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儒家經濟思想評析論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儒家經濟思想評析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菊俊洞髧绕稹吠ㄟ^講述過去五個世紀中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成敗來探索當今時代尤其是中國崛起的新型道路,但是站在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的宏觀角度,這種探索對當代中國社會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負面影響,相當程度上誤入了教育的歧途。

儒家經濟思想評析論文 篇1:

當代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負面影響研究

[摘 要]西方經濟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并體現著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必須正視和防控這種負面影響,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政治認同教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凈化網絡宣傳平臺,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確保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西方經濟思想;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負面影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032

1 當代西方經濟思想的典型特征

1.1 個人自由是西方經濟思想的核心價值準則

個人自由是西方經濟中最普遍的特征。它倡導“市場無所不在”,反對國家干預;其本質是以反凱恩斯理論的名義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國家資本主義和反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徹底的政治意識形態理論[1];主張全球自由化,極力維護美國等西方主導下的自由經濟,全面推行貿易自由化和國際化;宣揚福利個人化,以經濟理論的自由化和市場化,拒絕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認國家干預。

1.2 功利至上是西方經濟思想的核心目標

在西方哲學中,“人的邪惡”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起點。杰里米·邊沁是功利主義的奠基人,以人類追求享樂和避免苦難的功利主義作為衡量正義、美德的標準。認為“尋求庇護和快樂”的人性決定了所有人的行為。事實上,這里所謂的“樂”就是“功利”。西方經濟思想保護個人利益最大化,為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提供理論支撐。[2]

1.3 增長制勝是西方經濟思想的價值追求

西方經濟思想認為,只有通過資本投資才能獲得財富,經濟增長才是個人財富增加的目的。為此,國民經濟以國民收入的實際財富作為標尺,以具體數量的增長來判定經濟形勢。

2 當代西方經濟思想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負面影響

2.1 對我國指導思想一元化進行挑戰,沖擊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隨著西方經濟思想的不斷涌入,充滿欺騙、誘惑的西方“民主”“自由”“人權”等所謂的“普世價值”不斷滲透到意識形態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如民主社會主義“自由”“公平”“團結”的價值觀否定科學社會主義。[3]這導致一些人在西方社會思想的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走向懷疑和混亂,使馬克思主義的身份傾向于下降,開始懷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另外是道德異常,信仰迷失。

2.2 對共同理想的認同有所削弱,理想信念無根化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社會變革時期,一些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突出,造成了人們的現實困惑、混亂和迷茫。同時,引入了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指責科學社會主義并非真正社會主義,而是倡導“第三條路”。[4]我國社會的年輕一代,因為年紀輕,政治素質不完善,看待問題的思維比較簡單、直接,更容易受到西方社會的蒙蔽和欺騙,從而懷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真實性。

2.3 破壞社會道德風尚,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在西方社會傳播的思潮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傳統的規范和倫理道德均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新自由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傳播,影響了中國社會階層的價值取向。一些人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放棄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變成個人主義,失去了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價值觀。消費主義以自我滿足,物質享受為追求的起點,使某些人混淆真理的界限,形成金錢崇拜、享樂主義和狹隘功利主義等不健康的價值觀,甚至喪失了基本道德底線和社會責任。

2.4 大肆挑撥、蠱惑、欺騙和誤導,動搖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無孔不入地滲透并傳播其“文明”,歪曲和妖魔化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的文明,以此凸顯其文明的優越。當前,一小部分人只看到眼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卻看不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產生了動搖,甚至失去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開始追求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社會思想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理想的社會制度,以各種方式破壞社會主義,甚至在某些事件中利用公眾不滿煽動群眾攻擊政府。[5]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西方社會思潮的真正意圖,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相信社會主義發展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5 爭奪教育對象,增加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廣泛傳播,對主流思想教育提出了各種挑戰。首先,西方社會思想的涌入,在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對象溝通的過程中,有些人被西方社會所欺騙,不能正確地理解其本質和邪惡的意圖。[6]其次,當代中國主流思想教育內容受西方社會思潮影響進而受到質疑,由于中國主流思想教育工作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加上各種西方社會思想的混亂和干擾,進一步增加了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

3 積極應對影響,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地位

3.1 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樹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要求

目前,各種網絡社會思潮激蕩和碰撞,對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時代的影響,人們獲取信息和方法更加多樣化,所有時間都可以獲得海量的思想。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影響下,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表現出了多元化、分散化、功利化的傾向。[7]因此,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指導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給予不同社會思潮有針對性的回應。同時,充分運用唯物辯證法指導中國經濟主體創新和市場經濟形式的完善,實現良性、和諧、持續的發展。在思想引領工作中,倡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先奉獻后索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人生價值導向。

