm2農田成災,葦元溝、駕家坡、成家莊等公社1400多座流域治理工程被山洪一掃而光,山洪沖走土地933hm2,其中水地、溝壩田507hm2,黃河防洪堤壩沖垮多處,沖毀三個高灌站及900m管道,25臺機泵損毀,太軍公路和5條縣社公路遭破壞,交通中斷。沖垮康家坪、留譽兩座水庫及坪頭、下羅侯兩座正在興建的小(一)型水庫。

石樓縣。屈產河裴溝水文站4~6日三天降雨量294.4mm,最大33小時降雨量288mm。全縣14個公社,118個大隊受災,成災秋田933hm2,沖毀耕地352hm2,死亡4人,損失糧食4萬kg,倒塌房窯553間(孔)。

中陽縣。南川河上游降雨量在200mm以上,洪峰流量250m23/s,淹沒農田467hm2,公路96km,電訊線路86km。死亡6人,倒塌房窯400間(孔)。

交城縣。5日子夜開始降雨,全縣36小時內降雨量120~150mm,邊山峪溝洪水暴發,大小河道決口49處,淹秋田9933hm2,沖毀壩埝2600多條,土地307hm2,9個村莊進水,16個村莊被水圍困,倒塌房屋774間,死亡1人,毀橋涵50處,防滲渠3km。

另外,在暴雨中心以東的祁縣、介休及左權、和順、榆社等縣雨洪災損失也較嚴重。汾河大洪水向下游演進中持續時間過長,造成沿河兩岸堤壩決口,臨汾、運城兩個地區部分社隊也遭受到洪水災害。

這次暴雨洪災主要受災地區是山西中部北緯37°~38°之間的平遙、汾陽、孝義等15個縣,洪澇面積達8萬hm2,死亡70多人,沖垮小型水庫16座,塌房窯3萬多間(孔),平遙至介休南同蒲鐵路有35km被洪水沖壞,28km路基被淹,3km路基沖毀,3座橋梁沖斷,造成火車停運720小時之久。同時全省有26條公路干線,16條支線,100條縣公路遭損壞。平遙縣境內惠濟河鐵路大橋被沖斷。這次暴雨洪災不僅使山西中部十幾個縣遭受嚴重災害,而且,沿汾河下游各縣災情也十分嚴重。

9、1982年8月初南部特大暴雨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黃河中下游地區出現一次范圍廣、時間長、災情嚴重的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河南省,而山西南部陽城、沁水、陵川、壺關、垣曲、運城等縣是暴雨中心區域,雨區波及全省。降雨是從7月29日開始至8月5日晨結束,歷時7天。

這次暴雨過程,7月29日全省大部分地區降小到中雨,南部的垣曲、平陸和中部太原降雨30~50mm;30日雨勢明顯增大,雨區遍及全省并達中雨標準,大部分縣雨量在50~80mm,垣曲、陽城、沁水、浮山、翼城等縣雨量100~150mm。7月31日至8月2日,忻州以南地區全部籠罩在暴雨和大暴雨之中,日雨量最大的壺關縣橋上公社31日達330.1mm,陽城縣董封水庫8月1日24小時降雨255.7mm。這次降雨全省平均雨量125.0mm,時空分布不勻,南大北小。一次過程平均降雨量以運城地區最大為203mm,各地平均降雨量,晉東南為167mm、臨汾150mm、太原市134mm、陽泉市129mm、晉中109mm、呂梁99mm、忻州94mm、雁北60mm。壺關縣橋上688mm(6天)。超過400mm的縣有沁水412mm、陽城406mm、垣曲400mm。超過200mm的有11個縣,150~200mm的有15個縣?;\罩面積:雨量大于400mm的面積為2750km2,大于300mm的面積為6610km2,大于200mm的面積為15430km2,大于100mm的面積為82170km2。

