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2023-10-10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一、現今我國各設計類院校的色彩構成課程現狀

1.在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上,課程設置缺乏對基礎理論知識的重視。色彩構成較平面構成而言,在繪制的表現上更容易讓學生上手。但是,有部分學生僅僅為了繪制色彩的視覺效果,對基礎理論知識知之甚少。在第一次作業中,老師布置的就是色相環的作業,以及色彩明度漸變、純度漸變等相關內容。很多同學會認為非常簡單,并且有些枯燥,對待作業的時候就隨便應付,根據筆者的教學經歷,發現部分學生在做基礎訓練的作業時,效果非常潦草,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態度不認真,上色不平整,甚至有些隨便涂鴉。這部分學生缺乏對基礎知識的深刻了解,而這些基礎部分的內容恰好對于后期的學習與專業的應用非常重要。

2.在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教師缺乏將色彩構成知識與具體的專業內容進行銜接的過程?,F在有些設計藝術教學的現狀是,在整個色彩構成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提及某個具體的專業方向的運用,而是一味地按照教材講理論,脫離具體實踐,走形而上學之路。就室內設計專業而言,教師應在室內裝潢的軟裝飾方面,結合具體的案例強調色彩搭配的重要性,比如:同類色搭配、鄰近色搭配、中差色搭配、對比色搭配以及互補色搭配的實際案例。只有通過具體專業的實際運用,學生才能形象深刻地了解到色彩構成教學在后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的重要性,才能好好學習,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在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缺乏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引導?,F在的一些設計藝術類院校的教師,在講授三大構成的基礎內容時,有些過于依賴教材,尤其在布置作業方面,有些過于傳統保守。作業的題材僅局限于過去的一些過時的內容,并沒有采用最前沿的一些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根據市場的豐富性而設定一些有主題,有意義的題目,而是循規蹈矩地沿用十幾年前的老題材,以至于學生在做設計作業的時候缺乏興趣,也缺乏對創新思維的訓練。

二、針對設計藝術類院校存在的這些狀況,筆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進建議

1.教師在色彩構成教學中,應著重強調色彩構成的重要性,以結合案例的形式,作為上課的素材,包括室內裝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領域。通過這些案例的欣賞與分析,讓學生們能夠認識與重視該課程。這些案例最好是教師自己的實踐案例,比如,我是從事室內設計的教師,我就結合我從業多年的一些家裝或工裝案例,來講述色彩在裝潢設計中的中心地位,色彩對裝潢的作用及影響。這樣學生聽起課來會覺得通俗易懂,不會很抽象,從而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就發揮了好的作用。

2.教師在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中要經常以提問、互動的形式考察學生是否了解到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是否能夠記住相關非常重要的理論知識。雖然設計教學最終的目的是應用,但是如果學生缺乏對理論的深入了解與記憶,不利于他長期的實踐。因為任何的優秀實踐都無法脫離最基礎的設計原理。因此,色彩構成課程的理論在所有的設計專業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應在上課期間,利用一部分時間檢測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對于培養合格的設計師是必經環節。

3.在作業布置方面,該課程教師應結合每個知識點有重點地安排相關作業。不要面面俱到,因為色彩構成的知識點非常多,教師應在有限的課時里,布置大作業的主題設計,通過一個主題設計,加強學生多個知識點的訓練。作業完成之后,教師應該將作業進行集體點評與總結,讓學生們在作業中提高設計的意識與審美,提高作業質量,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入一些藝術大師的專訪視頻或者一些在色彩學領域有權威及獨到見解的專家的一些相關視頻,應在上課時間有選擇地放映給學生觀看,讓學生了解到色彩構成的一些最新的動態信息。

筆者簡略地談及了關于色彩構成教學的一些體會與建議,望我們的設計藝術的教學能夠不斷突破,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德]約翰內斯、伊頓著,杜定宇譯.《色彩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6.

[2][英]弗蘭克、惠特福德著,林鶴譯.《包豪斯》.三聯書店,2001.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學生在最初接觸數字色彩的階段, 往往不太適應課程的內容, 會為基本概念和色彩模型所困擾, 這種新鮮的色彩模式不光帶來了工具上的改革, 同時也顛覆了他們傳統的色彩觀念。因此, 在初開始的教學階段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引導和強化。

一、對數字色彩理論體系的正確理解和接受

數字色彩體系與傳統色彩體系雖有相似, 但又有所不同。它以現代數字媒體理論系統作為基礎, 以紅、綠、藍 (R、G、B) 光色為三原色, 這就與傳統色料中的紅、黃、藍三原色的色彩體系產生了根本的區別。這也成為學生必須接受的第一個“新鮮事物”。

