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

2023-03-05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1 2007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在幾個月內很快波及世界,釀成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國也受到明顯的影響。這充分說明

(

)

A 美國對世界各國經濟起支配作用

B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c 經濟區域集團化對世界的影響增大

D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2 2008年9月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各國股市遭受重創,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受到的損失最大

B、發展中國家處于完全不利地位,面臨最大的經濟風險

c、發展中國家應該盡可能減少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依賴程度

D、為了維護本國金融安全,不要對發達國家開放金融市場

3 近期一本財經圖書《貨幣戰爭》名列暢銷書榜首,但其中部分觀點倍受爭議。該書作者把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歸結為國際銀行家為獲取暴利而陰謀制造的結果。對此,你認為這場危機爆發的原因應該是

(

)

①股票投機活動猖獗,金融市場極不穩定②政府干預社會財富分配,導致財政不堪重負③聯邦政府權力過大,在經濟活動中沒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消費模式,加劇了生產和需求的矛盾

A?、佗?/p>

B?、佗?/p>

c?、冖?/p>

D?、邰?【熱點2】新中國60華誕:1949年是中國命運的拐點,這一年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紀念新中國60華誕,是紀念我們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卻是最重要的瞬間。我們不能忘記?;卮?~6題。

4 右圖是南京總統府辦公桌上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還能看到上面寫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為歷史,它在此定格成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 日軍占領南京,血腥大屠殺的歷史見證

c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南京光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D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5 2007年,新華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中國共產黨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關鍵詞概括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關節點,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A 日出東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 進京趕考

B 日出東方 力挽狂瀾燈塔指引星火燎原進京趕考

c 力挽狂瀾 進京趕考 日出東方 燈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瀾 日出東方 進京趕考 星火燎原 燈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稱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這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

(

)

A 創建了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B 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

c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D 開創了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熱點3】改革開放30周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正是這30年,中國人才真正告別了傳統,邁入了現代社會,它是中國歷史轉折的里程碑?;卮?—10題。

7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表現在

(

)

①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②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A?、佗冖邰?/p>

B?、佗冖?/p>

c?、佗冖?/p>

D?、冖邰?/p>

8 30年前從小崗村發軔的中國農村改革,讓中國農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溫飽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國新一輪的農村改革,再次蓄勢待發,中國農村即將翻開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頁。對下列兩幅圖片的相關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

)

A 有利于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B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c 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

D 農民得到了實惠,但不利于工業化建設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體共同發起的征集“改革開放30周年10大流行語”揭曉,分別是“下海”、“下崗再就業”、“農民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上網” ① “北京奧運”、“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條是對其余8條產生決定性影響和準確的概括,它們應該是

(

)

A 西部開發 解放思想

B 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

c 對外開放 大國崛起

D 人世 市場經濟

10 右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某一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你認為最有可能屬于

(

)

A 過渡時期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熱點4】民族團結: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對歷史來說,不過是短暫的一天;對西藏而言,卻是一個新舊社會的分水嶺。從這一天開始,雪域高原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從此土崩瓦解,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挺直腰桿成為自己和國家的主人?;卮?1~12題。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設立西藏自治區。這一舉措的重大意義有

(

)

①開創了我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先例②實現了藏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③促進了藏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④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

A?、佗邰?/p>

B?、佗冖?/p>

c?、冖啖?/p>

D?、佗冖?/p>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數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薩制造了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大量的事實清楚地表明,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是達賴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劃和煽動的。我們和達賴集團的矛盾,本質上屬于(

)

A 民族問題

B 宗教問題

C 人權問題

D 維護祖國統一和分裂祖國的問題

【熱點5】海峽兩岸關系:1949年后,臺灣海峽兩岸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造成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三通”,經過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終于夢圓,這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濃

墨重彩的一頁。

13 根據海協會與?;鶗_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的來臨。首倡兩岸“三通”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時間和機構是

(

)

A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

B 1981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

【熱點6】大國關系:中美關系三十年的發展總體上保持著健康、積極的發展勢頭,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更應攜起手來,共度時艱,共擔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薩科奇以法國總統和歐盟輪值主席的雙重身份會見達賴這一長期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中法雙邊關系造成了嚴重損害?;卮?4-i5題。

14 2008年9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紐約就中美關系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堅信,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關系都要向前發展,歷史的潮流不會逆轉。”這是因為是

(

)

A 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順應時代潮流

B 中美之間的矛盾已經徹底解決

c 中美之間雖有分歧,但無根本利益沖突

D 中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正在逐漸消失

15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卻遭到了劈滅性的破壞,“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右匿昭示國人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戰爭劫難,這場戰等浩劫指的是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熱點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運動90周年;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60周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80周年;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畫家馬星馳在上?!缎侣剤蟆飞习l表題為《民氣一致之效果》的漫畫(下圖)。對該漫畫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寓意民眾團結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

c 褒揚了愛國學生的先鋒隊作用

D 反映了五四運動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D這場由美國金融動蕩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在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地區經濟之間難以完全脫色,全球經濟將不得不面對“環球同此涼熱”的現實。

由“華爾街金藏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各國應合力共渡難關,任何旨在促進個別或少數經濟體增長的保護主義措施都將有害于全球經濟的振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將持續多久,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各國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何趨利避害,使得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很值得關注。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如何從全球性角度合作應對這場危機”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破壞性最大的危機。它根源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使生產和銷售的矛盾不斷尖銳化 直接導致危機的爆發。

反思歷史,可以從中汲取防范和處理危機的智慧。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多少有點類似。面對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4 D本題以歷史事實的要素(國民政府的覆滅)為考點,要求在理解圖文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識記。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題干的文字說明中,圖示作證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慶之年,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重大歷史事件。

