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一帶一路大數據解讀

2022-11-15

第一篇:一帶一路大數據解讀

“一帶一路”解讀

(One Belt And One Road,簡稱“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簡稱“OBOR”;或Belt And Road,簡稱“BA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古代背景

絲綢之路是張騫(約公元前164年―前114年)

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口、經濟規模等數據

于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亞洲中、西部地區開辟的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絲綢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

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4]

構思提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為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中國政府特制定并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背景

1.、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

3、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

啟動戰略

中國提出兩個符合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戰略: 1.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即“一帶一路”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并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邊境地區作為連接中國與眾多鄰國的門戶和紐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是“一帶一路”建設向前推進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國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個陸上鄰國解決了邊界問題,未劃定的中印、中不邊界地區也總體保持穩定安寧。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邊境地區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依托。邊境口岸作為通道節點,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顯現。中國開展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規劃和建設,與東北亞,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開通公路通路13條,鐵路8條。此外,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果。這些設施建設,為“一帶一路”打下物質基礎。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現實可行的通道路線是:連接東北亞和歐盟這2個當今世界最發達經濟體區域的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為主體和中心的日本,韓國——日本海——扎魯比諾港——琿春——吉林——長春——白城——蒙古國——俄羅斯——歐盟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規劃。

2014年8月,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時,表示歡迎周邊國家“搭便車”。[5]

敲定省份 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省,內陸地區則是重慶。[6]

絲路新圖

1.北線A: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韓國——東海(日本海)——海參崴(扎魯比諾港,斯拉夫揚卡等)——琿春——延吉——吉林——長春——蒙古國——俄羅斯——歐洲(北歐,中歐,東歐,西歐,南歐) 2.北線B: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3.中線:北京——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線:泉州——福州——廣州——???mdash;—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羅畢——雅典——威尼斯

5.中心線[7] :連云港——鄭州——西安——蘭州——新疆——中亞——歐洲

安排部署

2013年9月和10月,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2015年2月1日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并講話。[5]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高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副組長:

王滬寧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改革辦主任 汪洋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楊晶 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 楊潔篪 國務委員

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A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藥、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游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促進企業按屬地化原則經營管理,積極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

資金融通。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愿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互辦旅游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游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范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合作機制

當前,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積極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合作蓬勃發展。

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范。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制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

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會議(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臺的建設性作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圖書展。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開放態勢

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陜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區。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國家邊境貿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游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依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支持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

中國推進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推動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獲早期成果。

高層引領推動。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訪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系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就共建“一帶一路”達成廣泛共識。

簽署合作框架。與部分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一些毗鄰國家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以及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編制與一些毗鄰國家的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推動項目建設。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投資、資源開發、經貿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態保護、海上合作等領域,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

完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政策支持。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發起設立絲路基金,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積極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

發揮平臺作用。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際峰會、論壇、研討會、博覽會,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設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主要意義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它是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馬歇

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肩負著三大使命: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后,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于西方,農村從屬于城市,陸地從屬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洼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于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愿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世界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有近60個國家參與支持。已經有50多個國家明確表示愿意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這意味著,在歐亞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國家已經明確表示愿意參與,愿意參與的國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也就是說,中國推動的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潛臺詞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過日子。中國的這種態度,在2014年5月的亞信峰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明確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國作為亞信主席國期間,推動建立“亞洲人的亞洲”,要將亞信平臺變成解決亞洲安全問題的總平臺。

第二篇:熱點試題(一帶一路)解讀

一、2015年上海市靜安區高考地理一模試題

習近平主席在最近APIC的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綜合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資源、交通、工業、農業、商貿、文化等的影響。

一、參考答案:資源:和沿線國家形成資源互補,沿著“一帶一路”進行資源的全球配置;增加中國的資源能源安全。

交通:將東北亞與東南亞通過中國大陸高鐵網便捷的溝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亞洲地區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帶”主要是從通路著手,通路所推進的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提升空間更大,其對接的是西部廣闊的腹地,將在交通設施建設和油氣管道建設上發力?;?ldquo;一路”在國內,特別是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寧波舟山)和泉州湄洲灣港的超級深水港為依托建設國際中轉港,真正帶動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首先著手的必將是通路、通航

工業:在中國國內近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形勢下,中國和中亞乃至向西更多國家的工業合作也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的發展經驗和成果,可以為中亞等各國借鑒。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網絡通信設施等不斷修建,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能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健全合作機制,為雙方企業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農業:深化與農業資源豐富的沿線國家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合作;增加農、林、漁產品的進出口及農業技術交流。 商貿:與沿線更多國家和地區發展自由貿易關系,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如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掌控國際貿易主導權,定價權和資源配置權。宜加強與沿線各國貿易投資促進機構、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的交流合作。

