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柳州2013政府工作報告

2023-06-30

由于報告格式復雜,內容要求簡要明確,很多人對寫作報告,甚是感到苦惱。非常需要一份正確的報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柳州2013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柳州2013政府工作報告

2012政府工作報告(柳州市政府)

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 文件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2月1日在柳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 長 鄭俊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針”,扎實推進“三個同步”,全面實施“二次創業”,在國際國內發展形勢錯綜復雜、用電及資金異常緊缺、原燃料價格不斷上漲等極其不利的情況下, 克難攻堅、砥礪奮進、鏗鏘前行,有效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九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3億元,增長11.0%;工業總產值3150億元,增長2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5.55億元,增長31.5%;財政收入229.6億元,增長14.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長10.41%;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增長15.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

1 長率為5.16‰。為民辦20件實事基本完成。

一、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工業經濟實現五大新跨越。一是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僅用兩年就實現了從2000億到3000億的歷史性跨越。二是更新改造投資突破500億元,達546.47億元,增長34.7%;工業投資完成446.47億元,增長39.7%;兩年內均翻了一番。三是規模以上三大支柱行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達2165.88億元,增長17.51%。四是全市汽車銷量突破150萬輛,達151.9萬輛,增長6.6%;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車、東風柳汽多功能乘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45.6%和19%,高居全國榜首。五是企業發展實現新跨越。柳鋼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50億元;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收入突破450億元,柳工突破200億元。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由260家增至325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9家,總數達743家。

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我市成為第二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和首批國家級創新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試點,并榮膺2011最具成長力自主創新型城市。工程機械、預應力機具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柳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94家增至101家,成為全區首個突破100家的城市。新增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技術中心8個。上汽通用五菱造型中心落成啟用,標志著具備了整車完全自主研發能力;企業首個自主開發轎車品牌“寶駿630”上市僅5個月銷量

2 即突破2萬輛大關。啟動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國家級(繭絲綢)、自治區級(汽車零部件、銦、預應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相繼掛牌,并率先在全區設立“市長質量獎”。技術標準戰略扎實開展,企業參與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3項。

園區經濟快速發展。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達1175億元,增長42%。陽和新區工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增長40%;河西、柳北工業區突破200億元,分別增長44.3%和29%。電子信息產業園開工建設。洛維工業集中區、融水工業區成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全市A類以上產業園區增至10個。廣西柳州汽車城建設全面鋪開,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基地及40萬臺轎車發動機、東風柳汽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節能降耗成績顯著。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6%,38家重點能耗企業節能141.6萬噸標準煤,分別完成目標的125%和535.7%。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萬噸,圓滿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生態型企業工作有效開展,柳鋼、煙廠榮獲自治區級“清潔生產企業”稱號。

二、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三農”狀況進一步改善 農村基礎建設持續加強。農村公路完成投資2.71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711公里,其中通行政村水泥路193公里,通屯道路204條518公里,新增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28個。水利完成投資11.2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1座,新增恢復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1萬畝,建設農村飲水安全

3 工程422處,解決了15萬人口飲水問題??h城規劃、重點鄉鎮產業規劃有序開展,六縣村莊規劃覆蓋率達60%。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城鄉風貌改造扎實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完成投資8.62億元。改造1.27萬戶農村危房任務全面完成。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實現脫貧2.5萬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深入開展。耕地和基本農田保有量同比持平。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7.09億元,增長6.1%。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糖蔗、桑蠶、蔬菜、水果、茶葉、禽畜、特色水產、經濟林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十大農業工程”年內投資8.06億元,5個項目提前完成三年目標任務。“菜籃子”工程穩步推進,共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07萬畝,完善標準化蔬菜基地3945畝,畜禽規模養殖場已達3875個,增長27%。農產品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柳韻春曉”茶葉入選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指定接待用茶,融安金桔、柳城蜜桔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甘蔗新品種“柳城03/1137”獲命名為“桂柳2號”。魯比村和百朋鎮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重點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62家市級以上重點企業銷售收入68.1億元,增長14.05%。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總數由627家增至726家,入社農戶達1.4萬戶。

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六縣地區生產總值達480億元,增長8.9%;其中融安突破40億元。六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8.25

4 億元,增長35%;柳江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六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6.25億元,增長0.13%;其中鹿寨突破100億元,柳城、融安、融水均突破50億元。六縣財政收入32.56億元,增長23.8%;其中柳江突破10億元,柳城、三江分別突破5億元和2億元。

三、服務業穩步發展,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步伐加快 商貿物流業蓬勃發展。“十大商貿工程”扎實推進,千畝鋼鐵物流園一期基本完工,千畝農貿物流園、千畝化工物流園加快建設,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廣西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專業市場建設加快,汽車南站——金鵝市場綜合改造、南方花鳥市場、柳州家具建材市場順利啟動。大型商業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金盛廣場購物中心建成開業,風情港、地王財富購物中心開始內部裝修,陽光100城市廣場摩爾城封頂,秀品天地開工建設。引進“華強電子數碼城”、“優越百貨”、人人樂連鎖超市等商業名店,提升了商業檔次。專業化物流加快發展,柳州五菱物流、柳州外運公司成為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示范企業。

城鄉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組織“510”促銷活動,舉辦柳州消費購物節、國際狂歡節美食節,開展“柳州人評柳州菜”活動,有力刺激和擴大了城鄉消費。城鄉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改造升級城鄉農貿市場52個;新建和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放心農家店40家,商品配送中心3個,社區微型超市50個;建成國家級社區商業示

5 范社區2個、市級社區商業示范社區3個。針對物價過快上漲態勢,及時啟動臨時價格干預,出臺保供穩價措施,實施定點定量定時銷售平價豬肉、大米和食用油,并依法果斷查處餐具消毒企業串通漲價及部分商販哄抬食鹽價格等違法行為,確保了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物價漲幅全區最低。201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8億元,增長18.5%。

“旅游名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十大旅游工程”進展順利,東堤春曉項目完工,旅游碼頭、柳州奇石館竣工使用,水上娛樂運動世界、龍潭景區升級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鳳凰河生態旅游區、三江民族風情園等項目穩步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旅游標識系統進一步完善。新增四星、三星級飯店各2家。文廟、城市規劃展覽館成為國家4A級景區,融水田頭苗寨、龍女溝、柳城知青城成為國家3A級景區。成功開通南寧至北京“風情柳州”旅游品牌專列;成功舉辦“風情柳州”(香港)主題宣傳周活動及民俗旅游攝影展;成功舉辦國際旅游小姐大賽、第八屆中國侗族多耶節等大型節慶活動,進一步集聚了人氣,提升了柳州的知名度。2011年,全市共接待過夜入境旅游者11萬人次,增長35%。

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199.17億元,增長20.4%。新建住房價格漲幅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

四、城市建設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城市承載能力持續提升

6 城市東擴步伐加快。市區建成區面積達162.24平方公里,比上年凈增27.18平方公里。柳東新區(含陽和,下同)完成征地725公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億元,增長66.7%。柳東新區十大項目加快推進,新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不斷完善。柳州園博園、柳州國際會展中心順利建成并成功舉辦首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首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創造了新的“柳州速度”;柳東新區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雒容經柳東至火車站快速公交(BRT)線路試點開始啟動。

拓展對外交通取得新突破。柳南城際、湘桂擴能、貴廣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柳肇鐵路已申報立項;柳州火車站擴建進展順利。三江至柳州、陽朔至鹿寨、柳州至武宣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柳州至南寧高速改擴建瀝青路面加鋪完工,柳州至梧州、桂林至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南站綜合客運樞紐正式啟動。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加快,柳江四級航道整治完工,柳州港鷓鴣江、陽和作業區開工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前期工程正式啟動。白蓮機場改擴建進程加快,機場開通航線由上年的11條增至19條,年旅客吞吐量大幅飚升并突破60萬人次,增長87%。

城市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市政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58.22億元,增長14.9%,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十大建設工程”完成投資83.34億元,占52.67%。鷓鴣江大橋、白露大橋建成使用,城市快速環道實現北外環通車及西外環部分路段通車,進一步暢通了河北、河西片區的物流。潭中西路西環路口改造、潭中高架橋

7 與白沙路匝道、西堤路、榮軍路改造等一批路網項目投入使用,39條小街小巷改造順利完成,重點路段交通壓力明顯緩解,部分支路“毛細血管”得到有效疏通。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績。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扎實推進,“綠滿龍城”、“家園綠美工程”深入開展,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37%,綠地率35.08%,人均公共綠地10.13平方米,我市被評為“2011中國十大美麗城市”。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部分河段達Ⅱ類水質標準,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在全區率先開展公交車尾氣排放專項治理,提前報廢更新338輛公交車。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得到加強,市區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2%和100%,六縣縣城達68.9%和60%以上。在2011年全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以93.8分的成績高居全區第二,僅次于桂林。

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專項規劃、重點地區規劃等工作扎實開展,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汽車城總體規劃已上報自治區終審。全市86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得批準。第二次土地調查及11個重點鄉鎮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全面完成,六縣及市轄鄉鎮“征轉分離”工作開始啟動。建設用地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市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035公頃,增長30.1%;集約節約用地取得新突破,盤活新增建設用地937.4公頃。“兩違”治理

8 力度加大,共拆除違法建設62.63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廣告整治、柳江河道綜合整治、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扎實有效開展。“數字城管”基層網絡不斷完善,各城區二級平臺全面建成使用。數字柳州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成。

五、民生工作得到有效加強,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就業創業政策、服務、培訓體系不斷完善,全民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安排355萬元扶持微型企業發展,新創辦微型企業1137家。統籌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覆蓋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服務力度持續加大。全市新增城鎮就業5.6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2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規模持續擴大,保險基金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六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啟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進一步完善。未參保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擴大到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人均待遇水平增幅達10%以上;職工醫療保險人均統籌支出增長8.6%,個人負擔比例降至18.82%,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市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針對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給予市區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發放臨時豬肉價格補貼,并建立了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社會救助救災工作有效開展。水庫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關愛殘疾人“陽光計劃”深入實施。

