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

2023-09-19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1篇

2011年第11期 ——生態建設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等問題的日益凸顯,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尋找可持續發展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大戰略選擇。近年來,我縣緊盯世界新能源發展前沿,加快核電、風電、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規范小水電開發,四大能源板塊格局初步形成,為建設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促進縣域經濟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構建核電經濟板塊,力促“核電效應”不斷延伸

湖北是華中地區能源消費大省,也是能源資源匱乏大省,能源自給率僅為25%左右。地處通山的湖北咸寧大畈核電站建成后,年發電量是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的三分之一,將有效緩解省內電力供求矛盾,優化電源結構和電網結構,為我省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截至目前,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累計完成投資20億元。“大畈核電”已成為我縣對外開放的一塊金字招牌,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拉動著相關產業向通山聚集。大畈核電建設期間,每年可為當地直接增加5000萬元左右的建安稅;建成后,年發電量約380億千瓦時,售電收入近200億元,可實現稅收30-40億元。特別是隨著“內陸首核”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給通山和咸寧帶來了無限商機。在大畈核電項目的帶動下,與之相配套的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始謀劃,今年5月,國家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專家組到我縣實地查勘,初擬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120萬千瓦,靜態投資37.5億元,目前正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以核電配套產業為重點的環保低碳經濟產業園已完成8.6平方公里規劃,投入資金近億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與未來核電旅游相配套的農業觀光帶、科普基地項目已納入我縣“十二五”規劃,核電項目帶來的綜合效應日益顯現,產業鏈不斷延伸,板塊規模逐步形成。

二、構建風電經濟板塊,力促風力發電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

我國的風力發電場多建在新疆、內蒙古等草原地帶和浙江沿海地帶。山區建設風電場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而且建設及運營維護成本較高。面對重重困難和巨大的風險壓力,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堅決果斷地承擔起全省新能源示范項目、華中地區首座風電場——九宮山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任務,從土地、基礎設施、稅費等方面鼓勵支持項目建設。九宮山風電一期工程于2004年5月動工建設,2007年全部投入商業運營,總裝機1.36萬千瓦,年發電量2000萬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1300萬元,繳納稅收100萬元以上。與同容量的燃煤發電廠相比,風力發電每年可節約標煤0.8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目前九宮山風電二期工程已啟動,規劃裝機容量1.7萬千瓦,總投資1.8億元,今年計劃完成二期風資源分析、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估等前期工作,于2012年10月建成投產。同時,富水湖風電場正在做規劃設計。風電在我縣形成產值過億元,稅收過千萬元的新興產業很快將成為現實,不僅直接帶來綠色稅收,而且其探奧、科普游的潛力也日益顯現。

三、構建小水電經濟板塊,力促水資源開發由無序向梯級轉變

通山縣境內河流密集,水力資源十分豐富,為鄂東南地區之首。據專家測算,全縣水電蘊藏量為11萬千瓦,可開發裝機7.45萬千瓦。近年來我們緊抓被國家列為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的機遇,堅持“四輪驅動”,做大做強小水電經濟板塊。一是深化認識,行政推動??h委、縣政府堅持把發展小水電經濟板塊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兩型”產業來培植,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實行傾斜,從機制上保證小水電經濟板塊建設有序推進。二是科學開發,規劃帶動。從規劃入手,投資300余萬元,完成了以廈鋪河、寶石河梯級開發規劃為重點的五大河流水電開發規劃和小水電產業發展規劃,從源頭上避免了盲目發展,掠奪性開發。三是政策激勵,招商助動。始終堅持“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政策,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激勵政策措施,利用政策、資產、資源等綜合優勢招商引資。四是優化環境,服務促動。組織水利、招商、發改等部門認真做好項目論證、規劃評審等前期工作,做到規劃一批、儲備一批、申報一批,吸引客商投資;利用農網改造項目,超前做好規劃電站的上網線路設施改造,做到線路架設到哪里,設施完善到哪里;抓好小水電項目跟蹤服務,進行重點掛牌保護,為投資者保駕護航。目前,全縣已建成水電站50座,總裝機容量達到38180千瓦,占可開發量的51.4%;年發電量13000萬千瓦時,占全縣總用電量的34%,形成“以水發電、發電保林、以林蓄水”的良性循環。“十二五”期間,我們規劃新建水電站17座,總裝機36310千瓦,總投資23881萬元,建成后年可新增發電量11281.7萬千瓦時、新增發電收入2764萬元。

