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

2024-03-08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第1篇

留白,又叫布白、補白,最先來源于繪畫與書法等。運用它,主要是為了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留白留得好,就會讓人更加得其玄機,就能令人的思路走得更遠。人的思想、思路、思維漸行漸遠,便會產生出更在夕陽邊、意在青山外的效能。

富有機要的留白運用在語文教學(初高中語文教學)中,效果明顯,留白,運用于寫作教學里、在文章寫作中,是一種謀篇布局的藝術。由此來反推一下小范圍的初中語文教學,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留白想像,留給無限回味的空間。留白想像時,學生會想像,教師給思考的空間和余地,會思索的學生即會對留白的材料有不斷再造的能力。雖然,有時這種再造獨具著粗淺、稚嫩的味道或影子,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去靈動地開拓、有機地想像;留白想像時,有時還會帶上聯想,將留白演繹到精妙絕倫、美輪美奐。就拿龜兔賽跑來說吧,學生們通過再創造,寫出了龜兔相互協作同時到達終點的文章,寫出了龜兔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各自運用信息技術給自身的賽跑助力的,寫出了烏龜為自己做了不少克隆龜,放在每個拐角及終點處的……這些想像,結合著時代特點,均是做到了把文章寫得繪聲繪色。如是可見,學生們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豐富多彩的。他們的想像,那是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留白結尾,留給無盡思索的余地。留白結尾,作者的技巧各有不同。但這并不影響到留白,還是會或多或少地給留白留下發揮的空間等。不少結尾處,會有省略號這一標點符號作為標志。 還有的,就是雖然沒有省略號,可是,有著大于或等于省略號的“玄機”。如,魯迅的《孔乙已》一文,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边@種留白式結局,予人以廣闊無垠的想像空間。這樣,雖然故事是戛然而止,但是文意、文脈并沒有斷,顯然,情節還是“暗中”地延伸與行進,文章的整個思路仍然是順暢無比的。此種留白式的結局,可以是悲劇式的,也可以是戲劇化的,如,《麥琪的禮物》一文,結尾處戛然而止,悲中含有喜,將人間至真至美的愛有力地拓展了出來,抒發得如此酣暢淋漓。這樣的留白式結尾,一定會令人感動、讓人回味、使人思考,這樣的留白,一定會留給人更多的可自由馳騁的“白”,讓人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與余地。

留白暫停,留給具細填補的故事。留白暫停,時刻會給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留白暫停,不時會予人以含蓄雋永、余味無窮之效。其中的填補故事,有時,需要的正是文化積淀、意境積累、底蘊積聚的過程。這一個過程,就在平時。所以,欲要填補出好故事來,工夫在課外,工夫在平素。如,投筆從戎、封狼居胥等歷史故事,需要我們去填補的正是故事之中所傳遞的凜然正氣。這股正氣,就是我們需要填補到學習過程之間的“正能量”。又,暫停不是一直停止,它需要的是暫時的停歇,以讓后文有更大更多延續的機會。顯然,這是一種延展,給人以震撼的可能,予人以創造的先機……《小桔燈》里王春林的故事,便是一例。大家都好了,王春林也回來了,與小姑娘以及她的母親相聚了;王春林為了協助革命工作犧牲了;王春林的精神不僅給了小姑娘以信念,而且還給了我以信念。等等。顯然,這些留白給了文章以靜美,這些填補的故事給了學生自我及教師以精彩??梢?,這會兒的留白不是真的停,而是確確切切的暫停,是為了進三步而退一步的停,是一種有意而確實的暫停,是一種“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等待、期盼、守望后的無盡發端。

留白衍生,留給有力延伸的可能。這樣做,留給延伸的可能是極大的。讓文本的空白多了可塑性、更有了延展性。事實上,留白,本來就可以開拓思路。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大可以借助課文文本去切實地加以展開。這時,留白會留下與文章前后內容的互補功能。開啟了這樣的功能,雖然沒有刻意的印痕與模式,但是卻給了我們的思考以縱深性、層遞式,使我們的思維及思索產生螺旋式上升,從而讓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等走向了深入、獲得了升華。既然如此,我們便可以對留白的妙處作這樣的詮釋:留白帶來的思路的縱橫開闔,一如太湖石之有“漏”境。這一“漏”境,意在留白,將美妙的“漏”景生發開來。顯然,這時,“漏”境也對“漏”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那就是:補白相機;疏密相間;動靜相宜。誰說不是這樣呢?文章的留白帶給我們的或許正是這樣的“先機”。因之,有時留下留白不補白,倒是更能夠引領著師生走向教學智慧的最深處。理由很簡單,此處的留白會給人無盡的思考與不斷的思考。只要能夠真正思考起來,師生間教與學的思路導流之水就會滾滾而來。同樣,留白還可以帶來的是思路的拓展。在延伸、延展與大力開拓的情形之下,留白時就會讓人主動地調動聯想與想像。這樣,在聯想的飛馳下,在想像的被驅遣中,達到的便是無勝于有的效果。大抵這個原因,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非常相仿,極為相似,同有異曲同工之妙。怪不得梭羅早就這樣說過,“只有心靈與自然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笨梢?,回歸想像、回歸心靈、回歸自然等對留白時的想像有多重要。例如,不少文章里的次要人物,不少文章里的多余人(包括零余人、零余者)形象,就真的不可或缺。恰恰正是他們的存在,才讓文章意趣橫生。這時,文章里便更有了留白可能,更多了留白的外延。在解讀這些文章時,要知曉與明白,此類文章里的諸多留白處,自有內涵在。故而,言簡意賅的留白,從全文來看,也與作者的風格結合起來看,筆者覺得,它是一種有效的生成,將帶領讀者的思路向著有益那方前行。如是,自然是會讓原來的作品更有張力及震撼力的。

