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

2024-01-03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第1篇

近年來,生態問題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學者們發現中國的儒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意識,并試圖從儒家文化中發掘生態啟示。因此,儒家生態哲學的研究不斷升溫,學術成果日益增多。

一、國際上對儒家生態哲學的研究

國際上對儒家生態哲學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華裔學者和美國有關中國哲學、歷史學研究的學者中。杜維明較早提出了“超越啟蒙心態”的問題,認為應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金則代替自私自利的原則,把“天人合一”發展成為“更為全面的環境倫理學”。在中國哲學的自然觀方面,他提出了富有啟發性的“存有的連續性”的概念,認為中國哲學的“氣”是物質和思維的統一,構成了中國哲學的“存有的連續的本體論”;他還提出了“儒學生態學”的概念?,旣悺に藸柼岢隽恕皻狻笨梢詫ι鷳B哲學做出貢獻的七個具體方面。[1]成中英提出,儒學是包容性的人本主義,在圣人那里,天地人在道和太極的本體宇宙論上三位一體,人是“自然的完成者(consummator)而不是征服者,是自然的參與者而不是掠奪者”。[2]羅泰勒認為,儒學關注人類與宇宙的內在關聯,當人性得以實現時,“仁”作為人性之核心亦成為宇宙之中心。因此,“成仁”就是要超越人類自身,這是儒家生態學的根源所在;儒家的仁就是生態學。[3]

關于儒家生態哲學的一些具體問題和具體人物也有不少研究。布拉克雷(Donald Blakeley)分析了《論語》中的三原結構的動物價值論問題。艾文荷(P. J. Ivanhoe)認為《荀子》中有一種可稱為“快樂的對稱”(happy symmetry)的“清晰且非常有趣的環境倫理觀”。[4]日本學者桑子敏雄認為,朱熹把人如何與他的環境宇宙相關的思想整合進了一個相容的系統?!斑@種整合不僅導致了對環境宇宙展現的結構的解釋,而且導致了我們對一個困難問題的探究,即我們在何處定位最基本的價值,并且根據這一價值評價人的行為?!?[5]艾周思(Joseph Adler)指出,宋代新儒家把“恕”拓展到自然界,使“應”(感應)具有了環境倫理的意義。其他如黃勇分析了二程的事實與價值統一的思想。[6]韋巴(Ralph Weber)研究了天人合一的“合”的形式,白詩朗(John Berthrong)則對“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把儒家關于修養和社會倫理的洞見擴展到新的領域”的八種設想。

二、國內儒家生態哲學研究

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學術界已開始對生態哲學或環境問題展開研究。當時的討論熱點是天人關系問題。1992年,中國政府在主題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里約宣言》上簽字,此后“可持續發展”成為政治與學術話語。因為傳統哲學的“究天人之際”的主題和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重合,于是引發了學界對中國哲學史上天人關系的探討。

(一)以“天人合一”為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核心內容

“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核心內容,正如余謀昌先生所說:“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作為現代環境倫理學的哲學基礎?!盵7]學者們在研究儒家生態思想時都不能繞開“天人合一”這個命題。季羨林、湯一介、張世英、余謀昌、牟鐘鑒、陳來、蒙培元、李存山、柴文華、何成軒、胡偉希、陳國謙等學者都論述了天人合一含義及其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問題。

在1993年,牟鐘鑒就著文,認為“天人合一”表明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叭寮业摹臁颉斓亍母拍?,大體上相當于‘自然界’的概念,當然也包括自然界的神秘性和超越性;其‘人’的概念,大體上相當于‘社會人生’,群體與個體都在其中了。因此,天人關系基本上同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盵8]同年,季羨林在《東方》創刊號發表《“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類》。1994年李存山發表文章認為,天人合一之“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主體與客體的相互接觸與符合”;另一類是“客體就在主體之內,或客體是由主體的活動所產生”。[9]

陳國謙吸收馮友蘭哲學思想,提出了“環境境界”的概念。他指出:“環境哲學是對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形上學反思”;環境哲學的功用“是提高人的環境精神境界,使人的環境意識從人與環境的彼此分離提高到人與環境相融一體”。[10]張世英深入比較了中西哲學關于主客關系的思想,認為中西方各有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分的思想。[11]在90年代天人關系的討論中,主張天人合一和主客的“互補”成為主調。

胡偉希則認為,“‘天人合一’這一古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自然與人類合一’的意思?!盵12]他還指出,將“天人合一”的觀念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來理解,認為“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提倡人類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這一觀點“深化了對儒學的認識,并為傳統儒學如何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和前景?!盵13]

對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現實意義,湯一介說:“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可能直接解決當前人類社會存在的‘生態’問題。但是,‘天人合一’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一種思維模式,認為不能把‘天’、‘人’分成兩截,而應把‘天’、‘人’看成是相即不離的一體,‘天’和‘人’存在著內在的相通關系,無疑會對從哲學思想上為解決‘天’、‘人’關系,解決當前存在的嚴重‘生態’問題提供一有積極意義的合理思路?!盵7]

(二)以生態倫理為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主導方向

生態倫理學,也稱環境倫理學,“主張把道德對象的范圍從人際關系的領域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系領域,把倫理‘公正’概念擴大到對生命和自然界的關心,道德‘權利’概念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過程,尊重生命的生存權利?!盵13]生態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的西方工業國家。然而,早在中國先秦時期,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已經蘊涵了生態倫理學的思想。隨著儒家生態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儒家的生態倫理學成為學者們所青睞的研究方向,越來越多的學者力圖發掘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并探討其現實意義。學者們的研究,大多是從儒家傳統的人倫概念中尋找生態倫理的意蘊。

“仁”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傳統意義上對于“仁”的理解,學者大多關注于“仁”所涉及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隨著對于儒家生態思想的深入研究,“仁”由傳統的人的倫理擴展出生態倫理意義。王正平認為儒家“仁”的思想,在生態倫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先哲從‘天人諧調’思想出發,確信‘天地之大德曰生’?!熘皇且陨鸀榈馈?,尊重天地間的一切生命,歌頌生命價值,倡導‘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物我兼照’,‘衣養萬物’,‘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的超我的仁愛觀念,是人類生態倫理思想的重要先聲?!盵14]對于“仁”的生態意義擴展,是根據“仁”的人的倫理推導出來的。張永剛指出,“儒家主張‘天下歸仁’,把萬物作為人類道德關懷的對象,把原本用于人類社會的道德原則和道德情感擴大到天地萬物之中,維護著天地的‘生生之德’?!盵15]

