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

2023-12-31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國際收支平衡是國家宏觀經濟目標之一, 匯率被認為是調節國際收支的重要變量。本文在回顧已有文獻對匯率波動和進出口貿易關系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匯率改革后自2006年起到2012年年末的有關數據進行協整分析, 得出匯率變化并不是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并根據實際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匯率;國際收支;協整分析;格蘭杰檢驗

一、引言

匯率是指用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對國民經濟內外均衡和穩健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的運行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年我國開始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波動可能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目前針對匯率波動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研究結果并未達成一致。

關于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的影響,國內外學者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究。Marshall(1923)最先提出在均衡條件下,當各國總體需求彈性小于1時匯率貶值對貿易收支不會有積極的影響,Lerner(1946)在其研究中也闡述了類似的觀點。Robinson(1937)提出了匯率貶值能改善貿易收支狀況的條件是進口和出口的相對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即著名的馬歇爾-勒納條件。后續的研究多圍繞ML條件展開,Marquez et al.(2007)在傳統的OLS模型下驗證了ML條件的存在性,Baharumshah(2002)運用協整理論也證ML條件滿足,即匯率貶值可以在長期內提高貿易余額。然而,Eckaus(2004)、Ahmed(2009)等卻認為馬歇爾-勒納條件不滿足,即貨幣的貶值不能改善貿易余額。

中國學者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其中,厲以寧(1991)發現,中國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嚴重不足,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導致出口狀況的惡化。謝建國和陳漓高(2002)認為人民幣匯率貶值對中國貿易收支的改善并沒有明顯影響,中國貿易收支短期主要取決于國內需求狀況,而長期則取決于國內供給狀況。沈國兵(2005)研究發現,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之間沒有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人民幣匯率浮動并不能解決美中貿易逆差問題。

二、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現狀分析

在2006-2012年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分別升值4.9%、5.7%、2.7%和2.6%,而同期的貿易順差依次為1453.1億美元、1724.9億美元、1859.6億美元和1933.85億美元。2014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6.1053貶值為6.1189,但同期的貿易順差卻從184.8398億美元下降到69.8232億美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06年至12年期間雖然人民幣對美元保持穩健升值的態勢,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卻也一路飆升;而在2014年1-2月,人民幣出現貶值,同期的貿易順差下降。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并沒有直接惡化中國進出口貿易,而人民幣貶值也沒有給中國的對外貿易帶來改善。本文將協整分析方法,分析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我國貿易出口、進口和凈出口行為的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與變量

本文采用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作為因變量,實際匯率水平是作為模型的主要解釋變量,而國內外產出水平、國內外價格水平為控制變量。國內產出水平用國內GDP來表示,國外產出水平數據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美國GDP為代表,國內價格由中國的CPI增長率,通過月度同比和等比增長率以2005年作為基期換算得到,國外價格水平以美國CPI月度數據代表,數據都來源于中經網經濟統計數據庫與IMF。研究跨度從2006年1月到2012年年末,共有84期,并進行對數化的處理。

(二)實證模型

式(1)中出口額(EX)受到國外產出水平(GDP*)、國內價格水平(P)、國外價格水平(P*)以及人民幣真實匯率(REER)影響;式(2)中進口額(IM)受到國內產出水平(GDP)、國內價格水平(P)、國外價格水平(P*)以及人民幣真實匯率(REER)影響。將(1)式減去(2)式,可以討論貿易余額變化受到各因素的影響。本文采用Johansen檢驗法對上述方程展開協整分析,以討論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變化。

(三)平穩性檢驗

對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后,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分別對變量水平值及其一階差分做檢驗作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水平值在5%的顯著水平下是不平穩的,進行一階差分后是平穩的。

(四)實證結果

1.出口方程式

在對出口方程式進行回歸后得到(4)式。表2匯報了出口方程的協整分析結果,為了對變量之間的關系作進一步地描述,分別對出口方程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由檢驗結果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國外GDP是造成出口額變動的原因。國外物價水平、我國物價水平及實際匯率的變動不是造成出口額變動的原因。

在對進口方程式進行回歸后得到(5)式。表3匯報了協整分析結果,為了對變量之間關系作進一步描述,本文分別對出口方程的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由檢驗結果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實際匯率及國內物價水平的變動會造成我國進口額的變動,而國外物價水平、國內GDP不是造成我國進口貿易變動的原因。

