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詮釋人生人生之最

2022-07-31

第一篇:詮釋人生人生之最

平凡人生詮釋人間最美

愛聽你的課 愛看你的笑

愛聞你身上田野的味道

愛牽你的手 愛唱你的歌 愛跟你每天向國旗問好 我們眼里你最美 我們心中你最好 溫暖有你入懷抱 生命有你變美好 生命有你變美好 ……

一首《最美》唱出了鄉村教師“最美”的人生。這種“美”,不是單單形容外表。出于職業的堅守,愛的執著,他們用平凡的一生詮釋著“美”的最好答案。“最美鄉村教師”用行動詮釋著人間大愛,用非凡的人生書寫著人間最美。然而就是這樣的“最美”,同為鄉村教師我,隨一件件感人故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

一名鄉村教師,當選擇“鄉村教師”這一職業開始,首先選擇的是“放下自己”。正是這種“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礎不在再是名利,不在是個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間的大愛與小愛,用心得感受著人與人之間得交流……當他們左手年華,右手倒影時,

他們所給予的愛,無意間得到了被孩子們愛的回報,得到了一生中“最美”的光環。 沒有優越的工作環境,沒有優厚的工作報酬,沒有正常的生活水平,沒有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律,沒有規律的課時節奏,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在一切困難和艱苦面前,我們所能想到的已不再是工資的優越,我們所希望的,我看到的,卻是不離不棄的守候,守候著他們的三尺講臺,守候著一個個孩子的夢想;是默默無聞的堅守,堅守著一年的365天,堅守著中國義務教育最基礎、最邊緣的生命線;是孜孜不倦的耕耘,耕耘著一個個40分鐘,以自己微薄之力開辟著孩子們另一片希望天地;是博愛無私的呵護,呵護著一朵朵希望之花,在農村貧瘠的土地上呵護著孩子們中國夢的綻放。

一對夫妻晚年的無私付出,一個教師的山鄉堅守,一對姐妹對聾啞孩子的付出,一個教師世家的“薪火相傳……

誠然,我們不禁要問:最美的鄉村教師在那樣偏遠的山區,落后的農村,面對歹徒,經受住生活條件的艱苦,教學環境的惡劣,工資待遇的低下和生與死的考驗,幾十年如一日堅守那三尺講臺不離不棄呢?答案就是一個字——“愛”。每一位最美鄉村教師真實而質樸的話語就是做好的詮釋,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他們沒有無端的夸大,他沒有華詞修飾,他們只有默默地付出,留下的是最為平凡的低調——從來沒有被關注、被敬仰。“你對生活熱愛得有多深,它就會對你的回饋有多大。我活著的使命就是去愛更多的人,去教育更多的孩子,去幫助更多的人,我就覺得這樣地活著,就是對我生命的交代。”, 一個人,一輩子,一生的時光都給了孩子們,這樣的生命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是卻無比的輝煌,留在每一位鄉村教師心底深處是這副最美的光環。

正如中國民族大學蒙曼老師所說“一張紙、一支筆、一顆心,他們收獲的是無保留的信賴,無保留的尊重還有愛……”,是呀,他們的付出已無法計算和衡量。每一位最美教師的職業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為了學生,每一位最美教師的期待是一樣的,他們也是為了學生更好。是呀,孩子們才是“最美鄉村教師“堅守鄉村的精神支柱。誠然,當教師不難,難的是能夠安貧樂道,樂此不疲,以此為榮。正如胡清如老師所期待的“我想讓我們的學生走出去,走的更高。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一位鄉村教師何嘗不是在期待。

“老師好!老師好!”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是學生們最真誠的表達,因為他們真真切切的在說: 想為你懂事 想為你長大 想為你每個夢想去奔跑 想為你努力 想為你分擔 想為你鋪平鄉村的小道 我們眼里你最美 我們心中你最好 溫暖有你入懷抱 生命有你變美好

第二篇:人生哲理之最富有哲理的經典句子

1、經事長志,歷事成人。不經事不知事艱,不歷事不曉事難。經事越多越聰穎,歷事越多越干練。誠如雨后彩虹最鮮艷,霜后臘梅更嬌媚。

2、癡成才,迷入道。癡者專心致志,苦其心志,別無旁鶩。入其里,究其實,悟其奧,故而學業有成。迷者執其念,篤信不移,勞其筋骨。純其道,悟其理,達其觀,故事業有成如人人。