陳來認為,“宋明理學把自然的‘生’與道德的‘仁’等量齊觀,使‘生’不僅具有宇宙論的意義,也被視為人類道德的根源?!盵16]蒙培元的《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以及圍繞生態哲學問題發表文章多篇,對于儒家哲學的“生”、自然的目的性、仁的差異性與普遍性等生態思想進行了系統而又深入的論述。他指出:“自然界作為生命整體,當然是有內在目的的?!弊匀坏哪康木褪巧?,是向完善、完美發展,故可稱為善,善即是目的。人是自然目的的“實現原則”,由此他特別強調儒家的“為天地立心”“不是為天地立法”,而是對于自然的照管;是肯定自然生生不息的事實,把自然的生生不息作為價值,自覺地、主動地幫助自然實現生生不息的過程。[17]柴文華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儒家思想和現代生態倫理學共同的思考客體;[18]何成軒也認為,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與當今生態倫理相吻合。[19]任俊華認為,儒家生態倫理思想表現為天道與人道一致的生態倫理信念,萬物平等的生態價值觀念以及仁愛好生的生態倫理情懷。[20]

陳義軍認為,“仁”是儒家生態倫理思想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和中心問題?!坝捎凇省瘍仍谔烊坏鼐哂幸环N可以不斷外推的特征和心理機制,‘仁’的實現過程,就是一種不斷推己及人的過程,如此推衍,行‘仁’就不但要愛自己、愛別人,而且可以擴展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這是儒學內含的由人道推衍天道的具體體現,也是人類道德視野的一次革命性拓展?!彼M一步說明董仲舒將“仁”擴展到愛鳥獸昆蟲,無所不愛才是真正的“仁”,“從此,施仁的內在規定性便有了實質性進展,并且獲得了生態道德的意蘊?!盵21]學界有很多學者持這種觀點,趙媛、方浩范也指出, “儒家的生態道德是一種真正地推己及人,由己及物的道德。它以‘仁愛’為基點,把人類社會的仁愛主張,推行于自然界,其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目的,首要是人類自身的生存需要,其次才是對自然萬物的愛護和同情?!瑫r,儒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盡管人類的價值高于自然萬物的價值,但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又是相互依存的,人類也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使自然界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物質財富,必須把管理社會的原則推廣到自然界中去,對天地萬物施以仁愛的精神,在人與自然界中建立起協同互濟,相互制約的秩序?!盵22]

(三)以解讀概念為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學者們在進行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時候,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選擇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命題加以解析,從中發掘出具有生態意義的內容。

前文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仁”都是學者們非??粗氐母拍?,學者們通過對儒家思想中這些重要的概念進行詳細的闡釋,從中找到生態思想的因素。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概念,如“時”、“通”、“民胞物與”、“爾汝群物”等,學者們也做了解析。

“時”也是學者們比較關注的一個概念。儒家的“時”的范疇中也包含了豐富的生態意蘊??鬃拥摹笆姑褚詴r”,孟子的“待時”,荀子的“應時”都具有生態意義?!叭寮艺J為‘天’即自然界有著獨立不倚的運行規律,‘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荀子基于對自然界的認識,提出了‘天行有?!闹摂?,即人類社會出現種種殃禍,正是有悖規律所導致的。尊重自然規律,當然要體現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上,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和農業生產實踐,儒家提出了‘取物以順時’等符合生態農業規律的思想,認為人們應該根據時節,即按照大自然的節奏、生命萬物的節律以及四季來決定什么時候該‘取物’,什么時候不該‘取物’?!盵23]

筆者曾對“通”這一概念,做了全面的解析,論述了“通”的生態意義?!巴ā钡囊饬x在于自然規律向生態規律的轉化?!啊ā懂牽梢陨罨覀儗τ谌寮易匀徽軐W關于自然物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的認識,由此使我們可以對天人合一獲得一些新的理解,認識到人和自然的生態一體性、相關性與依賴性。尤其是,人與自然的精神的溝通能夠促進當今人類在面對生態危機時,能承擔更大的責任?!盵24]

可以看到,解讀概念的研究方法就是選擇儒家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對其進行詳細解讀,發掘其中的生態意義,從而使研究更為深入。

三、結語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外學術研究互動得到加強。國內儒家生態哲學研究在吸收當代西方生態哲學的基礎上、基于社會發展和學術研究的內在邏輯而展開。關于具體人物,如孔、孟、荀、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陽明等都得到了研究。然而,儒家思想中還有許多有關生態思想的內容等待學者們去發掘。筆者認為,研究儒家生態思想不僅能夠拓寬儒家思想研究的道路,重新理解儒家思想,有利于儒學自身的發展,而且能夠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提供新思路,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Mary Evelyn Tucker(瑪麗·塔克爾).氣的哲學:一種生態宇宙論[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C].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60-176.

[2] 成中英.儒家人格中宇宙論、生態學的三位一體[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C].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79-197.

[3] 羅泰勒.民胞物與:儒家生態學的源與流[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C].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39-57.

[4] 艾文荷.早期儒學與環境倫理學[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C].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58-73.

[5] 桑子敏雄.朱熹的環境關聯性哲學[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C].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31-144.

[6] 艾周思.感應與責任:周敦頤與環境倫理的儒家資源[A].Mary Evelyn Tucker,John Berthrong.儒學與生態[M].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11-130.

[7] 余謀昌.中國古代哲學的生態倫理價值[J].中國哲學史,1996,(1-2).

[8] 牟鐘鑒.生態哲學與儒家的天人之學[J].甘肅社會科學,1993,(3).

[9] 李存山.析“天人合一”[J].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4):12-20.

[10] 陳國謙.關于環境問題的哲學思考[J].哲學研究,1994,(5):32-37.

[11] 張世英.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34-37,62.

[12] 胡偉希.儒家生態學的基本觀念的現代闡釋: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J].孔子研究,2000,(1).

[13] 湯一介.儒家的“天人合一”觀與當今的“生態問題”[J].國際儒學研究,第14輯.

[14] 王正平.“天人諧調”:中國傳統的生態倫理智慧[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11(12).

[15] 張永剛.先秦儒家生態倫理情懷的現實觀照[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16] 陳來.道德的生態觀——宋明儒學仁說的生態面向及其現代詮釋[J].中國哲學史,1999,(2).

[17] 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 柴文華.“天人合一”與和諧社會[J].學習與探索,2006,(1).

[19] 何成軒.中國傳統生態倫理觀念與當代人類文明[J].哲學研究,1994,(5).

[20] 任俊華.論儒家生態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3).

[21] 陳義軍.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初探[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3).

[22] 趙媛,方浩范.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啟示[J].前沿,2008,(3).

[23] 楊明園.順時 有度 和諧——儒家自然生態觀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意義[J].棗莊學院學報,2008,25(6).

[24] 喬清舉.論儒家自然哲學的“通”的思想及其生態意義[J].社會科學,2012,(7).

