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勵志教育范文

2023-09-18

勵志教育范文第1篇

一、活動主題:孝敬父母,心存感恩。感恩”

二、活動目標:

通過知恩、感恩、報恩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的品行,教育學生牢記父母的恩情,孝順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體諒父母的辛勞,懂得做人的責任,最終學會施恩。

三、活動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的全人發展;

2、為了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素質、情感的全面、和諧發展;

3、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懂得人文關懷;

4、活動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四、活動步驟:

此次活動共分三個階段:

1、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初):

學校在在開學的第三個周召開感恩教育啟動大會,對教師、學生、分別提出具體要求,讓教師、學生、家長、社會活動目的及意義,積極做好配合工作。

2、活動實施階段(10月初):

利用2小時的時間,在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學校將密切結合教委及市教體局的通知要求,及時對感恩教育活動方案進行修訂補充,并認真組織各項活動,不走過程,把細節工作落實好,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

五、具體活動安排

(一)教師要辦的事情

1、在全校教師中廣泛開展“六個一點”微笑教育活動。即:微笑多一點、嘴巴甜一點、肚量大一點、脾氣小一點、做事勤一點、工作細一點。倡導教師把感恩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行為,把關愛送給學生,把友情送給同事,用激情回報學校。每天早上,校長要站在校門口、教師要站在教室門口,帶著微笑與學生打招呼。教師要處理好與同事、與領導、與家長的關系,特別是在做家長工作中,要以“沒有任何借口服務于家長”為宗旨,避免一切可能發生的誤會,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好表率。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人事跡及時總結上報,并在全校內進行宣傳。

2、在教師中廣泛開展“我為學生獻愛心”活動。鼓勵教師與學生結對子、關注學生冷暖、資助貧困學生等,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現到老師的親情與友情。要求教師要把所教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

身體情況了解清楚,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獻愛心。每一位教師都要掌握所有學生家長的聯系電話,每學期要用不同的方式與每位家長至少溝通一次。

3、實行感恩教育全員制度,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要承擔相應的指導任務,每人都要備好感恩教育指導課,每周至少一次。

4、在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動中,每一位教師要熟悉所教學生在校的表現,并通過家訪或電話聯系等方式,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行為表現,做好典型記錄,并根據情況進行及時的正確引導,對比較突出的學生要給予表彰獎勵。

(二)學生要辦的事情

1、堅持每周為父母洗一腳,并對父母道一聲:您辛苦了!每天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

2、記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到來之際,通過寫一封信或者送一份自制的生日賀卡給父母,并幫助父母做兩件事情,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意。

3、學生每周為同學做一件好事,每月為老師做一件好事。

4、學生要認真學習,用自己的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同學的幫助之恩,社會和政府的關懷之恩。

5、學生畢業前參加學校組織的“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活動,用自己的行為表達對學校、對老師的感謝。

6、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開展假日感恩活動,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撿塑料袋、幫助殘疾人員、孤寡老人做好事等活動。

(三)家長要辦的事情

1、家長要在家中為孩子創設一種氛圍,經常與學生交流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并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動中來,定期為學生購買相關書籍等,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的氛圍。

2、家長要經常與學校、教師保持聯系,及時將孩子的表現告訴老師,或是提供好的建議和方法。

勵志教育范文第2篇

“感恩勵志”教育活動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感恩不僅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應是每個人都應該 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根據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和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決定在全校開展“感恩勵志”系列活動,邀請著名教育演講家楊昌盛老師來我校進行《感恩——讓心飛得更高》主題報告會,培養學生感激父母、感激老師的情感,激發學生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信心!

