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黨章的歷史發展歷程

2022-08-28

第一篇:黨章的歷史發展歷程

黨章的發展歷程

在我們黨95年的歷程中,每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根據時代的變化和需要對黨章進行修改。自黨的二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章程。95年來,黨章歷經十六次修改,共產生過十七部黨章。這十七部滲透著歷史煙云的黨章文本,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雖歷經曲折仍不斷獲得成功的全部過程,記錄著黨的思想理論、政治主張、路線方針政策、制度機制不斷發展的歷史軌跡。黨章發展大致經歷以下歷程。

民主革命時期制定和通過了一部黨的綱領、6部黨章

黨的二大至六大。這一時期我黨處在幼年,獨立性較差,黨章的制定帶有強烈的共產國際影響的色彩,但黨章的修訂內容也反映出早期的共產黨人對自身建設的探索。

我們黨的一大沒有制定黨章,而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綱領》,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我們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黨員50名),最開始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個民居里召開,后為安全起見,會議地點從上海轉移到浙江嘉興的船上繼續召開。我們黨的第一部綱領《中國共產黨綱領》就是在嘉興的船上討論通過的。由于當時沒有條件把檔案保存下來,這部綱領現在沒有中文原本,目前的版本是依據俄文版和英文版翻譯過來的?!吨袊伯a黨綱領》共15條不到1000字,非常簡短,可第一條就確定了我們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宣告了黨的誕生。

1922年黨的二大(黨員195名)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黨章的制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立工作的完成。第一部黨章對黨的組織、黨員的條件、接收黨員的條件都做出具體規定。更重要的一點,雖然這部黨章只有6章29條,但專門把紀律單獨作為一章,并且用了9個條文進行規定。此外,黨章還對黨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黨一開始就注重紀律建設。

1923年黨的三大(黨員420名)對黨章條文只做了個別改動。主要規范了黨員入黨的程序。

1925年通過的四大(黨員994名)黨章,第一次將支部規定為黨的基層單位。黨章中規定“凡有黨員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同時,規定將“中央委員會委員長”改稱為“總書記”,將地方各級黨的“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改稱為“書記”。

1927年黨的五大(黨員57967名)沒有修改黨章,黨章是大會閉幕后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修改通過,這是唯一一部不是由黨的代表大會修改的黨章。因為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共黨員,在反革命政變后的半個月,我們黨在武漢召開了五大,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黨的代表大會就在閉幕后委托中央政治局修改。

五大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規定入黨者的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五大黨章是建黨以來對黨章的一次較為全面的修改,充實了黨章的內容,調整了結構,確立了基本框架,這是我們看到的黨章文本中條款最多的黨章。

六大(4萬人)通過的黨章是唯一一部在境外通過的黨章。黨的六大于1928年在莫斯科召開,相比于此前的黨章,六大黨章特別強調共產國際的領導,比如在第一章規定“中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之一部分,命名為„中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支部”。

七大(121萬人)黨章是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實際、獨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黨章,第一次把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總綱。1945年七大召開時,共產國際已經解散,中國共產黨靠自己的能力獨立自主制定了這部黨章。七大黨章標志著黨在政治上和黨的建設上的完全成熟。

七大黨章共11章70條,第一次增寫了總綱部分;把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總綱,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規定了黨員的四項義務、四項權利;完善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特別強調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寫入黨章。

建設時期制定和通過了四部黨章

這一時期對中國革命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八大黨章充分體現了執政黨建設的新特點,明確提出了對執政黨建設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們黨探索執政黨建設的新成果。

八大(1073萬人)黨章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執政后的第一部黨章。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全國執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制定通過了新的黨章。

八大黨章共9章60條約1.5萬字,其中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重大歷史轉變,比如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心任務,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正是在八大寫進黨章。

1969年黨的九大(黨員2200萬人)黨章和1973年的十大(黨員2800萬人)黨章是在“文革”時期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形成的黨章。從1957年的反“右”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發生了失誤,黨的自身建設也遭到挫折。黨自身狀態在這20年中制定的九大、十大和十一大黨章中體現出來,這三部黨章都帶有明顯的“左”傾錯誤的痕跡。