由于降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所以除晉西北地區以外,省境屬黃河流域的各河普遍暴發洪水,沁河出現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汾河流域洪水也比較大,暴雨洪水所造成的災情十分嚴重,災情涉及到全省7個地區和太原、陽泉兩市的72個縣、500個公社、3600個大隊,受害54.8萬戶,人口228萬,洪澇總面積達8萬hm2,其中,減產五成以上的面積為4.2萬hm2。沖毀土地3.8萬hm2,沖垮塘壩55座,河壩581條,水利設施4590座,沖斷縣社兩級公路557km,倒塌房窯7.96萬間(孔),死亡190人,牲畜1.54萬多頭,經濟損失3.8億元。

沁水縣。沁河流域降雨350~450mm,支流梅河上游王寨公社雨量454.6mm,杏河、梅河同時暴發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分別為1270m3/s和880m3/s,兩河匯合處的沁水河監理站洪峰為2720m3/s,油房站洪峰2860m3/s,沁河鄭莊洪峰4420m3/s。

暴雨過后沁河兩岸被滔滔洪水充盈,全縣21個公社(100%),1644個生產隊(84%),14萬人(69%)受災。最嚴重的有城關、土沃、杏峪、鄭莊等13個公社,159個大隊,94個生產隊,6162戶,2.65萬人受災。全縣受災面積1.2萬hm2,沖毀土地5867hm2,倒塌房窯1.1萬間(孔),死亡30人,受傷207人,沖垮河壩229處,毀壞水泵站312處,水電站15處,機電井102眼,沖斷公路407km,橋涵92座,沖斷輸電線路208km,通訊線路509km,沖走汽車10輛,拖拉機15輛,沖倒樹木424萬株,溜山滑坡1293hm2,死大牲畜194頭,豬羊1.18萬只,263個社隊企業遭受損失,物資損失4萬余噸??傆嫇p失約1.1億元。

這次災情沁水縣城最嚴重,縣城沿杏河新街道由于堤防決口,全部沖毀,縣百貨公司84間倉庫所剩無幾;全城1/3地面被洪水淹沒,水深2m,92個單位和700多戶居民院內進水、工、商、機關、學校都受到損失,輸電、通訊、廣播、供水、交通全部中斷,總損失2400萬元。

陽城縣。全縣平均降雨328mm,西南部董封、楊柏、橫河三個公社雨量最大為550~600mm。8月1日17時起傾盆大雨,董封一帶在250mm,下游城關附近為132mm,以致獲澤河、蘆葦河各支溝全部暴發山洪,河水驟漲。全縣52座中小型水庫和塘壩,有49座蓄水超過警戒水位,溢洪道過水,沁河、獲澤河、蘆葦河三條河道沿岸110個村莊,39個廠礦,1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遭災??h城經濟損失535萬元。

全縣在這次洪災中,死亡35人,受傷185人,倒塌房屋1.7萬間(孔),沖毀土地6387hm2,水地3267hm2,沖壞水利工程1055項,其中,塘壩5座,水輪泵站6處,機電灌站210處,機電井139眼,小水電站14處,沖垮堤防323km;沖斷公路1072km,橋梁24座,損毀樹木20萬株,輸電線路384km,通訊線路485km,沖走汽車、拖拉機22輛,煤炭17t,全縣損失1.04億元。

垣曲縣。全縣降雨345~440mm,8月2日暴雨強度最大,日雨量達207mm。洪水沖毀河壩36km,土地1907hm2,死亡14人,塌房3678間,9400人無家可歸。沖壞機電灌站64站,人畜吃水工程61處,縣造紙廠、窯頭煤礦、陶瓷廠等10個企業停產,全縣公路干線全部中斷,沖毀橋涵40處,共計損失1500萬元。

涑水河流域。降雨在150mm以上,南同蒲鐵路永濟段路基局部沖垮,8月1日停車9小時20分鐘;運城鹽化局8月2日全局停產,原鹽、芒硝等損失10萬多元,直接損失155萬元,運城城區1/3地面被洪水淹浸,百余個單位被淹,1500戶進水,其中500家被迫遷移,地區五交化倉庫價值1500萬元的物資被淹浸。全地區直接經濟損失5322萬元。

