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

2023-09-21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網絡時代;網絡文化;革命傳統教育

[作者簡介]劉凌凌(1970—),女,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講解員;范桂蘭(1966—),女,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講解員。(江西南昌330046)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已經進入人民大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革命傳統教育發生了影響。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更生動活潑的教育手段、更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和更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另一方面,網絡的開放性特征決定了網絡信息的多元性,多元的網絡信息向政治思想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認真研究互聯網與革命傳統教育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規律,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對信息網絡加強管理,積極弘揚社會主旋律,努力消除網絡各種不良信息對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的侵蝕,同時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努力拓展革命傳統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創新革命傳統教育形式,將革命傳統教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一、革命傳統教育的內涵與作用

1.革命傳統的內涵與作用。中國革命傳統是指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軍隊、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實踐的精神凝聚,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和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中國革命傳統萌芽于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發端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的偉大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歷經北伐戰爭、井岡山時期的斗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而日益完善,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發揚光大。這一傳統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內涵。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中國革命精神和中國革命道德兩個方面。它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以實事求是為思想路線,以艱苦奮斗和革命英雄主義為集中體現,同時又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

在我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革命傳統始終是一個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這一優良傳統作為一種巨大精神力量,從它形成之日起,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代青少年正處在一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偉大時代,革命先烈們未竟的事業需要繼續完成,廣大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國革命傳統,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革命傳統教育的內涵與意義。我們所說的革命傳統教育,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國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和其它“紅色”教育資源,對人民大眾特別是青少年所進行的旨在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優良作風,學習英模品德,爭做“四有”新人的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質,就是通過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奮斗史、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人民軍隊成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史的宣傳教育,使我國的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能夠正確認識黨和人民奮斗的光榮歷史,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潮,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成為黨和人民放心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時代把中國共產黨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革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知行統一原則,與“四有新人”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革命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代代相傳。

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也指出,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對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質,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網絡時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網絡在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開放性、多元化的復雜信息,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與主旋律相悖的信息混雜其中,從而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1.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特征,容易導致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混亂。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網上信息有多元化特征,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黃色信息、制造社會政治、經濟混亂的黑色信息以及各種暴力、迷信等信息。各種不良信息。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對國家的社會安定造成了潛在的威脅。尤其是青少年判斷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強,極易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從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網絡也是西方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最易侵襲的地方,極易對青少年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這就給我們輿論導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識形態的防御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互聯網的虛擬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性化傾向。網絡將各個地方的站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的空間。許多青年為了逃避現實,不愿回到真實世界中來,甚至患上了網絡綜合癥。同時,人們攝取信息越來越依賴于間接或抽象的符號系統,他們以一種徹底的外在化的、符號化的方式對待現實社會,這就使人際交往比以前任何時期更加困難。如果總是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個人容易產生緊張、孤僻、缺乏情感等癥狀,甚至產生人際交往障礙。

3.網上信息的易逝性,造成青少年的短期行為盛行。在互聯網上,每天的信息量很大,信息更換速度頻繁,青少年感受到更加快速的網上生活。但是,他們面對這種頻繁的變換也會產生厭倦,有些人覺得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傾向正替代艱苦奮斗的精神追求。信息的瞬間性和易逝性,也助長了消費者心理的膨脹,擺闊氣,講時髦,穿名牌,過多地沉溺電子游戲。有些青少年更多地追求感官刺激,只重視結果而對過程不感興趣,很少對深層次問題進行思考。這種現象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高雅藝術不受歡迎,文化品味降低。

面對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以實事求是為思想路線、以艱苦奮斗和革命英雄主義為集中體現、同時又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革命傳統精神,對于提高網絡時代的公民道德水準、加強網絡時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網絡時代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新特點

網絡技術也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和機遇,從而使網絡時代的革命傳統教育具有新的特點。

1.網絡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多樣化的手段?;ヂ摼W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傳輸快捷,信息豐富,形式多元。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大范圍、高效率的宣傳活動,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開辟新陣地,在更廣的范圍以更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革命傳統精神。從而促進革命傳統教育工作不斷創新,增強針對性。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還為我們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工作提供了網絡快車,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手段更多樣。

