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

2023-09-02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全國范圍內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進行到第六輪,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審批內容繁多、審批程序復雜、審批效率低下、審批權下放含金量不高等問題,仍是當前制約發展的體制政策障礙之一。

就省級行政區域而言,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既面臨天然的障礙,又具有一些獨特的制度資源。所謂天然的障礙,是指大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是由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央部門政府規章所設定和規定的,地方政府無法“越俎代庖”地予以取消或者停止適用。所謂獨特的制度資源,是指省級行政區擁有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權,中央確定的一些審改權限的行使主體亦多定位于省級政府,等等。在這樣一種雙重性之下,省級行政區域如何既合法又有效地精簡行政審批事項,以更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呢?

路徑一:“依法停止”。運用行政許可法提供的制度資源停止部分審批事項在本省的實施。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法規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報國務院批準后,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备鶕@一條,省政府可以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對行政法規設定的不符合本省實際的審批事項、環節列明清單,上報國務院批準后停止實施。

路徑二:“立法對沖”。運用“立法競爭”和“立法協調”機制對沖部門規章設定的不合理審批事項。許多審批事項、環節是在中央部門規章,甚至中央部門規范性文件中予以設定的,對于這些審批事項和環節,如果按照路徑—建議上報停止實施的通道暫時不具備或者效率太低的,可考慮通過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相異性規定抵消、對沖其負面影響。這或可稱之為一種類似于“立法競爭”或者“立法協調”的方案。例如,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審批(登記)是被國土資源部規范性文件擴大了適用范圍的一個審批項目,對于浙江省大部分建設項目而言,這一審批事項并非必要,因此,可考慮通過地方政府規章的相異性規定(如將該審批事項整合入供地審核程序),事實上取消或者嚴格限制該審批事項的適用范圍。

路徑三:“清理審查”。對本省各級政府所設定,且不具有上位法依據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審查,決定其存廢。首先,根據“審改”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對于“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凡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取消審批設定。其次,對于大量“零辦理”事項進行重點論證,原則上予以取消,確有保留必要的,應進行充分的必要性論證。從實踐情況來看,這類“零辦理”事項為數不少,如根據某縣的統計,該縣行政服務中心2010—2011年連續兩年“零辦理”的審批事項共計173項,其中行政許可事項89項,非行政許可事項84項。再次,對本省已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甄別和分類處置。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嚴格地說屬于行政許可的范疇,對于此類情況,應加以甄別,以避免其“規避”行政許可法的適用;確不屬于行政許可的審批事項,則根據前兩點所揭示的原則加以清理。

路徑四:“完善準入”。在我省建立嚴格的行政審批事項準入和新設制度。具體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在制定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許可、地方政府規章設定臨時行政許可項目時,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建立新設行政許可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機制,通過科學的論證和正當的程序設計確保稀缺的審批事項資源用在“刀刃”上。二是實施最嚴格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準入制度。非行政許可審批的概念最早出現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按照這一通知的精神,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是國務院一次性列舉保留的審批事項,而不能成為地方“批發”設定審批項目的法律根據。因此,原則上應關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新設通道,確需通過事前控制進行監管的事項,應通過法定程序設定行政許可;其他事項則應盡量切換為行政服務類事項或者事后監管類的備案登記事項。

路徑五:“限縮適用”。運用法律解釋技術,嚴格限縮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審批項目的適用范圍。實踐中經常出現的一類情況是,法律法規或者規范性文件所規定的審批項目適用范圍本身較為模糊,而地方政府及部門或基于“審批依賴癥”的影響,或出于通過審批規避責任的考量,或由于部門利益的作祟,往往利用上位法的模糊性大大擴張某個審批事項的適用范圍。鑒于此,從精簡審批事項的角度,可從省級部門條線入手,嚴格運用法律解釋技術,限縮某些審批事項的適用范圍,以正本清源。這種方式實際上已在本省一些地方開始探索,可以加以總結并上升到全省層面。

