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

2023-10-04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探討“五四”運動以來,在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報刊語言的變化及特點,將報刊語言的發展劃分為新文化語言、泛政治化語言、返樸歸真的語言、動態的大眾化語言等四個時期。在此基礎上,分析社會文化與報刊語言的關系,認為他們是兩者發展中的交互推進者,具有變化的同步性、同一性和同構性的特點,都不斷地追求權力話語向大眾話語的轉變。

[關鍵詞]社會文化 報刊語言 變化 關系

報刊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人們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媒介。陳原先生指出,人們可以“一方面從社會生活的變化來觀察語言的變異,另一方面從語言的變化或語言的遺跡來探索社會生活的變動和圖景”?!鐣幕顑热菰谘哉Z方式、語言結構體系上總有集中的體現。漢語發展史總是與社會文化的變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近百年來,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當代社會轉型,漢語經歷了四次巨大的變化,報刊語言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語境下呈現出特點各異的面貌:有著濃厚文化啟蒙色彩的“五四”新文化語言,帶有激烈革命意味的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的泛政治化語言,與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共進的開放式變革式語言,契合當代文化轉型特點的多元動態式語言。報刊不僅記錄和傳承了社會文化的變革,而且報刊語言記載了社會語言生活,展示了語言變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報刊對近百年的語言變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平臺。

一、“五四”新文化運動和白話報刊新文化語言

“五四”前后,是現代報刊形成和發展期。白話文報紙在晚清就競相面世,但晚清的白話報只是對民眾宣傳和普及文化的工具,帶有明顯的等級色彩,文言的正統地位仍沒有撼動,政府公文、正規文章仍是文言文?!拔逅摹边\動中,《新青年》明確主張廢止文言文,以白話取代,并將白話文運動提高到“文學革命”的高度,通過文學創作豐富發展現代白話語言,使“國語”成為現代的審美的語言?!拔膶W的國語”不僅僅停留在概念范疇,而且通過實踐使現代白話文學擴展了廣闊且有詩性的生存空間,而且建構了現代報刊的白話語言體系。1920年,白話文經當時政府認可,取得了國語的正統地位。

現代白話文書面體系的形成,絕不僅僅是當時白話口語的簡單移植,在它的形成過程中,融進了“科學”和“民主”的文化精神。應該說,“五四”白話文運動既是語言形式的革命,又是思想革命和思維革命?!翱茖W”的大旗,不僅帶給中國民眾西方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而且促成中國思想文化、思維方式和思想表達的現代化轉型,使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由重天人合一的直觀性思維轉向主客二分的思辨性,文化特征由注重意念、想象轉向重實證、理性,語言表達由模糊、形象轉向精確、嚴謹。而“民主”的大旗幾乎涵蓋所有的社會、思想和文化問題,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解放、人的權利問題,強調尊重個體的自由、生命、欲望等現代價值觀:挑戰經典圣人之言,“以我手寫我口”,表達自由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一文說:“我們要說現代的、自己的話;用活著的白話,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的說出來”?!白约旱穆曇簟贝偈沽税自捨娜〉昧撕戏ㄐ?,成為現代漢語的主體?!翱茖W”和“民主”的新思想、新精神決定了白話文的書寫形式,出現了白話新詩、歐化的翻譯文學、措辭尖銳的諷刺性散文,以及用“活著的話”直白表達鞭撻封建倫理的小說,等等。而科學與民主的思想、精神及其實踐的展示平臺,即是“五四”時期的報紙和刊物。

“五四”報刊語言記錄了帶有很深的思想文化變革、思維方式轉換意味的語言革命,具有時代標志性的特色——新文化語言。

1.“五四”報刊語言是具有文化內涵、審美蘊含和理性思維特征的書面語化的語言,在“文學的國語”里還表現出個性化、富有藝術張力的特點。它將大眾語言作為白話文的基礎語言,經過改造吸納進報刊語言中,具有精英學人的凝練色彩。在《新青年》、《新潮》、《時事新報》、《現代評論》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報刊上,新文化語言發揮了無與倫比的傳播作用,胡適、魯迅、周作人等無論是淺白樸實的語言風格,或是深邃幽遠的言語表達,大體都做到了語言的平民化與詩性、哲思性的結合,大大提升了大眾語言的文化品味。

2.詞匯系統的變化是最明顯的。一方面,詞義、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由模糊走向精確:另一方面,大規模創造新詞語、新術語,承載著舊的思想、脫離經驗世界的舊詞匯退出歷史舞臺,代表新思想新文化的新詞語構成“五四”報刊語言的表達空間。集中地表現在翻譯與思想、文化啟蒙相聯系的西方新思想新文化詞匯,如“自由、民主、人權、平等、博愛、理性、主觀、客觀”等;同時,全面移植自然科學領域的概念、術語和范疇,如“化學、生物、工業、農業、技術、機械、工程、重力”等,這些新詞語構成了新思想和新科學的表述體系,完成了新文化的傳播過程,促成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3,通過“語體的歐化”,_引借鑒西方的文法、語法結構,變文言抽象、籠統、概括的表達為清晰化、具體化、條理化的表達。語言是思維模式的形式化。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是意象組合式的,邏輯性、分析性的缺失使漢語在現代科學的表達中常常面臨“失語”的狀態。在從文言表達轉為白話文表達時,“根據國語的特性,使語法組織趨于嚴密,意思益以明了而確切,適于應用”。如當時以“發達科學于吾國”為目的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許多論文,仿照西文“樹式結構”行文,注重邏輯關系的表達,架構清楚,表達嚴謹。在語法上,當時的白話書面語也大量借鑒西式概念進行合理的架構,如文言第三人稱代詞沒有性別之分,一概寫作“他”或“它”,受英語he、she、it的影響,漢語書面語里也有了“她、他、它”之分化。句法結構上,由簡單到復雜,走向嚴密化,并使用連詞,將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形式化。文章的結構也圍繞立論,通過歸納、演繹、論證層層展開,邏輯嚴密。

二、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運動與報刊語言的泛政治化特點

報刊語言的第二階段是1949年到1976年,以新中國成立為標志,我國的社會制度、文化生活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改變,革命的話語充斥和支配著整個社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在這期間,中國經歷了意識形態肅整事件:以“大躍進”為代表的社會烏托邦運動、窒息知識分子精神的反右斗爭、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浩劫。澎湃的革命熱情顛覆了傳統的文化心理、文化認知、文化意識和文化倫理。大眾文化生活被進行了政治化改造,單一模式的革命文化成為既定的樣板式文化范式。

這一時期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的特點是:從政府政治到民眾生活走向非理性,特別是“文革”十年,社會陷入空前的混亂,黑白顛倒、是非混淆,一切以狂熱的領袖崇拜為指導;政治化代替科學化、文化化,意識形態愈益偏執化,社會心理完全泛政治化,此起彼伏的全社會性、泛政治化的群眾運動及相關的文化模式,帶來全民的癲狂、蒙昧和人格的異化,當代知識分子從肉體到精神經歷了一場煉獄,他們喪失了對社會文化進行深層次思考和批判的話語權;社會文化生活具有激烈而浮躁的特點,粗

