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

2023-09-12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第1篇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第2篇

如圖1、2所示為兩種不同結構形式的搭扣鉸鏈, 圖1型搭扣鉸鏈通常用落料、預彎、卷圓三道工序制作完成, 圖2型搭扣鉸鏈通常用落料、兩道預彎、卷圓四道工序制作完成。但對于內孔精度要求高的特殊鉸鏈就很難達到要求, 即使在成型后增加鉸孔工藝也很難保證其尺寸精度[1,2]。在此以圖2型搭扣鉸鏈為例進行分析介析介紹, 它是一種軍用物資儲備箱用搭扣鉸鏈, 鉸鏈卷圓雖不長, 但內孔尺寸Φ30+0.1mm要求高。如果按常規工藝加工, 鉸鏈內孔精度達不到要求, 原因是鉸孔時鉆床精度不夠或定位時有誤差?,F介紹一種類似高精度搭扣鉸鏈的套芯棒卷圓的新工藝與模具。

2 工藝介紹

如圖2所示搭扣鉸鏈, 材料為2mm厚Q235板料, 鉸鏈內孔尺寸Φ30+0.1mm, 尺寸精度要求高, 但用常規工藝很難達到要求?,F采用套芯棒卷圓工藝加工搭扣鉸鏈, 這種工藝方案加工的搭扣鉸鏈內孔圓度較高, 精度容易達到要求。它的成型工藝過程為: (1) 落料如圖3所示; (2) 一道預彎如圖4所示; (3) 二道預彎如圖5所示; (4) 套芯棒卷圓如圖6所示。其中一道預彎和二道預彎又可采用兩種不同的工藝路線:圖4b、5b所示為第二種工藝路線。兩種工藝路線均能使卷圓后搭扣鉸鏈達到尺寸精度要求。但第一種預彎工藝中的二道預彎模具凹模用Φ30+0.1mm內圓弧定位, 定位不夠準確, 定位部分結構比較薄弱, 且填料和取件均不方便。而第二種預彎工藝路線, 從始至終都用Φ5mm外圓及相關平面定位, 定位更可靠, 各模具零件結構強度較好, 更可貴的是每一工序步驟均采用彈壓的壓料方式, 有效的防止了工件在預彎過程種的滑動, 避免了定位不準的不利因素, 且更容易填料及取件。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種預彎工藝路線。

3 模具設計要點[3]

3.1 工件展開尺寸計算:

工件展開尺寸計算公式為L=L1+L2, 分2步進行。 (1) 彎曲23°直線兩邊及R0.5弧長計算, 計算公式為L1=A+B+πα (R+Kt) /180°。如圖6可知A=33.38mm, B=11.49mm, α=23°, R=0.5mm, t=2mm, K取0.26。則L1=33.38+11.49+3.14×23 (0.5+0.26×2/180=33.38+11.49+0.41=45.28mm。 (2) 卷圓及R0.5弧長計算, 計算公式為L2=πα1 (R1+K1t) /180°+πα2 (R2+K2t) /180°。如圖6可知α1=320°, α2=68°, R1=1.5mm, R2=0.5mm, t=2mm, K1取0.34, K2取0.26。則L2=3.14×320 (1.5+0.34×2) /180+3.14×68 (0.5+0.26×2) /180=12.17+1.21=13.38mm。搭扣鉸鏈卷圓展開尺寸L=L1+L2=45.28+13.38=58.7mm。

搭扣鉸鏈展開長度尺寸確定后, 接著就可以進行落料模具的設計了。由于制件內孔與外形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高, 故落料模采用倒裝復合模結構, 對落料模的設計在此就不過多的贅述。

3.2 預彎模設計

根據以上展開尺寸確定第一道預彎工序關鍵尺寸為45.28mm, 只有保證了這一關鍵尺寸, 才能給二道預彎及套芯棒卷圓提供可靠的定位基準, 為此一道預彎、二道預彎均設計了彈壓及彈頂機構, 一道預彎模、二道預彎模結構如圖7、8所示。二道預彎后制件如圖5b所示, 套芯棒卷圓模具結構如圖9所示。落料制件和預彎制件放入各工序凹模時, 定位各面不應有間隙, 應確保凹模定位面與制件相關面成H7/f6配制。

由圖5b分析可知, 由于二道預彎工序后制件端部80°部分的圓弧容易打滑、不易成型, 同時也影響定位尺寸的準確性, 故將二道預彎模具凹模的圓弧中心向里偏移了0.4mm, 同時采用彈壓的壓料方式, 從而可以使局部擠壓實現順利成型的目的。