留白,可以生成智慧。留白是一種智慧。語文教學全過程里,教師適當留白,既是一種教學智慧的完美體現,又是教學實效的一味有益的添加劑,有時,就是在無形之中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教學時的留白做得好,就真正可以消除教師的一味灌輸,就真正可以消解填鴨式教育,就真正可以減輕學生因教師滿堂灌而帶來的消化不良之苦惱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學中,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1)若如瑟夫也想像成不給叔叔于勒小費的勢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將來會如何?這樣的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到底怎么了?(2)窮于勒富有了,再回家鄉看“親人”,他會認誰是真正的親人。事實上,文章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結局與結論——若瑟夫給了叔叔于勒十個銅子的小費。然而,讓學生在學習文章之后,再生兩個疑問,學生的智慧,相信它們即會被教師的智慧點撥真正地予以點亮,相信它們即會在教師的引導下越走越遠、越來越結實。是啊,有時教學文本的時候,既要有度又要適當放開,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定然,留白之后,有時智慧會被學生在充分思考下意想不到地生成。僅舉一例。教學《皇帝的新裝》后,學生們看了葉圣陶先生的結尾續寫之后,覺得很有道理。課后,他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認為這樣的結尾及結局,他們也可以來試上一試。后來,在小組合作談論后,他們探究出了如下的一些結局:(1)沒穿新裝的皇帝被趕下了臺,小孩子做了國王;(2)小孩子的爸爸受到了獎賞;(3)兩個騙子被抓了回來;(4)兩個老大臣依次被追責砍了頭;(5)小孩子被沒穿新裝的皇帝派人連夜砍殺了;(6)兩個織布機被放進了警示博物館……定然,這樣的留白后的意蘊生成,對于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很有意義。因為,在思維被激活的同時,亦生成了無窮而有益的智慧。

對于留白,語文教師可以這樣做——守望留白,以無當有,效果鮮明;以留白為線,探索嘗試,堅持不懈,生發鮮亮;做好留白與講授的結合,全程監控,落落大方,靈動自如。

綜上,我們有理由這么說,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管中窺豹,足見一斑。

(吳月娟 江蘇省蘇州文昌實驗中學校 215151)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培育核心素養”成為當今基礎教育界熱議的話題,這意味著課堂教學正在從傳授符號性知識向涵養課堂文化的轉變。針對目前思政課堂文化缺失的非生態教學現象,我們有必要探索高中思政課教學文化涵養的構建策略,追尋教學的文化意蘊。

【關鍵詞】素養培育;思政課教學;文化涵養

自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來,“培育核心素養”便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流趨勢。在這個素養培育的時代,如何讓課堂教學更有文化涵養,是教師共同的價值追求。正如葉瀾教授提醒:“在一個充斥技術資源和誘惑的時代,我們十分需要在技術工具面前的清醒?!庇形幕B的課堂,應關照四個緊密聯系的維度,即:有文化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有文化的課堂是基于學生需要的課堂;有文化的課堂是兼顧效率和意義的課堂;有文化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課堂。課堂教學如果失去了文化,只能是知識的位移、技能的訓練和應試的準備。

一、高中思政課教學文化缺失的現象解讀

【教學片斷一】

教學的霸權與學生自主性的缺失。某次常規教學聽課,主題是高中政治必修4模塊《認識運動,把握規律》。課上授課教師用視頻導入新課,直接告訴學生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再通過列舉兩三個實例說明事物運動的規律性,緊接著采用題目鞏固的方法明確考點和易錯點,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表見解,授課教師已經一氣呵成把答案告訴了學生。這種教學霸權是缺乏文化涵養的課堂的典型特征之一。

【解讀教學片斷一】

上述課例中,教師主要采取了“滿堂灌”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不僅主導了整個課堂,還反客為主成了課堂的主人。有文化涵養的教學,是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教師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教學為學生,而不是單純追求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的完成。只有當教師真正理解“生本課堂”的理念,并且能夠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有效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是具有文化涵養的,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

