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

2023-10-17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第1篇

我在上個學期講授高職《模具零件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時, 該班有5個學生是中職畢業, 與他們交流時, 他們提出該門課程的大部分的內容都學過, 并且還有一些課程《機械制圖》、《機械基礎》等課程在中職也學過, 據統計, 中、高職院校模具制造技術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專業的課程內容重復率高達32%;所以中、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重復率高,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造成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

一、根據調研, 確定本專業崗位

我們通過調研, 本專業企業崗位主要有五個, 分別是:模具設計、線切割機床操作、數控銑床操作、模具裝配、模具維修工、模具調試工。從調研中發現, 模具行業中模具的設計與管理崗位人才需求較少, 模具裝配、線切割機床操作、數控銑床操作是目前的主流崗位, 需求量旺盛。

二、根據崗位, 確定中、高職模具專業職業能力

(一) 確定中、高職模具專業培養能力

根據本專業崗位, 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由簡單動手能力到實戰動手能力, 中職學校的模具制造技術專業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鉗工動手操作能力, 如模具裝配和調試能力;高職院校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模具設計能力和模具設計、數控加工能力等。

(二) 確定層次化的模具專業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建立“3+2”的中高職“五年一貫制”教學模式是建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基石。將中、高職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細化分類, 就可以形成中、高職模具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如圖3-1所示。

三、以模具職業能力為前提, 建設中高職課程體系

以模具職業能力為中心, 提出了“3+2”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 以實現中高職教學的順利銜接。

前一個“3”是指前兩年的中職教育階段, 第三年指考入高職的中職生用一年時間完成銜接理論課程的教學;后一個“2”是指高職兩年的教育階段。

模具專業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結構如圖3-1所示。

1) 職業素質課程的三個模塊主要有如下課程:

模塊1為中職職業素質課程, 主要包括政治、語文、數學體育等課程, 該課程模塊是中職學生的必修職業素質課程。

模塊2為職業素質銜接課程, 主要包括法律、應用語文、應用數學等課程, 該模塊為中高職銜接課程, 以強化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

模塊3為高職提高素質課程, 包括經濟、大學語文、高等數學等課程。

2) 職業技術能力課程的三個模塊主要有如下課程:

模塊1為中職技術能力課程, 主要包括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注塑模與沖壓模結構課程,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機械識圖、繪圖能力。

模塊2為中高職銜接技術能力課程, 主要包括機械設計基礎、數控編程與操作、模具制造基礎課程, 以加強學生的模具設計、數控機床加工基礎知識。

模塊3是高職技術能力課程, 主要包括模具CAD/CAM、注塑工藝與模具設計、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逆向工程設計課程, 以強化學生的模具設計等方面的知識。

3) 職業訓練課程的三個模塊主要有如下課程:

模塊1為中職模具鉗工與普加課程, 主要包括模具鉗工實訓、普通車、銑床實習。

模塊2為模具數控加工銜接課程, 主要包括模具數控車、銑削加工實訓、模具線切割實訓。

模塊3是高職模具生產實訓課程, 主要包括模具生產性實訓、畢業設計。

四、“3+2”課程體系如何實行, 是中高職銜接的重點

需要指出的是, 要實施“3+2”的銜接教學模式, 需要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 中高職學校密切配合, 中職學生讀完兩年后, 需要進行中高職銜接對口招生考試, 考上高職的中職學生, 學習中高職銜接階段的課程, 進行職業素質課程、職業技術能力課程和職業訓練課程的學習, 沒有考上高職的中職學生繼續按中專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習, 完成中專學業。

通過選擇行業和省內辦學規范、規模較大的中職學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與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進行對口銜接, 探索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 實現中、高職教育在專業發展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實訓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等方面的全面統籌和有效銜接, 盡可能的減少中、高職學習階段教學內容的重復, 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學一點技術技能, 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

摘要:職業能力導向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3+2”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 已成為當今職業教育發展中一個重要問題, 致使各校實際執行的課程存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安排上的重復32%以上的現象。而中高職銜接的關鍵是中職課程至高職課程的銜接, 但現在, 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局都未對如何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做出全國性的指導大綱。本文初步研究了“3+2”的中高職一體化教學模式, 以實現中高職課程的順利銜接。

關鍵詞:“3+2”教學模式,中高職銜接,“3+2”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文件.

