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圖形創意設計課堂作業

2023-04-13

第一篇:圖形創意設計課堂作業

圖形創意作業要求

任務一---基本元素創意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通過這一講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圖形和圖形創意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發展歷程。讓學生掌握創意過程的一般步驟、創意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需進行自學能力、傾聽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的培養

理論支持:1.圖形概述2.現代圖形設計3.圖形創意理念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內容】

從點開始

我在紙上點了一個黑點,問家人,這是什么? 女兒說,這上一個小蝌蚪。 太太說,這是一個小眼珠。 岳父說,這是一個黑棋子。 岳母說,這是一個小黑豆。

鄰居的小男孩卻說,這是米老鼠的小鼻子……。如果我繼續問,一定會有十個,甚至一百個不同的想象。我在想,視覺設計師的工作真有意思,他的行為會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他所產生的任何符號都會引人聯想。視覺語言的內涵是其它語言所無法替代的。

以點、線、面作為基本元素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常說:“好的設計圖形是最能直接、迅速、準確傳達人的思想、行為的一種交流溝通方式,是最原始、最富有歷史又最為現代的傳媒方式之一,是一種獨立而又互動的交流文化。 點、線、面是繪畫、設計的基本元素,猶如音樂中的音符,單獨地看,似乎不構成什么,其實不然。西方諺語:“一粒沙中見天國”,禪語:“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石濤的“一畫(劃)論”都是說基本元素中包含了根本性,猶如一粒種子,就包含了生命的全部?,F代設計師,在他的手下一點一線都是一個生命體,充滿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與動力。對基本元素作深化的認識與感知,從茲起步,發揮無限的生機,使每一個設計師有一個堅實的正確的起步,至關重要。一開始就必須具備設計師的悟性與靈感。

使基本元素具備無限的生發力,追求豐諧變幻,復合是人的基本心理與需求。當我們在一片黑暗中,無比沉悶,看到一星閃亮,即喚起了希望,久而又厭之;當一點變成一線時,感到舒展,久而又生厭;一線變成上下曲折時又有了延伸與動感,久而又生厭;當一線變成S形曲折,直至變成“∞”無窮大形空間變幻時,我們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視覺有極大的愉悅。尋求創意性的變化,是我們從事設計的基礎。世間一切均在變,除了“變”字不變,一切都變! 點、圓、三角

▲ 課題內容

1. 點的聯想

2. 圓的連續、循環想象 3. 三角的連續、循環想象

▲ 教學方式:以黑白形式,出圖。作業2和3要求圖意過渡連續,要求圖的首尾連接自然。

▲ 教學要求:

1. 尋找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簡潔的元素。

2. 作業量及尺寸:A4,每個內容不少于個15圖形。

▲ 訓練目的:

激發學生靈感,提高視覺表現能力。訓練思維想象的速度與創意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以及對物體進行系統、連貫的思維的能力。 示范圖:

三元素:△ □ ○

▲ 課題內容:三元素的聯想 ▲ 教學要求:

1. 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

2. 作業量及尺寸:A4.至少12個相關圖形。

▲ 訓練目的:

設計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以三元素為依據,通過聯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視覺形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周邊的事物、物體發生興趣,并加以觀察,再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

示范圖:

眼球

▲ 課題內容:眼的聯想

▲ 教學方式:

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明白:眼的功能是什么?除了動物有眼外,物體是否也有眼睛?(與眼球同形、同質的東西)。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善于對周圍熟悉的物體進行擬人化的思考能力,提問會使學生得到一系列的答案。在學生做作業前,解剖眼球體并介紹畫法。 ▲ 教學要求:

1. 尋找與眼球相似的物形并將之取代,要 求視覺上的合理與感覺上的幽默

2. 作業量及尺寸:要求在A4紙上作出20個圖形

▲ 訓練目的:

通過最能激發學生靈性的元素------眼的訓練,培養學生元素替換的能力,以及對某一物進行概括、刻畫的能力。如:蛇、蝸牛。 示范圖:

條碼

▲ 課題內容:條碼的聯想

▲ 教學方式:

1. 提問:直線的意義?提示:從心理學、美學、哲學、形態學角度考慮。

2. 用15分鐘的時間每人畫出3個自然界和生活中與直線有關的物體。

3. 點評后再每人畫出與條碼元素相結合、或相互取代的完整的形圖。 ▲ 教學要求:

抓住條碼規范的秩序感覺,尋找生活中的物體并予以取代。要求結合自然。 作業量及尺寸:10個圖形,A4

▲ 訓練目的:

1. 直線是設計中廣為采用的元素,富有個性。以直線為切入點,增加學生對各種成型特性的理解。

2. 設計不是單純的在平面上再現原物,而是要將各式無形的東西歸納為有形的的東西,并表現為觀眾易接受與理解的畫面。

3. 從最單純的直線引發出最豐富的聯想,引導邏輯思維的能力。

示范圖:

優秀作品應具備的條件:

創意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合符邏輯,又超出常人的想象

視覺上——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既能抓住觀者的視線,又能讓觀者“讀”懂創意的內涵并理解和認同。

構思上——視點獨到,立意精巧,既說明問題,又寓意深刻。 社會效果上——功效顯著,恰如其分,藝術水準和商業效應并舉 第一講作業:

一、資料收集

要求:

1、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內容不限。

2、數量:不少于5張(打印稿)

第一講作業:

一、資料收集

要求:

1、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內容不限。

2、數量:不少于5張(打印稿)

任務二---單形元素想象創意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圖形創意的創造性思維類型及方法 理論支持:5課時

【教學內容】

單形元素和字意的想象

單一形體材簡單,易于集中學生思路進行思索,但由于簡單又可能易于重復而導致“撞車”。因此,簡而難,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得學生面對簡單的問題能養成深入地、富有創建性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為什么把單一形作為一開始的訓練內容來抓呢?這是因為單一形雖然簡單,而引發的思維可以是三維立體多角度的。

手指-富有最本能最直接表述情感的能力,食指是1的概念;可表示方向(導向),表示積極向上……

物質元素(鉛筆、別針、燈管、刀片)的可塑性,是通過達利(Dali)的超現實主義思想對轉換的相互借用,引發學生轉換思考角度、改變思維方式,將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認識相結合。

走、游、飛則又回到原始,尋回最為樸實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善于把文字語言轉換為視覺語言的表達方式。注意圖形是根據對漢字字意、字形的豐富聯想,從“一字多意”入手,在視覺化圖形中表現具體、抽象的形和意。這充分說明了漢字不僅是一種獨立的識別符號,它的字義及其延伸都可以視覺化。

人們常說,一個好的劇本肯定會是一出好戲。一個成功人物的塑造會使觀眾陶醉,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紅樓夢》,文字形式轉換成不同的劇目形式,而導演對文字理解的不同,劇種的不同,多民族欣賞習慣的不同都會在同一種劇中產生不同的人物,所以,對同一個文字的不同理解與想象,采用不同的媒體來表現,其視覺形式的多變純屬自然。

手指

▲ 課題內容:手指的形和意的想象

▲ 教學方式:

提示學生:與手指相類似形的物體有哪些?/五個手指的不同含義,例舉食指的多種含義。講解后,以做快題的形式讓學生用15分鐘的時間畫出草圖。老師當場評價,然后讓學生抓住有思維想象和創意的方案當場制作。

▲ 教學要求:

1. 聯想表現的物象要直觀。

2. 作業量及尺寸:A

4、畫出30 個圖形

▲ 訓練目的:

將人體中最常使用、最重要的觸摸部分-手指、和手指中最為敏感的食指作為練習元素,題意簡潔明確,易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激發學生創意熱情。

鉛筆、刀片的可塑性及想象

▲ 課題內容:物體形及其可塑性表達 ▲ 教學方式:

提示:從視覺設計角度看,任何物體都有重構的可能性,但有些在實際生活中卻不合乎情理,但可變成視覺上合理的畫面,可以起到獨特的藝術和視覺效果。物體都是由若干個形構成,這些基本形體是方、園、三角。每一形體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如:火柴桿是由園球和長方體構成的。為保持其基本特征,要確立不可變和可變形部分,也就是說,園球和方性特征不變,桿子的四條線是可塑的。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同樣可以對類似的物體進行可塑性研究。如:筆、燈管、刀片等。 ▲ 教學要求:

1. 首先,找出元素構成的基本要素,然后進行變形想象,要求基本骨架不變。

2. 在A4紙上畫出20個以上不同的變體。 ▲ 訓練目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對精神的追求越來越高。寫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已不能滿足人們視覺的需要,因此產生了本世紀上半葉的超現實主義錯視覺藝術。通過對物體的想象,同構、重構或對某一形的改變,達到新的視覺效果,以吸引人們的視線,達到宣傳目的。物體元素可塑性研究正是訓練學生在這方面的表達能力。

水和火

▲ 課題內容:水、火圖形表達

▲ 教學方式:

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水和火。從象形;從水、火傳統文化角度;從與水火有關的物體角度;從生活;從社會角度出發,理解水和火的含義,以便拓寬思路,達到表述的目的。比如:以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從風俗文化上來說“龍噴水”;從漢字文化角度來說,與水有關的象形文字,幾乎大部分和“雨”有關;還有對水有渴望的“渴”字;還有汪洋大海的“海”字等等。本作業要求想象寬范,圖形表現要直接。 ▲ 教學要求:

1. 做作業前用“水”、“火”組詞,全班性交流

2. 作業量及尺寸:A4/不少于20個圖形

▲ 訓練目的:

“金、木、水、火、土”是中國文化衍生的重要元素,其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厚,深入表達水火圖形,有助于其它圖形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走、游、飛

▲ 課題內容:從走、游、飛引發出與之含義有關的圖形

▲ 教學方式:

1. 請一同學描述一下“走”、“游”、“飛”三個動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 請一同學描述一下三者最慢和最快的運行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捕捉平時不經意的現象,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經上述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上 進行構思,兩課時后再用15分鐘進行小組交流,然后完成整個作業。 ▲ 教學要求:

1. 尋找“走”、“游”、“飛”的漢字同義字,并在此基礎上想象并予以表現。

2. 作業量及尺寸:用A4紙每字創意15個圖形。 ▲ 訓練目的:

區別相似動詞或動作之間的同點和不同點,從事物的兩極為導向,同時注重中間環節的表述,從多角度尋找某一動詞的表述的可能性。以此豐富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

任務三---特定元素視覺想象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圖形形式的創造和構形與轉換的方式 理論支持:1.圖形符號2.圖形形式的創造3.構形與轉換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內容】 手的視覺想象和構成

手是人獨具的,其它動物皆稱為爪。

“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完成了,手變得自由了……”手的進化意味著人類的誕生與趨向完善。

“人手”一詞,足以證明人的社會實踐與基本特征均離不開手。

人類的創造性勞動,首先是制造工具,而一切工具無不是人器官的擴展、延伸、強化與再創造,其中特別是手的功能的擴展:從石器時期的石斧到龍門吊車,從筷子到阿波羅登月艙,莫不是手的功能的再創造。一雙雙有形的、無形的、變幻而更強有力的手在推動整個歷史向前發展。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手的世界,需要對手進行再認識、再創造與再設計。設計領域,是向人們熱忱伸出雙手的世界 手的符號意義

各個民族都有用手的形式表示數序的習慣,十進位制得以在世界獲得共同的確認,是否源于此?以手指示數,手的符號意義首先得以確立,這是人類抽象思維的進化。每個民族有各自示數的符號方式,例如漢民族的“七”、“八”、“九”手勢是借助象形方式;非洲的某些部落如新幾內亞錫比勒部族人,還用手勢借助頭、身等部位作為一到二十七的示意符號。“手勢”不僅是數的符號,表示招呼、友好、否定或抗衡的手勢符號也早就為群體所約定俗成。握手,最早是部落間相互坦手以示沒有武器,相握以示聯結,之后演變為禮儀。漢民族抱拳拱手,均是積淀了意味的形式,招手呼喚,揚手作別,一舉手即是一個符號的傳遞。希臘人伸出二指作半手型意為 —“你下地獄去吧!”五指單一手型意為 —“你到地獄去吧!”雙手二重手型意為 —“你到地獄去兩次吧!”更有雙手單足三重手型與雙手雙足四重手型等。

手勢有“模仿手勢”、“象征手勢”、“形式手勢”,手勢符號是社交活動中最普遍、廣泛、簡捷、有效的交往方式。

“手語”不僅僅是啞語,在某些部落中迄今盛行以“手語”交談。在特定的場合,人們需要用手語傳遞與暗示。異國人相遇,也以手比劃代語。“釋迦拈花,迦葉破顏”是創造性手語。警察指揮交通是公共性手語。裁判以手示意,是專業性手語。

教師上課,演員登臺,不僅用口語,也必須以手語。音樂指揮是最值得研究的手語,此時手的形式符號意義,不僅是指揮,且具備了形式心理與美學性質,遠遠超越了音樂的范疇。

當然,手勢的符號性質離不開一定的習俗與文化背景。我們以拇指、食指構成圓形,一般直覺為圓形的事物,日本人則認為是金錢,英國人理解為“OK”,大部分法國人認為代表“零”,某些地區甚至表示猥褻。但意大利海報利用丘吉爾常伸出兩根手指表示勝利的“V”的動作,使這個源于德國的地域性符號成為世界性符號。 現代設計中大量的標志(商標及路標、公共標志),特別是廣告中充分利用手的形象及其符號意義獲得了十分有效的視覺效應。 手的表情

有生命的手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猶如一棵茁壯樹干上的枝葉。

有深層思維與學養的人,是懂得以手傳遞情感的。手是人身上觸覺最敏感、神經最豐富的部分,然而手并無表情,但是社會生活塑造了社會的人,投射到手上,于是手就具備表情了。

繪畫中“蒙娜·麗莎”那雙豐韻、恬適而表情微妙的手,雕塑“娼婦”那雙干涸、枯萎而表情痛苦的手,所以能感人,正因為具備了表情。

莎士比亞在《愷撒大帝》中描繪了一雙血淋淋的手;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刻畫了愛瑪一雙受情感煎熬的手;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了一雙引起人全部注意力的手;茨威格在《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塑造了一雙全部激情一起驅向手指的手,人內在的深層的情感,全部在手上表現出來。