2.網絡信息技術使受教育者變被動為主動。通過電腦網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由受教育者自己操縱計算機瀏覽網絡提供的學習軟件,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說教變為自由瀏覽,學習內容由過去的單一文件變為圖文并茂的各種資料,使各層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時間里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同時,信息網絡還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生動健康的娛樂內容,提供鮮明清晰的視覺材料,使受教育者在輕松的環境下自由地選擇瀏覽對象,在主動搜索新的視覺內容的過程中接受教育者的各種觀點,使受教育者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3.網絡時代使革命傳統教育的影響面迅速擴大。信息網絡時代,過去一些傳統的信息交流方式,工作效率比網絡傳播低多了。如課堂教育必須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同時在場;廣播電視必須準時到點收看;報紙雜志也要留心訂閱保存。時間上的同步性使革命傳統教育的受眾面受到較大限制。而網絡中如E-MAIL、BBS、新聞組、網絡新聞、超級鏈接等傳播手段,具有信息發布與信息接愛的不同步特點,使受教育者隨時隨處都能接收到教育者的各種信息,極大地超越了時空限制。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不斷推廣,網上快速傳播、同步交流、信息檢索、現實虛擬、游戲娛樂等功能的廣泛運用,網絡媒體功能將會越來越多,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強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四、網絡時代加強和改進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徑

在網絡時代,隨著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環境變化,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增強創新意識,充分利用不斷更新的網絡技術,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1.正視網上消極思想的影響,強化正面教育的引導功能。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相互激蕩,因此,在互聯網上我們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輿論引導,弘揚社會主旋律。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積極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自覺抵制消極文化的腐蝕,從而在思想上增強對消極腐朽文化侵襲的免疫力,使青少年在互聯網提供的信息海洋里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各種錯誤思潮面前有抵御能力。

2.注重革命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提高革命傳統教育的影響力。創新是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靈魂。要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渠道,延伸和補充革命傳統教育工作的教育功能。

政治理論教學是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主陣地,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主渠道?;ヂ摼W傳播媒體可以為開辟這些教育內容提供新途徑,豐富革命傳統教育的管理形式。要在信息網絡極強的交互性上做文章,在網上開辟思想政治課堂,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方式吸引青年學生瀏覽。建立各種電子信箱,及時解答青年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疑問;利用聊天室、電子公告欄等開放園地,圍繞革命傳統教育中的重點問題、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與青年學生共同探討理想信念和為人處世之道。針對各種現實生活中的焦點問題,師生可以各抒己見,展開激烈辯論,以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認識的目的。

3.將中國革命精神和中國革命道德引入網絡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支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能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網絡文化,是現代文化開放性、創造性和時效性交流的客觀要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必須是愛國主義的精神取向;必須是既體現中華民族的特質,又賦予強烈時代感的目標追求。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根本方針。中國革命精神和中國革命道德能增強人民的責任意識、群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在網絡文化構建過程中,吸取中國革命精神與中國革命傳統,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不斷豐富人民的網上生活,為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4.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建立網絡監控機制,為革命傳統教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在將中國革命精神和中國革命傳統引入網絡文化的同時,針對網絡道德弱化的現象,我們還必須做好網上文明行為規范建設,必須加大對青少年網上道德和法制教育。要讓廣大青少年懂得,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一樣,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約束,網絡才能夠正常運轉。教育廣大青少年恪守網絡道德規范,絕不能因為網絡的隱蔽性而隨心所欲,要自律自重,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盡快建立網絡信息管理的常設機構,統一協調網上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員由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網絡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各司其職,明確責任。網絡技術人員要規范網絡行為,建立更為完善的網絡管理規章和制度,對涉及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發社會爭議的焦點問題要及時進行審查。對發表違規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用戶要予以警告,嚴重時要堅決追究其法律責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則要擅于從網絡中收集信息,并對網上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監控,及時發現網絡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有傾向性的問題,對查實確有問題的職工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

通過依法治網,完善并嚴格落實相關法律制度,加強對網站和網吧的市場監管,積極利用法律法規約束青少年的網上行為。對那些制造精神污染和精神垃圾的行為,要追究法律責任,嚴懲不貸。在確保信息安全和網絡的健康、正常和規范化發展的前提下,讓網絡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工具和平臺。

[參考文獻]

