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2023-06-25

第一篇: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廣東省深圳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四單元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課時同步練習 新人教版

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選擇題

1.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A. 武力解決

B.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 國共合作 D. 民族區域自 【答案】B 2.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改革開放以來,有利于國家統一的因素不斷增強,這些因素包括 ①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②香港、澳門順利回歸與繁榮發展 ③海峽兩岸實現“三通” ④祖國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陸》反映了他渴望 A. 兩岸對峙 B. “臺灣獨立” C. 祖國統一 D. 反攻大陸 【答案】C 4.198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在談話中提出:“國家實現統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這一主張 A. 蘊涵了“一國兩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實行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C. 提供了港澳回歸的法律依據 D. 直接推動了“九二共識”的達成 【答案】A 5.1979年元旦《人民日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說:“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 宣布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B. 臺灣可以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C. 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的外交事務 D. 歡迎臺灣各界為統一獻計獻策 【答案】C 6.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充分肯定了五年來對臺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 “一國兩制” D. 社會主義制度 【答案】B 7.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這表明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構想是 A. 武力統一 B. “一國兩制” C. “一邊一國” D. “一中一臺” 【答案】B 8.近幾年來,兩岸關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實現“大三通”共同抗議外國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共同應對自然災害國共兩黨高層持續良性互動,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8~2012年兩岸貿易總額達5 542.7億元等。這些變化充分說明 A. 祖國統一的阻力已經完全消除

B. 和平發展、中華民族復興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C. 兩岸相互交流僅限于經濟領域 D.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已變為現實 【答案】B 9.江澤民同志曾這樣評價“汪辜會談”:“汪辜會談是成功的,它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這里的“歷史性一步”是指 A. 就開展兩岸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 B. 為海峽兩岸的政治對話創造了條件 C. 促使臺灣當局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D. 對遏制“臺獨”勢力的擴張起到了積極作用 【答案】A 10.2013年4月29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鶗e辦的紀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會上指出,該事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開啟了以談判化解敵意、以協商取代對抗的歷史新局面。“該事件”是 A. 汪辜會談 B. 海協會的成立 C. ?;鶗某闪?D. 八面主張的提出 【答案】A 11.1987年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的標志性事件是 A. “一國兩制”的出臺 B. 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

C.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D.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 【答案】C 12.改革開放以后,形成對臺基本方針是 A. 一個中國原則 B. “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 C. 和平解放 D.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學以“祖國統一”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活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解答下列問題。 【圖文識讀、史實回顧】

材料一:為進一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提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據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整理

(1)圖片中儀式與什么重大事件有關?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一事件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熱點關注

歷史探究】

材料二:馬英九呼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

臺灣?;鶗裉炫e辦25周年回顧與展望論壇,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致辭時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F狀”,不要讓前人心血付諸東流。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03月10日)

(2)聯系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識”是指什么?當前什么因素威脅兩岸和平?

材料三:海峽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統計表

(3)材料三海峽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發生什么變化?這對解決臺灣問題有何意義? 【以史為鑒

歷史感悟】

(4)綜合上述史實,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1)香港回歸祖國。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大陸和港澳同胞渴望回歸。(答兩點即可)

(2)1992年,大陸海協會與臺灣?;鶗_成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獨(或臺獨、國際反華勢力)。

(3)近十多年以來,兩岸經貿、人員往來持續增長、更加頻繁。為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解決領土主權問題的根本原因;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歷史將證明臺獨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敗的。(任意兩點)

第二篇: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掌握黨和政府對臺政策變化和海峽兩岸交往的重要史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客觀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海峽兩岸關系變化,培養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查閱資料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培養獲取歷史信息,處理歷史信息,史論結合地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我黨與時俱進的對臺方針,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國家、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通過學習使學生認清少數臺獨分子欲把臺灣從祖國分離出去的圖謀,他們的圖謀是不得人心的,最終會失敗的,從而樹立起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圖文并重的方法,通過表格來理清學生的頭緒。同時還會有學生自己的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個體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