糙、簡單但充滿血與火的革命激情迅速廣泛地傳播,并成為大眾的文化范式和行為方式,邏輯的嚴謹、思考的深入、描繪的精致等失去了場域。

報刊從“階級斗爭的工具”到“黨、政府、人民的喉舌”再到“一月奪權”,成為階級斗爭的戰場,報刊的功能定位始終帶有十分濃厚的政治色彩,徹底反叛了新聞專業性原則。_引此期的報刊語言是泛政治化的、畸變的語言。

1.這個時期報刊語言空話泛濫、單調乏味,缺乏文化蘊含和審美意蘊。報刊語言充斥著通俗和庸俗色彩,口語化松散的表達隨處可見,暴力的貧乏的語言夾雜著革命的火藥味席卷而來,沒有了人文關懷、審美關注,丟失了“五四”新文化建構起來的個性、詩性凝練,淪為政治表達的蒼白乏味的工具。

2.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使新詞語大量出現在報刊語言中。根據《新詞語大辭典》統計,這27年共產生新詞4031條,平均每年增加149條。在這些新詞語中,以政治類新詞最多,占總數的40%,其中“文革”十年期間年均新增政治類詞語占該時期新詞語總數的70%,經濟類占19%,其他文教類、體育類、軍事類、科技類共占40%左右。

3.語言表達的非理性色彩。其一,報刊語言表現出高調、主觀的色彩,缺乏理性、客觀的表述,激昂的字眼、短促的排比句和詩體句成為主要的風格,以此來表達人們滿腔的革命熱情。陳松岑在《“文革”語體初探》:“由于對‘敵人’批判多、對群眾號召多,相對減少了敘述說理的成分。從而使得祈使句、感嘆句的使用頻率上升,而陳述句的使用頻率下降”。其二,報刊語言常見對立性和極端的表達,如革命/反動、6/黑、造反/保守等?!皬氐?、一切、根本、最、永遠”等形容詞、副詞大量使用,一反中國傳統表達習慣,風格尖銳、直白、激進。其三,嚴重的浮夸、不真實的語言泛濫至極,如“大躍進”時期“放衛星”的經典語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等:高調的數字:“一畝水稻能產130434斤,一畝花生能產26968斤2兩”。

4.泛政治化傾向十分突出。不僅時政類、評論類的文章充滿斗爭的語言,就是反映民眾生活、情感的表述也政治化了。如“一封小學生的來信——以階級斗爭的觀點解數學題”等報道,用主觀的階級邏輯代替客觀的數學邏輯,斗爭的邏輯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5.語言暴力傾向十分嚴重?!拔母铩逼陂g報刊語言有大量十分粗魯、落后、愚昧的詞語,如“牛鬼蛇神、狗崽子、混蛋、放屁、砸爛狗頭”等侮辱人的穢詞污語登堂入室。如“文斗”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充滿造謠攻擊、無禮專橫、血性殘忍、武斷狂躁的情緒。在句式的表達上,慣用對偶排比,重復詞語和結構,強烈表達主觀意愿,如“一千個、一萬個擁護,一千個、一萬個照辦”等。還形成了特殊的大批判語調,是拙劣的暴力的文風大比賽。

6.語言風格嚴肅單一,生動活潑不足,極少有親切感,尤其是評論文章,俯瞰式的敘述角度、控制式的語氣、居高臨下的氣勢是當時報刊語言慣用的風格。

三、改革開放的思想大解放和報刊語言的返樸歸真

報刊語言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至90年代中,以改革開放為標志。文革結束后,十一屆三中全會改正了既往一系列錯誤的指導思想和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回歸對社會產生了極大影響,在經歷了短暫的正本清源階段后,中國社會迅速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思想文化領域再次活躍起來:文化現代化目標得以設定,人道主義思潮再度高漲,伴隨著文化熱而來的是西學新潮重新涌入,思想解放和新啟蒙運動應運而生。這場文化熱是在60-70年代思想斷層之后的反思和補償,中國人在思想、理論方面的認識出現了飛躍,關于社會文化的思考開始轉向關心人道主義、人的異化等問題,競爭機制促使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一個以知識分子為中心的年代,新啟蒙知識分子關心如何在中西文化差異中求同,建立與世界同步的現代民族國家,他們“不是要尋找民族的獨立性和本原性,而是要使封閉的中國向全球開放,融人世界現代化大潮”?!?/p>

與社會政治、思想文化高度同步,報刊的信息屬性和商品屬性得到認同,80年代全國性的大型受眾調查開啟了“傳者本位”理念的轉變,從“文化新聞”概念到“文娛新聞”的過渡日益凸顯了報刊的娛樂功能?!督裹c訪談》、《南方周末》等特色欄目和報刊體現了媒體監督意識的增強,而“深度報道”的出現標志著報刊媒體能動意識初萌,雙向互動、讀者本位的觀念促進了報刊的有效傳播。報刊語言呈現開放式、變革式的特點。

1.這一時期的報刊經歷了80年代初集體意識“代言人”的角色向兼顧個體表達和客觀中介者角色的變化。在語言表達上,書面語色彩濃厚,充滿審思和社會責任意識,在語言規范化的道路上不乏個性的凸顯和思想的展示。報刊或借助詩詞、散文等形式進行新聞報道,出現了抒情式的手法,充滿道德評價的語言和慷慨激昂的語調;或以富含理性邏輯的專業語言,莊重大體的敘述建構迥異于前一階段的理性話語體系。整體的語言風格是嚴肅而不失活潑,規范莊重而不乏寬松自由。

2.新詞語大量涌現。我們根據《新詞語大辭典》收錄的詞條進行統計,從1978年至1994年產生的新詞語總數達5800多條,平均每年產生320多條新詞語,其中政治類新詞650多條,占15%,經濟類的1300多條,占27%,文教衛生類的1100多條,占24%。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社會文化轉型、文藝百花齊放、教育衛生快速發展的客觀反映。

3.語言表達的理性和規范意識逐漸彰顯。1978年《人民日報》等一些中央和省級重要報紙專門開辟了“讀者評報”、“文字診室”等欄目,開展文明用語整頓和語言規范問題的討論,報刊語言詞語、語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言語的道德建設等問題成為人們的共識?!度嗣袢請蟆?978年11月20日《語言應該規范化》一文,提出“對于廣大工農兵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說法,非但不在規范之列,還要大力提倡”,為報刊語言提出了規范化的原則?!耙幏痘眴栴}的提出實際上是對前一時期尤其是“文革”時期報刊語言的反思,新時期報刊語言的建構是在特殊時期造成的斷裂之后的重新架構,報刊語言顯示出與這一時期的社會文化風貌相一致的特點。