四、構建農村新能源經濟板塊,力促農村廢棄物向可再生能源轉變

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生產向生態循環型轉變,推動了農村新能源在我縣快速發展。一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農村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條件。積極探索具有山區特點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依靠科學技術、政策手段和市場機制,將傳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物質流動方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流動方式,大力發展“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魚”等靈活多樣的循環模式,上促畜牧業,下聯種植業,直接帶動農業內部生產結構優化,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村新能源發展。2010年4月,引進現代牧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打造通山縣萬頭奶牛牧場,按照國際先進的散欄式飼養方式、水幕式牛舍、全自動糞污處理系統進行建設,牧場所有的廢水糞便進入有機肥工廠集中處理,經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和有機肥原料回田,形成再生能源利用的循環經濟。目前牧場已完成萬頭奶牛規模的場房建設,第

一、二批共計6000多頭奶牛已經入場,2臺500千瓦沼氣發電機正在調試。萬頭奶牛全部入場、4臺500千瓦發電機組全部建成后,可日處理1000噸糞污、產沼氣18900立方米,年發電1054.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4.36萬噸,成為我縣實現從“資源消耗型農業向資源循環利用型生態農業”轉變的節點,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二是把普及沼氣池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為發展農村新能源提供了內生動力。自2006年開始,我們在農村大力開展“清潔家園”創建活動,整合財政、能源、扶貧等部門項目資金,實施獎補政策普及沼氣池、發展秸稈氣和太陽能,促進了農村新能源在農村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民在新能源經濟板塊中節能增收。目前,全縣已發展大中型沼氣工程2座、2000戶級秸稈氣化站2座、戶用沼氣池2.7萬口、戶用太陽能2萬戶,年節省標煤3.13萬噸,節支增收2000萬元,相當于保護了8萬畝天然林免遭砍伐;同時帶動了新能源產品銷售網點和服務網點建設,全縣銷售網點和服務網點已近300家,沼氣服務車隊一支,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覆蓋農戶面達80%。三是農民生活觀念發生巨變,加速了農村新能源推廣和應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民的生活觀念和方式發生顯著變化,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應用逐步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截止目前,我縣農村生活用能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超過50%,80%以上農戶的生活能源主要由清潔能源提供,70%畜禽養殖戶建有沼氣池,80%的中小型畜禽養殖場建設了沼氣工程,初步形成農村新能源經濟板塊,加快了通山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步伐?!?/p>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2篇

1、()是中國促進低碳轉型過程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政策手段。

A、規劃引導

B、法律手段

C、市場途徑

D、經濟激勵

2、 廣義的()則包括在能源的生產及其消費過程中,溫室氣體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如天然氣、清潔煤等。

A、化石能源

B、綠色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替代能源

3、低碳經濟理念是在()的背景下產生的。

A、經濟危機

B、氣候變化

C、全球合作

D、知識經濟

4、發達國家中,()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呈現強脫鉤的特征。

A、美國

B、日本

C、挪威

D、英國

5、 基于配額的碳金融市場,其市場原理是:()

A、資金—交易

B、限額—交易

C、商品—交易

D、基準—交易

6、 1962年,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所撰寫的()的出版,拉開了”生態學”的序幕。

A、《增長的極限》

B、《21世紀議程》

C、《我們共同的未來》

D、《寂靜的春天》

7、主要的化石能源中,按照碳排放強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氣

B、煤炭、石油、天然氣

C、天然氣、煤炭、石油

D、煤炭、天然氣、石油

8、CDM是()。

A、清潔能源機制

B、合同能源管理

C、清潔能源管理

D、合同能源機制

9、自從1974年聯合國第六次大會特別聯大要求WMO(世界氣象組織)承擔氣候變化的研究,到1979年在()召開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上氣候變化第一次作為一個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A、丹麥哥本哈根

B、日本東京

C、瑞士日內瓦

D、印尼巴厘島

10、 ()的甲烷排放源包括固體廢棄物填埋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及工業廢水處理。

A、廢棄物處理

B、廢水處理

C、廢氣處理

D、垃圾處理

11、()是具有強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主要由CF4和C2F6構成,這兩種氣體在大氣中的生命期達5萬年和1萬年,其GWP達5700和11900。鋁工業是目前產生PFCs的最大源頭。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氟利昂

D、全氟化碳

12、火力發電過程中,()的排放量最大。

A、粉煤灰

B、脫硫石膏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13、 1988年()建立,開始了負責對世界上有關全球氣候變化進行最好的現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評估。

