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院門診管理制度全

2022-11-24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來越多,制度是一種需要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如何制定一個合適的制度?以下是小編為您收集的《醫院門診管理制度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醫院門診管理制度全

門診手術室工作制度與規范全解

一、門診手術室工作制度

1、手術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各區域劃分明確(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標識醒目。

2、進入手術室時必須按要求穿戴手術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術室工作服不得在手術室以外的區域穿著。

3、非手術室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進入手術室,嚴格限制手術間參觀人員。

4、凡進入手術室人員,應嚴格執行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

5、無菌手術與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如無條件時,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有菌手術。

6、手術人員認真做好手術患者風險評估;認真執行《手術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確保正確的患者、正確的部位、正確的手術。

7、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儀器設備等物品定位放置、有序,嚴禁吸煙和喧嘩,術中嚴禁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

8、負責保存和送檢手術采集的標本。認真交代手術后注意事項及換藥、復診時間。

9、手術室對施行手術的病員應做詳細登記,按要求做好資料統計工作。

10、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定期做好環境衛生學監測及手術器械、敷料包的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二、手術室查對制度

1、認真落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認真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及相關信息。把握好手術核查的各個時機與環節,明確核查負責人,確保正確的手術患者,正確的部位、正確的手術。

2、執行醫療護理操作時要做好“三查八對”工作,防止不良事件發生。

3、認真清點手術物品,確保手術前后物品數目相符,嚴防手術物品遺留體內。

4、無菌物品在使用前應仔細查看物品名稱、消毒滅菌方式、有效期、包外監測結果,檢查外包裝有無松散、破損、潮濕,符合無菌標準后方可打開;無菌物品開包使用前應首先檢查包內指示卡,達到滅菌標準方可使用。

5、嚴格執行《手術標本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手術標本,準確登記、及時送檢,嚴防手術標本錯誤或遺失。

6、做好手術前患者皮膚完整性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術后再次復查,如有體位壓傷、皮膚灼傷等情況,應及時報告手術醫生及護士長。

7、術中執行口頭醫囑時需復述一遍,得到手術醫生確認后方可執行。

三、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1、手術安全核查是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適用于各級各類手術,其他有創操作可參照執行。

3、手術患者均應佩戴標示有患者身份識別信息的標識以便核查。

4、手術安全核查由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主持,三方共同執行并逐項填寫《手術安全核查表》。

5、實施手術安全核查的內容及流程。

(1)麻醉實施前:三方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情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準備、靜脈通道建立情況,患者過敏史,影像學資料等內容。

(2)手術開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 2 手術部位與標識,并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準備情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執行并向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

(3)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

(4)三方確認后分別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名。

6、手術安全核查必須按照上述步驟依次進行,每一步核查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寫表格。

7、術中用藥的核查:由麻醉醫師或手術醫師根據情況需要下達醫囑并做好相應記錄,由手術室護士與麻醉醫師共同核查。

8、手術安全核查表》由手術室負責保存一年。

9、手術科室、麻醉科與手術室的負責人是本科室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責任人。

10、門診部應加強門診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與管理,提出持續改進的措施并加以落實。

四、手術部位標識制度

1、為了確保手術部位正確,保證手術患者安全,手術室必須嚴格執行手術部位標示制度。

2、標記方法:開放手術在手術部位劃直線。

3、標記實施者:手術醫生。

4、標記顏色:黑色或藍色。

5、術前手術醫生主持下,患者或患者家屬共同參與,手術室護士見證,共同確認手術部位并做出標識。

6、手術病人在進入手術室之前,應已標記手術部位,由手術室護士接病人時查對,如未標記,馬上通知手術醫生,立即標記。

3

7、雙側、多部位手術必須標記。

8、門診部隨機檢查、督促。

五、手術安全用藥制度

1. 用藥時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認真查對,并認真核對患者姓名,就診號,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及藥物的有效期。

2. 檢查藥品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失效期和批號,針劑有無裂痕,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3. 術中用藥由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核對無誤后方可使用。

