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

2024-02-19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第1篇

基礎醫學課程采眾學科所長,建立起以器官系統為主的知識體系,為非醫學專業的學生提供醫學知識和技能?;A醫學概論的內容來源于基礎醫學課程,涵蓋了醫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參與教學改革的學生專業素質和技能明顯高于沒有參加過教改的學生,在掌握基礎醫學知識方面顯出一定的優越性?;A醫學課程整合能讓非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提高醫學素質和涵養,快速有效掌握器官系統的知識。

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最近,教育模式和教學改革興起,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也無論是不同層級的學校,許多醫學院校也參與其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顯著效果。課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整合課程內容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社會對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存的醫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顯得滯后,與臨床實際嚴重脫節,因此整合基礎醫學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基礎醫學課程以機械式的記憶為主要學習方式,教學是“滿堂灌”,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整合過后的基礎醫學課程優化了課程結構,利于學生的快速理解和記憶,也利于學生建立起知識體系和框架,提高非醫學專業學生的醫學素質。我校在課改的大趨勢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合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求索。提高嘗試,形成了《基礎醫學概論》這一書,內容主要包括人體解剖,生物化學、組織學,此外還包含了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相關內容,該書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在廣大的非醫學專業學生和教師中引起重大反響,促進了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改革和實踐。

一、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實踐情況

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醫學院校的非臨床醫學專業,這些專業雖然所學課程內容不同,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也大相徑庭,但是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醫學常識,都要接受基礎醫學課程的訓練。很明顯,作為醫學院校的非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知識深度明顯低于專業學生,所涉及的醫學知識范圍也小于后者。在教學時間上也是大大少于專業學生。傳統的教學內容分布在不同的教材中,各醫學學科成一書,這樣學生的學習內容過于龐大,教科書以學科為單位進行編寫和教學。這一特點明顯不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知識內容的快速膨大這一時代步伐,也會給學生帶來過高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各學科缺少有機的聯系,各學科教學老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交流,學科之間彼此孤立、脫節的現象嚴重。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很難形成一定的醫學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比較混亂,因此也不能高效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醫學知識背景的公共事業管理或信息管理的人才。

鑒于以上問題,我校從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實際情況出發,考慮自身的師資隊伍,以信息管理專業為試驗點進行基礎醫學課程整合實驗,在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中及進行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教學和探索。這次教改和探索以《基礎醫學概論》為教材,內容以器官系統知識為中心,涉及多學科的醫學知識。整個過程從2012年春季開始,持續到次年的春季,為期一年。此次醫學課程整合為縮短課時,有效提高學生醫學常識和素質,形成基礎醫學課程系統提供了可能。

二、課程整合過程

整個醫學課程整合并不是壓縮和減少課程內容,它緊貼“必需、夠用”原則,同時從實際運用出發?;A理論教學的內容以應用為目的,以“結構——功能——疾病為主線”為教學主線。貫穿于這條主線之中的是人體生理學、組織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等學科。從中可以窺見基礎醫學知識的規律和本質以及發展前景。整個教學從介紹人體的形態、功能以及器官、系統開始,讓學生對基本的人體有大致了解。在此基礎上,完成從形態到功能,縱向到橫向的教學過渡,將人體形態和功能結合講述。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舍棄陳舊的,不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同時使學生了解課程體系,形成醫學知識系統。以泌尿系統這一為例,銘記尿的生成這一泌尿系統的關鍵作用是這一章的主線,先講腎臟的解剖結構,再講血液循環的特征,這樣講腎臟的組織結構便水到成。接著,沿著這一思路,講解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單位對疾病的過濾的作用。教師教學應注意應用從微觀到宏觀的教學原則,講求從正常到非常的過渡技巧。這樣的教學才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規律,學生也就會自然而然完成從橫向到縱向的過渡,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對尿生成的整個過程有全面清晰地了解。而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解剖結構時,先交代其和功能的關系,在教授生理功能時又重復這一教學內容,浪費了課堂時間,降低了課堂效率,也很難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系統,造成知識點散落、混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高效地整合課程知識,我們教學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教師組成教學組,共同商討和交流,基體制定教學大綱,同時在一塊備課,編寫教學講義。這樣就能讓知識形成一定系統,減少不必要的教學時間,讓學生更快、更高效的掌握醫學知識。