1977年黨的十一大(黨員3500萬人)制定的黨章是轉折時期的黨章。十一大黨章是一部既有積極作用又有嚴重缺陷的黨章,盡管這部黨章把“在本世紀內,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寫進總綱,但是沒有從根本上糾正十大黨章的“左”傾錯誤觀點,這些錯誤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得到徹底的糾正。

改革開放以來已制定和通過了7部黨章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始對執政黨建設進行新的探索。在黨章的修訂中更具理論底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實際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982年十二大(黨員3900萬人)黨章是現行黨章的藍本,是黨章發展史上繼七大、八大黨章之后又一個里程碑。它是撥亂反正的產物,在七大、八大黨章的基礎上發展、提高形成的,吸取了九大、十大黨章的教訓并徹底清除了十一大黨章中存在的思想錯誤。30年來,黨章基本內容保持穩定,在黨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F行黨章第10條中關于民主集中制規定的6項基本要求來源于十二大黨章。我們現在的入黨誓詞也是在十二大時寫進黨章,此前,我們黨的各個組織、各個地區根據不同特點確定入黨誓詞,十二大時對入黨誓詞作出統一,一直沿用至今。

從1987年十三大(黨員4600萬人)到2007年的十七大,歷次黨章修改最突出的特點是把我們黨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成果及時寫進黨章。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采用部分條文修改案的形式修改黨章;1992年的十四大(黨員5100萬人)黨章第一次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入總綱,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貫穿黨章全文;1997年黨的十五大(黨員5900萬人)黨章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黨的十六大(黨員6600萬人)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2007年黨的十七大(黨員7000萬人)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十八大(黨員8200萬人)黨章共11章53條,1.7萬余字,內涵豐富。十八大黨章修改的原則之一是“只作適當修改,不作大改,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普遍要求修改、實踐證明是成熟的就改;不成熟的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原則上不改”。對比十七大黨章,十八大黨章共42處修改,新增1000余字。

十八大黨章主要有6個特點: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新增寫“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作為一個整體在黨章進行完整表述;增寫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內容,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增加了“純潔性建設”;對關于黨員、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干部部分條文作了修改。

通過了解我們黨一部黨綱和17部黨章,可以感受到黨章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濃縮了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我們學習黨章的歷史一方面是了解歷史知識,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黨章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偉大品格,體會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偉大精神,體會我們黨發揚民主、集中智慧的偉大作風,體會我們黨高揚旗幟、凝聚力量的偉大作用,學習把握黨章的脈絡主線,在“不變”與“變化”的辯證關系中深化對黨章的認識和理解。

希望“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深入學習黨章,我們應做到5個牢記:牢記入黨誓詞,始終踐行諾言;牢記政治信仰,始終對黨忠誠;牢記根本宗旨,始終為民服務;牢記黨的紀律,始終堅守規矩;牢記政治本色,始終積極工作。

根據記者采訪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國喜的報道匯總。

第二篇:從黨章修正看紀檢機關的發展歷程

從黨章修正看紀檢機關的發展歷程 作為黨代會選舉產生的黨內監督機關,紀委的首要任務是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完成好監督執紀問責主業。正如總書記所指出,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要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更好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各級紀委必須按照中央要求,嚴格遵守黨章對紀律檢查機關任務和職責的根本要求,明確主業主責,找準職責定位,向紀律檢查機關的基本職能歸位,從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高度來認識黨的紀律檢查工作,把力量聚焦到監督執紀問責上,提高監督執紀能力,落實紀委的監督責任。

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是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紀律,推進作風建設,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實施的重要機關。伴隨著黨章的修正和變化,其中有關紀律檢查機關和紀檢工作的規定,從無到有、從輕到重、從簡到詳,記錄了黨的紀檢機關與紀檢工作不斷發展的歷史。

