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

2024-02-04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醫院統計信息的管理工作變得更為復雜。文章通過分析新環境下醫院統計信息管理的不足之處,根據不足探究提升醫院統計信息管理的具體方式,以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統計信息管理; 醫院 ;新環境; 提升 ;不足

國內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體制改革推進速度逐漸加快,醫院統計信息工作為全院的工作計劃制定和目標考核確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是目前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但是在新環境下,醫院統計信息管理還缺乏完善的系統構建,但它對醫療系統長久穩定的發展又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確分析醫院統計信息管理工作過的不足現狀,探究其職能的有效發揮方法和提升是目前最為關鍵的問題。

一、醫院統計信息管理不足

第一:醫院統計程序體系落后

社會化信息水平不斷發展,統計系統也隨之有了顯著地提升,但是醫療統計報表依然延續傳統的模式和指標,這種傳統的報表統計已經不能滿足醫療事業的發展需求了。統計指標程序體系落后,會對醫院的整體運營,數據分析和運行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另外,很多醫院的統計程序依然憑借單機運行和手工操作得以實現,這樣不利于對醫院信息系統數據的直接使用,二次抄錄計算會造成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消耗。

第二:對醫院統計信息管理不夠重視

目前很多醫院的領導者只是單純的把醫院信息管理看成是基礎的數據匯總統計,不能將其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不能有效使用數據信息,將統計工作歸類于后勤工作內容,對其工作投入較少,這樣使得醫院的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統相對較少,統計工作開展因此存在一定阻礙。

第三:數據統計方法單一影像數據真實性

我國各醫院的統計數據收集的方式都不同,不同科室以日或月為單位報送數據,由統計人員統一整理錄入。這種模式對報送數據的真實性欠缺檢驗,有些臨床科室為了減少平均住院日,降低出院病人平均費用,將在住院的病人變成“假出院”,也就是先讓病人假出院入院,這樣雖然增加了出院量,但是對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形成了不良影響。

第四:統計人員素質低,配備不合理

根據調查得知很多醫院的統計人員都不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個人知識能力,醫學統計水平都比較低,幾乎沒有衛生統計專業人員在從事這個行業。因為統計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比較封閉,所以工作人員都欠缺對統計工作系統深入的了解,不能滿足新環境下醫療衛生事業的整體發展。

二、新環境下醫院統計信息管理的提升方式

第一,強化醫院統計管理的軟硬件投入,提高對統計管理工作的重視

新環境下的醫院管理需要很強的信息化支撐,醫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對統計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大,醫院領導要重視統計工作,將統計管理工作納入到醫院的日常管理當中,要提高對統計工作的支持重視,要從改善其工作環境,構建現代工作環境,完善先進統計系統,依靠科學技術手段,強化統計信息體系,進一步發揮統計信息管理的綜合功能,幫助并推動醫院形成正確管理決策。

第二,強化統計指標體系,完善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重視醫院統計信息管理,分析要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轉化,要構建和醫院管理、醫療和運營相統一的指標體系,構成整體統計分析結果,幫助決策層全方位掌握醫院狀況,將醫療質量、效力和社會效益幾部分結合分析以完善對成本效益的分析,最終構建統計、會計和業務核算于一體的指標體系。

第三,構建完善的統計數據核查制度,保證統計信息質量

統計的重要性依靠其準確性得以實現,制度不完善,統計不準確都會影響醫院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最終分析結果。所以要在醫院內部構建完善的統計數據核查制度,要建立不同的原始登記臺賬和報表制度,強化統計工作體系,完善不同分類標準,提高數據處理的科技水平。另外要重視對統計工作的監督檢查,加強臨床,醫技等部門對統計人員工作開展的支持,重視對數據采集點的規范質量控制,保證統計信息真實準確。

第四,確定統計信息管理的作用,完善醫院統計工作結構

現在很多醫院都沒有獨立的統計機構,一般都是兼職人員進行統計工作,這樣統計工作的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構建獨立的統計機構負責醫院內部的各種業務,對其具體信息進行組織,管理,匯總,知道,溝通和檢查,這樣能夠進一步強化統計工作的主體,完善統計職能,強化統計工作的責任化發展。

第五、重視統計工作人員技能素質的提升

想要強化統計工作就要從提高專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入手,新環境下的統計工作需要具備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統計人才完成。統計工作人員要徹底了解并執行《統計法》的要求,強化自身的職業操守,重視責任落實,強化知識構建,完善學科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些計算機知識,強化統計服務的職能意識。統計工作人員要能夠根據資料內容調整項目內容,完善統計方法的選擇,以根據具體情況主動面對問題,確定不同環境下的具體措施。要強化工作人員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醫院的整體發展做出積極的努力。

三、結論

新環境下醫院統計信息管理雖然面對一定困難,但我們要抓住困難下隱藏的機會,要重視開拓創新,不斷強化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整體在整體上提高統計信息管理的水平。

(作者簡介:龍玉蘭(1969-),女,四川安岳人,大專,統計師,安岳縣人民醫院,研究方向:醫院衛生統計。)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論文關鍵詞:統計信息 問題分析 管理思路