在對進出口余額方程式進行回歸后得到(6)式。表4匯報了協整分析結果,并對出口方程的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由結果可知,在5%的水平下,國外GDP、國內物價水平、國內GDP是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差額的原因,而實際匯率的波動并不是造成我國進出口貿易收支變動的顯著原因。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研究結果來看,盡管人民幣幣值變動會影響我國進口額,但人民幣匯率波動并不能直接影響我國的貿易收支關系,人民幣貶值并不能直接改善我國的對外貿易狀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馬歇爾-勒納條件更加適合貿易小國,而我國是典型的貿易大國;二是我國的出口商品物美價廉,即使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價格優勢依然非常明顯;三是我國政府一直提倡出口創匯,并因此實行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會不斷降低我國企業的出口成本,提高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綜上所述,針對我國如何應對來自美國等貿易伙伴的施壓,以提升我國的貿易經濟實力,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首先,轉變我國的外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第二,擴大內需,降低外貿依存度;第三,繼續積極主動的調整進出口貿易政策來消減順差。(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Aziz, J., Li, X. China’s Changing Trade Elasticities[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8(3): 1-21.

[3] Marquez, J., Schindler, J. Exchange-ra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5):837-853.

[4] 羅爽.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J]. 國際商貿, 2013(4): 132-133.

[5] 孫博文, 邢遠洋. 我國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關系的實證研究[J]. 東方企業文化, 2014(1): 313.

[6] 吳前偉. 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額的影響[J]. 金融經濟, 2013(4): 3 2-33.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2篇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我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陣地, 是我國進行匯率市場化改革的試驗田。2015年8月11日, 一方面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加入前一日的收盤價, 擴大匯率彈性。這次改革導致了空頭投機者的“羊群效應”, 進一步加劇了人民幣貶值趨勢, 央行通過一些措施縮減了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 從而提高離岸人民幣資金價格打擊了空頭勢力。通過對離岸與在岸匯差和離岸利率的觀察, 發現在升值和貶值不同區間內, 離岸與在岸匯差和離岸利率之間發生一系列變化。

二、實證分析

(一) 數據的選取和模型說明

本文分析香港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與人民幣離岸匯率、在岸匯率之間的信息傳導關系, 選取了從2011年11月30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中銀香港公布的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 (CNY HIBOR) 、離岸人民幣匯率 (CNH) 和在岸人民幣匯率 (CNY) 等數據, 并根據匯率走勢將2011年11月30日至2014年1月31日定為升值階段;將2014年2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定為貶值階段。本文建立三元的VAR模型和MGARCH-BEKK模型分別分析CNH、CNY和CNY HIBOR三個市場升貶值階段的價格溢出和波動溢出關系, 并對比升貶值的變化, 提煉相應的結果, 并進行政策建議。

(二) 價格溢出效應

根據表1, 本文進行格蘭杰檢驗的結果進行分析。

對于CNH與CNY之間的價格溢出, 在升值階段, CNH與CNY存在相互價格溢出的關系;貶值階段, 主要是CNH對CNY產生價格溢出的效應, 在岸失去了對離岸失去了價格引導的地位。出現這種價格引導關系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 央行進行了在2015年進行“811匯改”, 人民幣中間價市場化改革, 在岸人民幣從以前管制嚴格到市場化改革狀態, 在岸監管對離岸人民幣市場影響減弱。第二個原因, 貶值期間海外投資者迅速逃離人民幣市場或者做空人民幣, 造成離岸人民幣迅速貶值, 且通常會產生“羊群效應”, 但在岸人民幣由于管制原因會對信息反應慢一步, 從而造成了離岸對在岸的價格引導關系。

對于CNH與CNY和CNY HIBOR的價格溢出, 在升值階段, CNY HIBOR與CNH、CNY之間都無價格溢出效應, 不存在價格引導關系;在人民幣貶值階段, CNY HIBOR對CNH、CNY都無價格引導關系, 但是CNH和CNY分別對CNY HIBOR有價格引導的關系。本文認為, 一方面由于升值階段CNY HIBOR市場尚未完全建立起來, 參與人民幣拆借市場的銀行并不多, 即使CNH或CNY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時, 同業拆借利率的變動不大;到了貶值階段, CNY HIBOR市場已經相對完善, 因此CNH和CNY的變動會引導CNY HIBOR的變動。另一方面, 人民幣貶值時, 海外投資者大量借入人民幣賣空人民幣, 使得人民幣借入需求增加, 同時央行有意收緊流動性打擊空頭勢力, 最后導致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緊張, 呈現出CNY HIBOR受到CNH的引導關系。至于實證結果中CNY對CNY HIBOR有價格引導作用, 本文認為是CNH對CNY的單向價格溢出作用, CNY與CNH價格趨同, 使得CNY在名義上對CNH有價格溢出的作用。

