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06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9月27日上午第三節課,我在1306班上了一堂英語公開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短語be from 和句型Where are you from?同時會用be from和Where are you from?自如進行問答,教學過程是通過單詞來展開的。在本節課中,我設置了互問互答,聲聲傳遞還有課堂游戲等一些活動,較為符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

公開課后,教委的兩位領導、陸主任以及初中部全體英語老師都參加了這節課的評課,幾位老師對我的這節課進行了點評,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獲得了不少的經驗以及教學方法,而且還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F分析如下:

1.課前的復習表演占用了一部分時間,起初設計時,主要是為了對Topic 1進行一下復習,讓他們利用學習過的內容,設置家長會的場景來進行人物介紹。效果平平,而且并不符合目前新課標的有效課堂這一要求,今后在課前的活動設置上,我會更加注意這一點,做到真正的有效課堂。

2.導入部分,所占用時間過長,學生均已掌握良好,這時應該對于該節課進行深入挖掘以及對學生的聽說有再進一步的提升,最終,導致學生回答問題缺乏主動性,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今后,應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設置問題應難易適中,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和開口說英語的能力。

3.師生互動活動開展的還不錯,但生生互動方面有所欠缺,今后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和學生對話。設置場景,讓學生融入情景,從而真正的學以致用。

4.在教學目標的設置這一部分,馮老師提出了中肯的意見,要求我們今后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合理,并且整節課結束后,一定要完成設置的教學目標,這才真正使學生學有目標。

在十一放假期間,我認真的學習了新課改革的內容,對于公開課有了新的認識,一堂成功的公開課,教師具備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標準的語音語調,有益于開發學生心智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上,教師們除了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

手段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處理好了教學的各個環節,既有引人入勝的開頭,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場,還有畫龍點睛的結尾,更有開啟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升華。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注重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發現生命的燦爛。

一堂好的公開課包含些許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樂意向這些不確定性開放。每一個具有創新教學理念的教師都知道,這些不確定性很可能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它們本身就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后應從深處入手,全面更新課堂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大膽的在課堂外積極探索教材教法,在課堂內充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狠抓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深化“教學設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絲不茍地完成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課后反饋或自我點評等一系列的課堂教學工作,為公開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節公開課都能貫穿著富有啟發性的教學設計,讓課堂樂意向著不確定性開發,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英語公開課一定會在新一輪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實踐中發揮大功率動力引擎的推動作用。

通過本節公開課,以及課后的及時評價,我深深地感到,教學永遠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無論怎樣構思教學,總要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因此,備好課絕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我們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考慮好每一環節,這樣每一節課才會是高效率的。

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的學習我校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及早的熟練掌握各種課型的基本模式,從而達到高效課堂,使學生目標明確的進行每堂課的英語學習,提高每一位同學的英語成績。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二、反思的作用和意義(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三、反思中的存在問題(態度、方法、內容方面),

四、如何進行反思(反思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反思什么?反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徑、怎樣提高反思能力),

五、反思撰寫的方式。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

反思,簡單地說就是回過頭來思考過去的事,從中總結經驗或教訓。我們這里所說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過去或對過去經歷的“過電影”。而是一種思維方法、一種學習方法、一種研究方法、一種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徑。反思,指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再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對自己經驗的總結與提升,從而達到自己的人格、個性及至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它實際上包含了這樣幾層意思:

(1)它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活動(即思考)

教育教學的反思就是對自己曾經歷過的某個教育教學行為、性境進行的審視與思考,并從中悟出一些有內涵、人價值的東西,獲得一些經驗或教訓。

(2)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反思的對象)

這里的“物”,特指教學實踐的過程(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 (3)具有自覺性(自愿的、有意識的) (4)具有技巧性(反思的方法和途徑)

二、反思的意義和作用(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通過教育教學反思不斷探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升教育教學的合理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反思過程中,把“學會學習”和“學會教學”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程度,努力提升自己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步成長為學者型教師。具體來說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1、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受益。

教學反思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教師,改革的成敗在教師。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變革自己的教學行為。做課程的開發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學的研究者,反思的實踐者,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創新推向更高的層次,才能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才能不斷提升課堂質量,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提升自我發展,讓自己受益。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華東師大葉闌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的,片面的,膚淺的,甚至是偏執的不足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經驗的積累,只能做教書匠,而不是成之為師。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它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從而不斷的修正解決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三、反思中的問題

1、不愿反思(觀念方面的問題)。

態度問題——消極的人生態度和工作態度。今朝有酒今朝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消極人生態態度和工作態度,致使部分教師不愿反思。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反思的重要意義,就認為自己工作幾十年,教材滾瓜爛熟,不用反思。這樣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認題上出現問題。

認識問題——沒有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意義。

2、不會反思(方法方面的問題) 意識問題——沒有養成反思習慣 技術問題——缺乏有效反思方法

3、形式反思(內容方面的問題)。意識方面:為了應付各級各類上級主管的檢查,不少教師在課后隨意胡亂畫上幾句,或者句句從網上下載一段,文不對題,東拼西湊,蒙混過關,就萬事大吉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們稱這種反思為形式反思,這類反思缺乏深層次思考,百害而無一利。