5 A解題的關鍵在于將關鍵詞對應重大的歷史事件。

日出東方:標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一支用先進思想武裝的新生政治力量,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決定力量。

星火燎原:標志是“第一個紅色根據地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對全國農村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啟發和鼓舞作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瀾:標志是“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經過14年的艱苦努力,付出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終于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自己選擇自己的領導人。遵義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標志是“中共七大”。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達到了高度統一,是黨走向成熟的標志。

進京趕考:中國革命勝利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主席在離開西柏坡進京時。將這一行程比作“進京趕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的整體感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微觀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井岡山道路的理解,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7 A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現化化內涵的理解?,F代化一般主要指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變遷。一個現代化社會,不僅是經濟高度發達,其政治、文化也應該是高度發達的,同時要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8 D“三農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的總稱。“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所謂的“三農問題”,其實就是農民問題,而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民生問題。

9 B 中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本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對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的把握,并借助時代的流行語感受30年來的滄桑巨變。

10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除了公有制經濟,還存在大量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

本題要求準確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間接考查了對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

11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新中國共成立了五個自治區,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本題考查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發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來,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實現了西藏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西藏的貧窮落后面貌。

12 D以達賴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權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權所代替,西藏的命運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達賴喇嘛和迭賴集團來決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來決定。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動搖的客觀政治現實。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西藏打砸搶燒事件”本質的認識。眾所周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認為西藏有獨立的根據,也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承認達賴的所謂“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并建議海峽兩岸實行通航、通郵、通商和探親旅游。

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海峽兩岸ll三通”的啟動,兩岸“三通”的實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

14 A中美關系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決定了兩國關系仍將處于競爭與合作的曲折發展進程中。

中美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要從長遠、全局的角度來看待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

15 B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慘遭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從文化角度看,圓明園的毀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空前慘劇;從歷史的進程看,這一落后挨打的慘禍震驚了有識的中國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顧這45年走過的進程,中法關系總體上是好的,本題重在引導考生關注目前處于風雨飄搖中的中法關系。

16 c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構圖簡單,寓意明顯:廣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著三個賣國賊吹氣,人民的“氣力”集中在一起,把三個賣國賊吹得人仰馬翻、四腳朝天,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對人民團結力量的贊嘆躍然于畫上。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意識。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

《唐本草》亦稱《唐新修本草》,有時簡稱《新修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頒行,這是國家頒定藥典的創始。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典,而外國最早的藥典——牛倫藥典是1546年由牛倫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個世紀,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獻,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藥圖》二十五卷、《藥圖目錄》一卷、《圖經》七卷?!侗静荨凡糠质侵v藥物的性味、產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內容,《藥圖》是描繪藥物的形態,《圖經》是《藥圖》的說明文?!秷D經》和《藥圖》早已失傳,無可考見。僅有《本草》這一部分,宋朝以后雖也不再流傳,如今只有殘卷本,但其內容絕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新修本草》實際就單純指《本草》這一部分內容而言。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

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農村經濟的發展主題和方向。在后危機時期的重大機遇期,如何認識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并采取相關政策措施,努力實現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實現農村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經濟金融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一)擴大民間投資是后危機時期保持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后危機時期要確保經濟增長,必須繼續實行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領域的措施。應從前一階段注重基礎設施投資轉向更加注重擴大產業投資,夯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注重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要進一步充分發揮中央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政府鼓勵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廣泛參與各種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只有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資,經濟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南于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農村民間投資和市場機制明顯不足,經濟回穩的基礎仍不牢固,出現了“政府熱、企業冷;公共投資熱,民間投資冷”的現象。具體原因包括:市場準入存在障礙,民間投資領域受限;金融體系不健全,投融資渠道不暢;創業活動不足,民間投資缺乏載體;缺乏有效的財稅扶持,民間投資激勵不足;市場需求不足,民間投資缺乏動力:投資服務體系不完善,投資環境不優。

(二)加快城鎮化的進程是后危機時期支撐內需的強大力量

城鎮化發展,尤其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縣城的城鎮化戰略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所在。2008年末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45%,與發達國家和地區80%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推進城鎮化的空間依然巨大,城鎮化發展的潛力依然可觀。將擴大內需與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內需持續擴大的良性互動。城鎮化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培育高消費群體;城鎮化可以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城鎮化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轉型,推進經濟的服務化,壯大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城鎮化有利于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

(三)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中小企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業方面解決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當前我國就業狀況仍不樂觀。創業是就業之源,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需要鼓勵創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有利于擴大就業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間投資,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而構建我國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型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整個經濟形勢的好轉,在金融危機中深受重創的我同中小企業,逐漸迎來了恢復性發展。但是,對于我國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其發展中的諸多深層問題仍舊沒有解決,門檻高、融資難、負擔重、創新能力弱等四大問題依舊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頑疾。

(四)支持農業與農村調整經濟結構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農業構成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臺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危機中凸現出農村產業的自生能力不足、農村經濟外部依賴性、農民增收難、農業結構失衡等問題亟待解決。

二、后危機時期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一)農村金融供給體系變異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米,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產品由原來的統購統銷逐漸轉變成自南貿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統一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然而統一的、自由的農村市場所面對的金融供給,卻是一個行政分割和局部壟斷的金融市場體系。盡管農村金融機構進入門檻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南國家高度控制,競爭機制難以形成,存貸款利率行政管制,資金價格嚴重扭曲,經營業務“畫地為牢”,形成金融主體多方割據;信用社壟斷經營,金融服務功能難以發揮,嚴重影響農村市場和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對接。