論文摘 要:統計工作是一種對客觀現象總體數量方面進行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的調查研究活動,統計信息的科學處理,可以找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問題,為企業制定戰略,改善生產經營管理,但現階段煤炭企業統計信息工作存在種種問題制約著統計信息工作的發展,加強煤炭企業統計信息管理,拓展統計信息管理思路,為實現煤炭企業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激化,統計領域的不斷拓展,市場對統計的需求和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作為信息資源主體的統計數據,成為領導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新形勢下隨著國家對煤炭產業拉動和政策上的支持,煤炭行業步入了黃金發展時期,向著多元化產業板塊迅猛發展。然而,現階段的企業統計工作尚處于薄弱階段,難以滿足企業現代管理和跨越發展的客觀需要,為此,加強煤炭企業統計信息管理,拓展統計信息管理思路,實現煤炭企業又快又好發展。

一、加強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意義

統計工作是一種對客觀現象總體數量方面進行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的調查研究活動,通過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在企業的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統計信息有三個鮮明的特點:數量性、綜合性、客觀性。對企業來說,建立和完善一套即科學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統計工作制度,從動態看,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可預測未來的趨勢;從結構上,可以反映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等等;在速度方面,可以反映生產產值產量的發展和增長情況;在效益與效率方面,可以反映以人財物時間諸方面的投入與生產的方方面面的產出成果。做好企業統計工作,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掌握企業在生存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運營數據,明確原材料和物料消耗成本與效益,發現各方面內在聯系,找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問題,為企業制定戰略,改善生產經營管理,探索節能降耗途徑,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依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統計工作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統計工作意義重大。

二、當前煤炭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煤炭企業統計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煤炭企業統計人員專業素質差,與所從事的統計工作不相適應;專職少兼職多,對統計工作不重視,有的煤炭企業甚至沒有專門的統計人員,統計工作全由財務人員代理。

2.統計數據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些煤炭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單位領導人的聲譽和地位,置國家統計法律法規于不顧,導致經由各級統計部門匯總上報的一些統計數據,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統計服務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大部分煤炭企業的統計數據僅局限于單純的事后統計,統計預測和統計分析職能滯后。統計人員往往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完成各級統計部門布置的各種統計報表上,旨在完成單純的數據匯總,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橫向和縱向的對比數據資料。另外,許多煤企的統計工作得不到領導的重視也是導致統計服務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的原因之一。

4.統計指標體系與經營所需指標體系不一致

目前政府統計系統和行業主管部門統計系統要求企業上報的統計指標的設置仍然以經濟總量指標為主、以經濟運行質量指標為輔,而煤炭企業經營者看重的卻是市場信息、科技進步、經營質量和經營環境等經濟運行質量指標,上報給政府統計的統計指標,煤炭企業負責人絕大部分不感興趣。因此在煤炭企業經營者看來,企業統計工作只是為國家盡義務,而不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

5.原始記錄不全,統計臺賬不規范

在煤炭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規范的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煤炭企業統計數據數出無源,管理者對數據擅自修改,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行為時常發生。一些統計指標也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甚至有的是粗估亂算,隨意填報,統計數據質量整體不高。

三、加強煤炭企業統計管理的思路

⒈健全統計組織機構

煤炭企業要科學發展,首先設立統計主管組織機構,建立一個綜合統計部門,機構人員設置保持相對的穩定,便于與上級部門、行業之間進行交流與聯系。從縱向上看,企業下屬基層單位應有專職或兼職統計人員;從橫向上看,綜合統計部門是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中心站,熟知各部門的業務流程,綜合協調各職能部門的統計業務工作;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信息資料進行歸口管理。與行業主管部門、政府統計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搞好信息交流,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

⒉完善統計指標體系

煤炭企業綜合統計部門在統計指標的設計上,除了滿足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的要求外,也要結合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特點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經濟、生產和質量等統計指標體系,反映生產經營狀況、經濟效益、企業規模及市場發展動態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統計指標體系。只有這樣,反映的統計數據才具有真實性,統計工作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⒊加強原始數據管理

原始數據是反映生產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它是取得統計資料和編制統計報表的基本數據,是統計信息的基本來源,它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統計數據的質量。因此,綜合統計部門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方面加強管理,使原始記錄完整、清晰、規范、系統,并做到了及時準確,對統計數據從原始資料到最后的報表形成,要做到分口把關、逐級審核,對統計數據的統計范圍、計算口徑、核算細則進行統一要求,確保統計資料“數出一門”。

⒋發揮統計監督職能

統計監督是通過信息反饋來檢驗決策方案是否科學、可行,并對決策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提出矯正意見,是在信息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企業經濟效益離不開統計數據的規范和監督。只有建立起嚴密的統計監督系統,才能使企業處于受控狀態,才能運用統計調查分析資料對企業經濟運行是否符合客觀經濟運行規律、是否符合國家方針政策等多方面進行監督。

⒌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整體素質

一是嚴格執行《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保證企業統計人員 “持證上崗”,確保統計人員依法統計。二是要加大統計業務培訓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統計工作交流活動,定時或不定時地對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組織他們學習統計知識及相關的業務知識、法律法規和微機知識,提高煤炭企業統計隊伍整體素質。