態度問題——應付各級的檢查。 認識問題——缺乏深層次思考。

四、如何反思

1、樹立反思意識。

沒有反思意識,不愿反思所有的什么方法、途徑都將變成一句空話,只有當教師認識到反思的意義和它的重要性,把反思當做一種自覺行動時,教師才能主動反思,才能從靈魂深處去思考問題,提高反思質量,得到反思之目的。反思更多的不是求諸于外,而是求諸于內,在求諸于內中改變自我。

2、了解教學評價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思”什么?“思”之要有物。這里的“物”,特指教學實踐的過程(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后,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問”來梳理。

一問:“特色”是什么?教學的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于教學評價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主導作用的發揮;在教材處理上,看教材特點的把握,知識聯系的溝通;在教學方法上,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學習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問:“精彩”在哪里?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精彩的教學片斷。精彩的教學片斷,給人的感受是深刻的,給人的啟迪是深遠的。它依附于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運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等。

三問:“偶得”有哪些?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中得到的意外收獲。意外的收獲,往往源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頂牛”,教師如何“處理”;面對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對;面對學生陰錯陽差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面對學生無所用心的“沉默”,教師如何對待,等等。對學生思維火花的捕捉:比如學生發現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往往能使我們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問:“缺失”在何處?再完善的教學預案也難免有疏漏之處。教師上完一節課之后,總會或多或少地感慨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的全過程中去耐心查找:哪一內容處理不恰當;哪一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活動組織不得力;哪了實驗演示不清晰;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等。

3、掌握基本方法。 教學評價反思的基本方向 ①實施教學的思路

教學假設——教學設計——教的行為——學的行為——學習效果。 ②評價反思的思路。

學習效果——學的行為——教的行為——教學設計——教學假設。

學習效果:看教學目標是否落實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否培養了。 學的行為:看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獲取的情況。

教的行為: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目標的把握、知識的聯系與串通;教學方法、實踐活動安排、板書設計等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

教學設計:主要看教師教學理念、目標設計、教具選擇、導課與教學過程、作業安排等設計是否合理適當。

③反思過后再提高新思路(反思的目的是為了再提高)。 新的教學假設——新的教學設計——新的教學行為——新的學習行為——新的學習效果。在“新教學假設”時,反思“我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在“新的教學設計”階段,反思“我以前是怎么辦的”,在“行動”階段,反思“這樣做是否可行”,在“總結”階段,反思“發現了什么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不停的追問,能使研究更深入,更持久,逐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

4、提高反思能力。

多讀書、多學習,豐富理論功底,為反思實踐尋救 理論的支撐。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才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看到行為背后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反思才有深度,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多參與、多研討,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中提高反思實踐能力。 專家的對課堂教學的點評和理論的引領會起到“畫龍點睛”、“豁然開朗”的作用,讓我們放開眼界,開拓視野。與同伴的交流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發和思考,能夠相互學習,共同分享,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多思考、多動筆,強化反思意識,在自主實踐中提高反思能力 強化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習慣,對自己的教學和別人的課堂多問幾個為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隨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不僅鍛煉了文筆,錘煉了思維,也會不斷豐富實踐經驗,提高理論水平,反思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五、教師教學評價反思撰寫的方式

教學評價反思,怎樣寫?寫無定式。這里的“式”,特指反思撰寫的方式。教師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聽課筆記中寫反思,常用的形式一般有四種:旁注、點批、總評、串析。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或聽課記錄旁邊的空白處寫反思。旁注的重點是教學的“細節”:在教學過程中,由某一句誘導的提問、某一個知識的展開、某一處操作的安排、某一道練習的設計„„所引發的點滴感受,及時用簡要的語言真實地記下來。堅持旁注,有利于教學感悟的積累。

點批。點批就是在教案環節的中間處寫反思。點批的重點是教學的“片斷”: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令人難忘的東西,或典型的經驗,或深刻的教訓,或得意的做法,或失落的感悟,進行深層次的剖板。堅持點批,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

總評??傇u就是在課時設計或聽課記錄的結尾處寫反思??傇u的重點是教學的“整體”: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回顧,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預案的可行性,教學過程的合理化„„從多個角度去透視教學實踐。堅持總評,有利于教學風格的形成。

串析。串析就是在章節設計的結束處寫反思。串析的重點是“歸納”:對一個階段積累的教學反思進行系統的歸類、比較、分析,從多個特殊的現象中疏理出共同的本質。堅持“串析”,有利于教學經驗的提煉。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1.人類活動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管理實踐與人類歷史同樣悠久?

答:三個基本特點:目的性、依存性、知識性。這三個特點為人類的管理實踐提供了客觀條件,所以管理實踐與人類歷史同樣悠久。

2.何謂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為了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個人發展和社會責任,運用管理職能進行協調的過程。特征:

1、管理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2、管理應當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4、協調是運用各種管理職能的過程。

3. 管理活動具有哪些基本職能?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答:基本職能有: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每一項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從計劃開始,經過組織、領導到控制結束。各職能之間同時相互交叉滲透,控制的結果可能又導致新的計劃,開始又一輪新的管理循環。創新在這管理循環之中處于軸心的地位,成為推動管理循環的原動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內容。

答:管理的自然屬性,管理的出現是由人類活動的特點決定的,管理性質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因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管理的社會屬性,管理是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進行的具有特殊職能的活動,是為了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更加和諧。

5.一個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答:有人際角色、信息角色、決策角色。技能: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方法目標。

