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聞評論完整筆記

2022-08-07

第一篇:新聞評論完整筆記

新聞評論寫作筆記

“新聞評論寫作”

第一章 新聞評論的特點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是一種政論性的新聞體裁。它是針對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發議論,講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文章。

二、新聞評論與新聞報道的關系(區別)

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是新聞宣傳工作中兩種基本的體裁。如果說新聞報道是新聞宣傳的主體和基礎,那么新聞評論就是旗幟和靈魂。

1、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在表現方法和寫作特點上有明顯的區別。新聞以報道客觀事實為主,而評論則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發議論講道理。新聞報道主要是傳播信息,提供事實,作者的傾向、情感、意見是包含在事實的敘述之中。它的主要特點是用事實說話。新聞評論則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說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觀點。它的特點是議論說理,直抒己見。

2、新聞宣傳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就要發表意見。新聞報道是無形的意見,新聞評論是有形的意見。所以,新聞宣傳既要有報道,又要有評論。它們在統一的思想指導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新聞評論與一般議論文相比,有哪些特點

新聞評論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它的基本任務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從而團結人民、引導輿論,推進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1、新聞性

① 現實的針對性。立論有的放矢,針對當前值得評論的新聞事件和問題發表意見。

② 強烈的時效性。對現實作出及時的反應。從社會效益出發,掌握時機,切合時宜。

2、政治性

③ 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態度。注重選題的政治意義。

④ 著重從思想、政治、理論的高度分析和論述問題。

3、群眾性

① 面向廣大受眾。關心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反映群眾的要求和呼聲。說理論述符合群眾的特點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勵廣大群眾關心和參與評論工作。

四、新聞評論的社會功能和作用

1、引導的作用。旗幟鮮明地分清正確和錯誤、先進和落后的界限。明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進行輿論引導。

2、監督的作用。弘揚先進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擊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對各種不良現象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實現有效的監督。

3、表態的作用。代表新聞媒介表明對重要事件和問題的態度。對國內外重大事件,全國性的新聞媒介可以通過新聞評論表明黨和政府的態度。

4、深化的作用。新聞評論和新聞報道配合發表,可以深化報道的主題。通過對新聞事實的分析,從思想、政治高度說明問題。啟發和幫助群眾掌握科學分析的方法。

五、新聞評論的輿論監督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關系

1、新聞宣傳要以正面宣傳為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但正面宣傳也應該包括輿論監督的內容,這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取得積極的社會效果,鞭撻假惡丑正是為了弘揚真善美。因此,新聞評論在弘揚先進思想和精神的同時,還要不斷揭露和抨擊各種腐敗和不正之風,對這些不良現象和風氣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這也正是為了促進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2、我們在進行輿論監督時,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以法律為準繩,以政策為原則,以事實為依據,著眼于改進工作,解決問題,增強團結,維護穩定。既要對丑惡現象和腐敗行為嫉惡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們前進中的問題,又要分析問題的實質和產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眾的疾苦,又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聞評論的選題和立論(重點章)

一、什么是選題

選題就是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對新聞評論來說,就是選擇所要評價的事物或所要論述的問題,也就是確定一篇評論所要評論的對象和論述的范圍。

二、什么是立論

新聞評論的立論,就是指一篇評論的主要診斷或結論。它是作者對所提出的論題的主要見解,是貫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統率全文所有觀點和材料的作用。

三、論題從哪里來

新聞評論選題要求在于,它所評論的對象和范圍應當是選擇當前具有迫切意義的、有著普遍引導作用、又能配合整體的新聞宣傳部署問題。為此,在選題時務必首先明確選題的根據,拓寬論題的來源。

其一,是當前的客觀形勢、輿論動向和宣傳任務,以及最近中央發布的重要決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這些不僅是選題的重要來源,而且有助于選題和立論體現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贏得人們的重視。

其二,是實際生活中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變革、新矛盾、新風險,以及來自廣大群眾和社會基層的呼聲和要求。這是新聞評論選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聞事件和新聞典型。這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是結合實際引導輿論、發揮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評論選題富有新聞性和時代感。

四、立論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聞評論作品,立論應具備這樣的基本要求:針對性、新穎性、準確性和前瞻性。

1、立論的針對性。指的是立論能夠針砭時弊,針對不良社會風氣和傾向性矛盾,針對偏頗乃至錯誤的思想,運用正面引導或批評論辯的方式對癥下藥,以促使矛盾轉化,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

體現和增強立論的針對性:①針砭時弊,對癥下藥;②正視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矛盾;③善于觸及社會性的思想問題及其實質。

2、立論的新穎性。①論題的新穎;②見解的獨到;③輸入新鮮的事實材料作為由頭或論據;④選取新的立論角度;⑤交鋒中閃現亮點。

3、立論的準確性。立論的新穎就以準確為前提,立論違背了準確性,就失去使人信賴的基礎,甚至產生錯誤的導向,引起人們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混亂。立論準確,輿論導向方能正確,方能為黨和人民造福;否則,就會給黨和人民帶來禍害。準確性的具體要求表現在:①論點的準確,包括概念、論斷、提法和分寸把握的準確;②論據和引語的準確;③完整、準確地闡明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④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斷。

4、立論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夠及時洞察矛盾和預測將會出現的矛盾,盡早去探尋事物的內在規律及其發展趨勢,進而設想出解決矛盾的辦法和途徑,以便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引導輿論,推動事物的發展。立論的前瞻性表現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預見性。

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優秀的評論作品,總是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

五、選題和立論的前提——調查研究(為何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評論權)

選題和立論的前提在于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地搞好調查研究。這是因為:

1、選題和立論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實際情況,充分占有材料,而這些都離不開調查研究。

2、正確的結論只能產生于調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避免和克服片面性,產生實事求是的科學論斷。

3、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這樣去做,才能預防和醫治主觀和武斷,提高新聞評論的質量。

4、寫評論總是要了解讀者對象,了解對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調查研究,顯然是不行的。

總之,調查研究是選題和立論的前提,也是選題和立論的途徑,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評論權。

第三章 新聞評論的標題

一、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標題的區別

以傳播事實性信息為主的新聞報道與以傳播意見性信息為主的新聞評論,由于自身特點和體裁樣式的差異,二者的標題在內容、形式、結構及制作要求上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具體表現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聞標題以提示主要的新聞事實和相關的重要信息為目的,以此吸引受眾的興趣;評論標題以提示論題或作者的見解、意向為目的,以此引起受眾的關注或思考。

2、表現手法不同。新聞標題多采用客觀敘述或描寫的手法,作者的態度和傾向性往往蘊含于事實的概括與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評價,一般也較為含蓄;評論標題往往直接表達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和傾向,具有較為強烈的感情色彩。

3、結構方式不同。新聞標題的結構較為復雜,常為復合型結構,主題與輔題的組合方式較為靈活多樣;評論標題的結構較為簡單,多為單一型結構,只有一行主題,個別情況下有輔題,大都以副題形式出現。

4、寫作要求不同。新聞標題在簡練的同時一般較為具體,重在對新聞事實的恰當概括,實題較多,句式較為完整;評論標題相對較為抽象,重在對論題、論點的準確提煉,虛題較多,句式上較為靈活,在“煉字煉意”上要求更為嚴格。

二、評論標題的主要(重要)功能

評論標題的功能有四個方面:

1、概括論題范圍。在評論標題中概括論題范圍和評析對象,讓受眾通過標題清晰地了解評論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議論的問題,是評論標題的一個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論點。以傳播意見性信息為主要目的的新聞評論,用標題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論點和主要見解,使其最有價值的內容——思想、觀點和看法凸現出來,是評論標題的第二個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態度。對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夠明了的事物或問題,在評論標題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場、態度和意向,并以此體現評論的是非判斷的價值判斷,是評論標題的第三個重要功能。

4、吸引受眾注意。評論標題的最終目的是吸引受眾的注意,調動他們閱讀(或收聽、收看)評論正文的興趣,這也是評論標題的第四種功能。

三、評論標題的要求(評析)

為了更好地發揮新聞評論標題的各種功能,在制作過程中一般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1、題文一致。評論標題所概括的論題、所提煉的觀點、所涉及的事實等應與評論的內容相一致。

2、意向鮮明。對評論所分析的事物或議論的問題,標題中應有較為鮮明的是非判斷或價值判斷。

3、言簡意賅。評論標題的句式要簡潔,文字要精煉,題義要深刻耐讀。

4、生動引人。運用多種擬題手法和修辭手段,使評論標題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生動引人的方法:

⑴ 轉換句式、語氣,改陳述句為假設、疑問、感嘆;

⑵ 活用成語、俗語,包括直接引用和變化引用(易字法和諧音法);

⑶ 巧用修辭手法,比喻、借代、比擬、雙關、對照、回環。

四、運用評論標題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兩篇評論標題 第四章 新聞評論的說理論述(重點章)

一、說理論述的基本要求

說理論述的基本要求是:

1、論據和論點的結合。這是新聞評論說理論述一條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和方法。實踐表明,新聞評論的說理和論述唯有體現論據和論點的統一,才具有說服人的力量。

2、虛和實的結合。在評論寫作中,虛和實是矛盾的統一。虛是指理論、觀點、政策、思想;實是指事實、實踐、業務、材料。人們常說的新聞評論要善于務虛,指的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結合事實和矛盾進行分析和說理。

3、破和立的結合。在新聞評論的寫作中,破與立是辯證的統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破,就是反駁和批判錯誤的觀點。破立統一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正面立論的評論,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駁錯誤觀點為主的評論,則需破中有立。

4、嚴肅和生動的結合。嚴肅和生動結合是一條不容忽視的說理論述的原則和要求。作為嚴肅的文體,文字很容易導致枯燥乏味,讓讀者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論述時特別要講究生動形象,務求體現嚴肅的論題與生動風趣的表述的結合,體現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體現抽象的論述與具體形象的文字表現的結合。

二、論點和論據

1、所謂論點,就是指作者對所論述的論題的見解、主張和所持的立場和態度。

2、在評論寫作中,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材料,就是說明論點的證據,就是判斷和推理的基礎。

3、評論的論據主要包括兩大類:

① 事實性論據,包括能夠直接或間接證明論點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歷史資料、統計數字等。

② 理論性論據,包括經典作家所揭示的業經實踐證實為人們所公認的有關結論、論斷、理論、原理;黨和政府的政策、決議以及現行的法令、條例;科學的定理和法則;公認的道德規范;古今中外帶有哲理性的格言、諺語等。

③ 除此之外,還有以故事、典故為論據的。

4、在運用論據時,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論據務必正確、真實、恰當,具有典型性和科學性;二是選擇論據要考慮寫作的背景和讀者的特點。

三、論據和論點是怎樣統一的

首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從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內部聯系,掌握其規律。堅持了這條原則才能使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也才能使論據和論點的統一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其次,正確處理好論和論點的辯證關系。在評論寫作的構思階段,對待材料和論點的正確態度是材料在先,論點在后,從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論點。由構思進入表述階段后,論點處在統率地位,論點要統率論據,論據要為論點服務。因此,論據不在多而貴在精。力求置論據于論點的統率之下,寓論點于論據的分析之中,使論據和論點恰當地融合起來。

再次,掌握論證的具體方法,有助于論據和論點的統一,增強說服力。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和反證法。

四、為什么寫評論采用事例來證明論點(例證法)是一種有效的論述方法

一種觀點、一個結論,往往是通過許多事實得來的,所以發現并抓住事實和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最有說服力的事實,提示出事實與論點之間的關系,從而證明論點,自然有著很強的說服力。

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事例要真實、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現實情況;二是要注意提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輔以切實的分析和說理,防止觀點加例子的簡單化和表面化傾向。

五、為什么說虛實結合是評論寫作的一項基本原則和方法

新聞評論從宏觀上看,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務虛的,另一類是務實的。但是,實際上虛和實是對立的統一,兩類評論盡管側重點不同,卻都需要虛實結合。虛實結合就是現象和本質的結合,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政治和業務的結合。也就是說,說理論述應當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論述具體的工作問題和業務問題時,不能就事論事,而要透過具體的業務問題,從黨的方針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風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論述理論政策性的問題時,不能空泛議論,而要聯系當前的工作實際和讀者的思想實際,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說明。

只有將兩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有虛有實,虛實結合,文章才會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強評論的思想性和指導性。

六、嚴肅與生動結合的途徑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論,指出嚴肅生動結合得怎樣)

1、 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 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 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互滲透,使思維的縝密性和形象性結合起來

七、說理論述的操作方法(評析)

1、據事議理的方法。(運用依托配合法或輸入式融合法寫一篇短評或小言論)道理、結論總是從客觀事實當中,從實踐經驗當中引申和概括出來的。因此,要把道理說明白,容易讓人接受,就得依靠具體的事實材料。

據事議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聞報道依托新聞事實;②輸入式融合法:直輸作者見聞為由頭和論據;③夾敘夾議式糅合法:多層次地即在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體現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較分析的方法。(用比較分析法從身邊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的比較和具體分析來論證或說明論點。

比較分析的具體化方法:①縱橫比較法:從時間和空間上歷史地全面地認識現實,發現事物內部聯系的科學的分析方法;②對比法:將相反、相對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進行論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對照和高低優劣的反襯,進而在相互聯系和比較中展開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說理;③類比法:將有相似特點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從而將它們的共同實質形象而又機智地顯示出來。

3、論辯交鋒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論在論辯交鋒時采用什么方法)通過思想交鋒、辯論和批駁,在辨明是非的基礎上講述道理的一種說理方法。

論辯交鋒的具體方法:①思想交鋒;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駁的方法。

4、算賬說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賬法論證節約時間的重要性或浪費時間的危害性)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統計、推演、比較和折合計算,進而對事物作出說明和判斷,找出其內在聯系,提示其本質意義的一種科學的分析說理的方法。

算賬說理的功能:一是幫助提出問題;二是有助于說明和論證論點;三是增強言論的文化內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動形象。

算賬說理的操作方法:①統計算賬;②推演算賬;③折合算賬。

八、為什么要論辯交鋒

1、論辯交鋒就是通過思想交鋒、辯論和批駁,在辨明是非的基礎上講述道理的一種說理方法。

2、寫批駁性的評論文章,自然要展開論辯交鋒,即使寫正面立論性的評論也往往離不開論辯交鋒。不經過論辯交鋒,不把有關的模糊觀點、片面認識和錯誤觀點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確的觀點是立不起來的,更難以深入人心。

3、就評論寫作本身規律來看,也需要論辯交鋒,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鋒,正是評論能否達到透徹說理的一條有效途徑和技巧。文章觸及的對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鋒,就要面對面地展開論辯和商榷,就要從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論據,論述也就能夠從事物的矛盾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從而增強評論的思想性和鮮明性。

九、論辯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一是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嚴格區分矛盾的性質,實事求是地區別對待。

三是劃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的干擾和影響。

四是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

十、為何說破和立的結合在說理論述中有重要意義

1、在新聞評論寫作中,破與立是辯證的統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破,就是反駁和批判錯誤的觀點。

2、評論要說理,就得破除一種觀點,樹立一種觀點。為了樹立正確的觀點,就得澄清模糊的觀點,糾正片面的認識,反對錯誤觀點和傾向;為了批駁錯誤觀點,也需要闡明正確的主張。

3、就評論寫作本身的規律來看,為了深化說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結合。文章有了對立面,論述就能從事物的矛盾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從而增強評論的思想性和鮮明性。

第五章 新聞評論的結構(重點章)

一、評論的結構原則

新聞評論的結構原則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從評論的具體內容出發。評論的結構布局應考慮文章的具體內容,根據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論述的問題的實際情況、內在邏輯聯系和發展變化規律,圍繞論題和中心論點組織安排材料及觀點的前后順序。

2、從受眾的實際需要出發。評論的結構布局要考慮受眾的實際狀況和需要,根據他們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認識規律和心理需要來安排評論的邏輯思路和篇章結構。

3、從不同的體裁要求和作者的特點出發。評論的結構布局要適合體裁的特點,也要體現作者的特色和風格。在遵循評論的基本原則和寫作規律的前提下,在開頭、結尾和謀篇布局上顯示作者的個性特征。

二、評論的結構要求(評析)

事實證明,好的新聞評論作品,其結構應符合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確定先說什么后說什么,詳說什么略說什么,選擇哪些材料和觀點,它們之間如何配合、銜接與過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間相互協調,總體布局恰當合理。

2、層次清晰。合理安排評論各部分、各段落間的層次關系,可以使評論的結構“綱舉目張”,層次分明。

3、邏輯順暢。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新聞評論,應講求其結構布局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既要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

三、評論的結構方式(分析一篇評論的結構方式)

1、 歸納式結構。從材料到觀點,先分論后總論。

2、 演繹式結構。從觀點到材料,先結論后分論。

3、 并列式結構。將總論點分為兩個以上的分論點,分別進行論證。

4、 遞進式結構。對論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層分析。

四、評論的開頭的要求與形式(評析)

1、新聞評論以傳播意見性信息為主要目的,也應該在文章或節目的開始部分就抓住受眾,吸引他們的注意,引發他們的興趣。因此評論的開頭要求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切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2、開頭的形式:①擺出結論;②提出問題;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圖;⑤由事入題。

五、評論的結尾的要求與形式

1、評論的結尾的基本要求是簡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帶水,避免空話、套話。

2、結尾的形式:①呼應開頭;②作出結論;③提出呼吁;④引發思考;⑤舉一反三。

六、運用評論開頭、結尾的基本寫作要求寫作一篇評論

第六章 新聞評論的文采

一、新聞評論如何寫得有文采(評析)

為了把評論寫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又在說理論述上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富有文采,根據新聞評論的特點,在語言和文風上需要首先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學習和實踐。

1、深入淺出

①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明白曉暢的論述相結合;要對所評論的事物和所闡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眾的特點和要求。掌握群眾的認識規律和理解能力;聯系群眾的切身經驗講道理。

③運用群眾的語言。群眾的語言表現實際生活,通俗而生動;反對艱深晦澀,故作斯文;避免空話、套話和各種八股腔。

2、形象說理

①善于運用比喻。說理的邏輯性和形象性結合;論據和由頭的形象性;由近及遠、由實及虛、由具體到抽象的說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語言。深入觀察生活,選取恰當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筆法和語言描繪客觀事物,突出其特點。

③巧用詩文典故。運用成語典故和古代詩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運用恰當。

3、以情動人

①有感而發。有所為而作和有所感而發;或愛或憎的態度,或褒或貶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動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實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過形象表達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動觀眾。

③修辭手段的活用。修辭手段的運用和評論的感情色彩;語氣的變換,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筆法。

4、要言不煩

①道理實在,言之有物。說真話,講真理,實實在在地講道理;摒棄空話、套話;反對虛張聲勢、嘩眾取寵。

②論題集中,篇幅適度。思想明確,論題集中,行文語氣集中;簡潔精粹,長短適度。

③字斟句酌,語言規范。煉意,煉句,煉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聞評論的語言文風特色 第七章 新聞評論工作者的修養

一、新聞評論工作者具備哪些修養(素質或要求)

1、加強思想政治修養

①提高政治覺悟。評論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

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2、提高理論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加強政策觀念。新聞評論工作的政策性;加強政策觀念,提高政策水平,嚴格按黨和政府的政策辦事;加強法律觀念和紀律觀念。

3、打好知識和業務根底

①重視知識積累。既懂政治,又學識淵博;廣泛的興趣、豐富的知識;目光四射,廣為涉獵,勤于積累。

②提高業務水平。掌握調查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新聞業務水平和文字修養。

4、培養深入樸素的作風

①深入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掌握情況,發現問題,了解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帶著問題進行調查;調查研究和群眾觀點。

②作風艱苦樸素。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作風;不怕困難的刻苦精神;嚴謹細致,力戒獵奇、追風傾向。

二、評論工作為什么要重視知識積累

1、新聞評論的寫作,也是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新聞評論的對象很廣泛,涉及許多不同領域,這就要求評論工作者具有廣泛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

2、現代科學的發展十分迅速,出現了不少新的學科,新的知識也不斷增加,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涉獵的范圍。對新鮮知識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某些舊的思想方法的束縛,發揮創造性。

第八章 社論、評論員文章

一、什么是社論

社論(在廣播、電視媒體中稱為“本臺評論”)是代表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編輯部發言的權威性言論。它是表明新聞媒體的政治面目的旗幟。

社論的論題是針對當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問題發言表態的。黨的報刊社論,不僅代表編輯部發言,而且直接表達同級黨委和政府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具有鮮明的政策性、導向性和指導性,是其他評論文體所不能替代的。

二、黨報社論何以具有權威性

黨報社論的權威性源于:

1、它是黨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論內容的特殊重要性。

3、黨的領導干部具有親自寫作并審閱黨報社論的傳統。

4、在傳播渠道方面的獨特優勢。

三、社論、評論員文章的類型

按論述方式和方法分類,社論、評論員文章大體可分為五種類型:闡述型、啟迪型、評介型、論辯型、禮儀和紀念型。

四、為何精心寫作是一項重要任務

1、社論,尤其是黨報社論,是黨的喉舌,具有權威性。

2、只有精心寫作才能發揮社論重要的和正確的導向功能。

3、集體研究。

4、從草稿到定稿,執筆者要精心構思、認真寫作和修改。

5、黨委書記要參與或主持整個寫作工程,直到最后審閱定稿。

6、實踐表明,若干寫得較為成功具有一定權威性或文獻價值的重要社論,正是通過這樣的嚴格途徑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強社論、評論員文章的可讀性

1、正確地運用人民群眾的活生生的語言來寫作。

2、適當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諺語、格言、成語等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言語、詞匯。

3、適當地穿插運用散文的筆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講述得淺顯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的寫作特點

第九章 短評(要求會寫作短評,依托新聞報道配寫)

一、什么是短評

1、短評是一種簡短而靈便的評論形式,在發表時有署名與不署名兩種。

2、署名短評以個人身份發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樣,隨著專欄評論的發展,近年來逐漸納入各種評論專欄之中,單獨發表的已不常見。

3、不署名短評代表媒介編輯部發言,它根據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就現實生活或實際工作中某一方面的問題發表議論和看法。

二、短評的特點

短評的特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內容集中,結構簡單,文字精煉。

2、新鮮獨到。選題新鮮,見解獨到,角度多樣,講求時效。

3、生動靈活。說理生動,文字活潑,形式多樣,運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實務虛,緣事議理;依托個別,指導一般。

三、短評寫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評,應力求做到“言近而旨遠,詞約而意深”,這就要求短評在寫作時注意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1、論題具體,一事一議。抓住新聞報道中最值得議論之處,評其一點,分析精當。

2、長話短說,議在實處。精心開頭,簡化結構,緊扣報道,理從事出。

3、源于報道,高于報道。由點及面,提煉升華,補充深化,借題發揮。

第十章 編者按語(運用寫作要求,為新聞報道配寫編后,文前按語;說明性、政論性按寫)

