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顏真卿書法字帖大全

2022-11-25

第一篇:顏真卿書法字帖大全

五.顏真卿書法大全[2]

五.顏真卿書法大全[2] 《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縱28.2厘米,橫72.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9610.com

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涂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涂去改被脅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涂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涂去)。賊臣不(擁涂去)救。孤城圍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涂去)。泉明(爾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涂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涂去)?;甓兄?。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季明文稿》釋義

又稱《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50歲時書。計25行,共230字。

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聯結,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即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此稿厚重處渾樸蒼穆,如黃鐘大呂;細勁處筋骨凝練,如金風秋鷹;轉折處,或化繁為簡、遒麗自然,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連綿處,筆圓意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瀉千里。

二、開張自然的結體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格,變為寬綽、自然疏朗的結體,點畫外拓,弧形相向,顧盼呼應,形散而神斂。字間行氣,隨情而變,不計工拙,無意尤佳,圈點涂改隨處可見。在不衫不履的揮寫中,生動多變??梢詮娏业馗惺艿絼偭夜⒅钡念佌媲涓星榈钠鸱弯中?。行筆忽慢忽快,時疾時徐,欲行復止。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或縈帶嫻熟,或斷筆狠重;或細筋盤行,或鋪毫直下,可謂跌宕多姿,奇趣橫生。集結處不擁擠,疏朗處不空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計白當黑”之意趣。行與行之間,則左沖右突,欹正相生,或紐結粘連,或戛然而斷,一任真性揮灑。尤為精彩的是末尾幾行,由行變草,迅疾奔放,一瀉而下,大有江河決堤的磅礴氣勢。至十八行“嗚呼哀哉”,前三字連綿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達極點。從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風暴,其憤難抑,其情難訴。寫到“首櫬”兩字時,前后左右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風之中。長歌當哭,泣血哀慟,一直至末行“嗚呼哀哉尚饗”,令人觸目驚心,撼魂震魄。

三、渴澀生動的墨法。此稿渴筆較多,且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這一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于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于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涂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郁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在《書跋》中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書。”此評為歷代書家公認。原跡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歷代集評

《廣川書跋》 宋 董逌

峻拔一角,潛虛半股,此于書法其體裁當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側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書,而有人于此蓋盡之也。魯公于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持,望之知為盛德君子。嘗問懷素折釵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賊盡之矣。前人于其隱處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體又在八法六體之處,乃知書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體者也。

《跋》 宋 陳深

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云,書法至此極矣??v筆浩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蛉糇?,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于字畫無意于工而反極其工邪。蘇文忠謂:“見公與定襄五書草數紙,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夫。如公忠賢,使不善書,千載而下,世固愛重,況超逸若是,尤以寶之。

《跋》 元 張晏

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真妙見于此也。觀于此帖,真行草兼備三法。前宋名重當時。

《跋》 元 鮮于樞

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余家法書第一。

《跋》 元 陳繹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爾既事”字右轉,至“言”字左轉,而上復侵“恐”字,“有”旁繞“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適與褙紙縫合。自“爾既至澤”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跡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饗”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敘藁》哀樂雖異,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間,“嗟”字左足上搶處隱然見轉折勢,“摧”字如泰山壓底柱鄣,末“哉”字如輕云之捲日,“饗”字蹙衄如驚龍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 文徵明

元章獨稱《座位帖》,蓋嘗屢見,而《祭侄》則聞而未睹,今《寶章錄》可考,宜其并稱《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論顏書惟取其楷法遒勁,而米氏獨稱其行草,為劇致。山谷亦云,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禇、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蕭然出于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蓋亦取其行書之妙也。況此二帖皆一時藁草,未嘗用意,故天真爛漫出于尋常畦徑之外。米氏所謂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書法雅言》 明 項穆 行草如《爭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勁,豐麗超動,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 王頊齡