三、關于教學的改進

教學的改進主要是教學方法的改良和教學手段的變更。這兩個方面的整合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課堂上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同時,運用多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PBL和案例教學,提高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性。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效運用可以擴大課堂教學量,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更加生動和形象。同時,給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平臺,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以教材為中心開發討論課題,讓學生就此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解析和糾正,養成學生自我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四、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的有效成果和問題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的實踐持續了一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信息管理師生中引起了重大影響,受到一致好評。通過觀察課程成績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態度,不難發現此項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佳績。因此,這一改革可以繼續實施,在其他非醫學專業也可以實施。雖然基礎醫學改革課程取得了佳績,但是問題也不能忽略,比如基礎醫學課程整合過程中,教學內容很難大范圍和合理取舍。又如教師教學觀念改變的轉變。

五、結束語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使知識更加的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更有利于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學。對于在此過程存在的問題,只要探究出解決方法,就會使這項改革趨于完美。

參考文獻:

[1]喬敏,路振富,孫寶志等.學習哈佛經驗,建立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4).

[2]鐘本土.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8,(23).

[3]鐘照華,程志.橫向整合課程體系和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2008,(6).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教學科研項目。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第2篇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這門交叉學科已經多所醫學職業院校開展了多年, 并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由于醫學專業教學環境具有特殊性, 醫學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的結合在目前依然是爭論比較多的話題, 因此, 如何切實提高教師醫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醫學英語的應用能力, 在教師和學生中存在一定的探討。醫學英語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 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擔負著促使學生完成從學習階段向實際使用階段過渡的任務。這門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醫學人才的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所以, 探詢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當前醫學英語教學順利開展的作用舉足輕重。

醫學專業英語作為基礎英語的補充課程, 我們國家沒有制定一個統一而具體的要求, 也沒有出臺一個指導的大綱。很多學校對醫學專業英語不夠重視, 對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方面缺乏合理、科學的安排, 教學效果不好。而醫學專業英語就其學科特點來講, 既涵蓋了廣泛的醫學知識又注重了英語表達以及使用的嚴密性, 所以, 不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 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克服。許多院校在安排本學科授課之初就面臨這樣的選擇:是選擇醫學專業畢業的教師按照教材進行英語授課還是安排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醫學知識的講解?醫學專業畢業的教師用英語授課相對來講會稍微容易一些, 但是要保持英語表達的純正和嚴密就要下苦功夫。而英語專業的教師在進行醫學知識的講解時, 如果沒有十分充分的準備就進行授課, 勢必產生一種結果, 就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因此, 不論哪種選擇都會有一定的缺憾, 這也就造成醫學英語這門交叉學科在我國專業知識領域經常出現紕漏的原因。

筆者所在學院考慮到這一點, 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利用教學空余時間對英語教師進行為期兩年的醫學知識系統培訓。學校采用《醫學專業英語》 (白永權主編) 這套教材, 根據教材特點, 重點從解剖學入手并結合臨床實踐, 兩年后醫學英語在本校已經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議論的熱門學科, 授課結束后, 醫學專家和學生對這門學科都有了很高的評價。

