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李清照的詩范文

2023-04-21

李清照的詩范文第1篇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今山東濟南人,出身于書香味濃郁的上層士大夫家庭。良好的家庭環境,使李清照受到了很深的影響,父親李格非對其的管理和教育寬松且開明。李清照從小能夠博覽群書,讀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筆記小說,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了豐富的養料。李清照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對以作詩之法作詞,嚴分詞與詩的區別,重視詞自身的藝術

特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藝術風格獨特,形式上善用對比、白描手法,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諧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把婉約詞推向高峰,對后世影響很大。其詞現存七十多首,總體來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軌跡。前期作品多寫其悠閑生活、閨房相思,內容缺乏深意,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后期多抒發孤寂凄涼的身世之感,情調感傷,并寄寓了對中原故土的懷念之情,風格曲折深隱、哀婉凄涼,如《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本文將從詞作的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語言運用的創新性和其詞清晰地反映其思想情感的發展歷程三個方面來論述

一、藝術風格的獨特性

(一)婉約中的丈夫之風。自明以來論詞以婉約、豪放為限。所謂婉約,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抒發含蓄微約的感情,簡言之即“曲徑通幽”。然而同是婉約,易安詞的個性化色彩更為明顯和突出。李清照揚長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詩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陽剛美融為一體,形成自已獨特的藝術個性:婉中見直,柔中有剛。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詞無鉛粉氣”,《醉花陽》是詞人向愛人傾吐重陽佳節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霧濃云愁永盡,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

涼初透。

東籬把灑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上片寫白晝、夜間的孤獨難熬,下片追憶從前夫妻同賞秋菊,而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傳達了自己因刻骨鏤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詞無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間,可謂委婉含蓄,“無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卻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

李清照詞風韻之多樣性,以及其“神駿之致”,最集中地體現在其詞中所謂“倜儻丈夫氣”上,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易安詞中激蕩著大膽、強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詞與傳統的詞有所不同。李清照為人,愛則熱烈,愁則濃重,思之刻骨,怨之斷腸,形諸筆墨,則是抒情大膽、強烈、真率??坦堑南嗨己蜐庵氐某钤?,本是易安詞的重要內容之一。她詞中所表現出的相思纏綿、離愁別緒,卻于“話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約詞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頹廢而幽”的境地。如“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同時,易安詞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曠的情懷,因而構成了高遠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學博,近代鮮倫”,處兩宋交替之際,

士大夫多沉溺茍安之中,常有眾濁我清,眾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詞作中,則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尋里已知》)、“屈平陶令,風韻正相直”(《多麗·小樓寒》)。顯然,在這些詞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這些所詠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潔,桂花之脫俗,銀杏之純凈,實際上都是詞人自我寫照。易安詞所表現的情感,壓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強,顯示了強烈的自我意識,頑強堅毅,其詞中豪氣正蘊于此。

(二)多樣性的創作手法。李清照詞作表現手法絢麗多彩,千姿百態,充分表現了她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創作才能。易安詞表現手法新穎巧妙,主要表現在: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歡將個人的主觀感愛揉合于客觀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載體,既增強了詞的含蓄性,又豐富了詞的意韻。如《醉花陰》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感“愁”與“難熬”,分別揉進了客觀的空間景物與時間中,巧妙地再現了自己的孤獨寂寞,傳達出對愛人的深切思念。

2、善用對比。李清照一生的際遇就是一種強烈鮮明的對比,她把這種傳統手法予以翻新,將對比運用于全篇的藝術構思中,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天真單純的佳女(卷簾人)與“濃睡

不消殘酒”的主人形成對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細膩多情;《永遇樂、落日熔全》通過良辰佳節個人處境和情緒前后截然相反的對比,傳達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園與憂憤目前時局的心情。她又將虛實融為一體,進行對比,使時空高度濃縮。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轉》詞人將“天氣”、“衣”、“情懷”與往昔比較,目下為實,從前為虛,實虛參照,形成對比,完美地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緒。