⒍提升統計人員素質,實現信息共享

企業統計人員不僅要掌握統計知識與分析方法,還應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和計算機知識。必須加強企業二級單位統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力度,強化統計法律意識,努力提高統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熟悉掌握統計數據網上傳輸和信息共享,實現統計信息規范化、數據報送網絡化、信息發布自動化、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化。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為上級主管部門和行業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建立健全統計信息網絡,實現企業聯網直報。

⒎加強統計分析,強化服務指導

統計分析是以統計資料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方法,從定性與定量的結合上對客觀現象進行分析研究的活動。通過分析,揭示企業發展變化的趨勢和規律,正確評價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有力的措施,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并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科學的預測與展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結合企業實際,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去組織生產、指導生產。將企業微觀信息與宏觀經濟社會信息進行相關研究分析,為企業的發展與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參考依據,發揮其積極有效的參謀作用,促進企業管理與決策水平的提高。

總之,煤炭企業的統計工作應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體制創新,夯實統計管理基礎,促進企業統計工作的有序、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如何加強煤炭企業統計工作.河北工人報,2011(08).

[2] 當前煤炭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商場現代化,2010(28).

[3] 淺談煤炭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內江科技,2010(09).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建筑企業應運而生。建筑業的萎縮導致大量建筑企業破產合并。許多建筑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管理來控制成本。由于全球經濟疲軟和建筑業競爭加劇的環境影響,大量建筑企業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建立精細化的企業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施工企業意識到加強物資管理的重要性,統計在施工項目物資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和分析了統計在建設項目物資管理中的作用。

關鍵詞:統計;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作用分析

1統計分析在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中的應用

1.1財務管理

充分利用企業的財務資源,有效降低各財務部門的風險。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全面、良好的統計分析,是企業投資評估的保證。同時,由于公司財務部門需要重復工作,工作量較大,可能影響財務數據的準確性;統計分析的應用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實時控制財務的實際運行。同時,還可以幫助建材管理人員及時發現財務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異常情況的原因,規范財務工作。

1.2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屬于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通過統計分析,可以得到企業各部門的人力資源特征?;貧w統計分析還可以幫助各部門明確人力資源開發的需求,實現對大量簡歷的高效篩選。當然,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也離不開有效的預測。借助于動態分析,可以有效預測人力資源的變化,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效率。

1.3風險管理

企業的經營一般是有規律的。在企業運營中,運用統計分析技術對運營數據進行分類,從而獲得企業潛在的運營規律。當企業的運營數據出現異常值時,系統也能及時發現異常值,以便管理者及時分析異?,F象的原因,做出調整,從源頭上防范和控制風險。

2統計在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中的存在的問題

2.1部分政府以及企業對統計分析的認知程度不足

雖然統計分析在許多領域的應用比過去更多,但一些政府部門對統計分析的應用意識仍然薄弱,對統計分析的創新發展重視不夠。此外,一些企業對統計分析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領域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他們認為,只有傳統的手工記錄方法才能取代數據分析,粗略了解消費者偏好,估計市場需求,或僅根據主觀經驗確定不同產品的產量。然而,這種傳統管理方法的弊端十分突出,因為企業很難預測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往往對突然的變化毫無準備,這將極大的影響建筑材料管理的效率。

2.2統計分析體系有待完善

統計分析對系統性和準確性有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企業沒有建立起規范的管理體系,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數據分析存在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決策。此外,缺乏監督機制可能會影響統計分析結果的科學性,降低統計分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3統計創新型人才短缺,技術開發水平不高

由于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統計分析的創新意識和發展眼光,沒有在企業組織統計分析技能培訓,幫助統計人員更新知識儲備,往往導致企業統計分析人才短缺,社會發展與技術發展的結合不理想,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此外,現有的統計分析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領域的應用基礎還不完善,研究與開發;許多企業的統計分析基礎還比較薄弱,技術發展不平衡,大數據的深度挖掘不足,應用模式缺乏獨創性。在統計分析的實踐過程中,即使是抄襲已有的經驗,也嚴重缺乏風險意識和創新能力。統計分析技術的研發仍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創新發展面臨一定困難。

3如何發揮統計作用,為建筑行業物資管理服務

3.1加強統計數據整理及分析

在統計工作中,要制定科學的工作任務和階段目標,論證和實施具體的工作計劃,根據計劃選擇合適的統計工具和統計模式,實現對經濟統計和進度的監控。通過綜合統計工具,可以收集更廣泛、更全面的信息,用圖像和文字形象、直觀、易懂地表達枯燥的數據,準確了解單位的經濟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為后續統計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基層經濟管理工作水平,改善統計人員工作態度,增強統計工作的凝聚力,避免相互推諉,促進后續工作和工作項目的繼續推進打下基礎。