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B、世界氣象組織(WMO)

C、世界貿易組織(WTO)

D、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14、()是隨著近年來節水觀念的加強和具體實踐而逐漸形成的。節水農業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農業,是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工程。

A、節肥農業

B、生態農業

C、有機農業

D、節水農

15、2007年,我國由()部門牽頭聯合13個部門制定了《應對氣侯變化科技專項行動》。

A、國家科技部

B、國家環境保護部

C、國家發改委

D、國家氣象局

16、 受到地理環境條件的制約,氣候變化對()的影響遠大于其他發達國家。

A、美國

B、法國

C、德國

D、日本

17、()是指一種用作比較不同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度單位,各種不同溫室效應氣體對地球溫室效應的貢獻度皆有所不同。為了統一度量整體溫室效應之結果,又CO2為人類活動最常產生之溫室效應氣體;因此,規定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度量溫室效應的基本單位。一種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是通過把該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當量

C、一氧化碳

D、溫室氣體當量

18、發達國家中碳生產力最高的國家是()。

A、美國

B、日本

C、挪威

D、英國

19、在世界文明史上首先獲得大規模利用的化石能源是()。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氣

D、水力

20、2007年發布了《中國新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年出臺了《中國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明確了新能源的戰略定位:()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

A、2020

B、2025

C、2030

D、2050

21、節水農業包括()。

A、節水灌溉農業

B、旱地農業

C、蓄水灌溉農業

D、濕地農業

22、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主要體現在:()。

A、工業方面,高效率的生產和能源利用

B、能源結構方面,可再生能源生產將占據相當高比例

C、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車和步行

D、建筑方面,辦公建筑與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節能材料以及節能建造方式

23、 在實踐上,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在能源和環境方面還存在下列哪些難以克服的問題()。

A、節能減排問題凸顯

B、能源結構嚴重高碳

C、產業模式極不合理

D、溫室氣體過量排放過多

24、政府需要的綠色管理是以科學、明確、合理的綠色管理標準為依據,具體方面如()。

A、制定綠色產品標準,目前國際組織關于綠色標準已經有部分成型的認證體系

B、政府內部實施綠色政績考評機制,圍繞綠色經濟發展這一中心,按照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權責統一的原則設置綠色政績考核內容和標準

C、將”綠色”統計核算體系的內容和主要指標納入各級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D、強制綠色投資,要求投資的一定比例用于綠色管理

25、 發達國家提出碳關稅的主要目的有()。

A、提高本國競爭力,維護經濟霸權,削弱發展中大國的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

B、增加本國碳稅收

C、通過征收碳關稅,維護其國家經濟利益

D、建立世界公平碳排放環境

26、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通過提供()等要素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CDM項目。

A、資金 B、人力

C、技術

D、資源

27、實現低碳轉型的政府政策工具大致包括()。

A、法律規范

B、行政命令

C、規劃引導

D、市場途徑

28、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韓國政府提出了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發布了《綠色能源技術開發戰略路線圖》和《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新的可再生能源視為綠色技術產業的增長新動力之一

B、計劃到2030年,將新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高到11%;將新再生能源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由2007年的0.7%提高到15%

C、新再生能源產值由2007年的5億美元提高到1300億美元,使韓國躋身世界能源強國之列

D、2010年4月,韓國政府正式實施了《低碳綠色增長基本法》,其主要內容是在2020年以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溫室氣體排放預計量(BAU)”的30%

29、要實現”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需要在()等方面付諸行動。

A、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B、推動提高能效水平

C、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

D、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30、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

A、具體目標

B、基本原則

C、重點領域

D、政策措施

31、綠色能源的”綠色”含義在于()。

A、開發綠色光合作用能源

B、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干凈、無污染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

C、化害為利,同改善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廢物中所蘊藏的能源

D、積極開發利用核能

32、低碳經濟是要求盡可能地(),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A、增加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B、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C、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D、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33、 屬于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清單范圍的是:()。

A、水泥和石灰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

B、鋼鐵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

C、半導體生產過程氫氟烴、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

D、燃煤發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34、中國在如何實現能源開發利用的清潔低碳方面也做了()等方面的工作和努力。

A、2010年中國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提出,當前中國能源戰略的重點就是抓實節能減排,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煤炭的綠色開采和清潔利用

B、”十二五”期間,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為實現2020年能源結構調整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C、2011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包括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等在內的50條節能減排措施

