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

2023-05-12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第1篇

[關 鍵 詞] 愛國主義教育;高職院校;護理教育教學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水平在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衛生健康事業有著更多的關注與要求。面對社會發展所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以及世界醫學衛生改革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須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醫學人才,在黨和國家的支持與幫助下,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在社會運行與人們生命健康保障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愛國精神是最美的精神底色,醫護工作者只有具備濃厚的愛國情感,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發揮,讓自身的潛能在黨和國家的建設過程中照射出最大的光芒。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場所,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護理教育教學中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任務。根據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的相關內容,根據社會發展與醫藥事業改革的有關規定,應該對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生動形象的教學案例與知識成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愛國主義精神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前進的精神動力。

一、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的時代意蘊

護理教育教學一直是高職院校中的重點發展專業,專業課程主要開設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護理倫理與法規等多種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課程與學科。注重思政教育和人文關懷的培養,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的每一個學科中,對于護理專業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一)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高職護理專業作為社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其愛國主義教育是否實施到位,直接決定了學生步入社會的道德表現。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與必然性,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特別是在新時代醫護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學生更能通過一件件生動形象的現實案例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成效,從而將專業知識和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為社會做出更加突出的貢獻,以抵御外部復雜的西方思潮的影響。

(二)激發學生的職業榮譽感

任何一種職業都值得被敬佩,它們都在社會正常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推進作用。高職護理專業是為醫護領域輸入技能型人才的關鍵性場所,其人才的技能水平、思想狀況等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在社會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借助多元化的成績考核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職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中所發揮的巨大效用,以此激發學生的職業榮譽感。

(三)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教育活動,從先秦至今,中國歷朝歷代都對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在國家、民族和個人之間做出利國利民的選擇。通過不斷地實施愛國主義教育,讓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身該如何實現人生價值,以獲得人生的滿足感。同時,基于愛國主義教育,在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明辨是非、辨別曲直,從而以積極的價值取向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二、當前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內容難以滿足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當前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主要是針對醫學和護理課程開展相關的教學和實踐鍛煉,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引導工作較為缺乏,導致部分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情感“迷路”。即使大部分學生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面前能夠保持正確的理性和認知,然而始終缺乏足夠堅定的情感支撐。特別是一些負面、消極的西方思潮,更是讓部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受到挑戰,影響了其正常的國家認知。

其次,實踐鍛煉環節缺乏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凝練和落實?;旧袭斍案呗氃盒T陂_展護理教育教學的實訓環節時,會借助一些國外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機器設備開展,其采取的教材和教學案例也以西方為主,造成部分師生容易形成“西方事事強”的錯誤觀念。尤其是現實社會中醫話語體系的缺乏,更是讓部分學生缺乏文化自信。令人欣喜的是,面對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崛起,中醫事業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并在衛生健康事業中發揮了更大效用,這是中華民族傳統中醫事業的發展和弘揚,凸顯了我們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而現今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明顯在實踐鍛煉環節缺乏對中醫話語的表達和繼承。

最后,課程設置中缺乏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高職院校在護理專業教學中,一般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素養的培養,卻缺少對學生價值觀方面的引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缺乏。實際調研顯示,在當前的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依然有一部分學生存在認知偏差,對于西方存在盲目崇拜的問題。然而伴隨著中國醫藥事業的長足發展,中醫藥成為世界衛生事業所不可忽視的部分,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問題上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這讓一些學生端正了自身的態度,開始審視自身的認知與行為。在高職護理教學中,將一些優秀、動人的救死扶傷案例融入其中,對學生開展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將會逐步改變學生的錯誤認知。然而,一些課程中卻未能對這些生動的教學案例進行靈活運用,難以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那種充沛、飽滿的愛國主義精神,限制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

三、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職護理教育教學中的有益對策

愛國主義教育應該貫穿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這是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其專業授課中,將國家情感進行充分融合,有助于培養廣大學子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護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國家情懷,更需要愛國主義精神浸潤,從而促進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因此,可以基于三點積極開展。

一是要將“榜樣”效應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護理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首先,可以做好榜樣宣傳,通過正面榜樣效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時代醫藥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批“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優秀醫護工作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救死扶傷”的誓言。因此在開展高職醫護護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宣傳榜樣教育,借助“大數據互聯網+”模式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手段,制作生動形象的救死扶傷的典型案例,并在專業課程中進行融合,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護理職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其次,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愛國主義精神的多元化教育。在高職醫護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使用案例教學、情景式教學、第二課堂等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形成主動探索的欲望,從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將自己的護理學專業技能發揮到極致。

二是要提升和強化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愛國主義情操,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現今社會發展中,將愛國主義教育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相融合,具有獨特的優勢,這也是對于教師教學技能和思政能力的巨大考驗。首先,教師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案例教學中,將一些優秀榜樣案例和社會熱點事件巧妙地融入教學中,同時學會去偽存真,借用一些生動、真實、準確的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以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愛國主義精神。其次,要做好教師培訓和思政講座,定期對教師的國家情感和教學技能進行更新和增強,以幫助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教學技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育人團隊。