3、浮之聰者未必精明,訥之愚者未必笨拙。聰者往往由精而愚,愚者往往由癡而明。誠則,癡是聰的根本,精是愚的化身。凡成大事者皆為癡人。

4、靜則思己,動則達人。靜中觀心,真妄畢見;動中觀人,機趣盎然。心不靜則不能剖心,行不規則不能喻人。靜中修心,動中達理,才是修身之道。

5、動乃健身之道,靜乃養心之術。無動則無以有生機,無靜則無以有純念。動靜相宜乃修身養性之根本。

6、淡泊者心清,心清則志明;奢糜者心濁,心濁則淫樂。無淡泊無以清心寡欲,無奢華無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故潔由淡泊污由奢。淡泊是高潔人生之源,奢華乃糜爛人生禍根。

7、人無自信無主,過于自信則拗。自以為是乃自縛繩索。人不聰明乃愚,過于聰明乃奸猾,自作聰明乃掩耳盜鈴也。

8、人情冷暖,需有戒人之心;世態炎涼,需有防人之術。行事謹慎,處世謙恭,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到眼前思三分。

9、正人先正己,思己之過,正己則生威;正己先正心,思心之妄,正心則生純;正心必正行,思行之邪,正行則生信;正行必正風,思風之謬,正風則生清。

10、世事繁雜,變化多端,處事不難于誠而難于敏,執事不難于著而難于通變,明事不難于悟而難于認同,行事不難于艱苦而難于同心。

11、人生的意義在于通達,為人所賦予。由理想、信念、追求而生,并隨著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同而各異。為誰而生,為誰而死,為誰奉獻一生都是個人的操持。高低貴賤都是人的寫生,善惡美丑都是人生的足跡。

12、人之私本能也。雖非與生俱來,但生而有之。人之公教化也。教而有之,立身之必須。欲去私必立其公。人之善本性也,乃人類文明之產物,由修身而來。人之惡劣性也,乃愚昧而衍生,由放蕩而來。除其惡善自存焉。

13、人之清正氣也。洗滌而清,陶冶而潔,非生來之清也;人之濁邪氣也,污染而濁,侵蝕而腐,非其本性也。清與濁都是個人造化。

15、苦累是一種體驗,觸而得之,避之不知其艱;酸辣是一種品味,嘗而得之,不嘗不知其味;福禍是一種境遇,臨而悟之,不悟不知其吉兇;樂憂是一種心態,思而有之,樂時不思其樂,何樂之有?憂時不思其憂,何憂之有?

16、善惡只在一念,榮辱只在一差,福禍只在一霎,座上賓與階下囚多是一步之遙。吉兇禍福,興衰際遇皆在個人審時度勢的把握。

17、一世英明莫如一生清白,赤條條來去,不染纖塵,留正氣于大地;不垢污跡,遺清白于人間。

18、成事于勤,成名于儉。物欲橫流中,脫俗者成名,超凡者入圣。掛嘴之名一時一世,入心之名萬古流芳。

19、清心寡欲乃做人的真諦。心清于平淡之中,欲寡于貪婪之妄。無平淡無以清心,無真知無以寡欲。清淡之中識真味,平凡之中見偉大。世事紛雜,對濁流不近者為潔,不染者為純。唯無欲者不染,無求者至潔,乃為之高。

第三篇:藝術化人生的詮釋

藝術化人生的詮釋——評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所屬欄目>書刊評論

作者:王元民發布時間:2005-9-13 8:57:08 點擊數:1250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的審美文化內涵,他在書中崇尚一種簡單素樸、充滿智慧、樂觀向上的生活方式,對藝術化的人生境界進行了詮釋,具有豐厚的美學意蘊。

關鍵詞:藝術化人生;簡樸;智慧;樂觀;詮釋

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語語驚人,字字珠璣,見解獨特,耐人尋味。寫生活情趣,優美細致,清新純樸;寫人生哲理,透徹精辟,發人深省。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對于自然,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里有大自然給人的澄凈的空氣,滌除了工業社會的環境污染,讀著它,讀者自然會體會到與大自然朝夕相處的默契、心靈的純凈和精神的升華。