D、大力開發核電,形成從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過渡

35、從世界其他國家的減排政策來看,優化能源結構的主要途徑是()。

A、發展核電

B、發展可再生能源

C、石油代替煤炭

D、天然氣代替煤炭

36、目前,對”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種原則。

A、國際合作原則

B、國際公平原則

C、人際公平原則

D、投入與產出的效益原則

37、《京都議定書》雖然在1997年就已以面世,但由于()等國遲遲不愿批準而未能盡早生效。 A、英國

B、美國

C、俄羅斯

D、澳大利亞

38、對于中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條件,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水電的技術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為5.4億千瓦,經濟上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為4億千瓦

B、我國的風能資源分布較廣,風電開發資源有保障

C、我國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可就地開發利用

D、核電是目前重要的替代能源

39、“綠色經濟”的理念早在1989年于皮爾斯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被提出,其政策實踐例如()等,已在部分國家取得成功先例。

A、”綠色GDP”核算

B、循環經濟

C、綠色政府

D、生態產業 40、 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70%來自于()等部門。

A、能源

B、工業

C、交通

D、住宅與建筑

41、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

正確

不正確

42、低碳經濟希望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正確

不正確

43、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是無碳能源。

正確

不正確

44、中國無法繼續與國際社會合作,去尋求低碳技術和資金。 正確

不正確

45、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是”全國低碳日”。

正確

不正確

46、發達國家歷史欠帳多,現在排得也多,應該有更大的責任率先減排

正確

不正確

47、工業文明的發端與發展,及其物質財富爆炸式增長等均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為代價的,因此必然受制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環境容量的有限性。

正確

不正確

48、發展低碳經濟的外部壓力是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國際競爭力。

正確

不正確

49、CDM市場的碳信用交易除了具有傳統遠期合約交易的一般特征外,還對市場參與者的能力提出了特殊專業的要求。

正確

不正確

50、氧化亞氮濃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農業。

正確

不正確

51、1987年公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主要分為”共同的關切”、”共同的挑戰”、”共同的努力”等三部分,并將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糧食,物種和遺傳,資源,能源,工業和人類居住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正確

不正確

52、現階段,低碳經濟的發展又處于從理念倡導、局部試驗向全面實踐推進的起步階段。

正確

不正確

53、作為一個低碳城市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能夠橫向比較各城市或經濟體離低碳城市目標有多遠,另一方面要能夠縱向比較各城市或經濟體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 正確

不正確

54、石灰生產行業不屬于高耗能行業。

正確

不正確

55、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費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占到全社會排放總量的30%。面對不斷惡化的氣候和環境,交通運輸領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低碳交通是必然趨勢。

正確

不正確

56、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和承擔本國經濟發展的責任,兩者是互相矛盾而不可調和的。

正確

不正確

57、從中長期來看,氣候變化問題有可能成為促成能源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個契機。

正確

不正確

58、IPCC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第四次評估報告也表明,”最近50年的氣候變化是由人類活動產生”這一結論的可信度已經獲得提升。

正確

不正確

59、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

正確

不正確

60、GDP增長速度和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屬于我國”十一五”規劃所列出的約束性指標。

正確

不正確

61、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已經超過200萬千瓦,而國內市場需求僅為4萬千瓦左右,占總產量的2%,市場規模很小。以另一清潔能源風力發電為例,其市場需求也正在明顯減少,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風機整機的造價已經從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了3000元/千瓦,行業利潤十分微薄。

(1)、我國低碳能源產業盡管發展迅速,但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沒有形成健康而可持續性的發展態勢。

正確 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能發電設備和風能發電設備產業在我國獲得快速地發展。

B、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降低該領域技術的成本。

C、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并沒有獲得真正的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目前還難以承擔領導中國占據國際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國的責任。

62、《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為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規定了標準,即: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同時規定,發達國家從2005年開始承擔減少碳排放量的義務,而發展中國家則從2012年

(1)、《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正確

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簽訂《京都議定書》是被強制而非自愿。

B、中國雖然暫不需承擔減排義務,但是卻積極參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努力。

C、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全世界各國共同的努力。 6

3、太陽每秒鐘放射的能量大約是116×1023kW,一年內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總量折合標準煤共約11892×1013千億t,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儲量的一萬倍。地球上的風能資源高達每年53萬億千萬?時,而世界電力需求預計到2020年會上升至每年25.578萬億千萬?時。因此,只要利用地球上50