三是把國家治理成效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相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感。首先,要幫助學生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取得如此大的進步的根本保障。面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所帶來的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帶領下,中國的各項工作出色地完成,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突出優勢。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實效性很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元素融入日常護理教育教學中,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的深入融合,在潛移默化間增強護理學專業學生的愛國情感。其次,促進學生形成“四個自信”,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對中國制度、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文化的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借助多媒體視頻、案例分享、小組討論、微信群學習、青年大講堂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不斷優化專業知識教授方式,展現中國立得住腳跟的“四個自信”,不斷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結語

在新時代醫藥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中,無數國家情感濃厚、品德高尚、愛崗敬業的醫護工作者顯現出來,成為祖國建設中最耀眼的存在。作為未來社會中的醫護人員,高職醫護護理專業的學生只有將愛國精神真正內化為自己行為的精神動力,切切實實在實踐中努力踐行,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更好地促進愛國主義教育和高職醫護教育教學的融合統一,可以將“榜樣”效應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護理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提升和強化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愛國主義情操,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把國家治理成效和高職護理教育教學相結合,加強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的教育,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人民健康守護者,全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這樣的積極舉動,將新一代護理團隊培養成有思想、有技能、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丁艷萍,曹瑩瑩.我國高職護理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9):831-832.

[2]鄒寶林,應燕萍,楊麗,等.基于案例教學的護理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J].智慧健康,2020,6(5):22-23,28.

編輯 李建軍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BOPPPS教學模式為理論框架,以“嫦娥五號”、“北斗導航衛星”為教學案列,設計了以“宇宙航行”為課例的教學設計,并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顯隱互化”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愛國主義;BOPPPS教學模式;宇宙航行;嫦娥五號;北斗導航衛星

1  BOPPPS教學模式

BOPPPS教學模式根據人的注意力大約只能持續維持 15 min 的自然規律 [ 1 ],將課堂設計成了6個模塊,每個模塊用時一般不超過15min,這六個模塊分別為:導入環節(Bridge-in)、目標呈現(Objective)、預評價(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評價(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該教學法常被用于大中小學課堂中進行教學,其主要內涵如表1所示。

2  BOPPPS教學模式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設計

以嫦娥五號登月、北斗導航衛星運行的案例,以愛國主義的“顯隱互化”教學為教學手段,以BOPPPS教學模式為理論框架,設計了以“宇宙航行”為課程內容的教學設計。

2.1  教學準備

2.1.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介紹了宇宙速度、人造地球衛星、萬有引力定律的實踐以及航天事業的發展成果,同時滲透了模型建構、邏輯推理等物理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進一步研究天體問題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2.1.2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了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規律,能夠使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能夠運用力的“供需關系”分析物體的向心運動和離心運動。

2.2  BOPPPS教學模式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設計

根據教學實際內容,適當調整模塊順序,將導入環節與前測模塊結合在一起,在導入中拋出問題,對學生的先備知識進行前測。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2.2.1  導入+前測

播放新聞:“嫦娥五號成功登月” (如圖2所示)

教師:觀看新聞后,嫦娥五號是如何升空的?

學生:點火加速起飛。

教師:沒錯!速度至少要加到多少才不會掉下來呢?

學生(已閱讀教材,但無法做出解釋):7.9 km/s。

教師:通過視頻可以知道,嫦娥五號是從多條橢圓形的軌道“繞”到月球上的,它由高軌道到低軌道的速度變化是怎么樣的?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動猜想,但無法做出解釋。

學生1:速度不斷減小……

學生2:速度不斷增大……

教師點評,進行新課教學。

設計意圖:以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作為課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前測學生對宇宙速度、變軌運動的了解,檢測學生的先備知識;播放新聞視頻,進行STSE顯化教學,清楚知道我國航天科技水平以及取得的傲人成績。

2.2.2  學習目標

(1)會計算第一宇宙速度,能夠用萬有引力與向心力的“供需”關系進行情境分析;

(2)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掌握嫦娥五號的變軌運動,會分析其變軌時的速度變化;

(4)掌握北斗導航地球同步衛星的特點;

(5)構建物理模型,分析嫦娥五號變軌運動的過程;

(6)通過“手拋粉筆”的設想,了解“理想實驗”的科學推理;

(7)通過對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認識,形成民族自豪感,堅定道路自信。

設計意圖:該學習目標與新課標中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相契合,對應著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其特別之處在于學習目標表述中盡量使用學生通俗易懂的詞語進行表達,能夠顯而易見地展示學生需要知道、了解和掌握的要點。同時,在學習目標中展示本節課所需要學習的新名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2.3  參與式學習

任務1:嫦娥五號如何發射升空?

教師演示“手拋粉筆”:假設粉筆為嫦娥五號,手持粉筆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前拋出。

學生(觀察現象,總結):初速度越大,粉筆拋得越遠。

學生(根據現象,合理推測):如果速度非常大,會發生什么情況?