黨的紀檢機關初步創立

我們黨成立之初,由于黨尚處于幼年時期,很多方面還不成熟,黨并沒有成立專門的紀律檢查機關。直至1927年4月,黨的五大才第一次選舉產生由七名正式委員和三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監察委員會。當時中國革命正處于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再加上時間緊迫,五大沒有通過新的黨章。同年6月,五屆中央政治局代行黨代會,通過新修正的黨章。五大黨章首次明確設立黨的監察委員會,規定了中央、省級監察委員會與中央和省委之間制約的關系,對監察委員也進行了限定,如不得兼任中央委員和省委委員、監察委員參加同級黨委會議有發言權但無表決權,等等。這些條款基本上參照了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黨章的有關規定。雖然此時的黨章沒有細化監察委員會的具體任務和工作職責,但是它對于鞏固黨的團結與統一,對黨員實現更強有力的領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國共合作破裂、中國革命陷入低潮之際,1928年6月,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這次大會選舉產生新的機構——中央審查委員會,由劉少奇任委員會書記。這次大會通過的黨章撤銷了剛剛成立的“監察委員會”,改由“審查委員會”代行其中部分職責。與監察委員會負責紀律檢查的任務不同,審查委員會重在對財政、會計方面的審查、監督,職能有所縮小,不足以履行紀律檢查工作的全部職能。這時期的紀律檢查工作,主要由各級黨組織承擔,或者“成立特別委員會以預先審查關于違犯黨紀的問題”。黨內紀律檢查機關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對此后黨的建設產生了不利影響。

六大之后相當長時期內,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未能建立起來,其部分職責由其他機構代為行使。1933年,中共中央決定特設中央黨務委員會。次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李維漢為書記的中央黨務委員會,代為執行黨紀和黨紀教育職能。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并通過了新的黨章。七大黨章取消了六大黨章設立的審查委員會,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得成立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及各地方黨的監察委員會”,并明確其“在黨委指導下工作”。這對后來確立紀律檢查機關雙重領導體制具有重要影響。遺憾的是,在七大之后、八大之前,黨并沒有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

黨的紀檢機關曲折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這種地位的變化,使黨面臨新的考驗——官僚主義、腐化變質等等。成立專門的紀律檢查機關,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和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1949年11月,黨中央決定成立由朱德任書記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這是黨的最高紀律檢查機關。隨后,全國大部分地區縣以上的各級黨委均提名了本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名單,部分縣委設立經常性的辦事機構。全國范圍內黨的紀律檢查機構框架由此確立。

由于缺乏經驗,各級紀委與各級黨委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方面逐漸暴露出問題與不足。譬如:紀律檢查委員會對同級黨委缺乏有力監督;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對下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不夠;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職責過于狹窄;集體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等等。為規范紀委領導體制、加強組織紀律建設,1955年3月,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代替黨的中央和地方紀律檢查委員會。其目的是加強黨的紀律,特別是防止類似高饒事件的再次發生。4月4日,黨的七屆五中全會批準了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選出的中央監察委員會人選,董必武任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設立監察委員會,實際上又回到了七大黨章的相關規定。

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在八大新黨章中得以確認。1956年黨的八大黨章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及地方各級委員會都必須設立監察委員會,其任務主要是“經常監察和處理黨員違反黨的章程、黨的紀律、共產主義道德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案件;決定和取消對于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和申訴”。與七大黨章相比,八大黨章對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內容增加了一項規定,即“經常檢查和處理黨員違反黨章、黨的紀律、共產主義道德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案件”,擴大了監察委員會的職權。同時,八大黨章將黨委和同級監察委員會的關系由“指導”改為“領導”,規定“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級黨的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上級監察委員會有權檢查下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并且有權批準和改變下級監察委員會對于案件所作的決定”。這些規定對后來黨的紀律檢查領導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盡管八大黨章在紀律檢查機關的規定上有了很大突破,但它并沒有在實踐中得到全面貫徹。“文革”期間,黨的監察機關實際上停止了工作。九大、十大黨章取消了關于黨的監察機關和黨的紀律的條款,黨的紀檢工作遭到全面破壞。1977年黨的十一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恢復了有關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條款,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和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由同級黨的委員會選舉產生。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恢復重建紀律檢查機關奠定了基礎。

黨的紀檢機關步入正軌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社會主義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這次全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陳云任第一書記。之后,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的精神,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恢復和組建起來。從此,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和紀律檢查工作開始步入正軌。

盡管黨的紀檢機關恢復建立起來,但是各級紀委的領導體制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八大、十一大黨章均規定紀委在同級黨委領導下工作,這樣很難起到監督同級黨委的作用。這個問題在十二大黨章中得到解決。十二大黨章把“以同級黨委領導為主”的規定,改變為“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并且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由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紀委的地位和權威。此后,這種雙重領導體制一直沿用下來,它不僅從制度上使紀委對同級黨委的監督作用得到保證,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紀委組織系統,有利于紀委行使監督職能。

