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

2023-07-29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兩難”話題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大熱門話題。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業找不到員工, 結癥在哪里?就軟件技術專業來說, 據統計, 我國人才市場每年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缺口在五萬以上, 并且這個缺口還在逐漸增加, 但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卻無人問津, 很多學生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改行從事了其他專業的工作, 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出現“兩難”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圖1是一調研機構2012年調研得到的就業難原因統計圖示, 從中可以看出, 企業認為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所占比例最高, 那么如何解決大學生的實踐問題, 是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的問題。

1 教育教學現狀

軟件技術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采取課程授課的形式, 學生入校之后, 在大一階段學習公共課及專業基礎課程, 大二學習專業課程, 大三進行專業綜合實訓及社會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 基本上是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老師任課, 一周開設多門課程, 將知識點分散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剛有所體會, 又進入了下一個學期的學習, 學生往往是學著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很難將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 最后進行的專業綜合實訓——項目開發, 往往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能完成, 很多同學學到最后對就業需要什么樣的知識都不清楚, 很難保證學生的對口就業。

2 工作室教學模式

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模式, 它是以工作室為載體, 將教學內容、學習教室以及生產實踐融為一體, 打破了傳統封閉壓抑的教學模式。軟件技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建立軟件技術專業工作室, 模擬軟件技術人員真實的工作環境, 進行實際項目開發, 將產學研相結合。學生通過在工作室的學習, 了解項目開放流程, 積累項目開發經驗, 實現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從而改善高職高專軟件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使社會對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得到滿足。

3 構建軟件技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據調查, 工作室教學模式目前在藝術設計、動漫制作、服裝設計等專業應用比較廣泛, 在一些本科院校也有走的比較遠的, 采取的是以研究為導向的導師工作室的模式。在高職院校都還處于摸索階段, 尤其是在軟件技術專業, 目前大家都在以就業為導向, 進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以下圖2為我院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思路。

3.1 工作室建設原則

通過對高職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方向、專業崗位定位的分析, 建立與職業工作崗位對應的工作室。軟件技術專業目前主要有.Net方向和Android方向, 可以設置.Net工作室和Android工作室。

3.2 工作室師資隊伍建設

工作室師資隊伍的建設要考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校企合作的方式, 除了校內專業老師外, 還應該從企業聘請技術能手。軟件行業技術發展迅速, 企業往往掌握最先進的前沿技術, 通過校企合作, 一方面可以學習企業成熟的項目經驗;另一方面, 企業也是工作室項目的來源。

3.3 工作室教學組織形式

(1) 以項目為向導組織教學。工作室教學應以項目為導向組織教學, 項目來源可以是教師自擬、比賽項目或企業項目, 根據學生專業特長及所處學習階段進行任務分配。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工作學習, 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 對專業知識進行模塊化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一周幾門課程輪著上, 多位老師輪流授課, 課程之間缺少聯系, 知識連貫性較差。在工作室模式教學過程中, 對專業知識進行分模塊教學, 對每個模塊的知識點進行集中教學, 階段性授課, 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通過知識點在項目中的應用達到讓學生掌握的目的。

(3) 以工作過程為主線。高職軟件專業工作室是根據軟件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建立的, 在工作室中, 老師可以將工作流程融入教學中, 強化學生的崗位意識, 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同學們通過在工作室中學習, 掌握軟件開發流程, 體驗軟件開發的各個環節, 積累項目經驗, 進而達到與企業零對接。

4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實施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意義

4.1 項目式的教學, 淡化“課程”的概念, 有利于創新突破

工作室教學模式目前主要采取的是項目化教學, 教學實踐性、互動性較強。工作室的教學內容是開放性的, 不再依附于教材和教學大綱, 項目一般涉及的專業面較廣, 綜合性較強, 不同課程知識相互交叉、滲透應用, 鍛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在項目開發過程中, 學生需要認真收集資料, 深入學習、認真思考, 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2 工作室教學模式有利于“雙師”師資隊伍的培養