舞蹈的基本形式是手舞足蹈,舞蹈語言一大半在乎手,因此印度舞中手語有單靜態式、雙靜態式、動態式,其中如“半圓明月式”有五十一種,“鹿首式”三十一種等。

佛像雕塑中注重手式,有說法式、禪定式、施無畏式等等。

梅蘭芳演《別姬》中的虞姬,右手貼胸,翹起食指與小指,在四面楚歌中啼聽而微顫,疑悸之情溢于言表。周信芳演宋士杰路見不平怒從心起,右手執扇千鈞力般一點,震動了觀眾之心。

手作為有情物,被直接物化于設計,于是一只大手型的沙發,使冰冷的材質帶上溫馨的人情味。美國人壽保險公司標志是一只手護住風中殘燭。一幅優秀的廣告是“像母親的手一樣溫柔的童鞋”。一句感人的廣告語是“每天喝一杯像您媽媽親手做的一樣的姜湯!”??梢娫诂F代設計中,手被賦予特有的表情性與人情味,手的形象同時積 淀了美學意味。

手被視作審美對象。[日]上田敏認為五指中無名指最美,當然只是一種秀美之美。經豐子愷先生作審美的觀察,認為拇指好比農夫,因而稱為大指、巨指、拇指,而日本人稱為親指、丈夫指;食指好比士人;而中指猶如官吏,日本人稱為高高指;無名指好比女性,日本人稱為紅差指、藥指;小指好似兒童、弱者。

當手被賦予美學意味與社會性之后,其內涵及表現力就極大豐富了?,F代藝術、現代設計中大量涌現豐富多彩的手的形象、手的組合、手的平面與立體構成,因而手的形象也的確需要作專題性的開發。 手的視覺設計

作為手的形象的視覺設計或構成設計,可分基礎設計與應用設計兩部分。

基礎設計可不以實用為目的,僅為表現而表現,作為基本訓練,可以:

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表現手的形態。這不同角度與層次可以是超乎常規的,例如:X光照射下的手,它的表皮肌理、肌肉結構、骨骼結構、血脈結構、斷層結構,總之,從超乎尋常的角度、層次來表現,才能有新的發現。

二、以不同媒介來表現手的形象。以可以應用的各種材料來表現其結構,如紙質的、線質的(包括棉線、尼龍絲、銅絲、鐵絲等),另外可以用手本身來組合,最早期的手影即是一種方式,應用個體及集體的共同組合加上附件組合,以產生十分豐富的效果,可獲得新的感覺、新的啟迪。

三、以不同表情來體現手的特質。這種表情或情感的性質主要可分為陰柔與陽剛這兩種基本特質??赏ㄟ^手的結構、動作、組合來體現肯定或否定的情結,緒如團結、聯合、友愛、情愛、愛護、指責、反對、指示、抗議、抗擊、粉碎、力量、阻擋、召喚、歡迎等具體的表情性質。

四、以不同的手勢來體現不同的哲理意味的內涵。政治色彩、宗教思想、國際性活動,諸如反對核擴散,圣經的宗旨,禪的觀念,國際兒童年、國際和平年,禁煙運動等都可以通過手的形象來表現。 作為設計可以將手的實體形象,變幻形象以至手的抽象意念應用于標志設計、廣告設計以及工業產品設計,還有新的開拓,限于篇幅,恕不贅述。

— 鴨子

▲ 課題內容:以鴨子為設計元素,開發對鴨子功能性設計的想象 ▲ 教學方式:

1. 以鴨子的造型特征、特性、色彩、羽毛、可食性為 基點,進行思維想象。首先分析上述基點,造型特 征:圓、滿、上曲線、外形富態;特性:浮力強、 叫聲有音樂感、愛潔凈、穩健、行動具有節奏;羽 毛的功能:輕、柔和、溫暖;羽毛的色彩:潔白, 象征單純;食用性:可烤,可燒,美味佳肴。

2. 傳統的工藝美術善于把各種動物作為裝飾品。鴨子性情溫和,搖擺節奏惹人喜愛,常被作為吉祥物廣 泛采用。本作業除了將其作為欣賞物進行聯想,更 注重對其功能性開發的想象,使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一致得到體現。 ▲ 教學要求:

1.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視覺化的訓練。

2. 作業量及尺寸:在3張A4紙上畫出12個鴨子創意圖形。 ▲ 訓練目的:

采用大家熟知的對象,啟發學生,全方位地尋找設計切入點,拓寬思路,考慮問題全面,充分挖掘題材。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平面裝飾品設計,引導到實際功能設計上來,使學生樹立一種利用設計拓展市場,產生更大經濟效益的思想。

手等特定元素的視覺化想象 — 鞋子

▲ 課題內容:鞋子的想象 ▲ 教學方式:

啟發式引導。議點:鞋子的功能/鞋子的類別及特性/鞋子的象征意義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舉例。例如,牛皮工作鞋與芭蕾舞鞋的區別:造型不同、功能不同,使學生在創意時條理清晰。再舉例,男鞋與女鞋的主要區別,高幫鞋與便鞋的不同。

▲ 教學要求:作業量及尺寸:每位同學在A4紙上完成10-20個創意圖形。 ▲ 訓練目的:

抓住與人密切聯系的物進行刻劃易于深入。例舉富有代表性的鞋子,便于學生思路條理清晰。以鞋子進行象形、象物、象意、象音的創作,引用對比、夸張、含蓄、幽默等手法,使學生學會對任何物采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表現。

任務四---正負形創意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圖形的形態特征以及構形與組織

理論支持:1.圖形的形態和特征2.構形和組織3.圖形創意的程序4.色彩的應用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內容】

正負形

正形與負形相互借用,在一種線形中隱含著兩種各自不同的含義。

面對德國設計師德雷維斯基·雷克斯(Drewinski Lex)先生所作的愛情劇《安托尼和克雷歐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招貼圖形時,我被設計師那種妙用平面空間的藝術手法所感染。在女性和蛇之間用其正負形,一線兩用,將女性溫柔的特性以及基督文化中蛇與女性的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享受著藝術營造的美妙的文化空間。

當我們注意白色的女性體態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其分界線顯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部分,當我們注意紅色線條時,一條美女蛇在平面空間中游動,其線形的變化隨著視覺的移動而變換著形狀。

按照”相互統

一、相互排斥“的這一物理學原理,正負線形成了各不相讓的局面。正是由于這種抗衡、這種矛盾而顯示出藝術化同形的特殊魅力和視覺上的滿足與快感。 正負形在我們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兒童的智力填充游戲,在我國道教文化中廣為傳播的太極圖形。設計師們利用這種形式,讓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們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間的存在,以及它們的美妙之處。 中外傳統的藝術也常常被我們所運用,如: 超現實主義創始人埃舍爾(Escher)先生的“太陽和月亮”(Sonne and Mond)就是正負同形的典范。

通過這類作品能使我們感受到,正負形的藝術價值。正負形的相互借用,能產生更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課題名稱:正負形

