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勸學教案范文

2023-04-20

勸學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電教方式:多媒體 教時安排:1 課時 教學過程: 基 本 內 容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6、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不可不學(必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四、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布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炭?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課后紀要

勸學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電教方式:多媒體 教時安排:1 課時 教學過程: 基 本 內 容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6、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不可不學(必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四、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布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炭?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課后紀要

勸學教案范文第3篇

知識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2、 準確翻譯、研討理解內容及作者思想。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讀出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2、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2 、品味魯肅、呂蒙的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方法:

閱讀、啟發——合作探究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

二、背景簡介

1、提問:《孫權勸學》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有誰能談一談有關《資治通鑒》的知識嗎?

(指名介紹)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2、教師明確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及相關資料。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3)、簡介文中的三個人物(多媒體)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魯肅:學識淵博,孫權的謀士。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讀準字音 (多媒體顯示需注意讀音的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熟悉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3、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概括課文情節,初步感知內容(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五、翻譯課文,強調重點字詞及句子。

(一)、重點字詞解釋。

1、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2、今:現在。

3、涂:同“途”。當涂,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4、辭:推托。

5、務:事務。

6、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書。

7、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F指學位的一個等級。

8、涉獵:粗略地閱讀。獵,本意獵取,本文為閱讀。

9、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0、乃:于是,就。

11、及:到了…的時候。

12、過:到。

13、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14、非復:不再是。

15、更:更新。

16、見事:認清事情。

17、但:只。

18、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誰,若:比得上。

19、就:從事。 20、遂:于是,就。

21、何:為什么。

22、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于“而已”、“罷了”。

23、始:開始。

24、與:和。

25、論:討論。

26、議:評議。

27、大:非常,十分。

28、驚:驚奇。

29、今:現在。 30、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1、復:再。

32、即:就。

33、拜:拜見。

34、待:等待。

35、當:掌管。

36、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37、更:重新。

38、耳:罷了。表限制語氣。

39、邪:嗎。表反問語氣。 40、乎:啊。表感嘆語氣。

(二)、重點語句

1、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蒙以軍中務多辭)翻譯: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忙為借口推辭了。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翻譯:我難道是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

3、卿言多務,孰若孤?翻譯:你說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六、課堂小結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贊嘆,遂與之“結友”的佳話,說明了學習對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

一、二 并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背誦情況。

二、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1、孫權勸呂蒙讀書的原因是什么?答: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最初呂蒙推辭的理由是什么?答: 軍中多務

3、孫權給呂蒙提供的讀書的目的是什么?答: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4、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學?答: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5、呂蒙讀書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6、魯肅為何與呂蒙結友?答:被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

7、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三、古今異義字

更 古:重新。 今:更加,越發

但 【但當涉獵】 古:只 今: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 古:語氣詞,譯為“罷了” .今:耳朵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當時專管傳授經學的學官 今:求學的高學位。

見 古:知道 .今:看見

四、人物性格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呂蒙: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慧眼識人。

五、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11)與方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六、本文成語

【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緟窍掳⒚伞勘扔魅藢W識尚淺。

七、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挺立在時代的潮頭。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八、布置作業

孫權好學 如果你的同學不愛讀書,你能不能學習孫權的勸導方法勸導別人從學習態度 上重視學習善勸:

呢?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語重心長 言辭懇切

板書設計:

不可不學(必要性——嚴格要求,殷切希望。)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以身作則,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知錯就改 虛心好學,豪爽的武將風度。才略大有長進。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魯肅敬才、愛才。 側面表現呂蒙才略進步驚人。 教學反思:

勸學教案范文第4篇

教學目標:

1、 了解荀況及其主張。

2、 了解本文的條理性及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明白、生動的寫法。

3、 了解荀況對于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不懈的道理。

4、 理解幾個文言虛詞和通假字的用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第

一、三兩自然段的教學。

2、 難點: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為論據。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 導入:

1、新課導入:同學們,也許我們有的同學不能真正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也許我們有的同學整天或冥思苦 想,或埋頭看書,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學習荀子的《勸學》,它將告 訴我們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鑒。

2、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 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 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 ”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 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二、 課文賞析

1、 師范讀課文。

2、 生自由朗讀,掃清字音障礙。

3、 生齊讀課文,師點撥指導。

4、 生借助注釋工具書梳理課文。

5、 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停止,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于(從)藍,而(卻)青于(比)藍;冰,水為(凝成)之,而(卻)寒(冷)于(比水。(也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為(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 。雖有(又)槁暴(曬干),不復(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 。(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習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省(檢查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可以已”。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三個側面證明只要善于學習,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 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吾嘗(曾經)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比,強調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 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借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于(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善 于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善于利用處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松。

第4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于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 神明自得(自然獲得),圣心(圣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學習要靠積 累,并引出結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了“圣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 、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舍。鍥(刻)而舍(放 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 。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 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舍”,最后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一步證明“學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廢。

6、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于,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后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 ”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于,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知明而行無過矣。(而,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而,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而,連詞,表轉折,相當于“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而,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于是”。)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 (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通假字)

7、 學生討論,老師引導歸納文章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 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 ;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 “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 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

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 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勸學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后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后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涂---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了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了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后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為什么看清事物這么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相關內容。

上一篇:人生哲理下一篇:秋天來了

熱門文章

勸學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