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殘疾人康復服務記錄

2022-08-24

第一篇:殘疾人康復服務記錄

殘疾人康復服務的內容

康復醫療服務。為偏癱、腦癱、截癱、中風后遺癥等殘疾人提供康復治療,白內障、肢體矯治手術等轉診服務,康復護理、家庭康復病床等。

2、康復訓練指導服務。立足殘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區康復設施,指導各類殘疾人開展康復訓練、制定計劃、傳授方法、制作訓練器具、矯形器使用、評估效果等。具體如下:

肢體殘疾:對偏癱病人開展以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為主的康復訓練,指導訓練器具的使用。對腦癱病人開展“運動功能、姿勢矯正、語言訓練、日?;顒?rdquo;四個方面的康復訓練。智力殘疾:對智力殘疾人開展“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六個方面的康復訓練。

聽力殘疾:指導聽語障礙者或聾兒家長開展聽力語言訓練、耳聾預防、選配助聽器轉介服務等。

視力殘疾:指導視力殘障者視功能訓練和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做好低視力配鏡后隨防工作及轉介服務等。

精神殘疾:利用多種形式對精神病患者進行精神衛生知識宣傳教育,督促指導藥物治療、用藥安全監測,開展生活技能、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康復服務。

3、心理支持服務。通過了解、分析、鼓勵和指導等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康復信心,正確面對自身殘疾,鼓勵親友理解關心

殘疾人,支持配合康復訓練。

4、知識普及服務。為殘疾人及家屬、親友舉辦健康等知識講座,開展康復咨詢活動,發放康復知識小冊子、普及讀物等,傳授殘疾預防知識和康復訓練方法。

5、用品用具服務。根據殘疾人的狀況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選用用品用具的意見、實施轉介服務等。

6、咨詢轉介服務。根據殘疾人在康復醫療、康復訓練、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復需求,聯系有關機構和人員,對本社區暫時無法進行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轉介,做好登記和跟蹤服務。

第二篇:殘疾人康復服務脫貧攻堅工作方案

根據《縣關于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2020年實現貧困縣退出實施方案》精神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求,為了確保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20全縣有康復服務需求的殘疾人11093人,省級要求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65%,2020自定目標7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縣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強化部門配合。

建立政府領導、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殘聯、衛生計生、扶貧、民政、教育體育、財政等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共同組織實施本縣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

1、縣殘聯牽頭實施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

2、縣衛生計生委負責將殘疾人康復服務融入深化醫改、健康脫貧范疇,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考核內容,推行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貧困殘疾人實施分類救治,提供醫療康復服務;負責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及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加強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康復技術培訓。成立專家技術指導組??h殘聯會同衛生計生等部門成立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專家技術指導組。指導組負責做好社區(村)康復協調員、基層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工作。

3、縣財政局要加大殘疾人事業經費投入力度,按照支出責任合理安排所需經費,用于補貼、開展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統籌使用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資金,用于補貼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統籌社會資源,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殘疾人精準康復投入格局。

4、縣扶貧辦、民政局、教育體育局共同制定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實施方案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開展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工作。

5、鄉鎮政府負責鄉鎮殘聯、衛生院指導社區(村)成立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小組,由鄉鎮衛生院和村(社區)衛生室的臨床、護理、公共衛生等人員與社區(村)殘疾人康復協調員(社區或村干部、殘疾人專職委員)共同組成。負責入戶調查殘疾人康復需求情況,開展康復需求評估,以及康復服務轉介等工作。

(三)落實專人負責。

縣殘聯安排精干人員負責做好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信息數據的收集、匯總、錄入、檔案整理等工作。

(四)強化督查考核。

省、市政府已將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納入“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實施并列入省政府對市政府、市政府對縣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范圍,同時作為各級殘聯、衛生計生、扶貧、民政、人社、教育體育、財政等殘工委成員單位工作考核的內容。在縣政府的領導下,縣殘聯、衛生計生、扶貧、民政、人社、教育體育、財政等部門要加大督查、調查、考核的力度,確保如期完成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標任務。

第三篇: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

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2007-12-07 23:26:02第1文秘網第1公文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2)文章標題: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

[找文章到☆第1文秘 (http:// )一站在手,寫作無憂!] 按照市殘聯的工作要求,與區衛生局共同實施了“康復進社區、服務進家庭”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試點工作。經過醫務人員、殘聯干部的辛勤努力,開展了康復需求篩查、簽訂康復服務約定書、提供上門康復服務等工作,為各類殘疾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簡易的健康體檢和康復知識咨詢,并指導殘疾人進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會適應等方

面的功能康復訓練?,F匯報如下:

一、試點工作概況。

2003年,我區在兩個鎮進行了“康復進社區、服務進家庭”的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試點,今年6月份又在全區18個鎮、街道(園區)全面推進。兩鎮從2004年1月1日起、其余各鎮、街道(園區)從2004年8月1日起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醫生正式開始上門進行康復服務。

據統計,全區18個鎮、街道(園區)有持證殘疾人13827人,進行康復需求篩查8186人,簽訂上海市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約定書7024人,占有康復需求殘疾人的。(其中肢體殘疾3670人,智力殘疾1570人,視力殘疾807人,聽力語言殘疾583人,精神殘疾363人,多重殘疾32人。)

二、領導重視,形成共識,做好準備工作。

作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的試點區,區政府非常重視,在04年初列為區

政府122項重點工作之一,區殘聯以及殘康辦成立了由區殘聯、衛生局、財政局、兩個試點鎮殘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擬定了試點工作計劃和社區康復服務約定書,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原則、服務內容、工作步驟,保證了我區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為做好此項工作,我們在2003年10月13日與區衛生局一起在洞涇鎮召開兩個試點鎮工作研討會,市殘聯、市衛生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會上對“人人享有康復服務”試點工作的對象、要求、工作節點等作了說明,與衛生部門明確了工作職責,各級領導也提出了試點工作要求。

三、摸清底數,互相配合,推進試點工作。

根據殘疾人的康復工作應努力做到覆蓋面廣、時效性強、滿足殘疾人的迫切需求的原則。我們認為“人人享有康復服

務”試點工作要從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出發,并結合當前社區衛生工作的一些特點來開展工作。在實施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對2個試點鎮的居(村)委會行政主任、社區醫生進行康復知識培訓,明確康復服務的對象、服務的內容和要求。 第

二、由行政主任、社區醫生上門對殘疾人進行康復需求調查摸底,填寫《康復需求登記表》,了解殘疾人的康復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服務。

第三、衛生、殘聯齊心協作,確保整個試點工作的扎實推進。一是區殘聯、區衛生局分別把“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納入到對相關的基層殘聯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考核內容之中。二是試點鎮殘聯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方共同對“服務約定書”的內容進行多次的探討、研究,完善相關服務內容,力爭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三是作為試點工作的啟動標志,2003年12月23日在張涇

村舉行了“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簽約儀式,10名視、聽、肢、精、智等殘疾的殘疾人代表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康復服務約定書。

四、全面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

1、為了進一步推進殘疾人康復工作,在全區全面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我們在開展試點工作的基礎上,6月17日,與區衛生局聯合召開會議,進行工作部署。會上,兩個試點單位進行了交流發言,下發了《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基層殘聯和社區衛生中心在7月份完成對殘疾人的上門康復需求調查,在8月份開始上門服務,并要求重點做好各類殘障兒童(包括新生殘障兒童的早期康復服務)、新發生的“三癱一截”患者和患有各類慢性病的殘疾人的康復服務。

2、為扎實推進此項工作,區殘聯、區殘康辦要求各基層殘聯分別組織社區殘疾人工作助理員和鄉村醫生就“康復進

社區、服務進家庭”工作的簽約形式、服務內容和步驟等進行業務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了解了各項康復業務知識,掌握了開展工作的具體要求。

3、9月、10月兩月又對各基層單位開展的“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進行了抽查。針對存在的問題,11月4日,區衛生局、區殘聯聯合召開了有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分管領導參加的會議。會議總結了前階段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對下階段如何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和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進行了探討。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

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小結

第四篇: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工作制度

一、機構崗位設置如下:

主任

中心機構社區培訓用品用具

專管員 康復康復指導員配發殘車

指導員

指導員專員

二、崗位職責:

主任

參與本區(縣)殘疾人康復配套實施方案、年度工作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承擔對社區康復站(點)、街道(鄉鎮)殘疾人服務社、居(村)委會殘協的業務指導工作。

負責本區(縣)殘疾人康復訓練和康復服務的實施工作,參與各類指標任務的匯總和統計。

對中心成員的日常工作進行考核。

負責向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擬制訂本單位內部管理制度。 提請聘任或解除本機構的成員。 負責本單位的日常工作。

指導本區殘疾人康復需求的綜合調查、殘疾人康復需求評估。

建立殘疾人康復檔案,管理殘疾人康復信息,掌握本區康復資源,制定康復工作管理制度等工作。

負責康復項目的業務經費和康復訓練與服務補貼經費的申報和使用工作。 承擔本區(縣)各類殘疾人康復工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參與本區殘疾人康復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質量驗收的組織協調,承擔對本區殘疾人康復工作考核評估的具體實施。

在本區縣開展殘疾預防和康復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承擔對殘疾人及其家屬、志愿者的康復教育工作,組織本區各類殘疾人康復技術指導組專家提供康

