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

2023-09-19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英國威爾斯大學肯·畢提教授說:“綠色營銷是一種能辨識預期及符合消費的社會需求并且可帶來利潤及永續經營的管理過程。”簡單來說, 綠色營銷還是以市場營銷為基礎的, 綠色營銷在用一種綠色的生態環保理念進行營銷活動, 企業要在產品、價格、促銷、渠道上體現綠色環保, 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代表著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等, 綠色的產品, 綠色的材料, 綠色的消費理念, 綠色的產品生產等, 讓綠色不僅成為一種理念還是真實存在的一種商品。

綠色營銷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新時代的發展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將從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這五個方面出發,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通過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 也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加關注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僅中國如此, 全世界都在為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

近些年來, 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 全球氣候變暖, 土地荒漠化, 大氣污染, 白色垃圾, 工業廢水廢氣等問題的出現, 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有生命的, 需要人類的關心和保護, 想要地球的永續發展, 不是某一個的努力, 而是大家團結一致保護環境, 不僅要滿足當代發展, 還要為后代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習近平總書記說:“既要金山銀山, 又要綠水青山。”我們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建設綠色家園。

二、實施綠色營銷的意義

(一) 有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

綠色營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有相似點, 綠色營銷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結合, 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在經濟, 社會, 資源, 環境保護這幾個方面的協調發展,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了解決環境破壞, 資源亂用等問題。目前, 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發展, 都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 而綠色營銷將企業, 顧客和環境保護相掛鉤, 通過節約利用資源, 生產綠色健康產品, 同時消費者可獲得綠色產品, 提高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和綠色消費意識, 比如, 生產一臺節能冰箱, 在生產時使用材料是安全無污染的, 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低碳節能的, 消費者購買這樣一臺冰箱, 每年可以節省電費, 不僅可以使用安全綠色產品還可節約用電節省開支, 促進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 有利于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 有利于打造企業的綠色文化

綠色營銷是需要企業去實現的, 正因為企業實行綠色營銷, 所以企業在進行產品的制造, 價格的制定, 渠道的選擇等方面上, 企業要以綠色文化理念為出發點。企業追求綠色文化是在原有文化上的升華, 也是適應現代化的發展。企業的綠色文化是以環境保護為主題, 講究產品的健康安全, 同時可以節約能耗, 在企業內部可以為員工營造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 也促進他們對綠色文化的認識, 在消費者心目中提高了對企業認識, 同時有利于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

(三) 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培育綠色消費觀念

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 通過分析購買體驗, 產品的質量, 價格, 產品的使用以及使用綠色產品給自己帶來的超額價值等方面, 讓消費者對綠色產品有所認識。企業實施綠色營銷, 隨之而來的就會有綠色產品, 之所以在產品的基礎上加上綠色這兩個字, 是因為它比原先的產品更節能更環保更健康, 比如在電器行業要做的是節能低碳, 食品上無農藥化肥, 塑料制品可降解無毒害等, 綠色產品可以讓消費者體會到超額價值, 提高對綠色產品的認知, 不僅可以形成綠色消費觀念, 還可以提高消費者的生活水平。

三、實施綠色營銷的建議

(一) 政府應鼓勵綠色營銷的發展

政府應給予實施綠色營銷的企業以資金支持, 使企業可以順利地開展綠色營銷, 也有利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還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 應給予法律上的警告, 為綠色營銷的發展開辟道路, 同時政府應在省市縣進行宣傳教育, 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讓大家認可綠色產品, 提高綠色產品銷量, 使綠色營銷這種方式成為一種潮流, 讓更多的企業使用這種方式來發展經濟。

(二) 樹立綠色的企業文化

首先讓企業員工認識到綠色營銷的重要性, 給員工開設相關的課程, 比如關于綠色發展的知識問答, 充分拉動員工的積極性, 通過每一位員工建言獻策, 讓綠色文化深入到企業管理內部, 從根本上實現企業的綠色發展, 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活動, 營造一種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產品宣傳上突出綠色主題。

(三) 實施綠色4P計劃

企業要組建精良的產品制造團隊, 全力研制綠色產品, 無論是從產品的選材上還是產品制作過程都要要做到節約能耗, 產品本身的健康安全環保是商家首先要做到的, 產品包裝上使用可重復利用可降解的材料, 綠色產品生產是第一步, 然后產品價格要合理, 符合綠色產品本身的價值的同時應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綠色產品渠道的選擇上要選用無污染的方式, 綠色產品的促銷方式要在廣告, 人員推廣等方面體現綠色環保理念。

