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李鎮西教有所思讀后感

2023-03-06

第一篇:李鎮西教有所思讀后感

讀李鎮西《教有所思》有感

讀《教有所思》有感

眾意路小學 張曉麗

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在與一位智者面對面的交談。暑假期間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有所思》,頗有感悟。之前讀過李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教師的智慧》等,《教有所思》這本書采用了散文式的文體,給人的閱讀感受是愉悅的,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娓娓道來,書中采用小標題的形式,不經意間給讀者傳遞著李老師對教育的獨特感受。讀完這本書以后,思緒是復雜的:有敬佩,對李鎮西老師教育精神的敬佩;有自責,對自己不善于總結的自責;有信心,有新學期上好課、帶好班的信心……

李老師的文章文如其人,坦率直白,不矯揉造作,給人親切自然之感。有人把他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真是名副其實,毫不夸張。讀《教有所思》會認識這樣一位李老師:善良,富有童心;愛思索,身邊的每一細微的事物都能引發他沉思;有原則,是一位有自己獨特教育個性的老師!讀完此書,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要擠出時間做一個隨手記的老師

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有很多或成功或失敗的教育案例。很多人卻總是因為忙,沒時間把這些寶貴的經驗整理成為文字?!督逃兴肌氛劦嚼罾蠋焾猿謱懡逃沼?,正如他本人所說:“這些小文章當然很不成熟,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激情與思想的結晶。我無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堅持寫教育日記。且教且思,會讓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且教且思,會讓重復的工作變得高效。

二、要真正的把每一個學生當成人來看待,凡事做到“以生為本”

“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這是李老師的理想教育。他的教育理想使很多中國教師的心靈為之震撼,為之憧憬。

做一個善于發現的教師,真正把我們的教育對象當人來看待。作為一線教師,每天都在與學生打交道。尤其是作為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更多。在工作中要多發現: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優秀的孩子更加優秀,讓自卑的孩子變的陽光;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讓學生正視自己短板,全面提升自己,做全面發展的人;發現學生的一些小情緒,關注孩子的喜怒和哀樂,真正把孩子作為人來看待,而非刷題機器……我們要像李老師一樣做有理想有情懷的教育。

二、理性看待“有償家教”

有償家教貌似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關于"有償家教",李老師如是說:是的,用勞動所得談不讓可恥.現在社會上都有兼職一說,難道只有老師不可以,關鍵是如何使其象社會上其他行業一樣合情合理,李鎮西老師在《教有所思》一書中關于有償家教提出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有償家教;第二,防止教師因有償家教而影響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三,要對教師有償家教之"有償"進行合理調控,并使之公開化,透明化.假如能通過上述三方面調控以后使家教合理,這不但使我們的教師在正常工作之余賺錢補貼家用,同時也使一些確實需要家教的學生在課外得到輔導,因為各家長的學歷都不同的,更何況現在的課本靈活性很強,俗話說"笨鳥先飛",通過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飛的機會也不是一件好事. 掩卷沉思,思緒萬千。教師工作是具有重復性,也有著創造性的。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平凡。是的,是平凡,卻絕不是平庸。也許我們永遠也成不了李鎮西老師那樣的名師,但至少我們在努力的路上!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018.8.15

第二篇:3讀李鎮西隨筆叢書《教有所思》有感

讀后感

讀李鎮西隨筆叢書《教有所思》有感

松陵高級中學彭庾鴻

李鎮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國著名的優秀班主任,他是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因此沒有認真地閱讀過他的文章,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他的隨筆叢書《教有所思》,感悟很深。他原長期擔任中學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現供職于成都市教科所。他長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語文人格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已在多家報刊發表教育文章。這本《教有所思》是他的一些隨筆,其中有他對當前一些教育現象的獨特見解,也有他對自己教育生涯的難忘回憶,也有他對教育先輩的深切懷念„„內容涉及各個方面,但無不顯示出他對教育工作的無比熱愛,以及對社會發展和學校教育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的不斷思考,甚至通過當代思想理論界的熱點討論與國際上的風云變幻都能使他聯想到自己的教育。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也是一個敢于批判勇于創新的人。

《教有所思》全書內容以教育隨筆的形式分為六輯:第一輯:邊教邊想;第二輯:胡言亂語;第三輯:恩師難忘;第四輯:心動時刻;第五輯;說語論文;第六輯:凝視窗外。

選定這本書,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追星”的角度:近幾年我心緒的選擇,逐漸由昔日追求時尚中歌星、逐漸轉變到近來追求一種有文字力量和思考的教壇名師。工作外,我喜歡上選擇了言語有“抓人力量”的教壇名師。

