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身殘志堅名人故事50字

2023-06-26

第一篇:身殘志堅名人故事50字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1000字]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邰麗華兩歲時,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那以后,

她陷入了無聲世界,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

的游戲,她才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傷心地哭了。 為此,父親帶她輾轉武漢、上海、北

京等地求醫問藥,只要聽說哪里有一線治療希望就不會放過,但始終不見好轉。眼看要滿7歲

了,父母將她送人市聾啞學校學習。

舞蹈使邰麗華品嘗到無窮的歡樂,但她知道,在現代化的今天,知識對于一個人的重要。17歲

那年,她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上大學。于是她又將自己練舞的倔勁放在學習文化課上,1994

年如愿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如今,邰麗華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的臺柱子。她不僅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隊隊長,

出任了中國特殊藝術協會的副主席,同時她也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

個國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劇照總是出現在藝術團宣傳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

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

“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

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

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

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

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

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

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

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

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

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

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

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

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

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

他是真正的強者。

華羅庚

華羅庚初中畢業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

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

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

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

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

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

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

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張海迪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

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

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

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

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

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創作了《向天

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為山東省作家

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

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霍金

霍金十

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

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

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

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

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

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

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

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

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

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海倫凱勒

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

殘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

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后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于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么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并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了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志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后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桑蘭

桑蘭,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后,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后,她也絕不后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第二篇: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精選)

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你就必須不斷地努力,多看一些書,多學習一些知識,這樣獲得成功的幾率才會比較高。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篇一:

范仲淹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篇二:

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錐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篇三: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篇四: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50字篇五: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柜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

他勤于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學家。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寫詩飲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怎么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云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么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巖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饑;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回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谷,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致,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只小船,一位須發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仆仆、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么,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么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吹嚼畎缀瓦@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游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巖,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里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

第三篇: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邰麗華

邰麗華兩歲時,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那以后,她陷入了無聲世界,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的游戲,她才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傷心地哭了。 為此,父親帶她輾轉武漢、上海、北京等地求醫問藥,只要聽說哪里有一線治療希望就不會放過,但始終不見好轉。眼看要滿7歲了,父母將她送人市聾啞學校學習。

舞蹈使邰麗華品嘗到無窮的歡樂,但她知道,在現代化的今天,知識對于一個人的重要。17歲那年,她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上大學。于是她又將自己練舞的倔勁放在學習文化課上,1994年如愿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如今,邰麗華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的臺柱子。她不僅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隊隊長,出任了中國特殊藝術協會的副主席,同時她也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個國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劇照總是出現在藝術團宣傳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1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后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并且又聾又啞了。由于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里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后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身殘志堅的人。

2

貝多芬的故事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

3 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華羅庚

華羅庚初中畢業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4

張海迪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5

霍金

霍金十

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6

桑蘭

桑蘭,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后,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后,她也絕不后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7

第四篇: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邰麗華兩歲時,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那以后,她陷入了無聲世界,自己卻茫然不知。直到5歲,幼兒園的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辨別聲音的游戲,她才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她傷心地哭了。 為此,父親帶她輾轉武漢、上海、北京等地求醫問藥,只要聽說哪里有一線治療希望就不會放過,但始終不見好轉。眼看要滿7歲了,父母將她送人市聾啞學校學習。

舞蹈使邰麗華品嘗到無窮的歡樂,但她知道,在現代化的今天,知識對于一個人的重要。17歲那年,她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上大學。于是她又將自己練舞的倔勁放在學習文化課上,1994年如愿以償地考取了湖北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如今,邰麗華成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的臺柱子。她不僅擔任了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隊隊長,出任了中國特殊藝術協會的副主席,同時她也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個國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劇照總是出現在藝術團宣傳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后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并且又聾又啞了。由于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里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后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這種努力上進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效法,海倫凱勒真可算是個身殘志堅的人。

的故事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華羅庚

華羅庚初中畢業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張海迪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霍金

霍金十

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海倫凱勒:

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后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于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么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并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了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志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后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桑蘭

桑蘭,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后,

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后,她也絕不后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第五篇: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和勵志故事,中國勵志人物里,華羅庚,張海迪,桑蘭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而在外國名人故事里,貝多芬,霍金,凱勒的勵志故事也讓我們80后一代懂得,什么叫堅強,一起來看看這些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華羅庚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華羅庚初中畢業后,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桑蘭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桑蘭,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后,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后,她也絕不后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霍金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霍金十

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后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于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么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并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了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志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后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上課不說話保證書50字下一篇:臨床檢驗15項質控指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