[1]黨靜萍.如何應對網絡文化時代:網絡文化下的青少年主體建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劉明蘇.革命傳統教育讀本[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堯水根]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2篇

(西南大學 黨委宣傳部 重慶北碚 400715)

【內容提要】在全國深入黨史教育,隆重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借助一定的載體和手段,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在青少年中深入開展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革命文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歷史見證,具有形象直觀、說服力和感染力強等顯著特點,是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革命文物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優勢,是創新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實現由他教到自教,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由表層感知到深刻理解轉變的重要手段。通過以革命文物為載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啟發和引導青少年自覺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增進青少年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感情,堅定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把青少年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簡介:

廖小明(1975—),男,漢族,助理研究員,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主任干事,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聯系方式:68254437 13708326980,jwclxm@swu.edu.cn 重慶北碚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400715 潘洵(1965—),男,漢族,教授,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良好素材。在青少年中開展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是中央組織部等六部委《關于在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明確規定的任務,也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進青少年樹立和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必然要求。革命文物作為記載黨的奮斗歷史的重要載體,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是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通過以革命文物為載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啟發和引導青少年自覺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增進青少年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感情,堅定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把青少年真正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革命文物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內容

文物是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珍貴歷史遺存物。它從不同的領域和側面反映出歷史上人們改造世界的狀況,是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實物資料。從分類來看,一般說來,文物分為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人們常常將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文物,特定為“革命文物”。文物是歷史長河中同類物品的幸存者。只有文物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歷史以質感,并成為歷史形象的載體,這一點,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因此,它是不能再生產的物品,并由此形成文物所具有的獨特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證作用。

我國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國家,革命文物豐富多樣。據不完全統計,鴉片戰爭以來,留下的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就達40萬余件。以革命圣地延安為例,就有大批的革命文物。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革命文物與其他文物一樣,受到文物保護法的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確指出,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受文物保護法保護。 當然,革命文物既要保護,也要開發利用。充分利用和發揮好革命文物的育人作用,就是開發利用革命文物的重要形式。革命文物作為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是我國人民重要的精神財富。它記載著我們黨走過的風雨歷程,記載著黨經歷過的悲歡榮辱, 見證著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失敗走向勝利的歷史,反映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它以其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和直觀、形象、生動、真實可信的特點,成為學校德育的活教材,對于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江澤民同志在90年代初就提出:要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對青少年學生和廣大群眾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當前,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有效地組織青少年參觀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遺留的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充分利用革命文物的重要載體,加強對青少年進行以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既是黨的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發展的需要。

二、革命文物在學校德育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的具體體現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特別需要針對他們的成長發展特點,通過發揮革命文物的教育引導功能,增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青少年自覺健康學習成長。具體說來,革命文物在學校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革命文物是青少年了解歷史、認識國情、學習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題材,在對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強化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革命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舊址和遺物都是真實歷史的寫照,部分遺物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反映了革命志士是如何培養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青年學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比如“五四”時期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文獻資料、紅軍的標語、部分革命烈士的遺書等,都深刻地反映了革命志士們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在學校德育中充分運用這些題材和史料,能夠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以其形象生動的特點,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對青少年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每年的“五四”、“七一”等重要的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節日,各地學校都組織學生到當地的革命紀念地和紀念館進行參觀,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無數的實踐證明,這種教育內容和形式有著優于課堂講解和一般的文字宣傳的教育效果,比簡單的課堂灌輸更易于為青年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且更能使教育的內容得到內化和吸收!在大量的革命文物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遺址和遺物尤其能夠反映廣大無產階級革命志士勇于探索馬克思主義真理,同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能夠展示給我們一幅在舊社會中三重大山如何壓榨人民,屠殺革命群眾的黑暗圖景,激起我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和對新社會的珍惜的情感。這些遺跡和遺物尤其應該而且必須成為對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最有說服力的“教材”。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西方的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和與之相應的諸多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這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三觀”的培養和不斷強化。然而,當今社會條件下,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很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特別是對簡單的說教和強行的灌輸十分反感,這就更加需要我們探索好的教育方式和途徑,使其易于、樂于接受并能起到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對學生的“三觀”培養是十分有效的途徑和方式。

(二)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國防意識,培養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的民族感情