高職軟件專業工作室是根據軟件專業不同研究方向建立的, 工作室師資隊伍組建采取的是校內外結合的方式。工作室的項目對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很多教師在實踐的同時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 另外從企業聘請的教師將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和先進的前沿技術帶進工作室的教學中來, 不僅能豐富軟件專業教師的知識面, 還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們的職業素質, 從而使雙師型教學團隊得到極快的發展。

4.3 注重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 有利于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

軟件技術工作室教學模式使高職高專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和人才市場之間縮短了距離。在工作室內學生的學習或工作任務都是企業里的真實案例, 學生在工作室的狀態和在相關企業中的實際工作狀態完全一樣, 這樣就可以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對接。另外學生在完成工作室項目的同時, 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在學習中認識真理、領悟人生, 社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 結語

工作室教學模式建立起學校與市場的橋梁, 是校企合作的紐帶。目前高職軟件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 有很多問題有待于探索解決, 在工作室教學模式下, 以專業現狀和市場需求為出發點, 將理論教學融入實際生產中去, 可有效提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 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要:工作室教學模式是符合現代職教理念的教學模式。將工作室教學模式引入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過程, 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 通過實際企業項目開發實踐, 使學生了解項目開發流程, 掌握項目開發方法, 積累項目開發經驗, 為培養企業“零距離”專業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徑。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高職,軟件技術,項目開發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哲學思考[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10 (1) .

[2]游新娥, 朱靖華.“工作室制”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軟件技術專業中的應用探討[J].職業時空, 2009 (3) .

[3]趙娟.高職計算機專業“專業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 (2) .

[4]楊名.試析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J].廣西教育, 2013 (11) .

[5]丁倩.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 (10) .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是近年來構建高職課程體系的前沿方向?;诠ぷ鬟^程的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想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課程體系,學生學習的內容是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通過工作模式的學習來獲得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相關的職業體驗,使學生成為懂技術、操作能力強、敢創新的高技能人才[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軟件開發和測試的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須積極探索和研究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以提高高職軟件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國內外不少學校針對高職軟件專業借鑒CBE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實踐的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在課程設置方面仍沒有能夠擺脫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仍然緊緊與所使用的教材捆綁在一起,導致學生與社會實踐相脫節,出現在理論知識方面比不上本科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也不夠突出的尷尬局面。本文提出以程序員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為實際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為目標,構建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1 原有高職軟件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由于缺少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的教學參與,對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需求不甚了解,制定的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職業針對性不強,課程設置與實際職業崗位需求相脫節,導致畢業生就業率低,學生無法順利就業?,F有高職軟件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課程體系單純圍繞專業設計

重視專業技能(某一專業的業務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忽視人文素質(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社會交往能力,組織、判斷、領導工作的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知識面窄,適應性差。

1.2 課程結構不完善

主要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幾大塊組成,多少年一貫制,必修課(含專業方向課)比重較大,一般占總學分的80%左右,任意選修課的比重較小,約占8%,把本來具有不同個性、不同特點和特長的人才苗子用單一的、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鍛造成了同一規格的所謂“合格”人才,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1.3 教學內容與企業管理的實踐脫節

目前經濟的一體化、競爭的國際化、企業經營的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普遍趨勢。在我國,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加入WTO后不斷出現的新情況,給企業管理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F有的教學內容遠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企業管理的實踐。

1.4 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高校中存在程度不同的“關門辦學”的傾向。在課程設置上,專業理論課的開設越來越多,而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環節受到輕視和排擠,有些課程設置了實踐環節,也僅僅流于形式。其結果是,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越來越差,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弱。另外,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看,課外的一切活動和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忽視了文化氛圍的教育意義,對課外培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精心設計,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工作。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職業能力達到企業的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地勝任職業崗位,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必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由具有較高教學設計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與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構建課程體系,按照工作過程來組織教、學、做,實現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相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一致。

2 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

在前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我們與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辦學,深入探討并實踐“立足工作崗位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基于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融入社會服務共同創業,面向職業需求建設生產性實踐基地”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