【教學片斷二】

教學的粗放與新課程理念的背離。某次聽課,課題是《經濟生活》中的一框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授課老師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依次為學生解讀了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消費心理的概念和特征,又通過教材的事例告訴學生做理智的消費者應遵循的四個原則,最后授課教師通過當堂訓練和背誦的方式來完成這一框題的教學任務。

【解讀教學片斷二】

有文化涵養的教學應是有據可循的生命教學,這里的依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這是教師進行教學預設和實施教學的根本出發點;二是學生認知結構特點和完成知識轉化的規律,這是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該堂課授課教師按部就班教學,表面上教學過程是扎實的,實際上卻沒有抓住本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點,教學成了只局限于教材編排順序而忽視學生實際需要的盲目灌輸,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背離的教學非生態現象。

【教學片斷三】

知識的表層與學習意義感的流失。一次隨堂聽課,課題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授課教師搜集了大量圖片,包括歡騰的中華世紀壇、油畫《延安火炬》、神舟飛船登月等,以示我國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越燃越旺。隨后帶著學生劃出了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并讓學生試著背誦和默寫。最后授課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總結了如何鑄牢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四點方法,然后加以記憶。

【解讀教學片段三】

有文化涵養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對課本知識的簡單占有,而是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重新建構基礎上的意義轉化,這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段幕睢分兄R點較多、重點較散,但各知識點中存在著緊密的邏輯聯系,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多的增加情感體驗。而上述教學片斷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在“劃條條”“背綱綱”,完全沒有建構知識、升華情感和生成意義的機會,這種沒有回歸生命體驗的課堂顯然是“沒文化”“非生態”的。

【教學片段四】

關系的對立與課堂生命場的匱乏。一次常規聽課,是高三的試卷講評課。授課教師讓學生先對照書本訂正試卷然后開始講解。選擇題的講解,教師只讓幾個學生提出不懂的題目,然后對其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其余學生的疑問。在隨后的材料分析題講解過程中,教師將得滿分的學生的答案和得分較低的學生的答案一同展示在多媒體上,并對給出較差答案的學生進行了嚴厲批評。

【解讀教學片斷四】

“非生態”“沒文化涵養”的教學,體現在師生關系上是不尊重和不平等,教師對學生不理解和不理會。上述課例中,授課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帶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在課堂上過多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打擊學困生,給學生內心帶來無形的傷害。對立的師生關系不僅無法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也難以促進學生的提升與發展。有文化涵養的教學是“師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在提升學生生命品質的同時也提升著教師的生命品質?!?/p>

二、高中思政課教學文化涵養的構建策略

提高高中思政課教學的文化涵養需要教師有深度的文化自覺。教師不僅需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質量觀,還需要更新教學理念?!罢n堂教學最終目標瞄準的不僅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應是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幸福成長。堅持“以生為本”,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狀態或者心智發展為主要課堂樣態,師生間‘教’與‘學’關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學生轉移?!?/p>

1. 目中有人,彰顯學生學習的自我感

自我感是指學生在深入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對自我的認知和覺悟,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反思自己,在學習中認識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素養。

提高課堂教學的文化涵養,一是強調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生觀,做到目中有人。教師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催生課堂的生命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功能是引導、啟發、推動,而學生則是掌握、運用、創造。有文化的教學也絕不僅僅關注成績好的學生,目中有人,是指教育者眼中有全體的學生,正如偉大的教育家贊可夫所說:“使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這道出了有文化課堂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課堂不應僅是好學生的學習場所,而應是所有學生共同成長的樂園。

二是強調教師要采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僅僅是指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教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建立起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升華符號性知識,產生自我的知覺,并建構具有自我意識的新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教授教材知識作為必要的目標,更應該著眼于學生的自我成長,著眼于學生自我價值感的提高。教學只有從理論知識回歸到學生自我,才能建立起知識與自我的內在意義聯結,才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

2. 心中有數,增強學生學習的效能感

有文化涵養的教學是基于學生需要的教學。教學做到心中有數,便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依據學生的真正需要和期盼來組織教學;能夠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來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思維能力;能夠在課堂上把教材知識轉化為學識和智慧,把教材理念轉化為自覺的道德素養,使學生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學習的成就體驗,提高學習的效能感。

有文化涵養的教學還是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課堂教學的設計不是依據教材的內容結構,而是依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認知、行為發展規律。單純的符號性知識的掌握只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覺探尋知識的本質,在自我建構的基礎上內化知識,并通過日常生活體驗,使習得性知識外化為行為習慣,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發展的思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知識的轉化過程是漫長的,需要教師緊緊依據學生的心理結構和行為規律,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學習體驗和生活體驗。

