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

2023-03-02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第1篇

20xx年以來,__鎮黨委政府按照《中共馬龍縣委辦公室、馬龍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黨辦發[20xx]52號)文件的要求,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黨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狠抓不放。兩年來,全鎮的村級集體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F將我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總結如下:

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安排部署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硬任務,納入整個經濟發展規劃,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機構,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并明確了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責任制,層層簽訂了責任書,明確責任和獎懲措施。三是相繼實行了鄉鎮副職及黨員干部包抓責任制、部門包抓連帶責任制、村干部“具體責任人”等制度。四是把鄉鎮領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內容,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把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情況與工資掛鉤,抓得好,給予重獎等一系列措施。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機制,

夯實責任。鎮黨委政府與各村黨總支簽訂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制》,并明確了各級的責任和獎懲措施。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聯系領導工作實績的考核內容。把發展集體經濟情況與村干部工資掛鉤,實行獎懲責任制。

2、開闊思路,選準路子。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資源優勢,建設特色經濟強村,實現農村經濟由傳統數量型向特色質量型的轉變。按照“定一個好規劃,找一條好路子,富一方群眾,活一方經濟”的“四一”發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村制宜,發揮優勢,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宜商則商,不斷拓寬發展領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使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一是圍繞山地優勢做文章,發展綠色經濟。高堡村利用村集體荒山面積大,適宜桉樹生產的優勢,采取“支部 協會 農戶”的形式,建成了500畝油桉基地,通過協會向群眾收取管理費作為發展基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xx年、20xx年分別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6萬余元。二是走礦產資源開發的路子。__、白塔、照和、紅橋四個村委會充分利用集體礦山資源優勢,制定優惠政策開發礦產資源,使集體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三是抓住曲嵩高速公路、昆沾鐵路建設機遇,__、梁田、紅橋、白塔、照和等村充分利用征地發展基金,在發展第三產業上下功夫,聯合農戶或工商企業開展農產品生產、營銷和加工,興辦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__村、白塔村利用地處集鎮附近的區位優勢,發展集鎮配套服務業,通過經營和服務,

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四是招商引資,借雞下蛋。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吸引客商到村辦企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__村積極支持和配合好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00畝珍稀花卉苗木基地和云南綠源菇業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通過收取管理費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五是采取“公司 支部 農戶”的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高堡村在去年與祥龍亞麻有限公司、宣威花椒蔬菜有限公司簽訂了的100畝亞麻種植和400畝韓國辣椒種植訂單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訂單數量,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5萬元以上。龍海村、襪度村等村積極引進亞麻種植訂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五是建立發展基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小房子村利用5萬元的發展基金,積極引進富源“大河烏豬”,建立了仔豬繁育基地,大力發展養殖業,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萬元以上。

3、多方幫扶,分類指導。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則,鎮直各部門根據各自工作性質,發揮本部門專長,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資出力出策略,全力幫扶。兩年來,鎮黨委政府先后從鎮直部門中抽調了30多名懂經營,作風過硬的人員組成工作組,到村開展工作,積極引導村組干部拓寬視野,挖掘自身優勢,瞅準種、養業,發展集體經濟,從而形成了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經濟戲的良好局面。鎮土管所在土地承包、租賃、拍賣有關農村政策方面給予農戶指導;經管站在狠抓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村集體財務管理方面給予指導;林業站以“綠滿馬龍”工程為突破口圍繞集體林園建設給予人、財、物力的

支持;水務所從農田水利建設上給予資金或技術傾斜扶持;企業辦加大鄉鎮企業興辦力度,派員到村指導,加強信息和產品銷售服務;產業辦根據各村特點,幫助有關村建成一批集體性質的主導產業示范基地,并做好相關服務;金融部門加大了支農資金投放率,給予資金扶持。

4、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農村基層

組織建設的中心任務常抓不懈。各村黨總支以“五個好”為目標,建設能夠推動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村黨總支。“農村要想富,要有一個好支部”。選好人,用好人,特別是選準、選好村黨總支書記,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當做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切實提高鄉村干部尤其是后進村干部的素質,培養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創敢干的村干部隊伍,以黨支部為核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鎮黨委政府一方面分期分批組織基層干部到經濟發展好的宣威等市縣參觀學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澄清錯誤認識,并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找準本地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在縣鎮黨校培訓中,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和“三村四化”建設,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培訓,消除了干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使干部對在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共識,堅定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5、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積累,加強農村集體固定資產管理。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重點在厲行節約,增加積累,難點在農村集體固定資產的管理。長久以來村集體只重投資不重管理,大部分固定資產盡管都采取了承包方式,但由于承包合同不規范,承包費偏低,折損補償責任不明確,承包者只管使用不顧集體固定資產的維護,發包者(村集體)也不計成本,不關心折損,不進行折舊提取,因此不幾年的時間,集體固定資產便沒有了使用價值,前期積累曇花一現,集體經濟前功盡棄。對集體固定資產的管理,各村都注重加強價值形態的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或者出售變現或者承包租賃。搞承包或租賃時,在要求承包租賃者維護好集體固定資產的同時,我鎮還建立了村集體固定資產折舊制度,每年從收取的承包費或租賃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折舊費,以保持固定資產的原價值形態,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 我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一是部分村“兩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駕馭經濟工作能力差;二是部分村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投資條件差;三是部分村沒有固定集體資產,沒有可支配使用的資源;四是部分村雖有山地農田和其他一些資源,但無開拓門路;五是部分村雖然辦了一些實業,但因管理不善,造成虧損,效益差;六是部分村辦項目剛起步,成效不大。七是部分村對集體資源管理不力,忽視對集體固定資產的管理。這些村發展集體經濟,仍然困難重重,從主觀上講,在于從村民到村干部都不太重視集體經濟,集體觀念、集體經濟意