二. 活動目標

1. 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使學生明白自己無時無刻都在感受親人、朋友、學校和社會的恩惠。

2. 讓學生學會“報恩”,懂得對父母和老師心存感激。

3. 讓學生學會“施恩”,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4. 激發學生發奮學習、不斷進取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奉獻的精神。

三. 活動主題

珍愛生命,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努力學習,做一個尊敬老師的人

獻愛社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熱愛祖國,做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

四. 具體活動安排

時間:2013年11月24日

地點:第一階段:各班教室(8:00-9:00)

第二階段:學校運動場(9:30-11:30)

參加對象:全體學生及家長、老師(高三除外)

五. 具體責任分工

1. 邀請函及班主任講話提綱,收集獲獎學生名單(蔡任喜)

2. 23日晚餐、24日中餐及住宿(沈火林)

3. 音響協調、背景制作及主席臺布置(李楓)

4. 學生家長座位安排(溫曉明)會場秩序維護(王曉明彭良)

5. 志愿者、司儀(屈乾偉)

6. 頒獎(沈琳、梅菊蓮)

7. 車輛停放、安全保衛(朱江 余江海葛偉華 保安門衛)

8. 組織學生及家長(各年級主任)

9. 攝影、照相、宣傳報道(陳集春 周水榮)

10. 用電保障(張德元)

六. 活動要求

(一) 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1.各年級下發邀請函及校訊通提示

2.各年級在11月20日(周三)前將年級前十名(高

二、高三分文理科各10名,專業班3名)學生名單交政教處蔡任喜處,以便制作獎狀,準備獎品。

3.11月24日8:00所有家長到學生所在班級參加家長會,由班主任具體組織開會,強調學生教育、學校管理等,通報期中考試成績,同時強調報告會會場衛生、紀律要求。

4.9:00班主任帶隊組織家長及學生(家長帶凳子,學生帶2本書)到足球場按指定位置并排對應坐好。

5.各年級把教師安排到班全程參加家長會和報告會

(二)注重過程,力求實效

1. 11月23日晚組織收看“眾里尋你——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七、八年級自行安排時間)。

2. 召開主題班會營造氛圍,通過讓學生談體會、寫心得等形式深化教育。

3. 要求學生寫周記或建立“成長”筆記本記錄成長點滴和感悟。

(二) 認真總結,加強宣傳

1. 各班上交五篇以上學生心得材料,政教處存檔。

2. 各年級要匯總活動開展情況形成總結材料上交政教處。

勵志教育范文第3篇

一、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的原因

長期以來,**中學一直秉承著“育人以德為先”的辦學宗旨,培育了很多優秀學子。但是,在當今新的社會條件下卻遇到了新的問題:開設的思想道德之類的課程有些學生不愛聽,每年開展的“學雷鋒做好事”之類的活動也收效不大。而現實卻是學生中存在著很多令人憂心的問題,諸如一些學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息歸屬虛無,理想概念模糊,學習動力不足;一些學生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學生不明榮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偏激;一些學生心境浮躁,學習不努力,做事不認真等等。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怎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擺在了校領導的面前。經過多次認真討論,在教委的關心指導下,我們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在全校一百余名師生中開展感恩勵志教育。

我們所以做出這樣一個決定,首先它符合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對青少年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的精神。第二,感恩之心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是為人之本、立身之德,是當前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點,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其三,它符合我校學生思想實際,是所謂“對癥下藥”,勢在必行。

二、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概況

今年開學伊始,教委主任便在全校教師大會上提出“本學期要開展感恩勵志教育,使師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并能自信自立,勵志成才。”還決定將2011年5月定為“德育教育集中活動月”。于是,以“感恩勵志教育”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全校師生中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5月12日,校團委向全校師生發出了“學會感恩,勵志成才”倡議書。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響應。

隨之各個班級相繼召開“感恩勵志教育主題”班會。一場場感人心扉的主題班會,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感恩故事在師生們的心底回響、激蕩。于是感恩勵志的文章、書畫如雪片般飛來。據初步統計,在近兩周的時間里,全校舉辦了3場感恩勵志教育主題班會;收集到有關感恩勵志的各類手抄報、板報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班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演唱感恩歌曲、舉辦感恩朗誦會、制作宣傳感恩內容的手抄報等等。學校校園春意濃濃,感恩勵志教育活動如潤心田的春雨,如明媚的陽光灑落在每位學子的心田。