[2]劉育鋒.中高職課程銜接中"課程"概念選擇研究[J].職教論壇, 201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第2篇

構建校企共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從高職教育辦學規律出發,根據學生專業技能的形成與認知特點,堅持高等性與職業性的統一,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途徑,以“校廠一體、產教并舉、工學結合”為依托,按照實訓條件企業化、教學情境職場化、教師隊伍雙師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過程流程化和教學成果產品化等“六化”的專業建設思路,把企業培訓內容嵌入課程教學內容、行業標準嵌入教學大綱、認證項目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文化嵌入校內教育環境等“四個嵌入”作為專業改革的重點,實施了校企共育、工學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崗位基礎知識和技能單元以課題形式進行項目化教學,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崗位特定知識技能單元以產品形式進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實現了“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模式上,在一年級實行學校教—企業看—校內實訓基地練;二年級實行學校教—學校練—企業練—工學結合校內練;三年級實行學校教—企業練—頂崗實習校外練。確立了“依托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訓技能”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辦學特色。

實現了深層次良性互動、雙贏發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深層次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基礎和平臺。通過“引廠入校、融企于校”,充分利用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人才、技術和設備的優勢,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做兼職教師,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企校共同進行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研發,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學校為企業培訓員工,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建設優質課程,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實現了“引企入校,課程嵌入,校企共建,人才互動,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機制,達到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和校企互利的目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構及合作內容如表1ㄢ

把“三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一環

我們注重抓好“三創”教育(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把“三創”教育作為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的重要因素列入考慮之中,強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確立了創新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以“三創”人才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為培養主線,以理論教學、實踐訓練、自主研學和網絡助學為主要載體,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社會相結合、講授與探研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傳統手段與網絡多媒體相結合的課程類型為依托,以基礎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工程項目訓練和專題研究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為保障,使課內外教學活動都能成為學生探求新知的場所,形成了學院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基本框架。支持和鼓勵教師到企業參加科技實踐活動,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通過采用項目式、驅動式、“教、學、做一體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創,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貼近生產、貼近高科技,使學生既學到真實創新的本領,又服務了社會。

我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業中心、學生科技創新協會,同時組建了“機器人”、“工業數學”等10多個由專職教師指導的不同學科的學生興趣小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截止到2008年底,學生在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8項;獲省級一等獎18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15項;獲市級一等獎23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5項。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推進了全人教育,構建了“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全人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它是一種能促進人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將通用類課程按照通識教育的內涵進行整合,促進了知識的統一,貼近了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效果;將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按照綜合化的方式進行整合,既重視挖掘原有課程中的通識教育內容,同時也注意貫徹“通專結合”的原則,除了實現專業教學目標外,還注重培養了學生人際溝通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將通識教育全方位滲透到專業教育中,構建了“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新目標。