3.2完善基層統計管理體系

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基層管理體制也要不斷創新,增強基層的危機意識、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完善基層統計管理體系,把統計管理理念提升到戰略高度,適應基層發展的需要;在組織結構上,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完善管理組織和制度,優化基層人力資源配置,明確基層組織職責,充分發揮管理體制優勢;在選擇基層管理者時,可以通過自由競爭和明確的聘用機制,創建一個高效的領導組織。在選拔管理人才時,可以采取“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方式;轉變粗放型管理模式,建設動態統計管理團隊,不斷強化統計、運行和決策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系統、高效的基層管理體系,提高基層統計運行效率。

3.3.做好采購成本統計

在物資采購供應商管理過程中,企業需要優化采購成本管理方案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采購計劃和采購流程,使整個采購能夠安全、順利、高效地進行,有效解決因采購環節缺乏規范性而影響采購效果的不利問題。使企業能夠制定完善的采購制度和規范化的管理標準,明確采購部門的職責,使企業能夠肩負起物資采購的重任。通過管理部門的規范化,物資采購管理部門可以嚴格管理采購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有效避免采購人員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行為不合理而導致的影響物資采購效果的各種不良現象。同時要求物資采購部門制定物資采購計劃,規范采購流程,按計劃進行市場調研,嚴格檢查和保管物資,物資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實際采購成本和市場上實際供應商物資的平均價格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在保證物資質量的前提下,確保物資采購各個環節的效率和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資采購成本,促進企業實際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使物資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保持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及時將不合理的物資退回工廠,確保質量合格的物資能夠驗收入庫,有效保證企業的生產產品質量,提高實際物資采購供應商管理效果,使中國企業實現良好發展。

3.4物資統計精細化管理

企業要建立詳細的統計制度,加強物資的有效管理。材料統計的精細化管理需要從基礎做起。項目負責人要有較強的統計精細化管理意識,為企業物資管理提供良好的環境,增強施工企業管理者的精細化管理意識。施工企業的物資管理人員應當充分認識物資管理的重要性,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作出科學決策。施工企業良好的統計管理結構是保證物資管理運行的前提。項目開工前,應規劃材料儲存場地,并在項目開工后制定精細的統計管理目標。

結束語:

隨著施工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運營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物資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物資管理薄弱的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施工企業物資優質發展和物資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的瓶頸,迫切需要高度重視并盡快解決,各施工企業要針對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工作,通過制度建設、人才培養和技術投入,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夢晨.統計在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技術與市場,2021,28(02):175-176.

[2]陸培爭.基于BIM和大數據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7.

[3]王朝暉.新形勢下統計在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納稅,2018(20):142.

[4]寧海龍.建筑工程項目安全效益及施工現場安全評價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8.

[5]丁紅.統計在建筑工程物資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統計教育,2006(12):56-58.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目前我國重工業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熱能和電能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針對采用熱電聯產方式的熱電公司來說,需要針對企業生產中開展生產統計指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對相應的管理措施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熱電聯產企業;生產統計指標;管理

1引言

在目前我國經濟在進入高速發展新時期的形勢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工業化進程在深入推進,使得我國社會對電能和熱能的需求在同步增長,給熱電公司帶來極大的壓力。而同時在能源緊缺和環境不斷惡化的發展趨勢下,熱電企業也同時熱電聯產方式并發揮集中供熱的優勢并做好生產統計指標管理,應對目前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造成的成本控制難題。也就是按照相應的指標進行管理和開展其企業生產統計的規劃工作,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熱電聯產企業經濟收益的提升并推動其健康發展。

2熱電聯產企業指標管理的概念

在目前的現代企業經營和發展理念下,市場經濟在逐步完善而且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加,導致熱電聯產企業面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同時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也逐漸面對國外競爭對手的壓力。同時由于熱電聯產企業生產中所應用的資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在傳統能源逐漸枯竭且能源危機形勢更加嚴峻的形勢下,也導致傳統能源的價格在不斷上漲,這就需要熱電聯產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做好指標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發電標煤耗、供熱標煤耗、熱電比等指標的管理。

3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特點和優勢

熱電企業中采用的熱電聯產的生產方式,就是通過鍋爐對燃料的燃燒來加熱水介質生成高溫蒸汽,經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后,將具有較高熱量的余熱蒸汽用來供熱,也就是通過供熱管道來向用戶輸送,用于周邊工業區漂染等企業生產。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緩解目前的傳統能源短缺問題,同時也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潔凈熱能,實現了燃料的節省以及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為此,通過此種方式來代替傳統的效果來房供熱是目前的發展趨勢,也成為目前城市供熱及工業供熱中的主要方式。

4熱電聯企在生產統計指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在目前我國社會對供熱和用電需求都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對于熱電企業來說也在不斷開展改革與發展,但是在上述過程中也仍然表現出存在環境污染以及資源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開展熱電聯產企業的指標管理工作中,首先表現出人工成本過高的問題。這主要是在此類企業中開展指標管理的模式仍然為傳統模式,在此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流程比較繁瑣,人員管理的難度也比較大。而針對生產設備來說也沒有做好及時更新和改進,導致其具有較低的工作效率。為此,在現代企業生產指標管理中,就需要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來開展人員管理工作,提升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

其次是管理機制較為落后的問題。在此類企業開展指標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傳統管理模式表現出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有效控制生產指標以及執行力度不足的問題,在通過工程師來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實際情況與管理目標不符的問題,同時也會表現出人員操作過程中對生產指標管理不夠重視的問題。