4.報刊“文約而義豐”,報刊語言在簡潔、精煉和蘊涵的追求中重回漢語表達的新巧、秀美之路。語體風格的返樸歸真,文體風格風貌紛呈。這個時期,尤其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報刊語言語調、表達形式開始出現親切、溫和、平易、質樸的面貌,具有家庭式、朋友式的談話風味,友好、充滿人情味的平等對話的特點。復雜的長句和變換多樣的短句交替融合,句式生動多樣;陳述句使用頻率上升,祈使句、感嘆句使用頻率下滑,充滿平和的意味。敘述說理的成分、通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話語、情感呼喚式的表述構成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語體表達的特點。在文體方面異彩紛呈,深度報道、大特寫等富有理性邏輯,政治新聞莊重嚴謹,經濟報道精確務實,體育報道激情洋溢,娛樂新聞寬松自由適度。

四、社會文化轉型和報刊語言的大眾化傾向

報刊語言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以90年代中文化轉型為標志。1992年鄧

小平“南方談話”以后,中國經濟開始起飛,市場化轉軌開啟了經濟繁榮和文明進步的新時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8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所建構的新啟蒙文化、以及知識分子本身都受到世俗化的嚴峻挑戰。1994年激烈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無言的結局標志著新啟蒙運動的內在分裂。進入90年代中期以后,社會文化逐漸向新的范式轉換,多元化的文化模式在中國不斷地消長、爭鳴。一部分知識分子,特別是經濟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在被邊緣化后自覺成為中產階級的代言人。大眾文化在主流文化的開放政策中發育成熟,一躍成為強勢文化,文化的等腰三角形發生逆轉,大眾文化處于最頂端,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分別處于兩底端。

在大眾文化的世界里,沒有文人學士的清雅高超,也沒有現實政治的束縛羈絆,文化的通俗性和娛樂性得到了充分發揚?!按蟊娢幕辟x予文化以新的內涵和表達形式,在大眾的消費中,藝術如同果腹的自助餐,可以隨時被加以享用。休閑、娛樂和感官愉悅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訴求目標。進入21世紀以后,消費結構不斷細化,導致社會消費開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大眾對原本神圣的精神追求漸失興趣,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關心“自由”、“平等”、“正義”這類帶有濃郁精神色彩的語言,他們向往的是由欲望、身體、幻象等符號和大眾藝術充斥的城市空間,顯示出平面化、肉身化、動態化、復制化的特點,標志著主體消失、深度消失、歷史感和距離感的消失。

大眾文化是伴隨媒介技術變革應運而生的,90年代末互聯網在中國成為大眾傳媒,極大地助推了大眾文化的發展,也帶來媒介傳播的變革,網絡傳播以其即時性、全球性、互動性使報刊受到繼廣播電視之后的電子媒介的第二次挑戰。在大眾文化、網絡傳播和媒介體制改革的三重沖擊下,現代報刊的傳播理念發生了極大變化,報刊語言表現出多元化、動態性的快速發展變化,大眾化成為其發展方向。

1.在“受眾本位”的新傳播時代,報刊語言總體面貌表現出與大眾文化的表象及新媒體傳播特點相一致的變化。在語言表達上,口語化、形象化、個性化是最突出的特點,在全球資訊娛樂化趨勢下。報刊一改傳統說教的面孔,風格趨向多樣化、大眾化的表述,表達平民化的生活心態、新型生活方式和挑戰傳統的價值觀念等,與大眾文化的特點和趨向十分契合,輕松、俏皮中包含調侃,平易不拘中帶著親切,務實、求變中不乏時尚個性的追求。這種口語化的話語主體是新生代的大眾,他們深受當代文化的滲透,急于解構傳統、建構自我,追求時尚和個性,是當下社會文化現象的大眾化、時尚化的表達。

2.新詞語快速增長。有學者認為,當前漢語中每年產生的新詞有一千條左右。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從2005年起對我國的語言資源進行監測與研究,自2007年起每年從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包括平面媒體、有聲媒體、網絡新聞等)提取審定當年產生的新詞語。2007年入選425條,2008年人選551條,2009年入選579條。

3.多元化、動態性的變化。多元化一方面表現在語言符號成分來源的復雜性:中英文混搭表達的馬賽克現象、字母詞的使用、新音譯意譯詞、數字式語言表達、漢語類化詞的大量復制能力、語言的視覺化處理、術語詞的大眾化轉移、方言詞的吸收等等;另一方面表現在話語權轉移使民眾在報刊媒體中有了廣闊的表達空間,形形色色的心態和情緒,不同的思維和話語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來源、各色風格和特點等等匯集在報刊語言中,報刊語言從來沒有像當下這樣龐雜、鮮活、多層次、多來源。

大眾文化語境下的報刊語言新陳代謝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特別強,如“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水門事件”一詞的特殊內涵經過抽象加工后,濃縮在語素“一門”中,英語一gate一直以來用來專指對違法行為進行掩蓋的政治事件或大丑聞,漢語的“一門”意義在傳媒語言中被類化后大大泛化了,涌現了“月餅門、火腿門、肉松門、拉票門、膠水門、安全門、鞋帶門”等等,“一門”意義虛化、位置固定化以后,成為一個能產性極高的語綴。

不僅詞語的創新能力強,就是最為穩定的語法也在發生難以置信的變化,如:很“我”、非常呂燕、越來越羊城、做客新浪、曝光公司、存款銀行、很紳士的男人、很東方、很賢淑、很潮等等。大批新詞新語、新組合、新格式的高頻使用,顯示了新報刊語言時代的到來。

4.語言的時尚包裝和趕潮追風。當下的大眾文化喜歡標新立異、追求娛樂和時尚,甚至借暴力和惡搞發泄情緒,追求快感,他們從生僻字里尋找賣點,從現有詞語里發掘異乎主流的新意,通過新詞語的創造與傳統和權威較勁,如“圇”、“山寨”、“雷人”等等,表達求新求怪異于主流的心理。當代報紙往往大量援用這類新造詞語進行語言包裝,并大量復制,形成跟風之勢。包裝和跟風都是源于內涵的貧乏、流行文化追求急于創造和標新立異的驅動,給人耳目一新感覺的同時,也造成在某一個時期報刊語言總用幾個熱門詞語做標題的現象,反而失去了“個性”。如“山寨”流行期間,報刊隨處可見的標題是:大學生拍山寨版《紅樓夢》很累人、“山寨”嘔像劇省錢招數雷死人等等,難免造成審美疲勞。

5.語體風格的個性化、文體風格的多樣化。在地域文化特點、報刊定位、版面分類、編者風格等因素影響下,不同報刊不同版面盡顯個性特色。根據地域特色,我們可將報紙分為京派報紙、海派報紙、廣派報紙。京派報紙語體風格力求深刻、講究厚重、體現大氣;海派報紙追求實效、講求精巧,有實用、精致、活潑的特點;廣派報紙通俗化、大眾化,具有開放性、務實性、消閑性等特點。就版面分類而言,體育版面亦莊亦諧、生動活潑、風趣幽默;生活版面親切平和、自然樸實、時尚新穎;話題新聞或褒或貶,議論風生;深度報道客觀準確、求深求廣,貼近民眾;廣告新聞別出心裁、求新求變求美。