2.1 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按軟件技術業務鏈為主線,操作流程為節點,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特點,設置課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中,采用項目引導下的任務教學,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選擇貼近實際的完整的工作項目(從一般的程序員和軟件銷售員開始)作為學生課程學習內容,以學生分組定位的合作企業和校內生產性實踐基地的業務為訓練載體,雙線并行。圍繞著項目進行學習和訓練。

2.2 融入社會服務與師生創業

由專業教師主導、合作企業專家兼職共同組成業務操作指導隊伍,以合作企業的具體貿易商品為訓練操作體,師生完成企業的部分業務操作。師生可以兼職程序員、軟件銷售業務員、軟件測試員等角色介入。形成師生是企業的業務員、企業業務人員為學生指導教師的格局,為師生創業提供了平臺。

2.3 革新教學大綱,整合課程內容

以職業崗位群能力的要求為依據,整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大綱,開發課程標準,使教學內容盡可能接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實際,盡可能接近或達到職業活動的環境氛圍,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訓練、職業素質的訓導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又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4 建設生產性實踐基地

根據軟件技術專業特點,在原以“仿真”為主的操作訓練上,融合實戰的內容。由系部創建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如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的E品科技工作室、軟件技術創業基地、“5+1”網站建設工作室等,為學生系統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創造條件。

3 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與企業、軟件協會等組織合作,以工作崗位為導向,基于軟件項目開發的工作過程,剖析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和職業能力,由此得到學習領域(見表1),并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構建體現了以下6個創新點。

3.1 專業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具有良好的結構

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研究課程之間的內在規律,以軟件項目開發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研究各能力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具有良好結構的課程體系。

3.2 教學資源先進

通過與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辦學,確保專業教學緊跟軟件技術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國際主流認證體系相吻合,采取課程置換的方式,專業課程全部采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教材與授課方法。

3.3 課程評價采用企業認證模式

共享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電子課件、在線考試系統等企業優秀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專業實踐技能。每一階段對應相應的專業認證,從初級程序員、程序員到軟件工程師,其中軟件工程師認證通過率達到85%以上,真正實現專業與就業的深度融合。

3.4 核心課程與精品課建設緊密結合

以省級、院級精品課建設為契機,全力加強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在清華IT教學資源基礎上,逐步將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程。目前,軟件專業已建設成院級精品課2門。

3.5 以程序員典型工作任務引領實訓環境建設

實訓環境的規模和教學安排,直接決定學生專業技能的實訓時間和熟練程度。我們與清華IT的合作,帶來了先進的實訓教學課件、指導書和實際項目,學生接觸的都是實際項目開發,從而積累了大量的項目經驗,學生在實訓室受到了企業項目實戰鍛煉,為參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3.6 以培養程序員為目標的教學團隊建設

通過技能培訓、高校進修、主持和參與教研科研項目、職業資格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以“專業教師下企業、能工巧匠進課堂”為途徑,提升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和優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優化科研氛圍與環境,形成優秀科研團隊。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完成科研項目3項,完成教改課題5項,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5項,公開發表教科研論文15篇。目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已建設成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學能力強、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深受學生歡迎和企業信賴的軟件技術專業優秀教學團隊。

4 改革成效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

首先,通過企業真實項目的實踐,學生真實感受到了就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改觀,為就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次,造就了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通過清華IT免費師資培訓,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交流溝通,共同合作,教師的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了進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真正實現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目標,軟件技術教學團隊也因此獲得了“優秀教學團隊”的榮譽稱號。

最后,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為目標,實現了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相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一致,達到了企業用人標準,學生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

參考文獻

[1]李祥.應用型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方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7 (8):72-74.

[2]袁江.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

[3]王珍妮.計算機軟件技術高級工教學實施方案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06(8):54-56.