革命文物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材料。無論是鴉片戰爭留下的虎門炮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的斷垣殘壁,還是南京大屠殺留下的萬人坑都是中國人民反帝、反侵略歷史的真實寫照。它以其形象生動的直觀效果告訴青少年外國侵略者的野蠻、殘暴和中華民族對侵略者的不甘示弱,奮起抗爭的民族精神,讓青少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當然,我們的歷史和政治等學科的學習中也對這些內容有了很好的介紹。但是,由于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長,接受簡單灌輸的方式和內容也比較多,容易對書本的東西感到厭倦,而且由于學生生性多疑的天性,容易對課堂的形式和教師的說教產生懷疑,因此,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盡如意,而參觀學習,見識文物,聽當年的紅軍或有關專家的講解,易于使學生產生共鳴。從這些年各地學校德育來看,凡是有效運用革命遺址、遺物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的學校都比那些僅僅把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停留在書本上的地方取得的效果要好要顯著。種種實踐表明,由于革命文物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內涵,因此它能夠有效地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

(三)有利于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品質

青少年一代生長在和平年代,同時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魚龍混雜,社會改革中產生的諸多消極因素廣泛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已經影響到了一些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養成。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不少青少年的頭腦里已經有了諸多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個別青年甚至已經發生了人格的扭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公眾已經認識到:如何培養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品質是一個緊迫的時代話題!上述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特別是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對大多數青少年而言,要使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德育工作作保證。德育工作者應該勇于探索,不斷推進德育的改革和創新,增強失效性,增強感染力。革命文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革命群眾勤勞、勇敢、自強、節儉、質樸的傳統美德,有的反映了共產黨人與人民心連心,軍民魚水情的生動畫面,特別是一些革命家早期成長的經歷和人生選擇對青少年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比如,在四川的朱德紀念館、鄧小平故居,重慶的聶榮臻紀念館、劉伯承紀念館、楊闇公紀念館等都有許多關于他們早期學習和進行人生選擇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少的史料和紀念物。青少年通過參觀這些革命文物,能夠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過程中吸收有助于培養和完善人格品質的精神因素,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塑造自己的優良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激勵青少年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

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上遺留的革命文物,都以不可辯駁的歷史真實性教育青少年: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以重慶的白公館、渣滓洞為例,那里有許多革命烈士的手跡和遺物,反映江姐等一批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不屈精神和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這些珍貴的史料和遺跡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的珍貴素材。同時,由于這些文物都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即將成功的時候留下的,反映的是國民黨反動派對社會主義革命的扼殺和對革命青年的大肆屠殺的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的歷史畫面,能夠深刻地教育青少年懂得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從而倍加珍惜今天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刻苦學習,為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做準備。有關資料顯示:在參觀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的青少年中,決大多數青少年觀眾能從小蘿卜頭身上看到自己的幸福,能夠真實準確地認識中國革命的艱苦卓絕,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從而自覺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自覺地形成或強化自己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們認為:沒有理由不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理由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理由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沒有理由不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自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德育功能,做好以史育人的工作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質的時代。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人才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將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江澤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第一素質。他還強調指出:“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加強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加強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的教育,加強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胡錦濤也強調:掌握理論、研究歷史、了解歷史,是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和蓬勃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發展新的事業、開創新的局面,更需要總結、研究歷史經驗,做好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工作。發揮革命文物的德育功能,是傳統德育的一大優勢,也是新世紀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進一步發揮革命文物的德育功能和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文物部門來看,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進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德育內涵 當前,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和實施素質教育是各級各類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和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項義不容辭的緊迫任務。要認真貫徹中央組織部等六部委《關于在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關于充分運用文物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通知》以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的最新文件和指示精神,加強對革命文物的收集、保護和研究。特別是探索有效的方式擴大革命文物的社會影響,豐富和發展它的教育內涵。具體說,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應加強革命文物德育基地的硬件建設,利用多種手段擴大對外宣傳,特別是對教育部門的宣傳。據了解,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施落后,陳列布展內容和形式單一,在觀念上又被動地“等、靠、要”,使其社會影響很差。一方面文博單位要多方籌措資金,改善和更新硬件設施,特別是在陳列布展的設計,聲光放果等方面多作文章。有條件的地方可將有關革命文物資料上網,方便觀眾查閱,擴大教育的覆蓋面。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包括網絡,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梢蕴接懲糜尾块T的合作,共同開發革命遺址,擴大革命文物的社會影響。