▲ 課題內容:以人和人,物與物,或人與物結合作正負圖形,使之統一在一個平面體中。

▲ 教學方式:以中國太極圖為例,說明正負形的含義及視覺效果,并分析正負形的特征及構成條件。 ▲ 教學要求:

1. 要求學生在使用正負形時注意表達簡潔,兩者交接界處的處理要巧妙,同時注意外形的處理也要恰當。

2. 作業量及尺寸:在A4紙上每人創 意10個圖形

▲ 訓練目的:

我們常說“一語雙關”,語言是這樣,視覺化的圖形語言同樣是這樣。人們十分注重實空間的利用,實空間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對虛空間的利用和把握。正負形的訓練目的正是強調虛實的同等重要性。引導學生要用三只眼去觀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任務五---影子的創意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意向語境的創造 幻象語境的創造 理論支持:1.圖畫式語境2.意象語境的創造3.幻象語境創造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內容】

影子

客觀物體在光的作用下,產生異常的變化,呈現出與原物不同的對應物 。

一個法西斯的標志,在夕陽的光影之下投射了一個異樣的惡影—一個十字架墳墓。這是一位德國設計師創作的招貼畫圖形,以紀念反法西斯勝利五十周年。其影子元素的含義十分深刻—發動戰爭者無法擺脫自焚的命運。一件好的圖形,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功能在于它所傳遞的信息,它所賦予的哲理。招貼是一種說教,是一種導向,它會給人啟示,通過宣傳,在特定的攻勢下面,它會改變世界,這就是圖形的力量所在。

動物會本能地利用影子保護自己;繪畫作品經常會大膽地利用影子來作為畫面的對比元素,以達到黑白對比的藝術效果;舞臺藝術也常常利用舞臺燈光、利用逆光來突出主角;皮影戲直接利用光影在白色屏幕上表演,以特殊的藝術效果取信于觀眾。

自從進入印象派繪畫歷史以來,影子始終作為畫面的繪畫語言而存在。到了現代繪畫時代,藝術家們對藝術的理解已經擺脫了寫實的范疇;出現超現實主義畫派之后,很多畫家在嘗試專門研究影子的藝術,用影子的語言來豐富藝術效果。后來,設計師們研究影子,利用嫻熟的影子語言來豐富視覺語言,傳達某種特定的信息,表現更有意義的信念。在一特定的緯度空間里顯現出一種超現實的世界。在視覺傳達中,影子圖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發展。 ▲ 課題名稱:影子

▲ 課題內容:寫意影子、象形影子、轉換影子等訓練

▲ 教學方式:

講述要點:影子的原理,影子的意義、影子的可塑性、視覺化影子的美學質量。 學生必須放棄寫實性影子的概念,在寫意影子的基礎上尋找影子的可塑性。 ▲ 教學要求:

1. “影子”要求簡潔概括,視覺上不破壞整 體關系。

2. 作業量及尺寸:在A4紙上作5-10個圖形

▲ 訓練目的:

影子是光的反映,也是一種真實空間的反映和寫實性繪畫。生活中的影子追求真實,設計中的影子則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創意活動,必須達到給人以震驚與視覺上的沖擊。

任務六---同構圖形

【學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描繪技能的掌握和圖片處理的方法,圖形創意的描繪技能;點、線、面的相互轉換和應用 理論支持:1.圖畫式語境2.意象語境的創造3.幻象語境創造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內容】

馬格利特(R.Magritte)的"模型之二"(Le Model Rouge Ⅱ)從表面上雖然屬于寫實主義,一雙腳和一雙鞋子,但其藝術的魅力則在于從不同的視點將兩個元素與相關的內容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其同構形式在30 年代,引起了巨大的視覺轟動效應,因為它體現出了藝術的本質——創造。從理性的角度展示了一個敞開的精神世界,把生活的可視體經過藝術手法轉換為一種新的視覺形象。

50年代,斯坦貝克(Saul .Steinberg)以他系列的黑白線描作品展示了他獨特的藝術天地,在西方國家,凡對藝術關注的人無不知曉這位繪畫大師的名字,因為他的繪畫藝術已經 完全從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上升為一種有意識的對形的研究——同構,即把不同的、但相互間有聯系的元素,例如可能是矛盾的對立面,或對應相似的物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不再是物的再現或并舉同一畫面,而是相互展示個性,將共性物合二為一,將天地、周濟空間相互利用,給人以明了、簡潔、親切、悠然而又周到的印象。如作品“人和搖椅”、“舞伴”,將椅子和人、人和人的關系經過上述藝術處理,使之更為“密切”。

同構圖形體現“重整體”的概念,強調美學質量,要求構成體自然而又合理,同構圖形還體現“重相互統一”的觀念,指的是合理地解決物與物、形與形以之間的對立、矛盾,使之協調、統一。

同構圖形強調“創造”的觀念,同構同形不在于追求生活上的真實,更注意視覺上的藝術性和合理性。

不管是雙形同構或是特定形想象與構成,其意義在于展示其新的藝術價值,能否通過這種同構在視覺上給人以享受,能否起到特定的視覺導向功能,這是同構設計所要考慮的,否則將失去其構成的意義。

▲ 課題名稱:同構圖形 — 雙形同構

▲ 課題內容:人體元素的相互構成/人體元素與物的構成/物與物的構成 /特定物的聯想和延伸/水果的聯想

▲ 教學方式:

1. 同構的范圍很大,對初接觸圖形的學生來說,應該給予幾個規定的范圍,如人體元素之間的組合,水果與物的結合,使之集中觀察、思考范圍,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 兩個不同的元素,要求相互有共同點,即尋找具有同形特征的物體,如:西瓜與小蝌蚪,蘿卜與孔雀,香蕉與鉛筆,香蕉與手指等等。他們在外形特征上有共同點。

▲ 教學要求:

作業量及尺寸:草圖20個,其中精選10個并制作在A4紙上。 ▲ 訓練目的:

傳統的繪畫以其美學和技巧給人類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在照相技術發明之前,其功能是無以替代的。二十世紀技術的變化以及技術對藝術的影響,使得一部分敏感、優秀的藝術家尋找一種新的語言來證明現代藝術的魅力,同構即是超現實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今天的圖形訓練是直接為平面藝術服務的,甚至在動畫、影視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課題名稱:同構圖形 — 特定形空間的想象與構成

▲ 課題內容:

1. 平面空間與三維空間的延伸

2. 方形與圓形空間的聯想

3. 杯和罐狀物的聯想

▲ 教學方式:

1. 平面空間、三維空間延伸的引導:以方桌為例,分析其構成元素,桌平面與腿,其主元素是平臺,作為可動部分,次元素腳不變,進行平臺空間的想象,讓學生覺得,既然是空間那就有延伸的可能性。梯子、臺階、椅子是延伸的載體。有空間就有生命的存在,所以生命—鳥的飛翔和窗外白云浮動也是自然成立的。平面既然是包含在空間,因此圖中表示的鋼琴,服裝、易拉罐,水塘,盆,蝶都合乎情理。