最后就是材料浪費的問題。熱電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成本中燃料占到較高的比例,因此可以通過減少材料費用支出的方式來實現企業指標管理目標。針對熱電企業來說,不僅需要在供熱高峰期來臨之前做好燃料的準備工作,不要等到需要時才進行材料的采購,容易出現材料價格上漲而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同時還有可能造成材料供應不及時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但是所要準備材料的數量也需要結合企業的資金情況來決定,避免存在過多的庫存資源而占用過多的資金,導致資源浪費以及資金使用率降低等問題。

5熱電聯產企業生產統計指標的優化管理措施

針對目前熱電聯產企業生產統計指標管理中的上述問題,首先需要對企業的指標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進。尤其是針對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需要對指標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此管理制度和指標管理模式下,不僅可以通過有效的信息交流來隨時掌握企業生產中的相關數據,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管理方式的制定。而且還要通過指標管理隊伍的組建和完善,保證做好細節方面的指標管理工作。同時通過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執行來考核造成材料和資源浪費的部門和個人,逐漸提升員工對成本控制和指標管理工作的重視。在此基礎上做好指標管理模式中優點和缺點的總結和調整工作,實現企業指標管理模式的不斷優化。

其次是對企業的燃料費用支出進行有效控制。在此類企業開展生產統計指標管理工作中,重點需要做好對燃料費的控制,尤其是針對燃料費中的運輸費用以及燃料采購時機的控制,需要針對影響此類費用的因素,合理選擇最具性價比的運輸方式、合理把控材料采購時機,實現燃料成本的有效降低。

最后是做好人員調整工作。對于熱電聯產企業來說,在其指標管理中也一直講人員管理作為重點,尤其是針對人員的工資管理,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人員分配的同時,還要通過相應的管理制度來保障人員工資的合理性。而針對生產中的設備來說,加強人員管理來保證對設備使用和維護管理行為的規范性,在提升設備運行效率的同時也減少設備運維管理費用支出,實現人員管理效果的提升。

6結語

在目前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為了滿足城市人口的供暖需求以及工業發展中的用熱需求,對于熱電企業來說,需要在合理應用熱電聯產生產方式的同時,提高對生產統計指標管理工作的重視。通過對企業指標管理模式的調整、燃料費用支出的合理控制以及人員調整等指標管理手段來解決目前熱電聯產企業中出現的各類指標管理中的問題,推動我國熱電企業以及熱電聯產生產模式的不斷改進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偉. 熱電聯產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及管理指標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5.

[2] 張偉星. 提高熱電聯產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水平的探究[D].內蒙古大學,2015.

[3] 郭斌, 韓建朋. 淺談基于大數據的發電廠節能指標管理[C]// 2016年第五屆熱電聯產與煤電深度節能新技術研討會. 0.

統計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回顧中國環境統計制度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識別出現階段存在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滯后、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與監督機制嚴重缺失3個方面的問題,并在深入分析用戶與體制2方面需求后,提出了中國環境統計制度建設的5個目標,即形成具有較高獨立性、現代化和專業化、高效和及時性的環境統計體系。最后,根據近期與遠期的需求,詳述了中國未來環境統計制度的主要任務和改革路線圖。

關鍵詞環境統計;制度框架;改革目標;路線圖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tatistics;Institutional framework;Reform goals;Roadmap

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和環保部門垂直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已經由落實總量減排逐漸轉變為提高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水平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支撐工作,環境統計的作用日益凸顯。長期以來,中國環境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一直遭到各方質疑,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可信是現階段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現有的環境統計研究十分薄弱,雖然近年來學者從不同角度開展了相關工作[1-6],但無論是研究的廣度還是深度,仍難以滿足當前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的需求。因此,筆者在回顧中國環境統計制度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識別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從環境統計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中長期的環境統計制度改革路線圖和相關建議,以期對完善中國環境統計制度有所裨益。

1中國環境統計制度發展歷程

中國的環境統計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國土、水利、氣象與礦產等統計中,已有環境統計的少許內容。1973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并于1979年首次組織了全國3 000余家大中型企業環境基本狀況調查;次年,又主持召開了全國首次環境統計工作會議,針對縣級以上(包括縣)工業“三廢”排放及治理、環保隊伍建設等情況開展統計,標志著環境統計工作的起步和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的建立。自此,中國環境統計進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快速發展期。

1997年,以鄉鎮污染源調查工作為基礎,環境統計增加了鄉鎮工業企業與社會生活等污染指標。2001年,進一步擴大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情況統計范圍,細化了城市污水處理狀況統計,增加了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情況統計調查。2003 年,原國家環??偩痔岢隽诵碌囊?,如修訂《環境統計管理暫行辦法》、改革與完善統計指標和方法、開展“三表合一”試點工作等。2006年,又研究制定了“十一五”環境統計報表制度,在充實調查項目、擴大調查范圍、提高數據質量要求和數據分析利用水平等方面進行了改進。2007年,國務院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要求“加強環境統計能力建設,改革環境統計方法,開展統計季報制度,全面、及時、準確提供環境綜合信息”。2011年印發實施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更是明確要求“完善污染減排統計體系,全面推進統計環境保護能力標準化建設,開展農業和農村環境統計”。

