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

2024-01-05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1篇

一、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

有人說,《建國大業》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我是堅決反對這種觀點的。即使是商業片也有政治立場,美國的好萊塢大片是典型的商業片,但是無一不體現“美國至上”的“普世價值”。像《亞歷山大》中的希臘和波斯顯然是影射今天的美國和伊朗,《星球大戰》更是把中國、蘇聯都設成了外國入侵者,《勇敢的心》死前華萊士大呼“自由”,《佐羅傳奇》竟喊出了“為加利福尼亞(原屬墨西哥)加入美國而歡呼吧”,這難道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嗎?事實上,“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是根本不存在的?!督▏髽I》拍攝的解放戰爭的內容,解放戰爭這個主題是和現實政治密切相關的,其政治立場只會更加鮮明,雖然是故事片,實際上更是宣傳片,絕不可能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

那么,《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是什么呢?我認為,《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就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角度,是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太夸張了吧,《建國大業》是60年國慶的獻禮片,縱有錯誤,也不能說是一部反共宣傳片吧。說實話,我也不敢相信這個結論,因此題目用了個問號。下面聽聽我的分析,如果大家不同意我的觀點,也歡迎批評。

判斷拍攝的解放戰爭的文藝作品的政治立場是不是反共宣傳片,必須首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怎樣拍對國民黨反動派最有利?如果要是絲毫不承認國民黨反動派的錯誤,甚至硬說解放戰爭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勝利和共產黨的失敗,那樣不僅達不到反共宣傳的效果,徒然惹人發笑。如果希望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就國民黨反動派方面,必須承認一些錯誤,主要是腐敗問題,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國民黨反動派是和人民根本對立的這一根本問題。同時,必須宣傳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是真心反腐敗的,反腐敗沒有成功是因為腐敗深入骨髓,積重難返,和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的態度毫無關系。這樣,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就可以在臺灣這一剛剛“光復”,腐敗尚未深入骨髓,積重難返的地方重新開始。特別是對于蔣經國,一定要極力美化。這樣臺灣人民即使對蔣介石失望了,還對蔣經國抱有希望,可以讓蔣家王朝統治延續下去。

其次,就共產黨方面,必須承認共產黨的一些優點,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應該把共產黨特別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描述成為一群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通過挑撥離間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這樣,盡管國民黨反動派失敗了,在臺灣人民眼中也是值得同情的悲情英雄。另外,最好把共產黨的領導人丑化為一群粗俗無禮的土匪,讓臺灣人民厭惡共產黨,使臺灣人民跟隨已經窮途末路的國民黨反動派。

再次,應該極力夸大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這樣可以更好的回避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把國民黨反動派失敗描述成內部叛變造成的。這樣也可以暗示,共產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主要依靠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支持才能維持,而這些人是搖擺不定的中間派,如果國民黨反動派占優勢可以再倒回來。從而宣傳“反攻大陸,反共復國”的“大業”還是有希望的,給逃到臺灣的殘余力量打氣。

此外,可以適當的培育“臺灣主體意識”,把共產黨解放臺灣的努力丑化為侵犯臺灣人民臺灣家園的行徑,使臺灣人民跟隨國民黨反動派共同反共。還可以宣傳美國的“公平公正”,以為自己的賣國行徑辯護,等等。

二、兩個選項:《建國大業》的主旨是“獻禮”還是“反共”?

以上我們說了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才能達到反共宣傳的最佳效果,下面看看《建國大業》是如何拍攝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獻禮”和“反共”哪個選項才是《建國大業》要表現的真實主旨。以下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話主要引自《<建國大業>誕生記:拿什么來吸引80、90后?》中三聯生活周刊對他們的采訪。特別聲明,筆者就是80后,但是一點沒有被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觀點吸引,也許這就是代溝吧,韓三平先生等人并不真正明白應該拿什么來吸引80、90后。

1.“末路英雄”蔣介石與“熱血青年”蔣經國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

“蔣和毛都是英雄”,“張國立有時沉默的時候,臉上有一種末路英雄的狀態,有英雄氣但又有點茫然”。也許我是孤陋寡聞,獻禮片把蔣介石定位為“英雄”,而且是“末路英雄”,恐怕還是第一次?!督▏髽I》的確充分體現了蔣介石的“英雄氣概”,蔣介石在片中變成了一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人,從各個戰區的報告得知,林彪的部隊搶占東北,陳毅、粟裕的部隊威逼南京才不得不反擊,面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謀權奪位的壓力“引退”奉化時,還表示不做劃江而治的千古罪人。還提出了“貪腐,反則亡黨;不反,則亡國”,一個無奈的“末路英雄”躍然紙上。

蔣介石真是個“英雄”嗎?我認為那要看對“英雄”如何定義。如果認為“英雄”就是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那么蔣介石不僅是英雄,恐怕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人。蔣介石本人就是黑社會出身,先是與陳其美結拜為“盟兄弟”,后來又拜黃金榮為師,靠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起家,靠“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發跡,對待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斬盡殺絕、毫不留情,把“盟兄弟”張學良關了幾乎一生,對“友邦人士”則異常寬宏大量,抗戰剛一結束,馬上宣布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并且聘請這位“有8年剿共經驗”的“友邦人士”為顧問共商“剿共大計”„„可惜這些“英雄事跡”,《建國大業》都沒有好好表現。片中表現的蔣介石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另一種“英雄事跡”則不是事實,蔣介石統治的時代,廣大人民饑寒交迫,即使是被吹噓為“黃金時代”的1927到1936年仍然有70%至80%的人吃不飽飯,每年餓死300萬至700萬人,1949年四大家族掌握200億美元資產,是世界上的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蔣介石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巨貪。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商約》,將國統區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在敗退臺灣后,蔣介石還與美國簽訂了《中美防衛協定》,將臺灣以殖民地的形式,置于美國的勢力范圍之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又從何談起?

《建國大業》把蔣經國塑造成了一個完全正面的人物?!督▏髽I》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蔣經國這個人物,在當年是一個30多歲的青年,就憑他當年30多歲這一條,說他有多么徹底的腐朽沒落,他不可能的。他當年還是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甚至想推動國家民族發展”,“蔣經國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著沖鋒槍跟德國人打過仗的,他是職業軍人,跟那種大少爺完全不一樣。他身上有許多應該是很優秀的東西,《建國大業》可以說是真實地表現了這種東西”。的確,《建國大業》大力宣揚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的事跡,蔣經國、宋美齡和孔令侃的一場室內戲,蔣孔這對表兄弟為國事執槍相對,一個英勇的“熱血青年”被刻劃的栩栩如生。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輕未必是借口,侵華日軍中不少20多歲乃至更年輕的青年同樣是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年輕的蔣經國或許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維護以他和蔣介石為代表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統治,絕不會觸動自己的統治根基。其次,蔣經國根本不是職業軍人,他是1937年回國的,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才爆發,怎會有“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著沖鋒槍跟德國人打過仗”的“英雄事跡”呢?抗日戰爭時蔣經國擔任過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但是不過是蔣介石鍛煉他,蔣經國從未去危險的地方。何況以腐敗著稱的國民黨軍隊,即使真是職業軍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優秀的東西”?再次,蔣經國主導的幣制改革,實質是對各階層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年8月19日發布的《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金、銀、外幣,逾期不兌一律沒收,大量的黃金、白銀、美鈔,被政府強制收兌而去。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實質是依靠暴力掠奪民族資產階級的財產來維持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內戰。

當然,蔣經國也是有貢獻的。1949年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臺灣事宜,把外匯黃金全部移存臺灣。1950年蔣經國擔任總政戰部主任,正式統籌臺灣的情治工作,通過法西斯手段嚴厲鎮壓左派和臺灣人民要求統一的“民主臺灣聯盟事件”等運動,對臺獨勢力則大力縱容,一方面于1987年宣布解嚴,使臺獨勢力的民主進步黨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臺獨分子李登輝為副總統,成功制造了臺獨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這一切為《建國大業》的明星們去臺灣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不少夢想去外國去臺灣發展的明星們,蔣經國的貢獻難道不大嗎?