一、什么是編者按語

編者按語是一種依附于新聞報道或文稿的畫龍點睛式的簡短的編者評論,是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視等各類新聞傳播媒介的編者對新聞或文稿所加的評介、批注、建議或說明性文字,是新聞媒介的編者專用及常用的一種發言方式。

二、按語的功能

編者按語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提示說明

2、評介表態

3、提醒建議

4、補充強調

三、編者按語的形式及特點

如果以編者按語在編排過程中與新聞報道或文稿所處的位置為分類標準的話,編者按語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語、文中按語和編后。由于編排的位置不同,使這三種按語形式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 文前按語(又稱題下按語,廣播電視中稱為編前話),特點:

①行文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不必復述所依附的報道或文稿內容,只需直接提出編者的看法和觀點;

②以編者身份發言,通常情況下不署名,也不擬制標題。

2、 文中按語(又稱文間按語),是報刊上獨有的按語形式,特點:

①與所依附的報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編者可以直接評價、分析文中的內容和提法,議論的針對性很強;

②有感即發、有疑即注、有錯即批,隨時評點,使用方便,運用靈活,有助于避免傳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簡練、鮮明潑辣,與上下文銜接自然,便于閱讀,易于理解,適合讀者的認識規律和接受心理。

3、編后(又稱編余、編后小議、編輯后記,在廣播電視中稱為編后話),與前兩種按語有著不同的特點:

①發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聞報道或文稿之后,結構更為完整,可以有標題,也可以署名;

②寫作要求上不同,寫法上更接近隨感或短評,需要必要的分析議論,也可以抒情、聯想和借題發揮;

③功能上側重點不同,文前多起強調、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釋、點撥作用;編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發的作用。

④運用上靈活多樣,不僅可以配合新聞報道或文稿,圖片、圖表、漫畫等也可以配寫編后。

四、按語寫作的基本要求

按語是新聞評論各類體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強的一種,其寫作應注意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脫。以新聞報道為主要依據,有所提煉、評介、補充或升華。

2、配合及時,運用靈活。迅速對報道或文稿做出評價與分析;注意不同按語形式的靈活運用與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點到為止。按語的文字簡潔明了,詞約意深;議論焦點集中,點到即止。

4、態度鮮明,講求分寸。鮮明地表達編者對新聞或文稿的態度和傾向;褒貶適度,分寸得當。

第十一章

專欄評論(要求會寫作專欄小言論)

一、什么是專欄評論

專欄評論指的是在報紙固定版面上特定的專門欄目中發表的評論(也包括當今電臺、電視臺專門欄目中的評論)。

二、專欄評論的特點

專欄評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群言性。以個人身份發表見解,自由活潑,暢所欲言;語氣上平易近人,親切感人。

2、穩定性。欄目相對固定,體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趨于穩定。

3、時代感。一是重視對當前政治經濟形勢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大思想問題發表意見;二是善于敏銳發現并抓住富有時代特點的新人、新事、新風尚、新變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時發表評論。

三、專欄評論的類型

1、按形式品種來分,可分為專欄小言論、論壇評論、經濟漫談、思想雜感。

2、就作者組成來分,可分為群言專欄、集體專欄和個人專欄。

四、小言論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聞性、形象感。新聞性是本質的基本的特性。

五、論壇評論的優勢和寫作要求

論壇評論以個人名義自由撰稿,發表己見,在寫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優勢和要求。

1、在人稱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稱的敘議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語氣,有利于促進作者與讀者間的平等交談和親近感。

2、便于輸入作者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新聞信息和事實材料作為立論的由頭和論據,以增強議論的新聞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強化議論的理論色彩。作為思想性導向性較強的論壇評論,貴在理論上啟迪人們的心扉,升華人們的認識。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頗的見解異型探討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認識,啟迪思路,發揮論壇的民主氣氛。

六、什么是經濟漫談

經濟漫談作為專欄評論中的重要品種,是一種涉獵日常經濟工作和社會經濟生活,新聞性與政論性相結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經濟評論。

七、經濟漫談專欄言論的寫作要求

1、貼近經濟生活

2、有一點前瞻性見解

3、虛實結合,深入淺出

八、今日談式的小言論;論壇評論(千字);簡析《人民日報。今日談》贊譽式小言論。

第十二章

述評

一、什么是述評

述評又稱記者術語或新聞術語。它融新聞和評論為一體,兼有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評與新聞綜述的區別

新聞綜述雖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評,但它是以向受眾告知新聞事實為目的,主要特點是對某些重要事件、重點工作或一個時期的形勢進行綜合性的敘述。它客觀地報道事實,一般不進行評論。有時通過提供信息的方式,轉述有關人士的見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觀報道的形式出現。在敘述事實的過程中,有時有一些說明或議論的文字,也是為綜合性的敘述服務的。

述評屬于新聞評論的范疇,它主要是通過評述結合的方式,分析和評價事實,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場和主張,從而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

三、述評的優勢

1、述評集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的職能于一身,既及時報道新聞事實,反映現實生活的發展變化,又揭示新聞事實的本質和意義,指明事物的發展方向。

2、述評敘事和說理兼而有之,使讀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對這些新聞事實所具有的意義的分析和探討。

3、評述結合,更符合人們閱讀和視聽的需要。

四、述評的基本特點

1、評述結合,以評為本。

2、述中有評,評中有述。

3、由述而評,以評馭述。

五、述評的類型

從述評的內容來看,分為工作述評、形勢述評、事件述評、思想述評。

六、述評寫作的基本要求(根據基本要求分析述評寫作特點)

1、論題新穎,選材精當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夾敘夾議,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雜文

一、魯迅與雜文

1、魯迅是雜文寫作的大師。

2、魯迅的雜文是我國現代雜文的典范。

3、魯迅的雜文論戰性的比較多,對敵斗爭的比較多,這是由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

4、魯迅雜文的特點主要在于從實際出發,根據形勢和斗爭的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靈活的筆法,堅定地進行斗爭。

二、雜文的主要特點(分析一篇雜文的寫作特點)

1、文藝性的政論

雜文兼有政論和文藝的因素。專欄評論的一種類型,思想領域中匕首、投槍式的輕武器。

2、強烈的戰斗性

①及時靈活地反映現實。有感而發,對現實生活作出敏銳的反應;戰斗性極強的文體,輿論監督的輕武器。

②愛憎分明的態度。旗幟鮮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對什么;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立足于正確的輿論導向。

3、生動潑辣

①邏輯性和形象性的統一。針對社會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問題進行形象說理;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

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尖銳潑辣,內容充實;幽默諷刺,妙趣橫生;注重爭論,諷刺而不謾罵。

4、簡潔精辟

①言之有物,畫龍點睛。筆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點破主題;畫龍點睛,直指問題的實質。

②簡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簡潔,兩者相得益彰;精雕細刻,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三、為何說雜文是文藝性的政論

雜文既包含政論的因素,又包含文藝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要對客觀事物的科學分析,在表現方法上,又要善于運用藝術的形式和方法,把邏輯的說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結合起來。

雜文一般論題集中,篇幅簡短,多具有由小見大的特點,也可以說是思想政治領域中的一種輕武器,無論表彰先進,或是匡正時弊,都可以輕便靈活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四、主題嚴肅,筆法靈活

1、嚴肅而深刻的主題,靈活而幽默的論述

雜文要革故鼎新、激濁揚清,主題要嚴肅而有深刻雋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現形式和論述方法卻是靈活多樣的,筆法不拘一格。

2、雜文的形象性、知識性、趣味性

雜文的形象性、知識性、趣味性應當是結合在一起的。

雜文中的形象,不僅使文章生動而有風趣,有時還能給人以知識;雜文的知識性,對讀者起了“提倡讀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振奮精神”的作用,它的內容同樣可以正面闡述某種道理,針砭時弊,激濁揚清。

雜文應當寫得有風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樂觀主義戰斗精神的表現,所以,雜文的戰斗性和趣味性是統一的。

第十四章

廣播評論

一、廣播傳播的特點(優勢和劣勢)

1、優勢:①更為方便、快捷;②幾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聲音的直接表現力是文字望塵莫及。

2、弱點或劣勢:①稍縱即逝,過耳不留,只能即時聽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轉述容易“走樣”,甚至截然相反;③聽的人不擁有選擇權,不易把握重點,因而往往處于被動狀態。

二、廣播評論的特點(分析一篇廣播評論)

廣播評論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項:

1、短小精悍。為了適應聽眾專注收聽的耐久力,不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淺顯明快。照顧多數聽眾的接受能力,除了語言通俗、口語化,還要:

①運用聽眾熟悉的事實和其他材料證明和說明論點;

②調動各種表現手法為簡單明白說理服務;

③表達簡潔明了,包括敘事有條不紊,說理脈絡清晰,診斷超載了當。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態度說理;從聽眾最關心的角度說理;帶著感情說理。

4、上口動聽。這是由聲音傳播決定的特點。需要提高語言素養、語言技巧,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念,端正評論的文風,其中包括:

①堅持語言規范化、通俗化、口語化的原則。規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語言的內在美、聲音美、韻律美。內在美是基礎,指文明用語;

③堅持語、文一致的表達原則。

三、錄音評論

1、錄音評論是以音響為表現內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廣播評論形式。

2、運用音響是錄音評論同其他廣播評論形式相區別的主要標志。

3、錄音評論的音響取向。錄音評論中的音響材料是作為論據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說明論點的作用;而錄音報道中的音響,則是新聞事實的一部分,它同敘述語言融為一體,共同表現或再現新聞事實的全貌。

4、制作錄音評論的關鍵環節。采制錄音評論,要著重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①根據證明和說明論點的需要,精心選擇、剪裁音響,使之成為整個論述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②嚴格劃清論點與論據的界限,防止把采訪對象表達自己看法的錄音講話,與表達評論主體對于事物看法的論點混同起來;③恰當處理音響與論述語言的關系,既保持論據的完整性,又使它與論點榫卯相應。

四、廣播評論的論述語言

1、廣播評論的論述語言指的是廣播評論中的同音響相對應的語言,是評論主體用來表達內容的所有話語。

2、論述語言的主導作用。在廣播評論中,論述語言有五種表現功能:①表達論點;②敘述論據;③表現論述的邏輯關系;④解釋和說明;⑤補充、完善音響材料。

五、音響的基本類型

音響有多種分類標準。在廣播評論中常用的音響,大致可以按兩個標準來劃分:

1、按音響的來源,可分為伴隨事物發生和因采訪發生的兩種。

2、按音響在評論中的作用,可分為:①直接表現或說明事物的主體音響;②表現事物存在條件的環境音響;③表現事物過去情況的背景音響。

六、音響的表現優勢和局限

1、音響在廣播評論中的表現優勢主要在于:①增強論述的客觀性,賦予它以事實勝于雄辯的表現效果;②增強論述的可信性和權威性,賦予它無可懷疑的說服力;③增強論述的現場感和交流感,賦予它比語言敘述更強的感染力。

2、音響也有它的局限:①伴隨事物發生的現場音響不以主觀意愿為轉移,傾向性不鮮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態出現;

②因采訪發生的音響依賴受訪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時還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響,可能影響收聽效果,甚至產生副作用;

④相當一部分音響本身不能獨立表情達意,需要論述語言補充和完善;

⑤有些現場音響和隱蔽性的音響,還需要克服采錄方面的困難。

所以,音響固然可以為廣播評論增色,但并非任何音響都可以運用于廣播評論,更非有“響”就好。如果忽視它的局限,任意運用,那就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當處理論述語言和音響的關系

1、堅持兩個原則:音響少而精的原則;論述語言以說理為主的原則。

2、協調論述語言和音響的關系,取決于是否善于利用論述語言,能動地駕馭音響。

3、做好論述語言的聲音轉化工作,務必緊緊圍繞增強聲音表達效果這一目標。

①文字表達堅持“我手寫我口”。

②口頭表達力求準確表情達意。

第十五章

電視評論

一、電視評論的概念

作為一個專業術語,電視評論是電視臺制作播發的、以畫面和聲音表達內容、面向觀眾闡述對于客觀事物看法和見解的新聞評論。

這個概念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電視評論是新聞評論。

2、電視評論是面向廣大觀眾的新聞評論。

3、電視評論是電視媒介的新聞評論。

4、電視評論涵蓋多種多樣的評論形式。

二、電視評論的特點

電視評論的本質屬性,是電視傳播方式和新聞評論體裁特征的緊密結合。從這一本質屬性出發,電視評論的基本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項:聲畫兼備;視聽結合;雙線互補。

三、電視述評及其特點

電視述評是新聞述評在電視中的具體運用,是以聲畫結合的方式體現緣事立論、因事說理和既述又評、述評結合基本特點的錄像評論形式。

四、電視述評的夾敘夾議

夾敘夾議是新聞述評的基本表現方法。電視述評中的夾敘夾議大致有三種方式:

1、解說詞中的夾敘夾議;

2、同期聲與解說詞結合的夾敘夾議;

3、畫面與解說詞結合的夾敘夾議。

五、電視評論的符號系統

電視評論的符號系統,包括視覺符號——畫面、屏幕文字;聽覺符號——同期聲和解說詞。它對于符號有特殊要求和處理方式。

1、畫面的類型和表現功能。電視評論中的畫面,按表現功能分為三類:

①口播評論的畫面:表現功能同播送人對于評論內容的理解和調動非語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現事物發生發展過程的畫面:增強論述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視聽的強有力的表現功能。

③再現訪談過程的畫面:畫面與聲音相互配合,強化了語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同期聲的種類和表現功能。

①伴隨事物發生的同期聲:不以采錄者的主觀愿望為轉移,具有強烈的客觀性。

②訪談的同期聲:以受訪人的同期聲作論據,可以增強論據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3、屏幕文字。屬于視覺符號,除了用作標題外,還具有提示、強調、補充、說明等多種表現功能。

4、解說詞。按解說場合分為現場解說和非現場解說;按同觀眾見面的方式分為出鏡解說和畫外音。解說詞與同期聲的區別:

①解說是評論主體的聲音;

②解說主要功能是隨著話題的展開適時評點、提示事物實質,闡述評論主體對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說明、解釋畫面和同期聲。

六、錄像評論發揮論述語言的主導作用

發揮論述語言的主導作用,需要著重注意三個問題:

1、突出論述語言的揭示功能。

2、確切理解論述語言的主導作用。

3、正確理解論述語言的完整性。

*評論寫作要點

一、短評:短小精悍、新鮮獨特、生動靈活、重在分析

1、論題具體、一事一議

2、長話短說、議在實處

①開頭開門見山、不落俗套

②開頭緊扣報道、傳遞感情

③行文長話短說

④句式簡潔、文字精煉

3、源于報道、高于報道(報道的引申、補充)

二、小言論:群言性、微型化、新聞性、形象感

1、善于從大局著眼,“小處”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見大

2、視角要寬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見支流,洞察矛盾苗頭,多從側面探求。

*寫評析文章從何下手

從六方面評論

一、評論選題

1、時機性(快、新),時宜性

2、是否抓住社會焦點或冰點(關注度)

3、時效性(現實、普遍意義)

4、是否是宣傳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與百姓是否貼近,所關心的

6、選題能否小中見大

二、評論立論

1、是否抓住問題的實質

2、是否新穎(新視角、獨辟蹊境、思考獨到)

3、是否抓住最新動態(社會動態、宣傳動態)

4、判斷是否準確,具有說服力

5、是否抓住規律和趨勢

6、能否比較容易讓讀者把握規律

7立論與使用材料相符合

三、評論標題

1、標題是否與文意(正文)相結合

2、標題的是否明確,會不會被誤解

3、能否吸引閱讀和思考

4、在修辭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評論說理論述

1、運用什么樣的論述方式

2、論證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機結合

3、采用這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樣優點與其它論證方法有什么樣的優點

4、說理是否透徹,是否符合說理邏輯和常識

5、有新意、深意

6、說理方法能否被受眾所了解、接受

7、說理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節制、不走極端),說理判斷是否明確

五、評論文采、語言

1、用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2、是否深入淺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準確性和生動性

六、評論結構

1、運用什么樣的說理方式,體現什么特點

如:

歸納式:材料充實,說理,把握觀點

遞進式:層層深入,說理,把握觀點

并列式:思路開闊,考慮周到

2、布局合理,輕重詳略得當

3、是否做到層次清晰,思路明確 輯順暢

5、結構是否緊湊、完整

6、開頭:是否開門見山或引而不發„„

7、結尾:是否有深意,觀點,首尾響

4、是否做到邏

第二篇:外國新聞史筆記完整詳細版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習資料系列之 外國新聞傳播史筆記

第一章 口語傳播 (脈絡圖略)

第二章 文字傳播 (脈絡圖略)

一、名詞解釋

1、古羅馬《每日紀聞》(9

4、99傳名):公告式的官方公報,公元前59年,愷撒成為羅馬執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會的議事記錄,寫在議事廳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羅馬的《每日紀聞》。內容多為政府要事,政治性強,目的在于爭取民眾支持,擴大政治影響。

2、新聞信:傳遞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歷史上流傳最廣的手寫傳播形式,始于古羅馬。官方的新聞信主要用于傳送政情軍情;私人的新聞信流行于上層社會,記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在當時是人們之間交流信息的手段,現在是珍貴的歷史數據。

3、威尼斯小報:起源于威尼斯的手抄小報,16世紀威尼斯政府和私人都出現了專門采集新聞和販賣小報的活動,主要內容有商情、船期、交通信息,時局變化、戰爭消息等,不定期出版,后又流傳至羅馬及歐洲各國。

4、富格爾通訊:德國富商富格爾家族開設富格爾金融貿易所,在歐洲各大城市有分支機構,為了方便業務開展,把當時手抄小報和互通消息的信件匯集成《富格爾商業通訊》出版。

二、簡述

1、簡述古代新聞傳播發展的三個里程碑及其意義。

2、古代新聞傳播和近代新聞事業的不同特點。

第三章 印刷傳播與通訊社 (脈絡圖略)

一、名詞解釋

1、谷登堡(00新名):德國美因茨工匠,1450年創造了金屬活字排版印刷技術,還制成了木質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壓力的印刷機,代替了純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質量和效率,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經》等書;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成為人類傳播史的第三座重國里程碑。

2、新聞書:十六世紀末,西歐出現不定期的印刷品,報導某些重要事件,新聞性有所增強,為書本形式,稱為新聞書。

3、資產階級政黨報紙:資產階級革命后各國報業均經歷了一個政黨報刊時期,主要表現為不同黨派紛紛創辦控制報刊,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報刊信賴政黨補貼發行;這一時期報刊政治上傾向性明顯,側重于時政新聞和言論,以上層人士和政界為主要讀者對象。

4、上層報紙/高級報紙(01新名):報紙大眾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類,詳細報導國內外政治、經濟新聞,登載有說服力的社論,發行量較大眾化報紙小,但社會影響較大。

5、廉價報紙(91名):以工業革命為背景,各國先后出現面向社會中下層的通俗小報,因售價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價報紙是1833年紐約《太陽報》。特點:政治標榜獨立,不受制于政黨;經濟獨立,不接受津貼;以平民大眾作為讀者對象,內容上注重地方新聞、社會新聞和休閑軟新聞,形式上通俗活潑,完全是商業化經營。

6、黃色新聞(9

1、00新名):在煽情主義新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注重犯罪、丑聞、流言蜚語、離婚和性等問題,強調災害和體育報導,是報業追逐利潤的結果。來源:

表現手法:大號字煽情標題,版面夸張,濫用照片,捏造新聞,星期日增刊登載滑稽和膚淺文章,標榜同情受壓迫者,使報紙的作用從宣傳時代進入了鼓動時代。

7、報團(90、95名):在兩個以上城市,擁有兩種以上日報的報業公司稱為報團,表明新聞事業走向壟斷,是二十世紀新聞事業最重要的發展。世界上第一個報團是19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斯克里普斯報團。

8、傳播集團:新聞壟斷組織的一種形式

9、聯合企業

10、“三社四邊協定”(9

3、9

5、00傳名):早期通訊社競爭和壟斷的產物,歐洲的哈瓦斯、沃爾夫、路透社與本國的殖民擴張一起經過十幾的競爭,已經把世界新聞市場刮分完畢,為了確認既定事實和各社的壟斷范圍,于1870年簽訂了“聯環同盟”協議,由于美聯社也參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國以內,協議規定了各社采訪和發布新聞的范圍,并規定了互相交換所采集到的新聞,又稱“三社四邊”協定。

11、交流新聞社

12、國際通訊社

13、國內通訊社

14、新聞通訊社:專門搜集和供應新聞稿件、圖片和數據的新聞發布機構,新聞流通的重要渠道,受眾廣,影響大。

15、埃菲社(98名) 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權承擔某項責任或進行特定的商業交易的人們或公司的聯合體。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訪國內新聞,發稿范圍也在國內,一般與一個或幾個世界性通訊社簽有協議以獲得國際新聞。有的國內通訊社也采訪國際新聞,但一般只供給國內媒體,作為本國國際新聞的補充。新聞來源渠道:除自己采寫外,還有各種新聞媒體上的材料、其他定有協議的通訊社提供的新聞。一般與本國政府關系密切。是國內通訊社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

二、簡述

1、手抄小報和新聞書在新聞傳播史上的地位。

2、定期報刊出現的標志性意義。

3、新聞事業據以產生的社會需要和實際條件。

4、列舉世界最早出現的定期報刊、日報、雜志。

5、近代資產階級報業的發展軌跡。

6、資產階級革命前后報業和政治的依存互動關系。

7、工業革命興起對報業的重要推動和影響。

8、近代無產階級報業的發展軌跡。

9、無產階級報刊的共同特點。

10、近代報業演進為現代報業的背景和標志。

11、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法和德、日不同的發展模式。

1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報業發展的新特點。

13、報業壟斷的成因。

14、新技術對現代報業的強大推動及其發展趨勢。

15、發展中國家報業發展的共同特點。

16、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報業發展情況的不平衡性。(發展中國家報業分布狀況)

17、發展中國家報業體制的三種不同類型。

18、列舉重要發展中國家各國最早的報刊。

19、工業革命后的社會變化、報業發展以及電訊業的興起同通訊社誕生的關系。

20、“三社四邊協議”確定的具體劃分和“三社四邊協議”的消亡。

21、東歐及蘇聯政局劇變后通訊社的變化。

22、發展中國家通訊社的特點。

三、論述

1、試述近代報業由孕育到誕生的發展過程。

2、分析19世紀末以來西方國家現代報業的演變。

3、分析和評價報業壟斷化的影響。

4、世界新聞通訊事業的重要發展動向。

第四章 電子傳播 (脈絡圖略)

第五章 互聯網傳播 (脈絡圖略)

一、簡述/論述

1、廣播業發展的一般歷程。(02傳)

2、簡述廣播電視機構體制的五種類型及其特點,分析評價各種體制、格局的利弊。

3、網絡傳播的特點。

第六章

英國 系統脈絡:

一、

英國報刊的發展

1.

