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

2023-05-20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第1篇

徽州木雕是一種實用功能與藝術審美功能共存的民間藝術,展現了古徽州人日常生活中的求索與信仰,反映了徽州人特有的審美情趣。本文從徽州木雕題材內涵和散點透視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其浪漫與粗獷的藝術風格,具有大俗大雅的藝術魅力,在徽州建筑美學和徽州人文藝術傳承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徽州人;木雕;民間藝術;雕刻

徽州是指地處皖南,毗臨江浙,緯線范圍在北緯30℃左右的這一地區。歷史上稱為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罩萑藙撛熵S富多彩的美學藝術形式則是其歷史傳承的重要文化載體,徽州木雕作為其儒學文化思想和藝術美學的濃縮,是徽州文化記憶的重要物證和獨特的代表性。

傳統的文化取向

徽州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罩菽镜袷侵富罩莨沤ㄖ械牡耧棽糠?,那些隔扇、窗扇和攔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處都是精雕細刻的木雕藝術,這些木雕藝術豐富的彰顯了徽州人的生活情趣、愛好以及信仰。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中國正統的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貫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

獨特的雕刻技法和豐富的雕刻題材

徽州木雕,主要有高浮雕、淺浮雕、透雕、半透雕和圓雕。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線雕、剔地雕、 混雕、貼雕、透空雕。

線雕:通常以刀刃雕壓花紋,講究刀法,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對于木雕花紋的刻畫和形象的勾勒有著重要作用,還可以雕刻紋理,表現景物的質感。

剔地雕:是傳統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質,使花樣突出。剔地雕有兩種刻法,一種是半混雕刻法,將花樣做很深的剔地,再將木雕的主要形象舉行混雕,成為半立體形象,常用于額枋上。另一種是浮雕刻法,花樣周圍剔地不深,花樣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樣上作深淺不同的剔地,以表現花樣的起伏變化?;蛘咴诨由献骺叹€修飾,勾勒花形,增強仿古木雕的修飾成效,或表現花瓣的輪廓和構造,多用于裝板、裙板的雕刻中。

混雕:相當于雕塑技法里的圓雕,具有三維主體的成效,可多面觀賞,多應用于撐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將仿古木雕的形象刻畫得非常精細,充滿生氣。

貼雕:是后期雕刻技術鼎新的效果,即將雕刻好的圖案紋樣直接粘貼到木雕構件中,通常一些難以做剔地的刻件、延續紋樣、軸對稱的構件都是利用貼雕來完成。其工藝省工省料,便利制作,而且藝術成效絕不減色其它浮雕形式。

透空雕:將木板刻穿,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線刻,這種雕法必要有高超的技巧,刻成的木雕正反兩面都可觀賞。其花草作品枝葉穿插流暢,花瓣翻卷自然舒展,常見于花罩、掛落、雀替、木門窗中。

精湛的刻畫手法

具體的刻畫手法則根據雕刻內容而定,例如:承重梁柱,只做簡約的裝飾線條塑造或做彩色繪畫配以淺雕,以避免減損木料的承載力;窗雕多使用透雕或半透雕,整體造型上力求大氣沉穩而端莊、造型謹嚴,或熱烈奔放,或趣味橫生,形象栩栩如生,蘊涵了更多的浪漫主義美學風格。題材涉及:花鳥蟲獸、人物、器物、文字造型等。

徽州木雕的主要特征是不遵循實物的原始比例,也不在意近大遠小和近實遠虛的自然透視原則,而是根據表達的需要來構圖,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約束?;罩菽镜袼嚾藙撘獯竽?,手法抽象,刻畫對象夸張幽默而生動,充滿活力。一件件精美的木雕,美化了徽州人的生活,更是呈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已成為徽州人傳承信仰、弘揚傳統美德、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文化載體。

小結

徽州木雕藝術歷經滄桑的歲月蹉跎,有創新、有消失、亦有傳承,而木雕是傳遞皖南先民最為精確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在民間的家具、建筑和各種生活器物中,凝聚了一代代徽州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以及美學觀?;罩菽镜裨谧窇浕罩菸幕膱鼍爸邪l揮著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它們帶有歲月見證的古意,帶著深厚的民間藝術色彩,給觀者以美的熏陶和啟迪。

參考文獻:

[1] 《中國徽州木雕》作者:李飛 錢明,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1-1版。

[2] 《木工雕刻技術與傳統雕刻圖譜》作者:路玉章,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01-1-1 版。

[3] 《中國民間木雕技法》作者:王篤芳,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1-1版。

(第一作者單位:安徽建筑大學藝術學院 第二作者單位:合肥師范學院藝術傳媒學院)

作者簡介:王玉紅,現任教于安徽建筑大學藝術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涉及的項目工程有室內外景觀設計,雕塑設計,繪畫藝術等。

楊澤銀,現任教于合肥師范學院藝術傳媒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學會會員。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第2篇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17年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立項課題《從語用學論<左傳>談話藝術》(編號2017zc32)研究成果。

摘 要:《左傳》,一部編年體史書,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以時間為序記錄各諸侯國或名人軼事的歷史著作,其語言的運用開辟了中國文學史上敘事文學的先河。而從語用學方面來看,以人物語言為研究對象,《左傳》一書中人物對話以君臣對話和臣子間對話為主,本文針對這兩類對話類型,從語言使用的原則出發進行分析,探究《左傳》中人物對話的特點。

關鍵詞:談話;語言;虛詞;面子

作者簡介:洪帥(1987.11-),男,漢族,湖南湘潭人,碩士,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A教育系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齊晉鞌之戰·成公二年》一文,描述了齊、晉兩國在戰前及戰爭中不同的態度及戰后齊侯奔走逃亡的情況,其中人物談話主要以郤克與張侯、鄭丘緩,韓厥與齊侯對話為主,具體如下:

①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p>

②郤克曰:“余病矣?!?/p>

③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吾子忍之?!?/p>

④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p>

⑤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⑥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p>