2.匪氣十足的“人性化”共產黨領導人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既然這部電影是豐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那就所有歷史人物或者說重要的歷史人物都要有所表現,不能忌諱”,“我們在創作時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并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并非完美無缺”?!督▏髽I》也的確是這么攝制的,像驚悉馮玉祥海上遇難后,毛主席摔碗,周總理也勃然大怒,甚至怒發沖冠,拍桌子砸板凳怒斥部下“都是豬腦袋”。還有喜聞淮海戰役得勝,中央政治局五個常委酒醉失態,毛主席醉依炕上,四常委醉吼國際歌,把個國際歌唱的非常難聽(這應該是改編自劉邦戰勝項羽后和部將唱大風歌的傳說,以暗示毛主席是劉邦式的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蔣介石是項羽式的“悲情英雄”)。甚至還有毛主席開書記處會議熄滅半根蠟燭沒,周總理說“這不就成了開黑會了嗎”等更加離譜的鏡頭,讓人感覺共產黨領導人匪氣十足。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的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并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并非完美無缺。但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確對道德品質有決定作用。絕大多數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同樣是敗壞的,絕大多數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同樣是高尚的。試問,能指望一個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事實上毛主席為革命軍隊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到處抓丁拉夫,燒殺搶掠,完全是一伙土匪。至于雙方的領導人,國民黨反動派多是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共產黨領導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戰士,更不在一個層次上。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同樣是“去臉譜化”,國民黨反動派就要表現“英雄氣概”,共產黨人就要表現匪氣?難道不能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態度沒落同時的道德品質敗壞描述的更深入一些,把共產黨人政治態度進步伴隨的高尚道德品質攝制的更突出一些?莫非 韓三平 先生內心深處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領導人比共產黨領導人道德品質更加高尚才是有血有肉、尊重歷史事實?

《建國大業》不僅有對共產黨領導人的丑化,還有對中國共產黨整體的丑化?!督▏髽I》的導演韓三平先生還說:“當時中國大多數人要求什么?要求耕者有其田,要求民主,要求溫飽,反對獨裁,反對特務,反對法西斯。其實這和西方選舉有什么區別啊?你是54%,我是46%,你當總統我不當,這不是一回事兒么?你仔細想通了都是一回事。毛澤東為什么勝利?是他代表更多的人。只不過那時候不是選舉,而是采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英雄、優秀人物怎么才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呢?看你是不是代表著更多人的利益”?!督▏髽I》也的確是這么攝制的,像影片中就有毛主席“把土地分給農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們的”的話。這其實是完全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

解放戰爭是一場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廣大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代表的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階級斗爭,根本不是什么誰代表更多的人的問題,和西方選舉是根本不同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本質上是一種金權政治,或者說是權錢交易。大體上呈“我資助你選舉,你上臺照顧我,下臺我再給你一些股票或公司的職務補償”三部曲,即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被選擇的雙方都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代表,廣大人民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今天美國,總統大選一半人根本不愿去投票,州長議會選舉投票率更低。廣大人民可能為支持根本不感興趣的壟斷資產階級政客而舍死忘生嗎?中國共產黨也決不僅僅是和歷代農民起義一樣,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建立一個新王朝,而是一開始就以跳出歷史周期率,建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耕者有其田不過是實現農業集體化,永遠杜絕地主階級復活的第一步,絕不是終極目標。然而,《建國大業》對共產主義理想竟然只字不提。片面強調“耕者有其田”同樣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督▏髽I》被剪掉的一場戲中,蔣介石對蔣經國說:“你要把土地分給農民,做到耕者有其田,贏得民心。贏得民心之后,十年之內反攻大陸才有希望”,事實上蔣介石在臺灣也的確搞了土改。試問,按照《建國大業》的邏輯,解放臺灣豈不成了“不得民心”?不僅如此,《建國大業》還偽造毛主席的話“搞經濟我們不行”,“要將資本家請回來”。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搞經濟比資本家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強的多,建國初期就穩定了物價。而且榮毅仁等民族資本家根本沒有走,跑到臺灣的不過是一小撮極端反動的官僚買辦資本家。通過3年解放戰爭好不容易才把他們趕到臺灣了,難道還要把他們請回來嗎?

除此以外,《建國大業》丑化中國共產黨的細節數不勝數。例如,電影里有個細節,蔣介石和蔣經國談心,蔣介石說:要是你,你談嗎——都這樣了,還談什么啊„„這顯然是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的《關于時局的聲明》的八項條件(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廢除賣國條約;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并未關閉和平的大門,反而正體現了和平誠意。如果不堅持八項條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有有何區別?“懲辦戰爭罪犯”只是要明確戰爭責任,不是真的要置蔣介石、李宗仁等人于死地。這一點蔣介石、李宗仁等戰犯也很清楚。事實上不僅傅作義等“戰犯”起義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在1949年1月27日,“二號戰犯”李宗仁就致電毛主席,表示同意以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難道他是想自殺嗎?

3.沒有民主黨派就沒有新中國?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毛澤東勝利了,是因為他團結了大多數人,眾多的第三黨派,眾多的風云人物,比如宋慶齡、李濟深、蔡廷鍇,包括張瀾,等等等等,這些人當時在中國政壇都是有影響的人物,各自都影響著一批人。毛澤東團結了他們,就團結了大多數人,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在真實地表現那段歷史”。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委員《建國大業》最重要的編劇之一王興東先生說:“唯有經過人民政協會議民主選舉產生的中央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向世界昭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符合中國人民意志的。否則,沒有這次政治協商會議,一切都被認為是非法的”,“毛澤東作為中共主席,要實現多黨合作,必須請來這三位(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非中共的領袖”?!督▏髽I》整部影片也是圍繞人民政協會議召開展開的,特別是注重描寫了毛主席邀請宋慶齡、李濟深、張瀾三人的內容。

事實上,這是無限拔高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反人民的英雄史觀。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絕不是民主黨派賜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也絕不是人民政協會議授予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是廣大人民在解放戰爭用鮮血和生命賦予的。十月革命時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就解散了立憲會議,由蘇維埃制定憲法,這不僅不能說是非法的,而且應該說代表廣大人民的蘇維埃比各個黨派組成的制憲會議合法性更強。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加起來不過幾萬人,他們所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不超過中國人口的1%,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過是起了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馮玉祥在蘇聯客輪上因失火遇難后,馬上有程潛補上;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在飛往北平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后,馬上有賽福鼎補上,絲毫沒有影響新政協召開。(附帶說一句,一般認為馮玉祥、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之死是事故,《建國大業》說成是特務破壞是為突出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英雄氣概”。)盡管不能說民主人士可有可無,但是更不能認為民主人士對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 而且,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他們參加了人民政協會議就過分美化。以李濟深為例,1927年4月初,李濟深到上海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反共會議。會后,返回廣州,發動“四·一五”政變,派軍隊包圍中華全國總工會廣東辦事處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查封工會、農會、學生會等革命團體,殺害鄧培、肖楚女、熊雄等兩千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督▏髽I》盡管對此曾有表現,即毛主席和李濟深談話的時候,李濟深說“我殺過共產黨,蔡和森就是我殺的(并非如此,1931年8月4日,蔡和森遭國民黨反動派廣東軍閥陳濟棠秘密槍殺,而陳濟棠1929年就跟時任他上司的李濟深分道揚鑣了。1929年3月15日 李濟深就被蔣介石軟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才被釋放,不可能殺害蔡和森)”,但是后來又為“尊重歷史”刪除了。而且,在參加人民政協會議之時,少數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就提出了“輪流坐莊”的要求,盡管因為中國共產黨嚴厲批評有所收斂,但是“輪流坐莊”之心未死,1957年又表現了出來,而《建國大業》對此毫無表現。

真正給予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合法性的廣大人民在《建國大業》中則受到了漠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基礎,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據記載,遼沈戰役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平津戰役解放軍陣亡7030人,傷31478人,失蹤936人,共39444人;淮海戰役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另據記載,三大戰役共動員支前民工880余萬人次,人民群眾出動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余副,牲畜260余萬頭,糧食4.25億公斤。然而,這些在電影中幾乎是一筆帶過。建國大業變成了一小撮“精英”的大業,而廣大人民變成了無足輕重的角色。

4.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我認為,主旋律影片這個概念是不確切的,應該是主流意識形態影片。主流意識形態影片將來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主流:你看美國電影,愛國主義,勵志,歌頌美好愛情,這都是每個電影的主流,90%都是這種電影,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追求愛情,追求愛國主義,為國家獻身。蘭博就是為國家獻身啊,跟我們的李向陽有什么區別啊?”,“追求陽光,追求向上,追求愛國,追求愛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愛情,我們這一代和你們是一樣的。因此表現和歌頌這些會成為主流”。