[4]劉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16):41-43

[5]閆坤.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7-9.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軟件技術,產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JAVA

校企融合、工學互動,是高職院校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定位。要深刻剖析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含義,梳理校企融合與工學互動的關系,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實施、考核評價、師資建設等方面對校企融合、工學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進行研究,使我們的軟件專業真正做到“產學融合”。

1本人在教學改革中主要從事的工作

作為課題組的一員,首先我深入研究了“產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所謂“產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將軟件開發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加工成適合教學的任務,依據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序化課程。為此,我們課題組下企業進行了深的調研,去了哈爾濱的??弟浖?、哈爾濱的博成瑞達軟件公司,還試聽了今日圖靈、達內軟件培訓機構的金牌講師的JAVA課,回來我們課題組坐下來深入思考和激烈討論,在此基礎上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找到軟件技術專業的準確的定位點,即我們的專業培養什么崗位人的問題,這個十分重要。接著我們對軟件專業的課程進行進一步序化,安排軟件專業課程的前后關系和課程的實施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和課程考核方案。

2軟件技術專業相關課程中教學心得

我主要講授《Java程序設計》課程,學生都是高考300左右分的學生,高中的時候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來到大學就更想放松,學習的自動性較差,一次學習的時間30分以上就喊累。針對這樣的一群學生,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 我認為講授門課程要以認知心理學為依據,即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后之心智處理(包括思維、 決定、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包括了廣泛的研究領域,旨在研究記憶、注意、感知、知識表征、 推理、創造力,及問題解決的運作。也就是說這本課程授課要學生學會了才能繼續后面的知識,我采用的模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授課的過程中先給學生一個涉及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叫他們用以前學習的內容試著完成,之后講授本節的知識點, 知識點設計不要太難,太多,講解知識點的時候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講解此知識點, 講解知識點的時候舉例要接地氣,舉生活中的熟悉例子,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自然,不吃力。下一步就是布置一些綜合練習進行訓練,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做到熟能生巧。這樣一個知識點就講解完成了。 學生都掌握了,才能繼續下一個知識點的內容教學,這樣一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 學生就能學到這本領。上面屬于教學設計的范疇,要求授課教師要有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下很多功夫在課程的設計上。除此之外,要有嚴格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做為保障,這樣學生才能學習好本課程。

3本人撰寫的課程標準和過程考核方案名稱及課程目標

作為課題的參與實施人,我牽頭制定了《Java程序設計》《FLASH動畫設計》的課程標準。以上課程標準制定,都是基于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適應IT行業需要的,掌握國內外主流的軟件開發平臺和程序設計語言、具備計算機軟件開發、網站建設、網站測試與維護的職業能力,面向軟件行業從事軟件開發、網站建設、軟件測試、軟件銷售、網站維護及數據庫管理工作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課題組成員深入企業調研,深入思考、討論的結果。課程標準實際上是授課教師進行授課的時候的指導性文件,這里涉及到了具體培養什么樣人才,對每一個任務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它們是一個遞進梯隊,是下一步教師授課進行教學設計的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準中是具體涉及到教學實施,要考慮好每個任務設置什么內容,在有的就是沒任務之間的關聯關系, 有的是平行的,有的遞進的。做課程標準的所有任務不能各自獨立,要保證它們是一個獨立統一的整體,是為一個最終目標服務的。

4本人完成的相關課程的教學設計

要講好一本課程,必須對此課程深入的研究,做到全局和局部都要研究,全局就是我們說的課程設計,局部就是單元設計,好的教學設計,能使老師教的輕松愉快,學生學的高興順暢,反正老師和學生都很難受,學習效果不佳。所以說教學設計非常重要。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藝術原理,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略。此過程是一個系統,包括學法、教師、資源、學習方法、 條件、情景等要素。教學設計就是要創設這樣一個系統,并利用系統的科學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設計是從學習者的學習目標為出發點,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滿足學習者需求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學設計需要以現代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依據,轉變傳統的備課觀,體現教育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相互作用。

