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談談如何轉變政府職能

2023-04-12

第一篇:談談如何轉變政府職能

農村綜合改革中如何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并全面規劃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綜合改革是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著眼于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部署和重要舉措,對加快農村的改革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今年初,慶陽市委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印發了《中共慶陽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從各個方面、各個領域、不同層級做出了系統的安排部署,同時制定出臺了,細化了任務,明確了責任,對慶陽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時間表和達到的效果。到目前,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已全面完成,本次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重在政府職能轉變,加強了社會事務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無疑對加快慶陽市農村綜合改革指明了方向。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市縣級機構編制工作的人員,具體指導管理縣級以下政府機構設置和政府職能轉變工作,經過近幾年的不斷下鄉調研探索和研究,認為農村綜合改革的關鍵和核心,在于鄉鎮政府職能的科學定位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F就農村綜合改革下如何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分析如下:

一、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差距格局依然存在,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以及干擾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要著力解決市場體制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就必須進行農村綜合改革,要進行農村綜合改革。就必須進行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它是加快農村市場經濟建設步伐、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實現基層治理方式變革、加強自身建設謀求鄉鎮發展多維因素交互影響的先決條件。

一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加快農村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農村經濟取得飛速發展。隨之而來,農村經濟成份也由單一的集體所有制向集體所有制、非公有制等多種所有制形式轉變,農業生產結構也發生巨大的變化,由單一的種植業向綜合性的農林牧副等現代農業轉變。隨著改革的深化,農村社會結構也隨之變化,即由傳統的單一的農村社會到新型農村經濟和社會組織相繼產生的轉變過程,如各種專業合作社、互助社等;農民的思想意識觀念也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臣民意識、對權威的敬畏和盲目服從、官本位等思想日益消退,而農民的政治參與意識、發展意識、維權意識等思想觀念日漸確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社會環境的深刻變革,迫切要求鄉鎮基層政府適應新時期農村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農村市場經濟建設步伐,不斷推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因此,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加快農村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

二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必要保證。當前,我國西部正處在城鎮化迅速發展時期,城鎮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僅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功能,更需要發揮基層政府的協調服務、宏觀指導與積極推動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基層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根據先進發達國家城鎮化發展的經驗教訓,如果缺乏政府有效的干預和合理的引導,很容易出現市場的缺陷,呈現出小城鎮的盲目開發和無序發展等現象。政府應發揮科學引導、宏觀指導的作用,綜合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在市場體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上來彌補市場在城鎮化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消除影響城鎮化建設的體制性障礙。以我們慶陽市為例,改革開放以來,雖歷經五次大的鄉鎮政府機構改革,至目前,我市現行的鄉鎮管理體制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在機構設置和行政管理權限上未與城鎮化的要求相適應,政府機構設置龐大,條塊分割嚴重,據統計,我市一些鄉鎮包括近年來分配的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各種項目人員,工作人員多達200多人,鄉鎮加掛行業機構牌子的現象比較突出,有些鄉鎮多達40多個(絕大部分未經機構編制部門批準),并要求有專門的陣地和專職工作人員,這樣不僅造成職責交叉、工作扯皮,也因機構規模過小,使人力、財力分散,難以形成工作合力,致使工作效率低下。這種政府機構亂象無疑會造成在城鎮化的決策執行中出現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為了保證城鎮化的有序發展,必須解決政府的科學設置和管理、政府對社會經濟制度的創新等方面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為推進農村城鎮化創造必要的先決條件。