責任編輯:王之剛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由孔子創造的儒家是秦朝時期諸子百家之一,孔子提倡禮、義、忠、恕、孝、悌、中庸、大學等道德觀念,孔子的道德觀念從古流傳至今,教師在課堂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時也滲透“儒家思想”,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的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儒家思想;教學方法

在諸子百家中儒家占據中華文明主導地位,使儒家的文化流傳至今,孔子所創造的儒家思想有著維護和統治社會管理的作用。由于歷史的久遠,封建王朝的倒閉,儒家思想逐漸淡化在人們生活中,好在儒家文化依舊出現在教材里,供學生學習。教師在傳播儒家思想時,可結合現實生活中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更加理解儒家思想。

一、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儒家思想”的意義

(1)利于學生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孔子是非常有智慧的思想家,他所提倡的思想對現在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現在提倡的熱愛祖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都是儒家思想所流傳下來的[1]。秦朝時期李斯就深受儒家荀子教導學習了“帝王之術”才有將來輔佐秦始皇的能力。儒家思想利于學生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2)增強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

儒家所創作的文章都是精妙簡練的,易于朗讀與背誦,例如“勸學”這篇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學生在長時間朗讀儒家所作經典時,不僅提高學生自身修為而且能掌握文言文基本運用規律,增強學生語言構造能力。

(3)傳播儒家思想,讓學生接受儒家道德理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歷代中華兒女傳承[2]。從現代化的角度審視當下我國儒家思想的塑造和傳承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為社會觀念、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需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德、智、體、美、勞五方面教育之間的關系,明確儒家道德理論的影響作用,同時教師也需要充分認知和理解儒家道德理論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并在語文及儒家思想銜接方面進行不斷努力。例如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典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斷地傳播給學生,以此更好的實現經典文化的傳遞。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重要性

在如今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少不了交流和溝通,如何進行高質量溝通,離不開語文的幫助,學習語文知識對日常溝通會有一定的幫助,在如今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而孔子創造儒家思想就有相關的人文精神?,F階段,雖然“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所滲透,但大多是教學形式上的體現,這樣的問題使“儒家思想”滲透變得毫無意義。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多數是以講授的形式為學生授課,學生對于“儒家思想”的接受處于被動狀態,使學生無法提高認知度,因此教學方式的單一性不利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主要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而隨著社會發展,當前對個人評判不僅單看樣貌與學歷,一個人是否有道德修養同樣重要。高中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儒家思想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還可以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進而在高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以此促進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因此,應在高中教學中通過現代化教學方法不斷滲透“儒家思想”,使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儒家思想,做個誠實守信的人,更完美的融入當前社會,為未來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三、儒家思想在語文學科中運用的策略

(1)與語文教材結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儒家思想時,教師可將教材與生活中的事物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學習儒家思想是件枯燥的事,例如荀子所作的“勸學”,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3]。荀子所表達的意思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色是從藍莓里提取出來的,卻比藍莓的顏色還要深。冰是通過水凝結成的,卻比水還要冰。這篇文章大概內容表達了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現實生活中的學生一樣,學習永無止步而且是要不斷積累的,這樣即使是天資不高的學生也會有所成就,正如孔子所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強烈表達了儒家學習永無止境的思想。結合教材內容與生活中案例分析,使學生對儒家思想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則教師對學生滲透儒家思想更進一步。

(2)學習儒家思想

為了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儒家思想,教師可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配每個小組任務,例如第一小組收集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資料,第二小組收集儒家所提倡的思想,第三小組收集儒家經典語錄。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對儒家思想影響加深,同時活躍了班級氣氛,有助于學生了解儒家思想。

(3)科學劃分儒家思想

教師在對高中學生講解儒家思想時,課前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細致化了解儒家思想內容,將內容進行科學劃分,這樣會更完善滲透學生儒家思想內容,使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文化[4]。教師可把儒家思想劃分為三大類進行講解,第一類儒家思想“禮”的運用,儒家是極其注重禮節的,待人需謙卑有禮,是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意思。第二類儒家講究“天人合一”用現代話表達,儒家是很佛系的,不僅人與人之間要謙卑有禮互相尊重,人與自然也要和諧相處,不可破壞大自然一草一木。這對于現在提倡保護環境綠色出行是一致的。第三大類儒家提倡“內圣外王”政治思想,是指一個人內在要有圣人的才德做到真正的真善美,外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4)研讀教材進行規劃

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情感和德育教育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因此,若想實行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研讀,并將教材的整體教學內容進行細致規劃,通過研讀掌握整體教學的知識點。如通過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序列型及單元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合理規劃,進而降低語文教學的難度,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以循序漸進的辦法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抽出一節課講授《論語》的知識,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論語》中的重要知識點,并以此作為高中《論語·述而》教學拓展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地態度投入到語文傳統文化學習中。教師可以對整體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化分析,將整體教學內容進行研讀整合,將整理后的內容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本單元教學內容都是圍繞我儒家思想所展開的,進而使學生了解到本單元教學的主題。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應設立明確教學目標,如提問學生通過學習你們了解到的儒家學術是怎樣的?隨后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深化了解每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做法不僅鞏固了本單元所有的知識點,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儒家思想。

結束語:通過以上內容表達了儒家思想對高中語文課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古人運用其卓越的智慧為后人留下經典篇章,而教師為高中學生滲透儒家思想過程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為人充滿愛無論是對待身邊人還是對待大自然,還要不斷地學習思考,為以后人生道路找到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祁淑峰.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7(11):186-187.

[2]王曉燕.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陳娟.高中語文教學中儒家思想對學生道德情操培養的意義[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1):23-24.

[4]武莉.高中語文古典散文中的儒家思想教學淺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06):61-64.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儒家民本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主流,有其獨特的內涵。它以調和君民關系為核心,以維護封建專制為目的,并以人文關懷為導向,對歷代統治者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我們當前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剖析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利弊,以有助于實現儒家民本思想的現代轉變。

關鍵詞: 民本思想 以民為本 以人為本 制度建設

在中國傳統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十分豐富,它既是歷代封建統治者的治國之術,又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的傳統哲學思想,而儒家的民本思想因其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對現實的正面反映成為中國民本思想的主流。對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且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內涵

中國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家從社會現實的正面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文精神,提出愛民、利民、重民、養民的思想。作為古代占據主流地位的統治思想,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統治階級治國的要略,對中國古代政治學說和君主政治實際運作具有深遠的影響。它以君主民從的既定關系為前提,討論設君之道和治民之道,其最終去向是通過規范君主對民的政治行為實現國泰、君尊、民安。