通過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了:感恩并不那么遙不可及,感恩也并不那么復雜。感恩無處不在,感恩就在你身邊。感恩,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如何把師生們的感恩之情引導到正確的方向。這是擺在校領導面前的又一課題。經過討論認為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會做人,做人的關鍵是要磨礪宏大而堅定的人生志向。周恩來所以能自幼便發憤學習,就因他有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茅以升能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橋梁專家,是因他早就萌發出勵志為祖國造好橋的宏愿。我們要把人文學子培養成才就要通過感恩教育引發的感恩之情引導到“勵志”上來。

在5月24日,我校舉辦了關于“感恩勵志”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學校一百多名學生、十多位教師及近部分學生家長一起聽取了感恩勵志教育演講。

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帶來的四大變化

其一、感恩父母,發奮學習蔚然成風。

在本次感恩勵志活動中,同學們把最真摯的感情送給了父母。同學們說:“感恩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是父母給了我們世界上最偉大而崇高的親情。感恩父母是做人的底線……。”

第二、感恩老師,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

在這次教育中,同學們普遍認識到要感恩老師,“是老師傳授我們知識,是老師教給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老師給了我們照亮人生道路的燈塔……。”

第三,感恩學校,使學校成為更加和諧的校園。

第四,感恩勵志教育使師生的胸懷更加寬廣與大度,這也是此項活動的重要收獲。

原本有些斤斤計較或心胸狹窄的人在感恩勵志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和提高,變得那樣寬容與大度,因為他們認識到“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的大智慧”,真正的“感恩”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心存感激。同學們說:“我們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曾幫助過我的人”。這毋庸置疑,而下面這段話也在師生中不脛而走,到處傳頌: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意志;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過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它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教你成長的人。”對這段話的認同說明師生的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說明師生們的胸懷可以與天空相媲美。有了這樣的一種變化,對感恩勵志教育活動的意義怎樣評價也并不算過分,因為他要塑造的是一種全新的人格。

四、我們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我校的感恩勵志教育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

其一,感恩勵志教育的實質是一種靈魂塑造教育。

我們是一所鄉村學校,無庸諱言,學生的總體素質與城鎮學校,特別是重點學校相比固然要落差一等,被人稱為“差下生”。但這次感恩勵志活動使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我們的學生身上有著很好的潛質和閃光點,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靈魂是完全可以再塑造的。有人說:“當代教育迷路了”,提出“回歸教育傳統”。其實被忽視的就是對人的靈魂的塑造教育。我們這次活動則實施了“育人為本”的教育,“育人以德為先”的教育,其本質則是靈魂的再塑造教育。因而這次教育抓住了當代教育的根本。

其二、感恩勵志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好切入點。

我們實施素質教育也已經歷了多年,收效肯定有,而收效不大則是公認的事實。尤其在我校以提高教學成績為主的前提條件下,要推行素質教育就更難。而感恩勵志教育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易被接受,且深受學生歡迎,效果顯著。事實證明感恩勵志教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最好切入點。

其三,感恩勵志教育貴在人人參與,貴在從身邊小事做起。要使大家認識到感恩勵志無處不有,凡事感恩,在感恩中增強責任感,這是我們這次活動取得成功最基本的經驗和做法。

其四、感恩勵志教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次感恩勵志教育僅僅幾周,雖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畢竟只是一個良好開端。要真正成為一場名副其實的靈魂再塑教育,還需要更深入更扎實的工作,還需要更好地堅持下去。

勵志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職學生 資助工作 感恩教育 勵志教育

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提供了獎、助、免等的職業教育資助體系。吸引了不少初、高中畢業生和社會適齡青年接受職業教育,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然而,在中職資助政策出臺十多年來,中職學校的資助仍主要停留在物質上的資助,在精神上的影響非常小,思想教育不足。雖經濟資助多樣,但教育力度不夠,全員育人格局有待提高。

一、中職學生感恩勵志缺失的現象

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學校)學生的資助力度越來越大,全面實施了“獎、助、補、免”等多元化的資助模式,幾乎所有的中職學校內的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項以上的資助。這些資助在物質上極大地幫助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解決上學的困難,大部分學生對良好的國家資助政策都懷感恩之情,立志學好技能將來回報社會。