識淡薄,甚至我們的鄉鎮干部有時也只強調村干部帶頭致富,而忽視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從客觀上講,在于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不善。 下步工作打算:為推動我鎮村級集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再上新臺階,我們將從解決制約發展集體經濟的根本問題入手,在下步工作中堅持做到:集體經濟發展的實現形式和當地實際相結合,加強集體資產的管理與搞活經營相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解決好村級不良債務相結合,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相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相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用創新化解困難,用發展解決問題。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走綜合開發之路;二是注重培養和發揮“經濟能人”的帶動效應;三是大膽嘗試,把現代企業制度引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四是強化村集體對土地資源的統籌管理;五是幫助困難村“體外造血”;六是清理不良債務。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第2篇

5月中旬,根據市委領導的指示,市農辦會同市農林局、財政局、國土局等部門,在去年年底調查10個鄉鎮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另外10鄉鎮街道和37個不同區域、不同集體經濟實力和不同發展模式的行政村,采取聽、問、看、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逐個進行實地摸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調查情況來看,廣大干部群眾能積極探索發展路子,推陳出新,確保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從調查情況看,近五年來,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苦苦扮演著“一級政府”的角色。

1.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從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體制來看,村委會屬于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不在政府財政預算之內,無固定的運作經費來源。從調查情況來看,村干部和聯防、保潔、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報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決支付。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到位,對確保村里工作人員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安全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錢辦事”的重要來源。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河道道路養護、綠化、合作醫療和各類創建等項目,雖然上級有部份的配套資金,但杯水車薪,還要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開支,確保了村級組織的運作和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

3.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稅費改革后,農戶農業生產支出越來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費用,但進行必要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必須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萬元左右,從而保證了農業的穩定生產。

4.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如**村、**村等集體經濟強村,在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明顯高于市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發展現狀:從2006年度農村經濟收益分配年報資料看(共列入**個村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萬元,與2005年的**萬元相比,增長**%;所有者權益**萬元,比2005年的**萬元相比,增長**%,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的局面。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萬元;當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補償)按村組分,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占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占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占31.67%;全市當年集體經濟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個,占村總數的33.81%,比2004年多1個,連續二年出現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減少的現象。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①村級經營收入9267萬元,占總收入的43.22%;②發包及上交收入3791萬元,占17.68%;③村投資收益445萬元,占2.08%;④其他經濟收入7937萬元,占37.02%。另外,各級的補助收入7250萬元,未計入總收入。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集體經濟總體上體現出北強南弱、近郊村優于遠郊村、平原優于山區的特點。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從統計數據來看,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比較突出。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占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占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占31.67%。如,**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費)達1588余萬元,而**村、***等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幾千元。

2.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后勁不足。區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業園區,通過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辦法,多渠道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靠自然資源的有限開發的村,隨著對生態自然要求的進一步控制,收入來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縮,增收后勁嚴重不足。

3.對上級政策補助的依賴性較為突出。2006年各種財政配套補助**萬元,村社均**萬元,依靠上級財政的補助,使村級組織勉強度日。同時,也使少數農村干部群眾產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艱苦奮斗、主動作為的優良傳統和思想意識日漸淡化,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村所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與當年實際收入相差甚遠的虛假情況。

4.鋼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級組織不堪重負。農村環衛長效保潔、治安聯防、農田設施、合作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各項創建活動等方面的鋼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級組織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集體經濟本身薄弱的村級組織來說,實在難釋重負。另外,部份農民群眾集體意識不強,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拖欠、拒交應交費用的現象滋生,無疑又給村級組織增添了不該有的負擔。

5.集體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關的物權回報。如,在農村飲用水、電網改造等方面的費用,都要由村級組織負擔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權和收益由水、電等相關部門所有,無形之中使村級資產化為烏有。

6.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得不到體現。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得不到體現。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費補償問題上,“分光用光”的現象相當普遍。一些村把城鎮建設、過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補償費、青苗費均一起分到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卻分文沒有收取。二是農村發展留用地政策受條件、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絕大多數村得不到享受。

