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讓研學旅行玩出名堂來

2023-03-26

第一篇:讓研學旅行玩出名堂來

讓研學旅行成為新常態

楊明生

研學旅行,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甚至也許會有人認為研學旅行,其實就是變相組織學生旅游。什么是研學旅行,為什么要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為了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學生能夠在旅行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體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提高學習興趣,全面提升中學生綜合素質。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培養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簡單地說“研學旅行”就是利用雙休日與假期,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去接受在課堂上、課本內和學校里很難接受到的革命傳統教育、歷史文化教育、自然環境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等等。

1.研學旅行的歷史淵源

研學旅行,也叫游學。我國歷史上游學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期的孔子、明代的顧炎武、清朝的梁紹壬、現代的陶行知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大家思想可以說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珍貴組成部分。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國普及教育方案商討》中提到,旅行為增長知識、擴大眼界的教育法,有意義、有組織,有計劃,修學旅行應該特別提倡,在行設法,將車船價目簡之最少,最后減免,以此鼓勵。

進入二十一世紀,研學旅行逐步進入新常態,不僅有國民認識的不斷提高,更有政府部門的各種政策的鼓勵與支持。

2013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的《國民休閑旅游綱要》中明確提出:“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2014年8月21日,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為研學旅行進入中小學課程提供了政策依據。

2014年7月14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對境外研學旅行的教學主題、內容安排、合作機構選擇、合同訂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訓、安全保障等內容提出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最近,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提出要求,學校須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課程加以實施,明確了研學旅行課程要做到“五有”,有研學課程計劃、有研學課程目標、有研學主題、有研學基地,還要有研學師資。

研學旅行在很多國家都是一種常態的學習方式,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經歷。起源于1946年的“修學旅行”,是日本學生最具特色的活動,涉及從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參觀國家公園、訪問歷史古跡,到涉及職業選擇、自然體驗、考察先進企業甚至體驗商人活動等等,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在韓國,幾乎每個學生都參加過各種類型的“研學旅游”,其中較有特色的形式是畢業旅行。作為現代旅游業誕生地的英國,一直以來就有崇尚研學旅行的風氣,被稱為“大陸游學”的The GrandTour,實際就是研學旅行。美國家長較少有“望子成龍”的功利念頭,孩子參加假期活動主要還是憑借興趣愛好,研學旅行和夏令營、冬令營一樣,為滿足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選擇,是假期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活動。

2.研學旅行與旅游的區別

關于研學旅行的官方定義,主要源自于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王定華司長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的《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研學旅行,是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他指出,研學旅行有著非常明顯的四大特點,一是校外安排,二是有意組織,三是集體活動,四是親身體驗。特別強調了研學旅行的“兩不算,兩才算”:一些課后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不算,如,棋藝比賽、校園文化等;沒有目標要求組織的旅游不算,如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只能算是旅游;以年級或以班級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研學旅行重在學生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出去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不難看出,研學旅行,正如字面上所反映的那樣,在旅行中研究,在旅行中學習,旅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旅游則是一種以休閑、放松、娛樂等為主的游玩活動,目的性單一,功利性比較強。難怪民間對旅游有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上車就睡覺,到景點忙拍照,回去什么都不知道”,但研學旅行則是帶著學習目標而去,滿載收獲而歸。

3.研學旅行的現實意義

從2017年全國卷高考作文題就可以看出研學旅行的現實意義。 2017年高考作文題: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的文章。

不難看出,沒有研學旅行的大視野,死讀書、讀死書的考生除了在課本上、電視上“見”過“長城”、“大熊”貓以外,對其他的關鍵詞可能會一無所知,寫出的作文能得多么分可想而知。通過調查發現,凡是以旅行為線索寫出的作文都顯得有血有肉,都獲得了高分。

當然,開展研學施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高考,更不是為了寫作文。開展研學旅行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二是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三是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游意識,養成文明旅游行為習慣。

4.研學旅行的基本保障

研學旅行組織的不好,極容易步入旅游的誤區,引起家長的誤解,引發社會的不滿,甚至會出現安全事故。必須通過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機制,把研學旅行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效果。

政策保障。研學旅行要有政策支持,離開政策保障,研學旅行會遭來一片反對聲。好在國務院、教育部等政府部門都出臺了相關文件,研學旅行在政策層面上有了保障,但還需要用好文件,宣傳好文件。

宣傳保障。研學旅行最為關鍵的是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還要取得學生的認同。所以,研究旅行要有一定的宣傳保障。要向社會及家長宣傳,讓全社會都理解支持研學旅行,讓家長消除顧慮,鼓勵支持孩子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要向學生宣傳,讓學生全面了解研學旅行的目的意義,指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研學主題,做到有的放矢。