3. 手中有法,實現學生學習的意義感

有文化涵養的教學是講方法的,不僅要求教學理念的深層理解與革新,更要求通過課堂的深度教學實現學生學習的意義感。

精選課堂活動,是實現深度有效教學的基本環節。如今的政治課堂大多追求教學形式的轉變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導致課堂看似熱鬧實則缺少生命活力、看似豐富卻缺乏意義體驗,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樹立、生命意義生成等問題甚至被置于教學的對立面。有學者感嘆道:“總是停留于把玩改變教學技術層面的伎倆,該顯得多么的蒼白乏力啊?!币虼?,課堂教學采用何種形式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意義的建構,則需要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靈活的課堂把控能力。但須注意的是,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最終都應回歸到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上來,通過精致生態的課堂讓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享受學習過程、熱愛學習生活,并對此產生一種積極的意義感悟。

適當教學留白,是促進學生自我反思的課堂藝術。一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由淺入深的過程,從他處所得的間接性經驗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反思和總結是很難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的,為此,教師既要優化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反思機會;又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規律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主動建構知識意義。教師只有懂得“授人以漁”,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和素養。

4. 課堂有愛,提升師生生命的成長感

有文化涵養的課堂是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只有有文化的課堂才可能涵養出有文化的學生,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要提高專業能力素養,可以說,對自身有文化修養要求的教師是成就有文化涵養的課堂教學的關鍵。

“德乃師之魂”,教師身上承載著幫助學生樹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行,提升能力素養的使命。教師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自覺的意識約束行為,用真誠的態度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提高道德素質,從而于無聲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另外,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是促成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有文化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充分把握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靈活運用教學技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并建構自我意義,這是教師專業素養厚積薄發的過程。因此,教師首先要夯實專業知識基礎,堅持學習理論知識;其次要不斷打磨教學技能,勤做教學科研,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尋求進步。

文化的深度不一定是課堂,但課堂的深度必然體現一定的文化涵養,這種內在涵養來自于教師的教學信仰和教學智慧。沒有文化涵養,教學就失去了生命附加值,成了靈魂缺席的表演。只有充分注重人文性、方法論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把握學生接受知識的可持續化發展規律,將素養的提升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一部分,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課堂有愛,才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的樊籬,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文化涵養。

參考文獻:

[1] 葉瀾.課堂教學過程再認識:功夫重在論外[J].課程·教材·教法,2013(5).

[2] 貢和法.與生命對話[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3).

[3] 貢和法.教學轉型,應基于核心素養[J].新課程研究,2015(9).

[4] 贊可夫著,杜殿坤等譯.教學與發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 郭元祥.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12).

(編輯:胡 璐)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第3篇

中國畫中的“留白”, 是要求藝術與審美恰如其分的融合, 才能讓作品達到虛實相稱, 相生的一種境界?!懂嬻堋分姓Z:“虛實相生, 無畫處皆成妙境。”郭熙在他的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山欲高, 盡出則不高, 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 盡出則不遠, 掩映斷其派則遠矣。”如此“高”與“遠”之境, 應該通過留白的手法來在畫面中實現。畫中之白處, 自讓人有身臨山水之間之感。由此可見, 留白于山水畫的重要性。當然這種審美性與藝術性于人物畫和花鳥畫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國畫的平面的空間中, 自古至今的畫家們從不吝嗇于在畫面的留白上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妙思來達到所追求的畫面效果, 使畫面更具有層次感, 使墨色更具豐富感。在或精心設計或隨性而為的留白設計中, 使畫作在留白中達到無境之境的畫面效果。從本質上使人在虛實相生主體與客體中因循心理的審美規律, 求得藝術性與審美性的完美統一。說起留白不免能讓人想起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是個極善于在畫面上留白的。朱耷的畫作通過大面積的留白達到構圖上的蒼涼清冷。這些都離不開八大山人的個性和受禪宗的影響。八大山人的性格狂狷任性, 其畫作通過大面積的留白達到了渾樸明朗的藝術效果。禪宗也是影響八大山人畫作大面積留白的一個重要因素, 禪宗主張物質無常永恒, 而八大山人這樣的留白方式正是將空白和墨色恰好的結合, 達到超越有限進入無限的心性追求, 這也與禪宗的主張不謀而合。自從學習國畫以來, 我也觀賞過一些近現代的名家精品, 他們作畫不拘泥于前人既定的規矩, 勇于突破創新, 開拓更加符合時代的國畫技法。像李可染先生在山水畫方面, 他主張“可貴者膽, 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 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 從有到無, 即從單純到豐富, 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在素描方面, 李可染認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 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準確地反映客觀形象。形象描繪的準確性, 以及體面、明暗、光線的科學道理, 對中國畫的發展只有好處, 絕無壞處。以及德國大詩人歌德主張:“我們不應把畫家的筆墨或詩人的語言看得太死太狹窄。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造出來的, 我們也要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