二、避免陷入軟件的迷思

由于數字色彩本身的特點, 學生的作圖手段發生改變, 練習和作業都用圖形圖像軟件, 且由于此課程多為大學一年級的基礎課, 所以很多學生之前并未接觸過這些軟件, 在學習的同時, 學生需要對軟件進行學習與熟練。這本是兩全其美的事, 即學得了色彩知識, 又練習了軟件應用, 但事實上, 很多學生過分苛求于對軟件的熟練操作, 更關注軟件的使用、特殊效果生成, 忘記了本該把重點放在色彩的科學合理搭配上, 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這一點上, 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同時入手, 在教授課業內容的時候, 強調對色彩的解讀, 時時刻刻提醒學生:色彩設計不是靠電腦, 而是靠人腦, 不要過分依賴軟件, 要重視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結合。

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后, 進入創作階段。最初接觸數字色彩的學生, 更多的是用感性來思考題目的實現, 這樣做的好處是思維發散、活躍, 想到的東西很多, 會產生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 但同時也會由于色彩應用經驗不豐富而造成不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想法。即使作品做出來, 很多人的色彩設計也是過于繁瑣、無序。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系列的引導, 不光教授如何搭配色彩, 也要教授如何思考:簡單——復雜——簡單。

引導學生進行從簡單到復雜再到簡單的思考模式, 第一個簡單往往是從感性的角度出發, 得到一個題目或者一個課題, 腦海里迸發出來的第一個模糊的想法或概念便是個簡單的想法。這種單一的感性認知優點在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此期間會產生很多的想法和點子, 在一種無意識的放松狀態下進行, 沒有思想負擔, 提高學習興趣, 以一種輕松的姿態進入創作, 激發其創作的興奮狀態。這種從模糊意識出發的創作方式, 其結果要么是作品的色彩表現含糊、錯誤, 要么就是半途而廢。因此, 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在第一步簡單的聯想和選擇做完后, 引導他們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化, 也就是進行復雜分析。首先要看一看上一步決定的設計方向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課題, 如果沒有, 果斷舍棄, 重新思考和選擇。一旦設計方案確定, 就需要挖掘已選題材里深的層次和更豐富的內涵。接著上一步的關于紅色的題目, 如果選擇了“火”作為表現紅色的素材, 那么就應該引導學生深挖“火”這個字背后的含義, 拆解其含義, 并用色彩來描述這些含義:青年人是火熱的、熱火朝天的勞動、上火、篝火晚會、鬼火等等。通過拆解出來的含義, 用理性的思考來分析用什么色彩可以將這些信息表達, 比如剛剛拆解出的詞匯就可以用橙色、紅色、黃色、藍色等顏色進行表達。這就需要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拾色器, 拾取盡量多的色彩信息, 這便是復雜的思考階段。

經歷理性的思考后, 學生需要對這些色彩信息進行梳理和篩選, 這一步便是將復雜重新變為簡單, 讓龐雜的色彩信息變成概況、準確、精煉的色彩語言。一個優秀的設計作品并不在于顏色的多少, 而在于色彩是否能夠準確地傳達作品的信息與精神, 設計用色越少就越好。此時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分析上一步產生的各種色彩之間的主從地位, 再通過這種主次關系進行篩選和刪減。

我們鼓勵學生把已有的色彩知識應用在專業設計中, 剛剛接觸專業課的低年級學生, 對色彩有一定的認識, 但又不知如何應用在所學專業上, 是色彩應用中急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 在教學中需要用理性的思考和判斷來引導, 帶學生初步進入其專業設計中, 對不同專業的色彩應用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和教授, 比如動畫系的學生和廣告系的學生在各自領域的色彩應用就是有差別的, 可以讓動畫的學生根據色彩創作人物、場景、道具等, 或者根據已有的故事人物進行色彩設計;也可以讓廣告系的學生嘗試在海報招貼中進行色彩的搭配。

數字色彩教學中軟件只是個工具, 重點是色彩的搭配, 只有當教師和學生都清楚的認識到這點的時候, 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王平勇)

摘要:利用電腦等數字化設備的幫助, 數字色彩讓學生更有興趣、更高效快速地完成色彩構成的學習, 但同時在教學中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困惑與問題。本文主要從數字色彩的教學實踐方面探討此門課程的教學方法。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色彩構成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 在我國正式進入高等教育已有二十多年。多年的實踐證明, 色彩構成作為三大構成專業基礎課程之一, 對開拓學生的設計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本身怎樣和設計應用相聯系, 怎樣認識和不斷補充設計教育新理念, 這些基本的思考點, 應是目前色彩構成教學中要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色彩構成”引入我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 至今已步入到成年時期。作為三大構成的基礎課之一, 在我國設計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色彩構成不是一般類似素描、水粉等的技法課, 而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 是一種訓練和開發創造性思維模式的綜合課程。