??二、醫學專業英語教材分析

《醫學專業英語》這套教材是以大學英語四級為起點, 在體例, 內容和編排等方面都與傳統的醫學英語教材有所不同, 充分體現了醫學英語的特點, 針對醫學生對英語的需求, 突出了學生醫學英語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閱讀教材按照人體解剖學系統排列, 基礎與臨床相結合。每一章包括醫學英語構詞法和閱讀兩大部分, 在學習醫學英語構詞法, 擴大詞匯量的基礎上,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醫學英語構詞法是整個醫學英語學習的重點部分。每個單元介紹了30組重點詞根, 前綴及后綴。這些醫學術語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在認讀, 記憶和運用英語醫學文獻方面的能力, 而且對基礎英語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強化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使學生受益匪淺.這種教學素材的設置在為學生打開醫學英語之門方面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但是同時, 一些小問題也出現在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每個單元的30組醫學術語涉及的90個醫學單詞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消化不徹底, 并且容易產生疲勞情緒.此外, 有些醫學術語本身不能夠用非常準確的語言描述, 所以在用英語注釋所給單詞過程中也很難用比較準確的詞語來注釋, 比如 所舉教材第三章出現的“leukemia” (白血病) 這個單詞。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 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 并進入外周血液, 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被明顯吸附, 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 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 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 (苯等) 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如果按照這樣的解釋為“白血病”下一個英文定義, 那么這會是多大的一個工程!所以, 如何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繼續進行探討了。

在所舉教材的閱讀部分,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具體的學習情況對文章進行深入淺出的學習和了解。閱讀部分的三篇文章原汁原味的將國外的醫學文獻提供給學生, 不但能使學生及時接觸到國外最新的醫學理念, 研究及成果, 還可以學習到如何規范的用英語將自己所遇到的醫學問題表述出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閱讀部分中的第一篇文章有許多長句子,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以借助這些長句子對學生的基礎英語進行檢測, 如果學生不具備獨立將句子分析透徹的能力, 教師可以在此時協助學生分析理解, 從而達到對基礎英語的查缺補漏作用。由學生發問, 教師來回答的方式能夠最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也更好的體現了現代教育“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這一思想。

由于醫學這門學科本身發展的速度非常迅捷, 所以, 醫學專業英語的發展速度也要跟得上其發展的步伐。但是從所舉教材中我們能夠看到, 閱讀篇章的更新相對比較緩慢。

另外, 《醫學專業英語》這套教材在實際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編纂校訂上的紕漏,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術語解釋的英文音標存在多處錯誤, 尤其是重音位置。2, 閱讀篇章里單詞與音標注釋不符。3, 閱讀部分出現的個別生詞詞性標注有誤。從這些紕漏可以看出, 應該加強教師和校對人員的英語水平。當然, 這些小的失誤也體現了交叉學科的一大特點, 應該加強兩種學科的融合性。也正是這些小的失誤, 吸引了很多學生糾錯的興趣, 從而帶動了學生對于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

醫學專業英語由于其學科既涉及醫學又涉及英語, 所以, 如何兼顧兩個學科的特點并將其結合起來, 使兩種學科都發揮其最大作用一直是研究醫學英語人員的一大課題。針對這一點, 本校運用以下教學活動和手段教學, 收效顯著。

??三、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分析

首先, 由于專業英語教學班級人數不一, 我們在課堂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 就課本內容進行討論。例如, 講解〈〈疾病和紊亂〉〉這一章節, 要求學生自行對疾病進行分類, 并且舉出具體病例。

其次, 由于專業英語教學班級系別不同, 所以根據這一點, 就要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系別的學生設計重點不同的課程。例如, 臨床醫學系學生就要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 對具體涉及的病例進行詳盡的學習并學會表述。在課堂上觀看完病例后, 按照問診、系統查詢、問病史、解釋診斷、安慰患者、指導患者、討論癥狀等步驟完善治療過程。遇到典型病例, 讓學生在課堂分醫生和病人兩種角色表演整個就醫和治療過程 不論哪個系別的學生, 教師都靈活的設置了課程內容, 不拘泥于書本上的知識。

再次,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靈活性, 向學生展示基本的醫學圖片, 要求學生做病例的week report, 結合其他課程的課件來完善醫學專業英語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還可補充教材沒有或過時的內容課外讓學生多多利用互聯網的靈活優勢, 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 并為學生以后發表醫學論文尤其是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文章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 本校針對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本校和多所國外醫學院校建立的友好合作關系, 經常會有外國醫學專家來我校講學做客。本校在外國專家學者來訪期間舉辦醫學英語競賽, 讓外國專家學者把關, 糾正和指導教學過程中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極大的提高了師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醫學專業英語教學展望