7.村干部和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企業心存疑慮,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他們片面地認為,“村干部再回頭搞集體企業,一無精力、二無能力、三無財力,力不從心,不合時宜。”缺乏敢想敢做敢為的勇氣和魄力,喪失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機遇和主動權。

8.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起步難,面臨難以跨越的高門檻。近年來,各金融部門風險意識不斷加強,貸款審批權限上收,村級靠貸款創辦集體項目的難度加大,一些集體經濟薄弱村創辦集體經濟項目的門檻被抬高,與先進村的差距也隨之越拉越大。

9.部分村級債務沉重,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債務形成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如小水電、道路、標準廠房的貸款利息)、各類創建配資金的投入以及非生產性支出等。

10.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亟待加強。從調查情況看,全市兩位村主要領導文化年齡結構欠佳的狀況,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影響著村集體組織的決策能力,多數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更談不上魄力和膽略。甚至個別“問題”人員通過各種手段進入村班子,影響團結和工作的開展。

11.農經隊伍力量薄弱,與工作量不相適應。目前,我市各鄉鎮街道僅有1至2名專職(兼職)農經工作人員,日常工作量大、任務重、強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時常處在被動應付面上工作的狀態,根本顧不上指導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另外,農經工作人員在職稱評等方面也面臨著突出的制約因素,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切身利益。

(四)主要原因。

一是發展環境的差異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客觀原因。從調查情況看,凡臨近城鎮、集鎮、近郊的村莊,得益于優越區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較為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村集體經濟較為強壯,

一、

二、三產業健康發展,特別是

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位于山區、稻區的村,地處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觀念陳舊,級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是村級集體積累困難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村級集體積累是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和服務的物質基礎,是不斷增加農業投入和進行公益事業建設的重要保證。從情況調查來看,受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嚴格的用地政策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影響,我市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統”的局面消失,農民的應交款拖而不決,鋼性支出的不斷攀升,沖抵了積累,坐吃山空。

三是干部群眾思想認識上的差異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觀原因。我市完成村辦集體企業轉制,受此負面影響,各級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不重視。部分村干部怕麻煩受氣,不用心;農民群眾對村組織發展集體經濟不放心,對集體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只要權益、不要義務、不愿出錢出力、不聞不問的現象。這些思想認識上的差異性,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是部分村干部群眾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礙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步伐。從受調查的37個行政村情況來看,農民群眾對村級組織的要求以及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呼聲越來越高,不斷對村干部施加壓力,使村干部都抱著“別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對不起老百姓”的態度,不顧所在村的經濟承載能力,盲目跟風,舉債建設,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村級組織的負擔,也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一)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農村資源。

我市村莊分布在平原、半山區、山區,村與村之間條件千差萬別,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農村資源,把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個模式。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近郊和邊遠農村,應根據各村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干部農民素質等各方面實際,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優化結構,揚長避短。

王莊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王莊鎮各村居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千方百計引導農民增加收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基層組織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農村社會穩定,各項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總體來看,全鎮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普遍偏弱,“窮了集體,富了個人”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抓住機遇,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培育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全面推進我鎮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是擺在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為此,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鎮黨委組織人員對全鎮集體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我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我鎮共有15個村居,農業人口3.8萬人。2009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45萬元左右,村均3萬元,主要來源為村級轉移支付、村級辦公經費、對上爭取的項目資金、選派村專項資金及個別村的“三荒”承包租賃費用等。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后即乏力。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全鎮只有3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占村居總數的20%;3—5萬元的村有4個,占27%;3萬元以下的村8個,占53%。從整體上看,由于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村級辦公經費,增長點匱乏,后勁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

2、干部思想保守,觀念滯后,創新發展能力薄弱。個別村干部則存在小富則安、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缺乏艱苦奮斗和創新發展的精神,發展觀念滯后,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思路不多,積極性不高,導致村級集體經濟一直不能取得創新和發展。

3、村級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集體資產流失較為嚴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弱化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功能,該辦的事辦不了,所承擔的公共職能無法實現,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不足?,F在除了村委會等辦公場所,幾乎無其他可開發利用資源,導致發展村集體經濟已成為“無米之炊”。集體經濟薄弱降低了村干部在廣大農民心目中的威信,拉大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

三、 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1、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建設,為增強集體經濟提供組織保障。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注意從文化程度高、經營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在選配上一定要堅持標準,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和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不怕吃苦、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對村干部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

2、因地制宜,選準集體經濟發展的好路子。一要在資源利用上下功夫。發揮土地、水源、林木等自然資源優勢,挖掘經濟潛力,因地制宜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二要在資產經營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規劃的優勢,通過盤活閑置場地、閑置固定資產及流動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運作,實現資產增值。三要在產業服務上下功夫。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本地特色農業、土特產品等優勢,組建專業公司、加工企業等,采取“公司+農戶”、“協會+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有償服務,幫助農民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或辦不好的事情,以有償服務方式增加集體收入。四要在項目開發上下功夫。借助國家擴大內需及各項農業項目實施,引進項目開發,增加集體經營項目,擴大集體經營規模,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第3篇