教師(使用仿真實驗室):分別使用v=10 m/s、v=20 m/s、v=7.9 km/s、7.9  km/s

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回答):當v=20 m/s時,粉筆繼續飛行,此時落地的距離會比v=10 m/s的陸地距離要遠;當v=7.9 km/s,粉筆會貼著地球表面飛行,不會落下;當7.9 km/s

教師提問:速度等于7.9 km/s時,為什么粉筆能夠貼著地球表面飛行而不落地?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粉筆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和重力均可充當向心力,并提供相應的參數)

小組1:此時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

■=G■?圯v=■≈7.9 km/s

小組2:此時重力充當mg=m■?圯v=■≈7.9 km/s

教師:物體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如果7.9 km/s

教師:但事實上,我們在計算的過程中忽略了高塔的高度,如果高塔的高度不能忽略,則此時發射的速度v>7.9 km/s,因此嫦娥五號的發射速度v必須大于7.9 km/s。

任務2:嫦娥五號的運行及變軌運動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前嫦娥五號登月視頻構建從地球飛行到登月過程的物理模型(如圖4所示)

教師:嫦娥五號到達P點后怎樣進入軌道Ⅲ環繞呢?(教師提示:可根據圓周運動中的向心運動進行思考)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教師補充:為了能夠減少耗能,嫦娥五號在飛行過程中都是無動力飛行,即無需全程點火,只需在變軌時點火加減速即可。

小組1:嫦娥五號需要做向心運動,萬有引力需要大于向心力,也就是“供”大于“需”,F萬>F向?圯G■>■,則在P點應該逆向點火,減速。

教師:當運行到Q點時,該如何操作呢?

小組2:P點到Q點過程中做向心運動,在Q點“供”大于“需”,應該逆向點火減速。(補充:由于人教版“機械能守恒”在第七章,教師可選擇性從能量角度進行教學)

教師:(使用仿真實驗室進行檢驗)

教師:如果從軌道Ⅱ到軌道Ⅰ呢?

……

任務3:北斗導航同步衛星

播放視頻:在嫦娥五號登月前,我國在航空領域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成績——北斗導航衛星。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標志著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該導航系統是由北斗同步衛星系統構成。

教師:同步衛星中的“同步”一詞指的是什么意思?

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教材,歸納分析):角速度ω相等,意味著周期T相同

教師:根據其特點,試著分析其可能運行的軌道。

小組討論,構建物理模型,分析論證(如圖5所示)

驗證:假設同步衛星在任意軌道上運行,將其受到的指向圓心的萬有引力F進行分解,分別受到了指向地軸的分力F1和分力F2,此時F1充當衛星的向心力,而F2沒有力可以與之平衡,衛星會一直往下運動到赤道上方,直到萬有引力全部充當向心力。因此同步衛星只能在赤道上方運行,并且其運行的高度可計算約為36000 km。

教師:(通過仿真實驗室驗證)

設計意圖:觀看視頻獲取資料,通過小組討論、展示交流和仿真實驗,使學生經歷建構模型和檢驗模型的過程,發展學生建模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5 ];通過嫦娥五號登月以及北斗導航衛星升空,從顯性層面上體現國之重器背后的物理知識、國家科技的進步與強大、感受科技進步引領時代發展,從隱形層面上感受航天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增強道路自信。

2.2.4  后測

教師要求各組學生對后測題目分別進行筆紙演算和口頭匯報。

(1)試著進行筆紙演算,分析地球同步衛星與赤道上隨著地球自轉的物體的運行速度v1與第一宇宙速度v2之比、加速度為a1與a2之比。已知衛星離地心距離為r和地球半徑R。

(2)如圖6所示為衛星發射由低軌道到高軌到的過程。請同學試著分析其變軌過程中在P點、Q點點火時的速度、加速度的變化,并且比較在各軌道之間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大小。

設計意圖:聯系教學目標,針對課堂學習內容,制定切合教學內容的習題,有效檢測學生學習該知識點后的掌握程度。

2.2.5  總結

教師:請同學們簡述 “嫦娥五號”登月的全過程。

學生(思考總結,分為三部分進行):(a)“嫦娥五號”升空。發射速度達到7.2 km/s,在地球表面環繞,然后加速度到11.2 km/s,飛向月球;(b)“嫦娥五號”運行。到達月球附近后進行三次由高到低變軌,最后在月球表面環繞;(c)“嫦娥五號”變軌。由高到低變軌需要逆向點火減速,才能進入下一軌道運行。

教師:同步衛星有何特點?

學生(根據北斗導航衛星、同步衛星,歸納總結):周期T=24 h,運行軌道在赤道上方。

教師:嫦娥五號的升空以及北斗導航系統的開通都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由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都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心血與辛勞。正是因為航天人擁有著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才使得“逐夢蒼穹,可上九天攬月”變成現實。

設計意圖:總結概括本節內容的知識點,以嫦娥五號登月和北斗導航衛星升空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生自己梳理知識,串聯成線,夯實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學習航天科技背后所蘊含的航天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鼓勵學生發奮圖強、立志報國,投身到科學研究的事業中。

3  結語

BOPPPS教學模式將課堂分成了6大模塊,其較強的可操作性與邏輯性,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范例,能夠更好完成教學目標,對于踏上講臺或者剛接觸一門新課的教師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曹丹平,印興耀.加拿大BOPPPS教學模式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2):196-200,249.