難點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對于這個名詞,學生可能不能夠完全理解其中的科學性和偉大性。我的突破方法是:創設情境,音樂渲染,最后師生共同感受和平的含義和偉大,同時理解“一國兩制”的科學。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著名指出“對學生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課堂導入幻燈片展示余光中的《鄉愁》這篇詩歌。在曲子的略微哀傷的氛圍中師生一起齊聲朗讀。之后教師就順勢提出問題:①從詩中你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情懷?②詩中最后一句“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什么呢?③詩中反映了海峽兩岸“現在”處于一種怎么樣的狀況呢?通過學生自己的回答闡明本課學習的內容,進入到新課的學習。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教師用課件出示自學題目,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整理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1.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為什么說臺灣是祖國的寶島? 2.臺灣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3.各個時期黨和政府對臺灣的重大政策。 4.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三)匯報交流,整合信息 學生匯報自學成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合信息,合作學習。 1.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出示《中國地圖》)

提問:請同學們看地圖,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學生回答; 提問:提到臺灣,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稱之為──“祖國的寶島”,請同學們細細品味“祖國的寶島”一詞,它包含哪些含義?學生回答;

提問: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史實證明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么說臺灣是一方寶地? 學生回答。

以上問題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總結,最后用一首詩概括臺灣與大陸的淵源從而方便學生記憶即《同根源》(衛溫赴夷洲,成功收臺灣。隋通流求島,元設巡檢司,清置臺灣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華。)教師總結完并提出下一步探討的問題。

2.臺灣的重要性

同學們的介紹十分全面,有些內容令我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你們用大量的史實驗證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說到寶島臺灣,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句歌詞:“日月潭碧波在胸中蕩漾,阿里山林海在耳邊震響。”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不論是秀美的風光還是誘人的水果都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吸引為。但是臺灣作為祖國的寶島,它的魅力不僅與此,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臺灣對祖國有多重要?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總結:臺灣是中國21世紀的生命線。 政治方面:臺灣回歸有利于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安定;反之,則會助長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勢力的反動氣焰。 經濟方面:兩岸的經貿利益;涉及領海及海洋經濟專屬區的劃定,從而涉及石油開采等經濟利益。 軍事方面:從戰略角度講,作為中國第一大島,臺灣扼守著中國的東南門戶。 國際地位:和平統一臺灣是維護國家統

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大事,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認識到臺灣這方寶地關系著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安定,關系中國未來的前途與命運,這是一塊舉足輕重之地。然而今天它卻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問題,即臺灣問題。請同學們結合幻燈片上圖片回憶臺灣問題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概括內戰的遺留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 3.兩岸政策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建國初我們采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成功了嗎?我們政府又提出了什么主張?為了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成為可能,鄧小平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在這基礎上形成了怎樣的對臺基本方針?臺灣當局看著大陸對兩岸關系的努力,有沒有反應?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尋答案,之后教師講解。 (2)、讓學生找出什么是三不政策,三不政策又讓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望故鄉》,并讓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感受到《望故鄉》把祖國大陸與臺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及千千萬萬臺灣人民思念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臺灣調整三不政策恰恰也是民意的強烈要求。 (3)、多媒體出示八十年代臺胞回到大陸時的照片:讓同學通過這些讓人心酸的歷史畫面,感受到臺灣同胞闊別祖國三十多年后再次回到故土時的感人場景,解開百轉柔腸,激動萬分不能用言語卻只能用淚水去痊釋,從而深入體會到點兩岸人民都關切兩岸關系,為了推動兩岸進一步交流合作,兩地分分成立民間團體。讓學生找出早在1990臺灣民間成了什么組織,大陸相應成立了什么組織,了解到到了海協會?;鶗榇龠M兩岸關系發展所達成的九二共識及汪GU會談的內容。明確這兩個組織對促進兩岸關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4)、多媒體出示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李登輝加緊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分裂活動,支持、縱容“臺獨”勢力,阻撓兩岸直接“三通”和交流交往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就在兩岸關系逐漸緩何時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并讓讓學生談談看了這些臺獨活動的資料有什么想法,從而讓學生了解到,各個國家領導人在科學分析臺灣局勢和兩岸關系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了“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在新形勢下的運用和發展,深刻總結了10多年來所形成寶貴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發展兩岸關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政策主張。