形成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水平是辦好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我院非常重視這兩方面的工作,現已突破了現有體制,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組建了由行業知名專家、大學名師、企業技術能手和學院專業帶頭人組成的專業建設領軍團隊;校企融合,創新“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建立“雙師素質”專業教師持續培養的良性機制,充分發揮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的人才優勢,用好兼職教師;從企業技改、社會服務和教學改革等項目中遴選科研和技術服務課題,以“項目驅動”方式組建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團隊,開展技術研發和服務,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對學校原有的數控實訓中心和模具實訓中心在管理體制上進行了改革,成立淮安電子產品模具設計與制造公司,與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一起實施“前校后廠、校企合一”的辦學體制?;窗搽娮赢a品模具設計與制造公司設有生產部、技術部、設計部、采購部和財管部五個部門,各部門主要領導均由教師擔任,其他崗位可以由學生擔任。在管理方式上,按照現代企業運營方式進行管理,具有肩負著生產和實訓雙重功能,實現生產一條線和實習一條線兼容,做到生產和實習兩不誤。實習為生產帶來了效益,生產為學生實習創造了真實的職業環境,極大地提高了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其次,雙方以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為基礎。經省教育廳批準,組建了“江蘇省電子產品裝備制造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雙方聯合承擔省市課題,有效地培育了教學和科研團隊的“雙師”素質。第三,實行專業教師到企業做“訪問工程師”制度。讓教師能夠經常接觸到企業的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以便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源頭活水。同時,教師參與企業科技研發項目,使企業成為學??蒲许椖康膩碓吹?,成為學??蒲谐晒D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孵化地”。到目前為止,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市級縱向課題2項、橫向課題3項、企業技改項目4項,探索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新途徑,初步形成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2]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國際比較田[J].高教探索, 2004, (4) .

[3]石偉平, 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6]朱懿心, 倪天祥, 常小勇.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性人才探索校企零距離對接的新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 2004, (2) .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第3篇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 對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作為職業院校一門重要的課程, 就目前來看,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不太樂觀, 不僅影響到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的發展, 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單元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 將其應用于模具專業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1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的概述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 模具設計與制造旨在培養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基礎專業知識, 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能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模具設計、工藝設計、模具制造、模具維修、質量管理等工作, 適應機械模具行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 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中, 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就必須加強實踐。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為學生提供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實踐機會, 讓學生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 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進而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技術人才。當前社會對復合型、專業性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中開展單元教學, 不僅可以提高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2.1 加強實踐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應用性較強, 這門學科與許多機械設備有著直接的關聯。然而就當前模具專業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來看, 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而模具設計與制造大多都比較抽象, 如果老師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勢必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利于學生對模具與制造專業知識的學習。為提高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加大教學實踐十分重要。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中, 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模具拆裝, 只有親自實踐, 才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作為老師, 更要為學生進行模具的拆裝演示, 讓學生全面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相關的專業知識[1]。例如, 學??梢越⑿F舐撁? 通過校企聯盟這個平臺, 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 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2 教師的引導

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 老師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 老師喜歡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 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 在教學過程中, 要積極地轉變這個觀念, 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則要加強引導, 要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老師需要把有關工藝和操作向學生進行示范, 要在課堂上牢牢把握動態生成, 引起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使課堂充盈生機和活力[2]。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操作環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讓學生不斷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2.3 明確教學目標

隨著我國現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對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在培養專業的模具人才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中, 就必須明確教學目標, 完善教學內容, 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進而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另外,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就必須面對企業的需要, 重點培養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尤其是一些技術性、管理型方面的人才, 積極地與企業“深度融合”, 與企業共同組成工作機構, 制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3]。

2.4 實施互動探析交流活動

教學活動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的過程, 通過教學活動, 不僅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好基礎[3]。在初中數學教學中, 問題是教學的載體, 從發現問題, 到提出問題再到找出問題答案,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為此, 老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的與學生互動, 將問題探析的過程變為師生互動的過程。通過師生的互動探討、生生的互動交流, 實現解題策略的有效掌握, 解題效能的有效提升[4]。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培養社會發展所需專業型人才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單元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 在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 可以提高提高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 進而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韓森和, 徐志杰, 曾繁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的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 2012 (06) :38-39+41.

[2]火壽平, 韓紹才, 孔德璀.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云南電大學報, 2012 (04) :26-29.