4. 給藥前后注意病員有無過敏史,執行口頭醫囑用藥時,要復誦一遍。 5. 手術過程中所用的藥瓶及安培用后要查對,并保存至手術結束方可丟棄。

六、手術物品清點制度

1、護士打開無菌器械包后,清點手術器械的數量、規格型號、完整性。

2、手術開始前,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清點器械、紗布、刀片、紗球、縫針等。

3、術前清點完成后,再次檢查手術間內有無遺留的紗布,手術用的縫針用后及時別在針板上,不得放于他處。術中斷針,應立即報告巡回護士,并完整保存。

4、術中需要增加用物時,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對點。

5、凡是手術臺上掉下器械、物品時,護士應及時揀起,放在固定位置,任何人不得擅自拿出手術間。

6、關閉體腔或淺表組織前,護士與手術醫生護士共同按手術清點記錄單記錄的內容逐項清點準確無誤后,手術醫生方可關閉切口。

7、物品清點不符合時,不得關閉切口。護士應立即與手術醫生共同查找并立即報告科主任和護士長采取相應措施,杜絕手術物品遺留患者體內等不良事件 4 的發生。

七、手術標本管理制度

1、手術醫生取下手術標本后與護士共同核對,護士根據標本的大小、性狀采取適當的方法妥善保管。

2、護士根據標本大小選擇型好合適的標本瓶,準確填寫相應的內容,確?;颊咝畔⑴c標本信息準確無誤后,填寫標簽字跡工整、清晰可辨。

3、手術結束,護士再次與手術醫生確認標本數量與名稱,核對無誤后裝入標本瓶準備送檢。

4、術畢由手術醫生及時準確填寫《病理檢查申請單》,并與護士共同查對患者身份信息、標本數量及名稱,核對無誤后由護士將標本固定。

5、裝入標本瓶固定標本的液量要將標本全部淹沒,并檢查標本瓶質量,防止固定液滲漏。

6、手術標本及時送檢,核對《病理檢查申請單》與標本瓶外標簽上填寫的患者身份信息與標本信息是否一致。

7、一旦發現送檢標本有誤必須立即通知護士本人,并報告護士長及時解決,以免錯失補救的時機。

八、手術室搶救藥品及急救器材管理制度

1、手術室搶救藥品及急救器材由專人負責管理。護士長負責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并做好檢查記錄。

2、搶救藥品及急救器材要做到定品種、定數量、定位置、定期消毒。手術室搶救藥品放于搶救車上層,急救器材放于搶救車下層。

3、每天清理搶救車內搶救藥品,每種藥品按基數及時添加并查對藥品效期與質量,仔細填寫《搶救藥品使用登記本》,保證手術室搶救藥品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現象。

4、每天清點急救器材的數量,并仔細檢查每一件急救器材,保證性能良好,以備應急使用。

九、手術室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

1、建立手術室儀器設備清單,每年清點一次,帳物相符。

2、儀器設備應做到“三定”,即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人操作。

3、護理人員應熟悉其性能、操作程序及保養方法,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相關器械的消毒、滅菌方法。

4、儀器設備均建立使用登記本,使用及維修后及時記錄,護士長督促檢查。

5、每臺儀器設備上懸掛操作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項,使用人員必須按照操作程序使用。

6、新進儀器設備必須經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后才可使用。

7、儀器設備管理人員應每月對設備進行使用狀況檢查及保養,并詳細記錄。

8、做好儀器設備使用前的檢查工作,發現儀器設備使用狀況不良等情況應立即報告護士長及時處理,以免耽誤手術開展。

十、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術室布局合理,嚴格劃分限制區、半限制區和非限制區,標識清楚。

2、進入手術室時必須按要求穿戴手術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戴帽子必須遮住頭發,戴口罩口鼻部不得外露,手術室工作服不得在手術室以外的區域穿著。

3、患呼吸道感染及面部、頸部、手部皮膚感染者原則上不可進入手術室。

4、無菌手術與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如無條件時,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有菌手術。

5、手術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保持室內清潔、安靜。

6、嚴格控制進入手術室的人員,認真落實參觀規定,感染手術謝絕參觀。

7、無菌物品應放在無菌室內,分類定位放置,標簽清楚,每天檢查、定期消毒,無過期現象。

8、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在手術中及進行各項治療、手術配合、拿放無菌物品等,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9、巡回護士應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意打開。