(1)、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資源的潛力豐富,因此完全在短期內實現從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轉型,同時滿足人類發展需要。

正確

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推動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B、雖然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蘊藏量豐富,但是要實現大規模高效率的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建設。

64、“巴厘島路線圖”共有13項內容和1個附錄,并明確規定,《公約》的所有發達國家締約方都要履行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溫室氣體減排責任,同時還強調了另外三個在以前國際談判中曾不同程度受到忽視的問題:適應氣候變化問題、技術開發和轉讓問題以及資金問題。在”巴厘島路線

(1)、”巴厘島路線圖”將美國也納入承擔溫室氣體減排責任范圍,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歷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正確 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巴厘島路線圖難以對發達國家產生制約。

B、巴厘島路線圖是對之前國際氣候談判的深化。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3篇

產業生態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對特定空間內產業系統、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之間進行耦合優化,實現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產業生態化要在三個層面上推進:微觀層面上要通過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切實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從而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約束的矛盾;中觀層面上要通過建立生態工業園區等,使資源在產業系統內循環利用,降低CO2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減輕產業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宏觀層面上要形成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和管理立法,更好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產業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產業生態化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構建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生態經濟功能空間布局體系。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生態特點、經濟發展強度和未來發展潛力,結合國家的主體功能定位,構建生態經濟主體功能發展區劃。建議把全省統籌規劃為碳排放控制區、減碳引導區、零排放發展區、生態碳匯區四種類型的生態經濟功能區。四類區域內按照主體功能有選擇、有區別地構建包含產業鏈、生態鏈和價值鏈互補共生、具有循環功能的空間產業集群布局;不同的生態功能區域分別實施不同的產業規劃、選擇不同的產業發展模式。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貫穿于產業活動的全過程,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構建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基本途徑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減少產業發展以及相應的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空間的占用,提高生態資源用于滿足人類需要的效率,不斷增加綠色、無污染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在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保護環境的同時,增加綠色、生態產品的市場需求,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破解“資源與責任不對稱性同構”難題??茖W確立資源環境產權的歸屬權、份額以及對產權相關權利的分割或分配、產權人獲得收益的制度保護體系,平衡環境外部經濟的貢獻者和受益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機制。主要包括 “政府引導、市場配置、企業支撐、公眾參與”協同推進的低碳經濟發展機制,有效矯正生態環境保護或破壞行為主體的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分配關系,實現生態外部性內部化的生態補償機制,科學評價生態功能價值以及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價格形成機制等。

建立科學的發展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GDP、收入、物價是政績,平安和諧是政績,青山綠水也是政績。建議試行綠色GDP核算模式,建立配套的產業生態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政策體系。在統計指標中除了常規的耕地保有量、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外,增加“森林、草地、濕地面積比例”“水質達標率”“空氣質量達標率”“碳匯”“生態財政轉移支付”“生態補償資金”“新興產業”等反映自然生態現狀、改善或損害的指標,使有關統計指標能夠反映綠色發展的要求。

在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中,實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發揮好考核評價的硬約束作用。施本植院長充滿建設性的發言,無疑為解決云南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4篇

唐政 摘要: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是環境危機、能源危機產生后,相繼出現的幾種經濟形態,旨在解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們有相同的理念,內容有交叉,極易產生混淆,卻又在研究的側重點、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著各自的特點。它們都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完成這一轉變需要相關條件。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加速經濟轉型,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低碳經濟

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應運而生。

一、來源及含義

(一)循環經濟的來源及含義

20世紀60年代環境保護思潮和運動崛起的時代產生。“循環經濟”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在20世紀60年代受當時發射宇宙飛船的啟發來分析地球經濟的發展提出生態經濟時談到的。

“循環經濟”一詞并非國際通用術語,在學術界尚存爭議,從各種文獻對它界定的共同性來看,就是指通過資源循環利用使社會生產投入自然資源最少、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最少、對環境的危害或破壞最小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綠色經濟的來源及含義

“綠色經濟”是由經濟學家皮爾斯于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在經濟學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分配、綠色技術此起彼伏,使綠色經濟成為經濟學界研究和討論的熱點命題。但直到目前對綠色經濟的內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相關理論正處于不斷探討和完善之中。

綠色經濟的“綠色”,不是人們感知意義上的顏色,而是一種象征性用語。一般認為綠色經濟是指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通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高效地、文明地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使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的一種生產方式或經濟發展形態。