文化:擴大人文合作領域,促進民間交流合作,為深化合作夯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通過雙邊、多邊場合和媒體傳播等渠道,宣介“一帶一路”核心理念及影響力大、示范性強的經濟合作和民生項目。 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推動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進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二、2015年1月上海市長寧區高三地理一模試卷

近年,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斯里蘭卡 ○

圖1 “一帶一路”示意圖

圖2 甲、乙兩區域相關示意圖

1、海上絲綢之路是海上國際貿易的重要通道,該戰略吸引了多國多地區的參與。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分析該國所屬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文化圈,并列舉該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點。

2、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理環境特征差異明顯,圖2中甲乙兩區域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兩個區域,闡述兩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區域這些特征對農業、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響。

二、

1、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水田農業 所屬文化圈:南亞文化圈 舉例:佛教、印度教等多種宗教混雜等

2、甲區域:甲區域位于亞歐大陸西部,西臨大西洋;氣候類型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以平原為主的地形;河流補給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土壤肥沃等。

乙區域:乙區域位于亞歐大陸內部;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河流為多為季節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以盆地為主的地形,沙漠廣布,水源處有綠洲分布。

有利影響:乙區域夏季熱量充足,白天光照強烈,夜晚降溫很快,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水少,利于瓜果積累大量糖分。(同理,由于光熱資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較穩定的灌溉水源,該區域成為我國重要的長絨棉產區。)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該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帶,這里水源相對比較穩定。

三、上海市浦東新區2015屆高三第一學期期末測試地理試題

讀“一帶一路”示意圖回答問題。

1、某海輪從廣州到阿曼運送貨物。為節約燃料,請建議其出發季節并說明理由。

2、簡述船員在此航行沿途觀察到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

3、航行途經印度尼西亞。該國地震多發,請分析其原因。

4、7月,索馬里海域流經的洋流為寒流并且魚群較多,為什么?

5、建設陸上絲綢之路——鐵路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條件有哪些?

1、冬季 冬季東亞、南亞盛行西北風和東北風,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流動,航行過程中可以順風順水。

2、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屬于東南亞文化圈,有多種宗教建筑;斯里蘭卡和印度屬于南亞文化圈,人們衣著紗麗服飾;巴基斯坦和阿曼屬于伊斯蘭文化圈,人們衣著阿拉伯長袍,多清真寺。

3、印尼處于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地殼運動活躍。

4、7月,索馬里海域盛行西南風,海水表面吹離海岸,底部(深層)海水上升,形成寒冷的涌升流。 涌升流從海底(深部)攜帶營養鹽類促進餌料大量生長,吸引魚群來此集聚和生長。

5、沙漠廣布,氣候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環境保護困難;多高原山地,多地質災害。

四、山東省煙臺市萊州一中2015屆高三期末考試

讀我國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示意圖,回答問題。

1、指出我國十大重點產業集聚區的分布特點。

2、從礦產資源、交通運輸、市場的角度,比較天山北麓重點產業集聚區與海峽西岸重點產業集聚區工業區位的差異。

3、目前,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試從地理角度說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新疆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相對較少。

2、天山北麓重點產業集聚區:礦產資源豐富;深居內陸,交通不便;市場相對狹小。 海峽西岸重點產業集聚區:礦產資源缺乏;水陸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3、促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帶動就業;能夠將當地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能夠加強與周邊地區互聯互通,促進貿易與旅游等發展;能夠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

五、中山市高三年級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統一考試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將深度對接“一帶一路”,有力推進貿易、旅游、投資、交通、能源資源、金融以及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右圖為“一帶一路”路線圖。

1、陸上絲綢之路自歐洲到中國新疆地區的自然帶依次為 、溫帶草 原帶、溫帶荒漠帶,該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

2、北半球夏季,ABCD四個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 , 理由是 。

3、根據圖文信息,在兩大經濟走廊中,能同時聯系東亞、東南亞、南亞的是 。“中巴經濟走廊”以 氣候為主,限制其經 濟發展的自然因素是 。

4、“一帶一路”跨越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地,其中 能同時與中國開展能源及生態環保合作的地區有哪些?試分析這些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

1、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由沿海向內陸(經度)

2、C 受西南季風影響,風力強。

3、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熱帶沙漠 水源不足

4、地區:中亞、西亞、非洲。 原因:氣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貧瘠;濫墾濫牧;植被破壞嚴重。

六、江蘇省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訓練樣題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亞信峰會上提出,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

材料二:“一帶一路”示意圖。

1、“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自然景觀的變化主要體現了 ▲ 的地域分異規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馬六甲海峽附近常年受 ▲ 帶控制,風浪較小;夏季科倫坡附近向 ▲ (東/西)航行的船舶能順風順水。

2、“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A區域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是 ▲ 。“一路一帶”的西端B地區乳畜業發達,其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是 ▲ 。