近年來,安陽縣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管理,從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入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集體資源性資產實行源頭管理。對規劃內的集體土地、荒地開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報批程序,未經批準,不準占用。同時對集體資源性資產實行跟蹤管理。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負責對各村集體資產建立臺帳。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由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跟蹤核查,隨時進行記錄,年終填寫“資產年檢表”,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備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二是對開發、出租、出售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的,事先必須由村委會按“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的工作程序進行審議,同時,報鄉鎮“三資”代理中心備案,方可進行。

三是每年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摸底清查,將村集體資產進行摸底、登記(清償)、評估(核資),明確了村集體資產的分布、存量、結構及效益狀況,做到了心中有數,防止村集體資產被閑置、流失、侵占,確保了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是在處置資產時,通過公開招投標,規范運作程序,嚴把投標關,使村集體資產處置能在合理的招投標上進行公平競爭,產生了較高的中標額,保證了村集體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保護了群眾的利益。

五是加強集體資金管理,保證村級資金應收盡收。加強對大額資金使用、建設工程的決策、預算、招投標等方面審計監督。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發包、租賃、投資、資產處置等集體收入,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以及補助、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一事一議”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等,及時入賬核算,做到應收盡收。

但是,我們通過近年來的農經工作實踐發現,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出一些矛盾和問題,認真分析這些矛盾和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采取對策,有利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這些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的社會負擔日漸沉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發展和運行的過程中,其任務非常之大。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事項涉及的范圍非常廣,諸如道路施工與維修、垃圾回收與清理、水電建設與維護、社會治安、農民醫保、五保戶供養、低保供養等方面,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擔的負擔越來越大。同時,當前國家在對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項目建設以及社會事業支出時,改變了以往國家全額支付項目建設資金的政策,而是實行“財政出一點、村集體配套一點”的“兩點”政策。此類政策的實施更是無形之中加劇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負擔,這就要求農村企業組織必須適時地進行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的調整來實現資金的流轉,造成了原有經濟發展項目的滯后發展。

二是村級集體經濟出現負債現象。由于國家政策變動或經營管理不善都會造成集體經濟企業的虧損或倒閉,導致了村級集體經濟存在較多的債務。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收支缺口比較大,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收不抵支的現象。

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日漸變小。主要表現在:鄉鎮企業在進行產權制度變革時,農村集體經濟企業大多被變賣,逐漸退出了經營領域;國家和省市區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占用了大量的農村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和資本優勢的逐漸喪失,造成了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日益變??;為了實現農村經濟的總體發展,迎合新的招商引資企業經濟發展目標,相應地削弱或消除了原有的經濟增長點,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目前,國家對廣大農村實行的政策優惠和扶持具有較大的普遍性,這就決定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特殊性,要想真正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必須在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結合集體經濟的具體發展現狀,制定符合農村實際水平的發展策略。

一、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1.加強農村的領導組織建設

要嚴格選拔村支書和村主任等職位人選,發展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政治強、素質高的年輕人來擔任具體職務,有利于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同時,加強對農村領導班子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讓領導班子成員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的思想。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定期培訓,努力提高其集體經濟的經營能力。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和獎勵機制,將領導班子成員的業績與其收益進行直接掛鉤,以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對國家投向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要進行整合,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發展二、三產業,增強農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時,要加大對貧困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將經濟政策和行政拉力相結合,對其進行項目安排和資金傾斜,實現各個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階段的農村都能獲得較快的發展。

3.實行“一村一策”的發展模式

要將國家政策的普遍性與單個農村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相結合,實行“一村一策”的發展模式,結合每個農村的具體情況,充分挖掘其發揮集體經濟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發達村、較發達村和欠發達村實行不同的經濟推進步驟,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依靠自身發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創新

1.對集體存量資產進行盤活

對集體經營不善的資產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用和運作,實現集體存量資產的合理流動。通過對企業的經營產權進行向外租賃和承包,用租賃承包所得的資金投入農村的經濟建設,用于農村公益事業的建設,發展農村的基礎設施等;或通過租賃和拍賣實現集體資產由以實物為主向以價值形態為主的管理模式的轉變,進一步開發資產資源,在提高農村集體資金使用效益的同時,促進集體資產的滾動發展以及保值和增值。

2.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

圍繞特色農產品發展和交易市場,建立流通經營服務實體,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向產業化的發展。充分利用農村、城鎮的地理位置優勢,采取大戶帶頭、集體主導、攤販唱戲的多元化形式,建立專業的銷售市場。組建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與農民簽訂農作物產銷合同,實行產加銷一條龍服務模式,拓展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在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解決農民農產品銷路不暢的難題,實現農民增收。

