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p2p風控手段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p2p風控手段范文

P2P網貸的風控手段

手段一:設立風險保證金。

目前很多平臺均設立了風險保證金,比例一般為貸款金額的1%,一旦投資人無法收回投資,由風險保證金提供先行賠付。這一制度看上去有點類似銀行,按貸款余額的1%計提風險準備金。但是,這個1%真的與銀行一樣嗎?

我們先普及一個常識,專業人士可以選擇跳過。

1、截至2014年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超過5581億元,其中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大部分介于2-3%之間(不含上半年核銷的709.93億元不良貸款)。P2P投放的貸款由于利率水平遠遠高于金融機構,其客戶質量及保證措施不大可能優于金融機構,P2P如何能夠用1%的準備金來覆蓋?

2、2014年上半年,中國16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51%,環比下降13%。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100%。舉例來講,某銀行貸款余額100億,其中正常類90億,關注類2億,次級類5億,可疑類2億,損失類1億,則其不良貸款率為(5+2+1)/100=8%。

假設不計提特種準備,按照現行規定,首先計提貸款一般損失準備金=100*1%=1億,然后按比例計提專項貸款損失準備:2*2%+5*25%+2*50%+1*100%=3.29億。加上一般準備,準備金總額應當達到4.29億元。

目前,對于一些銀行,中國銀監會要求撥備覆蓋率達到150%,是比撥備充足(100%)更審慎的要求。這些撥備資金來源均是銀行的稅前或稅后利潤。

以上說明,P2P的1%計提不同于金融機構的1%,金融機構是用自身利潤來計提的,而P2P大都是將1%成本加到借款人或出借人身上的,這勢必帶來了更高的融資成本,從本質上加大了貸款的風險。金融機構是多重撥備,且遠遠超過貸款余額的1%,而P2P的準備金如何持續與積累?另外P2P宣稱的準備金是否真實到位?有無挪用?如何監管?

手段二:小額分散,將一筆資金分散到若干個借款標的。

眾多P2P平臺將小額分散作為降低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實際上,此種分散在降低單一客戶的本金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客戶的收益率。這種信貸投放越分散,單一客戶承擔的風險越接近行業平均不良率。

就如一個賭徒,將100美金的注分成1注下還是100注下,帶來的結果是1注有可能全贏、全輸,100注各有輸贏,后者在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失去了單注全贏的可能,越分散下注,其賠率越接近賭博項目的平均賠率,眾所周知,賭場贏的就是那個1%的賠率,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賭客將自已的籌碼無限分散,那得到的結果肯定必輸無疑。

P2P與之不一樣的地方是,不存在賭場必勝的1%。但最終投資者通過此種方式實現的收益,只能是行業平均毛收益率減去行業平均損失率的最后差額。這種方法在分散單一投資人風險的同時,也分散了單一投資人的收益,此差額有可能高于銀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低于銀行存款利率,當平臺平均不良率超過一定比例的情況下,投資人扣除承擔的平均風險損失,綜合回報率甚至有可能低于存款利率。

上述通過小額分散來解決風險的做法,其實本身并不是風散了投資風險的絕對值,而是將損失平攤到每一個投資人身上,它僅僅能減少一個投資人血本無歸的機會以及延伸帶來的對P2P平臺的壓力,在宏觀層面上并沒有改變風險本身。

另外,上述的P2P行業平均損失率還不僅僅是貸款不良率造成的損失,還有平臺操作與道德風險產生的損失,這一點,P2P與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是不可比的。一些國資或銀行背景的P2P當屬另類,但是這類平臺的投資回報率也比一般P2P平臺要低的多,這其中應理解為官方背書的成本吧。

手段三:由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擔保,由擔保公司及小貸公司承擔盡職調查成本及代償風險。

大家看一組數據,基本可以判別這種方式的可靠程度了。截止2013年末,全國融資擔保公司法人機構總計818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不良貸款余額348億,比年初增加160億元,增長84.5%。融資性擔保貸款不良率為2.24%,比年初增加0.95個百分點(中國擔保協會統計數據)。

事實上,由于協會統計數據均來自各家擔保公司自報,其真實度無可考量,至于消失與死亡的擔保公司也就更不在其中了。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真正的擔保貸款不良率基本不可能低于10%,這還不包括這些融資擔保公司銀行合作外的擔保及違規集資的數據??纯慈珖鴵P袠I在2013至2014出現的大洗牌現象就應該有更直接的理解。

今年以來,四川省有12家擔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銷,23家公司需整改;廣東已有30多家擔保公司退出了融資性擔保市場;此外,浙江、江蘇、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大部分擔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組,或變更,或注銷,擔保業倒閉潮已呈現全國蔓延之勢。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通過主管部門年檢的擔保公司約為2013年末的半數,目前仍能夠正常開展融資擔保業務的公司不超過總數的20%。

另外,相當一部分P2P平臺合作的擔保公司根本沒有主管部門授予的融資擔保資質,僅是名稱上有個擔保字樣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臺關聯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至于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因沒有統一的不良貸款數據來源,只能根據多方情況進行概括。筆者由于是行業中人,接觸到全國眾多省份的監管機構及小貸同行,因此對全國情況相對了解。全國的小貸公司良莠不齊,差距極大,如果希望得出一個統一的數據基本不可能,但據筆者接觸到的全國十余個小貸行業發展較好的省份情況反映,當前小貸公司的貸款平均不良率也不可能低于10%。

綜合上述情況,如果僅僅是依靠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來鑒別項目并提供保證,其可靠度可想而知。

手段四:由P2P平臺運營方提供代償保證。

這一點更不靠譜。試看當下P2P平臺,除幾家銀行國資系及拿了VC、PE錢的公司實收資本略大一點外,又有幾家公司資本金經得住賠付?絕大部分P2P平臺實收資本與P2P貸款余額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虧損為負數,根本無法承擔代償責任。高收益對應高風險,如果說三兩家平臺依靠資源、技術或運氣可能會成為另類的風險控制佼佼者還有可能,那么整個行業是無法打破這個規律的。 紅嶺創投,一個項目損失一個億,而它的注冊資金只有5000萬元,加上利潤、資本公積金也就9000萬元,它也就只能拿“瘋投”的錢賠了。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何相信P2P公司能夠代償?