十二大黨章另一個特點是,把“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專列一章,明確指出,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第一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產生;規定黨的中央和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規章制度,協助黨的委員會整頓黨風,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其中,“協助黨的委員會整頓黨風”是此前黨章所沒有的。此后,“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一章歷經多次修改。1987年十三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取消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產生這一項內容。1992年十四大黨章對紀律檢查機關的任務有所修改,將“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規章制度”改為“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對于違犯黨的紀律行為的檢舉,規范為“發現同級黨的委員會委員有違犯黨的紀律的行為,可以先進行初步核實,如果需要立案檢查的,應當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準,涉及常務委員的,經報告同級黨的委員會后報上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批準”。2002年,黨的十六大黨章對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作了修改,增加“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在紀律檢查機關經常性工作中,增加了“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和“保障黨員的權利”兩項內容。這些修改,不僅有利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組織協調的工作機制,而且有利于更加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十七大、十八大黨章關于紀律檢查機關的條款沿襲了十六大黨章的相關表述,保持了穩定性和連續性。

縱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余年,可以充分肯定的是,我們黨紀檢機關的恢復重建與完善,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但是,隨著紀檢監察工作任務的不斷增加、覆蓋面的逐漸擴大,紀委工作出現了主業主責被眾多具體事務擠壓的狀況,這對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和黨的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針對這種現象,十八大后中央紀委依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形勢新任務,對紀律檢查工作提出了“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王岐山同志多次強調,紀律檢查機關的職責是黨章賦予的,要明確定位,聚焦中心任務,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為做好紀檢監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推動“三轉”,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各級紀律檢查機關應該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切實推動“三轉”,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更好地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為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發揮作用。

第三篇:中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及中國歷史上公司熱的分析

形勢政策課程論文

中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及中國歷史上

公司熱的分析

二零一二年十月

內容摘要:《公司的力量》是中國第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電視紀錄片。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的演進,探尋成長中的中國公司的發展道路。中國商人、商幫古來已有,公司卻歷史甚短,從鴉片戰爭后期開始,中國經歷了幾次公司熱的產生及退卻,分析其具體情況及原因,可以從中觀察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企業 中國 公司熱 發展

引言: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長大,從未經歷過甚至從未了解國家經濟體制及形式的的發展歷程,由小見大,通過對中國的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稱為“人類的成就”的公司的發展歷程的討論研究,以公司為載體,來探討中國發展進步的路徑。

一、企業的存在

全球化日漸加速的今天,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正左右著世界的經濟運行。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卻造成一場颶風的這只蝴蝶就是——公司。

這個組織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到底是什么?對于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究竟意味著什么?公司的驚人力量源自哪里,有無邊界?未來的公司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世界?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將各種生產要素組織起來進行一系列轉化,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獨立經濟實體。追逐利潤、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產權明晰是現代企業的共同特征。那么企業這種特殊的經濟實體為什么會存在呢?兩位經濟學大師告訴了我們答案:第一位是《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他認為分工可以促進勞動力,而企業正是可以把眾多勞動者集合起來進行分工合作的組織。(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第二位是經濟學家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交易費用是指一切不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耗費,他認為企業的存在可以使部分交易費用內化,減少個體勞動者交易時的耗費。亞當斯密告訴我們成立企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科斯則告訴我們成立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兩大獲得利潤的基本條件使企業的產生成為必然。

二、中國公司的產生和發展

(一)清政府的覺醒

中國把企業叫做“公司”,“公司”這個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最早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詞傳》:“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莊子說:“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并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其含義與現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財、共同運作之意。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后,隨著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對于每一個渴望富裕生活的普通中國人,公司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每一個渴望強大的中國公司,什么樣的空氣和土壤是它們最需要的?