一、虛詞的使用——“姑”“然”“其”“固”

“然”“其”“固”“姑”四個詞在本文中使用為虛詞,眾所周知,虛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不充當句法成分,只起語法作用。然而,虛詞的使用為表達效果增色不少,如“姑”,副詞,“暫且、姑且”義。此句為開篇第一句話,齊侯自負的語言為后文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然”,用在破折號之后,用作連詞,表轉折。出現在鄭丘緩分析當前諸侯國形勢后,聯想之前自身事件,認為郤克所說的“病”并不算什么傷痛,“然”字的使用一方面表現鄭丘緩對這種小傷痛的蔑視,另一方面將鄭丘緩對郤克的鼓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語氣詞,表疑問語氣。用在張侯對郤克職位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之后,再對卻克放棄戰斗的情況進行假設,說明卻克的職位在整場戰爭中的重要性,進而對卻克進行言語鼓勵;

“固”,副詞,意為“本來”?!庇迷诜治鰬饹r時使用,既然已經“擐甲執兵”,就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固”字體現戰士們同仇敵愾的精神,進而對卻克進行鼓勵。

綜上所述,四個虛詞的使用在此次談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即使不影響話語的基本意義,但對說話人意圖的表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虛詞的使用,包括語氣詞和副詞,即使沒有實際意義,但結合具體語境能更好地體現出說話人的意圖,于無形中為交際的成功準備了條件。

二、圍繞中心,多方說明

從談話的角度來看,句②為話題的開始,句③④⑤是針對這個話題的回答,即論證“余病矣”一句的不合適,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從受傷的程度上來說,“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吾子忍之?!币痪渲?,張侯將郤克的“病”并未定義為“病”,因為從程度上來看,這只是“小病”。

從家國奉獻的角度上來說,“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币痪淇梢钥闯?,對于國家事務特別是戰爭一類的重要的事件,必須能做到親力親為,且鞠躬盡瘁。進而說明“余病矣”一句不合適。

從個人所處的地位來說,“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因為郤克所在職位——旗鼓的重要性,況且從將士的精神狀態來看,只要尚有一絲氣息存在,就不能說是“病”,因此,“余病矣”一句不合適。

從以上三個不同的方面,鄭丘緩與張侯二人對郤克進行鼓勵,二人話語殊途同歸,目的都在于說服郤克“病”的觀點不合時宜,進而對郤克及所有參戰的將士進行鼓勵,鼓勵大家齊心協力、同仇敵愾。

三、考慮面子,委婉曲折

句⑥為韓厥追上齊侯與逢丑父之時的言語,屬于異國君臣之間的談話,由于兩者身份的不同,作為戰勝方代表的韓厥即使占有明顯優勢,在言談間也表現出委婉曲折的一面,具體表現在:

借用他人名義?!肮丫谷撼紴轸斝l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闭f話人借用之前齊伐魯、衛侵齊的往事,借用魯衛軍民的口吻來說明此時此舉只是替他們行事,進而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開脫。

貶低自己,形勢所逼?!跋鲁疾恍?,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闭f話人重在說明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自身條件有限,二是因為人才缺乏,最終由于“無所逃隱”而接受追捕諸侯的任務,而并非自己所愿。

綜上,借用虛詞、多方論證、表達委婉的語言表達形式在《齊晉鞌之戰·成公二年》一文人物對話中得到具體運用,這些方法的運用考慮到說話人雙方,即說話人和受話人的處境,最終讓談話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力. 古代漢語[M]. 北京:中華書局, 2015. 30-35.

[2]關杰. 《左傳》諫辭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3]李亞男. 春秋時期鄭國辭令研究[D].廣西大學,2017.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藝術理論與美學理論是相互關聯的。一方面,藝術理論深受哲學和美學基本理論的影響,形成藝術話語言說的哲學化和美學化傾向,這在西方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理論中比較普遍,并且對中國現代美學和藝術理論產生深刻影響。另一方面,是美學理論深受源于現實人生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的影響。美學理論的形成來源于現實人生中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經驗,藝術范圍的拓展、藝術實踐的變更和藝術理論的變革對美學研究對象范圍、美學話語言說方式、美學范疇的拓展以及美學理論的變更產生重要影響,這在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理論以及西方當代藝術和美學理論中有明顯體現。

關鍵詞:藝術理論 美學化傾向 美學理論 藝術實踐根基

藝術理論主要涉及藝術起源、本質、特征、功能,藝術與哲學、宗教、道德、科學等文化系統的關聯,藝術創作、藝術鑒賞、藝術風格流派、藝術范疇、各門類藝術及其特征等基本理論問題,美學基本理論問題主要包括美學的對象、范圍,美學的方法、美的本質、審美活動、審美對象、審美經驗、審美價值、審美教育等。藝術理論與美學基本理論問題一直以來有著復雜的關聯,厘清兩者之間的復雜關系,有助于我們加深對藝術學和美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