(三)生態經濟的來源及含義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他的論文《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中首次使用了“生態經濟學”這一術語,成為生態經濟學學科的最早倡導者。他在該書中倡導用市場經濟體制控制人口的增長、環境污染和協調消費品的分配、資源的開發利用。此后,生態經濟學在西方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

毫無疑問,生態經濟學就是以生態經濟為研究對象的。應該指出的是,盡管國內外的生態經濟學家對生態經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還沒有達成共識。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第一,生態經濟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發展一些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建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生態經濟是實現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第二,生態經濟是讓整個產品的生產、使用和廢棄的全過程像生態系統一樣形成全封閉循環,最終達到資源的零輸入和廢棄物的零排放,使生產系統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是理想化階段,在知識經濟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個國家生態經濟的發展僅僅是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趨勢。

(四)低碳經濟的來源及含義

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早在2003年,英國頒布的《能源白皮書》,使之成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國家。

低碳經濟是碳生產力(單位碳排放的經濟產出)達到一定水平的經濟形態,它的著眼點是未來幾十年的國際競爭力和低碳技術產品市場,目標是低碳高增長。低碳發展通過技術跨越式發展和制度約束得以實現,表現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結構的優化以及消費行為的理性。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20世紀后半期產生的新經濟思想,是對人類和自然關系的重新認識和總結的結果,也是人類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陷入資源危機、環境危機、生存危機深刻反省自身發展模式與改進的產物,因此它們有許多相同之處,當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撐點和追求

(一)新的價值觀念和消費觀念

新的價值觀念包括:在考慮自然資源時,不僅視為可利用的資源,而且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維系和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于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新的消費觀念擯棄過渡浪費和奢侈之風,提倡綠色消費,也就是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是一種與自然生態相平衡的、節約型的低消耗物質資料、產品、勞務和注重保健、環保的消費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多次性、耐用性消費,減少一次性消費。而且是一種對環境不構成破壞或威脅的持續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在消費的同時還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二)支撐點是綠色科技和生態經濟倫理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以綠色科技和生態經濟倫理為支撐點。

綠色科技是指科學技術的生態化,因而又稱之為生態科技,主要是針對科學技術的功能及社會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倫理和科技價值問題。綠色科學技術或者生態科學技術是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礎上的,目的是促使人與自然協同演進、共同發展,是在生態自然觀指導下,受生態意識支配和生態倫理、生態價值約束的科學技術,這種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與統一的科學技術越是發展,人與自然間的關系越融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優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類性是綠色科技的顯著特征。

生態經濟倫理是適應當代人類發展的生態經濟的新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經濟倫理。生態經濟倫理的深刻內涵是:生態經濟倫理強調環境憂患意識的重要性;生態經濟倫理追求平衡、和諧的道德境界;生態經濟倫理的根本價值觀是可持續發展。

(三)追求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都追求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的實現,要求人類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能把自身置于這個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物質轉化的全過程采取戰略性、綜合性、預防性措施,降低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過度使用及對人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從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每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達到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并且用生態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有機結合起來,從自然-經濟大系統出發,使人類經濟社會的循環與自然循環更好地融合起來。

三、不同的側重點、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循環經濟側重于整個社會的物質循環,強調在經濟活動中如何利用“3R”原則以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倡在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資源節約和充分利用;綠色經濟關愛生命,鼓勵創造,突出以科技進步為手段實現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分配,兼顧物質需求和精神上的滿足;生態經濟則吸收了生態學的相關理論,核心是經濟與生態的協調,注重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有機結合,以太陽能或氫能為基礎,要求產品生產、消費和廢棄的全過程密閉循環,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而低碳經濟是針對碳排放量來講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潔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緩和溫室氣候,使在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較低的經濟形態。

(二)解決危機的突破口不同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都是以人為本,解決人類生存危機,但是它們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各異。循環經濟是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環境的改善來體現的;綠色經濟實施綠色分配,如保證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費和費用支出;生態經濟則將人類看成是具有最高級智慧的生物,通過人類與環境的相互創造、依存和協同進化的關系達到人類經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通過減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CO2)濃度不再發生深刻的變化,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氣候條件。

(三)核心不同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物質的循環,使各種物質循環利用起來,以提高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率。綠色經濟以人為本,以發展經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為核心,保障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使社會系統的最大公平目標得以實現。生態經濟學研究現狀,以農業生態經濟學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為核心。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消費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和低碳經濟將引起現代經濟發展的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支撐這場變革的重要條件:綠色科技的進步,市場機制的建立,價值觀念、消費模式的改變,生態經濟倫理形成都需要時間。我國也面臨著從傳統的資源依賴過量消耗型、粗放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向資源節用循環型、集約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我們應理性地對待,清醒地認識我國當前的國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實際地攀高。因此,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加速經濟轉型。也就是說,要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育德,步秀君,賈東水.綠色經濟論[J].經濟論壇,2004(16).