3.3 套芯棒卷圓模設計

為確保Φ30+0.1mm孔的精度需用套芯棒卷圓的模具結構。模具設計要點為: (1) 芯棒直徑是制件直徑的上限, 即Φ3.1mm; (2) 芯棒的動作是卷圓前插入預彎制件, 卷圓成型后順利退出; (3) 預彎制件放入卷圓模內, 定位要可靠同時需采用彈性壓料板壓緊; (4) 凸模下行需定位準確, 避免制件水平方向滑動, 故采用彈性頂板機構; (5) 芯棒需有保護和定位機構, 模具結構如圖9所示。

4 套芯棒卷圓模具工作過程

模具工作過程是將二道預彎成型制件放入凹模14內, 緊靠凹模定位各面, 接著把芯棒插入二道預彎制件及芯棒定位支架內。機床下行時, 壓料板11在彈簧9的作用下將制件壓緊。機床繼續下行, 凹模14與凸模將制件壓彎成型。機床上行至安全位置后, 用夾子取出制件, 將芯棒17硬性拔出。然后進行下一循環的卷圓成型。為調整卷圓尺寸精度, 在調整凸模下壓沖程時, 應采用彈性頂板結構, 這一結構有利于避免凸模水平方向移動或竄動。

5 結語

根據搭扣鉸鏈采用的加工工藝設計制造的各模具動作靈活, 結構合理, 定位準確, 制品質量穩定、合格率高, 生產效果良好, 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于類似搭扣鉸鏈的制造具有較好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編委會.中國模具設計大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2]沖模設計手冊編寫組.沖模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9.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第3篇

關鍵詞:濾棒,螺旋下降軌道,鈑金件

0 引言

為適應卷煙廠的平面布局要求, 使物流通道盡量緊湊 (減少彎道, 縮減空間) , YF173型濾棒自動化儲存配送系統采用了“長型水平螺旋存儲庫體”的新技術來實現大容量濾棒儲存。該設備由濾棒固化儲存單元、濾棒輸送通道、輸送調配系統、與成型機及發射機的接口裝置、電控及操作系統等組成, 通過計算機管理調度系統和電控系統, 收集、處理、傳送、存儲和分析濾棒物流信息, 快速、準確地執行物流指令, 實現濾棒的集中儲存、統一調配。

1 濾棒輸送流程

Bosch Rexroth公司也有一款儲存庫, 它采用傾斜向上的直線軌道和水平圓弧軌道來構建庫體, 并使用旋轉電機來集中驅動軌道上的長距離物流輸送鏈條。但由于每個鏈輪所帶動的輸送鏈條較長, 所需的驅動力較大, 導致鏈輪附近的鏈條應力巨大, 進而導致鏈條拉長和損壞, 加大了維護工作量, 從而限制了那個鏈輪所能帶動鏈條的長度。所以, 我們的方案選擇了采用直線電機對長距離鏈條進行分散動力驅動, 同時庫體由水平直線軌道和半圓的螺旋下降軌道來組成。

單個濾棒庫庫體的尺寸為4700mm×1500mm×1600mm, 庫體內采用獨立輸送鏈條環, 鏈條環長度約為78 000 mm, 其由3100節鏈板組成。

濾棒庫的主要技術性能參數:干路最大輸送能力為20 000支/min;支路最大輸送能力為12000支/min;儲存單元模塊容量為約150 000支;固化時間為60~120 min;濾棒長度為100~144 mm;濾棒直徑為6~9 mm。

在濾棒庫庫體同一層中, 水平直線軌道1和2中各安裝2個直線電機錠子, 合計4個驅動錠子, 兩端的螺旋下降軌道中不安裝驅動電機。

如圖1所示, 濾棒通過提升裝置, 從濾棒庫的最高層直線軌道1進入庫體。直線電機驅動鏈板使濾棒在水平直線軌道1上平穩輸送。隨后通過螺旋下降軌道3進入水平直線軌道2, 濾棒在這個過程中下降了100 mm的高度, 然后經過螺旋軌道4, 濾棒再次下降100 mm。就這樣, 濾棒一層一層地輸送, 直到從最下一層出來。