一、藝術話語言說的哲學化和美學化傾向

藝術理論與美學基本問題的相互關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藝術理論深受哲學和美學基本理論的影響,形成藝術話語言說的哲學化和美學化傾向。這種情況在西方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理論中比較普遍,并且對中國現代美學和藝術理論產生深刻影響。西方對藝術問題的思考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濃重的哲學化、美學化、理性化、科學化的傳統,往往從哲學和美學思想中來探討藝術的基本理論問題,這種傳統從柏拉圖時代就開始,這與西方自古以來的哲學主義傳統和理性主義傳統密切相關。而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美學理論的發展也深受哲學思潮的影響。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古代本體論到近代認識論再到現代語言論三個階段,正如羅蒂在《哲學和自然之境》中所說的:“關心事物的古代和中世紀哲學,關心觀念的17世紀到19世紀的哲學,以及關心語詞的現代開明的哲學舞臺等所組成的這幅圖畫,似乎是極其言之成理的?!盵1]古代本體論哲學主要關注的是世界的本源和本體問題,這是古代哲學的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唯物和唯心等派別,主觀派認為世界萬事萬物存在于人的心靈和精神意識之中,客觀派認為物質或某種現實存在的實體是世界的本源。古代哲學家盡管在世界的本體問題上意見不一,但是他們都認為世界的本體問題是哲學首先要回答、要解決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都認為存在一個使世界萬事萬物得以存在的共同的本源,這就是世界的本質和客觀規律,這個本質是客觀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西方著名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這個本質就是理念,理念就是使事物之所以成為事物的那個共同的本質規定,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真實性、可靠性和永恒性,它是最高的真實,最高的理性,最高的真理,也是最高的美。他把整個世界分為理念世界、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三部分,三者由高到低呈金字塔型的結構,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是最真實、最可靠的世界,是超越時空的,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也是最高的真理,最美的世界;現實世界源于理念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現實世界中的萬事萬物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易逝性和短暫性,不如理念世界那樣真實可靠;藝術世界源于現實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對理念世界的模仿的模仿,與理念隔了三層,是最遠離真理的,也是最不真實不可靠的。在對美學和藝術基本理論的認識上,柏拉圖也是從他的哲學觀念出發來探討。正如存在一個共同的世界的本質一樣,他認為,美和藝術也存在一個共同的本質,這個本質說明了美之所以為美、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共同的原因,這個本質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美的本質是理念,理念是最高的美,也是最高的真和善,是真善美合一的最高的真理;藝術的本質是理念的體現,是對理念的模仿的模仿。從柏拉圖開始,西方形成了一股崇尚哲學、貶低藝術、崇尚理性、貶低感性的哲學主義和理性主義傳統。在這種傳統中,他們一方面認為美學、藝術關注的是人的感覺、感受、感知等感性活動,另一方面,又認為這種感性活動是低層次的美,是不真實的,它們之所以美是因為附著于理性而美。從柏拉圖開始,西方思想家形成了一股從哲學美學出發探討藝術問題的傳統。西方中世紀美學認為美在上帝,上帝是美的本體,萬事萬物的美是由于分享了神的美,只有摒棄世俗的一切欲望才能接近神靈,通達與上帝共在的美的世界,因此,中世紀藝術秉持一種禁欲主義的藝術觀念,認為藝術不應該表現世俗生活和人的情感欲望,藝術的本質就是對神的表現,由此形成了西方宗教藝術的一時盛行。黑格爾也是從他的哲學和美學理論出發來探討藝術問題的,他的關于美的本質的觀點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把他的美學理論套用到對藝術的闡釋中,他認為,藝術也必然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根據理念的感性顯現的不同形態,他把整個藝術史分為古典型藝術、象征型藝術、浪漫型藝術三個階段。此外,科林伍德的藝術即直覺論、薩特的藝術是對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藝術介入社會生活的觀點、海德格爾的藝術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杜夫海納的藝術是燦爛的感性等藝術觀念,也都與他們的哲學和美學理論息息相關。也是從柏拉圖開始,在西方形成了一股尋求藝術的共同本質,建立普遍永恒的藝術概念的傳統。

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主要關注的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能力問題,他們認為,人類是有理性的動物,是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人類憑借知識和理性能夠認識世界,能夠控制和征服自然。認識論哲學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主體性和認識能力,強調知識和理性的力量。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從對客觀世界和宇宙本體的關注,轉向對人類的認識能力、人的主觀世界和人的主體性問題的關注,深受這一哲學思潮的影響,西方近代美學呈現出一種濃重的認識論、理性化和主體化傾向?!懊缹W之父”鮑姆嘉通就把美學限定為一門關于認識論的學科。他認為美學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美是感性認識的完善,所謂的完善就是對感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原初的模糊的感受是不可靠的,這實際上是對感性活動的理性化要求??档聦γ赖年U釋也具有濃重的認識論色彩,他把審美稱為判斷力,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審美感受的那種原初的活生生的感性色彩。深受近代認識論美學的影響,西方近現代藝術也高揚人的認識能力和主體性,以及藝術對人生自由的重要意義。浪漫主義藝術主張藝術就是人的情感和個性的表現;表現主義藝術強調藝術就是直覺和表現,強調人的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康德強調藝術是天才的創造,藝術要有獨特性,藝術的價值在于其純粹的形式所引起的愉悅感和自由感;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某種形而上意義的昭示,阿多諾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否定,對異化世界的批判和救贖。近代認識論美學秉持理性與感性、藝術與生活、心靈與身體二元對立的立場,并且認為前者高于后者,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他們認為藝術應該是遠離生活、高于生活、與生活保持距離的,藝術應該是憑借美的形式給人帶來審美愉悅的高雅藝術,通俗藝術因為其實用目的,因為其與現實生活、與身體的密切關聯而被排除在藝術范圍之外,藝術欣賞主要憑借視覺和聽覺對藝術作品進行無功利的審美靜觀,西方現代自律藝術理論由此形成。

西方現代語言論哲學主要關注的是人類如何認識世界、通過什么方式認識世界的問題,其中,語言符號被認為是重要的方式。因此,符號闡釋和語言分析成為現代哲學、美學主要關注的問題,這在現代符號美學和分析美學對美和藝術的闡釋中有明顯體現??ㄎ鳡栒J為,人是符號的動物,科學、哲學、宗教等都是人類借以認識世界的不同的符號,藝術當然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符號形式??ㄎ鳡柕膶W生蘇珊·朗格進一步強調,藝術符號與人類其他符號形式的區別在于,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藝術是表現情感的,由此,她把藝術界定為“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品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形式,藝術活動就在于創造表現人類情感和生命的符號形式。分析美學家比爾茲利的藝術意圖理論、古德曼的藝術語言是有密度的語言的觀點、丹托的藝術關于意義以及由藝術界的理論闡釋賦予、迪基的藝術慣例論等,都從對藝術的語言分析來探討藝術的基本理論問題。