10、實施特殊感染手術或傳染患者手術時,嚴格按特殊感染手術后處理要求執行。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不得與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標記。

11、堅持手術室清潔消毒制度,每日、每臺手術后清潔消毒,每周徹底清潔消毒一次。做好對環境、物品的微生物監測,包括物表、工作人員的手和無菌物品每月1次。特殊情況下,可隨時采樣。

12、醫療廢棄物按《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規定分類收集,定點放置、處理。 十

一、特殊感染手術管理制度

1、特殊感染包括氣性壞疽、朊毒體、突發原因不明傳染病病原體等所致感染。

2、此類手術禁止參觀,手術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戴護目鏡、口罩、帽子、雙層手套,穿防護服和雙層鞋套,嚴防職業暴露。

3、特殊感染手術室內設備力求簡單、實用,手術盡可能采用一次性用物,當臺手術不用的儀器設備全部撤出手術間。

4、手術后的處理:

(1)手術人員:術畢手術人員脫去污染衣褲、口罩、帽子、鞋。手衛生消毒后在手術間門口換清潔鞋方能離開手術間。

(2)敷料、銳器的處理:術后一次性敷料、物品裝入黃色醫療廢物袋雙層扎緊,貼特殊感染標示,銳器棄于銳器桶后密閉,送醫療廢物處理站按規定處置。重復使用的布類敷料放入雙層黃色塑料袋標明特殊感染密閉轉運至洗衣房消毒、 7 清洗,并有專項交接記錄。

(3)術后器械的處理:氣性壞疽術后手術器械應打開器械軸節,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45min后,有明顯污染物時應采用含氯消毒劑5000~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放于密閉箱內標明特殊感染,轉運至供應室按特殊感染手術器械處理。

(4)手術間空氣消毒:用5%過氧乙酸溶液

2、5ml/m3噴霧,溫度為20~40℃,密閉24h,徹底清潔手術間,空氣培養合格后方可使用。

(5)手術間嚴格進行終末消毒。1m以下墻面、地面、手術臺、操作臺、托盤、器械桌、手術推床等物品及儀器設備表面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有明顯污染物時應采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清潔工具應經有效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十二、手術人員進出手術室管理制度

1、進出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規定路線出入。與手術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手術室。

2、凡進入手術室的人員應按規定更換手術室所備衣、褲、口罩、帽、鞋,著裝整齊并符合要求,頭發、口鼻不外露。手術人員外出時應穿外出衣,換外出鞋。

3、進入手術室人員應愛護手術室環境,用后的手術衣、拖鞋、口罩、帽子應棄于指定地點。

4、外來參觀人員進入手術室必須提前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進入。

5、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原則上不得進入手術室,確須進入應戴雙層口罩。上肢患皮膚病者、上肢皮膚有傷口者、傷口皮膚已發生感染者不得參加手術。

6、貴重物品及現金不得帶入手術室,如遺失后果自負。

8 十

三、手術室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1、手術后醫療廢物實行分類收集管理,包括感染性醫療廢物、損傷性醫療廢物、病理性醫療廢物等。盛裝各種醫療廢物的容器均要有明顯標志。

2、手術后醫療廢物的處理要嚴格遵循醫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3、手術室產生的醫療廢物及手術患者排泄物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裝入黃色專用醫療垃圾袋中,盛滿3/4時密閉置于暫時儲存地點,由專人統一回收處理。

4、病理性醫療廢物:切除的人體組織(不需做病理檢查者)由專門人員處理。

5、手術后廢棄物收集、儲存和運送需采用專用工具,易于裝卸和清潔,容器外有警示標志。

6、科室建立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數量(或重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手人簽名,登記本至少保存3年。