1, 2.水平直線軌道3, 4.螺旋下降軌道

2 結構設計

在方案設計之初, 我們擬定采用鋁型材來鋪設濾棒輸送軌道。但是在咨詢了上海美客鋁業有限公司之后, 我們發現螺旋下降軌道由于其獨特的結構, 無法通過鋁型材軋制成型。經過項目組成員的分析討論并與一線的生產工人交流之后, 我們將左右兩端圓弧段的螺旋下降軌道改為由鈑金件焊接成型??紤]到鈑金件精度差、成型后形變與應力大等方面的因素, 我們做了以下3方面的改進:1) 將180°的螺旋下降軌道拆成3段60°的, 以此來削弱形變與應力因素的影響;2) 因為鈑金件焊接后有變形和尺寸誤差, 所以在軌道和軌道的連接處, 特地預留了3 mm的間隙;3) 重新優化設計了每兩截軌道之間的連接結構。

如圖2所示, 由于軌道上鋪設了UHMW-PE材料的導條2和3, 鏈板1是在導條上平穩行進, 所以軌道與軌道之間的間隙對鏈板運行造成的影響被降至最低。螺旋下降軌道的截面為2個對著放置的字母“C”, 其由6塊2mm厚的鈑金件焊接成型。左半邊軌道和右半邊軌道由連接塊8撐開70 mm的距離, 接著緊固螺釘9穿過以上三者, 將其固定到支撐塊12上同時起到限位作用, 然后支撐塊12通過螺釘緊固到型材框架上。每2段螺旋下降軌道安裝在同一套支撐塊上, 以此起到軌道對接的作用。

3 生產制造

以左半邊螺旋下降軌道為例, 如圖2所示。首先加工軌道鈑金件5, 從圖紙上獲取鈑金件5的展開圖尺寸, 利用激光切割出菱形的長條不銹鋼板, 再以折彎內徑713 mm將其折彎成型, 從而得到螺旋下降結構。接下來加工軌道鈑金件4, 先要切割出一段60°、內徑為713 mm、外徑為737 mm以及厚為2 mm的水平圓弧段, 然后將其焊接在軌道鈑金件5上, 在焊接過程中要不斷地用橡膠錘敲打, 使其變形符合螺旋下降的結構要求。由于我們加工的是一段60°的軌道, 需要螺旋下降33.3 mm, 而水平圓弧段的周長為760 mm。因此, 軌道鈑金件4的形變量不難達到要求。最后一步, 修光焊縫, 表面拋光處理。軌道鈑金件11也按上述步驟處理。這樣, 我們就得到了一段左半邊螺旋下降軌道。

4 結論

整個濾棒庫裝配完成后, 經過對樣機的測試, 鏈板在螺旋下降軌道上運行良好, 平穩性、跳動以及噪聲等參數均符合要求, 可見利用鈑金件焊接成型來構建輸送濾棒的螺旋下降軌道的方案是可行的。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第4篇

1.什么是裝備制造業

目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國際組織都沒有提出“裝備制造業”這個概念。“裝備制造業”的概念可以說是我國所獨有。它的正式出現,見諸于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要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經濟日報》,1998年12月10日研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第1版。)制造業的核心是裝備制造業。對于裝備制造業,人們的認識不盡相同,尚無公認一致的定義和范圍界定。通常認為,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業和最終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進行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工業的總稱,即“生產機器的機器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又稱裝備工業,主要是指資本品制造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種技術裝備的產業總稱。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其產品范圍包括機械、電子和兵器工業中的投資類制成品,分屬于金屬制品業、通用裝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器裝備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裝備制造業7個大類185個小類。

2.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現狀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我國裝備制造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中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裝備制造業無論從管理機制、技術創新能力,還是從企業規模、競爭實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

2.1組織結構不合理

1、企業規模小,大企業規模也不大 長期以來中國裝備制造業重外延、輕內涵,投資分散、重復布局十分嚴重,且多數企業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設,致使裝備制造企業規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謂“特大型”和“大型”企業規模也不大。

2、長期以來中國重大工程項目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和制造分屬不同部門,嚴重地影響了國內技術裝備成套供應體制和能力的形成。

3、國內金融業參與裝備制造業的投資、組合的渠道受到眾多限制和約束,難以通過資本市場解決裝備制造業的改組。

2.2技術結構不合理

1、自主開發能力低。由于企業規模小,研究開發能力薄弱,致使自主開發能力差,技術創新能力低。高新技術裝備和重大技術裝備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借助引進外國的技術。

2、企業還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中國不僅研究開發經費和人員少,同時分布極不合理。研究開發經費和人員主要集中于研究機構和大學,企業還未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

3、設計和制造技術能力不強?,F代化的設計以綜合和系統的觀點,從市場、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尋找最佳的結合點,集合材料、工藝、控制、系統、工程等方面,開發設計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的產品,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中國裝備制造業受人才、技術、投資、設計開發條件等方面的制約,設計和制造技術能力普遍不高。