二、中國畫的生活空間和文化底蘊

中國畫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空間和文化底蘊, 有自己的特色, 和深遠的歷史, 而“留白”就是中國畫明顯的特色之一, 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一時期的“錯彩鏤金”就是證明;到了六朝時期“出水芙蓉圖”標志“留白”技法逐漸形成。從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的“白畫”可以了解到它發展于唐代。對于作品上有意識的“留白”并對其有深入探討時在宋代, 這些時期是中國畫“留白”的繁榮階段。如趙佶的《池塘晚秋圖》, 馬麟的《層疊并綃圖》, 以及北宋文同的《墨竹圖》等等……畫面留白是中國畫獨特的表現手法, 不需要筆墨的暈染, 讓它與筆墨互相滲透, 相輔相成, 產生極富中國藝術特色的畫面效果。中國畫觀察的方法不是追求物象的完整,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被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內在精神和主觀情緒, 大多情況下作者都會把眼前的物象加以取舍或是突出或是夸張, 讓畫面在似與不似之間, 給觀賞者留有想象的空間, 在構圖合理并且完整的情況下把模棱兩可的內容完全刪除, 突出畫面中的中心物象, 達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于是就產生了空白。其實留白并不是一無所有, 它的作用就像畫面中的色彩、線條、形體一樣重要, 也屬于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似無形實為有形, 是一種屬于中國畫獨特的意境表現手法。構圖中的留白需要作者認真分析, 進行明確的計劃, 考慮它的形態和位置。在掌握留白方面, 謝赫六法中排第一位的“氣韻生動”中的“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種氣隨著畫中所繪, 形成了一種動勢, 向一定的方向在運動著。氣韻是指作品中描繪物象或作品整體的氣度韻致, 其體現手法是自由的多樣的。比如馬遠的《寒江獨釣》中也是寥寥幾筆描繪寒江浩渺;夏圭的《煙江欲雨圖》用面積的留大白、墨色的暈染和主要物象的互相映襯來表現出水氣霧靄的江南;《韓熙載夜宴圖》并沒有燈燭光影的描寫。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不只有國畫鐘情留白:中國古代詩歌以“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為上品, 傳統音樂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為極致, 戲劇舞臺上, 以“三”來代指多次, 與國畫同源的書法也非常講究計白當黑疏密有致。除了謝赫六法將氣韻生動放于首位, 六要中一曰氣, 二曰韻, 畫作中的“思”“景”“筆”“墨”都是用來體現氣韻。所謂“氣韻”, 就是繪畫中追求的和諧統一和意境情思。顧愷之論畫時說的“遷想妙得”, 就是畫家將自己的主觀情思遷入表現的物象中, 達到情景交融和主客體的統一, 表達出主觀情趣和客觀物象的映象。中國畫中的留白是為達到創作者心中想要表達的意境, 黃賓虹認為中國畫中的留白是“虛中之實, 每在布置外之意境。”雖然是留白卻不打破畫面所呈現的意境, 能夠達到“氣”聚“韻”致。山水畫表現氣韻更是離不開黑白的布局, 也就是虛、疏、遠和密、實的相輔相成, 使畫面上黑與白相互滲透, 黑中有白, 白中有黑。國畫中的白像是文學中的省略號, 在不破壞意境的情況下更是給予觀者以想象, 讓觀者有意猶未盡之感。

綜上所述, 中國畫中的留白屬于一種相對含蓄的藝術表達方式, 且有助于為畫面創造異常幽遠的意境, 而表達這種意境也是一個畫家對藝術畢生的追求。國畫既然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和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 必然有他的精髓所在, 其中國畫中的留白就能夠體現傳統文化豐富的意蘊。

留白之所以是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 并在國畫的歷史長流中熠熠生輝, 是因為它與作品的構思、意境和立意的形成緊密聯系, 并且從古至今都被作為評判一個好的作品的藝術標準。

摘要:“留白”可以創造一種筆墨不能企及的意境, 利用“留白”的成功與否可以成為評判一位藝術家在繪畫表現和繪畫技法上, 高低的尺度之一。在中國畫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寫意性的意象思維觀念。以空白為主的構圖, 是以虛寫實, 以黑為主的構圖, 是以實寫虛, 一虛一實, 造成了中國畫豐富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留白藝術,形式,審美性

參考文獻

[1] 封順.論中國畫中的“留白”藝術[J].大舞臺, 2013, (06) .

[2] 李嫣然, 空納萬境——論中國畫的“留白”藝術新鄉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報) 2013 (06) .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第4篇

空間設計作為一門現代化藝術形式, 由于發展時間比較短, 所以還沒有達到足夠成熟的狀態, 需要通過不斷的發展、學習和借鑒來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留白”在中國藝術表現手法中占有關鍵地位, 通過留白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和創作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值得空間藝術所借鑒的, 所以空間設計中參考留白藝術也是無可厚非的。對于空間設計創作者來說, 用很多東西把空間擺滿有的時候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 相反, 留出一些空白, 才能夠營造出一張虛實結合的意境。

一、“留白”在傳統藝術中的表現

(1) 繪畫藝術中的留白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創作手法之一的留白, 在中國繪畫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中國繪畫不同于西方繪畫, 西方繪畫講究寫實, 而中國繪畫則講究意境, 就好比一幅風景畫, 西方繪畫就要求把這片風景真實的謄抄到畫紙上, 而中國人則是反其道而行之, 中國人就在眼前的風景中找到自己最在意的一兩個點, 然后鐫刻到自己的畫紙上, 其他部分, 畫或者不畫都已經無所謂了[1]。