蘭博何許人也?是美國好萊塢巨星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的主人公。60年代起美國掀起了很大程度上受了毛澤東思想影響的轟轟烈烈的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等一系列新左派運動,《第一滴血》系列塑造的蘭博形象就是為抵制新左派運動塑造的一個美國法西斯侵略軍“英雄”形象?!兜谝坏窝废盗兴茉焯m博形象是希望通過蘭博形象為美國的侵略行為開脫,“蘭博精神”實質是一種法西斯侵略精神。

解放戰爭精神和“蘭博精神”是根本不同的。愛國主義是有階級性的,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黨人和德國共產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爭的失敗主義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歸于失敗,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國人民的利益;失敗得越徹底,就越好。”李向陽和松井都是愛國主義者,但是一個愛的是廣大人民的國,一個愛的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的國。解放戰爭精神是李向陽式的愛國主義,“蘭博精神”是松井式的愛國主義,兩者豈容混淆?把解放戰爭精神說成是“蘭博精神”是把解放戰爭的性質由民族的人民的革命戰爭歪曲為“侵略戰爭”,如果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那么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的努力就成了侵犯臺灣人民臺灣家園的行徑,應該被譴責了。

事實上,《建國大業》中不僅大力宣揚蘭博式個人英雄主義,大力宣揚美國式反人民的“普世價值”,而且極力美化美國?!督▏髽I》中描述了宋美齡赴美求援做最后一搏,待遇大不如前,四處碰壁的情況。馬歇爾國務卿義更正言辭的說,我們給你們的貸款是為建設和平的,并不是打內戰的,所以不能再給了?!督▏髽I》中還有蔣介石要空軍轟炸開國大典的內容。因為美國人不同意任務飛機在釜山加油,這樣如果飛過去轟炸,就一個都回不來,于是蔣介石都“出于人道”毅然取消行動,才使開國大典順利舉行。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這是完全違背歷史事實,毛主席在《“友誼”,還是侵略?》中指出:“‘戰時和戰后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余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余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如果不是美國大力支持,蔣介石未必敢打內戰。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指出:“那些近視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你們的好教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為美國政府不愿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有顧慮。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將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美國最終還是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了,1950年的侵略朝鮮戰爭提出“三個月打過鴨綠江去”,派空軍轟炸中國東北難道都忘了嗎?就算這些都忘了,難道美國前幾天要賣給臺灣小牛導彈也是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表示?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第一部分對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拍攝解放戰爭如何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兩者驚人的一致。如果說有什么不同,只能說《建國大業》作為60年國慶的獻禮片,顯然比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拍攝的反共宣傳片影響更大。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建國大業》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立場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嗎?

三、冰凍三尺:“《建國大業》現象”是怎樣煉成的?

“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的“《建國大業》現象”不是偶然的,應該說,這是文藝界主旋律長期蛻變的必然結果。

在毛主席時代,所有的文藝作品可以說都是主旋律作品,塑造了無數英雄形象。有人說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這是不值一駁的。是否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不是判斷文藝作品優劣的標準,文藝作品如果要被大眾廣泛接受,必然會有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色彩。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難道不是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像《第一滴血》系列的蘭博在越南、阿富汗,次次都被重兵圍著,但是次次都化險為夷,神奇無比,不是典型的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不同的是,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的英雄,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法西斯“英雄”。

毛主席逝世以后,文藝界主旋律迅速出現了不協調的聲音。從劉心武的《班主任》開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等“非主旋律”文學作品迅速崛起,影視界亦是如此。在“非主旋律”文藝作品的強烈沖擊之下,以“去臉譜化”為旗號,影視作品中的國共兩黨的形象也悄然發生變化。

1980年電影《廬山戀》首開國共兩黨的形象變化之先河,其劇情是:中美建交之后,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游覽時,與在山上潛心攻讀的小伙子耿樺相遇,彼此產生愛慕之情。耿樺結識周筠后因和周筠的頻繁接觸受到傳訊,周筠懷著惜別的心情回美國去了。“四人幫”被粉碎后,周筠再次來廬山舊地重游,對耿樺倍加懷念。已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的耿樺,來廬山聽學術報告,不期與周筠重逢,兩人欣喜若狂,約定結婚。耿樺征求父親耿烽的意見,給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認出周筠的父親周振武是他當年在黃埔軍校的同學,后來成了在戰場上拼殺的敵手,怎能允諾這門親事呢?經過一番波折,兩位老相識在廬山相會,變冤家為親家。周筠和耿樺更是歡天喜地,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影片中“四人幫”成了反派,國民黨將軍周振武則不再是反面人物,相反共產黨將軍耿烽倒是顯得頑固不近人情。

隨后,又開始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進行篡改,首先從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開始,1981年的電影《西安事變》歌頌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精神是一個標志。事實上張學良、楊虎城作為國民黨的將領或曰軍閥,盡管有一定的愛國精神,但是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很明顯的,張學良、楊虎城不僅曾積極“剿共”,他們的軍隊亦存在燒殺搶掠等惡行,但是電影《西安事變》對此幾乎只字不提,張學良、楊虎城被美化成了一心為國的英雄。1986年電影《血戰臺兒莊》的上映,不僅把“二號戰犯”李宗仁徹底平反,而且電影中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連蔣經國在臺灣看到《血戰臺兒莊》后,都說:“這個影片沒有給我父親臉上抹黑”,對《血戰臺兒莊》很滿意。到1989年,電影《開國大典》已經開始了對解放戰爭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美化,盡管《開國大典》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仍然是反派人物,但是黑社會作風、賣國罪行在影片中所剩無幾,倒是表現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切眷戀。到了近幾年,無數抗戰影視作品把屢戰屢敗,龜縮在大后方的國民黨軍隊吹捧成抗戰主力。2007年的《色•戒》更是把汪偽政權特務頭子也“去臉譜化”,公然宣傳文化。

伴隨著抬高國民黨反動派的同時必然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丑化,近幾年影視作品從《亮劍》開始極力渲染共產黨將領的軍閥習氣、土匪作風。對個人丑化的同時當然不會少了對組織的丑化,2007年的《集結號》把共產黨組織的“冷漠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人稱“看了《集結號》,方知組織不可靠”。其實,這些丑化是毫無依據的。以今年曾經熱映的電視劇《紅日》為例,因為胡編亂造遭到了親身經歷孟良崮戰役的原華野六縱的老同志的痛斥??哲娭笓]學院原副院長,90歲的徐超說,“我看了電視劇《紅日》,確實不像話。本來張靈甫是被我們打死了,現在電視劇卻演成了自殺,雖然沒有明說,但用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意思就是自殺了。電視劇里美化宣傳了74師、張靈甫和張小甫。小說《紅日》中沈振新軍長原型是王必成將軍,電視劇里卻把他丑化得很厲害。一個軍長那么粗魯,還是個酒徒,王必成從來不喝酒啊,談戀愛還這么粗魯。我看了,根本看不下去”,總后勤部原政委,80歲的周克玉說:“《紅日》這部電視劇拍得非常糟糕„„丑化解放軍,美化張靈甫。張靈甫那些國民黨軍官,從形象上看都是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比我們解放軍的領導干部高雅得多,能干得多啊。把我們的解放軍卻丑化得簡直是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說到王必成司令,我和他接觸很多。王司令非常沉穩,很善于思考,作風很老練的一個指揮員,我們很敬重的。結果電視里出現的沈振新,非常叫人惡心的感覺。還把一個老紅軍寫成個強奸犯,完全是個捏造”。這些影視作品無法回答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解放軍真是匪氣十足的烏合之眾,怎么可能打敗人數是自己三倍半的(解放戰爭開始時,解放軍130萬,國民黨軍隊430萬)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國民黨軍隊?

