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慶云縣拆21是拿21個村

2023-07-01

第一篇:慶云縣拆21是拿21個村

21天能做什么?-----21天效應

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21天效應的產生原因

為什么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據研究發現,影響21天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舊習慣、舊理念對新習慣、新理念形成的干擾。當兩種習慣、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內容時,就會發生干擾。例如教書育人與導學育人兩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要求教師做出育人的理念與行為,但教書與導學的育人手段有較大差異,甚至有本質差異,因此,要形成導學育人的新理念與習慣常會受到教書育人的影響和干擾。實踐表明,舊習慣、舊理念越是鞏固,新習慣、新理念的形成就越容易受到干擾。因此,在舊習慣、舊理念干擾下學習一種新習慣或新理念,就會時常出現某些頑固性的錯誤。這些錯誤來自舊習慣、舊理念中的成分??梢?,一個新理念或新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或重復21次),是與舊習慣、舊理念的干擾有密切關系的,這也可以說是產生21天效應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是理念與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談及,據易發久的研究,它需要三個階段才能形成。如用美國凱爾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順從。即表面接納新理念、或開始新習慣,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盡量與新的要求一樣,而在實質上未發生任何變化。此時,最易受到外部獎勵和懲罰的影響,因為順從可獲得獎勵,不順從就會遭到懲罰??梢?,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一開始多數是受到外在壓力影響而產生的,自發的是極為少見的。第二階段,認同。認同是在心理中主動接納新理念、新習慣的影響,比順從更深入一層,因此,此時意識成分更加濃厚,不再是被動的無奈的,而是主動地、有意識地加以變化,使自己盡可能接近新理念、新習慣。第三階段,內化。此時新理念、新習慣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無任何不適之處,已徹底發揮新理念、新習慣的作用。一般而言,這三個階段對非特異的理念、習慣只需21天便可形成,這是大量實驗與實踐的結果。

三是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復,即使簡單的不斷重復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復才能產生效應。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里所講的21天是對新理念、新習慣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強度低的、簡單的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就可能會形成的快一些,強度大的、復雜的新理念、新習慣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新理念、新習慣的性質對形成的時間來說也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尚不知影響有多大,也需深入探討。

此外,舊理念、舊習慣的改變或消退是否也如同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呢?其機理是否一致?尚不得知。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這一舊理念、舊習慣就是我們想要改變成新理念、新習慣的,也就是兩者的關系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它們是同步的,立的時候,也就是破的時候,也就是說,同樣需要21天才會產生效應。

21天效應對學校導學育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F在學生的許多不良行為習慣、不良錯誤觀念難以改變,新理念、新習慣難以形成,與我們沒有按照21天效應的規律辦事很有關系。因此,學校教師要積極應用這一規律,下列是應用時尚需注意的對策:

首先,學校教師要知道習慣、理念具有巨大的作用。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 5% 是非理念行為,屬于非習慣的行為,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受理念支配,都屬習慣性的行為。由此可見,理念、習慣在一個人行為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這也是一個成功的力量所在。因此,形成良好的新理念、新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千萬不要忽視理念、習慣的作用。

其次,學校教師要相信理念、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形成的。我們學校教師中常有人如此感嘆:“朽木不可雕也”,也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大量實驗與實踐證明,只要不斷重復,習慣、理念是可以改變的。當然,改變理念、改變習慣會是一個極不舒服、極不情愿的事。但不管怎么說,人的行為是按理念、習慣行事的,不良的理念、習慣不改變,就可能產生不良的行為,其后果當然是不好的。因此,在改變理念、習慣時,不能因不情愿不舒服就放棄,必要時還要給予外在壓力,特別是剛開始時更需如此。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這一炮不打響,后續改變就不可能。因此,要記住改變任何一個理念、習慣時都要不斷重復,直至21天,甚至21天以上。相信,沒有改變不了的理念和習慣。否則,就意味著失敗的來臨。

第三,學校教師在改變學生的理念、習慣時,一定要遵循 21 天效應的規律,不能盲干。因此,下列三點尚需引起重視。一是要按照三階段的形成特點進行理念、習慣的改變工作;二是要有耐心,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甚至更多天;三是在這21天里需要不斷地重復練習,不習不得。 21天效應的應用