總之,西方藝術理論深受西方哲學理論和美學話語的影響,總體上具有一種濃重的哲學化和理性化色彩,他們往往套用哲學、美學的理論話語來對藝術基本問題進行闡釋,試圖尋找出關于藝術本質的普遍永恒的定義。中國現代美學關于美的本質論爭中的三大派:美在主觀、美在客觀、美在主客觀的統一,以及中國現代藝術本質觀中的藝術再現論、藝術表現論、藝術反映論等觀點的形成,也都深受西方美學和藝術理論思維模式的影響,注重從哲學、美學的理論話語和理性傳統中來探討藝術問題,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藝術的感性特征,以及活生生的現實的藝術實踐和藝術審美經驗,而這種思維模式又與西方的哲學思維傳統和理性主義傳統密切相關。

二、美學理論的藝術實踐根基

藝術理論與美學基本理論問題相互關聯的第二個方面的表現是,美學理論深受源于現實人生中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的影響。美學理論的形成來源于現實人生中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經驗,藝術范圍的拓展、藝術實踐的變更和藝術理論的變革對美學研究對象范圍、美學話語言說方式、美學范疇的拓展以及美學理論的變更等美學基本問題產生重要影響,這在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理論以及西方當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當中有明顯體現。

西方文化注重主客二分的認識論傳統和理性化傳統,容易造成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人與世界、人與自然、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割裂和對立,而中國文化是崇尚天人合一、主客不分、人與自然、藝術與生活融合為一的文化,中國人對美和藝術問題的思考也從來不曾脫離這感性的活生生的現實人生。在中國美學家看來,藝術與人生是水乳交融的,藝術創造源于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感發、感思、感動、感懷、感慨?!抖Y記·樂記》在闡述音樂藝術起源問題時指出:“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辩妿V《詩品序》中也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彼囆g的產生是由于人心的感動,而“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人心的感動是由于受到外物的觸發。這個“物”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自然景物,如鐘嶸《詩品序》中所云“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云“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是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沈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牽,辭以情發”,陸機所云“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都會觸發藝術家的情懷,由此留下感人的作品。其次是社會現實人生中的種種事物,如鐘嶸《詩品序》所云:“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等等,現實人生中的種種事件也會觸發藝術家的情懷,并化作其筆下的作品。在藝術起源的問題上,中國人認為是感于物而生情,因情而生文,藝術是描述社會現實人生,抒發人生之感,“感興”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理論的重要范疇,并且對中國美學范疇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人在對藝術本質的認識上,主要有詩言志、詩緣情、發憤著書說、文章不朽說、不平則鳴說等觀點。詩言志是先秦思想家提出來的觀點,強調詩歌是抒發作者的情感、志向和抱負;詩緣情是西晉文學家陸機提出來的觀點,強調詩歌由于情感的觸發而生成,詩歌是表現情感的;漢代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唐代韓愈的不平則鳴說強調文學藝術源于人生的不得志以及對社會現實的不滿,需要通過創作來抒發內心的怨憤之情;魏晉曹丕的文章不朽說有感于社會動亂、人生苦短,時逢亂世,生如朝露,脆弱而短暫,而文學是永恒的、不朽的,可以通過文學創作來延續個體短暫的生命,從而使短暫的人生因為文學的永恒而具有意義。上述觀點都強調自然景物和人生事件的感發對文學藝術創作的意義。而陸機、司馬遷、韓愈等既是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們的理論來自他們的文學藝術創作實踐,而他們的文學創作也跟他們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物感說是中國美學家對美和藝術起源問題的闡釋,這個觀點來自對中國藝術實踐和藝術經驗的總結。

由于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家之人生息息相關,由此,在對藝術風格的闡釋中,中國藝術理論往往結合藝術家的人生經歷及其思想、性情、氣質對藝術作品進行闡釋。藝術創作是為了表達藝術家之情思、情感、志向、情意,而這種種情志是由于“物”之觸發,同時,藝術作品中也要通過具體可感的物象來傳達內心之情意,因此,情意與物象的關系成為中國藝術的主要問題。好的藝術作品在情意與物象的關系上要做到很好的結合,做到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這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意境,同時也是美的最高境界。這是衡量藝術作品好壞的主要標準,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云:“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敝袊缹W家和藝術理論家在對藝術的認識上主要圍繞物象、情意、境界這三者及其之間的關系來闡釋,強調物象的描繪要逼真、具體而生動,情感的抒發要真實自然,物象與情意要達到完美的融合,如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夫之所強調的情中景、景中情的營造,最重要的是要有滋味、韻味,有深遠的意境,有超出言和象之外的令讀者玩味不盡的深層意蘊,即司空圖所說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王國維所說的“弦外之響”,并且由此形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美學范疇和命題,如感興、意境、虛實、含蓄、意象、元氣、風骨、理趣、神韻等。這些美學理論的形成主要來自對中國傳統文學、書法、園林、繪畫、音樂等藝術實踐的總結,并且對現實的藝術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人向來圍繞人生來闡述藝術起源、本質、作用、目的等問題,藝術中的情意來自于自然和社會人生事物的感發,藝術作品因其情景相生、虛實融合、富于韻味而讓藝術欣賞者陶醉其中而流連忘返,在對藝術的沉浸中受到陶冶和感化,精神也因之而升華,藝術對于人的精神具有改造作用,可以陶冶、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于塑造身心健康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藝術對于人生是不可或缺的。對于中國人而言,藝術境界是美的境界,是善的境界,同時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由于中國傳統藝術理論的形成始終不脫離活生生的藝術實踐,并且這種藝術理論對中國美學理論產生重要影響,而中國藝術又始終不脫離感性的現實人生,因此,中國美學家在對美學問題的闡釋中始終不脫離現實人生,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與現實人生息息相關的人生論美學傳統。正如金雅所說的:“中國美學有著自己深厚的人生論傳統,它扎根于中國哲學的人生情懷和中華文化的詩性情韻,自老孔莊等先哲發緒,經20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美學之理論自覺,初步建構起以審美藝術人生動態統一的大審美觀、真善美張力貫通的美情觀、物我有無出入詩性交融的審美境界觀等為主要標志的中國式美學話語和審美精神?!盵2]中國美學在對美學的對象和范圍、審美經驗的起源、審美活動的性質和特征、審美范疇、審美價值、審美教育、審美境界等美學基本問題和話語的闡釋中,都強調其與活生生的現實人生的密切關聯,也因此,中國美學理論強調藝術和審美對現實人生的介入和改造作用,對心靈的凈化作用,對人格的完善作用,對人生境界的提升作用。