魯公忠義光日月。書法冠唐賢。片紙只字,是為傳世之寶。況祭侄文尤為忠憤所激發。至性所鬱結,豈止筆精黑妙,可以振鑠千古者乎。

《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吳德旋

慎伯謂平原《祭侄稿》更勝《座位帖》,論亦有理,《座位帖》尚帶矜怒之氣,《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憤激于悲痛之中,所謂言哀已嘆者也。

《祭侄文稿》小評 今人 郭子緒

書法創作,抒情是第一難事?!都乐陡濉份x耀千古的價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范。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都開歷史之先河,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體現出大膽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無以倫比的藝術家的魄力和胸懷。作品中所含蘊的情感力度強烈地震撼了每個觀賞者的心,以至于無暇顧及形式構成的表面效果。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結構。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曉的藝術訣竅,書法創作尤以情真思深為極致,撼動讀者心靈的妙筆必系于真情,神高韻遠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謂藝術價值的創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結構所無法包含的獨立存在。它既是物質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體現在書法創作中,往往是其它東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獲得?!都乐陡濉氛沁@樣的作品。它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真摯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緒,它好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一閃即逝,不可復得。

人世間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藝更是如此。羅馬時代郞加納斯在他的古典文藝理論名著《論崇高》中提出崇高風格的五個來源時也曾強調了這一點,他說:“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莊嚴偉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強烈而激動的情感。”并說:“激情對創作和風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個結構堂皇卓越。”

書法創作,正是以情感主運筆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驅使,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蘊是融情入書的結果,“情不真則物不能依而變,情不深則物不能引之起”(劉永濟《詞論》)。唯至情、至才、極思,“情方得以暢宣,物方得以具露。”尤其觸物類情而發于不自覺者,更能創造出生動感人和新奇美妙的作品。故至上之佳作,必系于深情,筆雖簡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真,其感人的程度決定于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力度。

《祭侄稿》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杰作,是心靈的奏鳴曲,是哀極憤極的心聲,是血和淚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狀態下的無意識的表現手法使作品產生出無比優美的藝術效果。“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述說心中的悲憤,他不是在搞藝術創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語地傾吐,話說完了,作品也寫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遠也不可能重復的杰作就這樣產生出來。這正是創作成功的秘訣,也是經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生創變突破的實例。

其線的質性遒勁而舒和,與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無間,此尤為難能可貴。在書法技巧中這是最難的技巧。在中國書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為遒勁,且和潤。所謂“干裂秋風,潤含春風”,也唯此作品能當之。元代鮮于樞評此作為天下第二行書。“天下第一行書”已被王羲之《蘭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實,《祭侄稿》當為天下第一行書?!都乐陡濉肥菬o法之法,直抒胸臆,無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蘭亭序》雖也無上高美,但畢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東方朔畫贊

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自署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二月立。 晉 夏侯湛文,顏真卿楷書,碑陽額為其篆書。碑陰記為顏真卿撰文并楷書,額為其隸 書。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陽、碑陰各15行,碑側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 東陵縣,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9610.com(圖片轉自硯藏網)

唐開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韓思復曾銘石立于東方朔神廟前。 天寶十三載 ( 754年)顏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訪使東平王安祿山為探察顏氏虛實,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監察御史閻寬、李史魚、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顏真卿 與之狎游此廟。見其碑文磨損不堪,感嘆之余,揮毫依舊文重書,復刊于石,并撰 碑陰記,以抒對東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鐫刻完工時,正值安祿山反叛,石刻被藏匿 土中。十余年后,由別駕吳子晁起立于廟前。

顏真卿書此碑時46歲,正值壯年,神明煥發,意氣干云,頗為后世珍重。

此碑精拓本鮮見。宋拓本剜鑿甚少,損字可辨,碑陽“頡〓”之“頡”左上與 “頏”字均未損。“跆藉 勢”之“ ”字未剜成“貴”。“京都”二字損壞不甚。 “既濁能清”之“濁”字未損。碑陰“瑯邪”二字未損。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貴”。由于此碑石質粗劣,隨著時間延移剝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幾不可 識。有翻刻本,其中亦有精良者。