路徑六:“規劃替代”。將規劃環節的有關審批事項予以實質化和強化,從而在具體個案領域可簡化審批。關于這一點,我省已有較好先例,例如:《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盡管根據上位法的規定分別設定了規劃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具體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兩種審批事項,但在第十八條規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規劃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符合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該條規定的建設工程可以不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痹偃纾河行┑胤教剿髟谝粋€區域內(如工業園區)的水保、環評實施統一審批,具體單個項目的同類審批則大大簡化。這樣一種設計,既實現了一定區域內審批的“整體性”,又減少單個項目審批的連篇累牘和重復做功。

路徑七:“整合合并”。通過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的整合合并,既不減少法定的“審查要素”,又實質上減少審批項目,提高效能。一是審批事項的整合合并。例如:將工業項目中的初步設計審批整合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批,前一事項中的專業考量因素滲入后一事項;根據投資規模大小,分類合并政府投資項目中的立項建議書審批、可研報告審批和初步設計審批等事項;合并施工合同備案、開工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等3個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一體審查。二是審批環節的整合合并。例如:將初步設計審批中所涉的防雷審查環節與施工圖設計審批中的防雷審查環節加以合并,在初步設計審批過程中不再實施防雷審查;還可以考慮將初步設計審批中的防雷、消防、園林、人防審查等諸多專業性環節一體納入施工圖設計審批事項。

路徑八:“先行先試”。2012年8月,國務院作出《關于同意廣東省“十二五”時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的批復》,授權廣東先行先試,停止部分行政審批項目在廣東的實施,并下放部分審批項目的管理層級。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12年12月)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我省若能爭取獲得類似于廣東的“先行先試權”,無疑將在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方面獲得更大的空間。

(作者為省社科院地方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關鏈接

“審改”,各地在行動

寧波:推進標準化建設

寧波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將先進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標準的理念引入到行政審批領域,按照簡化、優化、協調、統一的質量方針,構建行政審批事項設定標準、資格條件標準、運作流程標準、聯辦機制標準、績效評價標準、窗口建設標準等,形成關于行政審批的標準化體系,最終建立一整套基于一級政府權限內,各部門協調互動的聯合審批標準,同時建立聯合審批運作機制,實現行政審批標準一體化、環節整體化、進度同步化、過程透明化。

臺州:規范中介服務行為

2013年5月14日,《臺州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方案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要大力推進中介機構改革,建立中介服務公平競爭機制。不僅要加快推進中介服務類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實現與行政部門的徹底脫鉤,而且按照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的要求,放寬社會中介機構準入條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社會中介機構,開放服務市場,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服務機構。

義烏:“三制”辦理

義烏投資項目“三制”辦理是代辦制、聯辦制、模擬制的合稱?!叭啤钡拇k制可以無償協助投資主體辦理投資項目審批申報及相關業務,解決項目投資者業務不熟悉等困難;聯辦制是將投資主體從“逐個部門、逐個窗口跑審批”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可以組織有關審批部門共同審查辦事資料、踏勘項目現場并作出決定,將相關環節、程序并聯起來,壓縮辦理空間;模擬制相當于交通指示燈中的待轉區,可以事前介入,提早準備與啟動相關程序,以待條件成熟盡快辦理審批手續,從而達到提高辦理效率的目的。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面對目前執法監督不足, 執法觀念不堅定, 執法隊伍素質普遍不高的諸多問題, 現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執法建議, 以保證做到執法高效率, 執法為人民的目的。

( 一) 一位優秀的統計執法人員首先要有一種為國為民謀福利的思想品德, 因此在執法隊伍建設中, 對于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 必須經常性開展, 不能夠松懈。同時要把執法為民的工作要求具體布署到具體工作中, 不定期對統計執法人員思想狀況進行分析研究, 把違法違法的錯誤思想消滅在萌芽中, 同時記錄這些思想研究結論載入“個人”思想工作檔案中。