手段五:由房產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須提供房產抵押。

應該說,想出這個方法的人肯定是信貸的外行。如果風控就依靠簡單的房產抵押能解決的話,那銀行完全可以坐在房產登記處放貸款就行了。應該來說,這個措施騙騙老百姓及不懂金融的投資人是非常有效的,在這個房價上天的時代,房子被老百姓當成了一生最大的追求與可靠的依賴,聽說有房產抵押,就認為是零風險。不僅是老百姓了,連郞咸平教授在電視上也大為贊賞P2P的房產抵押零風險。

事實上,真正有過信貸工作經驗的人都懂得,把房產抵押當作信貸的唯一選擇,結果是反而將貸款客戶質量向下擠壓了一大步,加大了信貸風險。銀行做房地產抵押貸款相對可靠,因為它利率低,可以優選客戶,擁有房產的優質客戶除了銀行,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而P2P做房地產抵押貸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將優質客戶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風險客戶,等于撿了一地垃圾。眾所周知,當下銀行對房產抵押貸款的認可度極高,如果一個企業或一個自然人拿房產去銀行抵押都拿不到貸款的話,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種風險因素導致的拒貸。這其中包括借款人沒有可靠的還款來源、借款人用途有風險或抵押房產存在糾紛等。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銀行不做小額貸款、銀行官僚、銀行不專業等妄言,在當下金融機構比廁所還多的年代,在歷年信貸膨脹,連應收款帳、倉單質押、類信用保理、無抵押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消費都大規模推廣的今天,相對安全的房產抵押項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較大的風險,基本上跑一兩家銀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貸款。

可以想象一個思想健全、經營良好的人會放棄銀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選擇18%左右成本的P2P資金嗎?愿意拿房產抵押到網上融入資金的個人與企業,有點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其貸款逾期的比例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F實的數據更能證明這個問題,目前金融機構、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出現不良貸款最多的,恰恰是房產抵押類貸款,它容易讓人放松對借款人風險審核的警惕性。 另外,投資人的一個認識誤區是,大家普遍認為,一旦借款人貸款逾期,就可以獲得他的房子或將其變現,是零風險的,這種誤解在民間信貸機構從業人員中也普遍存在。事實上,在中國當前的司法環境下,一個違約的房產抵押貸款,從起訴到能拿到房產變現的過程,一般沒有一至兩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產生的訴訟費、律師費、執行費、拍賣費眾多,最大的減值還是國家計征的各項稅費(司法處置房地產視同房地產銷售,稅費按二手房買賣交易計征)是優先扣除的。

我們簡單列舉一下處置成本,因部分費率為區別征收且全國還存在一些地區差別,我們只能按50-100萬元的案值平均計算一個大概成本(以江蘇某地為例)。

司法方面:訴訟費約占1%(階梯計算)、保全費每件5000元、執行費約1%(階梯計算)、拍賣費約5%以下、評估費約2.5‰(階梯計算);

稅收方面:企業銷售住宅與非住宅,需要承擔印花稅萬分之

五、營業稅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稅約5%(差別征收)、企業所得稅25%;個人銷售非住宅的,除個人所得稅為20%外,其它與企業銷售一致。個人銷售住宅的稅費約6.6%(差別征收)。不良貸款抵押的房產如果不能直接到購買人的名下,為了保全資產防范出現其它風險,一般抵押權會先將房產落戶在自已名下,再行處置變現時,又是一輪稅收。

綜上所述,司法處置抵押的房地產的,總費用約占全部拍賣所得的20%-43%之間,再計算兩年的資金成本,其損失可謂極大。這還是能夠拿到資產順利拍賣的。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大約30-40%的抵押貸款訴訟最終因各種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過租賃、產權糾紛、弱勢群體居住、維穩等)最后無法執行。大家可以看到,僅僅依靠房地產抵押就視為零風險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另外,P2P借貸與一般面對面的借款還不一樣,它面臨著多個投資人對一個借款人、跨區域、訴訟主體不清晰、中間環節過多、P2P平臺倒閉無法舉證及執行、訴訟成本過高等諸多難點,遠非投資人想的那么簡單。

手段六:建立風險控制模型,以大數據及網上供應鏈信息為支撐,來分析借款人信用、控制信貸風險。

現在P2P的大數據分析支持者可能能舉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和好貸云風控。

在這里我不想再談阿里的特殊生態圈及不可復制性(江南兄《風吹江南之互聯網金融》已談了很多),事實上阿里系的支付寶系統提供的商家應收款變相質押是其風控的核心關鍵,同時,阿里小貸的線上、線下風控調查手段,與傳統銀行的小微企業風控調查手段相比大同小異,依靠大數據建立的風控模型在此其中真正發揮的作用遠沒有宣傳的那么高大上。

手段七:銀行或國家信用支撐。

這個應該是當前最可靠的P2P投資人風險保證措施了。據不完全統計,由銀行發起或有銀行背景的P2P平臺,全國已經不止八家,雖然管理架構、業務形式均有一些區別,一些平臺在法律上講與母體沒有直接關系,也是獨立運行的,但事實上仍是用其銀行及國家信用做了隱形背書。因為在當前這種政治格局與金融體制下,母體公司肯定會保障平臺安全,出現兌付風險及倒閉風險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在我看來,這些機構中的絕大部分,做P2P平臺其象征及嘗試的意義遠遠大于給這些機構帶來的商業利益,即使這些平臺能夠安全運行,但并不能彌補當下P2P金融商業模式的缺陷,國家信用背書本身的成本一定要計算在商業模式之中的,零成本的無償背書及輸送信貸項目違背了市場公平原則,其風險成本肯定要由母體機構承擔。

銀行系P2P無非是一個變相抬高存款利率、信貸資產出表的玩法,在信貸項目風險控制手段嚴重依賴銀行本身的情況下,其創新意義被極大的弱化。通過網上吸收8%以上成本的存款(實質上可以這么理解),用國有信用、壟斷金融信用來背書,承擔事實上的資金安全保證,再用自已線下的信貸客戶來承擔這么高額成本的資金,何利可圖?