不過,也有不少學生出現感恩缺失的現象——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只懂得一味索取,不愿意付出,更不愿意吃一點小虧。國家的資助被他們認為是理所應當,他們一拿到資助就立即揮霍,月初是土豪,月中就花光,不懂得感恩,更談不上勵志。這些學生貪圖安逸、不愿勞動、不愿奮斗,以至厭學逃學,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精神空虛,缺乏責任感,等等?,F實中,更有不少學生甚至因貪玩喪失學習興趣,出現厭學、輟學,沉迷網絡游戲等現象。

因此,這就成了中等職業學校資助工作中亟待完善的一環——感恩勵志教育。

二、中職學生感恩勵志缺失的現狀

中職教學感恩勵志教育中出現的這些現象也是有原因的,仔細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群體的個人原因

由于社會的觀念、家長的心理等因素,認為成績好的學生應該選擇讀高中,有的家長甚至會盡其所能一定要孩子上高中,認為讀中職沒有出息?,F在的社會觀念認為,上高中考大學才是“正道”,才有前途。這些“前途”都是為成績好的學生準備的,而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選擇中職學校。

這樣一來中職學校的生源整體來說就是來自各校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成績偏差,充滿失敗感,自認為沒有前途,未來灰暗,他們心里問題也較多。比如考試成績較低,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具有失敗心理,對前途感到悲觀迷茫,對教育的敏感度較低,教育管理難度較大。

一般中職學生可以分為四類:

1.留守兒童或是來自單親家庭。

2.家庭富有,父母溺寵,任其揮霍。這類學生在初中時調皮搗蛋,且年齡尚小,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不能馬上就業而且也不需要他們賺錢養家的,這些學生的父母將其送到中職學校的目的就是要他們在學校多混幾年,而且是跟父母協商好每月得多少錢后才來學校的(等于是用錢請學生來上學的)。這類學生只懂索取,不愛學習,不在乎學校的資助,用錢經常揮霍無度。稍有不順,就和老師、家長對立,完全沒有感恩之心。

3.初中畢業考不上高中,家庭一般的學生。他們來讀中等職業學校的目的就是靠著國家的各項資助來完成幾年的學業,混個畢業證,個人生活規劃較差,同樣無目的性,無進取心,對學習對學校的各項活動毫無興趣。然而他們對國家資助有著極強的期盼心理,對資助只懂得一味地索取。

4.家里貧困,交不起學費雜費的學生。因為有了國家資助政策,得以繼續求學。這類學生往往進取心較強,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較為珍惜,有個人的人生規劃以及較強的學習目的性。這類是懷有感恩之情的學生群體,他們積極樂觀,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全校師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傳播感恩意識和愛的力量,這類學生也成為各大中等職業學校獨特的風景線。

(二)受助學生對國家助學金的不合理使用和對學校資助工作的不理解

國家助學金是對貧困生的資助,希望貧困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業。但一些獲得資助的學生把這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懂得感恩國家和社會、學校。沒有把助學金用于學習和生活,而是用來請吃請喝,任意揮霍。這些學生甚至還抱怨學校老師把錢發得慢,等等,這種感恩缺失的現象是目前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

在進行資助工作中,這種無償的資助方式雖然解決了學生的“燃眉之急”,但也產生了一些弊端,使得一部分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并把學校給予他們資助的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毫無感激之情,甚至感恩的意識都沒有,甚至出現把獲得助學金的多少當作攀比的對比物的現象。

(三)學校教育的片面性,忽視感恩勵志教育

長期以來大部分的中職學校重視學生的專業教育、能力的培養和就業出路等問題,對技術教學,不少學校成立專門的比賽特訓團隊,高度重視本校有多少學生能在某某級別比賽中獲多大級別以及多少獎項。相對來說,對資助工作則以完成任務為標準,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其中的育人功能。

