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石油工業論文范文

2022-05-12

小伙伴們反映都在為論文煩惱,小編為大家精選了《石油工業論文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3.28億噸“油耗”躋身消費大國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公布最新預測顯示,今年我國石油消費將達3.28億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石油消費大國,而到2020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將為2000年的2.3倍(約5億噸)。

第一篇:石油工業論文范文

延長石油廠: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延長石油廠的地位毋庸置疑。作為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和開拓者,延長石油一百一十六年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石油發展的縮影。在“工業遺產永載歷史,保護利用延續文明”主導思路下,延長石油廠不斷擦亮塵封的工業遺產,努力使發源于延長石油的民族石油工業自強不息精神和“埋頭苦干”的石油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8月的黃土高原進入了雨季,黃河中游各個干支流已經是小河漲水大河滿。那條中國人都知道的延河也一樣,水位不斷上漲,快要漫過七里村采油廠門前通往延長縣城的公路橋。

走進七里村采油廠的大門,一種久違而又熟悉的大型國有企業的氛圍撲面而來。從職工醫院、招待所、職工餐廳、文化俱樂部、體育館、家屬區到子弟幼兒園,再到各個附屬分廠,應有盡有。盡管這里的工作人員強調,他們已經按國家要求,將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分離移交出去了,但傳統國企的感覺依然濃烈。

七里村采油廠所在地的七里村是因距縣城七里而得名。1905年,清朝政府在這里創辦“延長石油廠”;1907年,“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在這里鉆成出油。而且,中國著名的陸相生油理論也是在這里提出的。

這里是中國石油工業名副其實的搖籃和發祥地。

從陸上第一口油井到陸上第一座煉油廠

如今,去延安觀光旅游或研學培訓參觀,如果沒有一張站在“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石碑后面與延一井的合影,那么這趟行程似乎就有了缺憾。

延一井的舊址最早是在延長縣城西河畔石油希望小學校區里,1955年之前,這個小學的校址就是原延長石油廠舊址。2017年,延長縣政府重新布局縣域總體規劃,搬走石油希望小學,在延一井舊址范圍內修建石油文化廣場和延長石油博物館,于是這里就成了延長縣與七里村采油廠一起打造的中國石油科普知識教育基地,也成為延安紅色旅游與石油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示范景點。

2019年10月,隨著石油廣場建成,游人參觀延一井舊址就變得非常方便。

在中國石油發展歷史上,延一井極具標桿意義。2018年5月,七里村采油廠申報國家工業遺產時,延一井毋容置疑地被列為第一個核心物項。

陜北有石油,東漢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已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的記載(高奴縣即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河水》也記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在任延州知州兼延路經略安撫使期間,對延安境內出產的石油進行了科學考察,科學地預見石油“后必大行于世”(《夢溪筆談》)。

1905年,清政府撥款8萬兩白銀創辦了“延長石油廠”,任延長縣候補縣令洪寅為總辦。其時國內無技術,洪寅帶原油10斤前往漢口提煉,10斤原油可煉得亮油6斤。日本兩名石油技師化驗后稱,延長石油質量“勝于東洋,能敵美產”。后洪寅聘請了日本技師阿布正治日郎到延長勘察石油,又聘請左騰彌市郎等七人為技師和工匠,并從日本訂購了鉆機和煉油設備。當時的陜西省耗用33萬名石工,53萬名土工,歷時一年,修筑了銅川到延長517華里的馬車道。設備運到后,經過艱苦的勘探定位和鉆前準備,于1907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開鉆,九月十日打成了井深為81米的延一井。延一井的出油,拉開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序幕,結束了中國大陸不產石油的歷史。