[3]方雙蓮, 李小力.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探究[J].山東工業技術, 2014 (20) :27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制造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 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越來越不適應行業和社會的要求, 因此, 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改革的必要性

總的來說, 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改革是教育界以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同時也是保證這一專業學生就業率的一個主要手段。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這是社會各領域均較傾向于接納具有較高實踐水平專業人才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此, 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必須加大力度做好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工作, 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除此之外, 目前我國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中存在的諸如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教學問題也開始逐漸出現, 因此, 只有對其進行改革, 才能使教學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保證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主要手段, 同時也是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一個主要過程。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 我國高職學校在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兩者結合不夠緊密的現象, 主要體現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脫節方面, 這就導致其教學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高。例如, 在學習機械設備的組成時, 教師往往依照書本知識對學生闡述設備的組成部分, 而沒有帶領學生從實踐中真正了解其構成, 這是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

(二) 教學體系不夠健全

健全的教學體系是保證教學水平提高的基礎。高職學校需要建立以實踐課程為主線的教學體系, 要保證實踐課程在總課程中所占的比例。但目前, 高職學校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導致學生的實踐水平無法得到更好的提升, 因此必須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除此之外, 高職學校的這一專業還存在評價考核體系不夠完善的現象, 這也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我國高職學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重約為6:4, 這樣的比例導致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不平衡, 這一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三、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針對高職學校這一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校必須提出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鑒于高職學校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 因此具體的解決策略也應圍繞實踐這一主題展開。

(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職學校在具體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必要時,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機械制造工藝設備數控加工現場進行參觀, 在參觀的同時, 教師要針對每一個控制流程對學生進行講解, 實現對理論知識的灌輸, 在此基礎上, 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體驗一下控制過程, 這對于其實踐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必須得到高職學校以及教師的足夠重視。具體而言, 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使上述目的得以實現。

(二) 建立健全教學體系

為建立健全教學體系, 高職學校一定要認識到實踐課程對于學生整體專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要加大實踐課程在總課程中所占的比例, 同時豐富教師資源, 在保證教師素質的基礎上, 為學生素質的提高提供基礎。除此之外, 完善評價考核體系也十分重要。這一體系的完善要從學生與教師兩個方向入手。首先, 對于學生來說, 教師可以通過測驗以及實際操作等手段對其綜合素質進行評價, 評價過程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與公開的原則, 這是完善評價體系的基礎。其次, 對于教師來說, 學校要在固定的時間組織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評比工作, 要從其教學效果以及專業水平等多方向、多角度進行評價, 要將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相結合作為評價的參考。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同時也能為學生基礎知識水平以及實踐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大的保證。

綜上所述, 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是社會對高職學校提出的一個主要要求, 同時也是高職學校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勢, 改革的完成不僅能夠極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同時也能夠更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諸如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 高職學校必須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對其進行解決, 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馬敏莉.高職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 (數控加工方向) 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綜合版, 2003 (4) .

[2]胡翔云, 李佳圣.“3+2”培養模式下中高職銜接點研究:以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專業、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2) .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范文第5篇

近年來, 教學課程改革推進的如火如荼, 各地各級職業院校都十分重視課程改革工作, 課程改革大刀闊斧, 確實從一定程度改變了陳舊的課程結構, 盤活了教學內容, 新的教學模式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 大大的推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袄韺嵰惑w化”教學便是這眾多的教學模式當中卓有成效的一種, 從結果上看“理實一體化”的改革與實踐, 的確開拓了教師的視野, 提升了教師的理實結合的能力, 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也豐富了教學形式, 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走出傳統教學的框架, 未能以此為契機拋開就有的思維定式, 反而給人形式上的一體化之嫌, 不少學校和教師在理實一體化過程中顯得有點“東施效顰”, 走的還是學科型教學老套路, 導致學生所學所練的與企業工作需求脫節。

二、模具專業實施理實一體化的必要性

從專業特點來看, 模具專業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 且對二者的要求都比較高, 而且本專業的學習還需要建立在較高的專業課程的基礎之上, 而后方可開始專業設計理念和設計流程的學習, 在此基礎繼而開展設計學習和應用, 最后進行實操, 掌握模具設計常用設備的使用方法, 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和簡單模具的設計和制造。