( 二) 建立和健全監督組織體系, 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建立監督制度體系是保證統計人員不違法違紀的重要前提, 因此一方面, 要實行領導負責制, 明確落實不同層面的執法責任, 權限, 并且各個執法機關與部門的最高領導, 要對本機構的執法工作負總責, 各個部門要對分管的領導負責, 這樣形成一級管理一級, 層層落實執法工作領導責任體系。二是要組建行政執法活動的精英決策機構, 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制定科學合理的執法活動, 保證執法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凡是采取重大的執法活動, 涉及統計法律法規的實施和執行, 都必須經過這個機構集體研究決定。三是要制定日常的工作監督制度和規則,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本機構的統計執法人員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 這種監督包括事前監督, 日常監督和現場監督。通過這個監督體系, 理順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 明確分工, 形成共同管理互相監督的格局, 使監督工作無時不有, 無處不在。

( 三) 創新執法機制。隨著執法難度的提高, 還有案件的復雜性的增加, 創新執法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實行陽光作業”, 深化和規范執法過程的公開機制, 強化執法監督的手段, 改變傳統的執法工作公開的方式, 加大執法工作內容的公開覆蓋面。根據統計法的規定, 對于執法的法律依據, 執法程勛, 執法權限還有執法結果等內容, 能夠公開的我們都應該公開, 自覺接受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在公開事務的過程中, 也要借鑒公安, 法院等部門的公開經驗做法, 最大限度做到群眾滿意。同時通過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不定期的對社會各界公布最近的統計執法情況以及新出臺的政策, 還有最新查處的統計違法違紀情況。

二、引入第三方評估制度

( 一) 充分利用輿論監督

監督作為行政執法外部監督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不僅是反映民意, 還承載著導向民意的作用。在這方面, 美國的新聞監督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美國政府賦予新聞媒體“獨立、自主報道的權利”。同時美國司法制度中, 判例法制度在輿論對于行政人員的監督方面逐漸形成了一條非常有名的法律原則: 即“除非能證明媒體存在實際的惡意, 否則對公職人員的報道即使有不準確的地方, 也免受司法追究。”因此, 筆者認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制度, 對于防止統計腐敗現象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統計執法機構和部門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加快制定或者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使輿論的力量能夠正常的發揮出來,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比如, 推行網絡微博實名認證制度, 這就可以極大規范網絡言論, 保證行政執法監督的理性。二是增強新聞媒體的獨立性。新聞媒體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這種監督也要公正, 也要受到相應的規章制度的限制, 既不能夠成為部門政府部門的“宣傳大使”, 也不可以胡亂的被網絡輿論和民意隨意所綁架, 新聞媒體要有自己的獨立冷靜的分析能力, 正確反映事實真相, 發揮監督職能。

( 二) 行政執法, 改進手段方式, 引入評估制度

目前對GDP統計數字腐敗行為的發現和查處主要還是依靠統計機構的行政執法, 如全國和地方各級開展的統計執法大檢查, 但始終未形成長效機制, 再加上腐敗行為隱蔽性強、執法環境薄弱, 使得責任追究難以落實。因此, 應改進執法手段, 形成執法檢查常態化, 輔以統計巡查、統計監審、統計稽查等方式, 加強日常執法、增強組織建設。建議引入第三方評估制度, 外聘專家對全國GDP增速較快的地方進行抽查, 深入基層對其統計數據進行調查核實, 并將結果公之于眾, 接受社會監督。

三、總結

總之, 我認為, 在統計執法的過程中, 只要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權益可能或者已經受到損害, 尤其是統計執法機關做出一些撤回授權性的行政行為, 當事人都可以對該行政行為提出聽證的申請, 進而啟動聽證程序。

摘要:當前, 發現和打擊統計數字腐敗行為主要還是依靠行政執法, 如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 然而卻都還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另外, 受統計管理體制的制約, 統計執法機構由地方政府領導, 人事任免及財政經費未獨立, 其極易受到行政干預, 對統計數字腐敗的追究難以進行。這部分將研究執法機構如何公正執法, 提出加強日常執法、增強組織建設、預防公司企業統計違法完善職權保障的具體措施, 并建議外聘專家抽查評估, 引入第三方調查機構。

關鍵詞:依法行權,保障措施,第三方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嬌珍.論我國行政執法監督制度體系及其完善[D].浙江大學, 2012.