綠色營銷的發展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它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我們要促進綠色營銷的發展, 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再升級, 在使用地球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地球的保護, 不僅有利于提高當前的生活質量, 還可以滿足后代發展的需要。

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 致力于追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把綠色營銷作為市場營銷的發展, 符合現代的發展要求。本文首先從綠色營銷的概念出發, 了解綠色營銷的發展階段以及其發展現狀, 來分析實施綠色營銷的意義, 并提出實現綠色營銷的方法和建議, 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營造出良好的市場環境, 讓綠色營銷觀念深入人心。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專業解釋低能耗:是指不用或盡量少用一次能源,而是用可再生能源對建筑物進行采暖和制冷。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的理念應主要體現在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最少的消耗自然資源及最少的影響外界環境三個方面,因此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必須同時協調好這三個系統的關系。

1 武漢地區三個系統發展現狀調查

1.1 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品質與性能的保障

建筑是用來為人類生活、工作提供服務的,現代建筑在滿足人們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更加追求建筑的舒適健康性。對建筑人性化的思考及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的追求是未來建筑發展的必然之路,更是精益建造、和諧建造的長遠之計。

此系統主要是對武漢市目前已建建筑的舒適健康性進行調查分析,確定武漢市建筑發展對生活、辦公質量的貢獻度。

開展方式:建立以人、環境和建筑為核心的健康生態建筑評估方案,主要對居住建筑(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按照各自總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與大眾評價結合、相關專業機構評價與隨機問卷抽樣調查結合的方式,采用專家打分法進行評定。

量化指標:人居環境的自然親和性(景觀文化、綠地)、健康性(空氣質量、水質、陽光充足、噪音)、舒適性(溫度、濕度、最低面積控制指標、美觀)、安全私密性、使用便利性及耐久性六大指標。

判別因素舉例:①不使用有毒的建筑裝飾材料裝修房屋,如含高揮發性有機物、甲醛、放射性的材料;②室內C02濃度低于1000PPM,粉塵濃度低于0.15mg/m3;⑧室內氣溫保持在17℃~27℃,濕度全年保持在40%~70%;④噪音級小于50dB;⑤一天的日照要確保在3小時以上;⑥有足夠高度的照明設備,有良好的換氣設備;⑦有足夠的人均建筑面積并確保私密性;⑧有足夠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⑨住宅要便于護理老人和殘疾人。

成果預期:形成低能耗健康生態建筑評價技術文件與管理文件,通過相關專家的評價分析對武漢市各類建筑的健康舒適性進行分等級鑒別,為后期評價管理技術與對策建議打好基礎。

1.2 最少的消耗自然資源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滿足舒適健康的前提下首先應追求自然資源的最低消耗。最低消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取之有道”、“用之有節”、“棄之有利”。 1.2.1 “取之有道”——建筑建設時對自然資源的攝取渠道與量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此階段主要體現在:節材、節水、節電、低污染、低排放。

量化要點:對建筑建設使用中的主要材料如木材、鋼筋、混凝土、水、電、石材、保溫材料、隔熱材料、高強度材料、磚瓦、玻璃、工程塑料、油漆、各色瓷磚、防具材料等材料的獲取渠道和用量比例、一次性能源的使用比例進行抽樣調查估算,并對其相關管理技術及操作進行問題排查。

開展方式:主要對居住建筑(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按照各自總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機構、相關科研機構與重點個案結合,一手數據與二手數據結合,實際值與理論值結合的方式。

成果預期:對各類建筑在建設中對自然資源的攝取量及用能結構有直觀的認識,對此方面目前的管理技術及操作的問題進行排查,為評價管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1.2.2 “用之有節”——建筑運營中對自然資源的節約利用程度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此階段主要體現在:對自然資源的攝取排放渠道及量,在使用上的節約主要依托三個子系統——智能維護結構子系統、室內環境控制子系統及能源設備子系統。 ? 智能維護結構子系統

量化要點:對武漢市不同類別建筑的維護結構的主要部品部件如玻璃幕墻、墻體門窗、屋面樓面板的用材種類、功能(保溫、隔聲、通風、采光、視野、遮陽)水平、能耗水平、經濟水平、適用條件進行比較評價,相關支持政策法規及管理技術操作等進行考察分析。