早期報紙萌芽 中世紀開始有手抄新聞出現,并出現本冊式的新聞書,是雛形現代新聞媒介,從荷蘭傳入。1476年英國出現印刷機,1528年起歷任國王實行出版管制,包括:皇家特許制;皇家出版法庭。資產階級革命前的報刊:

出版商伯特,作為特許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員,出版英最早印刷新聞書《約克郡謀殺案》,荷蘭新聞書的販賣人。 《每周新聞》:1621年創于倫敦,英國第一家定期刊物,出版商鮑爾尼與阿切爾經由國王特許出版,全稱為《來自意大利、德國、匈牙利的每周新聞》,“NEWS”作為新聞第一次被用于刊名,每期二十頁,外觀似荷蘭新聞書,內容按政府規定,只報導國外新聞,無國內政治新聞。

2.

英國大革命——光榮革命時期 政治動蕩,新聞政策變化快,皇家特許制和星法院被取消,出版得到自由,出現專門報導國會消息的刊物,出現較多報刊。但由于革命反復,新聞傳播業也受到影響,出版自由理論無法得到徹底執行;黨報時期體現不明顯。 《國會活動紀要》:1641年托馬斯創,首家報導國內政治新聞的報刊; 《國會辯論每日紀要》,記載每日國會主要辯論事項的周或旬刊,1642至1655年持續出版。 《牛津公報》:創辦于1665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是在“特許制法令”下出版的官報,也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張報紙。單頁兩面印刷,全是新聞,沒有評論,主要內容是官方發布的信息,出至24期時遷回倫敦,易名為《倫敦公報》,至今出版,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 《公共廣告者》:奈德海姆創,支持克倫威爾的報人,1657年辦《公共廣告者》,英第一家全廣告報刊,廣告報的始祖。

政黨報刊:國會派——《英國信使》:

?;逝?mdash;—《宮廷信使》《公民信使》

克倫威爾——《政治信使報》《公眾情報者》,奈德海姆主編。 3.

資產階級革命后至20世紀初的報業發展

新聞政策,知識稅的建立與廢除;廢除禁止報導評論政治新聞;使用煽動與誹謗罪壓制新聞媒介的傳統被削弱。工業革命推動報業產業化,傳播業“穩步、全面發展”。 十八世紀上半葉

政黨報刊時期:1)創辦自己的黨刊:托利黨—《觀察家》《每日新聞》(最早的政黨日報);輝格黨—《輝格觀察家》 2)津貼報刊:托—《評論》;輝—英首家日報《每日新聞》,后合并于《每日公報》 這一時期主要報紙: 《每日新聞》:1702年馬利特創于倫敦,英國第一家日報,在1693年國會廢除了出版法案的基礎上出現的。形式:半張,單面印刷,每頁兩欄,新聞無標題,以翻譯荷文法文消息為主。提出客觀報導原則,不加評論的敘述事實。1735年與《自由英國人》《倫敦新聞》合并,易名為《每日公報》,后為保守黨報紙,是世界是第一家政黨報紙。 《廣告人日報》:英國現代商業性日報的開端,1730年詹諾創辦,至1807年,不受津貼出版,以廣告為主,廣告養報,商業信息全面,后發展為商業與廣告并重的倫敦第一大報。 《泰晤士報》(99傳名、03傳簡):沃爾特第一創辦于1785年,為推廣新式印刷機而創辦此報原名為《每日環球記錄報》,1788年更名為《泰晤士報》。采用新式印刷機,比其它報紙便宜半便士,在接受政府津貼的同時批評國王、大臣,數次被罰款、監禁。沃爾特第二接管報紙后,不再接受政府津貼,《泰》成為獨立報紙,重用優秀報業人才,奉告自由公正的獨立政策,首次實行所有者主管經營、專業人員擔任總編的制度,大大提高了報紙編務質量的提高和報業經營的擴大?!短肥怯钣杏绊懙母呒増蠹?,歷經世界重大事件和戰爭,法路易波拿巴政變、克里木戰爭、美國內戰、奧普戰爭和普法戰爭等,報導及時而豐富,在克里木戰爭中揭露英政府疏漏導致上萬傷員死亡的事實,導致內閣下臺和紅十字會誕生?!短房傮w上持保守立場,它的成功基于沃爾特家族改進了傳播技術和英國的對外擴張。1907年因經濟困難被迫出售給北巖報業集團,后歷經阿斯特家族44年,湯姆森家族15年,目前為默多克所有,報紙經過改革較過去活潑,內容有要聞、經濟新聞、評論、文化體育旅游,出版專門的副刊雜志《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泰晤士報教育副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等。 其它日報:《紀事晨報》《晨郵報》《廣告人晨報》; 星期日報:《英國公報暨星期日箴言報》(英國第一家星期日報,持續出版至今)《觀察家報》——英星期日報大多獨立出版 晚報:《晚郵報》(第一家晚報,1706,每周出三次);每日出版的晚報1788《明星和廣告人晚報》;19世紀下半葉是晚報時代。 工人報刊: 《貧民導報》:早期的工會機關報,創于1830年,赫瑟林頓和奧布爾主編。在發刊詞中提出“工人階級要得到出版自由”,以通俗文字介紹了空想社會主義,抵制知識稅,于1835年???。

《北極星報》(98名):1837年憲章派左翼領袖奧康瑙爾在北部工業城市里茲創立,在 憲章運動作了全面完整的報導,是憲章運動中最有威信、發行量最大的工人報紙,馬克 思稱贊“只有《北極星報》這一英國的報紙了解英國各黨派的真正情況,只有它在實質 上是民主的,只有它沒有民族和宗教的偏見,只有它同情全世界的民主主義者和工人” 《共產主義雜志》(9

4、02傳名):19世紀40年代后期,馬恩創立科學社會主義,于1847年在英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雛形——共產主義者同盟,《共產主義雜志》為其機關刊物,威廉沃爾弗負責出版,在倫敦出版創刊號,封面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16頁,分序言、社論、文章。內容: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潮。由于缺乏資金,僅出一期。地位:最早以科學革命理論為指導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國際共產主義組織的正式機關刊物,開創了共產主義機關報刊的歷史。

《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91名):1848年歐洲革命中“共產主義者同盟”的中心刊物《新萊茵報》在德科倫出版,是無產階級宣傳鼓動組織民主運動的武器,歐洲革命失敗后,馬克思與“共”多數成員流亡至倫敦,重新出版同盟機關刊物,即《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為《新》的繼續,以探討其??瘯r期的革命事件,研究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歐洲革命經驗,制定革命無產階級策略原理。至1852年“同盟”解散,雜志???。 《蜂房報》(01傳名):1861年他,是英國工會聯合會的機關報,右翼工聯主義者喬治波特爾創辦主編。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成立,成為其正式機關報。內容:國際成立前,報導英國與各國工人運動情況,對促進歐洲工人團結起了一定作用;國際成立后,熱情報導國際成立情況,但未移交控制權,后由于波特爾改良主義的傾向,與馬恩產生嚴重分歧,1869年落入自由派投機分子手中,70年國際與《蜂房報》決裂。 《工人辯護士報》:前身是《礦工和工人辯護士報》,1865年交由第一國際總委員會支配,改組為《工人辯護士報》,意在其是任務是維護工人階級利益。報紙公司理事會改良主義分子同資妥協,乘馬克思生病間改組了編輯部,立場發生改變,并更名《共和國報》,馬恩退出了報紙工作,1866年起,成為“改革運動機關報”,變成激進資產階級的喉舌。 雜志:

《紳士雜志》:英國歷史上第一份綜合性月刊,1731年愛德華凱夫創辦于倫敦。初期以摘錄國內外新聞及文藝小品為主,五年后開始報導國會新聞,英國雜志史上發行最久、最負盛名的權威月刊,第一份以“雜志”作刊名的刊物。 《阿西娜信使》同上 三大評論期刊: 《評論》:笛福創于1704年,評論雜志,每期八版,周刊,載有政治、商業和社會問題的文章,論題大都是公眾關心的政治問題,通俗有趣,常有副刊,出至1713年。 丹尼爾•笛福:(1659—1731)英國第一個職業記者,“英國報業之父”?!读⒓享灐?,1704年創辦評論雜志《法國每周評論》,簡稱《評論》,登載政治、商業、社會問題的文章;一生編輯撰稿報刊約有二十五家,力主選擇大眾關心的話題,寫作趣味化、通俗化;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自由進取精神,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報紙上發表的連載小說。 《閑談者》1709年斯梯爾創辦,兼有政治性和文藝性,以戲劇、輕松論文、文藝作品為主吸引大批讀者,風格獨特,深受歡迎。1711年由于政治原因???。 《旁觀者》:《閑談者》停辦后,斯梯爾和阿狄生合辦《旁觀者》,每日出版,筆調輕松樂觀,以讓人樂于接受的方式指導讀者的道德觀,是當時發行量最大的雜志,1712年因印花稅的頒布而???。

19C上半葉創辦的雜志——專業化趨勢:《愛丁堡評論》(1802,霞飛,高檔的哲學、文學、政治學學術雜志);《觀察家》(1808,學術性綜合周刊);《經濟學家》(1843,威爾遜,馬“資產階級最穩健、最理性、最溫和的刊物”) 4.

大眾報刊階段

1)

初期(1855——19世紀末)便士報是英國報刊大眾化的起點,模仿美國風格,初期成功的典范是《每日電訊報》 《每日電訊報》:英國廉價報紙的先驅,斯雷創于1855年,不久轉給債權人利維,成為便士報。報紙注重采寫第一手新聞,刊登特約作者的文章,以大眾化的形式推出新聞和評論。其子勞森是該報的主要締造者,接手報務后,采用美國式的編輯方式,重視新聞標題的制作,擴大報導面,聘請高水平的記者作家參加報紙工作,根據讀者特點采寫新聞;此外積級投身于社會改革和愛國運動,奉告自由主義而不激進,宣稱促進社會和大英帝國的進步,使《每日電訊報》發行量達到30萬份,成為當時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明星和廣告人晚報》:1888年奧康瑙爾創,于100年前英國第一家晚報同名,售價半便士,注重反映下層人民生活,在新聞業務方面,力求簡潔明了,創刊發行量創下當時世辦紀錄。 《評論的評論》:創辦人斯特德,在英國首先采用新聞導語,報導中采用小標題,社會新聞是其報導重心。1890年創立《評論的評論》,是早期大眾化文摘雜志的嘗試,倍受歡迎。 《點滴》:1881,英國大眾化雜志的開端,創于曼徹斯特,定期出版,將大眾感興趣的話題集中為雜志,成功后遷往倫敦。

2)

形成英國特色的大眾報刊階段(19C末——20C初)英國傳統風格、美國大眾風格與現實英國大眾興趣相結合,代表:《每日郵報》《每日快報》《每日鏡報》 《每日郵報》:哈姆斯沃斯,即北巖鄖爵創于1896,報紙定位為高雅、溫和又接近大眾。定價半便士,新聞全面豐富,文字簡潔,標題生動易讀,讀者對象包括下層大眾,中產階級,“忙人的報紙,窮人的報紙”。內容:廣告特稿,股票法庭信息,國內消息,評論,體育娛樂等。七版“每日雜志”被認為是副刊的先河。50年內連續發行歐洲大陸版、各種越洋版,發行量逾200萬份。 〈每日快報〉:1900年皮爾遜創,〈每日郵報〉的主要競爭對手,使美國風格英國化,讀者對象為年輕的一代,1918年為比維布魯克報團收購,銷量超過〈每日郵報〉,成為英國銷量最大的大眾化日報。 〈每日鏡報〉:1903年哈姆斯沃斯創,以婦女為主要讀者對象小型報紙,后改為半便士畫報,獲得成功,成為當時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3)

當代英國新型大眾化報刊階段(20世紀60年代后)大眾報紙富于視覺沖擊,內容煸情,代表:星期日報〈世界新聞報〉〈太陽報〉 〈世界新聞報〉:創于1843年,集中報導一周以來的體育新聞、黑色和黃色新聞,圖文并茂沖擊視覺,發展迅速,發行量達500萬份,是英國最大的星期日報。 《太陽報》:前身是《每日先驅報》,創于1912年,1964年改名《太陽報》,默多克接手后將報紙改造成為面向下層公眾的報紙,消息短小,較多報導下層民眾生活,社會新聞增多,娛樂色情,讀者主要為白領工人和中產階級,成為英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 高級報紙與大眾報紙的劃分 高級報紙:《泰晤士報》 《曼徹斯特衛報》:原為地方性報紙,1872年斯科特主持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高級報紙,1907年正式轉入斯科特旗下,屬于衛報和曼徹斯特新聞晚報公司,與《泰》相比,此報內容活潑,激進。

《每日電訊報》 (發行量一般保持在幾十萬份,信息參考價值大,是國家的代表性報紙)

大眾報紙——巨大的發行量,格調相對低下,往往被知識界和社會上層輕視

5.

報團的形成與發展(19C末——20C)大眾報刊急遽發展,資本壟斷趨勢出現,各報刊相互兼并、重新組合,英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報業壟斷的國家之一。

1)

報團的形成階段 北巖報團(哈姆斯沃斯報團):英國最早的報團,《每日郵報》(1896)《每日鏡報》(1903)《觀察家報》(1905)《泰晤士報》(1908),收購多種地方報刊,形成英國最大的報團。 羅瑟米爾報團(聯合報業公司):1922年北巖去逝后,其弟取得北巖報團大部分報紙(《泰晤士報》轉給阿斯特家族,《每日鏡報》分離出去)的所有權,成為英國當時最大的報團。 貝瑞兄弟的報團:《廣知世界報》《星期泰晤士報》“混合出版公司”《每日電訊報》;1937年兄弟分家,兄W貝瑞——凱姆羅斯報團,弟J貝瑞——肯姆斯萊報團 比維布魯克報團:《每日快報》《星期快報》,追求黃色刺激 2)

報團相互兼并 P51 3)

現狀P53 新聞國際公司:英——《泰晤士報》《星期泰晤士報》《今日報》《太陽報》《世界新聞》,擁有全國性及地方性報紙三十余家,占英國報紙總量的三分之一。英國天空廣播公司40%股權,路透社的部分股權。 美——《圣安東尼快報》《圣安東尼新聞報》《明星周刊》《紐約郵報》《紐約雜志》《鄉村之聲》《新西方》《芝加哥太陽時報》;20世紀??怂褂捌?,FX電視娛樂網;哈潑科林斯出版公司等。亞洲——《南華早報》《遠東經濟新聞》 聯合報業信托公司 快報集團公司 鏡報集團報業公司 皮爾遜——朗曼公司 湯姆森地方報業公司

二、

英國廣播電視的誕生與發展

1.

BBC獨家壟斷 1922年馬可尼公司聯合五家電器制造商,組建私營的英國廣播公司,提供文化、新聞、社會服務內容的廣播,其目的是推銷收音機,收取執照費,1927年英國會將其改組為公共企業的形式,授予無線廣播特權,持續至60年代。1936年建立電視臺,開始挺進電視業。

2.

“雙頭壟斷” 1954年BBC獨占局面被打破,議會通過開辦商業電視的決議,獨立廣播公司建立(IBA),由獨立廣播局管理。

1955年開始彩色電視廣播,制式NTSC(與美同)

3.

全面競爭時期 獨立廣播局取消,打消了成為全國電視臺的障礙。取之以獨立電視委員會和無線廣播局;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新興衛星電視——超級電視臺,空中電視臺。

三、

通訊社的狀況

路透社——1851年德國人朱利葉斯路透在倫敦創辦,初期業務艱難,1858年后取得認同;1915年路透第二自殺,此社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改組為報聯社體制,“三國四方”控制,即英國報聯社(最大股東)、英國報業主聯合會、澳大利亞報聯社、新西蘭報聯社共同持有主要股份;

業務:提供經濟和金融信息,在外匯交易信息和服務市場方面居于領先地位;主要收入來自金融、經濟、財政信息產業,新聞稿收入僅為6%。 規模:1992年買下世界最大的電視新聞通訊社之一維斯新聞社,訂戶遍布世界的報紙和電視臺。

中央新聞社——1870年創,專為各報提供國會新聞,后國會新聞重要性下降,轉為經營廣告業務,20世紀60年代停辦。

交換電訊社——成立于1872年,英國國內股份制通訊社,特權從倫敦證券交易所直接向外發布最新行情的通訊社,為各報提供商業、體育新聞。

四、

新聞政策的沿革

1.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皇家特許制、皇家特許出版公司、星法庭)

皇家特許制 :1538年英國正式建立皇家特許制,規定所有出版物須事先經許可方能出版。享利八世是第一個下令管制出版業的英國國王,1530年特許希頓售賣神學家天德爾翻譯的圣經,是特許制的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1693年,英國國會廢除了壓制出版業的出版法案。

皇家特許出版公司:1557年瑪麗女皇時期成立,出版商的企業組合,成員是經國王特許的印刷廠老板,是最早的官方控制的出版同業公會,出版成為一種特權行業。 星法院(99傳名):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將參議院的司法委員會獨立為皇家出版法庭,1586年頒布“出版法庭命令”,即“星法院法令”,內容主要有:印刷機必須在皇家特許出版公司登記以及特許制的種種規定等,成為英國出版自由的最大障礙。

2.1640年資與新貴族取得國會選舉勝利——取消了皇家特許出版公司和皇家出版法庭,打破了不許報導國內政治的禁令,出現多種報導國會消息的刊物。至光榮革命期間,政治幾經變化,新聞政策也反復無常。 3.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建立后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恢復的出版特許制被徹底廢除; 新的限制出版政策出臺—— 知識稅(90、9

7、01新名):1712年起征印花稅,印花稅、廣告稅、紙張稅,及后來增加的報紙副刊稅統稱“知識稅”,是英國革命后統治當局控制報業的手段之一。是新聞傳播業發展的沉重負擔,反抗知識稅的斗爭在英國持續了百年,直到1861年知識稅被完全廢除,標志著英國新聞出版自由的最后確立。 禁止報導和評論政治新聞的傳統被廢除

使用煽動誹謗罪壓制新聞媒介的傳統削弱——批評國王無罪 政黨報刊時期——政黨津貼報刊制度

1927年,授予BBC特權經營無線電廣播;1972年允許開放商業廣播電臺;1991年建立獨立電視委員會和廣播管理局,開放廣播電視市場。 五 新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平均派理論——誕生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利爾本:(1614—165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平均派領袖,杰出的出版自由戰士。平均派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農村中下層農民利益的代表,主張頒發成文憲法,限制權力,建立分權制度,實現出版自由。利爾本是卓越的宣傳家,堅信天賦人權,提出取消國王和上議院,呼吁自由、民主、信仰自由等,寫下了《彈劾克倫威爾及其女婿埃爾頓的叛國行為》并在法庭中答辨時確立“在出版物上發表批評政府的文章不算犯罪”的原則。后平均派運動被克倫威爾鎮壓失敗。

2。自由主義理論

彌爾頓與《論出版自由》(1941年)——“在自由主義的傳統上寫出了主張思想自由的光輝論點”。譴責檢查制度,反對集權控制。“觀點的自由市場”“自我修正過程”P29(陳)

洛克——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創始人,知識起源于感覺;政治上,反對君權神授,主張權力分解,“三權分立”。

3.1855年“知識稅”廢除,帶有經濟學理念的新聞理論 穆勒(密爾)——《論自由》自由主義理論的發展P45 馬克思——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 默多克: 《衛報》: 《金融時報》: 《經濟學家》: 英國廣播公司: 英國空中廣播公司:

《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91名)

二、簡述/論述

1、英國革命后報業領域壓制和反壓制的斗爭。

2、密爾頓的《論出版自由》。

3、英國近期報業的一般情況。

4、英國共產黨報刊的演變。

5、路透社的創辦和現狀。(9

3、02傳)

6、《泰晤士報》的創辦及發展。(99名、03傳簡)

第七章 法國

一、報刊的演變

1.資產階級革命前(封建統治時期)——出版特許下,三大官方報刊居于統治地位《法國公報》《學者報》《文雅信使》,在新聞、科學、文學方面壟斷了法國的思想傳播。 勒諾多《公報》

法國第一張持續出版的周報,1631年由勒諾多創辦。

該報經首相推薦、國王路易十三特許出版,國王和首相還親自為之撰稿。開始時以報導國外新聞為主,以后增加國會消息、國王諭旨等國內新聞和廣告,還有政治評論。實際上是官方的喉舌。

勒諾多家族經營該報131年,至1762年報紙為外交部接辦,改名為《法蘭西報》,1780年轉賣給出版商庫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前???。 《學者報》:議員薩洛創辦,旨在發表科學和文學報告、對作品評價,及對發明的評審。 《文雅信使》:寵臣維澤創辦,文學月刊,以刊載文學作品為主。 私辦報紙(未經特許)——《滑稽新聞》《共和國文學和新聞報》《政治試金石》《百科全書報》《文學紀事》 《巴黎日報》(《巴黎新聞》) 法國歷史上第一張日報。

1777年元旦創辦于巴黎,布里索主辦。

該報雖非官方報紙,但經官方批準,要接受新聞審查。

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爭,內容多樣,但在《法蘭西報》等特權報紙的排擠下,很難報導第一手新聞,后來革命爆發時???。

2。大革命期間——確立了新聞的自由的各項原則,激進人們對新聞的廣泛關注,報刊業獲得發展。“觀點報” 《人民之友報》(99傳名) (1)馬拉是法國大革命中雅各布賓派的領袖之

一、杰出的革命報刊活動家。1789年8月創辦過報紙《愛國者指南》,出版一期后???。9月12日創辦《巴黎記者報》,4天后改名為《人民之友報》,1792年9月22日又改稱為《法蘭西共和國報》。 (2)《人民之友報》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影響的報紙。該報結合革命進程有力抨擊封建勢力的腐朽本質和反革命陰謀,及時揭露大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和叛變傾向,堅定地主張依靠人民,實行革命的專政;及時反映人民的呼聲和要求,主張頒布限價法,嚴懲情節惡劣的奸商。這些主張后來在雅各布賓專政下付諸實現。

(3)馬拉一直深入群眾進行革命活動,并且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辦報,始終堅持革命方針,不斷揭露吉倫特派的反人民政策。但當政權轉人雅各布賓派手中不久,馬拉卻慘遭吉倫特分子暗殺。

阿貝爾的《杜歇老爹報》(《杜申老頭報》) 法國大革命時期“長褲漢”機關報。 1790年由阿貝爾在巴黎創刊。

該報名中的杜歇老爹是法國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他機智靈活,疾惡如仇。 該報緊跟革命形勢,旗幟鮮明,文字通俗,文筆波辣,深受人民歡迎。 巴貝夫《人民論壇報》 布里索《法國愛國者》