答:各種管理工作中普遍適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歸納法、實驗法、演繹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要點的主要內容,并思考對現代企業經營有何啟示。比如,中國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順“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實、對策、節儉、法治?,F代企業做到這幾點才能在企業中得人心,每個人都積極做好自己的工作,企業工作效率才會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請綜合分析斯密與巴貝奇關于勞動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認為日用必需品供應情況的好壞,決定于兩個因素:一是這個國家的人民的勞動熟練程度、勞動技巧和判斷力的高低;二是從事游泳勞動的人數和從事無用勞動人數的比例。巴貝奇提出了“邊際熟練”原則認為分工可以減少支付工資這一好處。

3.科學管理理論為什么會在19世紀末的美國產生?泰羅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學管理理論?其理論的實質是什么?其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并談談科學管理理論對目前我國企業管理的啟發。

答:因為當時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也逐步走向壟斷的資本主義。單憑經驗進行生產和管理已經不能適應這種劇烈爭奪的局面了。泰羅認為單憑經驗進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學的,必須加以改變。實質是謀求最高工作效率。內容:1.對工人提出科學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時,提高工效。2.在工資制度上實行差別計件制。3.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和提高。4.制定科學的工藝規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以利推廣。5.使管理和勞動分離,把管理工作稱為計劃職能,工人的勞動稱為執行職能。

4.理解法約爾關于經營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則。

答:概念:法約爾認為,要經營好一個企業,不僅要改善生產現場的管理,而且應當注意改善有關企業經營的六個方面的職能:1.技術職能2.經營職能3.財務職能4.安全職能5.會計職能6.管理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原則:1.分工2.權力與責任3.紀律4.統一命令5.統一領導6.員工個人要服從整體7.人員的報酬要公平8.集權9.等級鏈10.秩序11.平等12.人員保持穩定13.主動性14.集體精神。

5.解釋厄威克的管理理論綜合概念圖。

答:厄威克認為管理過程是由計劃、組織和控制三個主要職能構成的。他強調,科學調查和分析是指導一切管理職能的基本原則,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與主要職能能相適應的三項指導原則——預測、協調和指揮。他還歸納出了管理的間接目標:秩序、穩定、主動性和集體精神。

6.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行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人際:1.企業的職工是“社會人”。2.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3.企業中實際存在著一種“非正式組織”4.企業應采用新型的領導方法。行為:

1.需要層次理論2.雙因素理論3.X、Y理論4.Z理論。

7.理解管理科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觀點。

答:管理科學派:使用先進的數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產力得到最為合理的組織,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而較少考慮人的行為因素。決策理論學派:1.管理就是決策2.決策氛圍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決策。

8.新經濟時代或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原則的變革。 答:知識和掌握知識的員工將比資本和土地等自然資源更為重要,知識將成為創造財富的最重要的資本,人本思想將真正成為企業管理的指導思想。變革:1.對等的知識聯網2.集成的過程3.對話式的工作4.人類的時間與計時5.建立虛擬組織和動態團隊。

9.理解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發展的歷史。

答:一階段:擴大企業自主權,推行經濟責任制和利改稅為主要內容。二階段:以推行各種經營責任制,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主要內容。三階段:以理順產權關系,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內容。

第三章

1.什么是系統?系統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從系統原理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系統是指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在一定環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特征:集合性、層次性、相關性。1.要銘記整個企業是是個整體,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2.研究動態原理,才能預見系統的發展趨勢,掌握主動3.從開放性原理出發,努力從開放中擴大本系統從外部吸入的物質、能量和信息4.能動地改變環境5.把許多普通的東西綜合為新的構思、新的產品、創造出新的系統。

2.如何理解責任原理?責任原理的本質是什么?管理者可從責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明確規定這些部門和個人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和必須承擔的相應責任。一:挖掘人的潛能的最好辦法是明確每個人的職責1.職責界限要清楚2.職責中要包括橫向聯系的內容3.職責一定要落實到每個人。二:職位設計和權限委授要合理1.權限2.利益

3.能力這三個質檢單關系應遵守等邊三角形定理。三:獎懲要分明、公正而及時。

3.何謂“以人為主體的管理”?又如何實現“以人為主體的管理”?

答:人本原理就是以人為主體的管理思想。一:職工是企業的主體;二:有效管理的關鍵是

職工參與;三: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使任性的到最完美的發展;四:管理是為人服務的。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4.何謂效果、效率和效益?人類一切活動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答:效果:是指由投入經過轉換而產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由效益的,有的是無效益的。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取得的效果的數量,反映了勞動時間的利用狀況,與效益有一定的聯系。效益是有效產出與投入之間的一種比例關系,可從社會和經濟這兩個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5.管理有效性的實質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

答:管理有效性的實質是:公正、客觀。

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時要做到: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態是通過經濟效益而得到表現的。2:影響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題管理思想正確與否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須同追求全局效益協調一致。4:管理應追求長期穩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動的效益觀。

第四章

1.在管理道德方面,尊在哪些基本觀點?各種觀點的要義和區別何在?