三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實現基層政府治理方式轉變的現實要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研究員曾經指出:?“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能僅僅著眼于機構精簡、人員分流和職能轉變,還需要著眼于治道變革的進程,與治道變革相適應”。這一論斷道出了基層機構編制工作者的心聲,在當前的農村綜合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基層機構編制工作者要把從傳統治理之道向現代治理之道的理念變化緊密結合到轉變政府職能上,建立有限責任政府,提高自身的社會管理創新能力,進而構建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從現實來看,盡管經過多次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諸多的不利因素,政府機構改革總是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政事不分,這不僅阻礙了農民和企業作為微觀市場主體地位的發揮,挫傷了作為農村社會基層組織單位的村民自治組織的活力。那么,要實現基層治理方式從全能到有限、從管理到服務、從微觀到宏觀的轉變,切實消除全能政府的“父愛主義”,筆者在基層鄉鎮調研中發現,政府為了做得更好,大事小事、該管不該管全部管,整天忙死忙活,長此下去,逐漸就成了一個無限責任政府,這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一個問題是,從社會損害理論來講,過度的照顧會使照顧者的功能弱化;第二個問題是承擔無限責任可能會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筆者在基層調研時,有一個大學生村官告訴我,有個村民跑來告訴他,有人在他家門口貼“牛皮癬”,讓我們派人給他刮掉,“牛皮癬”是誰的責任?是村上的責任嗎?所以,為什么會導致公信力受影響,是因為老百姓遇到了千千萬萬個性化的矛盾問題之后,都習慣去找政府,政府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解決居民的眼前問題,老百姓馬上就會覺得政府說話算不算數,既然說了有困難找政府,為什么不能幫我解決呢?我市個別縣為了滿足農民的需要,在縣直、鄉鎮機關抽調大量人員,每個村組長期派駐三至五名工作人員,專門解決農民提出的一些問題,為農民服務,這種過度的照顧會使照顧者的功能弱化,長此下去,導致農民思想渙散,無所事事,你政府就應該為我服務,當我有困難時,你就應該管,不管我就鬧,我就上訪,因此,政府不能承擔無限義務,改變“攬的寬”局面,必須減輕負擔。筆者作為基層機構編制工作的管理者和實踐者,建議下一輪鄉鎮機構改革的重點,應準確界定政府、市場與農村的關系,徹底轉變鄉鎮政府從全能到有限、從管理到服務、從微觀到宏觀的局面,在組織上為農村綜合改革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鄉鎮政府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雖然進行過幾次鄉鎮政府機構改革,但并沒有有效解決鄉鎮政府深層矛盾和問題。也就是簡單的設置幾辦幾中心,沒有有效解決機構膨脹和農村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大力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對鄉鎮發展提供歷史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對鄉鎮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鄉鎮政府工作在新時期面臨新的挑戰,迫切需要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創新意識,提高政府凝聚力,樹立一盤棋思想,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戰斗力。

二、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前提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鄉鎮政府作為我國行政體系最基層的地方政權組織,是鄉鎮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者和推動者,當然也應更好地全面推動和深化基層鄉鎮綜合改革。近年來,黨中央一貫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舉措,已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效果。2011?年鄉鎮機構改革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四個方面制定鄉鎮政府職能,為新時期鄉鎮政府職能的科學定位指明了方向,為農村綜合改革奠定了組織基礎。

一要深化鄉鎮政府由“無限管理到無限服務”服務職能

2011年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政府由領導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把無限管理、有限服務變為規范管理、無限服務,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群眾提供政策、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鄉鎮政府“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搞好公共服務、維護農村穩定”的職能得到了全面加強。同時,鄉鎮政府與縣直部門間關系進一步理順,機構進一步精簡,人員結構不斷優化,干部職工的競爭意識和緊迫意識明顯增強,從而提高了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這與我們要達到的目的還差之甚遠,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往往把地方政府作為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全能、無限政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是無限責任鄉鎮政府的真實寫照,受到傳統行政理念的影響,一直有著“無限責任政府”的觀念慣性,在發揮職能作用的過程中行使著直接管理微觀經濟的職權并緊抓著不放,習慣了干預一切、管理一切的模式。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鄉鎮政府基本職能定位在“有限責任政府”的層面,即鄉鎮政府在發揮其職能作用的過程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一個合理的邊界。因此,要堅決破除“無限政府”、“全能政府”的理念,應對一些不宜由政府承擔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逐步交由群眾或社會中介組織實施,變過去的直接管理經濟為間接管理。通過培植市場主體、組建產業協會、農民合作社、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等方式,加快鄉鎮職能轉換,逐步讓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協會、農民合作社等組織擔當經濟發展的主角,使鄉鎮工作從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