9 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安居工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3.72萬套,超額完成3.35萬套的計劃任務;建成廉租房2580套12.9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710套39萬平方米,籌集、開工建設公共租賃房1.01萬套。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覆蓋面擴大到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企業。改制企業生活區水電“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全面啟動。融水縣30-50戶村屯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試點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1.2億元。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工程質量得到提升,小學生、初中生就餐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餐2.5元和3元,“免費午餐”柳州模式獲《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全面報道并向全國推薦。老有所養工程進展順利,10個社區老年活動場所全部對社區老年人免費開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村“三大糾紛”調處和信訪工作得到加強,領導干部公開大接訪活動有效開展。“平安柳州”建設深入推進,學校、幼兒園治安環境集中專項整治全面開展,社區治安聯防新機制推進實施,打防管控機制更加完善,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應急處置機制日趨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得到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六、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

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戰略性重組加快推進,柳化、柳州銀行增資擴股全面完成,百貨、工貿重組引資取得積極進展。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突破1500億大關,達1650

10 億元,增長37%。在全區率先完成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累計完成林改勘界1616.8萬畝、林改發證1547.9萬畝,分別占全市集體林地面積的97.7%和93.5%。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先后成立文化產業公司和“八桂大歌”演藝公司,藝術劇院改革進程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開展。

金融業發展不斷加快。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99.41億元、貸款余額1235.3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7.65%和16.58%,貸款余額和新增量均居全區第二位。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各類金融機構5家,達56家,柳州榮膺第九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稱號。柳州銀行“跨區域”戰略迅速推進。柳鋼、柳工、柳化等完成再融資。小額貸款公司強勢發展,總數由上年7家增至17家,注冊資本及當年累計發放貸款分別達7.43億元和15.87億元;融資性擔保公司由8家增至23家,擔保責任余額81.98億元,有力支持了非公經濟和中小、微型企業發展。

對外開放與合作不斷擴大。全市進出口總額27.8億美元,下降1.4%;其中出口9.2億美元,增長46.03%,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市歷史最好水平。企業“走出去”力度持續加大,柳工成功收購上海金泰和首鋼重汽,產品線進一步豐富。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不斷擴大,我市分別與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

11 團、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首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共吸引了來自3個國家及國內24個省(區)的263家客商參展,并組團赴美國、加拿大、臺灣、香港等境外地區開展商貿洽談和推介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柳州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全年簽約內資項目466個,合作金額500.29億元;市外境內到位資金509.94億元,增長10.19%。實際利用外資(全口徑)3.51億美元,增長46.4%,創歷史新高。招大引強取得新突破,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9個,合作金額385.5億元。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成績斐然,共承接轉移項目184個,合作金額309.57億元。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市民幸福指數持續提高

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實施。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成果顯著,申請專利1280件,增長45.12%;獲專利授權864件,增長13.24%。兩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五項科技項目獲國家863和重大科技支撐計劃立項支持。六縣四區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我市第六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破栈顒优畈_展。“雙百人才工程”、“優秀人才接觸柳州”計劃深入實施。對高層次人才的選拔、推薦和獎勵力度加大,為25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以及引進的5名緊缺專業人才發放津貼、獎勵200萬元。

12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h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啟動實施,批復立項新建市區4所中小學。市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共接收7.18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推進,市區8所幼兒園完成立項,6縣12所幼兒園開工建設。普通高中實現多樣化發展,全市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增至11所,高考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區前列。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柳州模式獲得教育部高度肯定,全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以上。特殊教育穩步發展,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園和各縣特殊教育學校啟動建設。市區24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標準化開工建設。教育教學裝備投入加大,全市中小學“班班通”多媒體電子白板建設覆蓋率全區第一。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廣西工學院與柳州醫專合并正式啟動。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十大文化建設工程”成果豐碩。軍事博物園建成開放,工業博物館、劉三姐文化娛樂中心順利推進,已建成行業、企業和民間博物館40個。成功舉辦國際水上狂歡節,共有100多萬人次參與或觀看狂歡活動。文藝精品再放光芒?!栋斯鸫蟾琛吩趪掖髣≡撼晒ρ莩霾⑸钍芨鞣劫澴u。“美麗柳州”書畫作品展分別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和臺灣花蓮等地舉辦。“中外優秀劇目月月演”活動共引進國內外優秀劇目20臺、演出31場,觀眾近4.65萬人次,柳州成為廣西引進劇目最多、演出市場最活躍、觀眾票價最實惠的城市。文化惠民開辟新天地。

13 成功在文廟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參與游客近10萬人次,成為柳州文化新符號。水上大舞臺、劉三姐大舞臺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市圖書館、公辦博物館和陳列館全部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3個、農家書屋80個、社區書屋37個。為農村群眾放映公益電影1.18萬場次,觀眾達148.8萬人次。“十一五”20戶以上村村通工程通過自治區驗收。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柳州臺開播,成為西南地區首家開通網絡電視臺的城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侗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我市在全區第十二屆運動會上金牌和團體總分均位居第二。柳州籍運動員在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中屢創佳績。成功舉辦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大獎賽、2011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等國際重大賽事,柳州國際知名度和媒體關注度大幅提升。

衛生、人口與計生事業健康發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開展。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全市新農合平均參合率達96.83%,并率先在全區開展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即時結報工作。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市人民醫院、工人醫院、柳鐵中心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醫院、柳東新區三甲醫院項目完成前期工作,6個縣級綜合醫院和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進展順利,508個村衛生室建設全部完工。防治艾滋病和農村兒

14 童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工作得到加強。柳州醫專與市衛校整建制合并,實現了資源優化。全國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推進。人口與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在全區率先全面實施出生實名登記制度,開展全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繼續加強。成功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紅歌季比賽。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我市成為首批、廣西唯一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袁茵和覃俊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市掀起向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范學習的熱潮。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繼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我市連續第七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八、政府自身建設持續加強,行政能力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政務環境進一步優化。實施“陽光政務”工程,推進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積極開展并聯審批、網上審批和政務上門服務。政務服務基層網點進一步完善,全市超過60%的鄉鎮、市區所有的街道(鄉鎮)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擴權強縣行政審批項目清理、規范工作扎實開展,市、縣二級政府的權責關系進一步理順??冃Э荚u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績效考評結果榮獲全區三連

15 冠。堅持每月市長“企業接待日”制度,推出每月市長“市民接待日”制度,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群眾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

民主法治建設扎實開展。市政府自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答復率達100%。“六五”普法全面啟動,法治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我市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市、縣、鄉、村四級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不斷健全。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工作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建設深入推進,提高了社區居委會成員工資待遇,穩定了社區工作者隊伍。

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各級各部門嚴守換屆紀律,確保了政府換屆工作風清氣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實施。作風和效能建設進一步加強。民主評議效果明顯,“政風行風熱線”、“12345”政府熱線形成常態化機制。工程建設等重點專項治理工作有效開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

過去一年,我市人事、編制、外事僑務、工商、稅務、技術監督、統計、國家安全、決策咨詢、檔案、人防、氣象、糧食、農機、宗教、老齡、修志、防汛抗旱、防震減災、哲學社會科學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11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種種困難及挑戰,我們經受住了考驗,穩住了局勢,迎來了“十二五”的

16 良好開局。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及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精誠團結、艱苦奮斗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積極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柳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海內外所有關心和支持我市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方面,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興產業發展緩慢,服務業發展滯后,城鄉發展不平衡,“三農”狀況亟待改善等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又面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用地、用電和資金緊缺,原燃料價格上漲、物價持續走高,嚴重影響企業生產、項目建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等新的壓力。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需要直面和解決好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全力突破困局。

2012年工作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戰略收官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必須按照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升級、城市轉型,全面發展、富民強柳”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三個同步”的發展理念,堅持“二次創業、升級轉型,聚集人氣、做大城市,建設更加美好柳州”的發展戰略,全面貫徹實施“傳承創

17 新,穩中求進,重點突破,全面發展,努力建設‘五美五好’柳州”的“二十六字方針”,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開創建設“五美五好”柳州的新局面,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3%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區政府下達指標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自治區政府下達指標以內。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著重抓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加快工業經濟優化升級,努力實現“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

打好經濟質量升級戰役,進一步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著力引導各類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合理調度生產生活用電,堅決與企業一起,共克時艱,同謀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汽車城建設全面提速。堅持把汽車城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全面加快上汽通用五菱40萬輛乘用車基地、東風柳汽10萬輛商用車和20萬輛乘用車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盡快啟動五菱有限公司20萬輛新能源汽車基地、汽車零部件園、玲瓏輪胎、玉柴工業園、重慶工業園和金融中心等重大項目。同

18 步推進汽車城綜合配套和服務功能建設,積極引進汽車商務貿易、汽車電子、汽車金融、汽車研發、汽車檢測、汽車運動和汽車教育等方面的投資,加快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保持工業的高強度投入,深入實施“十大工業結構調整工程”。鞏固提升三大支柱產業,全力推進柳州五菱微型汽車零部件基地搬遷、柳工大型裝載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柳鋼冷軋生產線二期等重點項目,加快康明斯發動機、福耀玻璃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布局調整和產品升級。實施化工產業延伸工程、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壯大工程,大力推進柳化氯堿二期及配套工程、銀海鋁業年產35萬噸鋁合金板材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繼續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水平。大力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著力抓好方元電力熱電聯產、安琪酵母等一批項目建設,通過做大做強單體項目,引領帶動新興產業發展。今年,力爭全市工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更新改造投資突破600億元;柳鋼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上汽通用五菱突破500億元,柳工、柳化分別突破300億元和100億元。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著力抓好中小企業上規模上臺階工作,力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50家以上。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協作,形成產業鏈接,密切支柱產業的關聯度。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深入推進“十大科技提升工程”,確保200項“三年四千億”產業提升科技支撐扶持計劃全面完成,推

19 進優勢產業提升重大科技支撐計劃60項,實施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科技扶持計劃140項。扎實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力爭年內新增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3個、創新型企業及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不斷完善檢驗檢測、技術標準、產品質量安全及監控體系建設,新增國家級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家,努力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市。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重推進30個示范項目、10個示范企業及示范基地建設,推進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兩化融合。積極推廣清潔生產,著力抓好節能降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確保圓滿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加快園區經濟發展。加快高新區創建創新型特色園區步伐。制定實施我市“十二五”工業園區發展規劃,著力解決項目用地和資金問題,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入園進區工作力度,全面加快五菱柳機搬遷、電子信息產業園、柳工機械裝備工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園區標準廠房建設,推動園區步入高速發展良性軌道。今年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要增長20%以上,達到1500億元。