在這種政府主導型模式之下,農村金融市場是從農村經濟體外部依靠政府的力量人為地強制植入到農村經濟體內,是一種他組織成長模式。該模式很少包含農村金融主體和經濟主體的內在貢獻因素,它往往是基于對外部金融模式的移植。在政府金融因素的刺激或迫使下,雖然農村經濟體系內層還缺乏金融市場成長因素的必要積累,電只能強行啟動,以表示對政府外部金融刺激的一種有意識的回應,表現為有量無質、效率低下的量性增長。

(二)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下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金融改革強調的是市場化的道路,農村金融供給的利益調節機制必然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面對比較效益處于不利地位的農村產業,金融部門優先把資金配置在第二、第三產業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名為“支農”的機構或資金,往往傾向于離開農村,而農村信貸資金強烈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農村金融供給的利益調節機制與農村比較效益的錯位帶來了明顯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成為在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伴隨農村經濟比較效益低下的是信息不對稱、抵押物缺乏、特質性成本與風險、非生產性借貸為主這四個農村金融市場的基本問題。所以,如果要讓金融機構自然選擇,它們會紛紛離農而去:而如果政府強令金融機構支農,農村金融機構又別無選擇的話,則因無法克服上述四大問題帶來的成本和風險問題,會累積損失,最終變成“問題金融機構”。

(三)市場需求不可持續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化解經濟危機,一般認為以農村市場為突破口,國家出臺了汽車下鄉補貼、農機具下鄉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一系列措施,企圖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引導來啟動農村消費市場。這一政策效應雖然明顯顯現,但對于啟動龐大的農村市場確是杯水車薪。屬于低收入階層的農村居民其邊際消費傾向應該大于城鎮居民,然而由于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農村家庭的高儲蓄傾向,因此啟動潛力巨大的農村消費市

場要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為前提。在農村市場的消費基礎不鞏固甚至還十分脆弱的情況下,很難想象會給農村金融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作為支持城市和工業發展而利益受損的農村和農民,應該得到必要的相對利益補償,即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目前看來,實現這一過程主要有兩種可行的途徑:一是通過政府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增加農村收入、提高農業補貼,或者通過政策性金融彌補市場失靈;二是推進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吸引資金回流農村,通過資本輸血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前一種途徑屬于一次性外部補償,后一種途徑則內生于制度變遷產生的市場擴容,能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金融支持。因此,必須盡快調整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價值取向,出臺可行的替代性調整方案與政策,在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中對農村市場給予更多的補償和資助。

三、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要積極制定啟動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

加快壟斷行業改革,降低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產業,防止政府投資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要通過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帶動民間投資,加大對中小民企的政府采購,積極開拓民間投資的國內市場需求:鼓勵和引導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構建民間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平臺,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有效緩解中小民企融資難問題;要積極鼓勵創業活動,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指導和各類創業孵化器建設,以創業活躍民間投資;要加大初創企業和微型企業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力度,構建扶持民間投資的財稅支持體系,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要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建立專業化的投資服務機構,優化投資環境,依托各類開發區建設各種民營經濟集聚區。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當前的城鎮化進程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把放開中小城市戶籍與農民工市民化作為當前城鎮化和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促進區域城鎮化的協調發展與大中小城鎮體系合理化。當前應該積極地放開中等城市戶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開,縣城則要“敞開城門”;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加快城鎮安居工程建設,實現農民工的“創業夢”和“安居夢”,讓進城農民工安居樂業。政府要把中小城市和縣城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積極鼓勵農民工返鄉就地創業,改變農民工長期“候鳥”型流動方式:加大政府對城鎮化的財政投入,探討土地融資的新模式,解決農民工創業融資問題:創新城鎮化建設籌資機制,放寬民間投資準入,構建政府和民間共同在城鎮化方面投資的新格局,用好政府發動型和民間發動型的兩種城鎮化機制;積極應對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現進城農民工與市民的平權,加快城鎮新老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幫助農民工實現“城市夢”;加強城鎮化的科學規劃,在繼續推動東部城市圈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在中西部地區依托縣城發展壯大一批中小城市,實現城鎮化的均衡發展。

(三)發揮金融、財政政策優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1 金融服務方面多措并舉,暢通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在金融政策上扶持中小銀行,給其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政策扶持,鼓勵其給中小企業貸款:同時再把民間資本扶持起來,讓民間資本和中小銀行承擔起為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的一個平臺。二是進一步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方式,引導國家保險機構、社會保險機構為中小企業經營者和融資機構提供信貸保險,助力分擔擔保風險:三是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2 財政政策要“少取多予”,讓企業輕裝上陣。針對中小企業的需要,實施諸如放寬費用列支標準、設備投資抵免、虧損抵免、再投資退稅等措施,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要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費用和治理濫收費,尤其是各行業協會或者中介機構巧立名目的攤派和“搭車收費”,直接減輕企業稅外收費。

(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 堅定不移地支持穩定糧棉油及其他農產品價格,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金融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三農"32作,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農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連續多年實現糧食豐收,為我同價格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支持穩定農產品價格、穩定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供給,是后危機時期穩定物價、管理通脹預期的首要措施,也是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己任的農村金融在后危機時期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