從字面上理解, ”構成“即為組合、搭配、形成的一種行為, 并通過構成的各要素關系, 創造新的、美的色彩效果與色彩關系。它以培養學生的色彩設計能力、色彩表現能力和色彩的創造能力為目的。通過色彩構成的基本理論、色彩的生物理論、色彩的構成審美原理的學習, 使學生在這種交叉學習的過程中自覺研究色彩的規律, 增強色彩感覺思維與創造審美能力, 并能為不同的主題和目的創造新的視覺效果。

目前, 我國的傳統色彩構成教學, 運用的是非常被動的灌輸式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是傳統的板書和顏料手繪的訓練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模式已不再適應新技術、新觀念不斷更新的今天, 已不能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F就色彩構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法分析如下。

一、只注重對色彩理論的試驗分析, 偏重已有理論成果的再現, 而不注重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

回看色彩構成基礎教學, 長期以來一直采用傳統的構成教學模式。通常由教師在課堂授課, 學生接受教學內容, 再通過手繪, 以作業形式呈現出來, 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 這種教學方式固然有它的優點,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繪圖工具及一些表現技法和效果。但是傳統課程分工太細, 實際上課程之間內容重復太多, 拉長了教學時間, 教學模式一成不變, 學生把精力花費在表現的技法上, 而不是致力于研究色彩的創造性使用上。再有教學過程過于追求理論的研究, 就會忽略實踐過程, 學生深感課程枯燥乏味, 在課程結束后學生自己如墜云里霧里, 形成臨摹容易創作難的現象, 這為日后的專業設計課程設下心理障礙。色彩構成教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強調自身特色課程結構, 注重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不能是空喊的口號, 切實付諸行動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色彩構成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各個方面的啟示和影響, 任何色彩表現出的意象都是設計者情感與意念的傳達, 并賦與色彩特定的意義, 這些都是通過色彩的組合與技法的應用, 使作品得到進一步升華。宇宙萬物、意念想象、文明信息是色彩構成118設計教育的素材源泉。我們應使學生在掌握色彩構成規律的基礎上, 從素材中分解提煉色彩元素, 在色彩理論指導下進行打破重組和傳承創新, 這是色彩構成創意的基本方法。我們不能只注重色彩理論的實驗分析, 應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注重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 如加強對色彩的意念想象和信息的解讀, 這也是色彩構成創意的方法之一。人們對事物的體驗可以產生種種抽象意識, 并通過無意想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聯想來醞釀, 用色彩和造型組成形象共同傳達。反之, 色彩也能體現抽象意味, 我們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所得到的意念想象“酸、甜、苦、辣、澀”, 用色彩也能體現。所以, 要加強培養學生用敏銳的目光去觀察, 用細膩的心靈去體會, 才能對色彩重新提煉、歸納與組合, 設計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二、缺乏主體性設計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創新思路

在色彩構成的教學中, 主體性的色彩構成訓練, 是探索色彩表現力的重要途徑, 是培養創造性運用色彩的手段, 是如何靈活地掌握和創造性地運用色彩的關鍵。主體性設計是設計領域的慣用手法, 它的好處是能夠界定一個有文化屬性和經濟價值的課題, 通過大量的背景資料的搜索和調研, 創作和整合出新的價值觀點和文化成果。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恰恰忽視了這一重要的環節。在信息時代設計觀念和方法急速發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構成教學的意義在于提出問題, 而不是供出答案, 這就是主體性設計教學的基本思路。我們目前所進行的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舉措, 就是要使學生擺脫過多的寫實技巧訓練的束縛, 使學生將注意力從手轉移到腦, 即集中于視覺創意, 以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藝術審美素養。

具體來說就是老師給學生一個課題, 然后師生一起研究與分析, 一起去實現, 這是一種互動的主體性設計教學。主題色彩課題可以強調多元化, 如:“色彩肌理”、“色彩數理”、“色彩音樂”、“自然色彩”等等。在法國的藝術設計學院中, 色彩課程中主體性設計作業是不不可少的。這樣既能把設計觀念引入色彩構成課中, 又使得學生在學習色彩的同時, 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 從而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研究范圍, 培養廣泛的興趣和創新的設計思維能力。

在色彩構成教學中, 就應該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 并使其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比如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能力和好奇心, 注重提高想象能力等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同時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 突破傳統性的思維方式, 并與藝術設計的相關專業課程進行聯系。如色彩構成中的對比色、互補色等在不同室內空間中的運用, 都需要通過對國內外一些作品進行分析、講解, 使學生認識、了解到這些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和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進行創意思維訓練, 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不注重研究民族傳統色彩