今天,即使公認的拍的比較好的主旋律作品,如《潛伏》之類,或多或少的都有描述共產黨組織的“冷漠無情”,共產黨將領的粗魯無禮,國民黨軍官的忠誠、儒雅、富有人情味的情況,真正意義上反映代表廣大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和代表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歷史真實的“主旋律作品”可以說已經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建國大業》由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幾年之前,一部為李鴻章、袁世凱涂脂抹粉的《走向共和》最終被禁演。前幾天,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中心問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顯然,把《建國大業》這樣宣揚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作為國慶獻禮片在全國熱映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極大侮辱,是沖擊中國共產黨執政根基的行為。是否禁演《建國大業》并且借機對文藝界美化國民黨反動派,丑化中國共產黨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建國大業》現象”進行清理整頓,已經成為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試金石。我相信,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決不會放任《建國大業》之類打著“國慶獻禮片”旗號的反共宣傳片壟斷文化市場而不聞不問。就讓《建國大業》去開拓韓三平、王興東等人向往的臺灣市場、美國市場去吧!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2篇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缎梁ジ锩酚筛锩沂壳镨颈谎焊靶虉?,講述何為革命開始,又以孫文先生回顧革命歷程,解答何為革命結束,首尾呼應,深沉的背景音樂以及他們對革命深刻的認識,也將觀眾的思想引入更深的層次。我認為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當為孫文在說服四國銀行代表取消對清政府貸款的講話,面對列強代表,他用幽默諷刺的方式,從容地講述著眾多列強與當時中國的關系,孫文所展現出來的氣魄和學識令人贊嘆不已。

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革命是讓社會進步的理念從此深入人心,是讓我們強盛起來的民族不在受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不在做任何人的奴隸,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

一部成功的影片永遠也離不開音樂的陪襯。

歷史本就是沉重的,所以無論是《辛亥革命》、《建黨偉業》還是《建國大業》,其背景音樂的主旋律都是以深沉的風格為主,音樂緩緩奏起,沉重、哀傷又透著堅定,也將前輩們前行的辛苦、艱難以及他們堅定的信念通過音樂的方式展現出來。

《建黨偉業》與《建國大業》在音樂的運用有一處很相似,分別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和淮海戰役勝利之后,在這兩個時刻,影片導演都不約而同的選用了用革命歌曲來表達當時的心情。共產黨成立,淮海戰役勝利,在這兩個時刻,任何語言都已不能描述當時的心情,于是,在嘉興的那條小船上,在那間簡陋的小平房里,他們選擇了歌唱。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

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一首《國際歌》,兩部影片,兩個不同的時刻,但那鏗鏘有力的聲調、憨厚的笑容以及難以掩飾的激動神情,卻使如此相似。歌唱時,他們喜極而泣,他們互相擁抱,甚至抱頭痛哭。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3篇

——郭曉冬;再比如畫面上突然放到一個士兵的背影,正奇怪干嘛給他特寫,鏡頭一轉,居然是王寶強;葛優一出來,全影院的人都樂了。但最搞笑的還是范偉。那一場戲說的是毛主席見廚師。前一個鏡頭還是黃曉明扮演超級帥氣的‘警衛員’,下一個鏡頭就是范偉忙不迭地跑進了畫面。而且,他是一臉仰慕地看著毛主席,憨得特別可愛。

眼花繚亂的最后10分鐘,邀請各民主人士討論建立新中國細節。這下,章子怡、趙薇、任達華、甄子丹、鄧超……一張張熟悉的明星臉一股腦兒地涌了出來。最后10分鐘的‘主角’其實是劉德華。

因為這10分鐘里的腕兒太多,大家才弄明白原來演員里還有周星馳。演的還是周作人,啊!真好……

在此我祝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篇二:觀看建國大業觀后感

前一段時間,電視和報紙等媒體狂轟濫炸,說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陣容有多么多么強大(云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明星眾多令導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為難:“由于參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戲份會被刪除,可我們真是下不了手。”),拍的有多么多么精彩,有多么多么值得我們去看,總之一句話: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超“牛”大片。而本人作為一個忠實的電影迷,對此片拭目以待甚久,前天終于得償所愿,觀看了此片。

整體感覺還不錯,視野宏大,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期。經典臺詞也有很多,特采擷如下印象比較深的幾句。

之一:影片開場后李連杰亮相后辭職的臺詞,讓人心里痛快:“打日本人是榮耀,但現在中國人打中國人,這事我不干。”

之二:重慶見面時,老毛因老蔣和他兩人均身穿中山裝向記者的解釋詼諧而又得體:“我們有很多的共同點,你不是剛剛幫我們找到了一個嗎?”體現了老人家的機智和風度。

之三:重慶談判過程中,毛向民主人士說:“沒有這幾十萬條破槍,誰會和我們談?”可謂一針見血。而老蔣則玩陰的:“對中國共產黨又要哄又要打,打到他沒人了,不就不用哄了嗎”。

之四:馮玉祥深惡蔣介石獨斷專行,搞一言堂,弄得民不聊生,于是白天打著一燈籠去找蔣介石,說:“黑暗啊,不打燈籠,我找不著道了”。

之五:老毛:“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高屋建瓴地詮釋了政治的核心意思。

之六:蔣介石也想反腐敗,可他憂心忡忡地對兒子蔣經國說:“腐敗已經到了骨頭里。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難啊”。這句話可謂經典中的經典,意味深遠。

之七:蔣介石終于被打敗了,逃往臺灣時他滄桑地回首:“是國民黨自己打敗了自己”。

感覺這么多大腕當中最出彩的當屬唐國強飾演的老毛,當然,作為一號人物,肯定要突出。其次,則是陳坤飾演的蔣經國,出場第一個鏡頭是透過雨幕玻璃窗向外望那些在蔣府門前求見老蔣的國黨大小丑們。畫面有一些些的暗,雨絲簌簌,樹影婆娑投影在玻璃窗上,窗外雨水連綿。陳坤的表演極度出彩,那種特有的氣質和眼神將這個民國時期的“太子爺”給演活了。另一幕他和父親老蔣在南京的一場談話,父子倆均是一身黑色中山裝,緩步踱在修林環繞之中。而一群如雪白鴿繞著他們一圈一圈地飛翔!當共產黨渡江戰役的前夕,蔣介石被迫下臺,他和蔣經國坐在石階上談心,這時候,父子倆淡淡地說了幾句,他們的眼睛一直望著遠方,整個環境安靜沉沒,有點壓抑,處處透露出一個曾經位于權利最高峰的王者如今兵敗下臺的落寞氣息。陳坤表現出了那厚重的責任感和為父為國之憂心之惆悵。再次是許晴飾演的國母——宋夫人,雍容華貴,儀表天成。

演員的表演自然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并沒有把人物的精髓表現出來,總感覺有點像《我這一輩子中》的那個福海,像鄰家大叔一樣親切,卻沒有表現出老蔣一貫的陰沉和獨裁者的霸氣。再比如劉勁飾演的周恩來,看上去有點神經質,像重慶談判時振臂高呼:反對一黨專政,要民主政府!以及喝醉了酒摟住朱老總和任弼時的頭臉貼臉。這和我們所熟知的周總理有不小的差距。吳剛飾演的聞一多就更加神經質了,胳膊造型擺的特難看,聲嘶力竭的喊叫,最后竟被國民黨光明正大的突突了,一段難忘的歷史居然被篡改成了一場鬧劇。還有范偉飾演的廚師長,左右睥睨,哪里把老毛放在眼里。

我覺得《建國大業》失敗之處主要有四:一是定位于國慶獻禮,而實際上目標卻是票房,商業氣息太濃重;二是雖說陣容強大,有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但這恰恰也正帶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星光閃耀,沖淡了主題,以致于出現了太多的牽強附會,而且觀眾都去數星星了,哪還能靜下心來品鑒電影的真義;三是歷史感太淡薄,本人是一個對歷史相當感興趣的人,而影片并未能真實而較全面的反映那一個時代,比起小時候看過的《開國大典》和《巍巍昆侖》兩部電影史詩般的大氣可以說相去甚遠;四是情節煩瑣而累贅??梢詳嘌?,《建國大業》因為它過于濃厚的商業氣息而不可能成為一部經典。

《建國大業》最為人詬病的可能還在于演藝圈一如經濟界,污穢骯臟得超出我們的想象,一群并不愛國甚至連國籍都改了的人成為所謂主流,他們居然還有臉來拍六十周年國慶的獻禮片,正如網上流傳的那樣。

院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國60周年慶典的獻禮片《建國大業》,讓我們有機會重溫60年前華夏大地上歷史性巨變的那一時刻,感受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春鹨劢Y束后,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墻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警醒后人?!督▏髽I》不僅是一部描繪民族解放歷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鴻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畫國民黨從執政到下臺、從輝煌到失敗全程的史詩大作。

總結國民黨執政末期的過失:其一,不顧民心向背,悍然發動內戰;其二,縱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奪、黨政腐敗。治標尚且夭折,遑論治本。蔣經國在滬改革遇阻后,老蔣對他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骨子里了。反貪腐是件大事,難哪!反,要亡黨;不反,亡國!”道出了當時國民黨的嚴酷局面與深層矛盾。其三,鎮壓學生運動,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監督途徑;其四,黨內派系林立,爾虞我詐,傾軋爭奪。蔣、桂、晉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與孫科競爭“副總統”獲勝,蔣介石大為意外,連與李握手時都尷尬不已。