[2]尹慶豐.BOPPPS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導體的電阻”為例[J].物理教師,2018,39(4):2-7.

[3]鄭宇晴,朱靈坤,張軼炳.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大氣壓強”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19,40(1):7-11.

[4]鄭澤君,任鳳竹.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高中物理教學探究——以“宇宙航行”為例[J].物理教師,2021,42(2):30-3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第3篇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今世界正處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深刻變革之中?!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實施,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創新的步伐,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與此同時,“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也對首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戰略要求。

作為北京市屬高校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有責任、有義務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中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社會貢獻能力。為此,在全面審視學校歷史發展成就、匯集全校師生共識的基礎上,學校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新的發展遠景目標,即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

學校黨委深刻認識到,當前必須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凝聚力量,乘勢而上,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大力實施以“聚人心、促發展”為目標的黨的建設“凝聚力工程”,堅持人才強校、特色發展和開放辦學戰略,緊密結合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及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設需要,遵循“改革創新、育人為本,優化結構、突出特色,提高質量、服務北京”的工作方針,著力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北京的能力,著力提高綜合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把全?;鶎狱h組織和廣大師生的智慧凝聚到推動學校事業科學發展上來,凝聚到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上來。

講學習,謀發展,著力堅持以思想凝聚力量

學校黨委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抓住影響學校發展的戰略性、方向性問題,對學校發展定位、戰略目標、辦學思路等重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統一思想,科學決策;注重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領導班子治校理教的水平和能力,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面對新一輪事業發展的機遇期,學校黨委注重抓大局、議大事,始終把提高理論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重點突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緊密結合科學發展觀理論、黨的十七大精神、國家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現代大學管理等系列專題,集中探討如何重點解決好發展思路與辦學定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加強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等制約學??茖W發展的關鍵問題;以黨建評估、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等活動為契機,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形成學習長效機制,著力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以黨的先進性建設帶動學校事業的和諧發展、創新發展和科學發展。

凝人心,聚英才,著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

實現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關鍵在學校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學校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校內管理體制,健全學院黨政分工、共同負責、相互配合、協調運轉的工作機制。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完善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黨員干部培訓制度,堅持把政治理論學習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結合,與學校改革戰略研討相結合,與每個班子成員的思想實際相結合。以理論學習統籌學校改革發展的大思路,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切實提高了學校領導班子謀劃和推動發展的能力、駕馭全局和統籌協調的能力、依法辦事和應急處理的能力。

以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實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組織開展處級干部競爭上崗,規范干部選拔和任用機制,優化領導班子結構。推進校院兩級管理下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設,完善中層干部責任體系、考核辦法、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努力實現干部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懂教育、會管理、專業化的創新型干部隊伍。

搭平臺,重培育,著力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之路

學校黨委圍繞“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探索構建學習型、實踐型、民主型、服務型、和諧型的“五型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進教育創新、服務教書育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機制、理念、思路和方式創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學校黨委積極搭建平臺,基層黨支部根據各自特點和實際,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大力樹立先進,弘揚正氣,引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把學校的建設目標任務轉化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創先爭優的意識和行動。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人文學院 “紅色講堂”院級基層黨組織創新實踐項目獲得北京高校優秀黨建創新項目資助;左鐵鏞院士、彭永臻教授被評為北京高?!坝藰吮?;10名學生黨員被授予“五星黨員”稱號;電控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李健被評為北京高?!俺刹疟砺省?。學校也先后獲得中共北京市委授予的“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焙捅本┦小跋冗M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創機制,求實效,著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黨建工作的重大任務。學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第16號文件精神,努力開創“全員育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工作理念,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逐步構建起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素質教育推動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建立了以學生學業輔導、學生科技創新與實踐、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學生就業輔導和學生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輔導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發展輔導體系;充分發揮“兩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拓展立體化的大學生思想教育載體,以奧運志愿服務和國慶群眾游行等重大活動為契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在解決學生的深層次思想問題上取得新突破,在擴展工作覆蓋面上取得新進展,在增強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上取得新成效。

暢渠道,促和諧,著力強化黨內民主管理

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制度。學校制定了《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會議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實行黨委常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議題征集制度;落實和規范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制度,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

在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框架下建立健全由院級黨政聯席會、黨委會、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二級教代會組成的決策科學、管理有序、運行有效、監督有力的學院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實行學校黨代會代表任期制,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建立黨代表工作聯絡機制,建立健全黨代表參與重大決策、參加重要干部推薦和民主評議、列席黨委有關會議、聯系黨員群眾等制度。