爭座位帖

又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書于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顏真卿與尚書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書信手稿。傳有七紙,約64行。信中直言指謫郭英乂在兩次隆重的集會上藐視禮儀,諂媚宦官魚朝恩,以致禮遇高于六部尚書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為此顏真卿引歷代及唐代成規抗爭之,寫下此長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魚朝恩在當時是一個大權在握、驕橫跋扈、朝野側目的人物,顏真卿的斥責打擊了他的囂張氣焰,所以世人稱此書稿為《爭座位帖》。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 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

米芾在《書史》中說:“《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此帖在顏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 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蘇軾曾于北宋長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

此帖原為北宋長安安師文舊物,曾刻以傳世。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財,真跡一剖為二。其后又進入內府,不復外見。內府亦輾轉不知所終,遂世無見真跡者。原跡已佚。而安師文以真跡模勒刻石,其刻石今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豎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書,各36 行。 此刻石世稱“關中本”、“陜刻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跡失傳,好事者皆以該本為據輾轉翻刻,傳世摹勒翻刻計有12種之多。故傳世諸本以其最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傳,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鳳。其中以國家圖書館館藏北宋帖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上海圖書館藏南宋拓本比較有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局部放大

上海圖書館藏南宋關中本

上海圖書館藏南宋關中本43行“出入王命” 之“出”字完好無損,當為南宋所拓。原被剪裱成小開本,后復原。末有清何紹基手書小字長篇詩跋。(上海圖書館)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本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本

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資料由逍遙法外提供)

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資料由逍遙法外提供) 拓本一: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密碼9610.com)

拓本二: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本(密碼9610.com) 拓本三: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密碼9610.com)

釋文;十一月 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邢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謹奉寓書於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閣下,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謂不朽。抑又聞之,端揆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業,當人臣極地。豈不以才為世出,功冠一時。挫思明跋扈之師,抗回紇無厭之請,故得身畫淩煙之閣,名藏太寶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則美矣,然而終之始難。故曰: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刹毁討趾?書曰:爾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爾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能。以齊桓公之盛業,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鹬畷?,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節未路之難也。從古至今,自我高祖太宗已來,未有行此而不理,廢此而不亂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與兩省三省已下常參官并為一行坐,魚開府及仆射率諸軍將為一行坐,若一時從權,亦猶未可。何況積習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父子之軍,破犬羊兇逆之眾,眾情欣喜,恨不頂而戴之。是用有興道之會,仆射又不悟前失。徑率意而指麾,不顧班秩之高下,不論文武之左右,茍以取悅軍容為心。曾不顧百寮之側目,亦何異清畫攫金之士哉?甚非謂也。君子愛人以禮,不竊見聞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真卿偶聞軍容之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況乎收東京有殄城之業,守陜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豈獨有分於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於心。固不以一毀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泊其志哉。且卿裏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長幼。故得彝倫敘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仆射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侍郎自為一行,九鄉三監對之,從古以然,未嘗參錯,至如節度軍將,各有本班卿監之班。將軍有將軍位,縱是開府特進,并是勛官,用蔭即有高卑,會燕合依倫敘,豈可裂冠毀冕,反易彜倫,貴者為卑所凌,尊者為賤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聞。如魚軍容階雖開府,官即監門將軍,朝廷列位,自有次敘,但以功績既高,恩澤莫二,出入王命,眾人不敢為此,不可令居本位,須別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師保座南,橫安一位,如御史臺眾尊知難事御史,別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時,開府高力士承恩傅宣,亦只如此橫座,亦不聞別有禮數。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輔國倚承恩澤,徑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愿仆射與軍容為直諒之友,不愿仆射為軍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誤欲令左右承勾嘗尚書,嘗時輒有訓對。仆射恃貴,張目見尤,介眾之中,不欲顯過。今者與道之會,還爾遂非,再謁八座尚書,欲令便向下座。州縣軍城之禮,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應若此。今既若此,仆射意只應以為尚書之與仆射。若州佐之與縣令乎?若以尚書同于縣令,則仆射見尚書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廳齊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書令與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階,六朝尚書并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類。尚書之事仆射禮數未敢有失。仆射之顧尚書,何乃欲同卑吏?又據宋書有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國家始升,別作二品。高自標致,誠則尊崇,向下擠排,無乃傷甚況再於公堂,猲咄常伯,當為令公初到,不欲紛披,黽勉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紀綱,須共存立,遇爾隳壞,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電含怒,責轂彜倫之人,則仆射其將何辭以對。