如今我黨正大力倡導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汲取以上深刻教訓,防微杜漸。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從嚴治黨,毫不手軟地懲處腐敗。在經濟改革中,要“利為民所謀”,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造?;鶎影傩?。在新的征程上,黨必將帶領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篇三:觀看建國大業觀后感

院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國60周年慶典的獻禮片《建國大業》,讓我們有機會重溫60年前華夏大地上歷史性巨變的那一時刻,感受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春鹨劢Y束后,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墻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警醒后人?!督▏髽I》不僅是一部描繪民族解放歷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鴻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畫國民黨從執政到下臺、從輝煌到失敗全程的史詩大作。

總結國民黨執政末期的過失:其一,不顧民心向背,悍然發動內戰;其二,縱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奪、黨政腐敗。治標尚且夭折,遑論治本。蔣經國在滬改革遇阻后,老蔣對他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骨子里了。反貪腐是件大事,難哪!反,要亡黨;不反,亡國!”道出了當時國民黨的嚴酷局面與深層矛盾。其三,鎮壓學生運動,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監督途徑;其四,黨內派系林立,爾虞我詐,傾軋爭奪。蔣、桂、晉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與孫科競爭“副總統”獲勝,蔣介石大為意外,連與李握手時都尷尬不已。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4篇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志著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 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 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主席和周總理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希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征著勝利的標志。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掛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主席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著想。正是由于毛主席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名族責任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就是周總理,周總理是個令整個紅軍隊伍都敬愛的一位領導,他的和藹可親在隊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經常到最基層的紅軍部隊去做動員工作。但是在建國大業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周總理。在得知韓玉祥將軍因為共-產-黨的邀請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后,他非常憤怒,把所有的關于 這件事的負責人都叫到了他的辦公室里,狠狠地把他們給罵了一通,直到毛主席來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墒沁@絲毫沒有損壞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讓我們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這位偉人,一位和藹可親,有責任心,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的偉人!

此外,影片中還為我們塑造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壯志難酬的蔣經國,心系人民的張瀾,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李宗仁,都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群眾,戰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國的戰爭中為民族獨立流過血和汗的,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對象,他們的名字應該被世代傳唱!

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富強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 ,有朝一日該為民族奮斗,該為人民奮斗的就是我們這一輩的人了,因此,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為中華民族而奮斗!

一部恢弘的大作,一場群星的盛宴,一段崢嶸的歲月,一派風云的角逐。構成了這樣一部不凡的作品——《建國大業》——演繹了一場大氣磅礴的時代風云!

影片從一開始便交代了歷史背景,讓我們很清晰的置身于那樣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飽經戰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中國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8月28日,為了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

天空響起機鳴,影片從廣闊無邊的高空布景中開始了??此坪椭C的歡慶宴會中其實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擺好了這場政治博弈的棋局。從對中山裝的回答中我們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是一場高層政治家的斗智斗勇,于無聲色之中進行著誰主沉浮的較量。

在那樣一個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蔣介石的勝利無可爭議,中共實力的懸殊是無須質疑的,然而歷史的最終結局卻不得不讓我們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煙云往事,去尋找勝敗逆轉的答案。因此,影片在這一點上刻意突出了中共雙邊的不同對照。通過不同場景的切換,不僅視覺效果突出,而且對“答案”的解釋也是層層深入。國民黨的氣派、屋宇的豪華、政治場所的排場,與中共的清貧、窯洞的破舊、開會也要節省半截蠟燭的簡樸,兩者形成了顯著的對比。和談中,國民黨進行的是暗地里的頻繁出擊,而中共則是與各個民主黨派的和平交流。請記住1945年的《雙十協定》,那是中共對國際、對國民的一次誠懇交待,也是中共為和平民主建國邁出的堅實一步!

然而,無論做出怎樣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協議最終還是變成了一紙空文。當國民黨撕碎協議、獨自召開“國民黨一大”時,便是國民黨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錯棋,民盟領袖張瀾的那句“蔣介石是在玩獨角戲”便開始昭示了國民黨的孤立處境和玩火自焚的悲劇結局。

1946年7月云南昆明的混亂,愛國人士李公樸、聞一多的被害,對各地民主進步聯盟的取締以及各地金融混亂,人民苦不堪言的處境最終使國民黨的威信掃地,孤立無援。在“要民主、反內戰”的強烈呼聲中,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也并不是沒有預料到這點。馮玉祥在臨行蘇聯前對蔣介石的告誡:“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國民黨敗亡之日當在不遠!”還有年輕的青年將領蔣經國力圖扶大廈將傾的魄力之舉,都可以看出那時國民黨的覺醒。然而,蔣介石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里了!”不禁讓人扼腕而嘆。

影片在結構上環環相扣,遵照歷史的順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場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戰役的宏大場景,展示了人民戰爭的勢不可擋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員的配備上,亦可謂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里面的明星各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真演員。他們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風格很好的詮釋了那場崢嶸歲月的波瀾壯闊。然而在這部看似嚴肅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饒人興味的笑點,如王寶強和葛優那個場景,郭德綱和馮鞏的詼諧無不讓人回味有余。還有各大主演的實力演繹讓這部影片無不充滿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唐國強的領袖風度,張國立的形神兼備,陳坤的英氣逼人,許晴的雍容端莊,鄔君梅的高貴氣質等等無不成為熒幕中的典范,人們心中的經典!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5篇

《建國大業》為我們闡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的國家編年史,由黑暗走向光明的那一段歷史。一度,這片大地籠罩著一片血腥和陰霾:內戰,屠殺,腐敗,家天下,封建獨裁,官商勾結,….路上暗暗地,黑暗讓世人毛骨悚然,使世人畏懼,使人萎靡不振。人們昏昏欲睡,在官僚的黑暗壓迫剝削下俯首稱臣,他們麻木不仁、渾渾噩噩。一切的發生都不可阻止,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電影里的馮玉祥打起燈籠,照見了穿越回去的鬼:這些鬼在中國歷史里穿行,從一個朝代穿到另一個。但本朝的鬼在電影里現了身,真是分外悚人。陰冷從地獄透過來,蔓延著,即將把這個國家民族覆滅。

昏暗的社會漸漸的亮起了星星火光,那些勇敢的革命黨人,仁人志士,他們不懼怕那些虛無的恐懼,不害怕那萬惡的厲鬼,他們朝氣蓬勃,充滿信心,他們反對內戰,舉起手中的火種,秉燭之光即將燎原,他們不畏死亡,不懼流血,呼吁著民主與和平的到來。“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賠上了一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這是聞一多的《最后的演講》。千百萬民眾高舉手來,高聲呼喚和平時代的到來。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電影貫穿了那漫長的的四年,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一個又一個熟悉的人物,熟知的歷史片段在眼前一閃而過,觸摸著心靈的細節,一種情愫在內心流淌,來不及去表達感動,因為要感動的場景已太多太多—— 記得,在電影中,淮海戰役勝利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和任弼時一起喝酒慶祝的場面。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居然醉了,他們高唱國際歌,幾個人緊擁在一起,在淚光中朦朦朧朧的月光透過窗子,安靜,風雨后的安靜。毛主席——這位開國領袖,第一次醉臥一邊,臉上露出安心的笑容。這一刻如此安靜,我的心卻澎湃著,感動著。沒有戰爭的安寧多么來之不易。誰說領袖們都是一個個鋼硬如鐵的雕塑般的人物?他們也有著最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用煙卷排解憂愁,也會用酒精宣揚喜悅——這才是一群真正具有革命理想主義熱情和激情的領導者。這才是那些最偉大的人平凡樸實的一面。

“出人心向背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千古流傳想主的道理。在《建國大業》這幅丹青長卷中,這個理論得以印證??匆娐勔欢嗟目犊ぐ汉屠砹x,看見民主黨派的天真和理想主義,看見毛和周的謙恭下士和理想主義,看見毛澤東說:“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至此,你看見了這個國家的基礎——得民心,看見了它的合法性來源,看見了它從血污中攜帶理想的誕生過程,看見這個嬰兒的天真笑容,《建國大業》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記憶和遺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建國大業背景范文第6篇