充分發揮工會教代會代表群眾利益、反映群眾呼聲的橋梁紐帶作用;完善校領導接待日、校領導聯系基層單位的制度,通過工會、教代會、學生會等渠道,組織師生代表參與學校改革發展重大專題的意見征詢。在涉及廣大師生切身利益的熱點事項,諸如人事聘任、職稱評審、住房補貼、招生就業、獎學金評定等工作內容中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校務公開工作,突出學校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和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校務公開這一“陽光工程”,學校進一步拓寬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渠道,推進了學校決策程序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對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構建和諧校園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預防,強監督,著力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工作

學校黨委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黨政總體工作部署。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群眾支持和參與的工作機制。完善廉政建設規章制度,構建權責明晰、逐級負責、層層落實的4級廉政責任體系。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有關制度,認真履行“一崗雙責”,通過制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辦法》《招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以廉政風險防范管理為抓手,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增強干部職工抵御各種廉政風險的能力。

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建立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切實開展效能監察,建立巡視制度。積極推進校、院兩級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形成覆蓋全面的管理網絡,保障學校事業健康發展。

建設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時代賦予北工大的光榮使命,也是全體北工大人的共同理想?!鞍亵礌幜髑Х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學校將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執著的努力,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改革創先,頑強拼搏,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常 晶]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愛國主義教育的常態化,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深入淺出,擴增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接受點,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現實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我們應該在各個科目及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大愛國主義融合力度,讓愛國主義內化為學生自身具有的崇高品德,并以此為動力,努力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傳統及現實意義

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遠古黃帝為百姓披荊斬棘、開山通道,到近代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求變革圖富強,再到現代全國人民勵精圖治以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是愛國主義的偉大體現??梢哉f,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的,如何繼承并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是關乎我們整個民族未來的大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沒有獻身祖國建設的精神,是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所以愛國主義教育也必須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

二、把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而德育的首要原則就是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并重,并把理論和實踐統一結合起來。教師既要做好德育課程的教學,又要加強學生的日常德育工作,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而初中階段德育工作的特點就是生活化、具體化,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生活的特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載體,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因此,愛國主義教育的常態化是符合德育規律的。以生活為載體,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常態化,能夠更有效地推進德育工作的細化。

三、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的主要途徑

從學生的日常管理抓起,在離學生最近的學習生活的管理中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規范教育中,在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愛他人的行動中充分展現與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的教育因貼近生活而顯得生動具體,也會避免因大談道理、枯燥無味而讓學生反感,效果也會非常明顯,往往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綜合我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經驗和筆者在班級中的具體操作,筆者總結出以下方法。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常態管理

教師可以利用每天的“三課兩集會”細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即在生活指導課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言文明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法制教育課上,教育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課上,帶領學生為班級爭光、為學校添彩、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升國旗、唱國歌等固化師生愛國情感,定時播放校園廣播和愛國詩篇,凝聚愛國共識;積極更新校園櫥窗和閱報專欄相關內容,將愛國主義教育灑滿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

2.開發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資源

教育需要以活動為載體,活動也需要有充足的、優質的資源提供保證和支持,選擇優秀、便捷、實效的資源,是我校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的重要任務。深入挖掘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有效資源,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滲透民族責任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資源的開發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更深化了活動的內涵。例如,四川地震發生后,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彰顯了從未有過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最宏大的教育資源。我們抓住這一契機,深入挖掘活動內涵,開展了系列活動:(1)組織全體師生進行捐款;(2)向各村村民進行宣傳,組織由學生和大隊輔導員參加的社會募捐小組,到街道和市場及各店面等社會場所開展社會募捐行動;(3)組織學生每人撰寫一篇寫給災區小朋友的慰問信。

3.充分利用好愛國主義教育的校本課程

教育的開展,有了專業課程的支撐才會更深入、更系統。我們以綜合實踐課程為引導,抓住目前我市重視綜合實踐教育和研學旅行的契機,充分利用校內外豐富多彩的鄉土資源,讓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標準化、體系化、本土化,讓學生的感知會更形象、更具體、更深刻。

第一,我校開齊了地方課程,堅持“兩史一情”教育,開設了國防教育和傳統文化兩門課程,每周各一課時,為常態化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第二,我班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根據當地實際,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和研學旅行活動,實現了“三個走進”,即“走進抗日紀念館、走進軍營、走進燦爛的祖國文化”。在“走進抗日紀念館”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通過參觀海陽博物館珍藏的地雷戰珍貴圖片,采訪當地的抗日老人,查看當年的戰爭史料,切身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紛紛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學習體會?!白哌M軍營”則通過開學之初的軍訓,通過日常軍事訓練陶冶學生吃苦耐勞的情操。軍訓結束后,我們帶領學生觀看戰士們的隊列表演,參觀部隊的榮譽室、連室,學習內務整理,參與體驗戰士們的作訓,讓學生感受到軍人整潔規范、雷厲風行和威風神勇的氣質,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白哌M祖國燦爛文化”則是讓學生通過上網搜索祖國浩如煙海的文化歷史,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燦爛,讓其感受到作為華夏子孫的驕傲與自豪。