附錄:震魂懾魄的行草書巨卷交響── 顏真卿《爭座位帖》 祭伯父文稿《祭伯父文稿》宋甲秀堂拓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由書友逍遙法外掃描制作)

又稱《告伯父文稿》,全稱《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書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書,文稿一篇。凡36行,計410字。原刻早佚,見宋《甲秀堂帖》本。此稿與《祭侄稿》、《爭座位帖》世稱“三稿”。

是書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顏真卿被酷吏唐誣劾, 以蒲州刺史左遷饒州刺 史,途經洛陽時,倉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此文稿與祭侄稿書法相同,一氣相通,而頓挫郁勃似稍遜之。

劉中使帖

顏真卿《劉中使帖》約書于大歷十年(775年)。墨跡。行書,信札。28.5×43.1厘米。凡8行,計41 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又稱《瀛州帖》,著錄首見宋《宣和書譜》,無書寫年月?!秳⒅惺固肥穷佇胁輹凶煮w最大的。文曰:“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吁足慰也。”

是帖流傳有緒。據《清河書畫舫》:“顏真卿大字《瀛州帖》,為宋宣和御府 故物,元初藏張可與家。”又據帖后王芝題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王芝曾從張嘯江處以陸柬之《蘭亭詩》、歐陽詢《卜商帖》易得。明嘉靖間歸項元汴“天籟 閣”,后輾轉落入廠肆。民初歸李石曾。帖內鈐有“三槐”、“悅生”二半印,“ 紹興”、“張晏私印”、“王芝”、“項元汴印”等鑒藏印。后有元王英孫、鮮于 樞、張彥清、白湛淵、田師孟及明文衡山、董思白等題識。明《戲鴻堂》帖亦有刻入。

劉中使,名劉清潭。大歷十年(公元七九四)投降朝廷的前安祿山、史思明部將田承嗣又發動叛亂,占據瀛州等地,又派盧子期圍瀛州,朝廷派兵攻擊,吳希光投降,盧子期被擒押解京師,于十一月處死。當時顏真卿年已六十七歲,時在湖州任上,聽到唐軍兩次軍事勝利消息傳來,情緒激昂,書寫了此手札。手札中未提盧子期處死,故應是是年十一月前寫的。

這件作品,歷來為書家們所重。元代鮮于樞評論說:“英風烈氣見于筆端”張宴也稱贊說:“觀其運筆點畫,端有聞捷慷慨效忠之態”。 明代文徵明認為在顏書存世墨跡中“此帖為最”。全帖氣勢磅礴, 筆力縱橫矯健,呈現出一股英氣豪爽之風度,運筆強勁秀拔,字與字之間的轉筆處,時有牽絲實連,時有筆斷意不斷,運筆流暢,一氣呵成。“耳”字末筆拖長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線條一抒為快。且情無盡,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線條更加遒逸聯綿。第五行二字相聯,六行三字相聯,七行四字相聯,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稱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別有異趣”。 釋文:

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吁足慰也。 附錄:片紙千金的《劉中使帖》

乞米帖顏真卿《乞米帖》

約書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書,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計44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

據宋歐陽修《集古錄》云:“此本墨跡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嘗模帖刻石遺于朋友。”米芾《寶章待訪錄》云:《乞米帖》“真帖楮紙在朝請郎蘇 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關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拓本。此卷古玉軸,縫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后真跡迷失??梢姳彼螘r,已有臨拓本傳世?!吨伊x堂帖》不見“舜元”字印及諸人題跋,當是以模本入石者。

湖州帖顏真卿《湖州帖》(宋仿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紙本 縱27.6厘米 橫50.2厘米 局部放大