從以上的課程情況來看, 理實一體化教學無疑是最佳選擇。選擇將課堂從教室搬至實訓車間, 將復雜抽象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降低了理論教學的難度, 也彌補理論和實踐割裂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 獨立探索及合作能力。

三、模具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實施

(一) 構建“以能力為本位、融理論實踐于一體”的模具專業課程體系

1.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根據“素質教育為基礎, 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育模式, 把“掌握基本理論, 強化模具技術應用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 以核心技能養成為主要抓手, 以典型產品項目為驅動, 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為引領, 對現有教學內容整理歸類, 根據企業職業崗位知識和能力要求來構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2.推行模塊式教學

模具專業教學一體化的改革與教學內容模塊劃分不無關系。簡單而言就是化為文化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軟件設計模塊和技能訓練模塊。文化基礎模塊涵蓋語、數、外、計算機等文化課程, 其教學內容強調簡單夠用;專業基礎模塊則包括塑料成型工藝、模具設計與制造、沖壓工藝學等專業核心課程;軟件設計模塊, 該模塊包含Auto CAD、Pro/E、Solid Works、deform等, 軟件的學習應在不同的階段進行, 鼓勵學生考取相應軟件的技能等級證書;技能訓練模塊, 包含塑料模具設計與制作、沖壓模具設計與制作、電加工工藝編程與操作、模具拆卸與組裝等,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 學生可以熟悉整個模具的加工生產流程, 為下一步的學習和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設置專業課程及信息發展模塊, 該模塊包含模具的二次開發、模具相關標準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等,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修相關科目, 拓寬自己的專業面, 增強綜合素養。

(二) 積極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

以典型工作任務和生產項目為載體, 用項目教學法指導理實一體化實踐課的展開。

1) 項目的制定要以學生所學內容為基礎, 難易要適當, 項目一般來源于工廠實踐。

2) 成立項目小組。指導老師根據班級人數和學生水平的高低, 合理分配人員及任務。

3) 通過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教學法組織教學。

在整個實施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 以學生為主體, 使學生在任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零對接。

(三) 建立“理實一體化”的校內實訓中心

在教學場所配置上, 充分利用我院現有的教學場地、設備和資源, 科學統籌, 合理配置、營造一體化教學環境。以我院國示范實訓基地為基礎, 通過對原來的鉗工、車工、數控加工、模具制造等實訓室的資源充足、整合和改造, 按企業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 建成一體化實訓中心。

(四) 加強校企合作, 建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實驗區

目前, 我院機電系設有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與編程、模具設計與制造、焊接加工等特色專業, 設備總價值近2600萬元。學院以國家示范學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建設為平臺, 圍繞數控加工專業、機電一體化等5個重點專業, 通過校企融合, 促成了每個重點專業都有1個以上深度合作的優勢企業參與。近期我院將與上海潤品工貿有限公司洽談模具專業的冠名班建設事宜, 力爭打造一個集模具設計、生產、制造與一體的教學實驗區。

(五)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求教師既精通理論, 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具備“雙師”素質。同時還要求教師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要能不斷掌握新技術、收集新信息, 并加以研究, 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在此基礎上, 教師還必須更新教學理念, 找一種具體的、合適的教學方法, 真正實現理論與生產實踐的有機融合, 充分發揮“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優勢。

目前, 模具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師都有至少1次的企業實踐經歷。另外我學校長期聘請專家教授來校授課。學院一直重視教師的學習培訓工作, 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各項培訓, 有力的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綜上, 模具專業教學模式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且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科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仍有不少弊端需要優化, 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尚需廣大同仁不斷摸索, 勇于實踐, 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為模具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明耀.中職模具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新校園, 2015.

上一篇:擠壓模具下一篇:模具工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