二要不斷強化從“人治到法治”依法管理職能

受長期人治傳統思想的影響,官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法律意識淡薄,使鄉鎮政府在決策上帶有很濃的人治色彩。如在我市的一些小城鎮規劃工作中,部分鄉鎮政府領導打著發展經濟的幌子而隨意改變規劃,造成大片土地浪費,被征土地農民多年無糧食吃。究其原因,還是傳統的“人治”思想因素在作梗。由于民主和法制不健全,農民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人們在享受經濟狀況不斷好轉的同時,而民主法治建設卻相對滯后。農村管理法規不健全,鄉鎮干部民主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戰略,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社會,從各個領域逐步完善依法治國措施,樹立“公民至上,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樹立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護法的理念。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如何建立法制政府、怎樣才能履行法制政府的職責,概括起來就是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法律意識,有效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運行。但在近幾年的鄉鎮政府運行中可以看出,在執法過程中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在涉及農民權利和義務的設定和調整的時候,出現一定的隨意性,對基層政府的形象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在加速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鄉鎮政府必須轉變職能運行方式方法,嚴格按照法定的內容、程序、方式,不得隨意的擴大自己的權力,隨意增加農民、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義務指標。鄉鎮政府只有在法治基礎上提供的服務才是規范化的服務。鄉鎮政府在創新服務的形式、方法、手段的同時,在服務內容、服務對象、服務標準上必須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律提供的規范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城鎮化的有序快速發展。

三要逐步實現“微觀管理到宏觀調控”社會管理職能

去年,我參加了上海展望學院的一個培訓班,有幸聆聽了浙江大學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華教授的講課,他講到教育體制改革中,浙江長興的教育券制度實踐。他說“這一實踐活動給我們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教育體制改革從最初形形色色的內容改革,到了其整體框架重構的時候,其實就是教育體制改革中最難的教育投資體制改革。長興的實踐已經證明了教育券有助于吸引民間資金,有利于促進競爭,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但我以為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這一制度是政府推出教育微觀管理層面的一個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也隨之發生轉變。在經濟領域,政府已逐步從許多微觀經濟活動中退出來,轉而致力于宏觀經濟調控上。”浙江長興的教育卷實踐活動已過去十多年了,然而,給我們的啟示將是永遠的。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社會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微觀管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鄉鎮社會管理創新迫在眉睫,而轉變鄉鎮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核心就是“抓大放小”,即由傳統的微觀管理轉向宏觀調控。政府對農村的宏觀調控的關鍵在于給農村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財政支持和資源支持,政府在農村問題上應該起引導作用,不應該過分地干預農村的正常社會秩序。通過合理放權和宏觀調控,進而實現鄉鎮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轉變。

四要穩步實現“直接干預到間接管理” 經濟管理職能

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部分鄉鎮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大多是屬于以行政指令為主要手段的直接干預,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下,依然存在很多誤區,部分鄉鎮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具體經濟活動,甚至代替企業招商引資、投資決策,而忽視了為市場主體服務營造環境,政企不分,使企業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這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格格不入的。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逐步從“直接干預”向“間接管理”的轉變顯得尤為迫切,這就要求鄉鎮政府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加強宏觀調控,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實現由“經濟管制”到“經濟調節”上來,嚴厲打擊各種非法經濟活動,通過規范市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秩序。