目前, 我們國家的醫學英語教學依然缺少明確的指導方針和大綱, 各學?;径际?ldquo;各自為政”。雖然教學成果參差不齊, 但是總體來說, 都應該打好基礎, 務實前進。從聽, 說, 讀, 寫, 譯等方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能力。

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在提高我國醫學生整體素質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隨著我國科技和知識的飛速發展, 筆者相信, 這門交叉學科在未來會有著無限的光明和未來!

摘要:《醫學專業英語》是衛生部教材辦組織編寫的供醫學本科生使用的系列教材?酒惱賂荼收咴謔導式萄е惺褂謾兌?學專業英語》這套教材的體會, 從課程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學分析和前景展望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預防醫學, 教學改革, 護理專業

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醫學課程是醫學各專業必修的主干課程之一[1]。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在掌握護理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讓他們能逐步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認真落實疾病三級預防的原則,特別強調在不同醫學環境下都要重視實施第一級和第二級預防的結合。為了達到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新形勢下現代醫學、社區醫學和全科醫學發展的需要,培養防治結合的醫學實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根據高職高專教改精神,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討。

一 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育觀念

任何一項課程的改革,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應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學生“學”上。在現代教育觀念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交流和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流就意味著“平等”,課堂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豐富課程的過程,是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高職高專的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不同,所以,作為高職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從護理專業的需求方向調整教學內容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建立,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應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更適合護士的培養目標,使培養的護士具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識結構。如具備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營養咨詢與指導的基礎知識和開展預防保健、護理科研的能力,這樣就能使預防醫學課程“突出護理、結合實踐、服務臨床”。因此,我們根據培養方向對教學內容和各章的學時進行了調整。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預防醫學這門課程與臨床醫學學科不同。護理專業的學生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臨床、輕預防”的思想比較嚴重。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黑板+粉筆+教案模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待提高,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一些知識點的掌握不能達到要求。這使我們認識到要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方法是唯一的選擇。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導入進行教學或組織學生進行[2]案例討論 ,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學知識點。這是預防醫學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實用的適合??茖哟畏穷A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有效的預防醫學學習方法,能避免課堂教學的枯燥無味,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再與實際情況相對照,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問題驅動式教學法[3]是我們在教學中較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課前先設計一些與本次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將問題交由學生討論并提出問題。然后,教師以回答問題的形式講授,在講授中學生還可以隨時提出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講授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以引申出授課內容,再組織學生討論。 這種問題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問題一環扣一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同學們思考討論的同時,可以掌握重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預防醫學的許多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師可以就某個題目進行討論式教學,例如就學習、生活中所發生一些事件與學生共同討論生活環境與健康的關系,生產環境與健康的關系,飲食衛生與健康的關系,平衡膳食與健康的關系。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預防醫學在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

本門課程是社會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社會實踐是很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建立了社區教學實習基地,帶領學生進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學調查,教師從社會實踐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學生也在實踐性教學中認識了預防的重要性,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加強了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教師申報各級科研課題,結合科研促進教學,科研和教學相結合,理論聯系實踐,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可以得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在授課的過程中結合一些科研題目進行,同時把一些本專業的新知識、新進展傳授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展。

四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

長期以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這樣就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采用這種考試方式,由于時間上的限制,在內容上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也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對預防醫學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試和平時能力培養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論筆試 占60%,后者主要通過案例討論,、衛生統計分析、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核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占40%。也就是說,不能只憑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成績優劣的依據,應在對學生全面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定體系,使成績真正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羅長坤.醫學科學的發展對預防醫學教育的影響.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5(2):22~25

[2]王玉榮.新形勢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5,12(1): 48-49

[3]邱偉,李小波,羅江洪等.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72-: 75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就業