(2) 書法藝術中的留白

書法藝術中的留白, 看似是漫不經心的一種創作手法, 但實質上, 則是書法家們的大智慧的體現。書法藝術中的留白, 是書法家們的退讓。沒有一味的在宣紙上寫滿書法, 而是留有很多空白, 這樣既能顯示出書法的功底和熟練程度, 還能給書法作品的整體塑造出一種干凈整潔的形象, 讓觀看者心曠神怡。

(3) 傳統園林中的留白

作為我國建筑代表的蘇州園林, 在園林設計中就大量采用留白的手法。蘇州園林的園林設計其中, 其實透露出很多中國人的行事作風, 不疾不徐、悠然淡雅。蘇州園林征集構造中既有建筑房屋, 又有植物路徑, 而這建筑就是實打實的物體, 那植物路徑則是給這些建筑物輔助的留白, 采用留白的設計手法, 能夠給人一種淡泊名利的感覺[2]。

二、“留白”藝術和展示設計的相似點

在藝術和展示設計的留白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 而展示設計中最需要重點的突出。展示不是為了所有作品的羅列, 在展示中是有輕重緩急之分的, 重的就是花費更多心思的東西,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花費更多心思的東西設計的更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展示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展示手法, 和我國古代的留白等藝術手法必定會有藝術碰撞, 但二者所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主旨則是相似的。

在各種設計上的“留白”都會有不同的方法, 但是有時他們所要表達出來的內容都是相通的。這種“留白”藝術在當代展示空間設計之中獨有的表現精神以及價值意義, 而且留白的部分是要與整體有著相互相應的聯系, 并不是獨立的;此外為了表達某種情感, 留白的部分或許也和整體的畫風設計格格不入,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通的[3]。

展品空間的留白和觀眾空間的留白二者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展品空間的留白是以小見大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留下的這一小部分的空白, 而讓多名觀眾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去思考作者隱藏在作品中的真情實感, 而觀眾空間的留白確是貨真價實的留白, 給作者空間去感受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整理自己看到設計師的作品之后的思緒, 讓讀者在思考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思想感悟。

三、展示空間中“留白”藝術的價值意義

展示空間中的留白手法有很多含義, 不僅是突出重點, 讓重點展品更加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 激發觀看者的興趣外;還是意境的表現, 給予展示空間中的留白, 能夠減少展品的壓迫力, 讓瀏覽者又能夠多的思考空間, 擴寬自己的想象空間, 而不是局限于設計師想要讓觀看者看到的層面, 而是讓觀看者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揣摩自己看到了什么,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設計師要做的就是給這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些位置。留白的設計手法贏在以少勝多, 不需要多么復雜的情緒鋪墊, 只需要很少的東西, 讓人們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發現[4]。展覽中展品空間里的留白是展品的擴展, 局部的展品空間和展品緊密結合, 也是一種虛與實的結合與應用。展品與展板還有平面與立體的結合,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和展品, 平面設計, 還有靜與動的結合, 這些都要求在展覽的展品空間合理的使用留白, 才能使觀眾觀展過程中張弛有度, 既保證展覽信息的豐滿, 又不致觀眾產生視覺疲勞, 展覽觀眾空間里的留白, 一方面是舒緩參觀節奏, 另一方面也是對觀眾人流進行有效控制的方法和要求。根據展線的情況, 在一定參觀距離里留出適當空間, 即可以讓觀眾舒緩身心, 又能讓觀眾有時間消化前段展覽信息理

解吸收展品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精神精髓。在重點展品區域的留白空間, 更是針對參觀人群聚集必須設立的安全措施, 也是保障游客生命安全的一種必要措施。

總結:

本文通過對于傳統藝術中“留白”手法的運用的介紹, 比如:國畫中的留白手法、書法中的留白手法以及園林設計中的留白手法, 來詳細的介紹“留白”的意義、發展過程以及留白在我國經典文化藝術中的地位。文章還集合《獨釣寒江圖》以及蘇州園林的具體案例來分析留白藝術。然后文章通過對留白藝術和展示設計的相似點的深入分析來講解留白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對文章做出了回顧和分析。留白藝術對于我們的生活創作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 現有的空間設計藝術已經不能滿足于我們的審美需求了, 我們開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留白”藝術存在的意義。留白藝術存在作品中不僅能夠留給看者以想象的空間, 還能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傳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留白做為我國傳統藝術表現手法, 其背后所蘊含的大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 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領悟“留白”藝術表現手法, 并和現代的空間設計風格融合, 讓二者相融合, 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讓二者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關鍵詞:留白藝術,當代展示,空間設計,思考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以萍, 論當代展示空間設計中的“留白”藝術[J]設計藝術研究, 2014, 4 (6) :26-30