這就是美國超驗主義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

許多人認為,美國文化缺少傳統根基,根本談不上審美文化。然而,美國思想家梭羅以其名作《瓦爾登湖》向人們證明了這是一種偏見。在本書中,梭羅從“生活藝術化”的角度對審美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對藝術化的人生境界進行了一次全面而有力的詮釋。在書中,梭羅披露,他曾經只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居住兩年,在這孤獨的兩年里,梭羅把勞動、寫作、觀察、傾聽、體驗和夢想融為一體,使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成為藝術性的。他閱讀,不只是閱讀書本,還閱讀森林山川的晨昏和四季的變化;他傾聽,不僅傾聽山林和水波的聲響,還傾聽自己內心思想的波動和神秘的腳步;他孤獨自處,但心靈卻與億萬人相通。他獨自生活,但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堅信,人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其外表,人與人之間沒有必要朝夕相互觸碰,個人獨處正好可以靜下心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寫作,寫的大多是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審美感受和對瓦爾登湖優美風光的贊美。梭羅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生活和人生完全可以藝術化的,但他的行動沒有走向唯美主義的極端,也沒有陷入“為藝術而藝術”湍流。他雖然以藝術的方式生活,卻沒有脫離社會和政治,更沒有對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他不僅是具有濃厚“自然主義”傾向的詩人,還是一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記者和作家;他的《瓦爾登湖》,不僅有小說的精彩故事,還有散文的詩意綿綿;不僅有哲學的睿智思索,還有報告文學的真實無欺。這是一部融詩、散文、哲學論文、報告文學于一體的藝術哲學,《瓦爾登湖》式的人生,是一種超功利的人生,不同于世俗之人的蠅營狗茍的人生,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與世俗之人的枯燥無聊的人生也大異其趣。

梭羅在其藝術化的生活實踐中,追求倫理價值、科學認識和審美價值的高度統一,追求個體身心和大自然的和諧一致,最終使自己的人生像瓦爾登湖的湖水那樣純潔和透明,像瓦爾登湖畔的花朵那樣樸實和美好。這本書以大量的事實證明,作者在此創造的一切奇跡都來自他與自然的和諧一致。是自然而不是人,是戶外的世界,而不是書本或政治的討論,塑造了作者審美化的人格,使他達到高度的解脫。在他的眼里,普通人過的是一種非審美的生活,一種懦夫和順從者的可憐的生活,一種沒有自由、缺乏對人生精辟透視的生活,一種無法擺脫物質的羈絆、戴著鐐銬的舞蹈般的生活。梭羅崇尚過一種簡單、睿智和樂觀的生活,他認為,這種生活才可以稱得上是審美化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才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化的人生。

梭羅崇尚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物質生活。梭羅對附近鎮上小市民的生活作了精辟的透視,他認為,這些每日渾渾噩噩的追求奢侈和舒適的人,不可思議的把自己的自由和一生的光陰抵押給一片可憐的土地、幾間住房、幾畝山林和永遠不滿的谷倉。然而正是這種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變成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