十四、手術室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

1、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采取標準預防,落實手衛生規范。

2、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破損的皮膚時,應戴手套,脫手套后應洗手。

3、特殊感染手術按《特殊感染手術管理制度》執行,防止發生職業暴露。

4、防止針刺傷,若要人為去除針頭時,應借助其他器械設備,避免雙手直接接觸針頭。醫務人員掌握銳器損傷后的處理程序,同時注重上報,得到及時的監測與治療。

5、手術完畢用后的針頭及尖銳物品應棄于耐刺之硬殼防水容器內,該容器應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6、醫療廢物按《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進行處理。特殊污染后的可回收物品

9 應有明顯標志,按特殊感染物品處理流程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7、手術室消毒劑的使用應盡可能以新型低毒、無毒的消毒劑。規范麻醉藥品的使用方法,減少麻藥的外泄。定時通風,積極做好防范措施。

8、手術間應備有簡易呼吸器等復蘇設備,并處于功能備用。

9、注重儀器設備的保養以減少儀器出現意外。不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儀器。

10、提高醫務人員自我保護意識,規范使用各項防護用品。減少不良習慣的養成 合理地排班,盡量避免長時間工作。

十五、手術室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1、護士長負責本手術室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教育和日常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2、醫務人員洗手時必須使用流動水設施洗手,手術室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洗手液、手消毒劑。

3、洗手池邊手術室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

4、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抗菌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5、當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手消毒液消毒雙手。

6、下列情況應進行洗手與衛生手消毒: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 (6)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7、外科手消毒時應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則;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8、外科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2min~6min,用流動水沖凈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無菌巾徹底擦干。

9、注意事項

(1) 不應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

(2) 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 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他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 (4) 術后摘除外科手套后,應用肥皂(皂液)清潔雙手。

10、手衛生合格標準:

10.1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² 10.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² 十

六、門診手術室護士職責

1、 在護士長領導下進行工作,完成門診手術患者的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整理工作。

2、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操作規程,落實患者安全目標,確保各項護理質量達標。

3、完成器械、敷料、巡回、洗手等工作,并負責手術間內手術前、后物品的準備和整理。

4、監督手術人員的無菌技術操作。

5、負責手術中的器械傳遞及物品清點工作。

6、做好手術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和保養工作。

7、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要求落實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8、做好手術標本的留取、保管與送檢。

9、做好手術間的環境管理。

10、督促、指導保潔人員及運送人員的工作。

11、協助護士長做好手術室管理。

12、積極參與護理科研、新技術、新業務,撰寫護理論文。

13、按照要求完成崗位培訓與考核。

14、承擔進修護士、實習護生的臨床帶教工作。 十

七、手術室布局與流程

1、嚴格劃分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各區之間應有門相隔。 非限制區:更衣室、污物室、換鞋處 半限制區:洗滌室

無菌區:手術間、洗手間、無菌物品貯存間。

2、手術部的人員與物品進出嚴格管理,不得逆行。

⑴手術人員進入手術部:換鞋(潔污鞋分開放置)→更衣→內走廊→手術間。手術人員不能戴手飾、耳飾,搽亮甲油或戴假指甲,不允許有自已的衣服外露。外出人員外出時更換鞋、衣。

⑵其他人員進入手術部: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部內的人員??刂茀⒂^人數(2-4人),有專人領至指定位置。

⑶手術病人進入手術部:病人入室必須要更衣、帶帽、換鞋。

⑷手術使用的物品進出手術部:無菌物品由專用通道送至手術部,其他物品、設備均應拆除外包裝,擦拭干凈方可進入手術部。手術結束后,器械、廢物等密閉運送出手術間。

3、分設手術間、清創縫合間。無菌手術間設在最里面。清創縫合間設在手術部入口較近處。每一手術間設置一張手術臺。

4、手術間與洗手間分開。

12 十

八、圍手術期管理應急預案

1、發生手術患者識別錯誤、部位錯誤,立即停止手術,配合醫師處置患者,將危害減少到最小。

2、患者發生跌倒墜床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醫師處置患者,將危害減少到最小。

3、護理人員發現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時,要立即報告醫生或護士長,遵醫囑實施各項搶救護理措施。

4、若出現術后出血,要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并遵醫囑用藥。

5、若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根據病情配合醫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氣管插管等搶救。