2. 相似形在特點空間的想象 3.聲音在特定空間的想象 4.意的引伸與展開

▲ 教學要求:

1. 學生可在上述四項內容中任選一,展開深入的聯想。

2. 尺寸:A1紙,至少有10個方案,上交5個精畫的方案。

▲ 訓練目的:

在平面設計中,我們往往因受各種附帶的限制而帶來視覺宣傳上的困難。比如所提供的紙面空間的限制,還有客戶提供的是不令人感到美的產品,卻需要我們進行宣傳。有意義的想象可以使產品賦予新的生命力。比如酒產品“ABSOLUT VODKA”的瓶形想象成為古羅馬時期的柱子,使之與歷史同行—宣傳其悠久的酒文化與影響力;海爾的洗衣機方形造型是由一棵綠色植物修剪而成的—表現海爾與自然的關系。這種訓練的目的也正是在此,圖形的演變帶給消費者的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給觀眾是一種視覺享受。

第二篇:中班綜合課堂設計:圖形變變變

游戲:奇妙袋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奇妙的口袋,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2、教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原來是圖形寶寶。

3、師:這是什么圖形寶寶?生活中你見到過的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4、教師繼續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請xx小朋友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

變魔術

1、師:老師不但請來了圖形寶寶來我們中班做客,還請來了一位小小魔術師他想把圖形寶寶變個樣,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2、播放課件,幼兒欣賞課件并回答相應的問題。課件出示三角形師:看一看小魔術師把三角形寶寶變成了什么?想一想三角形還能變成什么?課件出示半圓形師:看一看小魔術師把半圓形寶寶變成了什么?想一想半圓形還能變成什么?

3、幼兒變魔術出示正方形和圓形的紙板師:看一看這是什么圖形?請小朋友也來扮演一次小小魔術師,你想把它們變成什么?

4、播放課件,分別欣賞小小魔術師將四種圖形寶寶變成的物品。

5、師小結:小朋友的表現真棒,連小小魔術師都在表揚你們呢!真了不起!圖形寶寶也非常開心。

利用圖形進行添畫,發展想象

1、師:在你們的桌子上還有許多圖形寶寶,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蠟筆添上幾筆變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位小魔術師變的東西和別人的不一樣。

2、幼兒嘗試添畫,教師巡回指導。

結束活動師:你用哪些圖形寶寶來添畫的?變成了什么?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第三篇:初中數學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

首先,要明確初中階段“空間與圖形”教學標準。“空間與圖形”的內容體現出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學段中,學生將探索基本圖形(直線、圓)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對稱的基本性質,欣賞并體驗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運用坐標系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這一階段中,推理與論證的學習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在探索圖形性質、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進一步學習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

2. 在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與圖形性質的基礎上,從幾個基本的事實出發,證明一些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基本性質,從而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應該注意的方面:

1.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過程;

2. 應注重對證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證明的數量和技巧。證明的要求控制在《數學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范圍內。

3. 正確理解《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標準,這是我們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的標尺。

其次,明確“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學案例為例,教學設計一般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設計時應明確課堂教學中要產生哪些新的知識點,分析這些知識在數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們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間有著怎樣的聯系與區別。

在《等腰三角形》教學案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明確了本節課是在軸對稱基礎上學習特殊三角形(多邊形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性質及應用,它是數學《空間和圖形》的一個重要內容。這節課首先從現實形象引入、進而利用已經學習的“軸對稱”知識結合現實生活實際總結、形成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同樣,對等腰三角形的學習及應用又是以后學習三角形及有關平移、全等形等知識的重要前提知識。

在具體設計學生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的教學環節時,根據教學內容,把握“生活 ----數學 ----生活”的設計原則,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對稱性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2 、對學生狀況的研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設計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應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選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我們的教學。

在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后,由于等腰三角形是七年級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而對于他們來說,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利用軸對稱的立體變換、重合等空間想象過程來理解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垂直線、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的性質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根據這種具體情況采用啟發講授、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

針對于對圖形、圖像的需要還可以將教學教學信息化充分利用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形象的進行從“軸對稱”的知識轉化到等腰三角形的知識上來,比如“互相重合”的動態演示等等。這樣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把他們吸引到課堂上來。 3 、教學目標的制定: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兩個定理的理解及應用。 理解對稱思想的使用,學會運用對稱思想觀察思考,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體觀察對象,學會歸納、總結一些有益的結論。 體會數學的對稱美,體驗團隊精神,培養合作精神。

注意事項:教學目標要具體要多用些顯性化的動詞,如:使學生能識別 „„,讓學生在經歷 „„的過程中獲得 „„,使學生會做 „„,使學生能解決 „„的問題等等。

4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數學本質及學生的思維障礙的前提條件下,設計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的方式方法。突出教學內容中最核心、最本質的部分。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對學生狀況的研究,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以及三線合一的理解、識記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具體應用、等腰三角形圖形組合的觀察,總結和分析。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 、針對等腰三角形教學設計過程概述:由于教學過程內容較多,以下僅介紹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及需要注意的幾點

(1)、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既要完成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又可以根據現實的情況,安排問題的難度,體現一些靈活性。

(2)、教學的形式上注重個體化,充分給予學生討論和發表意見的機會,注重學習的參與性,努力避免以教師活動為主體的教學過程。

(3)、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既要完成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又可以根據現實的情況,安排問題的難度,體現一些靈活性。

(4)、教學的形式上注重個體化,充分給予學生討論和發表意見的機會,注重學習的參與性,努力避免以教師活動為主體的教學過程。 注意方面:教學設計需要設計出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體現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引入新課、學習新知、應用新知、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五個環節。應設計出運用怎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哪些必要的教學手段、采取何種的交流方式等去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

總之,對于初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設計,應首先在掌握課程內容標準、分析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比如:空間思維能力)、熟練掌握這類課題的教學設計具體過程的前提下進行系統的計劃、設計,并在設計中充分完成對各種疑難情況的解決方案等等。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現代化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結合多媒體教學對于“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優越性、及對學生興趣的吸引力,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空間思維想象力、創造力之目的!

第四篇: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

洪雅縣余坪中學

張焰明

本節課,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研究:

首先,我從理論的層面,談談對于初中階段“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標準的認識。

(一)《初中階段“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標準》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過程;應注重對證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證明的數量和技巧。證明的要求控制在《數學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范圍內。

(二)《“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

教學設計類似于打仗之前的作戰方案,它是教學結構的安排和教學環節的部署。教學設計一般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設計時應明確課堂教學中要產生哪些新的知識點,分析這些知識在數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們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間有著怎樣的聯系與區別。教學設計時還應研究通過課堂教學讓(給)學生歸納出哪些重要的數學思維方法。教學內容基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正所謂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單純的教教材。

在《旋轉變換》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明確了本節課是在平移變換的基礎上學習旋轉變換,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和圖形》的一個新內容。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從生活走進課程,從課程走進社會”的理念。旋轉變換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也是進行圖案設計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具體設計學生學習旋轉變換的概念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的教學環節時,根據教學內容,把握“生活 ----數學 ----生活”的設計原則,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旋轉變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使學生掌握有關數學畫圖的操作技能,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形成初步的審美能力。