雖然在中職的德育課中也把“感恩勵志”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許多中職學校對德育課的態度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有些學校隨便找一個其他專業的老師來上。德育課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是次要。段考隨堂,期考更是用一篇作業來完成,也就是說,忙起來就可以不用上德育課。很多關于感恩的教育活動都是走過場,走形式,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社會轉型帶來的負面效應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富裕起來的人們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金錢至上,物質至上的社會現象不斷地影響著中職學生,社會上的那種急功近利、追求享樂、重利忘義等嚴重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90后”“00后”,他們感恩意識薄弱,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更不懂奉獻。不少學生不會體諒父母,不懂得教師的辛勞,沒有愛心,沒有責任感。更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教師的教導之恩,更不知道感謝祖國、社會對自己的培育之恩。

三、加強中職學生感恩勵志教育的措施及途徑

感恩勵志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的社會工程,想要較好地完成這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形成好的合力。

(一)從家庭教育著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感恩勵志教育中的啟蒙老師,并將家庭教育看作孩子獲得感恩意識的第一個平臺,教會學生明事理,立志成才。從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開始,接觸最多的是父母,孩子與父母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密切接觸。因此,父母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生活中的點滴,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人類行為習慣的養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父母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當發現孩子有要幫助父母的意識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和行為,讓孩子體會到實施感恩的快樂。并言傳身教,樹立“仁愛之心”,常存“感恩之念”,尊老愛幼,善對親友,關心別人,對待工作、家庭、社會負有責任感,構建團結和睦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提供榜樣,做示范,這樣能夠促進孩子更加自覺地知恩、報恩和施恩,為感恩勵志教育創建良好的氛圍。

(二)以學校教育作為主導手段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把感恩勵志教育作為其重要的內容之一

學校要加強感恩勵志教育,并把它作為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行為”,想要將思想道德教育推進,需要通過各方面進行“具體化”的工作。而感恩勵志教育則是其中比較有實效的方法。感恩勵志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要人懂得感恩,讓人明志,有奮斗的方向,并在不知不覺當中引導學生知恩感恩,知榮明恥,進而知禮明德,促進思想道德發展。

在開展感恩勵志教育中,要從細微處著手,于細微處見精神,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作為感恩教育的基礎,在道德教育中滲透感恩勵志教育。教育學生,無論是學校生活還是社會生活,都要用感恩的心來對待。只有有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社會才會更和諧、更陽光。

2.把感恩勵志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對學生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要把感恩勵志教育融入其中,并把感恩勵志作為重要的校園文化因素之一。讓校園處處都體現出感恩勵志的力量和感恩勵志的意識,把感恩勵志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具體來說,學校在不斷優化物質環境的同時,建立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創設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師生都能感受到校園生活的美,把校園建設成為富有激勵的陽光的文化環境,建設良好的班風、校風。通過這樣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熏陶學生,使之受到感染與鼓舞,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和勵志。

(三)把社會教育作為輔助

充分利用實習見習活動,開展切實的感恩勵志教育活動。學生到企業實習時雖然脫離了學校的管理范圍,但仍受學校管理。因此,在實習過程中,學校要把感恩勵志教育帶動實習活動中,并把它貫穿始終。教育學生在與社會人員的交往中學習為人處事,在工作中學會吃苦耐勞,得到別人的幫助要懂得感恩。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師傅和工友,當師傅傳授技術時,要虛心聽講,要以感恩的心來對待師傅。同時,學校也要爭取得到企業的支持,讓師傅在傳授技術的同時,把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禮儀知識等教給學生,把它當作一種有益的社會教育形式,融入學校的感恩勵志教育體系中,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有益的補充。與學校教育聯動,共同作用于學生,促進學生成長。

總之,中職資助工作中的感恩勵志教育是建立在物質的資助的基礎之上,把精神的關懷和心理上的疏導融合起來,讓學生在感恩勵志教育的實踐活動中,自信、自強、自立,進而以感激的心對待國家和社會,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勵志成才,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社會、國家。

【參考文獻】

[1]魏宇.貧困生資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今日湖北,2013(10)

[2]廖遠志.高校資助工作與感恩教育[J].考試周刊,2013(95)

[3]黃曉鈺,宋齊明.淺議如何有效實施中學生感恩勵志教育[J].學園(教育科研),2012(11)