3.2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是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途徑

大學歷來就是各種文化思想交融、交鋒、交流的“自由場所”。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有科學文化素質,更需要有可靠的政治素質。因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應適當加強對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批判,并對多樣化社會思潮間的本質區別給予明確的評析和區分,讓他們在批判中學習、認同乃至信仰馬克思主義。第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以及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堅定信心。[8]

3.3 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需要

文化自信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傳統文化,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蔑視傳統、數典忘祖,否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一些年輕人缺乏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抱著文化無用論的觀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特征,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認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具有強大的現實效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不斷提升青年文化歸屬感,增強青年的民族文化自信。但應該注意到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一些社會思潮如新儒家思想,強調回歸傳統文化的態度值得肯定,但過度肯定傳統文化而缺乏自我批判、過度堅持儒學中心地位等是需要警惕的。

3.4 構建和凈化網絡宣傳平臺,是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保障

隨著信息新時代的來臨,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的關注和利用。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說過:“誰有信息,控制網絡,誰將擁有世界?!蹦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西方強大網絡文化的挑戰,腐朽網絡文化的侵蝕,網絡主體意識的覺醒和網絡道德責任感的弱化等特點和困境。[9]互聯網上一些虛假信息、反動言論對網民的思想行為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對此,要做好信息技術時代的思想文化工作,宣傳、鼓勵和支持搭建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平臺,切實提高公眾自我認知水平和社會參與的責任感、幸福感、成就感。

3.5 增強政治認同教育,是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戰略基點

公眾對政府主要的執政綱領和治理措施認同程度越高,國家政權就越穩固,政治制度就越穩定。增強政治認同教育,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各高校依據自身實際,探索出產學研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第二,要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在實際操作中,要在集體主義的原則下進行“團隊精神”塑造,力求使大學生將個人的聰明才智、奮斗夢想與國家、民族事業融合在一起。[10]第三,要加強社會主義教育。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發展是前進與曲折的統一,深刻領會處在較為落后的經濟文化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特殊困難。另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深切感受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項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堅定信心。

參考文獻:

[1]李文閣.準確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要求[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2):11.

[2][古巴]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中譯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39-40.

[3]解松.當前主要社會思潮及其影響[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9(2):43.

[4]時統君.多樣化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問題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1(4):7.

[5]王增杰.政治定力:黨員領導干部的重大現實課題[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1):25.

[6]韓秀紅.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塑國家發展之魂[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15.

[7]李建德.“普世價值”與普世價值辨析[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4(2):25.

[8]楊曉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0(2):44-46.

[9]楊邦榮,華昊.走向破滅的神話——新自由主義的實質與危害[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4(2):25.

[10]揭曉.文化軟實力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J].前沿,2011(16):17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課題“西方經濟思想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AS160199)。

[作者簡介]康紅蕾(1983—),女,河南鞏義人,福建醫科大學思政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網絡輿情與思想政治教育;吳任慰(1971—),女,福建醫科大學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作者:康紅蕾 吳任慰

儒家經濟思想評析論文 篇2:

對紀錄片《大國崛起》的評析

【摘要】《大國崛起》通過講述過去五個世紀中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成敗來探索當今時代尤其是中國崛起的新型道路,但是站在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的宏觀角度,這種探索對當代中國社會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負面影響,相當程度上誤入了教育的歧途。

【關鍵詞】大國崛起;儒家傳統思想文化;文明

紀錄片《大國崛起》講述了自歐洲中世紀末期開始的九個世界性大國先后崛起和衰落的歷史,作為一部面向全國大眾的歷史文化性質的紀錄片,它的出品究竟對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及其傳統文化意味著什么?又對中國國民尤其是以當代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有著什么教育意義?而隱藏在這些問題背后的最根本的因素又是什么?有鑒于此,本文將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角度,從歷史文化的宏觀視野對這部紀錄片進行評析。

一、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宏觀角度下《大國崛起》的特征

1、側重于積極正面的描述,缺乏客觀全面的講解

歐洲中世紀之后伴隨著西方大國崛起的不僅僅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沖破中世紀黑暗的啟蒙思想與科技創新,還有一系列赤裸裸的殖民擴張和暴力侵略,而隱藏在侵略與擴張背后的根本因素則是西方資本主義原始文明本身所固有的自私自利以及對財富和名利的極度貪婪。馬克思在談起資本主義的這種原始積累時就曾指出:“大家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倍鞲袼乖凇秶窠洕鷮W批判大綱》中論及這種發展方式時也明確表示:“這種從商人的彼此嫉妒和貪婪中產生的國民經濟學或發財致富的科學,在額角上帶有最令人厭惡的自私自利的烙印?!比欢?,這部紀錄片在以一種較為正面積極的態度,來講述大國崛起的歷史時卻又恰恰忽略了用一種客觀全面的態度來審視這段歷史最黑暗的一頁。