21天效應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應用于自我改造上來。許多自覺(注意是自覺而不是自發)改造自我的人,成功的應用21天效應改變自我,完善自我。這主要應用在兩方面:一個是改造自己的理念,一個是改造自己的行為習慣。比如,從人人為我的理念改變為我為人人;從不能吃虧的理念到吃虧是福;改變行走坐立的姿勢;改變言談舉止的習慣等等。

第二篇:21《細柳營》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識記涉及古代禮儀的字詞。

2、學習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 學習周亞夫表現出的忠于職守的精神。

教學難點:

1、 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實詞。

2、 學習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周亞夫是漢代開國功臣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長子周勝之襲封爵。后來周勝之因犯罪,漢文帝才選周勃諸子中的賢者,當時擔任河內守的周亞夫作為爵位繼承人。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入侵,亞夫奉命領軍防守長安,駐軍細柳,其實這次匈奴入侵,歷時不過一個月,因漢軍戒備森嚴,以匈奴兵退卻而結束?!都毩鵂I》這篇課文就講了周亞夫是如何治軍的。

二、解題、背景資料介紹

1、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史記•絳(jiàng)侯周勃世家》,題目是編者加的。細柳,古地名,在今陜西咸陽西南。

2、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前104),司馬遷開始寫作《史記》。正當他專心著述的時候,巨大的災難降臨在他的頭上。天漢三年(前98),司馬遷因替兵敗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辯護, 觸怒了漢武帝,下獄受宮刑。這是對他極大的摧殘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還沒有完成,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馬遷出獄后任中書令,這是由宦官擔 任的掌管文書機要的官,他“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繼續編寫《史記》,終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這部巨著。

3、作品介紹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東漢末年才改稱今名?!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妒酚洝凡粌H是史學著作的典范,而且是傳記文學著作的典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里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史記》在史學上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注音

祝茲zī侯

棘jí門

彀gîu

弓弩nǔ

按轡pèi徐行

詔zhào

揖yī

胄zhîu

軾shì

曩nǎng

2、重點字詞解釋

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恒 匈奴:我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以:任命) 霸上:古地名,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陜西西安市東。

祝茲侯:封號。

棘門:原為秦宮門,在今陜西咸陽東北。

河內:郡名,今河南北

部地區。

之:到、往 被:同“披“ 使:派 傳言(傳令)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謂:對„„說;從屬:隨從 車騎:車隊。)

按轡徐行(按住韁繩慢慢前行) 使人稱謝(使:命令,派遣;謝:宣告,告知) 敬勞將軍(敬,表敬重) 成禮而去(禮儀完畢即離去)既出軍門(既:„„之后;)

3、老師范讀全文。

4、學生自讀,同桌間互相矯正讀音。

5、齊讀全文。

四、翻譯課文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胡人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不久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得如滿月一般,戒備森嚴?;噬系南刃行l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憑證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于是皇上也只好按住韁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噬媳桓袆恿?,臉上的神情改變了,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剛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里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被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能被侵犯?”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五、分清課文的內容層次:

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概述故事情節。

文章主旨 :文章通過漢文帝巡視、慰勞細柳軍的場面,表現了周亞夫治軍嚴謹,忠于職守的“真將軍”的性格特點。

2、文章結構

一(1)先點明背景,交代因邊關吃緊,周亞夫等將奉命備戰戍邊。

二(2)中心段,周亞夫在細柳營嚴格治軍,集中地表現周亞夫的性格。

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從“上自勞軍”到“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寫細柳營軍容嚴整,常備不懈。 第二層從“先驅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寫細柳營軍紀嚴明,連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層從‘至營,將軍亞夫„„“到”成禮而去“,寫細柳營軍禮嚴謹,一絲不茍。 三(3)借文帝之口,贊揚周亞夫治軍嚴格的“真將軍”的風范。

六、課堂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三

1、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

大:大規模,大舉。

2、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管,持滿。

銳:鋒利,課文里是“使„„鋒利”的意思。

3、 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

改容:改變神情。

4、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虜:俘虜。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 考查文學常識。

2、 考查重點字詞。

二、整體把握課文

1、課文開頭說“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提問:“大”字在句中強調了怎樣的意思? (匈奴大肆入侵,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形勢緊張。于是,漢文帝調兵遣將,委派劉禮、徐厲和周亞夫到霸上、棘門和細柳駐扎,“以備胡”。)

2、這段里的兩個分號一個冒號有什么作用?