5通過本次教學改革項目的工作,本人收獲是什么,存在哪些不足,應該如何改進

通過本次教學改革項目,“產學融合” 培養模式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師生關系融洽。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實現這些新的觀念,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轉變學習的方式,提倡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要富有個性學習。教師不能單純的講授,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合作交流和創新能力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摘要:培養能為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提供掌握移動應用開發技術的機會是當前高職相關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該文通過對移動應用開發前景以及社會對移動應用開發技術人才迫切需求的分析,本專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軟件技術專業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在目前的形勢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3G移動應用開發方向的初步改革方向和具體思路。

關鍵詞:教學改革;軟件技術;3G移動應用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影響,學生及學生家長對學習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通過招生工作的實踐以及對學生和家長的訪談。很多學生及家長認為計算機專業就是學習上網、一些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玩游戲、聊天等,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內容。導致計算機相關專業從以前的熱門專業變成了冷專業。招生人數下滑。主要原因還是高職學院在專業課程建設中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專業方向沒有吸引力。沒有開設與企業相對接的課程體系方便學生就業。

1 移動應用現狀

根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運營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3G全面增長時代。根據APP100中國移動應用熱度榜顯示:移動互聯網將在2012年達到了全面提速,中國本地開發者、主流互聯網企業、運營商等已經從不同角度成功進入移動應用開發市場,為手機用戶創造了超過10萬的App應用,并且中國用戶更喜歡使用中國本土開發的手機應用服務。一些中小開發者開發的特色應用頗受歡迎。[1]

1.1 移動應用開發人才需求

Android是Google與開放手機聯盟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個完全開放的手機平臺,開源、免費、智能是其最大的特點。自發布以來,Android受到手機生產廠商、移動運營商、手機應用開發商等的廣泛關注,基于Android的手機應用也受到了用戶的很大期待。

移動互聯網是一門新興產業,此前并沒有專業從事移動應用開發的人才,而國內各大高校也沒有對口專業,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從互聯網行業轉過來的人才,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完全進入這一新興領域,目前企業對這類應用軟件的Android開發人才占總需求的72%。

1.2移動應用開發課程現狀

人才缺口這么大,主要是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高校教育的脫節存在很大關系,同時全國信息技術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對全國200多所高校做過調查,大部分高校都沒開設手機軟件的相關課程。

隨著Android這一開源、免費手機操作系統的逐步普及,引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學術機構包括大學的廣泛關注,并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方面引入Android。

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在教育思想上“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因此,針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現狀以及社會對移動應用開發人才的需求,依托現有課程,建設移動應用課程迫在眉睫。

2 軟件技術專業方向調整

2.1明確專業定位

在專業定位,人才培養、就業需求上,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企業現場調研,二是網上招聘信息調研,認真聽取一線企業開發人員的意見,積極成立以企業、行業的現場人員為主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專業設置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論證。盡量避免引發教學資源浪費、就業困難等問題[2]。

2.2確定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是指導教學工作的依據,是課程內容,教學體系和改革思想的集中體現。針對高職教育的新特點,并根據以工作崗位實際為導向創新教學模式。推行基于企業工作崗位實際的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模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加強“教、學、做”一體化,促進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鼓勵積極探索和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為原則,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針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體現軟件專業特色。加強學生3G移動應用方向,培養軟件工程人才,提高學生就業能力[3]。

2.3優化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是為彌補我國3G移動應用技術開發方面的人才缺口而開設的專業,學生將系統的學習移動操作平臺Android應用開發和底層技術核心,智能手機等技術。通過課程設計,上機操作、項目實戰等,使其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培養成為自主學習、自主創業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其中包括;Android軟件開發工程師,移動應用UI設計工程師等。畢業生能從事軟件基本開發技術及移動操作平臺Android應用開發和底層技術核心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2.4構件課程體系

專業的主要課程:面向Android的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基礎、Android應用、Android操作系統、Android游戲、基于Java技術的Web應用開發、Android網絡應用、 APP UI設計、Android底層開發。其重心是智能手機軟件開發,這些開發包括移動商務的應用和游戲開發,而且能滿足產業鏈上所有環節的需要,為保證手機操作系統長期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操作系統有:iPhone,Android,Symbian。這些操作系統都有自己的軟件開發平臺,有成熟的收入分配模式,有集中銷售第三方軟件的商店,這就極大地刺激手機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應用[4]。