2.從理論的角度:一向以來,我討厭社會上所謂的學者、教育家那一套套花花綠綠無比繁瑣、僵硬枯燥的理論。當你讀了他的書后,心靈沉淀的不是新的收獲,而是更多的迷惑和痛苦。但在李老師的書中或語文課中,理論是“灰色”,他的語言沉淀的是質樸通俗、親切儒雅、機智深刻。

3.從本書的角度:本書的內容透視廣而實在。反映的是教育中有關讀書、寫作、親情、師生情、人生邊緣的思考等等。把“教育”這一話題,融入一個個耐人尋味的真實故事中,凸現了現代教育應人性化的特點。使人能開闊眼界,沉淀思想。

因此,我認為:認真讀完這本書,定能使自己更深一步了解李老師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我個人的教育認識和教學方法一定有著巨大的幫助。

在眾多的李老師的隨筆中,我對“也說教不好與不會教”一文印象較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在我們教育界已是人人皆知,因為已被不少教育者廣泛引用,而且引起了爭論。這句話最早是由老教育家陳鶴琴所說,李鎮西認為陳老當初這樣說的目的是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和信念,和教育者基于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于: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換句話說,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于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李鎮西又提出:現在一些教育者——特別是一些擔負一定領導職務的教育者,把這句話當成教訓老師的“絕對真理”。于是,便引起了爭論。到底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李鎮西的回答是:“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說“沒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時;第二,“好”的標準不是一個絕對量化的標準,而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學生,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說“有”,是因為在現在的評價背景下,即使老師“會教”,可“教不好”的學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

我比較贊同李鎮西的觀點,我們應該正視學生智力上的差異,而不應該回避不考慮。那么,我們該做的就是: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優等生,也不歧視學困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有所進步。而不是單純的從“教不好”或“不會教”來進行簡單評價。

李鎮西還認為,我們教育所面對的學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被家長、被社會涂抹過許多印跡的紙,要想在這張紙上重新畫出美麗的畫,不是不可能,而是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教育這一鏈條上的第一環,我們面對的學生已經是被加工過的半成品;同時,孩子還潛移默化地受著社會的影響——這都決定了我們的教育不是從零開始。另外,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家庭與社會教育以及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

確實,在曾經大量關于“教不好”與“不會教”的爭論中,面對一些我們“教不好”的學生,我們也曾懷疑自己“不會教”,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這樣,即使個別學生最終沒有被“教好”,我們也問心無愧。

李老師對教育是如此熱忱的投入,善于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是他工作的不竭動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教育千萬不能以損害學生的尊嚴而去進行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我感悟道:教師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奮踏實,又要勤于反思;既要把愛獻給學生,又要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既要嚴格規范學生言行,又不能踐踏學生的自尊性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這樣的教育才充滿溫馨和美麗。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學生成績下降了,有時竟用粗暴的態度和嚴厲的言辭來對待學生,有時還把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讀李老師的著作,心中如針在刺著。李老師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狹隘的一面。從李老師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贏得人格。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不是自我感覺的。

掩卷沉思,思緒萬千,李鎮西老師那博愛胸懷,踏實奮進,勤于思考的形象時??M繞在我腦中,催我奮進!

第三篇:《教有所思》讀書筆記

《教有所思》這本書是我在幼兒園讀書節贈書活動時偶爾得到的一份禮物,我想幼兒園贈書的目的是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認真的讀書、讀懂書,并且學會在讀書中學習,讀書中思考,學會反思。

帶著問題:教,我們要思什么?或者說,我們要在教育的同時思考些什么?第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從幾篇自己喜歡的文章開始讀這本書,感覺文筆清新,沒有多數老師寫的教學論文的腐朽之氣,倒是有幾分文學作品的魅力,所以不知不覺地吸引了我。

通過讀李老師的文章,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非常真實坦誠的人,是一個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是一個非常善于思考和創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對祖國的教育事業乃至祖國的命運有著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大寫的人。開始時我對李老師書中所描寫的師生故事特別感興趣,漸漸地對他的整個人產生了興趣。借用李老師書中谷建芬老師的話:“成功和成名是兩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著他事業成功,事業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師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師到一位名教師,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師經常自己提醒自己所說的:“先為人,次為知識分子,再為教育者,終為語文老師。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的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讀著李老師的書,李老師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時而親切,時而熟悉,時而陌生,時而激越,時而幽默,但最后一點點高大起來,我覺得教師隊伍中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因為他敢于直面現實,敢于抨擊假教育,敢于向官僚主義開炮,他有愛有恨,愛憎分明,他對“民主”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我覺得他是可以像魏書生老師一樣,是可以做好教育局長的優秀教師。從代序“生命與使命同行”中,我同時也感受到了李老師的人格魅力。他在代序《生命與使命同行》中寫到:“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作為思想者的教師,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的同時,還應不斷關心著、思考著社會發展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甚至當代思想理論界的熱點討論、國際上的風云變幻都能使他聯想到自己的教育。既然是思想者,我們就應該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擁有自由飛翔的心靈。心靈自由,就意味著獨立思考,意味著不迷行權威,意味著讓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燒。” 我想,李老師正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獲的。