2、鐘建平.生態倫理與綠色經濟[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3(6).

3、韓錦芳.試論綠色經濟的發展[J].山西能源與節能,2005(4).

4、王育德,步秀君,賈東水.綠色經濟論[J].經濟論壇,2004(16).

5、李彥龍.哲學視野中的生態經濟[D].中共中央黨校,2004.

6、陳建國.生態經濟和知識經濟[J].江西社會科學,2000(7).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5篇

本網訊(馬俊峰)低碳經濟是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發展形態。綠色經濟是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后剩余的國內生產總值。

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是主張減少資源消耗的經濟,都是主張資源節約的經濟;兩者都是主張減少環境污染的經濟,都是主張保護環境的經濟;兩者都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經濟,都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兩者都是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經濟,都是講和諧發展的經濟。

不同之處,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低碳經濟是人類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提出的經濟;綠色經濟是人類為了應對資源危機,減少人類對資源環境的破壞提出的經濟。二是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的發展形態,綠色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的核算方式;低碳經濟側重的是資源的溫室氣體排放,綠色經濟側重的是資源節約利用;三是低碳經濟的考核指標是單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個量指標的考核;綠色經濟是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式,是總量指標的考核。四是目標不同,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減少了多少排放氣體,綠色經濟是凈增長了多少經濟。

我們既發展低碳經濟,又要發展綠色經濟。發展低碳經濟我們要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我們要減少資源消耗環境破壞,減少負面增長,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兩者相互促進,既是發展的過程,又是個發展的結果。只要我們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的經濟發展可持續,我們與自然的關系會更加和諧

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范文第6篇

承辦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邁向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低碳競爭力”也成為提升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的核心要素。為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降低40%-45%,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成為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對于碳排放量幾乎占全國碳排放總量50%的建筑業而言,發展綠色低碳建筑勢在必行。

一、2010年房地產亟需轉型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政策起著主導作用。2008年以來針對房地產急速下滑的刺激性政策成效顯著,使2009年的房地產市場有著一系列超預期表現:房價持續9個月走高,貨幣投放量比預計幾乎翻一番,土地價格環比增幅持續上升,“地王”爭搶和“面粉貴于面包”現象重現,同時,保障性住房完成率低于預期。

臨近2009年歲末,房地產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調整。中央在召開經濟工作會議之后,針對房地產一方面強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城鎮化建設等導向,另一方面就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遏制投機炒房、提高土地出讓門檻和控制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密集出臺了針對性很強的調控政策。2010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V型的企穩回升趨勢,但結構

調整、產能過剩等問題已經提上日程。房地產今后的發展面臨兩個選擇:如果繼續以往的發展模式,與流動性和通脹預期結伴,今年會繼續推動房價快速上升,短期獲利,那么迎來的是又一次對房地產的緊縮性調控,房價飆升的結果終將觸動敏感的資產泡沫而重蹈日本和美國的老路,這是不可取的,不能繼續09年的資產升值型增長的路子。但是房地產不能拉中國經濟轉型的后腿,要轉向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解決產能過剩,唯一的出路是走上綠色低碳型地產的發展之路。

二、對房地產減碳的認識

1、低碳經濟的重要性

面對地球日益惡化的環境,探索低碳發展之路是未來人類發展的重要選擇。2009年底哥本哈根會議,探討了2012–2017年全球減排問題。將來時機成熟時減排框架一旦形成并達成協議,必將對全球的碳(CO2)排放總量實行嚴格數量限制,這勢必會左右全球經濟的總規模。最終,碳排放權會作為經濟的發展權而可能變成一種國際流通的貨幣單位進行交易。所以,發展低碳經濟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意義重大。

2、我國減碳形勢嚴峻,房地產減碳潛力巨大

中國碳排放占到全球排放的18%,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也是遭受氣候變化的惡劣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明確提出“進一步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3日,溫家寶總理也指出我國要“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