組織保障。學校不僅要成立專門的研學旅行管理部門,還要建立一支專門的研學旅行輔導員隊伍。管理機構可以掛靠在學校團委或少先大隊,也可以安排在政教處旗下。研學輔導員隊伍主要來自于廣大班主任及熱心于研學旅行的青年志愿者。研學管理人員及志愿服務人員主要職責是宣傳發動,線路或目的地的推介,全程服務與指導,學員的管理及研學日記的批閱等。研學輔導員必須具有責任心強、工作熱情高、身體健康、應急能力強等特點,還要具有最為基本的旅行常識,因此,作為研學的管理機構,必須建立常態的研學輔導員隊伍的選拔、培訓與考核機制。

制度保障。各中小學要制定研學旅行的相關制度,對研學目標、旅行線路、研學時間、課程主題、研學輔導員的待遇、研學旅行的組織與管理等提出規范性要求,確保研學旅行制度化、常態化。

課程保障,研學旅行不是一種活動,應該成為一門課程,而且是集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等為一體的綜合課程。這門課程是新興的,各地各校也是不同的,不同層次的學校課程目標各異。因此,研學旅行課程也是地方性或校本的。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是開展好研學旅行的先決條件。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應該開發以下相關主題的課程方案,并根據課程方案選擇研學目的地:紅色革命傳統教育、非物質文化教育、科技文化教育、自然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高校校園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海洋自然環境教育、古文化教育、農業科技教育、國際文化交流、臺灣(香港、澳門)文化教育交流等。

基地保障。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應該具有研學的價值與內涵,可以說不是所有的旅游景點都可以作為研學旅行的目的地。因此,各中小學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年級層次,以及研學旅行的課程綱要與標準,開發一批適合本校學生開展研學旅行的基地,并做出科學而有計劃的安排。為了方便開展相關活動,可以給一些研學目的地授予“研學旅行基地”,避免研學目的地的隨意化。

安全保障。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學生出游安全的警鐘一直長鳴,這項非常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旅行活動不得不因為學生的出行安全問題被叫?;虮粚W校自我廢止。研學過程中確實存在安全風險,如何規避風險,讓我們的研學旅行更安全,則是我們開展研學旅行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在開展研學旅行時,必須做到四個“選擇好”,即選擇好旅行社,采取定點旅行社的方式,讓放心的旅行社承擔研學旅行服務;選擇好出行車輛,不僅要保證車況良好,還要選擇好駕駛員;選擇好研學目的地,適合中小學生旅行,安全風險小的景點成為首選;選擇好旅行時間,要錯開公共假期等旅游高峰期。

如果說孩子們在校園里讀萬卷書是學習,那么在大自然和社會上行萬里路也是學習。我們就是要通過行萬里路,去學到萬卷書上學不到的東西。

作者:安徽省霍邱縣第一中學校長

楊明生

237400 Tel:

13505643482 簡介:安徽省特級教師,安徽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安徽省江淮好校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第二篇:玩出了名堂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設計思路

本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荷蘭人列文虎克磨鏡片,做成放大鏡,接著,做出顯微鏡,最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里行間滲透著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

本課教學,要做到尊重學生的思考、感受、個性,培養學生對感興趣的事情有持久耐心,仔細的觀察,用心的思考。力求突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蘊含的道理,注重語言的品味。

三年級的學生還不會通過細致的閱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由于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對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蘊含的道理,理解起來有較大困難。教法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學習,如:查找資料、聯系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教學目標

1、理解生字新詞,讀懂課文。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顯微鏡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微生物圖片 多媒體課件 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由“玩”引入

請說說喜歡玩兒什么?爸爸、媽媽怎么認為。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列文虎克,他卻玩出了名堂。(板書: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

3、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

1、成績;

2、花樣;

3、道理。 你覺得哪種解釋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吧。

(意圖:創設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通讀全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分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回答。三種解釋都可以在文中找到相應段落。(應該是選擇成績的學生最多。) (3)指名朗讀直接描寫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句子。(第五節第一句) (出示微生物圖片,豐富學生的必要認知,增強學生閱讀興趣。)

三、學習第五節,感受玩出的名堂大。

(1)師范讀第五節,生邊聽讀邊劃出描寫列文虎克名氣大的句子。 (2)指名學生匯報:

①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現,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大屏幕出示) 交流所搜集資料了解“英國皇家學會”,體會看門人列文虎克竟然與鼎鼎大名的牛頓等人同屬一個學會,列文虎克的成就真大啊!(意圖:交流資料,豐富必要的認知。)

帶著敬佩之情齊讀句子。

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并從“玩具”里觀看新世界里的“居民”。(大屏幕出示)

指導書寫“拜”。并從“欣賞 拜訪 連„„也„„”三個詞語中體會列文虎克的了不起。再齊讀句子。

(3)師引讀第五節

(意圖:課標指出:三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抓住“拜訪、欣賞”等詞,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感悟到女王和沙皇對列文虎克的尊重,使學生體會到列文虎克的名氣大。)

四、學習2—4節,感悟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名堂的的。玩出了那些花樣。 認為“名堂”可以解釋為花樣的同學,理由在課文哪幾節呢?