3、善于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據統計,李清照現存詩詞中,用典及點化前人詩句者近半。這既與秦觀的“少故實”不同,也不象黃庭堅“尚故實而多疵病”,更無辛棄疾“掉書袋”的習氣。其顯著特點一是多用人們熟悉常道之典,為避生僻晦澀;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攝,創意新穎,拓深了詞作內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語表現,明白曉暢,靈動自然。比如“鴻雁傳書”,易安詞中所用典故較多,且多出新意。如 “云中誰寄綿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聲聲慢》)。這既用典,又似觸景生情,生動地反映出作者彼時彼地的復雜內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曉,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以故為新的境地,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

4、善用鋪敘手法。李清照寫詞提倡抒情不可局促,要把感情

展開,在凝煉中求得舒展。這種手法既能豐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現作者的感情。在<<聲聲慢>>中,詞人把自己的心情和節令、天氣景象,等等結合在一起,融以對往事的追憶,過渡到眼前的傷感,既讓它們紛沓而至,又讓它們一排布陣,而且越寫越細,越寫越深,感情不斷得到推進。當然作者在寫作時鋪敘手法的運用并非單一,為避免文章的呆板和感情的平淡,結尾警策語句,如《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等等,都是步步推進,作者以鋪敘的手法刻畫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動態和行為動作,從而達到抒情的目的。

5、她還常用白描手法,反襯手法,刻畫人物渲染環境,將景與情自然巧妙地組織在一起,情因景而抒發得更加具體形象,景因情而充滿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韻味無窮。

二、語言的創新性

李清照又是一個語言大師。她的詞語獨具風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現力。詞不同于詩,詞本身是用來歌唱的。這就要求詞的語言大眾化,口語化,既便于唱,又便于聽。易安詞的語言尤其注重了詞的這一本色要求,這構成了易安詞在藝術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 口語入詞。她的語言明白家常,能“以尋常話度入音律”,推陳出新,化俗為雅。李清照能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

如“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全無雕飾斧鑿痕跡。但細細品來,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李清照對語言的錘煉正在于發掘生活中富有詩意的情感后,又能從口話中挑選最準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所以能夠在平易中顯現功力,淺近中顯現精美。

(二)富有音樂之美。她本人對音律的造詣很高,懂得利用語言本身的自然音響和節奏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她特別善于運用雙聲迭韻來增強作品表達情感的效果?!堵暵暵烽_拍連用十四個迭字,除了“覓覓”、“冷冷”之外,全是齒聲字,讀來齒牙敲擊,短促輕細,造成了一種凄清的效果,用來表現詞人孤寂、凄苦的復雜心理狀態是再合適不過的。而最后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舌音和齒音交加重疊,又給人一種嚙嚙叮叮的感覺,生動地表現了憂心情況的情緒。這些又聲迭韻字在音節、情調及氣象營造方面,與內容緊密配合,續來樸素自然,不露痕跡,得到歷代詞評家好評。

(三)化用典故。李清照語言的獨創性,還表現在用典上。她的詞中有不少語言是從前人的詩、詞乃至散文的句子而來的,可貴之處是她用典是那樣自然妥貼始終保持著她特有的明白易懂的語言風格。如《鳳凰臺上民吹簫》中“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是化

用劉義慶《幽明錄》中劉晨、阮肇之離天臺比擬趙明誠之離家?;谩读邢蓚鳌废扇耸捠放c弄玉之典,以“秦樓”代指詞人自己的住所。詞人用兩個仙凡戀愛的故事,暗示她與丈夫美滿的婚姻。而今天各一方,人去樓空,從而將意思表達得更加凝煉,豐富,深刻。

李清照在語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詞語言的新高度。李清照從口語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現力的成分,創立了生動、清新的語言風格,這對發揚民間詞的優良傳統、堅持詞健康發展的方向,是一個重大貢獻,對宋詞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影響。

三、思想情感的發展史

(一) 青春激情的少女時期和新婚期。

蹴罷秋千,起來慷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嗥。(《點絳唇》)