西方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形成了以波普藝術、光效藝術、集合藝術、動能藝術、后繪畫抽象主義、極簡主義、大地藝術、裝置藝術、錄像藝術、涂鴉藝術、后媒體藝術、卑賤藝術、語境藝術等為代表的當代藝術實踐,它們打破了藝術要表現美、要創造美的形式等觀點,打破了藝術與生活、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之間的界限,強調藝術的易逝性、短暫性、觀念性,強調藝術沒有固定的邊界,強調藝術與生活、環境、身體、文化語境的關聯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實用價值功能。這些藝術實踐引發了當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的變革。西方當代藝術和美學理論不再對藝術做對象化、孤立化的闡釋,不再強調藝術的形式美、獨創性、永恒性、無功利性、等級性等傳統自律美學和藝術理論所關注的問題,而是從藝術與日常生活、文化語境、政治、歷史、審美、倫理之間的關聯,與人類的感性實踐和完整生存之間的密切關聯來探討藝術理論問題,強調藝術的生活化、情境化、語境化、身體化特征及其對人類美好生活的積極促進作用。關于這方面的問題,筆者另有專文詳述,在此不再贅述。

三、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理論與美學理論有著復雜的關聯。一方面,藝術理論深受哲學和美學理論話語的影響,形成藝術話語言說的美學化傾向;另一方面,美學理論話語的形成也與源于現實人生中的藝術實踐和藝術經驗有密切的關聯。隨著當今藝術學理論的獨立和美學理論的擴界,在今后的藝術學和美學理論話語體系建構中,我們一方面要在立足于藝術實踐和藝術經驗的基礎上思考和建構當代美學理論,使之能夠對現實中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在藝術學話語體系的建構中,我們在參考美學理論話語的同時,也要警惕美學對藝術學的僭越。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羅蒂.哲學和自然之境[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45.

[2]金雅.人生論美學傳統與中國美學的學理創新[J].社會科學戰線,2015(02):172-179.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生活美學視域下的壯族歌圩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6YJC751004)、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藝術現象學視野下的中原曲劇審美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17BWX015)、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7GGJS13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飛雁,女,博士研究生,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審美文化、文藝美學)

(責任編輯 徐參文)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研究以綠釉陶鸮尊為研究對象,從該器物出發,分析了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的材質、形態、色彩以及紋樣,歸納了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符號性、裝飾性以及文化性的特征,探討了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綠釉陶鸮尊

陶器是將黏土、陶土捏制成型后燒制的器具,是人類社會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陶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禮記·月令》中便有“陶器必良,火齊必得”的記載。漢代陶器在我國漫長的陶器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我國陶器繼原始彩陶后又一個繁榮期。漢代陶器不僅繼承了秦代陶器的形制特征與藝術風格,更扎根現實,既簡樸古拙,注重反映社會生活,又充滿活力之美[1]。漢代陶器在造型上獨具一格,并涌現了許多標志性陶器,1990年出土于尹莊鎮濁玉村的綠釉陶鸮尊就是其中之一。

綠釉陶鸮尊(圖一)屬漢代經典的陶器作品,于1990年在尹莊鎮濁玉村出土。高18.5 cm,口徑為6.7 cm。器壁厚0.9 cm。通體施以綠釉。鸮作蹲狀,雙目圓瞪,兩耳直立,尖嘴內勾,兩爪前露。通體羽毛清晰且豐滿,形象逼真。頭與身從頸部分開,頭為尊蓋,可作180°旋轉,在旋轉過程中造型不斷發生變化。

一、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分析

(一)漢代陶器材質分析

材質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所謂造型,就是在一定的材料上(如布、紙、木板、石、泥、金屬等)以相應的表現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的空間形象。陶器以泥為材質,是火與土的造物。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先民們便發現黏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并且在燒制后極為堅固,制陶工藝由此而生。制陶工藝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先民的生活水平,出土陶器的類型幾乎涵蓋了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陶器除了具有實用價值外,還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不少陶器上均有精美的雕飾。漢代是陶器發展的重要時期,陶器的材質選擇以及燒制工藝均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材質,呈現出精細化趨勢。綠釉陶鸮尊以陶土燒制而成,分頭、身兩個部分,在燒制中采用泥條盤筑法。具體步驟為:先通過泥條盤旋堆砌形成陶器的外形,待陶坯陰干后,以卵石打磨,使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潔;待粗胎燒制完成后,再以細泥在粗胎上塑作,以刻畫、模貼等方法處理羽毛等細節。獨特的材質以及燒制工藝使得綠釉陶鸮尊能保存千年而不出現變形、分解的問題,可見,陶土有著其他材質難以比擬的理化性質和表現功能[2]。

(二)漢代陶器形態分析

漢代陶器形態極為多樣,這和陶器多元的功能有很大的關系。漢代陶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產功能。古代社會的人面臨著巨大的物質生產需求,生產是陶器的重要功能,如陶紡輪等。

(2)生活功能。漢代陶器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陶罐、陶尊、陶瓶、陶碗等。

(3)裝飾功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陶器的裝飾性特點日益鮮明,比如陶器上多雕刻有繁復的圖案,如龍首紋、獸紋等,這表明了民族審美意識的發展。