4.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校園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不滅的文明燈塔。教育內涵的發展,更需要文化作為載體。為了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祖國文化,讓愛國主義情結真正進駐每個學生的內心、融入血脈中,我校一直努力建設校園文化,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只有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學生才會在德育的大舞臺上得心應手,做好祖國建設的小主人。

第一,辦好墻報,優化文化環境,讓每一面墻壁都揮發著濃濃的愛國主義氣息。建立名家詩文墻、歷史人物長廊、山水文化墻和學生畫廊,讓學生在每處每地都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在詩情畫意的美好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

第二,依托本地主辦的刊物《中華詩文學習》,建立定期古詩文誦讀制度,以培養學生熱愛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和責任。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組織學生學唱古詩歌曲、自編自導詩詞小品比賽等活動豐富教育內涵。

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有用之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參考文獻】

黃建全.愛國主義教育應從學生身邊的事情著手[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9(S1):79-80.

愛國主義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協同育人理念引入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構建粵港高校協同育人機制,是粵港澳大灣區教育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促進教育方法創新、實現立德樹人使命,是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必要舉措;“一國兩制”的思想之基、嶺南文化的思想之源、粵港高等教育互補式發展的思想之趨,是協同育人的可行保障。根據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政治立場、協同育人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應從機制著手,加強協同育人內化機制、踐行協同育人外化機制、建立健全協同育人保障機制,從而實現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建構。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粵港高校;協同育人;機制建構

今年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成為中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綱領性文件,為大灣區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人心回歸問題一直是香港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愛國主義教育是解決這一瓶頸的重要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背景下,將協同育人理念引入粵港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探索并構建粵港高校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對提升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效,進而為香港人心回歸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的教育方案。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兩個前提

為什么要將協同育人理念引入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成為現實的依據是什么?這兩個問題關涉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粵港高校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從根本上說,必要性是要解決協同育人的第一個前提性問題:粵港高校為什么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協同育人。首先,協同育人可以提升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浉鄹咝R蕴嵘髮W生的政治認同感、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為目的的有效互動,使愛國主義教育的育人工作不再局限于各自校園內的教育教學活動,在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原則主導下,從微觀層面上優化了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合作育人工作。其次,協同育人可以促進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方法的創新。方法的創新關涉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質量,粵港高校在辦學模式、運作機制、管理方式、治校方略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可以相互取長補短, 在協同育人工作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促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創新。再次,協同育人是實現粵港高校立德樹人使命的有效路徑。十九大報告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聚焦于“落實”, 而粵港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表現?;浉鄹咝;ネɑヂ?, 相互依托,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促民心、提升國家認同,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國家意識,從而完成落實國家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

2.粵港高校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可行性

可行性是要解決協同育人的第二個前提性問題:粵港高校如何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與粵港經濟合作所取得的成就相比,粵港合作育人成效還有待提升。在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一國兩制”、嶺南文化和粵港高等教育互補式發展為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些外部條件是粵港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最佳推動力。

(1)“一國兩制”是協同育人的思想之基

在國際政治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水火不容的,但“一國兩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智慧之舉。它的實行架起了內地與香港發展的橋梁,使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共處于中國領土之上。通過香港與內地的廣泛交流,能夠加深香港居民對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程度,從而增進港人對內地的美好印象?;浉鄹咝T谏鐣髁x與資本主義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下的互動合作育人,也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創新嘗試。

(2)嶺南文化是協同育人的思想之源

“文化身份不是可以隨便穿上脫下的衣裝, 而可能像皮膚或者什么, 脫掉也有舊痕, 新生亦有斑駁”[1]文化的同質是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命題提出的思想根源。從地域意識上說,廣東天然就帶著中華傳統文化和嶺南文化的印記,雖然香港社會是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香港的母本文化是以中國儒家思想文化為主,特別是保留了嶺南文化的地方特色。對嶺南文化的認同感,早已深深注入香港同胞的血脈之中,在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中發揮至關重要驅動力量。

(3)粵港高等教育互補式發展是協同育人的思想之趨。

據統計,廣東省高等院校有150所左右,香港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有4所,粵港高等教育在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廣東高等教育在學科建設基礎、人文社科教育與科技創新上比香港有一定的優勢,而香港高等教育在國際化與信息化、應用性學科、師資隊伍水平的經驗上,又頗值得廣東借鑒。因此,粵港兩地高等教育自身具有高度的互補性。以“互惠合作、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為基本原則,粵港高校要有“敢為人先”的現代教育觀,打破各自為政的教育格局,整合區域間的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兩區域內高等教育水平發展的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發展。香港回歸20多年來,兩地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主要體現在:互相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合作辦學開展成人教育, 合作科研, 學者之間的互訪、參觀、進修、留學、經驗交流, 互聘教師及邀請講學, 開展學術研討, 建立校際交流關系等,在客觀上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 盡管發展水平不一, 但是有很強的內在聯系點和互利態勢。[2]可見,粵港兩地謀求互補式發展的趨勢已經如箭在弦,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協同育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機。