此詞意雖淺,卻可見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的一個側面。這首詞通過人物行動的描寫,刻畫了一位輕靈姿秀、活潑灑脫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內心熱愛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韻致。這恰恰再現了作者少女時代不受封建禮教過多約束,生活的豐富多彩。從這首詞當中不難看出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充溢著青春活力與生活熱情,充滿著無憂無慮。

心緒激蕩,任性豪逸的少女時代過去了,李清照于18歲時適

趙明誠。趙明誠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趙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卻自幼愛好金石書畫,同是一個才華橫溢、詩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藝術志趣與文學修養方面頗多一致,經常一起唱和詩詞,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賞金石珍品,陶醉于藝術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謂“金石姻緣”。明趙杰稱其“佳人才子,千古絕唱”(《古今女史》)。這既是夫妻,又是詩友、學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進了二人的文學涵養與夫婦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別離卻給李清照的感情帶來強烈的沖擊。她把這種感情上的體驗,融進了詞篇,寫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在《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一詞中,作者以活潑、清淅、淺俗的話言表現了一個少婦嬌羞動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閑適、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這段時期,是其生活最為幸福美滿的時候,夫婦同志,伉儷情深;也是其藝術創作的成熟期,無論慢詞、小令均達到很同造詣。其學識更為淵博,藝術技巧更加嫻熟,已基本形成獨具特色的“易安體”。而詞中所蘊藕的情感多在于個人情感,獨抒相思離愁及悠閑適的生活情趣。

(二)、綿綿思愁的婚后生活

讓我們先來看兩首膾炙人口的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和《醉花陰·重陽》:“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兩首詞中,詞人一改往昔那活潑俏皮、不知憂慮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終日思情悠悠、愁腸綿綿的思婦,你看她出去劃船已不似昔日那樣“驚起一灘鷗鷺”,而是“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她已不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誰寄錦書來”。你再看她的等待有多么長久,多么辛苦!“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種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難排?多么難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又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悵?“薄霧濃云”,“愁之晝”,這種相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們的女詞人“人比黃花瘦”了。這兩首詞真是把一個思婦的相思愁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了。

在飽嘗了兩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趙明誠的身邊。這自然會給詞人帶來一時的喜悅,一首《小重山》抒發了她此刻的歡愉心情:“春到長門青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匝春?;ㄓ皦褐亻T,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仍然好

景不長,厄運又一次降臨這個家庭。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也不幸在朝廷爭斗中敗下陣來,并撒手西歸。趙明誠三兄弟則不僅被罷官,而且遭人誣陷入獄。這個結局無疑又使詞人“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

仕途受阻的趙明誠,在出獄后即帶著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活。這十年給李清照留下了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十年的幸福時光轉眼即逝。正當李清照沉浸在“澤畔東籬”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鄉”的時候,趙明誠卻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這無異于打翻了一個五味瓶,霎那間,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詞人的心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一首《鳳凰臺上憶吹簫》委婉地表達了她此刻的心情:

香冷金稅,被翻紅浪,起來慵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陣。凝眸處,從今更添,一段新愁。

是什么原因折磨得詞人又消瘦了呢? “多少事欲說還休”,這個“多少事”,當指使李清照夫婦深受其害的仕途之路?;叵肫鹗送酒D險,李清照心中自然會志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萬遍陽關”,

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在這個時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動較大。除了隱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備感幸福而難以忘懷外,其余大多數時間則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詞頗具歡快格調,那便是詞人夫妻經歷了久別之后又重新相聚時所寫的《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ㄓ皦褐亻T,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可見李清照在這個時期是愁多于樂,悲多于喜的。

(三)、充滿悲憤憂患的中晚年時期

“靖康之變”后趙明誠與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帶走的書籍文物,則在“青州兵變”中化為灰燼。李清照以其過人的才氣和銳氣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抗戰愿望。一首頗具陽剛之氣的豪放之詞《漁家傲·記夢》傾訴了詞人的這一情感: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磋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詞中的“有驚人句”,表明了女詞人的自信自負,然而一個“漫”字,又把自信自負的情懷陡然引向了對摧折人才的現實社會的指控。的確,在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女子即便滿腹經綸、語出“驚