6、護理人員應及時、準確、客觀地記錄搶救過程。

7、及時通知患者家屬,并做好解釋工作。 十

九、手術患者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的應急預案

1、手術患者進入手術室,在手術開始前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時,應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根據醫囑應用搶救藥物,同時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協助搶救。

2、術中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先行胸外心臟按壓術。未行氣管插管的患者,應立即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保持有效靜脈通道,必要時再開放一條靜脈通道。穿刺困難時,可配合醫生做中心靜脈置管或靜脈切開。

3、參加搶救的人員應注意相互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嚴格查對,密切觀察病情,及時做好病情記錄??陬^醫囑必須復述,得到確認后方可執行,并保留各種藥物安瓿及藥瓶,做到及時、準確地記錄搶救過程。

4、注意為患者保暖,可使用各種加溫裝置。

5、護士嚴格遵守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崗位,術中密切觀察病情,以便

13 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搶救措施。

6、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每班清點,完好率達100%,保證應急使用。

7、手術室護士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流程及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十、手術患者藥物引起過敏性休克的應急預案

1、發生過敏性休克立即停藥,報告醫生,患者就地平臥,進行搶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小兒酌減)。如癥狀不緩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0、5ml,直至脫離危險。

3、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人工呼吸。

4、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遵醫囑應用升壓藥、呼吸興奮劑、抗組胺及皮質激素類藥物以維持血壓、呼吸,解除支氣管痙攣。

5、發生心臟驟停,立即進行CPR等搶救措施。

6、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及病情變化,患者未脫離危險前不宜搬動。

7、準確記錄搶救過程,如未記錄應按相關規定6h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 二十

一、術中發生物品清點誤差時的應急預案

1、手術前后必須由護士、手術室醫生共同認真清點所有物品的數量、規格型號及完整性。

2、術中物品清點誤差時,應立即報告手術醫生,暫停手術,并再次仔細檢查所有可能遺漏的地方,直到確認無誤。

3、嚴格堅持手術中使用過的所有物品不離開本手術間的原則,包括膿液、糞便等。

4、在確?;颊卟∏椴皇苡绊憰r,如再次查對無效時應與手術醫生共同商討采取拍X線片或其他檢查方法。當以上措施仍無效時,報告護士長,手術人員再 14 次確認物品不在傷口內,可關閉傷口,并請手術醫生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簽字,護士在記錄單上注明查找經過。

二十二、儀器使用中可能出現意外情況的應急預案

1、帶有蓄電池的儀器,平時定期充電,使蓄電池處于飽和狀態。

2、護士長及科室儀器負責人定期檢查各項儀器的狀況,確保設備運轉良好,設備科定期檢查儀器運轉情況,做好維修、維護登記。

3、有故障儀器做好“儀器故障”標示,及時通知設備科維修。維修過程及維修結果應及時登記備案。

4、護士應熟練掌握本科室所有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

5、護士應熟知使用的各項儀器,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

6、在使用過程中,隨時觀察儀器的各項參數設置,確保設備設置參數與實際運行參數相符合。如遇儀器出現緊急情況,如意外停電、參數報警、機器故障等設備故障時,醫護人員應采取補救措施,以確?;颊呤褂脙x器的安全。

二十三、手術室高頻電刀灼傷應預案

1、使用高頻電刀前應掌握電刀的型號、功能、功率及使用方法。

2、正確連接各導連線,檢查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正確放置電極板。

3、評估病人身體是否帶有金屬,必要時用雙極電凝。

4、發現電刀灼傷,立即進行對癥處理,查找原因。

5、做好皮膚護理和換藥,預防感染的發生。

6、嚴密觀察病情,做好記錄。

7、報告護士長、門診部、護理部。

二十四、術中醫護人員發生針刺傷時的應急預案

1、術中醫護人員不慎被攜帶患者血液、分泌物等物質的尖銳物體劃傷刺破, 15 應立即停止操作,擠出傷口血液,在流動水下沖洗至少5min,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時到外科進行傷口處理。

2、查看患者化驗報告單,填寫《銳器傷登記表》。

3、上報醫院感染科進行登記,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訪: (1)被乙肝、丙肝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去預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必要時同時抽患者血液。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按1個月、3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