一、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

有人說,《建國大業》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我是堅決反對這種觀點的。即使是商業片也有政治立場,美國的好萊塢大片是典型的商業片,但是無一不體現“美國至上”的“普世價值”。像《亞歷山大》中的希臘和波斯顯然是影射今天的美國和伊朗,《星球大戰》更是把中國、蘇聯都設成了外國入侵者,《勇敢的心》死前華萊士大呼“自由”,《佐羅傳奇》竟喊出了“為加利福尼亞(原屬墨西哥)加入美國而歡呼吧”,這難道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嗎?事實上,“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是根本不存在的?!督▏髽I》拍攝的解放戰爭的內容,解放戰爭這個主題是和現實政治密切相關的,其政治立場只會更加鮮明,雖然是故事片,實際上更是宣傳片,絕不可能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

那么,《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是什么呢?我認為,《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就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角度,是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太夸張了吧,《建國大業》是60年國慶的獻禮片,縱有錯誤,也不能說是一部反共宣傳片吧。說實話,我也不敢相信這個結論,因此題目用了個問號。下面聽聽我的分析,如果大家不同意我的觀點,也歡迎批評。

判斷拍攝的解放戰爭的文藝作品的政治立場是不是反共宣傳片,必須首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怎樣拍對國民黨反動派最有利?如果要是絲毫不承認國民黨反動派的錯誤,甚至硬說解放戰爭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勝利和共產黨的失敗,那樣不僅達不到反共宣傳的效果,徒然惹人發笑。如果希望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就國民黨反動派方面,必須承認一些錯誤,主要是腐敗問題,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國民黨反動派是和人民根本對立的這一根本問題。同時,必須宣傳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是真心反腐敗的,反腐敗沒有成功是因為腐敗深入骨髓,積重難返,和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的態度毫無關系。這樣,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就可以在臺灣這一剛剛“光復”,腐敗尚未深入骨髓,積重難返的地方重新開始。特別是對于蔣經國,一定要極力美化。這樣臺灣人民即使對蔣介石失望了,還對蔣經國抱有希望,可以讓蔣家王朝統治延續下去。

其次,就共產黨方面,必須承認共產黨的一些優點,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應該把共產黨特別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描述成為一群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通過挑撥離間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這樣,盡管國民黨反動派失敗了,在臺灣人民眼中也是值得同情的悲情英雄。另外,最好把共產黨的領導人丑化為一群粗俗無禮的土匪,讓臺灣人民厭惡共產黨,使臺灣人民跟隨已經窮途末路的國民黨反動派。

再次,應該極力夸大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這樣可以更好的回避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把國民黨反動派失敗描述成內部叛變造成的。這樣也可以暗示,共產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主要依靠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支持才能維持,而這些人是搖擺不定的中間派,如果國民黨反動派占優勢可以再倒回來。從而宣傳“反攻大陸,反共復國”的“大業”還是有希望的,給逃到臺灣的殘余力量打氣。

此外,可以適當的培育“臺灣主體意識”,把共產黨解放臺灣的努力丑化為侵犯臺灣人民臺灣家園的行徑,使臺灣人民跟隨國民黨反動派共同反共。還可以宣傳美國的“公平公正”,以為自己的賣國行徑辯護,等等。

二、兩個選項:《建國大業》的主旨是“獻禮”還是“反共”?

以上我們說了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才能達到反共宣傳的最佳效果,下面看看《建國大業》是如何拍攝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獻禮”和“反共”哪個選項才是《建國大業》要表現的真實主旨。以下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話主要引自《<建國大業>誕生記:拿什么來吸引80、90后?》中三聯生活周刊對他們的采訪。特別聲明,筆者就是80后,但是一點沒有被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觀點吸引,也許這就是代溝吧,韓三平先生等人并不真正明白應該拿什么來吸引80、90后。

1.“末路英雄”蔣介石與“熱血青年”蔣經國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

“蔣和毛都是英雄”,“張國立有時沉默的時候,臉上有一種末路英雄的狀態,有英雄氣但又有點茫然”。也許我是孤陋寡聞,獻禮片把蔣介石定位為“英雄”,而且是“末路英雄”,恐怕還是第一次?!督▏髽I》的確充分體現了蔣介石的“英雄氣概”,蔣介石在片中變成了一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人,從各個戰區的報告得知,林彪的部隊搶占東北,陳毅、粟裕的部隊威逼南京才不得不反擊,面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謀權奪位的壓力“引退”奉化時,還表示不做劃江而治的千古罪人。還提出了“貪腐,反則亡黨;不反,則亡國”,一個無奈的“末路英雄”躍然紙上。

蔣介石真是個“英雄”嗎?我認為那要看對“英雄”如何定義。如果認為“英雄”就是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那么蔣介石不僅是英雄,恐怕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人。蔣介石本人就是黑社會出身,先是與陳其美結拜為“盟兄弟”,后來又拜黃金榮為師,靠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起家,靠“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發跡,對待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斬盡殺絕、毫不留情,把“盟兄弟”張學良關了幾乎一生,對“友邦人士”則異常寬宏大量,抗戰剛一結束,馬上宣布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并且聘請這位“有8年剿共經驗”的“友邦人士”為顧問共商“剿共大計”„„可惜這些“英雄事跡”,《建國大業》都沒有好好表現。片中表現的蔣介石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另一種“英雄事跡”則不是事實,蔣介石統治的時代,廣大人民饑寒交迫,即使是被吹噓為“黃金時代”的1927到1936年仍然有70%至80%的人吃不飽飯,每年餓死300萬至700萬人,1949年四大家族掌握200億美元資產,是世界上的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蔣介石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巨貪。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商約》,將國統區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在敗退臺灣后,蔣介石還與美國簽訂了《中美防衛協定》,將臺灣以殖民地的形式,置于美國的勢力范圍之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又從何談起?

《建國大業》把蔣經國塑造成了一個完全正面的人物?!督▏髽I》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蔣經國這個人物,在當年是一個30多歲的青年,就憑他當年30多歲這一條,說他有多么徹底的腐朽沒落,他不可能的。他當年還是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甚至想推動國家民族發展”,“蔣經國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著沖鋒槍跟德國人打過仗的,他是職業軍人,跟那種大少爺完全不一樣。他身上有許多應該是很優秀的東西,《建國大業》可以說是真實地表現了這種東西”。的確,《建國大業》大力宣揚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的事跡,蔣經國、宋美齡和孔令侃的一場室內戲,蔣孔這對表兄弟為國事執槍相對,一個英勇的“熱血青年”被刻劃的栩栩如生。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輕未必是借口,侵華日軍中不少20多歲乃至更年輕的青年同樣是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年輕的蔣經國或許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維護以他和蔣介石為代表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統治,絕不會觸動自己的統治根基。其次,蔣經國根本不是職業軍人,他是1937年回國的,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才爆發,怎會有“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著沖鋒槍跟德國人打過仗”的“英雄事跡”呢?抗日戰爭時蔣經國擔任過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但是不過是蔣介石鍛煉他,蔣經國從未去危險的地方。何況以腐敗著稱的國民黨軍隊,即使真是職業軍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優秀的東西”?再次,蔣經國主導的幣制改革,實質是對各階層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年8月19日發布的《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金、銀、外幣,逾期不兌一律沒收,大量的黃金、白銀、美鈔,被政府強制收兌而去。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實質是依靠暴力掠奪民族資產階級的財產來維持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內戰。

當然,蔣經國也是有貢獻的。1949年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臺灣事宜,把外匯黃金全部移存臺灣。1950年蔣經國擔任總政戰部主任,正式統籌臺灣的情治工作,通過法西斯手段嚴厲鎮壓左派和臺灣人民要求統一的“民主臺灣聯盟事件”等運動,對臺獨勢力則大力縱容,一方面于1987年宣布解嚴,使臺獨勢力的民主進步黨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臺獨分子李登輝為副總統,成功制造了臺獨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這一切為《建國大業》的明星們去臺灣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不少夢想去外國去臺灣發展的明星們,蔣經國的貢獻難道不大嗎?