3.積極進行招商引資

要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進外來資金,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資金支持和發展活力;同時,要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實現招商引資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可以通過多元參股的方式,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創辦一些運作活、機制新、上檔次的較大規模的二、三產業的發展項目,在更高層次上吸引外來資金。

4.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

要做到開源和節流并重,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對農村的賬務進行公示,實行財務、村務公開制度,實現透明化村務管理;減少村級干部用于辦公和接待的費用支出,實現對農村財務支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將開源和節流的具體措施應用到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中來?!?/p>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第4篇

摘要:湖北省恩施市系地處鄂西南山區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級貧困縣市。通過對該地實地調查研究,本文就貧困山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補齊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短板、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需要。為破解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專題調研組深入12個鄉(鎮、辦)、38個村、16個市直部門,采取面對面座談、走訪詢問、實地查看等方式對恩施市村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廣泛深入調查研究。

一、現狀分析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圍繞農村土地或生產資料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形成的經濟形態。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恩施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全國大多數鄉村一樣,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合作化至人民公社化時期。第二階段是從1982年“人民公社”改為“鄉、民族鄉”,農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三階段是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學習廣東南海集體土地股權制改革的“南海模式”到現在為創新發展時期,在繼續實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農村股份合作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創新型集體經濟組織。

近年來,恩施市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一)收入穩步增長

2016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592.95萬元,比2015年的2838.9萬元增長26.56%,比2014年的1861.8萬元增長92.98%。全市172個村中有村級集體經濟的村150 個,占行政村總數的87.21%,比2015年的122個增長22.95%,比2014年的97個增長54.64%。全市村級集體經濟5萬元以上的村97個,占全市村總數的56.4%,其中5至10萬元的村50個,10至30萬元的村24個,50萬元以上的村10個。

(二)增收途徑多樣

全市現有村辦集體企業的村32個,共有村辦集體企業41個,其中州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5個;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村172個,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社711個,其中村級直接創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村23個,聯辦、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村6個。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主要有五種。一是資產經營增收。通過盤活集體現有的閑置或低效使用的塘堰、水庫、門面、老舊校舍、生產加工場地、辦公樓等各類存量資產,采取村級自主經營、租賃等方式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二是資源開發增收。利用村域內土地、森林、水面、礦產、旅游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現代設施農業、林下經濟等產業,通過對外承包租賃、自主經營、折價入股分紅等方式獲得集體收益。太陽河鄉石林村將轄區石林、道路等作為10.4%的股份,每年村集體分紅3萬元。白楊坪麂子渡村引入旅游開發項目,利用集體土地、林地資源參股,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三是資本經營增收。利用閑置資金聯合創辦、投資參股經濟實體,實現集體資本經營收益。如舞陽壩耿家坪村利用補償資金修建商業綜合樓出租,每年可以獲得集體經濟收入190萬元。有的村直接將資金定期存入銀行獲取利息收入。四是興辦實體。創辦或聯辦村級、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村集體增收。恩施市龍鳳壩鎮龍鳳村從1988年開始興辦村級集體企業,現共有村級集體企業10家,其中租賃經營8家,自主經營2家,年村集體企業純收入100萬元,其中企業租賃經營收入40萬元。白果鄉龍潭壩村通過建設、管理村級水廠,每年可以獲得18萬元的收入。白果鄉瓦場壩村與白果鄉農友蚯蚓合作社聯合組建白果鄉瑞康藥材專業合作社,村占股份50%,返租農民土地種植瓜蔞200畝,當年村集體純收入可實現10萬元。五是有償服務增收。村級組織按照企業方便、村民實惠、村級增收的原則,積極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物業管理等,通過有償服務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龍鳳壩二坡村為轄區6家農業龍頭企業、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有償服務,年村集體收入7萬元。

(三)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搭建平臺。市以龍鳳鎮為試點,建立政府主導、民營投資、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鼓勵村集體和種養大戶對山林、土地連片成塊交易,規定山林交易量大于500畝、土地交易量大于300畝、流轉年限大于5年的,按50元/畝給予獎勵;鼓勵村以農業生產要素量化折股入社分紅,全面盤活村級集體資源資產,將資產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擴大集體經濟總量。二是資金支持。為破解“空殼村”村級經濟發展難題,市拿出財政和扶貧項目資金2000萬元支持集體經濟空殼村興辦光伏電站。目前,全市17個鄉(鎮、辦)完成了光伏發電項目試點申報、現場勘查和選址工作。三是部門幫扶。市委組織部負責統一協調,市直有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能職責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審批開設綠色通道,合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市共幫扶村級經濟項目20個,幫扶資金達7000多萬元。

(四)管理趨于規范

一是完善經營體制,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制度保障。按照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經濟合作社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產權制度創新,實現“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維護農民利益、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全市172個村全部建立村(社區)經濟聯合社。二是加強“三資”(資源、資產、資金)管理,確保村級資產保值增值。全面推行村賬鄉(鎮、辦)管,建立健全“三資”臺賬管理、租賃承包、集體資源開發招投標及村級重大事務“五議五公開”等制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完善,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水平逐步提高。三是嚴格民主監督。建立健全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從嚴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六角亭街道辦事處書院社區居委會組建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其5名成員均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