對于當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P2P如果不能高效率提供給他安全、穩定的信貸客戶來源,又不能承擔風控成本,僅是能高息吸收存款,根本沒有太多意義,當然金融機構對不能預測的互聯網金融未來的期盼并不在我們討論之中,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么,現在的投入是否值得。當下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并不缺乏(從同業間資金拆借利率越來越低可見一斑),缺乏的不是高息存款,而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及更安全的信貸客戶。

P2P無法提供大中型信貸客戶,只能提供雜亂無章、信息復雜、鑒別困難、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備選客群,銀行還要使用線下的風控體系及客戶資源來消化線上的高息資金,實在不夠經濟。對銀行而言,如果吸收低息存款、收集安全信貸客戶這兩個最直接的需求均無法滿足,銀行系P2P只能說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嘗試。 當然,P2P行業里也不乏一些優秀平臺。

手段八:傳統的類銀行盡職調查,或使用各種專業風控手段(包括間接利用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自建團隊等)從線下解決風控問題。

從風控角度講,現在眾多P2P平臺也在仿效傳統銀行對中小企業、自然人借款各種風險甄別手段,包括大量線下的調查工作。部分平臺的風控技術及內部控制水平還優于一些區域小銀行,相比而言還比較可靠。

但是一個問題也就出現了,那就是風控成本應如何控制?誰來承擔?信貸作為一個簡單的盈利模式,貸款利率-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控成本(含不良撥備及損失)=信貸利潤,這一公式非常直觀。

P2P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由于規模及初創的原因,如果要達到或接近一般銀行的風控水平,其平均每百萬元的信貸投放管理成本(含風險識別成本、IT技術支撐及人力資源成本)是肯定要高于當下大部份銀行的。

按照一般市場法則,高利率對應高風險(那些認為小微、小額、分散就能做到高利率低風險的幻想者肯定是忽視了這種模式帶來的極高的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那么我們大概可以將貸款利率與風控成本的差值定為一個相對恒定值,剩下來只要對比P2P與傳統金融機構在資金成本、運營成本上的優劣就行。

理論上P2P的優勢在于脫媒及互聯網效率與成本的優勢,但運用線下及傳統的風控手段,就完全把自已的優勢變為了劣勢。我不反對線下調查,甚至極其強調線下調查的重要性,但是P2P在此情況下如何盈利與發展?(如果說P2P平臺只需要圈定用戶及交易量,然后大把地圈風投的錢也算盈利的話,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

P2P如果要發展,必須從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控成本方面努力挖掘,從產品設計、差異化經營創新上入手,真正找到與傳統銀行的競爭優勢,P2P這一商業模式不是萬能的,誰都能效仿,要想從傳統銀行信貸市場上分一杯羹,談何容易?至于顛覆,還是好好想想,找到自已的核心競爭力再說。

除去銀行國資系P2P及極個別優質平臺,絕大多數P2P平臺的風險控制手段,要么是建立不嚴謹的信貸產品設計之上,根本經不住推敲;要么還是走的銀行老路,甚至依靠不確定的第三方承擔風險控制成本,其中介入的擔保機構及風控成本的疊加,與金融機構這個所謂的應該被革命的對象成本無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P2P平臺所謂的脫媒不但沒有脫掉,反而增加了更多參與方,導致交易成本更高、操作風險加大,無形中拉低了它的市場價值。P2P集聚的高成本資金又如何能夠找到足夠多的安全邊際內的信貸產品去消化?無論從風險準備金制度、人才儲備、風控制度設計,還是在盡職調查、貸后管理、不良清收方式等各個方面,P2P機構都沒有表現出互聯網應該有的特性來。

當下的互聯網P2P金融更多只是吸收資金和發放貸款的工具,本質還是資金來源營銷手段層面的創新,風控的創新根本無從談起。如果P2P互聯網金融不能在風控層面、優質客戶營銷方面進行革新,其風控手段及優質借款人的來源必須嚴重依賴線下,那么P2P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線下金融的線上化,與傳統銀行類金融機構多少年的線下積淀相比,想造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呵呵了。

我不是互聯網金融的反對者,我只是希望P2P平臺的的擁躉、創辦者、投資人更冷靜地去思考,做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特別是產品設計及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讓P2P金融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而不是整天召開互聯網金融大會用普惠、道德、說叫的語言呼悠政府及投資人。

現在大部分P2P平臺的招數基本是花架子,根本沒有什么實質的突破,更談不上顛覆傳統的銀行,這些平臺只是用擦邊球的方式部分突破了金融的嚴格監管、打破金融業務的壟斷而已,而這些,與優秀的、創新性的商業模式無關,遲早要被關進制度的籠子,也應該關進制度的籠子。

我一一分析P2P們的風控手段,并用極其大眾的語言給大家提示風險(平臺本身的道德、操作等各種風險本文并未提及,有空另文再述),是希望投資人清醒地看到,任何投資均是有風險的,長期來說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伊甸園,我不希望那些缺乏金融常識的可憐投資人,被那些不靠譜的P2P平臺搞得傾家蕩產。

我其實更是互聯網金融的支持者。作為一個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金融從業人員,我深刻地感覺到金融官方壟斷的劣根性及中國現有金融體系對中國中小企業的信貸盤剝?;ヂ摼W金融以一種獨特的生態去沖擊傳統金融的壟斷地位,在夾縫中求生存,以一種堂吉訶德似的姿態去嘲諷傳統中國金融的國有官本位思想,其勢可嘆,其心可嘉。

為解決P2P等小微金融機構征信與風控之痛,神州融與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阿里金融云聯合發布了專門針對小微金融機構的大數據風控平臺,利用流程引擎驅動、以決策引擎代替純人工作業判斷模式,實現快速、高效流轉和自動決策的小微金融業務審批處理,并通過一站式整合電商平臺和征信機構等3000+維度的信息數據,以及對接多家評分建模機構等,依據不同維度不同種類建立的風險控制模型,這種大數據授信機制的建立為實現精準化和批量化風險定價提供了可能,打破了一直以來單純依靠線下審核成本過高、時效性差以及客觀性不足等問題。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創新技術的引入,征信行業正在發生快速的變革。

文章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第二篇:詳解國內P2P的八種風控手段

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詳解國內P2P的八種風控手段

現在國內的P2P平臺的風險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手段一:設立風險保證金。

目前很多平臺均設立了風險保證金,比例一般為貸款金額的1%,一旦投資人無法收回投資,由風險保證金提供先行賠付。這一制度看上去有點類似銀行,按貸款余額的1%計提風險準備金。但是,這個1%真的與銀行一樣嗎?

我們先普及一個常識,專業人士可以選擇跳過。

1、截至2014年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超過5581億元,其中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大部分介于2-3%之間(不含上半年核銷的709.93億元不良貸款)。P2P投放的貸款由于利率水平遠遠高于金融機構,其客戶質量及保證措施不大可能優于金融機構,P2P如何能夠用1%的準備金來覆蓋?