(兩個分號說明三位將軍各自獨立,是平行的關系,一個冒號,說明三位將軍守邊的目的都一樣,即是為了防備匈奴的入侵。)

3、皇上派遣三位將軍去守邊,目的就是為了防備匈奴入侵,皇帝到部隊慰問將士,帝到霸上和棘門的情況如何?帝在細柳營遇到的情況如何? (原文)

(霸上、棘門情況:直車入,將以下騎送迎; 細柳營:軍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

4、課文為什么要先寫帝到霸上和棘門的情況,后寫帝在細柳營遇到的情況?這樣寫有 什么好處?

(先寫帝在霸上和棘門遇到的情況,是為寫帝在細柳營遇到的情況作鋪墊,兩種情況進行對比,更加突現了細柳營軍紀嚴明,從而也更加突出周亞夫的忠于守職,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更令人敬佩。)

5、在文章的最后,皇上對周亞夫有一句評價,是哪句?他所說的周亞夫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提示:在課文的對話描寫、敘述描寫、周亞夫的下屬與皇帝的隨從的描寫中找,原文回答) 答案:

(對話描寫:“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軍中不得驅馳”、“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敘述描寫 :“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豰弓弩,持滿。”、“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周亞夫的下屬與皇帝的隨從的描寫: (先驅曰:“天子且至。”、“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4、 如果要你用自己的話概括,怎么概括? 周亞夫是“真”將軍表現在:

從軍士戒備、軍紀嚴明、軍令暢達以及周亞夫的所言所行可以看出周亞服不愧為“真將軍”。

三、討論:

1、課文重點表現的人物是誰?他具有什么性格特征?為了表現他的性格特征,課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方法來表現,請你找出那些是正面描寫?那些是側面描寫?這些方法好不好,為什么?(5分鐘后,回答) (周亞夫;

性格特征:治軍嚴整,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恪盡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側面描寫:帝在前兩位將軍遇到的情況,周亞夫軍隊的軍容、漢文帝的變容和贊嘆, 群臣的驚嘆;

正面描寫相結合:周亞夫的言行舉止(筆墨較少)

正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過對比襯托更能突出表現周亞夫

的“真”將軍形象。

2、你還認為漢文帝是個怎么樣的皇帝?

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對劉禮、徐厲兩位將軍在工作上玩忽職守,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而對周亞夫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的敬業精神表示贊揚。

勤于政事、目光敏銳、重視人才的治國皇帝。

四、掌握知識

1、通假字

軍士吏被甲 被通披 改容式車 式通軾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

2、詞類活用

軍霸上 軍:名詞作動詞 駐軍,駐扎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詞作動詞 穿戴盔甲

銳兵刃 銳:形容詞作動詞 把„„磨鋒利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襲:被動用法 被襲擊; 虜:被動用法 被俘虜

五、討論探究。

1、“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對周亞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蕩,有什么說什么,不阿諛奉承別人而取得富貴,不違反做人原則而取得地位。 你認為是這樣的嗎?如果是,假如有一天你也像周亞夫那樣,成為了國家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那又該怎么樣發揚周亞夫的“真”將軍精神呢?

( 敬業精神、恪盡職守

敬業樂業等等)

2、談到將軍周亞夫,有的同學說:“周亞夫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

通,遲早會被„下崗?!”也有的同學說:“周亞夫這樣做,只是為了迎合當時皇帝的心理,從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達到自己升遷的目的。”你怎樣看待周亞夫這個人物?他忠于職守的精神在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嗎?