開展方式:主要對居住建筑(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按照各自總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工作主要包括對各類結構選材的種類、使用功能水平、理論耗冷耗熱量、價格水平、經濟性等,采取相關部門機構實際數據記錄與科研院校研究成果相結合,市場詢價與理論模擬相結合的方式。

成果預期:對各類智能維護結構的市場用材種類及強度、能耗水平、經濟水平、節能貢獻度等有清楚的量化認識,對各種節能措施的適用條件有清楚認識,防止“堆砌”現象的發生,為后期制定相關評價管理技術打好基礎,指導節能建筑市場的正確發展方向。 ? 室內環境控制子系統

量化要點:對武漢市不同類別建筑的室內環境控制內容進行量化評價,主要包括自然采光(采光井、折光板)、自然采風(通風井、通風煙囪)、濕度調節等情況、相關管理技術操作進行調查。

開展方式:主要分類別、按比例對各種建筑的室內環境控制內容進行調查,采取相關機構調研及個案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其利用比例及效果進行調查。

成果預期:室內環境控制子系統的利用程度反映了對非稀缺性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從反面反映了建筑使用中對稀缺能源的節約程度。 ? 能源設備子系統 量化要點:考察目前武漢市不同類別建筑對不同節能設備(空調、照明、電梯、供熱、熱水、通風等設備)在使用類別、使用比例、使用效益上的平均水平,并對其相關管理技術操作進行調查。

開展方式:主要分類別、按比例對各種建筑的能源設備進行調查,采取相關機構調研及個案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其利用比例及效果進行調查。

成果預期:能源設備子系統的使用類別與使用效益反映了對稀缺性自然資源的利用量與利用效率,反映了稀缺性能源的節約利用程度。 ? 建筑整體節能水平

量化要點:不同類型建筑的年耗電、耗水、耗氣水平,不同季節、最冷最熱時期的溫度濕度情況及耗電、耗水、耗氣水平。

開展方式:主要分類別、按比例對各種建筑的進行調查,采取相關機構調研及個案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其相關數據進行調查。

成果預期:從整體上認識武漢市不同建筑的節能水平。 1.2.3 “棄之有利”——建筑拆除后相關材料設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此階段主要體現在:建筑報廢拆除后對建筑產品相關材料、建筑模塊、設備的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程度及對環境污染程度。

量化要點:對建筑報廢拆除后的主要材料的回收利用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并對其相關管理技術及操作進行問題排查。

開展方式:主要對居住建筑(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按照各自總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跟蹤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機構、相關科研機構與重點個案結合,一手數據與二手數據結合,實際值與理論值結合的方式。

成果預期:對各類建筑在報廢拆除中對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程度有直觀的認識,對此方面目前的管理技術及操作的問題進行排查,為評價管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1.3 最少的影響外界環境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考慮能源節約利用的情況下還要關注其對外界環境的影響程度。建筑對外界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對自然環境中污染物的排放、對周邊自然環境整體特性的破壞、對周邊環境可持續改造的限制等。 1.3.1 對自然環境中污染物的排放

量化要點:(1)不同類型建筑在其建設中排放的污染物(廢氣、廢水、廢渣)量化分析,并對其一般處理途徑及管理技術操作進行問題排查;(2)對其使用中排放的污染物(廢氣、廢水、廢渣)進行量化分析,并對其一般處理途徑及管理技術操作進行問題排查;(3)對其拆除中排放的污染物(廢氣、廢水、廢渣)進行量化分析,并對其一般處理途徑及管理技術操作進行問題排查。

開展方式:主要對居住建筑(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和公共建筑(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按照各自總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機構、相關科研機構與重點個案結合,一手數據與二手數據結合,實際值與理論值結合的方式。

成果預期:對各類建筑在不同階段的污染物的排放情況進行量化認識,對相關的管理技術及操作的問題進行排查,為評價管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1.3.2 對周邊自然環境整體特性的破壞

量化要點:根據建筑對周邊自然環境整體特性的破壞程度依次設定四個等級,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設為非常嚴重、嚴重、一般、微弱,并對每個等級進行界定。對抽樣的不同類別建筑進行影響等級鑒定。

開展方式:按照不同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機構、相關科研機構與重點個案結合,鑒定評價采用專家打分法。