延一井初日產量為2000公斤,十年后日產油量仍然保持1250公斤,以后逐漸減少,至1934年枯竭停產,總計產原油2550噸。

1985年,原國務院副總理、石油部部長康世恩為延一井題詞“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國務院公布延一井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在中國陸上石油工業發展百年之際,延長縣人民政府和延長油礦管理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根據延一井歷史風貌,對其舊址進行了保護性修復,恢復了清朝時的小銅釜式抽油提煉工藝流程,成為人們了解中國石油發展史的一個窗口。

除了“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七里村采油廠還藏有“中國陸上第一座煉油廠”舊址。七里村采油廠申請國家工業遺產辦公室就在這個舊址的旁邊。

七里村采油廠申請國家工業遺產辦公室主任閆世昌是廠里公認的參加申報工業遺產的資深人士。據閆主任介紹,2018年11月21日,延長石油廠成功申報國家工業遺產后,于2019年開始按照《國家工業遺產保護暫行辦法》及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對工業遺產分批進行了保護修復。煉油廠是從2020年開始保護性修復,主要是對外圍墻和內部設備進行了恢復。

據介紹,1907年9月,延一井打成出油;10月26日,中國第一座煉油房也竣工投入生產。當時的單獨釜式煉油塔煉制出煤油14箱,運往省城進行銷售,完成了延長石油廠第一次成品油銷售。

1908年8月,陜西省當局從省城高等、師范兩學堂選派化學特長生吳源豐、舒承熙、楊宜鴻、由天章四人赴日留學,兩年后回國,進入延長石油廠,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第一批石油技術人才。

七里村煉油廠的1號煉油釜一直使用到民國,1916年至1922年,又增加了2號、3號煉油釜。油廠煉制出了揮發油、擦槍油、硬性石蠟、軟性石蠟4種產品,并分別命名為石馬、雙槍、雁塔、錦雞4種商標進行出售,這也開創了我國石油產品商標的先河。

1935年4月28日,劉志丹率領的工農紅軍解放了延長縣。同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1935年10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部長毛澤民來到延長石油廠,先接出拘押在瓦窯堡監獄中的嚴爽等人,任命嚴爽為延長石油廠廠長,高登榜為特派員(黨代表)。從此時起,七里村煉油廠煉制出煤油、擦槍油、蠟燭、石墨等產品,供應黨中央機關和紅軍各部隊。特別是自制凡士林,為紅軍戰士治愈長征途中落下的腳傷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毛澤民《陜甘蘇維埃區域的經濟建設》記載,1936年1-3月,延長石油廠共生產原油7萬余斤,每月平均煉油三鍋,生產發揮油400斤,汽油2000余斤,頭等油13500斤,超過國民黨任何時期的平均生產額,并附屬生產了大批油墨、石蠟、凡士林等物資,除充分供給紅軍和機關需用外,還大批運輸出口。

1936年1月28日,毛澤東東征路過延長縣,在工人何延年的窯洞里住了四天,并在這里主持召開了著名的東征會議。毛澤東還召見了延長石油廠特派員高登榜,對七里村煉油廠的煉油和制蠟等工作進行了視察。

此后,七里村煉油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積極貢獻,也培養和鍛煉了一支石油職工隊伍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3年10月29日,七里村煉油廠正式停產,完成了它長達九十五年的光榮使命,但其標志性建筑“煉油塔”常壓裝置依然聳立在廠區。如今,七里村煉油廠已成為延長石油的傳統教育基地,成為中國石油人尋根問祖的“圣地”。

從七一井、七三井到“埋頭苦干”石油精神

其實,延長石油廠是2018年5月才接到油田公司關于申報國家工業遺產的通知。閆世昌介紹說,當時陜西同批申報的銅川王石凹煤礦申報準備工作已經很成熟,他們就組織了相關人員去王石凹煤礦參觀學習,然后研究確定了工業遺產申報內容和核心物項。

延長石油廠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就收集、整理完成了申報國家工業遺產的各種資料和所有遺存與核心物項,與2017年他們所做的一項工作是分不開的。