2 以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后危機時期鞏固農業基礎,拉動內需的重點。積極配合支持中央和省重點投資計劃,配合省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列入發展規劃、政府主導、社會關注、具有顯著民生效應的非經營性建設項目。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路網、電網、水網、信息網和農村能源與環境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改造、農業生產基地開發與建設、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支持縣域城鎮建設,包括城鎮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和環境設施、便民商業設施、農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等。城鎮建設不僅是城市化的橋梁,更是近期啟動農村消費的突破口。針對農民對住房消費熱情高的特點和存在的巨大潛力,要把城鎮建設作為解決農村就業和撬開農村消費市場的切入點,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結合點,促進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步伐。要切實加強非經營性中長期貸款項目風險管理。要高度重視因金融危機導致政府財政收人減少,對農村金融非經營性貸款安全的威脅,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3 以支持農業產業化作為后危機時期帶動農村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化代表著農業的發展方向,是新時期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和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后危機時期要針對農業產業化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機影響重的現狀,把工作重點放在客戶維護上,既幫助客戶實現恢復性增長,又有效規避貸款風險。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帶動農業產業進步升級。優先支持開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及創品牌、創名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要通過支持龍頭、加工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促進農業產業化穩健發展。

(五)創新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1 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為適應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要鼓勵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規劃,增加在縣域地區的網點設置。對新設立的機構網點應繳納的稅收予以適當減免,對開辦初期經營虧損的,財政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充分肯定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加大對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

2 激發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積極性。由中央財政和各地省級財政共同出資建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降低金融機構支農風險,使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得到回報。合理運用財政杠桿,通過財政補貼、擔?;蚨愂諟p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機構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信貸投入,激勵縣域資金主要用于當地經濟發展,對縣域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較多的給予一定比例獎勵。積極發展以各級政府按照一定比例}B資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機制。

3 逐步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建立多層次體系、多渠道支持、多種主體經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保險制度。政府應增強財政稅收支持,在農業保險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通過保費補貼措施,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滿足農業多元化發展需求。創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對農業巨災風險造成的損失進行有效的分攤和轉移,提高保險經營者的積極性。通過農業保險政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分散信貸風險,調動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入的積極性。

4 努力滿足農村中小企業有效需求。涉農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金融服務方式,盡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風險定價機制、獨立核算機制、貸款高效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化人員培訓機制、違約信息通報機制在內的“六項機制”。按照簡便、高效的原則。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推進小企業貸款工作開展。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房產新政的出臺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打壓已初見端倪,但也由此引發了一些法律上的糾紛和思考。

葉金榮上海市榮業律師事務所主任

違約,還是情勢變更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拉開了房產史上最嚴厲的宏觀調控序幕。相關政策出臺的目的,在于合理引導住房消費,抑制投機性購房需求。但不可避免地會讓部分已經簽約的商品房及二手房買主,因為難以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而出現被迫“違約”,這種未必真正構成合同法上的“違約”狀態,被社會公眾形象地稱之為“政策性違約”。

在北京市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案例。2010年3月,甲通過中介公司介紹,與房主乙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首付20%,余款通過申請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向乙一次性付清。合同簽訂后,甲向乙交納了20萬元購房定金。其后,甲在準備申請銀行貸款時,獲悉根據新的國家政策,自己需要支付的首付比例已從20%上調到30%,首付數額提高了30萬元,以甲現在的經濟狀況,無法支付多出的部分首付款。

甲認為貸款首付比例提高是自己無法預見的,由此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自己沒有過錯,因此,乙應該將定金退還;而乙認為由于甲自身資金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應當適用定金罰則,定金不予返還。后甲訴至法院,請求解除雙方買賣合同并要求乙退還購房定金20萬元。

在該類糾紛中,房屋購買人和出賣人對于因政策變化導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礙的事實一般并無爭議。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購房人認為因政策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構成情事變更,買方有權解除合同,購房人無須承擔責任,其已交納的定金等款項賣房人應當予以返還。而賣房人則認為,雖然因政策原因導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礙,但并非無法履行,雙方應當根據政策相應調整合同條款,合同應當繼續履行。如果購房人提出解除合同,即構成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定金無須退還。

關于情事變更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中有明確規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實踐中,法院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審理案件時,是相當謹慎的。2009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對適用情勢變更的審核程序明確:“確需在個案中適用情勢變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7月20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審判指導意見》第七條規定:“對于買受人請求解除商品房合同糾紛案件,要嚴格依法審查,對不符合解除條件的不能解除;要引導當事人理性面對市場經營風險,共同維護誠信的市場交易秩序。

從理論上說,房產新政屬于當事人訂約時所不能預見的情況,但是房產新政帶給房屋買賣合同的影響并沒有達到可以適用情勢變更的程度。并不足以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顯失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符合《合同法解釋二》中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筆者建議,購房者在房產新政實施后,如果繼續履行購房合同確有重大困難的,還是要從合同條款本身約定下手,先看看合同是否有條款規定了這種情況下的合同解除權,以免起訴后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遭受更大的損失?!?/p>

環建芬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

當今房價過熱,地價難辭其咎

新國十條的重點在于控制房屋的貸款,以此間接控制房地產市場的炒作,從而發揮政府在穩定房價和保障住房方面的職責,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安康。不少人對國十條的出臺抱有極高的期望,認為房價將因此而獲得控制,低房價的時代即將到來。因此,發生了大量房屋買賣違約的事件。但是也有些不少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我國房屋地價占房價總價的15%至30%,地價才是決定房價的核心因素。要徹底解決該問題,關鍵在于降低地價。

對此,筆者認為,房產商冒著極大的風險投資于房地產市場,唯一目的就是獲得超額的盈利。如果地價高的話,其在出售房屋時,必然會將風險轉嫁于房屋之上,抬高房價。

那么為何我們不能或無法控制地價呢?首先,從1994年起,土地出讓金就歸地方政府所有,不用再上繳中央財政。伴隨著房地產的蓬勃發展,土地出讓金便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向土地要收成,向土地要效益”一時成為土地部門的工作重心。地價的提高,是短時間內體現地方政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此一來,就很難期望有關控制地價政策的出臺。