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有傳統的色彩組合, 可為我們設計領域提供廣泛的素材。像中國的建筑彩畫、宗教壁畫、民間年畫以及中國服飾、京劇臉譜等等, 還有民間藝術的各種具有特色的色彩。但從敦煌圖案的色彩來看,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特點。簡要概括起來, 北魏則以土紅為主色調;到了隋代則以土紅和石青、石綠, 加上白色的線和點的點綴, 層次增加了;到了唐代加上各色退暈的手法, 和朱紅、曙紅的運用, 因此就更加富麗了……隨著時代的變遷, 其色調各有特點。這些傳統的色彩典范, 是我們今天用于當代設計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 它會給我們許多啟迪和文化內涵。同時, 這些典范凝聚著人類對色彩規律研究的智慧與經驗, 是我們學習民族風格的極好途徑, 民族風格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課題。

目前的傳統色彩構成教學往往不注重研究民族傳統的色彩, 要么就是一味地重復與照搬。這對色彩構成的學習與發展學生思維的創新能力是不利的。應注重對我國的民族傳統色彩的學習, 如果將視點移到這些傳統色彩上, 就會驚奇地發現, 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并沉淀下來的色彩組合, 與今天色彩構成教學中的對比與調和規律相比, 是何等相似。借鑒傳統色彩, 將本土文化和西方色彩構成理念融會起來, 借鑒民族色彩中的精華, 有效地運用到現代構成理念中去, 豐富中國特有的色彩構成教育, 以服務于現代設計。引導學生觀察傳統的色彩和過去那些他們曾熟視無睹的色彩搭配, 喚起他們對色彩地域特色的感知, 幫助他們認識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規律, 可以提升我國現代色彩設計中的精神內涵, 從而繼承傳統, 為當代設計服務。

四、色彩介質使用的目的不明確

目前, 我國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在表達色彩介質上有使用傳統顏料的慣性, 不明白顏料介質只是表達色彩的工具, 色彩構成教學的目的不是對顏料的掌握, 而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審美、整合與表現的創新能力。過去對色彩構成的課程訓練, 僅偏重于手頭技巧的訓練, 而忽視了對“腦”的思維訓練, 缺乏多元化的創造思維, 極易陷入純形式的練習之中。

在色彩介質發展的歷史上, 我們經歷了從以顏料表達色彩到以顯示器表達色彩的階段。顏料和電腦顯示器都只是表達色彩的一種介質而已, 而色彩也只是手段, 其目的是利用色彩再現或表現人腦中所反映的主客觀對象。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電腦技術與藝術結合起來, 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圖形技術, 設計出別具風格的藝術作品。在教學中, 通過電腦, 可使畫面效果立即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可使他們充分認識色彩每一要素的改變而造成的不同影響以及變化規律, 可以完成色彩構成中對比與調和等各種訓練, 而且效果非常直觀。按過去傳統的手工繪制方法, 色塊要一個一個畫出, 顏料需經過調配上色, 比較費時。例如色彩構成中的空間混合練習, 用手繪訓練, 學生要花幾天的時間畫小方格, 然后往里填色, 直到完成。而利用Photoshop圖形處理軟件, 用濾鏡中的雜點或馬賽克功能處理, 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梢? 電腦可以將原先用手工繪制的大量時間節省下來, 把精力放在研究色彩關系上和圖形的創新上。這樣一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創意設計, 提高學生對色彩構成的學習熱情, 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新和審美能力。

當然, 我們并不是強調電腦要比手繪好, 只是說明色彩構成不是簡單的技法課, 而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設計專業基礎課。顏料和電腦顯示器都是“物”的介質, 而我們要表達的是色彩這個“事”的存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我們用以表達色彩介質的“物”會變得更加合理和先進, 這是人類社會和“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確介質的使用目的。

目前, 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民族, 都在強調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 即使是那些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 人們也在尋找一種屬于自己的語言, 包括親切熟悉的造型和色彩, 更何況是我們當今的創新設計社會在發展, 設計教育也要隨之改進。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模式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璉年編著.色彩構成[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2]胡國正.色彩構成[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 2006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摘要:中職學校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培養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學校。色彩構成作為中職學校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在設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與探索可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更好的培養。

關鍵詞:色彩構成教學模式創新能力改進多媒體

色彩構成是設計專業的學生從繪畫基礎向設計基礎過渡的訓練課程,是設計思維形成的初始階段,是一個能系統、完整地認識與掌握色彩理論,色彩形式法則的專業基礎科目,是設計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色彩構成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對顏料的掌握,而是希望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掌握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通過大量的課題訓練,將理性的色彩知識運用于感性的色彩實踐中,最終達到靈活運用色彩、自由表現色彩的目的。是否具備良好的色彩構成基礎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設計作品中色彩修養與創意水平的高低。

一、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模式

(一)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通常是由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由教師課堂上“黑板加粉筆”的形式作為教學手段授課,依次傳授色彩的基本概念、構成、心理、應用等知識,而后學生根據教師要求進行相應的手繪訓練,最終由教師進行評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雖然得到了鍛煉,但也造成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對畫面的雕琢上,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教學目的——對色彩學本質的探索。整個教學模式過于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忽略了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偏離了學習色彩構成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對色彩的認識、審美、整合與表現的創新能力和思維,也使學生深感課程枯燥、乏味,對學習失去耐心與興趣。