答:

一、功利主義道德觀,這種觀點認為,能給行為影響所及的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才是善的

二、權力至上道德觀,能尊重和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行為才是善的

三、公平公正道德觀,管理者不能因種族、性別、個性、個人愛好、國籍、戶籍等因素對部分員工歧視,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和公平公正的標準向員工支付薪酬的行為是善的

四、社會企業道德觀,只要按照企業所在地區政府和員工都能接受的社會契約所進行的管理行為就是善的

五、推己及人道德觀。

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不僅把遵守道德規范視作組織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而且更把其視作組織的一項責任。

2.不僅從組織自身角度更應從社會整體角度看問題。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善于處理組織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也善于處理管理者與一般員工及一般員工內部的關系 4.不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讓組織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組織的價值觀為行為向導。

3.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答:1.到的發展階段 2.個人特征 3.組織結構 4.組織文化 5.問題強度

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辦法來改善組織成員的道德行為?

答:1.挑選高道德素質的員工 2.建立道德守則和決策規則 3.在道德方面領導員工 4.設定工作目標 5.對員工進行道德教育 6.對績效進行全面評價 7.進行獨立的社會審計 8.提供正式的保護機制。

5.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2.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 3.社區福利投資 4.社會慈善事業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第五章

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和作用?如何正確運用?

答:內容:不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種法規,而且包括相應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實質:實

現全體人民的意志,并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代表他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實行強制性的、統一的管理。特點:嚴肅性、規范性、強制性。作用:1.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 2.調節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 3.使管理活動納入規范化。各種法規要綜合運用、相互配合。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和作用?如何正確運用?

答:內容: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實質:通過行政組織中的職務和職位來進行管理。特點:1.權威性 2.強制性 3.垂直性 4.具體性 5.無償性作用:1。行政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組織內部統一目標、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能夠迅速有力地貫徹上級的方針和政策,對全局活動實行有效的控制。2.行政方法是實施其他各種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3.行政方法可以強化管理作用,便于發揮管理職能,使全局、各部門和各單位密切配合,前后銜接,并不斷調整它們之間的進度和相互關系。運用:1.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行政方法的本質是服務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為領導者水平所制約 3.信息在運用行政方法過程中至關重要 4.行政方法的運用由于借助了職位的權利,因此,對行政下屬來說有較強的約束力,較少遇到下屬抵制,這種特點可能使得上級在使用行政方法時忽視下屬的正確意見和合理要求,從而容易助長官僚主義作風,不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3.管理的經濟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如何正確運用?

答:內容:是夠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種不同經濟之間的關系,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方法。實質:圍繞著物質利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勞動者個人三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特點:1.利益性 2.關聯性 3.靈活性 4.平等性運用:1.要注意將經濟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 2.要注意經濟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不斷完善 3.不要迷信重獎重罰的作用,防止以罰代管的傾向。

4.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如何正確運用?

答:內容:通過教育,不斷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專業水平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實質:教研室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從德、智、體諸方面施加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運用:教育方法是管理最好的方法。1.專業式教育 2.情景式教育 3.啟發式教育 4.互動式教育。

第六章

1.什么是決策?決策的原則和依據各是什么?

答:管理者識別并解決問題以及利用機會的過程。原則:1.決策遵循的是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1)獲得與決策有關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價值所在,并據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準確預測每個方案在未來的執行結果2.現實中上述這些條件往往得不到滿足。依據:要求管理者在決策之前以及決策過程中盡可能地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

2.組織重大決策大多是追蹤決策。何謂追蹤決策?與初始決策相比,其特點是什么?管理正在進行追蹤決策時要注意什么?

答:隨著初始決策的實施,組織環境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決策就是追蹤決策。特點是:非零起點決策。應該仔細研究好初始決策,在初始決策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更改、發展。

3.戰略決策、戰術決策與業務決策之間有何區別?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之間有何區別?

答:戰略決策是在組織中最重要,具有長期性和方向性。戰術決策屬于戰略決策執行過程中的具體決策。業務決策時日常工作中為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決策,牽涉范圍較窄。程序化決策涉及的是例行問題,非程序化決策涉及的是例外問題。

4.決策的理論有哪些?

答:

一、古典決策理論

二、行為決策理論

三、回溯決策理論。

5.決策過程包括哪幾個階段?決策過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答:

一、診斷問題,識別機會

二、識別目標

三、擬定備選方案

四、評估備選方案

五、作出決定

六、選擇實施戰略

七、監督和評估影響:

一、環境

二、過去決策

三、決策者對風險的態度

四、倫理

五、組織文化

六、時間。

6.何為經營單位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來進行企業經營決策?何謂政策指導矩陣?它有何特點?

答:大部分企業都有兩個以上的經營單位,每個經營單位都有相互區別的產品—市場片,企業應該為每個經營單位確定其活動方向。(1)把企業分成不同的經營單位。(2)計算各個經營單位的市場占有率和業務增長率。(3)根據其在企業中占有的資產的比例來衡量各個經營單位的相對規模。(4)繪制企業的經營單位組合圖。(5)根據每個經營單位在圖中的位置,確定應選擇的活動方向。從市場前景和相對競爭能力兩個角度來分析企業各個經營單位的現狀和特征,并把它們表示在矩陣上,據此指導企業活動方向的選擇??梢愿鞔_的分析出各個經營單位的優劣式,進行揚長補短,把各個經營單位的職能發揮到最佳。

7.確定型決策方法、風險型決策方法和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各有哪些?