二、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打好城鄉統籌升級戰役,堅持“三化同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努力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良性互動。

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戰略。深入實施村鎮規劃大會

20 戰,全面完成縣域村鎮體系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任務。繼續實施城鄉互動大通道工程,加快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設,力爭啟動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推進雒容至東泉段道路建設,竣工柳東大道延長線,提升中心城區與周邊縣、鄉(鎮)路網,推動柳江、鹿寨同城化發展,加快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和“兩小時經濟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推動農村人口自愿有償、有序有效向城鎮轉移,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十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與市區內河整治工程四大體系建設。開工建設落久水利樞紐,加快洋溪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市區及柳城、鹿寨、融安、三江防洪工程。積極開展中小河流治理。推進水庫除險加固43座。建設農田渠道650公里,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力度。實施耕地質量恢復工程,完善農村水利最后一公里設施,建設蔬菜、水果、桑蠶、茶葉等主要產業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示范區。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交通路網改造,實施一批縣鄉道聯網瀝青(水泥)路改造、行政村道路硬化項目。加快構建農村客運系統,推進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十大農業工程”,在穩定糧

21 食生產、推進甘蔗良種更新的同時,重點打造一批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加快先進適用農業技術集成,促進農業功能向休閑旅游等多個領域拓展,大力發展“3422”產業集群。大力實施融水竹木深加工等一批扶持項目,增強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和帶動能力。推廣柳北區涼亭屯土地流轉推動產業發展經驗,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繼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萬畝,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100個,強化市場調控,確保“菜籃子”產品供應均衡。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堅持產品品牌與區域品牌建設并舉,做強“柳韻春曉”茶葉公共品牌,培育壯大柳州冬葡萄、雙季蓮藕及融安金桔、柳城蜜桔、鹿寨蜜橙等產品品牌。繼續提升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程度,力爭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達40%,在全區率先進入農機化中級發展水平城市行列。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臺“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及相關配套政策。實施農戶增收“十大行動計劃”,結合新農村試點建設“三項會戰”,深入推進“萬元增收示范村”建設,年內創建高效特色種植業基地10萬畝、“萬元養殖小區(村、場)”65個,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村(屯)6個、農家樂旅游點10個,打造“萬元村屯”20個,十萬元“示范農戶”200戶,以生產發展帶動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和民主管理的提升。繼續推進城鄉風貌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城鄉電網改造。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和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啟動新一輪的扶貧攻堅戰,努力推動貧困

22 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今年著重抓好92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圍繞中心城市工業發展,合理布局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到縣域發展配套經濟,推進汽配、機械、化工、造紙、制藥等產業向縣域延伸,培育發展產業鏈和配套產業。依托各縣產業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制糖、絲綢、竹木、茶葉、油茶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民族民俗風情旅游業,加快構建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聚集人氣,匯聚商氣

完善服務業發展的系列政策,進一步擴大城鄉消費,努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促進城鄉消費結構升級。繼續落實家電下鄉等惠民政策。開展節日、汽車、餐飲、農村等重點領域的促銷活動,組織消費購物節、汽車展銷會、美食節,不斷激發消費熱情,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升級改造26家城鄉農貿市場。培育特色商業街2條。新建和改造社區微型超市50家,培育市級商業示范社區2個,改造和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40家,組織“農超對接”,促進便利消費。整合大型商場資源,繼續引進一批國內外商業知名品牌,提升購物和消費服務功能,增強城市吸引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加快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促進房

23 價合理回歸。

深入實施“十大商貿工程”。重點抓好四大千畝物流園建設,完成農貿物流園一期主體結構,啟動鋼鐵物流園二期和糧食物流園一期,加快化工物流園建設。完成桂中海迅柳北基地、新風時代廣場、廣西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一期主體建筑建設。加快廣西汽貿園二期、東盟國際物流園等項目建設。盡快完善片區商業布局,加大精品百貨商場建設力度,推進陽光100城市廣場摩爾城、地王財富廣場MALL購物中心、風情港商業中心建成開業,完成樂和廣場購物中心建設,啟動保利大江郡商業項目,加快推進金綠洲城市購物廣場建設。大力培育打造大型現代商貿企業,鼓勵聯華超市、尚龍電器等連鎖企業拓展連鎖門店,積極引進萬達、華潤等大型現代商貿企業。

大力推進旅游名城建設。深入推進“十大旅游工程”。加快窯埠古鎮、鳳凰河生態旅游區等項目建設,抓好雀兒山、都樂等公園升級改造。擴大旅游區域合作和市場宣傳,加大引客入柳力度,培育民族民俗風情旅游,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商品,不斷完善和提升“百里柳江”都市休閑旅游、“百里風情”民俗風情旅游和環都市鄉村旅游三大旅游集群。抓好百里柳江申報4A級景區、龍潭景區升5A級景區工作,著力打造百里柳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完善旅游信息化和公共服務體系,新增兩家以上高星級酒店,策劃開展“新柳州·天天游”、“風情柳州”旅游大篷車主題宣傳活動。精心辦好國際水上狂歡節、第七屆柳州國際奇

24 石節、中國侗族多耶節等大型特色節慶旅游活動。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全面落實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服務業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和統計分析制度。重點發展服務和配套工業主導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制定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啟動工業物流剝離示范工程。大力發展醫療衛生、物業服務、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會展、科技等新型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全面提速。

四、加大城市建設管理力度,夯實宜居城市基礎,進一步拉開超大城市框架

打好城市質量升級戰役,堅持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同步推進,持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整體形象,加快城市升級轉型。

著力打造柳東活力新城區。以柳東新區十大項目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供水供熱、生態水系、污水處理、企業總部、新型居住社區、柳東公租房一期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新區市政配套、供電基礎和公用服務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柳東新區文化廣場、醫院、柳東至洛埠鎮道路、二中新校園、柳東實驗中學、小學等項目,竣工鹿山學院二期、柳州國際會展中心配套等項目,不斷完善新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各種生產要素向新區聚集。年內柳東新區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全面推進靜蘭片區改造,加快打造城市片區及城市門戶典范。

25 著力構建對外交通新優勢。探索綜合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柳南城際等三條在建鐵路建設,推進柳州站擴建和新建西鵝鐵路貨運中心站,力爭柳肇鐵路早日開工。加快柳州至武宣、柳州至梧州等四條在建高速公路建設,實施桂林至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開工建設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加快南站、河東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建設。推進柳江二級航道整治和紅花二線船閘改造,加快建設柳州港鷓鴣江、陽和作業區,盡快啟動官塘、江口、導江等作業區建設。加快白蓮機場擴建,進一步加大航線開發力度。

再掀城市建設新高潮。大規模推進現代宜居城市建設,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標志性建筑,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品質形象。全力加快“十大建設工程”進度,著力抓好城市路網體系建設,新開工五岔路口改造、環江濱水大道等一批項目,竣工廣雅路八一路口改造、北外環路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完善原柳鐵區域路網工程,確保市政重點工程投資170億元以上。全面啟動新一輪的城市片區舊城改造,每個城區選擇1-2個“城中村”作為改造試點,采取“政府主導、村民參與、市場運作、片區平衡”的運作模式,鼓勵和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城中村”改造,力爭做到城市贏得環境,百姓贏得財富,政府贏得民心,社會贏得和諧,發展贏得速度。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力爭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抓好柳江流域環境綜合

26 治理,加快完善水質監測網絡體系,確保上半年露塘、雒維及龍江河北浩等水質自動監測站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城市備用水源古償河供水工程建設,對市區企業地下水井進行統一管理,把地下水源納入城市供水應急體系。加快柳東官塘、沙塘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配套建設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完善現有污水處理廠特別是縣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因地制宜推進村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等多污染物綜合控制,實施柳電煙氣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和煙氣脫硝工程,年內柳鋼燒結機煙氣實現全面脫硫。著手開展PM2.5監測和治理相關工作,探索建立重度灰霾天氣的公開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力爭成為我國首批監測PM2.5的城市之一。推進機動車環保檢測線建設,逐步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制度。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推進電鍍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汽車城電鍍工業園。繼續加強噪聲治理和輻射污染治理。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瘧?,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全面推進“綠滿龍城”和“家園綠美工程”,以新加坡為樣本綠化美化彩化城市,讓龍城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努力建設“生態花園、五彩畫廊”的花園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建設,不斷完善新區規劃編制體系,爭取柳東新區近期建設區域控規覆蓋率達100%。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等制度,堅決打擊“兩違”現象。深入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深入實施

27 城鄉清潔工程,加強重點區域和地段的管理,強化街面市容秩序監管,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強化戶外廣告和柳江河道綜合整治,繼續加強電動自行車規范管理,實施停車泊位建設工程,努力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推進“數字城管”二期建設,建成柳東新區二級平臺,加快數字城管網絡向街道社區延伸,努力構建“大城管”格局。出臺數字化城市管理實施辦法,健全各部門和公眾參與管理制度,積極鼓勵全民參與城市管理。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建設更加美好柳州提供堅實的社會保障

打好生活質量升級戰役,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扎扎實實為民辦10件實事,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更多的實惠。

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鼓勵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強化六縣四城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力爭新增微型企業2400家,確保我市通過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驗收。加大就業和再就業的扶持力度,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進城落戶農村居民、農村退伍軍人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切實幫助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解決就業問題。積極統籌城鄉就業,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5萬人。

28 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全市城區范圍內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率達70%以上;加強社會保險的擴面、征繳、籌集和監管,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保障水平,實行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制度,啟動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完善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備災救災及困難救濟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公共事業聘用人員工資待遇,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價格臨時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建立“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機制,促進低收入農戶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增收。繼續推進關愛殘疾人“陽光計劃”,大力發展慈善和社會福利事業。

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78萬套(戶)。深入實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免費午餐工程覆蓋面擴大至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繼續推進改制企業生活區水電“一戶一表”改造。深入實施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工程,力爭年內新開工改造建設住房3000套。扎實推進融水縣30-50戶村屯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試點,并適時擴大試點區域范圍。繼續抓好農村住房統一保險工作,減少因災返貧和加重貧困現象發生。推進老有所養工程,加快建設市社會福利救助中心和26個縣、中心鄉鎮敬老院。