1、了解主要內容。理清脈絡。

(1)學生默讀2—4段,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樣一步一步玩出名堂的? 指三名學生回答:

(板書 放大鏡 顯微鏡 微生物 ) (2)、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們借助這些提示,用列文虎克先„„又„„最后„„的句式,將列文虎克玩的過程說明白。(指名說)

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像這樣仔細讀課文找出文章主要情節,可以幫助我們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意圖:理清故事脈絡后,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體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研讀感悟,體驗情感。

(學習第三節,感受 “耐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的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為什么?

(1)這份工作相當清閑,他待著沒事„„閱讀字很小的書籍。(大屏幕出示)

①齊讀。

②找出反義詞(厚—薄)慢慢讀,用心體會(厚—薄) ③出示放大鏡

師:這一厚一薄,看似簡單,實際上暗含著他多少心血呀???,這玻璃多硬啊!他那時候沒有先進的機器,就靠自己用雙手和簡單的工具一點點磨、磨平、磨細、磨薄。同學們想象一下,他磨啊,磨啊„.他的手會——

生:手會磨出血絲,磨出血泡,磨出老繭„„ (出示資料:列文虎克數十年如一日,磨制放大鏡,他一生自制了500多個放大鏡。你從這些放大鏡中看到了列文虎克的什么?)

4指多名學生回答。(板書:興趣 耐心) ○5帶感情齊讀句子。 ○小結:要想玩出成就,除了有興趣之外,還必須有耐心。

(意圖:通過一對反義詞的品味,對相關內容的想象,以及資料的補充,學生會想象到制作、觀察的情景,會認識到玩中要耐心,勤于動手才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樂趣。)

(2)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①讀“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體會列文虎克的驚喜。 ②有了這個奇妙的發現,他還會怎么想?怎么做?又有什么發現? (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閱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

③列文虎克玩出的花樣還沒有完,終于,一個神奇無比的新世界被他發現了!

大屏幕出示:

(3)、他用顯微鏡觀察水,„„ “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指名讀)

①開拓思維,練習想象,豐富詞匯。

列文虎克除了觀察文中提到的,還會觀察什么? ②(補充資料)列文虎克觀察的對象非常廣泛,有晶體、礦物、植物、動物、微生物、污水等等。„„畫出了他們的圖片。

用一個形容詞形容他觀察的東西,可以說——(數不勝數、不計其數、包羅萬象、各種各樣„„)

③讀句子,體會引號擬人手法的運用。

小結: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變換花樣玩,才能玩出成績。( 板書:觀察 思考)

五、品味道理

(1)思考: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就?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么道理呢?

(大屏幕出示)學生寫句子

因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 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名堂。

(2)我們再次出示“名堂”一詞的三種解釋,會發現三種解釋,都能夠從文章中找到相應的理由。這也啟發我們,借助詞典,掌握關鍵詞語的意思,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課文。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六、作業:

寫寫玩中的樂趣與收獲。盡量把過程寫清楚,讓讀者讀了也覺有趣。

板書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

放大鏡

顯微鏡

發現微生物

興趣

耐心

觀察

思考

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寫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并在工作之余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勤動腦、勤動手,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本課教學,力求突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蘊含的道理,注重語言的品味。凸顯閱讀教學“以讀悟理”、“以讀悟語”的基本特征,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我講這節課時,以“玩”為線索,圍繞“名堂”展開教學。直接切入課文最后,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收到不錯的效果。再2——4節學習中,努力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學習目標、任務十分明確。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不足之處:一堂課下來,發現自己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少了。對學生的評價也比較單一。最大的遺憾是“小人國”、“居民” 在本課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這個知識點在教學中卻一帶而過„„總之,我會不斷常常反思自己,反復改進教學設計使自己的課堂精彩起來。

第三篇:玩出了名堂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搜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懂課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2.學生交流。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理解“名堂”。教師同時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這是一個比較干凈利落的揭題設計。揭題過程既為學生的閱讀掃清了一個障礙──理解了“名堂”一詞的意思,又讓學生緊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進文本?!?/p>