使他們看不到物質之外的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而真正富有的生活,并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最聰明的人對奢侈和舒適從來都是敬而遠之的,這些人往往過著一種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寒的生活。古代的大哲,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印度的,不管是波斯的還是古希臘的,但從物質層面上看,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貧窮的人了,但他們的內心生活卻是無人可比,基于這一見解,梭羅認為:“一個人要在世間謀生,如果生活得比較單純而且聰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還是一種消遣”。[1]梭羅喜歡素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基于對動物的同情,一方面認為食肉是人類奢侈和墮落的標志。他雖然經常以幾片面包和土豆充饑,內心卻感到無比的滿足。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想更好的保存自己的詩情和更高級智力的人都禁止自己吃動物,即使其他的食物,他們也吃得很少。梭羅指出,人類之所以缺乏想象力,是因為他們那巨大的肚皮背叛了他們。梭羅堅信,不吃肉或少吃東西,過一種簡單而樸素的生活,乃是整個人類注定的命運。人類要想提高和改進自己,就必須逐漸停止吃動物,就像野人接觸到文明后逐漸不再相互吃別人的肉體一樣,也許人們的體力會因此而弱一些,但這是在順從更高的宇宙法則。只要做到這一點,人們生活的每一時刻,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會成為一種祝福,都會像鮮花一樣釋放出芳香,都會變得更富有彈性和更富有生機,到那時,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會成為人類的朋友,祝賀他們達到至上的境界。梭羅還倡導穿衣的簡單化。在他看來,衣服的目的不外保持體溫和遮蓋露體,“不過是我們的最表面的角質,或者說,塵世之煩惱而已。要不然,我們將發現我們在偽裝底下行進,到頭來必不可免的將被人類及我們自己的意見所唾棄。”[2]他還對人們居住條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梭羅認為,最有趣的住宅是貧民的那些毫無虛飾的、卑微的木屋和農舍,住在這些木屋和農舍中的平民的簡樸生活,“使他們的住宅沒有一點叫人傷腦筋的風格。”[3]他反對極盡奢靡的高塔和寺院,認為“東方的全部廢墟,也絕不比一卷《對話錄》更可贊嘆。”一種簡單的生活,“要比矗立一個高得碰到月球的紀念碑還更值得流傳。”[4]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道家老莊思想的影子。老子從無為無不為的思想出發,要求社會要退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5]的時代,人則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6],“復歸于嬰兒”[7]、“敝于赤子”[8],去掉由于社會文化使人有了巧智大偽的習性,以恢復人的天真本性。與梭羅不同,老子過多地看到了社會文化對人性的消極影響,因而通過否定現實的善,復歸古樸的真,以進入美的境界,也就是他的“道”的境界。而梭羅以詩人的熱情和敏銳,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認為只有充滿真善美的生活才是素樸的生活,才是每個人夢想的藝術化的生活。梭羅和老莊的審美境界,“單純而且聰明”的生活方式和“見素抱樸”“復歸于嬰兒”的生活方式,都是超功利的、自由愉悅的、遵循著自然之道,是真正的藝術化的生存方式。

梭羅崇尚智慧。他認為在現今的世界上,人們可以找到許多哲學教授,卻很少發現真正的哲學家。而哲學家的標準就是要有智慧,要有深刻玄妙的思想,要對智慧無限赤誠,并遵照智慧的指令做事,過一種簡樸的、獨立的、寬宏大量的和盡心盡責的生活。一個哲學家還必須靠智慧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不僅是從理論上,而且是從實踐上。哲學家之所以是哲學家,不單單在于說些什么,還必須看其是否在自己外在的生活方式上領先于自己的時代,哲學家絕不能像他的同時代的普通人那樣吃飯穿衣、住房取暖。一旦取得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們就不再追求剩余,而是立刻轉移目標,到生活中去探險。在此基礎上,梭羅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在他看來,最高的美來源于智慧,來源于和人對森林、河流、湖泊、山巒、陳武、朝霞的靈感和體驗的升華。美好的生活不是通過積累知識和占有財產而達到的,而是通過智慧,通過對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銳感受達到的。與知識相比,審美感受具有終極價值,單純的知識算不上智慧,知識與美結合才能造成智慧,因而在追求知識時絕不能離開審美感受。出于這一考慮,梭羅總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智慧,而不是單純追求知識。他認為,一個人只要忠實的追隨自己最自然和最美好的本能傾向,從自己內心深處尋找生活的法則,就能在塵世找到天堂。由這一原則出發,梭羅渴望了解自然,通過體驗和觀察,讓審美體驗伴隨著知識,在智慧的引導下走近自然。與現代科學家的觀察不注重生命本身的體驗相比,梭羅的觀察將自己整個身心投入進去,很少有人像他那樣熱情、自信的歸依自然,很少有人像他那樣用心體會自然的奧秘,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在與自然交流時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如此涌動,如此變動不居,如此充滿智慧。梭羅是一個敏感的詩人,用感情的觸角洞悉著生活中的美麗,“詩人和非詩人的區別,就在于詩人對未知的自我的需要遠勝于任何人,他們發現了具有