(4)祭祀功能。陶器中有大量的祭祀功能器物。

漢代陶器各功能間具有很強的融合性,換言之,同一件陶器,可能兼有多種功能,如這件綠釉陶鸮尊。綠釉陶鸮尊是以鸮為形態的陶尊,既有生活功能,也有裝飾功能。綠釉陶鸮尊的形態特征主要有兩點:首先,形態逼真。綠釉陶鸮尊中的鸮作蹲狀,雙目圓瞪,兩耳直立,尖嘴內勾,兩爪前露,形態極為逼真,并且在細泥的塑造下,鸮的羽毛豐滿且清晰,極具細節美;其次,富于變化。綠釉陶鸮尊的頭與身從頸部分開,頭為尊蓋,可作180°旋轉。自然界中鸮的頭部可以旋轉270°,綠釉陶鸮尊的制作參考了自然界中鸮的特點,具有造型多變的多重美感。

(三)漢代陶器色彩分析

原始社會時期,主要的陶器類型有泥質灰陶、灰黑陶、黑皮陶、褐陶四種,以灰陶和黑皮陶數量最多。以黑皮陶為例,其之所以被稱為黑皮陶,是因為在燒制階段,爐火熄滅后,會產生大量非常細小的炭屑,這些炭屑在高溫的作用下會均勻地滲入陶器表面,從而形成一層薄薄的黑色陶衣。黑皮陶具有金屬般的光澤,原始社會的炊煮器、盛貯器、酒水器等,均以黑皮陶為主。春秋戰國以來,陶器燒制工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陶器色彩也更為多樣化。漢代陶器顏色繁復,比如彩繪陶器。彩繪陶器是在燒制而成的陶器上用各種顏色描繪圖案而形成的陶器。漢代彩繪陶器工藝繼承自戰國,并有所創新,但彩繪陶器色彩容易剝落,不易保存。施釉工藝的發展是漢代陶器色彩繁復的重要原因,如栗黃色加彩釉陶器、茶黃黑褐釉陶器等。綠釉陶鸮尊以綠色為底色,以銅作著色劑,屬于銅綠釉。綠釉的化學屬性決定了綠釉陶鸮尊在氧化氣氛中呈綠色,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綠釉陶鸮尊留存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但綠色底色仍然清晰可見。

(四)漢代陶器紋樣分析

漢代陶器有著豐富的紋樣,其紋飾以幾何紋居多,常見的直條紋、波浪紋、弦紋、魚紋、菱形紋鳥紋是漢代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紋飾。陶器中的鳥紋包括禽鳥紋、鳳鳥紋等多種[4],其中,尤以鳳鳥紋最具代表性。從紋樣的功能來看,陶器紋樣要素多起裝飾性的作用。漢代,民族審美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紋樣要素能使器物更為美觀,特別是在各類生活用陶器中,直條紋、波浪紋等的雕飾,使陶器具有了樸素的美感。從本質上看,陶器紋樣要素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系統,每一種陶器紋樣要素均能用符號的形式呈現出來。但不同于純粹的形式上的符號,陶器紋樣要素具有很強的表意性,不同的紋樣、不同的圖案均有著不同的寓意與寄托,這也是陶器紋樣要素文化內涵的表現。綠釉陶鸮尊的紋樣為鳥紋,通體羽毛豐滿,有著獨特的審美效果。

二、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特點

(一)符號性

符號學的思想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奧古斯汀,他將符號視作“在這個事物加諸感覺的印象之外的某種事物?!蔽乃噺团d以來,隨著新的學科、思想的不斷涌現,符號學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894年,瑞典語言學家索緒爾首次提出符號學(Semeiology)的概念。索緒爾將符號分為符征、所指兩個部分,前者指呈現出來的符號形式,后者則指符號背后所蘊藏的意義。索緒爾認為,符號自身并沒有意義,符號的意義來自整個的社會文化系統。符號是能指與所指的雙面體。能指即符號表現,或符號形式,是符號可感的一面;所指則為抽象的、不可感的符號內容。符號由人創造,是人為了實現傳達意圖或意指作用的創造物。人創造符號,并賦予符號內涵,最為典型的便是語言。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具有很強的符號性特征,是匠人圍繞陶器而創造的符號系統。

(二)裝飾性

圖式構成是漢代陶器裝飾性的重點內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圖式”一詞同時具有動詞與名詞兩種詞性。作為動詞的“圖式”,指的是在身體或物質的表面施加附屬物,具有使物件美觀的作用,是一種裝飾方法,以審美表現為目標;而作為名詞的“圖式”,則指圖式品,即在身體或物質的表面所加附屬物的成品。漢代陶器造型藝術與圖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并且形成具有漢代陶器特點的圖式語言。因為漢代陶器制作者主要借助刻畫、燒制、描繪等方法來呈現特定的形象,從而實現信息傳達與交流的目標。從這個角度出發,漢代陶器造型藝術本身就可以用符號形式呈現,具有圖式的特點。

(三)文化性

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的文化性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圖騰文化。圖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廣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綠釉陶鸮尊以鸮為塑造對象,體現了一種圖騰崇拜。根據現代學者研究的成果,殷商族玄鳥圖騰并非燕子,而是鴟鸮,它是商民族的生殖神、太陽神以及農業保護神。盡管在后世文化中,鸮成為邪惡的象征,但這種圖騰文化仍然傳承了下來;二是祭祀文化。祖宗崇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源自血緣宗親關系,周代確立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祖宗崇拜的影響。以“克己復禮”為己任的孔子發展出“慎終追遠”的思想??ㄎ鳡栆舱J為“中國是標準的祖先崇拜的國家”[5]。在古代社會,基層治理主要依靠宗族自治來實現,宗族自治與國家層面的治理具有同構性,而這也是家國情懷形成的主要因素。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具有很強的祭祀作用和文化功能,陶鸮尊亦代表一類多用于祭祀用的明器。