鴉片戰爭前期,中國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但此時眾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產業革命,經濟實力大大提高,清政府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薛福成在游歷歐洲后寫下了發人深省的話“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終于漸漸發展起了自己的“公班衙”(即公司)。

(二)中國歷史上的公司熱

1、洋務運動和官督商辦

19世紀80年代,是世界公司發展的一個高峰期,英國的大量個體工商業完成了向股份公司的轉變,據統計,1877年到1887年的十年間,注冊的股份公司共有15165家,在當時兩個發展最快的新興經濟體美國和德國,公司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尤其是美國,一批大型公司已然孕育。在亞洲,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讓公司制度首次登陸東方。

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化的一個開端,從它開始引進了先進的新的生產力,它先是從創辦軍用工業開始,到1872年又開始創辦民用企業。打著“自強”、“求富”口號的“洋務派”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次公司熱。

中國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洋務運動中民用企業的代表輪船招商局在成立十年后的1882年,股票由發行之初的100兩升至253兩,在海外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年利潤在160萬兩白銀以上,徹底打破了外商對航運業的壟斷,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用戰爭打開國門后,中國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本國公司的力量。

可是在“官督商辦”的經營理念下,企業難以在商言商,民間的企業活動和民營公司跟專制政府,它存在著一定的天然矛盾性,當然它這種專制統治與民間的經濟利益,它不僅僅限于是公司,它跟整個的民間利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的矛盾性。因為在專制的制度下,特別是在皇權的專制主義的制度下,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都是朝廷的,都是統治者的。中國近代的第一次公司熱很快冷卻了,三五年間,一大批剛建立的公司紛紛破產。

2、甲午風云和法制缺陷

多個官督商辦企業的創建者鄭觀應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第一是重商,他主張商握四民之鋼,就是把商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第二個思想就是商戰思想,他主張跟外國進行商戰,主要的觀點他說是

習兵戰不如習商戰”,“應該要全由工商業者來主導企業的發展,這是他后期的想法,就是說,盡可能要擺脫官府對企業的控制。”

甲午戰敗后鄭觀應的觀點被廣泛接受,加之有狀元張謇等民族企業家的艱苦奮斗,中國又一波短暫的公司熱襲來,據統計,1910年時,正式注冊的民營公司大約410家,與官辦企業的比例為4:1,正好與洋務運動時期掉了個。

可是問題并不僅僅是誰來經營,更多存在于社會的經濟體制和和市場環境。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啟超冷眼靜觀時局,寫下了《敬告國中之談實業者》一文,指出了當時中國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啟超認為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法治環境。他說:“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強有力之法治國之下乃能生存,中國則不知法治為何物也。”有法規,有法治國家,有一切可以使供給和需求達成價格的必要條件,這樣的機制才能構成市場。公司熱再次很快退燒。

1901年,千年帝制一朝土崩瓦解,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公司獲得了很多新的機遇,許多活躍起來。然而,這一輪的公司熱,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原因是在高度控制的經濟體系中,自由的競爭不復存在,自由的市場難覓其蹤。國民政府這種辦公司的想法和做法與晚清如出一轍,初衷都是為了強國,結果卻都事與愿違。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歷經一次次戰爭、動蕩、民族危亡,當最基本的安寧都無法維系,甚至國家主權都不能得到維護的時候,當救亡成為首要命題的時候,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中國公司不得不再次沉寂。

3、新中國的成立及計劃經濟

1949年,結束了近代以來的百年動蕩后,中國經濟的發展,終于擁有了立足的基礎,一個主權完整的新國家,此時出現在舞臺中央的是國營工廠,它們的動作方式是執行國家計劃??墒菑奈从腥丝梢酝昝赖赜媱澮磺?,完成了戰后重建和初步工業化的使命后,政府高度控制的經濟模式逐漸顯露出弊端。

這并不能算是一次公司發展的熱潮,但中國很快意識到了該如何發展市場經濟。

4、改革開放與經濟體制改革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短短幾年時間,農民們創造出134萬個鄉鎮企業和1222億元產值,98%的國有企業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承包經營,外國公司重新被允許到中國投資做生意,個體戶們很快發展到了需要雇工的規模。在這些不同以往的經濟組織中,人們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氣息。

又一次公司熱到來了,1992年如同一根醒目的標桿,有遠見的政治家和民間的智慧共同為中國的未來之路,指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1992年的中國南方,象征著激情、夢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海南僅房地產公司就增加了3倍,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財富的味道。在北京,公司以每個月2000家速度遞增,剛到8月,庫存的公司執照已全部發完;在深圳,當時中國最高的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一下子擠進了300家公司;在遼寧,有35000名官員辭職下海創辦公司,在全國這個數字是15萬。