第二,要加強對革命文物教育內涵的研究,做好參觀接待,特別是重大節假日的講解。革命文物的內涵十分豐富,文博部門必須抽調專門研究人才,加大研究的力度,探討有效的適合青少年身心的教育方式。多角度地展示革命文物德育的意義和作用。參觀接待人員要有“觀眾就是上帝”的意識,熱情講解,耐心回答觀眾提出的問題。全體人員都要有精品意識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開發紀念品并做好觀眾的“售后服務”。開發紀念品既可為基地創收,又可以擴大德育的渠道,如出售書籍、紀念冊等。革命文物基地的工作者“售”出的是精神產品,精神產品的有效期很長,影響也十分深遠,因此,必須要在觀眾參觀之后做好觀眾的“回訪”不僅要認真分析對待留言薄,還要不定期搞社會調查,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二)強化學校利用革命文物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意識和具體措施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它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位居五育之首,尤其應該突出德育方面的素質,它影響到個人創造的社會效益。各級各類學校是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廣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高度重視利用革命文物工作加強學生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實意義,將其列入考核德育素質的重要目標。革命文物在傳承革命傳統、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方面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利用這面活教材加強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也符合青少年“主體——發展性”的德育模式,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情景教育”、“愉快教育”的環境,讓學生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力爭將革命文物教育的知識內容和意義以各種方式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特別同革命史的教育相結合)。如有獎知識競賽,作文競賽,討論會等,把學生學習、受教育的表現和成果列入考察學生德育狀況的記錄之中,真正使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進入學校,深入學生頭腦,真正喜聞樂見,收到實效。

(三)構建部門、單位合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新體制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3篇

一、做好革命傳統教育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了大量關于清明節的由來和革命傳統知識,通過活動更加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在熟知革命歷史的基礎上,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祭掃活動的深刻意義。同時,在“升國旗”儀式時對學生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

二、開展懷念革命英烈,展望美好生活手抄報活動

結合感恩教育,通過謳歌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對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懷念,在班級中開展了懷念革命英烈,展望美好生活手抄報活動。此次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進取心,進一步規范了學生養成習慣教育。

三、開展了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了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故事會,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故事會的招開使學生了解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學生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愛到了革命傳統教育,真正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4篇

一、做好革命傳統教育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了大量關于清明節的由來和革命傳統知識,通過活動更加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在熟知革命歷史的基礎上,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祭掃活動的深刻意義。同時,在“升國旗”儀式時對學生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

二、開展懷念革命英烈,展望美好生活手抄報活動

結合感恩教育,通過謳歌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對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懷念,在班級中開展了懷念革命英烈,展望美好生活手抄報活動。此次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進取心,進一步規范了學生養成習慣教育。

三、開展了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了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故事會,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故事會的招開使學生了解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學生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愛到了革命傳統教育,真正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5篇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長征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斗。歷史也將證明,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還將繼續激勵中國青年堅定地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撫今追昔,共和國和滄桑巨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的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于人民、忠于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遠大的理想,必須與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意愿緊密結合。當代青年應該具有的遠大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為遠大理想的頑強奮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負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人生道路才會煥發光彩。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要徹底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后的面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進行艱苦的努力。艱苦能磨煉人,創業能造就人。青年要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于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煉,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中華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發展中培育、積累和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反映了人們創造了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推動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不斷發展壯大,是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強大精神支柱。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聞名中外,勞動模范楊懷遠爺爺憑一根小扁擔,幾十年如一日為乘客挑行李。勤勞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我是鄉下人,但是從沒下過田,也沒嘗試過地里干活的那種種滋味,但我明白,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光榮,瞧不起勞動的人,就是瞧不起自己。祖國的宏偉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我國的周恩來總理,在青少年時,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我也時刻記著自己的諾言:努力學好文化,長大后報效祖國。上課了,一雙小手寫個不停;雙休日,在房里看課外書,有時,也畫幾幅圖,寫幾篇趣文。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我們班里是一個素質較好的班級,在學校舉辦的背古詩比賽中,有三名同學分別獲得了