二、問題與原因: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主要挑戰

由于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與內地在政治體制、社會制度、教育制度上的差異,愛國主義教育在粵港高校不同的教育環境下要協同育人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1.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主要問題

協同育人作為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理念源自德國科學家哈肯所創立的協同理論。對于粵港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問題上的互動與合作,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傾向和粵港社會的宏觀環境都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

從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政治立場上看,愛國主義教育是政治統治的客觀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自己的政治立場和階級歸屬。由于香港高校的師資是面向世界各地,不分種族、信仰、文化間的差異來招聘教師,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非常高。而教師群體中,來自內地的反而較少,因此,教師的思想意識形態西化較多,且大多缺乏在內地的閱歷和經驗。香港高校在導師管理制度下,學生與導師的互動更容易受到海歸導師西方思想的影響。而真正能夠勝任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校教師卻很有限,能夠用自己的實際經歷來增進學生國家認同感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這成為當前粵港高校協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所面臨的瓶頸問題之一。

廣東高校師資隊伍,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專業課教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相對過硬,對國家有堅實的感情基礎,對國家的歷史和發展也有深入的了解。據2015年的廣東省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 76.37%的高校教師認同“我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87.13%的高校教師認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可見,廣東高校的教育者的政治素質較優于香港高校教育者,教育是塑造人的社會活動,有什么樣的教育者,就會塑造什么樣的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質的差異,是兩地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一項制約因素。

在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環境問題上,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香港的“言論自由”也會給香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帶來阻滯。反思2012年香港反國教事件,不是香港社會不愛國,而是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影響下,少數港人對港府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產生各種批判聲音,再加上各種外部反動因素助推,一場“反國教運動”上演,并最終以香港特區政府做出擱置讓步而平息。這場風波同時也為香港的國民教育貼上“洗腦運動”等各種妖魔化的標簽,至今仍讓單獨開設國民教育課的香港學校處于被動局面。在香港高度國際化、自由化、多元化環境下,粵港高校要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中互相合作,香港的特殊社會環境是不得不令人深思。

2.原因分析

對上述存在問題進行剖析,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愛國力量在粵港高校教育主體中占據主流的比重不同。從香港高校教師聘任制度上看,以具有國際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師資為主,這些師資要么是外國人,要么是香港本地人,而具有內地背景的教師比例并不高,且內地教師進入香港高校任教的準入門檻又相當高。這對香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相比之下,內地高校教師的國家認同感是占絕對優勢的。在這種情況下,粵港高校在合作育人中難免產生各種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協同育人的整體效果。

二是粵港政府在粵港高校立德樹人的話語權比重不同。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高校是自主辦學體制,特區政府不干預高校自主辦學,由于香港特區政府缺乏有力的教育話語權,對高校運作的監管和師資力量培養方面是薄弱的,這必然對香港政府在高校中推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對保障粵港高校協同育人的有序開展帶來困難。

三、機制建構: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新思路

要從根本上解決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問題,就必須針對形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構建推進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提高兩地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長效性。

1.建立教育主客體素質提升的內化機制

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有效地指引當今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馬克思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盵4]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機制要實現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教化、引導和培養,機制的有效運行與高校師生群體的內在素質密切相關,良好的協同育人內化機制與愛國主義教育中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各自素質、教育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等“人”的要素緊密關聯。

首先,教育者要統一育人理念。教育者的育人理念關系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的實現,粵港高校教育者教育理念的差異是合作育人的關鍵性因素,統一理念認識,是共同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首要前提。雖然兩地教育體系不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方式、途徑等具體實施細節也有差異,但育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提高青年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意識。所以,兩地高校教育者必須要有明確的政治站位和政治信仰,一方面,粵港高校教師在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中,要扮演好主動政治認同角色,具體體現在思想意識上對理念、信仰、主張等政治價值認同,對國家、政黨、政府等政治實體認同,對法律、政策等政治工具認同,對公平、效率等政治效能認同。[5]另一方面,高校專業課教師既應是專業知識的傳播者 ,又應是政治思想認同的示范者。專業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政治修養,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認同,把自身正確的政治觀融入日常教書育人工作中。這既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要求。

其次,要提高教育對象的理論認同。協同育人的對象是粵港兩地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作為推動國家進步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粵港大學生應樹愛國之心 立報國之志,粵港大學生的民族情懷和祖國使命感必然來源于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因此,要增強大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的理論自信,通過理論教化,讓愛國主義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做到以理服人,在培養學生理論認知、理論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真正實現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還要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規律,善于把“外在”的教育內容轉化為個人“內在”的思想認知,讓大學生從教育中有獲得感,生成符合個人心理特征的價值追求。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曾寓思想政治工作如人精神上的“鹽”,要讓思政課“有知有味”, 就要在“放鹽”的技術和藝術上多琢磨。[7]這個新鮮而又生動的比喻含義深刻、蘊意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方式不妨借鑒,讓粵港大學生自然而然地吸收,并由內而外地轉化。通過重視協同教育方式的人性化,善于運用具體化、形象化、時代化的教育藝術,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真正實現協同教育的“以理服人”。