2、2014年上半年,中國16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51%,環比下降13%。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100%。舉例來講,某銀行貸款余額100億,其中正常類90億,關注類2億,次級類5億,可疑類2億,損失類1億,則其不良貸款率為(5+2+1)/100=8%。

假設不計提特種準備,按照現行規定,首先計提貸款一般損失準備金=100*1%=1億,然后按比例計提專項貸款損失準備:2*2%+5*25%+2*50%+1*100%=3.29億。加上一般準備,準備金總額應當達到4.29億元。

目前,對于一些銀行,中國銀監會要求撥備覆蓋率達到150%,是比撥備充足(100%)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更審慎的要求。這些撥備資金來源均是銀行的稅前或稅后利潤。

以上說明,P2P的1%計提不同于金融機構的1%,金融機構是用自身利潤來計提的,而P2P大都是將1%成本加到借款人或出借人身上的,這勢必帶來了更高的融資成本,從本質上加大了貸款的風險。金融機構是多重撥備,且遠遠超過貸款余額的1%,而P2P的準備金如何持續與積累?另外P2P宣稱的準備金是否真實到位?有無挪用?如何監管?

手段二:小額分散,將一筆資金分散到若干個借款標的。

眾多P2P平臺將小額分散作為降低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實際上,此種分散在降低單一客戶的本金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客戶的收益率。這種信貸投放越分散,單一客戶承擔的風險越接近行業平均不良率。

就如一個賭徒,將100美金的注分成1注下還是100注下,帶來的結果是1注有可能全贏、全輸,100注各有輸贏,后者在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失去了單注全贏的可能,越分散下注,其賠率越接近賭博項目的平均賠率,眾所周知,賭場贏的就是那個1%的賠率,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賭客將自已的籌碼無限分散,那得到的結果肯定必輸無疑。

P2P與之不一樣的地方是,不存在賭場必勝的1%。但最終投資者通過此種方式實現的收益,只能是行業平均毛收益率減去行業平均損失率的最后差額。這種方法在分散單一投資人風險的同時,也分散了單一投資人的收益,此差額有可能高于銀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低于銀行存款利率,當平臺平均不良率超過一定比例的情況下,投資人扣除承擔的平均風險損失,綜合回報率甚至有可能低于存款利率。

上述通過小額分散來解決風險的做法,其實本身并不是風散了投資風險的絕對值,而是將損失平攤到每一個投資人身上,它僅僅能減少一個投資人血本無歸的機會以及延伸帶來的對P2P平臺的壓力,在宏觀層面上并沒有改變風險本身。 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另外,上述的P2P行業平均損失率還不僅僅是貸款不良率造成的損失,還有平臺操作與道德風險產生的損失,這一點,P2P與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是不可比的。一些國資或銀行背景的P2P當屬另類,但是這類平臺的投資回報率也比一般P2P平臺要低的多,這其中應理解為官方背書的成本吧。

手段三:由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擔保,由擔保公司及小貸公司承擔盡職調查成本及代償風險。

大家看一組數據,基本可以判別這種方式的可靠程度了。截止2013年末,全國融資擔保公司法人機構總計818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不良貸款余額348億,比年初增加160億元,增長84.5%。融資性擔保貸款不良率為2.24%,比年初增加0.95個百分點(中國擔保協會統計數據)。

事實上,由于協會統計數據均來自各家擔保公司自報,其真實度無可考量,至于消失與死亡的擔保公司也就更不在其中了。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真正的擔保貸款不良率基本不可能低于10%,這還不包括這些融資擔保公司銀行合作外的擔保及違規集資的數據??纯慈珖鴵P袠I在2013至2014出現的大洗牌現象就應該有更直接的理解。

今年以來,四川省有12家擔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銷,23家公司需整改;廣東已有30多家擔保公司退出了融資性擔保市場;此外,浙江、江蘇、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大部分擔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組,或變更,或注銷,擔保業倒閉潮已呈現全國蔓延之勢。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通過主管部門年檢的擔保公司約為2013年末的半數,目前仍能夠正常開展融資擔保業務的公司不超過總數的20%。

另外,相當一部分P2P平臺合作的擔保公司根本沒有主管部門授予的融資擔保資質,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僅是名稱上有個擔保字樣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臺關聯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至于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因沒有統一的不良貸款數據來源,只能根據多方情況進行概括。筆者由于是行業中人,接觸到全國眾多省份的監管機構及小貸同行,因此對全國情況相對了解。全國的小貸公司良莠不齊,差距極大,如果希望得出一個統一的數據基本不可能,但據筆者接觸到的全國十余個小貸行業發展較好的省份情況反映,當前小貸公司的貸款平均不良率也不可能低于10%。

綜合上述情況,如果僅僅是依靠擔保公司、小貸公司來鑒別項目并提供保證,其可靠度可想而知。

手段四:由P2P平臺運營方提供代償保證。

這一點更不靠譜。試看當下P2P平臺,除幾家銀行國資系及拿了VC、PE錢的公司實收資本略大一點外,又有幾家公司資本金經得住賠付?絕大部分P2P平臺實收資本與P2P貸款余額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虧損為負數,根本無法承擔代償責任。高收益對應高風險,如果說三兩家平臺依靠資源、技術或運氣可能會成為另類的風險控制佼佼者還有可能,那么整個行業是無法打破這個規律的。

紅嶺創投,一個項目損失一個億,而它的注冊資金只有5000萬元,加上利潤、資本公積金也就9000萬元,它也就只能拿“瘋投”的錢賠了。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何相信P2P公司能夠代償?

手段五:由房產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須提供房產抵押。

應該說,想出這個方法的人肯定是信貸的外行。如果風控就依靠簡單的房產抵押能解決的話,那銀行完全可以坐在房產登記處放貸款就行了。應該來說,這個措施騙騙老百姓及不懂金融的投資人是非常有效的,在這個房價上天的時代,房子被老百姓當成了一生最大的追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求與可靠的依賴,聽說有房產抵押,就認為是零風險。不僅是老百姓了,連郞咸平教授在電視上也大為贊賞P2P的房產抵押零風險。

事實上,真正有過信貸工作經驗的人都懂得,把房產抵押當作信貸的唯一選擇,結果是反而將貸款客戶質量向下擠壓了一大步,加大了信貸風險。銀行做房地產抵押貸款相對可靠,因為它利率低,可以優選客戶,擁有房產的優質客戶除了銀行,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而P2P做房地產抵押貸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將優質客戶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風險客戶,等于撿了一地垃圾。眾所周知,當下銀行對房產抵押貸款的認可度極高,如果一個企業或一個自然人拿房產去銀行抵押都拿不到貸款的話,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種風險因素導致的拒貸。這其中包括借款人沒有可靠的還款來源、借款人用途有風險或抵押房產存在糾紛等。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銀行不做小額貸款、銀行官僚、銀行不專業等妄言,在當下金融機構比廁所還多的年代,在歷年信貸膨脹,連應收款帳、倉單質押、類信用保理、無抵押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消費都大規模推廣的今天,相對安全的房產抵押項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較大的風險,基本上跑一兩家銀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貸款。