(2)被HI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去預防保健科抽血檢測HIV抗體,必要時同時抽患者血液,按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同時在預防保健科醫生的指導下預防性服藥,醫院科進行登記、上報、隨訪等。

二十五、手術患者發生墜床的應急預案

1、患者發生墜床等意外損傷時,護士立即察看、安慰患者,采取保護措施,同時通知醫生,檢查患者受傷情況,測量生命體征。

2、根據患者受傷情況積極進行相應處理,必要時做X光或CT檢查。

3、報告護士長、門診部、護理部。

4、嚴密觀察病情,做好記錄。

5、必要時與家屬溝通。

二十六、手術中停電或突然停電的應急預案

1、接到停電通知,了解停電時間,根據情況做好應急準備 (應急燈、手電筒、氧氣枕、簡易呼吸器等)如有可能,暫?;虮M快結束手術。

2、手術過程中,突然停電。采取如下措施:

(1)護士立即開啟應急燈;關閉所有正在使用儀器、電器的開關;檢查儀器蓄電池,維持儀器正常運轉;對無法使用電刀止血的患者,備好止血材料和止 16 血藥品以備急用;對患者應做好安撫工作,以免引起患者恐慌;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搶救準備;通知電工組和護士長。

(2)手術醫生視手術情況暫?;虮M快結束手術,保護好手術切口。 (3)護士長或值班人員立即與電工組聯系,了解停電的原因及時間,必要時檢查、維修線路,根據情況上報總務科、醫務科、護理部等。

第二篇:醫院門診管理制度

山東醫專附院門診管理制度

根據醫院有關文件精神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為了加強醫院門診管理,進一步提高門診工作的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醫院服務形象,對門診科室的管理暫作如下規定。

1、 嚴格執行醫院勞動紀律,按時上、下班,凡遲到、早退者,每次罰款50元。

2、 堅守工作崗位(包括中午班、夜班),不準脫崗、串崗,不準帶家屬或孩子值班, 不準在診療過程中接打私人電話,不準在診療室內吸煙、吃零食、上網玩游戲等,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凡有以上行為者,發現一次,罰款50元。

3、 隨時保持診室衛生,診斷桌上不準擺放與工作無關的物品,微機、大型設備管理責任到人,每月衛生檢查,獎罰兌現。

4、 醫護人員實行“人性化”服務,態度和藹,耐心回答病人的詢問,導醫分診要準確,凡接到病人投訴或診療過程中態度蠻橫,語言生硬,訓斥病人而引發的爭吵糾紛,不論何種情況,扣發當事人獎金50-300元,取消當年評優資格。

5、 醫務人員因缺乏責任心而導致的醫療差錯,引起病人不滿和投訴的,扣發當月獎金,全院通報批評,取消當年評優資格。

6、 門診醫生不準跨科室看病,醫生開具診斷證明要真實、簽名清晰,開具診斷證明者需具備中級或中級以上專業資格,病休假一般不超過兩周,否則不予蓋章。開具假證明者一經查實,嚴肅處理直至待崗。

7、 因對水、電管理不嚴,下班后科室出現長明燈或長流水現象的,發現一次,扣科室獎金50元。

8、 對不服從領導,消極怠工,撥弄是非,犯自由主義,影響正常工作秩序,經科主任談話仍不改者,科主任有權將其上交醫院待崗。

9、 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健全,每月兩次業務學習需有記錄,各種門診登記項目齊全,保存完整。

10、導醫分診人員提前到工作崗位,分診人員按掛號順序和專業分診,對危、重病人要及時通知醫生接診,切實維持好秩序,指導病人就醫。

11、醫護人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以任何方式收取病人現金,一經查實,全院通報批評,除如數退還所得金額外,另加倍罰款。

12、上述規定中有遺漏的,按醫院有關規定執行。

13、以上規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檢查,檢查結果直接報醫院相關職能科室處理。

第三篇:醫院門診日志制度

門診日志登記工作是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門診日志登記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傳染病疫情的調查、處理和控制。為規范醫務人員的門診日志登記,制定本制度。