用VAR模型過濾后的殘差不存在自相關性, 但是殘差的平方仍然存在自相關性, 說明殘差存在ARCH效應, 即存在波動集聚性。

(三) 波動溢出效應

根據表2, 我們對每個階段的波動溢出關系進行說明。

在升值階段, CNH與CNY之間存在雙向的波動溢出效應。CNH與CNY HIBOR存在雙向的波動溢出效應。CNY與CNY HIBOR之間只存在單向從CNY到CNY HIBOR的波動溢出效應。在貶值階段, CNH與CNY之間存在較弱的雙向的波動溢出效應, 且從CNY到CNH方向的波動溢出效應較強。CNH與CNY HIBOR之間只存在單向從CNH到CNY HIBOR的波動溢出效應。CNY與CNY HIBOR之間只存在單向從CNY到CNY HIBOR的波動溢出效應。三個市場不僅自身現在的波動會對未來的波動產生影響, 它們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風險傳染性, 尤其是CNH與CNY對CNY HIBOR影響比較大。

三、政策建議

從結論中可得, 貶值階段離岸人民幣對在岸人民幣和香港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的價格具有主導的作用且它們三者之間具有風險傳染性?,F階段, 我們既要抓住機遇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同時, 又要防范離岸市場不合理的預期以及受到國際沖擊對境內市場穩定性造成影響。對此, 提出幾點建議: (1) 完善離岸與在岸的風險監控體系, 加強離岸與在岸市場的協調監管, 共同制定風險突發應急措施。 (2) 加強對市場的信息引導, 幫助境內外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形成較合理的預期。 (3) 當市場相對穩定運轉時, 央行減少干預, 提高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 恢復市場的高效配置的功能。 (4) 積極推動國際化的進程, 推動境內機構積極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 同時境外機構也能積極參與境內市場, 從而推動境內信息和境外信息相互流動。

摘要:本文運用三元VAR-MGARCH-BEKK模型研究人民幣離岸匯率 (CNH) 、在岸匯率 (CNY) 與香港人民幣隔夜拆借率 (CNY HIBOR) 之間的聯動關系, 并對比人民幣升值和貶值區間三者的關系變化。研究發現, 貶值階段, CNH對CNY產生價格溢出效應, 在岸失去了在升值階段時的價格引導地位。且僅在貶值階段, CNH和CNY才分別對CNY HIBOR有價格溢出效應。就波動溢出效應而言, 升值階段和貶值階段CNH和CNY均存在波動溢出效應, 貶值階段的波動溢出效應較弱些。CNH與CNY HIBOR在升值階段存在相互的波動溢出效應, 在貶值階段存在從CNH到CNY HIBOR的單向的波動溢出效應。而無論是貶值階段還是升值階段, 都是從CNY到CNY HIBOR存在單向的波動溢出效應。

關鍵詞:離岸人民幣市場,在岸人民幣市場,溢出效應,聯動關系

參考文獻

[1] 伍戈, 裴誠.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價格關系的定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9) :62-73.

[2] 吳志明, 陳星.基于MGARCH—BEKK模型的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動態關聯性研究——來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成立后的經驗證據[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13 (5) :110-123.

[3] 陳文慧.境內外市場人民幣匯率的動態關聯性分析[J].南方金融, 2015 (9) :35-39.

[4] 沈駿.境內外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與波動溢出效應[J].上海金融, 2014 (4) :84-86.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具有影響,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保障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高中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提供我國經濟管理的協調性發展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中國經濟增長;影響

一、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的逐步完善,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交易中所占的作用越來越大,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具有重大影響,同時對國內經濟消費、出口貿易、金融投資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影響,結合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對實現人民幣匯率穩定進行分析,從而推進我國經發展結構的進一步完善,推進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二、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1.經濟投資

人民幣是我國國內實施交易的重要中間媒介,人民幣的穩定,可以保障我國經濟的穩定性發展。從社會生活的實際出發,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分析,從國內經濟投資來看,如果人民幣的匯率提高,人民幣的使用價值就會提高,經濟投資的整體數降低;但人民幣的使用價值提高,人民幣的實際應用作用增強;如果人民幣匯率降低,人民幣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降低,投資方的經濟投資比重增加,經濟運行中的風險性提高,社會整體投資行業的運行風險都提高,巨大的運行壓力,提高了我國國內經濟運行的實際運行壓力,導致國內經濟投資的風險性與收益性之間的比重失去平衡,不利于我國內部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