普遍價值的某些財富。”[9]很少有人像梭羅這樣,對周圍的生活如此友善,如此細心,具有如此清醒的智慧。“很明顯,梭羅過著一種藝術化的生活,他呼吸著一種濃厚的藝術的氣息,這種生活是對世俗之人的„安靜而絕望的生活?的超越,與那種消極的退隱生活也不可同日而語。”[10]正如他所指出的:“人類過著靜靜的絕望的生活。所謂聽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絕望。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在人類的所謂游戲和消遣底下,甚至都隱藏著一種凝固的、不知又不覺得絕望。兩者中都沒有娛樂可言,因為工作之后才有娛樂??墒遣蛔鼋^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征。”[11]梭羅崇尚一種樂觀的和充滿情趣的生活。早春二月,當藍色鳴鳥在山谷中鳴啼時,或是迎春花在三月的殘雪剩冰中開放的時候,自己除了害怕“永生”之外,其他什么都不怕了。春天總是給人以信心,使人相信自己可以在上帝慷慨的施與中永生。從春天的溫暖中,梭羅得到上帝的信息:上帝是善的,因為他在周圍的森林中聽到上帝的歌聲。梭羅認為,這種無限傾向和充滿生活情趣的生活本身就是藝術,真正的藝術永遠是真善美的體現,所謂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就是清醒者的生活方式。梭羅一再指出,人要想審美的生活,就必須保持清醒。但非常遺憾的是,在現今的世界上,真正的清醒者還不很多,正如他指出的,在體力勞動中,或許百分之百的人都是醒著的;而在精神生說中,一百萬個人中難有一個是清醒的;在詩和神性領域,從億萬人中也難以找到一個清醒者。正因為如此,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少遇到一個完全清醒的人。盡管很多人在繪畫、雕刻和制造工藝產品,但多數人還不能與所觀看的事物的“氣”或“神性”融為一體,因而其作品很難成為藝術。因此,不是任何人的“做事”都能成為藝術,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用藝術的方式“做事”,歸根結底,“每一個人都是一座神圣的建筑,他的身體使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來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鑿琢大理石,他還是有自己的圣殿與尊神的。我們都是雕刻家與畫家,用我們的血、肉、骨胳做材料。任何崇高的品質,一開始就是一個人的形態有所改善,任何卑俗和淫欲立刻使他變成禽獸。”[12]梭羅是清醒的,因為他是自由的,情感自由,思緒自由,正象是吹過瓦爾登湖面的風,他與風共游,讓內心的自由自然的生長,“自由的人不會成為自由的俘虜,他會以很謙虛的態度看待自由,而且會知道自由會超越自己,并不是他的功德使他與自由相配。他心中的自由像一粒種籽,長在未知的天里,隨風茁壯。”[13]在梭羅看來,只有這種自我、自由的廟宇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這種藝術才體現最高的真實,最高的真實就是人們從容生活時無為的所見所聞,只有這時,人們才會倍感永恒和絕對的存在。與之相比,普通人的生活中的恐懼和歡樂就算不了什么,它們只不過是這個絕對的存在的影子。在這種生活中,“人們會以開放的意識去接受現實的丑和惡,以寬松的心態去守護自己的夢想,把哭和笑都視為一種邀請。在這個時代的人眼里,世界已經不再是那個被鋼鐵、塑料和惰性石頭包裝著的怪物,它的神秘和神奇會逐步向人類獻露出來。”[14]只有開放的文化、真實的文化、永恒的文化才能稱得上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只有寬松的人生,開放的人生,消除了卑俗的人生,才稱得上是藝術化的人生。

梭羅的生活是一種融真善美為一體的生活,是一種消解了虛飾的簡樸的生活,是一種充滿著睿智哲思的生活,是一種洋溢著樂觀情趣的藝術化的生活。梭羅以自己的審美化的生活和實踐,向人們詮釋了什么才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這種藝術化的生存方式或許短暫,但它能使生命綻放一次燦爛,使感情澎湃一次潮汐,使思想放射一次光芒。這種生活,“簡單而安寧,如同大自然一樣,逐去我們眉頭的烏云,在我們的精髓中注入一點兒小小的生命。不做窮苦人的先知,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15]

注釋:

[1] 梭羅《瓦爾登湖》(徐遲譯),第5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2] 梭羅:《瓦爾登湖》,第21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3] 梭羅:《瓦爾登湖》,第4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4] 梭羅:《瓦爾登湖》,第5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5]《老子•八十章》

[6]《老子•十九章》

[7]《老子•二十八章》

[8]《老子•五十五章》

[9] 轉引自羅布特•N•威爾遜的《藝術家的人格》,《藝術的心理世界》,第236頁,阿恩海姆著,周憲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10]《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第324頁,聶振斌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 梭羅:《瓦爾登湖》,第6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12] 梭羅:《瓦爾登湖》,第207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13]《天心與人心——中西藝術體驗與詮釋》,第217頁,魏明德等著,商務印書館,2002年