無論是15、16世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還是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亦或是兩次工業革命時代的英法德俄日以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獨領風騷的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在介紹它們的崛起時除了展示它們在文化、科技、制度、教育和政治經濟力量方面的進步之外,對于其在立足于這種力量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征服擴張則冠以一種中性、單純而又簡單的描述,淡化其侵略、剝削與暴力的色彩,同時還帶有近乎于崇拜的語氣與態度。例如片中關于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介紹:“持續的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帶動了對商品的需求。英國建立起一個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引領著世界的發展?!倍谡勂鹞鞣轿拿魅肭炙鶐淼膫r,就像“與歐洲人的擴張相伴隨的,卻是美洲兩大文明中心的悲歌”那樣,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2、主題思想傾向于現代文明,漠視中國傳統文明

紀錄片的主題無非是以九個世界性大國的發展歷史為參考樣本,從而探索和總結新時期大國崛起的方式與經驗。然而,片中對于方式的探索和經驗的總結無疑更加傾向于現代化的文明思想,而對于從中國傳統文明視角出發的探析與反思則極度缺乏甚至于被漠視,因此,就像“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蹦菢?,通過這部紀錄片對國家發展歷史、經驗的考察探究就使得現代文明成為了符合世界潮流的先進文明,而以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為主流的中華文明則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無形之中成為了一種阻礙社會進步的落后文明,并在與現代文明相比較的過程中使得當代中國人對其失去了長久以來的堅定信心。對于現代文明,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以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之后的西方現代文明為主的,其核心理念就是立足于個人主義之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競爭和探索發現以及科技創新。

也就是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紀錄片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功崛起的秘訣被概括為對財富的渴望和在這種渴望的驅動下所進行的海洋探險活動以及隨后的暴力侵略,荷蘭則是依靠全球殖民貿易走向了商業立國的道路,大英帝國立足于政治制度的保障和工業科技的創新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的全球霸權,法國在強大的君權與法蘭西民族獨特的資本主義啟蒙思想文化的指引下稱霸歐洲,而德意志、日本與沙俄以及之后的前蘇聯則以國家力量為主導,開辟了自上而下的戰略趕超式的強國之路,至于美國,通過國家的統一、對資本主義民主獨立的堅持和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發明、探索冒險的文化制度環境,依靠移民們所帶來的歐洲工業文明成果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梢钥闯?,片中對這些國家強大原因的概述基本上都可以歸結于現代文明的支撐,與之相對照的是近代中國飽受侵略的屈辱歷史,而中華傳統文明則在這種對比下很自然地在國人意識觀念中成為了落后于時代潮流的文化并進而遭到了漠視。

3、西方文明情結與資本主義色彩濃厚

紀錄片在敘述九個大國崛起的歷史時,著重介紹了每一個國家的文明,這種介紹是站在這個國家歷史思想文化的角度展開的,因而這部聚焦于公元1500年之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占統治地位時代的大片就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深刻的西方文明印跡,即使是對東方國家日本的歷史敘述也依然不例外,“迅速向工業化邁進的日本,在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也開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有一首打油詩這樣形容:敲敲短發蓬松的天靈蓋,文明開化的聲音就響起來?!币虼?,這也就導致了前文所提到的其主題思想對西方文明的傾向以及人們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西方文明情結。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國家的崛起都與資本主義的巨大發展相伴隨,即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君主制國家走的也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式的道路,而像沙俄帝國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的1861年農奴制改革,走向的也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所以,片中從各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角度展開的分析也就使得這部紀錄片擁有了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這些色彩既有“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的豪情”,也有“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強大的宗教熱情”;既有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和天賦人權的資本主義啟蒙思想,也有基于個人主義之上的“自我奮斗、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當然,也包括以競爭價值觀為基礎的探索創新、開拓征服的資本主義科學信仰。