2.內部經濟消費

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我國內部經濟的變化具有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會造成國內物價發生變化,人民生活收益與物價之間處于不平衡的狀態,內部經濟結構的消費結構,出現內部經濟消費水平降低,人們將大部分人民幣用于儲存或者購買金融投資,國家內部資金的靈活運轉的速率減低,導致我國國內出現商品供應大于需求,內部市場的商品購買力降低,企業的生產的產品無法及時變成經濟效益,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性減低,長期處于這種惡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怪圈中,我國經濟發展處于負增長的發展狀態,對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此外,人民幣匯率降低或者提高,導致人民幣的流動性降低,同時國內消費主要應用于食品消費,恩格爾系數上升,小康社會的生活結構的建設無法實現,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長遠性建設與發展之間產生阻力,對我國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外貿交易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也會產生影響。進出口貿易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而變化。當人民幣匯率提高,我國商品出口的經濟效益提高,但進口的貿易逆差增大,對我國對外交易的經濟收益造成影響。例如:人民幣升值時,我國出口貿易的資源、勞動力等部分出口優勢作用降低,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的成本提高。此外,我國進口貿易中,產品生產的整體技術、運輸等運輸成本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提高,經濟運行成本增加,導致企業的經濟壓力提高,對我國海外經濟收益產生較大損失,從而對我國國內經濟長期穩定性發展造成影響。

三、針對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完善措施

1.合理應政府的宏觀調控

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充分發揮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發揮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調節作用。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推進我國人民幣匯率變化,國內經濟可以依據人民匯率的變化情況,平衡我國國內經濟發展中工業、農業、第三產業之間的經濟穩定增長,促進我國經濟運行管理,人民幣充分發揮調節作用,合理調節國內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經濟效益的作用,拉動內部經濟增長,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變化發展。

2.拉動經濟內需

實現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進一步全面性開展,合理調節人民幣匯率的內部消費中的應用比重,政府可以給予一些消費補貼,例如:商品銷售進農村,給予農民和商家經濟性補償等措施,實現拉動我國內需增長,拓寬國內企業的銷售市場,從而完善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內部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實現平衡內部經濟穩定性發展,達到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內部經濟產生平穩增長的良好市場環境。

四、結論

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是我國經濟結構穩定,社會主義經濟結構適應世界經濟整體局勢的重要體現。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實施合理的人民幣匯率穩定措施,對中國經濟,實現我國內部經濟的穩定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蔚,蘇振天,鐘勁飛.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開放拉姆齊模型的拓展[J].經濟問題,2014,09:43-47.

[2]邱嘉鋒,王珊珊,侯慶志.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傳導機制的視角[J].經濟縱橫,2012,09:31-34.

[3]汪琳.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商品價格傳遞效應及應對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4]林婷,胡益鳴,雷智凱.人民幣匯率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0:28-31.

作者簡介:

劉金羽(1999—),男,漢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4篇

作者簡介:徐婷(1992-),女,漢,江西南昌,研究生在讀,江西師范大學,產業經濟學。

張燕(1990-),女,研究生在讀,江西師范大學。

摘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是這個國家經濟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在當今經濟一體化的世界,每個國家都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國家與國家緊密相連,牽一國而動一區域,動一區域而影響世界,作為橋梁的貨幣匯率至關重要。匯率的變化意味著貨幣升值或變質,也就是該的購買能力。人民幣是中國的貨幣,人民幣的政策不僅為中國經濟服務,而且還維護了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人民幣匯率改革已經帶來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這將加速整合中國和世界經濟。而改革似乎是相對成功的,但中國證明整個匯率改革成功的路還很長。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一、穩步推進匯率制度改革

此一時,彼一時,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形勢,我們需要的匯率制度也不盡相同。改革開放,與時俱進,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措施。①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主動性,就是主要根據我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決定匯率改革的方式、內容和時機??煽匦?,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要在宏觀管理上能夠控制得住,既要推進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現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大的波動。漸進性,就是根據市場變化,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驟地推進改革。②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適時適當的調整重要貨幣在一攬子貨幣中所占的比重,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改革開放,與時俱進,中國政府在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

二、拉動內部需求

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宏觀經濟增長三個因素也叫三架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消費。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雖然實現了軟著陸,但是同時也陷入了通貨緊縮,消費嚴重不足而投資也偏向銀行的保守方式。這種情況下,政府只好通過增加出口來刺激經濟發展,所以這十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出口的貢獻一直非常大,但是外匯儲備的累積導致目前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個人投資過于保守,所以投資中,政府投資占據了主導,直接的表象就是政府主導的房地產投資,并出現了泡沫化。在投資和出口同時被限制的時候,消費就露出水面,國家必須通過刺激內部的也就是老百姓的消費需求(這里的消費需求不包括房產這樣的永久性需求,僅指一般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生活水平。

我國具有廣闊的國內市場,但還未完善的加以利用。中國居民喜歡儲蓄,目前我國國內居民消費率40%左右,而世界平均消費率為78%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當然,國家政府也注意到了,并相應的采取了相關政策與措施以鼓勵我國居民消費,但效果并不顯著。其實真正的問題是我國的教育、醫療保障、衛生事業,我們應該加快和改善民生、大力投資教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災后重建等項目,這樣才能讓居民痛痛快快花錢,毫無后顧之憂。