6.視覺語言的大量應用。文化心理的變化、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傳播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改變,在在線閱讀和讀圖時代,報刊語言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表達:濃縮主體的標題導語化、富含信息的圖表加文字的處理、時尚化語言的語境鏈接、簡潔明快的版塊結構、貨架式新聞超市簡明呈現、一目了然的字母詞標示等,視覺語言元素大量使用,增強了語言的感官刺激,使報刊更直觀好看。

五、報刊語言與社會文化的關系

報刊語言是社會文化的再現者和傳播者。報刊所具有的大眾傳播屬性,時代性、信息性、知識性等功能,使報刊語言將每一歷史時期的語言變化、每一階段的文化特征記錄下來,并保存和傳承下去。如美國著名的《時代周刊》“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美國語言變遷的記錄”。當我們追蹤“五四”以來的報刊語言的變化時,清晰地閱讀了近百年的社會文化的變遷。報刊語言對社會經濟變化、社會價值取向、大眾生存狀態、社會習俗心理等進行了充分的展現:“民主、科學”反映“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氣息;“黑五類、文斗、武斗”等記錄了文革時期的社會文化的畸變;“下海、小康”等傳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伊妹兒、ECO”正在傳播異彩紛呈的信息化社會信息。

報刊語言和社會文化是兩者發展的交互推進者。社會文化的發展不斷地豐富著語言的詞匯體系,改

變著語法體系,并帶來語體的不斷變革,報刊語言由封閉走向開放,更具有表達能力和傳播能力?!拔逅摹毙挛幕\動將報刊語言從文言令人窒息的表達中解放出來,重塑新白話表達系統,從而使口語進人書面語系統,徹底完成漢語由近代漢語向現代漢語的轉變。當代大眾文化使報刊語言一改傳統的文化語境,賦予多彩、多元變化和豐富的文化表情,使進入21世紀的中國社會語言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學者預言:現代漢語正在向“當代漢語”轉型。

人類的思想、文化、思維方式就是語言創造的世界。薩丕爾認為:“語言形式的無限變異,也就是思維的實在過程的無限變革”。語言是思想文化的深層結構基礎,語言不僅是思想的外殼,也是思想本身,它不僅僅是思維過程而且是思維內容。從“五四”白話文運動到當下報刊語言的新趨向,都既是語言方面的變革,也是社會文化的轉型,兩者之間是互動和共變的。

報刊語言和社會文化變化從文化屬性和特性看是同一性的,從構成內容和成分看具有同構性特點?!拔逅摹毙挛幕\動“民主”、“科學”的旗幟,構建了現代報刊白話文追求的基本精神,使現代報刊語言摒棄了文言文話語體系,白話文促進文化走向通俗化、平民化,推動大眾的文明進步。在對白話文進行書面語改造的時候,建構起表達新思想的詞匯語法體系,更注重清晰明確的詞匯表達,更嚴密邏輯的結構方式。當下的報刊語言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向越來越大眾化的方向發展,時尚化、生活化、形象化、口語化、粗放化等特點標示著社會文化的消費性特點。高速的信息傳播、快捷的生活變化節奏,讓報刊語言具有變化的快捷性、多樣性特點,成為白話報刊歷史上語言變化速度最快、創新能力最強、語言再生能力最強的時期,而且在最為穩定、最為深層的語法規則上也在發生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v觀近百年的報刊語言所經歷的新文化語言、泛政治化語言、改革開放語言、動態的大眾化語言等四個時期,每個時期都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具有同一性、同構性的特點。

社會文化的變化與報刊語言的變遷是不斷地追求權力話語轉向大眾話語的過程。近百年中國社會文化的幾次轉型就是不斷追求自由平等、民眾追求話語權的過程?!拔逅摹边\動突出“人”的權利,強調尊重個體、人的自由、生命、欲望等現代價值觀,變官方的話語權為精英學人和民眾掌握的話語權。當下的文化轉型也越來越強調人本的回歸,解放束縛,對抗權威,顛覆傳統,張揚自我,爭取平等話語權。白話報刊的出現,打破了文言報刊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報刊傳媒從士大夫專享的尊位開始走向下層民眾,廣大民眾從此擁有平等使用媒介、分享信息的權利。當代報刊語言的大眾化趨向也是報刊回歸信息傳播本位,民眾越來越擁有話語權的表現。

責任編輯:陶原珂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研究性教學”把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研究行為均納入課程教學領域,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通過合作性學習環境中的個別化學習,親身體驗并深度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被有效激發。融入“研究性教學”理念的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其教學過程體現出現代教育的教學目的:不單純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即不僅重視“學到什么”(學習成果),更要關注“怎樣去學”(學習策略)。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 音樂名作鑒賞 敘事曲 高校音樂教學

隨著當代知識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對人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從被動接受知識改變為主動探究知識。在這種背景下,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研究性教學,正成為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一大熱點。2005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譹?訛。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緊鑼密鼓進行的當代中國高校,研究性教學也日益得到關注,于各類課程中不斷被實踐和運用。本文將在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專題教學的基礎上,就此問題進行一些探討,求教于廣大同仁。

一、“研究性教學”理念融入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學”通常又被稱為“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以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和“接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是“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其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宗旨,通過改變學生單純、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幫助學生進行接受式間接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的主動式的直接探索。?譺?訛

在高校本科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音樂名作鑒賞》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開放性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欣賞音樂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體驗蘊藏于音樂中的美與豐富的情感,從而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但是,我們應清醒地看到,雖然當下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已融入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卻仍然受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影響頗深,很多教師還沿用著“以知識灌輸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以音樂體裁為教學單元的樂曲解說,依然是主要的教學套路。整個教學過程基本圍繞著教師的講授進行,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溝通協作能力亦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就該課程授課對象而言,本科生的生理和心理皆趨成熟,處于人生學習知識的黃金年代,他們精力旺盛、眼界開闊,個體能動性強,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都有了較為突出的發展。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也無法達到充分展示個性和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目的。因此,從《音樂名作鑒賞》課程本身特點及學生心智發展的需要兩方面看,在課程進行中融入“研究性教學”這種新的理念實有必要。

二、“研究性教學”在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的應用實施——以“敘事曲”體裁教學為例

為了有效地進行研究性教學,獲取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嘗試以“敘事曲”體裁為案例,在所任教高校進行《音樂名作鑒賞》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實驗。這次教學實驗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創設情境、研究體驗、成果交流。

在創設情境階段,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筆者首先拋出問題:你怎樣來理解敘事曲這一音樂體裁及相關經典作品?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一項課題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成果要與自己所學專業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準備時間為一周。在研究體驗階段,學生按照自愿結合的原則,5至6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并推選出一名組長。小組成員課下需集體討論制定總體研究計劃,后由組長統籌安排研究任務。小組成員按照任務分工,根據個人的學習經驗,結合教師介紹的參考書單及網絡檢索方法,積極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多種手段和途徑全方位、大面積、多角度地檢索和分析自己所負責模塊的相關資料。接著,再通過小組研討將個人思考內容匯聚整合成最終匯報成果,以PPT形式在課堂予以呈現。這一階段,筆者頻繁走訪各小組了解情況,并以現場參與、QQ、微信等多種方式積極加入小組研討給予鼓勵,隨時答疑解惑,并適時指導學生調整研究方案。