二、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宏觀角度下《大國崛起》的失策

1、紀錄片中“大國”與“崛起”的思想誤區

(1)儒家原初思想中的強國之道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庇蛎癫灰苑饨?,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取天下者,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在先秦的三位大儒孔子、孟子和荀子看來,國家崛起為一個備受矚目、天下歸服的大國、強國,靠的是仁政、信義與德威,而非武力的壓迫、陰謀的施展和功利的奪取。因為“絜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睋Q句話講,若要維持國家鼎盛的長久,唯有從根本上依靠禮儀與德治,而鐵血與殘暴的統治壓迫遲早會將國家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中國的疆域不斷擴大,但這是民族融合與歷史發展背景下的人類社會客觀發展規律的體現,與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占領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自西漢武帝確立儒家學說正統地位之后的兩千余年,絕大多數的時間里,我們從未真正主動地發起過對外的侵略擴張。與之相反,正是因為踐行了儒家以德治國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成就了中國封建社會諸如貞觀、開元、康乾這些聞名古今中外的巔峰盛世,還使得漢唐時代和明清時期國家穩定、民生殷實的大一統王朝延續了上千年之久。即使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遼宋夏金這樣的亂世,以儒家道德禮儀立國的思想在中華大地上也依舊沒有改變。正是靠著儒家原初思想中的強國之道,我們的先祖創造了領先于世界長達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并在世界其他文明或覆滅、或變質的大背景下使其綿延至今。

(2)儒家傳統治國思想映照下的野蠻之舉

如果說從古至今中國的崛起基本上是和平崛起的話,那么始于十五世紀的西方大國的崛起則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種野蠻之舉。前文已提到,西方的發展不僅有其自身的文明因素,更有立足于這種因素力量之上的暴力行為。在談及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君主國家時,紀錄片就曾描述道:“在堅船利炮的猛烈攻擊下,葡萄牙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在16世紀初的前五年中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與葡萄牙在東方的收獲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掠奪更加直接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薄顿Y本論》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币蚨?,片中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其他大國很大程度上就由于資本主義這種天生的暴力基因走向了武力侵略的道路。馬克思在談起這些國家的殖民行為與資本擴張時說道,這種行為“一部分是以最殘酷的暴力為基礎”,而且“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馬克思所言不無道理,大不列顛、法蘭西和德意志建立的全球殖民經濟體系靠的是其先進的堅船利炮并且相互之間還因此爆發了一戰。俄國在中亞的滲透和遠東的擴張也是以武力為后盾,而日本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和掠奪經濟資源則干脆發動了侵略東亞的戰爭。同時,這些帝國內部諸如資產階級、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與工人農民階級的反抗之間的矛盾也不斷激化?!敖裉?,在20世紀后期,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亂都是對這種歐洲霸權的不可避免的反應?!睙o論是巴以沖突還是印巴戰爭,亦或是朝鮮半島問題等,大都是上述資本主義大國遺留下來的殖民問題。如前文所述,自古以來的強國崛起都是仁義道德為先,給國內、周邊乃至世界帶來的是和諧福祉、是互惠雙贏,唯有此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大國崛起,而靠不義之兵戰劫掠崛起從而被稱為大國的在儒家治國思想中聞所未聞。因此,紀錄片淡化西方大國崛起的暴力色彩、側重正面敘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美化資本主義的行為。

2、兩種核心價值觀宏觀比較下《大國崛起》的失誤

“觀夫儒門‘仁’之為學,誠以為本,恕以出之;修己推己,立人達人能深入人心而歷久不衰者,蓋有由矣?!?,“歐洲的優勢是經濟自由放任、政治和軍事的多元化以及智力活動自由的一種結合,這些因素在經常的相互作用中產生了‘歐洲的奇跡’?!币簿褪钦f儒家傳統文明的本質就是一門以德立身治國、以道和諧天下,最終達到大同的教育學說;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西方文明無論是古代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還是古典的希臘羅馬文明,亦或是中世紀之后占主流地位的資本主義文明和工業文明,其核心觀念始終是自由民主、創新變革、開拓探索與冒險競爭,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因不同的現實而有著程度深淺不同、內容樣式不一的表現形式,但其本質的內涵不僅從未根本改變反而隨著歲月的推移而不斷深化拓展。是故歐洲大國受這種文化理念的影響,在選擇國家崛起的道路時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擴張征服和掠奪壓迫,就像片中“與鄭和不同,葡萄牙人這次帶來的不只是友好的問候:基督徒,香料。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蹦菢?。

“明朝時中國人終止引人注目的海外遠征的決定,就充分表明了中國人與歐洲人對世界的態度的根本差別?!钡拇_,我們的先祖有著“胸懷遠人的傳統和宗旨:以德服人?!睙o論強盛與否,我們都不需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略擴張,“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才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崩^兩漢時代之后,我們的先祖“使中國文明繼續沿著傳統的道路發展,隨后一千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這1000年是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空前穩定的時期?!倍按俪芍袊拿鲀染坌缘淖钪匾蛩?,也許是通稱為儒家學說的道德準則和文學、思想方面的遺產?!币虼?,長久的輝煌成就于道德禮儀與文明和諧之上而非暴行。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角度來看,片中所宣講的九個大國在其文化基因之中都存在著“實力至上”的強硬法則,因而其崛起也就自然伴隨著赤裸裸的武力剝削,所以,從道德意義上來看,紀錄片對這些國家血腥崛起而又有失客觀的描述是一種錯誤。