[2] 田景懌, 通過淺析"留白"現象對現代設計進行思考[J]黃河之聲, 2017 (18) :104-105

[3] 陳丹, 東方美學中的“白”對現代設計所引發的思考[J]現代裝飾 (理論) , 2015 (10) :89-90

留白藝術論文范文第5篇

《雪溪放艇圖》是明代畫家鐘欽禮的代表作, 這幅作品凝聚了明代文人畫的時代特點, 同時也是鐘欽禮繪畫風格的集中體現。

明代是文人畫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前期大多是仿照宋代的院體畫, 到了中晚時期, 文人畫占據主導地位, 在這階段涌現出很多畫院名家, 有宣德朝戴進、關仝、米芾;成化, 弘治期間王愕和鐘欽禮等。鐘欽禮, 是當時宮廷畫師中的高手。始學戴進, 后期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畫山水縱筆粗豪, 橫刮外強, 畫樹用筆樸質古拙, 畫石頭筆法如刀削斧劈, 遠山則分層次逐步渲染, 充分表現了浙派山水畫蒼勁的特點。代表作品有《雪溪放艇圖》、《漁樵問答圖》、《觀瀑圖》 (圖1) , (圖2) , (圖3) 等等。明代山水畫與宋代山水畫風格各異, 明代山水畫重全面、重整體的掌控, 而不拘泥于細節的表示, 與宋代相反。在空間的處置方式上, 提出高遠和平遠、深遠以及闊遠等一系列觀點, 并巧妙的加以融會運用。構圖上, 特別重視山勢走向與畫面開合布局的表現。畫面上, 整體氣韻更為生動, 留白的使用也較為考究。如《雪溪放艇圖》, 描繪的是王羲之雪夜訪戴逵的故事, 構圖非常嚴謹, 開合起伏得當, 展現了濃郁的冬季江南山水鄉的特征。

中國山水畫中留白造物是指不需要加以描繪和設色, 單靠紙張顏色就能將物象表現出來的一種繪畫技巧, 多用來表現水、天、云、雪等物象?!堆┫磐D》中的水也使用了留白的手法, 以白為底, 并附以少許的墨線勾皴, 就將這雪天溪水的寧靜巧妙的表現出來了, 溪中一舟, 更加增添了水的真實感, 仿佛真的是舟承水上的感覺。再如元代畫家倪瓚創作的《漁莊秋霽圖》[2], 采用留白的手法把浩渺的江水虛化, 模糊具體時空, 在江岸之間有江水流動, 而泛泛江水并未著一點筆墨, 盡是空白, 留出來的江水浩渺之感, 氣氛十足。

《雪溪放艇圖》中的云霧在山間圍繞著, 而云霧之前的樹和之后的山則被有意地淡化成一片冥冥的黑色, 甚至可以說是以黑襯白。再看山頂上天空中飄的淡云, 畫者在鋪設底色的時候, 有意的或輕或重, 留出云的形態和深淺, 既拉伸了畫面的深度, 又增加了山水的神氣。增加了山水畫神秘的“藏境”之感, 這便是留白造云。

縱覽中國所有的山水畫作品, 天空算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畫者作畫時, 在用墨色畫完主要景物之后, 剩下來的就是天空, 即使是滿構圖, 也得留有氣口, 留出來的白不是不畫, 而是賦予空白更多的想象, 更多的可能性?!堆┫磐D》中天所使用的留白使雪山從前到后逐漸淡去, 以至于隱約能看見遠處山的輪廓, 其余的地方留給觀畫者自己想象, 不管是山是水, 這種遐想帶出了畫面的意境又豐富了畫中已有的物象, 與有限的筆墨景色彼此交融, 相得益彰, 使這幅作品的表現與觀看者之間形成共識。

畫雪景對留白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需要作者提前設計和做到心中有數, 留白更需要有層次性?!堆┫磐D》中的雪就深得雪骨水韻之妙, 所有的山體和土塊都是白雪, 包括河灘和房屋, 留白的使用都極其合理, 不僅表現出下雪后山里的景象, 而且又很清晰的拉開近景與遠景的距離, 通過點綴一些深色的石苔和巖石的暗部, 就使它們與雪的留白形成強烈的對比, 讓畫面更加清晰透亮, 更傳達出下雪天的冷冽之感和王羲之雪夜訪戴逵的誠心。另外, 陰面的雪與陽面的雪亮度和純度不同, 所以要有前后之分, 對于袒露出來的巖石、土層, 要把握留白的形狀和大小對比等。因此, 留白需要得當的布置, 留的合適也就描繪出了雪的靈魂。

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是相對于西洋畫的焦點透視而言的, 它以一種不現實的角度, 將事物平面化, 然后又通過留白的手法使它們充分具有廣度, 形成咫尺千里的效果?!堆┫磐D》根據構圖分割成近、中、遠三個部分, 每個部分都是一個單獨的視角, 而三個部分的連接之處就運用了留白的手法進行過渡, 畫中山與山之間, 由實到虛再到實的過程就形成了散點透視。在這個過程中, 留白的實質作用就是遮擋, 以云煙或者霧氣的名義遮擋住畫面中不需要的因素, 將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連貫。