3、“絲綢之路經濟帶”,聯系了我國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和德國魯爾區等傳統工業區,西方傳統工業區的成功轉型對我國西部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借鑒意義有 ▲ , ▲ 。

七、陜西省寶雞市2015屆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一)

閱讀以下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伊犁河谷的農四師農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薰衣草之鄉”。全球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開兩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們稱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新疆能源優勢明顯:其中煤炭資A儲量全國第一,石油儲量居全國第二.天然氣儲量居全國首位。

材料三:公元2100年前張岑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新絲路正在實現“中國夢”與“世界夢”。而新成立的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器。高鐵正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快速通道。

1、分析說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區位優勢及其能“花開兩季”的原因。

2、簡析天然氣的能源優點及新疆地區天然氣開發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3、從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對新疆在“一帶一路”經濟帶中的地理優勢進行分析。

1、優勢條件是:①夏季熱量條件好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地形開闊④土地租金低⑤國家政策的支持

原因:①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夏季升溫快,播種時間早.北有山脈阻擋冷空氣,入冬遲,可栽種時間長 ②品種改良

2、優點:①干凈、清潔、使用方便②燃燒效率高、價格較低③屬于流體,便于開采運輸使用,對環境污染小

限制因素:①石油天然氣工業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疆經濟較落后,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嚴重②新疆人口少,工農業較落后,天然氣需求量有限,成為天然氣開發利用的“瓶頸”。③該地距東部發達省區遠,現有基礎設施和運輸條件無法滿足外運需求。

3、①區位優越優勢。新疆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 ②地緣政治作用明 顯,新疆與中亞、南亞和歐洲國家接壤,文化相通、宗教相似。③資源豐富,區內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豐富,農牧業生產較發達,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④國家政策優惠.另外援疆對口幫扶,東西部合作優勢明顯。

八、2015屆宜春市四校聯考高三第一次聯考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沿線5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參與。“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

材料二:“中巴鐵路走廊”加速“西出”戰略。中國正在籌建的中巴鐵路,起點是中國新疆喀什,終點是巴基斯坦西南的港口城市瓜達爾。鐵路連接中國新疆喀什、中亞、西亞諸國。鐵路順利開通中國在西部邊疆打開一條通往世界的致富之路。新疆喀什會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商貿物流中心,將由點到面地牽動整個中國西部的全面發展節奏。鐵路也承載著巴基斯坦、伊朗等地經濟發展的使命。中巴鐵路是中國連接波斯灣產油區的一條重要通道,中國可以利用瓜達爾港進口原油,對打造中國西北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材料三:圖甲《中巴鐵路模擬路線圖》、圖乙《鐵路沿線地區放大圖》圖丙《伊斯蘭堡(上)和瓜達爾港(下)氣候圖》。

1、比較瓜達爾港和伊斯蘭堡氣候特征的差異。

2、結合材料二圖乙,分析影響巴基斯坦棉花生產的有利區位條件。

3、巴鐵路修建將給新疆喀什的發展帶來哪些有利的影響?

1、伊斯蘭堡比瓜達爾港冬季氣溫低;降水量瓜達爾港比伊斯蘭堡少; 氣溫年變化瓜達爾港比伊斯蘭堡小。

2、有利條件: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有河流(印度河)流經,提供 灌溉水源;人口多,廉價勞動力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紡織業發達,市場廣闊。

3、縮短喀什的出海距離;擴大喀什的經濟腹地;改善喀什的對外交通條件;獲得巨大的市場。促進喀什經濟發展。

九、資陽市高中2012級第二次診斷性考試

隨著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召開,“一帶一路”概念近日成了大家熱議的焦點,“一帶一路”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于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讀材料和圖完成1—2題。

1、“一帶一路”建設應分階段實施,近期目標重點是道路、能源管線、電信、港口等基礎設施共建和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在這個階段新疆的建設應該著眼于

A.交通樞紐中心和物流中心

B.火車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計算機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輸氣管線和油氣加工中心

2、圖中各經濟帶和經濟區的發展方向和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東北-蒙東經濟區今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B.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基礎設施并承接產業轉移

C.京津冀經濟區發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業

D.海上絲綢之路將以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為主

1、A

2、B

十、東北三省三校2015屆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唐中后期,“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受阻,“海上絲綢之路”達到空前繁盛。圖7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路線圖。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提出,在陸上古絲綢之路范圍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1、試分析“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對我國沿海地區的意義。

2、唐中后期,與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哪些優勢。

3、請你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①加強了沿海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②推動了沿海地區的文化交流; ③促進了沿海地區的民族遷徙; ④促進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區的國際地位; ⑤促進沿海地區的資源開發; ⑥促進造船技術的發展。

2、①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路線更長,貿易量更大 ②海上絲綢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風,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陸路運量大,成本低 ④海上絲綢之路安全性高 ⑤幾乎全年可通航