2.匪氣十足的“人性化”共產黨領導人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既然這部電影是豐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那就所有歷史人物或者說重要的歷史人物都要有所表現,不能忌諱”,“我們在創作時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并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并非完美無缺”?!督▏髽I》也的確是這么攝制的,像驚悉馮玉祥海上遇難后,毛主席摔碗,周總理也勃然大怒,甚至怒發沖冠,拍桌子砸板凳怒斥部下“都是豬腦袋”。還有喜聞淮海戰役得勝,中央政治局五個常委酒醉失態,毛主席醉依炕上,四常委醉吼國際歌,把個國際歌唱的非常難聽(這應該是改編自劉邦戰勝項羽后和部將唱大風歌的傳說,以暗示毛主席是劉邦式的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蔣介石是項羽式的“悲情英雄”)。甚至還有毛主席開書記處會議熄滅半根蠟燭沒,周總理說“這不就成了開黑會了嗎”等更加離譜的鏡頭,讓人感覺共產黨領導人匪氣十足。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的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并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并非完美無缺。但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確對道德品質有決定作用。絕大多數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同樣是敗壞的,絕大多數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同樣是高尚的。試問,能指望一個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事實上毛主席為革命軍隊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到處抓丁拉夫,燒殺搶掠,完全是一伙土匪。至于雙方的領導人,國民黨反動派多是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共產黨領導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戰士,更不在一個層次上。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同樣是“去臉譜化”,國民黨反動派就要表現“英雄氣概”,共產黨人就要表現匪氣?難道不能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態度沒落同時的道德品質敗壞描述的更深入一些,把共產黨人政治態度進步伴隨的高尚道德品質攝制的更突出一些?莫非 韓三平 先生內心深處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領導人比共產黨領導人道德品質更加高尚才是有血有肉、尊重歷史事實?

《建國大業》不僅有對共產黨領導人的丑化,還有對中國共產黨整體的丑化?!督▏髽I》的導演韓三平先生還說:“當時中國大多數人要求什么?要求耕者有其田,要求民主,要求溫飽,反對獨裁,反對特務,反對法西斯。其實這和西方選舉有什么區別啊?你是54%,我是46%,你當總統我不當,這不是一回事兒么?你仔細想通了都是一回事。毛澤東為什么勝利?是他代表更多的人。只不過那時候不是選舉,而是采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英雄、優秀人物怎么才能夠獲得最后的勝利呢?看你是不是代表著更多人的利益”?!督▏髽I》也的確是這么攝制的,像影片中就有毛主席“把土地分給農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們的”的話。這其實是完全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

解放戰爭是一場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廣大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代表的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階級斗爭,根本不是什么誰代表更多的人的問題,和西方選舉是根本不同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本質上是一種金權政治,或者說是權錢交易。大體上呈“我資助你選舉,你上臺照顧我,下臺我再給你一些股票或公司的職務補償”三部曲,即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被選擇的雙方都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代表,廣大人民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今天美國,總統大選一半人根本不愿去投票,州長議會選舉投票率更低。廣大人民可能為支持根本不感興趣的壟斷資產階級政客而舍死忘生嗎?中國共產黨也決不僅僅是和歷代農民起義一樣,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建立一個新王朝,而是一開始就以跳出歷史周期率,建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耕者有其田不過是實現農業集體化,永遠杜絕地主階級復活的第一步,絕不是終極目標。然而,《建國大業》對共產主義理想竟然只字不提。片面強調“耕者有其田”同樣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督▏髽I》被剪掉的一場戲中,蔣介石對蔣經國說:“你要把土地分給農民,做到耕者有其田,贏得民心。贏得民心之后,十年之內反攻大陸才有希望”,事實上蔣介石在臺灣也的確搞了土改。試問,按照《建國大業》的邏輯,解放臺灣豈不成了“不得民心”?不僅如此,《建國大業》還偽造毛主席的話“搞經濟我們不行”,“要將資本家請回來”。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搞經濟比資本家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強的多,建國初期就穩定了物價。而且榮毅仁等民族資本家根本沒有走,跑到臺灣的不過是一小撮極端反動的官僚買辦資本家。通過3年解放戰爭好不容易才把他們趕到臺灣了,難道還要把他們請回來嗎?

除此以外,《建國大業》丑化中國共產黨的細節數不勝數。例如,電影里有個細節,蔣介石和蔣經國談心,蔣介石說:要是你,你談嗎——都這樣了,還談什么啊„„這顯然是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的《關于時局的聲明》的八項條件(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廢除賣國條約;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并未關閉和平的大門,反而正體現了和平誠意。如果不堅持八項條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有有何區別?“懲辦戰爭罪犯”只是要明確戰爭責任,不是真的要置蔣介石、李宗仁等人于死地。這一點蔣介石、李宗仁等戰犯也很清楚。事實上不僅傅作義等“戰犯”起義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在1949年1月27日,“二號戰犯”李宗仁就致電毛主席,表示同意以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難道他是想自殺嗎?

3.沒有民主黨派就沒有新中國?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毛澤東勝利了,是因為他團結了大多數人,眾多的第三黨派,眾多的風云人物,比如宋慶齡、李濟深、蔡廷鍇,包括張瀾,等等等等,這些人當時在中國政壇都是有影響的人物,各自都影響著一批人。毛澤東團結了他們,就團結了大多數人,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在真實地表現那段歷史”。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委員《建國大業》最重要的編劇之一王興東先生說:“唯有經過人民政協會議民主選舉產生的中央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向世界昭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符合中國人民意志的。否則,沒有這次政治協商會議,一切都被認為是非法的”,“毛澤東作為中共主席,要實現多黨合作,必須請來這三位(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非中共的領袖”?!督▏髽I》整部影片也是圍繞人民政協會議召開展開的,特別是注重描寫了毛主席邀請宋慶齡、李濟深、張瀾三人的內容。

事實上,這是無限拔高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反人民的英雄史觀。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絕不是民主黨派賜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也絕不是人民政協會議授予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是廣大人民在解放戰爭用鮮血和生命賦予的。十月革命時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就解散了立憲會議,由蘇維埃制定憲法,這不僅不能說是非法的,而且應該說代表廣大人民的蘇維埃比各個黨派組成的制憲會議合法性更強。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加起來不過幾萬人,他們所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不超過中國人口的1%,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過是起了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馮玉祥在蘇聯客輪上因失火遇難后,馬上有程潛補上;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在飛往北平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后,馬上有賽福鼎補上,絲毫沒有影響新政協召開。(附帶說一句,一般認為馮玉祥、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之死是事故,《建國大業》說成是特務破壞是為突出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英雄氣概”。)盡管不能說民主人士可有可無,但是更不能認為民主人士對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 而且,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他們參加了人民政協會議就過分美化。以李濟深為例,1927年4月初,李濟深到上海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反共會議。會后,返回廣州,發動“四·一五”政變,派軍隊包圍中華全國總工會廣東辦事處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查封工會、農會、學生會等革命團體,殺害鄧培、肖楚女、熊雄等兩千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督▏髽I》盡管對此曾有表現,即毛主席和李濟深談話的時候,李濟深說“我殺過共產黨,蔡和森就是我殺的(并非如此,1931年8月4日,蔡和森遭國民黨反動派廣東軍閥陳濟棠秘密槍殺,而陳濟棠1929年就跟時任他上司的李濟深分道揚鑣了。1929年3月15日 李濟深就被蔣介石軟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才被釋放,不可能殺害蔡和森)”,但是后來又為“尊重歷史”刪除了。而且,在參加人民政協會議之時,少數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就提出了“輪流坐莊”的要求,盡管因為中國共產黨嚴厲批評有所收斂,但是“輪流坐莊”之心未死,1957年又表現了出來,而《建國大業》對此毫無表現。

真正給予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合法性的廣大人民在《建國大業》中則受到了漠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基礎,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據記載,遼沈戰役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平津戰役解放軍陣亡7030人,傷31478人,失蹤936人,共39444人;淮海戰役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另據記載,三大戰役共動員支前民工880余萬人次,人民群眾出動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余副,牲畜260余萬頭,糧食4.25億公斤。然而,這些在電影中幾乎是一筆帶過。建國大業變成了一小撮“精英”的大業,而廣大人民變成了無足輕重的角色。

4.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我認為,主旋律影片這個概念是不確切的,應該是主流意識形態影片。主流意識形態影片將來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主流:你看美國電影,愛國主義,勵志,歌頌美好愛情,這都是每個電影的主流,90%都是這種電影,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追求愛情,追求愛國主義,為國家獻身。蘭博就是為國家獻身啊,跟我們的李向陽有什么區別啊?”,“追求陽光,追求向上,追求愛國,追求愛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愛情,我們這一代和你們是一樣的。因此表現和歌頌這些會成為主流”。

蘭博何許人也?是美國好萊塢巨星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的主人公。60年代起美國掀起了很大程度上受了毛澤東思想影響的轟轟烈烈的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等一系列新左派運動,《第一滴血》系列塑造的蘭博形象就是為抵制新左派運動塑造的一個美國法西斯侵略軍“英雄”形象?!兜谝坏窝废盗兴茉焯m博形象是希望通過蘭博形象為美國的侵略行為開脫,“蘭博精神”實質是一種法西斯侵略精神。