29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完善“四位一體”社區治理模式,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增強社區自治服務功能。實施新一輪“平安柳州”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完善“天網工程”建設,推動基層平安創建全覆蓋,讓城市更安全、市民更安心。切實做好農村“三大糾紛”調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完善領導干部接訪制度,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妥善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大力推進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打好改革開放升級戰役,更加注重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加注重加強區域經濟協作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添活力,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善壯大國有投融資平臺建設,拓展、創新投融資渠道和方式,不斷提升投融資能力。加快企業改革、重組和規模擴張,推進農工商改制以及百貨、工貿合并重組引資工作,支持柳州銀行跨區域經營和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扶持企業上市、發行債券,加快建設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推動柳州醫藥成功上市,積極開展高新區爭創“新三板”試點前期工作。深入推進“引金入柳”,不斷改善金融環境,繼

30 續推進村鎮銀行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放寬投資領域,抓好區域集優債、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積極推進農村三產用地上市交易,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農場改革。繼續深化文藝院團、事業單位以及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并把范圍擴大到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抓好鹿寨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逐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外經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外貿主體和產品結構,加大對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規模。全方位開展國際交流與區域合作。精心辦好第二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東盟女企業家創業論壇。進一步密切同泛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的聯系,增進與廣西“兩區一帶”城市之間的戰略協作,積極推進柳州來賓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柳州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扎實做好申報出口加工區的各項前期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全方位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對外投資,不斷提高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的規模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更加注重招商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31 堅持引資引智引技并舉,加強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全面提升“引進來”的規模、質量和水平。依托“中央企業投資柳州”、“首屆廣西異地商會大會”等會議平臺,進一步加強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做好項目跟蹤對接及后續服務,確保項目、資金落實到位。2012年,確保引進市外境內資金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以上。

七、大力推進文化發展升級,打造廣西文化強市

打好文化發展升級戰役,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柳州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加快柳州由廣西文化大市向廣西文化強市轉型。

實施“文化事業繁榮系列工程”,實現文化發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實施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啟動市群眾藝術館、青少年宮、科技館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大廈、報業大廈建設,竣工劉三姐文化娛樂中心,確保工業博物館建成開放。進一步健全市、縣(區)、鄉、村四級文化設施網絡,重點推進國家級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新建78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80個社區書屋。實施文化成果共享工程。深入開展“柳江之夏”、“龍城金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精心組織“精品劇目公益展演”、“中外優秀劇目月月演”,爭取舉辦中國·柳州國際水上音樂節,并把柳州辦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分會場,積極培育“看大劇,到柳州”的市場氛圍。實施城鄉

32 文化均衡發展工程。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立完善農家書屋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實施文藝精品打造工程。開展多元化題材劇目創作,努力創排新的大劇,精心提升《八桂大歌》。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程。扎實做好民族民間文化挖掘、保護和開發,做好柳州摩崖石刻、東門城樓等5個單位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爭取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三江)、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融水)等列入自治區級保護項目。

實施“文化產業發展系列工程”,推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實施文化支柱產業培育工程。著力發展文化體育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演藝娛樂等主導產業和數字出版、數字傳輸等新興產業,逐步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柳州新的支柱性產業。實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重點推進精柔印刷工業園、動漫產業基地、汽車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建設,打造廣西文化產業標志性工程和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實施文化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快發展一批具有專、精、特、新等優勢的中小文化企業和民營企業,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資本實力和國際貿易能力的外向型企業。實施文化產業品牌提升工程。重點打造柳宗元文化、國際水上狂歡節、三江侗族多耶節等知名品牌,帶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實施文化市場興旺工程。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演出娛樂、影視劇、

33 動漫游戲等產品市場,加大“掃黃打非”力度;積極舉辦各種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力爭把柳州打造成為面向中國—東盟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廣西文化會展、交易中心。

八、繁榮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打好社會服務升級戰役,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啟動廣西第五輪創新計劃。強化科學技術普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培育更多自主知識產權。深化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層次合作,形成高校政產學研合作戰略伙伴2-3家,培育產值超億元以上的政產學研合作重點企業5家。實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進一步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落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政策,重點推進六支人才隊伍建設、八類人才資源開發。啟動實施“十大人才開發”工程,努力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成效、更加開放的人才環境,形成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盡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實施《教育規劃綱要》,推進“十大教育工程”,打造柳州幸福教育,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年”活動,新建和改擴建鄉鎮中心園46所,力爭全市學前三年、學前一年毛入學率分

34 別達到63%和83%以上。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著力維護教育公平。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繼續推進普通高中辦學多樣化發展,優化發展高中教育。加快發展特殊教育,積極推進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建設和創建全區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加強校內外安全管理和校車安全管理。完善各項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切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扎實開展國家級與自治區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創建工作,全面啟動職教園區二期建設,爭取啟動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職教園區建設項目。全面加快組建綜合性大學步伐。

加快醫療衛生、人口與計生事業發展。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市人民醫院、工人醫院、中醫院、柳鐵中心醫院等醫院品牌,啟動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等醫院建設,全面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著力解決邊遠農村群眾看病難問題。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全力推進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深入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大力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力度,實施優生促進工程,改善出生人口素質。

蓬勃發展體育事業。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繼續承辦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大獎賽

35 等水上賽事,繼續申辦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等國際國內重大賽事,認真辦好廣西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廣西體育節和全區萬村農民籃球大賽等活動。完善城鄉體育基礎設施,抓好靜蘭水上運動基地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推進體育中心景觀和場地設施改造,努力創造更好的健身運動環境。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文明素質提升計劃,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不斷提升市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實施理論政策宣傳工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持續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施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弘揚柳州“開明開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制定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提升雙擁共建水平,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召開全市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支持融水、三江兩個自治縣辦好成立60周年大慶。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結合實施黨的建設升級戰役,更加注重加強法治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持續提升政務服務

36 質量。堅持每月市長“企業接待日”、“市民接待日”制度,搭建和完善網上互動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努力為民排憂解難。繼續清理壓縮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完善市、縣、鄉鎮政務服務平臺和基層網點建設,推動政務服務向村(社區)延伸。強化政務督查、效能監察和績效考評,確保政令暢通和工作有效落實。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積極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堅持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與問責,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做好“六五”普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法治柳州建設。

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領域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加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日常監督。實行陽光政務,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開、透明運行。繼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當前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發展任務相當繁重。但形勢越困難,任務越艱巨,越能激發全市人民的斗志,越能激勵

37 我們突破困境、再創佳績。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勇往直前,努力開創柳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附 注:

1.“510”促銷活動:按照自治區商務廳的部署,在餐飲、食品、服裝、家裝、家電、汽車、健身、房地產、文化娛樂、旅游等10個領域,通過多種形式,組織5次集中宣傳促銷活動,以活躍城鄉市場,引導居民科學、合理、安全消費。

2.十大工業結構調整工程:汽車整車升級工程、汽車零部件提升工程、裝備制造業基礎元器件優化工程、鋼鐵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工程、化工產業延伸工程、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壯大工程、新興產業培育工程、“三個千億”打造工程、中小企業“千百十”發展工程、工業“智造”工程。

3.十大科技提升工程:汽車千億元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優勢產業重大科技提升工程、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科技扶持工程、特色園區科技創新工程、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化科技支撐工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工程、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宜居柳州科技惠民工程。

4.十大水利工程:柳江防洪控制性工程、市區防洪工程、縣城防洪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農村飲

38 水安全工程、城市飲水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市區內河整治工程。

5.“3422”產業集群:把蔗糖、畜禽、速豐林打造成年產值達100億元產業,糧食、蔬菜、水果、桑蠶打造成50億元產業,草食動物、油茶打造成20億元產業,茶葉、休閑農業打造成10億元產業。

6.農戶增收“十大行動計劃”:高效特色種植業增收行動計劃、畜牧水產養殖業增收行動計劃、林地經濟產業增收行動計劃、“一村一品”增收行動計劃、農村個體私營工商增收行動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增收行動計劃、農業龍頭企業增收行動計劃、培育和扶持100家“助農增收龍頭合作社”計劃、農業觀光休閑業旅游業增收行動計劃、扶貧增收行動計劃。

7.PM2.5: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一旦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8.文化事業繁榮系列工程: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文化成果共享工程、城鄉文化均衡發展工程、文藝精品打造工程、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程、現代傳播能力提升工程、城鄉藝術教育工程、文化發展黨

39 建引領工程。

9.文化產業發展系列工程:文化支柱產業培育工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文化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文化產業品牌提升工程、文化體育旅游融合提升工程、文化科技創新提升工程、文化市場興旺工程、特色文化名縣名鎮名村提升工程、文化開放交流工程、文化產業人才壯大工程。

10.六支人才隊伍建設:指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建設。

11.八類人才資源開發:指“雙創”型人才開發(創新型科技人才開發和創業型人才開發)、多區域合作人才開發、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開發、貧困縣人才開發、高校畢業生人才開發、經濟園區人才開發、城鎮化人才開發、現代服務業人才開發。

12.十大人才開發工程:指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524優秀企業家”成長促進工程、“132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外向型人才開發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程、宣傳文化教育人才開發工程、人才載體建設提升工程、優秀人才接觸柳州計劃和優秀人才激勵工程。

13.十大教育工程:學前教育推進工程、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工程、普通高中加快發展工程、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強化工程、德育創新工程、民族教育特色建設工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

40 41

42 43 2012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標 題&實事內容&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一、實施安居惠民工程&

1、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78萬套(戶)。其中,廉租住房4000套,公共租賃房6000套,經濟適用房(含集資房)4600套,限價商品住房2100套,城市棚戶區改造6000戶,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520戶,新增發放廉租住房補貼4580戶。&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2、實施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3000套(新建)。&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3、徹底消除農村茅草樹皮房。&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融水縣、融安縣、三江縣、鹿寨縣政府,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1、建設78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市文化局&各縣政府&

2、“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天天演(文藝演出100場、電影放映265場)。&市文化局&市藝術劇院&

3、村村月月公益放映電影(全年放映11220場次)。&市廣電局&各縣(區)政府、柳東新區、陽和工業新區,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4、在市中心新建成2家電影院。&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44 市廣電局 && 附件一:

標 題&實事內容&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三、實施創業惠民工程&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新辦微型企業2400戶創業,實現新增創業人數3000人,帶動就業人數10000人以上。&市工商局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就業工作聯席會各成員單位、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柳東新區、陽和工業新區&