當今時代,每一位領導干部、國家公務員,甚至工程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等,他們的工作崗位就是一道道“防線”,只要發揚周亞夫的這種敬業精神,恪盡職守、敬業樂業,我們的事業終會取得輝煌的成就。

這種敬業精神是一種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時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須大力提倡。

3、那么,現在,聰明的你,作為一名中學生,在領會到周亞夫的“真”將軍精神的同時,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好自己呢?

(只有先做好自己,才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國家干部,或者是其他。)

(遵守學校紀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熱愛學習,尊重老師,孝敬父母,對學習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家長負責,做好每一次作業,上好每一節課,健康快樂的學習,不斷進步,不虛度青春,對自己的青春負責,就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和職責。 是班干部的更要認真負責,鍛煉自己,促進學習等等)

六、板書設計

細柳營—— 司馬遷 對比

霸上、棘門————————細柳

文帝巡視:(上)“直馳入” 軍士整裝,嚴陣以待

兩次“不得入”

“軍中不得驅馳”

“將以下騎送迎”

“請以軍禮見”

文帝評價:“若兒戲耳”

“真將軍也”

第三篇:21猴王出世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

的豐富想象力。

2.了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課時安排

1課時

前置性研究:

1、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2、再讀課文,勾劃你喜歡的詞語,并在書上標注你不理解的詞語,用至少三個詞語寫一段話。

3、精讀課文,想一想,看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4、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讀讀《西游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游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

2.你知道孫悟空打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了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掃清文字障礙

1.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對于不理解的詞句,可引導學生通過多讀課文、借助注釋和查字典解決。)

2.交流自學情況,逐段匯報難懂的字詞和和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課文第一自然段中“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一句,使學生大概知道“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這個意思就行了。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讀邊想:石猴是從哪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問題一(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交流:

(1)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2)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讀并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后文石猴敢于進洞埋下了伏筆。

(2)問題二:石猴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課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講述了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其中有些貫穿始終的關鍵語句要引導學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發展的脈絡,為用自己的話復述這一過程作準備。)

例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橋頭要求眾猴信守承諾拜他為王等語句。

小結過渡:了解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三、品詞析句,感悟人物品質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第一印象。(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

2.再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具體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他的這些個性、品質特點?

3.反饋交流:

(1)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敢作敢為,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4.感情朗讀課文,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四、復述課文

四人小組合作: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復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么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布置作業

1.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后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閱讀《西游記》或《西游記》故事書,準備召開一個《西游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第四篇:21 鄉下人家

主備人:張紅偉備課時間:4月使用時間:審核: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5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學習難點】一是從平凡的食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學習準備】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掛圖及投影片。

3.搜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里暢游的鴨鵝、穿著樸素的人們。(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板書:21鄉下人家)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三展示交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巢”不要讀成“cáo” 。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盡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節)。

四、朗讀理解

1.全班齊讀最后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2.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說“吸引人”,這句話是說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

3.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并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4.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并且說說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重點范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主讀文

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獲,為交流做準備。

三、展示

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著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并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內容為例,可以抓住以下兩個教學點進行。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和“裝飾”的含義。(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

(2)在這里“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么呢?(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么說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2.“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的城市的景象,說說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說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理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里還是小河里,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節,現在,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后一節。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說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興趣,布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學習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后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村圖片展、收集國內外農村生活資料、鄉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匯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第五篇:21世紀科學

21世紀是信息科學、合成化學和生命科學共同繁榮的世紀

徐光憲(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化學通訊》2003年第2期第1-4頁

1 20世紀的化學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但未獲得社會應有的認同

化學的核心是合成化學,是以人工合成或從自然界分離出新物質供人類需要為中心任務的。因此20世紀化學的成就可用合成或分離出的新物質的數量和質量(重要性和用途)來衡量。1900年在《美國化學文摘》(CA)上登錄的,從天然產物中分離出來并確定其組成的,和人工合成的已知化合物只有55萬種。經過45年翻了一番,到1945年達到110萬種。再經過25年,又翻一番,到1970年為236.7萬種。以后新化合物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每隔10年翻一番,到1999年12月31日已達2340萬種。所以在這100年中,化學合成和分離了2285萬種新物質、新藥物、新材料、新分子來滿足人類生活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沒有一門其它科學能像化學那樣在過去的100年中,創造出如此眾多的新物質。 2 20世紀發明了七大技術,最量要的是信息技術、化學合成技術和生物技術