是帖無書寫年月。帖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諸州水,并湊此州入太湖, 田苗非常沒溺,賴劉尚書□□,以此人心差安。不然,僅不可安耳。真卿白”考顏真卿于 大歷七年十一月委以湖州刺史,次年一月到任,直到大歷十二年八月卸任,召為刑部尚書,在湖州計六年?!杜f唐書》卷三十七《五行志》載:大歷十年“七月己未 (廿八日)夜,杭州大風,海水翻潮,飄落州部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戶,死者四百余人,蘇、湖、越等州亦然。”關于杭、湖、蘇、越因海嘯而引起 的水患,新舊《唐書·代宗紀》及《古今圖書集成·水災部》都有詳略不等的記載。 劉尚書即劉晏。劉晏在大歷八年到十二年為尚書之職。“劉尚書”下不清二字,應 是“安撫”。故此可知顏真卿此帖書寫于大歷十年(775年)七月以后至年底前。

此帖曾經宋宣和內府、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則之,清梁清標、安歧、清內府 等收藏。帖內鈐有“政和”、“紹興”、“秋壑圖書”、“歐陽玄”、“項元汴印” 、“梁清標印”、“安儀周書畫之章”等鑒賞印。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有刻本, 明《快雪堂帖》曾刻入。

此帖又稱《江外帖》,著錄首見《宣和書譜》。今人徐邦達說,此帖用筆側媚 多姿,完全不像顏書中鋒多“屋漏痕”之意,但和米芾行書很接近,從書體上來看, 完全可以定為米書。

竹山堂連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人臨墨跡本

傳本。墨跡本,顏真卿書,原跡早佚,傳世者為唐人臨本。絹本,原是屏風, 后割為冊頁,28.2×13.7厘米,計15頁,頁6行,計298字。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9610.com

又稱 《竹山潘氏堂聯句》。此帖著錄首見《宣和書譜》。為顏氏與諸友人于竹山堂作詩聯句。書法端嚴渾厚,雖乏顏書磅礴之勢,但楷則猶存。有“紹興”、“緝熙敬止”、“希世之書”、 “御府之印”、“容齋清玩”、“晉府圖書”、“ 玉張氏”、“王世懋印”、“ 蒼嚴”、“安儀周家珍藏”、“鐵保私印”、“葉公綽”等鑒藏印。帖前有標簽“ 顏魯公竹山連句詩帖”。帖后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鐵保三家題跋。曾經南宋高宗 紹興內府、明晉王府、清梁清標、安歧等收藏。明王世貞《 州續稿》、清安歧《 墨緣匯觀》等著錄。 送劉太沖敘送劉太沖敘

書于大歷七年(772年)。拓本。行書,序文。35.6×16.5厘米。凡22行,計159 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真跡著錄首見宋米芾《書史》,系顏真卿送劉太沖西游時所作。劉太沖為顏真卿天寶末年平原舊友,廣德元年吏部屬吏,宣城陳留人蕭穎士子弟,劉太真之兄。據米芾《書史》記載,此帖真跡原為王欽臣故物,后為唐所得,將其中“ 才不偶命,而德其無鄰”一行字剪去,而《忠義堂帖》卻依然留存。此序首末皆有缺字,可見當時真跡就已經損泐?!吨伊x堂帖》起首所缺“劉太沖者彭”五字,由朱筆小字校補,序末也有朱筆題跋六行,均為清人孫承澤手筆。

分頁瀏覽[1][2][3][4][5][6][7] 讓憲部尚書表

《顏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讓憲部尚書表》為唐肅宗授顏真卿為憲部(即刑部)尚書時,顏真卿自薄自謙、表示辭讓的奏章。時間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為安史之亂爆發后17個月后。顏真卿在此表中對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謙讓,以為此乃人臣本分。而對棄郡卻抱著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則有必賞之令”。全文共 615字。因現存刻石多種,分居各地,未能得到書法史學界重視,原因之一就是版本大同小異,以拓傳拓,以訛傳訛,頗失顏書風貌,未能顯現顏書風韻。不論筆法與刻工與《爭座位稿》大相徑庭?!稌v橫》網站2005年推出的《讓憲部尚書表》殘卷在很多方面出色地表現了顏真卿書法藝術特點,加之精湛的刻石藝術,高度忠實地再現了顏真卿墨跡本涵蓋的信息。應列為顏真卿行書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雖為殘卷,不失為一件難得的對顏真卿書法藝術研究文獻的重要補充。 讓憲部尚書表(釋文)