四、實施扶貧助殘惠民工程&

1、為市區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對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標準為每人每年15元)。&市民政局&各城區政府、柳東新區、陽和工業新區,市財政局&

2、在市區建立10個愛心慈善超市。&市民政局&各城區政府,市財政局、慈善會&

3、在六縣建立30個殘疾人社區康復室。&市殘聯&各縣政府,市財政局、衛生局&

4、為5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市殘聯&各城區政府,市財政局&

5、扶持1000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創業就業。&市殘聯&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工商局&

45

五、實施就醫惠民工程&在4家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信息一體化建設,實行“醫卡通”。 在全市2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推行臨床路徑試點工作,規范醫療機構診療行為,有效控制看病就醫費用。&市衛生局&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六、實施菜籃子惠民工程&

1、建設完善1萬畝蔬菜保障基地、50個季節性集約化育苗大棚(每個400平方米)和200萬平方米食用菌基地。完善基地道路建設,建設蔬菜冷鏈系統。&市農業局&各縣(區)政府,市財政局&

2、扶持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100個。&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各縣政府,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標 題&實事內容&牽頭單位&責任單位&

七、實施免費午餐擴面工程&免費午餐工程覆蓋面擴大至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市教育局&各縣(區)政府,市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衛生局、審計局、扶貧辦、疾控中心&

八、實施環?;菝窆こ?amp;增加6套自動監測PM2.5設備,年內建成PM2.5監測系統。&市環境保護局&市財政局&

九、實施養老惠民工程&

1、啟動建設10萬平方米養老中心。&市發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委、規劃局、殘聯&

46

2、在市區建設和完善11個老年活動場所(柳南區4個、魚峰區4個、柳北區3個)。&市民政局&各城區政府,市財政局、老齡委&

十、實施旅游休閑惠民工程&

1、建設濱江河堤休閑(文化、體育)配套設施,方便市民休閑健身。&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委、交通運輸局、水利局、文化局、旅游局、規劃局、城管執法局,市城投公司&

2、開通柳州市居民“港澳地區自由行”。&市外僑辦 市公安局

&市財政局、市旅游局& 47 附件二:

2011年我市獲得的主要榮譽

1.2011年1月,在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的“2010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上,我市被評為“2010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和“2010中國經濟轉型示范城市”。

2.2011年1月,在由《人民日報》社人民網主辦,中國城市發展促進會、中國品牌建設與管理協會協辦的“輝煌‘十一五’中國品牌(特色)市/縣/鎮/開發區”評選活動中,我市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特色經濟市”。

3.2011年1月,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舉辦的CCTV中國體育營銷論壇暨第六屆十大體育營銷經典案例評選活動中,我市榮獲“2010十大體育營銷城市經典案例”大獎。

4.2011年4月,我市被工信部確定為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5.2011年4月,我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城市”,這是廣西唯一在全國率先開展監測的地級市。11月,我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改革試點城市”。

6.2011年5月,在第七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上,我市榮膺第九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名列全國獲此殊榮的5個城市之首。

48 7.2011年5月,我市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縣、柳城縣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11-2015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是廣西獲命名縣區最多的城市。

8.2011年6月,在第七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我市榮獲“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稱號,這是我市自1985年開展普法工作以來獲得的最高榮譽。

9.2011年7月,在第二屆中國城市科學發展高層論壇暨2011中國(深圳)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投融資城市論壇上,我市獲“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殊榮。

10.2011年9月,我市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和世界城市合作組織評為“2011中國十大美麗城市”。

11.2011年11月,我市被民政部命名為第一批“全國地名公共服務示范市”。

12.2011年11月,我市六縣四城區通過科技部“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考核,其中柳北區、柳南區、魚峰區和融安縣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稱號。

13.2011年12月,我市第六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14.2012年1月,在《經濟日報》社主辦的“2011中國自主創新年會”發布的《中國創新型城市綜合評估報告》中,我市被評為“2011最具成長力自主創新型城市”。

15.2012年1月,我市連續第七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

49 稱號。

2011年我市各縣區、開發區獲得的主要榮譽 柳江縣:

1.2011年1月,柳江縣被國家人口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科技大練兵先進單位”稱號。

2.2011年10月,柳江縣文化局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榮獲花炮比賽第二名。

3.2011年11月,柳江縣被國土部授予“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稱號。

柳城縣:

1.2011年1月,柳城縣沖脈鎮沖脈村被國家人口計生委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協會村級先進單位”稱號。

2. 2011年2月,柳城縣被國家宗教局授予“2010年全國宗教工作系統‘五·五’普法先進集體”稱號。

3.2011年3月,柳城縣科協被青少年機器人世界杯中國組委會授予“2011RoboCup 青少年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最佳創新實踐獎”。

4.2011年8月,在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柳城縣參評的“伏虎龍芽”和“伏虎龍韻”兩個茶品分獲特等獎和一等獎。

5.2011年9月,柳城縣被中組部和人社部聯合授予“2011

50

第二篇: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柳州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

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柳州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柳政辦〔2009〕83號

各城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柳州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五日

柳州市城市道路和公共

場地臨時停車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我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的管理,規范停車秩序,維護交通安全和暢通,合理使用城市公共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車輛行人通行,具備一定技術條件的道路、橋梁及其附屬設施;公共場地指政府投資建設或由建設單位為政府代建的公共場地、行政機關、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的場地、以及政府已收儲的待開發土地;臨時停車場指臨時占用城市道路及公共場地設置的停車場和停車點;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指各種機動車、非機動車在臨時停車場停放車輛時交納的費用。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繞城高速公路范圍以內的市區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 第四條 臨時停車場的設置遵循以下原則:

(一)交通安全暢通的原則

臨時停車場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臨時停車場的設置不能影響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暢通。

(二)科學的原則

臨時停車場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道路條件、道路的交通特征以及行人、非機動車等各種交通參與者的通行。

(三)方便市民的原則

臨時停車場設置應根據市民停車需求,在非繁忙路段適當設置短時間免費臨時停車位,方便市民出行時停車。

(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

臨時停車場設置前應分析路內停車的交通特征,根據客觀條件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案,原則上不得在人行道上設置汽車停放點。在不影響交通暢通的情況下,盡可能發掘現有道路的潛力,合理利用支干道路,分時段設置臨時停車場,解決停車問題。

(五)系統性和動態性綜合考慮的原則 綜合考慮交通網絡和交通系統的問題,采用最佳解決方案,并根據市區道路網絡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臨時停車場的設置。

(六)符合城市市容市貌標準的原則

設置臨時停車場應當符合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有關市容市貌的要求。 第五條 下列區域原則上不能設置道路機動車臨時停車場

(一)有礙市容或者占用消防通道的;

(二)在人行道設有燃氣、供排水、供電和光纜等各類管線檢查井的位置;

(三)已建成能夠提供充足的停車場服務半徑300米以內的地段;

(四)道路交叉口、學校出入口和公共交通站點附近50米范圍內;

(五)市區主干道和交通流量大的次干道和支路;

(六)盲道和無障礙通道;

(七)人行道寬度小于3.5米的;

(八)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停車的路段。

第六條 臨時停車場管理分免費和有償使用兩種方式。

在非繁忙路段的市場及其他公共設施附近,適當設置短時間免費臨時停車位,免費停放車輛的停放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

對有償使用的臨時停車場實行管理與經營相分離。

第七條 由市規劃局會同市容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制定我市市區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場的規劃。

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場的設立審批,由市規劃局、建委、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五項整治辦等部門共同參與勘驗、確定后,由市公安局依法實施行政許可。

第八條 市公安局負責對按規劃確定的臨時停車點進行設點劃線,設置明確的停車標志。 在停車場出入口的顯著位置明示停車場標志、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停車時限,及停車場的管理責任和管理制度。

第九條 由市財政局牽頭,市監察局、物價局等部門共同參與,制定具體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有償使用方案,組織對臨時停車場經營權的拍賣。

第十條 市物價局制定臨時停車場停放車輛服務費收費標準,為取得臨時停車經營權的單位辦理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收費手續。

第十一條 取得臨時停車場經營權的單位(以下簡稱經營單位)與市財政局簽訂《承包經營市區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場協議書》。并憑《承包經營市區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場協議書》等相關資料,到市公安局申請設立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臨時停車場許可;并到市物價局辦理臨時停車收費相關手續。

第十二條 臨時停車場經營單位必須是依法經工商登記的保安服務企業或其他有相應經營資質的企業;經營單位負責日常停車管理,看護人員佩戴統一的工作證上崗。

收取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實行明碼標價,使用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的發票。臨時停車場經營單位應按月向市財政局繳交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按月向財政部門報送本單位的會計報表及發票領用存情況。

第十三條 市公安局依法對臨時停車場停車秩序進行管理;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按各自職能分工依法對侵占臨時停車場的行為進行管理。

第十四條 為保障道路交通秩序正常,市公安、建設、規劃、城管等部門每年至少應對車輛臨時停放路段評估一次,并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周邊停車場增設情況,提出臨時停車場的調整方案,并按設置臨時停車場的程序,重新依法實施行政許可。

第十五條 因大型活動或其他特殊原因的需要,公安部門可對臨時停車場地路段進行臨時調整,并應將調整情況以顯著標志予以告知。

第十六條 因城市建設維護或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市公安局有權依法調整或取消臨時停車場。

第十七條 由于臨時停車場的調整,市財政局視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經營單位應上繳財政的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

第十八條 執行公務的軍、警等特種車輛停放,按國家有關規定可免交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 第十九條 臨時停車場的車輛停放收入屬政府非稅收入,由市本級財政統一管理,用于城市道路的維修養護,道路停車秩序管理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二十條 在臨時停放路段停放車輛時,機動車駕駛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劃定的停車位內停放車輛;

(二)愛護和正確使用收費設備;

(三)按規定交納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 第二十一條 在收費的臨時停車場停放車輛,拒絕交納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引發的治安問題,由市公安局依法處理;不在指定區域違章停放車輛,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依法處理。對侵占臨時停車場的行為由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按各自職能分工依法進行處理。

第二十二條 未經市公安局許可,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擅自在市區道路和公共場地設置停車場,違者依法處罰。