(一)以調和君民關系為核心

儒家民本思想是關于君民關系的政治理論,其核心論點是:國家為君主之本,庶民為國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為政治之本?!爸孛瘛彼枷胱钤缑壬谖髦艹跄?,在春秋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重民輕神”成為社會上的普遍思潮,《左傳》中的有關論述,都突出宣揚了“恤民以德”的主題。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繼承這些寶貴資源,系統形成了“以民為本”的政治主張。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整理出一套以“仁”為核心的學說,其“仁愛”精神推及社會,“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即為外王,亦即“德政禮治”。他將政治和倫理相結合,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以德教為本,德刑相輔,寬猛相濟??鬃舆€反對厚斂、攻伐與獨裁,要求統治者正己以正天下,所謂“政者正也”,正是對統治者提出了嚴格的道德要求。戰國中后期的孟子,極大地充實和發展了孔子的仁愛學說及德政主張。在對待君民關系上,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泵献恿⒆恪耙悦駷楸尽钡脑瓌t,將其更多地應用于政治之中,以內圣之學開啟了外王之道,進而提出了豐富而具體的“仁政王道”思想——這也是孟子政治學說的中心思想。孟子之后的荀子更強調民眾的力量的兩面性。一方面明確地提出了“上之于下,如保赤子;下之視上,歡如父母”的“父母官”思想,另一方面則又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他比孟子更加重視教化,更加重視對利用民心作亂的提防。

(二)以維護封建專制為目的

儒家所大力提倡的民本思想,其根本立足點是出于鞏固封建專制的目的。在他們看來,民眾終究是“至賤”、“至愚”的,是“夫民之為言葉,暝也;萌之為言也,盲也”。其重視民眾的力量,注意民眾的生計,關心民眾的哀樂,歸根究底是出于民眾為統治階級剝削的對象的考慮,意識到不能以過度壓迫的政策驅使這個被統治對象走向反面,失去控制,成為封建王朝的掘墓人。從其本質屬性上看,儒家民本思想是在承認民眾生存前提下的帶有階級調和色彩的政治理論,由此決定了其治國思想是實行專制統治的重要工具,是“替民做主”,而不是“由民做主”。

(三)以人文關懷為導向

儒家民本思想對其治國思想的建構具有重要的指導規范意義。這就是按照“以民為本”的原則施政,儒家普遍強調在治國管理上要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精神,治國目標的設定與治理方式的運用,都必須考慮到民眾的具體利益,采取富有人性、相對溫和的統治方式,力求避免激化矛盾,釀成沖突,在滿足統治者根本利益與照顧民眾基本生存權利之間保持一定的張力,并為這種張力尋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因此,以“德政”作為治國的最高綱領,以“仁政”作為治國的最佳模式,就成為儒家治國思想的必要之義和主導傾向??鬃右巹袢司氨∫源簧?,厚以待百姓”,并進而闡發了對君主的道德規范,從而表明了自己的人文關懷。孟子的人文關懷則體現在其民生主張上,概而言之,就是保民、養民、富民、教民,施仁政于民。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利弊分析

儒家民本思想有其合理的方面,因而具有永恒的理論價值,它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國家和社會的價值主體。其二,君主權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鞏固,表現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經濟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重教化。然而,儒家所大力提倡的民本思想,其立足點仍然是出于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目的,其本質屬性是主張階級調和的封建統治理論。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性

在封建專制君主體制既定的前提條件下,儒家民本思想重視民眾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民眾的利益,對社會進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其一,在政治上,從民眾的地位和作用出發,提醒執政者要順應民意,實行德政,認為民眾是制約王權的一個重要因素。儒家的民本思想強調民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認為民心之向背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亡、統治者地位的安危。這些主張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統治者對民眾的壓迫,在當時封建集權的背景下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其二,在經濟上,認為統治者應當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制民于產,藏富于民,減輕徭役和賦稅。孟子的民生主張中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其三,在思想上,重視對民眾的文化教育和人格教化,強調個人主觀的道德修養。這對于改善當時社會的風氣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鬃拥摹叭蕦W”思想,造就了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形成自身獨有的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儒家民本思想雖有其進步性,但是當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后就不難發現,其實質是為了更好地統治民眾并用來服務封建專制。這一本質體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階級局限性。也正是這種階級局限性使得民本思想無法在理論上徹底,進而導致其無法在實踐中真正實現。

首先,儒家民本思想是為了調節君民關系而產生的。其目的是為了使“民”更好地接受“君”的統治,君主則在不損害封建專制統治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利民”的措施,使民眾更加心甘情愿地受統治階級的驅使。其最終目的是“利君”。

其次,儒家民本思想雖然標榜“重人”、“重民”,但這種“重人”的思想又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先,一旦個人利益或群體利益與國家利益抵牾,都要無條件地讓位于國家利益。同時,在“君”和“民”的關系上,“民”始終處于被動消極、無所作為的一方,其最終意義只能靠君主的統治和施舍來體現。因此,“重民”只能是統治階級的一種統治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最后,儒家民本思想對于統治者而言,不過是上臺時鞏固統治的工具。由于缺乏相應的機制限制統治階級的權力,儒家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張只能依賴于君主的個人喜好和道德修養,大部分都無法真正得到落實,只能充當無力的道德說教。

三、傳統儒家民本思想的現代轉變

儒家民本思想里孕育著一些樸素的人本和自由因素,這些因素構成了中國現代性轉變所必需的歷史資源。然而,儒家民本思想中“以民為本”的“民”指的是抽象的人民大眾,而不是指具體的個人,這就導致其民本思想不能成為真正惠及百姓的治國理論。在當代社會,儒家民本思想應當吸收自由主義思想中的有益成分,與西方人本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人本主義理論相結合。儒家政治哲學中的民本思想講德治、重民本,與民主是不同的,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儒家民本思想主張重視人民的精神,與現代民主維護人民權益的精神是相通、相順的。因此在民主化的進程中,我們很有必要將儒家政治文化中的精華進行時代性轉換,使其與現代民主制度相結合,以彌補民主制度的不足,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向前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應當延續歷史的邏輯,注重利用本土資源,實現儒家民本思想的現代轉化。

(一)理論轉變

儒家民本思想的民本是相對于君本、官本而言的,其中所提及的“民”,實際上是屬于“類的群體”的概念,階級性和階層性是民的實然屬性。正如黃宗羲所言:“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贝苏Z境中所提及的“民”一般是指相對于“君”而言的普天之下的民眾,具有較寬泛的群體性意義。然而,“民”作為一個群體概念,過于抽象,無法包含個體的差異性。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民眾的利益出現新的分化,人們的價值觀日趨多元,人們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公民的個人意識逐漸增強,傳統儒家的民本思想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西方的人本思想作為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利益權利的思想體系,以“類的個體”為關注焦點,并以此為理論基點和邏輯起點衍生出對人類普遍價值的頌揚,極大地促進了對這些客觀社會現實的理性思考,儒家民本思想應吸收西方人本思想的有益成分,將“民本”和“人本”相結合,完成其理論上的現代轉變。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其基本涵義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理念是現代民主思想發展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從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來看,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大轉變,也開拓了我國人本思想的新境界。