2.5專業特色

該方向定位于將學生培養成了解手機軟件的開發和具體編程,掌握Android的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熟悉多業務管理的復合型人員,增值服務方向的創新型人才。隨著手機閱讀、手機支付、手機視頻、手機購物等增值服務,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讓智能手機的發展,真正實現了終端與服務和應用的融合。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這方面的人才也極大地改變了手機行業的設計與業務發展模式[5]。

2.6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做。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做的方式。但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應該符合課程的特征。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2.6.1充分使用案例

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學必不可少。案例教學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當然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理解教材,結合教材組織教學案例[6]。

2.6.2任務驅動

在組織實踐內容時采用任務驅動的方,以達到較好的效果。針對教學內容布置實踐任務安排學生完成。以此來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學生通過完成相應的實踐任務后。還能獲得一定的心理滿足,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2.6.3項目小組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學生劃分成項目小組。小組之間的實踐任務不相同。小組組長擔任項目經理。小組成員完成分工后開始項目的開發。這樣對實際工作環境的模擬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職責,了解軟件開發的一般流程,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7]。

隨著3G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日趨成熟。移動應用軟件的開發存在很大市場空間和人才需求缺口。移動軟件開發類課程的開設不僅使用本專業的建設跟上了時代步伐。也為逐漸萎縮的招生形勢帶來新的生機。從專業建設角度來說。只有根據社會需求變化。才能培養社會所囂的人才,才能使專業建設持續發展。否則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8].

總之,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高職的軟件技術專業應當主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深化教學方向改革,課程設置與產業結構相適應,體現教學方向的多樣化,主動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培養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使軟件專業更好地服務于軟件行業。同時結合我院的特色,抓住當前的機遇,樹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身的特色作為軟件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方針,最終實現軟件專業飛躍發展。

參考文獻:

[1]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special/android-stxt/.

[2] 張光桃.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0).

[3] 李燕.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J].教育與就業,2011(18).

[4] 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軟件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摘 要: 信息技術的引入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是一個極大挑戰,同時是一個值得進行深層次研究的課題。SWOT分析法的應用有助于更客觀地剖析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商務英語教學和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的利與弊,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商務英語教學的手段與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SWOT分析法 信息技術 商務英語 自我主體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不斷發展,英語學習變得更加靈活、便捷。在百度搜索上輸入關鍵詞“學英語、無師”,搜索結果共有約425,000個相關內容;輸入“英語自學軟件”,相關搜索結果更是達到令人吃驚的7,690,000個。環顧市場,各種所謂的英語翻譯軟件、寫作軟件、人機對話口語軟件等學習“神器”比比皆是、琳瑯滿目。而與基于信息技術的智能語言學習產品市場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6月,麥可思公司發布《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紅黃綠牌”專業榜單。在本科類的紅牌專業榜中,英語專業赫然可見;在??祁慄S牌專業榜中,又可以清晰地看見商務英語專業的蹤影。這一調查結果與2011、2012年基本相同。社會上,“英語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國終將消亡”、“英語學習軟件必然取代英語教師”等觀點甚囂塵上。誠然這些觀點有其偏頗的一面,但基于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語言教學對于傳統語言教學,特別是商務英語教學產生的沖擊是不容回避的;造成的影響也值得深思。SWOT分析法的應用將有利于更深入地審視信息技術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從而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利用機遇、化解威脅,使商務英語教學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不斷改革、發展和提高。