成果預期:判別建筑與周邊環境的相融合度,對各類建筑對環境整體特性由感性認識邁入理性認識,對未來建筑的全面考核打下基礎。 1.3.3 對周邊環境可持續改造的限制

量化要點:根據建筑的建設屬性鑒別已建建筑自身的可持續改造能力及對周邊環境的可持續改造限制度,按限制程度依次設定四個等級,為非常嚴重、嚴重、一般、微弱,并對每個等級進行界定。對抽樣的不同類別建筑進行影響等級鑒定。

開展方式:按照不同建筑面積比例分類別抽樣調查,調查方式采取政府機構、相關科研機構與重點個案結合,鑒定評價采用專家打分法。 成果預期:判別建筑方案對自身及周邊環境的可持續改造影響程度,由感性認識邁入理性認識,對未來建筑的全面考核打下基礎。

2 武漢地區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發展評價管理技術

此評價管理技術主要針對以上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在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最少的消耗自然資源及最少的影響外界環境三個方面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而提出的集成系統平臺。此系統主要包括低能耗綠色生態項目流程管理子系統、實際節能效果的評價考核導入子系統、能耗性能標識及政府獎勵子系統、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示范項目申請及考核子系統、低能耗健康生態建筑評估技術體系子系統 五大子系統。各個系統主要以相應的制度體系、規范標準等作為支撐性文件。

2.1 低能耗綠色生態項目流程管理子系統

制定相關管理機制及辦法,將建筑節能納入建設項目管理流程,形成從項目報建、設計招標、初步設計審核、施工圖設計審核、建筑節能告知性備案、施工過程監管,直到竣工驗收備案的全過程監管模式;各管理部門嚴格把關,凡未按要求實施的,一律不得進入下一環節。

2.2 實際節能效果的評價考核導入子系統

建立機制及系統便于對建筑運行使用階段的實際節能效果進行跟蹤考核,注重實際效果調查數據的搜集,讓節能效果標識依據實際效果而非理論效果。

2.3 能耗性能標識及政府獎勵子系統的導入

該系統主要分能耗檢測、能耗評定及能耗標識三個部分,其中能耗標準的評定最關鍵,建議以實際效果作為評價基礎依據,設定超能耗建筑、中能耗建筑、低能耗建筑及微(零)能耗建筑四個等級(可以以節能的百分比或單方每年能耗總量劃定),達到低能耗水平的政府給予相應獎勵,再設定低能耗銅獎、低能耗銀獎、低能耗金獎。

2.4 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示范項目申請及考核子系統導入

主要是關于示范項目的申請程序、要求及考核要點、體制的系統設置。

2.5 低能耗健康生態建筑評估技術體系子系統導入 主要由技術文件與管理文件組成。技術文件包括健康住宅建設要點(指導性、規范懷、標準性文本)、健康住宅評估因素及評價指標體系、健康住宅評估方法標準、健康住宅監測設備標準及現場測量方法標準;管理文件包括健康住宅實施管理辦法,健康住宅專家委員會組織,健康住宅承諾書和保證書。

3 武漢地區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發展制度與政策建議

制度與政策建議主要在以上兩大章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主要從加強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完善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強化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政府監管體系建設、加快低能耗綠色生態建筑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四個層面展開。

其亮點將體現在:政策制定方向指引、用能結構的調整(可再生能源)計劃、重點示范項目開展(以示范為切入點,以點帶面)計劃、標準規范更新速度、 政府優惠政策激勵、市場化推廣運作等。

典范:德國低能耗建筑開發整套系統

鋒尚國際公寓:我國首例大面積應用高舒適度低能耗健康建筑技術設計與施工的高檔公寓建筑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當人們熱衷于城市建設而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發現, 真正體現本質需要的不只是建筑面積和使用功能, 更重要的還在于建筑與城市的環境功能, 這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的物化反映。建設一個環境整潔優美, 有一定格調的環境藝術特色和文化品味的現代化城市的目標已提了出來。城市園林綠化、城市廣場環境、城市風貌特色有機結合, 成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建設的典范。不少城市, 不少居住小區都開始把目光投向建筑與城市環境建設上來, “打環境牌”成了不少房地產開發商的熱門話題。在城市美化形象工程的認識上也不斷提高。城市環境美化有四個發展階段。

綠化階段:即達到一定水平的綠化率, 規劃上該綠化的地方都栽上樹, 種上草, 環境綠化有了基礎。

彩化階段:即光有綠色還不夠, 還必須使大地添彩, 鋪滿錦繡。在綠化園林中培植各種花木, 五彩繽紛, 四季有花。這在園林綠化的經營管理和城市文明建設方面將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藝術化階段:即城市的格調、特色有一定的藝術質量。一條街、一個片區, 要用城市設計的綜合觀點, 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喬、灌、花、草和城市雕塑、小品等環境要協調有致, 相得益彰, 步移景異, 無不成畫。