3、儒家傳統思想視野下《大國崛起》教育的失敗

綜上所述,《大國崛起》的教育是失敗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確實有值得借鑒之處,但絕對不是以片中那種誤導性的宣傳方式來借鑒。何謂真正的大國崛起?國家的強大不僅要為國內外的人民帶來福音,也不僅僅是靠硬實力,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更要依靠軟實力,而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魅力。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魅力就在于處理國際關系時的那種和而不同、海納百川、仁義為先的道德原則與博大胸襟,是故我們被稱為禮儀之邦?!皣?,天下之利用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避髯哟髱煹脑挶砻髁恕皣摇边@種天下最有力的工具以道義的原則來利用就是美好與太平,反之持以功利的原則則是最大的危險。16世紀到20世紀的四百年間,資本主義大國帶給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災難以及一些原始部落的滅頂之災就很精確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前文提到了紀錄片站在西方文明角度的敘述使其具有了深厚的西方文明情結和濃郁的資本主義色彩,這種不恰當的宣講方式使得大眾無意之中會產生對資本主義發展方式的贊同,相對之下,則因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而對以儒家傳統思想為主的中華文化產生厭憎之情,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思想誤導。我們絲毫不懷疑《大國崛起》的制片人們對傳統文化專業而又理性的認識,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大眾尤其是青年一代也有此等水平的見識,以這種方式來借鑒西方經驗、探索中國道路不得不說是教育的失敗。我們是要學習那些大國的歷史,但絕不是以犧牲民眾對民族文化的信仰為條件,尤其是在和平與發展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崛起就更離不開“以德為先、以和為貴”的儒家傳統思想禮儀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因為只有這樣,方能契合時代主題、彰顯中國特色。但是,紀錄片在對民眾教育的意義上無疑與這個方向背道而馳。

三、隱藏在《大國崛起》背后的深刻歷史文化因素

1、根源——中國近代史

如果結合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文化因素來看的話,《大國崛起》的出現絕非偶然。從鴉片戰爭開始,就在晚清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之中,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與國家衰落相伴隨的是中國人五千年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消亡。而在之后的諸如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等救亡圖存運動中,中國的知識分子受國家落后這一現實的強烈刺激未能從根本上理性深入地看待儒家傳統文化,再加上滿清滅亡之后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斷代,就導致了當今中國封建糟粕習俗扎根于國人日常生活中,傳統文化精華雖然表面上得到認同,卻在人們心底和潛意識里與糟粕文化一道被批判遺棄,進而就使得當代中國人對以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為主流的中華文明喪失了堅定的信心。

2、影響——中國當代社會

因此,中國教育界當前的主流教育思想就變成了西方文明中立足于個人主義之上的競爭奮斗、懷疑創新與民主平等,而倫理道德的教育早就在這個重視物質建設的年代里被放到了最為次要的位置。紀錄片《大國崛起》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誕生的,在它背后隱藏的本質上是精神文明層面中國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西方化,同時,也有中國國民在自身和整體上價值觀念的西方化,也可以說是這種全國性偏西方的思想意識傾向與文化心理氛圍催生了這部紀錄片,這也能解釋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大國崛起》的總體特征,即片中厚重的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氣息、漠視中華傳統文明的現象以及帶有崇拜語氣的非客觀描述。不得不說,整部紀錄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因素是當下中國的民族悲哀和恥辱。

四、《大國崛起》之后的反思與改進

1、國強而霸,必不長久

“一意逞雄的國家,等于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后的結果并不美好,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愿望相反?!避髯右舱f:“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痹诩o錄片中可以看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世界上東西分治的格局勉強維持了一百年不到,荷蘭的全球貿易霸權也不到一個世紀,日本的大東亞霸權、法蘭西的歐洲大陸霸權與德意志稱霸歐洲的持續時間實際上連半個世紀都不到,時間稍長一些的大英帝國霸權、美利堅超級大國霸權、沙俄帝國東歐霸權以及前蘇聯的社會主義霸權也不及兩百年。而從儒家學說正統地位確立的西漢算起,“以和為貴”的中國文明領先世界的時間則長達近兩千年,雖然“戰前的大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為活躍的強國”,但當前及未來半個世紀的世界大勢卻是戰前國家衰落跡象愈發明顯,而過去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國在經歷了短短一百余年的衰落之后再次重新崛起并成為當下國際社會的四大力量之一,歷史的實踐證明了奉行儒家傳統和諧文明的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衰落的時間最短、強大的時間卻比片中的資本主義大國遠遠要長。