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報國也不能衛家,就連“甘心老是鄉”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詞人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在夢中呼喚“九萬里風鵬”加大威力,以便將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趙明誠不幸病逝無疑給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淚”(《孤雁兒》)。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一場卑鄙的騙婚使得李清照凄涼的心境更為雪上加霜。她的愁情與日俱增,已經“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縱觀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作,一曲《聲聲慢》將詞人憂患余生、孤獨無依的凄涼晚景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詞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筆調抒寫了詞人在一個秋日里,從清晨到黃昏一整天孤獨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這實際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首詞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詞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處境和充滿悲哀的內心世界。詞中所表現的“愁”情,顯然是個人不幸與國家淪亡交織在一起而進發出的國愁家恨。這種“國愁家恨”與詞人南渡前那種“離愁別恨”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包含著一定的時代色彩和社會內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這種愁苦和悲憤中度過余生。

李清照的全部詞作,構成了一部描述個人思想情感變化,展示心靈歷史的宏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系統,以其獨創的“易安體”影響和推動以后的詞的發展。

總之,多樣化的創作手法,創造性的語言,真摯樸素的情感,構成了李清照詞獨特的藝術特色。她以獨特的風格和詞品,繼承和發展了婉約詞派,奠定了她在詞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傳不衰,具有永久的藝術生命力,流風余韻,綿延千載,影響和沾溉了歷代無數作家和讀者。

李清照的詩范文第2篇

金華實驗小學

李蔚娜

材: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 單

元:氣貫長虹 教材分析:

《憶秦娥·婁山關》寫于婁山關激戰之后。全文描寫了紅軍越過婁山關,并向遵義進軍的情景,反映出紅軍頑強勇猛的豪邁氣魄和無堅不摧、無攻不可的戰斗雄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3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6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4. 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為主要手段,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感受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懂得“長征精神”,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重難點分析:

·通過課下搜集查閱資料,讓學生了解長征之難,使學生進入那一段悲壯的歷史時空。

·通過閱讀資料,借助工具書,經過反復朗讀,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及想象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的交流來理解體會詩詞的意思和情感。 ·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理解長征精神。

課前準備:

課下搜集查閱有關長征的故事資料,相關的視頻、音頻課件。

一、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 他少年壯志,27歲就寫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他身處于滄桑巨變之中,笑看戰場風云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還是一位千古獨步的大詩人。 他就是? 生:毛澤東(出示圖片)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憶秦娥·婁山關》

二、 弄清題目,了解背景

介紹婁山關地理位置及當時發生的事件

三、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朗誦。

2、自己讀讀這首詞,讀準字音,試著讀出節奏。

四、 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1、出示上闕,齊讀

師:在上闕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

師: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如同欣賞一幅幅逼真、動感的畫面,你能給這幅畫加個標題嗎?(板書:霜晨行軍)

當這樣一幅畫面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師: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走進上闕,試著讀一讀

師:那么在詞的上闕,你認為哪個詞用的十分精妙、十分傳神呢? 師:欣賞了悲烈蒼涼的霜晨行軍圖,你想對當時的紅軍戰士說些什么呢?

2、出示下闕

生齊讀

師:詞中哪一句是描寫婁山關的? 生:雄關漫道真如鐵

指導朗讀 理解“漫道”

師:是呀,在紅軍的眼中,這婁山關算的了什么呢?而今—— 生:而今邁步從頭越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越字?

師:毛主席當時的心情也非常激動,他登上婁山關的關口,放眼望去,他看見了—— 生: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師:一個“血”字就暗示了婁山關戰役非常——(激烈)。從中可以感覺到紅軍戰士什么樣的精神?