通過上述教學設計也讓學生知道了大陸對臺政策的發展,臺灣對大陸政策的調整隨著時代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和政府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又根據國際國內的新形勢,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從此,以這一方針為指導解決臺灣問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定、“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江澤民關于發展兩岸關系八項主張的提出等,都是這一大政方針的具體產物。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

4.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觀看觀看視頻新時期海峽兩岸關系。二十多年來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在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海峽兩岸經濟上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那么都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各抒已見回答,教師最后從政治、經濟、人員往來、文化方面具體闡述,從而加深同學們記憶。

然后順勢組織小組討論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通過共同討論認識到①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迅速發展,國際地位與威望不斷提高大大增強了人們對祖國的向心力。②中國政府的對臺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華人的理解和支持。③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倫理道德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由此構成了中國人民強烈的認同心理和強大的凝聚力。④臺灣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意愿日益增強他們渴望了解祖國渴望以祖國大陸為腹地從而獲得經濟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⑤香港和澳門的順利回歸并保持繁榮穩定為兩岸的交流和發展提供了范例。

(四)質疑釋疑,分析探究

1.分析黨和政府采取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重大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概括出三點意義:

(1)我國目前是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國內、國際環境。 (2)和平統一同樣有利于臺灣地區的穩定、繁榮與發展。 (3)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和平統一方式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和平統一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發展潮流。黨和政府與時俱進地制訂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使海峽兩岸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同時采取了一系列緩和兩岸關系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長期以來兩岸人為隔絕的局面。隨著形勢的發展,臺灣當局也開始調整對大陸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寬對兩岸交流的限制,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起來。

2.分析阻礙祖國統一的因素及我們該如何應對?

教師提問:數不清的事實證明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墒菫槭裁醋鎳y一的步伐卻是如此的艱難呢?請同學們思考:在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礙?(通過幻燈片展示圖片)我們怎樣應對?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臺獨勢力的作梗和美國的干涉,社會體制問題等等。 我們該如何應對: a對臺獨分子決不妥協,堅決打擊,制定《反分分裂國家法》。

b美國以臺制華,遏制中國發展,把臺灣問題當作牽制中國的一張王牌,既不支持臺獨,也不愿看到中國統一。我們要識破美國的伎倆,闡明我國立場,反對美國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國內政。

c采取“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社會體制問題。

d青年學生要努力學習,提高祖國的綜合國力,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國

(五)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教師:通過對臺灣及國際形勢的分析,我們意識到解決臺灣問題的艱難、復雜、任重而道遠。如果我們把“China”中“i”上的小點比作臺灣的話,對若大的中國來說,臺灣可以只算作彈丸之地,但是少了這一點,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臺灣問題是維護國家統

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大事,它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命運與發展的希望。還好,我們也看到了兩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親情,求和平、求發展、求安定,希望改善、發展兩岸關系如今也成為臺灣的主流民意。海峽兩岸和則兩利,分則無益。這讓我們更加堅信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讓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六)課堂鞏固與課后作業 A課堂鞏固之選擇

1.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的“三不”政策,不包括( ) A.不接觸

B.不對抗

C.不談判

D.不妥協 2.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正確的認識是()

(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2)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是祖國統一的最佳方針; (3)維護祖國統一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4)祖國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A(1)(2)(3) B(1)(2)(4)C(1)(3)(4) D(2)(3)(4) 答案:1.B 2.C B、材料分析題

“春風猶化千層雪,海水流連兩岸新。”隨著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和平之旅”“搭橋之旅”“歷史性握手”“跨越海峽的握手”成為國人最熱門的話題。熱情的網民為此寫了一首小詩:緊緊相我的雙手攤開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門,和平搭橋之旅注入互信雙贏的春天氣息。背井離鄉的骨肉同胞啊!何時才能踏上回家的路?閱讀材料,請感悟小詩意蘊,評說時政熱點:

1、“背井離鄉的骨肉啊,何時才能踏上回家的路?”他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踏上回家的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請你說說理由?