一周后的成果交流階段,每個研究小組推舉一至兩位代表進行匯報,內容包括講解本小組的選題、研究思路、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及收獲等。同學們的發言十分精彩,新奇、有趣的見解迭出,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成果交流結束后,筆者都做了詳細點評,肯定了同學們的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F擷取不同班級研究小組的一些選題與讀者分享:音樂學班某小組《“體裁”與“內容”的完美結合——談肖邦的<敘事曲>》,認為肖邦的敘事曲是肖邦在用自己的音樂語言來敘述被音樂的浪漫主義詩意化的故事,他的敘事曲體現了敘事性、抒情性、戲劇性的完美統一;作曲班某小組《勃拉姆斯g小調敘事曲(Op.118 No.3)分析》,談到這首作品的是一個拱形曲式結構,主題激動有力,節奏型旋律化的動機貫穿全曲并形成強烈的音樂對比;鍵盤班某小組《肖邦< bA大調第三敘事曲>演奏體會》,在比較霍洛維茨與齊默爾曼兩位鋼琴大師對這首作品不同演繹處理的基礎上,主要從觸鍵方面講述了自己的演奏心得;民樂班某小組《二胡獨奏曲<蘭花花敘事曲>鑒賞》,通過演、講結合的方式,為大家介紹了此首樂曲的音樂形象、演奏技巧、音色處理、演奏版本等多方面情況;演唱班某小組《電影<鋼琴家>中的肖邦<第一敘事曲>》,結合樂曲在影片里出現的兩次片段的播放,分析了電影畫面與鋼琴音樂在內容表達、情景敘事、人物刻畫、主題思想等方面配合的成功之處。并認為該部影片以影像化的方式賦予了肖邦敘事曲具象化的內容,這種將電影與鋼琴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不失為音樂鑒賞的可貴探索和有益嘗試。但同時同學們也向影片導演及配樂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么《第一敘事曲》的呈示部副部主題、展開部、再現部沒有在影片中出現?原因何在?

三、教學后的反思

研究性教學把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與研究行為均納入課程教學領域,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通過合作性學習環境下的個別化學習,親身體驗并深度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被有效激發,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融入“研究性教學”理念的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與傳統課堂相比,教師從照本宣科的知識主宰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和驅動者。學生則在教師創設的內容情境中,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換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合作者與探索者。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較為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成果交流環節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夠充分獲得求知的成就感。這對學生養成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和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大有裨益。整個過程亦體現出現代教育的教學目的:不單純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即不僅重視“學到什么”(學習成果),更要關注“怎樣去學”(學習策略)。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意識到,研究性教學是優化高?!兑魳访麒b賞》課程教學的一種有益探索。同學們也在課程學習中獲益匪淺,課后LSQ同學說:“一開始覺得很難,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這種教學方法,讓我擴展了知識面,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寶貴知識。上課不再是應付老師,被動聽課,而是自己身心的全情投入,學習也有了樂趣?!?/p>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發現、提出問題才能分析、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認知思維能力的學習目的。課程進行中學生的批評精神明顯欠缺,特別是在成果展示后的點評互動中,主要以教師點評為主,學生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基本處于失語狀態。個中原因,筆者分析,一方面是學生囿于面子,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將研究中的感悟轉化為口頭表述方面的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間。

其次,研究性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但由于近年大學擴招,學生人數翻倍增長,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專業背景、理解能力與興趣點各不相同,導致教學結果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熱情高漲、勤于動手,但也有一些同學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欠缺,加之努力求知的探索精神不足,雖然老師一直在跟進、督促,卻總是敷衍了事,對研究性教學參與度不高。

再次,學生的研究視野尚待拓展,學術問題不容忽視。在創設情境階段,筆者為使學生對于敘事曲這一體裁的欣賞體驗更為開放、多元,曾經將《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2001版)的“Ballade”(敘事曲)詞條等外文參考資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但就最后呈現成果看,由于跨文化學習導致的畏難情緒,學生對這些外文資料基本沒有觸及。另外,由于本科階段沒有相關課程的指導,學生在PPT成果匯報中暴露的學術失范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引用他人觀點、資料與數據時沒有注明出處,注釋與參考文獻標示隨意粗放等。這點尤其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予以警覺,因為,良好的學術道德規范是高校課程教學與學術研究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對于樹立優良學風、培養正直誠信的現代創新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音樂教育改革的中心議題,就是反思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傳統,重建以學生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實踐為靈魂的現代教學模式。高校教學應該順應青年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合適的土壤。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觀、知識觀與教學觀,“研究性教學”能夠為這片土壤提供旺盛的生長基,能夠促進包括《音樂名作鑒賞》在內的高校音樂課程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探索,對于推進和深化高等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因其沒有固定的教學套路,沒有可供操作的“本本”,也給授課教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注釋:

?譹?訛李劍萍.大學教學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譺?訛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資料匯編[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數學思維能力;檢測;思維水平

[文獻標識碼]A

一、檢測目的

教育部頒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旨在促進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踐行其教育思想,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到實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而農村學校學生的思維水平整體狀況如何?通過對現階段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觀察發現,農村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并不樂觀。大部分教師滿足于基礎的、常規的教學要求落實,不愿意在課堂上花費時間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思維能力差異大,且處于形象思維階段,這給思維能力培養帶來阻礙。我校位于農墾西部農場,周邊是農村,家長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些客觀條件給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帶來不利影響。我校結合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的數學思維能力檢測活動,對全校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水平做了一個校內調查,并初步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本次檢測的具體目標為:(1)摸清我校學生整體數學思維能力的現狀。(2)查找平行班、同班學生之間數學思維能力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3)明確學校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上應采取哪些措施。

二、檢測基本情況

1.檢測對象及時間

本次數學思維能力檢測的對象為本校一至五年級203名學生;時間為2019.10.20~2019.11.10;各年級分別進行。一、二年級測試時間為30分鐘,三、四、五年級測試時間為40分鐘,所有題目只讀一遍。

2.檢測內容

思維能力維度包含知識運用、數學理解、技能掌握、問題解決等方面。檢測范圍緊扣教材和學生已學習過的知識點,有難易梯度,重點考查有序思考、正向思考、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等數學思維。每個年級統一時間檢測,監考、閱卷、統計均由教學管理部門人員承擔。下面以一年級的測試卷為例:

三、檢測結果及分析

通過成績匯總,不難看出得分率差距較大,班級間、年級間層次差異大,并且年級越高,學生計算能力差距越大。這說明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能力還有待加強。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1.生活經驗不足