三、調整我國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數量比例關系。然而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呈現出以下情況:(1)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不平衡。(2)第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下降。(3)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568845.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56957億元,比例為10%;第二產業249684.4億元,比例為43.9%;第三產業262203.8億元,比例為46.1%。我國的服務業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低10~17個百分點。人民幣升值,這是一個調整國內產業的契機。首先,保持農業基礎地位不變,把優化第一產業優化作為產業結構優化的主要任務,積極學習高端技術,擴大產量,建立農產品品牌并推廣。其次,加快傳統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轉型,促進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過渡,將知識經濟的發展與傳統工業的改造結合起來。再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一方面通過創造性的知識科技化的發展來促進產業結構;另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使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增大。最后,強化政府在法規及制度建設和維護公平競爭方面的作用,大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降低社會交易成本,規范競爭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③

四、積極協調好宏觀經濟政策,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宏觀經濟政策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就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的工具主要有再貼現率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法定準備率。依據市場供給與需求關系,央行調控人民幣貨幣的供給數量,采取相適應的貨幣政策,預防與避免國內貨幣市場上出現供求不均衡的情況。例如,國內經濟出現通脹現象時,采取緊縮型貨幣政策或緊縮型財政政策,通過提高再貼現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國債、改變稅率或稅率結構等一項甚至幾項共同作用調節市場上多于的貨幣,以達到控制國內物價上漲的目的。在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同時我國人民銀行也努力做到提高其調控水平,改進外匯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五、穩步走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不急不緩,不驕不躁

國際貨幣的三大基本職能有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首先,我國應該積極地推進經常項目下用人民幣計價和清算,積極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我國已開始實行以人民幣為計價清算單位與周邊臨近國家進行貿易,但這僅僅只是開始,我們要從周邊化走向區域化,最終達到國際化。其次,逐步開放金融市場。所謂開放金融市場有兩層含義:第一,是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參與的市場;第二,是居民和非居民參與的市場。想要達到自由匯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國海關網站消息,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同比擴大47.3%。在剔除2013年套利貿易墊高基數因素后,全國進出口同比實際增長6.1%。目前我國對外依存度仍有50%左右,只有當我國對外依存度下降到25%以下、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時,才可全面開放本國金融市場,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

中國的經濟正在處于高速發展和快速轉型的特殊時期,任何戰略決策的失誤都會帶來不可估計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的未來之路是一個充滿艱辛和曲折的過程。人民幣的使命,任重而道遠。(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注解:

①Lv,DeLiang.The Impacts on Chinas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MB Revaluation[D].Staffordshire University,March 2010.

②王慧.盯住一籃子貨幣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③王璐.淺談我國當前產業結構狀況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5篇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673118)

作者簡介:

梅琳(1976~),女,陜西寶雞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

鮮于波(1970-),湖北武漢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研究方向為計算實驗金融學。

摘要:結合中國現行貿易模式的特點,文章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目標入手,采用了新政治經濟學中關于匯率制度戰略選擇的研究方法,對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和匯率升值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對匯率變動的反應彈性差異很大,不同國際貿易模式下的匯率傳遞系數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我國現行對外貿易依然以加工貿易為主,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在理論上并不會對我國社會福利產生嚴重影響。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加大匯率彈性更有利于豐富貨幣政策當局的工具選擇范圍,有助于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的保持,也有助于推進出口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向的合理選擇。

關鍵詞:貿易模式;匯率傳遞系數:匯率制度

文獻標識碼: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匯率政治與人民幣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匯率預期;遠期匯率

一、引言

匯率是一國貨幣的相對價格,隨著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匯率對一國的出口、貨幣政策等影響日益擴大,對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能顯著地影響經濟決策。但是匯率預期作為一種心理變量,無法對其進行直接的觀測和研究,而必須借助替代變量。因此要研究市場對匯率的未來預期,首先必須確定關于匯率預期的替代變量。

遠期(期貨)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形成一種比較優良的遠期價格形成機制。首先,在一個市場化程度高的遠期(期貨)交易市場上,眾多買賣雙方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所有的交易都是通過自由競價的方式達成,從而使各種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都能在遠期(期貨)市場上體現,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比較能反映基礎資產的真實價格。其次,理論上的遠期價格是利用無套利原理從現貨市場上客觀得出的,也就是說,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內,當市場接受了可能的信息,就會基于該信息制定出即期和遠期價格。因此,客觀的遠期價格必須與市場對未來價格的主觀預測相一致,否則市場的力量將驅動當前的價格與之相一致(Lawrence Galitz,1998)。因此,用遠期匯率作為匯率預期替代變量是比較合理的。