1.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作為發展的目的?!豆伯a黨宣言》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傳統的民本思想,往往是在統治階層看到漠視民眾利益對統治秩序產生的巨大破壞力基礎上產生的,是被動形成的,注意滿足民眾短期的、現實的需要,而就長期而言,實際上常采取愚民政策。而以人為本,不但要關注民生,解決人民群眾現實中的困難和問題,而且要把人民群眾作為發展對象,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方略和合理的社會制度安排,努力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促進每一個人自由和全面的發展。

2.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群眾作為發展的動力。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科學的發展必須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以人為本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和歷史的主體,相信人民群眾自我解放、自我發展的能力。

3.以人為本就是把人的發展作為衡量工作成敗的標準。如果說在傳統民本思想領域,衡量工作的標準是是否有利于鞏固政權,那么,在以人為本理念中,衡量一切制度是否合理、一切工作是否有效的終極標準是是否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增進全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也就是堅持用人民的意愿這一標準來衡量一切決策,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地融合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想,將二者的精髓結合起來。它的目標由滿足統治階級的需要轉化為促進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對象由抽象的群體轉化為具體的個人,其方法從傳統的道德教化轉變為制定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科學的政策。這三個方面的轉化完成了儒家民本思想理論上的轉變。

(二)實踐轉變

儒家民本思想主張重視人民的精神,與現代民主維護人民權益的精神是相通、相順的,這一點就構成了儒家民本思想現代轉變的理論基礎。然而,在我國當前的民主化進程中,儒家民本思想雖然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但二者存在著本質的不同?,F代民主有客觀的、外在的制度作保障,奉行讓民做主,甚至是人民自主。公民的自由和權力通過民主政治體制,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現實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可能中,公民能夠對自身的政治行為、政治目的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和意志的判斷與選擇,并且對政治活動和政治利益表示極大的關注,實現了對政治國家活動的自控權。在民主制度下,公民可以自覺地去爭取自由、人權,主動地去爭取平等幸福。民主的基本信念“自由、平等、博愛”,是以占人口多數的廣大民眾的權利受到尊重為前提,是靠法治而非法制,更非人治,靠規范化、制度化的制約監督機制來實現的。民主思想不承認人們之間的道德存在著差異性,人的活動自由受到為保護他人自由規則限制的天然界限只有法律。相比之下,中國傳統儒家民本思想中,民眾并沒有取得真正的政治權力,只能由統治者替他們做主。人民的幸福完全是依靠上天即明君的惠澤,缺少一個規范并且執行有力的制度來保障人民的利益。儒家民本思想把倫理道德看作社會政治穩定的基礎,強調人人都要修身養性,做到“慎獨”。換句話說,儒家民本思想的實現僅僅依靠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素質,而現代民主具有客觀的制度即法律保障其實行。

“正義”本身可分為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儒家思想的民本主張本身是一種實質正義,而它的程序正義顯然不存在,因為它更多地強調思想上的教化和個人的道德修養,希望以此來保障它的政治主張的實現。但是,一個民本社會不能僅僅依靠道德的約束來促成,民本主義的實現不能單純地依賴一套抽象的實質正義,它需要一系列的程序法則去保障。如果沒有程序正義,實質正義很快會因其不可操作性而失去。儒家民本思想應當吸收現代民主的這一有益的成分,運用制度建設來保證自身理念的實現。

一個好的制度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它可以極大限度地解放人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促使社會良性循環,保證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而穩定的提高。小平同志經常強調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制度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運行規則。它體現了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求,是人選擇的結果。人民群眾的選擇推動了制度的發展,而制度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從而不斷解放人性。制度建設的目標是民主和法制。其中民主因素是保持社會朝著良性方向發展的要素。因此制度在建設中不能忽視民主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說體現民主是首要目標。因此,當前我國應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性。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是實現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

現代民主作為西方的產物,其所產生的思想基礎是自由主義的傳統。中國作為一個外生型民主國家,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較為緩慢,其民主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受外來影響很大,但它自身也有其特殊的國情。因此,現代民主制度在中國的實行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國家的模式,而應該走一條漸進的道路,總體來說有三個步驟:首先,要增強人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減少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的依賴性,真正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實踐中,讓人民加入到政治中來,讓他們感覺到政策的制定與自己的利益休戚相關,并且讓他們擁有發言權;其次,加強人民的政治素養和文化修養,培養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投身到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大浪潮中來;最后,逐步健全自上而下的民主制度,從而保障和發展我們國家的民主進程。

儒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深遠,其中的許多思想精華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價值。在我國進行現代化民主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很有必要將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精華進行時代性轉換,使其與現代民主制度相結合,以彌補西方民主制度的不足,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穩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大政上[M].

[2]孔子.論語·學而[M].

[3]孟子.孟子·盡心下[M].

[4]荀子.荀子·君道[M].

[5]荀子.荀子·強國[M].

[6]陳戍國點校.四書五經[M].長沙:岳麓書社,2002:227.

[7]林甘泉.論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價值[M].光明日報,2006-10-9.

[8]欒亞麗,宋嚴.儒家民本思想與民主化進程[M].遼東學院學報,2006,6:18.

[9]蘭華,付愛蘭.孟子民本主義與現代民主[J].山東社會科學,2005,5:47.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來,韓劇在中國熱播的現象受到眾多學者關注,但比較研究極為匱乏。論文以上海交通大學在校大學生和韓國留學生為樣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實地調查方法,比較中韓大學生對韓劇的接觸、評價及偏好情況,并探索韓劇廣受歡迎的原因。中國應借鑒韓劇的成功經驗,創作出更多能吸引廣大受眾的電視劇。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韓劇在中國的熱播還有利于加強兩國文化的交流,以促進中國電視劇更好地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得到有效傳播。

關鍵詞:中韓大學生;韓??;大眾文化

作者簡介:金志宣,女,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韓國留學生(上海 0040);張國良,男,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的提出

從0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的大眾文化進入中國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進入1世紀以來,韓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銷售依然呈現良好勢頭。韓國通過各種影視作品和時尚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大力傳播本國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韓流”現象。其中,韓?。错n國電視?。┳鳛橐环N在中國、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風行的文化輸出樣式,正逐漸走進學者的視線。

通過對中國知網1999—01年的文獻進行檢索,我們發現,相關研究雖然很多,但大多從韓劇本身的內容出發,以思辨和文本分析法研究韓劇熱播現象的原因、韓劇與儒家文化的關系、韓劇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韓劇中的女性形象等。僅有兩篇論文涉及韓劇對大學生的影響,其中《大學生收看韓劇與文化認同關系的研究》[1]一文采用調查方法,發現收看韓劇的中國大學生對韓國文化的認同程度較高,以“向往韓國型”的認同類型居多,而且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收看韓劇及對韓國文化認同方面有顯著差異?!俄n國影視劇對當代大學生審美觀念的影響探析》一文分析韓國影視劇在中國流行的原因,指出韓劇有利于提高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鑒賞力。