五要大力提倡從“專項管理到提供政策”公共服務職能

鄉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主要是由規范化的公共管理和高效的社會服務及穩定的社會保障構成的一個相互銜接和相互推進的行政運行體系,這就要求鄉鎮政府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鄉鎮的公共服務水平。鄉鎮政府作為行政層級最低的一級政府,是黨和政府與農民、農村溝通的直接紐帶,鄉鎮政府必須首先實現提供政策產品的基本職能,通過發放資料,舉行各種培訓班,不斷滿足農村、農業、農民的政策需求。其二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建設。充分發揮農民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作用,努力構建完善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其三要切實維護好農村公共秩序。要從生產資料市場、農村生產活動、農村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農民生活習俗、農村消費市場、農村社會治安等公共秩序入手,通過建立管理制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構建村級管理、社會參與、村民自治農村社會管理體制,通過維護公共秩序,推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三、如何在農村綜合改革中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綜合改革。那么,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就是加快農村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推進農村城鎮化、實現基層公共治理方式變革的必要保證。在農村綜合改革的背景下,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理順鄉鎮政府機構、合理安排人員,顯得更加重要。

(一)理順縣鄉兩級政府條塊關系。

經過歷次鄉鎮機構改革,目前,我市鄉鎮機構設置主要除四辦六中心外,還有許多垂直管理的機構,包括設在各鄉鎮的小學、初中、衛生院、派出所、司法所、基層法庭、國土資源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水利工作站、財政所、工商所、國稅分局和地稅所。另外,鄉鎮機構改革后,撤并在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原畜牧獸醫站、農機站和林業站,撤并在鄉鎮文化廣播服務中心的原文化站,目前也實行垂直管理。

上述垂直管理機構的人權、財權在縣上,但服務的對象在鄉鎮,使一些工作人員對鄉鎮的管理、指導處于應付差事;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體制問題,一些站所人員由于人事管理權在上,業務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揮,不服從鄉鎮統一指揮、調度,致使鄉鎮在管理調配上存在被動為難情緒,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夠。另外,垂管機構職能與鄉鎮事業站所職能重疊,如文化站與文化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與動植物疫病防控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與民政工作站、財政所與農經財政服務中心等機構職能重疊。鄉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至今還沒有經市級主管部門同意合并等,使鄉鎮機構難以消腫。因此,鄉鎮機構改革必須堅持上下聯動,進一步理順鄉鎮與縣級政府關系,合理劃分縣鄉職能,理順好條塊結合的關系,要加大力度同步推進縣鄉機構改革。

鄉鎮作為政府最小的一級政權組織,機構改革還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對區域經濟較發達、城鎮化進程較快的部分鄉鎮,應走擴權強鎮的路子,縣級職能部門要加大放權力度,能由鄉鎮管理的事情,盡可能下放到鄉鎮,特別是鄉鎮政府的財政權、人事權、執法權、監督權、指導權,使鄉鎮政府責、權、利相一致,合理調配人、財、物的流動使用,更好地服務于群眾。法律、法規規定由縣級政府部門承擔的責任,不能轉給鄉鎮政府承擔。同時,鄉鎮政府要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安全生產、土地管理、環境保護和市場監管等工作,要切實采取有效的法律法規措施,加強對派駐機構的協調和監督。

(二)建立靈活多樣的人事管理機制。

建立靈活多樣的人事管理制度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價值所在,也是鄉鎮機構改革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能否有效妥善的安置分流人員,直接影響到鄉鎮改革的平穩和社會安定。因此必須切實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起富有生機活力、競爭開放的鄉鎮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以充分調動鄉鎮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科學履行政府職能。一要合理安置分流人員,由于鄉鎮基層政府處于政權系統的末梢,人員分流安置的渠道和范圍相對狹窄,加之,近年來大學生安置全部在基層鄉鎮。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為轉變鄉鎮職能的一個重要課題??偨Y以往鄉鎮機構改革的經驗,要根據鄉鎮現有人員編制,建立合理的人員流動機制,在滿足鄉鎮工作的基礎上,對多余的人員,一方面鼓勵其積極參加市縣(區)組織的各種招錄招考,另一方面建議縣(區)組織、人社部門對從鄉鎮借調到縣直部門的人員,在編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能夠按直接調動辦理相關手續,這樣即避免鄉鎮人浮于事的現象,又避免了長期借調人員多頭管理的問題。也可采取縣鄉交流、鄉鎮之間互流、轉崗、離崗興業等方式,健全分流人員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分流人員轉崗再就業過程中的顧慮,確保機構改革落到實處。二要選派視野開闊、責任心強的年輕干部赴村任職,對表現優異的要提拔使用,同時,建立優秀村干部到鄉鎮任職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四要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估體系,以科學合理的考核評估方法,客觀、公正的評價干部,使鄉鎮干部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熱情。三要根據工作需要、農民需要和服務需要,千方百計拓寬高校畢業生的專業優勢和個人特長,將一些農機、農技、畜牧、市場經濟管理人才,通過各種程序選拔到鄉鎮來,充實一批、淘汰一批;要加強對文化、衛生、環保、便民服務中心等崗位的管理,實行定期和不定期對現有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進行考核培訓學習,避免“一朝進機關,永遠鐵飯碗”,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