但是,目前人民幣即期匯率對應著四個遠期市場,分別是:境內的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遠期結售匯市場,境外的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人民幣期貨市場,這四個遠期市場各自形成不同的遠期匯率。那么,究竟何種遠期匯率最能夠合理反映人民幣匯率預期,這就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遠期匯率市場考察的指標

何種遠期匯率市場所生成的遠期匯率最能合理反映人民幣匯率預期,可以通過考察遠期匯率市場的一些指標。

一是流動性指標,如交易量、持倉量等。交易量大意味著市場容量大,交易活躍,越能發揮多空雙方博弈的力量;交易量越大,市場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同程度高,同時從技術分析上說有助于產生連續的報價,準確地反映市場預期。交投清淡的市場不利于產生合理的遠期價格。

二是市場參與者數量和成熟度。市場參與者數量多,表明市場具備有一定的廣度,同時要特別考慮機構參與者的比例,機構投資者具有深厚的金融投資理論功底和專業的分析技術,能對市場作出相對合理的判斷,有助于驅動市場預期的理性化。

三是市場化程度。主要指遠期價格的形成機制是否市場化,也包括市場參與者是否可以自主選擇遠期交易的品種、期限、數量、價格等。如果遠期匯率的市場化程度高,本國或其他國家地區的經濟系統一旦發生變化,市場相應的改變或調整其匯率預期,就會迅速反映到遠期匯率上。因此,遠期匯率的市場化程度高低決定了匯率預期的變動是否能及時有效地反映到遠期價格上,決定了該遠期匯率能否準確反映匯率預期。

三、四大人民幣遠期比較

(一)人民幣遠期結售匯

1.人民幣遠期結售匯市場概述

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是客戶與銀行簽訂協議,約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期限及匯率,到期時按照該協議議定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的本金全額交割。它通常是以企業未來商品貿易的實際支付(即真實貿易背景)為基準,將要支付的貨幣金額按照預先約定的價格(匯率)鎖定,以此來抵消匯率波動風險。從市場參與者看,遠期結售匯交易屬于銀行與客戶(企業)間的零售業務。

人民幣遠期結售匯市場起步較早,始于1997年。1997年4月,中國銀行作為我國第一家試點銀行開始經營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且僅允許在經常項下進行。經過11年的發展,目前遠期結售匯業務已經擴大至所有具有即期結售匯資格的銀行,遠期結售匯的范圍擴展至經常項目和部分資本項目,其中包括用于償還自身的境內外匯貸款和經國家外匯管理局登記的境外借款。

(1)合約幣種、期限

遠期結售匯的貨幣可以是人民幣對各種可自由兌換貨幣,幣種包括美元、港幣、歐元、日元等9個幣種。期限檔次主要包括從7天,20天至12個月共14檔。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擇期交易,此外還可以申請辦理最長期限為1年的展期。

(2)交易量

人民幣遠期結售匯交易剛推出的第一年,總成交金額僅有7.67億美元;2005年后雖然發展迅速,交易量有了大幅上升,但和成熟市場相比,交易量仍然很小。

主要原因可能歸咎于匯率彈性低、結售匯的成本偏高以及結售匯業務的實需原則三個方面導致的需求不足。2005年“7·21”匯改以前,人民幣匯率波動率很低,匯率甚至比歷史上的固定匯率制度更穩定,匯改雖擴大了匯率的單日浮動區間,但是波動率仍然很低,因而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意愿不強。銀行遠期外匯的買入價(遠期結匯價)過低,而遠期外匯的賣出價(遠期售匯價)過高,這樣結售匯點差往往大于匯率預期變動,結售匯的成本過高,企業風險管理的動力不足,也導致了需求低下。此外,人民幣結售匯業務的開展要求“真實貿易背景”和“本金全額交割”,強調對貿易真實性的控制,且不允許投機性交易的存在,導致了交易規模萎縮。

數據來源:《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2.人民幣遠期結售匯價格形成機制分析

人民幣遠期結售匯的定價方法是基于套補的利率平價理論(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 CIP),該理論的經濟含義是:遠期差價是由各國利率差異決定的,并且高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貼水,低利率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升水。CIP的一般形式是:

升(貼)水率=本幣拆借利率-外幣拆借利率

在進行遠期結售匯報價時,利用上述公式套算出遠期匯率①。但是目前遠期結售匯價格形成機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運用CIP理論進行遠期結售匯定價,要求本外幣利率能合理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目前人民幣即期匯率和外幣拆借利率(一般使用LIBOR)都能基本確定,決定遠期結售匯價格的關鍵因素是本幣拆借利率,由于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現有的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主要是CHIBOR和SHIBOR)的代表性不足,形成的遠期結售匯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對匯率的預期。具體來說,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CHIBOR)僅對有成交記錄的同業信用拆借進行計算,但我國的同業拆借市場上信用拆借的成交很不活躍,不能形成連續的報價;而且CHIBOR最長期限僅4個月,流動性缺乏,容易偏離實際利率。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雖然形成機制上與LIBOR接近,但是Shibor的報價行并不承擔以其報價而成交的義務,因此SHIBOR不能像LIBOR那樣反映市場的真實供求關系。另一方面,SHIBOR報價銀行僅16家,缺乏廣泛的代表性,使得SHIBOR難以真實全面地反映資金供求價格。另外3個月以上中長端的SHIBOR成交也不活躍,市場參與程度不高,這些因素都使SHIBOR的定價參考功能也受到削弱。