生態化階段:即人與自然統一、協調, 不僅是植物花草而且與山水環境, 與各類動物生靈相處和諧, 生態良好??傊? 這種生態美好的城市環境的追求正在成為新世紀城市建設的目標。這樣的目標, 這樣的城市環境必須是以先進發達, 高水平、高質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的。

2 建筑發展與綠色景觀相和諧

建筑作為穩定的不可移動的具體形象總是要借助于周圍環境恰當而和諧的布局才能獲得完美的造型表現??梢哉f建筑是環境的一部分。建筑美從整體上說是服從于周圍環境的, 建筑物總是和周圍環境一起成為人們的認知對象, 兩者的和諧統一可以形成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境界, 空間環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與其他藝術類的重要特征。

2.1 建筑與景觀環境相互和諧統一

綠化植物的季節性變化和易修剪的特點使其在營造建筑外部環境中成為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結合, 不僅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而且造成豐富多彩的地域景觀。不同的室外綠化環境往往帶給建筑迥異的視覺效果, 使建筑室外環境和建筑形象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建筑的外部環境不僅同建筑形象有關, 而且同建筑室外綠化景觀密切相關。一旦離開了特定的環境, 建筑往往也就失去了相應的審美價值。

2.2 綠化植物在建筑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作用

綠色植物千變萬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間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 夏季蓬勃的盛綠, 秋季燦爛的金紅, 冬季寂靜的冷綠使建筑造型和空間環境在一年四季擁有時刻變換的生動表情, 帶給人們時刻新鮮的心理和視覺感受。植物憑借其絢麗斑斕的季節性變化給建筑室外空間帶來層出不窮的變化和驚喜。

現代城市中到處充斥著體型龐大, 色彩和質感單一的建筑, 綠色景觀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層次感和色彩感, 對于雜亂的臨街建筑, 綠色景觀起到一定的遮掩作用, 對于煩躁的都市生活, 植物的綠色還能舒緩人們的心情, 使人在舒適安逸的同時, 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3 建筑與景觀環境的互動

在人們逐漸有意識的改變環境的過程中, 人與環境的關系從同一性關系逐漸發展為對象性關系。馬克思認為意識起初只是對周圍可感知的環境的一種意識, 是對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個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狹隘聯系的一種意識。當然同時它也是對自然界的一種意識, 但這種初級的人與自然界的意識中, 人們同自然的關系僅僅是一種純粹的動物式的服從意識, 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則表現在人與自然界的狹隘關系和人之間的狹隘關系的相互制約, 以及對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這一現象的意識, 而建筑環境設計思想作為一種意識也必然遵循主觀意識發展的規律, 經理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

4 綠色生態景觀發展

人類與生俱來的對自然與綠色植物的強烈認同感與親近感及其帶給人類的安定感, 使得綠色植物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營造活動中始終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尤其是生態環境備受關注的今天, 綠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種技術手段融入建筑設計和建筑環境, 扮演著生態要素的重要角色。

景觀的生態性并不是新鮮的概念, 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建造, 景觀都與自然發生密切的聯系, 這就必然涉及到景觀與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只是因為今天的環境更為突出, 更受關注, 所以生態似乎成為最時髦的話題之一。

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促使人們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生態景觀。尊重自然發展過程, 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 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 有時甚至超越了后兩者, 占據了首要位置。

生態學思想的引入, 使景觀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發生了更大的轉變, 也大大影響甚至改變了景觀的形象。景觀設計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 它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環境設計領域。對場地生態發展過程的尊重, 對物質能源的循環利用, 對場地自我維持和可持續處理技術的倡導, 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論。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 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 但具體到每個設計, 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 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與這些原則, 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

5 景觀設計在建筑中的地位

景觀設計涉及科學、藝術、社會及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他們相互間密不可分, 相輔相成, 功能合理滿足了不同人群廣泛的使用需要。如今在住宅建筑中, 景觀越來越成為房地產銷售中的亮點, 成為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要素。通過對道路、植物、水及構筑物的組織, 給居住者提供了舒適的室外環境?,F如今人們對建筑物要求不單一的追求功能, 而對景觀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 兩者相輔相承??偟膩碚f, 一個成功的景觀塑造, 需要各種因素的相互配合, 只有在細節上都認真考慮, 仔細推敲, 才能夠有效地引導人流, 使人們行走于其中而不覺突兀, 既能夠滿足人們的心理要求, 給人們提供愉悅感, 又能夠給人們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護, 成為城市景觀的有效延伸, 為人們構筑舒適而愉悅的生活環境。