如二年級的一道測試題:有16個小朋友在操場上玩捉迷藏游戲,已經捉住了9人,藏著的還有( )人。大部分學生的答案是7,而忽略了捉人的小朋友。四年級的一道測試題:祖父今年75歲,三個孫子的年齡分別是17歲、15歲、13歲,( )年后三個孫子的年齡和等于祖父的年齡。大多數學生沒有考慮到祖父的年齡也在增長??梢?,學生的思維受到生活經驗的制約。

2.不理解題意

如三年級的一道測試題:一根繩子長36米,對折后再對折,每折長( )米。很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對折”的含義,因此無從入手,失分較多。

3.思維定式

如三年級的一道測試題:一條小青蟲由幼蟲長到成蟲,每天長一倍,20天能長到20厘米。長到5厘米時要用( )天。學生絕大多數的答案是18天,究其原因,主要是受“20天能長到20厘米”所帶來的思維定式的影響。

4.知識點掌握不牢

如五年級的一道測試題:龜、鶴共40只,腿共有136條。龜有( )只,鶴有( )只。該知識點出現在四年級下冊的數學廣角。有一個班級整體失分較多,這說明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夯實該知識點,鞏固率低。

5.缺乏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渠道

農村學生學習數學多依賴老師,依賴課堂,既沒有城市學生優越的校外輔導和競賽機會,又缺乏高素質家長的家庭指導,因此缺少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渠道。

四、檢測反思

1.學生整體思維水平應引起重視

測試中確實有一部分學生顯現非凡的數學思維能力,但是多數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偏低,教師應關注多數學生個體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將影響未來公民的整體素養。

2.口算訓練不能放松

口算既是筆算的基礎,也是學生思維構建的方式之一,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從加強口算練習做起,通過多種口算形式,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3.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能忽視

從一年級的測試內容來看,學生剛入學兩個多月,造成兩個班分數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是否認真聽題、審題、計算、書寫等。

4.常規教學要落到實處

常規教學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常規教學質量,勿談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扎實做好分層教學,讓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學生才有可能在數學的道路上走得遠,走得快。

5.數學思維培養的方法需提升

數學思維培養需要科學的方法做指導,深厚的學科基礎做支撐,持之以恒的態度做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不斷地調動與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興趣會讓學生逐漸改變畏難的態度,勇于挑戰,大膽創新。

五、農村學校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策略

基于上述教學反思,有必要深入探討教學中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構建更加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給學生帶來更加全面的提升。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和方法如下:

(1)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可借助不同類型的數學課、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2)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思維能力培養進行研究。

(3)構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

(4)開設數學思維訓練校本課堂,因地制宜并結合學生實際編寫數學思維訓練校本教材。

以上檢測及分析雖是以我校為例,但反映的是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普遍水平。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因此學校、教師對其要充分重視,切實把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主陣地,要把思維訓練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在生活中、操作中、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

(責編 羅艷)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批判性思維培養是基于獨立思考的一種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是當前高等教育界對于大學生的兩大基本思維要求,也是備受社會關注的兩種思維能力。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共享經濟、跨界思維給社會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發展浪潮,從不同角度看待這些事物,對其進行分析、判斷,進而作出獨立的思考,這個過程即是在社會大環境下的批判思維能力。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將這種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日常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去,是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文章試從批判性思維層級理論的視角出發,探討大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層及理論視角大學英語教學

批判性思維及層級理論模型

1.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人們在認知領域的一個概念,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學家提出的,但是在學術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道德概念界定。批判性思維是通過一定的標準來評價的思維,是一種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這種思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批判性思維越來越被重視,成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批判性思維指向的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嚴格的學科邊界,既是一種思維技能,又是一種人格氣質。批判性思維所涵蓋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自我校準,是遵循一定的規則、有組織地引導信念和行為的思維方式。21世紀以來,批判性思維的界定向更細化、更學科化的方向發展。國內代表性的批判思維專家是文秋芳,其首次將“Critical Thinking”翻譯為“高層次思維能力”,文秋芳教授認為思辨能力是由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構成的統一體。也有部分學者將“Critical Thinking”翻譯為“批判性思維”,這也是現在大部分運用場合所采用的“批判性思維”的詞源。

2.層級理論模型

批判性思維的層級理論是由文秋芳教授在綜合了國內外的幾種理論模型后所提出的,以適應我國英語教學現狀的理論模型。國內外的層級理論模型主要有中國心理學教授林崇德的“三菱結構”、美國特爾斐的“雙維結構”、美國學者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結構模型”,在這些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文秋芳教授結合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將層級理論模型分為思維能力和元思維能力兩個方面。元思維能力指的是由自我出發的調控能力,是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即時的調整、檢查、評估的技能。思維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兩個方面,思維能力是處于第二層級的思維能力,第一層級的是元思維能力,對整個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是思維者應具備的主觀能動性。第二層級的思維能力是思辨能力,其基于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認知技能涵蓋了分析、推理和評價,是在認知的基礎上對真假信息進行正確的識別和區分,并對不同的信息進行合理的闡釋。

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的意義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一門語言的語法掌握,更多的應該是對這門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和思維的理解與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培養,讓學生發揮自主的辯證思維和辨識能力,在非英語專業知識方面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獲,諸如眼界的開闊、非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科學性、邏輯性的思維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獲取英語專業知識時更為有趣,還可讓知識來源更為豐富,互聯網時代缺乏的不是知識,而是知識的辨識能力和汲取能力。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可以有選擇性地獲取外界信息,并對信息作出綜合評價,這種積極的主動學習是對教學角色轉變的促進,對于大學生英語素質教學的開展和英語教學的改革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對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提高其綜合素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批判性思維層級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1.轉變英語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關鍵因素,高校英語教育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倡導者,也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倡導者,教師應從觀念上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低個人的身份和權威性,融入學生群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有自由的空間去自主學習和探索真理。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該在社會發展中不斷更新、進步,并樹立正確的知識更新觀,知識是與時俱進的,學生作為新知識的構建者,或許會與傳統的知識觀念有所出入,這些都需要教師予以包容和正確引導。因此,正確的教學觀念不僅包括了教師應具備的與時俱進的知識更新觀念和學習指導能力,還包括了在學生進行新知識構建時的正確引導和包容,這些素質要求教師的觀念應是開放的,知識視野應是開闊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充分進行自我挖掘,在這樣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敏銳度和創新意識也會隨之發展。教學觀念的影響是廣泛的,不僅是對于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影響,更是在大范圍上影響一個專業、甚至一個學院整體的教學氛圍。大學之風在于學風,而學風的來源就是日常的教學和校園風氣,且這種風氣又受到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的影響。學生和教師是大學的主體,如果這兩者缺乏了客觀看待世界的眼光,缺乏了改善世界的勇氣,那么,再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也無法拯救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的“啞巴英語”學習。所以,在英語教學觀念上要與時俱進,使學習成為一種師生平等的生活習慣,人人都是理性思考的批判者。