報刊上常說20世紀發明了六大技術:(1)信息技術 (2)生物技術 (3)核科學和核武器技術 (4)航空航天和導彈技術 (5)激光技術 (6)納米技術。但卻很少有人提到包括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抗生素、新藥物、新材料和高分子的化學合成(包括分離)技術。

上述六大技術如果缺少一二個,人類照樣能夠生存。但如果沒有哈勃在1909年發明的用鋨作催化劑的高壓合成氨技術,世界糧食產量至少要減半,60億人口有30億要餓死。哈勃因而在1918年獲諾貝爾獎。C. 博施改進了哈勃流程,又獲1931諾貝爾獎。所以國外傳媒把Haber Process評為20世紀最重大的發明。

如果沒有合成各種抗生素和大量新藥物的技術,人類不能控制傳染病,無法緩解心腦血管病,平均壽命就要縮短25年。如果沒有合成纖維、合成塑料、合成橡膠的技術,人類生活要受到很大影響。信息技術的核心是集成電路芯片,這是化學合成硅單晶片上經過光刻生產的,計算機的存儲器材料也是化學合成的,其它部件用了大量合成高分子材料。又如核電站的關鍵是核燃料,而核燃料鈾、钚等的生產和后處理、廢水處理等都是化學工業。激光、航空、航天、導彈和納米等技術無不需要化學合成的高新材料。所以如果沒有化學合成技術,上述六大技術根本無法實現。這些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但化學和化工界非常謙虛,從來不提抗議。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大力宣傳20世紀發明了七大技術,即化學合成(包括分離)技術和上述六大技術。在20世紀的七大發明中,人類最迫切需要的,對人們的生活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兩大發明是信息技術和合成化學技術。再過30—50年人類對生物技術需要的迫切性和生物產業的規模,才有可能超過信息產業和合成化學產業。所以21世紀是信息科學、合成化學和生命科學共同繁榮的世紀。 3 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與八大新興學科產生了許多交叉學科,但化學作為中心學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學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沒

(1) 化學在“數理化天地生”六門傳統科學中是承上啟下的中心科學。

(2) 化學又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學,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3) 化學是與信息、生命、材料、環境、能源、地球、空間和核科學等八大新興或朝

陽科學(Sun - rise sciences)都有緊密的聯系、交叉和滲透的中心科學。

化學與八大朝陽科學之間產生了許多重要的交叉學科,但化學家非常謙虛,在交叉學科中放棄冠名權。例如“生物化學”被稱為“分子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化學”被稱為“結構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學”被稱為“生物物理學”,“固體化學”被稱為“凝聚態物理學”,溶液理論、膠體化學被稱為“軟物質物理學”,量子化學被稱為“原于分子物理學”等。

這樣化學這門重要的中心科學(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會看作是配角,是伴娘科學(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視。世界著名的《自然》雜志也為化學家鳴不平,發表了評論。評論中提到“當其他學科從自己的成就中聲名遠揚時,化學往往發現本學科中最輝煌的成就的名聲被其它學科所占有。”哈佛大學化學教授Ceorge Whitesides也說:“許多化學中最有趣的部分往往被稱作別的名字。我從來沒弄清化學家們是怎么回事。他們總是過于謙虛和本分。他們發現了這些有趣的技術,別人把它們拿走了,他們居然不喊不叫也不抱怨。你從來不會發現一位生物學家會容忍別人把他們所做的東西這樣拿走。”化學家的謙虛本是美德,但因此吸引不到優秀的年輕學生,這個問題就大了。