2、必須摒棄“成功掩蓋血腥”的西式思維

“這種日益加劇的商業和殖民競爭的相對合理方面,是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平行發展。無疑這一時期的許多進步都是軍備競賽和爭奪海外貿易的副產品,但其最終的好處卻超越了它們不光彩的起源?!睂τ谫Y本主義的崛起,世人們總是有著這樣的思想誤區,《大國崛起》更是在這種美化自我的典型西方式思維中開始了對強國道路的思索并走進了道德上和事實上的歧途。換個角度,如果西方國家擁有了強大的綜合國力之后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像古代中國那樣堅持仁義道德、強而不霸,那么世界歷史是不是既能夠進步又可以避免像現在這樣極大程度地建立在弱勢國家的犧牲之上呢?今天國際社會所流行的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原則也會不會變成和而不同呢?畢竟西方文化中也不乏善良與美德的傳統,畢竟大國依靠仁政實現和諧發展的歷史實踐也存在。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以史實上的成就掩蓋現實中的罪惡卻也不可取,開拓國家民族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文明理性而又和諧的態度。

3、堅持儒家優秀的傳統思想文明

“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以稱道的意義只是在于:對內,給它自己的人民帶來幸福;對外,給世界帶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逼鋵嵅蝗?,不僅僅是在今天,在任何一個時期內大國的崛起都應該如此,而要真正做到與實現,中華文明中的儒家傳統思想無疑是目前最合適的依托。新時期,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和理性對待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認真分析其對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利害得失,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深入地思考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樹立起對自身民族文化的強大信心,必須堅持儒家傳統治國思想在社會主義治國思想中的基礎地位,大力弘揚優秀的儒家傳統思想文化,這不僅是彰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元素的需要,更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五、小結

站在儒家傳統思想的視角來分析“大國”與“崛起”,那么它遠非片中所刻畫得那么簡單,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紀錄片在結尾說道:“歷史的胸懷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慷慨,它總是讓那些在第一時間適合它的規則,并擁有那個時期的核心競爭力的國家,來充當世界的主角?!睂嶋H上,歷史的胸襟總是寬廣的,而它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民族只要堅持正義的和平、文明的禮儀和美好的道德就能夠永遠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巔峰,即使會有短暫的回落,但回落之后必將是更加堅韌、更加輝煌的崛起。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9(3): 291, 297,296.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9(3), 17.

[3]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四集·工業先聲[EB/OL]. 央視網, 2006-11-16.

[4]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一集·海洋時代[EB/OL].央視網, 2006-11-13.

[5]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七集·百年維新[EB/OL]. 央視網, 2006-11-19.

[6]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十集·新國新夢[EB/OL]. 央視網, 2006-11-22.

[7] 線裝國學館編委會, 編著. 四書五經第一卷[M]. 北京: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1,12(1): 20.

[8] 線裝國學館編委會, 編著. 四書五經第二卷[M]. 北京: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1,12(1): 75.

[9] [清]王先謙, 撰. 沈嘯寰, 王星賢, 整理. 荀子集解[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3(1): 287,211,202-203,199,284.

[10] 徐儒宗. 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9(1): 1.

[11] [英]保羅·肯尼迪, 著. 王保存, 王章輝, 余昌楷譯, 朱貴生,審校. 大國的興衰(上)·1500年~2000年的經濟變革與軍事沖突[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1(1): 29,28.

[12]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 著. 吳象嬰, 等, 譯.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10(2): 363,253,361.

[13] 當年明月. 第四章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明朝那些事: 第二部萬國來朝[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9.

[14] 趙化勇. 大國崛起: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EB/OL]. 央視網, 2006-11-24.

【作者簡介】

柴鵬(1991—),男,山東濟南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李志勇(1990—),男,河南平輿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牛玉東(1990—),男,山西呂梁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組織管理。

作者:柴鵬 李志勇 牛玉東

儒家經濟思想評析論文 篇3:

儒家思想對現代國民性格的塑造

摘 要:如今的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歷史翻開了開天辟地的一頁。在這個社會重要轉型期內,人們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舊在物質方面的豐富性及各種社會思aa潮的涌現也沖擊著人們的心理,現代國民性格受到了影響甚至出現扭曲,塑造現代國民性格迫在眉睫,而儒家思想作為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優秀的組成部分,對塑造國民性格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民性格;塑造;儒家思想

引言:

所謂國民性格是指一個國家的民族在歷史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并且表現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有所體現且相對穩定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更加是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反映著一個國家社會和文明所進步的程度。所以,面對國民性格在一個國家綜合實力里的重要性,我們要注意它的發展方向,力求保證它成為指引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指明燈。既然如此,我們要想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對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中的積極部分大力發揚,而對它其中的消極部分進行糾正或者摒棄,才能幫助我們的國家人民塑造健康的國民性格。

一、現階段國民性格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迅猛提高,國民的思想素質已經跟不上它的節奏

自從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來,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上,中國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和迅速發展,并且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國家的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卻沒有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有些方面甚至已經出現了下降和倒退。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忽視道德自律這個關鍵性問題,注重經營個人社交圈而對身外之物就冷眼相看,這不僅成為成人世界的“游戲規則”,更是深深地影響年輕一代的價值取向,尤其是現代中的青少年,心理素質不夠穩定,判斷力不夠,模仿力強,容易陷入這種“游戲規則”里,這是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時青少年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他們性格的形成則是關系到國家將如何發展,如何立足于世界。

(二)現代文明理念越來越先進,中國傳統歷史的思想道德觀念與其之間不斷沖突

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物質文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信息革命的歷史性的變革更是使人們感覺到了一個從來沒有觸摸到的全新世界,然而隨后這種先進文明也同樣也帶到了一定的危機感。我們時??梢詮男侣勚锌梢粤私獾揭恍┯惺У赖缕焚|的事件,比如出現盲目跟從、拜金主義,又或者時常會有誠信危機的事件出現。在很多現代人的心里早已經丟棄那些優秀的道德品質,甚至對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的態度已經“變質”,心里只“人人為我”的概念,甚至連做好事的動機都有些不單純。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譬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孔子一直主張人的道德修養應該人自身做起,這是維持社會關系的最起碼要求。他的意思是要求我們要將個人的道德修養建立在社會道德修養的基礎上,只有實現兩者的統一才是實現人生理想。然而許多現代人已經不以為然,覺得這些傳統道德觀念在現代文明面前是迂腐陳舊的。如今我們已經很難從現代文明的身上再找到傳統文化的留下的痕跡,這是一件比較痛心的事情,我也是我們應該反省的問題。

二、國民性格問題形成的儒學探析

根據現實調查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格的形成是受很多種因素的所造成的,例如中國地大物博的地理環境、長期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狀況、幾千年的封閉造成的迷信等因此,但不管原因如此多種多樣,無可厚非,文化對國民性格的影響卻是最根本最本質的。尤其是長期占主導地位儒家文化內容豐富,歷史悠遠,譬如儒家思想中常常提到最理想的人格是“內圣外王”,就是指人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心性修養境界,更是把這種修養境界擴展到社會中去,實現人生價值在社會價值中的完成;再如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人格,就是要求我們可以仿效圣人,只要把要求具體化、規范化,人們都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

像這樣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梢?,中華民族的國民性格長時間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歷來以平易近人稱于世。只要提起中國人,就會情不自禁讓人想到中國人重志向、勤勞節儉形、以和為貴、憨厚純潔的樸實形象。

盡管中華民族性格中的確存有許多優良之處,如沉著、謙虛、重視氣節、樂于助人、與人為善等,然而因為中國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人的這種骨子里這種自以為是,孤傲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卻導致這種國民性格結構相對來說顯得比較脆弱。我們仔細地查閱相關史實也證明的確如此,近代晚清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他們的先進武器打碎了中國人頑固的美夢,隨后西方文化強烈地沖擊著我們長期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方列強的強勢侵略下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面前,我們的國民性格軟弱的一面一下子突現出來并且不堪一擊。在事實的面前,我們頓時醒悟,才發現原來傳承千年的儒家思想原來如此脆弱,在西方國家的現代文明面前中國人的自我吹噓的道德修養顯得相當地迂腐陳舊。

就是這個重要的時刻,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傳入中國,當時在新文化影響下執著追求民主、自由、文明的進步人士有眼光地地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給中國未來的發展所帶來的現代意義。他們對它寄予厚望,將它看作同中國幾千年封建進行抗爭的武器,并且發自內心為它鼓呼吶喊并傾力行之。

隨著后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及其中國化成果所大力提倡的先進文明理念,給中國的封建傳統文化帶來的不僅只是巨大沖擊,而是從更多方面是進行了全方位的抨擊,比如他們認為平等自由的理念就是對建立在宗教制度之上的封建等級觀念的否定。正是確立了這種全新的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才使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在現代文明與傳統觀念的夾縫中步履維艱、茍延殘喘。