2017年,重組后的七里村采油廠在搞好生產經營的同時,開始深入挖掘企業歷史文化,新的廠領導提出建成職工創新工作室、職工文體活動室、黨建工作室三個陣地,打造中國石油科普知識教育基地和延長石油埋頭苦干、開拓創新精神教育基地兩個基地,編纂一部七里村采油廠百年廠史,總稱為“321石油文化工程”,目的就是恢復、保護百年石油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瑰寶,傳承埋頭苦干精神,再建百年油田。

“埋頭苦干”精神是延長石油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1944年5月,延安召開了“陜甘寧邊區工廠廠長暨職工代表大會”,延長石油廠首任廠長陳振夏獲邊區政府頒發的“特等工業模范工作者”獎狀。5月22日,毛澤東親自為陳振夏題詞“埋頭苦干”。據說這可能是毛澤東為中國石油惟一的題詞。從此,“埋頭苦干”就成為這個百年老廠的企業精神,不僅代表著延長石油人的價值觀念和追求,也成為延安精神的重要內涵。

國家工業遺產的申報,要求企業從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延長石油廠在申報時將其細化為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獨特價值、藝術價值八個方面。“埋頭苦干”精神成了其社會價值中最核心的內容。

“埋頭苦干”石油精神的發源地是延長石油廠七一井和七三井,屬于油區內兩口早期開發的油井。如今,這兩口井的復原舊址就在七里村采油廠廠區生產基地旁邊,也是這次申報國家工業遺產的核心物項。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陜北,延長石油的工人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煉制出煤油、擦槍油、蠟燭、石墨等產品,來供應黨中央機關和紅軍各部隊。1941年,國民政府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使得陜甘寧邊區經濟完全斷絕外援,邊區財政經濟十分困難。中央要求延長石油廠當年的原油產量要比1940年增長3倍,即要完成180噸生產任務。延長石油廠在七里村選定了5個井位,1941年秋開鉆,相繼于1943年底打成,其中七一井和七三井成功噴井,轟動了整個邊區,受到了時任西北財經委員會領導邊區工作生產的陳郁、軍工局局長李強和中央軍委供給部部長易秀湘的視察表揚。中央后勤部發布命令,要求每個部隊和機關團體貯夠半年的用油。據說,當時延長至延安的運油騾馬隊絡驛不絕。

為支援抗戰多打井多出油,時任三五九旅旅長王震在得知延長石油廠鉆井缺少封水套管的消息后,將八路軍繳獲的日軍小鋼炮炮筒送給石油廠制作成封水套管,解決了鉆井封水的急需,并親臨鉆井現場和工人一同打井?,F在恢復的七一井旁邊的塑像之一,就有王震贈送炮筒的場景。

朱德得知七里村打出旺油井,將自己乘坐的道奇卡車調派給延長石油廠,解決石油運輸急需,有力地支持和鼓舞了石油生產和職工士氣。

1943年,延長石油廠的原油產量高達1279噸,不僅超額完成了任務,保證了軍隊和后勤用油,還以油易物為邊區政府、軍隊和人民換回了大量的必需物資。

七一井和七三井的相繼投產,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功臣油井”。兩口井停止使用后,原有的油井生產用地被填埋,僅留下井口裝置。2017年,為了真實反映延長石油發展歷程,充分體現延長石油在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七里村采油廠將恢復七一井和七三井列為采油廠“321”石油文化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將七一井和七三井建設為延長石油開發教育培訓基地的一部分,作為歷史文物進行保護性恢復。