其次,現今很多土地出讓都采取競拍這種方式,這也是近來“地王”頻頻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通過競拍,即使非常低廉的物品也有可能被炒得非常高,更何況是土地這種稀缺資源呢。僧多粥少的局面讓地價上漲順理成章。我們必須認識到,整個房地產產業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房價回歸應當是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都回歸,而不能僅僅是房產商單方面進行降價。

最后,從整體上說,我國的商品房還是處于一種賣方市場,現有商品房總量不足迫使市民只能砸鍋賣鐵,向高房價屈服。如果我國能夠大力開發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那么市民在購房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當商品房賣方市場逐漸變為買方市場,房價就自然會回歸理性。

綜上,筆者認為相關部門應當不斷改革土地出讓制度,引導地方政府以合理價格出讓土地,改變“價高者得”的單一拍賣方式,促進地價理性回歸。同時中央政府也應考慮適當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方式方法,減弱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過度依賴,盡快使地方政府從依賴土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除此之外,國家也應當考慮社會的弱勢群體,加大廉租房、經適房的建設,使人人能夠安居樂業。房地產市場是我國眾多產業中的一環,但是要搞活經濟,單單靠這一環是遠遠不夠的。地方政府必須合理分配資源,全面發展地方各級產業,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地方經濟的長遠穩健發展?!?/p>

胡堅秉同濟大學副教授

住房保有稅,離我們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中城市,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給這些城市帶來了較大的住房壓力?;谖覈?ldquo;人多地少,人多房少” 的基本國情,從而在客觀上導致了我國整體房價的不斷上漲。此外,越來越多的投機者紛紛囤積大量房源待價而沽,造成住房需求非正常的快速增長,形成虛假的供不應求的局面,進一步推動了住房價格飆升。

針對不斷攀升的房價,有的人主張,政府應當運用強有力的稅收調控手段來控制房價,并且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目前,世界各國對不動產的征稅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對不動產的轉讓行為征稅,以流轉額為計稅依據;另一種是對不動產的保有征稅,以不動產的評估值為計稅依據;還有一種是對不動產轉讓時的收益征稅,以所得額或收益額為計稅依據。例如美國的一些州,政府規定百姓在購買第一套自住房時可以免征不動產保有稅,當購買第二套住房時,就要對其征稅,再購入第三、四套住房時,財產保有稅就會有一個較大的增加。 加拿大不動產財產稅稅率是三年內不動產平均值的0.5%。也就是說,一套三年均值40萬元的房子,一年的財產稅為2000元。如果逾期繳納不動產稅,就會被罰款和增收利息,連續三年欠繳,政府有權將不動產拍賣。

最近有消息稱,重慶擬對高價商品房征收“特別房產消費稅”,隨后,有媒體稱,上海也擬開征住房保有稅。那么針對現今高房價,政府到底應該征收何種稅?征收者似乎對此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列舉的十項內容,必須由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這叫“立法保留”。這十項內容只能由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律保留的方式來行使,其他機關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在這里規定了相對保留事項,但有關稅收的基本制度也即新稅種的出臺即使尚未制定法律的,也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除國務院以外的任何機關和地方政府都無權制定新稅種。

所以,到底應該征收什么稅?以及如何開征都應屬于“立法保留”事項。地方政府隨意決定稅種、任意征稅的行為,顯然不是一種依法行政的行為。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在拉美,雙邊自由貿易也異常紅火,墨西哥和智利這方面最為積極。據WTO統計,1999年末,拉美共有22個經濟聯合體,其中1991年以后出現的以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基礎的就有17個。

一向被稱為自由貿易“真空地帶”的東亞地區,也首次加入全球雙邊自由貿易進程。最積極的國家當屬新加坡。2000年11月,新加坡分別與新西蘭、墨西哥正式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2年1月和6月,分別與日本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簽署了相關協定。另外,新加坡與美國、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亞、印度、韓國的談判也在進行。日本除與新加坡已簽協定外,與韓國、美國、中國和東盟國家或區域經濟集團的相關談判也在進行。中國政府于2001年11月正式提出組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并于2002年5月與東盟正式啟動雙邊自由貿易談判。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設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也正在醞釀和商議之中。

WTO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新的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今年出現的美國對進口鋼材強制實施201條款(詳見本刊今年第7期)和美國提高農產品補貼就是典型事例。同時,由于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反全球化浪潮洶涌。1999年,WTO貿易部長西雅圖會議啟動新一輪全球多邊貿易談判的計劃夭折。2001年12月,多哈會議在最后關頭決定啟動新一輪全球多邊貿易談判,但就現實情況看,多哈回合不可能一帆風順。毫無疑問,WTO多邊貿易談判一再受阻,已成為雙邊自由貿易再度盛行的主要原因。原WTO總干事穆爾不久前說:“自從1993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后,至今未重新開啟全球范圍的多邊貿易談判,因此現在出現了很多國家熱衷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傾向。”

同時,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某些局限性也是許多國家熱衷于雙邊自由貿易的原因之一。與曠日持久的WTO多邊貿易談判相比,雙邊自由貿易談判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與程序復雜且缺乏國家強制力的WTO多邊貿易體制相比,雙邊自由貿易機制只有兩個當事方,因而具有易操作、約束力強的特點。另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在促進當事雙方自由貿易、經濟技術合作、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乃至雙方政治關系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比WTO多邊貿易體制更直接、更有效。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往往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當作通向更高層次經濟乃至政治合作的第一步。