一、醫院門診各科室要建立門診日志,對前來就診的病人逐一登記在門診日志上,不得漏登。門診日志登記數與同期掛號數符合率≥75%。

二、登記項目齊全,至少包括就診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日期、家庭住址、診斷、初診或復診、醫生等十個基本項目。

三、填寫內容完整、規范、準確、字跡清晰。不能有空項、填寫大地址、癥狀代替診斷等現象。

四、對于發熱病人,要在門診日志上標明體溫和相關流行病學史。對于14歲以下的兒童,要填寫家長姓名、所在學?;蛲杏讬C構名稱,對診斷(疑似)為傳染病的患者要詳細填寫家庭住址及聯系方式。

五、首診醫生在診治過程中發現確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患者,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填寫要求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并按規定時間向預防保健科報告,不得漏報、遲報和瞞報。

六、門診日志上已上報的傳染病應有“疫情已報”標記。

七、門診日志分月、分科室裝訂保存。每冊門診日志的封面應注明年月、科室、責任人以及就診人數、登記人數、各種傳染病的報告情況。

八、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本院的門診日志登記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對門診日志登記工作按《醫院傳染病獎懲制度》進行獎懲。對遲報、漏報、瞞報傳染病及疫情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影響者,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四篇:醫院門診分診制度

一| 門診分診人員必須由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擔任。 二 分診人員應該儀表端莊,衣著整潔,佩戴胸卡,準時上崗,不串崗,不脫崗,不閑談。

三 要熱情主動接待病人,禮貌待人,有問必答,百問不厭,熱情做好解釋工作。

四 維持就診秩序,安排好就診排隊,依次叫號就診,指導病人填寫病歷封面,合理安排就診及檢查,盡量縮短候診時間,

五 維持診室安靜和良好的就醫環境,堅持做到一醫一患,嚴格遵守保護性醫療制度。

六 對急、重病人、老人、軍人、殘疾人、孕幼等病員,要優先安排就診。

七 每天登記???、專家門診出診時間、工作量及其他統計工作。

八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每天下班前要用消毒劑擦洗臺面、清理雜物、定時用紫外線消毒,并做好登記,防止交叉感染。

九 下班前關好各診室的門窗、電、氣、水。

第五篇: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環境管理

1、普通門診、兒科門診、腸道門診各自分開,自成體系,相對獨立。設單獨出入口和隔離室,并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者,應到所指定的隔離室診治,并及時消毒,同時在規定的時間內送疫情報告。

2、門診室保持整潔,堅持濕式清掃,定期通風通風換氣;每日用500mg/L的含氯制劑或二澳海因擦桌椅、診察床,地面每日濕拖2次,如有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等污染時隨時消毒。每周至少徹底打掃衛生一次;床套,枕套每周更換2次,遇污染時隨時更換。

3、門診大廳、候診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

4、各診室有流動水設施或消毒設備。

(二)人員管理

1、工作人員上班應衣、帽整潔,不留長指甲,不戴首飾,不得穿工作服進食堂、會議或離院外出。

2、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前后要肥皂流動水洗手,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及污染器械后和接觸可疑傳染病后應手消毒,做診斷性治療或處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它物品時應戴手套。

3、醫護人員在做侵襲性操作時,均應戴無菌手套,嚴格執行消毒,鋪無菌巾。

(三)消毒隔離制度

1、體溫表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每日更換消毒液,體溫表使用前用冷水開水沖凈。

2、血壓計、聽診器、手電筒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每周徹底清潔消毒一次。

3、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做到一人一針一筒一巾一消毒。

4、穿刺、換藥的器械、彎盤統一送供應室處理。

5、眼科門診一律按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執行,遮眼板一人一板,用后消毒。

6、五官科門診一律按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執行,檢查器一人一消毒。霧化吸入器、螺紋器、咬嘴及霧化罐每人每次用后用含氯制劑或2%過氧乙酸浸泡消毒,霧化器內的藥物配置按無菌操作原則,所用藥液開啟后24小早內可用,并注明開瓶時間。

7、門診手術室按照有關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執行。

8、各科用過的棉簽、棉球、敷料等醫療用品,應放入污物袋。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有余數的除法測試題下一篇:醫院紀檢監察員職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