三、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當代造型藝術發展中的意義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隨之而來的則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危機,受現代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擊,古代文化的處境日益艱難,大量古代文化資源瀕臨消亡的威脅。從古代文化的構成而言,主要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兩大類,陶器中的造型藝術屬于非物質文化,其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其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應用,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播與創新均有著重要的作用。就民族文化的保護而言,當前的民族文化保護中存在不少的問題,最典型的是保護方法匱乏。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應用,為民族文化的保護開辟了一條穩定可靠的途徑,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乃至民族文化影響力的增強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其次,就民族文化的傳播而言,傳播是傳承的核心方式,民族文化的廣泛傳播有助于增強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從而為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造良好的環境。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應用,為提升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最后,就民族文化的創新而言,民族文化必須緊扣時代發展主題,做好必要的創新工作,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民族文化受文化慣性的影響,在創新中思維保守,很多時候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當代造型藝術中的應用,為民族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

四、結語

漢代是我國陶器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漢代陶器造型藝術更有著獨特的魅力。對漢代陶器造型藝術,既要傳承,也要有所創新,只有在陶器造型藝術史的發展中融入當代陶器制作藝術,才能實現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成效。對此,學界一方面要加強對漢代陶器造型藝術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將研究成果予以推廣,實現漢代陶器造型藝術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沈玲,譚駿.淺探漢代陶瓷藝術的文化內涵[J].中國陶瓷,2009(1):68-70.

[2]劉雅麗,賈黎威.淺談陶瓷材質的內蘊美[J].景德鎮陶瓷,2008(3):9-10.

[3]王天藝.漢代復色低溫鉛釉陶器初探[J].考古與文物,2018(6):78-88.

[4]李宥橙.靈禽類陶瓷雕塑造型藝術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18.

[5]游汝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M].修訂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雕刻藝術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標志,是外界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動漫藝術是提升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一種有效途徑,它可以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提升城市品牌的傳播質量。合肥市新媒體動漫在宣傳城市品牌方面的路徑與潛力,為城市品牌宣傳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關鍵詞:動漫;新媒體;動漫推廣;城市品牌;動漫營銷;動畫設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以訂閱短文、短視頻、網絡廣播代表的新媒體,它們以方便、高效、精確、個性化的傳播優勢獲得了巨大的受眾青睞,并呈現出替代傳統媒體的趨勢。如果說新媒體為信息傳播提供了一片廣闊的海洋,那么新媒體動漫內容則為信息在這片海洋中航行提供了一面勁帆。新媒體動漫是在互聯網環境中誕生的一種新的動漫形式,它以不拘一格、靈活生動的表現形式,短小精悍、貼合網民審美口味的內容,迅速吸引了大批粉絲。本文以合肥市為例,探索城市品牌新媒體動漫產品的設計方法和其在新媒體平臺中的傳播路徑,以期為相關的設計活動提供理論及方法借鑒[1]。

一、動漫推廣是現階段城市品牌傳播的現實選擇

如今,國內外政府已經意識到新媒體動漫在宣傳城市品牌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并積極探索動漫在城市形象傳播方面的應用潛力。2005年,日本政府在《電影等內容制作和運用對地方振興的作用報告書》中提出,要將電影、動畫、電視劇等影像作品作為地方旅游振興的方式。在日本,相關領域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在網絡中廣為流傳的熊本縣城市卡通形象“熊本熊”。這個動漫形象也擔任了日本熊本縣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的職位,在動漫形象熊本熊的宣傳下,熊本縣的知名度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據日本地方經濟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熊本熊系列動漫產品在互聯網中的廣泛傳播使日本地方民眾對熊本縣的印象分排名從2011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2位,前往熊本縣觀光旅游的意向也大幅增加。熊本熊衍生授權的商品從2011年的3600件上升到如今的20000件。熊本熊還為熊本縣帶來了約合76.3億人民幣的收益。在熊本熊現象的帶動下,日本各都道府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吉祥物。

近年來,城市品牌化建設越來越被國內城市重視,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CBDI)年度報告的推出標志著城市品牌化建設水平已經被列為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2018年3月22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要將動漫與旅游業進行深度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游,打造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各大動漫制作企業也開始把盈利的關注點從動畫片本身轉移到動漫形象的衍生價值上,并與各類品牌宣傳機構展開合作。在中國國際動漫節江干分會場高峰論壇上,出現了杭州的第一個城市吉祥物——泰德。它的原型是一只居住在錢塘江邊上的鷺鳥,因為鷺鳥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較高,作者抓住這一點,從側面反映了杭州優美的居住環境。泰德黃藍搭配的設色體現了杭州包容、進取、時尚的城市精神[2]。其呆萌的造型也拉近了其與年輕動漫愛好者的距離。目前,該吉祥物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并已經發展出了網絡表情包、城市吉祥物、城市印刷品素材等衍生產品。

二、合肥市動漫品牌的設計與傳播思路

為一座城市設計動漫形象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設計者不僅從造型上要反映出目標城市的特色與精神內涵,還要兼顧造型的合理性、藝術性以及創意??v觀國內眾多城市的動漫形象設計案例,很多城市動漫形象的造型設計往往都能表現出一定的城市特色,但卻普遍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創意。日本群馬縣的城市品牌設計者們另辟蹊徑,以當地上班族的形象為原型,打造了城市吉祥物“滑次郎”。該形象對現代商業社會的弊端進行了嘲諷,成功吸引了廣大上班族們的關注[3]。臺灣著名漫畫家幾米的熱門成人繪本《地下鐵》中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也成了臺北捷運站的公共藝術設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由此可見,成功的城市動漫形象不僅要在造型上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其本身也要有經得起市場推敲并能反映本地文化的故事作為支撐。

(一)在目標市場調研和積累素材的基礎上對動漫形象的造型進行精準定位

目前,國內城市的動漫形象設計普遍存在造型雷同、設計過時等問題,導致城市動漫形象的識別度大大降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設計師在進行造型設計前沒有對目標城市元素進行全方位深入系統的調查,并且在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受眾的審美需求。在設計合肥市城市動漫形象前,設計師應當對合肥市本地歷史文化做深入調查,將城市地名、特產、風景名勝、土生動植物、城市精神等概念進行總結歸納,同時,對目標受眾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了解這個群體對合肥市動漫形象的審美期待以及衍生內容的需求點。在此基礎上給出多種設計方案,并廣泛聽取業界與目標客戶的意見以逐步縮小選擇范圍,深入淺出,最終提煉出最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通過故事使城市動漫形象更加豐滿