汾河中游。降雨量100~200mm,太原市古交區邢家莊公社最大雨量249mm,汾河決口23處,長1276m,支流決口5200m,淹沒農田3067hm2,倒塌房窯1076間(孔)。

漳、衛河水系。黎城縣巖井、東陽關等7個公社,降雨量均在400mm以上。全縣倒塌房窯2000間(孔),死亡8人,受災農田3467hm2,35所學校停課,經濟損失達850萬元。壺關縣橋上、鵝屋等5個公社94個大隊受災,塌房3500間,5316戶家中進水。左權縣麻田、澤城一帶雨量為220~455mm,8個公社,182個大隊,1380戶,5.1萬多人受災,塌房1350間,受災農田2480hm2,其中有791hm2土地完全沖光,水利設施損失160萬元。

另外,在這次暴雨期間,一些地方出現山體裂縫、地層下陷和暴發泥石流等現象。山裂受災房窯1110間(孔),地層下陷受災房窯2.04萬間(孔),山體滑坡威脅22個大隊。太原市古交區邢家莊公社馬頭山大隊,山頭裂開100多米長、10cm寬一條裂縫,致使21戶被迫遷移;運城安邑公社下王大隊因地層下陷。井水四溢,使110戶住房倒塌或裂縫不能居住?;艨h閻家莊公社峪口大隊,兩天降雨207mm,8月1日凌晨,山洪暴發,接著山體滑坡,巨石亂滾,6.5hm2耕地頃刻變成石板坡,山下16戶社員的46孔窯洞全被砸毀,死亡11人。

10、1983年5月11日山西北部暴雨

1983年5月11日下午4時,雁北東部突降短歷時暴雨,這次暴雨雨區在沿恒山至東部太行山一帶直至晉中東山。強度較大,在不足1小時內,降雨量60~80mm。一些邊山河道暴發洪水,災情嚴重的是渾源、廣靈兩縣。

渾源縣。大仁莊2小時降雨量100mm,黃花灘、官王鋪一帶洪水暴發,王千莊峪洪峰流量948m3/s,使11個公社70多個大隊受災,沖毀耕地1133hm2,倒塌房屋1230余間,1725間民房進水,死23人,淹沒小煤窯8座,沖走煤炭2500t,經濟損失340萬元。 廣靈縣。在暴雨的襲擊下主要峪溝都暴發了罕見的洪水,壺流河洪峰流量達500m3/s,造成12個公社、83個大隊、7333hm2土地受災;倒塌房屋175間,478戶被淹,死亡5人;望狐糧庫被淹,毀壞糧食2萬kg;50座水利設施被毀??倱p失約150萬元。

天鎮縣。受雨洪災面積達1867hm2,沖毀土地15hm2,倒塌房屋12間。

11、1985年5月11日汾河中下游暴雨

1985年5月11日傍晚起,全省有37個縣(市)降大雨和暴雨,主要雨區在汾河中下游,一些河道暴發洪水。其中,太原市古交區降雨強度最大,暴雨洪水災害也最嚴重,降雨量在50分鐘內達74mm,獅子河暴發了2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洪峰流量為212m3/s,河道上游嘉樂泉鄉盤道、閣上、象耳腳等三個鄉辦煤窯坑口被洪水淹灌,5口主副井全部淹沒,22名礦工被淹死,沖走煤炭1.12萬t,沖走汽車一輛、平車56輛,直接經濟損失約70萬元。煤氣化公司在獅子河灘內的40余間工棚被沖淹,20人被洪水沖死;大量材料,機械等被沖走,損失110萬元。另外,曹坪鄉由于暴雨洪水造成塌山滾石、砸塌房屋4間,砸死3人,砸傷4人。常安鄉一名羊工被洪水沖走。