[2] 肖富忠.淺談我國公務員監督系統構建的對策及措施[J].法制與經濟, 2009 (5) .

[3] 張斌, 劉琳.公正執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水利天地, 2012.

[4] 王搵.加強統計執法力度, 打造統計良好形象[J].財經縱橫, 2012.1.

[5] [日]鹽野宏.行政法總論[M].楊建順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統計工作是設計、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統計數據資料的過程?!吨腥A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 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 實行統計監督。統計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工具, 是各級政府和部門取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信息資料的主要手段。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事實依據, 并對決策執行效果進行驗證和監督, 據以修正錯誤。統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 從上而下, 有國家統計局, 各省市縣統計局。各行業部門從上到下也都有統計處、科、室。但千頭萬緒, 無論多復雜, 統計數據都是由基層統計數據層層上報匯總得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性數據也是由省各市各縣、鄉、村的基礎數據匯集而成。當然這些數據有的是通過大型普查得到的, 有的是通過抽樣調查、典型調查或日常統計報表等手段得到的。但無論如何, 基層數據都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基礎數據的統計就會變成空中樓閣,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鶎咏y計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基石。因此加強基層統計工作, 夯實統計工作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基層統計的現狀

基層統計數據的準確與否、完整與否, 直接關系到整個統計數據的質量。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基層統計數據的及時性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鶎訑祿绮荒芗皶r上報, 就會直接影響上一級的數據匯總。在日常工作中, 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年度省社平工資是經常用的數據。由于數據發布的延遲性, 各項工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要做到統計數據的準確、及時、完整, 必須對基層統計工作予以高度重視。我們現在的統計體系是典型的倒三角形。從國家統計局到各省市統計局, 到縣統計局, 再到鄉村統計員, 人員數量、專業化程度、設備、資金經費、重視程度都是自上而下遞減的狀態。國家和省市層面自不必說, 縣級也還有縣統計局, 到了鄉鎮就只有一個統計員, 而且很多都是兼職, 到了村一級幾乎都是由村大隊會計兼職。設備經費談不上, 領導重視程度也不高。

全國有兩千多個縣 (含縣級市、旗等縣級單位) , 他們的數據準確完整關系到整個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而縣級的統計工作又和鄉鎮、村、各基層企事業單位密不可分。在一個縣域內統計工作內容項目也很多。各種大型普查就有人口普查、經濟普查、農業普查、工業普查、基本單位普查等多項內容。另外還有日常統計報表, 各行業、專業領域的調查, 如固定資產投資調查、房地產調查、居民消費價格調查等等??梢哉f工作量大、人手少、專業性強。在一個縣域內僅僅依靠縣統計局的有限的力量, 沒有基層統計人員的配合是難以完成的。

三、基層統計工作中的不足

最基層的統計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 是統計工作的第一個環節, 也是最薄弱的環節。首先是重視程度低。在鄉鎮和村前些年計劃生育是硬指標, 實行一票否決, 各地都重視計劃生育。近些年以GDP論英雄, 各地主要抓經濟, 熱衷搞開發區, 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近來國家狠抓環境治理, 很多地方領導被約談, 各地開始注重環保。統計工作與這些工作相比, 被放在次要地位。在各機關事業單位部門, 上級業務部門安排的任務, 政府黨委安排的中心工作和本部門的日常業務才是重點, 統計工作也被放在次要位置。各企業的老板經理, 掙錢是硬道理, 最主要的精力基本放在銷售上, 其次是生產和技術改造, 統計也不被重視。

在統計人員的配備方面除了縣統計局人員是專職統計外, 各單位、各鄉鎮村幾乎都是兼職統計。鄉鎮工作千頭萬緒, 人員編制少, 多數是兼職。有的是鄉鎮辦公室人員兼職, 有的是鄉鎮財政所人員兼職。在縣直機關事業單位, 有的是會計財務人員兼職, 有的是業務人員兼職。在企業里有的是財務出納兼職, 有的是質檢員兼職, 也有辦公室人員兼職的。