第二十三條 未按收費標準收取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的行為,由物價部門依法進行處罰;不使用稅務發票收取車輛臨時停放服務費的行為,由稅務部門依法進行處罰;經營單位不按規定繳交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的由財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四條 臨時停車場經營單位在經營過程中,造成停車場內的車輛損毀或者丟失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五條 駕駛人因自身過錯造成臨時停車場設施或者其他車輛損毀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從2009年6月1日起實行。

第三篇:2013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6大著力點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生態家園,加快推進“五個龍巖”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使閩西老區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人民更安康。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總值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以內,確保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要求,逐級分解落實,逐項攻堅突破。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大力弘揚“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優良傳統,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急爭搶試,敢于突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勇于爭先的創業激情。提升站位,居安思危,充分發揮老區蘇區、生態環境等綜合優勢,用足用好中央、省賦予的扶持政策,打基礎,添后勁,努力拓展龍巖發展新空間。

求真務實,改進作風。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腳踏實地,實干實效。踐行才溪鄉調查精神,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沉下身接地氣,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精簡會議、文件、活動,講實話、干實事,厲行節約,切實提高政府運作的效率和效益。

為民利民,服務至上。辦好惠民實事,開展“聯鄉掛村幫戶”和為民務實清廉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察民情、通民意、解民憂。推進簡政放權,加強效能建設,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嚴格落實行政問責。

依法行政,清正廉潔。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接受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對規劃布局、土地出讓、工程招標、拆遷安置、產權交易、民生資金使用等重點領域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

1、加快壯大產業規模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推進畜禽、果蔬、茶葉、林竹和水產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和林下經濟,扶持發展循環農業、休閑農業、設施農業,培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壯大一批優特農業示范基地。構建農業技術信息交流和產品展銷平臺,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力爭新培育產值億元以上農業企業10家。實施煙草水源工程、44座小

(二)型水庫和一批山塘除險加固工程,完成農田基本建設12萬畝。加強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三農”綜合保險實現全覆蓋。

1 推進工業提速增效 圍繞培育“1+2”主導產業、打造“155”產業基地,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資本化融合發展。做大市本級工業,突出抓好龍工配件園、汽車配件園、新龍馬年產30萬臺汽車發動機等項目建設,推動環保裝備制造向提供全方位運營、服務轉型,做大產業集群。推進縣域產業差異化發展,新羅區重點提升現代機械產業和服務業,永定縣大力突破汽車、旅游產業,上杭縣重點做強金銅產業,武平縣加快發展不銹鋼產業,長汀縣促進稀土產業集聚發展,連城縣做優新材料和旅游產業,漳平市發展特鋼鑄造及下游產業和茶產業。積極培育電子信息、光伏光電、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資源精深加工,提升鋼鐵、建材、煤炭產業集約化水平。抓好企業技改,推進機械、紡織、化工等產業升級,完成卓鷹、卓龍、龍化、佳麗斯等異地技改擴建。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創新園區投融資機制,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飛地工業”,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培育做大特色專業園區。

全面提升服務業 全面推進中心城市和縣域城區 “優二進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加快一批商貿物流、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機械、建材、花卉、茶葉、藝術品等專業市場。扶持發展總部經濟。繼續實施商貿流通業“三個一百”工程,力爭限上企業突破1000家。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防范金融風險。積極引進品牌房地產公司,加快普通商品房建設,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加快旅游資源整合及酒店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古田會址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深入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科技惠民等示范工程,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企業主體,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實施10個以上重大科技項目,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積極創建工業煙塵控制技術、心腦血管新藥制劑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

2、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優化規劃布局 圍繞建設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抓好城市規劃,科學布局中心城市“一主三新一衛”和縣域城市的空間結構、功能劃分。完善城市建設詳規,深化綜合交通、公共設施和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劃。注重彰顯紅色、客家等特色文化,突出提升重點地段、綜合體、重要公建項目設計層次,嚴格把好質量關。加強規劃審批管理,提高規劃執行效力。

加強城鄉建設 全面推進“點、線、面”攻堅計劃,創建一批完整社區,確保城鎮化率達到51.5%。深入推進“城市建設年”工作,突破九大片區征遷瓶頸。加快龍巖大道三期、外環路、口岸板塊、萬達廣場等重大項目建設。抓好污水管網、餐廚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加強城區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綠道、慢道及生態綠地規劃建設。加強規劃引導,統籌推進產業、商貿、人居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省、市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和中心鎮建設,打造30個工業重鎮、20個商貿強鎮、10個旅游名鎮。堅持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整合資源、重點突破,抓好上杭吳地、長汀露湖、永定萬石、漳平永福等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打造一批集農業生產、休閑觀光、文化娛樂、生態環保于一體的新農村建設精品工程。

提升管理水平 中心城市以“五城同創”為抓手,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強化聯動執法機制,繼續加大違法違章建設打擊力度;加快發展公共交通,新增20臺以上公交車、118臺以上出租車,規劃建設18個公共停車場,優化路網結構,強化交通行政執法;加強物業公司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環境。

加快“三區三園”建設 完善“三區三園”發展規劃。進一步理順市、縣(市、區)、新區(園區)責權利關系。推進通往三個新區的快速通道建設,開工建設紅尖山隧道。古蛟新區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工業、文化旅游兩大板塊,加快華潤希望小鎮、黨校遷建合建和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永豐新區圍繞建設生態工貿新城,突破一批重大生產性項目和新區功能配套項目。龍雁新區圍繞打造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核心

2 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推進工業園區、人居板塊和工貿綜合體建設。稀土工業園區重點加快項目招商、產業聚集、做大總量,推進稀土交易市場規劃建設,完善園區功能。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重點推進海峽茶文化交流中心等建設,發展精致農業、特色旅游業,創建美麗鄉村。高新園區重點推進海西科技創業城項目前期工作,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突出抓好重大項目 打好“五大戰役” 拓展戰役范圍,把現代服務業、生態建設等領域項目納入戰役組織實施,確保重點項目投資和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加快推進西氣東輸三線、海西天然氣管網、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漳永高速公路龍巖段和冠豸山機場等項目建設;推動南三龍鐵路、廈蓉高速漳州天寶至上杭蛟洋擴容工程開工建設,湖城、武平十方至城關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推進龍長高速古城互通、廈蓉高速龍巖聯絡線、浦建龍梅、長泉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招商選資 突出招大引強,更加注重項目的科技含量、節能環保、稅收貢獻。加大與央企、民企、世界500強企業對接力度,力爭新對接“三維”項目103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元。引導異地龍巖企業家回歸,落實“非禁即入”原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共設施和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完善工作機制 把項目工作列入市直部門績效管理和效能考評的重要內容。加強投資額大、帶動性強的重大生產性項目策劃,重點突破機械、汽車、金銅、稀土等產業鏈延伸和配套項目。

4、開展“生態建設年”活動 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 認真落實市委提出的“生態建設年”部署要求,建設生態家園??偨Y推廣“長汀經驗”,繼續推進以長汀、連城、永定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完成9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任務。大力實施“四綠”工程,禁止采伐天然闊葉林,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完成造林綠化40萬畝,提高森林質量。推進濕地公園等重點生態項目建設,開展綠色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力爭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武平、長汀、連城、漳平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市),新羅、永定、上杭創建省級生態縣(區)。落實礦區生態恢復責任,加強礦山環境綜合治理。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集約節約利用資源 全面暫停新建煤礦的勘探和審批,堅決推進新羅、永定和武平、漳平、連城小煤礦關閉重組,確保全年煤礦企業減少30家以上,提高煤炭行業集中度和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淘汰建材、冶金、化工、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全面淘汰中心城市落后水泥產能,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抓好30個重點節能及循環經濟項目建設。

抓好環境污染整治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突出抓好龍津河流域水環境整治,按照“三年初見成效,八年全面完成”的要求,通過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分期分批整治養殖業、工礦業、小水電。積極穩妥推進各縣(市)主要流域畜禽養殖場綜合治理。完成18條重點中小河流域治理。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強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管理。加大機動車尾氣、餐飲業油煙、揚塵等大氣污染整治力度,確保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7%以上。

5、深化改革開放

扎實推進各項改革 繼續抓好農村綜合改革,創新土地流轉、金融服務機制。對各縣(市、區)、新區園區實施科學績效評估和考核辦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理順市、區管理體制。推進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編制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提升“三資”運作水平,完善投融資平臺。壯大和規范擔保機構。穩步推進基金、債券發行。推動龍馬環衛、連城蘭花等企業加快上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上杭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完善新農合和基本藥物制度。

3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推動一批出口型生產企業提升擴能,培育壯大外貿出口主體。承辦好第四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用好“6·18”、“9·8”等大型經貿合作平臺。共建共享山海協作產業園區,加速融入廈泉漳大都市經濟圈。推進閩西南五市、閩粵贛十三市、海西中部集中發展區的區域協作。抓好對口援藏援疆工作,加強與友好城市交流合作。

深化與港澳臺合作 加快漳平、連城廟前臺商投資區建設。推進永定客家博覽園、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長汀客家首府博物館等項目建設,辦好兩岸族譜論壇等特色活動,提升“海峽客家”品牌。積極申報赴臺個人游試點,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推進龍臺教育、文化、科技、體育及民間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僑力資源,加強與香港、澳門經貿文化交流合作。

著力拓寬發展空間 充分發揮老區、蘇區優勢,重點跟進《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在爭取國家、省重要政策、重大項目和資金支持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進永定撤縣設區,穩步推進撤鄉并鎮和鄉改鎮、村改居工作。

6、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萬人。落實最低工資、企業工資保證金和集體協商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水平。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工資增長制度。

切實增強民生保障 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和城鄉醫療救助籌資標準,推進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力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新建保障性住房5654套。統籌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農村危房改造和造福工程,抓好16個省級、30個市級集中安置區建設,完成2萬人搬遷任務。解決5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教育強縣”創建工作,加大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力度,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工作,支持龍巖學院提升辦學水平;實施“千名名教師、百名名校長”培養計劃,提高教育質量。擴充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推進疾病防控、婦幼保健、衛生監督機構達標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進計劃,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工建設市老年體育活動中心,辦好市第十四屆運動會。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 進一步重視文化藝術工作,加快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古田會議舊址群等重點革命舊址維修保護,加強永定客家土樓、長汀歷史文化名城等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爭創國家級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深入開展“一評估四聯動”,推行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群眾利益維護機制。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快社區綜合服務站建設,推行網格化管理,提升社區服務和自治功能。深化“平安龍巖”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范和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狠抓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好新一屆省級“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工作。