答:一(1)線性規劃(2)量本利分析法二決策樹法三(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七章

1.簡述計劃的概念及其性質。

答:計劃既是決策所確定的組織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行動目標和方式在時間和空間的進一步展開,又是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管理活動的基礎。性質:1:計劃工作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2:計劃工作是管理活動的基礎3:計劃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計劃工作要追求效率。

2.理解計劃的類型及其作用。

類型:(1)從時間長短分類: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2):從職能空間分類:業務計劃、財務計劃、人事計劃。

(3):根據涉及時間長短及其范圍廣狹的綜合性程度分類:戰略性計劃、戰術性計劃。

(4):根據計劃內容的明確性標準分類:具體性計劃、指導性計劃。

(5):根據程序化程度分類:程序性計劃、非程序性計劃。

作用:(1)為組織成員指明方向,協調組織活動;(2)預測未來,減少變化的沖擊;(3)減少重疊和浪費性的活動;(4)設計目標和標準,以利于控制。

3.解釋孔茨與韋里克的計劃層次體系的基本內容。

答:1.使命 2.目標 3.戰略 4.政策 5.程序 6.規則 7.方案 8.預算。

4.計劃編制包括哪幾個階段的工作?

答:

一、確定目標

二、認清現在

三、研究過去

四、預測并有效地確定計劃的重要前提條件

五、擬定和選擇可行性行動計劃

六、制定主要計劃

七、制定派生計劃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1.課程論是依據對社會需要,學生心理特征,學科系統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關于課程編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2.語文科自1904年單獨設科。

3.我國古代課程與教學論的著作有《學記》,(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學論專著 )、《讀書作文譜》。西方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 4.孔子的教育內容根據《論語》概括出來:文、行、忠、信;禮、樂、射、御、書、數是孔子教學的主要科目;《詩經》《尚書》《禮記》《樂經》《易經》《春秋》是孔子教學的主要教材。 5.課程論成熟的標志就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課程論》。 6.課程是為各級各類學校為實現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他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合,包括為學生的個性的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

7.教育史上曾出現過三大課程流派:(1)學科中心課程論(2)人本主義課程論(3)社會再造主義課程論。

8.現代課程論的基本概念是:課程論是依據對學科系統、學生心理特征、社會需要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關于課程編定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9.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學。

10.教學論包括:(1)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來源于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知識即道德”的理論傳統,代表作有蘇聯教學論專家達尼羅夫編著的《教學論》(2)行為主義的教學理論。斯金納的程序教學代表了行為主義的教學理論。代表作《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3)認知教學理論。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心理專家布魯納和奧蘇貝爾,布魯納的“發現法”是認知教學的代表。(4)非指導性教學。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是情感教學的代表。 11.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以語文課程與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包括語文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歷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問題,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實踐問題等?;救蝿帐?認識語文課程與教學現象,揭示語文課程與教學規律,指導語文課程與教學實踐。

12.語文課程現象,是指語文課程在發展、變化中所表現的外部形態和連系,是語文課程外在的、活動易變的方面。變現為三個方面(1)物質性的(2)活動性的(3)關系性的 13.語文教學現象,是指語文教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外部形態和聯系,是語文教學外在的、活動易變的方面。變現為三個層面:一是環境性的,二是活動性的,三是關系性的。 14.語文課程規律,是指語文課程及其構成要素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而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 15.語文教學規律,是指語文教學及其構成要素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 16.語文課程與教學實踐可以區分為管理、研制、應用三種類型。(1)語文課程與教學管理實踐。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行政組織領導,二是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材料的行政管理,三是對語文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組織實施。(2)語文課程研制實踐(3)語文教學應用實踐。

17.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經歷了七個發展階段:

一、孕育于教育學時期(1902—1918),1902年,欽定京師大學堂設立師范館。

二、國文教授法時期(1918—1924)

三、國文教學法和國語教學法時期(1924—1939),黎錦熙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國語教學法》

四、語文教材教法時期(1939—1978)

五、語文教學法和語文教學論時期(1978—1989)

六、語文教育學時期(1989—1997)

七、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時期(1997— )。 18.教學法的特點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側重于研究教學的實踐技能;教學論的特點是理論性和指導性,側重于研究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問題,追求的是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教育學的基本特點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運用學科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從特定的側面用特定的方法,來完成促進學生個性完美發展的育人任務。 19.從“語文教育學”到“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本質的回歸。“語

文教育學”學科名稱產生的邏輯是:教育學—學科教育學—語文教育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名稱產生的邏輯是: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兩個不同的邏輯順序顯示:“語文教育學”強調的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培養個性完美發展的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強調的是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語文學科的課程與教學。終極目標是通過實踐過程達到的,語文教學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它的實踐過程。從強調終極目標到強調實踐過程,是自身本質的回歸。

20.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學,既要研究具體操作問題又要研究基本理論問題,既要研究教學又要研究課程,既要研究現實又要研究歷史和預測未來。 第二章

1.中國古代教育有三種表現:原始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和封建社會教育

2.中國封建社會基本的特點是:先教蒙學讀物,集中識字;然后學習以“五經”“四書”為主體的儒家經典;以文選作為補充讀物和寫作范本。 3.我國古代流傳最廣、歷時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學讀物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主要作用是用韻語化的方式集中寫字?!肚ё治摹废鄠鳛槟铣?梁)周興嗣所著?!栋偌倚铡废鄠鳛楸彼稳怂??!度纸洝废鄠鳛樗未鯌胨?。 4.“五經”即經過孔子整理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的合稱,加上失傳的《樂經》也稱“六經”;“四書”是儒家經典的代表作《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著作的合稱。