2.轉變英語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課堂上教師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并熟記掌握,這也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模式。高校英語教學模式要打破“啞巴英語”和“考級英語”的束縛就要從教學模式著手,將批判性思維與英語教學模式整合起來,首要任務就是轉變課堂的氛圍,也就是轉變教師的權威性和學生的被動性?!坝H其師,信其道”,權威的樹立固然重要,但是這種權威是來自于行為道德規范、知識的儲備和情感的包容,是在情感特質范疇內的,而非課堂上的身份權威。民主課堂的打造不僅來自于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更是來自于課堂上對知識的自主挖掘和層次包容,讓學生勇于提問、善于提問,學生置身于一個追求知識的大環境,由此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是最有效的。學習是將理論知識付諸于行為和經驗的過程,是知識探索的過程,同時也要兼備行為與實踐。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注重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融入對知識的實踐,諸如在課堂中引入知識點的批判、觀點性的辯論。知識不僅是接收性的積累,還是在積累的同時形成自身體系的知識框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趣聞,對理論性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總結,最終轉換成自己的觀點和內在思維。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是學習者的主角世界,同時也是知識的自由天堂,只有學習者在自由和實踐的環境下主動學習,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將知識轉換成行為和實踐經驗。

3.改進英語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來都不是固定的,因材施教是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而因材施教的主要實現方式就是在于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教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只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完美結合,才能成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校英語教學在課堂上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自由發表意見,接受不同觀點和觀念的思維沖擊,這樣才有助于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的培養。諸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英語話劇或者作品的表演。這些英語話劇和作品的表演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英語語言國家的語言文化,更使其接受了有別于傳統漢語文化的另一種文化沖擊,這種沖擊經過師生間的探討可以轉化為學生自由構建的獨立的知識體系。改進英語教學的方法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可變性教學,在不同的學習情境和學生面前可呈現出不同的面目。

參考文獻:

[1]《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的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第7期,第73頁。

[2]李迎新、謝麗敏、袁園、高潔:《基于批判性思維層級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第151-156頁。

[3]蔡立穎:《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西安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隨著國家大力實施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重點已經由以往的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轉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眾所周知,在進行初中英語學習時,學生如果能夠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那么對英語學習就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英語學習中,則可以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雙減”政策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技能,從而使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關鍵詞: 雙減;思維導圖;初中英語;應用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教授初中英語的時候,就不能再僅限于將英語知識教授給學生,同時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相較于小學英語,初中英語難度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內容依舊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拓展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思維。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使學生帶著興趣更好地學習英語。

一、“雙減”政策的內涵

因為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越來越重,所以國家審時度勢,推出了“雙減”政策。何為“雙減”政策,它指的就是通過高質量的教學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和作業壓力,讓學生沒有負擔地快樂學習,從而推動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雙減”下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學生雖然在小學時已經學習過英語,但是因為學習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英語知識,進入初中以后,相當一部分學生面對大量的聽、說、讀、寫內容,就會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學習,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提升自己的英語記憶力、判斷力和想象力,從而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同時,運用思維導圖還可以將零散的知識有條理的總結歸納在一起,讓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學習框架,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有效地減輕學習的負擔。

(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

相較于小學,初中英語學習的內容多、課時緊、進度快,所以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因為內容多,教師就要趕進度,將所有知識都教授給學生,所以就很少開展過多的英語趣味活動,這也就造成英語的趣味性降低。學生沒有興趣學習,自然就無法提升學習效率,也就會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負擔。但是,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因為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會運用到一些繪畫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教師就可以將英語教學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使英語學習變得更有趣。在此基礎上,學生就會帶著興趣學習英語,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儲備得到了擴充,也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三、“雙減”下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具體途徑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掌握中的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一直是一個重點的內容,學生在面對大量需要背誦和記憶的詞匯時,就會感到非??鄲?,不愿意學習英語。但是,詞匯是英語的基礎,沒有堅實的基礎很難學好英語,就算偶爾取得好成績,也只是空中樓閣,不能持久。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通常出現的問題有混淆近義詞、不明白單詞用法、遺忘單詞形態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畫出詞匯的思維導圖,建立起完整的詞匯脈絡,這樣學生就能快速學會英語單詞。

比如,教師在教授《Do you like bananas?》這節課時,里面有很多關于食物的詞匯,如hamburger、milk、rice、banana等,而這些單詞又可分為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而如果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清楚的將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概念展示出來,然后再在下面放上幾個典型的案例,這樣學生就能學會這些單詞,知道哪些是可數名詞,哪些是不可數名詞,有效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分辨、更準確地記住。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在英語教學中,沒有固定的方法,只有合適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時,要針對教學情況,靈活轉變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中,閱讀一直是一個重要部分,學習難度也比較高。但是如果學好閱讀,就能夠使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一個大的臺階。通過傳統方法,教師很難向學生講清英語英語閱讀技巧,也無法運用題海戰術發散學生的英語思維。并且,在以往教學中,教師總是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造成課堂氛圍的沉悶、壓抑。惡性循環之下,學生就會厭倦英語學習。但是,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串聯文章的脈絡思路,將材料的細節清晰的展示在思維導圖上,通過整理和歸納,學生就能將瑣碎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快速讀懂文章內容,了解文章的要點和難點,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有效提升閱讀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寫作也是初中英語的重要做成部分,想要學好英語,寫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開展寫作學習時,往往會沒有思路,也沒有清晰的寫作結構,造成無從下筆的情況。由此可知,有一個清晰的寫作脈絡和寫作框架,對學生的寫作有巨大的幫助。而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英語寫作中,就可以使學生迅速畫出清晰的框架和脈絡,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要些什么,先寫哪,后寫哪,這樣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就能一步步地比較輕松地寫出精彩的作文,從而使他們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結語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英語知識框架,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英語。因此,教師就要采取多種策略,充分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高效地開展英語學習,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得到提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翻梅.初中英語教學思維導圖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2(02):135.

[2]盧珺.基于思維導圖的習作教學例談[J].七彩語文,2021(48):32-34.

思維能力下的自然科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頂崗實習是校企合作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重要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針對本系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建立了頂崗實習運行管理體系,包括學校管理、企業管理與學生自主管理等機制,指派專業教師跟隊進行實習指導;同時建立嚴格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以確保實習保質保量地進行。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真正能得到鍛煉,實踐能力得以加強。

[關鍵詞]頂崗實習 實習管理 管理模式 實踐與探索

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是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以往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如缺乏獨立的管理體系,管理制度不規范不合理,評價與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同時實習基地的建設相對滯后,與企業合作程度低等等問題。這導致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只注重實習單位的待遇,忽略實踐技能的鍛煉,經常由于種種原因中途放棄實習,更有一些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的學生出現只蓋章不實習的現象。為了確保實習實訓能夠達到預期的要求,我?;瘜W與生命科學系與廣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公司、柳州東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的合同,將這些企業作為頂崗實習的企業。聯合校企雙方的專業教師及技術人員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集中實習,統一管理,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系統規范的訓練。以下主要介紹我校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所采取的相關措施。