帶著期待,我再一次的翻閱了這本書,這次我用了整整五天的時間一頁一頁的翻看這本書,細細的去品位這本書,感覺內容是那么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像是說故事一樣,把李老師所經歷的、所想的描述的徹徹底底、發人深思。

讀完《教有所思》感觸最深得是李老師堅持寫教育日記,真如他本人所說:“這些小文章當然很不成熟,但它們是真實的,是我激情與思想的結晶。我無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為他可貴的善思,才讓他的事業如此美麗。

記得李老師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事業心。老師有童心,有愛心才會有責任心。”“教育千萬不能以損害學生的尊嚴而去進行教育。我們的教育不能以傷害學生的心靈為代價,剝奪學生的尊嚴,這不是真正的教育。”我深深感悟到:既要把愛獻給學生,又要感受來自學生的愛;既要嚴格規范學生言行,又不能踐踏學生的自尊性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不是自我感覺的。

關于李老師漫談“有償家教”,我覺得李老師說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勞動所得談不讓可恥,現在社會上都有兼職一說,難道只有老師不可以。關鍵是如何使其像社會上其他行業一樣合情合理。我認為李老師書中所說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有償家教;第二,防止教師因有償家教而影響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第三,要對教師有償家教之“有償”進行合理調控,并使之公開化,透明化。假如能通過上述三方面調控以后使家教合理,這不但使我們的教師在正常工作之余賺錢補貼家用,同時也使一些確實需要家教的學生在課外得到輔導,因為各家長的學歷都不同的,更何況現在的課本靈活性很強,俗話說"笨鳥先飛",通過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飛的機會也不是一件好事。

讀李老師的《教有所思》,我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眼睛濕潤,我能夠感受到他友情的廣度,師生情的濃度,親情的深度。如果讀書能使人進步,那么讀一本好書就像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燈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趕的方向。我想我還會去拜讀李鎮西老師的其他書籍,如果誰想看看這本《教有所思》的話,我愿意將書借他(她)一閱。所以,親愛的博友們,趕快趁暑假的最后幾天,大家一起來讀書吧!

第四篇:李鎮西讀后感

心 靈 的 對 話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崇文街小學 張慧琴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這是教育界人人皆知的事。讀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獲益匪淺!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非常有深意,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一、 “苦” 中之樂, 樂之無窮

一直以來,我總認為“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成就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為教師, 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么令人自豪!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 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 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 “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有“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 。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 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才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 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珍惜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每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都是細心準備,以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一堂班級民主管理的班會課》,在這堂課中,李老師和學生們平等交流,民主對話,詢問學生該不該制定班規,由誰制定班規,制定班規應該遵循什么原則,違反班規應該怎么辦,班規的內容是什么„„這樣的班規制定方法打破了老師擬定學生去執行的常規,班規由學生制定、學生執行,學生監督,學生獎懲,真真正正做到了民主。

三、“嚴愛”優等生,“溺愛”后進生

對學生的愛,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并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么,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們口中的那一部分“后進生”。李老師對“后進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與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 “學生的眼光” 看待, 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 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一個班主任, 師愛是必不可少的。 缺少師愛的老師談不上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我認為具有師愛就必須至少做到:第一,發自內心地關心、保護每一個學生;第二,不能偏心,特別是對差生,不要放棄每一個學生;第三,要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深入了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第四,對學生的錯誤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對于優等生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們的意識。因為在我的觀念中, 他們學習優秀、習慣良好,甚至在學習之余可以幫助老師分擔管理班級的任務,是老師的好助手。面對這些優等生時,誰會不流露出喜愛之情呢?但是,李老師告訴我:優等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只不過對于他們,我們的側重點應該轉移到品行上來。在李老師的班中,每位優等生都上了一個臺階??梢赃@樣說,他們在李老師那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這,才是真正的優等生呀!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為一個班主任,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是達不到沒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師教育學生很有耐心,他從來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的。他認為, 要一個平時習慣遲到的同學改掉這個缺點不是一兩天就行的,要讓他慢慢適應時間。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四、堅持寫教育日記