3。大革命后——二戰間,政治更迭頻繁,報刊發展曲折,常斷代,黨報時期長久持續出版(大革命—二戰) 《總匯通報》:1799年成為拿破化政府機關報,一直是當朝政府機關報,政府更迭,只是名稱改換,1944年最后???。 《辯論日報》,民營,1789年創刊,立場保守,至1944年。 各階段報紙:P123(程) 巴黎公社時期

《法蘭西共和國公報》

巴黎公社時期最重要的報紙。

原是梯也爾政府機關報,1871年3月改為巴黎公社機關報,共出版66期。

該報除發布重要宣言、法令、決議和指示外,還澄清事實真相,戳穿敵人的謊言。 后該報印刷發行業務落入私人之手,文風刻板,不太關心群眾利益。 《社會革命報》(01新名)

巴黎公社時期很有影響的蒲魯東派報紙。 1871年3月創辦,共出48期。

該報以大量篇幅報導國民自衛軍的英雄業績。其最大的特點是更多地討論一些革命問題。 《人民覺醒報》:新雅各賓派最有影響的報紙,詳細報道公社委員會會議情況及評論其政策,反對凡爾賽妥協,態度堅決。

七月王朝至二戰前——確立了君主立憲,改變了出版管制,加之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廉價報刊的興起 吉拉丹《新聞報》(日拉丹)

19世紀中后期,法國兩家著名的廉價商業日報之一。

1836年7月1日由資產階級報人、親政府的議員吉拉丹創辦于巴黎。售價低廉,每份1蘇錢,很受讀者歡迎,發行量直線上升。其特點是:

(1)減少政治新聞和言論,大量刊登社會新聞和法院新聞;

(2)多刊登有關衛生、健康、食品、服裝、家庭等方面的知識性、實用性材料;

(3)多刊登文學作品,1836年連載巴爾扎克的小說《老處女》,開長篇連載的先河; (4)改革報業經營,在法國首創通過增加廣告收人來降低報價。 杜塔克《世紀報》

19世紀中后期,法國兩家著名的廉價商業日報之一。

1836年7月1日由杜塔克創辦于巴黎。該報在政治上是溫和共和派的支持者,但是報紙的性質和內容卻不同于政黨報紙,而是獨立經營的商業報紙。

它報導廣泛,注重社會新聞、法庭案件,對犯罪新聞的報導比《新聞報》更加聳人聽聞。它率先刊登短篇小說。1836年發表了巴爾扎克的《保爾船長》,1844年連載大仲馬的《三劍客》等名著。報紙每份售價1蘇錢,發行量和廣告量逐年上升。

第二帝國時期至19C末——廉價報紙的完全誕生,巴黎四大日報:《小報》(《小日報》)《小巴黎人報》《晨報》《日報》(《新聞報》)P127(程)加上《巴黎回聲報》合稱“五大報紙” 政黨報紙依然發達: 《費加羅報》

法國現存歷史最久的日報。

1854年創辦時為周報,1866年改為日報,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柯蒂集團掌握。1949年售與普魯沃斯特集團,1975年轉手給埃爾桑報團。

這是份言論性報紙,政治態度歷來保守,內容著重政治新聞、國際新聞及文學藝術,社會和體育新聞也很出色。通常三十多版,圖文并茂,逐日輪流出各種專版,周末出增刊《費加羅畫報》。該報廣告收人豐厚,讀者對象主要是資本家、經理、政界和社會上層人士。 《小共和國報》《小馬賽曲報》《人道報》《巴黎回聲報》(右) 二戰間——新聞界接受政府津貼,受賄成風 五家大報衰落;

政黨報紙:左派——《日報》《勞動報》《巴黎人民報》

中間派——《時報》《論辯報》

右派——《巴黎回聲報》《法蘭西行動報》《十字架報》《不妥協者報》 報團形成:出現于一戰后,數量小,規模小,基本上由工商企業收購而成。 迪皮家族報團——《小巴黎人報》《快晚畫報》,30年代形成小型報團 普羅福斯特報團——紡織業大王,《家園》雜志、《巴黎午報》《巴黎晚報》《不妥協報》《競賽畫報》《瑪麗—克萊爾》

溫德報團——軍火商溫德從30年代起《時報》《辯論日報》《日報》,成為相對較大的報團 4.

戰后——1944年法令(1940年德占區發行15天以上的報紙,1942年德占領法全境后在南方繼續發行15天以上報刊一律永久??┯绊懴路▏侣劯窬职l生了變化,著名老報僅留有《人道報》《費加羅報》 巴黎“四大報紙”——《費加羅報》、新創的《解放了的巴黎人報》《震旦報》和《法蘭西晚報》 《法蘭西晚報》

前身是1941年創辦的地下報紙《保衛法蘭西》,1944年公開發行,同年11月改為現名,辦成一張面向社會大眾的晚報。

40年代末為阿歇特集團購買,發行量一度突破百萬。60年代起在電視的沖擊下,銷量下降,1979年賣給埃爾桑報團。

該報每份20版,大量刊登社會新聞、煽情主義新聞,格調不高,還辟有多種娛樂、游藝專欄。80年代起逐步改變方針,增加政治經濟新聞及有關資料,以求擺脫困境。 現狀——高級報紙:《費加羅報》《世界報》;廉價報紙:《法蘭西晚報》《巴黎人報》 法國《世界報》(02新名) 法國目前最有影響的日報。

1944年12月創辦于巴黎。由當時著名記者于貝爾•伯夫一梅里曼受戴高樂政府委托,聯合30名青年記者,接收原《時報》設備,辦起了這份報紙。

50年代起,該報逐步擺脫政府控制,改組為非盈利的合作型機構。股權歸本社員工所有,經營和編輯保持獨立性。80年代進一步改革體制,報社股份49%歸本社員工所有,11%歸社長,其余40%由社外人員認購,社長由持股人選舉產生。

該報是一份嚴肅的言論性報紙,政治上持中間偏左立場,每周出版6天,每天二十版左右。內容側重政治時事,解釋性報導多,國際新聞豐富而有分量,基本上不登圖片,不發黃色新聞。廣告約占版面40%,讀者主要是中上層知識界、政界和工商界人士。 《國際先驅論壇報》

美國企業在巴黎辦的國際性英文日報。 前身是1887年10月開始出版的《紐約先驅報》歐洲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復刊后,1967年5月22日改用現名。 目前股權分屬于《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惠特尼廣播電視臺。著重報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新聞,通過衛星傳版在倫敦、馬賽、蘇黎世、海牙、羅馬、邁阿密、香港、新加坡等地同時印刷,行銷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美國資產階級觀察世界、傳播觀點的重要陣地。 《回聲報》

原名《出口回聲報》,1908年由斯克雷兄弟創辦于巴黎。

該報是法國的一家具有相當權威性的經濟日報,也是西方國家經濟類主要報紙之一。 該報能比較完整地提供法國財政經濟方面的消息。讀者多為企業主和工商業管理人員。 雜志

《快報》

新聞周刊,1953年發刊,1964年仿效美國《時代》周刊進行改革,發展成為法國最有影響的新聞周刊,還出有國際版。側重于新聞時事綜合分析,并廣泛涉及經濟、科技、文藝、影視、旅游等內容。 《鴨鳴報》

法國重要的政治性雜志,也是最具法國特色的雜志。 1916年由馬雷夏爾創辦于巴黎。

該刊是份敢講大實話的刊物,以諷刺性著稱。

該刊獨立經營的辦報方針,辛辣的諷刺,詼諧調侃的語氣,揭露丑聞的勇氣,報導時事的嚴肅態度,以及旗幟鮮明的立場,贏得廣泛讀者的信賴,享有很高政治聲望。 生活類雜志——《巴黎競賽畫報》《瑪麗—克萊爾》《她》《他》《我們的時光》 報團:

埃爾桑報團:法國最大的印刷媒介集團,《法蘭西晚報》《費加羅報》《震旦報》,有法日報24%的發行量,擁有報紙,雜志,廣告公司,廣播電臺等媒介。

阿歇特新聞出版公司:法最大的出版企業,第二大印刷媒介集團,聯合發行公司壟斷了法主要報刊的發行業務,主營雜志書籍,兼有一些電子媒介。

阿莫里報團:以《以解放了的巴黎人報》為中心形成的報團,有體育報《隊報》

二、

廣播電視的發展

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歷史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 (1)國營為主、允許私營的時期(1922~1944年)。

廣播誕生后,法國私營電臺紛紛出現,192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廣播事業為國家專利,私人只有經郵電部特許方可經營,并且不得妨礙國營廣播和公共利益。這一時期,法國廣播事業有了初步發展。1935年法國開始電視試播,1938年定時播放少量的電視節目。1940年德軍侵人法國,打斷了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正常發展。 (2)國家壟斷時期(1945~198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戴高樂政府接管了國內所有的廣播設施,1945年頒布法令,取消私營電臺特許經營制,不再允許私人經營廣播,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國家壟斷體制。在管理形式上曾有過多次變化,但并沒有改變廣播電視國有國營的基本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歷屆政府都保持著對廣播電視的直接控制,廣播電視在政治和業務上的獨立性是難以同其它西歐國家相比的。這一時期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規模有了重大發展。 (3)國營私營并存發展時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著手體制方面的改革,1982年通過新的《視聽傳播法》,允許民間廣播存在。此舉不僅發展了公私并存的格局,而且使私營電視的總體勢力超過了國營電視。

法國目前主要的公共臺和商業臺

(1)法國目前主要的公共廣播主要由法國廣播電臺經營,下面分設四個臺:國內臺、文化臺、音樂臺和新聞臺。法國廣播電臺還領導各地有單獨編制的地方廣播電臺。這些臺和法國廣播電臺聯結成網,定時轉播后者的節目,另外還自行編播地方節目。

(2)法國公共電視主要為電視二臺、電視三臺,它們同屬法國電視臺領導。兩臺各辦一套全國性的綜合節目,二臺強調群眾性,三臺突出創新特色。

(3)公共廣播電視還包括: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法國海外領地廣播電視公司、法國廣播發射公司、法國視聽節目制作公司等。

(4)主要的商業廣播電視有:新頻道電視臺,也稱第四頻道,它是歐洲最大的收費電視臺。另外還有法國電視一臺和電視六臺,前者是法國最大的全國性電視臺。

三、通訊社狀況 哈瓦斯社

哈瓦斯通訊社1835年在巴黎問世,是世界上第一個取得成功的新聞通訊社。

創辦人夏爾•哈瓦斯于1832年8月設立編譯事務所,專門經營翻譯外報新聞的業務,隨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新聞采集網。1835年12月正式成立了哈瓦斯通訊社,巴黎幾十家報紙以及許多機關、公司和個人陸續成了它的訂戶。

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則是“迅速和優質”,為此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改進傳遞新聞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馬傳送,1837年開始使用信鴿,1845年該社在國內在線開始用電報傳送新聞,70年代該社通過海底電纜把新聞業務擴展到了拉丁美洲。

進入20世紀,哈瓦斯社的業務繼續發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它的財政趨于惡化,于是越來越依靠政府補助維持,新聞播發日益明顯地體現官方意向,被人們視為半官方的通訊社。1940年德軍侵占法國,哈瓦斯社隨之瓦解。 法新社

全稱法國新聞社,總部在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政府將戰爭期間4家反法西斯通訊機構合并,于1944年9月組成法國新聞社(法新社),作為官方通訊社,經費由政府撥給,社長由政府任命,成為法國的官方通訊社。

以后在1957年1月,法國議會通過法案,重新確定了法新社的法律地位,規定其為獨立的公共企業。這使得法新社擺脫了官方機構的形象。

目前全社有職工近三千人,另外在世界各國雇用大量兼職人員。訂戶一萬二干五百多家,遍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法新社的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政府機構訂費、報刊用戶、企業用戶。法新社的財政情況長期不佳,所以政府機構訂費實際上是政府的變相津貼。 但是該社一直在努力揚長避短,與美聯、路透等社積極競爭。在戰略上重視亞、非、拉美地區,在技術上從70年代起就大力更新設備,在業務上注意提高稿件質量,力求準確迅速,重視采制獨家新聞,注意運用系列報導。這些年又積極拓展服務領域,設立視聽部,加強圖片新聞供應,創建信息庫,向用戶提供電視節目??偟目磥?,進人90年代后處境有明顯改善,現已扭虧為盈。

四、新聞理論和新聞政策的變化 1.

新聞政策的演變

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王權高度集權,從1474年法官方開始管理出版事業,1537年建立出版檢查制度

1789至1881——確立新聞出版自由

1)1788年,國民議會宣布,報紙應享有最大的自由權;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制憲會議通過新聞責任法,新聞出版自由法律較完善; 雅各賓派,表面無限制的出版自由,但出版自由又被完全取締 熱月黨人,高壓政策,津貼擁護政府報刊 2)法蘭西第一帝國(拿) 重新建立出版許可制

4)

波帝王朝 保證尊重出版自由,維持出版許可制,印花稅 塞爾新聞法

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聞法,也是法國第一部新聞法。 1819年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期間頒布了該法。

該法暫時廢除了出版預審制、保證金制和印花稅制。

5)

七月王朝 取消一切新聞檢查,減少出版保證金,新聞出版獲得相對自由 6)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廢除印花稅和保證金,報刊享有不限制的自由 7)

法蘭西第二帝國

恢復對報刊的新聞檢查制度 8)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巴黎公社,除波拿巴派,保證各派的出版自由

1881年“法國新聞自由法”——剝奪了政府對新聞的監督,以報刊企業較多的活動權力,是較為徹底的新聞出版自由,標志著法國新聞業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時期。 《新聞出版自由法》

1881年7月29日法國議會通過了《出版自由法》。這是發達國家中較早出現的正式的新聞法律。

它是法國大革命以后新聞出版自由發展進程的全面總結,是法國新聞界為爭取新聞出版自由而進行長期斗爭的結果。

這部沿用至今的法律明確規定: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權;日報或定期出版物只要向檢察院申報其名稱、出版方式、經理姓名位址、報刊承印人,履行了這一手續即可出版,無需事先批準,無需交納保證金。法律對新聞和其它出版物煽動犯罪、妨害公共事物、侵犯個人權利等行為,規定了某些界限、處罰辦法和訴訟程序。

因此,這一法律是《人權宣言》言論出版自由的具體化,對于法國此后的報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簡述/論述

1、法國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報業經受的曲折頓挫。

法國革命以后的報業隨著政治的反復,歷經頓挫,幾度興衰起落。但畢竟社會在進步,報業生存的政治環境逐步改善,報業規模也不斷擴展,發行量增長很快??傮w看來,從革命結束到19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報業演進的軌跡大致為:19世紀前期,官報和政黨報刊占報業的統治地位;19世紀中后期,隨著廉價報紙的興起,出現了政黨報刊和商業報刊并存發展的局面。

(一)19世紀前期,法國經歷了兩個政治時期:

(1)熱月黨執政和拿破侖稱帝時期(1794.7~1814.3) 1795年熱月黨人建立的督政府重新制定新聞檢查制度,并效仿英國于1796年起實行出版物印花稅法,給報業套上了新枷鎖。拿破侖獨裁時期,恢復了印刷出版經營許可證制,對各報館派駐了新聞檢察官。1800年以后陸續取締非官方報紙,到1804年巴黎只剩下4家官報:《箴言報》、《巴黎新聞》、《法蘭西報》和《帝國日報》。巴黎以外的各省只保留一份報紙,政治新聞均仿抄《箴言報》。

(2)波旁王朝復辟時期(1814.3~1830.7)

路易十八復辟后,于1814年頒布了新憲章。在報業方面仍然保持了出版許可證制、預審制、印花稅制。1819年司法部長塞爾推動制定了第一部新聞法,廢止了預審制、印花稅制,報業管理有所松動。當時較有影響的報紙有:?;逝傻摹斗ㄌm西報》,立憲派的《立憲黨人》,自由派的《國民報》、《論辯報》。

極右勢力的代表查理十世在位時期(1824~1830年),進行了猖狂的反攻倒算。1830年7月連續頒布密令,解散不聽話的眾議院,取消工商業主的選舉權,恢復對報刊的種種限制,嚴厲鎮壓反對派。這些反動措施激怒了社會輿論,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政權。

(二)19世紀中后期,廉價商業報紙興起,法國經歷了4個政治時期:

(1)七月王朝時期(1830.7~1848.2)

七月王朝是一個代表工商業和金融資本家利益的資產階級政權,1830年通過的新憲法取締了一些封建特權,擴大了選民范圍和議會權力,并規定了新聞自由的條款。同年10月和12月,頒布減少出版保證金的數額,規定出版訴訟中陪審團有裁決權。法國報業暫時獲得了較為寬松的環境。1835年發生了圖謀殺害國王的事件,議會以此為借口通過法令,將出版保證金增加一倍,并建立對報刊漫畫的預審制度。 這一時期的黨派報紙有親政府的《論辯報》、《立憲黨人》,自由派的《國民報》,民主共和派的《改革報》等。兩家著名的廉價商業報紙是《新聞報》和《世紀報》。 (2)第二共和時期(1848.2~1851.12)

1948年3月,政府頒令廢除印花稅、保證金等一切限制報業的措施,使新聞界享有充分的自由。一時間巴黎和外省各種政治傾向和風格的報紙紛紛涌現,售價相當低廉。同年6月工人起義被鎮壓后,種種限制新聞自由的措施如保證金制又恢復起來。 (3)第二帝國時期(1852~1870.9)

拿破侖三世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限制報業的規定有:限制報刊數目,取締反對派報刊,巴黎只留11家報紙;恢復報刊預審制,報紙有義務刊登官方文告,外省政府可以隨時警告和處罰當地報紙。1860年以后管制有所放松,1868年5月正式廢除新聞預審制,允許創辦新報。

這一時期的主要官方報紙是《箴言報》。主要黨派報紙有中間偏右的《論辯報》,天主教的《宇宙報》,封建正統派的《團結報》等。后期創辦的新報中影響較大的有《費加羅報》、《覺醒報》、《燈籠》周刊、《小新聞報》等。 (4)第三共和前期(1870.9~1881.7)

1881年7月29日,法國議會通過《出版自由法》。它是法國大革命以后新聞出版自由發展進程的全面總結,是法國新聞界為爭取新聞出版自由而進行的長期斗爭的成果;對《人權宣言》的言論出版自由提出了一些具體化的措施,對法國報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巴黎公社時期的報刊狀況及公社新聞政策的教訓。

(一)巴黎公社時期的報刊狀況

1870年巴黎公社起義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當時巴黎約有近四十種支持公社的報紙,這是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報紙,是公社事業的一條重要戰線。這些報紙闡述公社的任務和目標,公布公社的各項法令和決議,向人民解釋法令、決議的內容和意義,揭露“國防政府”的投降賣國政策,反映群眾要求,從而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為捍衛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這些報紙中,最重要的有: (1)《法蘭西共和國公報》,是巴黎公社時期最重要的報紙,巴黎公社機關報。除發布公社各項重要宣言、法令、決議和指示外,還報導有關軍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教方面的時事新聞和公社委員會會議紀錄。 (2)《杜歇老爹報》,為公社時期影響最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重視并大量刊登讀者來信,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并主動向公社提出建議。 (3)《社會革命報》,很有影響的普魯東派報紙,注意同反動政府作斗爭,探討有關人民生活的社會問題。 (4)《公社報》,是普魯東派另一份有影響的報紙。發表了許多討論公社的社會和經濟任務的評論文章。后在公社內部斗爭中被勒令???。

(二)巴黎公社新聞政策的經驗教訓

(1)公社時期的革命報紙積極宣傳巴黎公社的方針、政策和任務,密切聯系群眾,及時反映勞動人民的呼聲,為捍衛公社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它們的經驗是無產階級新聞工作的寶貴財富。

(2)但由于斗爭形勢復雜,加之公社內部存在著兩派分歧,不少報紙卷入了內部斗爭,有的還發表過一些為敵人張目的錯誤言論,造成很壞影響。

(3)從全局來看,公社領導的新聞政策失之過寬,這更是一個深刻教訓。當時巴黎還有不少報刊是敵視公社并且攻擊誹謗公社政策的,公社領導人對此沒有采取果斷的查封措施,這些反動報刊的造謠污蔑,使公社失去了中間階層特別是農民的支持,這是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

3、法國報業近期的一般情況。

(1)90年代中期法國共出版日報118種,期發總數約為1368萬份,每千人擁有日報237份。

(2)法國報紙按習慣分為巴黎報紙和外省報紙兩大類。前者在巴黎出版,有全國性影響;后者在巴黎以外出版,可進一步分為大區報、省報和城鎮報。

(3)巴黎報紙以往有言論性和消息性之分。言論報重視國內外政治時事,有較多的評論分析,一般代表某一政黨或政治派別;消息報側重于新聞報導,特別是地方新聞、社會新聞。戰后言論報紛紛淡化黨派色彩,增加消息報導和娛樂性、趣味性內容,因而兩種報紙的差異縮小。

90年代后期,巴黎主要報紙為《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人道報》、《巴黎日報》。

(4)外省報紙一般都是消息性的,不注重政治評論,側重于地方新聞。每家外省報紙又發行眾多的地方版,占領廣大城鎮市場。地方版有部分內容是報社統編的,其余則是所在鄉鎮的新聞和廣告。90年代發行量最大的地方報紙是:《法蘭西西部報》、《北方之聲報》。

(5)法國雜志出版遠比報紙興旺,目前公開出版的期刊一萬四千多種。全年發行幾十億冊,讀者普及率居世界前列。除新聞類期刊外,消閑娛樂性期刊、廣播電視期刊占有較大的份額。

4、法國共產黨報刊的演變。

(1)法國共產黨的報刊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是在20世紀初。1904年社會黨創始人讓•饒勒斯在巴黎創辦了《人道報》,作為社會黨機關報。

(2)1914年后由總編輯加香領導。1923年確定為法共中央機關報。

(3)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維護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利益,支持被壓迫民族的斗爭,報導和宣傳社會主義蘇聯,推動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4)1939年8月被封閉后轉入地下秘密出版。德軍入侵后,它不斷揭露貝當政府的叛國行徑和德軍罪行,鼓舞人民為解放祖國而戰。

(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資產階級報業形成壟斷的同時,無產階級報刊仍在艱難地力求保持和發展自己的陣地。戰后法共中央機關報《人道報》公開出版,繼續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而斗爭。當時它是全國最有影響的政治報紙。該報重視聯系群眾,建有廣泛的工農通訊員網,能夠及時獲得來自群眾的信息和呼聲。1951年起每年舉辦報刊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是黨和報紙聯系群眾的又一種生動形式。該報在經營上注重依靠群眾,戰前曾在各地建立“保衛人道報委員會”,戰后改為“人道報推銷委員會”,用以發動群眾籌集資金、推銷報紙。由于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70年代以后銷量下降,財政困難。

(6)從20年代中期起,法共逐步建立了黨報體系,有理論刊物、地方黨報,還有一些大企業的基層黨報。法國共產黨除《人道報》外,還出版理論刊物《共產主義手冊》、時事周刊《革命》、農民刊物《土地》、經濟科技報紙《前進報》,以及地方黨報《今晚報》等,法共領導的工會、青年團也有自己的報刊,從而形成黨的報刊體系。

5、工業革命后,法國出現了哪些著名的廉價報紙?試分析這些報紙的性質、特點以及對報業發展的影響?