可以想象一個思想健全、經營良好的人會放棄銀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選擇18%左右成本的P2P資金嗎?愿意拿房產抵押到網上融入資金的個人與企業,有點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其貸款逾期的比例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F實的數據更能證明這個問題,目前金融機構、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出現不良貸款最多的,恰恰是房產抵押類貸款,它容易讓人放松對借款人風險審核的警惕性。

另外,投資人的一個認識誤區是,大家普遍認為,一旦借款人貸款逾期,就可以獲得他的房子或將其變現,是零風險的,這種誤解在民間信貸機構從業人員中也普遍存在。事實上,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在中國當前的司法環境下,一個違約的房產抵押貸款,從起訴到能拿到房產變現的過程,一般沒有一至兩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產生的訴訟費、律師費、執行費、拍賣費眾多,最大的減值還是國家計征的各項稅費(司法處置房地產視同房地產銷售,稅費按二手房買賣交易計征)是優先扣除的。

我們簡單列舉一下處置成本,因部分費率為區別征收且全國還存在一些地區差別,我們只能按50-100萬元的案值平均計算一個大概成本(以江蘇某地為例)。

司法方面:訴訟費約占1%(階梯計算)、保全費每件5000元、執行費約1%(階梯計算)、拍賣費約5%以下、評估費約2.5‰(階梯計算);

稅收方面:企業銷售住宅與非住宅,需要承擔印花稅萬分之

五、營業稅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稅約5%(差別征收)、企業所得稅25%;個人銷售非住宅的,除個人所得稅為20%外,其它與企業銷售一致。個人銷售住宅的稅費約6.6%(差別征收)。不良貸款抵押的房產如果不能直接到購買人的名下,為了保全資產防范出現其它風險,一般抵押權會先將房產落戶在自已名下,再行處置變現時,又是一輪稅收。

綜上所述,司法處置抵押的房地產的,總費用約占全部拍賣所得的20%-43%之間,再計算兩年的資金成本,其損失可謂極大。這還是能夠拿到資產順利拍賣的。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大約30-40%的抵押貸款訴訟最終因各種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過租賃、產權糾紛、弱勢群體居住、維穩等)最后無法執行。大家可以看到,僅僅依靠房地產抵押就視為零風險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另外,P2P借貸與一般面對面的借款還不一樣,它面臨著多個投資人對一個借款人、跨區域、訴訟主體不清晰、中間環節過多、P2P平臺倒閉無法舉證及執行、訴訟成本過高等諸多難點,遠非投資人想的那么簡單。 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手段六:建立風險控制模型,以大數據及網上供應鏈信息為支撐,來分析借款人信用、控制信貸風險。

現在P2P的大數據分析支持者可能能舉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和好貸云風控。

在這里我不想再談阿里的特殊生態圈及不可復制性(江南兄《風吹江南之互聯網金融》已談了很多),事實上阿里系的支付寶系統提供的商家應收款變相質押是其風控的核心關鍵,同時,阿里小貸的線上、線下風控調查手段,與傳統銀行的小微企業風控調查手段相比大同小異,依靠大數據建立的風控模型在此其中真正發揮的作用遠沒有宣傳的那么高大上。

下面主要側重講一下好貸云風控。好貸云風控整合征信公司、司法數據、工商數據、消費數據等重要數據源頭,構建了金融貸款機構風控所需全行業各領域的風險數據庫。數據庫囊括反了欺詐風險名單庫、重大風險識別名單庫、貸款申請記錄名單庫等數據,合計超過7000萬條。

同時,好貸云風控獨家對接全球領先的FICO信用評分決策引擎,提供銀行級機制風控服務,利用國際領先技術,通過超過6000個維度進行交叉智能分析,判別出大量傳統風控手段難以發現的高危風險,每天為合作信貸機構規避大量的潛在壞賬損失。

目前好貸云風控已為投哪網、PPmoney、銀湖網、人人聚財、融道網·生菜金融、銀豆網、短融網、信用寶、善林金融、融金所、閃貸通、愛錢幫、九斗魚等200多家國內最主流的P2P平臺提供風控服務。

手段七:銀行或國家信用支撐。

這個應該是當前最可靠的P2P投資人風險保證措施了。據不完全統計,由銀行發起或有銀行背景的P2P平臺,全國已經不止八家,雖然管理架構、業務形式均有一些區別,一些平臺在法律上講與母體沒有直接關系,也是獨立運行的,但事實上仍是用其銀行及國家信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用做了隱形背書。因為在當前這種政治格局與金融體制下,母體公司肯定會保障平臺安全,出現兌付風險及倒閉風險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在我看來,這些機構中的絕大部分,做P2P平臺其象征及嘗試的意義遠遠大于給這些機構帶來的商業利益,即使這些平臺能夠安全運行,但并不能彌補當下P2P金融商業模式的缺陷,國家信用背書本身的成本一定要計算在商業模式之中的,零成本的無償背書及輸送信貸項目違背了市場公平原則,其風險成本肯定要由母體機構承擔。

銀行系P2P無非是一個變相抬高存款利率、信貸資產出表的玩法,在信貸項目風險控制手段嚴重依賴銀行本身的情況下,其創新意義被極大的弱化。通過網上吸收8%以上成本的存款(實質上可以這么理解),用國有信用、壟斷金融信用來背書,承擔事實上的資金安全保證,再用自已線下的信貸客戶來承擔這么高額成本的資金,何利可圖?