(三)建立精干高效協調的行政管理隊伍。

首先,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筆者認為下一輪的鄉鎮機構改革要根據鄉鎮的產業情況、經濟實力、區位布局以及農村特點,重點圍繞職能轉變,定崗定責,依法核定人員編制,建立精干務實高效的服務型鄉鎮,不搞一刀切??梢愿鶕洕l展特點設置貿易發展辦、招商引資辦、規劃建設辦等特色機構;一些經濟規模小、人口數量少、面積小的鄉鎮,可以采取繼續撤并的辦法。其次,縮減行政管理層次。結合的鄉鎮黨政班子換屆,科學合理確定鄉鎮領導職數,大力提倡交叉任職,黨委副書記與鄉鎮人大主席可兼任,黨委成員可以兼副鄉鎮長,政府領導可以兼任部門主要負責人,切實精簡人員機構,精干機關隊伍。

(四)不斷深化鄉鎮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目前,一些鄉鎮事業單位管理松散,人員素質低下,服務水平較差,很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改革鄉鎮事業單位管理體制迫在眉睫。而解決這一問題要立足當前鄉鎮工作的新特點,緊緊圍繞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著分類實施、區別管理的原則,分階段按步驟有序推進鄉鎮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按照中央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標準,合理區分,對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中小學校、衛生院等事業單位要整合資源,增強其社會效益;對經營性事業單位,運用市場機制進行改制,使之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原承擔的行政執法職能統一由縣級行政主管部門行使或委托鄉鎮政府行使,行政職能相應并入鄉鎮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對功能相近、重復設置、服務領域窄的事業單位進行整合重組,提高公共服務資源的利用效率,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另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事業服務體系。要鼓勵民間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作為鄉鎮政府,應該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社會化、多元化和契約化。

(五)加強鄉鎮政府的自身建設。

農村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缺少一個環節,都難以實現目的。其中,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就是重中之重,不僅需要外在動力的牽引,更需要內生驅動的保障,這就要求鄉鎮政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高鄉鎮政府的自身建設能力。要不斷深化理論學習,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加強機關干部業務培訓,認真學習相關工作規章制度,掌握工作方法,提高業務水平。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鄉鎮政府。通過舉辦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進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的審查論證。健全群眾舉報、新聞媒體曝光案件追查制度;要轉變作風,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改進機關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堅持重心下移,倡導求真務實之風,控制各種考核、評比、達標活動。積極探索建立首問責任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以全新的鄉鎮政府形象服務農村綜合改革。

第二篇:政府監管與服務方式應如何轉變?