從統計人員專業素質上看, 參差不齊。在鄉鎮和機關事業單位中, 由財會人員兼職的, 多數具有統計和相關專業知識。村一級的大隊會計不在此列。其他各類人員兼職的, 只有少數具備統計專業或相關專業知識。

在設備配備和經費方面也很可憐。由于經費緊張和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經費和專用設備基本沒有。

基層統計人員的責任心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鶎訑祿臏蚀_與否是個良心買賣。有時候憑著工作經驗, 估計一個數也差不太多。把大量的日常數據整理出來, 匯總、計算, 上報一個準確的數據也可以, 但工作量會大很多。這不單是教育他們增強責任心的問題, 更要從制度入手, 實行標準化和加強法制化。

四、改善基層統計的建議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加強基層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統一工作流程、臺賬、工作標準。加強統計執法力度, 引起各級領導和統計人員重視, 做到經費落實、人員落實、數據準確性落實。并大力加強統計人員培訓, 提高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 做好各單位聯網直報和基層單位電腦數據的利用。

摘要:加強基層統計工作, 夯實統計工作基礎, 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事實依據, 并對決策執行效果進行驗證和監督, 據以修正錯誤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統計數據的準確、及時、完整, 必須對基層統計工作予以高度重視, 針對基層統計工作中的不足, 在統計人員的配備方面、專業素質上、設備配備和經費方面提出了改善基層統計的建議。

關鍵詞:統計工作,夯實基礎,及時修正,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馮永梅, 王澤崗.事業單位統計管理目標的變革[J].管理觀察, 2008 (09) :30-31.

[2]匡艷.淺談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公開制度[J]統計與管理, 2007 (07) :20.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一、不同層面的各種干擾是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首要問題。

(一) 被調查對象的干擾和影響。

包括家庭戶、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私營戶等。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 統計調查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 流動性不斷加大。特別是由于利益的驅動, 使得一些調查對象總是千方百計的保守自己的“秘密”, 還有一些被調查者合作誠意不高, 使取得真實可靠的統計數據變得困難重重。

(二) 地方黨政領導的影響。

當前, 從上到下各級政府層層實行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 把統計數據與政績、升遷、獎懲掛鉤, 嚴重影響了統計的獨立性。

二、統計方法制度和調查方式存在著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統計工作中有些統計指標內涵不精確、外延不明確, 存在歧義, 導致調查取得的數據資料可用性差。如工資統計不僅范圍不全, 無法反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而且調查方法笨重。另外, 工資統計的結構數據信息量不足, 缺少企業內部不同人群的工資信息, 難以滿足全面分析工資分配狀況的需要。

三、原統計執法跟不上, 有法必依與有法難依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

我國《統計法》的法律條文過于籠統、原則, 處罰條例不具體, 導致法律的可執行性差, 執法力度嚴重不足?!督y計法》對企業約束力較大, 對行政機關則無約束力, 對個體戶乃至居民個人涉嫌違法, 還沒有可操作的處理條款, 造成法不責眾。由于統計法的伸縮性大, 對不同類型的企事業機關、團體處罰不統一、不具體, 使一些行政機關不帶頭執法, 出現有法難依的局面。

四、基層基礎薄弱

統計任務越來越重, 然而統計工作的基層基礎則十分薄弱。統計部門的力量與任務不協調, 隨著周期性普查的頻繁進行, 常規性統計報表任務的增加, 基層統計部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 而統計力量嚴重不足, 縣、鄉級統計人員少, 他們既要搞統計專業報表, 還要兼搞調查、普查和行政工作, 加班加點成為常事。繁重的任務, 薄弱的力量導致的結果, 使他們被動地選擇了能夠完成任務就行。以上諸種因素, 如果任其發展, 社會公眾對統計數據的信任度就會下降, 政府誠信就會受到影響, 統計的社會地位就會受到威脅。因此, 我們應著力改善統計部門的外部環境, 增強抗干擾能力。