摘要:由于城市的盲目擴展、房地產過熱, 城市用地十分緊張, 超強度開發、建筑密度過大, 舊城核心人口密度不降反升, 加上城市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 尤其大城市居住生態環境質量下降, 故城市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關鍵詞:建筑發展,綠色景觀,城市生態環境,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 建筑設計資料集 (第二版) 第一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 建筑學報.2008~2009.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以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為特點,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與社會問題?!熬G色經濟” 是一種不損害環境、不過度消耗資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實現發展與生態雙豐收的經濟,給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希望。發展“綠色經濟”需要理解“綠色經濟”的內涵,明白“綠色經濟”的意義,最終尋求“綠色經濟”發展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綠色經濟;綠色GDP;生態文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173

經濟學家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皮書》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綠色經濟”。他倡導的綠色經濟是一種不損害環境、不過度消耗資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實現發展與生態雙豐收的經濟。在我國綠色經濟是指既產生經濟效益又產生環境效益的經濟活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經濟要環保,在我國體現為對原有生產活動的生態改造;其次,在環保的基礎上獲得經濟利益,在我國體現為發展新產業。

1 “綠色經濟”的意義

1.1 有助于調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為代價,帶來了一系列危機:野生動物瀕臨滅種、水污染、土壤沙漠化、“霧霾”。這些危機曾經一度使人類感到迷茫與無措,似乎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的保護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產生生態危機的原因不斷暴露,人們漸漸認為經濟與生態是可以和諧共生的,其平衡的出路是“綠色經濟”。

首先,“綠色經濟”為解決生態危機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視野。綠色經濟的提出,使人們將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保護聯系在一起,將它們視為具有共同利益的團體。

其次,“綠色經濟”促進技術的改進與創新,為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帶來了福利。綠色經濟要求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改造,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企業的綠色化將無法實現。將環保行動轉化為可以盈利的經濟行為也需要技術的創新,如開發低碳產品,就需要有相關的低碳技術才能使生產付諸實現。

綠色經濟正是在提供新視野與提供新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最終促進兩者的實現,使人類的發展更加持久。

1.2 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

生態文明是繼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文明形態,在經濟發展方面主張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生態文明建設是指用生態文明理念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盵ZW(]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W)]

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需要融入經濟建設中,還要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熬G色經濟”以“弱人類中心主義”為哲學基礎,主張實現人類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雙贏的局面,這種經濟形態的理念與生態文明的理念是吻合的,在發展這種經濟的同時也是在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

首先,“綠色經濟”對經濟發展的追求夯實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次社會改革,它將改革人們的觀念、現有的社會制度,改革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綠色經濟”為改革提供物質支持,使改革順利實行,從而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

其次,“綠色經濟”為“綠色政治”、“綠色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熬G色經濟”在協調發展與環保方面的經驗可以用在解決傳統文化與生態文化的矛盾方面;“綠色經濟”將生態理念植入企業中的經驗可以用在如何將生態理念注入政治制度中?!熬G色經濟”就是這樣在其自身的發展與完善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 “綠色經濟”的實現路徑

2.1 樹立生態觀念

推進“綠色經濟”,生態觀念的樹立是第一步,因為綠色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只有當人有生態意識和生態動力時,才能實現綠色經濟的高度發展。生態觀念是一種重視生態系統完整、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的一種文化,生態觀念體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生產領域、消費領域,并對各個領域有深遠的影響,如何樹立生態觀念,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前提與重要課題。

首先,加強宣傳力度,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手段進行宣傳,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通過視頻、動漫等新的傳播形式傳播生態理念。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傳播媒介的作用,如貼標語、組織生態活動等。

其次,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將生態理念融入到每一種形式的教育中,如中小學生的課堂、大學生課堂、黨員干部的培訓課堂、各種公司的培訓課堂。

最后,通過名人效應注入生態理念,時尚是一種潮流,是人們對美的一種追求,如果將生態元素與時尚相結合,會使生態元素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生態理念也隨之深入人心。只有當人們有了生態的觀念,生產、消費才會綠化,“綠色經濟”的發展才有思想基礎。