一、頂崗實習管理小組的建立

為了加強對頂崗實習的管理,校企雙方選派專業人員組成頂崗實習管理小組,包括負責頂崗實習的系部副主任、生物技術專業帶頭人及相關專業老師、企業生產部副部長以及負責學生培訓工作的企業技術骨干。頂崗實習管理小組的構建旨在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完成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管理小組負責整個頂崗實習的計劃制訂與組織實施,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細則,落實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內容與項目,構建學生督導檢查與日常管理機制以及實習考核評價體系,為頂崗實習保質保量地實施奠定基礎。

二、加強學生管理

第一,在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之前,召開全系范圍的實習動員大會,并與學生簽訂《學生頂崗實習承諾書》。通過簽訂承諾書,讓學生了解自己在頂崗實習時的責任與義務。

第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變”,要從學生向企業員工進行轉變。引導學生重視個人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與團隊精神。

第三,教導學生學會溝通交流。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機制不同于學校,而且企業社會員工的成分相對復雜,因此如何與企業的員工溝通交流,如何與領導溝通交流等都是學生應該學會的,這也為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第四,在實習過程中,有校企雙方老師的指導與管理,同時也進行學生自主管理。挑選工作表現優秀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學生作為組長,組長的職責是負責協調處理組員內部的問題,做好學生們的日常安全工作,匯報學生的工作出勤情況,做好同學之間的團結工作并及時向帶隊老師匯報同學的思想動態、日常工作情況。

三、加強企業管理

企業是學生頂崗實習大綱與計劃的制訂者,也是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實施者和執行者。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與場所,安排輪崗作業。在學生剛進入企業的時候,企業對學生宣講企業文化,讓學生對所處的企業產生一定的興趣,并能安心于企業工作。

企業指派技術過硬、具有豐富帶徒經驗的技術骨干作為學生頂崗實習的指導老師。企業技術人員的職責就是負責學生的崗位技能培訓工作,根據實習計劃,落實頂崗實習的任務,做好安全生產的教育工作,并重視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教育工作,指導學生強化實踐技能、職業素質的訓練與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參與學生實習鑒定工作,依托頂崗實習管理的平臺,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技能訓練狀況和思想表現。企業技術骨干還負責指導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填寫好《頂崗實習工作日志》以及《頂崗實習考核表》,使得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

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企業可以進行后備培養對象的考察,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待人接物等等各方面的才能,看看是否可以有可用之才。這樣也為企業進行了后備人員的培養。

四、加強頂崗實習帶隊教師隊伍的建設

頂崗實習學校帶隊教師首先必須是合格的專任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與較高的教學水平;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與操作規程,能夠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改進和技術開發;具備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與良好的溝通能力,負責實訓期間的學生管理與安全教育工作,同時做好學生、企業、學校三方面的溝通工作,擔當企業與學校的橋梁紐帶作用。帶隊老師與企業指導老師實行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分別負責對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教學安排,加強溝通,相互配合,按時完成實習任務。

學生帶隊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在崗考勤、業務考核,同時負責學生安全教育及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做好實習期間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關心學生的生活與身體健康,維護學生的利益,幫助學生解決所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指導學生撰寫專業實習報告,做好學生工作日志,頂崗實習鑒定等相關工作的檢查工作,確保整個頂崗實習能夠按期進行。

五、建立科學的實習考核評價方法

學生頂崗實習階段的考核指標由企業與學校共同根據頂崗實習的培養目標制訂,并實行定期考核??己藘热莅ㄉa操作技能、平時工作表現、安全生產紀律狀況、團隊精神以及出勤狀況等等??己擞善髽I技術人員與學校指導老師共同打分,且企業技術人員占60%的權重,學校帶隊教師占40%的權重。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分階段進行,每周實習進行一次小評,兩周實習進行評價總結,并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同學們在輪崗之后進行工作總結。同時還要結合學生頂崗實習的工作日志、工作周記、月記、實訓報告、自我鑒定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并按20%的比例評選實訓優秀學員。

在實習結束后,從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實習報告等三部分進行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為30%,40%,30%等。畢業設計考核可以根據頂崗過程中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一兩個問題評判學生將學術理論應用到工作實際中的操作能力,同時也評判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考查學生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組織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構成評委會。答辯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保質保量地進行,學校教務處成立督導組進行全程跟蹤與檢查,定期到企業檢查工學結合的執行情況,與企業領導、學生及指導老師溝通交流,交換意見,了解校企合作情況、技能培訓、實習實訓以及學生在企業生活學習的相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作階段性的總結與信息反饋。通過督導與檢查,完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科學的人才質量督導管理體制。

六、結論

(一)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綜合素質提高

通過企業實地的頂崗實習,學生對企業生產環境的真實了解,強化了學生職業道德和確立了職業素質教育的良好職業途徑,推進了高職教育的“職業化”進程。

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工作,從學生轉變為企業員工,通過生產實踐的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加強,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變得更為理性,做人做事的方式也有很多改進,提高了自己的社會生存適應能力。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了解企業生產、管理與經營的全過程,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的雙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強,綜合職業素質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通過規范系統的管理,將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大大提高,以往畢業設計所存在的抄襲、低劣的論文數量大大地減少。而且,通過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結合,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素質也得到顯著的提高。

(二)學生就業率增高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實踐,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接受企業提供的職業指導與培訓工作,了解到與自己今后就業相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理念,就業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自開展頂崗實習以來,有一部分學生被企業留下來繼續工作,且作為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培養,其他大部分學生也找到了很滿意的工作單位,而且均有良好的發展。

(三)校企雙方互利共贏的局面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頂崗實習平臺過程中,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實習設備以及實訓場所等供學生實習實訓。學校利用校內的教學與科研條件為企業進行新員工的崗前素質、崗位知識、崗位技能培訓以及老員工再培訓,系部的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科研工作,為企業提供科技研發、工藝改進、新品開發等方面的支持。學校帶隊的老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也參與了企業一線的生產,不斷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與研發能力,同時教師對崗位、企業及行業的需求了如指掌,對以后的頂崗實習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填補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師力量不足的狀況。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與實習企業均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企業可以優先爭取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優惠政策,通過政府渠道籌集資金,引進企業新建實訓廠房,節約經營成本,通過政府支持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實習場地與實習學生,企業可以提供設備、技術和人員,形成校企一體化合作模式,從而形成學校和企業在教學、培訓、生產實踐以及科技研發等多層面、全方位的緊密型合作局面,達到取長補短,互惠互利的目的,充分實現校企雙向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 參 考 文 獻 ]

[1] 朱于芝,張黎.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3(6):87-88.

[2] 姜云,邱立姝.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2013(4):138-140.

[3] 周登攀.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10):222-223.

[4] 凌成樹,李權.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管理制度與考評方法探索[J].電子世界,2013(3):147-148.

[5] 尚潤玲.頂崗實習管理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2013(4):92-93.

[6] 潘雅輝,何光明.淺談TQM理論在高職酒店專業實習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市場,2013(4):76-78.

[7] 田珍,黃春燕.基于TQM理論的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控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128-130

[8] 黃友泉,謝美華.全面質量管理: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管理的新視角[J].職教論壇,2013(15):80-83.

[責任編輯:鐘 嵐]

上一篇:老年病人醫院感染護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技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