4 21世紀化學的四大難題

4.1第一世紀難題:合成化學難題 ?? 化學反應理論

建立嚴格徹底的微觀化學反應理論,既要從初始原理出發(From first principle),又要巧妙地采取近似方法,使之能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決定某兩個或幾個分子之間能否發生化學反應? 能否生成預期的分子? 需要什么催化劑才能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反應? 如何在理論指導下控制化學反應? 如何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 如何確定化學反應的途徑等,是21世紀化學應該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對于這一世紀難題,應予首先研究的課題有:(1)充分了解若干個重要的典型的化學反應的機理,以便設計最好的催化劑,實現在最溫和的條件進行反應,控制反應的方向和手性,發現新的反應類型,新的反應試劑。(2)在搞清楚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機理的基礎上,設計催化劑和反應途徑,以便打斷CO2,N2等穩定分子中的惰性化學鍵。(3)研究其它各種酶催化反應的機理。酶對化學反應的加速可達100億倍,專一性達100%。如何模擬天然酶,制造人工催化劑,是化學家面臨的重大難題。(4)充分了解分子的電子、振動、轉動能級,用特定頻率的光脈沖來打斷選定的化學鍵 ?? 選鍵化學的理論和實驗技術。

4.2 第二世紀難題:功能結構化學難題 ?? 結構和性能的定量關系

這里“結構”和“性能”是廣義的,前者包含構型、構象、手性、粒度、形狀和形貌等,后者包含物理、化學和功能性質以及生物和生理活性等。雖然W. 孔恩從理論上證明一個分子的電子云密度可以決定它的所有性質,但實際計算困難很多,現在對結構和性能的定量關系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所以這是21世紀化學的第二個重大理論難題。

要優先研究的課題有:(1)分子和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的本質和規律。(2)超分子結構的類型,生成和調控的規律。(3)給體-受體作用原理。(4)進一步完善原子價和化學鍵理論,特別是無機化學中的共價問題。(5)生物大分子的一級結構如何決定高級結構? 高級結構又如何決定生物和生理活性? (6)分子自由基的穩定性和結構的關系。(7)摻雜晶體的結構和性能的關系。(8)各種維數的空腔結構和復雜分子體系的構筑原理和規律。(9)如何設計合成具有人們期望的某種性能材料? (10)如何使宏觀材料達到微觀化學鍵的強度? 例如“金屬胡須”的抗拉強度比通常的金屬絲大一個量級,但還遠末達到金屬-金屬鍵的強度,所以增加金屬材科強度的潛力是很大的。又如目前高分子纖維達到的強度要比高分子中的共價鍵的強度小兩個數量級。這就向人們提出如何挑戰材料強度極限的大難題。以上各方面是化學的第二根本問題,其迫切性可能比第一向題更大,因為它是解決分子設計和實用問題的關鍵。

4.3 第三世紀難題:生命現象的化學機理 ?? 生命化學難題

生命活動的過程,可以用也必須用化學過程來理解。雖然生命過程不能簡單地還原為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的加和,但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機理,就是從分子水平來了解生命,可以為從細胞、組織、器官等層次來整體了解生命提供基礎。充分認識和徹底了解人類和生物的生命運動的化學機理,無疑是21世紀化學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例如:

(1)要了解生命的化學機理,最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調控。這就是化學生物學的任務:如何用配體小分子的鑰匙去打開生物大分子的鎖。人類估計有4萬個基因,它們表達的蛋白質約有25萬種,這就是29萬把鎖。要找到能激發或抑制這些基因、蛋白質的配體小分子,就是鑰匙,需要58萬把,才能調控生命,現在只知道5000個,不到1%。過去,要選一把鑰匙(藥物)至少合成數以萬計的化合物?,F在用組合化學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篩選比,但還需要合成幾千萬個新化合物。找到了這些鑰匙后,與生物學家、醫學家共同合作,人類就可以避免疾病的痛苦,享受150歲的天年。

(2)哈佛大學化學教授Schreiber所創建化學遺傳學,為開創化學蛋白質組學,化學基因組學(與生物學家以改變基因密碼來研究的方法不同)奠定基礎。

(3)搞清楚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以及牛、羊等食草動物胃內酶分子如何把植物纖維分解為小分子的反應機理,為充分利用自然界豐富的植物纖維資源打下基礎。

(4)人類的大腦是用”泛分子”組裝成的最精巧的計算機。如何徹底了解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將是21世紀的腦科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信息和認知科學等交叉學科共同來解決的難題。