他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女兒寫成長日記、寫信交流溝通,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學生寫教育日記、教學隨筆、教學反思,與學生家長通信,為他的學生編輯班級史冊,他把一個個教育智慧故事記錄了下來,讓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輝煌的業績,他的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最能打動我。我常感嘆自己的平庸,感嘆自己荒廢時光,其實讓自己感嘆遺憾的正是自己,是自己總抱怨工作太累,生活太辛苦,把許許多多美好的時光平庸流逝,于是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平庸了。

再看班主任和家長的配合中,李鎮西老師談到在第一次家長會上,他都會對家長們說:“我們是同事關系。我們也許在社會角色、專業知識、性格特征、品質修養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那就是我們有著共同的使命—— 教育,而且我們的教育對象完全一致—— 那就是你的孩子!”同時李鎮西老師還讀了教育家馬卡連柯給家長們的一段話:“你們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意義。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教育著兒童。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你們態度神色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中都會影響兒童,不過你沒有注意到罷了。如果你們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張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壞一些,甚至侮辱母親,那么你們已經大大地害了你們的兒童,你們已經對兒童教育得很壞了,而你們的不良行為將會產生最不幸的后果。 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 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李鎮西老師還給家長們提出了四條建議:“1.成為孩子人格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請你先做那樣的人;你希望孩子善良正值,那么你是否善良正值;你希望孩子勤奮上進,那么你是否勤奮上進。2.成為孩子知心的朋友。你們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嗎? 你們和孩子有共同的興趣嗎? 成為孩子知心的朋友不能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平等民主地和他們相處,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傾聽孩子心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引導孩子。 3.和孩子一起閱讀。通過讀同一本書,讓親子之間能夠平等的對話,能夠互相的影響。4.和孩子一起寫作。每天給孩子寫幾句話,可以是鼓勵,可以是批評,可以是期望,可以是傾訴„„不在于寫多少,甚至不在于寫什么,關鍵是天天都寫,以這個行動告訴你的孩子,爸爸媽媽每天都在關注你!”

書看完了,其中有一句話讓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 “你是不可救藥的”。有人說:“沒有從事過教育的人生,是遺憾的;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 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我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好班主任!

第五篇: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后感

據說,在一些語文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課要聽李鎮西”。我無緣聽李鎮西老師的課,便帶著期望看他的課堂教學實錄,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體驗,來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讀完《聽李鎮西老師講課》,我有不一般的感覺,李老師的文字也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李老師對課文的理解、對生活的認識、對學生的搭脈以及他對語文教學的獨有見解是那樣的水乳交融。他的課帶有他鮮明的個性色彩,他這樣評價他的課堂教學:“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熱鬧’,我追求的關鍵,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是不是走進了課文。”“同學們只需要用自己的收盡可能貼近作者的心就行了。”

每次面對新的學生,他都這樣告訴學生:“對一篇課文,怎樣才算讀進去了呢?我認為,第一,讀出自己;讀出問題。所謂‘讀出自己’,就是從課文當中,讀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場景,讀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個情節或人物形象,甚至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一個時代或一段歷史……”、“……我讀出了自己——這就是所謂‘共鳴’!同學們,‘讀出自己’就是欣賞。”“什么叫‘讀出問題’呢?這就是研究。沒有讀進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問題的。”然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就是按照這個“讀出自己——讀出問題”的程序來進行的。這樣的教學化繁為簡,反璞歸真,折射了李鎮西老師對語文課教學的基本觀點。一篇課堂實錄《用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冬天〉教學實錄與反思》便是典范。我欣賞這樣的教法,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李老師在《自序:細思碎想》中這樣寫道:“‘舉重若輕,行云流水’,是我追求的課堂教學境界。”所謂“舉重若輕”,李老師認為是指“教師的內在功底以及對教材的處理藝術。‘重’,指的是教師本人的文化儲備和課文固有的文化內涵;‘輕’則指的是深入淺出的教學。”他認為任何因脫離學生實際而讓學生不知所云的精彩演講、深刻分析,都不過是教師“舉重若重”的自言自語。所謂“行云流水”,李老師認為是指“駕馭課堂教學環節、流程、節奏等等的藝術。”教師的教的思路的學生學的思路應該融為一體,教師和學生應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也能走進課文的深處。只有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才能說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課。讀完他的教學實錄《您的座右銘?思考一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實錄與反思》,我對他所說的“舉重若輕,行云流水”課堂教學境界的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李老師是借班上課,而要教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篇課文學生已學過。怎么上?面對這樣的挑戰,李老師顯示了他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顯現了教師本人的文化儲備和他對課文固有的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

真的希望有緣聆聽李鎮西老師的課,一睹他的風采。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賞析下一篇:木材進口需要哪些資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