對于當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P2P如果不能高效率提供給他安全、穩定的信貸客戶來源,又不能承擔風控成本,僅是能高息吸收存款,根本沒有太多意義,當然金融機構對不能預測的互聯網金融未來的期盼并不在我們討論之中,沒有人知道未來是什么,現在的投入是否值得。當下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并不缺乏(從同業間資金拆借利率越來越低可見一斑),缺乏的不是高息存款,而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及更安全的信貸客戶。

P2P無法提供大中型信貸客戶,只能提供雜亂無章、信息復雜、鑒別困難、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備選客群,銀行還要使用線下的風控體系及客戶資源來消化線上的高息資金,實在不夠經濟。對銀行而言,如果吸收低息存款、收集安全信貸客戶這兩個最直接的需求均無法滿足,銀行系P2P只能說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嘗試。

當然,P2P行業里也不乏一些優秀平臺。

手段八:傳統的類銀行盡職調查,或使用各種專業風控手段(包括間接利用擔保公司、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小貸公司,自建團隊等)從線下解決風控問題。

從風控角度講,現在眾多P2P平臺也在仿效傳統銀行對中小企業、自然人借款各種風險甄別手段,包括大量線下的調查工作。部分平臺的風控技術及內部控制水平還優于一些區域小銀行,相比而言還比較可靠。

但是一個問題也就出現了,那就是風控成本應如何控制?誰來承擔?信貸作為一個簡單的盈利模式,貸款利率-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控成本(含不良撥備及損失)=信貸利潤,這一公式非常直觀。

P2P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由于規模及初創的原因,如果要達到或接近一般銀行的風控水平,其平均每百萬元的信貸投放管理成本(含風險識別成本、IT技術支撐及人力資源成本)是肯定要高于當下大部份銀行的。

按照一般市場法則,高利率對應高風險(那些認為小微、小額、分散就能做到高利率低風險的幻想者肯定是忽視了這種模式帶來的極高的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那么我們大概可以將貸款利率與風控成本的差值定為一個相對恒定值,剩下來只要對比P2P與傳統金融機構在資金成本、運營成本上的優劣就行。

理論上P2P的優勢在于脫媒及互聯網效率與成本的優勢,但運用線下及傳統的風控手段,就完全把自已的優勢變為了劣勢。我不反對線下調查,甚至極其強調線下調查的重要性,但是P2P在此情況下如何盈利與發展?(如果說P2P平臺只需要圈定用戶及交易量,然后大把地圈風投的錢也算盈利的話,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

P2P如果要發展,必須從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控成本方面努力挖掘,從產品設計、差異化經營創新上入手,真正找到與傳統銀行的競爭優勢,P2P這一商業模式不是萬能的,誰都能效仿,要想從傳統銀行信貸市場上分一杯羹,談何容易?至于顛覆,還是好好想想,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找到自已的核心競爭力再說。

除去銀行國資系P2P及極個別優質平臺,絕大多數P2P平臺的風險控制手段,要么是建立不嚴謹的信貸產品設計之上,根本經不住推敲;要么還是走的銀行老路,甚至依靠不確定的第三方承擔風險控制成本,其中介入的擔保機構及風控成本的疊加,與金融機構這個所謂的應該被革命的對象成本無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P2P平臺所謂的脫媒不但沒有脫掉,反而增加了更多參與方,導致交易成本更高、操作風險加大,無形中拉低了它的市場價值。P2P集聚的高成本資金又如何能夠找到足夠多的安全邊際內的信貸產品去消化?無論從風險準備金制度、人才儲備、風控制度設計,還是在盡職調查、貸后管理、不良清收方式等各個方面,P2P機構都沒有表現出互聯網應該有的特性來。

當下的互聯網P2P金融更多只是吸收資金和發放貸款的工具,本質還是資金來源營銷手段層面的創新,風控的創新根本無從談起。如果P2P互聯網金融不能在風控層面、優質客戶營銷方面進行革新,其風控手段及優質借款人的來源必須嚴重依賴線下,那么P2P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線下金融的線上化,與傳統銀行類金融機構多少年的線下積淀相比,想造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呵呵了。

我不是互聯網金融的反對者,我只是希望P2P平臺的的擁躉、創辦者、投資人更冷靜地去思考,做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特別是產品設計及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讓P2P金融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而不是整天召開互聯網金融大會用普惠、道德、說叫的語言呼悠政府及投資人。

現在大部分P2P平臺的招數基本是花架子,根本沒有什么實質的突破,更談不上顛覆傳統的銀行,這些平臺只是用擦邊球的方式部分突破了金融的嚴格監管、打破金融業務的壟專業、可靠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平臺

斷而已,而這些,與優秀的、創新性的商業模式無關,遲早要被關進制度的籠子,也應該關進制度的籠子。

我一一分析P2P們的風控手段,并用極其大眾的語言給大家提示風險(平臺本身的道德、操作等各種風險本文并未提及,有空另文再述),是希望投資人清醒地看到,任何投資均是有風險的,長期來說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伊甸園,我不希望那些缺乏金融常識的可憐投資人,被那些不靠譜的P2P平臺搞得傾家蕩產。

我其實更是互聯網金融的支持者。作為一個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金融從業人員,我深刻地感覺到金融官方壟斷的劣根性及中國現有金融體系對中國中小企業的信貸盤剝?;ヂ摼W金融以一種獨特的生態去沖擊傳統金融的壟斷地位,在夾縫中求生存,以一種堂吉訶德似的姿態去嘲諷傳統中國金融的國有官本位思想,其勢可嘆,其心可嘉。

第三篇:P2P風控如何做初審

當前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p2p網貸,未來不容小覷。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2015年8月,全國總共有超過3000余家的p2p網貸平臺?;ヂ摼W金融歸根結底還是具有很重要的金融屬性,而金融最重要的又是風險控制。

p2p網貸風控的第一關,就是資料初審??蛻粼谏暾埥杩畹臅r候都需要根據不同的借款品種提交相應的申請資料。當前p2p網貸最常見的2種借款方式是信用借款和擔保借款(分為保證借款、抵押借款、質押借款)。同時根據借款主體的不同,又分為個人借款和企業借款。p2p網貸平臺最常見個人信用借款和企業擔保借款(有的時候也會個人名義借款,但實際上是企業使用)。

一般信用類借款的資料會簡單一些,主要包括身份資料、資產證明、信用報告等。

一、個人身份資料及核實的方法

1、借款人及配偶(已婚的)身份證,可以通過國政通ID5身份信息核查比對系統進行查證,也可以陪同借款人去銀行新開一個賬戶用于放款用,讓銀行間接的幫你審核身份證的真偽。

2、借款人及配偶(已婚的)戶口本及結婚證。目前在國內戶口和婚姻狀況無法通過網上查詢,只能在公安系統內部查詢,因此此類資料主要是配合身份證相互驗證。

3、工作收入證明,包括但不限于工牌(公務員、國有企事業單位員工、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業)、企業工作證明、營業執照及股東證明等??梢酝ㄟ^單位電話及網上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在實踐當中,這一類的資料作假的比較多,很多三無人員就是通過辦理虛假工作收入證明騙取小貸公司及P2P網貸平臺的貸款。