解放戰爭精神和“蘭博精神”是根本不同的。愛國主義是有階級性的,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黨人和德國共產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爭的失敗主義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歸于失敗,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國人民的利益;失敗得越徹底,就越好。”李向陽和松井都是愛國主義者,但是一個愛的是廣大人民的國,一個愛的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的國。解放戰爭精神是李向陽式的愛國主義,“蘭博精神”是松井式的愛國主義,兩者豈容混淆?把解放戰爭精神說成是“蘭博精神”是把解放戰爭的性質由民族的人民的革命戰爭歪曲為“侵略戰爭”,如果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那么中國共產黨解放臺灣的努力就成了侵犯臺灣人民臺灣家園的行徑,應該被譴責了。

事實上,《建國大業》中不僅大力宣揚蘭博式個人英雄主義,大力宣揚美國式反人民的“普世價值”,而且極力美化美國?!督▏髽I》中描述了宋美齡赴美求援做最后一搏,待遇大不如前,四處碰壁的情況。馬歇爾國務卿義更正言辭的說,我們給你們的貸款是為建設和平的,并不是打內戰的,所以不能再給了?!督▏髽I》中還有蔣介石要空軍轟炸開國大典的內容。因為美國人不同意任務飛機在釜山加油,這樣如果飛過去轟炸,就一個都回不來,于是蔣介石都“出于人道”毅然取消行動,才使開國大典順利舉行。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這是完全違背歷史事實,毛主席在《“友誼”,還是侵略?》中指出:“‘戰時和戰后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余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余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如果不是美國大力支持,蔣介石未必敢打內戰。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指出:“那些近視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你們的好教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為美國政府不愿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有顧慮。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將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美國最終還是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了,1950年的侵略朝鮮戰爭提出“三個月打過鴨綠江去”,派空軍轟炸中國東北難道都忘了嗎?就算這些都忘了,難道美國前幾天要賣給臺灣小牛導彈也是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表示?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第一部分對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拍攝解放戰爭如何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兩者驚人的一致。如果說有什么不同,只能說《建國大業》作為60年國慶的獻禮片,顯然比國民黨反動派逃到臺灣之后拍攝的反共宣傳片影響更大。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建國大業》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立場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嗎?

三、冰凍三尺:“《建國大業》現象”是怎樣煉成的?

“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的“《建國大業》現象”不是偶然的,應該說,這是文藝界主旋律長期蛻變的必然結果。

在毛主席時代,所有的文藝作品可以說都是主旋律作品,塑造了無數英雄形象。有人說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這是不值一駁的。是否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不是判斷文藝作品優劣的標準,文藝作品如果要被大眾廣泛接受,必然會有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色彩。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難道不是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像《第一滴血》系列的蘭博在越南、阿富汗,次次都被重兵圍著,但是次次都化險為夷,神奇無比,不是典型的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不同的是,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的英雄,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法西斯“英雄”。

毛主席逝世以后,文藝界主旋律迅速出現了不協調的聲音。從劉心武的《班主任》開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等“非主旋律”文學作品迅速崛起,影視界亦是如此。在“非主旋律”文藝作品的強烈沖擊之下,以“去臉譜化”為旗號,影視作品中的國共兩黨的形象也悄然發生變化。

1980年電影《廬山戀》首開國共兩黨的形象變化之先河,其劇情是:中美建交之后,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游覽時,與在山上潛心攻讀的小伙子耿樺相遇,彼此產生愛慕之情。耿樺結識周筠后因和周筠的頻繁接觸受到傳訊,周筠懷著惜別的心情回美國去了。“四人幫”被粉碎后,周筠再次來廬山舊地重游,對耿樺倍加懷念。已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的耿樺,來廬山聽學術報告,不期與周筠重逢,兩人欣喜若狂,約定結婚。耿樺征求父親耿烽的意見,給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認出周筠的父親周振武是他當年在黃埔軍校的同學,后來成了在戰場上拼殺的敵手,怎能允諾這門親事呢?經過一番波折,兩位老相識在廬山相會,變冤家為親家。周筠和耿樺更是歡天喜地,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影片中“四人幫”成了反派,國民黨將軍周振武則不再是反面人物,相反共產黨將軍耿烽倒是顯得頑固不近人情。

隨后,又開始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進行篡改,首先從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開始,1981年的電影《西安事變》歌頌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精神是一個標志。事實上張學良、楊虎城作為國民黨的將領或曰軍閥,盡管有一定的愛國精神,但是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很明顯的,張學良、楊虎城不僅曾積極“剿共”,他們的軍隊亦存在燒殺搶掠等惡行,但是電影《西安事變》對此幾乎只字不提,張學良、楊虎城被美化成了一心為國的英雄。1986年電影《血戰臺兒莊》的上映,不僅把“二號戰犯”李宗仁徹底平反,而且電影中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連蔣經國在臺灣看到《血戰臺兒莊》后,都說:“這個影片沒有給我父親臉上抹黑”,對《血戰臺兒莊》很滿意。到1989年,電影《開國大典》已經開始了對解放戰爭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美化,盡管《開國大典》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仍然是反派人物,但是黑社會作風、賣國罪行在影片中所剩無幾,倒是表現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切眷戀。到了近幾年,無數抗戰影視作品把屢戰屢敗,龜縮在大后方的國民黨軍隊吹捧成抗戰主力。2007年的《色•戒》更是把汪偽政權特務頭子也“去臉譜化”,公然宣傳文化。

伴隨著抬高國民黨反動派的同時必然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丑化,近幾年影視作品從《亮劍》開始極力渲染共產黨將領的軍閥習氣、土匪作風。對個人丑化的同時當然不會少了對組織的丑化,2007年的《集結號》把共產黨組織的“冷漠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人稱“看了《集結號》,方知組織不可靠”。其實,這些丑化是毫無依據的。以今年曾經熱映的電視劇《紅日》為例,因為胡編亂造遭到了親身經歷孟良崮戰役的原華野六縱的老同志的痛斥??哲娭笓]學院原副院長,90歲的徐超說,“我看了電視劇《紅日》,確實不像話。本來張靈甫是被我們打死了,現在電視劇卻演成了自殺,雖然沒有明說,但用槍對著自己的腦袋,意思就是自殺了。電視劇里美化宣傳了74師、張靈甫和張小甫。小說《紅日》中沈振新軍長原型是王必成將軍,電視劇里卻把他丑化得很厲害。一個軍長那么粗魯,還是個酒徒,王必成從來不喝酒啊,談戀愛還這么粗魯。我看了,根本看不下去”,總后勤部原政委,80歲的周克玉說:“《紅日》這部電視劇拍得非常糟糕„„丑化解放軍,美化張靈甫。張靈甫那些國民黨軍官,從形象上看都是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比我們解放軍的領導干部高雅得多,能干得多啊。把我們的解放軍卻丑化得簡直是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說到王必成司令,我和他接觸很多。王司令非常沉穩,很善于思考,作風很老練的一個指揮員,我們很敬重的。結果電視里出現的沈振新,非常叫人惡心的感覺。還把一個老紅軍寫成個強奸犯,完全是個捏造”。這些影視作品無法回答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解放軍真是匪氣十足的烏合之眾,怎么可能打敗人數是自己三倍半的(解放戰爭開始時,解放軍130萬,國民黨軍隊430萬)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國民黨軍隊?

今天,即使公認的拍的比較好的主旋律作品,如《潛伏》之類,或多或少的都有描述共產黨組織的“冷漠無情”,共產黨將領的粗魯無禮,國民黨軍官的忠誠、儒雅、富有人情味的情況,真正意義上反映代表廣大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和代表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歷史真實的“主旋律作品”可以說已經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建國大業》由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幾年之前,一部為李鴻章、袁世凱涂脂抹粉的《走向共和》最終被禁演。前幾天,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中心問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顯然,把《建國大業》這樣宣揚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作為國慶獻禮片在全國熱映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極大侮辱,是沖擊中國共產黨執政根基的行為。是否禁演《建國大業》并且借機對文藝界美化國民黨反動派,丑化中國共產黨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建國大業》現象”進行清理整頓,已經成為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試金石。我相信,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決不會放任《建國大業》之類打著“國慶獻禮片”旗號的反共宣傳片壟斷文化市場而不聞不問。就讓《建國大業》去開拓韓三平、王興東等人向往的臺灣市場、美國市場去吧!

上一篇:聚焦課堂反思范文下一篇:積極主動學習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