2 、學生狀況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學也是一樣。應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選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來適應我們的教學。

明確了《旋轉變換》的教學內容后,了解到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通過前面對平移變換的系統學習,學生對于圖形變換已經有所認識,積累了一定的圖形變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創新意識,這些對本節課的學習都很有幫助。旋轉變換是圖形變換中難度較大的一種,圖形也較為復雜,學生對旋轉圖形形成過程的認識會有一定的困難。

充分了解了學生的狀況,教學設計中采用啟發講授、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

3 、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前預設的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是教學中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的標準。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課標,還要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

教學目標要具體,要多用些顯性化的動詞,如:使學生能識別 „„,讓學生在經歷 „„的過程中獲得 „„,使學生會做 „„,使學生能解決 „„的問題等等。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旋轉變換”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變換,理解旋轉變換的概念和基本性質,并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②使學生經歷對旋轉圖形的欣賞、分析、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通過多角度地認識旋轉圖形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③通過師生互動、合作交流以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使學生發現旋轉變換所蘊含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重點應是所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中最核心、最本質的部分,教學難點是教學中抽象難解、學生思維障礙較大、問題復雜不易掌握等內容。在重、難點的確定之前,要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數學本質及學生的思維障礙,要設計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具體的方式方法。

5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教學實施過程的整體規劃,是施教過程中具體環節的設計,包括教學實施中的結構安排、教學流程的設置。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課堂的引入、教師的講解、課堂的設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例題的安排、教學內容的反饋、教師的指導、多媒體的使用、課堂內容的小結、課后練習等內容的具體設計。

教學設計一般分為引入新課、學習新知、應用新知、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五個環節,需要設計出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運用怎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哪些必要的教學手段、采取何種的交流方式等去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

( 1)引入新課:數學知識是數學問題中特有的本質屬性,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設計中,新課的引出大多采用列舉事例、歸納概括的方式??臻g與圖形中的許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世界,教學設計中要從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生產實際中常見的事例引出。

《旋轉變換》具體教學設計:

因為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研究了平移變換。所以,我通過開門見山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來引入新課:

提問:你能舉出生活中與旋轉現象有關的例子嗎?

學生舉出很多與旋轉現象有關的生活實例,我向學生說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鐘表的指針、電風扇的扇葉、車輪等,在它們的轉動過程中,就包含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數學知識 ---旋轉變換。 ( 2)學習新知:知識形成的關鍵是把握知識中所揭示的本質屬性,分清不同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教學中可運用多角度、多渠道、多方式的教學手段去呈現知識。數學知識是從一些數學問題、數學現象中產生的,這時應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這些數學現象的過程,從而真正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旋轉變換》具體教學設計: a. 認識旋轉變換

在學生對旋轉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我通過四個問題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實現對旋轉變換概念本質的認識。

問題 1:這些旋轉現象有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桌進行交流,我適時安排課件的動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抽象出數學圖形的旋轉變換的特點。學生回答問題后,我引導其他學生修改、補充,總結出這些旋轉現象的共同特點是“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繞定點轉動”。

問題 2:你能嘗試敘述一下“旋轉變換”的概念嗎 ? 我引導學生類比“平移變換”的概念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修改、補充,達成共識后我進行板書.

(板書)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角度,得到一個新的圖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變換,簡稱旋轉。

我接著引導學生討論:

問題 3:你認為在旋轉變換的概念中,哪些是關鍵的字詞?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回答,在其他學生補充后,我指出:“定點、方向、角度”是旋轉變換的概念中的三個重要的關鍵詞,它們也是影響旋轉的三個重要因素,并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介紹和旋轉變換有關的知識:

定點 O稱為旋轉中心, 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

如果圖形上的點 A經過旋轉到點 A′, 那么這兩個點叫做旋轉的對應點。

問題 4:鐘表的指針在轉動過程中,其形狀、 大小是否發生改變?電風扇扇葉的轉動呢? 學生就問題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達成共識。我結合學生的發言指出:“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這是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并進行板書。

b 探究旋轉的性質

在學生理解了旋轉的概念后,我引導學生探究旋轉的性質。這個內容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采用“觀察—思考—測量—推廣—歸納”的模式展開教學,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突破難點。

我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一個圖形的旋轉過程,請學生仔細觀察。 觀察如圖 1, △ ABC 是等邊三角形, D是 BC邊上一點, △ ABD 經過旋轉后到達 △ ACE 的位置。

然后,結合此圖形的旋轉過程我提出三個的思考題。 思考

(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旋轉了多少度?

( 2)如果 M是 AB的中點,那么經過上述旋轉后,點 M旋轉到了什么位置?

( 3)請寫出圖中所有的旋轉的對應點。

在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后,我請學生利用我提供的教具 ----三角形紙板,在實物投影上一邊演示操作一邊回答問題,其他同學給予補充。

答案:

( 1)旋轉中心是點 A,逆時針旋轉了 60°; ( 2)點 M轉到了 AC的中點 N的位置上;

( 3)旋轉的對應點:點 B對應點 C,點 D對應點 E,點 M對應點 N。

在學生明確了此圖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旋轉的對應點”后,我安排學生進行動手測量。

測量

( 1)每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的度數。 ( 2)每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長度。 通過測量你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拿到下發的圖形(圖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 測量,并由各小組的代表進行匯報,師生共同總結得出: 每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每組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師生達成共識后,我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你的發現是否可以推廣到一般情況呢?學生和我一起借助幾何畫板課件的演示進行觀察、分析和驗證。

推廣

(幾何畫板課件的演示)

如圖, △ ABC 繞某一點 O旋轉一定角度后到達 △ A′B′C′ 的位置。① 觀察圖中每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長度的關系,每組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度的關系,上述結論是否成立?② 改變點 O的位置,再對 △ ABC 作旋轉變換,上述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對以上結論進行歸納。 歸納

旋轉的性質: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 3)應用新知:

在教學設計中通過例題和練習達到應用、鞏固新知的目的。教學中,例題和練習能承上啟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舉反例還能證明假命題,揭示錯誤根源。教學設計中應充分發揮例題和練習的作用,并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激發求知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旋轉變換》具體教學設計:

[ 例 1] 如圖 3, △ ACB 與 △ ADE 是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和∠ ADE都是直角,點 C在 AE上, △ ACB 以某個點為旋轉中心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后與 △ ADE 重合。

( 1)請指出其旋轉中心與旋轉角度;

( 2)如果再將圖 3作為“基本圖形 ”繞著 A點順時針連續旋轉組合得到圖 4,那么圖 4是圖 3通過幾次旋轉組合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答案:( 1)旋轉中心是點 A,旋轉角度是 45°;

( 2)圖 4是圖 3繞著 A點順時針通過 3次旋轉組合得到的,旋轉角度分別為 90°、 180°、 270°。

圖 4 例 1由學生獨立思考、發言討論完成,我通過激勵性評價明確正誤。通過例 1的講解,使學生鞏固旋轉的概念,初步認識旋轉圖形的形成過程。完成例 1的教學后,我用動畫把圖 4補充成一個漂亮的風車圖案 (圖 5),用這個實例說明旋轉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許多美麗的圖案可以由旋轉設計而成。

當學生對旋轉變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開始例 2的教學。例 2是請學生按照題目要求完成作圖,由三個不同層次的小題組成。

[ 例 2] 請按照題目要求完成作圖。 ( 1)如圖 6,畫出 △ ABC 繞點 C逆時針旋轉 90°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設點 B、 A的對應點為 B′、 A′,則 ∠ BCB′ 、 ∠ ACA′ 都是旋轉角,且 ∠ ACA′= ∠ BCB′=90° , CB′=CB, CA′=CA.