而由于西方物質文明和中國物質文明相比有著壓倒性優勢,導致了中國國民對西方文化表面上的一些東西也開始盲目追隨,不問對錯一概吸納。與儒家文化獨善其身追求個人修為、封閉自守相比,當代西方文化側重于大力宣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他們以物質文明為誘餌,不斷灌輸給我們完全不了解且只能看到表面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它們讓許多人們漸漸迷失在它們蒙蔽的價值觀中。

通過大量的史實證明以及東西方文明的歷史考究,我們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追求的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和道德修養,盡管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悠長,博大精深,為中國的現代社會提供了優秀而豐厚的思想和文化資源。但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所走的文化道路卻糟蹋了自身優秀的文化資源,現代人越來越視傳統為腐朽,并不重視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思想,反而大力鼓吹西方國家的一些價值觀,一切效仿西方國家的許多做法,就是在這樣的錯誤、盲目的跟從西化的過程中,才導致我們的國民沒有了文化凝聚力,也失去了國家文化獨特性,導致整個國民的道德素質飛速下降,中國的現代人漸漸變得自私、唯利是圖、急功近利,一昧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這些腐敗的現代價值觀念己經給中國國民帶來自然環境甚至人文環境的嚴重破壞,中國的國民性格已經發生了極度扭曲。

正是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激烈碰撞下、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擠壓下,才會使國家的國民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遭遇了許多未知的改變,甚至一些比較脆弱的一部分開始出現扭曲甚至產生異變。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國民性開始出現了局部性失衡,國民心理也變得逐漸變得慌亂。

三、使儒家思想現代化是解決國民性格問題的重要出路

(一)要讓儒家文化的發展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

首先當務之急就是使儒家文化的發展具有現代意義,對它進行全新解析,使傳統的儒家思想不再只停留在過去,而是成為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先進文化,這是促使儒家文化現代化最關鍵的一步。在如今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提及和宣揚儒家思想,絕對不是返祖和復古,也不是迂腐陳舊,而是對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進行繼承和發揚。我們只有對傳統文化中消極部分進行摒棄,對積極、優秀的部分進行精確加工,重新用現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和解讀,才能使它符合如今新時代發展的需要,順應現代文明進步的潮流。

同時,我們在對國家傳統文化的重新解析要盡量避免錯誤的做法,譬如現在流行的漢服熱、各地方大力推廣“孟母堂”,許多中小學開設許多古典文學課或者開設書法興趣班,還有某些電視臺舉辦的“成語大賽”或者“書法大賽”等活動,種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現代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戀與尊重,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但是這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如今的現代人性格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所以我們在對儒家文化的解讀的時候既不能盲目的只追求形式而忽視它的內涵,也不能沉迷于現實的功利之中而失去了固有的意義。

(二)要想使儒家文化現代化的根木舉措是充分挖掘和發揮儒家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如今我們現代國民性格方面的諸多問題,深挖根源仍然是社會道德方面的自我圍困。道德完善僅僅靠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是根本實現不了的,甚至還會起反作用。馬克思主義雖然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但在道德養成和人格塑造方面仍然不如中國的儒家思想那么面面俱到和細致入微。雖然儒家思想里面很多教化手段是形式化的繁文褥節,但是它的內容和意義卻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要想提升全體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質,就必須培養和加強全民族的性格培養,那就必須要學會從儒家思想那里汲取豐富的營養,要把儒家思想中關于培養道德修養的優秀方面抽取和剝離出來,并且在社會中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們進行大力宣揚和引導,然而僅僅靠這種自律的行為是無法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的,所以我們國家相關部門還必須要以制度和法律的手段進行鞏固和強化。

四、結束語

總之,塑造國民性格是一條復雜、漫長的道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堅持與動力。最重要的是塑造國民性格的關鍵在于道德修養,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中心,內容豐富多樣,體系完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對于我國國民精神的形成與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并不是說只有儒家思想才能促進國民性格健康的發展,中國歷史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對于國家現代素質的培養也是有著不忽視的作用,只是在如今的現代社會里,儒家思想更能適應它的發展。如今我們大力提倡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發揮道德修養在塑造國民性格的作用,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支撐,國家未來的發展才指日可待。(作者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 趙榮.張宏莉.“民族性格”及其特點的辯證解析[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2).

[2] 孫利.佐斌.理學視野中的民族性格[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3] 趙偉.民族凝聚力的社會心理學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06(3).

[4] 賈云.淺談民族文化對民族性格的影響[J]群文天地,2010(10)

[5] 沙蓮春.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7

[6] 周曉紅.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 俞祖華.近代來華西方人對中國國民性的評析[J].東岳論叢,2002

[8]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東方哲學與文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9] 潘文國.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梅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個人信息權利研究論文下一篇: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