二、關于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隨著對SWOT分析法作為一種戰略決策的研究不斷深入,該分析法近年來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方面得到了應用。從個體微觀企業到國家發展戰略決策、從個人的發展規劃到國民文化素質建設、從經濟政策的制定到教育制度的改革,SWOT分析方法均為最終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運用SWOT分析法有助于客觀看待發展過程中的內部因素(SW)和外部因素(OT)所發揮的作用,從而尋找積極、有利的因素加以利用素,對負面、不利的因素加以控制或規避,并發現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最佳解決方案,明確發展方向,從而最終實現發展目標,取得最佳結果。

三、通過SWOT分析法看待信息技術對于商務英語教學的影響

1.Strength——資源的豐富、手段的多元、情景的仿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教材上的資源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知識多樣化的需求,也無法達到社會對于人才復合型素質的要求。同時,教材編寫和出版的周期性原因導致教材內容的滯后性,這種情況往往造成所學內容與社會需要脫節的問題,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商務世界瞬息萬變,新事物、新理論、新術語無時無刻地涌現,保持與世界發展同步十分重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迅捷地得到最新的商務信息及商務動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目標要求,利用這些信息和資源對教材進行彌補、取舍,使課堂內容更豐富,更能滿足學生實際需要。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任務式教學法的深入開展,使教學更加實用、更具針對性。根據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所提出的TBLT(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理論,商務英語教學應使學生在實際任務中了解工作環境,明確崗位職責,同時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學生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v觀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益成為開展日常工作的必備手段,語言交流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考量一個大學畢業生是否具有合格素質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結合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的一大亮點,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有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使教學成果能夠更直接地反映于社會實踐。

互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學營造了更加真實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以SimTrade實習實訓平臺軟件為例,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互動技術依托互聯網建立幾近真實的虛擬工作環境,直接開展仿真工作,親身體驗商務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感受實際工作中風險和樂趣。這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方面的轉變,有助于轉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構建E+C的學習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2.Weakness——因材施教的優勢無法體現,教師的作用大幅度削弱,情感培養缺失

過度依賴依托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信息技術作為主要教育手段容易導致對于教師主導作用的忽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式”教學組織形式是當代教育界公認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互動多媒體技術進行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實現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教育目標。如果盲目地依賴于高科技工具而把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使用高科技手段再現出來,那么教師會成為高科技的奴隸,起到“播音員”和“解說員”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師應有的主導作用,造成“以機代教”的不良效果,反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視聽代替語言交流,人際雙向交流被人“機”單向交流代替。信息時代的學習軟件、教學工具集聲音、畫面、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學習的興趣。但是“依托”與“依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語言學科,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大量的交流才能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計算機多媒體盡管是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但由于缺乏自然語言,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手段,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客觀上限制了學生思維,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容易造成學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從而阻礙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一個合格的商務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特征是:語言水平到位、專業知識完備、工作技能扎實、職業素質出色。人機交互式的語言學習模式容易造成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大幅度減少,因而導致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情感投入也隨之銳減。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教育在人才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中起到極大的作用。僅僅依靠信息技術設備和手段進行教學不可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和社會人。

3.Opportunity——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工程的啟動為信息技術與商務英語教學的結合提供了契機

進入新世紀后,基于現代化職業教育手段的需要及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成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的重點、熱點。2012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12]2號),文件明確提出,精品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系統、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目標,經過國家、省、校三級建設,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

這項工程旨在依托開放性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多媒體技術,將課程的服范圍從學校擴展到社會,從面對面的教學方式,擴展到遠程的教學方式,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教學理念和高校服務功能的轉型。這項工程的關鍵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這項工程的建設不但對教學手段革新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為教學理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豐富了教學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之間的關系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當前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引入,強化學生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方法與觀念,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有效教學方式,真正產生高效互動、有魅力的課堂與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正在或即將從事的商務領域專業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從一個主題跳轉到另一個主題,從一個概念跳到相關演示,靈活地在各知識節點上自由瀏覽。這種探究式和個性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自控性得到提高,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通過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平臺,利用高新技術從而實現學生與計算機交互,學生與老師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的多向互動教學方式,交際法教學手段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推進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多媒體技術、網絡平臺技術等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引入,不但使課堂教學的組織更多元化,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式”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更主要的是創建了研究性自主學習模式,延伸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學生語言水平上的差異、學習習慣上的差異,導致其學習特征上的不同,從而造成其多元性的學習需求。傳統授課中“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必須加以轉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要求就更加突出與迫切。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便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喜歡和學習目的獲取豐富學習資源,而不拘泥于課堂中、教材上的有限信息。豐富的拓展資源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吸收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從而實現語言能力提高、專業知識增長、工作能力培養三方面的目標。同時利用網絡交流平臺,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信息分享、經驗交流和答疑釋惑,從而建立“授課點精華,自學是重點”的交互式教學模式。