在高校擴招、高校合并的態勢下,我國各類專業型大學也逐步向綜合類大學發展,同時衛生部在印發《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動態調整醫學教育招生規模與結構,優化學科和專業,推動以提高素質與能力為核心的醫學教育改革。如今,為滿足人才培養需求,我國近百所醫學類院校中,均設有非醫學類專業,其中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用心理學因其投入少又熱門,在各醫學類院校布點數量位于前列。隨著非醫學專業的持續增設,問題隨之暴露。由于醫學類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醫學教育為主,使得非醫學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專業思想不穩定、對本專業認可度低、就業后穩定性差等現象。因此,對于醫學類院校非醫學專業就業的追蹤調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某中醫院校管理類專業為例,采用發放調查問卷方式,對其2017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據以提出對策。

1 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和內容。對某中醫藥大學8個學院17個專業的2017屆畢業生進行畢業半年后的追蹤調查,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某中醫類院校的兩大管理類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數據從求職基本情況、求職過程、求職結果、對培養過程的滿意度進行研究。

(2)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以短信和電子郵件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對2017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半年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就業滿意度、專業相關度、工作穩定性、職業特色、求職過程、教育教學評價等32項。問卷收回率為82.3%,有效率為80.1%。

2 結果與分析

2.1 就業總體情況

該校共設置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制藥工程學院、醫院管理學院、中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中藥臨床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院共8個學院,17個專業。據2017年12月31日前的問卷調查顯示,管理學院的純就業率(除去升學率)為58.00%,在8個學院中排名第三,升學率為14.00%,排名第七,靈活就業率為16.00%,排名第一,未就業率為12.00%,排名第七。其中,市場營銷專業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88.89%和86.96%。由此可知,市場營銷專業和信息系統專業的就業率較高。

2.2 求職過程分析

2.2.1 求職成功渠道與求職過程難點

對求職過程的分析首先從求職困難的原因和求職成功的渠道進行分析。對于求職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市場營銷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均有47.06%的學生認為最主要的困難是實踐經驗的缺乏,其次是知識、技能達不到要求,再次是求職方法技巧缺乏,最后是社會關系缺乏。實踐經驗缺乏是學生這一角色存在的共性問題。而認為知識技能達不到要求占比也相對較高,反映出相應專業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所教授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有待改善。

從求職成功的渠道進行分析,28.33%學生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24.08%學生通過專業化的求職網站,14.31%學生通過學校組織的招聘會,11.61%學生是通過父母及親友推薦,9.21%學生通過校外現場招聘會,2.83%學生通過學校網站發布就業信息,1.70%學生通過校方(導師)直接推薦。反映出學校對于培養學生應聘技能和提供應聘渠道方面有待加強。

2.2.2 專業競爭力保障程度分析

專業競爭力保障度反映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在找工作時所帶來的競爭力的保障程度。市場營銷專業競爭力保障度為50.00%,在17個專業中排名第7;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競爭力保障度為11.76%,在17個專業中排名15。表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找工作中不具有專業的競爭力,專業為自己就業的保障程度較低;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信心不足。

2.3 就業結果質量分析

2.3.1 專業相關度分析

專業相關度反映學生實際職業與所學專業的相關程度。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為2.9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為2.29,在全校17個專業中排名靠后,表明學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性較低。在從事低相關專業工作的原因中,有30.53%的學生由于個人興趣不想從事專業相關工作,23.16%的學生想找相關工作但不符合要求,17.89%的學生想找相關工作但是機會太少,17.89%的學生因收入待遇和工作環境的關系不想找相關工作。就管理類的兩個專業來看,市場營銷專業因其專業性質使得的就業面較廣,市場包容性強,專業相關性較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性技術性較強,而學生就業的專業相關性較低,通過訪談發現,由于各類企業單位招聘中對于涉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一般招收工科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醫藥管理學院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畢業生取得的是管理類學位,致使很多學生在應聘環節因不符合條件而不能報考相關崗位。