(5)了解從化學進化到手性和生命起源的飛躍過程。如何實現從生物分子(biomolecules)到分子生命(moleeular life)的飛躍? 如何制造活的分子(Make life),跨越從化學進化到生物進化的鴻溝。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化學家Julius Rebek認為在化學與生物學邊界真正開創性的工作是在通過化學手段合成生物系統的努力。他說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從“設計圖紙合成出活體細胞,以及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并重新創造新陳代謝。”他又說:“這是純化學問題,在取得成功以前,還不會變成生物學。”換句話說,如果化學家得不到支持來做這些開創性的工作,則生命科學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6)研究復雜、開放、非平衡的生命系統的熱力學,耗散和混沌狀態,分形現象等非線形科學問題。

4.4 第四世紀難題:納米尺度難題

現在中美日等國都把納米科學技術定為優先發展的國家目標。在復雜性科學和物質多樣性研究中,尺度效應至關重要。尺度的不同,常常引起主要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導致物質性能及其運動規律和原理的質的區別。

納米粒子體系的熱力學性質,包括相變和“集體現象(Collective phenomena)”如鐵磁性,鐵電性,超導性和熔點等與宏觀聚集態有很大的差異。當尺度在十分之幾到10納米的量級,正處于量子尺度和經典尺度的模糊邊界(fuzzy boundary)中,此時熱運動的漲落和布朗運動將起重要的作用。例如金的熔點為1063℃,納米金(5-10 nm)的融化溫度卻降至330?C。銀的熔點為960.3?C,而納米銀(5-10 nm)為100?C。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納米尺度磁性(Nanoscale magnetism)的研究。由幾十個到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分子磁體表示出許多特性,如量子隧穿效應,量子相干效應等。納米粒子的比表面很大,由此引起性質的不同。例如納米鉑黑催化劑可使乙烯催化反應的溫度從600?C降至室溫。

又如電子或聲子的特征散射長度,即平均自由程(mean free path)在納米量級。當納米微粒的尺度小于此平均自由程時,電流或熱的傳遞方式就發生質的改變。所以納米分子和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的基本規律是21世紀的化學和物理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由此可見,21世紀的化學是有偉大的目標和難題需要我們去解決的。與物理學相比,物理的難題偏重于認識世界。研究物理學的難題,需要超高能加速器和航天飛機上的磁譜儀等大型科學工程為基礎,是我國國力難以承受的。而21世紀化學的重大難題和突破口則偏重于改造世界和保護世界,有更現實的目標,不需要大型科學工程的支持,對化學的研發(R&D)投入,通常有較高的回報率。2l世紀是生物學大發展的世紀,但現代生物學是建筑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學,所以研究化學難題對生命科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如果談化化學的重要性,減少化學的R&D投入,在大學中吸引不到優秀的中學生來考化學專業,那么對國民經濟和生命科學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5 21世紀的化學不但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且還要保護世界

化學家缺少品牌意識,沒有在社會上樹立化學的美好品牌;化學與化工披認為是污染源,這也是中學生不愿報考大學化學專業的原因之一。其實,造成環境污染的不僅僅是化學,更重要的是森林和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沙漠化和沙塵暴,汽車尾氣排放,煤燃燒,還有微電子工業等。而分析、監測、治理環境污染的正是化學家?;瘜W家已提出綠色化學的奮斗目標?;瘜W家不但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還要保護世界。

化學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學中的化學教授很多是長壽的。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的Hildebrand教授逝世時101歲,南京大學的戴安邦先生逝世時99歲,北京大學現有83歲以上的資深院士6位,其中張青蓮先生95歲,身體非常健康,張榜先生86歲,還

騎自行車到系辦公。這是因為化學家知道那些化學品有毒,并熟悉如何防護。正如醫生接近病人多,但知道如何防護,所以也是長壽的多。因此中學生的家長們可以不必為此顧慮子女報考化學專業。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20世紀的化學取得了輝煌成就,21世紀是信息科學、合成化學和生命科學共同繁榮的世紀,化學發展的前程繁花似錦,期待社會對化學的重要性給予應有的認同,希望有更多的優秀年輕學生選擇化學專業,共同迎接化學的黃金時代,實現我們人類美好的遠景。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我的中國夢作文1500字下一篇:學校2019年度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