從陸相生油理論到延深探一井

在延長石油廠申報的國家工業遺產中,還有延長石油三大石油地質教育教學實踐點與蘇聯專家招待所兩個核心物項,這兩個遺存主要與中國人提出的陸相生油論息息相關。

自1878年近代石油勘探技術在中國出現以來,近半個多世紀,中國的石油工業幾乎沒有什么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陸相貧油”的觀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1914年至1916年期間,袁世凱北洋政府將所有地方油礦都收歸國有,并設立了“籌辦全國煤油礦事宜處”,將陜北石油開采權租讓給美國美孚公司,并簽訂《中美合辦油礦條約》,美孚公司在延長縣設立“中美油礦事務所”,聯合開辦延長油礦。后美孚公司派出6名地質工作人員和5名測量技師,中國方面也派了9名技術人員,雙方人員分成兩隊從北京經山西進入陜西,在陜北境內1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開展地質普查,在延長、延安、永坪、甘泉、宜君等地進行細測地形,并繪制100平方公里以上1∶12000的構造圖,共鉆井7口,投資白銀800余萬兩。美國地質家回國后撰文稱:“我們發現了63個油苗,鉆了7口探井,井深自610米至844.3米。沒有一口井的產量可認為具有工業價值,勘探中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是地表砂巖的巨大厚度,1000米以上的白砂層造成石油散失,不能聚集成藏。若有頁巖為覆蓋層,含油遠景會好一些。”“陜西盆地已具有小規模石油生產,但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石油開發工作。”1920年,美國地質調查所將中國石油儲量估計為19100萬噸,僅為美國儲量的2%。

美孚公司的“中國貧油論”陰影,曾長期籠罩著中國石油界。

從1920年開始到1930年代,以謝家榮、潘鐘祥、黃汲清、孫健初等為代表的地質學家先后從陜北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到天山南北進行油氣地質調查,分別于1937年和1939年在陸相盆地中找到了新疆獨山子油田和甘肅玉門老君廟油田。1931年,潘鐘祥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先后4次到延長為核心的陜北地區進行石油地質調查,并在四川等地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他認為,延長為核心陜北的石油產自陸相三疊系及侏羅系,四川產天然氣的自流井無疑也是陸相地層。赴美求學后,他在浩翰的文獻中也發現了諸如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北部泡德瓦斯油田的原油產于陸相第三系的例證。1941年,潘鐘祥的論文《中國陜北和四川白堊系陸相生油》首次在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會議上宣讀。“中國陸相生油”這一嶄新的命題橫空出世。

1951年,以蘇聯顧問、石油地質學家莫謝耶夫為組長的蘇聯專家組來到延長支援中國。在延長期間,蘇聯專家組為中國石油發展提出了很多勘探與煉油技術方面的建議。特別是特拉菲穆克與其他6位蘇聯專家所著的《中國油田與氣田》報告中提出:中國沉積巖分布廣,密度大,可勘探地域廣,只要不斷擴大勘探范圍,會發現很多大油田與氣田。

1950年到1960年代,延長石油廠的蘇聯專家招待所還曾云集過中國地質與石油方面的頂極專家,如原國家副總理、石油部部長康世恩、石油地質學家李德生、地質學家王竹泉等人。

如今延長石油三大石油地質教育教學實踐點,董家河油層天然裂縫,張家灘頁巖與安溝油苗油砂,正是代表了中國陸上石油發現和開采最早的區域,也是中國陸相生油論最具典型性的區域。

1950年11月,延長石油廠改名為延長油礦,先后受西北石油管理局、中央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和石油工業部領導。

延深探一井是七里村采油廠油區內的一口早期勘探性油井。1952年,中國燃料工業部西北石油管理局為了摸清中國西北石油情況,深入了解陜北盆地沉積特征及各層系生儲油情況,驗證胡家村潛山構造是否存在,為西北石油開發提供地震測量資料,打了這口實驗性探井。井位定在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所在的延長油礦西部楊家溝地域構造上。

作為勘探基地的延長油礦,隨即就成立了地質部門,會同相關單位在北起大理河,南至延長、延安間,東至黃河,西至安塞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地質普查和細測工作,繪出五萬分之一的地形圖和地質圖,進一步證實并發現了延長、永坪、棗園、青化砭等構造和其它可供勘探的地區。1952年,在棗園進行五萬分之一的地質詳查和鉆探,證明棗園地區有5個含油層。這年6月,西北石油管理局在延長油礦召開了陜北區鉆井會議,局長康世恩親自參加,并深入井隊調查研究。1953年,從延長到邠(彬)縣,進行了重力測量,測得五萬分之一的重力異常圖,這是首次在陜北進行地球物理工作。