1.1環境統計管理體制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環境統計管理體制。環境統計屬于部門統計,在國務院統計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由環境保護部實行統一管理,制定規章制度、標準規范、工作計劃,組織開展環境統計科學研究,部署指導全國環境統計工作,匯總、管理和發布全國環境統計資料。

環境統計工作在管理流程上采取“自上而下,分級管理”模式,由企業、縣級、地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統計數據逐級上報工作體系。各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統計人員負責開展當地環境統計工作。在工作機制上采取“管理部門加技術支持單位”模式,各級環保部門依托事業單位為技術支持單位,采取以定期普查為基準、抽樣調查和科學估算相結合、專項調查為補充的方法,開展環境統計工作。

1.2環境統計法律法規體系多年來,環境統計制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部門統計管理暫行辦法》為基礎不斷完善,形成了較為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2005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環境統計工作的意見》總結了工作中的問題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環境統計工作改進的目標與任務。

2006年發布的《環境統計管理辦法》是環境統計的第一個法規性文件,對環境統計管理的概念、范疇、技術規范等做出了具體規定。2013年,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監察部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監測辦法的通知》與《“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來源、統計頻率、調查與污染物核算方法等做出了詳細規定(表1)。

2中國環境統計制度存在的問題與需求分析

2.1存在的問題

2.1.1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滯后。健全的環境統計制度是數據真實、科學、有效的保證,然而目前的相關立法較為滯后,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未明確環境統計及其數據的法律地位,對企業環境統計責任、數據選擇、上報和匯總過程中弄虛作假等行為未做出明確規定;同時,《環境統計管理辦法》也尚未明確污染排放單位、環保及相關部門、社會公眾在環境統計中的權限與職責,并且作為部門規章,其在適用范圍上只對環保系統具有約束,而環境統計橫跨多個行業,涉及經濟、統計、資源、環保、水利等多部門的協調與配合,低位階的立法難以為環境統計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1.2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環境統計制度建立至今,主要工作集中于統計報表制度的完善,而對與之配套的統計管理和保障制度重視不夠,法律法規制度、反饋改進機制、監督審查機制等幾乎空白,難以保障報表制度的落實,尤其難以確保報表制度下環境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造成環境統計工作事實上的無法可依,嚴重影響統計數據的權威。

2.1.3監督機制嚴重缺失。監督是確保環境統計數據真實準確的重要條件,但從目前看,機制尚不完善:一是上級環境統計部門對下級的監督比較薄弱,原因在于目前的上下級主要是管理、協調和技術指導關系,既沒有監督的有效手段,又缺乏處罰的相關依據。二是環境統計部門對企業的監督處罰機制缺乏。環境統計的主要法規——《環境統計管理辦法》中對企業和環境統計工作人員及機構報送不實數據的情形沒有專門規定。實際執行中,對于企業的錯報、瞞報甚至不報現象以及地方政府干擾環境統計數據的情況,缺乏有效的處罰手段。三是公眾監督尚未落實。雖然《企業環境信息公開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等對公眾參與環境監督做出了規定,但未能有效落實。目前,公眾對企業環境信息的關注度較低,加之有關公眾環境參與的規定以利害關系人為條件,極大地限制了公眾監督的主體范圍。此外,現行的監督重點鎖定在對環境違法行為的事后監督,而缺乏對事前環境統計信息的重視。

2.2環境統計的需求分析

2.2.1用戶需求分析。以環境統計數據用戶及其需求切入,分析統計數據涉及的利益關系群體,如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是建立環境統計體制的基礎,更是完善環境統計體制的目的。

政府部門在環境統計工作中承擔數據生產者和使用者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作為環境統計工作的主體,政府部門負責制定相關制度,組織實施統計工作,開展數據分析與公布結果。另一方面,環境統計數據可以提高國家宏觀決策質量,因此,政府部門也有數據的使用需求。

與政府部門相似,一方面,作為基層的環境統計數據生產者,企業需要按照要求填報環境統計數據;另一方面,除內部環境數據外,管理者也需從外部獲取環境信息,如環境的成本-效益是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企業對環境統計數據亦有需求。

公眾是環境統計制度的消費者與受益者。除居民外,向公眾提供環境信息的新聞媒體、環境主義者及環境組織也是環境統計數據的消費者,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對環境數據加以利用。雖然現階段公眾不參與數據的生產過程,但隨著其對社會性事物參與意識的不斷增強,也逐漸出現了參與需求。

2.2.2體制需求分析。完善的環境統計制度框架應從多方面構建,以有效地服務于決策,并獲得社會認同。因此,筆者從政策、管理、實施和應用等方面進行了體制需求分析(圖1)。