3、①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采礦業、礦產品加工工業; ②利用氣候資源獨特的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工業; ③利用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旅游業和服務業; ④利用邊境線漫長的優勢發展邊境貿易; ⑤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防止荒漠化; ⑥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止發生次生鹽堿化; ⑦合理控制旅游規模,提高服務質量; ⑧對農礦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十一、湖州市2014-201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閱讀材料結合世界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

材料二:歐洲鰻孵化于馬尾藻海,幼體隨著洋流到達歐洲西部沿海,然后進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馬尾藻海,產卵后死亡。

1、“陸上絲綢之路”地帶性植被的變化體現地理環境的 ▲ 分異規律,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西安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是 ▲ 。

2、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馬六甲海峽常年受 ▲ (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所以風浪較 ▲ 。

3、歐洲鰻幼體隨著洋流到達歐洲西部沿海,所借助的洋流屬于 ▲ (填洋流性質),該洋流對北美墨西哥灣沿岸的氣候影響是 ▲ 。

4、西歐地區常年盛行 ▲ (風帶名稱),所以氣候特征為終年 ▲ ,在此影響下該地區河流流量季節變化 ▲ ,水量豐富。

1、干濕度(經度地帶性) 水分 落葉闊葉林

2、赤道低氣壓帶 小

3、暖流 增溫增濕

4、西風 溫和濕潤 小

十二、清遠市2015屆高三一模文綜地理試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面是我國天然氣某年產量與消費量差額統計圖,圖中箭頭示意我國石油、天然氣進口的四大戰略通道,①②兩地建有風力發電站。

材料二:中哈石油管線經過全國著名的四大風口之一——阿拉山口,這里一年刮風的日子有300多天,8級以上大風天數有160多天,尤其是冬春季節,大風天氣更是頻繁。

材料三: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度下跌,特別是6月份以來,半年跌幅超過30%,全年累計跌幅近50%。12月31日,國際油價跌至2009年5月以來的低點。

1、我國天然氣最豐富的三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分別是 、 、 。

2、我國石油、天然氣進口的四大戰略通道采用的運輸方式主要有 、 。

3、與②地相比,①地建設風電站的有利條件主要有哪些?

4、分析阿拉山口冬春季節多大風的原因。

5、根據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讀書的好處

1、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8、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0、一日無書,百事荒廢。——陳壽

1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2、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

13、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高爾基

1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5、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16、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

17、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18、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劉向

19、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0、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德國智庫解讀“一帶一路”戰略

2015-05-11 10:15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吳江

2013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出臺后,德國智庫通過直接給政府提供咨詢、撰寫研究報告或簡報、接受媒體采訪、參加相關的研討會等方式對這一構想給予了關注。

總體而言,德國智庫的專家大都諳熟中國國情,部分專家——比如墨卡托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博天與德國國際政策與安全研究所(又名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亞洲研究小組的研究員高亭亭——精通中文,對中國目前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展開的討論比較了解,與中國學術界和媒體也經常打交道,他們的觀點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借鑒價值。

出臺的背景

從經濟角度來看,德國智庫專家認為中國旨在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開發新的貿易路線、銷售市場和能源渠道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減少對單個國家和市場的依賴,加強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地位。

從外交戰略角度來看,德國智庫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出臺是中國面對以美國、俄羅斯為代表的大國外交做出的積極應對。例如,德國國際政策與安全研究所研究員高亭亭在其研究報告中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出臺的具體背景:首先,中國沒有參加美國近年來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出臺是中國針對美國“重返亞太”政策而做出的反應;其次,該構想也可以被理解為是中國應對2011年美國提出的“新絲綢之路戰略”的舉措。此外,該構想同時還是對俄羅斯總統普京2011年提出的“歐亞一體化”設想的回應。

評價

德國智庫專家大多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持積極肯定的評價。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魯道爾夫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并非只是簡單地將中國和歐洲連接在一起,而是旨在建設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跨地區基礎建設網絡,這一網絡包含油氣管道、鐵路和深海港口等,將是一個長期項目,至少需要幾十年才能建成。中國通過新絲綢之路倡議加大了將其政治和經濟抱負轉向海外的力度。

高亭亭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法絕非空洞而膚淺的辭藻,也不只是一個歷史符號的回歸,而是凝聚了中國政府長期發展與歐亞鄰國關系的努力。一直以來,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世界將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新的地區優勢地位鎖定在亞太地區,較少關注中國在其西部鄰國的積極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出臺標志著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更加自信,并已做好準備,將其影響力擴大到歐亞區域,直達歐洲。