4.Threat—所謂的“威脅”其實是對教師與學生提出的挑戰

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出身于語言教學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對商務英語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新的威脅,無法適應信息時代對于師資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必然會被時代拋棄。200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Punya Mishra和Matthew J.Koehler提出的關于技術、學科內容和一般教學法相互關系的教師知識理論框架,這一理論框架為專業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對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有益借鑒。2006年,兩人在《技術教學內容知識:教師知識的一種全新框架》一文中,明確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專業教師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即TPACK知識(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框架。TPACK是一種將信息技術融入于學科教學法知識體系,為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優質教學奠定了基礎,創造性地將信息技術、教學法和學科內容三種關鍵知識整合成為有機整體。TPACK知識框架是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運用合理恰當的教學技術,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拓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促進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時更好地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不斷發展。專業教師不僅是系統知識的傳授者,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管理者、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同時要成為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開發者。具體到商務英語的專業教師重點應做好三點知識的融合,即:信息技術、語言應用和商務業務的融合,培養教師進行信息化語言教學的能力、信息化業務訓練的能力及英語環境下開展商務工作的能力。

信息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對于專業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課題,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巨大挑戰?!皩W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是在新的環境下,學生需要回答的問題。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作為學習主體,對于自我主體意識的激發成為了左右自身發展的關鍵。自我主體意識是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主體意識是保持學習熱情的重要因素,是保障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內在動力,而學生自我主體意識的提升需要重點解決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兩方面的問題。所謂“自主性”是指;由于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大量引入使得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雙主式”的教學模式得以確立。面對豐富、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思考探索,主動發現,信息技術成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和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學生有了更大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進行交流,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自身需要的資源用以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自身能力。所謂“自覺性”是指:學生容易在面對豐富、多元的信息時迷失學習重點,這時除了教師應給予必要指導外,更需要學生發揮自覺性關注學習重點,排除不必要信息的干擾;同時,在新型技術大量引入教學的初期,面對豐富的資源與信息,必然會在短時期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然而隨著大量信息帶來的新鮮感的逐漸消退,學習效果必然有所減弱,所以為保持學習效果的持續強化,也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自覺協調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兩者的關系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任何一個方面的忽略多無法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自主性是自我主體意識確立的前提,自律性是自我主體意識確立的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如何正確地在學習中堅持這兩個方面是學生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

四、結語

基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技術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商務英語教學構建了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學平臺,教育資源在這個平臺上得到交流與互動,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在這個平臺上得以形成和實踐。誠然如同一切新興事物的產生一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特別是商務英語教學,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震動與沖擊,其中不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信息技術的引入是時代的需要,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SWOT分析法全面地看待其得與失,理性評判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充分利用其時空不限性、資源共享性、實時交互性和虛擬性等優勢應用于教學實踐,這對于商務英語教學手段與理念的優化,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改革與發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高[2012]1號.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

[2]教高廳[2012]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Z].

[3]鮑文.多媒體、網絡技術下的國際商務英語教學原則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2):446-447.

[4]顧小清.主題學習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用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5.

[5]李美鳳,李藝.TPCK:整合技術的教師專業知識新框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74-78.

[6]李群.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要求[J].理論月刊,2006,(6):87-89.

[7]張淑琴.提高力學課程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教育研究,2011(6).

上一篇:憑中藥師專業技術總結下一篇:超聲專業技術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