【基金項目】南寧市教育科學規劃2014年度南寧市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職業學校感恩勵志教育途徑探析”(2014XSZZ08)

(責編 盧建龍)

勵志教育范文第5篇

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轉眼2017年已經駐足于昨天的記憶,新學期已經進入第三周,新學期和春天一起到來,預示著播種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學期希望同學們能做到《心存感恩、砥礪前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正是偉人與凡人的區別,那么請不愿做凡夫俗子的你首先做好兩件事。

一、懂得感恩,做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

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偉;大海感恩于細流,方能就其博大。我們應當感謝身邊每一個關愛、支持、幫助我們的人。“同窗苦讀十二載,嬉笑怒罵皆文章”這是同學間的情義;“三尺講臺度青春,一支粉筆寫人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老師的付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父母的恩情;“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這是我們民族的心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愛。特別的,為了青少年的成長成才,國家先后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多部法律,從國家意志的層面給予青少年更多的保護與關愛。近年來又先后實施陽光早餐、精準扶貧、兩免一補、國家助學金、生源地無息貸款、大學生創業就業“孵化器”等資助和支持政策,為學子護航、為青年筑路。僅在我校,就國家助學金和兩免一補每年國家都要投資百萬余元。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成長在一個高度進步、發展、文明的國家。我們要感謝同學的陪伴、老師的教誨、父母的養育、民族的期盼,感謝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愛與支持。

請在我們的心中培植感恩之心吧,因為心存感恩,我們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快樂,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二、懂得報恩,做個有責任心勵志奮進的好學生。

草木為了感激春的到來而吐露新芽;鮮花為了感激夏的到來競相開放;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掛滿枝頭;雪花為了感激冬的到來把大地母親銀裝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我們更應該懂得報恩,做個有責任心勵志奮進的好學生。

有責任心就要學會擔當、學會負起責任,作為中學生當下應該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成長負責。而對自己的成長負責,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習確實很辛苦,但我們要始終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為了高考這場戰役,雖然我們一路坎坷崎嶇,但只要你們抱定“即使摔到了100次,也要第101次地站起來”的信念,頑強拼搏,塌實肯干,一定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而我們每一個成績的取得,每一次成功的跨越,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就是我們對所有關愛者的最好的報答。

同學們,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更是一則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種幸福;感恩更是一個永恒的支點。新學期讓我們心存感恩、砥礪前行。

勵志教育范文第6篇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為了能夠提出對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感恩意識以及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具有重視和加強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關的對策與建議,分析了當前高校(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感恩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本次的調查研究活動。

二、 研究背景(你所研究課題的理論或實際背景,國內外研究的現狀)“90后”這個階層普遍特立獨行,是家庭里的“寵兒”,從小被父母寵愛,有些甚至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對父輩辛勤培養和教育的體憫之心

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是積極、健康的,但有些共性問題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討。當前部分大學生與父母聯系的主要動機是要錢,僅少數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養成了惟我獨尊、驕橫任性的壞習慣。這種與主流價值觀偏離的忘恩情緒,正成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這些問題確實反映出當今一些大學生身上存在這種令人憂慮的傾向。

2.中學時期過分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缺失

盡管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從小學到高中,老師和家長都把孩子的學習看作第一要素,始終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碼。同時,近年來,農村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過于溺愛,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務工,很多中小學生都是留守子女,這都是十分嚴重的社會現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溝通和互補,逐漸導致德育養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和引導缺失。部分中學教師也感覺教育的壓力太大,有時候部分家長也缺乏對教育工作者的體諒和溝通,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對大學生早期的德育的養成和培育。

3.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

當前部分大學生由于后天教育和當代社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狀態,形成了他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回報才奉獻”等心態,造成了不少負面效應?,F在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國最需要的艱苦的地方、邊遠的山區和基層去,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學生畢業之后,因主客觀原因,沒有獲得滿意的工作崗位或者害怕進入激烈的就業市場而退出就業,消極待業,

埋怨父母。這些現象的產生與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缺乏息息相關。

上一篇:電力工程安裝施工范文下一篇:消防員實習個人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