師: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陽,紅軍勝利闖過婁山關,誰能給這幅畫面加個標題?(板書:勝利越關) 師生共讀下闕。

五、 全文朗讀,感悟意境

師:此時此刻,毛澤東那履險如夷的豪邁氣概和跨越艱險的雄放胸懷已深深感染了我,李老師現在特別想完整地讀一讀這首詞,可以嗎?( 師讀 )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

抽生讀,

齊讀:請同學們齊讀全詞,你可以站著也可以坐著讀,還可以加入自己的動作,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師:這首詞中最具豪情最有氣勢的是哪一句? 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師:這是毛澤東對自己說的,更是他要告訴我們的

當我們做完一道難題,再做一道難題的時候,我們要大聲說——

當我們遇到困難,需要重新再來的時候,我們要深情地說——

當我們遭遇旱災、水災、地震等災情的時候,我們更要堅強地說——

六、 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毛澤東,不單是一位千古獨步的詩人,更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

毛澤東,有著博大的胸襟,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

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創造新中國,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應當將毛澤東思想傳承、發揚、綻放光芒!

七、 作業

1、請你根據“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畫一幅畫,并在畫上題上這首

詞。

2、了解長征中的故事,收集毛澤東長征中寫下的其他詩詞。

八、 板書設計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霜晨行軍

悲烈蒼涼 勝利越關

李清照的詩范文第3篇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閱讀練習一

14、上闋四句中有兩句通過人物外在行為來寫主人公的內心哀愁,請將它們找出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兩個句子都寫了愁,請簡要說出它們在內容和寫法上的不同之處。(3分)

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參考答案

14、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

15、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凄苦憂愁中的連船都載不動,形象可感地寫出了愁之重。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比喻(設問、夸張)的手法,將無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愁之多。

閱讀練習二

8.請結合寫作背景,說說詞人憂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2分)

閱讀答案

8.詩人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無形無影的東西,作者卻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虛為實,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寫得生動真切,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閱讀練習三

3、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對應直接寫心緒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認為這首詞絕妙的是末句,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①開放題,可說能,也可說否,強調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為插圖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則是日色已晚,顯然圖中的月亮不當;示例2:不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與倦梳頭相矛盾。示例3: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的滿面愁容正體現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頭。

②與前面的聞說也擬結合起來,以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體現內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每問1分,共2分】

4、我同意這種看法。(1分)在詞人筆下,抽象的東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波逐流,還可以用船來承載。(1分)作者化抽象為具體,想象新穎真切,極形象地抒寫出了內心的苦悶和憂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這種看法,但必須言之有理,可視其答題情況酌情賦分)

閱讀練習四

①上闋實寫,詞人寫了哪兩個行為來表現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頭,淚先流;(2分)

②下闋虛寫,寫出了愁苦的哪些特點?(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這首詞詞情極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個字寫出了詞人愁苦的緣由。(1分)

4. 下面對這首詞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C(3分)

A.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了暮春時節的景象。

B.日晚倦梳頭用外在的行為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哀愁。

C.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寫出了詞人泛舟雙溪的歡樂。

D.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化虛為實,說愁緒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

閱讀練習五

1、詞人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詞中,作者通過兩個外在的行為: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來表達了自己內心濃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無心梳妝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會淚如雨下。②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樣兩句,把不可見的愁具體化,形象化,以船都載不動來渲染出憂愁之深重??鋸埰嫣?,語句新異,再現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請說說右邊的插圖能否體現詩中的日晚倦梳頭并說明理由。開放題,可說能,也可說否,強調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為插圖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則是日色已晚,顯然圖中的月亮不當;示例2:不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與倦梳頭相矛盾。示例3: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的滿面愁容正體現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頭。

3、詩中加點的只恐有什么表達作用?

與前面的聞說也擬結合起來,以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體現內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答:愁與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見,摸不著,詞人采取夸張性的比喻,說愁不僅可以舟載船裝,而且一葉輕舟難載山重之愁。從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簡介

【】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鑒賞

【】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象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征,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里花開花落年年如此,并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一轉,另辟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并不是貪戀美景、游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家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詞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武陵春李清照閱讀及答案2

閱讀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第7題。(6分)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注】這首詞是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其時金兵進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

7.(1)這首詞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個字是什么?請結合寫作背景,說說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2分)

(2)上闋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來表達自己的心緒?(2分)

(3)下面兩個句子都是寫“愁的經典句,請簡要說出它們在內容和寫法上的不同之處。(2分)

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參考答案:

7.(1)“愁,這首詞是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時她正處于國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慘中,故悲愁極多。

(2)

a.借景抒情,通過蕭瑟的.景物“沉香花已盡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過“倦梳頭“淚先流兩個外在行為來寫主人公內心哀愁。(答對一點即可)

(3)

a.“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用夸張、比喻(擬)的手法,表現凄苦憂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形象可感地寫出了“愁之多。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比喻(設問、夸張)的手法,將無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愁的多而綿長。(一點1分)武陵春李清照閱讀及答案3

【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閱讀訓練】:

1.請說說下邊的插圖能否體現詩中的“日晚倦梳頭”并說明理由。

2.詩中加點的“只恐”有什么表達作用?

3、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對應直接寫心緒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認為這首詞絕妙的是末句,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4分)

5.上闋實寫,詞人寫了哪兩個行為來表現她的愁苦?(2分)

6.下闋虛寫,寫出了愁苦的哪些特點?(2分)

7.這首詞詞情極其哀愁。其中“”四個字寫出了詞人愁苦的緣由。(1分)

8.下面對這首詞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了暮春時節的景象。

B.“日晚倦梳頭”用外在的行為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哀愁。

C.“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寫出了詞人泛舟雙溪的歡樂。

D.“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化虛為實,說愁緒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

9.詞人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請說說右邊的插圖能否體現詩中的“日晚倦梳頭”并說明理由。

11.詩中加點的“只恐”有什么表達作用?

12.名句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參考答案】

1.開放題,可說能,也可說否,強調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為插圖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則是日色已晚,顯然圖中的月亮不當;示例2:不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與“倦梳頭”相矛盾。示例3: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的滿面愁容正體現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頭”。

2.與前面的“聞說”“也擬”結合起來,以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體現內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每問1分,共2分】

4、我同意這種看法。(1分)在詞人筆下,抽象的東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波逐流,還可以用船來承載。(1分)作者化抽象為具體,想象新穎真切,極形象地抒寫出了內心的苦悶和憂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這種看法,但必須言之有理,可視其答題情況酌情賦分)

5.倦梳頭,淚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詞中,作者通過兩個外在的行為:“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來表達了自己內心濃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無心梳妝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會淚如雨下。②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樣兩句,把不可見的“愁”具體化,形象化,以船都載不動來渲染出憂愁之深重??鋸埰嫣?,語句新異,再現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開放題,可說能,也可說否,強調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為插圖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則是日色已晚,顯然圖中的月亮不當;示例2:不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與“倦梳頭”相矛盾。示例3:能,因為插圖中的主人公的滿面愁容正體現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頭”。

11.與前面的“聞說”“也擬”結合起來,以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體現內心沉重的哀愁。

李清照的詩范文第4篇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行路難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滿江紅·寫懷

宋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上堂開示頌

唐 黃蘗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李清照的詩范文第5篇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詞人, 詩、詞、散文都卓有成就, 但最擅長的還是詞。清·沈謙稱“男中李后主, 女中李易安, 極是當行本色。” (1) 因又有“詩家二李” (2) 之稱。其文詞絕妙, 詞意婉轉, 情真意摯, 堪稱一絕。臺灣作家王品清說:“李清照是一個全然的個人主義者, 一個歌頌愛戀的抒情詩人, 一個愛生活、愛自然的女詞人, 一個把生活經驗融匯在詩詞里的真實作家。” (3) “她是有個性的, 主觀的, 唯美的, 純情的。她的詩反映著她的個性、生活和情感。” (4) 本文試圖結合李清照的詞作對其中表現的自我形象做一淺析。

1 活潑開朗、純情豪爽的風流才女。

早年的李清照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無比熱愛生活的女子。她不似一般的大家閨秀, 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在閨房繡樓之內, 而是走出重門深院, 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她陶醉于游冶, 寄情于山水?!度鐗袅睢芬辉~集中地表現了她愛自然愛生活的情懷: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透過這幅生機盎然的畫面, 一位活潑開朗、豪爽灑脫的少女仿佛飄飄然從畫面深處走來, 這便是年輕的清照形象的真實寫照。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封建枷鎖的影子, 而大自然中的晚霞落日、綠水紅蓮、鷗鷺水鳥這些優美的景物卻在她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樸與自由的印跡。