(一)19世紀30年代起,工業革命逐步興起,廣告需求在增加,人口向城市集中,文化教育有所普及,國民識字率普遍提高,這些都為廉價報紙的出現準備了條件。1836年7月1日法國出現了兩份著名的廉價商業報紙《新聞報》和《世紀報》,它們都是日報,創辦于巴黎。

(二)《新聞報》由資產階級報人、親政府的議員吉拉丹創辦。售價低廉,每份1蘇錢,很受讀者歡迎,發行量直線上升。其特點是:

(1)減少政治新聞和言論,大量刊登社會新聞和法院新聞;

(2)多刊登有關衛生、健康、食品、服裝、家庭等方面知識性、實用性材料;

(3)多刊登文學作品,1836年連載巴爾扎克的小說《老處女》,開長篇連載的先河; (4)改革報業經營,在法國首創通過增加廣告收人來降低報價。

(三)《世紀報》的創辦人為杜塔克。該報在政治上是溫和共和派的支持者,但是報紙的性質和內容卻不同于政黨報紙,而是獨立經營的商業報紙。

它報導廣泛,注重社會新聞、法庭案件,對犯罪新聞的報導比《新聞報》更加聳人聽聞。它率先刊登短篇小說。1836年發表了巴爾扎克的《保爾船長》,1844年連載大仲馬的《三劍客》等名著。報紙每份售價1蘇錢,發行量和廣告量逐年上升。

(四)廉價報紙的出現推動了其它報紙的商業化,它們紛紛仿效廉價報紙的某些做法,以利于競爭。如《論辯報》、《立憲黨人》都刊登了長篇小說,各報都加強了新聞報導。巴黎報刊的總發行數在1836年到1847年間由8萬份上升到18萬份。

6、法國廣播電視體制的演變歷程。

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歷史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 (1)國營為主、允許私營的時期(1922~1944年)。

廣播誕生后,法國私營電臺紛紛出現,1923年國會通過法案,規定廣播事業為國家專利,私人只有經郵電部特許方可經營,并且不得妨礙國營廣播和公共利益。這一時期,法國廣播事業有了初步發展。1935年法國開始電視試播,1938年定時播放少量的電視節目。1940年德軍侵人法國,打斷了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正常發展。 (2)國家壟斷時期(1945~198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戴高樂政府接管了國內所有的廣播設施,1945年頒布法令,取消私營電臺特許經營制,不再允許私人經營廣播,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國家壟斷體制。在管理形式上曾有過多次變化,但并沒有改變廣播電視國有國營的基本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歷屆政府都保持著對廣播電視的直接控制,廣播電視在政治和業務上的獨立性是難以同其他西歐國家相比的。這一時期法國廣播電視事業的規模有了重大發展。 (3)國營私營并存發展時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著手體制方面的改革,1982年通過新的《視聽傳播法》,允許民間廣播存在。此舉不僅發展了公私并存的格局,而且使私營電視的總體勢力超過了國營電視。

7、法國目前主要的公共臺和商業臺。

(1)法國目前主要的公共廣播主要由法國廣播電臺經營,下面分設四個臺:國內臺、文化臺、音樂臺和新聞臺。法國廣播電臺還領導各地有單獨編制的地方廣播電臺。這些臺和法國廣播電臺聯結成網,定時轉播后者的節目,另外還自行編播地方節目。

(2)法國公共電視主要為電視二臺、電視三臺,它們同屬法國電視臺領導。兩臺各辦一套全國性的綜合節目,二臺強調群眾性,三臺突出創新特色。

(3)公共廣播電視還包括: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法國海外領地廣播電視公司、法國廣播發射公司、法國視聽節目制作公司等。

(4)主要的商業廣播電視有:新頻道電視臺,也稱第四頻道,它是歐洲最大的收費電視臺。另外還有法國電視一臺和電視六臺,前者是法國最大的全國性電視臺。

第八章 德 國

一、各時期主要報刊

1.

神圣羅馬帝國時期——國家長期分裂,政經不發達,報刊眾多,長期處于小型化、分散和停滯狀態,缺少有影響力的大型全國性媒介,理論思辯性強 《法蘭克福新聞》——世界上最早的“真正報紙”,1615年艾莫爾創 《新到新聞》——書商里茲創于萊比錫,世界上第一家日報 兩個主要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報刊具有代表性,主要是特許出版的官報,奧—《維也納報》,普—無專門官報,特許出版個人報紙,《福斯報》《施本納報》《科尼斯堡報》 《總匯報》:1798年出版商科塔創辦,出至1882年,商業性民營報紙,初在杜賓根,后遷至奧格斯堡出版。大量報道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消息,消息及時、內容豐富,有民主主義傾向,是德國影響較大的報紙。 《科隆日報》:1802年創刊,在杜蒙旗下發展較快,立場溫和自由派,是德國第二大報。 2.

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萊茵報》:1842年創于科倫,資產階級民主派報紙,全稱《萊茵政治、商業和工業日報》馬克思參與了該報的籌辦,任此報編輯、撰稿和主編,揭示了當時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報刊出版、農民問題、德國統一等,抨擊普魯士政治官僚制度,于1843年被查封。是德國第一家具有廣泛影響的資產階級反對派報紙,恩格斯稱其為德國現代期刊的先聲。 《新萊茵報》:1848年創于科倫,1849年被迫???,共出301期,世界上第一份馬克思主義日報,為指導共產主義者同盟革命運動而創,實際是同盟機關報。宣傳內容:貫徹《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中的路線——對內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統一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國,對外推進反對沙皇俄國的戰爭;同時批駁同盟內部的錯誤觀點,主張無產階級積級參加革命,爭取領導權,將其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社會民主黨人報》(98名):○a全德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機關報,創于1863年。在主席拉薩爾的領導下奉行機會主義路線,主張通過“國家幫助”,使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宣揚個人崇拜和獨裁,主張國家壟斷消息傳播,鉗制人民言論出版自由,遭到馬恩嚴重批評?!餬1878年俾斯麥帝國政府鎮壓了工人運動,通過《非常法》,取締社會民主黨及一切工人報刊。1879年在馬恩支持下社會民主黨中央機關報在瑞士蘇黎世出版,后遷至倫敦,秘密運回德國發行,同俾斯麥政府進行了不妥協的斗爭,成為《非常法》時期德國和國際工運中最重要的報刊之一,1890年《非常法》廢止后自動???。 《人民國家報》:社會民主工黨,即愛森納赫派機關報,1869—1876出版于萊比錫,威廉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主持工作,與馬恩關系密切,是德國最優秀的報刊,革命的喉舌,在對無產階級的政治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宣傳黨的意見主張,堅持黨的立場,刊載第一國際的文件,成為第一國際在德國的機關報,1870年李倍被捕后有與拉薩爾派妥協的傾向。

3、

兩戰時期的報業狀況

一戰前——大眾化報紙興起,但無明顯的廉價報紙時期,形成德國最早的報團:莫斯報團—《廣告電訊報》《柏林日報》;謝爾報團—《柏林地方新聞》;烏爾斯泰因報團—《柏林畫報》《柏林全德新聞》《柏林晨郵報》《柏林午間報》 魏瑪共和國時期——政黨報紙:德共《紅旗報》;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人民觀察家報》《攻擊報》

商業報紙P174(程)

納粹統治——對新聞業實行全面控制,暴力奪取烏爾斯泰因報團和莫斯報團,將胡根貝格報團改造為納粹御用工具,《人民觀察家報》成為全國頭號大報;德共《紅旗報》轉入地下;沃爾夫社于1933年被政府接管,改為德國通訊社,成為官方通訊社;廣電與政府思想一體化,成為宣傳納粹的主戰線。 4.戰后報業現狀 ○1聯邦德國

最初十幾年,報業發展迅速,數目大增,政黨報紙減少;六七十年代后出現集中壟斷趨勢,形成十大報業集團,施普林格報團最大。 施普林格報團:二戰后發展起來,《請聽》(最大的廣播電視刊物),《漢堡晚報》(最大的晚報),全國性日報——《圖片報》《世界報》(高級報紙),最大的星期日報——《星期日圖片報》《星期世界報》,擁有兩家通訊社,并有東柏林《晨報》50%股分 《世界報》:1946年英軍占領當局創于漢堡,全國發行,1952年出售給施普林格報團,讀者多為國家機關和經濟界人士。平日20版,分四部分,重要新聞評論,綜合新聞,文體新聞和特稿。信息廣泛,文字精煉,版面活潑,有一定權威性,現為施普林格報團核心報紙。

《法蘭克福匯報》:1949年創于法蘭克福,所有權屬于“法茨特基金會”,內容分政經文藝三部分,重視經濟新聞和國際新聞,讀者對象主要是政府部門和企業界上層人士及獨立職業者。擁有遍布世界的記者網是其最大優勢。

《南德意志報》:全國發行的報紙,1945年創于慕尼黑,當時為社會民主黨報紙,后為民營報紙,讀者為自由派知識分子,報道面較寬,編輯記者眾多,所有權為五個私人集團所有。 《圖片報》:德國,同時是歐洲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以零售為主的大眾報紙,德國最早的通俗畫報,1952年施普林格創于漢堡。以圖畫和社會新聞為主,標題醒目,文章簡短,讀者廣泛,幾乎覆蓋所有人員。 《明鏡》周刊(01傳名):新聞周刊,德國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雜志,德英雙語出版。注重調查性報道,敢于揭露社會弊端和政界內幕,仿照《時代》周刊,國內十三個城市設有編輯部,國外22個國家駐有記者。 ○2民主德國 政黨報紙繁多,《柏林日報》等 專業刊物比重大

二、廣播電視的發展

誕生——廣播開始于1923年,柏林出現第一座廣播電臺,1925年成立德意志帝國廣播公司;電視實驗播出于30年代中期38年德國電視臺正式建立。

西德:社會公營的廣播電視體制,德國廣播聯合會,成立兩個全國性廣播電臺——德意志電波電臺(對世界各國廣播),德意志電臺(對全德廣播);電視臺主要有電視一臺和電視二臺。 私營系統:80年代后開放電視系統,開始公私并存的廣播電視雙軌制。私營電視公司主要有衛星電視一臺、盧森堡廣播電視臺。

東德——電子傳播媒介是國家事業的一部分,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實施。 主要廣播電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電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之聲電臺、柏林國際廣播電臺 電視臺——柏林電視臺 兩德統一后,東德全盤采納了西德的廣播電視制度,即雙軌制,現德國廣播電視業相當發達。

三、通訊社

沃爾夫社:德國最早的通訊社,也是世界最早、規模最大的通訊社之一,創于1849年;初期主要利用電報收集、發布股票行情和經濟信息;與普魯士政府關系密切,俾斯麥上臺后將其置于政府控制之下,改組為股分公司,1875年擴建為大陸電報公司,一戰后降格為國內通訊社,1933年希特勒上臺扣將它接管,改組為德國通訊社。

德國新聞社:1949年,在美英法占領區通訊社基礎上成立了德新社(DPA),股分公司性質?,F為德國最大的通訊社,主要業務部門有國內新聞部、國際新聞部和新聞圖片部。幾乎所有的德國媒介都訂購其新聞稿,為防止其壟斷,成立這初規定,任何團體不得占有1.5%的原始股,持股者須有政治傾向和世界觀不同的代表等。

其它較大新聞社:體育通訊社,世界上唯一體育專業通訊社;德意志電訊社;聯合經濟通訊社;基督教新聞社;天主教通訊社

德意志通訊社:民主德國惟一國家通訊社,社會主義國家中較有權威的新聞發布機關;兩德統一后,改為獨立股分公司,影響力驟減。

四、德國的新聞政策 神圣羅馬帝國時期:

教會審查制度、書報審查制度;下屬主要邦國奧地利,嚴厲封鎖信息;霍亨索倫王朝的普魯士,威廉一世禁止一切民間報紙出版,壟斷廣告、弗里德里希二世“開

明專制”,宣布給報紙以無限制的自由,但不久就又頒布書報檢查令、威廉四世,放寬書報檢查令,一年后重新管制新聞出版。

歐洲革命時期:較為全面的獲得了新聞出版自由 1871年德國統一:(普魯士“人治”特征明顯,新聞出版政策半進半退,反復無常)頒布新聞出版法,禁止各種書報檢查和預防性措施;俾斯麥“爬蟲基金”,專用來收買報刊;《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壓制工人報刊及社會主義工人黨活動;俾去世后出版環境有所好轉。 一戰:新聞政策再次緊縮

魏瑪共和國:1919年通過憲法保證出版自由,新聞傳播業獲得短暫全面發展機會。 納粹時期:絕對專制主義新聞政策。成立國家教育與宣傳部,對報刊廣播電影集中控制;“報刊主編法”,排除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將新聞宣傳作為戰爭的第四條戰線。

聯邦德國時期:最終確立新聞出版自由體制,通過聯邦德國基本法第五款,保障新聞自由。1990年東德并入聯邦德國,繼續西德的法統。

二.簡述/論述

1、德國近代報業發展緩慢的狀況和原因。

2、《新萊茵報》的創辦經過及內容特色。(99傳名、01傳論、02新論)

3、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報刊思想。

第九章 意大利

一、

新聞出版政策

15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出現最早的世俗政權對印刷出版物的檢查制度; 16世紀,教皇發布諭旨,禁止手抄新聞的傳播; 1645年,薩丁王國出現特許出版記錄;

1848年歐洲革命,薩丁王國、教皇國、那不勒斯王國被迫頒布自由主義憲法,承認出版自由,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新聞出版自由;

納粹時期:全面實行新聞傳播業的法西斯化,“新聞記者登記法”規定,不對法西斯效忠者不得從事新聞業;

戰后:初實行戰時新聞檢查,46年起取消檢查,47年通過憲法第21條,確立了意大利新聞出版自由的體制。

1981年通過出版法,以種種限制報業集中的方式,承認了商業報團的存在。

二、

報刊的發展狀況

1.統一之前 國家四分五裂,社會對新聞需求不大,各邦國實行新聞檢查制度 《每日紀聞》(9

4、99傳名):公告式的官方公報,公元前59年,愷撒成為羅馬執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會的議事記錄,寫在議事廳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羅馬的《每日紀聞》。內容多為政府要事,政治性強,目的在于爭取民眾支持,擴大政治影響。 意大利最早有報名的報紙——熱那亞《誠實報》

主要報紙是教皇國官報《羅馬公報》和北部奧地利占領區《米蘭公報》; 統一復興運動開始后,加富爾辦《復興報》《人民公報》,是后期主要的統一運動的報刊; 2.1861年意大利統一,政黨報刊與商業報刊同時發展,政黨強烈 《晚郵報》:1876年卡里多帕韋西創于米蘭,維奧利爾任總編,持溫和自由主義傾向,不久改為早報。后賣于紡織工業家克雷斯皮,阿伯蒂尼接任總編,采用美國辦報經驗,把工業效率原則與報紙政治性原則很好的結合起來,使報紙走上企業化管理的道路,《晚郵報》成為意大利最在影響的商業報紙,報社成為出版多種報刊的企業集團。 其他報紙:《新聞報》《羅馬觀察家報》《論壇報》《前進報》(社會黨機關報,墨索里尼曾任主編,是影響最大的政黨報紙) 雜志:學術雜志——《哲學評論》(意大利哲學協會出版) 大眾雜志——《晚郵周刊》 3.納粹時期 納粹報刊:《意大利人民報》《法西斯工人報》

對反法西斯報刊的迫害:向《晚郵報》大樓投炸彈,迫總編阿伯蒂尼辭職,《晚郵報》被迫宣偉法西斯主義;意大利共產黨和左翼社會黨《團結報》轉入地下長達18年;《新聞報》被迫賣出報紙,由法西斯控制。 4.戰后現狀

原法西斯黨報刊禁止出版,其他報刊經過改組繼續發行;由于政黨報紙的長期控制,報業幾乎不存在廉價大眾報紙,以全國性和地方性分

黨派報紙迅速發展,以各自的中央機關報為核心形成黨報集團:共產黨以《團結報》為核心形成意大利最大的政黨報刊集團;天民黨的《人民報》;社會黨《前進報》 雜志——新聞性:《快報》《時代》《全景》

娛樂性:《晚郵周刊》《今日周報》 90年代后,代表性主要報紙是《晚郵報》《共和國報》《新聞報》 主要報團:

蒙多達利—快報集團,搖籃有全國報紙發行量的13.5%,核心報紙《共和國報》,擁有雜志綜合性周刊《全景》《時代》等;

里佐利—晚郵報集團,核心報紙《晚郵報》,有全國性日報《體育報》 菲亞特出版集團,《新聞報》《新聞晚報》 蒙蒂—里費塞集團

三、

通訊社的情況

斯蒂法尼社:斯蒂法尼(斯蒂芬)在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的支持下于1853年建立通訊社,是意大利通訊社史的開羰,意統一后,擴大為股分公司,成為歐洲第四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從1890年開始與沃爾夫社和奧地利通訊社簽訂“三社同盟”,交接新聞,打破哈瓦斯社的壟斷地位,后單獨與哈瓦斯社建立關系。納粹統治時期,被改組為國家通訊社,取得對國外發布消息的特權,實質上成為法蘭斯的宣傳工具,1943年法蘭斯倒臺,隨時解體。 安莎社(99傳名):1945年,斯蒂法尼通訊社解體后,十二家日報聯合組成全國報業聯合社,簡稱安莎社,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合作通訊社。49年后,政府提供補貼,有權任命主要領導人,成為半官方的通訊社。70年代起,安莎社開始大規模技術革新,實現電子計算機化,以五種文字發稿,在七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分社,國際新聞常被歐洲國家采用。

四、

廣播電視

無線電廣播的發源地,1924年成立意大利廣播公司,27年改為意大利廣播收聽局,獲得政府經營特許權;二戰中廣播成納粹重要的宣傳工具,戰后重建,主要形成三個廣播網——全國廣播網,以新聞為主、娛樂為主的廣播網和另一個以文化音樂為主。 電視的發展

1946——1975,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獨家壟斷時期

1975——1990,私營商業電視臺紛紛建立,公共電視網開始反擊,意電視史上的“混亂時期” 90年代,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與菲寧維斯特(Fininvest)公司平分天下,公共電視網與商業電視網平分秋色的時代。意——新聞文化類節目;菲——電視劇和娛樂性節目,從購買美國電視劇到自己制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第十章 俄國

一、新聞政策與體制的更迭

沙皇俄國時代——皇權至高無上,所以對報刊出版的控制依不同沙皇的個性時松時緊,常進一步退半步,緩慢發展。

1796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式建立書報檢查制度;

1826年在“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的情況下,尼古拉一世頒布“鐵的法典”,嚴厲書報檢查,成立最高書刊檢查委員會;

1848年歐洲革命,成立出版監督委員會,進行苛刻的書報檢查,被稱為俄新聞史“陰暗的七年”;

解放農奴運動前后,1858年放寬報刊不得討論政治的限制,于1865年頒布較為寬松的出版法;

1866年來歷山大二世遇刺未遂,收加對政治性報刊放寬的政策,于1872年修正出版法,恢復原有的書報檢查制度;

1904年日俄戰爭中俄戰敗,05年初爆發起義,沙皇讓步,承諾建立國家杜馬,開放言論,俄新聞界獲得有限政治方面的言論自由;

1907年斯托雷平政變,進入“斯托雷平反動時期”,各報依附黑幫派;

一戰爆發,沙皇最后幾年無法控制局勢,各報刊在不斷出版與查封中徘徊。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1917年二月革命,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能過出版法,規定各種政治派別都可自由出版報刊并在市場上出售

蘇維埃俄國時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寧的新聞思想:“出版自由是使報刊擺脫資本的控制,便造紙廠和印刷廠變成國家的財產,使每一個達到一定人數的公民團體享有使用相當數量的紙張和相當數量的印刷勞動的同等權利”——在此指導下,查封大資產階級的商業性報紙和直接對抗革命的反政黨的報紙,其他商業性報紙和眾多黨派報紙基本不動。

1918年第一次衛國戰爭,封閉除布爾什維克外的所有報刊,取消報刊訂閱制,代以分配制; 1921年,推行新經濟政策,恢復經濟核算制,停止報刊分配制,恢復訂閱制,鼓勵報刊經濟上獨立; 斯大林執政:以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管理報刊,封閉所有非黨報刊、建立“國家新聞保密局”,實行新聞檢查、把新聞媒介的作用定義為宣傳鼓動和組織群眾,以政治意義作為報道標準。 二戰中大力發展軍事報刊,同時合并縮減民用報刊。

1986年,俄國開始新聞改革,自主權和內部利益分配方面發生很大變化,信息量增大,報道面拓寬,批評報道出現增多;

1990年,蘇聯頒布新聞法,取消新聞審查制度,社會團體和公民有權辦報,禁止壟斷,新聞工作者獲得更多權利;由于改革過急,法治管理跟不上,社會出現不穩定。 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自由主義的新聞政策 1991年《俄羅斯新聞出版法》,規定所有報刊只要登記,不經批準即可出版,說明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開始實行自由主義的新聞政策

二、報刊的發展狀況

1.

沙皇時代 最早的現代報刊由沙皇欽命創辦,有文化的人極少,形成大學辦報的傳統

官報:1702《圣彼得堡新聞》(簡《新聞報》),有俄文和德文兩版,主要讀者為政府官員; 官辦雜志:《新聞報每月注釋》 十二月黨人 《北極星》,俄最早的反對派刊物,主張改革,向西方學習; 在嚴酷的檢查制度下,反對派的資產階級報刊不得不以談論文學哲學等方式出版,代表是革命民主主義派《同時代人》《祖國紀事》 《同時代人》: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派的文學和社會政治雜志,1836普希金創于彼得堡,借談論文藝哲學來影射政治。茹科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和別林斯基參與了該刊的編輯工作,曾發車氏《怎么辦?》。抨擊農奴制度,宣傳革命民主主義思想。 《祖國紀事》:文學和社會政治月刊,1839年創于彼得堡。別林斯基主持評論欄目時,積極宣傳唯物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后期戰斗性減弱,開始帶有學院派色彩。 農奴解放運動前后,沙皇放寬了報刊限制,民營報刊有所發展:《俄羅斯新聞》《祖國之子報》《呼聲報》《新時報》《俄羅斯言論》,并出現大眾化報紙《北方蜜蜂》《晚報》 《新時報》:1876年出版于彼得堡,蘇沃林接手后發展成俄國最大的商業性日報。政治上保守主義立場,編排上形式多樣,消息靈通,報道及時,文字高雅。蘇沃林本人是沙皇時期俄國唯一擁有數家報紙的報業主,擁有溫和反對派日報《俄羅斯報》 2.