2.3.2 就業各方面滿意度

對就業結果的滿意度分別從工作內容、職業發展前景、薪酬進行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采用5分制對結果進行評分,如市場營銷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專業的學生對于工作內容、職業發展前景和薪酬的滿意度在全校17個專業中位于前列。說明學生對于就業所處行業的市場情況較為滿意,也說明了市場對于市場營銷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需求。

2.4 對培養過程的分析

對培養過程的滿意度分別從對教育教學的滿意度、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教學水平、教學態度4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問卷數據采用5分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顯示,在8個學院中,管理類2個專業對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的滿意度排名第三,而對教育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滿意度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表明學生對于管理類2個專業的教學培養滿意度有待提高。

3 討論與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雖然醫學院校的非醫學專業學生對未來的就業情況信心不足,但就某醫學類院校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分析來看,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率較高。進一步分析數據顯示,在就業質量方面,該專業學生就業率較高、對工作內容、職業發展前景、薪酬滿意度較高;從對培養過程的分析來看,學生對于教育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較低;從求職過程分析來看,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在找工作時所帶來的競爭力的保障程度較低。上述結果表明,非醫學生在就業認知、就業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誤區亟需解決,它對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明確專業特色,增強專業認同感

對于醫學院校的非醫學專業來講,有著天然的特色就是醫學院校背景,如市場營銷專業,主要為衛生醫藥行業培養營銷人才,為我國健康衛生行業發展做出貢獻。所以,從學生層面來講,應做好自我定位,通過學校系統的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掌握一定醫藥知識和管理理論的復合型綜合人才。從學校層面來講,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避免搞全校“一刀切”,以及時了解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心理與需求,以提高非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非醫學專業屬于醫學院校的邊緣專業,該類二級學院的教師一般以青年教師為主,教師技能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及對專業的認同感,因此,對于青年教師的培養不容忽視。

3.2 完善非醫學專業的專業定位工作

學校應繼續研究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與定位,按照專業不同的方向設置課程模塊,按照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使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從而提高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例,本專業目的是培養既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又具備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市場上對于具備計算機能力的工作崗位大多招收的是工科類學生而非管理類學生,這就需要學校層面繼續研究與優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時根據市場需要做出調整。

綜上所述,對于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學校應該明確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的專業定位,結合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使非醫學類學生符合社會需求。

參 考 文 獻

[1]陳沛軍,李娟,梁嘉豪,等.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與趨向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3):38-40.

[2]劉堃,杜清,何曉敏,等.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6):214-215.

[3]徐曉煒,任晉文.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社會文化實踐活動現狀分析與思考[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6):221-223.

[責任編輯:高海明]

醫學專業英語論文范文第5篇

Invasive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by mammography may be improved through attention to correct positioning.

For CT of the brain, there are there standard reference lines; the orbitomeatal line, the Reid baseline, and the supraorbitomeatal line. The orbitomeatal line runs through the external canthus and the center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This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line, because acquisition of fewer sections is necessary to cover the entire brain. The Reid baseline runs though the inferior orbital wall and the superior border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This line is paraller to the optic nerve and provides the best demonstration of the orditai contents. The supraorbitomeatal line runs through the superior orbital wall and the center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This line approximately parallels the skull base. We developed reference lines for use at MR imaging that are analogous to the three standard reference lines used at CT, on the basis of anatomic landmarks that are visible on midsagittal MR images. These lines can be used to prescribe subsequent oblique axial sequence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 many investigators have addressed the feasibility of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as an alternative to film-based radiology. To successfully implement the PACS,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film resolution, interpretation conditions, and a cost-effective viewer system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clinical criterion for using the PACS technology is the ability to achieve acceptable accuracy when interpreting radiologic images at a soft-copy viewing workstation. Most previous reports have focused on a comparison of observer performance with soft-copy and hard-copy imajes, and such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using chest radiography. However, observer performance in projection radiography of another anatomic section must also be compared to achieve that the PACS can completely replace film-based radiology.

上一篇:旅游專業教學論文下一篇:民俗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