在《慶清朝慢·禁幄低張》一詞中, 詞人那無拘無束、活潑開朗的性格再次生動地表現出來。“待得群芳過后, 一番風露曉妝新。”“獨占殘春”的芍藥盛開之時, 她隨著“競走香輪”的行列游園賞花, 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開的鮮花之中。她以“綽約俱見天真, ”“妒風笑月”的芍藥自況, 可見當時她生活得多么優雅瀟灑。

清·沈曾植云“易安倜儻, 有丈夫氣, 乃閨閣中之蘇、辛, 非秦、柳也。” (5) 《漁家傲》詞中“天接云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詞人盡情潑灑濃墨, 繪就了一幅神奇壯觀的云海圖。“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又是詞人在身逢亂世、年近遲暮的坎坷境遇中追求鵬程大志的真實寫照, 也是她丈夫之氣的形象表現。清·黃蓼園評道:“此似不甚經意之作, 卻渾成大雅, 無一毫釵粉氣, 自是北宋風格。” (6) 除《漁家傲》外, 一些寫山川風物的詞, 亦如《如夢令》等詞一樣, 無不是詞人純真性情和豪情雅興的寫照。

2 多愁善感、瘦比黃花的閨中思婦

李清照出嫁以后, 雖然與丈夫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 生活幸福, 但她畢竟是告別了無拘無束的少女時代。新婚燕爾, 丈夫經常外出為宦、游學, 這給多情的清照帶來極大的悲愁與苦悶。獨處深閨, 孤獨寂寞, 顧影自憐, 《陽關》千遍君難留, 點點滴滴相思淚, 正是這種生活境遇和情思的傾吐, 在她初結縭時所作的《一剪梅》中表達的就是這種閨思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燕字回時, 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在紅荷凋敗、唯余殘香的自然環境和竹席生寒、涼氣襲人的生活環境中, 詞人獨泛蘭舟, 懷念遠人, 一派凄清。詞人身單影孤、煢煢孑立的外形, 使人頓生一股孤寂愀然的神情來。

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性, 她的許多閨情詞都是述說這種離愁之苦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香爐中悠悠不斷的瑞腦香煙裊裊上升, 又象縷縷愁思綿綿不斷。秋夜獨處, 又是重陽節, 這“涼”不僅僅是肌膚所感之涼意, 更主要的是心靈所感之凄涼。“愁”上加“涼”, 思婦孤寂難耐的愁苦更加孤寂凄涼。“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佳人為孤寂凄涼的閑愁折磨得消魂失魄, 瘦比黃花。詞中的傳神妙語, 用白描手法勾畫出詞人在重陽節所感受的閨中孤寂凄涼, 一句“人比黃花瘦”以人瘦比花瘦, 憔悴瘦影, 惟妙惟肖, 深刻動人。

晚年的李清照流離失所, 無依無靠?!堵暵暵分?ldquo;尋尋覓覓”就是她此期間困苦凄慘形象之寫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 晚來風急?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國土淪喪, 家破人亡, 只身漂泊, 這使詞人整日“尋尋覓覓”過去美好的生活, 但尋覓的結果卻只是一片空幻, 她孤身一人在冷清孤寂悲涼中形影相吊。凄楚、慘切、悲凄, 種種人間痛苦在詞人區區方寸之內交合著, 舊時相識之雁飛過, 更是傷心徹骨。黃昏, 下起細雨, 打下梧桐樹的片片老葉, 讓詞人悲痛欲絕, 即使“愁”字也概括不了她的全部心情。這是國破家亡, 諸多災難紛至沓來時, 一個身世不幸孀婦的痛苦呻吟和發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也是當時社會的時代哀音。