德國席勒研究所創始人拉魯什2014年在接受多家媒體有關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采訪時指出,老絲綢之路為人類開啟了一個相互理解的時代,新絲綢之路將攜手現代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文明成果,是人類發展新紀元的開端。此外,新絲綢之路會帶來一個比現在更人道的時代,人們不再通過戰爭來化解沖突,而是通過更緊密的溝通聯系來實現共同目標,新絲綢之路有助于構建世界和平新秩序。

面臨的挑戰

德國智庫專家普遍認為地區穩定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高亭亭指出,地區穩定主要涉及兩個相互交織的問題:首先是阿富汗不明朗的局勢。其次是中亞各國的政治體制無法確保穩定。中國目前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因為新疆和中亞地區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一旦這一地區中有國家爆發安全危機或是政治騷亂,勢必會直接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中國與西部鄰國的經濟合作并不一定就能提高這些中亞國家的政治穩定度。而且,當地居民對中國在當地的積極作為多持批評態度。這一困境源于中方主要和相關國家的精英階層進行合作,沒能與當地居民建立溝通(例如提供公共產品)。當中亞國家的大多數人不能從中獲得好處時,他們就不會長期支持政府和中國的合作,這也會導致合作缺乏合法基礎。此外,中國政府在安全政策領域缺乏相應的手段,資金上也無法進行大量的投資和提供貸款。要想確保在中亞有所作為,中國政府面臨不小的挑戰。為此,高亭亭建議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積極討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安全問題,努力打造一條絲綢之路安全帶。

對德國和歐洲的影響

德國一些智庫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符合德國以及歐洲的利益,為中國與德國以及歐洲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機會。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會長桑德施耐德認為,不僅僅是德國對與中國發展貿易感興趣,興趣是相互的,中國在實施新絲綢之路項目時也需要德國的支持,以便加深與西方的交流,并應對國內經濟領域面臨的挑戰。

韓博天在為德國外交部專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涉及的區域理應在經濟上持續發展并參與全球交流,不能通過軍事派駐或是逐一提供發展援助來實現這一區域的政治穩定。不管是從經濟角度看,還是從安全政治角度看,“新絲綢之路”都是中國、德國以及歐洲的首要的共同利益。他建議以后不能只是消極記錄中方宣布的外交戰略,或是條件反射地予以拒絕,而應該積極利用中國的提議,使之成為雙方加深合作的助力器。他指出,歐洲也已出臺具有互補性的倡議,例如“歐高亞運輸走廊項目”(TRACECA)以及“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國家間項目”(INOGATE)等。這些項目對德國、歐洲以及中國在中亞和西亞共同開發項目提供了合作的契機。

高亭亭指出,德國和歐洲必須看到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構建力量以及中國在歐亞區域的經濟潛力。這就意味著,歐盟不僅需要發展與歐亞地區不同的戰略,同時還特別需要與中國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展開對話。為此,她建議歐洲建立長期、專門的中歐絲綢之路對話機制。這一對話機制將在兩個方面大有裨益:一方面,這一對話機制將使歐亞這個大區域內的交流更加便捷,目前中方已經成功舉行過相關會議,但鮮有歐洲代表參加;另一方面,中國和歐盟可以在對話機制框架內找到能夠進行有針對性合作的領域。高亭亭特別指出,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關系機制化程度已經很高,中歐絲綢之路對話機制不能發展成為中歐之間的又一個抽象的磋商機制,而應擁有具體明晰的目標。雙方可以在基礎建設領域、農業領域、環保以及城鎮化建設方面共同開發合作項目。她建議歐洲的相關專家積極參與中國的“一軌半外交”或“二軌外交”,這樣不僅有利于歐洲專家更好理解中國的相關政策,同時也有利于推動中歐在中歐絲綢之路對話框架內的正式合作。

第四篇:一帶一路”:具有全球影響的大戰略

過去半年來,“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圍繞中國經濟關注的重點。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這兩個“一”組成的新名詞,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2.0版”,是新時期對外開放的大戰略,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模式。 “一帶一路”

2013年9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倡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月后,習近平訪問東盟,提出要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總原則是,圍繞“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展開,中國與歐亞國家加強協商制定合作規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互聯互通,提高雙方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等。

而對于“海上絲綢之路”,新領導人秉承了古絲綢之路的友好理念,提出“2+7”合作框架,要打造一條新路。它強調加強與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的聯系,打造一個由港口城市構成的網絡。

“„一帶一路?被提到戰略高度,這實際上是中國全面開放戰略的需要。”國家發改委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兩大洲的紐帶,中國東部沿海連接著太平洋,一直向西越過中亞到達歐洲,因此又是兩大洋的紐帶。而海上絲綢之路,從東亞到南亞,則連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有國外專家表示,中國正在經歷“鄧小平時代2.0版”。對于通過大膽創新的方式調整全球姿態,中國的新領導班子抱有相當樂觀的態度,而其中關鍵的要素就是通過對外合作打造一個經濟體系。復興一陸一海這兩條古老的“絲綢之路”無疑就體現了這種創新手段。