一是修改和完善統計法律, 增強《統計法》的約束力和執法力度, 減輕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于統計機構的行政干預, 為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供法律保障;統計執法實踐告訴我們, 只有依法行政, 才能開創統計工作新局面, 只有依靠法律, 才能保障統計工作的正常進行, 只有嚴格執法, 敢于執法, 才能樹立統計的權威。抓好統計執法工作, 既要把統計工作的任務、要求、法律責任傳達落實到基層單位;又要加強領導, 落實執法工作責任, 做到敢于執法和善于執法;還要加強統計法制宣傳, 加大統計執法和查處統計違法案件的力度;同時要強化統計違法案件通告制度, 使被處罰單位重新認識了統計工作, 改正了錯誤, 增強了法律意識, 在以后的工作中主動配合統計部門。

二是建立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的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和干部評價標準。對各級干部的考核、評價以及升遷、任免要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業績評估制度, 不能僅從“數字”上看政績, 更多地讓群眾來評判干部政績, 最大限度地杜絕地方領導干部對統計數據的干擾現象。

三是統計機構必須是依照法律獨立設置的, 并且統計機構在行政上應保持其獨立的地位, 實行統計機構垂直統計管理體制, 從而解決統計部門、統計人員的后顧之憂, 從根本上避免各級政府部門對統計數字的行政干預。多數國家的中央統計體系大都是實行垂直領導和管理。國家統計局與地方政府統計機構是分設的, 沒有相互隸屬關系, 是一種業務上的協作關系。如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統計局, 在地方均設有直屬的派出機構, 實行垂直領導和管理, 這些機構雖設在地方, 但與地方政府在行政上沒有聯系。美國、法國、日本橫向統計分工是分散的, 但從縱向看各部門統計調查機構是實行垂直管理的。如日本的農業統計由農林水產省負責, 地方農業數據是由設在地方的農林水產部下屬的調查機構來承擔, 不是由地方政府統計機構調查。這種獨立的垂直的調查體系, 有利于獨立進行統計調查, 不受來自地方的干擾, 統計調查效率較高。

四要加強統計基礎建設工作, 提高統計人員素質??h及縣以下的統計工作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石, 要實施好統計工作, 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就必須加強基層統計組織的建設, 夯實基層統計基礎工作。一方面, 要加大資金投入, 解決經費問題和改善基層統計機構的工作條件, 提高先進統計設施在基層統計部門中的普及率和應用率。另一方面, 要著手培養和提高人口就業統計隊伍的素質, 采取定期培訓或考核的辦法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 使他們熟練掌握統計新知識、新方法, 并做到培訓教育經?;?、制度化、規范化, 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與此同時, 加強統計職業道德建設, 樹立行業職業道德的優秀典型, 弘揚務實求真、如實統計, 不出假數, 維護統計信譽的信念和忠于職守的精神。

參考文獻

統計行政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一、扎實做好統計日常工作

一是認真做好20**年報工作和今定期報表工作;二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對重大、敏感性數據認真審核把關,增強基礎數據的匹配性和協調性;三是加強與相關部門及省、市級統計局的溝通聯系,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統計數據有理有據、真實可信;四是進一步完善主要統計數據質量評估機制,確保各項經濟指標符合經濟走勢,真實客觀地反映我縣經濟運行情況。

二、抓好名錄庫維護更新工作與聯網直報工作

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的企業一套表制度工作流程,嚴格按照“先有庫、再有數”原則,切實抓好名錄庫維護更新,對聯網直報單位進行全面核實,對新增的單位及時報批進庫,確保所有符合填報要求的企業全部進入調查單位庫;同時,抓好跟蹤落實,在企業聯網直報期間,專業人員利用節假日,加班加點,跟蹤聯網直報動態,及時與開發區、園區企業、鎮(場)等部門保持聯系,高質按時保證了“三上企業”100%聯網直報,并得到了省、市統計局的通報表揚。