譬如《雪溪放艇圖》中的天空、煙云、河流等, 相對來說都是虛的表現, 但在舟、山、林等實體景物的對比下, 又可以顯出水、天、云的實體意味。留白在分割空間過程中, 大幅度的減少了信息的過度冗余, 巧妙地安排著有色與無色的關系, 以虛破實, 以無色破有色, 減少色彩數據的重復, 減少有色空間的浪費。再觀察畫中一片彎彎曲曲的白, 它分割了雪山的重復和畫面的單一, 山重水復之間, 營構了審美的抑揚頓挫, 讓山峰的靜峙變為山水的流轉, 豐富了審美的內涵, 深刻了審美體驗。

在“六法”中, 把“氣韻生動”當作第一基本法則, 它與留白息息相關, 表現為“留白不空, 留白不白”和“畫盡意在, 筆斷意連”。

中國傳統山水畫對“計白當黑”的使用非常講究。大多數人都知道筆墨的使用, 卻往往忽略了它的反面——空白的作用, 實際上, 畫面中的空白含藏著無限的生機, 也就是它蘊含著筆墨之外的意韻?!堆┫磐D》利用留白布局, 使“白”充當“墨”的功能, 讓整個畫面白而不空, 反而在渲染畫面主要景物的時候也擴展了畫幅的意境, 堪稱情景的續寫。

留白營造出的氣韻是彌之珍貴的, 因此這里也要考慮到落款印章的位置, 它不能太過隨意, 經營位置不能讓畫面不統一, 提款印章可以彌補空白、保留氣韻、增添畫面內在和協調整體效果?!堆┫磐D》中的落款就恰到好處, 落款大小適中, 在畫面的左上角, 借用天的位置, 不但沒有堵死畫面的氣口, 反而使畫面看起來整齊利索, 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傊? 落款要從畫面的整體出發, 應注意畫面中大片留白的地方, 這里一定是作品的氣口, 切忌在這里落款, 否則會堵死這幅畫的意境。比如, 乾隆就在倪云林畫的空白處“御筆”一大片, 結果堵塞了一片汪洋——令人神往的浩渺之境, 真是可惜痛心。

中國畫的留白, 使得中國山水畫在表達上有著很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 同時更充分地施展了畫家的主動性。畫盡意在, 筆斷意連, 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 也是作者更多情感的流露。對于一幅山水畫中的留白, 可以看出作者寄托的情感和隱藏的深意, 側面也可以看出他作品中境界的高低。這種“意在”“意連”一般都用留白來加以表現。繪畫時, 點畫雖然斷了, 但只要筆勢相連貫, 就達到了“意到筆不到”的獨特效果。自己所要表達的意境也都隱藏在留白中了, 供給讀者自我發覺, 自我賞析。

結束語

留白賦予了中國山水畫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給中國山水畫注入了新的生命, 是中國山水畫審美的必然趨勢。中國山水畫的留白藝術不是一言兩語能夠解釋完整的, 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留白都有自己的特點。從明代鐘欽禮的《雪溪放艇圖》中, 窺探出了一些留白的價值, 它不僅是中國山水畫區別于西洋風景畫的一個典型特征, 也是中國山水畫意境的表達方式, 更是中國文人墨客的精神向往。但研究留白藝術的道路還很長, 不同的畫家對畫面的留白也有自己的看法, 另外, 在中國傳統思想和現代哲學中, 還有更多關于留白的運用依據, 同時也等待著其他學者的深入研究, 但留白的藝術價值是值得肯定的, 它要求人們要繼續繼承并發揚, 這樣, 中國山水畫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國文化才會屹立于世界之林。

摘要: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 風格各異, 畫面中的構成元素極為豐富, 其中“留白”手法的運用較為廣泛, 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明代鐘欽禮的《雪溪放艇圖》對“留白”的利用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從該畫的時代特征、畫中“留白”造物、以及“留白”所營造的氣韻等方面分門別類的進行留白創作手法、構圖布局、審美意義分析, 本文在研究《雪溪放艇圖》中留白技法的基礎上, 探尋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藝術特色, 以促使中國山水畫的留白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雪溪放艇圖,留白,構圖,虛實,氣韻

參考文獻

[1] 胡東放.白的質變——論于志學冰雪山水畫的創新及意義[M].文藝評論, 1988 (2)

[2] 馮民生意象與視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3]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M].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5

[4] 徐英槐.中國山水畫史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3

[5] 王婷.國畫中“留白”的審美現實[J].大眾文藝, 2008 (09)

[6] 夏天明.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探討[J].戲劇之家, 2016 (17)

上一篇:中醫藥大學論文下一篇:溝通教育論文

熱門文章

留白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