4、產品結構不合理。中國長期處于短缺經濟狀態,許多產品嚴重供應不足。中國裝備制造業也多致力于鋪攤子,擴大生產能力,而對提高企業素質很少關注,傳統和大路貨產品生產能力猛增,致使不少產品生產能力過剩,供過于求,企業效益不好。與此同時,重大技術裝備和高新產品生產能力又嚴重短缺,致使國外機電產品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的份額已達30%。除為基礎產業提供的重大技術裝備多數源于進口外,某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進口份額也已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滯后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石油化工裝備、轎車工業裝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等要靠進口。裝備制造業主要產品的技術來源50%以上依靠從國外引進。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差,新產品的開發周期長。

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一方面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裝備;另一方面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相關政策不完善,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術裝備進口的局面。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一國不可能包攬本國所需的全部裝備,但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是從國外買不來、也買不起的,必然是通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得以實現工業化,而且只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才能成為工業化強國。

3.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裝備制造業為什么要發展?第一是形勢發展的需要。近兩年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呈現出重化工業發展的趨勢,但大量的投資趨向于產業鏈中靠近能源原材料的初端,出現了鋼鐵、氧化鋁、水泥等行業投資過熱的情況,由于大量地消耗能源,造成環境污染,致使大家對中國工業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進行了很多爭論。其實,真正體現一個國家的實力,在產業鏈上帶動性強的,是裝備制造業。

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如美國、日本等都非常重視發展本國的裝備工業,并有極其完善和有效的振興辦法。我國要打造自己的競爭力,必須振興裝備工業。第二是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必須改變。我國裝備制造業經過建國五十余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仍處于被動狀態,自主創新能力弱,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競爭力不強,總體素質不高,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因而發展裝備制造業成為進入新世紀面向"十一五"的中國裝備工業主旋律。

3.1繼續深化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

加大“改制、改組”力度,激發企業活力,增強國際競爭力。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必須首先通過改制、改組,激發企業活力。加快企業產權多元化的進程,加強企業激勵機制與制衡機制的建設,真正激發起企業的活力。圍繞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強項進行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的調整與重組。打破部門、行業保護,加大企業間重組、并購力度,建立起大裝備制造業體系;按照全球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一大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集群。壓縮過剩的、落后的生產能力,加大嚴重虧損、沒有發展前途企業的破產、退出力度。

3.2加強中國調控與市場指導

對于與中國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緊密關聯的重大裝備及應用工程項目,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由國家出面組織優勢和有效資源,通過改制、改組、改造及組織科技攻關、裝備研制和工程示范,力爭實現重大突破和跨越。

3.3做好規劃引導,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為充分發揮資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國家應做好規劃引導,在資金、資源、技術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制定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優秀人才,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鼓勵形成在國際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裝備制造業集中地。

3.4堅持技術引進、消化與自主創新

促進傳統制造業的升級。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積極引進發達國家裝備制造業的關鍵裝備技術、配套零部件生產技術,并努力消化、吸收與創新,最終實現國產化,帶動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轉換升級。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自主開發和自主創新的力度,使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模式由引進技術型向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型轉變,進而走向自主創新型。

3.5提高系統和總成套能力

破除傳統的分割體制,推進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并與重組,在大力提高單機技術水平、質量和性能的同時,高度重視裝備系統成套能力的提高,組建一批具有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裝備承包公司,形成幾家在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實力的裝備總承包商或大供應商。

3.6轉變技術創新模式

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裝備制造業的技術研發投入,明確一批關系到裝備制造業長遠發展的技術研發重點。切實加強中國制造業的技術研發投入,緊密跟蹤世界制造技術的前沿,有重點地開展研制攻關,力爭在世界高新技術領域及制造業應用領域掌握一批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高效協調、符合國際慣例的“產學研”一體化體制,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

3.7繼續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

重視提高熟練技術工人的比例。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中國制造業仍可充分發揮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并在吸引直接投資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保持競爭優勢。提高制造業熟練工人的比例,培養造就數千萬掌握制造業高技能技術的人才隊伍,將是中國裝備制造業保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3.8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