答案:見圖 7.

第( 1)小題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會按題目給出的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畫出旋轉后的三角形。

( 2)如圖 8, △ ABC 繞點 C順時針旋轉后,點 B的對應點為點 B′,試確定點 A的對應點的位置,并畫出旋轉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設點 A的對應點為 A′,則 ∠ BCB′ 、 ∠ ACA′ 都是旋轉角,且 ∠ ACA′= ∠ BCB′=90° , CB′=CB, CA′=CA.

答案:見圖 9.

第( 2)小題是在第( 1)小題的基礎上,使學生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一組對應點找到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并畫出旋轉后的三角形。

( 3)如右圖, △ ABC 繞點 C順時針旋轉后, B的對應點為點 B′。 試確定點 A的對應點的位置,并畫出旋轉后的三角形。

分析:假設點 A的對應點為 A′,則 ∠ BCB′ 、 ∠ ACA′ 都是旋轉角, 且 ∠ ACA′= ∠ BCB′ , CB′=CB, CA′=CA. 解:① 聯結 CB′;

② 以 AC為一邊作 ∠ ACF ,使 ∠ ACF = ∠ BCB′ ; ③ 在射線 CF上截取 CA′= CA; ④ 聯結 B′A′.

下圖中的 △ A′B′C 就是 △ ABC 繞點 C按順時針旋轉后的圖形。

第( 3)小題是在第( 2)小題的基礎上,當旋轉角不再是特殊角、同時沒有網格背景時,使學生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一組對應點找到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并畫出旋轉后的三角形。

通過例 2的教學,使學生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理解旋轉的性質,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步驟,認識旋轉圖形的形成過程。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獨立畫出圖形再進行小組交流,并請學生利用實物投影敘述作圖過程。

完成例 2的教學后,我請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圖過程進行小結:如何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進行評價,師生達成共識:按題目要求找到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和旋轉的對應點是作圖的關鍵。

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多角度地認識旋轉圖形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將課本的練習第 2題改編成了一道開放性的拓展練習。

[ 拓展練習 ] 如圖 10,點 O是六個正三角形的公共頂點,這個圖案可以看作是哪個“基本圖形”以點 O為旋轉中心,經過怎樣旋轉組合得到的?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看哪個小組得到的方案最多?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請學生展示各種方案:

( 1)圖 11和圖 12是分別以 “等邊三角形 ”、 “折線 ”為基本圖形,以點 O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 5次組合得到的,旋轉角度分別為 60°、 120°、 180°、 240°、 300°。

( 2)圖 13和圖 14是分別以 “一個內角為 60°的菱形 ”、 “一個底角為 60°的等腰梯形 ”為基本圖形,以點 O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 4次組合得到的,旋轉角度分別為 60°、 120°、 180°、 240°。

通過這道拓展練習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潛力。

( 4)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的濃縮概括、重點提煉,運用得好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課堂小結要突出如下的幾個方面:重點知識的回顧、典型思想方法的歸納、易混易錯內容的提示以及學生學習中的突出感受等。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也不必面面俱到。

《旋轉變換》具體教學設計:

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向學生提出三個問題:本節課我學會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難的是„„

學生在自由討論、發言補充的過程中,回顧了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重點。結合學生的發言,我給出評價和指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能正確理解旋轉變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并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動腦筋,就能用數學知識解決許多的生活實際問題。

( 5)課后作業:課后作業需根據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一般分為“基礎題”和“能力題”。“基礎題”促進知識的鞏固;“能力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為以后的教學埋下伏筆。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通過個性化的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旋轉變換》具體教學設計:

A .基礎題:課后習題第 48頁第

1、

2、 3題。 B .實踐題: 小小設計師

如圖是某設計師設計的方桌布圖案的一部分,請你運用旋轉變換的方法,在坐標紙上將該圖形繞原點順時針依次旋轉 90°、 180°、 270°,并畫出它在各象限內的圖形,你會得到一個美麗的“立體圖形” !但是涂陰影時要注意利用旋轉變換的特點,不要涂錯了位置,否則不會出現理想的效果,你來試一試吧!

第 1題是基礎題,加深知識的鞏固;第 2題是實踐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讓學生在坐標系中嘗試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感受圖形上點的坐標與圖形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形結合意識,并為以后的教學埋下伏筆。

當然,教學設計還應包括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方面,時間關系在此不詳細說明了。

(三)《“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的注意問題》

1 、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設計中比較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感到困難的環節。首先,請老師們對比兩位教師制定的《三角形邊的性質》的教學目標:

教師 1:

①知識與技能:掌握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定理及推論,用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定理及推論解決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幾何圖形的關系和變換過程,培養學生科學而有序地思考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活動的開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活動中充滿著的探索和創造,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體驗實際生活中三角形帶來的特殊的美和對稱的美。

教師 2:

①使學生理解三角形邊的性質,初步學會用三角形邊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②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初步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③通過師生互動、合作交流以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使學生體驗實際生活中三角形帶來的特殊的美和對稱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對比,老師們很容易發現問題,分出優劣。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方面: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課標,還要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切記不要追求“高”、“大”、“全”。目標過高,學生難以達到;目標過大,學生難以完成;目標太全,教學難以實現。

教學目標可以使用“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也可以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

另一方面,教學目標應包括本節課對“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的要求。但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具體表述中,這四個方面的要求是無法嚴格分開的,也就無需將教學目標具體到哪一條是“知識與技能”、哪一條是“過程與方法”、哪一條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

2 、數學活動的安排: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任務需要完成。作為數學課,更應該體現的是“數學味”。而過濃的“數學味”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實施后,數學課堂教學,特別是“空間和圖形”的教學,已經逐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通過“數學活動”創造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但愈演愈烈的“數學活動”一定程度上也會沖擊了數學“雙基”的教學,沖淡了數學課獨特的“數學味”。

《三角形邊的性質》新課引入環節:

(教學設計 1)上課伊始利用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一個數學活動的內容,通過這個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引入新課。

動手試一試:你能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角形?

( 1)用 3根長度相等的棍子首尾依次相接,能擺成一個三角形嗎? ( 2)用 4根長度相等的棍子呢? 5根呢? 6根呢?