二、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模糊不清

突出表現有三種模糊認識。一是無用論。認為村支兩委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和工作經費均有上級財政補助,加之各級管得嚴,有錢不能隨便支,覺得沒有必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二是畏難論。特別是邊遠村和三資貧乏村的干部認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不暢,集體的土地和山林承包后,沒有預留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資源和空間,現在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三是失敗論,認為過去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多數村辦企業辦垮了,有的還留下了債務,現在搞會重蹈覆轍。

(二)發展差距明顯

一是經營規模小。目前,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全市仍有7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下,占村總數的43.6%,其中有14個村剛剛實現零的突破;還有村級經濟“空殼村”22個,占村總數的12.79%。二是收入不穩定。部分村單純依靠項目實施或為企業生產提供服務獲取“協調費”,收入極不穩定,一旦項目竣工或是企業停產,該類村又退回“空殼村”序列。

(三)資金瓶頸突出

多數“空殼村”和經濟薄弱村既無資源又無資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成為“無米之炊”,難以找到合適的發展項目。

(四)政策支持乏力

許多城中村、城郊村有建設用地和待置換用地,就是受用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的限制不能建造標準廠房或市場,集體經濟難以做大做強。

(五)隊伍素質偏低

從調研情況看,全市不少村支兩委班子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現代經營管理知識缺乏,觀念落后,創新能力弱。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流動日趨活躍,很多年富力強、懂經濟、有頭腦、有闖勁的人紛紛外出務工創業,優秀青年學生通過大專院校被輸送出去,回到農村的很少,人才匱乏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策建議

(一)理念創新,增強發展緊迫感

貧困山區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首先必須擺脫思想認識上的貧困,要進一步深化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認識,要深刻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脫貧攻堅、黨的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重大地位和作用,加快形成整體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

(二)路徑創新,拓展發展空間

一是大力開發農業資源。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型村級集體經濟。加強對耕地、山林、水面、山塘等自然資源的管理,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創辦資源性、開發性農業生產基地;依托自然風光、鄉土文化、生態資源等優勢,結合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走旅游農業、觀光農業、休閑體驗農業之路,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二是大力發展服務型經濟。三資貧乏村,可走反租倒包、招商引資之路,同時在產業服務上下功夫。圍繞本地特色農業、土特產品等優勢,組建專業公司、加工企業等,采取“公司+農戶”、“協會+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有償服務,以有償服務方式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大力發展物業型經濟。城中村和城鎮近郊村可將發展物業用房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項突破口。在城鎮、工商業功能區等區位條件較好的地段統籌建設標準工商業用房、農貿市場等二、三產集體經濟發展用房,產權(或股權)和收益歸村集體所有。四是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集體經濟。村級組織創辦或領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土地、資金服務等方式參股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借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三)服務創新,提升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能力

一是項目支持。結合各村資源和產業實際,謀劃推進和建設一批發展項目,確保在2019年前所有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建有一個年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的項目,并逐年有所增長。二是資金支持。大力推進金融互助合作社建設,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融資難題;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用房建設項目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依法辦理土地出讓的,其出讓金凈收益部分,全額返還給村。三是用地支持。征收村集體土地必須按規定落實村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對農村因搬遷、絕戶等未確權到戶的閑置土地,村集體應收回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資源儲備。對有留用地和建設用地的村,國土部門應以劃撥方式提供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規劃建設,用于商業、工業項目開發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四是配套服務支持。突出抓好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做到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全覆蓋,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實現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山地林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等農村資源商品化、財富化,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深化各級領導駐鄉(鎮、辦)聯村、市鄉(鎮、辦)兩級機關部門包村幫扶、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及“村企結對幫扶”等活動,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資金和項目等方面幫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四)管理創新,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一是強化“三資”管理。建立“三資”代理服務中心,推進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經?;?、規范化、制度化,確保村級集體“三資”安全。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突出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村集體工程建設項目制度、集體資產出讓出租(承包)招投標制度、村級財務審計制度。引導具備條件的村(社區)經濟合作社積極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并逐步創造條件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二是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嚴格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切實做到量入為出,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大力發展農村公益、扶貧濟困事業,不斷增強村集體自我保障和發展能力。三是擴大村級財務民主監督。建立健全集體治理結構,實行民主理財,規范村級財務公開,自覺接受集體成員和社會監督,發揮集體資產最佳效益。

(五)機制創新,強化制度保障

一是責任落實機制。各鄉鎮黨委、政府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負全面領導責任,鄉鎮長要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拿在手上親自抓。突出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領頭雁”,把創新能力強的干部選派到村任“第一書記”,將有創業技能和資本、有回鄉創業或擔任村干部意向的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擇優作為村黨組織后備干部人選,為農村“兩委”班子儲備優秀人才。二是工作協調機制。職能部門要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申報、土地審批、規劃設計、實地探勘、工程建設等提供指導和服務,確保項目盡早落地。三是政策激勵機制。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內容,特別是注重從制度上激發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Z].2016—12—26.