復技術支持、開展康復咨詢服務工作。

組織與同行的交流。

承擔上級主管部門和殘康辦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務。

中心專管員

負責各種資料與文件的收發、整理及保管、存檔。

申請、下撥各項康復專項經費。

組織、籌備會議,并負責會議簽到、考勤。

組織中心內部聯誼活動,增進內部團結。

對新成員進行培訓。

與基層各殘聯組織、各康復機構進行聯系與交流。

完成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機構康復指導員

聯系召開殘康辦、專家技術指導組會議。

下達本區年度機構康復任務指標數,下發、收集、整理康復訓練檔案,交中心專管員存檔。

對機構康復訓練的質量進行跟蹤,及時反饋信息。

利用各專門節日,組織機構進行各種形式的殘疾預防、心理健康宣傳活動。 向各康復機構征集課題,關注我區主要康復機構的課題研究動向。 完成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社區康復專管員

下達本區社區康復任務指標數,收集、整理各種社區康復服務檔案,交中心專管員存檔。

組織召開社區康復員工作例會,布置各項康復任務。

負責進行相關的調研工作和各類社區康復主題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訂閱相關期刊,整理各項社區康復服務資料,參與社區康復的科研課題。

兼任社區康復服務信息員,廣泛收集各類社區康復服務動態信息,負責策劃、編輯、印制社區康復服務導報。

參與對社區康復工作的考核。

完成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人物。

培訓指導員

承擔中心的各項培訓業務,收集、整理各項培訓資料,交中心專管員存檔。

指導各社區康復管理、技術培訓工作,配合各社區進行必要的康復保健知識的宣傳。

與區殘疾人康復專家技術組建立長期友好關系,為中心的基層康復培訓工作爭取外部支持。

維護、管理O-15歲殘障兒童數據庫,做好信息采集、輸入、統計工作。

負責中心的宣傳及對外聯絡工作,樹立中心形象。

完成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用品用具配發、殘車專管員

下達殘疾人用品用具、殘車更新、年檢任務指標。

組織做好殘車更新、年檢工作,按時完成市交辦任務。

做好用品用具的配發、統計和匯總工作。

組織聯系區用品用具個性化配發評估專家進行個性化評估,做好用品用具個性化配發工作。

負責區用品用具供應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會議制度

本中心會議分理事會議、全體會議、社區康復聯席會議和工作例會。

理事會議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由理事長負責召開??偨Y工作經驗,制定工作方向。

全體會議由主管部門分管領導、中心主任及全體成員參加,每月定期召開,貫徹理事會議精神,匯報中心近期工作情況及自查各自工作。

社區康復聯席會議由主任、中心社區康復專管員、中心培訓指導員、區殘疾人康復中心。社區康復指導員和各街(鎮)社區康復員參加,每月召開一次,總結近期工作,開展業務培訓,布置工作任務。 工作例會由中心主任主持召開,每周召開一次,安排近期工作。 各項會議必須貫徹嚴肅、認真、高效、有序的原則。

各項會議做好考勤和會議記錄,與會者不得無故遲到、缺席,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者應事前請假。

四、日常工作制度

(一) 上下班

工作時間:每周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 由中心專管員負責日??记诠ぷ?。

工作時間內注意個人形象,不遲到,不早退。

事假:請假半天的,須征得中心主任同意,請假半天以上至三天以內的,須征得上級主管部門——殘聯分管理事長同意;請假三天及以上的,須征得院長同意,并辦理書面請假手續。一年中累計事假不得超過十天,超過十天按礦工處理。 (二)接待

對有事詢問的殘疾人、同行及其他來訪人員應熱情接待,妥善安排,維護中心形象,營造良好聲譽。接待殘疾人時,做好接待記錄,對符合政策的要求,在規定辦結時間內辦理完畢,遇到重大事件不能解決時,應盡快與主任聯系,將詳細情況上報,不與殘疾人發生爭執、爭吵。 接聽電話要有禮貌,文明用語,電話不作私用,辦公室不作私人會客場所。 對不在接待時間內來訪的殘疾人也應做好接待工作,并告知其接待時間。

(三)其他

各種證明、請示、報告、介紹信、經費申請及協議書的蓋章必須經主任同意,并做好登記,做到有據可查。

工作人員應節約用電,做到人走關燈、關空調、關電腦、關飲水機。

五、財務管理制度

本中心經費來源為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區殘疾人保障金及其它合法收入。 所有經費收支須以財務報告的形式,在理事會上公布,由主任監督、查閱。