臣真卿言:臣聞無功受賞,為善不勸;有罪不罰,為惡罔辨。陛下克復之期,匪朝伊夕。至如賞罰二柄,事在必行,茍或不明,於何取則?臣以愚懦,叨守平原。屬逆賊安祿山背叛圣恩,擾犯河洛。臣堂兄杲卿,以常山太守首開土門,臣與河北諸郡因之固守。人臣本分,夫有何功?上皇授臣戶部侍郎兼知招討采訪等使,已失人望。緣賊未滅,遂不敢辭。又令李光弼、郭子儀、賀蘭進明等,與臣計會,同討兇逆。三數月間,河北向定。屬潼關失守,大駕西巡,光弼等卻入土門,諸郡危逼。陛下御極,又錄臣無功,寵以非次,常伯亞相,一時猬集。兄允南、弟允臧等,連榮臺省,一男三侄,皆授好官。在臣一門,叨幸斯極,殞身碎首,無以上報。臣常使判官鉅鹿郡南和縣丞賈載、侄男永王府典軍廣成,及行官鄧昌珍、楊神功、裴法成等十馀人,將彩物絹帛,相繼渡海,與劉正臣計會,共和兩蕃。正臣等克期南來,行已有日。屬逆賊史思明、尹子奇等乘其未至,悉力急攻,諸郡無援,相次陷沒。皆由臣孱懦無謀,致此顛沛,誠合殉命危難,死守孤城。以為歸罪闕庭,愈於受擒賊手,所以亻黽亻免偷生過河。緣劉正臣使楊神功將牒與臣,索兵馬及盤瓶錦帳,令應接奚契丹等。不與其勾當,伏恐陛下貽憂。又恩敕先超授吳郡司士鄭毓樂安郡太守,令於江淮南兩道度僧道,取錢與臣召募士馬,令應接河北。臣由此未獲即赴行在,遂至廣陵、丹陽等郡,各與采訪使計會,竟不得兵馬。即累奉圣旨,許臣入奏。行至武當郡,又奉恩命,除臣憲部尚書,兼令使者送告身與臣。捧戴殊私,不任惶懼。陛下縱含宏善貸,不忍明刑,在臣冒至深,胡顏自處。臣忝為大臣,系國休戚。損臣益國,臣受其益;損國益臣,臣受其損。若受任失守,還朝屢遷,示國無刑,於臣大損。非敢外飾,實披至誠。又臣名節雖微,任位頗重。為政之體,必在律人,恩先逮下,罰當從上。今罪一人,則萬人懼。若怙於寵,四海何瞻?伏愿陛下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則知有必賞之令,寵榮過於尚書遠矣。無任懇悃之至。 *紅色字體為原拓內容

第二篇:對外漢語教學:書法之“ 顏真卿”

中國四大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頫。

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諸遂良、虞世南、薛稷 。

宋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衛夫人(女,傳為王羲之之師)。

顏真卿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東晉衛夫人《筆陣圖》:”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但是顏魯公的書法雖然肥厚,但是豐潤飽滿,端莊尊重,絕對不是所謂的"墨豬",顏體楷書,于圓滿中見筋骨,筆力雄健,力沉勢足,大氣磅礴,樹立了一代新風。如果說在中國書壇上還有誰能和書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話,也只有顏真卿有這個聲望與影響力了。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

殷亮:“昨段秀實奮身擊泚首,今顏真卿伏縊烈庭,皆啟明君臣,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

裴敬:“以忠烈稱者,顏魯公、段太尉。”