安慶市市政工程管理處

左雷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 高效的政府。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干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松懈,紀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筑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臺反壟斷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采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準,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 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量(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量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 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于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準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仆。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干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篇:聯系實際。談談如何使政府決策更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

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對策建議

政府決策是政府面對需要解決的一些社會重大問題做出某種政策或行為的選擇。政府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政府行為的成敗。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是提高政府決策準確性、降低決策失誤概率的前提。加強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設,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內在要求。加強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積極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這就深刻地揭示了政府決策民主化的基本涵義。而政府決策科學化,它要求決策過程必須建立在制度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程序,廣泛發揚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論證,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決策精度。決策科學化的意義在于控制決策的風險和成本,而決策民主化則使重大決策權力運用的過程和結果在民主的監督之下,為決策的科學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體制保證。要積極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首先要建立謀、斷結合的決策機制。“謀”,即專家、學者、智囊團;“斷”即決策者。謀斷相互分離又緊密結合,是現代決策的重要特征,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及政府面臨問題的復雜性,為了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決策領導者要聽取專家和有實際經驗的人的意見,走群眾路線,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智囊作用,建立謀斷結合的決策體制。其次要強化對重大政府決策的評估和論證。要求在論證中充分聽取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提出決策備選方案的利弊得失,客觀公正地進行評估,徹底改變目前論證流于形式的現狀。最后要從根本上提高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決策者是決策活動的舵手、是決策活動的指揮者,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政府決策的質量高低,政府決策受到決策者素質的制約。因此,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決策者進行培訓、讓決策者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從根本上提高決策者的素質和能力,是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減少政府決策失誤的前提。

二、不斷完善政府決策制度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完善專家咨詢制度,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的隨意性。因此,社會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和追蹤制度等的建立健全,是完善政府決策制度、確保政府決策做

到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必要內容。

1.社會聽證制度。聽證制度是政府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或作出某項行政決定時,聽取利益相關人意見的程序性制度。聽證是政府作出決定前的必需行為,它給利益相關人提供主張的機會,限制了政府行為的隨意性,聽證制度有利于避免過去政府決策缺少公眾參與機制的弊端。在聽證過程中,公民可以充分表達對各種未定方案的意見,使政府決策民主化得以充分體現,使政府的行政行為更加公正、合理,公民也容易接受。因此,在涉及公共事務的重大問題上,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采取聽證會的形式,聽取廣大民眾的意見,努力使我們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使政府決策更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

的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并且,為了健全、完善社會聽證制度,必須不斷提高聽證參與者的代表性。確保政府決策做到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2.專家咨詢制度。當今世界,國際國內政治、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化及政府面臨問題的多樣性,決定了政府進行重大決策前,要最大限度地組織相關專家群體,集思廣益,虛心聽取專家、智囊團的意見,才能減少重大決策失誤的概率。

3.社會公示制度。政府重大決策社會公示制度,也就是將政府決策程序及理由等公開,將政府行為暴露給公眾,使一些民眾關心,又需要民眾理解、支持和配合的政府重大決策,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通過這項制度使決策民主化落實在政府管理之中。我國政府過去決策偏離、政府被動糾錯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政府決策缺少透明機制。“公開透明”是經濟全球化對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許多國際公約和NT0規則所要求的內容。因此,為了規范政府決策行為,必須完善政府重大決策社會公示制度。

4.追究制度和追蹤制度。政府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就是要求“誰決策,誰負責”。決策失誤:屬于工作水平問題的,要進行行政處理;屬于違法程序的,要依法處理;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有以權謀私等現象的,要從嚴處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目前,雖然在法律上有瀆職罪的條件,在行政條例上有對瀆職行為進行處罰的規定,但是,即使瀆職官員被查出來,對其懲罰的力度也是不夠的,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必須把政府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與健全作為政府決策制度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快政府決策法制化建設步伐

政府決策法制化,就是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依法律規定的程序、制度進行科學決策。“一任領導一套方案”,政府決策的隨意性,必然造成國家財產的巨大浪費,招來納稅人的不滿和憤怒,政府形象受到嚴重損害。為了防止政府決策的隨意性,必須加快政府決策法制化建設步伐。為此,要求應有規范政府決策行為的法律、法規,這是依法決策的前提條件。在有關法律、法規中涉及決策行為的,應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在《行政組織法》中關于決策權的劃分,行政決策權行使的方式,決策者的法律地位、資格等的規定;在《行政程序法》中關于決策基本程序和制度的規定;在《刑法》中關于違法決策的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等。通過建立和完善有關行政決策的法律、法規,使法律能真正反映決策的規律,確認決策權行使的正當范圍和方式,使決策行為有法可依,實現政府工作程序和方式的法制化,防止政府決策的隨意性。法律一經制定。任何人不能憑自己的權威逃避法律的制裁;也不能以地位優越為借口,放任自己或下屬胡作非為,而要求免受法律的制裁。