[14]《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第500頁,聶振斌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15] 梭羅:《瓦爾登湖》,7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 事跡材料--用愛詮釋平凡人生

文章作者:鄧安良文章加入時間:2005年8月8日10:15

用愛詮釋平凡人生

南陽市宛城區鄧安良

在我人生的三十一個春秋中,最難忘的是2000年,那年10月,不滿18歲的我和39名熱血沸騰的青年人一起相聚在“河南省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的旗幟下,到國家級貧困縣進行農業衛生教育扶貧。在與貧困地區人民的交往中,在艱苦生活的實踐與磨煉中,我們用青春和熱情詮釋著青年志愿者的真正含義,我們用心靈與行動把“熱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帶到了走過的山山水水之中。

我工作的四棵樹鄉,交通不便,地處山區,人口少,條件差。駐隊所在的老莊村更是極為艱苦,我們四名支教隊員來到這里首先要解決吃飯、洗衣問題,駐隊所在沒有自來水,吃水要到200米外一個陡坡下的小山泉里挑,為了不麻煩當地的村民們,我拿起了從未見過的扁擔自己挑水,為了學習挑水,我的腳脖扭過、肩膀腫過、跟頭跌過、水桶也破過。我這個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獨生子,身上的嬌氣與脆弱在鍛煉和磨礪下被山風吹散了,被山泉洗退了,困難這個最好的教師也讓我體會到生活的真諦。雖然條件艱苦,但我的心是火熱的、充實的。是啊,因為這里的貧困和落后,才召喚我們青年志愿者為之奉獻、為之奮斗!

老莊村的塔園組是當地人都感到神秘的地方,三座大山讓那里的十幾戶人家幾乎與世隔絕,可那里還有一所小學校、有兩個年級的11個學生,由于條件限制,我不能在那里長期住下來,每個星期都要步行兩個半小時給11個學生上課。記得第一次進塔園時,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感到那個地方遠得仿佛在天邊,可真當我咬著牙來到這個曾被遺忘的角落時,回頭再看看走過的山路突然有一種征服自然的豪邁之情。就這樣來回50多里的山路我走無數次,每次帶給學生的是知識與希望,帶給自己的是激動和快樂。

我永遠也忘不了給學生們上的第一節課,孩子們不厭其煩地問我一個又一個新奇的問題。一個孩子問我:“老師,你們家住在城里,那你們家種了幾畝地?養了幾頭牛呢?牛是水牛還是黃牛?”還有孩子問:“老師你們家幾口人呀?為什么要住六層高的房子?”„„面對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目光,面對著這些我不知該怎樣回答的問題,我的心在隱隱作疼,我突然覺得自己就是一座橋,一座聯接著山里山外的橋,一座連著山里無奈與山外精彩的橋,我有責任向山里的孩子訴說本可屬于他的精彩。

回想起剛到倉房時,老鄉們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孩子呀,山里人都急著往外走,你們這些城里人為啥還要進來呢?在這樣的山溝里,外地人是連三天都呆不住的”??晌乙淮艟褪且荒暄?,沒有感到寂寞,沒有感到空虛,反而覺得時間為何如此的匆匆,如此的讓人戀戀不舍。尋找其中的原因,我想就像一位名人所講:誰能以深刻地內容充實每一個瞬間,誰就能無限的延長著生命,誰就能得到別人無法體會的快樂!

于是我回來了,帶著奉獻的快樂,帶著實踐后的收獲,帶著山區人民的深情,更帶著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回到了喧鬧的城市,回到了南陽市。志愿扶貧的日子呀,如同放電影一樣時常在我腦中回映,每年春節我都要回到那里看看那里的山水,聽聽那里的鄉音;而那份奉獻的愛則如銅鏡一般照著我每天的工作生活。仿佛我只有將這份愛不斷的延伸,才對得起自己火熱的心和沸騰的青春。

第五篇:公交駕駛員先進事跡:用奉獻詮釋人生

在我市公交線路上,有這樣一位女司機,十幾年來,她用奉獻詮釋著人生的真諦,把汗水灑在車廂,文秘資源網 營造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把關愛獻給乘客,溫暖著千萬乘客的心田。她所在的車組是市級“青年文明號”車組,是公司連年的“一八八”式車組,她連年被評為公司先進、局級先進,去年還被評為“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她就是13路2808號車駕駛員——崔占穎。