這次暴雨洪水僅古交獅子河洪水而喪生的就有46人,4個煤窯被洪水浸淹,沖走原煤和焦炭5.7萬t,沖走汽車和拖拉機9輛,倒塌房窯129間(孔),受災農田有1067hm2,沖毀土地213hm2,沖決河壩7500米,沖壞鄉村公路61km,樹木34萬株,淤井62眼,總經濟損失達445萬元。

12、1988年8月6日汾陽特大暴雨

1988年8月6日晨,山西中部汾陽發生一次特大暴雨,全縣遭受歷史罕見的暴雨洪災。

降雨是從8月6日凌晨開始,開始雨區分布在汾陽西南部,后逐漸向東北方向移動,并擴展到孝義、文水兩縣。降雨過程為8月6日凌晨1~8時,歷時6~8小時,出現兩個暴雨中心:一處在汾陽縣城西部北花枝一帶,中心點雨量為260mm;另一個暴雨中心位于杏花村西7km處的朝陽坡,中心點雨量250mm。6小時暴雨等值線籠罩范圍,200mm以上雨區面積北花枝中心區為43.8km2,朝陽坡中心區為28.8km2。100mm以上整個雨區為566km2,50mm以上為1383km2,25mm以上雨區為2442km2,并擴展到臨近縣境內。

這次暴雨主要集中在6日凌晨1~4時,據上金莊雨量站測報,最大降雨強度在1~2時內降雨量70mm,1~4時內降雨量為110mm。而暴雨中心3小時降雨量為200mm。在大暴雨的襲擊下,汾陽縣邊山20余條河溝暴發了洪水,造成部分河道溢決。沖向太綏公路的平川低洼地帶,洪水洶涌直下,勢不可擋。北部洪水向杏花鎮匯集,流量超過河道原設計行洪能力,致使遍地漫流,由于公路排洪洞失去泄洪作用,使大量洪水涌入杏花村汾酒廠內,積水深2m;西部洪水沖毀董寺河橋,并沖決北岸河堤;西南部洪水沖決河堤后淹沒西陽城村和吳家社村。

此次特大暴雨洪水,使全縣18個鄉鎮、318個村莊、5個居委會受災。其中,賈家莊、城關、陽城、峪道河、見喜、肖家莊、三泉、栗家莊等9個鄉鎮災情嚴重。被洪水圍困的96個村莊,其中以東堡、下堡、米家莊、北廊、董寺、太平、崖頭、圪垛、南關、東關、恐村、義豐南、申家堡、吳南社、昌寧宮、義安、潴城等17個村莊損失最為嚴重。大量洪水排退不暢,使全縣積水面積達3333hm2。

全縣遭受洪水沖淹農田2.57萬hm2,其中有1萬hm2絕收,糧食減產4475萬kg,經濟損失達5530萬元。3900多戶居民家中進水,倒塌房屋3600間,危房1.2萬間,1.5萬人無家可歸,49人喪生,淹死牲畜豬羊1500多頭。全縣水利工程損失約占40%,12條排灌渠道被沖毀;1033眼水井淤埋,沖壞200km防滲渠、58處人畜吃水工程。22處機電灌站、水電站1處、小型水利工程29處、兩處萬畝灌區以及多種建筑物遭受損壞,造成經濟損失達2045萬元。

這次洪災中縣和鄉鎮企業損失也極為嚴重。有127個廠礦企業停產,經濟損失約4200多萬元。此外,交通、郵電、輸電、供水等設施也被破壞。通訊全部中斷達17小時,300余根電桿倒斷,太綏公路沖斷兩處,12條縣級公路沖斷61km,塌方40萬m3,縣城自來水管道沖斷3處,兩個供水井淤埋,造成全縣城3天斷水,2處3kV輸變電站沖壞,10kV干線倒桿斷線25km,46km輸電支線和420km低壓線路全部沖淹,造成全縣停電3天。商業部門倒塌房屋、庫房21萬m2,180所學校受災。沖倒160株樹木,損失總價值約1.8億元。