再次,教育主客體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愛國精神可以培養, 但不能一味灌輸。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不是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單方面傳遞、灌輸思想、信息及情感過程,而是高校教育者與大學生良好互動過程,和諧的互動關系能減少教育過程中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協同育人的順利進行。此外,協同育人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性的合作,教育主客體良好的互動關系是驅動合作育人深化與提升的重要前提條件。

2.建立“實踐推動、典型引領、人文關懷”的外化機制

內化機制以課堂作為協同教育的主要陣地,而協同育人的場域不僅限于課堂,外界因素也是粵港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影響源。協同育人的外化機制對粵港大學生的思想認同、價值取向與行為養成等方面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實現粵港愛國主義教育合作育人深入開展的必要條件。結合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實施具體實際,協同育人的外化機制包括了:實踐推動機制、典型引領機制、人文關懷機制三個方面。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 實踐推動機制是粵港高校在課堂育人基礎上,擴大合作育人的覆蓋面,創造形式多樣的實踐機會,讓兩地大學生在與社會接觸過程中了解國情民意、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合作。實踐協同育人的順利推進,不僅需要發揮兩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社會資源在實踐育人上的相互支撐作用,為粵港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實踐條件,而且還可以挖掘粵港高校各自實踐教育活動特色,彼此交流借鑒,各自的教育資源優勢通過互補的方式合作,借力資源共享,提升協同育人實效。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利政策環境下,將為兩地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合作育人提供更多優質的實踐機遇,粵港高校教師應樹立國家大局的育人意識,義不容辭地共同承擔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

典型是時代的先鋒、社會的脊梁、群眾的楷模。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曾要求黨的領導同志,要“注意收集和傳播經過選擇的典型性經驗,使自己領導的群眾運動按照正確的路線向前發展”[7]??梢?,典型引領是我們黨重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應該繼承與發揚。典型引領機制是通過選擇對兩地高校大學生來說都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的典型現象、事件或人物,以達到激發兩地青年大學生情感認同和共鳴,提高家國情懷的思想教育合作。香港回歸、中央對港政策、粵港合作及粵港各領域的榜樣人物等,突顯粵港唇齒相依,“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密切關系,這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成長時代的典型,是兩地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切入點,能發揮出可親、可敬、可信的感染力與號召力,也正是粵港協同育人要實現的教育效果。2018年以來,國歌快閃表白祖國是粵港兩地青少年最流行的愛國形式,這種用短暫的行為藝術去點燃年青人的愛國熱情,既迎合年青人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又能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激發愛國情感,發揮了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是兩地高校協同育人的新型表達方式。

教育是關懷而不是教化,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是教育作為人類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宗旨。人文關懷機制是以人的心理訴求和個性化特點作為粵港高校合作育人的出發點,促進合作雙方在尊重各自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方式差異下的合作。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實踐活動,在粵港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教育制度的宏觀環境下,決定了各自融入人文關懷的愛國主義教育必然存在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遵循了粵港愛國主義教育規律,充分體現了人本性的教育精神,是兩地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合作育人的前提。

3.建立“政策對接、組織助力、隊伍優化”的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是保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粵港高校協同育人環境下得以規范有序進行的內外部條件,主要由教育政策保障、組織保障和隊伍保障三個部分組成。

在教育政策保障上,中央政府和粵港兩地政府要以把握大勢、把握大局、謀定未來的戰略思維,通過制定相關教育合作政策來保障合作過程的實施。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著眼,出臺推動香港與內地教育區域合作體系統一規劃和安排的相關政策,既為粵港高等教育合作創造有利政策條件,又為依法推進粵港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消除一些區域性教育政策壁壘和障礙。此外,從粵港政府角度來說,可根據兩地毗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明確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理念與定位,建立粵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制度性保障,加強粵港兩地高等教育制度的協調銜接,豐富高等教育合作的多樣化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有序開展。

在組織保障上,一方面要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粵港高校分屬“一國兩制”下的不同區域,雙方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內容、方式、途徑等具體實施細節上存在差異。良好的粵港高校溝通平臺可以減少合作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是促進粵港高校合作育人協調開展的重要組織保障;另一方面,要構建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在粵港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學生的格局中,教職員工都會直接或間接參與到愛國主義協同育人工作中,高校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才能保障協同育人過程的實施。

在隊伍保障上,一要建設政治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教師要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才能成為大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鑄魂者,教師的政治素質是保障粵港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協同育人的關鍵性因素;二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詮釋了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專業知識教育,教師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是教師肩負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并推動粵港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協同育人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也斯.香港文化十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5.

[2]朱建成.粵港澳高等教育一體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

[4]方旭光.政治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取向[J].思想理論教育.2006(1):9.

[5]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8.

[6]毛澤東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0.

(責任編輯  牛志鵬)

作者簡介:吳瓊(1981- ),女,廣東湛江人,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講師,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2018年度廣東省青少年研究立項課題“粵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差異研究”(課題編號:2017WT020)成果。

上一篇:汽車市場營銷論文下一篇:企業安全文化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