延深探一井于1952年8月1日在延長縣楊家溝北面石馬科小溝中部開鉆,1954年12月27日鉆至中奧陶系馬家溝灰巖完鉆,井深2846.63米,是當時全國最深的探井。上至三疊系,下至奧陶系,通過巖心、巖屑錄井,為認識研究陜北石油地層縱向情況提供了可靠參數。

延深探一井的開鉆,對延長石油乃至整個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來說,都極具重要意義,可以說與延一井擁有同等歷史地位。延深探一井是當時中國第一口超過2000米的地質參數井,對鄂爾多斯盆地沉積構造及縱向展布提供了依據,是后期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各類油井的地質對比標桿,俗稱“鐵柱子井”。另外,延深探一井的建設過程,充分展現了新中國延長石油人不畏艱險、埋頭苦干的革命精神。

因為歷史和久未使用等原因,延深探一井原有的油井生產用地后被填埋,被國土部門劃為基本農田。為了真實反映延長石油開發發展歷程,充分體現延長石油在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七里村采油廠將恢復延深探一井列為國家工業遺產與“321”石油文化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延深探一井建設作為延長石油開發教育培訓基地的一部分,其歷史文物正在進行保護性恢復中。

從中國石油技術人才搖籃到世界500強企業

七里村采油廠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的四樓如今是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室。據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5月,他們開始申報工作,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整理了申報要求的工業遺產核心物項、文字、畫冊、圖片、對延長石油精神的提煉等內容。這個工作室當時也成為申報的臨時展廳,到現場評審的專家對展廳內容評價非常高。國家工業遺產申報成功后,這個展廳就保留了下來,成為中國石油百年老廠延長石油廠保護利用的見證。

2019年3月,七里村采油廠申請國家工業遺產的《百年滄桑中國石油工業之源——延長石油321石油文化工程》規劃片和《百年工業遺產埋頭苦干精神發源地——陜西延長石油》宣傳片分別榮獲首屆中國工業品牌微電影大賽金獎和最佳編導獎。

延長石油廠不僅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石油技術人才的搖籃。這里曾經為中國石油工業早期發展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勘探、挖掘、冶煉等相關方面的技術人員。

1938年6月18日,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致函第十八集團軍駐漢口辦事處,請求將延長石油廠的兩部鉆機及其器材調往玉門。經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批準同意,8月下旬,拆運鉆機人員到達陜北,延長石油廠積極配合,拆走兩套打井設備,包括兩套鍋爐和蒸汽機,12根套管,還有鉆頭、鉆桿、鋼絲繩等,共30余噸。八路軍總部多次派出汽車才將這兩部鉆機及配件以及技術人員運抵咸陽,轉運玉門。

1939年8月,玉門油田使用陜甘寧邊區支援的鉆機,在老君廟打出了第一口產油井,拉開了玉門油田開發的序幕。此后,延長石油廠先后為玉門、大慶、新疆、四川、長慶、茂名等油田和煉油廠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設備和技術,僅輸送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干部達1482人。

在七里村采油廠正對面,有一座延長油田石油設備展覽區,這個以“延續石油根脈,喚醒沉睡遺產”為主題的展區里,有延長石油從建廠以來歷史沿用的所有工業設備,其中包括一臺1905年清政府時期就開始使用的1902年美國通用公司制造的發電機,在1992年停用后,一直由油田公司檔案館保存。據傳通用公司曾開出高價想回收這臺發電機,被延長石油拒絕。

與這臺發電機一樣,展區里的每一臺機器,都無聲地見證了延長石油廠每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