第四篇:城市暴雨洪水災害感受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襲擊。這次強降雨的平均降水量高達170mm,死亡人數高達78人;北京受災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約190萬人;經濟損失近百億。面對這組數據,我一方面極為震驚。另一方面我很想知道:這暴雨洪水為什么會對城市造成那么大的危害?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暴雨就是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強降雨。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于一些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地質災害。暴雨常常是從積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積雨云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云內的水滴受上升運動的影響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

大家對“城市熱島效應”這個詞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對于大型城市,“熱島效應”還會引發“雨島效應”。由于大城市氣溫高、空氣中粉塵大,熱氣上升,形成周邊氣流向城市匯聚的運動。一旦上升的熱氣流遭遇高空強對流的冷氣團,形成暴雨,就使城市更容易成為暴雨襲擊的中心,即所謂城市雨島效應。因此,超大型城市容易出現市區暴雨的頻率與強度會高于周邊地區,而且這種現象將會長期存在。

城市人口資產密度提高,同等淹沒情況下損失增加;城市面積擴張,新增市區過去為農業用地,防洪排澇標準較低,而洪澇風險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變成了市內的排水渠溝,加重了防洪負擔;城市空間立體開發,一旦洪澇發生,不僅各種地下設施易遭滅頂之災,高層建筑由于交通、供水、供氣、供電等系統的癱瘓,損失亦在所難免。

結論:暴雨是產生洪水的先決條件。災害性洪水是吞噬生命、制造災情的罪魁禍首。分析暴雨洪水、認識現象規律,研究探索暴雨特性、掌握洪水的特點,才能在遭遇突發性暴雨洪水時更加有效地防御和應對,把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減輕到最低程度。

那么當暴雨水災襲來,我們的城市怎么辦?

通過查閱資料和相關了解知道:面對暴雨、洪水,各國各城市首先都是加強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但是河道水位迅速上升,使排水管網受到頂托,雨水不能自排,于是又加強了泵站的建設;而河道的行洪能力是有限的,且城市河道受兩側建筑物密集的影響,已難以拓寬,這就必須進行第一次理念的轉變。

即改變讓雨水盡快排入河道的傳統思路,轉而采取各種雨水蓄滯的措施,比如以立法形式要求新建、改建小區必須設置相應容積的雨水調節池,調節池中儲存的雨水可在洪峰過后排入河道,或作為綠地澆灌和城市清潔等用水。但是調節池容積過大會增加成本,而利用率有限,那么可以發展各種雨水滲透技術,促使雨水回補地下,轉變為有效的水資源。

也可以在城市建設上除了采用透水磚鋪裝人行道,增加透水層,減少硬質鋪裝等外,國外也運用了一些生態方法改善雨水系統條件。

結論:現代城市面對暴雨洪水顯得更為脆弱。除非隨城市的發展同時增大治水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否則必然會出現水災損失急劇增長的惡性局面。 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城市的人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化險為夷呢?

行人被困暴雨中應該如何有效防御:

如遇到暴雨,行人不要著急趕路,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地勢比較高的房屋內暫時性的避雨。切記不能在橋洞、有電線桿的建筑物、大樹以及屋檐下避雨; 如暴雨已沒過腳踝,可以拿樹枝在前面探路,以免掉入缺失井蓋的排水渠中; 在前進過程中,要注意路旁電線桿、變壓器、燈桿等,如有斷電線落入水中要繞行;

騎自行車時注意觀察,緩慢騎行,遇見情況早下車,盡量避開有積水的路面,避免水下障礙物或坑陷。

車輛被困在暴雨中如何施行自救措施 :

遇到車輛在前進過程中熄火,一定要冷靜,切記不要重新啟動發動機; 應迅速打開車窗而不是車門,這時因為水的壓力車門是打不開的,也可嘗試用安全錘等尖銳物品敲碎車窗;

車輛進入水后,第一時間解開安全帶并打開電子中控鎖,如果安全帶無法解開,要利用安全錘后面的刀子或者尖銳物品割斷安全帶。 如果你是在家里或戶外,如何預防及應對:

檢查房屋,如果是危舊房屋或處于地勢低洼的地方,應及時轉移; 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關閉電源總開關;