3、在通向“互信雙贏”的路上,還有許多曲折和障礙,怎樣才能真正解決臺灣問題? 參考答案:1. 期盼祖國早日完成統一的共同心愿; 2.a.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c.海峽兩岸日益交往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d.《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e.香港澳門的回歸和持續繁榮為統一臺灣提供了范例。 3. 堅持“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的分裂活動。

C. 激情創作:請你為呼喚“臺灣兄弟”的回歸寫一句標語; 課后作業

我們應如何應對目前解決臺灣問題存在阻礙?結合當前海峽兩岸交往的現狀寫一篇小論文。要求:

1、主題鮮明

2、史論結合

3、題目自擬

4、不少于500字;

(七)課堂小結

面對如詩如畫的寶島臺灣,老師也想用一首詩表達一下心聲,“燕子飛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兩岸暫時的別離,終有團圓的時候。我們都堅信海峽兩岸的統一一定會實現,因為兩岸人民血脈相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最后讓我們用歌聲祝愿祖國早日完成統一大業。(播放《上下五千年》主題曲《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

四、板書設計

一.離別增鄉愁:20世紀40年代末兩岸分離 二.攜手泯恩仇:

(一)政策

第一代:毛澤東 武力統一,和平統一;

第二代:鄧小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第三代:江澤民 八項主張;

第四代:胡景濤 四點意見;反國家分裂法;

(二) 交往

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汪辜會談” “九二共識” 三.統一展宏圖:21世紀的展望

五、教學其他方面

(一)教學用時:一課時;

(二)教學方法:情景引導法、合作探究法、閱讀歸納法、材料分析法、圖示法、列表法、講解法、音像輔助法;

(三)教學滲透點

1.通過對“臺灣地理狀況”的學習,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滲透。

2.通過對史實的描述,提高學生語言概括、口頭表達能力。

3.根據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 4.通過上網搜集和查詢資料和制作電子演示文稿,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

(四)教學資源:

1.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級下冊)。 2.自制多媒體課件。

3.網站資料。

第三篇:河南省鄭州市侯寨二中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和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上課班級 八(5)、(6)

教材分析

臺灣問題一直是中央政府特別關注的問題。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實現海峽兩岸的友好交往與互通有無應該是國共兩黨及廣大民眾所渴望的。中央人民政府三代領導認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解決臺灣問題作出積極努力

學情分析

鑒于本課內容與現實聯系密切,許多問題非常敏感。通過文字材料、圖片和影像資料有機結合,在培養學生論從史出、試論結合能力的基礎上,注意正確引導,強化學生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思想意識。

課標要求

1. 了解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2. 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學習目標

1. 通過閱讀教材和教師講解能夠掌握黨和政府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2. 通過探究合作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教學重點

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處理方法:通過圖文材料創設情境,運用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理解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采取的方針、政策,進而認識解決臺灣問題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教學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處理方法:通過討論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這樣的統一,較之中國古代、近代歷史上的統一,都有明顯的不同,認識到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前無古人的一項極富挑戰性、開創性的偉業。

教學過程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節課學過的線索:

1.香港和澳門分別在哪一年回歸祖國?(1997年、1999年。) 2.我們分別從哪兩個國家收回香港、澳門的主權?有什么歷史意義?(香港主權是從英國手中收回的,澳門主權是從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國人民從此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三國時期,就有萬人大船隊從大陸到達臺灣(當時叫作夷洲);元朝時,中央政府正式對臺灣實行管轄。清朝敗于甲午戰爭后,臺灣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就已經按照國際慣例把臺灣歸還我國了。所以,現在我國政府對臺灣擁有當然的主權。只是因為國民黨從大陸敗退到臺灣后,在島上有它殘余的政權和軍隊,所以還沒有與大陸統一起來。要想完全實現祖國的統一,就必須解決 1

臺灣問題。黨和政府對臺灣的方針在歷史上有什么變化?這個問題將來如何解決?請同學們閱讀新課。

★(自學指導: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對重要的人名、組織名稱、事件[或方針內容]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時間6分鐘)

二、學習新知,探究規律 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過哪些方針? A.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B.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C.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改革開放以來,哪些事件密切了兩岸交往、推進了祖國統一大業?