10米車廂濃濃情

小崔常說:“愛心是一個駕駛員最起碼的行為準則,一個駕駛員如果對乘客缺乏愛心,就很難做到優質服務。”當您乘上她的車,聽著她清晰親切的服務話語,看到她面帶微笑的服務,就會感到愛心在車廂蔓延。當老人乘車的時候,她會在攙扶老人上車的同時,禮貌地說道:“哪位師傅給這位老人讓個座位,謝謝!”老人坐下后,會親切地道一聲謝;當孕婦乘車時,她會給她找一個靠近窗戶較寬松的座位;當外地人乘車時,她會清楚、詳細地講清路線、方向、轉乘的車次,外地人在得到正確的引導后,會連連道謝。

在10米車廂里,小崔總是把乘客當親人一樣對待。

記得去年春節前的一個晚上,小崔從柏林南區開車返回的路上,從人民商場站上來一位頭上扎著白毛巾,大約有六十多歲的老大爺,當車到終點站時,老人還沒有下車的意思,小崔就說:“大爺,終點到了,您該下車了。”老人說:“我迷路了,從鄉下來看兒子,下了車又坐錯了汽車,繞了幾個圈不知道怎么走了。”在昏暗的路燈下,從老人那表情上,從老人那說話的聲音里,小崔知道他是那樣的焦急萬分,是那樣的不知所措。當時已是晚上九點多了,凜冽地寒風夾雜著冰涼的雪花在空中狂飛著,看著老人因寒冷而抖動著的身軀,小崔震憾了。當她從老人遞過的紙條上知道老人是去濱河小區時,毫不猶豫地說:“大爺,別著急,我送你去找您的兒子。”“好,好,好閨女啊!”當老人在濱河小區見到他的兒子時,說不清是溶化了的雪水,還是滾動的淚水,從老人的眼角流了下來。

她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愛心和崇高的職業道德,迎送著南來北往的乘客。

加重事業天平法碼

同事們把崔占穎比喻成一塊煤炭,它燃燒了自己,溫暖了別人,這確實是小崔生動的概括。

十幾年來,小崔總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車廂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小崔從小跟著姥姥長大,可當八十多歲的姥姥半身不遂住院時,她沒請過一天假,沒有因家中的困難缺過一個班,晚過一次點。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沒能見到老人最后一面。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小崔正是加重了事業天平的法碼。不幸一直跟隨著小崔,七月份姥姥病故,九月姥爺得高血壓住進了醫院,緊接著無兒無女的大伯又因急病離開了人世,這一連串的家庭不幸,給小崔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可她硬是把淚水往自己的肚里咽,給乘客們帶來了仍是親切的笑容,春風般的溫暖。

去年非典期間,小崔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放假在家,倒開水時,不小心燙住了腳,小崔給兒子上了藥,把兒子托給母親,又要返回工作崗位。兒子哭著拉住小崔的手說:“媽媽,你別去上班了,外邊多危險呀,你在家陪陪我吧,我疼!”看著兒子流淚的小臉,紅腫的腳,小崔眼里噙滿了淚花,兒子需要她,可千萬名乘客更需要她啊!越是在這危險時期,她越不能離開她心愛的乘客。小崔毅然地把兒子交給母親,重新返回了工作崗位。因為小崔非典期間的突出表現,她被評為了“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一花獨放不是春

崔占穎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光我一個人搞好優質服務不行,只有所有駕駛員能夠做到業務過硬,優質服務,企業才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高。”她經常和姐妹們交流經驗,把自己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的優質服務、安全行車方面的經驗無私地傳授給大家。讓大家共同提高。每次有新司機到她車上實習,她不但耐心細致地向他們傳授業務知識,更忘不了教他們如何做人。她說:“只有先做好人,才能服好務”。在她的幫助下,如今13路線上,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服務能手,許多新的先進車組。

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工作中,崔占穎把每一位乘客都當作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13路線的老乘客有給小崔送過月餅、粽子的,有給她送過喜糖的,夏天有給她送過礦泉水的,那份關懷和惦念給了小崔無窮的力量和極大的欣慰。就是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這些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乘客讓小崔明白了自己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追求。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愛心、真心,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華。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設施設備驗收制度下一篇:涉稅事項辦理指南

精品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