5.文選讀本是我國古代用來進行讀寫訓練的主要教材。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南朝(梁)太子蕭統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6.我國傳統語文教育有三大經驗: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漢字教學體系;二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學的教學體系;三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讀、寫實踐為主的語文教學法體系。 7.識字教學的經驗:1)集中識字,為讀寫打基礎。集中識字階段的識字量以2000字左右為宜,“

三、百、千”三本書結合起來,單字在2000字左右。2)韻文化,便于朗讀和朗誦。3)正確處理“文”與“道”的關系?!度纸洝肥前褌惱斫逃c識字教學結合的最成功的例子,最能顯示語文的獨立社會價值的是《百家姓》。4)聯系日常生活。5)激發兒童的興趣。 8.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四大弊端:脫離語言實踐,脫離應用實際,忽視文學教育,忽視知識教育;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三大問題:1)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的問題。2)教學內容問題。3)教學方法問題。

9.近現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期的語文教育。又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為分界線,劃分為近代語文課程與教學和現代語文課程與教學。最突出的有語文單獨社科、“國文”名稱出現和現代文進入語文教學這三件大事。

10.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正式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1904年清政府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學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政府正式頒布,在全國范圍內實際推行的現代學制。

11.蔡元培1992年創辦愛國學社,梁啟超1906年前后創辦長沙女子學堂,就將這一學科臨時稱為“國文”。 12.語文教學中的變化,是現代文在語文教學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逐步占據了主要地位。1920年該國文科為國語科,白話文進入語文課程,標志著具有現代意義的語文課程的確立。 13.現代文進入語文教學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是區別現代語文教育與古代語文教育的根本標志,代表了語文教育發展的真確方向。

14.“國語”的基本性質就是標準的口頭語言和用標準的口頭語言寫成的現代文。

15.現代文教學逐步取代文言文教學,是現代語文教育與古代語文教育的形式上的變化;以“傳道”為主變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是現代語文教育與古代語文教育的本質上的變化。 1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語文教育家葉圣陶等人的建議,決定取消“國語”和“國文”這兩個名稱,統稱“語文”。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

第三章(全日制義務教育)

1.課程性質與地位: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他在幾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2.課程的基本要求: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冻踔小?3.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4.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5.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6.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1)人是3500個左右常用的漢字2)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二、階段目標: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二)閱讀:背誦優秀的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三)寫話:學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五)綜合性學習。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二)閱讀1)背誦優秀詩文50篇2)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使用冒號、引號。

(四)口語交際

(五)綜合性學習。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1)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二)閱讀: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2)背誦優秀詩文60篇3)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三)習作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五)綜合性學習。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二)閱讀1)背誦優秀詩文80篇2)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五)綜合性學習 第四章(普通高中)

1.課程性質: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課程基本要求: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3.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必修課程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4.必修課程包含“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成“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

5.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系列1:詩歌與散文;系列2:小說與戲劇;系列3:新聞與傳記;系列4:語言文字應用;系列5:文化論著研讀。 第五章

1.語文教學設計是以教育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論與教學論等作為理論基礎,分析語文教學的實際問題和客觀需要,制訂語文教學規劃?!痘A教育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集中體現了當代先進的教育思想,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

2.語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二)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三)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造能力的關系,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3.確定教學目標:1)確定語文教學目標的依據。語文課程目標、階段目標、單元目標與教學目標。2)語文教學的實際水平。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

4.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要求;1)促進學生個性發展2)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3)適應社會需要。

5.語文教學目標的表述:1)行為主體應是學生,而不是教師。2)行為動詞盡可能是可測量,可評價的,可理解的。3)行為目標陳述有兩類基本方式:結果性目標陳述方式,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陳述方式。4)必要時附上產生目標指向的結果行為條件。5)要有具體表現程度。6)語文教學目標表述的基本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

6.語文教學內容設計的基本原則:1)語文內容和語文形式統一的原則。2)語文教學中發展治智力的原則。3)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全面訓練,各種語文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4)語文課程資源的優選和重構原則. 7.自主學習,是同“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相對而言的。特征:1)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2)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4)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作出相應的調適。

8.合作學習是同“個體學習”相對而言的,而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要素:1)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2)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3)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4)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5)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徑。

9.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習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10.單元教學的基本特點:傳統語文的基本特點是文章選編,現代語文教材的基本特點是單元組合。隨著語文教材編寫體例的變化,單元教學逐步成為最基本的教學結構形式。單元教學就是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

11.板書圖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簡明、醒目的板書、圖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進行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的訓練,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板書主要內容有文章結構提綱,人物形象提綱,情節發展提綱,寫作方法提

綱,景物描寫提綱,知識講解提綱,訓練要求。板書圖示的主要形式有書寫、表姐、圖示等。 12.板書圖示的能力要素:1)硬筆書法能力,書寫必須符合硬筆書法的基本規則。首先要做到字體規范化,工整、流利、醒目、美觀等。2)一定的制圖能力和繪畫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統的教育工藝。3)版面設計的能力。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難點、疑點等,來設計版面的形式、結構、順序等。要做到簡明扼要、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結構完整。4)文明的書寫習慣。

13.板書圖示的美感要素:1)簡潔美。能夠對課文的內容特別是復雜課文的內容作高度概括,做到語約義豐,以簡馭繁。2)含蓄美。簡練和概括,使一切板書形式中都具有很多“空白”,能給學生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產生一種回味無窮的含蓄美。3)縝密美。能夠展示課文內容特別是繁雜課文內容的內部結構和邏輯關系,顯示出一種謹嚴、縝密的總體美。4)映襯美。板書常用位置排列,色彩區別等方法,將具有對比或類比性質的方法顯示出來,相映成趣。