一、

二、三名的好成績,是啊!我們不努力,又怎能去報效祖國呢?立志報效祖國,我們要力爭全面發展呀!通過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進步得很快,可是離時代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奮斗目標,立志報效祖國,是歷史賦予我們青少年一代的最強使命。讓我們團結起來,用實際行動,去報效祖國吧!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以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征。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干部戰士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恐⒂聽奚?、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沖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的艱難險阻。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后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今天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作為一名新時代學生,我們要把長征的精神當作學習的動力,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成為祖國有用的棟梁之才。弘揚長征精神1934年10月,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在漫漫長征路上,有峽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終于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盡管,紅軍長征勝利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長征精神卻萬古流芳,永垂不朽。

長征中的紅軍戰士為什么能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他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長征精神。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偉大的長征給世人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長征勝利70年后的今天,長征將士的夢想早已變為現實,新中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已推進多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就是新的偉大長征。在新長征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揚起理想的風帆;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繼續發揚革命先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將長征精神作為我們人生成長歷程中永遠的寶貴財富。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甘于奉獻,奮發圖強,開拓進取。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把我們的校園建設得更加和諧、更加進取、更有生機。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在穿越那野獸都不愿涉足的禁區,爬雪山過草地,卻從來沒有放棄過打敗敵人、建立一個屬于自己世界的信念。長征,目標既定,義無反顧。不管有多少磨難,多少挫折,唯一需要堅持的是:向目標沖擊,向目標逼近,這是何等樣的一種鋼鑄信心!中國申奧,歷經十余年;中國足球沖入世界杯決賽圈,歷經數十年;中國加入“世貿”,也歷經十五年。一朝夢圓,撫今思昔,同樣是鎖定目標,義無反顧,昂首奮進,攻關奪隘,透著長征精神的燦爛光輝。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互聯網,經歷了1999~2000年的激情飛揚之后,中國網站無一例外地都進入了2000年的神情凝重.當初,我們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就情不自禁地被它水下的部分所吸引,而如今,這看不見的水下冰山卻讓人們有點害怕……

革命傳統教育材料范文第6篇

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位于銅川市耀縣西北部山區的照金鎮,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上世紀30年代初,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王泰吉等創建了以照金鎮為中心,橫跨耀縣、旬邑、淳化、宜君等縣邊界的西北地區第一塊山區紅色根據地,在此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革命斗爭活動。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后來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素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說。

作為本次黨日活動的第一站,大家首先來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依山勢而建的革命紀念館顯得格外肅穆和莊嚴,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通過觀看圖片、革命歷史資料和革命先烈留下的實物及與敵人浴血奮戰的場景復原等,詳細了解了照金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壯大的全過

1程,了解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歷程。為了更深切地體驗當年革命根據地艱苦卓絕的生活戰斗環境,重溫革命歷史,全體黨員又來到了紅軍兵營薛家寨,分別參觀了陜甘邊游擊隊駐地、紅軍被服廠、修械所、紅軍醫院及領導機關駐地等舊址。最后,全體黨員來到李妙齋烈士墓前。李妙齋,原名王玉璽,山西省汾西縣人,曾化名王志憲、王橋山等。1931年11月,他跟隨劉志丹、謝子長在耀縣照金、芋園一帶活動,組織起一支40多人的芋園游擊隊,李妙齋任政委,在掃清照金附近的反動地主武裝后,創建了照金根據地。1933年9月,紅軍主力北上作戰,敵人組織近千人圍攻照金革命根據地,偷襲薛家寨,李妙齋帶領游擊隊員增援薛家寨,結果被埋伏在山路邊樹林中的敵人用冷槍打中,壯烈犧牲。當地群眾悲痛萬分,自愿捐出兩口棺材,將李妙齋和他的警衛員掩埋在薛家寨一號寨北面的山坡上。此后每到李妙齋忌日,當地群眾都會自發為烈士掃墓,表達對英雄的哀思和懷念。

按照這次黨日活動的安排,全體黨員在李妙齋烈士墓前舉行了莊嚴的紀念活動。大家在烈士墓前默哀三分鐘,隨后,支部書記介紹了李妙齋烈士生平,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伴著深情的小號曲《思念曲》,每位同志都向烈士墓敬獻了鮮花。

上一篇:稅務相關制度范文下一篇: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