1980年代以來,延長石油廠不斷加大勘探投入,擴大勘探面積,相繼發現了子長、余家坪、 姚店、豐富川、川口、子北、 志丹、 蟠龍等油田。尤其是自“十五”以來,遵循勘探先行、綜合勘探的方法,大力引進各類實用技術,用地質研究成果指導勘探實踐,使地質儲量面積大幅增加,從原來的22860萬噸,增加到58884萬噸,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6024萬噸,探明儲量面積712.9平方公里;為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8年,中國石油工業開始大重組、大改革,為了順應新形勢,陜西省將原來屬于延安市的延長油礦管理局、延煉實業集團公司和原來屬于榆林地區的榆林煉油廠合并,組建為省政府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為陜北石油持續、科學開發奠定了基礎。

2005年9月14日,陜西省在延安召開了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長油礦管理局)組建大會。公司重組后,原14個縣鉆采公司成為公司的采油廠,進一步壯大了公司的實力,增加了公司的勘探面積。

目前延長石油登記的資源面積已達10.89萬平方千米,涉及鄂爾多斯、二連、 海拉爾、松遼、河套、羌塘、南襄、 洞庭湖等多個盆地。除了公司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本部以外,在二連盆地、石拐盆地、 環縣-鹽池等已開展了不少物化探、鉆井等實物工作,其它盆地也做了不同程度的資料收集和綜合地質研究工作。

如今的延長石油依托陜北油氣煤鹽資源綜合優勢,持續發展油氣主業,加快發展油氣煤鹽化工產業和相關裝備制造業,形成油氣煤鹽一體化優勢互補、深度轉化的產業格局。

延長石油的發展歷程,是中國石油百年歷史的縮影。在全球百年油田中,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已經衰落,臺灣的苗栗老油田業已枯竭,只有延長石油在百年之后仍然輝煌。延長石油盡管擁有的是一塊極為典型的特低滲透油田,但原油產量至今依然保持千萬噸的水平,排名全國第五大油田。2017年排名世界500強企業第326位。

繼獲批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后,2018年12月18日,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批準七里村采油廠加入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并為理事單位。

如今,延長石油廠不斷擦亮塵封的工業遺產,在“工業遺產永載歷史,保護利用延續文明”主導思路下,規劃了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的延長石油傳統精神教育基地,還將挖掘恢復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延深探一井,計劃完善和提升三個石油地質教育教學實踐點等項目,努力使發源于延長石油的民族石油工業自強不息精神和“埋頭苦干”的石油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本文部分圖片由延長石油廠提供,特別致謝?。?/p>

作者:呼東方

第二篇:石油工業政策有變

3.28億噸“油耗”躋身消費大國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公布最新預測顯示,今年我國石油消費將達3.28億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石油消費大國,而到2020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將為2000年的2.3倍(約5億噸)。

和這些消費數字相比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淑和則公布了未來我國石油需求的缺口數量,他說,“十一五”末,我國原油消費量缺口為1.5億噸以上;2020年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2.5至2.7億噸,國家將面臨更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針對我國日益增長的消費量和巨大缺口的隱患,馮世良將煉油工業看作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他說,在原油供應壓力下,未來幾年煉油工業將把主要精力放在調整結構,提升煉油加工水平和效率上,即提高企業的集中度,加強煉油能力的完善配套,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油品質量,淘汰一批小煉油裝置,并建設進口原油加工基地。

馮世良還表示,增加乙烯總量,形成一批世界級乙烯生產基地,加快乙烯工業的發展將是“十一五”時期的突出重點。他透露,繼“十五”期間上海賽科、揚巴一體化和中海油殼牌三套大乙烯裝置之后,國家還將會有計劃地建設幾套大型煉油、乙烯一體化裝置,提高以聚烯烴為代表的合成樹脂在三大合成材料中的比例,加快合成纖維原料和單體的發展,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