部分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的開展遇到新困難

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通常是指由兩個以上的國家、地區或區域經濟集團,通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組建自由貿易區而進行的貿易。目前,已經啟動的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區或以此為基礎的經濟組織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重要的有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非國家共同體等。另外,一些跨洲或跨洋的大洲際自由貿易區計劃也順勢而生。

但是,在新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這些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區計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目前,在這些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區計劃中,有的因談判屢屢受挫而陷入僵局,如擬于2008年建成的“歐盟-拉美自由貿易區”;有的因談判爭吵不休而無實質性進展,如計劃于2005年建成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有的因計劃不能推行而脫離原有主題,如擬于2010年啟動的“APEC自由貿易區”;更有些一直停留在構想階段難有新的突破,如美歐間的“跨大西洋共同市場”。

即使是已經啟動的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區,也因成員方利益的沖突出現明顯的裂痕,如目前世界第一大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今年5月21日,因雙方談判破裂,美國開始對從加拿大進口的木材征收高達27.2%的反傾銷稅,從而導致美加木材貿易戰急劇升級。墨西哥也開始抱怨在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后農牧業損失慘重。墨西哥眾議院發表的研究報告說,自從墨西哥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以來,墨西哥農牧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該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蔬菜水果的出口量僅增長了8%;墨農牧業進口總額則由當初的29億美元上升至42億美元,增加了近44%。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將于2003年年初解除20種農牧產品的保護性關稅,這將對已經處于競爭劣勢的墨西哥農民造成新的打擊。這已在墨政壇引起了反應??梢?,這些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區建設所面臨的困難,已成為雙邊自由貿易再度盛行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各國重新調整自由貿易政策

新形勢下,世界各國紛紛調整自由貿易政策,由原來的側重“多邊”,調整為側重“雙邊”或“多邊”與“雙邊”并舉。

美國政府認為,如被排擠在多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將給美國企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助于美國確立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合。今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長期制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程的總統“快速審批”貿易談判權。布什總統在獲得這一權力后表示:“我們將更快地與單個國家如智利、新加坡和墨西哥建立自由貿易關系。我們還將與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探討建立自由貿易關系。”

日本過去非常反感雙邊自由貿易談判,現在卻來了個大轉變。日本—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便是日本簽署的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有分析認為,日本緊鑼密鼓地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最大動因是為了加大出口,拯救它惡化的經濟。今年6月,日本推出政府振興經濟的六大發展戰略,其中第六項被稱為“全球化戰略”,主要內容是:以全球化大市場為目標,推動包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內的地區經濟合作,積極推動建立東亞自由經濟圈。

韓國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雙邊自由貿易的熱潮當中。東盟國家則采取“多邊”和“雙邊”并行的自由貿易政策,一面積極參與WTO多邊貿易談判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一面又積極尋求開展同其他國家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總之,各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調整,已成為全球新一輪雙邊自由貿易強大的內部推動力。

雙邊自由貿易的根本特征是“對內自由、對外保護”,因而它對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也是雙重的:既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又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

1,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的一致性。

一是二者所體現的貿易原則基本一致。WTO的基本原則主要有自由貿易原則、透明度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等,而這些基本原則恰恰是雙邊自由貿易所追求和遵循的,只是這些原則所適用的范圍大小不同而已。至于說雙邊自由貿易會對第三方產生歧視,這也正是這種體制所確定規則的需要,就像WTO多邊貿易體制并不適用于非成員方一樣。

二是兩者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基本一致。世界各國可以通過雙邊自由貿易密切相互間的協作和配合,增強經濟實力,提高綜合發展能力。同時,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筑起防范全球化風險的第一道防波堤。所有這些,都和WTO多邊貿易體制所追求的經濟效應相一致。

2,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的矛盾性。

雙邊自由貿易“內外有別”的政策會沖擊WTO有關原則和規則。如果把雙邊自由貿易放到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大框架內考慮,那么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雙邊自由貿易客觀上造成了協定內外WTO成員方貿易待遇的不同,甚至對某些WTO成員的損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貿易保護主義“堡壘”,從而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的非歧視原則相背離。更有某些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包含明顯的違背WTO有關規則的內容。

3,與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兼容性。

正是雙邊自由貿易與WTO多邊貿易體制具有上述一致性,WTO多邊貿易體制才得以包容雙邊自由貿易安排,即允許WTO成員方成立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然而,GATT/WTO對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經濟一體化均提出一些約束性規定:任何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成立都必須有利于促進成員間的貿易,而不應增加對非成員的貿易壁壘和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盡管雙邊自由貿易與WTO多邊貿易體制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兩者一致性的一面又從發展趨勢上決定了雙邊自由貿易必然走向WTO多邊貿易體制?,F實情況表明:從總體上看,雙邊自由貿易的目的是在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上,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地推進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由于WTO多邊貿易體制已經基本涵蓋了全球,絕大多數推行雙邊自由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都屬于WTO成員方,這就決定了那些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要執行WTO規則的基本要求?!?/p>

熱點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社會熱點主題項目式學習是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以當下發生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為研究內容,教學中通過創設真實情境開展研究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其主要特征為:時代性、教育性、情境性和探究性,其學習方式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和意義,它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

社會熱點 研究主題 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基于真實、復雜的問題并由學習者通過合作對該問題進行探究,完成任務或者制造出產品的一種教學方法[1]。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與操作首先須要考慮的是確定項目主題,即提出問題。一般來說,主題的選定會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來源于現實生活,具有探究的價值;以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為基礎,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動機;在情境創設下,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由此,從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問題中產生的研究主題,與項目式學習有很高的契合度,我們把這種學習方式稱為“熱點主題項目式學習”。