14.教案的主要內容有單元計劃,課題計劃和課時計劃。 第七章

1.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至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閱讀習慣態度,指向知識與能力目標的閱讀能力,指向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閱讀方法。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一)閱讀感受力 二)閱讀理解力 三)閱讀欣賞力 四)閱讀評價力 五)閱讀遷移力 六)閱讀創造力。

3.寫作教學的任務:

一、育人訓練

二、積累訓練 一)觀察與感受生活 二)廣泛涉獵讀物

三、思維訓練 一)善于想象與聯想 二)深入地思考問題 三)全面、辯證地看問題

四、語言訓練 一)準確生動 二)簡明得體

五、簡明訓練 一)審題的能力訓練 1.準確理解文題含義 2.弄清寫作的要求 二)立意能力的訓練 1.正確2.深刻3.新穎 三)選材能力的訓練 1.真實2.典型3.新穎 四)謀篇布局能力的訓練 五)運用表達方式能力的訓練 六)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七)修改文章能力的訓練

六、文體訓練

七、寫作速度訓練。

4.寫作訓練方式:一)單項作文訓練 二)命題作文訓練 三)供材料作文訓練 四)想象作文訓練 五)話題作文訓練 六)研究性作文訓練 七)自主作文訓練。

第九章

1.口頭語言主要特點是有聲化和情景化,書面語言的主要特點是符號化和規范化,書面語言較之口頭語言是更為高級的發展形式??陬^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是學習和發展書面語言的基礎和背景,能夠不斷豐富和促進書面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書面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是學習和發展口頭語言的繼續和提高,能夠規范和指導口頭語言的學習和發展。

2.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內容:1.口語交際的態度 1)耐心專注地傾聽 2)自信負責地表達 2.語音識別力 3.話語記憶力 4.話語理解力 5.話語評判力 6.口語表達力。

3.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方法:一)聽講 二)誦讀 三)復述 四)答問 五)講述故事和見聞 六)專題演講 七)即席發言 八)討論或辯論 九)創設生活場景。

4.綜合學習的主要特點:一)整體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綜合,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最基本的層次。較高層次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是各個學科的綜合。最高層次是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是實踐性和社會性的綜合。綜合性學習立足于學生個性的整體發展,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二)自主性。語文教學的其他四個領域即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三)開放性。學習目標不以獲得知識為唯一目標,而以語文素養和人格力量的整體發展為目標。

5.綜合性學習目標的特點:一)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知與體

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二)在綜合性活動中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三)讓學生體驗成功。綜合性學習評價的一大亮點就是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由過去“一把尺子”的評價變為“多把尺子的評價”。四)強調過程和方法。五)教學評價的重點是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6.實施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方式:一)與綜合性學習相適應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學習。二)利用教材資源進行綜合性學習。三)充分利用和廣泛開發教學資源。1)從當地文化中選取資源。2)從時事材料中選取資源。3)從現實生活中獲取資源。四)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五)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別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是順應未來教育發展趨勢,也是國家對人才需求的必然體現。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是唯一途徑。

7.綜合性學習一般有三種形式:1)綜合語文課程的各個領域,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2)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機整合。3)學校與家庭與社會的廣泛聯系。五)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7.語文教師的轉換:

一、教師角色的隱喻與教師角色的轉換。

二、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

三、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平等的交流者。

四、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1)與學生的合作 2)與其他教師合作 3)與家長合作 4)與教育管理者合作 5)學會合作的三大技巧(傾聽、交談、溝通)

五、從呆板的經驗者轉換為教學的創新者。1)語文教師必須富有創新的精神 2)新課程為語文教師的創新提供了良好得條件 3)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掘自身的創新潛能 4)語文教師的創新體現于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8.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1)單相交流方式 2)雙向交流方式 3)多向交流方式 4)綜合交流方式。

9.語文教師的能力提升:

一、語文教師應提升處理教材與設計教學的能力。1)確定教學目標的能力 2)確定教學結構的能力,教學結構分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橫向結構指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內容的相互聯系??v向結構指教學環節的教學結構,包括學生的預習、導入講解或討論,作業布置、小結等各個環節,也就是主體的呈現,主題的展開、主題的完成。3)選擇教學策略的能力。

二、語文教師應提升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1)教學語言能力—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應:規范、正確、得體。2)課堂組織能力—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小組學習的正確形式。

三、語文教師應提升評價學生學習的評價能力。1)設計練習的能力 2)處理作業的能力 3)綜合評價的能力。

四、語文教師應提升教學研究能力。

五、語文教師應提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1)是它的物質形式,它的基礎設施等 2)是它蘊含著的人類高級智慧。

10.導入方法:1)釋題入手,步步深入(釋名物、釋題意、釋結構)2)聯系舊課,以故引新 3)制造懸念,引起注意 4)故事引入,激發情趣 5)描繪形象,引入聯想 6)演示練習,激蕩思維 7)精于設問,循之善誘 8)比較異同,變換角色。

課后教學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1 為什么要寫“課后小結”

(1) 寫好“課后小結”, 是一種對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 帶有自我診斷, 自我提高的作用。通過反思教學實踐中的練習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 檢查和記錄備課中疏漏使以后的教學更具有合理性和針對性。