政策變化贏利減少

“中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不是短期問題,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要長達35年。”這是中國石油發展研究部的體制改革處處長朱建軍在論壇上的驚人之語,中國的石油安全將經受嚴峻的考驗。

他還透露,我國正在研究調整石油行業相關的法規、政策,國家政策環境將要發生重大變化。

一個有明顯變動跡象的是進行資源稅政策的調整,資源稅基數要提高。“資源稅”是以各種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此前,很多專家指出,國內資源稅特別是石油資源稅的稅率確實偏低,調整空間很大。事實上,我國的石油資源稅,目前分為若干等級,與國外相比存在明顯偏低的現象。朱建軍說:“國家要進行政策調整,資源稅基數將有較大幅度提高。”近日也有消息稱,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就石油資源稅率的提高出臺配套措施。

其次,國家要征收石油超額利潤稅,上游石油生產40美元以上形成的利潤部分,由國家收取用于二次分配,補貼交通運輸、煉油加工等因油價高漲而受到影響的行業和單位。隨著國家匯率政策的進一步調整調整,人民幣對美元要升值,石油對外出口產品和對外工程技術服務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

此外,近來國家重新頒布了《安全生產法》,重新修訂了《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政策力度加大,意味著石油行業要加大成本支出。同時,國家強調再就業政策,國有企業不允許再將剩余職工推向社會,主要由企業安置再就業。

朱建軍最后總結說:“總之,國家一方面要把超額利潤拿走,并進一步提高稅率;另一方面要求安置再就業,增加安全環保成本,石油行業贏利的空間將變小。”

第三篇:我國石油機械工業的發展展望

【摘要】 我國石油設備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我國石油設備制造能力高速發展時期。

【關鍵詞】 石油機械;競爭力

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但只有美國、俄羅斯、羅馬尼亞、英國、挪威、西歐等20多個國家能夠制造石油鉆采設備。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唯一能生產成套石油鉆機的,已具備年生產1000-9000米系列成套鉆機120套左右能力。我國石油鉆機技術和質量已接近國際水平,加上價格上的優勢,我國石油鉆機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的競爭力。

一、石油鉆采設備技術水平取得突破

我國石油機械工業現在已經形成了幾個比較集中的石油機械制造基地,如以蘭州、寶雞、南陽、廣漢等為主的鉆井設備基地,以上海、江蘇、武漢等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濟南為主的石油鉆機專用柴油機制造基地和遍布全國、東北相對集中的采油設備。

近l0年來,我國石油鉆機技術得到最為快速的發展,制造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我國鉆機制造廠制造的各種鉆機已基本滿足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工作自身的需要,先后開發了適于陸地、沙漠及海洋作業的石油鉆機,傳動技術已發展到機械傳動、直流電傳動、交流變頻電傳動及機、電復合傳動并舉。目前,我國已形成年制造鉆機200臺的能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鉆機制造國。

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國內各企業在努力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如華北石油一機廠為保證其專利產品異型游梁式抽油機的質量,滿足批量出口美國等的需要,打破常規,配套產品由原來招標改為聯合國內幾家獲得國際API資格的廠家進行共同攻關,發揮聯合優勢叫響國產品牌;山西永濟電機廠的石油鉆井直流電動機由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授予“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

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了一些產品質量好、受到用戶歡迎、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的專業廠。如:榮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防噴器產品占據國內市場80%銷售份額,躋身于世界4大防噴器制造商行列;江蘇阜寧宏達石化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小廠,公司推出的四款新采油工具QS型系列可取式橋塞、KYLM型系列液力錨、DS90-Y241型組合式油層保護封隔器和Y341型系列軟卡瓦封隔器,大大提高了采油作業的成功率,降低了油田生產成本,受到油田用戶的歡迎。山西永濟電機廠生產的直、交流系列石油鉆井電動機已達30多種,國內油田鉆機所用配套電機的98%來自該廠。