模具設計與制造范文第5篇

構建校企共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從高職教育辦學規律出發,根據學生專業技能的形成與認知特點,堅持高等性與職業性的統一,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途徑,以“校廠一體、產教并舉、工學結合”為依托,按照實訓條件企業化、教學情境職場化、教師隊伍雙師化、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過程流程化和教學成果產品化等“六化”的專業建設思路,把企業培訓內容嵌入課程教學內容、行業標準嵌入教學大綱、認證項目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文化嵌入校內教育環境等“四個嵌入”作為專業改革的重點,實施了校企共育、工學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崗位基礎知識和技能單元以課題形式進行項目化教學,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崗位特定知識技能單元以產品形式進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實現了“教、學、做”合一。在教學模式上,在一年級實行學校教—企業看—校內實訓基地練;二年級實行學校教—學校練—企業練—工學結合校內練;三年級實行學校教—企業練—頂崗實習校外練。確立了“依托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訓技能”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辦學特色。

實現了深層次良性互動、雙贏發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深層次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基礎和平臺。通過“引廠入校、融企于校”,充分利用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人才、技術和設備的優勢,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做兼職教師,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企校共同進行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研發,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學校為企業培訓員工,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建設優質課程,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實現了“引企入校,課程嵌入,校企共建,人才互動,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機制,達到專業共建、人才共育和校企互利的目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構及合作內容如表1ㄢ

把“三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一環

我們注重抓好“三創”教育(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把“三創”教育作為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的重要因素列入考慮之中,強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確立了創新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以“三創”人才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為培養主線,以理論教學、實踐訓練、自主研學和網絡助學為主要載體,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社會相結合、講授與探研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傳統手段與網絡多媒體相結合的課程類型為依托,以基礎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工程項目訓練和專題研究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為保障,使課內外教學活動都能成為學生探求新知的場所,形成了學院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基本框架。支持和鼓勵教師到企業參加科技實踐活動,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通過采用項目式、驅動式、“教、學、做一體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創,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貼近生產、貼近高科技,使學生既學到真實創新的本領,又服務了社會。

我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業中心、學生科技創新協會,同時組建了“機器人”、“工業數學”等10多個由專職教師指導的不同學科的學生興趣小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截止到2008年底,學生在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8項;獲省級一等獎18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15項;獲市級一等獎23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5項。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推進了全人教育,構建了“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全人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它是一種能促進人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將通用類課程按照通識教育的內涵進行整合,促進了知識的統一,貼近了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效果;將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按照綜合化的方式進行整合,既重視挖掘原有課程中的通識教育內容,同時也注意貫徹“通專結合”的原則,除了實現專業教學目標外,還注重培養了學生人際溝通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將通識教育全方位滲透到專業教育中,構建了“通專結合”的人才培養新目標。

形成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水平是辦好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我院非常重視這兩方面的工作,現已突破了現有體制,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組建了由行業知名專家、大學名師、企業技術能手和學院專業帶頭人組成的專業建設領軍團隊;校企融合,創新“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建立“雙師素質”專業教師持續培養的良性機制,充分發揮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的人才優勢,用好兼職教師;從企業技改、社會服務和教學改革等項目中遴選科研和技術服務課題,以“項目驅動”方式組建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團隊,開展技術研發和服務,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對學校原有的數控實訓中心和模具實訓中心在管理體制上進行了改革,成立淮安電子產品模具設計與制造公司,與富士康集團富盟電子科技公司一起實施“前校后廠、校企合一”的辦學體制?;窗搽娮赢a品模具設計與制造公司設有生產部、技術部、設計部、采購部和財管部五個部門,各部門主要領導均由教師擔任,其他崗位可以由學生擔任。在管理方式上,按照現代企業運營方式進行管理,具有肩負著生產和實訓雙重功能,實現生產一條線和實習一條線兼容,做到生產和實習兩不誤。實習為生產帶來了效益,生產為學生實習創造了真實的職業環境,極大地提高了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其次,雙方以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為基礎。經省教育廳批準,組建了“江蘇省電子產品裝備制造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雙方聯合承擔省市課題,有效地培育了教學和科研團隊的“雙師”素質。第三,實行專業教師到企業做“訪問工程師”制度。讓教師能夠經常接觸到企業的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以便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源頭活水。同時,教師參與企業科技研發項目,使企業成為學??蒲许椖康膩碓吹?,成為學??蒲谐晒D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孵化地”。到目前為止,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市級縱向課題2項、橫向課題3項、企業技改項目4項,探索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新途徑,初步形成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2]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國際比較田[J].高教探索, 2004, (4) .

[3]石偉平, 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6]朱懿心, 倪天祥, 常小勇.堅持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性人才探索校企零距離對接的新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 2004, (2) .

上一篇:建筑設計規范下一篇:廣告設計專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