在1994年美國商務部的《國家出口促進策略》中,新興市場國家的概念正式出現。這份報告中,一個新世界正在崛起,在這些通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并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國家中,中國特色格外引人注目,一時間,仿佛全世界的公司都盯上了這個新興的大市場。

1994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頒布,第一次從法律的高度明確了公司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的法律地位。

三、 中國公司發展的條件

獨立自主、主權及領土完整是一切現代化指標發展的最大前提;擺脫封建制度、建立法治國家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建立市場經濟是國家進步的體現。在一個獨立自主的法治中國,在市場這只無形的大手中,公司才能得以蓬勃、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

《公司的力量》

第四篇:黨章的歷程

你在亂世中誕生;你在風雨飄搖中成長;你在苦難中卓然挺立;回顧昨日,中國共產黨徐徐向我們走來:她一路披荊斬棘,經歷風風雨雨,帶領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在國難中傲然站起,終于乘風破浪,燃起中華民族不滅的光輝!

《黨章歷程》詳細而深刻地描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的過程,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讓我端正了入黨態度,堅定了入黨信念。

作為黨的根本大法,中國共產黨章程在八十多年間的修改與補充,體現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仨奎h章,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在探求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心路歷程的縮影。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講,回顧八十多年黨章的歷程,是確保執政黨"百年大計"的必須;對于中華民族來講,中國共產黨章程在與時俱進的歷程中體現出的黨意民心,也是確保民族不斷走向興旺發達,國家不斷走向繁榮昌盛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章的制定是謹慎而不斷發展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回首歷史,我們清楚地看到,90年來中國共產黨經歷了風風雨雨。90年的歷程、90年的奮斗,黨在起起伏伏中茁壯成長;90年的歷程、90年的艱辛,黨在跌跌撞撞中引領中國走向光明、邁向繁榮!黨章是隨著我們黨的不斷發展壯大和逐漸成熟而不斷完善的,它反映著黨的理論的發展,反映這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反映著當的成熟程度。90年后的今天,中華民族已經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任務能夠完成,經濟社會能更快更好地發展,關鍵在黨。

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要繼續站在時代的前沿,帶領人民勝利前進,總結起來,就是必須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思想集中體現了黨的根本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三個代表思想從根本上進一步回答了在新世紀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強核心的基本要求,這與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時,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爭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勝利的基本要求,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學習《黨章的歷程》,我更充分地認識到黨輝煌的來之不易,同時,我要時刻勉勵自己,堅定入黨信念,艱苦奮斗,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第五篇:《黨章的歷程》觀后感

2010 年5 月20 日,人文黨支部組織我們觀看了《黨章的歷程》紀錄片?!饵h章的歷程》 共六集:開天辟地、勝利旗幟、執政初探、新的歷程、世紀交響、發展之道?!饵h章的歷程》 詳細而深刻地描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的過程,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對中國共 產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該紀錄片中提到了中國共產黨執政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以及取得的一些可喜的成績。如2007 年的非典疫情,2008 年春節期間罕見的特大雪災和汶川特大地震,每一次的磨難, 每一次的災難,都對全中國人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每一次的災難又是以換取歷史進步為 代價的,越是有什么大困難,全中國人民就越團結,越愈發充滿信心,我們的偉大領導人在 災難面前也表現非常人的鎮定與自信。多難興邦,沒有什么能難倒中國人民!在由美國引起 的全球金融危機面前,中國也積極地表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贏得了全世界媒體多的 好評,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樹立了一個新的形象。 作為黨的根本大法,中國共產黨章程在八十多年間的修改與補充,體現中國共產黨從幼 年走向成熟?;仨奎h章,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 相結合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在探求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心路歷程的縮影。 黨章的制定是謹慎而不斷發展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 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 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 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 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 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 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 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未來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們必須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要繼續站在時代的前沿,帶領人民勝利前進,總結起來,就是必 須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三個代表思想集中體現了黨的根本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三個代表思想從根本 上進一步回答了在新世紀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思想是中國共 產黨人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強核心的基本要求,這與堅持 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時,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 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 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爭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勝利的基本要求, 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 我們能有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后人,努力 締造輝煌,自強不息,與時俱進,艱苦奮斗,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把我國 變成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

榮,國富民強的和諧社會。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電子科大研究生專業下一篇:度中學校長述職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