4

第四篇:重慶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01月26日在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

黃奇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及2012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圍繞“314”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認真落實國發3號文件,接續實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影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4676億元增加到11459億元,年均增長15.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191美元,趕上全國平均水平。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703.5億元,翻了近兩番。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34萬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61億元,年均增長18.8%。工業總產值增長3倍,全員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多。各類市場主體由64.8萬戶發展到136.9萬戶。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0.3∶50.7∶39調整為8.2∶53.9∶37.9。糧食產量連續五年超過1100萬噸,蔬菜、水果、畜牧、漁業等特色農業增量提質。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制造均成為千億級產業,多業支撐格局基本形成?,F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國家支持設立的聯合產權、農村土地、農畜產品等七大要素市場運行良好,累計交易額超過3600億元。會展、購物和美食消費持續增長,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2萬億元。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3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1.38%,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7倍。

城鎮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優化并實施城鄉總體規劃,以主城為龍頭,6個區域性中心城市、23個區縣城和若干小城鎮聯動發展的城鎮體系初步成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7%。建成“一樞紐五干線”鐵路網和“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新建和改造國省干道6000公里,取消二級公路收費,基本實現“4小時重慶”、“8小時周邊”。新增城市軌道通車里程120公里。水上貨運和港口吞吐量均突破億噸,空港旅客年吞吐量超過2200萬人次。新增蓄引提水能力8.7億立方米、電力裝機447萬千瓦,天然氣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崛起。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全面推進,北部新區及金融、會展、空港等功能板塊日漸成型,水土、魚復、龍興等園區基礎建設和集群招商同步展開。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成為內陸重要口岸,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實現常態運行,重慶港轉口貨運量占比達到40%。進出口總額由2007年的74億美元增加到5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由11億美元增加到106億美元。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擴大,與港澳臺經貿合作不斷加強。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重組,7戶國有企業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民間投資準入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難有所緩解,建立了微型企業扶持體系,非公有制經濟占比由55.1%提高到62.3%。構建以市場配置為主體、政府保障為補充的住房供給體系,創新公租房建管方式,開展房產稅改革試點,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抓住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機遇,積極探索農民工戶籍、地票交易、“三權”抵押融資等改革。建立“圈翼”對口幫扶機制,實施市屬國有企業融資幫扶計劃,“兩翼”經濟增速連續五年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三峽庫區工作有效推進。歷經十七年艱苦努力,百萬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圓滿完成,成功 1

保障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庫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庫區發展明顯提速,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投產放量,經濟年均增長16%。移民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力度加大,庫區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7.5萬人。啟動了三峽后續工作首期實施規劃,庫區發展全面轉入后續工作新階段。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環保行動持續推進,一大批污染企業完成環保搬遷,主城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整治了17條次級河流,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覆蓋所有區縣城和近一半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4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6%,主城創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例連續五年達到4%。城鄉義務教育逐步趨向均衡,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職業教育體系日趨完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4%,學前教育取得進步。新增三甲醫院7所,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率達到90%,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到所有村鎮和社區,食品安全事故和傳染病疫情得到較好控制。新增一批文化服務設施,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一體化大綜治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群眾安全感增強。安全保障型城市框架初步建立,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8%和16%。年度城鎮新增就業由20萬人擴大到65.5萬人。城鄉養老、醫療保險提前實現全覆蓋,五大保險全部實現市級統籌。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保障了130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建成公租房1315萬平方米,惠及58萬群眾。改造農村危舊房38.5萬戶,新建巴渝新居25.1萬戶。716個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110萬農村人口擺脫貧困。

過去五年,我們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扎實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民族、宗教、僑務、對臺、司法、審計、監察、統計、消防、民防、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青年、婦女兒童、科普、老齡、殘疾人、氣象、地震、地勘、參事、檔案、修志、文史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2012年是重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特殊背景和復雜形勢,我們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共重慶市委堅強領導和各方協同配合下,努力消除薄熙來、王立軍案件的嚴重影響,有序有力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實現了全市大局穩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年經濟增長13.6%,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3.4%和13.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6%。事實證明,重慶無愧為一座英雄的城市,重慶人民有覺悟、有能力,頂得住各種風浪,經得起各種考驗!

第五篇:2013鎮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代表審議。并請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關于XX年工作的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鎮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動員和組織全鎮人民,知難而進,開拓進取,努力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鎮第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緊扣加快發展第一要務,鎮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增長。XX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3821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0.6%,其中工業總產值96810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0.1%,規模以上8家,總產值20833萬元,完成年計劃的58.5%;農業總產值17011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1%。實現工商稅收1114萬元,完成年計劃101.2%;實現合同外資額176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25.14%,外資實際到資額219萬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2.1%;實現出*貨值18685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1%。

2、工業企業加快發展。認真落實“項目建設年”活動,突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載體建設,積極服務重點項目建設,企業發展更具活力。一是招商引資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引進外引內聯項目20個,其中投產項目6個,總投資額4910萬元,分別為宏盛金屬、建中藥業、明志商貿、康創凈化、三青三期、五羊農場、億力鍋爐、浪花服裝;在建項目9個,總投資額11805萬元,分別為金億科工貿、泉誠輕工、江南石材、凱麗化工、嘉盛石藝、晨曦包袋、菁菁二期、鴻業二期、凱爾寵物;合同項目5個,總投資額5042萬元,分別為恒昂家私、新型材料、龍益服裝、漢銳公司、安興擴建。二是載體建設得到加強。加大前歐工業區建設力度,多方籌資200萬元,完成首期32畝土地的征用、平整及排水排污、擋土墻等配套建設,現已引進泉誠輕工制品公司入駐。三是中小加工企業繼續發展。主動承接周邊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利用農村“三閑”,新創辦服裝、手套、雨傘、針織等來料加工企業8家,其中黃田、寨后、涂型等村創辦了4家小企業,實現了內山企業發展“零”的突破。四是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今年以來,共完成了一體化龍頭嶺安置區二期擴征、三期、廢品市場用地104畝的土地征用和17座房屋的拆遷。同時,繼續做好垃圾填埋場的協調服務,做好壩頭溪整治的前期工作。

3、“三農”地位繼續提升。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科技的推廣,兌現良種補貼,提高良種覆蓋率和糧食單產率,充分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了零撂荒,多渠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一是農業產業化進程步伐加大。積極開展土地流轉機制的探索和試驗,溪西土地流轉試點工作取得成功。繼續鞏固和發展現有的62家農業開發基地,新建秀溪、寨后、小壩、黃田等村速生林基地300畝,新建名優水果生產基地300畝,扶持、引導白潼村三峽移民建設大棚蔬菜生產基地6個。二是科教興農戰略有效實施。一年來,共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8項,全鎮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引進中綠公司在邱后、溪西發展大蔥、紅蘿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850畝。健全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對家禽家畜實施強制性免疫接種。三是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完成下爐、蘆樸、邱后等村小

(二)型水庫、攔水壩、引水渠的除險加固和部分溪流河床清淤,完成國家立項溪西中低產田改造工程的水利設施建設。四是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落到實處。有序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依法完成16個村8.7萬畝林地的林權確定。五是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積極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先后組織550名青壯年勞動力接受電平車、針織、電子等培訓,已有524個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全面實施扶貧幫困工作,繼續鞏固推廣黃田、秀溪市幫扶項目的實效,完成蘆樸村13個市定幫扶項目建設。

(二)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1、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泉港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繼續深化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溪頭、路口、涂嶺等村通過區寬裕型小康村驗收,溪頭、路口等村通過市寬裕型文明村驗收。突出抓好誠信教育,深化“誠信涂嶺”建設活動,大力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開展移易俗活動,推進殯葬改革工作,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2、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鞏固“兩基”成果,順利通過市“雙高普九”督導檢查。認真執行XX年危改計劃,白潼小學、路口小學在全區率行完成危改任務;溪西小學、泉港六中正加快建設之中,清美小學正進行征地;中心幼兒園新建工作正在籌備之中。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新建專用計算機室達7間。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學,支持辦好泉港六中高中部、泉港工業技校,創辦“小靈童”、“小蓓蕾”幼兒園2所。

3、計生工作抓緊抓實。以推進村民自治、提高村自管理水平和提供優質服務為核心,扎實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協會“雙創”活動等,努力提高計生服務水平,計生工作繼續位居全區前列。XX年,全鎮共出生416人,出生率為8.42‰,符合政策率為97.84%,總性別為108:110。在年度計生考評中被區委、區政府授予計生工作先進鎮稱號。

4、道路交通日趨完善。積極爭取各級幫扶資金,完成邱后村通村水泥路、蘆樸村通村水泥路、小壩通后頭、甘蔗園水泥路和小壩—洪厝坑公路、秀溪公路的配套設施建設,五社通村水泥路正在建設之中,至此,全鎮已實現道路硬化村村通。

5、個人建房管理全面加強。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深入開展“百日大整治”活動,從快從嚴從重打擊非法搶建行為,制止非法占地8宗,拆除違法建設13宗,制止違法建設45宗,制止搶栽搶種行為5起,整治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堅持疏堵結合,規范管理,對農村個人建房實行“村——土地所——工作片——黨政聯席會”四級審批制,進一步規范個人建房管理,有效遏制無序亂建行為。

6、衛生、旅游、文化、體育和雙擁等工作成效顯著。加大改水改廁力度,新建清美、路口、世上等8個無害化公廁,涂嶺衛生院新址已完成土地征用。投入18萬元,完善各旅游景點配套設施建設,有效保護和開發閩林始祖、虎巖寺、石山宮、燕山寺、筆架寺等旅游資源。新建黃田、松園、涂嶺等3個村籃球場。雙擁工作、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成效顯著,征兵工作被市政府、軍分區授予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三)扎實推進民主法制進程,社會環境保持安定穩定。

1、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涂嶺”活動。從制定計劃、健全機構、落實措施等方面入手,認真抓好市綜治委對我鎮綜治工作“一票否決”的整改工作。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平安系列”活動,開展緝槍治爆和“反盜搶、破大案”專項行動,全鎮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30%,破案率上升80%,無發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嚴厲打擊“*彩”違法犯罪活動,查處“*彩”案件2起,刑拘1人,勞教1人,治安罰款6人;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一年來,共排查矛盾糾紛8起,成功調處4起,有效控制群體性事件發展,全鎮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普法工作得到加強,開展干部、群眾“學法懂法用法”活動,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