2.2 創新“綠色”技術

“綠色經濟”是一種將傳統經濟綠化或是將保護環境活動利益化的一種經濟行為,無論是綠化傳統經濟還是從環?;顒又蝎@得利益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都是需要產業技術的升級與創新。而我們說的技術是指“綠色技術”,是為了使產業綠化的技術,如污水處理技術,不是指生產新型產品但有高排放、高污染的技術,如何實現綠色技術的升級與創新,是“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課題。

首先,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我國如今的教育體制無法適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所以需要改革教育體制。其次,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最后,國家要給予資金上的支持與幫助。

在新時期,科學技術無論對經濟的發展還是環境的保護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能拿下這個制高點,我國的“綠色經濟”將會取得長足的發展,并最終取代傳統的經濟實現經濟的成功轉型。

2.3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綠色經濟”的發展對于傳統經濟來說是一次大規模的改革,生產理念、生產技術、消費理念、消費行為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使改革更加的合法、規范。

首先,我們要明白法律法規的完善是一個過程,“綠色經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沒有前人的經驗,在發展的過程中遭遇的問題也是無法事前預想的,我們在法律的制定上不能急于求成。

其次,我們在法律法規的制定上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實施能力,法律法規的制定要能解決現實問題,否則法律就只是一張紙。我們在實施法律時要注重靈活性,法律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綠色經濟”長足發展,如果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不能夠靈活地掌控,很容易管得過死,使經濟缺乏活力。

最后,要注重吸取國外的經驗,并靈活的運用國外經驗,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自己國家的國情。

參考文獻:

[1]劉學謙.可持續性發展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周陽品.綠色GDP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實踐[J].環境科學導刊,2009(13).

[3]王金南.中國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與展望[J].環境保護,2009(53).

[4]趙斌.關于綠色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2006(44).

[5]李寧寧.中國綠色經濟的制度困境與制度創新[J].改革創新,2011(1).

[6]周珂,徐嶺.我國綠色經濟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契約[J].人民論壇,2011(8).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貴陽市委、市政府日前在京聯合舉行“西部地區發展瓶頸問題破解研討會”。來自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等專家與貴陽市有關領導及國企代表進行對話交流,商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破解發展瓶頸。

專家認為,貴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西南交通樞紐,要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為抓手,以生態文明引領綠色經濟。貴陽作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為城市發展開辟綠色產業空間,促進了城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共同繁榮。

綠色營銷與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先進國家綠色生態農業的成功案例,探索了適合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及技術,以借鑒與吸取國外綠色生態農業經驗及先進技術為目標,介紹了日本綠色生態農業技——EM技術,做小型試驗,驗證了綠色生態農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可能性。

關鍵詞: 綠色生物農業 農業可持續發展 EM技術

一、我國農業當前面臨的幾個問題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飲食的需求及意識日益提高,食品安全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我國農業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提高產量,大量采用化學肥料及農藥,雖然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解決了我國的溫飽問題,但是極大地影響了農副產品的安全保障,近年來,接二連三地引發農副產品的污染事件,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化學農業的未來發展。

我國歷來是農業資源緊缺的國家之一,人口較多,因此人均農業資源的百分比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2005年的統計調查顯示,耕地面積18.31億畝,人均達不到世界人均40%的水平。因此,有效利用農業資源是我國農業面臨的重要課題。隨著化肥及農藥的使用面積日益擴大,嚴重污染了我國的耕地,嚴重破壞了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給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很大阻礙。與此同時,很多研究者把目光轉向先進國家的農業發展經歷及研究,仔細地分析了國外的農業發展及研究情況。

二、國內外綠色生態農業發展

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英、美的一些學者先后針對西方的常規農業的弊端提出有機農業的理念與實施方案,到40年代,有機農業在瑞士、英國及日本等國家得到發展,60年代很多歐洲農場開始有機耕作。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綠色生態農業,各國設立了自己的認證機構,為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環境,給他們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指向了新途徑。日本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出現綠色生態農業的概念,提倡環保型農業,促進農副產品的質量的提升。日本對于綠色生態農業的支持力度很大,在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研發等方面投入十分顯著。本文所介紹的EM技術(有用微生物群)是1982年日本琉球大學教授,農業博士比嘉照夫先生發明的一種生物工程技術。當時能夠實現無農藥,無化肥的生態農業是日本很多研究者們的研究目標。比嘉照夫教授找到了利用微生物作用能夠實現生態農業的途徑。筆者2007年至2008年,在指導教授的推薦之下,有幸參與了在日本東京的一個用EM技術凈化日本川河水的活動,體驗了EM技術的使用整體過程。EM技術只是日本的綠色生態農業技術之一,除此之外,很多研究機構及大學研發了很多技術及綠色生態農業體系及模式等。在世界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的研發領域,日本的成績十分突出。