二、主要資產證明及查證的方法

1、房產證明:包括房地產權證、購房合同、村(居)委會證明、法院生效判決書等。對于已經登記產權的房產可以去當地的房管部門查詢。

2、車產證明:車輛登記證或者行駛證??梢匀ハ嚓P車輛登記部門查詢。

3、銀行流水:一般會要求提供最近半年的流水,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現場查證,也可以通過電話銀行查證流水的真實性。

三、信用報告情況及其他

1、個人信用報告:銀行專業版及人行柜臺打印版的均可,一般是由P2P平臺通過自己的渠道(有合作的銀行或小貸公司等)查詢,也可由風控人員陪同客戶去人行查詢。對于個人信用類借款來說,個人信用報告是衡量貸款審批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根據各家風控標準的不同,一般信用卡或貸款當前逾期、逾期次數較多、逾期金額較大的、負債比例較高、信用卡使用比例過高、查詢次數過多的客戶一般都會被拒單的。

2、涉訴及被執行情況查詢:去中國裁判文書網及人法網被執行信息查詢系統查詢借款人及相關保證人是否存在不良記錄。

企業擔保借款,最常見的有保證借款、房產抵押借款、汽車抵(質)押借款。其中保證借款一般是由第三方機構作為擔保方,企業會提供一部分反擔保物給第三方擔保機構,最常見的就是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借款。這一類的借款除了需提供上述信用類借款資料外,還需提供更多關于企業經營及抵(質)押物的資料。

1、企業基本證照: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國稅、地稅)、開戶許可證、信用代碼證、驗資報告(個體工商戶無)、公司章程(個體工商戶無)、經營場地租賃合同。這一類的資料可以通過相關的網站查詢真偽,例如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網站、各地稅務主管機關官網等。

2、企業經營資料:包括財務報表及明細、近一年購銷合同等。這一類的資料需要參cx考銀行流水及對企業實地調查的時候相互交叉驗證。

3、抵(質)押物資料:包括房產證明、車產證明,可參考前述方式驗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車產抵押,除了車輛登記證外還需提供車輛發票、行駛證、交強險和商業險保單(給保險公司打電話核實真偽)、車輛違章查詢記錄等資料。

第四篇:99財富P2P風控三要素

風控三要素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大家都聽說過信貸三要素: 品行,資產,還款能力。我把它總結一下就是人品,擔保措施,還款來源。通過這三個方面我們希望解決的是借款人經營信息

首先說人品,人品里面不僅僅指個人的品德,個性,它還包含了很多的內容。

人品不行的一票否決。人品不行的,再充足的抵押都不做。具體包括(但不限于)

1,個人信用(經濟刑事犯罪記錄、涉訴及被執行信息、銀行信用記錄、他人評價、時間觀念、信守承諾程度), 所有的客戶都必須查詢信用報告,這個能反映絕一個人大部分的信用情況了,負債過高,信用卡使用額度高,近一年征信查詢次數過多,逾期過多,黑名單堅決一票否決。有的人說他的逾期是忘了,我想問一句:銀行的錢你都敢經常忘了,何況我們P2P平臺的呢?

2、個人綜合素質,包括談吐、行業經驗、知識面、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特別是行業經驗,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經營性貸款需要有一年以上營業執照,主要是看你的從業經驗,新入行的借款人要謹慎。

3,個人及企業背景(個人成長經歷、企業發展沿革、是否有黑社會背景、是否政治背景) 。當然有背景的情況下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時候背景不一定加分。

4,個人能力(對內管理能力、對外業務開拓能力、公關交際能力、財務管理能力),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你一修自行車的就不要想著造火車,我們欣賞的更多的是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人,而不是一天都晚吹牛皮的。

5,個人及企業負債,隱形負債、或有負債(對外擔保)、資產、凈資產、利潤、現金流情況,這里面可以從信用報告得到一部分信息,銀行流水可以反映一部分負債情況,其實只要用心審核資料 總會發現一些端倪的。

6,個人生活習慣、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天天花天酒地,嗜賭成性的老板會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么。

7,個人家庭、婚姻和睦情況、家族成員情況,經營風格、工作重心、社會關系等,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對于單身的客戶一票否決。

8,個人及企業自有資金來源(自有、中長短期貸款、民間拆借、親友集資、其他合作伙伴提供、非法來源),這也是考驗一個老板調集資金的能力。

9,個人敬業精神,抗風險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突發風險隱患爆發概率)。

10,借款人借款信息是否被要求對其關聯方隱瞞等等(例如其他股東、家人等)。

以上十點就是關于對人品的一些看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要素。

接下來關于擔保措施。

這個通俗來講,就是如果你沒錢還的時候,你拿什么保證我的權益。所以也就有了保證、抵押、質押這三種主要的擔保方式。

1、保證:一般責任和連帶責任,常見的有個人保證和機構保證,個人一般包括配偶、法定代表人、股東、其它第三人,機構包括公司、融資性擔保報公司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保證必須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出具股東會決議。

說到融資性擔保報公司,這里多講幾句,早期的融資性擔保報公司分為民營和國營的,國營的不用講,政府背景,政府撥款,其實早期民營融資性擔保其實 實力也很強大,一般都是由當地的龍頭企業或者富豪家族發起成立的,關系人脈資源也是很強大的,注冊資金1億起,而且是實收,早期沒那么多墊資的,都是實打實的砸進來的。每年融擔都要出具審計報告給銀行和金融局,而且金融局都要對他們進行實地審核。每三年頒發一次融資性擔保經營許可證,所以最好辨別是否真假融擔的方法,就是看融資性擔保經營許可證是否在有效期,目前跟銀行有沒有實際合作特別是銀行,現在的銀行都很精明的,沒有一定的實力,不會隨便跟融擔合作的。

2、抵押:種類包括不動產抵押(土地使用權 房屋所有權 林木等),動產抵押(車輛、機器設備、存貨等)。

當前市場上絕大部分做的是房產抵押和汽車抵押。他項不是當場出的,根據各家房管所的政策不同,辦理房產抵押登記手續7-10個工作日才可以拿到他項。

3、質押: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存單、倉單、提單。股權、股票,專利、商標,可轉讓的債權(應收賬款),講到這里,提示大家一點:定期存單可以拿到銀行質押貸款 9成以上的額度。下次看到風險備用金好幾千萬的 大家可以深究一下。以上這些措施,只為了一個目的,增加借款人的違約成本。