“一帶一路”既使中國形成東西聯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也可能成為亞洲整體振興的兩大翅膀,有利于改善區域內和有關國家的經濟營商環境,促進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內陸國家和各國邊遠地區的開發,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助于連接東亞、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更遠的歐亞地區。 地緣政治考量

但是,僅僅從經濟角度闡釋“一帶一路”顯然不夠。 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當前,美國正在主導推動新一輪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為代表的國際區域貿易安排:一方面試圖淡化世貿組織和APEC等現有貿易機制的作用,同時有意無意將中國排除在外。建設“一帶一路”,正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的主動應對之策。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翟崑對媒體表示,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成立起來之后,意識到中國需要一種新的周邊戰略,“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中國領導人在對周邊國家密集出訪后所提出的一系列設想的總結。

1919年,英國地理學家和地緣政治家哈爾福德·約翰·麥金德在他的《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論斷,即“誰控制了東歐,誰便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便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便控制了整個世界。”他所重視的心臟地帶,則正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包括現在的中亞和西亞。 從地緣政治平衡的角度來看,中亞近年來一直是美國與俄羅斯角力的重要區域之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有效增強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和話語權;從國家能源安全角度來看,絲路沿線地帶本身就是中國能源的主要陸路大通道和供給地之一,有助于中國能源供給渠道多元化,減輕海上進口壓力。

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旨在通過建立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長期戰略伙伴關系來再平衡全球力量。這兩個地區在歷史上就代表著在俄羅斯和美國以外的另一種力量。這種制衡性的戰略著眼于長期合作所帶來的利益。伴隨著俄羅斯在中歐的擴張性戰略與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中歐合作軸心潛在地再平衡了全球勢力版圖。 在東南亞地區,由于領土問題,中國與若干國家關系不睦。借助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中國領導人意圖為周邊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緩解緊張氣氛。中國領導人想重申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承諾,強調強大的中國將成為促進世界和平友好的力量,為亞洲和世界提供發展機遇,而不是構成威脅。

因此,“海上絲綢之路”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提高中國的地緣戰略地位,將對地區穩定與全球和平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習近平提出,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海上絲綢之路”將把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聯起來,通過海上互聯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機制以及海洋經濟合作等途徑,不僅能夠造福中國與東盟,而且能夠輻射南亞和中東,這與正在力圖通過加快實現一體化以提高其影響力的東盟戰略利益是相符的。 從地域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有望覆蓋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并與中國此前提出的建立“中緬孟印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等戰略構想連為一體,極大地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戰略支持,也有利于促進中國自身進一步深化改革進程,加大對外開放,從而為推動經濟轉型的順利實施發揮重要作用。

這一切都說明,“一帶一路”的建設,無疑將增強中國和相關國家發展本國經濟和抵御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并將給中國帶來地緣政治利益。

過去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不斷接納世界,參與世界游戲規則的30年。而今,中國不但需要接納國際規則,同時也更需要在國際舞臺發出中國的聲音。“一帶一路”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翟崑表示,“„一帶一路?可以被看作中國新一輪比較有形的對外開放與發展。中國以前的改革開放實際上是參與國際政治經濟規則,讓國際力量走進來。而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則是主動去主導,讓中國力量走出去。”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鋪開,中國將以更加開拓進取的方式向四周輻射幾十年發展所帶來的紅利。翟崑表示,“一帶一路”最終要形成的,可能是一種能夠帶動地區發展的“中國模式”。這種模式不單單是經濟的同樣也是安全的,亞信會議就是尋求安全模式的一個重要舞臺。接著,還有博鰲論壇以及APEC峰會,這都是“中國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舞臺。

第五篇: 干部學習講稿:大變局下的“一帶一路”戰略

一、絲綢之路的沒落與復興

第一個大家知道這個絲綢之路是幾千年來這個西漢時期開創,當時實際上中國最大的優勢除了瓷器以外,茶葉、絲綢等等為代表的,但事實上它很多的交流,實際上還是生活上的需要。比如說13世紀的時候,那個時候它大量的駝隊運了中國的產品到這個,經過了印度也好,波斯啊,阿拉伯到了歐洲,所以這里面很大實際上也是香料,香料是它的一個保存食物的一個重要的一個方式,那么由于歐洲人口大量增加,冬天過冬必須要用香料保存肉類,所以那個時候香料沒有,所以它把絲綢之路是要運香料實際上。