(二)傳統的教學手段的較為落后

教師在備課和教具的準備上要花費較多時間與心思,教學內容只能通過做大量的示范或找大量的資料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往往因為印刷的原因,圖片質量較差,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質量難于提高。這種落后的教學手段,阻礙了教學的發展。

因此,色彩構成教學應明確教學目的,抓住課程本身的特點,及時調整與改進教學模式,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具有創新思維和綜合設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改進與探索

在信息化、數字化的高科技時代,計算機的應用與普及,使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趨勢,計算機輔助設計日益普及,數字化色彩的實踐和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使中職學校教育者不斷去改進與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將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研究為主的互動式教學;將計算機多媒體高科技教學手段取代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單一教學手段;將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和先進的多媒體工具相結合,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的色彩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我們應該建立把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創造能力作為教學重點的色彩構成教學模式。

(一)運用現代化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

運用現代化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透徹掌握色彩構成理論知識,提高色彩構成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色彩審美能力。借助多媒休計算機,以一人一機方式學習,比起以前的投影方式,清晰度更高,能更直觀、準確地闡述色彩構成的原理,更好地顯示色彩構成效果,形象直觀地講解色彩構成的概念和規律,使學生輕松掌握色彩構成規律。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Photoshop或CorelDraw等繪圖軟件直觀地給學生演示、講解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原理、規律等。以講解色彩混合中的三原色為例,有些顏色在市場上不能直接買到,往往要靠教師自己來調色,一時難以準確調出,靠言語表述容易出現偏差,不能直觀、快速、準確地展示給學生。這個難題通過Photoshop就很容易解決,在Photoshop中,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各種顏色,快速、準確地向學生展示。再者,在講色彩的明暗對比時,可以對彩色圖形進行“圖像—調整—去色”處理,讓彩色圖形向黑白灰明度演繹轉換,讓學生直觀、輕松地理解色彩的明暗對比。

教師還可以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多媒體軟件來制作教學課件,插入經典、優秀的色彩構成案例,使課件圖文并茂,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不再感到課程枯燥、乏味。且通過大量經典的色彩構成案例的賞析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色彩審美能力。

這種運用現代化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用文字表達、學生靠聯想去感受所不能達到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在有限課時內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改善了教學效果。

(二)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

構成課是認識課不是技法課,這是個必須明確的教學理念。包豪斯色彩教學早已明確提出了“感知的教育”這個課題,強調一切從零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拔镌陟`府,不在其目,故得于心,應于手”。學生要真正提高色彩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重在用心去理解與思考。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軟件作為色彩構成工具可節省很多制作時間,學生學會通過PowerPoint、Authorware等繪圖軟件來制作色彩構成作品,這種多媒體軟件的直觀性、色彩的準確性、工具的易用性、復制修改的快捷性、制作的方便性是傳統教學與手繪工具所不可比擬的。這種多媒體軟件可以將瞬間產生的創作靈感迅速物化為作品,這是傳統繪畫工具無法企及的,過去完成一幅作品要數天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現在運用電腦軟件只需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即可完成,學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更能有效地把時間與學習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上,從而開拓大腦、活躍思維,從手工設計向思維設計演繹,加強了創意、想象能力的培養,為今后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必須以就業和實用為目的,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與綜合設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學生的這些能力非一朝一夕,以一己之力所能培養,它需要各個科目的教師通力合作,把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貫徹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在色彩構成教學中,通過改進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師積極引導,必將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社會在發展,我們中職教育者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較強的色彩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并始終以此為目標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倪鳳祥.構成藝術·色彩構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2]鄒艷紅.色彩構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俊鋒.對于傳統色彩學的新認識[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7.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構成教學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 即所謂三大構成。而色彩構成是繼色彩基礎訓練、寫生等繪畫訓練之后又一個比較系統和完整的認識色彩理論課程。用科學分析的方法, 把復雜的色彩現象還原為基本要素, 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上的可變幻性, 按照一定的規律去組合各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 再創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是掌握色彩形式法則的藝術設計專業獨立的基礎科目。是現代視覺傳達藝術的基礎理論, 它是探討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變獲得色彩審美價值的原理、規律、法則、技法的學科。它對于現代設計及其它視覺藝術的創作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色彩構成能夠豐富學生的設計思維, 提高審美的判斷能力和倡導創新的變革精神。色彩構成的學習和掌握直接關系到今后設計作品中色彩修養和創意水平的高低。