A.1979年,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馬祖。

B.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逐步開放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C.1992年,臺灣“?;鶗?rdquo;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1993年,兩會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E.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3.目前,阻撓統一的勢力來自哪些方面?(一是利用臺灣問題牽制我國的外國反華勢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臺灣當局。)

★教師過渡:面對著這種復雜的局面,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方面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反分裂、反“臺獨”斗爭;另一方面經過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繼續密切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

日益密切的交往

1.請你說說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現。(啟發學生從課本或其他課程資源上尋找人員往來、商業貿易、通郵、通航等方面的事例進行討論和回答。)

2.組織學生根據 “動腦筋”討論回答: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都是炎黃子孫,有緊密相連的血脈關系,有共同的文字、語言和傳統文化,還有黨和政府堅持推進祖國的統一大業等。)

3.你怎樣認識兩岸統一這個問題?(中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要自覺樹立起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維護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堅決反對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

三、當堂訓練

同步訓練

四、課堂小結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民的共同愿望。

板書設計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 離別增鄉愁

二、 攜手泯恩仇

三、 統一展宏圖

教后反思

2

第四篇: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案

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概述:

說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了解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學方法:

1、用多學科整合的方式來傳授歷史,如文學,音樂等形式,突破學科界限。以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為引子導入新課,通過《鄉愁》的形式展現歷史學科的無窮魅力,讓學生重新回到那段歷史情節,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

2、通過比較港澳臺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歸納的能力。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渴望求知的發展期,通過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展示臺灣有關問題,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體驗。因此以這種信息技術設置作為培養學生認知的載體,順應了中學生當前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 另外該年齡段的學生,非常喜歡尋求身邊的歷史,臺灣的歷史對于學生來說,愿意主動接受這些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這也符合《歷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強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能運用網絡、書籍等途徑查閱有關臺灣的歷史典故或歷史情節,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聲情并茂的再現于右任的《鄉愁》。

三、 教學目標

1、說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

2、運用播放有關臺與內地密切交往的資料片等手段,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景,加深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的感性認識。

3、領悟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和歷史必然。中國共產黨希望通過“一國兩制”,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但對于國家主權問題不做絲毫的讓步,說明它確實是一個代表了中國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黨。

四、 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在這種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3、教學評價方式:

(1)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2)通過學生唱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可以加深理解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

(3)個人自評及師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①下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回顧自己本節課的學到的歷史情節,對自己進行客觀定位,亮出自己一個客觀評價。②在本節課上,老師為每個學生,特別是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點評,學生也對老師本節課的表現進行縱向的評點。

五、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教室多媒體設備、歷史資料視頻、自制課件、投影儀和歷史掛圖等輔助物品。歷史資料視頻和自制課件等多媒體,可以起到生動形象,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投影儀和歷史掛圖,更加形象直觀,容易從視覺上對歷史情節進行深化。

六、 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準備:學生集體唱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學生準備:訪問搜集身邊有關大陸與臺灣骨肉分離以及海峽交往日益密切的有關情況。

歷史課改實驗新教材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力求使歷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因此需要我們教師平時多涉獵課外知識,努力把其他學科整合融入到我們的歷史課堂之中來,對我們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歷史教學活動,教材“海峽兩岸的統一”內容共1課時,需45分鐘完成。

歷史課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快樂的,因此應提倡“人人參與歷史課堂,人人體驗歷史快樂”,鼓勵所有的學生加入到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梢赃\用課件、視頻等多媒體方式調動每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另外在本節歷史課上,可以運用“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實踐證明,合作學習對于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氣氛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以下幾部分: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有感情地歌唱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探究歷史,講授新課> 一,臺灣問題的由來。 “一國兩制”基本內容可以讓學生用一兩句話闡釋,教師進一步點撥到:“一國兩制”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自1949年蔣介石集團敗退臺灣后,海峽兩岸對峙了將近三十年。臺灣同胞在與大陸分離的這30年中,盡管已經逐步接受了資本主義思想意識,但也從未忘記他們是炎黃子孫。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才正式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播放有關視頻)

但“一國兩制”開始由構想進入實踐首先被運用于解決香港問題,由此引入到第二子目內容。

2、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回顧知識)

3、推進祖國統一

A,新中國成立后——解放

B,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

C,改革開放以后——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

D,1995年初,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 4,日益密切的交往

想一想,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他們說的對嗎?還有更重要的嗎?