迄今為止,對于中國大學生觀看韓劇狀況的定量研究極為匱乏,更缺少對于中韓兩國大學生的比較。我們嘗試以跨文化傳播的視角,對中韓大學生觀看韓劇的實際狀況進行比較,研究問題可概括為:一、中韓大學生對韓劇的接觸有何異同?二、中韓大學生對韓劇的評價有何異同?三、中韓大學生喜愛韓劇的原因有何異同?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首先,以上海交通大學的中國大學生和韓國留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滾雪球”抽樣方式,調查了上海交通大學在讀中韓大學生各100名,共計00名,回收率為100%(如表1所示)。

其次,以中國熱門視頻分享網站“優酷網”作為搜集熱播韓劇的平臺,分析其010年至01年排名前五的熱播韓劇,即《城市獵人》、《秘密花園》、《屋塔房王世子》、《我的女友是九尾狐》與《惡作劇之吻》(相關情況如表所示),探尋它們究竟有哪些特點吸引了中韓兩國大學生的收視興趣。

最后,依據受眾調查和文本分析的結果,初步得出結論,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期待進一步研究的深入。

(一)大學生觀看韓劇的情況

1大學生看韓劇的接觸率。本調查顯示,85%的中國大學生看過韓劇,可見觀看韓劇的行為相當普遍。我們以卡方分析方法,對不同性別和不同專業的中國大學生進行比較后發現,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P值分別為0045和0036,即不同性別、專業的大學生對韓劇的接觸程度有顯著差異。從性別角度看,女大學生對韓劇的接觸率更高,達905%,而男大學生的比例為757%。從專業角度看,人文社科大學生觀看韓劇的比例更高,達906%,而理工科的比例為75%。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金志宣,等:中韓大學生觀看韓劇狀況的比較研究

大學生觀看韓劇的渠道。中韓大學生觀看韓劇的最常用渠道均為網絡,總體比例高達

表五部熱播韓劇簡況

作品名稱熱播時間劇情簡況電視劇類型男女1號明星類型拍攝場景作品來源

城市獵人0115一部融英雄主義和愛情題材于一體的劇作愛情劇都市劇當紅男星李敏鎬/女, 樸敏英主要在首爾日本白條司同名漫畫

秘密花園01111一對情侶由于意外互換靈魂而引發了一個浪漫蝕骨的愛情故事愛情劇神話劇當紅男星玄彬 /女, 河智苑主要在驪州、濟州島首爾韓國電視劇

屋塔房王世子013朝鮮時代痛失世子妃的王子,跨越了300多年來到1世紀的現代后,邂逅與世子妃長相相似的一個女生而展開愛情攻勢的故事愛情劇古裝劇當紅男星樸有天/女,韓智敏主要在全羅道(廣寒樓),首爾韓國電視劇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0108500年前追趕凡人的九尾狐穿越到現代后,引出的一系列故事愛情劇當紅男星李勝基/女,甲敏兒主要在首爾,金羅道(海南)韓國電視劇

惡作劇之吻0109IQ00的天才白勝祖和喜愛他的高中生哈妮不得已變為同居關系,從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浪漫愛情故事愛情劇當紅男星金賢重/女,鄭素敏主要在首爾日本白條司同名漫畫

90%,其次為電視(占8%),再次為DVD(約占16%)。就中國大學生而言,使用網絡觀看韓劇的比例為875%,通過電視觀看的比例為91%,另有34%的中國大學生通過DVD觀看韓劇。韓國大學生在韓國觀看韓劇以電視為主,但作為在中國的留學生群體,其觀看韓劇的渠道也以網絡為主(97%),而通過電視收看的比例僅為73%。

3大學生觀看五部熱播韓劇的情況。在韓國,電視是韓劇播放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版權限制,受眾不能上網觀看韓劇。因此韓國電視里播放的電視劇,與中國網上熱播的電視劇并不完全一致。不過,韓國的一些相關數據表明,上述五部在中國熱播的韓劇,在韓國的排名也相當靠前。NS Media orea的數據顯示韓國010年-地面電視頻道010年OP0 節目收視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BFQ][ZW)],《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在010年愛情劇收視排行榜中居第4位,收視率達5%;《秘密花園》在011年愛情劇收視排行榜中居第1位,收視率達314%韓國011年-地面電視頻道011年OP0 節目收視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城市獵人》居第5位,收視率達193%。另外,韓國AB尼爾森01年的電視劇收視報告[ZW(][BF]AB Nielsen Media Research-01年韓國電視劇最高收視率,http://wwwagbnielsencokr/。[BFQ][ZW)]顯示,《屋塔房王世子》的收視率達15%,在當年愛情劇中居第7位。相對而言,只有《惡作劇之吻》在韓國的收視率較低??梢?,中韓兩國受眾對五部熱播韓劇的喜愛程度,可謂大同小異。

本研究比較了中韓大學生對五部熱播韓劇的收看情況,發現中國大學生收看率最高的前三名是《城市獵人》(69%)、《秘密花園》(461%)和《屋塔房王世子》(47%),韓國大學生收看率最高的是《城市獵人》(7%)、《秘密花園》(7%)和《我的女友是九尾狐》(68%),排序也十分接近。

(二)大學生評價韓劇的情況

1大學生喜愛的韓劇之類型。既然大學生普遍喜愛韓劇,那么他們究竟喜愛哪些類型的韓???調查結果顯示,中韓大學生最喜歡的韓劇,排在首位的都是情感?。ㄖ袊髮W生99%、韓國大學生6%),其次是喜?。ㄖ袊髮W生18%、韓國大學生181%)。這兩種類型的電視劇凸顯了韓劇的優勢和強項,也是成功吸引中韓兩國大學生的重要原因。010年到01年在韓國熱播的韓劇中,排在首位的是周末電視劇和家庭電視劇。這兩類的電視劇有很高的人氣。此外,周一、二和周三、四的電視劇也被選成有人氣的韓國電視劇。根據韓國NS Media orea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如表3、表4所示),010年《秘密花園》排名第7位(8%),《我的女友是九尾狐》排第14位(5%),011年播放的《城市獵人》是第17位(193%),而又根據AB尼爾森電視收視數據顯示,01年播放的《屋塔房王世子》排第5位(15%)(如表5所示),但是010年播放的《惡作劇之吻》是例外,在韓國的收視率并沒有被列入收視榜單。筆者選取的這五部在中國第一視頻網站上熱播的韓劇都是喜劇,且是愛情劇,由此更能印證本次調查的結果,愛情電視劇相對來說更能受到觀眾們的喜愛。