事實上后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家知道后來崛起以后,把這個古代的絲綢之路就切斷了,歐洲人沒有獲取香料正常的貿易的途道,然后他們就被迫走向了海洋,他們到走向海洋的時候,他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這個香料,所以他后來就到他據說印度也有香料,那么就到了去找印度,飄洋過海到了美洲,說這是印第安人或印度,對吧,就這么一個來歷。但事實上到后來,隨著工業化以后它更需要大量的黃金,大量的財富其它的財富,那么這就是它的全球化,開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的動力。那么事實上自從歐洲人崛起,成為這個走向海洋以后呢,絲綢之路再加上中國唐朝的時候安史之亂,這個邊疆不穩定又進一步的衰落,就是海洋作為一個主要的世界的主要的貿易的通道,就在成為它主要的方式,那么陸上的這個貿易通道像絲綢之路就衰落嘛。

那么今天我們為什么要把它復興起來,很大程度上因為中國大家知道,它是陸上大國,海上作為一種主要的貿易的方式,它這個風險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是所謂的海盜,一方面是依賴于海上的霸權就是美國的保護。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說新疆我們有很多很好的產品,它要運到歐洲,以前是通過連云港或者上海,然后從海上運到了鹿特丹時間很長,比如說一個月以上甚至更多,現在就是路上這個技術的發明,就是主要是高鐵、高速公路,它就把地緣政治這個空間給縮減了,那么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現在有能力提出“一帶一路”這個偉大倡議的重點原因,因為中國新的比較競爭優勢,是以基礎設施像高鐵為代表的這種新的交通方式,它改變了世界經濟地理的這么一個版圖。原來我們搞西部大開發,它的主要的觀念還是把西部跟東部連在一起,還 。

成者一個標志,瓷器等等茶葉,但是現在你是剛才講的高技術是高鐵,高鐵不是簡單的東西,它是高技術的東西是工業信息文明,還有互聯網這些東西,物流,這個我覺得歷史上中國一直是落后的,但現在加入工業化以后,作為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工業制造能力超過美國,這個不得了的歷史意義,現在你統計一下300多種大宗各種各樣的商品里面,你們中國126種還是多少都是第一位,就是工業信息文明現在中國是領先的。

3、從地域文明走向全球文明

第三個從地域文明走向了一種全球的文明,以前孔子說天下《禮記》講的這個天下,天下什么?孔子周游列國,六個國家、七個國家,包括他自己的國家,現在孔子學院到127個國家,到底誰厲害?所以你說在哪個地方都有中國人,發生了任何事情都跟中國人可能有關系,這歷史上從來沒有實現過,中國人大量地走向這個海外,中國的文明從地域性的走向一種全球性的文明,我把它稱為一個全球中國在崛起,以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中國。以前梁啟超說,中國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現在叫全球的中國,它已經超越了這個世界的中國這個概念。

(二)五百年未有之變局

那么第二個五,我把它稱為叫五百年未有之變局,就是推動人類文明的創新,所謂的五百年前誰主使,五百年怎么就是歐洲人,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現在五百多年這樣一個歷史,近代以來海上的國家沿海地區得到發展,但陸路地區沒有得到發展,而中國現在要提倡內陸國家也要發展,內地也要發展,蒙古就很積極呀,蒙古說我們就一直要找出???,現在終于有一個蒙俄中經濟走廊,可以搭上中國到出??诹?,這叫善莫大焉。你讓它,等于你把它那個伸展了到了港口,中國給它提供這樣一個機遇,所以剛才講了,在中亞國家很多內陸國家,是非常歡迎中國的這個“一帶一路”的,包括歐洲國家,你像保加利亞最窮的,也是非常需要出??诘倪@樣一些國家,非常歡迎中國的“一帶一路”這個倡議。

當然原來的海上的強國,它也實際上也可以再進一步盤活,原來海上我剛才講現在通過我們很多的創新,一個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們現在通過很多是特許經營權,很多這個新的合作理念,把這個港口像珍珠一樣串在一起。比如說印尼海上海洋也是要建海洋強國,它有24個港口要建,當然中國人建港口的能力這個大家都是舉世公認的,所以這個幫助它建而且是貸款,各種各種的合作的方式把它聯網,所以中國現在把這些優勢變成其他國家的優勢,把中國機遇變成世界機遇,把中國夢變成世界融通為世界夢,這就是“一帶一路”提出的主要的一個背景。

從此呢我說開創一種人類的新的文明,我們現在建的我剛才講是綠色絲綢之路,很多是經濟帶的理念,它超越了原來經濟增長理論,原來經濟學很多理論在這里面,現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發展,那么剛才講的海上也是一樣的,這個很多的合作的模式超越了原來歷史上,海上霸權交替的這樣一個模式,那追求一種什么?叫人海合一這很重要啊,以前是天人合一,天地沒有海的,現在人海合一,那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禮記》說的大同世界的理念。還有就是和諧共生,共生的概念,有和諧還要共生這樣的理念,包括中華文明的永續發展,世界文明的這個可持續的發展,它是連著一種體系,所以這個從這個角度來講,它超越了五百年來西方文明這套成就和它的觀念。