二、提高統計服務水平

切實加強對全縣國民經濟運行的分析、監測和預警,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拓寬統計服務渠道,創新統計服務方式,提供豐富多樣的統計產品,不斷提升統計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不斷提升統計信息的報送能力和統計分析的撰寫能力,為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統計服務;深入基層一線認真調查測算“5.16”和“8.16”等幾次洪災對我縣經濟的影響;加大和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系、溝通或請示工作,及時提供全縣范圍的統計資料信息。

三、加強學習提高整體素質

一是以創建學習型機關為載體,全面提升干部綜合素質。以培養學習思考能力、業務操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為重點,鼓勵干部主動自覺學習理論和專業知識,在學習思考和工作實踐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是扎實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XX縣創建省文明縣城實施方案》的要求以及“兩創辦”的統一部署要求開展工作,加強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建設,積極參與開創我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新局面活動工作。同時,開展統計文化建設,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職業歸屬感和專業精神。

三是加強作風建設,切實做好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工作。根據翁紀辦發2013]1號《關于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工作分工的通知》精神要求和省紀委、省監察廳《關于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的意見》(粵紀發2013]確4號)工作要求,以及韶紀辦發2013]8號《關于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工作分工的通知》精神,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召開班子會議,對此項工作進行了認真的部署和安排,使我局開展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并以以良好的作風帶動工作水平的提升,提升統計部門的形象。 四是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根據翁發〔2013〕11號《關于印發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緊緊圍繞“嚴紀律、正作風、促廉潔”的教育主題,堅持以紀律教育、作風教育、廉政教育為主要內容,人人認真撰寫心得體會,以加強從政道德教育為重點,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扎實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

五是認真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培訓工作。根據粵統辦2013]24號《關于做好今年統計從業資格考試與認定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國家和省、市對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和統計繼續教育工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為進一步提高全縣統計隊伍素質,利用各種宣傳媒體積極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報名的宣傳發動,今年參加培訓考試人員37人。局領導親自抓考試前的培訓學習及考試等各項工作,使我縣今年9月15日全國統一考試順利進行。

四、抓統計調研指導做好“三上”企業申報培育工作

圍繞縣委、縣政府年初制定的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在加強對投資、工業、服務業領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跟蹤統計監測的同時,根據縣委、縣政府對各部門經濟發展責任目標任務的分解要求,局一把手高度重視,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掛帥,帶領業務骨干,多次深入基層、園區、企業開展統計工作的調研指導,充分挖掘經濟增長潛力,掌握第一手材料。認真做好“三上”企業申報培育工作,并嚴格按照“先有庫、再有數”原則,認真做好“三上”企業申報培育工作,我縣目前已有六家規上企業通過了國家審定申報。

五、統計法制工作不斷強化

在認真做好依法治縣辦、綜治辦、普法辦的部署和工作要求的同時,切實抓好統計法制工作。

一是深化統計法律法規宣傳,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去年以來切實把“六五”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與統計法制工作有機結合,利用宣傳媒體及在統計會議上做好統計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贈送相關法制宣傳圖片和書籍,供領導和統計人員學習,營造良好的統計工作氛圍。

二是積極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工作。根據廣東省統計局《關于布置今年統計執法檢查任務的通知》(粵統辦字〔2013〕27號)和XX市統計局《關于印發的通知》(韶市統2013]48號)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強統計執法力度,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對我縣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貫徹落實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依法加強統計基礎建設的情況及企業相關統計數據質量進行統計監督檢查,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六、全力以赴抓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前期工作

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轉發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粵府2012]151號)的精神以及《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2]60號)的通知精神,積極組織實施我縣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前期準備工作,選派業務骨干參加國家、省、市經濟普查試點工作,積極協助縣政府起草相關的三經普文件,并于9月上旬以翁府辦〔2013〕98號文件,成立了XX縣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統計局副局長擔任,把經濟普查作為今年統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縣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七、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促抓其他工作

上一篇:高校行政工作計劃下一篇:綠化行政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