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熱點主題的選擇,以當下國內外大眾普遍關心的、具有一定教育功能和意義、有研究探索價值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主題,通過圍繞主題創設模擬情境(或者進入真實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開展項目式研究,達成一定的目標任務。在實施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主題選擇、情境創設、教育目標定位等幾個關鍵問題,發揮主題項目式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

一、選擇合理的項目主題

熱點主題項目式學習,其主題的選擇既要有適當的“熱度”,也要富涵教育價值,更要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研究興趣。

1.熱議性

熱點主題項目式學習,其顯著特征就是“熱”。只有足夠“熱”,才會有廣泛的關注度和討論價值,學生才會在生活中進行自發的思考和表達,形成對熱點問題的初步認識和探究欲望。所謂“熱”,并不是把所有人趨之若鶩的話題當作研究主題,應該多維度地看待這個問題。第一,即時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可謂是“爆熱”。例如,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事件,各種媒體爭相報道,是生活生產受到嚴重影響的每個人關心的話題。第二,周期性的社會熱點事件,是我們能預知的“預熱”。例如,每年春天要召開“兩會”,而“兩會”的熱點提案和問題從地方到中央的媒體都會進行采訪和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第三,百姓生活中關切的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讓大家倍受關注。例如,一度擾民不止的廣場舞現象和社區居民屢見不鮮的遛狗不牽繩現象,都引起過公眾廣泛的熱議,甚至涉及了相關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的修改與完善。第四,發生在班級或者學校等小環境中的熱議現象,雖然社會影響力不夠,但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教室和學校垃圾站都配置了多個垃圾桶,倡導大家垃圾分類,但是只有極少班級和同學能嚴格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進行分裝和傾倒,多個垃圾桶形同虛設。類似現象不勝枚舉。其中某些熱點事件并不適宜選做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它遠離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缺乏開放性和探究性,學生探究的價值和意義不大。

2.適切性

有熱度的社會事件如果能與高中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相聯接,符合該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激發其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在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這樣的主題不失為一個好的項目式學習主題。

從教師的角度看,從熱點事件中提煉的探究主題必須以準確把握學情為前提,這樣的選題才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項目式學習有別于其他課程的學習,除了考慮學生已具備的課程知識之外,還要考慮學生之于項目應具備的具體技能和思維習慣。那么,哪些具體技能和思維習慣是須要考量的呢?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著的《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一書中提出了知識時代必備的7C技能:(1)關鍵的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解決問題、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管理項目(能夠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和行動計劃,能夠執行計劃并監控過程、評估結果;也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對方案進行持續改進)等;(2)創造力——創造新知識、設計最佳解決方案、藝術化地表述和講故事能力等;(3)團隊協作能力——合作、彼此協調、互相支持、彼此忍讓、達成共識、團隊建設等;(4)跨文化理解能力——跨種族、跨知識背景、跨組織文化的理解;(5)溝通能力——整理相關信息,融合運用媒體資源;(6)信息技術掌握的能力——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知識管理;(7)自主規劃職業和自主學習能力——管理變化、終身學習、職業定位、關鍵的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看,項目式學習的本質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自己學習的決策者,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而教師與學生在思想觀念、心智學識、生活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根據學情制定的項目式學習主題可能會與學生實際存在差異。還學生以選擇自由,讓他們從社會熱點事件的背景出發,自己提交感興趣的項目主題。教師起輔助作用,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創建或者調整他們的項目主題,確保項目與課程標準一致。

3.教育性

好的項目主題從社會熱點事件出發,從生活中獲得,契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主題價值。這個價值主要體現在是否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相關?!吨行W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一共推薦了152個活動主題,其中小學70個主題,初中55個主題,高中27個主題。這些項目主題除了與對應學段的課程教學知識和實踐相關之外,無一不在滲透正向的教育理念。例如:關于“家鄉河流的污染問題研究”,引導學生要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基于實踐活動中的德育滲透,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三個不同層面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心入腦,化作自己的實際行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

進行熱點主題項目式學習,關鍵還在于情境的創設。該學習方式的情境雖然源于現實生活,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和體驗感,但由于課堂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具備完整呈現真實情境的條件。所以,要以現實的熱點問題為原型,優化真實情境,以期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優化真實情境呢?真實的社會熱點事件發生不是孤立的一個點,而是有時間線和邏輯線,這些主線脈絡上都分布著一些關鍵小事件。依循這些主線脈絡,把握關鍵點,把一個熱點事件分解為若干具體情境,這些情境都圍繞著項目主題,彼此之間緊密銜接,既有連貫性又有整體性。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進入情境,又能跳出情境,使項目學習更具真實性和合理性。

1.目的性

首先,論證項目選題。與其他所有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一樣,項目教學要回答一些關鍵的問題:學生能學到什么?掌握什么?培養學生何種素養?帶領學生涉獵什么領域?對學生的發展能否有意義?項目開展前必須論證項目對學生學習的意義,能否引導學生形成責任意識,增強參與意識,養成社會意識;還必須論證項目是否符合課程標準,能否使學生通過項目學習將知識認知與能力發展同課程標準相契合。

其次,設計項目標準。好的標準能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一個好的項目應該是:難度適宜——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挑戰略高于其能力基礎的任務,實現發展;導向精準——項目要解決什么核心問題,明晰什么關鍵概念,培養什么關鍵能力;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年齡特點、能力特點,項目內容的選擇要能激起學生強烈求知欲望,項目的實施環節要能吸引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評價客觀——制定客觀的評價標準,以反饋、調整實施環節。