劉昫等《舊唐書》:“國,是武之英也;茍無楊炎弄權,若任之為將,遂展其才,豈有朱泚之禍焉!如清臣富于學,守其正,全其節,昌文之杰也;茍無盧杞惡直,若任之為相,遂行其道,豈有希烈之叛焉!夫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德宗內信奸邪,外斥良善,幾致危亡,宜哉。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二君守道歿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自古皆死,得正為順。二公云亡,萬代垂訓。”

王夫之:“顏魯公謂盧杞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趙冢宰以魏廣微叔事逆奄,而歡曰:“昆溟無子。”魯公陷死于賊中,冢宰沒身于遠戍,取禍之繇,皆君子之過也。”

蔡東藩:“拚生一擊報君恩,死后千秋大節存。試覽《唐書》二百卷,段顏同傳表忠魂。”“顏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脅迫,且累叱四國使臣,直聲義問,足傳千古。至朱泚竊據京城,復有段秀實之密謀誅逆,奮身擊笏,事雖不成,忠鮮與比。唐室不謂無人,誤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故本回可稱為顏段合傳,其余皆主中賓也。”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詩文后人編輯有《顏魯公文集》15卷。

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念碑文》,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見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感應中所見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稌嫲稀罚罕亲?。 “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

第三篇:書法大家顏真卿與茶圣陸羽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許志杰

大凡稍微有一點關于中國書法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顏真卿這個名字。他書寫的楷書被稱為顏體,與歐陽詢的歐體、柳公權的柳體、趙孟頫的趙體共同構成中國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要想在日后的書法創作中有所作為,不把這三體練透練孰,那是癡人說夢??赡苓€有很多人不清楚,顏真卿先生是一位山東老鄉,祖籍在瑯琊臨沂,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市。他的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時期的著名學者,留下了《顏氏家訓》一書,至今為人傳誦。后來祖上搬到了大唐首都京兆萬年,顏真卿就在那里出生。大概還有人不知道,顏真卿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還是大唐時期著名的朝廷官員,考取進士后曾四次被任命為御史,先后任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撫州刺史以及湖州太守。就是在顏真卿任湖州太守時,結識了居住在湖州創作《茶經》的陸羽,成為好朋友,對中國茶道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應該是顏真卿對中國文化發展做出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可與他的書法齊名。

陸羽在湖州一帶住了30多年的時間,影響世界的《茶經》一書就是在湖州創作完成的?,F在的湖州地區有很多和陸羽有關的事、跡、史,盡管大都是今人為紀念茶圣而在近些年興建的,但也是對這位偉大人物的崇敬。如湖州地區屬下的長興縣建了聲勢浩大的大唐貢茶院,內有陸羽閣,此地則被稱做“茶人圣地”。而在湖州城區不遠的妙西鎮專辟“陸羽茶文化景區”,根據傳說修造了陸羽墓、皎然塔、三癸亭。靜立此處,山巒環抱之中,寂靜如夜,遠處村民們砍竹子的聲響,清澈入耳,看得出當地人對陸羽思想的學習還是相當到位的。

皎然是一位僧人,本姓謝,名清晝,住持湖州妙峰山的妙喜寺。根據現在的資料查證,皎然是中國第一位提出“茶道”這個詞的學者,其著作有《杼山集》、《詩論》、《詩式》。在一首題為《飲茶歌崔石使君》的詩中,他這樣寫道:“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熟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于是茶道大行。皎然與顏真卿、陸羽往來頻繁,主要是喝茶論道,趣味相投。如果說是皎然提出了“茶道”一說,那么,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則是確立了茶道的表現形態,詮釋了茶道的精神實質。宋徽宗趙佶進一步發揮,用“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八個字,簡單明了概括了茶道的本源,也是第一人。