其次,銀行的遠期結售匯報價采用一日一價,大額交易的匯價須面議并逐級報批,價格形成未實現市場化,且報價缺乏連續性,一旦匯價波動劇烈,對市場預期的反映便顯滯后。

再次,在短期內,境外NDF匯率依然對國內遠期結售匯定價有較強的參照作用。遠期結售匯的價格受到境外NDF市場的牽引,定價的自主權受到影響。

在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低,基準利率缺失及結售匯交易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人民幣遠期結售匯定價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即遠期結售匯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遠期外匯的真實供求狀況,其真實反映市場對匯率預期的能力有限,不適合作為未來即期匯率的有效預測。

(二)銀行間外匯遠期

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于2005年8月15日啟動。

銀行與客戶間的結售匯交易量有限,由此導致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也相當小。例如2006年第一季度銀行間外匯市場僅有336筆人民幣與外匯的遠期交易成交,全季度交易額34.2億元人民幣,不及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單日平均交易額的1/3。2007年,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成交2945筆,總成交金額223.82億美元,日均成交量為0.92億美元,較2006年日均成交量增長58.6%,但是交易量仍然很小。

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市場不夠成熟,在市場成立初期交易清淡,部分交易日甚至單日無成交,不能構成連續的報價。因此銀行間遠期匯率尚不能準確反映匯率預期。

(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人民幣期貨

在境外遠期市場中,2006年8月2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首次以無本金交割的標準化合約的形式推出人民幣對美元、人民幣對歐元及人民幣對日元的期貨和期權三對人民幣衍生品。

目前,人民幣期貨的合約價值為100萬元人民幣,最小變動價位為0.00001美元(對應每張合約10美元),合約的初始保證金為1080美元,維持保證金為800美元,作為不可交收的遠期合約一律采取現金交割方式。

人民幣期貨的合約的流動性差,表現為交易量和持倉量小。根據CME的統計,2007年全年僅人民幣/美元的期貨合約有成交,且主要為3個月以內短期合約。單日成交最大量僅為300多張,最小低至數張,截至2008年2月29日,持倉量僅有1024張。每月交易量很小,多則2億美元,少則不足千萬美元。由于流動性差和缺少客戶需求,CME人民幣期貨市場容量遠低于境外NDF市場和境內遠期市場。

相比境內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CME人民幣期貨市場發展歷史更短,自開市以來CME人民幣衍生品交易總體低迷,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都嚴重不足,影響力尚小,故CME人民幣期貨價格暫不能準確反映匯率預期。但另一方面,作為世界最大衍生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外匯場內交易提供者,CME在外匯期貨市場上的地位舉足輕重,CME能夠較早占領這個位置,旨在將來。從長遠看,CME人民幣期貨對人民幣衍生品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視。

(四)無本金交割遠期(NDF)

1.無本金交割遠期概述

無本金交割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是一種場外交易外匯衍生產品,主要用于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貨幣。當一國存在某種程度的外匯和匯率管制,其遠期外匯市場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缺乏外匯市場的避險或投機工具。NDF的產生為外匯管制國家的國外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對沖匯率波動風險及投資的離岸機制,形成了境內遠期外匯市場的補充。

NDF的交易雙方基于對匯率的不同看法,簽訂無本金交割遠期交易合約,確定遠期匯率、期限和名義本金額,合約到期時無需交割本金,只需將到期日的即期匯率(在到期日前兩天確定)與合約協定匯率的差額進行交割清算。結算貨幣是自由兌換貨幣,一般為美元。顧名思義,NDF到期后是進行差額交割,不用備有本金的收付,合約規定的名義本金數額實際上只用于匯差的計算,無需實際收支,對未來現金流量不會造成影響。

2.人民幣NDF市場概述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交易從1996年開始出現于新加坡,是亞洲地區六種主要幣種的NDF之一。人民幣NDF市場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資本輸入國之一,數量眾多的跨國公司對他們在中國的投資有了保值的需求。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投資者開始擔心人民幣的貶值,也有一些機構希望從人民幣的貶值中獲利,而中國境內又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外匯遠期市場,因此人民幣NDF的交易便在香港、新加坡等離岸金融中心日趨活躍。目前新加坡和香港是人民幣NDF交易的主要市場。