如果抵押他一套市值100萬的房子,給他80萬 ,一般情況下他不會違約的,成本太高,當然銀行更多的是流于表面,關系的成分更重要一些。

當然這些抵押也好,質押也好,一般是作為借款人的第二還款來源。那么第一還款來源是什么?既然是企業經營貸款,而且用途是企業用于生產經營,那么第一還款來源肯定是看他的經營回款。經營回款又跟他的企業經營情況息息相關,所以企業經營狀況才是重重之重 。那么通常企業經營情況如何看?這就是我接下來講的風控的幾個具體流程:

1、資料審核:一般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明,信用報告,資產證明,企業基本資料、銀行流水、企業相關經營資料等。如果你深入的話,你會從這些基本資料中剔除不少瑕疵客戶。包括信用不好的、負債過高的、流水造假的 等等。

2、實地考察 :

1)、看老板,面談了解老板的人品情況,側面了解上述所講的10個維度;

2)、看經營場地,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具體到倉庫原材料及成品數量、機器運轉情況,人員精神面貌等情況),了解企業經營歷史,運作模式,盈利水平。

3),看財務資料,內帳、進貨單、出貨單、購銷合同等財務單據,與老板講的相互對照。

一般有融資需求企業最少都有3套帳,內帳(企業經營最真實的反映,包含所有發生的進出數據,無論是否有正規單據,所有的費用老板簽字即認可。給老板看的)、外帳(有的企業是會計師事務所代做,大一點的自己做,會計憑證只付發票,不認收據。上報稅務局納稅用)、銀行帳(做的,一般提供給銀行貸款用)。所以要想了解到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看報表和外帳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風控團隊在實地審核的時候,會帶上專業的會計人員,要看的必須是真實的內帳,要看他的進貨單、出貨單,發票收據,抽查會計憑證,真實的財務報表不是憑空生成的,都有相應的會計憑證和單據一一對應。如果有隱瞞,或者找理由不拿內帳我們統一定性為不配合,而不配合的客戶是上不了風控會的。

3、風控會。通過實地風控,又淘汰了一批瑕疵客戶。資料審核過,實地風控回來了,是不是意味著客戶通過了呢?不是! 還有風控會:業務經辦人、業務主管、風控部門、財務、老總開會討論,會上大家會針對這個客戶提出不同的意見,如果當場沒有答案的,暫時擱置,等待解決問題重新上會;通過的,同時制定相關方案,這個有點類似銀行的貸款批復了,方案做好了,確定相關借款金額、期限及擔保措施。

4、有擔保公司擔保的,擔保公司獨立二次風控。擔保公司還有一次實地風控以及評審會。完全通過后,通知客戶簽署相關協議,辦理手續,手續辦好后放款。

當然,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風控要做的事情:通過銀行、擔保公司、合作企業、相關商會側面打聽該客戶的一些情況,主要看有什么負面新聞沒有。

5、貸后管理。放款后當周實地回訪企業,拿到與借款用途相符合的單據。每周最少一次電話溝通,每月最少一次實地回訪,密切關注企業經營動態。到期前一個月面談提醒,2周,一周,3天內每天最少一次電話溝通款項到期。

第五篇:模式,P2P的生存之基;風控,P2P的發展之本(定稿)

模式,P2P的生存之基;風控,P2P的發展之本

2014年剛剛開始,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重磅消息就一個接一個,國務院辦公廳107號文的網絡瘋傳,《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的獲批,深圳市關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若干意見的發布,都對P2P這一互聯網金融形式有著深遠的影響。P2P業務的合法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但具體業務模式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得建立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回歸信息中介,去居間人等已經成為了監管層的共識。然而目前大部分P2P機構的業務模式基本都觸碰了監管的紅線,如何規范自身的業務模式成為現在眾多P2P機構的當務之急,業內也有相關公司進行了相應的探索。結合這些先行公司的實踐,我說些自己的建議。

P2P的本質是信息中介,不是信用中介,因此所有的機構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進行自身業務模式的設計。遵從這個原則,我認為整體業務流程將會十分清晰。

P2P平臺為雙方提供服務,首先與各方簽署服務協議。服務內容包括資金出借管理,債權管理等資金管理服務。當參與方參與某一個具體項目時,根據其參與的方向,如是出借人還是借款人,再簽署更為明確的出借或者借款協議,并形成雙方之間的借款借據,資金直接在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流動,P2P機構可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當借款人還款后資金也在扣除相應服務費后直接進入出借人賬戶。

對于出借人,其資金的投資周期與收益應該與出借項目一致,不是與機構約定的固定周期與固定回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避免資金池,避免非法集資,也降低了平臺流動性管理的要求。 為保證資金出借人的收益,可以與其約定相應的資金鎖定期,在鎖定期內,機構可以依據雙方協商一致的條件進行投資服務。鎖定期結束后,當出資人的資金從對應項目中撤回后可自由提回。

模式大致清晰后,我們再來看P2P機構發展靠什么?讓我們回顧下2013年,這一年眾多新平臺集中出現,但也有不少平臺轟然倒地。這么多問題平臺中幾乎每家都有貸款項目出現逾期的情況,雖然項目逾期不見得是平臺倒閉的直接原因,但貸款風險一定會壓垮P2P平臺。因此平臺之間的競爭最終一定是風控的競爭,這是個“剩者為王”的行業。

而目前,幾乎看不到P2P平臺有意識的進行貸款產品的設計。我也曾經拜訪了多家機構,有些機構就沒有產品部門,有的產品部門主要設計理財產品,除了個別有銀行基因的機構會思考貸款產品外,其余基本在這方面是空白。某些小機構標榜的風控就是老板親自去現場考察,親自面談借款人,這樣的方式僅僅算是資金掮客的公司版。這樣的操作模式基本不具備業務復制性,是傳統信貸模式的copy,在風控模式上沒有創新。

而且這種主要依靠人員進行風控的模式對于內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已經出現了專門內外勾結騙取P2P機構貸款的事件,這無疑是鉆了機構風控制度薄弱,貸款項目相對隨意的漏洞。

未來,P2P機構之間的競爭將是貸款產品、風控能力的競爭,這才是P2P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設計出標準化的貸款產品,才能有效的降低項目風險,降低業務拓展成本,降低內部管理風險,實現規?;\營。這才是P2P機構應該重點投入的領域。

綜上,P2P只有堅持信息中介,堅持服務本質,堅持風控立身才能長久發展,才能對整個金融行業的業務模式產生根本的影響!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7月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otc銷售流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