提前收蓋露天晾曬物品,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放到檔上或置于高處; 暫停作業,戶外人員應立即到地勢高的地方或山洞暫避。

最后結論:目前人類還不具有完全抵御暴雨洪水災害的能力,因此不能完全防止暴雨洪水災害的發生,只能通過災前、災中、災后的工作,在暴雨洪水災害發生時使其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程度。

第五篇:滁州市洪水災害

滁州市洪水災害調查與防治對策研究

張進 2012210477 滁州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間丘陵地帶,城市建筑在地勢低平的低洼的平坦地帶。滁州市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少雨,夏季炎熱多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長23天,夏季降水集中多大暴雨。城市建設分為新老城區,老城區城市排水管網較為落后,城市基礎建設較差,夏季集中降水,容易造成排水不暢,形成洪澇區。 地形

滁州市多為山地丘陵地形,而城區主要位于低地。滁城西高東低,山洪過城入河,滁城西面為瑯琊山風景區,降雨發生后,山脊以東的洪水全部經過滁州城區流入清流河。

西部低山丘陵儲蓄了滁州市區大量的用水,擁有眾多水庫,夏季降水,城市本身排水系統將要承受西部低山丘陵的排水和水庫泄洪加之城市本身處于地勢低平地區,加重了洪澇的危害。 降水

根據查閱滁州水利局相關數據,得到滁州市2014年,2013年,2008年各個月份的降水量數據做出了相關統計圖表和相關分析。

2014年滁州2014年“0724”暴雨洪水分析

7月24~25日,受2014年10號臺風麥德姆縱穿我市影響,滁州市全境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降大暴雨至特大暴雨,降雨量29.0~252.5mm,全市平均降雨量101.5mm。降水集中且強度較大

清流河滁州站24日19時36分起漲水位7.67m,漲至25日17時出現洪峰水位11.89m,洪峰流量335m3/s,水位漲幅4.22m,最大1小時漲率0.46m。清流河水位上升,造成城 市洪水難以排除,加之城西水庫,會峰水庫等水庫水位暴漲通過泄洪溝向下游排水,導致本身排水就不暢通的城市內部更是汪洋一片。

2013年滁州7月8日特大降水,造成水庫水位,城市河流水位暴漲,這次強降水也造成了城市嚴重內澇,尤其對像是滁州市低地地區水位更是達到了3m以上

受8號臺風“鳳凰”減弱成熱帶低氣壓影響,2008年7月31日20時至8月2日早晨8時,滁州城區累計降雨量479mm,最大4小時降雨265mm,降雨強度之大,為滁州有水文記載以來之最。 由于城區硬化面積大,降雨產生徑流大,洪水匯集迅速。同時,市區西面的瑯琊山山洪暴發,下瀉入城。而城區排水不暢,形成大量積水,內澇成災。

此次暴雨洪水使滁城50%以上地區被淹,城區主干道全部受淹,滁城對外交通的東大門清流路鐵路立交橋水漫橋頂,水深達9m,

紫薇南路最深處積水超過1m,城外的4個道口全被淹沒,部分路面水深超過1.5m,交通嚴重受阻。低洼處的廠礦企業、居民區受淹,銀花小區、老公安處、八里等地居民住宅,一度水至2樓。特別是經濟開發區受澇非常嚴重,華利包裝、

嘉泰科技、正大飼料等35家企業廠區進水,經濟損失高達1.29億元,市直工礦企業累計損失超過1.5億元。另有一些居民住戶被淹,損失無法計算

滁州市降水集中多集中在7月,而且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對滁州排水管網造成了很大壓力。

城市排水系統

滁州市區主要依靠四級排水防御系統,一是瑯琊山周圍水庫,二是水庫周圍的泄洪溝渠,三是城市排水管網與清流河連接通道,四是滁州市區清流河、龍蟠河注入城外。

滁城西高東低,山洪過城入河,滁城西面為瑯琊山風景區,降雨發生后,山脊以東的洪水全部經過滁州城區流入清流河。近幾年來,由于城市開發建設以及城市周邊地帶居民建房,建筑物大量增加,原有的山洪天然入河通道被堵塞,又忽視了導流撇洪設施的建設,使得山洪不得不匯集起來穿街走巷,淹沒民居工廠。