(三)五十年未有之變局

第三個五,就是五十年未有之變局,推動中國夢和世界夢的融通,我們講兩個一百年,第一個一百年也是2021年,對吧,“一帶一路”首期工程要有收獲,那么2049年中華人民共產黨建立一百年的時候,那么“一帶一路”應該要基本建成,這是我的理解啊,就是跟中國夢這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契合在一起的。那么它從這個角度來講呢,“一帶一路”你像我們看這個中國夢就已經看出來了,中國已經不再是從原來意義上的這個國家全球化的一個參與者,現在成為一個全球化很大的一個發起者,一個合作的倡議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從五十年未有之變局的角度來講呢,中國以前是參與了工業化,現在是中國是工業化一個重要的一個代表,所以中國現在塑造新的比較優勢,全面提升中國的競爭力,剛才講的就要通過互聯互通為代表的這個產業鏈來不斷的地往前走,而且成為不僅是以前的勞動力優勢,資本優勢,現在從變成一種標準的優勢,以前說我們沒有話語權,中國現在成為出口,進口大國,成為投資大國以后,你這個話語權就越來越提升。包括現在在投資自由,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這個新一輪的這個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中,一方面美國搞tpp、ttip,但我們如果要把這個“一帶一路”把rcip,把亞太自貿區建設好,這個你這個尤其現在中美之間談那個bit,自由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這個你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會進一步提升。所以這個就是要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參與標準的制定這個很大,新一輪的產業分工里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就是提升這個,不僅是提升中國的,也是提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這就是我們起到一個重要的倡議。

三、“一帶一路”戰略的風險

王義桅:那么現在,現在講到它的風險,我們說的很好就是很多國家還很懷疑,我們講共商共建共融等等等等,首先共商,有人說共商你是跟我商,那么我,我后面還有宗主國,我后面還有美國你要跟它商量吧,要商量,不僅是跟所在國家商量,還跟當地的國際組織商量,還要跟國際組織之外的美國和其他國家商量,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要放下身段,很好地去跟它們商量,你要什么,然后我有什么,把它對接,不是說我現在有這個東西,你就有兩種選擇,要么吃辣的要么吃葷的,我吃素不行,這就是要超越歷史上這樣的。

另外一個講我們怎么樣把已有的這個原來地方已經有的合作的框架組織跟我們的這個對接,比如俄羅斯實際上對我們這個,還是有一定的開始有想法的,因為它有它的獨聯體,有它的歐亞經濟聯盟,所以現在好在經濟很多輪的談判,說把它的東西跟我們對接,我們不損害你這個利益,幫助你開發你遠東大鐵路,最后它想通了,這是機遇,而不是一種動我的奶酪。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理念。

那么現在具體來分析一下呢,就是說我們這個風險里面,第一大風險,地緣政治的風險,地緣政治的風險里面,第一個美國,比如說路上它也算了,說陸上反正不通,你給它通一通倒挺好,但是海上它說本來就通的呀,說我海上的霸主,你為什么要另起爐灶,好像這個意思吧。尤其是你繞過馬六甲海峽,這是我第七艦隊管的地方,然后第五艦隊我們管的是中東的,然后我們還有這個在印度洋,我們還有這個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這中間你現在搞這個“一帶一路”尤其走向印度洋,你是不是想干嘛。印度也很疑慮。就這個方面我們必須要爭取,它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們強調說21世紀的,強調是合作共贏,包括最主要的是跟美國,在海上的霸主就是怎么去合作共贏,包括現在一個是這個是海上的一個最大的疑慮。

第二個疑慮就是金融,它說我們美元的這個霸權體系你現在搞亞投行,搞什么上合銀行,搞什么金磚銀行,另起爐灶想干嘛,當然很清楚我們講的,就是本來美國人同意說提升中國等新興國家的代表權的,它們不提,開始是讓歐日來讓讓渡它們代表權給中國,給其他新興國家,它們都讓到沒法再讓了,美國紋絲不動,保持否決權,后來這些國家就很反感的,說你美國人就說騙我,你放的,最后你不讓,結果其他的新興國家也說,你老是答應之后,美國用國會沒批準國內政治。就整個世界就要承受美國政治的這個負面產品,或者說負外部性,這怎么可以呢,所以最后中國就搞了這個亞投行,這個合作倡議,很多國家很受歡迎,但是美國還是顧忌它那種美元霸權這個理念。

這里面就涉及到這個金融霸權,海上的霸權這兩大優勢,這怎么去化解,那么它現在有很多有些海上什么,利用菲律賓、越南什么困龍淺灘,龍游淺水遭蝦戲什么這些,包括這個緬甸,最后什么選舉、動蕩背后有人很多的分析。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于丹大學講座觀后感下一篇:運動會氛圍營造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