三、國際通用標準和信息化受到重視

經過近15年的努力,全國石油鉆采設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形成了面向陸上和海上石油勘探、鉆采設備、材料標準體系?,F行有效的國家標準中,等同等效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有27項。目前,我國通過API認證的石油設備制造企業已達196家。寶雞石油機械廠已獲得API認證達8大類55項,是我國取得API認證最多的石油設備制造企業。為我國的石油機械裝備進入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實現世界級制造商的目標,江鉆股份公司一直把信息化建設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江鉆股份公司信息化系統的成功開發應用,大大提高了在全球一體化市場競爭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2002年成為湖北省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示范企業。

四、企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

加入WTO,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新形勢對我國石油設備制造業是一個發展機遇。目前,我們的石油設備制造業的產品在產品技術更新上、產品品種上、產品可靠性上都存在差距,特別是沒有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所以,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便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企業競爭力匯成行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代表我國石油設備與國外石油設備制造商競爭供貨的能力。專家認為,企業間的市場競爭關系是產業組織的核心問題;競爭力來自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競爭力,競爭力必須在競爭過程中形成,這是一條基本的客觀經濟規律。

上海神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購并上海第一石油機械廠、上海第二石油機械廠、上海石油儀器廠、上海石油化工機械設備研究所等。由上海神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參股60%、上海電器集團總公司參股20%、個人參股20%,成立上海神開石油化工設備有限公司。寶雞石油機械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成功改制為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并全面啟動耗資7000萬元的鉆機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具有50年歷史,生產煉油、化工設備的撫順機械廠與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一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蹣跚,舉步維艱。近年來,雖幾經努力,但虧損不斷加劇。在得到員工的支持和認可、在市委、市政府指導組的協調指導下,采取國有民營策略,順利實現企業轉制。原華北石油二機廠的產品85%以上的市場在華北石油管理局外,由于體制的束縛,經營陷入困境。2002年順利完成了整體帶資分流改制工作,新成立了河北華北石油榮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五、石油鉆采設備向海外進軍取得成效。

江鉆股份公司是世界石油鉆頭三強之一,石油鉆頭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19個國家和地區;宏華公司已交付中亞ZJ70D鉆機5臺,又新接中亞國家的10臺ZJ50DBS電動鉆機訂單;南陽石油機械廠先后有7臺3000米車裝鉆機隨長城鉆井公司和大港油田等用戶赴墨西哥作業,其鉆機性能給用戶留下了良好印象。2002年,750馬力電動拖掛式鉆機在墨西哥中標;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向土庫曼斯坦出口成套鉆機及其外圍設備;中原油田特車修造總廠石油鉆采特車出口土庫曼、格魯吉亞、哈薩克;新疆石油局采研院研制的一批固井工具、抽油泵出口哈薩克;四川射孔器材公司批量射孔器材出口哈薩克等。

結束語

原油價格的持續高企帶來石油勘探、開采活動的持續增加,同時石油價格的持續走高使得其替代產品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活動也相應的增加。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活動的增加帶動了對鉆采設備的需求。石油鉆采設備包括的產品很多,其中鉆機是石油鉆采設備的主流產品,占整個石油鉆采設備行業產值的70%以上,因此石油鉆機的發展基本上代表了石油鉆采設備行業的發展。從世界范圍來看,未來鉆機需求總量仍會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增速會下降。

參考文獻:

[1]汪莉,當前石化行業發展形勢分析,銀行家,2005

[2] 洪定一,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化行業有效發展展望,化工技術經濟, 2006

[3] 屈平,我國石油石化裝備業應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化工裝備技術,2006

[4]2000年石化通用及環保機械行業發展形勢趨好, 期刊-核心期刊,2001

[5] 朱和,世界石油石化業當前宏觀形勢與未來發展趨勢,當代石油石化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TODAY ,2005

[6] 柳坤,石化企業傾銷與反傾銷的現狀與對策,齊魯石油化工,2005

作者:陳 勝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國際私法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村經濟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