城市地下水系統標準低,排水慢。滁州市南部新城區地下匯水管道的管徑為0.7~1.2m。北面老城區下水道的管徑普遍較小,只有0.4~0.7m,個別地方下水道的管徑只有0.2m。雖然近幾年來隨著舊城改造建設,新換了一批大管徑的下水道,但仍有100km以上管徑在0.5m以下的小管徑下水道。這些小管徑下水道使整個城市地下匯水系統不配套,不暢通,大管徑下水道難以發揮作用,而且小管徑下水道極易淤積阻塞。目前,滁城地下匯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只有抗御2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所以一遇暴雨,便產生嚴重內澇。

排水明渠淤積,洪水出路受阻。滁州城區洪水的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是滁州內城河為城西水庫溢洪通道。自西向東流經滁城北部城區過東關鐵路橋入清流河。由于多年來沿河違章建筑物較多,且層層設障,過水能力由設計的300m3/s減至目前的不足100m3/s。一但城西水庫溢洪,沿河必然受淹。另一條是滁城主要排洪通道城西干渠,設計過水流量15m3/s,流經南面大部分新老城區后,入清流河,近幾年來許多渠段已用樓板封閉,有的渠段在封閉的渠道上又蓋起了建筑物,使明渠變成暗溝。

渠道周圍居民長期將垃圾向渠中傾倒,導致渠道淤積變窄,降低了渠道的過水能力,目前過水流量僅為7m3/s。所以,滁城發生強降雨時,城內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街道受淹難以避免。

沿河無堤防保護,清流河發水時滁城被淹,清流河來水面積1251.7km2,上游建有大中型水庫5座及眾多小型水庫,每逢集中泄洪流入清流河,加上滁河及主要支流清流河易受長江洪水頂托。而滁城分布在清流河兩岸,東南面的大部分城區地面高程15m以下,

由于沿河無堤防保護,內城河與清流河之間無控制工程,洪水從內城河上溯,淹沒沿河大片城區。

滁州防洪泄洪對策

在流域上游利用已興建的沙河集、城西、練子山3座大中型水庫,按設計的運行方案控制泄洪,削減洪峰,利用水庫泄洪閘水庫與水庫、水庫與區間洪峰錯峰。

在清流河滁州段,按照“人水親和、打造城市親水平臺”的建設理念,結合河道拓浚,采用局部開放方案,對河道進行綜合整治。沿清流河兩岸適當修筑防洪堤(墻),攔擋河道洪水,防止洪水漫灘淹沒城區。

城市左右兩岸的山丘區洪水,經開挖的撇洪溝攔截集中后,沿城外排撇入清流河,但較大的獨立支流仍然保持原有水系

2011年2月26日,滁州市發改委在市水利局防辦會議室主持召開《滁州市城市防洪系統北撇洪溝工程初步設計》審查會,參加會議的有市水利局、建委、規劃局、房產局、城投公司等。會議邀請了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滁州市水文局、滁州市建筑勘察設計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組。通過查勘了工程現場,聽取報告編制單位市設計匯報,并經討論后,專家組認為:北撇洪溝工程設計方案可行,設計資料完整,為阻止山洪入城,保護城區防洪安全,建設滁州市城市防洪北撇洪溝工程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是滁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撇洪溝南起瑯琊大道,沿規劃建設的西澗路西側,至西澗小區向北拐,穿西澗小區后入南湖。其主要功能是排撇瑯琊路以北至城西水庫南大閘之間的西部山洪,將西部山洪通過北撇洪溝排入南湖,下內城河,降低洪水對瑯琊路以北城區的威脅和災害,計劃投資約5000萬元。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黃土地基處理范文下一篇:海洋生物制藥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