大學生認同的韓劇之特點。韓劇進入中國市場最初多為悲劇和家庭劇,篇幅多以百集為單位。近年來,韓劇一改以往悲情冗長的路線,以劇集短小、節奏鮮明、情節緊湊的風格居多,且故事內容不再單一,故事題材更為多樣,融入了更多的含意,其目的是為了更加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通過對五部熱播韓劇內容的文本分析,我們從主要價值觀、敘事結構、表現技法和演員等方面,對其特點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一是富含濃厚青春氣息的題材。從表面上看,熱播op5韓劇的題材、形式豐富而多元,但其深層母題都呈現為青春的恣意與煩憂,都指向對少年情懷的多維詮釋。幾乎所有偶像劇都將愛情作為敘事的焦點,其間有年少懵懂的愛慕,有純潔堅定的愛戀,也有多角關系導致的情愛哀傷,但情節主線總是男女主角在經歷磨難后,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既給年輕觀眾一種似曾經歷或見證的認同感,又滿足了他們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結局的信念和憧憬[3]。

二是豐富的情感渲染。這5部電視劇雖都有各自的主題和主線,但是情感線的穿插均是不容忽視的。男女主角交錯復雜的感情,總是以忽遠忽近的關系呈現,讓人不禁為他們的感情而擔憂,有時又會因其感情的幸福發展而感到一陣暢快。同時,這5部電視劇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都十分注重配樂的氣氛渲染,讓劇中情感的抒發更感染人心。

三是獨具匠心的敘事結構。比較熱播op5韓劇,可以發現,除了內容題材和情感渲染的共通之處外,5部韓劇都具有獨特的敘事手法。電視劇的內容大多老套,似曾相識,但是被講過很多遍的故事在播出時依然吸引觀眾,其關鍵就在于,導演巧妙地設定了其敘事結構。這5部韓劇都具有非常特別的、吸引觀眾的敘事結構,特別是倒敘手法的運用,開篇就能立刻抓住觀眾的眼球,設置懸念,讓人產生繼續觀看的興趣。而間接穿插的“插敘”更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讓人一點點地發現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結構之間的奧妙。近年來,電視劇掀起“穿越”浪潮,韓國的“穿越版”電視劇也獨具匠心,從《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屋塔房王世子》運用古老傳說,主人公從古跨越至今,到《秘密花園》中男女主角被魔法渲染的現代角色置換,這些手法都貼近了現代受眾試圖改變現狀或回到過去的心理期待。因此,從設置懸念入手的多種方式融合的敘事結構,緊扣受眾的觀影心理,導致這5部韓劇的熱播。

四是注重韓國文化的傳播。一部成功的韓劇,除了劇情和角色,在畫面、音樂、造型等方面的共同發力已成為共識。韓劇一向以精美的畫面著稱,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影像畫面的后期調色,“畫面控”們一定會發現,《城市獵人》的畫面后期調色處理得非常出色 ?!冻鞘蝎C人》的音樂制作方面也很出彩,任宰范演唱的《愛》,話題效應十足,一經推出就反響強烈,任宰范嘶啞中帶著滄桑感的歌聲本身就有濃厚的情節感。隨后推出的金寶京演唱的Suddenly同樣受到熱烈歡迎,高亢的歌聲如同劇情的進展一樣令人熱血沸騰。此外,片頭曲Its Alright、插曲So oodbye、背景音樂Sad Run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韓劇中有很多特別設計的服裝、配飾、電子產品等,這5部韓劇也同樣如此?!冻鞘蝎C人》里,可以看到男主角李敏鎬穿的服裝很有特色。不僅在韓國,中國也有很多男子穿他的服裝。 樸敏英當的是警衛員,因此她穿的衣服都是整齊的女性正裝,由此還產生了“金娜娜衣服”的名稱。劇中樸敏英的自然發型,也在美發廳里很受歡迎。其他幾部熱播韓劇也是同樣的特點,服裝等流行元素都受到中韓大學生的關注。

五是受歡迎的明星演員。韓劇十分注重甄選演員,不僅是演員的個人演技,還包括演員的自身形象,同時也堅持不斷選用新人?!冻鞘蝎C人》中的李敏鎬,《秘密花園》中的玄彬和河智苑,《惡作劇之吻》中的金賢重等,都是韓國人氣偶像,廣受年輕人喜愛。劇集未出,明星口碑早已打響,迅速喚起觀眾的期待,并形成強大的粉絲團,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推廣,獲得很高的關注度,這無疑是其后期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環。韓劇總是選擇年輕帥氣、成熟又略帶可愛風趣的男明星,以及活潑可愛、外表甜美的新晉女明星,演員的年輕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學生這一受眾群體產生交集,大學生在觀影時容易產生共鳴并融入影片,從而為韓劇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同時,我們調查了中韓大學生認同的韓劇的特點,發現中韓大學生普遍認同的韓劇的三個特點為:(1)內容題材(吸引人);()劇中的服裝、飾品、食品和拍攝場景(特色鮮明);(3)劇中演員(演技好)(如圖3所示)。

受眾認知的三個特點與上述5部熱播韓劇的五個特點相對照,一致性很強。即:中韓大學生普遍認同,韓劇在“內容題材”、“劇中物品、場景”(與韓國文化的傳播密切相關)、“演員選取”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有趣的是,相對而言,中國大學生更偏好演員,而韓國大學生更偏好劇中物品和場景。通過卡方分析方法檢驗后發現,“劇中演員”(P=0000)有顯著差異,即:中國大學生(58%)比韓國大學生(167%)更看重“劇中演員”。也許,韓國電視劇的演員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顯好于中國電視劇的演員,從而獲得了中國大學生的青睞。

3大學生喜歡韓劇的原因。我們詢問,“中國電視劇和韓國電視劇比較,更喜歡哪個”?結果顯示,中國和韓國大學生都偏好韓劇。韓國大學生百分之百地更喜愛韓劇,而中國大學生“更喜愛韓劇”的比例也達598%。

其原因何在?中國和韓國大學生總體更喜歡韓劇的主要原因(如圖4顯示),集中為以下三點:(1)韓劇的內容題材多樣化,吸引人,有創意;(2)劇中有吸引眼球的演員;(3)劇中的服飾、拍攝場景等吸引人。另外,劇中傳達的價值觀念能獲得認同,也是一部分大學生選擇“更喜歡韓劇”的原因。

與以上大學生認同的韓劇的特點相似,除了受到共同重視的內容之外,中韓大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中國大學生偏重人(演員),而韓國大學生偏重情境(景物)。

四、研究結論與不足

通過上面的研究與論證,我們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是印證了“韓流”的洶涌之勢,韓國大學生自不待言(無人不接觸韓?。?,就連中國大學生對韓劇的接觸率也高達八成以上。不過,就中國情況而言,存在著女性、文科大學生更偏愛韓劇的現