[2]侯長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N].人民日報,2011—10—29.

[3]何劍筠.發揮基層組織作用 促進村域經濟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2016(23).

村級集體經濟范文第5篇

為推進晉江市村 (社區) 集體經濟工作, 2013年以來晉江市采用市領導掛鉤幫扶、優化扶持政策、緊抓重點項目建設等多項措施, 涌現出一批村集體經濟創收項目亮點。同時, 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力度, 規范村級工程招投標工作,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 集體資產總量穩步增長。據統計, 2016年全市392個村 (社區) 集體經濟收入總額為22 622.56萬元, 比上年增加2 466.66萬元;村均村財收入57.71萬元, 比上年增加6.16萬元, 比增11.95%;人均村財收入203.62元, 比上年增加20.81元, 比增11.38%。村集體經營收入9 374.02萬元, 村均村財收入23.91萬元, 比上年增加1.41萬元, 比增2.27%。

晉江市村集體組織經濟發展實現穩步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1.1 推行“盤活存量”模式, 實現集體“三資”增值

鼓勵村級設立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 負責開發自然景觀、歷史遺址、民俗文化等旅游資源, 實施舊村址、舊校舍、舊廠房等“三舊”改造并對外租賃, 盤活長期閑置或低效使用存量公產, 提升現有集體“三資”的利用率、收益率, 實現保值增值。比如, 金井鎮圍頭村開發海灣沙灘和戰地遺址, 盤活近20hm2閑置土地用于景區建設和店面租賃, 成功創建國家3A景區, 年接待人數從2007年的5萬人次躍升到2017年的45萬人次, 每年村財增加收入100多萬元。近年來, 全市累計清理盤活集體閑置“三資”35宗, 其中已有10個村整理盤活10宗, 平均每宗可增加村財政收入5萬多元。

1.2 推行“配套服務”模式, 發揮區位產業優勢

以發展村級物業經濟為主攻方向, 鼓勵村 (社區) 開發邊角地塊, 提供企業生產性服務和居民生活性服務, 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政府按建筑面積100元/m2給予補助。比如, 西園街道嶼頭社區建設18棟物流倉庫和2棟職工公寓, 面積8萬多m2, 年租金250多萬元。近年來, 全市共新建村級服務配套項目35個, 總建筑面積近14.35萬m2, 年可增收村財510多萬元。

1.3 推行“村企合作”模式, 挖掘商業開發潛能

發揮民營企業優勢, 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 出臺捐贈稅前列支、免收相關規費、優先發放信貸等鼓勵政策, 通過產業帶動、公益捐助、合作建設、勞務協作等形式, 挖掘商業開發潛能和村級集體經濟新增長點, 破解普遍存在的資金、人員不足等難題。比如, 紫帽鎮紫湖村引進大森制衣公司, 投資3 000萬元, 整理土地6hm2, 其中2hm2用于實施舊村改造和興建村級物業, 其余用于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和員工公寓, 每年實現集體創收70多萬元。目前, 全市累計有59個村 (社區) 與104家企業結對, 投資金額8.21億元。

1.4 推行“產權置換”模式, 實現城市改造溢價

利用近年來大規模城市更新改造和征地拆遷的契機, 規定被征用集體土地所獲土地補償須提取30%以上作為集體積累金, 不分光、吃光, 引導村集體將被征用的辦公樓等集體物業置換成商業店面、住宅, 留足集體資產, 放大城市改造溢價。比如, 池店鎮華洲村在城市改造中被征收集體店面1 000m2, 住宅4 500m2, 分別估價7 500元/m2、1 500元/m2,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按民主決策程序決定進行等面積產權置換, 建成安置后店面價格15 000元/m2, 住宅3 800元/m2, 集體資產增值1 669萬元, 全部出租后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100多萬元。近三年, 全市有21個村 (社區) 在征地拆遷中置換集體物業約3.5萬平方米, 實現資產增值7 500多萬元, 預計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970多萬元。

2 晉江市村集體組織經濟發展困難的原因

雖然晉江市2016年村財平均收入比上年略有上升, 但受到項目落地時間長、村集體建設資金籌措困難和村級換屆選舉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依然困難, 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主要有以下一個方面。

2.1 項目生成難

盡管實施了“一村居一項目”工程, 但普通存在村級集體創收項目建設周期長, 而村 (社區) 干部一屆任期才三年, 有的在項目未建成收益時已離任, 造成大部分村 (社區) 主干更側重興建基礎設施、文體活動中心等周期短、成效快的公益項目, 導致一些村 (社區) 對集體資產資源的經營管理普遍缺乏中長期規劃;另一方面, 一些村 (社區) 主干雖然有較強的發展集體經濟意愿, 但所在村 (社區) 既沒有產業基礎, 又缺乏區位優勢、資源優勢, 找不出、找不準可以投資發展的項目。