皎然圓寂于妙喜寺,靈塔為皎然塔。陸羽生前曾幾次提出要求,自己死后葬在皎然塔傍邊,以此紀念他和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情誼之深可見一斑。但是,陸羽死后到底葬在了哪里,后人不知其詳。皎然塔早已被毀,現在所見之塔是2007年重建。陸羽之墓也是近些年完成的,倒是新建之陸羽墓隨了他老先生之愿,就在離皎然塔不遠處。據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座陸羽之墓也建在附近處。雖有爭寵之嫌,但都是后人孝敬之為,卻一樣令人感動。

在妙峰山的半山腰,有一座“三癸亭”,相傳原亭為顏真卿所建,我們現在看到的也是前幾年的作品。顏真卿為什么建“三癸亭”,說起來的原因是唐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時任湖州太守的顏真卿邀請陸羽、皎然等江東文人在妙喜寺修撰《韻海鏡源》。癸丑年的春天該書完成,作為紀念,顏真卿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于唐大歷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告成。而這天正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顏真卿將其命名為“三癸亭”。

顏真卿活著的時候,他的老家瑯琊臨沂還沒有開始茶樹的種植,也僅僅剛有了飲茶的習俗,但茶葉多是來自他做官的江南一帶。所以他沒有陪著陸羽、皎然等茶界達人,到老家一逛。當然,他也不會想到一千多年以后的瑯琊臨沂老家,已經是茶樹滿山,茶香天外,成為產茶良地。臨沂不單是書圣之鄉,還應該是茶圣老家„„茶圣老家歡迎您。

第四篇:《勸學》顏真卿

勸 學

qīng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釋】:

三更燈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老了,頭發白了,這里指老年。 方:才。

第五篇: 讀《顏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濤

我雖酷愛書法,但對書法知識知之甚少,今日讀《顏真卿》,深有感觸,大為仰慕,讀《顏真卿》有感。

我最初學也最擅長的字體便是顏體,每次翻開《勤禮碑》,流連于那豐腴端莊的碑文,我便會猜想顏真卿的樣子——他一定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文弱書生吧??墒?,走進《顏真卿》,我才發現,我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

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讀后感 )顏真卿26歲中進士,后因仰慕張旭,初涉官場的他毅然辭官意欲求學于張旭,豈料未得張旭賞識。他并不甘心,于37歲時再次辭官拜訪張旭,終得其口授書法要訣,從而在書法上有了飛躍。“學而優則仕”,在那樣的年代,有哪個書生不以謀得一官半職為榮?而顏真卿卻為了心儀的書藝兩次辭官,這種為追求理想而放棄名利的行為,怎能不讓人為之贊嘆?

他是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安史之亂”期間,他義憤填膺,毅然擱筆從戎,后被推為盟主,統兵二十萬,橫絕燕趙,大震軍威,捍衛國家尊嚴。誰能想到,顏真卿居然還是一位戎馬倥傯的大將軍,長期馳騁沙場的他,居然能將書法技藝練得如此爐火純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盛譽,恐怕與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個視死如歸的愛國者。顏真卿一生最壯烈的一幕,是他在晚年與李希烈的斗爭。李希烈叛變,朝廷受挑撥竟派以75歲高齡的顏真卿去勸降。他明知此去兇多吉少,卻大義凜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祿誘惑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絞刑架等酷刑來威嚇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聲痛斥李希烈不忠不義、大逆不道,最終被縊殺,為國捐軀,其赤膽忠心彪炳史冊。

他是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晚年的書法藝術臻妙絕頂,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徹悟,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斑駁血淚,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讀后感《讀《顏真卿》有感》。

顏真卿的書品和人品,萬世景仰。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初二(20)班

點評:

人的閱讀,與其興趣愛好有關。小作者愛好書法,當然就特別關注書法名家了?!额佌媲洹愤@部傳記,對于多數同齡人來說,是沒有閱讀過的。這篇讀后感先寫自己閱讀《顏真卿》后的大體感受——“深有感觸,大為仰慕”,“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主體部分各個段落均運用“總分”的結構形式,從不同角度對顏真卿進行了具體的介紹,讓讀者對顏真卿也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文章結尾一段總結上文,點明景仰之情。

指導教師:周禮華

《讀《顏真卿》有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下一篇:中班班主任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