2、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礦業秩序整頓,組織開展礦山、石仔場安全生產執法大檢查,對無證開采的礦山堅決予以關停,對有證但不規范開采的要求限期整改。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制定森林防火工作預案,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組織專職巡山隊,強化野外用火管理,做好火情監測和巡山護山工作。投入28萬元,新建小壩、涂嶺、蘆樸、樟腳等村防火隔離帶40公里,購置一批防火器械、用品。

(四)不斷改進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高執政能力。

以加強和提升執政能力為重點,堅持把學習貫徹“xxxx”重要思想和xx大、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放在工作的首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集中學習制度、領導干部在職自學制度和理論學習考核制度。深入開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嚴格執行《涂嶺鎮領導班子民主議事決策實施辦法》,建立民主科學的決策機制,樹立起團結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新形象。深入開展黨性黨紀黨風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實黨員廉政建設責任制,教育、督促政府班子成員廉潔自律。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及其延伸工作,強化民主監督。

一年來,我鎮在發展經濟、服務大眾、促進繁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一是創業先天條件不足。我鎮地處泉港西北部山區,受泉港大開發大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的輻射幾乎為空白;福廈路、高速公路以及即將建設的福廈高速鐵路跨鎮而過,由于受規劃控制區控制,雖交通便捷卻缺乏發展空間;有96%的土地為耕地保護區,且地形復雜,地面物繁多,發展載體極度匱乏。二是工業發展步伐緩慢。我鎮現有工業企業規模偏小,配套設施不完善,規模檔次低,帶動作用不明顯,工業發展載體建設遠跟不上大工業發展步伐。另外,山區群眾的思想觀念、市場意識、開拓精神、發展魄力等與先進地區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差距明顯。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每向前推進一步,都得益于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我們的事業每取得一項成功,都凝聚著全鎮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辛勤勞作、默默奉獻的全鎮人民,向給予我們支持與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鎮直各單位、駐軍全體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XX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措施

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規劃“xxx”發展的關鍵之年。新的一年, 我們要更加清晰地看到我鎮發展所面臨的諸多機遇,在泉港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在應對競爭中自加壓力,在克服困難中拓展空間,在完善自我中謀求發展。

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區委一屆七次全會、區人大一屆六次全會、區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覺服從和服務于泉港開發建設大局,把握“發展、服務、責任”三個關鍵,遵循“負責盡責、務實唯實、親民愛民、勤政廉政”四個要求,扎實推進*、物質、精神“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構建泉港后花園基本框架。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⑴完成工業總產值71370萬元,比XX年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4200萬元,農業總產值15208萬元,比增1%。

⑵引進內聯項目10個,外引項目8個,合同外資額7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20萬美元。

⑶完成工商稅收1458萬元,比增31%。

⑷農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達到4768元,增長4%。

⑸總人口控制在4.96萬人,實現合格村16個,基本合格村2個,合格村協會16個,爭創計生優質服務先進鎮。

⑹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的責任狀,保平安,早脫帽。

⑺開展好鎮區1條示范路、1個文明集市、1個教育基地、5個示范窗口、5個文明村的綜合創建工作;完成汶陽小學、前歐小學、蘆樸小學、涂型小學、寨后小學、泉港六中等危房改造項目;新建涂嶺衛生院、涂嶺中心幼兒園、涂嶺老人活動中心;開展文明家庭、文明農民、文明樓幢、文明企業、誠信農戶評選及軍警民共建共創活動。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三個加快、四個加強,實現七個突破”:

(一)加快推進工業化步伐,在工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1、發展載體要做大。工業載體是我鎮加快推進工業化步伐的重要依托。要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向上爭取扶持涂嶺發展的優惠政策,把握時機,加大建設用地清理工作,盤活存量土地,抓緊辦理一批工業用地土地使用證,為我鎮今后發展做好用地儲備。要進一步完善前歐工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多種籌資手段,做好工業區擴征工作,推進工業區向東、向南拓展、延伸,擴大工業區規模,增強工業區的聚集和輻射功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2、招商引資要做活。以“勞動密集型、輕污染、帶動力強”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堅持“內資外資一齊招,園區內外一齊招”的方針,堅持“一把手抓項目,一切為項目讓路”的原則,利用親情、鄉情、友情抓招商,有選擇、有準備地開展和參與投資環境推介會、貿洽會等各類招商活動,兌現招商引資獎勵措施,切實提高招商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服務企業要做優。切實強化服務意識,著力打造“信用涂嶺”。建立和完善黨政領導包抓項目工作責任制,主動上門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妥善處理企業與群眾糾紛,消除不安定因素,為項目及企業發展大開“綠燈”,營造有利我鎮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繼續做好泉誠輕工、恒昂家私等在建項目和一體化項目安置地、垃圾填埋場、壩頭溪整治等重點建設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

4、中小企業要做強。繼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認真落實好省、市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執行區《扶持中小企業貸款貼息辦法》,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辦事難等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合理引導、利用農村“閑人、閑錢、閑房”,采取集資、土地(房屋)入股等形式,創辦一些鞋面、塑膠、繡花等新型來料加工小企業,解決富余勞動力出路,增加農民收入。

5、安全生產要做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隊伍建設。切實加大對礦山開采、森林防火的規劃、管理、整治力度,做好“三合一”廠房整治工作,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消除安全隱患。精心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堅決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大對安全事故的處理和責任追究力度,做到勤檢查、勤督促。充分發揮廣播、標語、宣傳欄等媒介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全社會安全意識,努力建設“政府統一領導、部分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在服務“三農”工作上實現新突破。

1、加快農業產業化。繼續深化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完善和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實施山地開發利用報備制,全面理順、規范村集體林果場、山地的承包合同。做大做強建中、鴻業、爭艷等農字號企業,使他們真正成為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龍頭。重點發展以溪西、邱后兩村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及高優農作物基地,發展以菱溪、泗洲、山外、紅星等水庫為主的淡水養殖基地,發展以西青養豬場、黃田、小壩、蘆樸黑山羊基地為主的畜牧業基地,積極發展速生林基地和萬畝無公害生態果園。加強政策導向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帶農戶,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的產業化經營,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推進農業市場化。以市場為導向,突出規劃和項目實施,積極調整傳統落后的農業結構,嘗試發展大棚蔬菜、油菜籽、花卉、生姜、食用菌、毛竹等低投入、高效益的農業。大力發展茶葉、李子、余甘、生姜和蔬菜深加工,做亮園區農業品牌,做優綠色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實施農業發展無險化。繼續加大對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抓好病險水庫、堤壩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國家立項溪西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抓好壩頭溪防洪排澇整治工程,繼續完善森林防火林帶建設,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服務功能,完善服務體系,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提高糧食及果品生產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水平,提高農產品優質率和商品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4、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非農化。在挖掘農業增收潛力的同時,要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非農化進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突出抓好勞動力轉移工作。重點要依托泉港技校、陽光技校,加強對青壯年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力度,提高就業技能。加強與企業、用工單位聯系,妥善解決勞動力就業。今年爭取實現500名勞動力就業轉移。

(三)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在發展第三產業上實現新突破。

1、改舊建新要有新成果。要按照城市綜合組團的定位,合理利用區委、區政府賦予我鎮改舊建新工作的相關優惠政策,扎實推進鎮區建設,加快實施國道324線兩側的松園、溪頭、路口、涂嶺等村的改舊建新工作。認真實施《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深入開展農村違法搶建整治活動,全面規范農村個人建房管理。配合做好福廈高速鐵路建設征拆安工作。

2、旅游業要有新發展。要制定涂嶺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做好菱溪、泗洲、山外等水庫群和筆架寺、閩林始祖、石山宮、虎巖寺、烏石宮、古驛道等旅游資源的規劃、整合、保護和開發。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鼓勵集體、個人、外資等參與旅游投資,進一步完善各旅游景點的配套設施建設。重視加大對外旅游宣傳,將涂嶺旅游業融入到泉港、泉州的大旅游network,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和生態旅游。

3、市場建設要新動作。努力建立以特色農產品為依托,批發與零售相配套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繼續扶持涂嶺農貿市場,在驛峰路口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托即將建設的龍頭嶺長途汽車站,規劃建設專業批發市場,推進

二、三產品發展,促進消費市場繁榮。

4、加強社會保障工作。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基本內容,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著力解決好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難問題。認真抓好貧困村的幫扶工作,積極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繼續推進殯葬改革,做好優撫工作。

5、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強衛生工作,廣泛開展衛生和健康教育活動,強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積極籌建涂嶺衛生院。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農村衛生環境專項治理,深化改水、改廁工作,鞏固愛衛成果。大力發展文體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開展國防教育,保質保量完成征兵工作任務,關心支持駐軍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建設。

(七)加強政府機關建設,在提升執政能力上實現新突破。

要按照“高效、規范、務實、廉潔”要求,在政府自身建設上抓好“三轉變、一增強”:

1、進一步轉變觀念。按照培養新時期“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清廉型”干部要求,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緊迫性和系統性,努力提*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增強創新意識,按照“三個有利于”標準,敢闖、敢試,打破常規,沖破常態,在率先中領先,在爭強中當強。增強法制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做到依法行政,從嚴治政。

2、進一步轉變職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政府工作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把不該管的事放開,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積極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轉變工作方法,大力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堅持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切實做到負責盡責,把工作責任當作一種機遇,當作一個舞臺,時刻以強烈的責任意識約束和鞭策自己,力爭有所作為、有所建樹,切實做到“心為民想、利為民謀、權為民用”。

3、進一步轉變作風。認真踐行“xxxx”要求,深入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體察

民情、為民解憂。大力倡導艱苦創業、勤儉辦一切事業,厲行節約,過緊日子。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厲打擊和清除腐敗分子。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標本兼治,努力從源頭上、機制上、制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4、進一步增強合力。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工作人員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約束機制。堅決反對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敷衍塞責的不良作風,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高效率、快節奏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需要全體代表的幫助和支持,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全體代表和5萬人民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鎮政府將始終緊緊依靠全鎮人民,以飽滿的*致力創新,以務實的作風促進發展,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建設泉港后花園,實現寬裕型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斗!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觀建黨大業有感1000字下一篇:黨課心得體會3000左右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