二、初讀感知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2)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2)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3)小老師教生字,開火車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1.多遍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4.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發現該用什么語氣朗讀這一自然段。(贊賞的語氣)

四、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1.練習寫生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3.當堂展評。

五、課后作業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文中引號的用法。

2.細細品讀課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流程

一、復習回顧

1. 聽寫生字詞。

2. 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二、繼續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2)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3.交流討論。

(1)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3)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4.轉換角色想象。

組內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5.朗讀體會感情。 6.表達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三、欣賞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3.交流討論:“小人國”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4.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 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獲 1.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3、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4、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語文課堂應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化、主體自悟,真正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喚醒、點撥與鼓舞,并促進學生主體的終身發展?!?/p>

五、替換朗讀、理解引號

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么?

1.引導學生說說“小人國、居民、玩具”在課文中分別是指什么?(微觀世界、微生物、顯微鏡)

課件出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現,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并從“玩具”里觀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2.讓學生把“微觀世界、微生物、顯微鏡”和文中的“小人國、居民、玩具”進行替換,朗讀。

(通過朗讀感悟用“小人國、居民、玩具”比用 “微觀世界、微生物、顯微鏡”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從而讓學生明白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師總結

小結: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鐘表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后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學們會對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業設計 小練筆:

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第四篇:15 玩出了名堂

編寫 黃曉玲

一、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會認“閱”等6個生字,會寫“堂”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中受到啟發。

3.寫寫自己玩中樂趣和收獲。

過程與方法:1.在提問、討論中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能夠在玩中有收獲有體會,邊玩邊思考的習慣。

二、教學流程

(一)帶文:《經典誦讀》P31《題菊花》、P41《畫菊》 1.出示菊花圖,說一句話。(鼓勵說比喻句)

2.比較《題菊花》、《畫菊》:都是寫菊花,兩首詩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3.熟讀2首詩。(布置第二天早讀熟背)

(二)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你最喜歡課題中的哪個詞?為什么?(筆記記錄“名堂”的意思:成就、結果)

2.開火車檢查詞語認讀:

齊讀。

理解“拜訪、帶勁、微生物、相當清閑、千里迢迢”等詞。 學習多音字“磨、看、調”。 開火車讀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限時背誦積累4字詞語8個,同桌檢查。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小組內交流昨晚的預習:查字典和讀課文時提的問題(問題可以在小組內解決的,一會不展示)。

2.各小組展示問題并提煉核心問題: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他為什么能玩出大名堂? 限時背誦“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理解句子中引號的作用。

學生板書:愛思考、充滿好奇心、堅持„„

(四)小練筆:

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

(五)帶文:

小聲朗讀《新》第

28、30課《伽利略和燈》、《涼了的咖啡》,你收到了什么啟發?結合名言寫在課后。

(六)寫字:

1. 自己觀察字形,指出易錯的地方,全班交流。

2. 教師范寫“待”、“腿”、“隨”、“拜”、“具”五個易寫錯字。

3. 學生練習書寫(注音、組2個詞、選擇其中一個詞造句),教師巡視并相機指導。

三、帶文

《經典誦讀》P31《題菊花》、P41《畫菊》

《新》第

28、30課《伽利略和燈》、《涼了的咖啡》,

四、教師積累名言詩歌

《經典誦讀》P31《題菊花》、P41《畫菊》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之前,我試了試“學生提問”這個操作。在布置15課的預習時除了常規的預習外,我讓每個學生讀完課文后試著提一個你最想解決的問題寫在書上。補充說明:

1、凡是通過工具書可以查找答案的問題不提。

2、凡是通過讀書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不提。這樣就可以大量減少表面的、價值不大的問題。在上課的時候,先小組內討論這些問題,凡是組內能夠找到答案的,一會兒就不用展示。這樣真正需要在課堂上大家一起學習的問題就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問題上,也就是前面所講的核心問題上。在操作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疑惑:

1、只規定讓學生提一個問題合適嗎?一定是有的孩子有不少問題。

2、上課時間的把控上,如果放開來盡情提問,時間怎樣把握更好呢?如果不是的話,面對課堂上如林的小手我們置之不理是不是又顯得我們不夠尊重孩子呢?

3、小組內解決掉的問題答案就一定是對的嗎,我們怎么去監控等等。

第五篇:《玩出了名堂》評課稿

我認為谷老師整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并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課一開始她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為什么?其中穿插了《》既增強了學生的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獲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敢于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范,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三八婦女節祝福語必備下一篇:設備安全管理崗位職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