蘇維埃俄國

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能過出版法,各政黨復刊,布《真理報》、孟《前進報》、無政府主義者《無政府報》、高爾基《新生活報》等 《火星報》:第一份全俄政治報,社會民主工黨機關報,1900年創于德國萊比錫,后遷至慕尼黑、倫敦,列寧擔任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宣傳內容:同經濟派(修正主義,機會主義)論戰、宣傳黨的綱領(應當建立什么樣的黨,怎么樣建黨,黨的綱領和任務是什么等)、通過代辦員網同各地方組織建立密切的聯系,為建黨奠定組織基礎(“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作用:完成了統一全黨思想、聯合各地分散的組織、籌備召開黨代會的任務。宣傳了列寧的新聞思想,涉及到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報紙的功能、對出版自由的論述和群眾性等問題。 《真理報》:1912年布爾什維克在彼得堡創辦的大型群眾性政治日報,列寧是主要領導人。內容廣泛,闡述馬克思主義學說,介紹工農運動,分析俄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狀況,評論俄政黨活動等。特點:大量刊登工人通訊,經濟上靠工人捐款出版,為布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1914年遭沙皇查封???,1917年推翻沙皇統治后作為布中央機關報復刊。此后一直作為俄共最重要的機關報存在,直到八一九事件后成為獨立報紙,因經濟政治原因三次???,曾售與希臘商人楊尼斯楊尼克,分裂成三家,現在伊林的《真理報》與俄羅斯聯邦共產黨達成協議,成為其機關報,發行六萬份。 3.

現狀 報業的集中——

前總理切爾諾梅爾金的石油天然氣集團:《消息報》《勞動報》《農村生活報》《工人論壇報》及30個地區級報刊和電視臺; 奧奈克西姆銀行:《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消息報》部分股分 別列佐夫斯基:《獨立報》《新消息報》《星火》雜志、莫斯科電視六臺,公共電視臺的私人股分 古基斯:《今日報》《總結》獨立電視臺、莫斯科回聲電視臺 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莫斯科集團 列別德的克拉斯雅爾斯克電視公司:控制西伯利亞的主要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西伯利亞報》 阿爾法電視臺集團:CTC電視臺1/3股分,擁有140家電視臺 現存主要報刊P155(陳)

三、廣播業 廣播電臺:

覆蓋全國的是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的全俄臺和燈塔臺;

私營廣播電臺規模不大——22公開臺、莫斯科回聲臺、歐洲十臺 對外臺——俄羅斯之聲臺,隸屬俄羅斯之聲國家廣播公司 電視臺:

以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的公共電視臺和公營的莫斯科電視臺為主; 私營的有獨立臺、TV-

6、NTV臺

五、

通訊社 十月革命前,俄國通訊社是彼得格勒通訊社,1917年成為中央通訊機構。1918年彼得格功通訊社和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新聞局合并成俄羅斯電訊社,簡稱羅斯塔。 國營通訊社——

塔斯社:1925年成立,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電訊社,是蘇聯的中央新聞機構。主要職責:向全蘇聯和國外發布一切有關蘇聯和外國的政經貿易及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受蘇聯人民委員會領導,主要領導成員由其任命,社長負責制。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成長為世界性通訊社,在衛國戰爭和宣傳蘇聯成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71年被提升為政府部一級機構,蘇解體后,與蘇聯新聞社合并為俄羅斯新聞社,簡稱俄通社,以俄通社—塔斯社電頭發稿,1993年宣布其為國家通訊社。

俄羅斯消息社:國家通訊社,1961年蘇聯四個團體,新聞工作者協會、作家協會、對外友好和文化聯系協會、全蘇政治科學知識普及協會聯合創辦“新聞通訊社”,簡稱新聞社。向國內外提供各類消息、圖片及應客戶要求的不同種類服務。1992年并入塔斯社,94年重新獨立出來,側重圖片和特稿,98年改名為俄羅斯通訊社,作為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所屬的通訊社。

私營通訊社——國際文文傳電訊社、西北通訊社、RATEX經濟通訊社、莫斯科新聞社等 “不要紙張,沒有距離的報紙”(00傳名)

二、簡述/論述

1、沙俄時期無產階級報刊發展的一般過程。

2、《火星報》創辦的背景和經過、宣傳內容和歷史功績。

3、《真理報》在為準備和實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貢獻。

4、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取締反動報刊、發展蘇維埃報刊的重大舉措。

5、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報業的主要做法和業績。

6、列寧在革命勝利前后表述的主要報刊思想。

7、蘇聯新聞體制形成的背景、基本特點、歷史評價。

8、蘇聯報業改革的過程和這場改革失敗的原因。

第十一章 東歐

一、名詞解釋

1、《火花報》

2、《戰斗報》

第十二章 美國美國

一、新聞體制的確立 1.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 :1733年德國移民曾格在紐約創辦了《紐約周報》,文章涉及批評總督科斯比和地方議會的內容。一年后以誹謗罪將曾格逮捕,1735年開庭審理漢密爾頓以80高齡出庭為曾格辯護報。在辯護中提及兩項原則:謊言才構成誹謗,每個公民都有陳述無可非議的事實真相的自由;裁決應由法庭和陪審團共同做出。最后曾格被判無罪。第一原則顛覆了英國的傳統法律,批評官員越是事實越是誹謗的原則,從此美國確立了謊言構成誹謗的原則。曾格案件成為美國新聞出版自由觀念的濫觴。 2.抵制印花稅法案

英1765年在北美殖民地施行印花稅法案,遭到一致抵制,無一家報紙依法納稅,于第二年3月被迫廢除,僅存在4個月

3.1789年,通過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確立美國新聞出版自由體制

二、美國報業發展的大致脈絡 1.殖民地時期報刊 《國內外公共事件》:美國第一張報紙,本杰明哈里斯1690年創于波士頓,只出版4日,被殖民當局以言論激烈,未經許可出版為理由勒令收回,成為出版許可法的犧牲品。 《波士頓新聞信》:1704年當地郵政局長坎貝爾創辦,被認為是美國新聞史的開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報紙。政府核準發行,周報,主要報道英國政治、官方消息及車船消息等,持續出版72年,是殖民地時期的三大報之一。(另兩個為《波士頓公報》《新英格蘭報》)

2。獨立戰爭時期 著名的革命宣傳家

塞繆爾•亞當斯:美國獨立運動中著名的宣傳家和政治活動家,曾任《獨立廣告報》編輯,撰稿宣傳抗英主張。組織自由之子社,為革命做輿論準備;1772年成立“通訊委員會”,是一個革命組織,同時是類似通訊社的信息傳布機構。1774年后一直擔任馬薩諸塞大陸會議代表,獨立戰爭后擔任該州副州長、州長。

托馬斯•潘恩:1737年出生于英國,在英間寫了反映貢稅吏的《稅吏事件》,1774年來到美國,擔任《賓夕法尼亞雜志》編輯。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后寫出了代表作政論小冊子《常識》,呼吁北美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被認為是獨立戰爭的號角,同是為《獨立宣言》的通過鋪平了道路。獨立戰爭間,應征入伍,完成《危機》十三篇,鼓舞了士氣。法國大革命期間,撰寫了《人權論》《人權論》續篇,《理性的時代》,成為正式的自然論者。 艾賽亞•托馬斯:反印花稅斗爭中公開傳播革命觀點,辦《馬薩諸塞偵察報》,參加“自由之子社”和通訊委員會。戰爭勝利后,從事出版業,寫有《美國印刷業史》,創建了“美國文物家協會”。 兩派報刊

愛國派——“自由之子社”為核心的報刊,主要有《波士頓公報》《馬薩諸塞偵察報》《費城新聞報》

效忠派——《利溫頓氏紐約公報》,后改為《皇家公報》,因經濟利益投靠英國 3。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政黨報刊時期(1775—1872) 建國初,聯邦黨《合眾國公報》(《美國公報》)VS民主共和黨《國民公報》,論爭的焦點是是否支持憲法;

19世紀30年代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形成,機關報:民--《華盛頓環球報》VS共--《春田共和報》;南北戰爭時期,挺林(共)—《紐約時報》《紐約論壇報》《紐約太陽報》《紐約晚郵報》;反林肯(民)——《紐約先驅報》《紐約每日新聞》《紐約世界報》 1872年,格里利逝世前發表“報業獨立宣言”,作為美黨報時期結束的標志 ○2大眾報刊時期 四大美分報——

本杰明•戴《太陽報》:美國第一份成功的廉價報紙,本杰明戴1833年創于紐約。特點:有明確的辦報方針,低價發行,售價一美分,提供“當天所有的新聞”,刊登大量廣告;注重新聞的趣味性;良好的銷售方法。但是格調不高,消息低級庸俗,甚至制造假新聞。

貝內特《先驅報》:1835年創于紐約。特色:確立報紙以新聞報道為主體的原則,開創財經報道;新聞報道面寬,內容豐富;積極干預社會生活,提出“人道主義”“改革社會”“自由民主主義”等口號,是最受歡迎的美國報紙。

格里利《論壇報》(96名):1841年創辦于紐約。特色:確立報紙理性原則,摒棄煽情主義、不健康的醫藥廣告和虛偽的政治中立;重視言論,鼓吹社會改革,提倡開發西部,反對奴隸制;廣招人才。 《紐約時報》:1851年雷蒙德與兩位同仁創辦,初名為《紐約每日時報》。對開四頁,較為莊重,主張客觀報道,國際新聞豐富,風格與《泰晤士報》類似。1896年奧克斯接手后將其發揚光大,首先確立了莊重嚴肅的新聞風格,報道重點是政府新聞,時事評論和金融地產交易;任用優秀主編范安達,首家報道泰坦尼號沉船事件,以“客觀、超黨派”態度報道國內外重大新聞,70年代“五角大樓事件”,《紐》是一份以政界、企業界、知識界為讀者對象的高級報紙。94年起進軍有線電視業,購買了“爆玉米花頻道”,目前擁有電視網的五個小型附屬臺,向著媒介集團的方向發展。 黃色新聞潮—— 黃色新聞 煽情主義

普利策(95論):(1847—1911),生于匈牙利,1864年來美,開始報業生涯。1878年購買《圣路易斯電訊報》,后合并《郵報》,改為《郵訊報》開始起家,宣稱自己是非黨派報紙,提倡原則和理想。1883年買下《世界報》,開始自己事業的起飛,其主要特色:注重嚴肅的言論和報道,發表支持窮人的言論,反對富有階級和貪污腐??;發起有利于一般大眾的社會運動;煽情主義報道,接近下層心理,采用聳動的標題和圖片。在普利策的領導下《世界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主要社會貢獻有:捐贈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設立普利策新聞獎。 《世界報》:1883年普利策買下后獲得了起飛,主要內容特色:以國內外重大新聞作為骨干,佐以刺激性因素以增加讀者興趣;發動全國性運動,提高報紙聲譽;高質量的言論版;篇幅大,報價低;使用插圖和大量圖片,“黃孩子案”;重視報紙的推廣發行。其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刊登刺激性報道,采用煽情主義的聳人聽聞的手段打開了銷路。

赫斯特與《新聞報》:赫斯特1863年生于舊金山,1895年買下普利策之弟阿爾伯特的《新聞報》開始與《世界報》的競爭。特色:注重犯罪新聞、丑行、災禍報道和各各特寫,大量應用照片,黃色新聞泛濫。對社會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煸動美西戰爭、教唆刺殺麥金萊總統。

小報熱——

報紙小型化,同時增加頁數,內容以煽情為主,文章簡潔生動,以芝加哥論壇報公司的《紐約每日新聞》為代表,持續時間較短。 工人報刊—— 《工人辯護者報》:19世紀初最出色的工人周刊,伊文斯1829年創于紐約,在美國工人報刊中處于領導地位,以爭取“平等教育、平等權利”為主要奮斗目標和宣傳內容。 約瑟夫•魏德邁(9

1、02新名):德國人,科學社會主義在美國的最初傳播者。1852年創《革命》周刊,刊載了馬克思的許多著作;同年創辦紐約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無產者同盟”;1853年創辦的《改革報》在工人中傳播知識、闡述經濟和歷史方面的根本問題,態度溫和,受到普遍歡迎。

報業現狀——平均銷量下降,大報看好;受電子媒介沖擊嚴重,傳統報業集團被綜合性媒介集團取代

現存主要報紙:

奧克斯與《紐約時報》 《華盛頓郵報》:1877年民主黨人史蒂森赫金斯創于華盛頓;1971年“水門事件”,注重國會新聞和政府活動,國際新聞也很多,讀者群與《紐約時報》相仿。擁有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特稿社。

《洛杉磯時報》 :1881年共和黨人哈里森.格雷.奧蒂斯創。奧蒂斯.錢德勒繼任發行人后,開始報刊的改革,加大編記人員的培養,立場上保持“溫和保守派”形象,使其從黨派報紙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報紙,同時從地方性報紙變為全國性報紙。平日100版,周日出400版以上,主要有國內外要聞,社論,體育,商業,文藝,影視等,讀者主要為西部中高層人士,發行量全國第三。 《華爾街日報》:1889年道瓊斯公司創于紐約,初為金融類報紙,30年代末發展為綜合性日報。分東、中西部、西南部、西部四版,另出有亞洲版和歐洲版,該報的經濟分析的道瓊斯公司匯編的股票指數具有權威性。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08年創于波士頓,基督教科學協會面向全國出版的報紙。抵制黃色新聞,報格嚴肅正派,較早采用了解釋性報道,以國際問題報道評論聞名,重視文藝科教,廣告量少,內容要求嚴格,發行量不大,是一份高級報紙。

《今日美國報》(02新名):甘奈特集團于1982年在華盛頓創辦的全國性綜合日報。內容包羅萬象,輻射大眾,第期分為四組:新聞版、《金錢》???、《體育》???、《生活》???。每期都在“各州新聞”版登五十個州的趣聞,無一或缺,使讀者產生親近感。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新聞滿足了人們的信息需求,豐富的圖片適應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 現存主要報團——P183 甘尼特公司

形成于1906年,旗下有92家報紙、15家電視臺、13家廣播電臺和1個有線電視網,通訊社、廣告公司等,創辦了美國第一家全國性日報《今日美國》 斯克利普斯—霍華德報業公司(97名)

美國最老的報團,愛德華.斯克利普斯創建,1878年首創《新聞報》,后收購其他報紙,形成擁有5家報紙的小報團。與其弟合作經營,形成擁有23家報紙的斯克利普斯—麥克雷報團,麥克雷離開后,斯第二與霍華德合作,形成斯克利普斯—霍華德報團?,F為美國較大的報團之一,擁有幾十家報刊和十幾家廣播電視臺。 赫斯特公司

奈特——里德公司

三、雜志的發展

不同歐洲國家早起的報刊不分,美國一開始就有了報紙與雜志的區分。美雜志起源于殖民地時期,服務于精英人群,內容以宗教、哲學、自然科學、文學、政治為主,主要是文摘。 第一本專業化雜志——1743年《基督教歷史》

19世紀是期刊迅速發展的時期,主要是由于——義務教育提高了識字率;社會改革為刊物提供了討論話題;印刷技術的發展

19世紀八九十年代,雜志進入大眾化階段,專業雜志創立《哈潑斯》《大西洋月刊》《芒西斯》

19C末,廉價雜志興起

《婦女家庭雜志》《馬克盧爾雜志》 20C

出現現代新聞雜志,三大新聞周刊—— 《時代》:1923年亨利.盧斯與布里頓創辦,后漸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雜志。特點:將一周新聞加以組織分類,提供背景,分析解釋,是解釋性報道的先驅;“時代體”、時代風云人物。美國各大城市均派駐記者,國外設有20多個分社,出有國內和國外版,版面有數十欄,包羅萬象。

亨利•盧斯(01傳名):生于中國山東蓬萊,是美來華傳教士之子,14歲回國,就讀于耶魯大學。1923年大學畢業后創辦《時代》周刊,后又創《財富》雜志、《生活》畫報,成為報業大王。支持美對外擴張政策,長期反華反共,中美建交后,《時代》對華報道才較為充分客觀。

《新聞周刊》:《時代》的最大競爭者,原屬麥希勞—希爾公司,1961年售給華盛頓郵報公司,立場于《華盛頓郵報》同。擁有20多個國內外分社,出太平洋、大西洋版等國外版。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前身為《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1947年合并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出版于華盛頓。側重于政治、經濟、軍事評論,欄目不多,內容嚴肅,軍事報道和評論有分量。

綜合性雜志—— 《讀者文摘》:1922年華萊士夫婦創辦于紐約的月刊,摘登當時政經社會、心理、醫藥等文章和具有“永久性趣味”的文學作品,受到中下層讀者和歡迎。其稿件有三項標準:適合一般讀者、持久的興趣、樂觀向上的精神?,F有17種文字42種版本,發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有《讀者文摘》精華本?,F發展為擁有雜志、書籍、行銷和投資營運的綜合性公司。 “掏糞運動”:20C初以雜志為主體發起的運動,主要是揭露丑聞、譴責腐敗、呼喚正義與良心。以《麥克盧爾雜志》三組文章開始:《美孚石油公司的歷史》《城市的恥辱》《工作的權利》,一系列雜志加入到這場運動中,《世界主義者》《柯里爾雜志》《人人雜志》等。部分文章帶有煽情主義的色彩,但是其巨大的影響使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成為大聲疾呼改革的時代。

四、廣播電視業

由于美很早就確立了自由競爭體制,所以廣播電視業始終以商業性經營為主,競爭始終在民營廣播電視公司之間進行。

美國第一家廣播電臺——1920匹茨堡KDKA廣播電臺,為西屋電器所有; 商業廣播公司——

全國廣播公司(01傳名):NBC,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子公司,美國“無線電廣播之父”大衛薩諾夫1926年創于紐約。建立之初有紅色網和藍色網,紅網由WEAF廣播電臺和其他一些外地電臺聯合組成,內容以娛東為主,藍網是美國無線電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西屋電器公司建立的若干電臺組成的聯播網,以播放新聞和嚴肅的音樂文化節目著稱。藍網于1943年根據FCC條例被迫售出,后發展成ABC。NBC從28年開始涉足電視業,現已成為多元化的電子和信息傳播大企業,經營廣播電視,唱片、圖書出版、電器制造和衛星通訊等。95年開始與微軟合作創辦有線電視頻道和新聞電腦網絡,MSNBC。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成立于1927年,原為十六家廣播電臺聯合組成的獨立廣播電臺聯營公司。28年“電視之父”威廉佩利取得公司控制權,31年開始試播電視,以新聞為先導,電視新聞收視率一直居于首位,網羅了一大批出色的節目主持人和電視記者,著名的有埃德華默羅,克朗凱特、丹拉瑟等。娛樂方面曾以《星球大戰》的逼真引起恐慌。1995年被西屋電器公司收購,成為美國最大的電視集團,現擁有電視臺、電臺和向電視網、地方電視臺、有線臺出售節目的銷售公司。

美國廣播公司:ABC,1943年成立于紐約,前身是NBC的藍色廣播網,在技術和內容上與NBC、CBS三足鼎立,53年與派拉蒙公司合并,1985年為大都市通信公司購買,組成大都市美國廣播公司;同年首府傳播公司買下其部分股權,改名為首府—美國廣播公司,1995年再次出售給迪斯尼公司,成為集電視、廣播、出版、娛樂、電訊于一體的人心所向娛樂帝國,制作與傳播同時進行。節目定位在青少年,節目生動活潑,注重體育節目。

??怂箯V播公司:成立于1986年,默多克旗下六家電視臺聯合而成。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迅速上升為與三大老牌廣播公司抗衡的地位,現擁有直屬電視臺7座,聯屬電視臺127座,以新聞、娛樂、廣告為主要內容。

公共廣播電視——

第一家公共電視臺是1953年休斯頓大學的KUHT。1967年美國公共廣播法生效,建立公共廣播公司,是全國性非盈利性的公共廣播電視管理機構,下設全國公共廣播網和公共電視網。 公共廣播電視網:各電臺電視臺的會員組織,負責提供新聞節目和節目的分配交換,其宗旨是為公眾提供教育和服務,節目內容比較健康,比較有名的有《芝麻街》《自然》《前線》《美妙的演出》。但隨著商業化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撥款的公共臺越來越困難,節目娛樂程度加強,口碑日益下降。 對外廣播——

美國之音(03傳名):VOA,成立于1942年,當時隸屬戰時情報局,主要從事戰爭宣傳。二戰結束后,主要進行反共宣傳,后將重點放在闡明美國政府政策、宣傳美社會和生活方式、報道國內外新聞及時事評論等,節目內容廣泛,有新聞、時事分析、評論、音樂藝術、科學、體育等?,F歸美新聞署領導,經費來自政府撥款。VOA總部設在華盛頓,使用48種語言,向全球廣播。

電視發展新趨勢——有線電視和數字電視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泰德特納1980年創辦,每天二十四小時連播新聞,內容詳盡有深度,改寫了新聞的定義,使新聞成為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1995年與時代—華納公司合并,向國內三百八十多家電視臺轉播節目,遍及137個國家。

其他有影響的有線電視——HBO(時代華納的“家庭影院”)、MTV、ESPN、HSN(家庭購物頻道) 管理機構——

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美國廣播電視及通信事來的管理機構,依據《美國通訊法》成立于1934年。主要任務是辦理各州用國外廣播電臺的調節事宜,負責頻道分配,促進無線電的廣泛有效應用,具體職能有決定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臺址、呼號、功率、頒發更換吊銷營業執照,進行技術檢查等。其目的在于有次序的發展的經營廣播業。

五、

通訊社 合眾國際社(02傳名):1958年,由原斯克利普斯—霍華德報團的合眾社和赫斯特報團的國際社合并而成。民營通訊社,總部設在華盛頓,1982年因虧損出售,2000年收入美國“新聞世界傳播公司”旗下。擁有國內外分社200多個,在114個國家和地區有訂戶。經營多種業務,興辦數據庫,向機關企業學校等計算機終端提供新聞聞性數據,專設商品、經濟、體育等分社。

美聯社:1900年正式建立,采用報聯社體制,有1300家報刊和3400家廣播電視臺入股。主要業務是提供新聞、圖片、圖表、特稿、金融股票行情、經濟信息服務;另有音像服務、為電視臺電臺提供口播新聞和電視節目。1998年收購了ABC的環球電視網,合并在原有的美聯電視新聞網,擁有世界350個電視節目和服務的訂戶,成為路透社電視新聞社唯一的競爭對手。 家庭影院公司

簡述/論述

1、杰弗遜的新聞自由主張。

2、美聯社的發展和現狀。

第十三章 加拿大

境內主要報紙——英文《環球郵報》《多倫多明星報》、溫哥華《省報》《太陽報》、蒙特利爾《新聞報》;法文《義務報》、蒙特利爾《新聞報》、魁北克《太陽報》 《環球郵報》:全國性報紙,出版于多倫多。前身是喬治布朗創于1844年的《環球報》,其為多倫多邊境居民區的周報,于1936年與《帝國郵報》合并為《環球郵報》。1955年轉入工業家韋伯斯特手中,主編達格利什對報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辦電視增刊、和小報《青年》夾在報中,后創國際版和商業日報,獲得成功,對華態度良好?,F在歸湯姆森集團所有,對國內消息的報道是加拿大最充分的。讀者主要是社會上層、政府官員、商界人士、知識分子和駐加外交人員。

主要雜志——美國期刊隨處可見,以《讀者文摘》和《新聞周刊》最為流行;自辦《麥克萊恩》《主婦》等

報團——索瑟姆報團、湯姆森報團、霍林格國際公司 通訊社——加拿大通訊社(CP)、加拿大合眾社

廣播電視業——名義上是公營“單一體制”,實公營、民營兩大體制共存 公營廣播電臺:加拿大廣播公司(CBC),以提供公共廣播節目為主,通過民營廣播轉播臺覆蓋全國,一定程度上實行商營,接納廣告和部分美國娛樂節目,運作獨立于政府,受議會監督。

民營廣播電臺:加拿大電視網有限公司(CTV)、羅杰斯傳播公司(RC)、魁北克電視網(TVA)

第十四章 日本

一、日本的新聞制度和政策 民族成分單一,中央集權長達一千多年,與中央集權相伴的意識形態上的神道教、中國儒學、佛學的廣泛傳播,鞏固了日本歷史上成襲化了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忠君意識,加之傳統的國家主義、集體主義都貫穿于日的新聞史中,對日本的新聞政策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 1.16C始實行“鎖國令”,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是《荷蘭新聞書》; 2.19C始設“洋書調所”,翻譯外國報紙,無自己出版的報刊;

3.明治維新后,新聞業開始進入官報—黨報,后轉入商報階級,始終處于官方有效控制下;1869年公布第一個關于報業的法規《報紙印行條例》,實行出版許可制

“白虹貫日”事件:1918年全國84家報社在大阪召開“關西記者大會”,反對寺內正毅內閣對報界的壓制,要求言論自由等?!洞筅娉招侣劇穲蟮来耸聲r使用了“白虹貫日”一語,政府以此語暗示革命、影射天皇為名將當天報紙禁止發行,社長村山龍平辭職,撰稿記者和發行人入獄。“白虹貫日”事件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論賈禍事件。也說明了日的商業性報紙是不能觸及國內政治問題的,尤其是十月革命后,日更加緊了對輿論的控制。 4.納粹統治下:

1935年“國體明征運動”,目的是徹底消除明治維新傳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回歸到天皇制下的“國權論”;

1938年“國家總動員運動”,全面實行經濟、國民和精神統制;

1940年設立情報局,對所有涉及傳播的載體,包括報刊、廣播、通訊社、電話等直接控制; 國家直接管制廣播業;

控制報刊新聞源,將聯合新聞社和電通合并成同盟通訊社,由軍部直接控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頒布新聞事業令,為更好控制報刊,除幾家全國性大報,其他報紙按一縣一報原則合并;

4.