沒有故事的角色是空洞、乏味的,塑造一個豐滿的角色需要成功的故事支撐,而故事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故事的定位是否與目標受眾的心理需求相吻合,另一方也取決于故事能否充分表現合肥市的城市特色以達到宣傳合肥城市品牌的目的[4]。在為角色添加故事前,設計師應當充分考慮投資者來合肥的心理需求,并從中挖掘故事題材。從相關調查數據看,近幾年來合肥發展的人群主要由投資者、創業者、科研人員構成,他們普遍關注合肥市的發展潛力、投資創業環境、醫療教育水平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及自然環境是否宜居等問題。設計者應當從這些需求點出發,結合合肥市“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城市品牌,用故事點亮合肥市宜居宜業的城市形象。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來源于城市基礎設施等“硬件”,更來源于其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的“軟件”。古老的合肥地區見證了眾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合肥地區的人文內涵正是由這些事件所體現出來的。張遼以少勝多擊退東吳大軍所代表的忠勇文化,鐵面無私的包拯所代表的清廉文化,李鴻章洋務運動蘊含的開明務實精神,劉銘傳推動臺灣近代化建設的開拓精神,都是構建合肥城市動漫形象的絕好素材。

(三)靈活運用新媒體傳播手段進行傳播

新媒體在品牌傳播方面有著許多優勢。例如新媒體平臺可以通過“關注點篩選”或者“興趣引擎”程序精準定位目標受眾,促進信息傳遞的效率。也可以通過留言、投票、點贊等手段與信息的受眾產生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營銷資訊。它還可以實時向目標受眾推送信息,加速信息的傳遞。政府在利用新媒體動畫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時應當多種方法并舉,動(動畫)與靜(文本)結合??梢岳闷脚_的優勢將城市動漫形象嵌入自媒體平臺內容,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快速吸引目標受眾的關注,也可以將城市動漫形象和故事內容制作成為網絡短視頻,在諸如樂視、優酷、抖音等短視頻營銷平臺推出,吸引偏愛動漫微電影群體的關注。

三、合肥的動漫品牌定位與營銷思維

“創新高地”和“大湖名城”分別構成了展現合肥形象的硬基礎與軟環境,是講好合肥故事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合肥市進行城市品牌宣傳的目的就是要講好合肥故事,達到讓目標受眾了解合肥,喜歡合肥,來合肥旅游、發展的目的。要想使動漫營銷成為合肥城市品牌宣傳的一把利劍,必須將合肥市的城市精神通過動漫語言融入對目標受眾的人文關懷之中,使二者相輔相成方能取得良好的城市品牌傳播效果。

(一)讓動漫形象成為合肥旅游品牌的代言人

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的需要,旅游業的發展日趨重要,合肥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設全域旅游,促進旅游業與經濟社會文化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旅游建設思路?!靶鼙拘堋钡陌咐砻?,一個成功的動漫形象可以為地區旅游業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因此,為合肥市的旅游品牌找一個“動漫形象代言人”,對旅游品牌推廣活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要將新媒體動漫營銷活動與合肥市各區縣旅游資源宣傳需求相結合。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使用動漫形象宣傳自身的旅游資源,并且開展了相關的設計方案征求活動,例如慈溪市的鳴鶴古鎮旅游吉祥物形象征集活動、鎮遠古城的動漫吉祥物設計大賽等。合肥市政府也可以發布動漫形象項目需求,向設計公司或專業設計團隊征集作品,并對立項項目進行扶持。在設計活動中,應當鼓勵設計師從品牌策略入手,在對合肥地區各縣(市)區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產業結構、城市特色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動漫形象的造型設計,使吉祥物從設色、形態構成、材質到氣質神韻等方面都能準確傳達合肥市的城市精神。

(二)用新媒體動漫幫助合肥市吸引人才

這幾年,合肥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參與到合肥發展的大建設中。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了合肥市政府工作的重心。對于人才來說,他們最關注的是合肥的政策、優勢等信息。而傳統的城市宣傳信息往往無法第一時間吸引人們的關注。在現代社會,人們更加青睞可視化的、充滿情感關懷的信息表達方式。動漫形象可以賦予枯燥的信息以鮮活的生命力。使用動漫形象作為合肥城市品牌的“代言人”不僅可以提高城市品牌傳播的效率,還可以使城市品牌信息更具趣味和生命力。

(三)發揮動漫形象的信息傳播優勢進行城市品牌宣傳

一個清晰、生動、易讀的城市品牌宣傳方案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地了解合肥,愛上合肥??梢越梃b產品使用手冊的創作思路,運用城市動漫形象制作動漫廣告、公益漫畫、宣傳類動畫、手機軟件等設計產品,通過這些產品,政府可以將合肥市的市情、優勢、政策、文化、環境等信息以一種更具親和力的方式呈現給目標受眾。目前,城市品牌的宣傳還是以傳統的文字信息結合圖片的傳播形式為主,而動漫化的傳播手段依靠其新穎、生動、易讀的特點,可以在第一時間贏得人們的關注,使人們在娛樂的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合肥的城市點滴,幫助合肥在同類城市的人才爭奪戰中獲得制勝的先機。

參考文獻:

〔1〕秦超.動漫營銷[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7.

〔2〕李華君,張婉寧.G20期間杭州城市品牌符號體系建構——基于杭州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內容分析[J].品牌研究,2016,(05).

〔3〕譚亮.基于廣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新媒體藝術應用研究[J].形象品牌,2013,(05).

〔4〕張蔚鴒,楊芳,盛小豐.以氣質型吉祥物塑造氣質型城市品牌形象以珠海市為例[J].品牌研究,2016,(01).

(責任編輯 孫國軍)

上一篇:戲劇藝術論文下一篇:女性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