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發展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在我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全社會總能耗的40%。房地產業也是節能減排潛力最大的行業,據統計,我國2006年既有建筑面積為400億平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積20億平米,到2020年將達到700億平米。而我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已明確規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50%設計標準,直轄市及有條件地區實施節能65%標準。這意味著,未來的建筑市場將是節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對此,我商會已于2009年在綠色低碳建筑住區示范項目中的四個系統中(綠化、節水、節能、交通)推廣了低碳技術,使每年每平方米可平均減碳20.1公斤、節約運行費用約20元。

按上述標準,在住區方面:到2020年全國如按100億平方米可改造為綠色低碳型住區計,年總減碳量就達到2億噸,可節約運行費約1000億元。

商業建筑約占我國建筑總量的25.4%,但其能耗幾乎是住宅10-15倍,到2020年按50億平方米為減碳型商業建筑計,估算每年減碳空間至少可達10億噸,可節約運行費用5000億元。

而房地產的生產和建筑施工過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很可觀,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億平方米, 每平方米排碳1噸計, 若按單位GDP節能20%要求, 每年需減碳2億噸, 可節約年運行費1000億元。

綜合以上的住區減碳、公共建筑與商業建筑減碳和生產、施工過程減碳等三項,未來每年可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為14億噸左右,節約的費用達到7000億,若考慮民用與商用的電費差價,每年房地產減碳的節約或近萬億元。

3、房地產減碳利國利民

房地產處于國民經濟各產業鏈的中游,與20余個產業相關,在房地產領域推廣綠色低碳戰略,將拉動上游的綠色生產,拉動下游的綠色消費。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術及綠色建材產品,勢必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能過剩提供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目前中國在住宅太陽能熱水器和節能燈的生產和應用方面均已世界領先??梢哉f,綠色低碳建筑將成為推動能源改革、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的新動力,有望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增長的新引擎。

三、政策建議

將綠色低碳建筑作為一項基本戰略來執行,對于房地產業自身的轉型和市場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將房地產資金引向產業結構調整,防止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和平抑房價的良性平衡策略。房地產的轉型將帶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并支持中國經濟的轉型。從某種意義上說,綠色低碳地產是房地產長遠發展的平衡動力和控制資產泡沫發生的對沖機制。政府應出臺有利于節能低碳型房地產發展的激勵政策,引導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以便擺脫當前進退兩難的困境,走上長遠穩定健康發展的道路,相關建議如下:

1、將推廣綠色低碳技術與建筑納入“十二五”規劃

推廣綠色低碳技術與建筑建筑亟待國家政策強力支撐,希望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制定政策層面的低碳技術與建筑發展戰略,明確戰略思想、清晰戰略目標、落實戰略措施和戰略重點,對房地產領域的低碳事業給予明確的國家鼓勵政策支持,并納入“十二五”規劃中。

2、在土地、稅收、產業等政策方面向綠色低碳建筑傾斜

綠色低碳建筑是一個系統化的概念,是貫穿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消費全過程始終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門不僅要在減碳方面有政策與財政方面的支持,還要在節水、節材、節地和環境保護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方面進行改革和傾斜,鼓勵綠色低碳建筑順利開展。其中,政策上可以減碳指標來進行金融和土地等資源配置,設置不同的稅費征收標準,改變以單純的“價高者得”的土地出讓辦法,有利于平抑地價和房價。這樣一來,房地產企業也必將更加重視項目的品質,主動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對于房地產行業本身將是一次革命性的產業結構調整。

3、鼓勵綠色低碳房地產金融創新

房地產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要使資本與綠色低碳地產相結合,綠色低碳地產是房地產長遠發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資產泡沫,平抑房價的“對沖基金”。因此,建議鼓勵發展綠色低碳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通過多種融資方式為低碳地產開發提供發展資金。未來,還要在已量化綠色建筑的節碳指標的基礎上,建立節碳的基準值并計算住區節碳總量,并逐步建立房地產低碳的信用積分機制以便和貨幣和金

融掛鉤,形成中國低碳住區碳交易體系,為未來國際化的碳交易、碳稅、碳貨幣做好準備。

4、建立房地產碳信用積分機制,嘗試設立“房地產碳稅空轉制度”

在目前暫未實行碳稅的情況下,嘗試將開發企業累積的碳減排量實行積分制,嘗試設立“房地產碳稅空轉制度”,當條件成熟時,用于沖抵碳稅或政策規定的其他稅費。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

上一篇:婚禮司儀主持詞范文下一篇:個人主要成績事跡材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