3 慷慨激烈、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李清照具有很高的愛國熱忱。南渡后, 金兵入侵, 國破人亡, 漂泊流離, 孤苦伶仃。這一階段她的詞大多表現了沉痛的故國之恨和興亡之感。她無時不懷念著祖國:“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菩薩蠻》)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添字采桑子》) “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 認取長安道。” (《蝶戀花》) 她慨嘆國勢衰微, 前途茫然:“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武陵春》) “今年海角天涯, 蕭瀟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 故應難看梅花。” (《清平樂》) 她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 振興國家, 救民于水火:“安石須起, 要蘇天下蒼生。” (《新荷葉》) 而她的名作《永遇樂》更把這種傷今追昔之感抒發到了極致。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誦李易安《永遇樂》, 為之涕下。今三年矣, 每聞此詞, 輒不自堪。” (8)

李清照熾熱的愛國情懷還表現在她的抒情詩中:《夏日絕筆》是她愛國形象的寫照。“生當為人杰, 死亦為鬼雄。”她認為:活要活得昂揚, 出類拔萃, 有聲有色;死要死得壯烈, 英武慷慨, 可歌可泣。在《送胡松年使金》一詩中, 她以欲折之筆, 血淚之詞, 將當年父祖縱談講學, 名揚齊魯的盛況與自己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慘狀進行了對比, 發出了“欲將血淚寄山河, 去灑東山一抔土”的吶喊。至此, 我們已看到一位慷慨激烈的民族愛國者的偉大形象。

4 有膽有識的新女性

臺灣張金鈴稱“李清照是一個時代性的女性, 于古代實屬難得, 在今天的社會亦是少見。她兼有中國傳統的女性美, 亦具有現代女性堅韌不拔的奮斗毅力, 她確實是個永恒的女性。”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禮教, 控制女性思想, 扼殺婦女才能的年代, 她不但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 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

她大膽熱烈地歌頌愛情:“云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減字木蘭花》) , “見客入來, 襪劃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 。她鄙薄利祿、崇尚自由:“巨艦只緣因利往, 扁舟亦是為名來” (《夜發嚴灘》) 。她不畏強權:作詞句“炙手可熱心可寒”諷刺當權者, “南渡衣冠思王導, 北來消息少劉琨”, 極大地鞭撻了南宋小朝廷不思抵抗只知逃跑的行徑。

她的詞作表現了非凡的膽識。說她有膽, 因為封建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 當時詩文中對皇帝稍有不敬之詞, 即招致災禍。而她敢于借古喻今, 指責宋朝皇帝的荒淫奢侈, 抨擊權奸們的腐敗誤國。說她有識, 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如她早年的《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詩中就表現了她的非凡膽識。“何為出戰輒披靡, 傳置荔枝多馬死。”她告誡當權者“夏商有鑒當深戒, 簡策汗青今俱在。”“西蜀萬里尚能反, 南國一閉何時開??蓱z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借唐明皇的可悲下場勸諫宋徽宗勿要被權奸蒙蔽。

“一代詞宗”李清照的詩詞以“靖康之變”為界, 早期詩詞, 清麗婉轉, 大多表現她在優裕生活中的閑情逸致。后期作品多感嘆她身世的凄苦和家國, 尤其是她的詞由清麗纏綿變深沉悲壯。她的詞形象地展示了詞人的心路歷程和人生道路, 也成就了她的詞作超越個人情感和生命際遇的嬗變。

摘要: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詞人, 詩、詞、散文都卓有成就, 尤以詞為最, 有“詩家二李”②“一代詞宗”之譽。其文詞絕妙, 詞意婉轉, 情真意摯, 堪稱一絕。以“靖康之變”為界, 早期詩詞, 清麗婉轉, 大多表現她在優裕生活中的閑情逸致。后期作品多感嘆她身世的凄苦和家國的破敗, 尤其是她的詞, 由清麗纏綿一變為深沉悲壯。歲月的滄桑, 讓她成就了一個詩人從活潑開朗、純情豪爽的風流才女, 多愁善感、瘦比黃花的閨中思婦到慷慨激烈、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有膽有識的新女性的嬗變和超越。

關鍵詞:李清照,風流才女,閨中思婦,愛國,新女性

參考文獻

[1]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篇:入職感言下一篇:邊城讀后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