第四篇: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談談我的入黨動機的轉變

敬愛的黨組織:

第四十五期黨課培訓班第一次上課。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很榮幸地成為了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在開班典禮后,文學院黨委書記譚根穩為我們上了第一課,其中他談到了入黨動機問題。譚書記說道,入黨動機不正確的表現包括功利型、虛榮型、盲從型、被動型、成才型和情感型。

反思自我,以前對于入黨確實抱著不正確的態度。在高中時,我曾經在作為黨員的外公的指導下,寫過一次入黨申請書,但是因為未到十八周歲,所以無法成為預備黨員。當時,我還不清楚成為黨員到底意味著什么,只是應家人的要求而做。上了大學之后,看著身邊不少同學都積極寫入黨申請書,上黨課,成為黨員,我也隨大流地再次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但是即使那時的我依然不懂,只是盲目地覺得成為黨員對于以后找工作比別人更有優勢。

對此,譚書記也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師兄師姐確實很不錯,給用人單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他們才更愿意接納黨員。但其實,那些已經成為黨員的師兄師姐不是因為黨員而受別人青睞,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夠優秀。這也促使我們繼續進步,向他們學習,只有讓自己更優秀,才能夠符合黨員的要求,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實的黨員。

現在,我的觀點已經轉變了。正如譚書記說的那樣,入黨的目標、動機應該是要立志為****事業而奮斗,應該是為人民服務。黨員應該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又是勞動人民中的普通一員。我們入黨不應該是從自我出發,而應該從為祖國、為人民的角度出發。

對于一名黨員來說,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權力,但更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就像譚書記所講,要成為一名黨員,要比別人更努力,付出更多,比別人更優秀,才能夠配得上“**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

所以,黨員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的體現。

匯報人:好范文

第五篇:談談對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反映,是對我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歷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我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對經濟發展規律從自然遵循到自覺遵循的長期過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剛剛復蘇的中國經濟,由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變,經濟體制改革的伴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突飛猛進。這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但是,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問題的另一方面,我國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特點具有明顯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數量壓力巨大,活動頻繁,規模龐大;資源和生存空間相對緊張;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資源和重要的礦產資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主要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繼續增加,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繼續,并逐漸向農村蔓延。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些企業或單位片面追求GDP數量的增長,只注重經濟效益,極力推行掠奪性消耗自然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樣的快速增長持續的時間越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越大,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方式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對經濟發展指導原則的新發展新跨越。

我們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已經認識到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別是強調了從粗放式經濟向集約式經濟的轉變,為此,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對新的世紀經濟運行特點的認識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經濟發展方式的理念。這是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新發展,新跨越。經濟發展方式是指經濟發展的方法、路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經濟增長轉變為集約式經濟增長;把盲目地單純追求GDP量的擴張轉變到更加注重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質量上來;把見物不見人的陳舊理念轉變到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切實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發展理念上來。

為此,我們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本質上就是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的發展。是保持合理適度的人口增長;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身體和文化素質;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體現在改善民生上,這樣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內容。這樣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新發展,新跨越。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是對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全景式覆蓋。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方針和戰略也有很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相對經濟全局而言的,是關乎整體經濟發展大局的,對各項具體工作方針起指導作用的總方針,所以是重要方針。是影響經濟發展方向的,關乎我國經濟大局長遠和未來走向的,對各項經濟方針政策起統領作用的總戰略,所以稱為重要戰略。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又體現在各項具體經濟發展任務之中。

其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其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

其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進一步擴大內需。

其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其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主要方向: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投資、出口、消費協調拉動轉變;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

一、第

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

—1—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感想下一篇:特色鎮發展的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