請大膽嘗試,把活動中產生的每一個不同的三角形都擺出來,并把這些三角形固定在紙上。

學生分小組活動,活動結束后,我首先請幾個小組派學生代表上講臺展示本組的活動結果。然后對學生的數學活動進行小結,并提出新的問題。

發現問題:( 1)為什么 4根棍子無法拼成三角形? ( 2)你還發現其它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情況了嗎? 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出現了意外的情況: 師:下面請×××同學代表第 1小組進行匯報。

(學生將固定好的三角形一一向同學展示,我及時給予激勵評價。)

師:×××同學說的非常好!通過剛才的數學活動,其他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嗎? (我本以為這個問題學生的答案是“沒有了!”,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行下面的教學了,而我卻意外地看到了一雙高高舉起的手„„)

師:×××同學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生:老師,我發現我能用 4根長度相等的棍子擺成一個三角形。

(我感覺一楞,心想:“怎么可能”,于是示意讓學生將擺好的三角形拿到前面來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等我看到學生的三角形,才發現問題。)

原來課前我要求學生準備一些長度相等的棍子,準備用于課上的數學活動,大部分學生帶來的都是牙簽,這些牙簽并不能嚴格保證“長度相等”。所以在課上實際進行數學活動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擺出了邊長分別為

1、

1、 2的三角形。我只好再花好幾分鐘解釋這個問題,才能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另外,學生在完成“擺三角形”的數學活動中,由于我給出的問題太多,學生活動的時間也稍顯過長。而在學生沒有得出活動結論之前,我是無法進行活動總結的。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原計劃 3分鐘就結束的新課引入足足花了我 6分鐘,后面的教學時間也受到了影響,結果沒有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設計 2)上課前的 5分鐘,伴著柔和的輕音樂,利用大屏幕通過循環播放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組生活中三角形的圖片。在此基礎上,上課伊始單刀直入地通過復習提問引入新課,刪掉了原來設計的數學活動。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生: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師:在“三角形”的定義中,有哪些關鍵詞?

生:關鍵詞有:不在同一條直線、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

師:任意給出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是否一定能首尾順次相接組成三角形? 生 1:應該可以吧? ! 生 2:不一定行。 „„

師:大家的意見不太統一。我們一起來借助幾何畫板驗證一下。

請任意選取三條線段,將它們首尾順次相接,看看是否能組成一個三角形?

教學中,由學生選擇線段,我在講臺上進行操作。因為選擇的不同而得到了不同情況,師生進行總結。)

生:任意給出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不一定能首尾順次相接組成三角形。 師:那么,所選的三條線段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才能首尾順次相接組成三角形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的內容 —《 13.2 三角形邊的性質》(板書課題)。

這次的新課引入只花了不到 2分鐘的時間,在學生原有知識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步步設問,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這種“數學味”的新課引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節約了時間,在后面的教學中我還補充了 4道小題,突出了數學課對學生思維訓練的要求,體現了數學課應有的“數學味”。

原來設計的例題:

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嗎?請快速搶答,并簡要說明過程。 ( 1) 8cm, 4cm, 5cm (能 ) ( 2) 5cm, 9cm, 3cm (不能 ) ( 3) 6cm, 6cm, 10cm; (能 ) ( 4) 4.6cm, 8.3cm, 3.8cm (能 ) ( 5) 5 cm , 8 cm, 3 cm (能 ) ( 6) 4.4cm, 7cm, 2.1cm (不能 ) ( 7) 4.3cm, 4.3cm, 4.3cm (能 ) ( 8) 3.5cm, 3.9cm, 7.1cm (能 ) 一個成功的數學課要做到“數學活動”與“數學味”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數學活動要少一點觀賞,多一些思考;引導提問要少一點共性,多一些個性;交流展示要少一點擺設,多一些實效。最重要的是認真思考希望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什么,也就是設計某個數學活動的目的,這是數學活動的“魂”。

3 、例題習題的設置:

( 1)適當地將課本例題進行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在思路探索中學會思考。課本中的一些例題,看似平常,提出的問題也比較明確具體,但在教學中仔細分析會發現,有的例題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有不尋常的功能,在例題的背后還有一個廣闊的天地,例題中蘊含著不少值得教師去深思、探索的問題。 ( 2)巧妙地對課本例題進行分解,引導學生在情景變化中提高應變能力。例題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求得解答結果,而是通過題目的解答過程為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原型或模式。因此,在例題教學中,巧妙地進行例題分解,不但突破了教學難點,還促使學生在探索、比較、感悟中升華思維境界,提高解題技能。

( 3)有意識地創設課本例題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在發散思維中優化思路。數學除了落實雙基、培養文化素質外,還應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從片面追求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轉向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因此例題教學中應引入開放題的設計,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將死知識變得能靈活運用,以致于達到融會貫通、全面掌握的層次。

4 、信息技術的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進行靜態的投影和動態的動畫演示,進行復雜的畫圖、繁瑣的計算,提高了作圖、運算的速度和準確性,開闊了教學的空間,這是其它教具所不能替代的。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對于學生理解數學本質,發展形象思維、直觀能力都是有利的。但是,我們覺得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必須從教學的目標和技術的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在保證數學基本技能訓練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適時采用,講求必要性、適度性、實效性,不能追求形式,為了整合而整合。

另外,滿足和過度地依靠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直觀、形象的演示,由直觀代替抽象由特殊代替一般、由猜想代替推理,就給了學生一個不全面的數學觀,不利于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數學的發現往往需要經過猜想和證明兩個過程,初中階段還不能進行證明時,也要向學生進行說明,而不能把直觀代替證明。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既要重視數學內容的具體化、經驗化的一面,更要重視數學創造過程中數學內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顧此失彼是不全面的數學教育。在利用信息技術突出了直觀的基礎上,一定也要注重理論的提升。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我們可以歸納為:立足課標要求,運用先進理念,深入鉆研教材,做好學情分析,合理制定目標,剖析重點難點,選擇教學手段,優化設計過程。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設計中 ,我們要注重三個過程:一是知識的形成過程;二是知識結論的掌握過程;三是知識的鞏固與應用過程。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深層次的落實。

我們反對直接給學生提供基礎知識的結論,把“著力點”放在記憶知識的結論,然后通過大量解題,只注重落實在鞏固與應用上。同樣我們也反對把教學的“著力點”僅放在情境的設置上,只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而忽視知識的鞏固與應用的過程,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三者兼顧。

常言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在每節課前,我們一定要認真備課,精心做好教學設計的工作。比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學層次,而且還要認真分析學生思維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做好教學的預案。這樣在教學中,才能隨機應變,使我們的教學更加開放,具有生機與活力。

第五篇: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這周學習了《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課程,首先了解了課程的知識結構,對本課程所教內容有了大概了解,然后我進行了系統的講座學習,最后我對本課程的學習進行了總結,我對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計有了很多收獲和感想。

在初中學段中,“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生將學習圖形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對稱的基本性質,學習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運用坐標系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和掌握了以下知識:

空間與圖形中的許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世界,教學設計中要從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或生產實際中常見的事例引出。數學知識是從一些數學問題、數學現象中產生的,這時應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這些數學現象的過程,從而真正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例題和練習能承上啟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舉反例還能證明假命題,揭示錯誤根源。教學設計中應充分發揮例題和練習的作用,并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激發求知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傊?,通過學習我充分掌握了初中數學中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設

計,我將會把我學到的這些知識應用我的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素質,為我們的教學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體育個人教學工作計劃下一篇:通信服務管理平臺建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