盟軍占領日本后,對日大眾傳播業進行了自由主義改造

廢除了戰時法西斯政府所有關于大眾傳播的法規,對占領期新聞實行檢查至1949年; 1949年在盟總參與下通過新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保障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及一切表達的自由,不得對其審查。是日本新聞自由的開始; 解散了戰時合并的同盟通訊社,重新建立了共同通訊社和時事通訊社;

NHK改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營體制,通過電波法、廣播法和電波管理委員會設置法,確立了公營與民營并行的廣播體制。

二、各時期主要報刊概況 1.瓦版(9

3、02傳名):出現于大約17世紀,江戶街頭出現類似報紙的出版物,這種單面的新聞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圖,經燒制定型后,印在紙上而成,稱為瓦版。內容多為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戰爭等,因販者在街上邊讀邊賣,又稱“讀賣瓦版”,現存最早的是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圖》,記載的是發生在大阪的一次戰爭。 2.現代傳播起點

1854年美海軍開進東京灣,德川幕府被迫開放門戶,西方人在日開辦洋文報刊,最早的有《長崎船舶新聞》《日本先驅報》;本國主要是翻譯國外報紙,設專門機構“洋書調所”,有《官版巴達維亞新聞》《官版中外新報》等; 最早雜志是柳河春三《西洋雜志》 3.明治維新后

黨報時期——尊王派《太政官日志》VS佐幕派《中外新聞》 官報時期——“民辦官助”,《橫濱每日新聞》《東京日日新聞》《郵便報知新聞》《新聞雜志》 《橫濱每日新聞》:1870年創,日本第一家日報,標志著日本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報紙的誕生。定期出版,西洋紙活鉛字印刷,讀者不限于高級官員,擴展到普通民眾中。新聞與廣告各占一半,有商業傾向。

商報時期——出現于黨報與官報時期之間,以《東京假名書新聞》為最早典型報紙,煽情報紙《萬朝報》《二六新報》 《朝日新聞》(98名):創于1879年大阪,木村滕發起,村山龍平任社長。初為小報性質,政黨報紙后期,為免受??蜻\,立場中立,奉行“企業本位”和“報道第一主義”,努力采集獨家新聞,并向國內外派駐記者。目前是日本的代表性報紙,在知識界和社會中上層影響較大。1919年起實行股分公司制,全國有四個總社,國外有四個總局,出有地方版。 《讀賣新聞》(99新名): 1874年創刊于東京,創辦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是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以市民和中小企業主為讀者對象,大量刊登文學作品,有“文學報”的特質。1950年起實行股分公司制,國內設有四個分社,國外有三個總局,有早晚刊,在紐約發行衛星版。

《每日新聞》:日本全國性大報之一,1911年《大阪每日新聞》兼并《東京日日新聞》,并于1943年起使用《每日新聞》作為報名。原來主要讀者是農民,現努力爭取市民讀者,但發展不利。1918年實行股分公司制,國內設有四個分社,國外設有兩個總局,有早、晚刊。 《日本經濟新聞》:日本最大的經濟類報紙,1942年由關東地區多家經濟類報紙合并而成,為股分公司制,在東京和大阪設有兩個分社,紐約和倫敦設有兩個總局,信息數據庫聞名于日本。

《產經新聞》:日本最大的財經類報紙,1942年由關西地區的多家經濟類報紙合并而成,全國性報紙,股分公司制。在東京和大阪設有兩個分社,分早、晚刊出版。

《赤旗報》 《文藝春秋》

三、通訊社——主要面向國內的報刊、廣播電視,同時為海外的日語媒介提供稿件

共同社:日本最大的通訊社,成立于1945年,報聯社體制,現有加盟報紙60多家,另與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有供稿合同,有專門向銀行證券提供金融信息的“KK編輯本部”,辦有英文國際傳真業務,播發《共同傳真快訊》,出版各種年鑒??偛糠譃榱鶄€,國內外均設有分支機構。 時事社:成立于1945年,是以提供經濟新聞為主的株式會社,日本第二大通訊社,向各種媒介提供信息,還向企業團體、政府部門提供不同領域的消息,經常做市場調查、輿論調查,出版資料性書籍。

四、廣播電視業——公營、民營共存 日本廣播協會 (9

6、00傳名):NHK,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機構,創建于1926年,具有半官方性質的公營廣播電視機構,最高權力機構是經營委員會,經費來源于電視機執照費,經濟基本自立。二戰中被納粹利用成為其戰爭工具,45年盟總將其改造成真正公營性質的機構?,F在,NHK包括三套廣播網,分別以新聞、文娛和教育為主,另設有國際廣播電臺,專門對外廣播??傮w來看,NHK節目較嚴肅正統,新聞報道力求準確公正時效,在世界電視領域享有較高聲譽。

民營廣播電視公司以五大報系為主形成, 東京廣播公司——《每日新聞》

日本電視廣播網公司——《讀賣新聞》 全國朝日廣播公司——《朝日新聞》 富士電視公司——《產經新聞》 東京十二臺——《日本經濟新聞》

簡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對報業的控制。

第十

五、十

六、十七章 朝鮮半島、印度、西亞與東盟

1.印度——長期分裂,語言文字和宗教繁多,造成不同人群間溝通困難,印度的統一建立在英國人入侵的基礎上,所以印度的新聞傳播也是由外部直接植入的一種文化。 《印度快報》:1940年創辦于孟買,現在印度十三個城市同時出版,屬戈恩卡家族所有,以揭露政府內幕消息聞名,對國大黨持批評態度,其所屬報系印度快報系是印度最大的報團。

《印度時報》:1838年創于孟買,原名《孟買時報》,屬于達爾米亞—賈因財團所有,現在六個城市出版。新聞詳盡,支持國大黨,主要讀者有社會中層知識分子和海外印僑。印度時他系出有14種出版物。

《印度教徒報》:1878年六位愛國知識分子創辦,具有反殖民主義傳統,二戰中反法西斯主義,支持民族獨立,現為卡斯圖里父子有限公司所有,總部設在馬德拉斯,在四個城市出版。支持國大黨,讀者多為有知識的年輕人。該報系出有四種出版物。

印度報業托拉斯(99新名):簡稱印報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訊社,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聯合通訊社,印獨立后接管了印度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在印的業務而成立。是印度報業老板的合股企事業,總部設在孟買,國內外設有五十多個分社,訂有路透社、法新社新聞。 2。朝鮮半島

“日章旗”事件: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朝鮮運動員孫基楨代表日本隊奪得馬拉松冠軍,《東亞日報》《朝鮮日報》《朝鮮中央日報》在刊登孫相片中抹掉了其身上的日本國旗。日當局發現后,逮捕了有關人士,《東亞日報》社長辭職,報紙??艂€月,但這仍是朝鮮新聞界對日斗爭中最輝煌的戰績。 《勞動新聞》(93名):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朝鮮最大的報紙之一。前身是1945年創刊的《前衛報》,每日出六版,國內各地常駐記者,國外記者一般由朝中社記者兼任。 《東亞日報》:1920年創刊,與《朝鮮日報》同為朝鮮半島上最古老的兩家朝文報紙,韓國著名報紙。主張建立民族的政府,保障個人與新聞自由,其公正中立得到了讀者的支持與尊重。

聯合新聞社:1979年總統樸正熙被刺,政府為加緊對新聞媒介的控制,將所有通訊社與報紙、廣播合并,以合同通訊社、東洋通訊社為基礎,合并了其他三家專業通訊社—時事通訊社、經濟通訊社、產業通訊社,組成了現在新的大型通訊社聯合新聞社。1981年正式發稿,開設了十家國外支社,與國外四十多家通訊社建立了新聞交換關系。

3、東盟與西亞 《聯合早報》:1983年出版于新家坡,簡體橫排,屬于華文報集團,每日對開60頁。內容:提供全面的綜合新聞,加強本地社區、華人社會和中國的報道,副刊內容豐富多彩,受到各階層的歡迎。與境外新聞機構,尤其是大陸港臺馬來建立廣泛的業務往來。致力于推廣華語,發揚華族文化。1995年通過亞洲一號站進入互聯網,是東南來國家上網的第一家華文報。 《海峽時報》:創辦于1845年,是新家坡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屬于英文馬來文報章集團。主要面對新家坡讀者,也向東南亞其他城市發行。重視國際新聞報道,有世界新聞、馬來新聞、東南亞新聞、金融、體育等欄目,國內新聞相對較少。受英影響較大,每周發行幾次雙語版,以供不懂英文者閱讀。

《羅盤報》:印度尼西亞最受歡迎的報紙,也是印尼最重要的獨立報紙,1965年由一個天主教團體主辦,后擺脫了宗教傾向。低調處理政府文件和觀點,每天出16版,發行五十萬份,居印尼各報之首。

安塔拉通訊社:成立于1973年,是印尼國家通訊社,由國家情報部管理,國內外派有常駐記者,同世界主要通訊社有新聞交換協定,是不結盟國家通訊社聯盟、亞太通訊社、國際伊斯蘭通訊社的成員國。

第十

八、十九章 非洲

1、《金字塔報》(00新名):埃及出版的非洲第一大報,國際性的阿拉伯文日報,1875年塔克拉兄弟創辦于開羅。初為周報,是第一家不受政府資助的報紙,商業化經營,模仿英美大報。??柸慰偩幒笫埂督鹱炙蟆愤_到了顛峰,力求客觀和深度報道,建立了由專家學者組成的“戰略研究中心”,向此報提供新聞報道背景材料和研究性文章,60年代成立“金字塔報廣告社”,出版《金字塔經濟學家》和《國際事務》,并建立海外發行系統,1988年被“世界報紙指南組織”評為最佳國際報紙?,F用阿拉伯文早中晚三次印刷出版,另辦有國際版,在倫敦和紐約印刷出版。

2、中東通訊社:埃及唯一的國家通訊社,于1956年由埃及兩家日報和兩家出版社籌資建成,1960年收歸國有。主要是宣傳國家政策,以阿拉伯、英法語發稿,著重報道埃及和不結盟國家事務。在國內有26個分社,與世界大通訊社有接收新聞協定。

3、《蘭德每日郵報》:南非最重要的報紙,1902年創于約翰內斯堡,初種族立場鮮明,1957年甘達爾繼任主編后扭轉了歧視黑人的態度,并發表了一系列揭露黑人勞工非人待遇的文章,受到黑人讀者的歡迎,但受到了來自政府的巨大壓力,并造成報紙的經濟狀況惡化。80年代邁伯格繼任主編,繼續在政府壓力下保持立場,同時大力提高財政收入。

第二

十、二十一章 大洋洲 名詞解釋

1、“薩子-湯姆遜”事件:1824年澳大利亞出現第一家不受政府檢查的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宣稱追求報紙的獨立和新聞自由,擯棄官方干涉。“薩子-湯姆遜”事件發生在《澳大利亞人報》和《監視者》與英屬總督達令之間。1826年新南威爾士士兵薩子、湯姆遜因開小差受到總督達令的嚴酷刑罰致死,《澳》與《監》公開報道了此事,并大力抨擊總督的殘忍。達令大怒,致電英國要求取消兩報,并要求立法取消私立報紙,未被通過,于是對報紙課以重稅,并反《監視者》主編豪爾投入監獄,引起各界抗議。最后英政府不得不取消其總督職位,其所下命令也均無效。這是澳大利亞史上爭取新聞自由的首次勝利。

2、《時代報》:1854年于墨爾本由庫克兄弟創辦,是一份自由派報紙。初期維護工人利益、抨擊殖民當局,導致廣告商聯合抵制,三個月后被迫售出;1856年賽姆兄弟買下該報后,不惜代價反抗傳統權勢集團,以報紙訂閱量來彌補其廣告上的損失,現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的首要報紙,是一張嚴肅的大報。50年代脫離反共方針,常有關于中國的報道。

第二十

二、二十

三、二十四章 拉 美

總體特征:早期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作為商業民族不重視文化傳播的發展,也不鼓勵本國人移民,加之原住民自身文字系統不發達,所以新聞業發展緩慢,現在的報刊業也遠落后于廣播電視業的民展。

1.巴西報紙集中在巴西利亞、圣保羅和里約熱內盧,葡語為主,主要有——《圣保羅州報》《巴西日報》《環球報》《商業新聞報》 《圣保羅州報》:1875年資產階級革命中為一個17人團體創于巴西的圣保羅,口號是“描寫與公正”,現為德梅斯基塔家族所有。國際新聞不少于6個版,派有駐外記者,對世界的報道和專欄文章很有分量,是一張嚴肅的報紙,設有自己的通訊社,主要讀者為政界要人和企業家,從質量上看可稱為巴西第一大報。

巴西新聞公司:原名巴西通訊社,1979年改為現名,是官方通訊社,隸屬總統府。主要責任是向報界免費散發關于政府的消息和材料;出版內部刊物《概要》,供政府要人了解當天主要新聞;免費征用電臺電視臺一定時間播放其關于政府、法院議會的重大消息;生產國內新聞紀錄片。 廣播電視業概況:

廣播——公共廣播網,“布拉斯廣播網”;商業廣播電臺,“環球廣播電臺”、“當代廣播電臺”、“宇宙臺”等;

電視——環球電視網、圖皮電視臺(80后倒閉)、騎士電視臺、標題電視臺

2.墨西哥是拉美西語系中新聞傳播歷史最悠久的,也是現在新聞業最發達的國家。報業現狀——報紙分為私營報紙、合作報紙和政黨機關報,主要有:《至上報》《墨西哥先驅報》《一加一報》《日報》等。形成兩大媒介集團,阿萊曼集團,以電視業為主,兼顧其他新聞媒介和體育娛樂產業;阿拉爾貢集團,以報業為主。 《至上報》:1917年由拉法埃爾.阿爾杜辛創辦,原為私營報紙,現為合作報紙。特色: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對內呼吁改革,對外主張民族獨立,以積極干預社會生活為己任。稿件力求公正、客觀,評論犀利,是墨西哥的輿論先聲,以廣告為主要經濟來源。讀者以進步知識分子、左翼力量和政府官員為主。

特萊維薩電視公司:墨西哥電視公司,是阿萊曼控制下的主要公司。擁有4個無線電視臺和298座地主電視臺、一個有線電視網和一個衛星數字電視網、17家廣播電臺、幾十家報刊及唱片公司、廣告公司、足球隊等產業,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世界影響力。1988年開播24小時有線電視新聞頻道ECO,被譽為西語世界的CNN。 通訊社——墨西哥通訊社,唯一最大的通訊社。 3.拉美其他國家 《號角報》:1945年創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主張“一聲號角求得對阿根廷問題的阿根廷式的解決”,是阿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以轟動性報道著稱,娛樂性文章頗受歡迎,內容廣泛,信息量大,娛樂內容與新聞報道平分秋色,以中產階級為主要讀者對象。

美洲通訊社:阿根廷國家通訊社,直屬總統府新聞和宣傳國務秘書處,創于1945年,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主要播發國內新聞,多為國內用戶。

拉丁美洲通訊社:簡稱拉美社,1959年成立,古巴國家通訊社,由古巴共產黨中央革命指導部領導。在世界37個國家設立分社,主要分布在拉美和歐洲,與各國通訊社有合作協議,以西、法、英、葡等文播發新聞,出版《古巴國際》月刊。 《信使報》:1827年創辦,是智利最悠久的報紙之一,以“獨立、客觀、充分”為宗旨報道新聞,全國發行,出有地方版,為愛德華茲家族所有。

第二十五章 國際新聞傳播新秩序

一、名詞解釋

1、不結盟國家通訊社聯盟: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創立,該聯盟的宗旨是:改進和擴大不結盟國家的新聞交換和相互合作;客觀報道不結盟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成就,加強不結盟國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實的新聞報道;糾正對不結盟國家及其政策的歪曲報道。到1985年,參加該聯盟的通訊社達到93個。

2、亞洲一太平洋通訊社聯盟(亞洲太平洋新聞交換網):由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組織組建,1982年開始工作,它擁有二十多個國家成員,建立新聞交換網的目的,是使亞太地區的通訊社能相互交換新聞,逐步擺脫西方跨國通訊社對該地區的新聞控制,我國新聞社是該組織成員。

3、泛非通訊社:1983年成立于達喀爾。由非洲統一組織籌建,該社播發的新聞由非洲記者根據非洲編寫的,目的在于糾正被外國通訊社的一系列片面的消極的消息所歪曲的非洲、非洲國家及其人民的形象。該社的成立是為了便利成員國之間交換新聞,并為建立和發展各國國家通訊社做出貢獻。

4、阿拉伯通訊社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聯合通訊社):1980年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總部維也納成立。每天向七十多個國家的訂戶播發有關能源及其前景的新聞報道。

5、拉丁美洲特種新聞社(拉美特稿社):1983年在墨西哥城成立,由九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共同組建。該社試圖以自己的、拉丁主義的和不帶政治偏見的觀點,來報道拉丁美洲的發展成就、地區一體化問題,以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

6、加勒比通訊社: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體創辦,創辦此社的目的,是促進共同體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幫助那些迄今沿無有效新聞事業的共同體成員。該社創辦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1976年,演變成一個獨立的區域性通訊社,其總部設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二、簡述/論述

1、國際新聞傳播領域的問題和矛盾。

2、為建立新聞傳播新秩序所作斗爭的目標。

3、世界新聞傳播的現狀。

4、評述國際廣播電視在國際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重大影響。

外國新聞史筆記大綱補充

參考書目:《世界新聞傳播史》陳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版 說明:以下以陳力丹老師的世界新聞史為綱列出的要點, 具體內容可在其書中找到,

因其材料較新,且有可能出題,請與關注。

但復習仍以人大出版社的《外國新聞傳播史》為主。

綜合

1、現代報刊在歐洲起源的五個相互依存的條件。

2、西方新聞事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3、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衛星、電腦網絡等大眾媒介發展的大致軌跡。

4、歐洲和美洲廣播電視業體制的差異。

5、英國(商業型漸進模式)和法國(政治型斷代模式)新聞事業發展的不同特點。

6、亞洲現代新聞事業的三個亞起源地。

7、美洲現代新聞事業的三個宗主國來源。

8、新聞學史上的重要文獻:

1644年密而頓《論出版自由》

1859年密爾《論自由》

1789年人權宣言第11條

1791年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1881年法國新聞法

9、《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的簡要歷史(重點:創刊年代和現在的所有者)。

10、便士報的出現,馬克思關于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的觀點。

11、法國、俄國、德國新聞史斷代的情況和原因。

12、18世紀末世界上兩個最早的報團(北巖、斯克利普斯)。

13、19世紀歐洲三大通訊社。當代西方四大通訊社。

14、七大世界性廣播公司。

15、大洋洲新聞政策的特點。

國別

英國

1、《牛津公報》(1665年)

2、19世紀英國影響最大的工人報紙《北極星報》(1837-1852)。

3、英國新聞自由的確立(以廢除最后一項知識稅為標志,1861年)

4、現在英國主要媒介及機構:

《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太陽報》、路透社、BBC、

獨立廣播局、艦隊街、新的報業集中點——瓦坪

法國

1、西方官報時期的代表報刊《法國公報》(1631-1789)

2、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報刊《人民之友》(馬拉)

3、哈瓦斯社(1835)

4、現在法國主要媒介:

《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新聞周刊《快報》、法新社

德國

1、19世紀最大的報紙(相對而言)奧格斯堡《總匯報》

2、馬克思恩格斯創辦的《新萊茵報》情況

3、德國法西斯將新聞事業法西斯化情況,以及對猶太人報業的迫害

4、現在德國主要媒介:

《法蘭克??倕R報》、《世界報》、《南德意志報》、《圖片報》、新聞周刊

《明鏡》、施普林格集團

意大利

1、古羅馬《每日紀聞》情況

2、1566年手抄定期《威尼斯公報》

3、意大利的政黨報刊體系

4、現在意大利主要媒介:

《晚郵報》、《共和國報》、《新聞報》、安莎社

俄國

1、第一家現代報紙《……新聞報》(1702)。以及早期大學辦報的傳統。

2、列寧創辦的《火星報》情況

3、俄國歷史上商業報紙的代表《新時報》(蘇沃林)

4、《真理報》簡要史

5、塔斯社簡要史

6、現在俄國主要媒介:

《俄羅斯報》、《勞動報》、《共青團真理報》、《消息報》、俄通-塔斯社

美國

1、第一家正式的現代報紙《新聞信札》(1704)

2、1783-1830年典型的黨報時期。

3、1830年出現第一家便士報,30-50年代紐約四大便士報(太陽、先驅、論壇、時報)的誕生。馬克思和《紐約每日論壇報》。

4、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色新聞之戰(新聞報與世界報)

5、三大廣播公司及CNN。

6、兩大通訊社(美聯、合眾)

7、美國三大新聞周刊

8、名記者李普曼

9、現在美國的主要媒介: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

三大廣播公CNN、三大新聞周刊、兩大通訊社

加拿大

1、現在加拿大的主要媒介:

《環球郵報》、CBC

墨西哥

1、18世紀“XX學報”的報名傳統

2、現在墨西哥的主要媒介:

《至上報》、《墨西哥先驅報》

巴西

1、現在巴西的主要媒介:

《圣保羅州報》、環球集團公司

日本

1、早期的讀賣瓦版

2、1942年日本的報紙大合并與現在報業分布的格局

3、1945-1952年美軍對日本新聞業的自由主義改造。

4、現在日本的主要媒介:

三大報紙(及歷史上的兩次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共同社、NHK 印度

1、現在印度的主要媒介:

三大報紙、印度報業托拉斯、全印廣播公司

韓國

1、最早的現代民營報紙1886年4月7日《獨立新聞》(徐載弼)

2、1987年6.29民主宣言

3、現在韓國主要媒介:

《東亞日報》、《朝鮮日報》、KBS 埃及

1、阿拉伯人認可的第一家現代報紙《埃及事件報》(1827)

2、1960年媒介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現在的新聞體制

3、現在埃及的主要媒介:

《金字塔報》、《共和國報》、《消息報》、中東社 南非

1、第一家,也是非洲大陸第一家現代報紙《開普敦公報和非洲廣知報》(1795)

2、存在100年的荷/英文《南非人報》(1835-1935),馬克思為其撰過稿。

3、現在南非的主要媒介:

《蘭德每日郵報》

澳大利亞

1、新聞高度壟斷和穩定的特點

2、現在澳大利亞的主要媒介:

《悉尼先驅晨報》(最早的商業報紙)、ABC

第三篇:新聞評論《新聞編輯學》

一.名詞解釋:

社論:是代表報社、刊物或通訊社編輯部(政黨機關報代表同級黨委)就當前國內外重大事件、事變或問題表明立場的指導性言論,是報紙的靈魂和旗幟,是新聞評論中最重要的體裁。

例證法:即事例論證,是運用歸納推理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它通過列舉典型的具體事例,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性,在新聞評論中用得比較普遍,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引證法:即事理論證,是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用已被證明的、公認的道理、原則或理論,來論證未被證明的、個別的、具體的論點和道理,是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

歸納:歸納推理是由個別或特殊性知識的前提,推導出一般性知識結論的一種推理。

演繹:演繹推理又稱三段論推理,是借助一個共同的概念把兩個直言判斷聯系起來,從而推導出一個新判斷的三段論證推理。

編者按:是對媒體所發表的新聞報道、文章進行的簡要的提示、評議、闡述或作補充說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編輯部的態度,一般采用于較為鄭重場合和必要之處。 編后:是編者按語的一種表現形式,居于新聞報道之后,用于簡要說明編輯部對有關新聞報道或文章的基本態度,多使用抒情、聯想和議論性文字,因事抒感,借題發揮。分獨立配發和非獨立配發兩種。

評論結構:是評論的謀篇布局見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個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的安排,包括標題、引論(開頭)、正論(正文)、結論(結尾)四部分。

時評:是傳播者借助大眾傳播工具或載體對剛剛發生或發現的新聞事實、現象、問題在

第一時間表達自己意愿的一種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的一種論說形式。

專欄評論:在報紙相對固定版面,特定專門欄目中發表的評論,主要是以個人名義發表的署名評論。在我國評論史上早已有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類型也不斷豐富。

短評:是一種短小精悍、運用靈活的評論形式。它或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就現實生活和實際工作的某一個方面,代表編輯部發言;或抓住新聞報道中最新鮮,最有特色,或者編輯認為最值得突出的東西,加以強調和發揮。有署名和不署名兩種。

電視新聞評論:是運用電視傳播手段作出的新聞評論,是電視傳播媒介對當前重大新聞事件或重要社會問題發表意見做出分析判斷或評述的一種電視報道形式。 選題:選擇新聞評論所要評述的事物或要論述的問題,它規定著新聞評論的對象與范圍。

新聞評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新聞媒介或作者個人就新近發生的事件、存在的現象、思想傾向、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等面向廣大受眾闡述的傾向性觀點、立場的新聞性政論文體。

立論:也稱立意,指一篇論評所形成和提出的主要論斷或結論。作為對所評述事物或問題提出主要看法和見解,立論是選擇論據、分析事物的指導思想。作為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論統率全文所有的觀點和材料。“意” ,指文章中統攝材料的中心思想。雖然它并不就是具體的論點,但卻是諸論點的總和,并且統率諸論點,可以說是全文的基調。

評論員文章:報刊評論員文章是新聞評論中常用的一種文體,是僅次于社論的重要評論。作者作為編輯部評論員,體現編輯部集體的觀點和傾向,一般由編輯部自行定稿。論題一般偏重于論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問題,比社論廣泛、具體。常常配合或結合新聞事實或材料發表,依附性較為明顯,要求配合及時,不失新聞性和時效性。

新聞述評是新聞領域中的一種邊緣文體,以融新聞和評論于一體為基本特點。新聞述評既報道事實,又對新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評價,評述結合。內容上述多于評,但重點在評,述為評服務。一般抓住當前形式和工作發展中的重要或轉折時刻,或者針對具有普遍意義亟待解決的問題,借助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用有述有評、評述結合的方式,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及時分析形勢,揭示事物本質,指明前進方向,給讀者以啟迪和引導,現實性和指導性很強。

二.填空

1. 新聞評論的政論性體現在強烈的政治性、論理思想性和論說的公眾性。

2. 新聞評論的選題來源主要有:上面的精神、下面的情況、新聞報道和專門策劃。

3. 廣播評論的獨特形式有廣播談話、評論員評論和音響評論等。

4. 電視新聞評論的主要形式有口播評論、圖像評論、談話體評論、主持人評論和電視述評等。

5. 評論員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報評論員文章、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和觀察家評論等。

6. 新聞述評的類型主要有形勢述評、事件述評、思想述評和工作述評等。

7. 新聞評論的結尾方式有精辟概括式結尾、號召式結尾和含蓄式結尾。

8. 狹義的選題又稱論題,即選擇新聞評論所要評述的事物或要論述的問題,它規定著評論的對象和范圍。

9. 新聞評論,作為以傳播觀點為目的的新聞傳播行為,對近代以來的國家社會歷史生活和重大社會發展進程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0. 新聞評論的標題一般可以分成問題型、論點型和表態型三種。

11. 新聞評論的結構方式有歸納式、演繹式、遞進式和并列式四種。

12. 新聞評論的語言特征有準確性、簡明性、哲理性和生動性。

13. 編者按,就其性質和內容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政論性按語和說明性按語兩種。

14. 新聞評論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導功能、輿論監督功能、發言表態功能和認知深化功能。

18. 在新聞評論寫作中,直接闡明觀點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和比較法。 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導性很強的社評和評論員文章屬于闡述型評論。 需要配發言論的新聞類型包括方向性新聞,傾向性新聞和批評性新聞三種類型。 新聞評論寫作過程構思醞釀的兩個環節是選題和立論。

19. 一篇新聞評論的靈魂是創造性思維。

20. 雜文在表述方法上和一般文學作品的區別,在于它雜而有文。

22. 新聞評論的語言的特征的是準確性、簡明性、哲理性、生動性。

23. 述評區別于某些推理性評論的主要之點是它所講的道理,是作者通過大量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24. 短評的體裁特征是短小精悍、新穎獨到、生動活潑、就實論虛。

25. 新聞評論的歸納式結構方式順應了人們認識事物的思維活動規律。

26. 演繹推理:又稱演繹法、三段論推理,它根據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則推導出個別、具體

事物的結論,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它借助一個共同概念把兩個直言判斷聯系起來,從而推導出一個新判斷的三段論證推理。

27. 歸納推理:是由個別或特殊性知識的前提,推導出一般性知識結論的一種推理。通過對

若干事物某種共同屬性的分析、綜合,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結論的方法。根據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可以將歸納推理分成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事物中每一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事物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一類事物中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事物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推理。

28.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有部分相同屬性,從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

推理,簡稱類比、類推。類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確認的共同屬性很少,而且共同屬性和推出來的屬性沒有什么關系,這樣的類比推理就極不可靠,稱為機械類比。 簡答題

29. 如何培養新聞評論寫作的習慣?

1.樹立“我能做到”的堅定信念 2.建立“必須完成”的自制機制 3.掌握“捕捉由頭”的基本方法 4.學會“解剖”來把握規律 5.養成相互討論的良好習慣

2. 在新聞評論寫作中怎樣進行選題?

A

(一)選題的過程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

(二)選題是對媒體定位和受眾需求契合點的尋找

(三)選題是作者的認識結構和新聞事實間的契合

B

(一) 事件性選題

(二)非事件性選題

C

(一)選題避免“晚”

(二)選題避免“俗”

(三)選題避免“錯”

D

(一)看是否為當下熱點問題

(二)抓住新苗頭,放出“第一槍”

(三)針對性強不強

E

(一)從你的選題中讀懂中國

(二)新聞本位無法回避熱點

(三)有沖突的話題更有評論價值

(四)追逐熱點之外,拓寬選題途徑

(五)帶著問題意識,等待新聞由頭

30.新聞評論的開頭有哪幾種方法?

(一) 點 名論題,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張

(二) 以新聞事件由頭,引出論題

(三) 說明原委,回溯來由,交代寫作的動機

(四) 擺出靶子,進行駁論

(五) 用設問句直接點明論題

(六) 用引語、經典、故事開頭

31. 新聞評論的結尾有哪幾種方法?

(一) 精辟概括式結尾:這類結尾較多,運用較為普遍,起總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

(二) 號召式結尾:這類結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景,或揭示哲理,慷慨陳詞,由

衷抒懷

(三) 含蓄式結尾:借助文學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段,雋永含蓄,耐人回味,給讀者以

比較多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

32. 立論的方法有哪些?

(一) 想想自己以前接觸過的新聞或經歷的事件

(二) 看看別人對類似問題的觀點

(三) 對照一下黨紀國法

(四) 考慮一下公民道德

(五) 頭腦風暴法

33. 新聞評論的特點有哪些?

(一) 以新聞事實為依托

(二) 時效性

(三) 思想性

(四) 論理性

(五) 大眾性

34. 新聞評論的用處有哪些?

對于個人用處:1.提高理性思維,具有解決復雜社會問題能力

2.在未來當好記者寫出有深度、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3.在人才市場競爭中使我們具備自我推銷的實力

對于媒體用處:1.可以使媒體全面傳播信息

2.體現媒介政治立場的旗幟

3.可使新聞信息傳播發揮最大功能

4.增強媒體競爭力

對于社會用處:1.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

2.提升社會道德水平

3.提高人們認識能力

9. 選題為什么重要?

10. 新聞評論與新聞報道的區別有哪些?

內容方面:新聞報道側重向受眾提供新聞事件的事實真相,“用事實說話”,體現一定思想傾向,主要給受眾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實質,以及由此可以引申的意義、社會影響等更深層的內涵,則留給受眾去思考。新聞評論則以新聞提供的事實為出發點,深刻揭示新聞事實表象掩蓋的本質,然后進行分析說理,揭示新聞事實蘊含的意義,直接闡明作者對事實或問題的評價與看法。

寫作目的方面:新聞報道以傳播 新聞信息為主,在滿足受眾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時,發揮宣傳政策、表彰先進、傳播知識的作用。新聞評論旨在闡明作者主張與思想觀點,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起輿論引導作用。

表達方式方面:新聞報道以記敘為主,以講清事實“五要素”為基本條件。能否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是新聞報道的生命。新聞評論以議論為主,講究概念、判斷、推理,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邏輯性。

11. 新聞評論中觀點與事實的區別是什么?

12. 對新聞評論寫作者所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辨新聞事實 2.多收集相關資料 3.不要簡單化批評對象 4.不要急于“學以致用” 5.不熟悉的領域不要寫

13. 一篇新聞評論中有哪幾種類型的觀點?

1. 只被論證不對別的觀點起論證作用

2. 不被論證而只對別的觀點起論證作用

3. 既被論證又對別的觀點起論證作用

三.簡答:

時評的特點:

1)時效性強。有時與新聞同時發,同一天見報。

2) 選題范圍廣。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法律、民生、公德無所不包。

3) 觀點新穎,思想性強。時評的觀點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給人以深度理論思考。

4)針對性強,主要針對重大新聞或社會問題發表評論。

5)具有準確性、的特點。

廣播評論的特點:

廣播評論既有所有新聞評論的共性,即強烈的新聞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外,還具有傳播快、廣,感染力強和群眾性廣等優點,以及稍縱即逝、不留痕跡等缺點 網絡評論與報紙評論的區別:

與報紙評論相比,網絡評論具有如下的顯著特點:第一,準確及時,反應快捷;第二,旗幟鮮明,尖銳潑辣;第三,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第四:時效性快于報紙。

但是,網絡評論的理性思考不足,時有偏激浮躁,質量有待提高。

新聞評論標題制作的特點:

1).以觀點和態度為依據,內容可以是具體事實也可以抽象化。一般為一行主題,重大社論可加副題。語法上也無嚴格要求可以是句子,可以是詞組。靈活運用,不拘一格。

2).體現評論中心內容和思想水平。

3).要求準確貼切,簡明扼要,鮮明生動,立意要高,觀點要明。

四.論述:

一.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遵循用事實說話的區別與原因

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遵循用事實說話的區別表現在以下方面:

1. 選擇事實的標準不同:對于新聞報道而言,記者應該按照新聞價值來選擇所要報道的事實,以《人民日報》 5月23日的人物通訊《稻香萬里濟眾生―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以下簡稱《稻》)為例,文章選取的袁隆平生活、科研、休閑等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事實,都具有真實性、鮮為人知性等新聞價值。而對于新聞評論而言,選擇事實的標準是事實的論理價值,如《人民日報》6月23日的新聞評論《追星當追袁隆平》(以下簡稱《追》)中,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袁隆平科學成就的事實是人盡皆知的,不具有新聞價值,只具有論理價值。

2. 表述事實的方法不同:新聞報道以敘述為主,以講清事實五要素為基本條件,對事實的表述必須準確、全面,不宜表現出感情傾向。新聞評論對事實的敘述不注重細節,可以表現出明顯的感情傾向,要求對事實的敘述簡明扼要。如《稻》

對事實的敘述生動、具體,細節豐富,而《追》對事實的敘述筆墨很少,點到即止。

3. 運用事實的目的不同:新聞報道運用事實是為了向受眾傳播信息,提供事實真相,反映客觀現實。如《稻》中運用的事實是為了從各個角度反映袁隆平的偉大形象。而新聞評論運用事實是作為評論的由頭或論據,深入挖掘事實所掩蓋的本質現象,分析說理,闡明對問題的評價和看法。如《追》中第一段對袁隆平偉大貢獻的概述是為了引出之后的評論,而最后一段的事實則是用于支撐文章的論點。

第四篇:《完整的成長》讀書筆記

因為幼兒兒童的心靈暫時還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兒也只會簡單放棄,并把興趣轉移,有的家庭有著友愛和寬容,這樣一種氛圍就是對兒童的愛!在愛中,兒童才可以無拘無束,他的興趣才會不斷涌現,隨機產生、變化和拓展。

愛。能把各種場所變成兒童的家。

在兒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數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體,以便學會感受身體的每一部分,把握身體的行為,從而達到身體上的獨立。他依靠對自己身體的支配來探索身體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發展內在的天賦和身體敏銳的感覺以開發他的心理領域,以此上升到頭腦,這是他未來一切發展的開始。

個人感悟:通過這幾小段話,以及書中講到的實例,我切實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應給與太多的阻礙,因為孩子們從剛出生的嬰兒開始真的就是一個“空白”。為什么說是“空白”呢?嬰兒剛出生時的哭、自己手和腳的動等等這一切的行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說這些動作根本就不受大腦的控制。他的開始懂也源于他對事物的探索。

書中講到了一個實例,一個1歲的嬰孩小曼曼對一個帽子產生了好奇,把帽子給他后,他用嘴啃、用腳踩,坐在上面。當看到他做這些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會從孩子手里拿過帽子放到一邊,或是直接給他戴到頭上,但作者卻沒有,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探索,給孩子這樣一個機會。最終,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頭上,雖然不合適,但也沒有給他摘下來。相對于我們一貫的做法,無疑作者的做法是給了小曼曼獨自探索的機會。而我們就往往會把自己的經驗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剝奪孩子接觸這個事物的機會,這樣就忽視了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喪失了探索的機會。

其實孩子跟我們一樣,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試問,如果我們連摸索的機會都不給孩子,又如何讓孩子有更多的進步呢?又如何要求他們更好的成長呢?我們以為的讓孩子走我們給出的捷徑,恰恰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機會。

第五篇:新聞評論學

一.新聞評論與新聞報道的區別:

1.反映內容:報道向受眾傳播新的信息,提供新聞事件的真相,力求反應客觀事實,“用事實說話”。當然也體現一定的思想傾向,新聞報道的事實主要給受眾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實質何在,以及由此還可以引申哪些方面的意義,對社會有何影響等更深層的內涵,則留給受眾去思考。

新聞評論則以新聞提供的事實為出發點,深入挖掘事實表象所掩蓋的本質所在,然后進行分析說理,有點到面,由表及里,深刻揭示事實所蘊含的意義,直接闡明作者對事實或問題的評價與看法,反映傳播的意圖。

2.寫作目的:

新聞報道是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由此在社會上形成輿論,它在滿足受眾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時,發揮宣傳政策,表彰先進,傳播知識,激濁揚清的作用。

新聞評論則旨在使新聞內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與升華。直接闡明主張與思想觀點,擺事實是其論證的手段,講道理為其根本目的。

3.表達方式:新聞報道以記敘為主,以講清事實五要素為基本條件。新聞評論則以議論為主,講究概念 判斷 推理 要求,論點準確,論據充分,論證有邏輯性。 二.新聞評論與理論文章的區別:

1.具有更強的時效性:所謂時效性就是大眾傳播媒介傳播的信息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社會效果。

2.具有更鮮明的針對性。

3.具有更直接的現實性。 三.新聞評論的根本的特征:

1.論題具有強烈的新聞性( 時效性

針對現實工作和實際生活中某一個熱點問題某一類思想傾向)

2.論理具有鮮明的思想性

新聞評論貴在說理

怎樣說理 和說什么樣的理。

3.評論具有廣泛的公眾性(人民性

公共性

言語表達的通俗性和大眾化

參與性) 四.新聞評論按其主要性能來分:

1.帶有全面部署性的

2.帶有說理啟發性的

3.帶有業務指導性的

4.帶有政治鼓動性的 五.新聞評論的具體作用:

1.準確及時的闡述黨的路線 方針 政策 統一思想認識,使其變為廣大干部群眾的統一行動。

2.切中時弊,扶正祛邪,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六.理論性依據(也稱表述客觀規律的判斷)

1.科學理論

2.國家的法律 法令 黨和政府的政策 決議 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

3.歷代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家 科學家和知名人士的權威性言論

4.公認的道德規范 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識,以及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科學公理,定義和法則

5.古今中外各種著作中帶哲理性的格言 諺語 歇后語以及詩文中的佳句 煉語等 七.生活中選題:

1.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最新方針 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及主要領導人的最新講話精神,亟待進行輿論引導

2.現實生活中剛剛涌現的先進典型和好人好事好思想 新人新事新風尚,亟待進行宣傳倡導

3.當前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或薄弱環節,亟待進行正面疏導

4.人們共同關注而又疑惑不解 莫衷一是的問題,亟待進行澄清

5.社會生活中一些違反科學又習以為常的種種言行,亟待進行唯物論教育 八.好的論題應具備的條件:

1.觸及現實 富有新意

2.面向全局 準而有當(a,評論所評述的問題應體現著特定時期的主要傾向,應當為當時廣大人民群眾所關注并與他們的利益直接攸關的。b,評論應面向最廣大的受眾,力求具有普遍的倡導意義。c,用作評論對象的新聞事實或社會現象,必須的絕對真實的。)

3.大中取小 以小見大 九.立意的主攻目標:

1.論題要有新思想

2.論理要有新高度

3.論述要有新角度 十.立論和駁論

1.立論(例證法

引證法

比較法

喻證法)

2.駁論(是以反駁論敵的某種錯誤觀點為主,在反駁錯誤觀點的過程中傳播真理)

a,直接駁斥其錯誤觀點

b,直接揭穿對方論據虛假或論據不足

c,直接分析對方論證方法不合邏輯,進而否定其論點 十一.開頭——引論

1.開宗明義,點名題旨,提出作者的看法與主張

2.以新聞事件為緣由,在開頭先將新聞事件的經過或特點概括敘述,為下文分析論證做鋪墊

3.說明原委 回溯來由 交代寫作的動機

4.擺出駁論的對象 亮出錯誤認識,使文章一開始就掀起了論戰的高潮

5.用設問句直接點明論題,這些論題往往是國計民生中的重大問題或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

6.用引語,經典,比喻,故事開頭,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 十二.正論——六種段落結構安排

1.歸納論證結構

2.證明論證結構

3.排列(并列)論證結構

4.遞進論證結構

5.比較論證結構

6.反正論證結構 十三.結論

1.精辟概括式結尾

2.高昂激越式結尾

3.余音繞梁式結尾 十四.語言與修辭:

1.語言要準確 簡明 富有哲理。

2.善用形象化筆法與語言

3.講究修辭,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語

4.多用有表現力的群眾語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小微企業融資現狀下一篇:小學成語歸類積累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