使用經費時,都必須先作好經費預算,報主任審核,經上級主管單位——區殘聯理事長同意后才給予報帳,對犯有財務錯誤的成員應從嚴處理。

大型會議、活動的高額經費應由主任制定相應的收支細節,寫出書面報告,交區殘聯理事長審批。

會議、活動結束后,對相關財務進行嚴格審核,由活動責任人收集整理本次活動的發票、收據,檢查是否有效。

六、人事檔案制度

(一)錄用

本中心錄用的成員,采用公開招聘、嚴格考核的辦法,在編制限額內按照所需職位擇優錄用。 本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各成員須德才兼備,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和協調能力。

(二)考核

總體要求:工作熱情高、工作能力強。對每個干部、成員進行考核,包括平時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時考核作為任期考核的基礎,任期考核作為本中心決定獎懲、續聘以及辭退的依據。 考核辦法:考核成績分四等: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考核周期為每一年一次,考核結果經理事會討論通過,若中心成員兩次被評為較差,將予以辭退。 獎勵:本中心對忠于職守,積極工作,表現突出的成員進行獎勵。

(三)檔案

檔案分為文件類、會議記錄類,工作計劃類、工作總結類、策劃書類、個人檔案類、特色工作類等。

本中心專管員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對各種文件、會議記錄報告及其它形式的材料進行管理分類、歸檔,由中心專管員負責管理中心業務檔案。并對各項工作進行綜合總結。 個人檔案建立中心成員檔案,由上級主管單位區殘聯辦公室負責管理個人檔案,做到每個中心成員都有個人檔案。

工作檔案中心各成員每年初須向中心專管員遞交詳細的工作計劃,每次大型活動后應遞交工作總結,作為工作檔案。

七、 中心各項工作都必須按照此工作制度執行。 本工作制度的解釋權在康復中心。 本工作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實行。

第五篇:殘疾人康復指導站康復服務內容

殘疾人康復指導站(服務站)

康復工作內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轄區殘疾人功能障礙情況及每位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情況。規范完整建立殘疾人康復需求檔案和康復服務記錄檔案。做到一年一次,實行動態記載和管理(并輸入電腦)。對康復效果明顯的殘疾人要單獨登記造冊,包括內實施重點康復項目的殘疾人(如白內障復明、假肢安裝、助聽器安裝、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為各類殘疾人提供以下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康復服務。

1、為偏癱、截癱、腦癱、截肢、小兒麻痹后遺癥、麻風畸殘、骨關節疾病等肢體功能障礙者,制定訓練計劃,指導在社區和家庭開展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康復訓練,定期進行康復效果評估。

2、提供精神衛生和心里咨詢服務。早期發現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時轉送當地有精神疾病診治能力的醫療機構進行鑒別診斷;對康復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門診治療和綜合性康復,督促病人預防服藥,監護隨訪病人,對復發病及時轉診。通過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各類殘疾人樹立康復信心,正確面對自身殘疾,爭取社會的關心理解和幫助支持。

3、為視力障礙者進行眼科常規檢查,對需復明手術的白內障患者,及時轉介到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實施復明手術;對低視力患者,及時轉介到醫院眼科或開展此項服務的殘疾人康復機構,并接受助視器使用訓練。

4、結合社區兒童保健服務,對發現的疑似聾兒,應及時轉介到有關醫療康復機構進行診斷治療。對治療后聽力無法恢復的聾兒,應及時轉介到相關機構進行助聽器驗配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

5、開展社區兒童生長發育檢測。對發現的腦癱兒、弱智兒及發育遲緩兒童,及時轉介到有關部門和康復機構進行智力生長發育測評、治療和訓練。對三殘兒童(腦癱兒、聾兒、弱智兒)要實施搶救性康復,及早動員家長及親屬轉介到有條件的康復機構和醫院進行專門訓練和治療。

三、將殘疾預防和康復知識普及納入健康教育范圍。為轄區殘疾人及其親友舉辦康復知識講座、發放科普資料和康復知識讀物(資料)、開展康復咨詢和指導。

四、根據殘疾人對輔助用品的康復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選購、家庭租賃、使用指導等服務。

五、幫助指導殘疾人對康復健身器材和其它輔助用品的使用和訓練,盡快使殘疾人掌握訓練要領,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訓練早出成效。

六、開展婦幼保健服務,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發生,進行新生兒篩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加強計劃免疫和慢性病檢測,減少疾病致殘;對新婚夫婦、孕婦、哺乳期婦女和0-2歲嬰幼兒實行科學補碘;合理用藥,減少藥物致殘。

七、定期研究分析轄區殘疾人康復工作情況,聽取指導醫生匯報交流,到殘疾人家庭走訪征詢服務意見。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不斷把康復工作推向前進。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車間團支部工作總結下一篇:創建示范區工作匯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