象;在渠道上,中韓大學生在中國觀看韓劇的主要渠道,都是網絡,而且中國網絡上熱播的韓劇,與韓國電視里熱播的韓劇,人氣指數相當一致,這可能反映了兩國文化傳統和審美趣味的接近性。與此相關,中國大學生喜愛的韓劇,也有很大的共通性。在內容偏好上,中韓大學生最喜愛的韓劇類型,都是情感劇和喜劇。除此之外,中國大學生更喜歡古裝、奇幻、懸疑劇,而韓國大學生更喜歡歷史、醫患、法政劇。這一差異,或許來源于歷史、醫患、法政劇等類型要求觀眾具有更多關于韓國歷史和現代社會的知識儲備。

其次,熱播韓劇內容的特點與受眾認同韓劇的特點之間,一致性很強。即:韓劇在“內容題材”、“劇中物品、場景”(韓國文化的傳播)、“演員選取”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相對而言,中國大學生更偏好演員,而韓國大學生更偏好劇中的物品和場景。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韓國演員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顯好于中國演員,從而獲得了中國大學生的青睞。比較中韓兩國電視劇的喜愛度,韓國大學生固然百分之百地“更喜愛韓劇”,就連中國大學生“更喜愛韓劇”的比例也高達六成,值得中國電視界深思和反省。中國大學生更喜歡韓劇的主要原因為:“內容題材吸引人”、“演員吸引眼球”、“服飾、場景等吸引人”、“價值觀念獲得認同”。與大學生認同韓劇的特點類似,除內容外,中國大學生更偏重角色(演員),而韓國大學生更偏重情境(景物)。

我們的研究只是一些初步的結論,由于條件所限,我們研究的對象局限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韓國留學生與中國大學生,所得結論具有不充分性,其中的“韓國大學生”、“中國大學生”這些概念都以上海交通大學為樣本,且樣本量僅有00,其規模都較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信度和效度的范圍。研究實質上是一種認識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希望這些探索性的研究能為大樣本的“中韓大學生”韓劇效果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璐,徐蕓大學生收看韓劇與文化認同關系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007,(1)

[2] 劉永紅,王鶴延韓國影視劇對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觀念的影響探析[J]青年文學家,01,(2)

[3] 李芳青春偶像劇的狂歡與迷?!馕鲰n劇的成功之道兼論國產劇的出路[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論文,006

儒家哲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民本思想;內涵;民眾;愛民;利民

作者簡介:薛玉梅(1993.12-),女,四川瀘州人,西華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儒家思想內容及意義研究。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

儒家民本思想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先秦的儒家思想家們已認識到了對民眾重要性的認識,他們提出的君民關系,君主通過愛民、利民、重民、養民來實現國泰、君尊、民安,成為了當時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政治思潮。

(一)君舟民水論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他說:“丘聞之,君者,舟也;庶民,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他把民眾比作水,而君主是在水中行駛的舟,只有有了水,舟才能航行,水也可以是使舟覆沒。所以,君主不應該忽視百姓的力量,民眾是君主實行統治的基礎和根本??鬃诱f:“使民如承大祭。”使用民力要像對待重大的祭祀一樣仔細小心,要反對剝削和濫用民力。

(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孟子奉行天命思想,他認為,君主之所以能擁有天下,是天意所決定的,而天意又是通過民心來表達的,民眾的聲音就是上天的命令。這樣,孟子認為,民眾有權利遵照天命的安排,對有違天意的君主進行罷免,推翻其專制統治。

(三)天立君為民

孟子主張立君為民,君是天為民興利除害所立的,所以君主必須時刻為百姓著想,愛護百姓。另外,荀子認為即使站在君主的立場上,為了自身利益,君主也應該愛民、利民。

(四)不與民爭利

首先,對百姓先富后教。只有先解決了民眾的溫飽問題,才可能對他們進行禮儀教化,提升他們的內在素養。其次,要省刑法。儒家反對君主對百姓進行暴戾統治。以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太平天國為例,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百姓的力量是強大的,足以讓統治者所敬服。第三,要輕徭役。賦稅太重,威脅到百姓的基本生存,君主必然失去民心,橫征暴斂無異于是率獸食人。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利弊分析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性

儒家強調民生的作用,使君主能夠多少關注一下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民眾的利益,使百姓有一個稍微安定的生存環境而不至于反抗、起義,有利于鞏固君主的統治,對社會進步有一定積極意義。

思想上,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民本思想的誕生肯定了人在封建社會中的價值。夏商周以前,原始社會都推崇對自然宗教、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這一重要思想使中國文化擺脫了宗教的思想束縛,人才是自然、社會的主人。儒家強調仁者愛人,有利于改善當時的社會風氣,重視人的主觀精神和重視事在人為的思想,削弱了天命鬼神對人世間的支配和主宰作用,一定程上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儒家民本思想強調重民,但只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反對暴君和暴政,但是并不反對君權和專制,民為邦本的前提是君為大。民眾雖然重要,但只是君主的統治工具。民本思想關注的是調節君民關系,而不是徹底拋棄這種不合理的政治關系,正因為它沒有與封建專制的對立,這也從本質上體現了其封建性質。

三、儒家民本思想的現實意義、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一)儒家的民本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遠遠超過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人們的價值與成功取決于賺錢的多少,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并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小悅悅事件”,老奶奶跌倒不敢扶等事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弱勢群體的利益不斷受到侵害;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構建和諧社會就要解決在社會轉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

在繼承和發展民本思想的基礎上,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民群眾是我們國家的主人,構建和諧社會,才有利于我們自己實現自己的利益、創造美好生活。作為管理者,一切都應該以民生為本。構建和諧社會,讓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構建和諧社會要關心民生。要保持經濟發展,并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成為和諧社會建設成果的受益者,享用者。

(二)儒家的民本思想對民主建設的影響

儒家民本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法制民主,讓人民當家作主,需要以儒學為基礎。從儒家“民貴君輕”的思想可以看出,法制不應用各種規則來制約民眾,在政治法律文化中要樹立民意意識,在行動中真真切切體現和反映民意,這樣才能做到和諧。統治者也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端正自身品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F今習主席加強反腐建設,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正是貫徹落實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

四、結論

儒家民本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大到齊家治國,小到個人修養,它具有雙重性,它的一些觀念已經過時,對于現代經濟文明會產生消極影響,它的另一些觀點則表現出永遠的價值,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這就是我們對待傳統的觀念,也是我們對待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態度。

參考文獻:

[1]劉蔚華、趙宗正.《中國儒家學術思想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5]邵漢明、劉輝、王永平.《儒家哲學的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

[3]王爽.《孔子回答人生的108個感悟》.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版.

[4]中華孔子研究所.《孔子研究論文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上一篇:生命哲學論文下一篇:哲學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