針對不同用戶對環境統計信息的要求,在綜合分析環境統計制度及制定環境統計體制時,需注意2個方面:一是完備的制度保障,二是嚴格的過程控制。其中,完備的制度保障包括環境保護與統計工作的各類法律法規,以及環境標準或行業生產規定等多方面的政策與文件。而嚴格的過程控制則需明確環境統計工作流程,規定數據的產生、收集、審核、分析、應用和反饋等環節中政府、企業與公眾的權責;企業負責填報環境統計調查表,地方政府部門負責收集與初次審核,上級環保部門進行再次審核以確保數據質量,數據分析及應用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實行差異化管理,并建立反饋機制消解不同用戶對數據的質疑。

安徽農業科學2017年3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的框架設計

3.1環境統計制度建設的目標為實現向政府、企業和公眾提供優質環境信息的最終目的,須建立運轉有效的環境統計體系。參考聯合國統計組織手冊第三版《統計機構的運作和組織》《聯合國環境統計發展框架:2013》以及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環境統計制度經驗[7-8],結合中國環境統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各類用戶的需求,筆者將未來中國環境統計的總體目標概括為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建立具有較高獨立性、現代化和專業化、高效、及時性的環境統計體系,滿足環境管理決策、公眾及其他主體的信息需求。

其中,獨立性是指各級環境統計機構能夠不受阻礙地為公眾和決策者持續提供優質信息,不因某種政治目的而受到操控,統計數據的收集和匯總方式、公眾發布統計數據的方法和時間安排等不受利益集團干預;現代化是指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創新環境統計方式,使數據采集、上報、審核、匯總、分析與應用等流程更加便捷和智能,達到簡化環境統計流程、降低數據收集和服務成本,提高環境統計效率的目的;專業化是指環境統計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及人員業務素質的專業化,環境統計數據在統一的環境統計標準下,遵循統一的環境統計規范程序,由專業的環境統計人員完成,確保環境統計數據的可重復性和可信程度;高效率是指環境統計管理和運行的高效率,即通過清晰的權責界定與合理的運行機制設計,提高環境統計管理的效率與科學性,降低環境統計體系的運行成本;及時性是指根據環境管理、公眾需求與統計工作要求,環境統計部門需將統計信息按規定時間,及時向上級環境統計部門報送,并適時向社會發布。

3.2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的框架設計基于上述目標,并結合中國環境統計工作基礎和環境統計能力現狀,筆者提出了中國未來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的框架(表2)。

(1)建立健全環境統計法律法規體系。制定《環境統計條例》,清晰界定環境統計工作的獨立地位,明確各類主體的環境統計數據提供職責,細化企業環境統計和信息公開主體責任。強化環境統計規劃和計劃管理,建立規劃和計劃實施考核制度。加強環境統計調查及產排污系數動態更新工作,將其作為年度環境統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考核指標。細化《統計法》中的數據采集和管理主體責任,并納入《環境統計條例》。結合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對開展環境信息工作的有關要求,保持條例與新法銜接。修訂現行的《環境統計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與統計執法部門聯動的統計執法檢查機制,強化《統計法》中有關數據責任的落實要求,對環境統計中的弄虛作假行為依法予以懲處。

(2)創新環境統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相對獨立的統計管理體制[9],確保環境統計數據的采集、加工處理和信息發布不受管理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干擾。近期建議強化環境統計技術支撐能力,成立相對獨立的環境統計中心作為專門的技術支持和實施機構,負責環境統計數據采集、加工處理、數據管理、信息發布、分析利用和二次開發工作。遠期建議整合環保部相關工作,建立相對獨立和綜合性的環境統計機構,實現對環境統計數據的統一采集、管理和發布;建立環境統計指導與顧問委員會,環境統計指導委員會主任由主管環境統計的(副)部長擔任,統計、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等部門作為主要成員,針對環境統計問題進行磋商,確定不同部門的數據收集、發布和共享戰略;環境統計顧問委員會負責對環境統計發展規劃、統計調查技術方案等提供指導。建立環境統計數據核查新機制,包括建立環境統計數據同行評議制度,第三方環境統計數據質量核查認證制度,以及環境統計數據現場核查制度[10]。

21加快環境統計手段的現代化1推動聯網直報工作開展,啟動年報聯網直報工作

建立污染源電子檔案及其動態更新,強化環境統計數據“云管理”平臺建設

啟動并強化遙感、GIS和互聯網技術在環境統計數據采集及分析領域的應用和銜接研究1充分利用遙感、模型等手段,拓展環境統計的調查范圍,改進環境統計的調查方式

建立可視化環境數據管理系統和展示平臺

建立能夠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環境統計數據和信息服務體系31推動環境統計業務的專業化1建立一整套環境統計標準體系,發布《環境統計能力建設標準化標準》

制定完善污染源和重要指標的分類代碼

規范環境統計工作流程。制定《各級環境統計機構工作規范》,發布《環境統計數據審核辦法》和《環境統計數據質量評估辦法》

制定《環境統計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建立全國環境統計學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1建立健全環境統計標準體系

建立環境統計咨詢系統

形成環境統計技術規范體系

建立環境統計數據質量管理體系41確保環境統計工作的高效率1編制環境統計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聯合國家統計局、農業部、公安部等統計機構成立環境統計指導委員會,強化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