再次,組織小組活動。項目學習大部分任務需要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小組的和諧分工合作是項目順利推行的關鍵環節,直接決定項目效果的達成。因此,應根據相應的實施標準與學生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劃分,為項目高效運行“保駕護航”。

2.驅動性

好的驅動問題是項目學習成功的關鍵,它可以從項目主題中提煉出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它不僅包括知識性的問題,還應有任務性的問題。問題設計得當,既可以促使學生“回答”,也可以促成學生“探索”,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驅動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討論提出,讓學生感興趣并樂于參與其中,以真正實現學習目的。

3.實效性

傳統的學習方式通常為信息式學習,本質為知識儲量的增加,忽視了能力的提升。項目式學習注重結構式學習和轉化式學習,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把握知識呈現的規律,形成新的知識邏輯結構和思維體系;并將真實情境下的任務驅動習得的新知識和能力遷移應用到新情境中。這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體現進階性的特點。項目學習過程要保障學生進行真實的學習,沉浸式地參與到學習過程,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制定明確的任務目標

基于社會熱點的主題項目式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圍繞主題、創設情境過程中,充分考慮哪些情境要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戰疫”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為例,因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我們可圍繞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和成果呈現四個方面來實施。

1.價值體認

學生通過各種“戰疫”活動,體驗不同尋常的生活經驗,在觀察和解決各種問題中增長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分析和比較中美抗擊疫情的不同結果中,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責任擔當

學生通過力所能及的各種“身宅心不宅”的學習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對自我、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意識,理解“宅即做貢獻”等防疫要求,自覺踐行公民職責;崇敬真、善、美的“逆行者”,哀痛不幸的遇難者,在現實和網絡世界中能夠發出正能量,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爭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3.問題解決

學生將“戰疫”生活中發現的“疫情根源、戰疫實況、防控措施、疫情數據、疫情之思、疫情影響、疫情下我的學習”等問題轉化成有意義的問題,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解決切身問題并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搜索和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審辯思維的能力、學習研究的能力,以及通過網絡進行自主自律學習的能力。

4.成果呈現

學生在“戰疫”生活中,通過積極的學習和思考與研究實踐,進行了實際操作,設計完成了有創意的“戰疫”小手工、繪畫、歌曲、游戲、研究報告等實踐創新項目,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與學習的欲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終身學習意識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體現項目的學習特征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诮逃谋举|,關乎教育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是教育的途徑,都是以具體項目推進和真實情境為載體、以培養人為主要任務的,而不是把知識的機械傳遞作為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任務。教學活動在傳承知識的同時滲透育人價值,成為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途徑。

1.時代性

教育的時代性體現在教育是在整個社會這個大背景中展開,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當今社會中,國家的繁榮、科學技術的發展、民主政治的建設與教育息息相關,教育變革的訴求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應當說,任何社會形態下的學校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時代性的要求,教育是隨著時代發展變化而變化的。當前我國的教育面臨著在“兩個大局”,即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背負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2],教育如何適應并承擔此重任是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

2.教育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并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3]。立德樹人應當滲透在學校教育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這一學校育人的主要渠道更是如此。項目式學習中,教學內容的選擇,項目主題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教師應當優先考慮的問題。如何在當下國內外社會時事熱點中篩選出有教育價值和意義、符合學生身心和認知發展規律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達到培養其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的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目標,這是教師完成根本任務的體現。

如在以“戰疫”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和了解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黨和國家決策的反應迅速、策略措施的科學有效、組織執行的有力到位、物資保障的充分充足這些事實,深刻認識和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同胞感情,“上下同心,共克時艱”的組織執行力。相對比中,更容易體會到身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對黨和政府的有力舉措由衷地贊嘆,樹立了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情境性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和教學環境。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其學習的專注度和參與度。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項目式學習的一大優勢在于,通過引導學生進入高度“仿真”的模擬情境甚至是沉浸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利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即奧蘇伯爾所說的“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一教育理念進行的有效教學。“戰疫”的主題就是即時發生且現實正在發生的重大社會熱點事件,具有完全真實的情境。每一位同學都親歷其中,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以此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研究,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真實情境中具體現象的分析與探究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對課程與學科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效鏈接,體現“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4.探究性

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通過教學活動能夠達到的水平之間存在著差異,這一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一是要基于學情,二是要考慮其“最近發展區”,為學生設定有一定難度,能夠充分挖掘其學習與發展潛力,即我們通俗所說的“蹦一蹦,夠得著”的學習目標。

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選擇的主題一定是能夠有效地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問題要具備目標性、創新性。“目標性”指問題是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在獨立學習所具有的能力基礎上,發現或預設其“最近發展區”,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其學習潛能而制定的學習目標;“創新性”是指問題能夠真正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有引導學生能夠持續不斷、步步深入進行研究的特性。在“戰疫”主題的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分別設定了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不同維度的學習目標,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立程度不同的目標,充分體現了“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的理念。教師在指導學生設定選題時,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愛好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興趣愛好和關注點而選擇不同的子課題。多元化的選題為學生深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基于社會熱點的主題項目式學習是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載體,通過圍繞當下國內外正在發生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由師生通過學習共同精心遴選問題,巧妙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習在情境中真實發生,通過學生項目小組的合作、探究,最終完成一項復雜任務的學習活動。學生在適切的主題下,通過真實情境中的經歷、體驗和感悟,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不但在實踐中領會、鞏固和運用了所學知識,更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養和發展,以期實現融入生活、走進研究、知行一體、德才雙修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1(001).

[2]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3] 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責任編輯 關燕云】

上一篇:社會法律論文下一篇:全球經濟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