2 傳統色彩構成教學模式及存在問題

經過近20年的發展, 我國的色彩構成教育體系逐漸趨于成熟和完善。但與我國的設計實踐領域相比, 無論觀念還是手段, 色彩構成仍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領地, 處在停滯不前的邊緣。目前的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和單一。通常是教師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手段授課。學生在你講我聽的方式中接受教學內容, 再通過手繪訓練, 以作業形式呈現出來, 最終由教師進行品評。作業過程中, 學生將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臨摹及顏料調配上, 不注重色彩設計意識培養, 缺乏創造性, 同時還困惑在顏料調配不均等表現力差等現象中。整個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的完整性, 注重對色彩理論的試驗分析, 偏重已有理論成果的再現, 不注重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確色彩構成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對色彩的認識、審美、整合和表現的創新能力。學生深感課程枯燥、乏味。當課程結束后, 如云里霧里, 形成臨摹容易創作難的現象, 為日后的專業設計設下了障礙。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講授色彩原理時, 教師往往以字代色, 致使兩種或多種色彩的對比及調和效果, 學生只能通過聯想加以比較, 直觀性較差。學生在后期的實際應用中, 很難把構成中的色彩知識自覺地應用于創作中。

3 改革措施

3.1 明確教學目的, 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如何使畫面具備美感?如何創造美的形式?這是我們在上第一節課都應明確和解決的問題, 但在色彩構成教學中, 部分教師不明確教學目的, 忽視理論的深入探討, 沒有從構成原理形成的初衷探尋其原委人手, 學生僅停留在經驗層面, 模仿前人已有的相關圖例, 無法真正實現調動學生藝術潛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色彩構成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著眼于指導學生把視知覺經驗加以發展、整理, 把學生對于自然世界的視覺經驗化為美的條件, 使學生能用色彩特有的審美形式去體悟與之相對應的操作技法形式, 激發學生把自己的意象以及感應, 化為可視的形和色。在色彩構成的原理中, 包含了一些方法和規律, 這是形態和設計的共性;尋找新的設計形態, 挖掘原有形態新的感受, 把這些大家都熟悉的設計“語匯”以新的方式呈現和組合, 形成新的視覺形式, 這就是創新的開始。不斷的試驗, 廣泛的借鑒和吸收, 增加對形式的感受, 甚至產生一些偶發形態, 這是構成, 也是設計創新的重要源泉。同時, 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授色彩原理理論和繪制技法的同時, 要強調色彩的感覺、知覺、象征、聯想、寓意等各方面的表現, 將學生對客觀物象的感性觀察引導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 并側重于對客體的表現。

3.2 重視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 增強審美意識

如何使畫面具備美感?如何創造美的形式?我們創造的色彩關系美嗎?作為未來的藝術設計工作者, 通過設計將自己對人和事物的情感體驗傳達給受眾, 創造新的色彩享受, 美化生活, 美化社會, 所以, 較高的藝術修養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提高學生色彩造型的鑒賞能力, 使學生深刻體會色彩設計的藝術內涵, 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色彩造型藝術中所涉及的理論與技法, 深入接觸到色彩藝術的本質, 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具體可在課題設計上, 著重訓練學生對于色彩的打散與重構, 如“來自大自然的啟示”、“來自音樂的感受”、“色彩與數學”、“色彩與嗅覺”等。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 從自然中汲取營養, 到生活中去, 觀察色彩, 獲得體驗, 產生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沖動, 培養情感, 陶冶情操。引導他們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 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 從而發現和捕捉生命的色彩, 設計出新的配色, 使設計作品即能滿足人的需求, 又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引導學生觀察傳統的色彩和那些過去他們曾熟視無睹的色彩搭配, 喚起他們對色彩的地域特色的感知, 幫助他們認識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規律。通過認識來借鑒傳統色彩, 將本土傳統文化和西方色彩構成理念融會起來, 借鑒民族色彩中的精華, 有效地運用到現代構成理念中去, 豐富中國特色的色彩構成教育, 以服務于現代設計。

3.3 豐富教學手段, 注重設計意識的培養。

教學中, 我們可借助于計算機這一媒體更加直觀地講解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 充實課堂的學習內容, 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使學生輕松地掌握色彩規律。將傳統構成教學與先進的多媒體工具相結合, 為傳統色彩構成教學體系注入新鮮血液。今后的設計作品, 多數是在電腦中用視覺語言傳達出來, 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手段也應及早介入設計基礎教學。在色彩構成的教學中, 教師可借助于電腦直觀形象地講解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和色彩組合規律, 評析優秀的色彩構成作品, 這樣有利于學生透徹掌握基礎理論知識, 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色彩的鑒賞能力。

作為設計專業的學生, 學生利用Photoshop、corel Draw等電腦軟件代替其中的手繪技術訓練, 不僅速度快、質量好, 且可反復修改, 從而把時間和精力集中于對色彩的研究、構思和創意上, 豐富色彩的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新技術, 由特殊處理效果產生獨特的創意構想, 提高學生對色彩構成的學習熱情和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 通過網絡延伸他們獲取知識的范圍, 搜索和下載有關的教程、制作技巧, 豐富自己的知識容量, 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并可衍生出多個方案, 便于比較, 擴大練習范圍。為以后的專業設計課程培養良好的電腦技巧打下基礎。