七、課后反思:

1、本節歷史課主要是關于祖國統一的有關歷史情節,因此可以把學習歷史和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生活,讓歷史為現實服務,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課后反映達到了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目的。

2、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視頻、課件等多媒體教學以及歷史掛圖等輔助教具,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包括一些書本沒有的,未曾接觸的歷史趣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熱情。實踐證明:歷史課和多學科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信息技術融合運用,效果比較好。

第五篇:海峽兩岸的交往教案

第十三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分析:

本課在人教版中是《香港和澳門回歸的》繼續。主要以臺灣和大陸的交流方式為主線,介紹了50年來臺灣和大陸關系的變化,旨在說明臺灣是中國不可以分割的一個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潮流所在。讓同學們認識到統一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和國家為了臺灣能夠順利回到祖國懷抱,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 教材重點:

了解祖國大陸和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教材難點: 兩岸關系的變化以及對臺方針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汪辜會談”以及“九二共識;”海峽兩岸交往概況。

2、能力目標:從課本中歸納兩岸關系從隔絕到交往 日益密切的變化,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證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并且在國際上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對臺方針,調動愛黨情節;認識統一是大的歷史趨勢,樹立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培養唯物史觀;堅決反對臺獨。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資料:《鄉愁》《望大陸》 板書設計:

1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2 日益密切的交往

①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臺灣

①1990年:海峽交流基金會

② 20世紀50年代:和平方式

②1991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③ 改革開放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③1993年:汪辜會談

④ 1995年:八項主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窄窄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大屏幕打出《鄉愁》讓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提出問題。

問題一:從詩中你感受到一種什么樣的情懷?詩中最后一句“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什么呢?詩中反映了海峽兩岸當時處于一種怎么樣的狀況呢(因為國民黨在敗退臺灣之后,國民黨推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堅決杜絕和大陸的交往。)

問題二:我們現在喜歡的周杰倫、飛輪海這些歌手他們是來自哪里的?臺灣的歌手現在可以在大陸開演唱會,可以來這里和喜歡他的歌迷交流,在過去,它曾經是個美麗的幻想。但是現在卻變得稀松平常起來,這是為什么?(20世紀50年代確立了和平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后確定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緩和了兩岸關系,推進了祖國的統一大業,現在兩岸交往日益密切。)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當時國民黨的一些政策使得在過去接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海峽兩岸的親人們一直處于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中。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的黨和政府在實現祖國大一統的道路上不斷的努力。這一節我就將和同學們一起來了解海峽兩岸這50年來關系變化的風雨歷程。

2、進入新課

一、課件展示,提出問題概括出我們黨和政府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過程中不同的階段都制定了哪些不同的方針政策?教師板書。

二、指導學生閱讀P65-P66第一部分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里面的內容,因為閱讀是學習文科的基礎。只有有了很好的閱歷理解能力才能讀懂史料。

問題一:根據前面同學的回答我們發現新中國剛成立時,黨采取的是武力解放臺灣的方式,這是為什么?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為什么又確立了和平解放臺灣的思想?而到了改革開放后,黨為什么不再用解放一詞談臺灣問題,而確立和平統一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問題二:歸納我們政府在與臺灣交往的過程中的幾個大事件,教師板書。

三、學生展示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出示課件總結第一節內容。提出討論: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他們的解決方式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四、進入第二個部分——日益密切的交往。教師展示相關的資料,如時間允許,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閱讀完這一部分的內容后思考并回答書上P68的問題。

五、教師總結: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無論是從個人盼望祖國統一這樣的情感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我們都不允許臺灣獨立的這種想法。四十年的家庭離散,骨肉分離,成為多少人心中永遠無法治愈的傷痛,多少人心中永遠難以彌補的遺憾。我們是多么迫切的期望我們的寶島臺灣能夠早日的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在今天這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想為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朗誦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陸》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望)忘。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歷史不允許背叛,人民的感情不允許一再遭到傷害。在黨和人民的呼喚之下,在臺胞思鄉之情的促動之下,海峽兩岸交往日益頻繁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在不久的將來,寶島臺灣一定會重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我們熱切的期盼著這一天的早日來到。 課后練習:

用繪畫或詩文的方式表達出你期盼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第26章反比例函數學案下一篇:廣告公司ae的基礎知識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