(1)市場參與者

NDF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充當交易做市商的大銀行和投資機構,大多國際性的銀行為其客戶提供無本金交割遠期業務。根據亞洲風險雜志(Asia Risk)的2005 年6月的調查,開展人民幣NDF業務的機構包括匯豐銀行(HSBC)、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花旗銀行(Citibank)等,以及著名經紀商萬邦有利(Prebon Yamane)。他們的客戶主要是在中國有大量人民幣收入的跨國公司,也包括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內地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對沖基金等,這些客戶希望通過參與人民幣NDF交易進行避險或投機。

(2)合約期限與流動性

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的期限一般在數月至數年之間,主要交易品種是一年期和一年以下的品種,超過一年的合約一般交易不夠活躍。這與一般的遠期外匯交易的期限特點一致①。

資料來源:國際清算銀行2006年第二季度與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大通討論后估計。

目前人民幣NDF合約到期時間最長為5年。到期日在1年以內的合約的流動性高,其中又以1年期合約為最強。到期日超過1年的合約成交都不活躍,表現為波動劇烈但波動頻率分散,有時連續數個交易日都是零波動①;由于交易量較小,價格被人為操縱的可能性大,表現為經常有異常值出現。表中詳細描述了亞洲各市場的成交量和不同期限合約的流動性,也驗證了以上結論。

(3)交易量

目前NDF市場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由于場外交易、合約非標準化等原因,NDF的交易量很難精確統計,只能做粗略估算。據國際清算銀行估計,2001 年4月的NDF日均交易量為0.55億美元。人民幣NDF占海外人民幣遠期交易總量的90%。2002年第四季度人民幣開始產生升值壓力以來,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地的人民幣NDF交易日趨活躍,成交量逐年攀升,到2007年NDF日均交易量大約增至30億美元左右。根據數種渠道數據的估計和比較,2003和 2004年兩年境外人民幣NDF年成交金額分別在1800億和1700億美元上下。從可得數據看,境外NDF交易量遠大于國內市場人民幣遠期和掉期交易量之和。

(1)數據來源:張光平(2005)根據國際清算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新興市場交易商協會(EMTA)數據估算而得。見張光平《人民幣衍生產品》,p485。

(2)數據來源:國際清算銀行(BIS)《亞洲貨幣的無交割遠期交易市場》,2004

(3)數據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市場調查。

(4)數據來源:國際清算銀行2004年第二季度報告,Guonan Ma, Corrinne Ho, Robert N McCauley

3.NDF價格形成機制分析

NDF的價格形成機制與傳統的遠期交易不同。一是由于境外投資者很難直接投資于匯率管制的貨幣,以及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性,在離岸市場上不能自由進行人民幣的兌換和拆借,NDF的價格不能由無套利原則來決定,其定價過程并不直接受本幣國內外市場的利率及貨幣政策的限制,而主要由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決定。由于市場中同時存在套保和投機兩種力量,NDF價格反映市場中各方力量價格博弈后形成的市場均衡。二是由于人民幣NDF交易是離岸交易,國家外匯管理局對NDF市場實施監管的難度很大,因此在人民幣匯率上能夠較為自由地反映人們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人民幣未來匯率走勢的參考。

四、小結

綜合比較人民幣四大遠期市場后我們發現,NDF的發展歷史最長,NDF交易因其離岸性質,市場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匯率預期變動。同時,NDF的交投相當活躍,流動性強,參與者多為成熟的國際交易者,從有效性角度看,要高于境內市場的遠期結售匯交易和銀行間外匯遠期交易。因此理論上NDF匯率更適合作為匯率預期的替代變量。在實務操作中,新加坡和香港市場的NDF報價也經常用作對未來匯率走勢進行預測的參考變量。另就期限而言,一年期NDF由于其成交最活躍、流動性最強,因此最有利于準確反映市場的匯率預期。

參考文獻:

[1]Hung-Gay FUNG, Wai K.LEUNG, Jiang ZHU. Nondeliverable forward market for Chinese RMB:A first look. In: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348-352.

[2]葉永剛,李源海.遠期結售匯—人民幣兌外匯遠期市場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3]洛倫茲·格利茨.金融工程(唐旭譯)[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張光平.人民幣衍生產品(上下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5]黃志剛.宏觀調控效應的匯率制度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6]徐子福,洪昊.不完備市場下的遠期結售匯定價問題研究[J].技術經濟.2006,(8):41-44.

[7]羅賢安.人民幣非交割遠期探索[J].上海金融.2004,(9):16-19.

(責任編輯:賈偉)

上一篇:電廠電能質量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社會支持政策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