總之, 新時代新技術賦予我們新觀念。色彩構成教學必然要與諸多新興技術和知識發生關系。而快捷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推陳出新的教學思路是實現創新目的重要保障。電腦作為現代高科技處理信息的工具, 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攝取、存儲和處理視覺形象的功能, 為色彩構成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設計表現形式和巨大的藝術潛能空間。

摘要:在色彩構成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的, 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 增強審美意識;豐富教學手段, 注重設計意識的培養。使色彩構成的學習和掌握直接關系到今后設計作品中的色彩修養和創意水平。

色彩構成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第6篇

1《色彩構成》課程在我國高校中的產生、發展和傳統教學模式

《色彩構成》成為藝術設計專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的“基礎課程”。從19世紀后期至今, 西方國家藝術設計專業對色彩構成課程作為造型基礎均有專業訓練;二戰后, 日本受美國大學教育的影響開始開設相關課程, 使日本成為亞洲最早接受設計教育的國家。1947年《構成學習》在日本的學習指導綱要草案中首次出現。中國香港于1967年開設設計課程, 而中國大陸地區是隨著80年代的改革開放才從日本、香港引入構成教育, 運用到設計教育領域。

應該說, 在我國的高校中, 色彩構成課程在教學中的運用相對西方國家和亞洲其他設計意識先進的國家和地區而言是起步比較晚, 教學體系形成也不太成熟的。因此我們在常規化的設計基礎課程上, 基本是采用理論加設計的模式進行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在大多數的高校中, 色彩構成課程都是從色彩的基本理論開始, 教會學生從字面上掌握什么叫色環, 什么叫色彩的三屬性, 什么叫色彩的錯視現象等等。在理論的基礎上, 讓學生學習和繪制色相環, 做色彩漸變或退暈等練習, 試圖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通過一兩次的基本練習讓學生掌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 設計類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調動主觀能動性, 簡單的理論指導實際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進入到高年級后開始逐步顯示出學生的創造性不足。因此, 《色彩構成》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 其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提到了日程上。

2《色彩構成》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西方國家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往往都由資歷深厚的有實際設計經驗的教授擔當課程教授者。而我們國家的大多數設計專業院校 (部分歷史悠久的藝術院校除外) 都是將年輕老師安排在基礎課程的教學崗位上, 而那些設計經驗豐富, 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師大多數承擔的是高年級的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這應該是我國新發展起來的設計專業院校最常見的教學資源配置。[1]

在此種教學模式下, 學生的基礎都相對顯得單薄, 而其單薄程度在大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及其作業中展現的還不太明顯, 但是到了高年級涉及到大型設計課題時, 基礎課程程式化教學所遺留的各種問題都開始體現。

縱觀近幾年來在高校色彩構成課程中常規的教學模式化, 不難發現我國的傳統色彩構成教學有明顯的三個弊病。

其一是注重對色彩理論的試驗分析, 偏重已有理論成果的再現, 不注重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分析色彩的屬性時, 任何剛接觸色彩構成的學生就能通過一點簡單的課題理論教學而了解色彩的明度、純度等字面意義上對色彩的解釋, 而在進行這類型對色彩屬性表現的作業時, 學生的作業往往單純到就是一個基本色彩的簡單加白、加黑的處理。而不是對色彩之間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的認識。從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能發現, 在色彩理論教學中一些最簡單但是又至關重要的基本知識點對于學生用豐富的色彩去表現時, 學生的理解力和表現力上的薄弱;同時, 教師對這類型作業的要求力度也不夠深入。

從簡單知識點而言, 作業要求和深度不夠, 而一味偏重原有理論成果或作業模式。從教學過程來看, 對色彩理論的指導下的感性色彩運用, 這類型的大型作業題目我們常見的有“用色彩表現四季”、“用色彩表現喜怒哀樂”等, 而學生在做此類型作業時幾乎就依據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 如色彩冷暖關系、色彩明度、色彩屬性等理論知識做一個基本的作業運用。以有至于授課老師在批改和點評學生作業時有“歲歲年年花相似”的感覺。學生作業缺乏新意, 而老師布置的大型作業題材也缺乏創新。

其二是缺乏主題性設計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創新思路, 不注重研究民族傳統色彩。比如說, 在教學過程中, 這類型的大型作業題目我們常見到老師讓學生通過色彩構成表現“春花秋月” (色彩對詩詞的詮釋) 、而對于其他大型主題設計則在作業布置時幾乎少之又少。由于主題性色彩構成作業的缺乏, 學生幾乎對這一類型的設計認識匱乏。學生因在大學初級階段為曾體會到色彩構成的深入表現力以及其在設計方面的擴展性, 當學生進入到高年級需要針對其專業研究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設計時, 完全會忽略掉可以運用色彩構成或者或構成類的基礎課程對其專業課程的輔助作用。