(2) 寫好“課后小結”可以及時總結經驗, 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 發現問題, 找出原因及其解決的辦法, 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 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可以通過定期分析整理, 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再來指導實踐, 避免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從而促進教學向最優化方向發展。

(3) 寫好“課后小結”, 既積累教學經驗又促進了教學改革。一節課中的成功之舉, 失敗之處, 教學靈感, 教法創新, 以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都是我們進行教學總結的好材料, 這些材料積累多了, 從中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成敗, 從而可以為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實踐依據。

2“課后小結”記什么

(1) 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中達到預先設想的目的, 即在場地器材的布置, 教學情景的創設, 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感到滿意, 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記錄下來。如:在進行耐久跑練習時, 以往本人一貫的教法是, 規定學生在標準的環形跑道上跑4~5圈, 教師則不時用哨聲或大聲吼叫等方法提醒和督促學生跑動, 課堂氣氛十分沉悶, 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后來, 本人嘗試了另外一種教學方法, 即運用反復接力跑來進行耐力練習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 每組4人, 練習方法多種多樣;以男女混合接力為例:每組男女學生各兩人, 兩個女生分別站在400米起點和200米起點, 男生跑400米交接棒, 女生跑200米交接棒, 循環進行4~5輪。這樣激發了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練習熱情很高, 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絕大多數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較快。教師也教得輕松, 教得愉快。

(2) 記教學靈感。

把教學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教學過程中的靈感有時會在師生的雙邊活動過程中突現, 是課前難以預計和創設的。例如:在對高中女生進行仰臥起坐的教學時, 練習的方法大多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次數。這種方法學生缺乏主動性, 因此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后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男生的足球滾到正在做仰臥起坐練習的女生的身上, 這個女生生氣地就勢雙手抓住球, 快速地弓身將球擲了出去。見此情景, 我靈機一動, 于是, 一個仰臥起坐加雙手拋擲傳接軟排球的練習產生了:學生兩人一組, 相距4~5米, 一人雙手持球于頭頂上方, 仰臥于墊上, 練習時快速地起身將球擲給另一同伴, 同伴接球后, 將球拋回, 重復練習。這個練習對發展仰臥起坐中的“坐起”速度有很好的練習效果。這種忽來靈感的教學方法, 既活躍了課堂氣氛, 又鍛煉了身體素質, 學生也樂于接受, 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3) 記失敗之處。

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 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練習手段或疏忽之處記錄下來, 使之成為以后教學中應當吸取的教訓。例如:50米跑的練習中, 為了追求練習效果, 我臨時決定改為追逐跑, 第一組我安排了八對學生, 快到終點時, 第四跑道的兩名學生稍領先, 前者見將近終點, 便向內拐去并減速, 第三跑道跑在前面的學生來不及避讓, 踩到了前者的腳, 剎那間兩人都失去重心幾乎同時摔倒在地, 第三跑道的后面同學也來不及“剎車”, 也相繼絆倒在跑道上。因對教學方法的考慮不周全, 造成了這次傷害事故, 通過課后小結記下幾點教訓: (1) 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對教學方法的考慮要周全。 (2) 追逐跑時人數不宜多, 對學生強調分道跑。 (3) 保持兩人的合適距離, 把速度相近的兩個學生安排在一組。 (4) 追逐的過程中以觸摸為準, 不必捉住或超越。這樣的教學細節很重要, 若考慮周全一點也很容易完成;但很多時侯教師總是忽視。記錄下這些教訓與經驗, 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4) 記學生在練習中的創新學習方法和練習中的問題。

記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創造性學習方法, 練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以及學生不易掌握的動作難點, 或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獨到的見解等。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準備活動時, 本人發現有一組學生在引導人的帶領下, 學練起流行的街舞動作, 其他組的學生則對此顯示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出現這一現象使我深深感受到知識開放時代的體育活動的內涵, 以及年輕一代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正是由于這一發現, 從而促使自己去了解“街舞”, 進行自學自練, 自我提高;同時發現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缺陷, 并根據這些因素, 將自己所學的街舞動作進行整理歸納, 有選擇地改編了若干動作, 運用于課堂教學, 使自己所教班級的全體學生對“街舞”這一社會體育有了一次親身體驗, 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教學收效十分顯著。

3“課后小結”要注意什么

(1) 首先課后小結要寫“實”。寫課后小結, 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形式或一種負擔, 相反, 應該把它視為一種需要、一種樂趣, 記錄的內容必須真實, 對今后的教學有促進作用。

(2) 課后小結要“快”。要及時寫, 只有及時才能把教學問題、安全問題、本人的課后心得如實地記錄下來。否則, 隨時間的推移將會逐漸淡忘。

(3) 課后小結要寫“深”。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除了做好記錄外, 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不同情況, 結合教育學、心理學、運動學等教學理論進行分析, 從而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 如果沒有反思, 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復。作為教師, 要寫好課后小結, 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和得失, 是積累教學經驗、認識教學規律、拓寬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 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創造性, 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些喜歡反思, 并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也會成為高人一籌的教師。

摘要:本文作者根據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出了如何寫好體育課“課后小結”來進行“反思教學”, 并詳細論述了寫好“課后小結”來進行“反思教學”在體育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上一篇:思政教學管理論文下一篇:課程教學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