細化《環境保護法》中調查者和調查對象的義務和權力

建立常態化的環境統計內部協調機制1形成環境統計發展規劃計劃體系

建立職責明確、運轉有效的統計工作體系

建立環境統計協調機制,強化環境統計部門協調51提高環境統計服務的及時性1在目前的《環境統計報表制度》增加上報及時性的獎懲辦法

細化《環境保護法》有關環境統計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

強化環境數據分析應用和數據二次開發

加強直報系統數據應用1建立可視化環境信息管理和發布系統

建立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并通過移動終端及網絡等實現數據共享和實時查詢

形成權威性和有影響力的統計分析報告和信息產品

(3)完善環境統計標準與技術方法體系,建立環境統計標準體系。針對環境統計調查對象管理、統計數據采集加工、數據傳輸和審核匯總全流程以及產排污核算等關鍵技術環節,制定統一的元數據標準、操作規范和技術導則,健全環境統計標準體系,規范環境統計工作。加強國控重點源環境統計數據聯網直報系統建設,緊密結合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和系統運行中的問題,完善相關報表制度和軟件系統功能,簡化企業填表負擔。針對直報報表和軟件,編制分行業的統計技術細則和軟件使用說明,通過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實現技術培訓的可視化。

(4)加大環境數據信息公開和數據分析應用。制定《環境統計數據公開指南》,落實新《環境保護法》中企業和政府環境信息公開責任,并對內容、范圍、方式和社會監督做出明確規定。加強環境統計數據的開發工作,結合環境管理和公眾環境信息需求,綜合環境經濟和資源人口統計信息,開發面向不同對象的信息服務產品,包括綜合性統計數據手冊、專題統計分析報告等,提升環境統計的綜合服務能力。建立信息提供成本補償制度,根據產品開發成本向服務購買方收取補償費用,提高各級統計機構的積極性。強化“云存儲”技術在環境統計數據管理和信息共享領域的應用,結合GIS技術建立可視化的環境統計數據管理和共享展示平臺;研究互聯網、GIS、GPS、大數據分析等信息采集、傳輸和分析應用等技術在環境統計全流程中應用的可行性,提升環境統計工作的服務水平。

(5)強化環境統計能力建設。落實《環境統計能力標準化建設標準》,從機構、人員安排、辦公場所、硬件配置、經費等方面規定各級環境統計機構環境統計能力建設標準,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統計需求狀況定期更新相關標準,確保環境統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匹配。強化環境統計從業人員管理,制定《環境統計從業人員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職責要求,建立定期培訓和輪訓制度,不斷提高環境統計人員的素質;并從工資報酬、崗位輪換、級別升遷等途徑穩定環境統計隊伍,提升人員的積極性。此外,還應加強區域、國家和國際層面的機構合作。學習歐盟等發達國家和組織,在現有環境統計數據基礎上[11-13],疊加包含不同尺度和要素地理信息的經驗,并以污染源地圖等形式體現環境、經濟、人口和自然地理信息的綜合集成表達方法和技術,為拓展環境統計分析應用領域提供支持。

4結論

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環境統計制度是確保環境數據真實、有效的重要條件,也是落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和生態文明制度的有力保障。筆者在回顧中國環境統計制度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識別出現階段存在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滯后、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與監督機制嚴重缺失3方面的問題,并從用戶與體制需求2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中國環境統計制度建設的5個目標,即形成具有較高獨立性、現代化和專業化、高效和及時的環境統計體系。并根據近期與遠期的需求,詳述了中國未來環境統計制度的主要任務和改革路線圖。最后,作為環境政策研究者,希望通過不斷加深對中國國情和體制的理解,深入完善該研究的架構和路線圖,為中國環境統計制度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當然,筆者所闡釋的改革方案僅屬于初步嘗試,期待更多有質量的研究和討論。

參考文獻

[1] 陳默.我國環境統計改革思路[J].中國統計,2007(12):8-9,10.

[2] 彭立穎,賈金虎.中國環境統計歷史與展望[J].環境保護,2008(4):52-55.

[3] 齊珺,魏佳,羅志云.對我國環境統計制度的思考和建議[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1,36(2):66-69.

[4] 鄭向群,張鐵亮,姚秀榮.我國農業資源環境信息統計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28(3):6-10.

[5] 程歡,彭曉春,鐘義,等.我國環境統計與總量控制概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2):7315-7318.

[6] 陳靜,黃偉為,邵豐收,等.我國環境統計與污染物總量減排協調發展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1):131-132.

[7] 楊威杉,趙學濤,臧宏寬.國際環境統計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借鑒[J].環境保護,2016,44 (Z1):102-105.

[8] VELTHOF G L.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Recommendations for priority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combination[M].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1.

[9] 包忠明.我國政府統計體制改革模式的選擇[J].統計與決策,2006(13):66-67.

[10] 李鎖強.國際環境統計的發展趨勢[J].中國統計,2006(3):43-44.

[11] 陳默,周穎.美國和歐盟環境統計的借鑒意義[J].中國統計,2009(7):52-53.

[12]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Development of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to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R].2006.

[13] IED.Industrial emission directive 2010/75/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4 November 2010.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L334/17 (17 December 2010)[R].2010.

上一篇:課程教案論文下一篇:刑事訴訟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