以某一專業而言, 如專業方向為室內設計的學生, 在進行室內空間的設計時, 他可能就完全就空間而言空間, 卻忘記了空間是由六個面組成, 其每個組成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二維色彩構成手法運用的平臺。以產品造型設計的學生而言,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 他也許會考慮使用產品的人群而選擇合適的色彩、材料, 但是卻很可能忘記產品細節上的色彩變化可能產生的心理感受。

三是在表達色彩介質上有使用傳統顏料的慣性, 不明確顏料介質只是表達色彩的工具, 色彩構成教學的目的不是對顏料的掌握, 而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審美、整合和表現的創新能力。隨著各種設計表達工具的出現, 色彩構成課程的表現手段和材料已經呈現多元化。

提到色彩構成, 在我們常規化的教學框架下,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 首先會選擇使用水粉材料去表現, 這一思維慣性實際上就是在提醒我們在色彩構成的表現手段和方法上要自省。結合現代材料和工藝進行構成課程教學模式上的探索是當下《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我們在《色彩構成》課程教學過程中, 已經由初步沿襲西方國家藝術設計課程到對該課程的認識再到對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已經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當我們認識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 《色彩構成》課程所出現的三大弊病時, 作為該課程的教學, 我們有必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

3《色彩構成》課程如何改革

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清楚認識到學生在表現色彩構成圖案完全以色彩學理論做單純表現的問題后, 我們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設計要求。比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構成中, 從06級藝術設計專業開始初步對該課程作業進行改革, 并對改革后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到07級, 我們對該課程的改革不再局限于藝術設計專業, 而是擴展到了建筑設計專業、城市規劃專業的該門課程的教學上。通過06級到09級, 四屆設計專業學生的課程教學和設計訓練, 我們對《色彩構成》課程的改革手段和效果的分析, 提出了下面幾個方面較系統成熟的教學目標。

針對傳統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上設計主題匱乏或者說是主題面狹窄的問題。我們這個課題研究小組在目前的《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提出了一些比較成熟的課程作業方向:一是以圖案作為構成與設計之間的橋梁——從素描、色彩寫生完成從寫生到圖形創意設計的轉承。讓學生自行選擇一組靜物或者一組場景, 通過素描稿確定其空間主次關系, 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色彩寫生, 通過黑白灰關系到色彩關系的逐步再現, 讓學生對其選擇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運用平面構成的手段對素描稿進行圖形創意設計, 在圖形稿定稿的基礎上再進行色彩詮釋。

通過這樣一個比較系統的作業訓練, 希望學生能發現構成設計是可以針對任何類型的題材進行展現的, 其概括力度是寬泛的。而在對這類比較具象的設計題材的色彩構成和歸納的過程中, 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有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互動, 而良好的教學互動能讓學生通過某一課題發現色彩構成的圖形歸納能力、色彩感性認識和表現力, 又能讓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

二是對傳統藝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手段和模式的更新——多媒體、多材料、多類型比賽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我們運用多媒體軟件讓學生進行色彩的配色練習, 這樣加大了學生學習效率而不再是單純依靠顏料做大時間量的簡單涂色的“體力勞動”。同時, 對丙烯、染料等材料的認識, 使得我們對色彩構成作業的載體不再單純是紙張的認識, 而是可以依托任何基材 (比如玻璃、瓷器、布等) 進行色彩構成的創作。

通過綜合材料的運用, 培養學生的整體設計表現能力。學生在步入高年級后, 對于設計作業, 從其設計主題上就能去思考和探索整體風格和設計的表現。從而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和配合。

三是教學目標的定位——從傳統的作業到主題性作業的教學作業的轉變 (設計內容主題性、表現材料主題性、表現手段主題性) 。比如, 我們在過去對色彩構成理論知識的運用進行作業評價時, 常出現的表現情緒, 表現四季等作業類型進行改革, 提出設計內容主題性地域性;如用色彩構成表現某地四季、用色彩構成表現某建筑等等。對于紙張作畫的材質單一性, 我們又提出了色彩構成作業的表現材料主題性, 對于材料的綜合認識, 讓學生發現色彩構成的表現力度之深入和材料之豐富有更進一步認識。

我們在《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的時間不長, 對該課程我們目前所提出的三個方面的改革目標還是在一個探索和整理的階段, 希望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 我們能通過師生的互動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逐步形成有我們自身特點的課程教學體系。

摘要: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 課題組對《色彩構成》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要求在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后續課程中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進行了衡量, 提出了課程教學創新的模式。從表現對象的可變性, 表現媒介的多樣性, 作業目標的綜合性等方面提出了課程改革的一些思路。

上一篇:加油站計量員崗位職責范文下一篇:四風問題清單整改措施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