2.2 集體資金少

雖然明確規定在城市改造和市政建設中被征遷集體資產的產權置換比例, 為集體經濟發展預留空間。但涉及區域改造的村 (社區) 集體資產除一些經營性店面選擇產權置換外, 其他基本上選擇貨幣補償, 多數村 (社區) 仍將改造補償給集體的資金按戶或按人分發。

2.3 建設資金籌措困難

大部分村 (社區) 村財收入比較少, 有好的項目但資金投入也大, 多數群眾認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村干部的事情, 群眾更愿意將資金捐在公益事業項目, 涉及經營性項目的資金籌集比較難。

2.4 項目實施難

村集體經濟創收項目歸根結底需依托地理優勢、產業優勢、人文環境盤活有限的土地和資源, 部分村 (社區) 對創收項目期望值過高, 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夠深入, 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存在與城鎮建設規劃沖突、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等問題無法落地。2015年42個村 (社區) 策劃生成集體創收項目49個, 經驗收通過的只有8個村 (社區) 、8個項目, 兌付補助資金258.78萬元, 遠遠低于預期和年度計劃。

2.5 手續辦理難

雖然專門制定和優化了項目用地預審和手續報批流程是, 但大部分村 (社區) 因缺乏專門業務骨干, 仍普遍反映手續辦理難。另外, 許多創收項目涉及商業或工業用地均須履行招拍掛程序, 而前期需繳納的各項費用, 項目村 (社區) 大多無力承擔。

3 對晉江市村集體組織經濟發展的工作建議

3.1 以發展村集體物業為重點

鑒于產業投資風險較大, 加上村財管理涉及不同利益群體,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向應選擇風險小、見效快、收益長, 且不受村級干部換屆更替影響的物業投資項目。以政府為主導, 盤活村級集體土地, 推動村級以農民土地、集資入股, 統一發展建設通用廠房、綜合市場、外口公寓、廉租房等股份化項目, 讓群眾直接受益, 實現開發建設和農民增收以及農村發展的互惠多贏。

3.2 加快探索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

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等形式推行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允許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 與其他投資者共同興辦企業或開展物業經營, 獲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體經濟薄弱村到鎮街中心區發展集體經濟, 從非農建設用地指標中, 安排一部分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專用指標, 給集體經濟薄弱村0.1~0.2hm2的非農建設用地指標, 并以最低價位在區位較好的鎮街規劃區內落實地塊建設工商用房, 以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

3.3 強化資金監管

鎮 (街道) 要采取綜合措施, 切實加大村 (社區) 財務的審核力度, 依法依規對資金收支進行復核、審核, 特別對村 (社區) 拆遷補償取得的資金, 要嚴格村 (社區) 執行相關財務管理制度, 開源節流, 合理使用, 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3.4 出臺扶持政策

2013年以來, 晉江市出臺了集體經濟扶持系列政策, 從操作情況來看, 要推進項目實施, 還存在一定難度, 主要是晉江市一級政策文件, 項目用地手續精簡, 缺乏法律支撐依據, 而用地和規劃手續報批需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規規定, 很多發展項目需經省級國土和住建部門審定;另從廣東、江蘇、浙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經驗, 省一級對于扶持發展集體經濟都有出臺專項優惠政策, 便于縣級市操作。為此, 建議省農業、國土、住建、財政、人行等部門探索出臺扶持政策, 減輕村級在用地、用林等報批方面的規費, 在村級集體資產抵押擔保等領域給予政策支持。

3.5 嚴格控制不良債務

全市村集體債務總額為25.64億元, 比上年增加1.25億元, 比增5.13%;村均負債654.08萬元, 比上年增加30.30萬元。為此, 應充分引起重視, 注意控制新增債務、分析化解原有債務。一是加強債務的清理和控制。本著多方籌措、量力而行的原則, 以發展集體經濟創收項目為主, 建設公益事業為輔, 嚴禁超負荷舉債, 產生不穩定因素;二是分類清理債務。對于歷年來累積的債務, 要分清類別, 確屬公地的征地補償款, 履行民主決策和公示程序, 及時清理;對于不良債務, 要采取綜合措施化解, 嚴禁產生新的不良債務。

發展村 (社區) 集體經濟工作需要村 (社區) 主干的主動策劃, 市鎮 (街道) 業務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和協調溝通, 切實幫助解決項目實施困難, 助推項目實施, 完成項目建設, 逐步增強村 (社區) 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敘述晉江市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獲得的啟示, 對晉江市發展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以此指導晉江市村 (社區) 走出集體經濟發展困境, 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上一篇:校園安全下一篇:城市低保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