我國的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中國生態學家馬世駿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提出了“中國生態農業”概念。如今,我國生態農業的研究及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模型等試驗很多。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結構的復雜等原因生態農業的規模仍較小,技術等方面沒有成熟。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研究日益提倡,綠色生態農業體系及模式的研究得到很大支持。政府頒布《中國21世紀議程》,提倡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黨的十八大及全國兩會的影響之下,很多地方政府提出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措施,實施大力推進綠色生態農業行動。很多高?;蜓芯繖C構開始了綠色生態農業的研究,為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了新途徑。

三、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對先行研究及相關資料分析,從先進國家的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可以借鑒及吸取之處。第一,綠色生態農業是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新型農業模式,提倡綠色生態農業是為了保護農業資源及自然生態環境。傳統農業是資源消耗性農業,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的傳統農業,在農業經營的同時破壞生態環境,耕地沙漠化的現象較常見,化肥農藥的作用下耕地鹽堿化,等等,都是給農業資源帶來很大污染及損害,給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阻礙。對于農業資源緊缺的我國來說,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對農業資源的可持續有效利用及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綠色生態農業是農產品安全保障的新型農業模式。綠色生態農業生產的農副產品通過綠色有機認證機構的認證后進入市場,因此,殘留農藥及各種污染等可能性大大降低,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很大保障。綠色農副產品的不斷普及,對于普通的農副產品的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

第三,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型農業模式。隨著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很多農副產品走向品牌化道路,通過認證機構的認證,走向市場為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走向世界市場是農業經濟發展新的趨勢。因此,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是發展農業經濟的新農業模式,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有深遠意義。

四、從化學農業到生物農業的挑戰

生物農業是最近出現的概念,是指自然生物作用下保持農業的生產及促進牲畜的健康成長的農業體系。EM技術是多種微生物結合而產生的有益微生物群,是1982年日本農業博士比嘉照夫教授研究發明的綠色生物農業技術,使種植業能夠遠離化學肥料及農藥而發明的技術。這次我們的“循環型綠色蔬菜試驗項目”采用EM技術體現了蔬菜的無農藥、無化肥的理念,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回復等方面做了驗證。根據當地氣候及自然條件結合,搭了一座蔬菜大棚,以噴灌及管灌等兩種方式進行灌溉,發酵有益菌原液一周,然后灌溉到蔬菜大棚里,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及發病等狀況,跟普通的沒有采用有益菌的蔬菜比較。驗證了有益菌的實際效果,同時對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了視察,最終對蔬菜的口感及品質等做了比較。

試驗的初步結果可以總結以下幾點:第一,對土壤的肥沃度變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有益菌的發酵作用下,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樣化帶來很大促進作用,導致土壤中的有機質元素形成被植物易吸收形態,對于蔬菜的生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噴灌作用下,有益菌噴到蔬菜的葉面部分,抑制有害菌的生成,抗病方面提高蔬菜免疫力,不易發生病害。第二,無化肥、無農藥的情況下生產蔬菜,提供了綠色健康的前提,在蔬菜的口感及品質上達到了綠色標準,不會產生污染,包括環境污染和農副產品的污染。

以上兩點的實現,為我們提供了微生物對于種植業的有效作用,同時,初步驗證了EM技術適合通遼地區的土壤,是對于種植蔬菜上有很好作用的有力依據。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進行土壤肥沃度變化數據和蔬菜產量變化數據等方面試驗,更進一步驗證了EM技術綠色生態農業上的效應??傊?,農業的未來發展的方向中,怎樣彌補化學農業的不足之處,怎樣有效發展生物農業是農業領域值得研究及探索的未來課題。

參考文獻:

[1]新能源與低碳行動課題組,主編.低碳經濟與農業發展思考[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1.

[2]比嘉照夫.地球を救う大変革.株式會社サンマーク出版,2008.08.

[3]周小平.中國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模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7.

[4]樊網.中國未完の経済改革.関志雄訳巖波書店,2004.4.

上一篇:生活化教學小學語文論文范文下一篇:計算機技術發展啟示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